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技巧范文

供应链管理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技巧

第1篇:供应链管理技巧范文

关键词桥梁悬臂灌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近年来公路广泛采用的一种桥梁结构形式,它以受力合理、桥形美观、养护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广泛的欢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很多,有支架现浇法、悬臂浇筑法等,其中悬臂浇筑法在较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应用最多,因此,研究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法有重要的意义。

一、悬臂灌筑法

悬臂灌筑法又称挂篮法。在墩柱两侧常采用托架支撑,灌筑一定长度的梁段,称为起步长度。以此节段为起点,通过挂篮的前移,对称平衡地向两侧逐段灌筑混凝土,并施加预应力,如此循环作业,每浇筑完一段(3~6m),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然后向前移动挂篮,进行下一段施工。

悬臂灌筑施工时梁体一般分四大部分浇筑,主要程序如下:

1、在墩顶托架上浇筑0#段,并实施墩梁临时固结系统。

2、在0号段上安装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对称地分段浇筑主梁至合拢前段。

3、在临时支架或梁端与边墩间的临时托架上支模浇筑现浇梁段。

4、主梁合拢段浇筑。

二、0#段施工技术

在各梁段中,0#段的纵向预应力束根数最多,普通钢筋密布,管道纵横,构造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是梁段施工的关键。

(一)施工流程

在0#段托架安装预压后铺设底模绑扎底板钢筋吊装外模安装腹板钢筋安装内倒角模板绑扎腹板钢筋和安装预应力管道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和安装预应力管道浇筑混凝土养护拆除内模张拉预应力钢筋压浆拆除外模拆除底模和托架转入下道工序。

(二)施工要点

1、墩身施工完成后,在矩形空心墩墩壁之间底托采用20mm厚的钢板,钢板横向间距1.0m,在钢板上安装横担工字钢后,纵向铺设工字钢,间距0.5m,在工字钢上安装木排架,在木排架上铺设0#段底模。

2、支架拼装好以后,采用砂袋法或水箱加水进行预压,预压荷载按0#段混凝土重量及其它相关施工荷载总重量的1.25倍考虑。

3、0#段施工时,根据安装挂篮需求,预留好各种预留孔道及预埋筋,以便挂篮拼装时能准确就位。

4、0#段钢筋及管道密集,钢束管道位置采用定位钢筋网片固定,定位钢筋网片间距为0.5m,并且定位钢筋网片所焊的钢筋骨架与水平钢筋采用点焊,防止管道位置移动。当预应力管道位置与骨架钢筋发生冲突时,保持管道位置不变,适当移动普通钢筋位置。

5、0#段管道密集,混凝土浇筑后采用高压水管冲洗管道。竖向预应力压浆孔设在箱梁腹板内侧面,在竖向波纹管上开孔设置注浆孔,并用密封胶带密封。

6、0#段腹板混凝土浇筑时,在内模处留设混凝土侧窗及捣固孔,以减少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防止混凝土离析和对管道的过度冲击,并避免捣固棒与管道猛烈碰撞,浇筑至预留孔位置后,封闭并加固侧窗,继续向上施工。

三、挂篮施工

挂篮是大跨径箱梁悬臂浇筑法施工的主要设备,可多次重复使用,易于掌握施工工艺和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对节段的施工误差可以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悬灌施工的精度。

(一)施工流程

在0#段安装挂篮,做主锚和底锚主梁搭支撑做挂篮静载试验调整模板浇筑l#段混凝土纵向预应力穿束张拉前吊带、底锚杆卸载脱模板铺设轨道梁落下主梁支撑走行吊带吊起前后托梁解除主锚检查走行轮、反扣轮和液压牵引系统,清理挂篮前行障碍,做好前移准备启动油缸,T构两端两个挂篮对称前移,挂篮走行到位进入下一循环。

(二)施工要点

1、挂篮的安装标高要严格按设计标高进行安装;

2、预埋孔要准确设置,不得使联杆受弯;

3、锚固螺栓要借助千斤顶将其拧紧;

4、中间锚固系统的前端斜联杆和斜拉桥缆索内的预应力,要每根相等,准确地按工艺中给定的值或试验后的调整力进行设置;

5、外侧模板在锚垫板处不要包死;

6、新旧混凝土相连处模板一定要用螺栓联接,以免挂篮变形较大时漏浆;

7、悬灌混凝土时,必须从挂篮的前端分层均匀地向挂篮的尾端灌注;

8、挂篮在走行时,一定要平稳向前移动,如有偏斜等情况要及时进行调整;

9、挂篮在施工时要经常进行检查,如有异常要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

10.锚固系统和牵索系统的螺杆及螺母等要经常涂黄油进行保养,并在拆除时不要碰伤;

11.模板在安装前要进行整修,并涂脱模剂;

12.千斤顶要认真保养,防止碰伤、雨淋等。

四、梁段悬灌施工

梁段混凝土的悬臂灌注一般用泵送,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4~18cm,并应随温度变化及运输和浇注速度做适当调整。

(一)施工流程

挂篮设计、加工挂篮安装、试验进入下一悬灌段施工(外模安装、校正钢筋绑扎、焊接,预应力管道安装内模、端模安装混凝土浇筑纵向预应力筋张拉移动挂篮并定位纵向预应力管道压浆)竖向预应力筋张拉及压浆横向预应力筋张拉及压浆。

(二)施工要点

1、箱梁各节段混凝土在浇注前,必须严格检查挂篮中线、底模标高、纵、横、竖三向预应力束管道、钢筋、锚头、人行道及其它预埋件的位置,认真核对无误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2、若能全断面一次灌注最好,否则应按以下顺序灌注。

