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机化学知识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例如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与组成、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有机物的制取和合成以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考生历来把这一单元的考题作为得分项目,不会轻易放弃或疏忽,既使略有小错,也会懊丧不已。然而这些知识大都与日常生活、能源、医疗、环保、科研等密切相联,融于其中,还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就增加了这部分考题的广度和难度,学生要熟练掌握,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讲究复习的技巧,方能事半功倍,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一、有机化学的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辩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3、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产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
4、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二、有机化学复习方法
笔者认为:用熟练的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和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自已的化学知识,是复习有机化学的好方法。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要比大量零散的知识更具价值,在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对于考试时准确、快速调用相关知识是非常有效的。
1、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衍变关系
依照官能团的顺序,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交叉复习,足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立即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般性质必定伴有其特殊性,例如烷烃取代反应的连续性、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l-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应的区别、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有机物燃烧的规律、官能团相互影响引起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是考题的重要源泉,必须足够重视。
2、突破口
(1)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官能团 根据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的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特征、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各种有机物的制取方法,例如: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物质 ②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的物质 ③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物质 (2)根据反应条件推断有机物质的类别和反应类型 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例如:
①NaOH/乙醇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②浓H2SO4170℃(或)醇的消去反应
(3)根据有机物的知识网络推断
(4)根据新信息、新情景推断
三、高考有机化学题结构
例如(2010年广东)
四、有机化学的解题思路
首先是剖析题意,分析已知条件和推断内容,弄清被推断物和其它有机物关系。其次是抓好解题关键,找出解题突破口,然后联系信息和有关知识,应用规律进行逻辑推理或计算分析,作出正确的推断。
1.审题做好三审: 1)文字、框图及问题信息。2)先看结构简式,再看化学式。3)找出隐含信息和信息规律.
2.找突破口有三法: 1)数字;2)化学键;3)衍变关系。 3.答题有三要: 1)要找关键字词;2)要规范答题;3)要找得分点。
五、近年高考具体考法
1.紧扣教材,考查基础及主干知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有机试题,主要考查的仍然是有机物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典型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重要有机物检验、制备,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
例(2012年山东)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考查】 1.油脂和苯的化学性质。 2.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性质。 3.葡萄糖、果糖的组成 4.乙酸、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创设意境,灵活新疑,注重能力的考查
提高陌生度,考查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推理等多种能力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以教材中各类有机物的基础知识为基点,源于教材,超越教材,综合题给信息与基础知识,将知识进行重组与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突出考查推理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要求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填写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分子式等,因此也考查学生的学习品质与科学素养。
例(2011广东)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单键的新反应。例如: 化合物I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________,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注明条件)。 考查----分子式书写,大小写,元素顺序 考查-----酯的水解反应,完全水解,反应条件,方程式的配平,规范结构简式的书写。
(2)化合物II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明条件)。
考查---醇的性质,正确书写方程式。
(3)化合物III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II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化合物V的结构简式为。
考查-----不饱和度概念,醇的氧化反应,规范结构简式的书写羧酸的性质,根据条件写出同分异构体。 (4)反应①中1个脱氢剂VI(结构简式见右)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1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该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有机化学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61-03
一、高职院校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从1980年初在我国东南沿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创办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职业大学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走过了30多个年头,从1999年国家实施大学扩招政策以来,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要求我们重视实践,追求创新,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上进行一系列改革。教育部2003年4月8日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打造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精品课程已经成为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是推进教育观念创新,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目前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在专业课学习中普遍感觉较为吃力,因此,本文针对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服务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高职院校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我院作为化工类职业院校,化工专业类别设置较多,有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五个专业。各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及对有机化学基础课的知识需求侧重有所区别,如何针对不同专业开展教学是本课程建设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课化繁为简,做到“必需、够用”也是本课程建设关注的主要问题。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 理论与专业技能提升方面
学历高,学缘关系广,教师研究能力强:课程团队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团队中现有在读博士1名,硕士4名,学士7名,教师们都不断提高学历与教学能力。
企业锻炼、高校进修,活跃的教研活动和良好的保障制度多措并举促使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结合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安排多名在职中、青年教师到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进修和培训,其中一名教师于2009年赴北京师范大学为期一年访问和学习,对教学和科研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所有校内老师参加过高职高专培训基地举办的赴高校进行深造的培训,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习完成后必须向全体教师做学习报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知识水平。
对年轻教师实行传帮带制度:让青年教师广泛听课,感受不同教师的讲课风格,积累讲课经验。经过这一过程,青年教师在高起点上开始讲课,讲授的质量得到保证,这对其今后的成长十分有利。