(1)二次灌注:第一次由底板至腹板下承托,第二次为剩余部。

(2)三次灌注:第一次由底板至腹板下承托,第二次由腹板下承托至腹板上承托预应力管道密集处以上,第三次由腹板上承托至顶板。

3、混凝土的灌注宜先从挂篮前端开始,以使挂篮的微小变形大部分实现,从而避免新、旧混凝土间产生裂缝。

4、各节段预应力束管道在混凝土灌注前,宜在波纹管内插入硬塑管作衬管,以防管道被压瘪;管道的定位筋应用短钢筋做成井字形,并与箱梁钢筋网架妥为固定,定位筋间距保持0.5-0.8m左右,以防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波纹管道上浮,引起预应力张拉时产生沿管道法向的分力,酿成事故。

5、箱梁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立即用通孔器检查管道,处理因万一漏浆等情况出现的堵管现象。

6、施工时应在挂篮上设防雨蓬,避免混凝土因日晒雨淋而影响质量。

五、合拢施工

合拢段施工时通常由两个挂篮向一个挂篮过渡,所以先拆除一个挂篮,用另一个挂篮走行跨过合拢段至另一端悬臂施工梁段上,形成合拢段施工支架。合拢段长度一般采用1.5-2.0m,宜在低温合拢。应采用临时锁定措施,张拉部分预应力筋,浇筑合拢段混凝土,待合拢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其余预应力筋,最后再拆除锁定装装置。

合拢段施工是体系转换的过程,通过合拢段的施工,使桥梁完成体系的转换。首先进行边跨合拢,最后进行中跨合拢。

(一)边跨合拢

边跨合拢段在悬臂端和支架现浇段之间。支架现浇段是相对稳定的,而悬臂端在温度变化、日照、风力等影响下,会发生轴向伸缩、竖向挠曲及水平向偏移变形。在预应力钢筋张拉之前,尤其是混凝土浇筑早期,这些变形可能导致合拢段混凝土开裂,施工工艺应保证合拢段适应这些变形,避免裂缝的出现。

为了保证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并达到强度期间悬臂端和支架现浇段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抵抗温度升高使得悬臂纵向伸长产生的压应力等的作用,合拢前要焊接顶底板刚性支撑装置及剪力撑装置;还要张拉临时预应力钢筋以抵消两端因温度降低而缩短所产生的拉应力,这样通过设置承受压力及拉力的装置使合拢段混凝土得到保护。

合拢段位置设于支架现浇段和悬臂端之间的挂篮上,立模板时与两端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加紧,保证接口的平整滑顺。

(二)中跨合拢

中跨合拢段是两个中间墩悬臂浇筑梁段的合拢,由于两边均为悬臂段,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合拢前将一侧挂篮后退,合拢位置另一侧挂篮前进,利用挂篮合拢。

中跨合拢的具体措施与边跨合拢段基本相同。

(三)施工流程

挂篮前移(形成模板支撑系统)施加配重第一次焊接劲性骨绑扎钢筋千斤顶顶推悬臂端混凝土第二次焊接劲性骨架浇注混凝土张拉底板预应力拆除挂篮。

(四)施工要点 1、合拢段混凝土浇筑时间应选在日气温较低,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时锁定并灌注合拢段混凝土。

2、全桥必须同时均衡对称合拢。

3、刚性支撑锁定时间根据连续观测结果确定,要求在梁体相对变形最小和温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时间区间内,对称、均衡、同步锁定。

4、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调整两悬臂端合拢施工荷载,使其变形相等,避免合拢段产生竖向应力。调整悬臂端合拢施工荷载,可设置水箱,注水调整。

5、合拢段混凝土宜比梁体提高一个等级,并要求早强,最好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并需做特殊配比设计。

6、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90%以后,进行合拢段纵向、竖向和横向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张拉顺序为先短束后长束,先底板后腹板,并对称进行张拉施工;底板束和腹板束张拉完成后,解除顶板临时钢束。

7、在合拢以前应对箱梁顶面标高及轴线进行联测,并连续观测气温变化及梁体相对标高的变化和轴线偏移量,观测合拢段在温度影响下的梁体长度变化,以确定合拢时间。

8、合拢段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养生期间,要做好合拢段的降温工作。常用的降温措施有:梁顶面洒水降温,梁侧喷水降温,箱梁内洒水及通风降温。

9.当合拢段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应解除另一端的支座临时固结约束,完成体系转换。

参考文献:

第2篇:供应链管理技巧范文

战略意义凸显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竞争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顾客。”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可以有两种基本的战略选择:一是提供更低的认知价格,二是提供更高的认知价值。而动态供应链管理则关注了这两种战略,其核心是在不确定市场条件下,让客户需求与企业实际运作相结合,并就新运作环境下持续补货供应链、精益供应链、敏捷供应链和完全灵活供应链协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当一个企业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实施动态供应链战略管理手段,并相应地创造出高市场价值,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成功地实施,同时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资源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快速、持续地满足客户需求,协同供应商等产业上下游资源,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关键因素,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它具有独到、短期内不可模仿的特点,有助于实现客户的根本价值并引导客户价值的提升,是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

通过采用动态供应链管理工具和技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表现,始终把握企业经营活动的脉搏,为未来的成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及时了解这些管理决策对企业经营状态产生的影响,动态地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指标,改善企业的经营运作水平。

实际运作方法与策略

动态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总是力图使系统总成本降至最低。因此,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简单地使某个供应链成员的运输成本达到最小或减少库存,而在于通过采用系统方法来协调供应链成员,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处于最流畅的运作中。它包括企业战略层次、战术层次和作业层次等许多层次上的活动,供应链中的各项因素和目标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因此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必不可少。

从系统工程入手

动态供应链管理是对参与供应链中的相关实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提高供应链中所有相关过程的运作效率和所有环节的确定性,在整体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各实体或局部效益的最大化或满意化。因此,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将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管理与优化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达到整体效率及效益提高、成本降低、资源配置合理的目标。

面向企业内部系统

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在企业总体管理的框架之下,所有内部机构将被格式化为利润中心或者成本中心,最终体现在系统中是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有不同的任务结构,用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对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其中的核心任务就是为角色任务结构的丰满提供最实际的支持。在供应链的动态化运作中,企业自身还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如再造供应链策略、基于需求治理的策略、简单化策略等等,采用单一或多种策略要视企业所处供应链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予以确定。而这些运作策略的效应发挥,离不开动态物流的支持,内部供应链的柔性应成为衡量供应链整合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和延迟产品差异化策略,分别从上下游两个方向提升内部供应链的柔性。

面向企业外部系统

外部供应链的关键在于快速响应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及所有供应链成员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应对顾客需求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取决于每个成员所具备的组织柔性水平,而且取决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协调的柔性水平,可以通过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1 加强供应商绩效管理。供应商绩效管理是通过完善的供应商绩效指标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帮助企业制定供应商发展策略,并对供应链进行动态优化。从源头抓起,尽量降低风险。总的来说,可考虑在质量、成本、交货、服务、技术、资产管理、员工与流程等七个方面设立指标。

2 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信息协同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只有实现了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才能保证客户需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失真,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通过IT技术建立连接平台从而获取其他链上企业的各方面信息。一旦整个市场发生变化,变化的所有信息就会立刻在整个供应链上显示出来。

第3篇:供应链管理技巧范文

供应链源自企业“扩大的生产”这一概念,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内涵与外延的引申。实践中,人们将企业进行采购、加工、销售这一过程视为相互衔接的链条,并把这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与过程称作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具有系统性、战略性、竞争性、合作性的特点,能够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现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创新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强化战略合作,因此该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青睐。

2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与企业盈利之间存在重要关联。传统的采购管理正是建立在谈价基础上的,其立足于企业的采购需求,注重对供应商与资源市场的管理,以期实现以最优价格获得最好物资的采购目标。在供应链背景下的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模式与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基于供应链理论进行采购管理的企业在同类企业中更具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多的盈利。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企业的采购目的转变为订单采购,与传统的为补充库存而采购的目的不同,供应链管理背景下,采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订单并围绕订单展开的。“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其次,传统的采购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开始交换信息、沟通联动,构建了一种友好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供需模式。这些优势特征促使现代企业转变思路,尝试建立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采购管理新策略。

3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采购管理策略的创新途径

3.1从物料采购管理角度

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在制定物料采购策略时,应充分衡量物料的重要性,准确评估物料供应市场的具体情况,并与诚实守信、质优价美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以期节省开支,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现代企业还应通过物料分类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物料的特点,寻求合适的供应商,实现物料库存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优化物料采购管理策略。

3.2从采购方式管理角度

首先,实行准时制采购模式,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从采购这一事后控制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外部资源管理式的事中控制,实施外部资源管理也是企业实行精细化、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其次,以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采购管理的“指挥棒”,严格挑选并审核现代企业的物料供应商,并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协定,双方在合作条款、采购流程、应急措施、物料质量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以此创新采购方式,简化采购流程,提高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最后,成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信息部门,强化企业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革新现有采购方式,在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统筹现代企业与供应商、批发商、经销商乃至物流单位、消费者之间的多方关系,将关键数据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企业的信息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以此降低物料库存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绩效管理。

3.3从供应商管理角度

在供应链理论背景下,选择恰当合适的供应商已成为现代企业采购管理的关键所在。为提高竞争力,现代企业往往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对物料等必需的生产资源则通过供应链,从供应商手中购买。传统的企业在物料采购方面更倾向于选择多个供应商,以应对物料供应不足等突发事件。而供应链下的现代企业采购管理倾向于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精简采购流程,完善运输管理,通过批量采购以期获取优惠的供货价格,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基于此,现代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谨慎选择供应商,对其注重应从物料质量、价格、服务水平及供应商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选择其中的少数优质供货商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供应链的优势。具体而言,现代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从供应链采购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供应商管理。例如,打造企业与供应商共享的物料信息系统,搭建双方能够顺利沟通协作的平台;关注供应商的未来发展,适当时候可以为其提供包括技术、资金以及管理在内的关键性的帮助;树立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形成具有一体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共同愿景激励供应商、企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与供应商共享成功的最终目标。

3.4从采购人员管理角度

采购员是现代企业采购管理中的实际操作者,再好的采购管理模式如果缺乏采购员的有效配合也只能变成摆设。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规范采购员的管理,强化其采购技能,确保其能圆满完成采购任务。具体来讲,首先,现代企业应结合采购员的素质要求,选择优秀采购员;其次,企业应对采购员进行定时定期的业务培训。培训是企业员工能够紧跟时展、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工作,对采购员的培训应主要围绕采购岗位需求、沟通技巧、业务知识、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再次,企业应完善对采购员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采购员绩效考核体系来激发其工作热情与工作动力,提高其薪资报酬与福利待遇,注重对其的思想引导与精神激励。另外,还需要加强对采购员的约束机制建设,使其明确采购员采购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建立规范的采购管理规定,杜绝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