教研活动:每1~2星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与同行开展交流、公开课、与专业教师的沟通、课程的整合与优化、讨论国外以及国内其他大专院校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与发展趋势、讨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应该安排怎样的教学方法、讨论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课时应该安排怎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实习、毕业设计、学生课外活动、科研项目开发、论文等等,通过这些教研活动有效地更新了教师的知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
业务比赛:积极参加业务技能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两位老师分别获得自治区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两位教师获得学院竞赛一等奖,以赛促教,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 实践能力提升方面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增加教师的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通过实施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下厂锻炼、科研与技术合作和科技服务等措施,使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要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100%,建立一支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三) 鼓励教师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
教研室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学和学术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申报各项课题和积极,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目前,课题组主讲教师中每人都参与过自治区级或院级课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发挥主力作用。
四、教学改革与实践
全体教师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践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应用型人才要以“有用、实用、够用”为度,以“立足基础、服务专业、注重技能、教书育人”为目标,使学生能了解有机化学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依据上述原则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 “三增两减一融合”的教学模式,即增加岗位认知能力的培养,增加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增加命题式综合实验教学,删减合并理论课程内容,减少课堂授课比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与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教学
以“服务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目标,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选择、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例如在化工、煤炭、石油、工分等专业突出了脂肪烃的学习,淡化了立体化学、糖类、氨基酸等知识的描述,而在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压缩脂肪烃的介绍,加重立体化学、糖类、氨基酸等知识的描述,同时增加萜类、甾族、硫醇、硫醚、磷脂等与医药相关的知识。本着“必需、够用”的学习原则,精简教学内容,删减合并了有机化学课程中一些较难的、应用性不强的内容,增加了与专业相关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内容,挑选出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作用的和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将要学习的有机化合物,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延长了教学时间,拓展了教学空间。同时结合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每个模块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上。
2.实践教学
注重实践教学,突出“实际、实用、实践和实效”,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根据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把传统的有机实验整合为基础实验、制备实验、命题式综合实验、岗位认识实习四大教学模块。基础实验模块包括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制备实验使学生能掌握合理的实验路线及合适的实验方法,完成对产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鉴定,初步认识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命题式综合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岗位认识实习模块包括参观学习我院现有的实训基地及中试基地,提高学生的岗位认知能力。四个模块由简到繁,由单元技能训练到组合技能训练,最后进入综合性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样可以使理论很好地指导实验,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予以巩固。
(二) 有机化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1. 教学方法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理论教学中采用的模拟辩论法 、对比分析法、科学探究和专题读书报告等方法,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教、学、做、考”合一的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搜集了大量的基本素材,精心设计、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入图片、动画、视频等丰富多彩的资料使课堂教学信息量更大,深受学生的好评。针对有机化学的教学难点,运用了实体模型、让学生拆装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结构的概念。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录像、电子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等内容链接到网上,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课下的学习;今后将逐步提供实用的在线测试等互动平台,可以满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线学习交流的需要。
(三) 有机化学课程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建立了习题库,包括复习思考题、课堂练习题、综合作业题等;建立了部分试题库并逐步完善;制定了与教学大纲对应的考试大纲,实施新的考核办法,具体见表,强调过程考核,注意学习引导,注重能力培养。
有机化学课程考核办法
考核、评价项目 分值 分值小计
过
程
性
评
价 课外
考核 作业、资料查阅 5 40
课堂
考核 学习态度、纪律、答问 5
单元检测 10
实验
考核 纪律、预习报告、
实验仪器和台面整洁 5
操作熟练度、规范性、
结果优劣 5
实验报告 10
终结性
评价 期末考试(理论+实践) 60 60
分值合计 100 100
(四)有机化学教材建设
根据我院化工、煤炭、石油、制药、工分等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并深入企业调研,共同选取符合本校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自编特色教材《有机化学》2本,并在学院化工、石油、煤炭和工分专业使用,效果良好。
五、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与创新
(一) 创新教学模式
在有机化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增两减一融合”的教学模式,即增加岗位认知能力的培养;增加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增加命题式综合实验教学;删减合并理论课程内容;减少课堂授课比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实现了有机化学教学从传统教学向特色教学的改革。
(二) 根据专业特点选取教学内容
突出“三结合”原则与专业特色,与相关企业生产实践结合;服务专业课程,与后续课程的需求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
(三) 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穿行, 既能使理论很好地指导实践,又能巩固理论课程的学习成果。实践教学采用了模块化教学方法,增加了命题式综合实验的教学模块,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四) 教学方法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中心”转型。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需求,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模拟辩论法 、对比分析法、科学探究法、“第二课堂”、“教学做”一体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改变了过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被动学习的局面。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将应用性很强的模块四的教学内容都放在“第二课堂”中完成,通过让学生制作ppt、演讲展现出来,并纳入考核范畴。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解决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难点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难点,本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有机反应式和有机分子结构图片、三维立体动画、二维动画等引入课堂教学,把反应机理、立体化学等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给学生展示实体轨道模型,让学生动手拆装,帮助学生建立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 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在有机化学实践教学中增加了岗位认知实习,让学生走出课堂,亲临生产第一线了解有机化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改革,使我院的有机化学课程更符合学生及专业的需要,学生和老师反响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提供了帮助。下一步就课程实践过程中在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逐步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有机化学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春涛.提高高职学院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83).