3.5充分利用电商便利,构建现代企业的网上采购平台

第4篇:供应链管理技巧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供应链管理 案例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在传统的“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增加“学生-学生”、“学生-教师”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高校在有效采用案例教学法时,除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外,还要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案例,并在案例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实现案例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机械的、静止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师单调的讲解去理解书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定理,因而学生获得的只是机械式的背诵和记忆。而案例教学法则是灵活的、发展的,学生必须首先通晓案例的背景,分析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学到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能够激起学生学习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2.有利于学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只能通过学期末的考试来检验学生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掌握程度,而且考试成绩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学生死记硬背的结果。而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能够反复运用所学的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能使教师定期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使学生培养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有所用。

3.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地位非常被动,因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能够获得同学间合作交流的机会是很少的。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灵活,相互之间可以展开自由的讨论。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而且还增进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从而达到高校为社会培养合作型人才的目的。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1.精选案例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案例很多,但是真正适合用在课堂上进行分析的很少,大多数案例都是以新闻报道形式呈现,所涉及的实践内容比较简单,而且与教材中的知识点关系不大,所以无法用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基于此,教师应该在案例课前做足功课,根据主要理论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收集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案例,使案例既能体现出一定的难度,有具有相对的趣味性。

2.讨论案例

在准备讨论前,首先,要让学生熟悉整个案例的来龙去脉。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做这个准备工作,一是将案例发放给每一位同学;其次,在案例课上率先利用PPT等手段将案例讲解给学生听。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适当指引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进行,这样就能达到既定的效果。

3.总结案例

总结案例并不意味着教师仅仅公布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要有针对性地说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理论上的理解偏差、认识上存在的狭隘思想,等等。当然,在总结案例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肯定同学的优点。比如,挖掘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等等。通过总结案例这个过程,能为供应链管理课程的下一个案例教学做积极的准备。

三、供应链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

1.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高校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基本上没有机会和时间长期深入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实践研究。因而,他们自身对于实践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案例教学,显然也仅限于纸上谈兵,不具备相当的说服力,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挂职锻炼等形式深入企业,了解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环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真正引导学生上好案例课。

2.案例质量不高

一般情况下,案例的内容都比较简单,大多数是从新闻媒体中获悉的,这样的案例本身就不具备多少知识含量,如果将这些案例用于教学,效果比较牵强。相反,从专业书籍中收集整理来的案例,其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研究起来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这样的案例显然是不明智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难度和实践内容撰写案例,将所要讨论的知识点和实践内容紧密相关,并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就能达到显著的案例教学效果。

四、总结

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涉及面比较广且引用性比较强。因此,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案例教学前,必须做好案例的收集、整理甚至撰写工作;其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要做好案例的总结和述评工作。

参考文献:

[1]姬敏.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与教学,2008,(5).

第5篇:供应链管理技巧范文

关键词:旅游服务系统供应链管理

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实施。应链管理的思想最初起源于制造业,高品质、低成本,即时响应顾客的需求是供应链的核心思想。在制造业,自从有了企业那天起,质量、成本和时间就一直是企业的三个核心要素。围绕这三个方面,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旨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生产周期的生产产品的方法(即生产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和变化。

上个世纪80年代,在生产制造业中出现了大量新的制造技术、管理战略(理念)与手段,使得厂商有机会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如精益制造(LP)、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生产(JIT)、看板(Kanban)等,在企业界与管理学界非常流行。为实施与完善这些战略,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方面,这些管理理念似乎都走到了尽头。因为单纯考虑企业内部资源优化是不能适应基于时间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合作伙伴协同动作,才能真正从整个供应链降低响应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他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下一步措施。与此同时,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ERP在企业中的广泛采用都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1997年,美国的制造企业投入在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活动中的费用达到8620亿美元(占全美当年GNP的10%)。一些著名的跨国集团,如DELL、P&G、HP、WAL-MART作为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在企业界广为传诵,也引起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极大热情。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含义

但对于什么是供应链,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比较常用的提法有,“供应链是由在满足一个顾客需求(直接或间接的)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企业所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一个供应链不仅包括供应商和制造商,也包括承运商、仓库、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顾客本身。而在每一个企业(如制造商)内部,供应链包括其所有的活动,如,新产品的研发、市场营销、生产、分销、资金与顾客服务”。

LeeandBillington(1992)给出了一个更直观的描述,“一个供应链是由若干设施组成的一个系统,分别完成对物料的采购、零件或产品的加工、直到将产品提供给最终消费者。”

尽管目前为止对于供应链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但供应链管理有一个统一的核心思想即强调各个企业专注自己最擅长的核心业务,将其他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具有优势的合作伙伴,通过供应链的组织和协调,形成更强的竞争力。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使企业在最短时间里寻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赢得市场。供应链管理模式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它以多品种、变批量生产代替大批量生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旅游者为满足在旅行生活中的食、住、行、娱、购、游方面的需求而引发了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旅游产品的质量取决于旅游者对组合产品的整体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差别,由此决定旅游者的满意度,也决定了旅游服务的成功与否。

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旅行社在旅游业内各企业之间担负着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起到了联系各组成部分的纽带作用。通常,旅行社通过采购相关的服务项目形成满足旅游者多方需求的整体性组合服务产品,再把组合产品销售给顾客。提供给旅行者的服务组合产品的整体性、协调性依赖于旅行社的组织协调能力。

旅游业内这种相关企业以旅行社为核心,联结成一个服务于旅行者的服务系统。这种对旅行者的、以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活动顺序为依据的旅游服务系统,实际上就是一条服务于旅行者的服务供应链。虽然旅游服务供应链是客观存在的,但目前的学术界并没有对其运作机理和管理模式进行过深入研究。

旅游服务业如何提供优质的、特色化的、全程的旅游服务,跟上国内其他成熟的服务产业的发展步伐,接轨世界现代化旅游服务业的进程,是值得日后旅游服务供应链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建立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入WTO后,外资旅行社可以在我国成立独资公司,并可直接与交通和饭店经营者交易。我国旅游经营企业无论在规模、经验和管理理念方面同国际旅游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体系,形成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的垂直分工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能更好的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顾客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其获取信息也越来越便捷,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所以顾客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时代,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去应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及时掌握旅游者的需求,对旅游服务系统的管理进行创新,提供让游客满意的服务,成为旅游经营企业的主要职责。我国旅游企业目前总体来说,数量多但规模偏小、且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单靠企业自身的实力很难满足顾客的多样需求,旅游企业只有通过相互合作运用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才可能满足当今顾客易变、多样性的需求。

能使旅游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增长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及社会联系的广泛性特征决定了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具有广泛的带动功能,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二十多年来,我国旅游服务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如今旅游服务业已经成为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刺激公民消费、加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逐步放开旅游服务业,使我国旅游经营企业既面临机遇,同时又面临巨大挑战。我国旅游业运行几十年的经验表明,强化跨部门、跨地区协调管理的力度,是实现旅游业顺利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协调能力十分有限,相关协调政策不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关系不顺,政策不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磨擦碰撞现象仍很多,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协调旅游经营企业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可见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机理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它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适应于旅游业各企业,特别是对一些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旅游企业显得尤其重要。像2006年国家旅游总局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目的就是要帮助革命老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如果没有一种先进的管理运作模式作指导,则可能会破坏当地的旅游资源并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

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较高,旅游业起步较早,目前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市场发展体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旅游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旅游服务基础研究,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部门来研究旅游服务的特点和作用;旅游服务感知研究,主要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他们对旅游服务的期望、满意程度等,并研究影响旅游服务的感知因素;旅游服务质量研究,主要是研究如何去衡量和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电子旅游服务研究和旅游电子商务,主要的研究是如何运用电子商务促进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上述这些研究的视角多集中于在游客的感知和满意度方面,研究方法也多从心理学和社会学及地理学的角度而进行的。这些内容大多是从服务的角度谈服务的存在问题,其宏观性不足,较少地从服务的角度系统诊断旅游服务系统或旅游业的缺陷问题。而国外关于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理论研究也是比较罕见的。

但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服务的一些实际做法却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相符合。欧美国家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旅行社业内部进行了批发经营商和零售商的垂直分工,而批发经营商和零售商又根据市场状况和企业实力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了水平分工,实现了专业化的经营。在澳大利亚,各种旅游产品先通过众多的零售商销售给客户,再集中起来批发给旅行社,这种先分散经营后集中的方式可充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西方发达国家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便游客对各种旅游产品的选择。这些做法都是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一致的。

国内研究现状

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可以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业。所以在对于如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方面,认识还不够深入。国内关于旅游服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企业服务人员对游客的心理、态度和技巧等方面。

在我国关于旅游服务系统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其中邹慧萍等(1996)探讨了建立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服务系统ATSS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构想;赵洁(2002)构建了基于Browser/Server的旅游服务系统TSS,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功能、特点、网络结构、软件结构和关键技术;张文建(2001)则分别从旅游和服务两个角度提出了旅游服务系统模式以及旅游服务传递系统等;杜文才(2003)分析了旅游业的信息特征、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引起的旅游业经营环境变化,提出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并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过程重组;张英姿(2005)提出构建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意义,但并未对其运作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起源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是用于制造业,而旅游业是属于服务业。那么能否把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用于旅游业呢?下面本文就对其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

首先,旅游(或称旅游活动)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主体(旅游者)、中介体(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经营企业)和客体(景区或景点)之间,表现为客流(旅游者出行路线及安排)、信息流(旅游开发规划、市场营销)与物流(物质的供应与流通)的统一。而客流和信息流可以作为特殊的物流,因此可将现代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旅游的开发管理中。

其次,在客体——中介体——主体这条旅游服务供应链中,质量、成本和时间同样是三个关键要素。质量要素决定旅游者的满意度,进一步决定旅游者的消费决策,从而影响到旅游企业的客源市场;成本要素则决定旅游业的获利能力,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间要素是决定响应旅游者需求的速度,与旅游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有关,也与旅游企业的效率有关,从而又影响到质量和成本。所以,为质量、成本、时间三要素提供基本保证的旅游服务运作模式及其管理在旅游业的地位不容忽视。

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适应目前环境的最为先进的运作模式,而且作为一种协调参与者的相关活动的全面整合系统观,着重强调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和整体运作,对客观上已经存在的旅游服务分工协作的系统以及旅游服务供应链的运作管理可以提供理念的启发、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参照。

借鉴供应链管理模式,旅游业就可以根据实际,围绕实现顾客需求的有效合作方法的研究,探索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具体运作模式。

旅游服务供应链进一步研究方向

根据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其对旅游业的重要作用,要真正发挥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作用,就必须对其运作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今后的研究应主要探讨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景区、景点三者之间应如何进行协调,才能实现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目标。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主体部分,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目的就是要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又使供应链各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因此在这部分,应着重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可信息共享的旅游信息系统。

旅游服务业是一种基于需求的行业,尤其是对信息的需求强度高,它们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而非有形产品,特别强调顾客服务与信息传递的关系。对服务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将大量的专业与经验以信息流的方式对顾客进行传达或服务,从本质上与电子商务的精神是相通的。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效率、协同、敏捷、快速,不仅有助于服务业有效地提高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服务业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可以进行及时、丰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物流的瓶颈对服务业电子商务影响甚微,地域分散的资源非常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集聚和共享。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可信息共享的旅游信息系统是旅游服务供应成败的关键。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核心:旅游经营者