[2] 尤莉艳,马朝红.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4).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是指每个学科都要设定的预期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成要实现的结果,又叫做结果性目标,它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新知的周期性多元互动的基本程序和具体做法,又叫做程序性目标,它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是人对亲身经历事实的体验性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是对互动教学中心理因素的功能性要求,又叫做体验性目标,它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学会――授人以鱼――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接收式学习
会学――授人以渔――经历过程、学会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乐学――悟其渔识――发展情感、生成观念――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二、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体现的是人的整体性发展,不是三种目标,也不是三种类型,而是同一事物的三个维度,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三维目标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三者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也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教师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联系,才能领会新课程目标的实质,才能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取得最佳的整合效果,才能逐步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中整合三维目标的尝试
【案例一】:
2009年分科,我带美术班。刚分班不久,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就结束了,迎来了分班后的第一次复习课。课前,我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选美术的学生文化成绩大多不是很好,还有很多都是年级上“响当当”的人物,行为差,学习习惯也差,平时的基础更差,而且选修美术之后,除语、数、外之外的六门学科和信息技术这七门学科中,他们可以有三门不过。在这样的高考政策下,学生对化学的重视程度严重下降,甚至很多学生认为化学很难学,首先把化学归为了“可以不过的三门”之中而放弃了化学。
基于学生的基础和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在强化基础上,课堂上主要采取了三种复习方法:①回忆法。在复习时,要求学生先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在头脑中回忆一遍,然后打开书本或笔记本进行对照,对回忆模糊不清或根本回忆不起来的知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②要点法。在复习过程中,寻求知识中的要点,把典型有机物的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注意事项等用醒目的颜色标上记号。③比较法。找出典型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来强化复习效果。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有机部分的内容:①把握几个基本概念;②把握几个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③把握几种典型有机物的性质;④把握几种常见官能团的性质;⑤把握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课堂表现慵懒,对教学没有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这节课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而忽略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比作一部汽车的话,那么知识与技能就是车体,过程与方法就是燃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点燃燃油的火花塞。可见三者形态不尽相同,但各有侧重,缺一不可。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案例二】:
2010年分班,我又带美术班,又上到必修2《有机化合物》复习。有了2009年的教训,在上课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一次批改学生讲学稿后面的作业,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在讲学稿上随便画一些卡通人物、几何图形等,或者是说不出来的随便乱画几笔。这次偶然的发现使我突然想到:他们不是美术班的学生吗?能否结合他们的美术特色来设计这节课呢?因此有了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
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及它们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认识典型化学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特点;
4.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上述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2.通过对几种重要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体会有机物跟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形成对于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上课前我给了同学们一个提纲,要求大家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或者上网查询等渠道,分别找到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油脂、蛋白质或其同系物的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并用所学的知识给出解释,制作成手抄报的形式。用一周的时间去完成,课前上交活动成果,然后由化学课代表带领一班人出专题墙报展览。
课堂采取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活动成果的方式展开。“你在生活中找到了哪些有机物的影子?”学生找到了天然气、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固体酒精、聚氯乙烯、甲醛、聚苯乙烯、硝基苯、山梨醇、木糖醇、白醋、抗坏血酸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应用体现了它哪方面的性质?”“这种物质是由乙烯通过什么反应形成的?”“这个过程体现了羧基的什么性质?”“为什么甲醛和葡萄糖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为什么要‘西气东输’?”“饮酒对人体有什么利和弊?”“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米饭?”……同学们争相汇报自己搜索到的成果,有不足的地方其他同学及时补充,没有找到相关信息的同学甚至在书上做起了笔记,跟我说这是一些生活常识,感觉自己不应该不知道,记下来说不定以后能用到。同学们热情高涨,一节课热热闹闹很快就过去了。
通过课后的评价反馈可以看出,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典型有机物的基本化学性质,而且树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学会了“学有机,抓官能团”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若将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g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应该说,这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学会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了。
四、结语
在实践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是存在很大难度的。从教学效果看,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虽然说不能保证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是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不可能单靠一节课两节课可以做到的,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落实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出一个个好的教学环节,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将三维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把握。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学的编写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有效整合三维目标需要正确的分解,才能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效落实;最后,在课堂上要认真落实每一个活动设计,只有靠着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3.1.
[2]周稽裘.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江苏教育,2005,(11).
[3]任夏明.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江苏教育研究,2002,(5).
[4]张德超.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