旅行社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核心组成部分,起着协调相关旅游服务企业的作用。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稳定与否,关键在于协调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完善。这部分应着重研究如何解决旅游社、交通、餐饮、住宿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集成问题。如旅行社与航空公司之间关于定票的协调机制研究,作为两个彼此独立的利益主体,航空公司希望旅行社在旅游淡季时多购票,而在旅游旺季时少购票,而作为旅行社的实际情况则正好是相反的,那应该如何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形成一个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则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研究重点。

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能协调一致、抱成一团迎接外来供应链的威胁与攻击,必须要有对供应链中的每个节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有利地巩固旅游服务供应链上下游结点之间的忠诚度、保证了风险及利益的共享,业务集成,有力地减少了企业的无效率的重复运作。

关于旅游服务供应链的集成问题主要是应该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集成,以达到快速、高质量、低成本去响应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这其中也应该包括如何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以及如何对其绩效进行管理的问题。

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基础:旅游资源与环境

景区或景点是吸引游客旅游的主要吸引物。要发挥景区或景点吸引力,必须要做好景区或景点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里的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旅游资源分为两种:有物质的、有形的,如山川、园林等;也有非物质的、无形的,如民俗文化、旅游服务等。

旅游资源与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本身的保护,使之不受破坏、特色不受削弱,而且还涉及到其周边自然生态与社会环境的保护问题。注重资源环境保护,防止破坏性开发,尤其要重视对自然保护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如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经济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如何开发景区或景点的旅游资源,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而关于景区、景点与旅行社的协调问题,主要是研究多委托人和多人的情况下激励约束机制的相关问题。因为一家旅行社会同时开辟若干条旅游线路,而一个景区、景点也会同时与若干家旅行社进行合作,对于应该如何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既不能破坏当地的旅游生态资源,同时又不能使旅行社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是旅游服务供应链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著.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张英姿.初探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旅游学刊,2002(1)

第6篇:供应链管理技巧范文

在资源全球化的今天,采购相关内容导读“采购” 高效采购谈判技巧 青岛 2014-9-20(2天)高效采购谈判技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谈判能力测试及分析;如何做好谈判工作,提高谈判技巧;如何做好谈判前的准备;谈判技巧与战术;优势谈判开场策略;优势谈判中场策略;优势谈判收场策略;掌握不同的谈判风格等。

采购成本降低技巧、价格分析与供应商管理 杭州 2014-9-20(2天)采购成本降低价格分析及供应商管理培训, 专门为因成本降低、控制管理而头疼的采购人员设置,掌握采购成本的内容、特点和基本管理思路,以降低整体供应链中的采购成本,为企业利润做贡献,采购总成本挖掘,精益供应链管理,卓越实现采购与供应目标。

生产计划、物料控制及库存降低策略 杭州 2014-9-20(2天)生产计划、物料控制及库存降低策略培训,学员能够掌握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学会精益生产中通过计划管理、流程改善实现压缩生产周期方法,物料采购、领用、消耗及库存管控方法,有效减少物料浪费、降低原材料和成品库存,掌握如何选择定拍工序,定拍工序产能优化的方法。

房地产标杆企业合同、招标、采购核心精解 北京 2014-9-20(2天)房地产标杆企业合同、招标、采购核心精解课程旨在通过对标杆企业采购管理制度方法的深度解读,重点阐述制度方法的关键控制点,分析这些制度方法制定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揭示标杆房企制度方法背后的管理精髓和本质,从而真正掌握标杆房企的制度方法并融会贯通,避免生搬硬套。

和供应链管理的范筹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或一个地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落户中国设立工厂或建立国际采购相关内容导读“国际采购” 国际采购与进出口贸易实战 上海 2014-9-25(32天)国际贸易课程精选了国际贸易的核心知识,翔实讲解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各环节风险及规避方法,辅以模拟演练旨在帮助培养学员驾驭全局的国际贸易战略思维和开拓精神,敏锐的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和预防能力,务实的操作和管理能力,使学员全面掌握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方法,解决贸易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下制定出口营销战略、进行经营管理、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和能力。

国际采购实务课程 上海 2014-10-29(2天)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的整合,而国际采购正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搜索并评估国际市场中的供应商?如何制定国际采购合同?如何避免各种国际采购风险?如何熟识国际采购中的各种流程及繁杂手续?国际采购实务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该领域。

国际采购实务 上海 2014-11-12(2天)国际采购实务课程,内容涉及寻找和评估国际市场中的供应商,国际采购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国际采购价格谈判,国际采购货物的运输与保险,国际采购中的货款支付,国际采购合同的争议及解决等,旨在使学员深入了解该领域,掌握管理国际采购流程的方法和技巧。

国际采购与进出口贸易实战 上海 2014-11-22(2天)国际贸易课程使学员全面掌握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方法,解决国际贸易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下制定出口营销战略、进行经营管理、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和能力。

中心IPO寻购,采购人员的日常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国际贸易相关内容导读“贸易” 企业竞争情报操作实务既高级企业信息分析研修班 青岛 2014-9-23(3天)企业竞争情报操作实务既高级企业信息分析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完整的企业信息管理知识体系。对企业战略规划、发展,市场的定位、行业分析、市场调研、技术情报、专利情报、国际贸易情报、市场情报等方法、流程、知识、竞争对手情报的获取方法、技巧全面能力提升、效益提高、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企业信息分析师培训认证高级研修班 青岛 2014-9-23(3天)企业信息分析师培训认证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完整的企业信息管理知识体系。对企业战略规划、发展,市场的定位、行业分析、市场调研、技术情报、专利情报、国际贸易情报、市场情报等方法、流程、知识、竞争对手情报的获取方法、技巧全面能力提升、效益提高、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国际采购与进出口贸易实战 上海 2014-9-25(32天)国际贸易课程精选了国际贸易的核心知识,翔实讲解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各环节风险及规避方法,辅以模拟演练旨在帮助培养学员驾驭全局的国际贸易战略思维和开拓精神,敏锐的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和预防能力,务实的操作和管理能力,使学员全面掌握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方法,解决贸易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下制定出口营销战略、进行经营管理、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和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暨贸易术语、合同、信用证风险防范技巧 青岛 2014-9-26(1天)国际贸易实务暨贸易术语、合同、信用证风险防范技巧课程,旨在帮助学员的国际贸易风险意识大大增强,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防患于未然;课程紧密联系当前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受 众学员的全局观和看问题的高度将会获得提升;受众学员将会获得知识背后的知识,大大增强处理问题的精准度和主动、提前纠错能力,避免问题发生。

,物流及进出口相关内容导读“进出口” 国际采购与进出口贸易实战 上海 2014-9-25(32天)国际贸易课程精选了国际贸易的核心知识,翔实讲解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各环节风险及规避方法,辅以模拟演练旨在帮助培养学员驾驭全局的国际贸易战略思维和开拓精神,敏锐的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和预防能力,务实的操作和管理能力,使学员全面掌握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方法,解决贸易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下制定出口营销战略、进行经营管理、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和能力。

海关三大质疑应对策略暨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运作实战 上海 2014-10-16(2天)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运作实战课程,旨在帮助进出口企业解决纷繁复杂的申报不实这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同时,介绍和指导企业如何利用商品归类技巧进行合法避税避证实用方法;通过讲授技巧、案例解析、解答疑难困惑。

进出口通关实务及应对“三查”策略研讨班 北京 2014-10-17(2天)进出口通关实务及应对“三查”策略课程,特邀请海关实务派知名人士,海关风险管理始创者,首次与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共同现场案例解密海关最新监管政策和“通关作业无纸化”背后的海关“三查”目标、操作方法,同时提供给大家合法规避海关“三查”风险和合法避税、增加出口退税操作技巧。

加工贸易与保税物流培训课程 深圳 2014-10-22(2天)知道加工贸易报关与一般贸易报关的区别吗?知道目前各类保税物流制度对进出口企业都有哪些便利吗?如何解决来料、进料和国内料件的混料处理问题?加工贸易与保税物流课程将为您详细解释各种原委,帮助您选择合适的加工贸易监管制度。

实务等相关业务。国际贸易知识,进出口操作,物流通关及外汇结算等知识已经成为当今采购/贸易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国际贸易是高收益与高难度、高风险并存的,如何操作国际贸易、拓展国际业务、防范风险?作为企业的核心与骨干必须准确把握上述问题,仅凭简单的以往经验很容易出错。 本课程精选了国际贸易的核心知识,翔实讲解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各环节风险及规避方法,辅以模拟演练旨在帮助培养学员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开拓精神,敏锐的风险分析和预防能力,务实的操作和管理能力,使学员全面掌握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方法,解决贸易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下制定出口营销战略、进行经营管理、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和能力。课程收益

学习并掌握国际贸易4组13个术语

13个术语的计算及换算方法

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与运用

进出口流程及单证相关知识

国际外汇结算的操作

信用证操作要点

国际物流成本控制方法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

如何给国际货物投保

纠纷预防的主要措施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概述

? 案例分析:A公司信息集成项目贸易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特点与风险

贸易壁垒之关税政策与非关税政策

? 数量限制:进口配额制,“自动”出额制,进口许可证制。

? 价格限制:进口押金制,外汇管制,最低限价制,专断海关估价,歧视性国内税。

? 环境保护

? 知识产权 第二部分 国际贸易术语应用及风险防范

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 4组13个贸易术语区别应用综合练习

FOB,CIF变形条款及应用

贸易术语中隐含的风险

从出口方(供应商)角度来看

从进口方(采购方)角度来看

案例分析:8千吨大米事件

老三种与新三种贸易术语的选择应用 第三部分 进出口实务及通关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进口及进口报关流程

? 进口报关中的几个关键时间限制

出口及出口报关流程

? 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的2个经济效益指标

FTZ与TFZ的区别

10种常用贸易方式

? 练习:不同贸易方式下核销及海关监管的异同

外汇核销管制

? 外汇核销制度及单据

? 案例分析:A公司进口生产流水线设备项目进出口业务中的相关单证

? 单证种类

? 单证制作要点

海关征收税金的种类和计算公式

? 关税的概念和特征

? 关税的作用

? 关税,增值税的计算

不可不重视的HS编码

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

? 国际运费的计价方式

? 进出口物流成本及构成

? 海关政策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案例分析:A公司进口生产流水线设备项目 第四部分 国际外汇结算与风险防范

国际结算中票据的风险防范措施

3种主要外汇结算方式及各自的利弊

? 汇付流程,种类,存在的风险与防范

? 托收流程,种类,存在的风险与防范

? 信用证的开证流程

? 各类型信用证的使用

? 信用证业务存在的风险与防范

小组讨论:不同立场下争取掌握不同银行的指定权

? 谁来审证--信用证审核的要点

进出口双方关注点

银行关注点

? 模拟练习:中国进出口公司信用证审核实战

? 案例分析:不可不防/不可不设的“陷井”你会支付定金吗

? 定金的作用

? 支付定金的形式

模拟练习:多种结算方式的综合应用 第五部分 国际货物运输及保险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概述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 海运方式下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种类及应用

? 其他运输方式下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种类及应用

? 案例分析:250T白糖的索赔事件

保险单据的种类

保险的代位追偿/诚信原则

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

? 实际全损A.T..

? 推定全损 C.T..

? 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的区别 G.A vs P.A

审判练习---一起国际运输保险官司

出口信用险/"三来一补"项目保险 第六部分 国际贸易纠纷的预防和法律应用

小组讨论:合同与订单的异同与应用

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条款

商品检验

商品检验的重要性

商品检验的时间地点,检验实施方

案例:某公司大理石销售合同中的检验条款

违约责任的救济方式与应用

仲裁的意义和特点 及 仲裁的流程与条款

索赔和理赔

不可抗力条款的种类与应用

练习:不可抗力条款的描述

世界三大法律体系简介

案例分析:从一起承诺的有效性的审判来研究不同法律体系第七部分 常用网站及附录

课程主讲

Izimi Liu 老师

现任某国际集团中国区高级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经理

现任国际知名集团国际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经理,拥有数10年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及跨国企业采购,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背景。在企业采购体系建立,供应商选择和评估,采购成本控制,库存物流管理供应链风险控制,进出口运作和政府关系维护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刘女士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证讲师,世贸组织(WTO)亚太地区ITC采购及供应链课程特聘讲师;执教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证/文凭,注册采购师,采购供应师,物流师等专业课程,多次参与专业教材的修改整理工作。同时,刘女士也是国内多家大学和知名培训机构的客座讲师,主讲采购及供应链,国际贸易与进出口,企业物流等领域课程,并多次为大型企业提供专题内训。授课风格讲究互动性与参与性,深入浅出的将先进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资深企业拓展培训师,先后为几十家国际知名企业进行”领导力提升:”,”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主题培训,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轻松且喜闻乐见的形式中。 最擅长的培训科目有:

《国际贸易与进出口实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务》,《库存管理》,《合约与法务课程》等 重点客户:GM, BP, Bayer, Nokia, NEC,Sino-Pec,Basf,TOTO,Dupont,圣戈班,赛科石油,吉列公司,诺信(中国),宝钢,宝供,强生,摩托罗拉,理光,霍尼韦尔,上海家化,美国铝业,上海国际招标,克朗斯,IKEA,达丰,招商银行,西门子,大唐移动,阿克克瓦纳,东方航空,亨斯迈,浦发银行,施耐德等。

第7篇:供应链管理技巧范文

一、第四方物流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第四方物流的表述多种多样,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和统一的定义。有的认为:“第四方物流是一个集中管理自身资源、能力和技术并提供互补服务的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者”,还有的将它定义成:“将供应链中附加值较低的服务通过合同外包出去,剩余的物流服务部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埃森哲公司提出的,它认为:“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他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能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第四方物流是一种全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二、第四方物流的特点

第一,第四方物流通过集成咨询公司、技术公司和物流公司提供了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满足现代公司所面临的广泛而又复杂的需求。它基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咨询技巧进行供应链过程的协作和再设计,实现公司业务策略和供应链策略协调一致;同时通过新技术实现各个供应链职能的加强,对供应链活动和流程进行整合和改善。在此基础上第四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帮助客户实施新的业务方案,通过业务流程优化,系统集成,将业务运作交给第四方物流项目运作小组,由其来承接多个供应链职能和流程的运作责任。

第二,第四方物流通过其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将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供应商、合同物流供应商、电信增值服务商等集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顾客满意度来执行供应链解决方案以实现价值增值。

三、第四方物流的组织形式

第四方物流逐渐成为帮助企业实现持续运作、成本降低和区别于传统外报业务的真正的资产转移。它的组织的核心能力在于提供领先的物流技术,或提供互补性资源,或提供供应链管理方法和解决方案、全球扩展方案等等,因此他们需要建立创新机制、学习机制和市场驱动型经营机制,才能真正胜任“联盟总管”或“领先的物流提供商”的角色;他们还可通过资产并购或虚拟联盟等方式,实现资产有效整合,提高综合实力。第四方物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供应链合作联盟。这是第四方物流的初级形态。咨询公司,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开发市场,咨询公司在第三方物流公司业务范围和物流技术水平基础上工作,其思想和策略通过第三方物流这样一个具体实施者来实现,以达到为第三方物流客户服务的目的。更有第三方物流公司和物流信息技术结成伙伴关系,增强公司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顾客满意度。

2.独立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独立第四方物流企业是第四方物流组织的中级形态。该类企业对本身和第三方物流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综合管理,借助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集成的供应链方案。第三方物流通过第四方物流的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独立的第四方物流企业是建立在全面掌握物流信息基础之上的,并以此为整个供应链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其运作的核心是信息和供应链流程的解决方案。

3.专门从事第四方物流的跨国集团。这类第四方物流组织是第四方物流的高级形态,是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中的行业创新者模式。其将第三方物流加以集成,向下游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它是上游第三方物流的集群和下游客户集群的纽带。这类组织形态的最大特点就是全球化。它可以实现供应链全球操作的“无物质流动化”,通过信息传递和异地交货。当然这企业还没有出现,实现难度比较大。

目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企业,许多自称“第四方物流”的企业仅仅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简单组合。我国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只有依靠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才能发展起来。

第8篇:供应链管理技巧范文

关键词信任机制供应链电子商务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思想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通过最佳整合内部资源来提高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已经明显与21世纪的市场环境不适应,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开始向“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发展,借助企业外部资源来快速、准确、有效地响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也就应运而生了。

供应链是指围绕着核心企业,在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造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由此可见,链中成员的关系是十分错综复杂的,而作为一个以“共赢”为最终目标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没有一个相互信任的基础,他们就不可能结成一个稳定的联盟,也不可能获得最大的整体利益。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使全球经济向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一项电子商务活动的供应链节点同样也包括了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网络服务供应商及物流服务供应商。由于电子商务活动最显著的表现是交易双方无需见面就可达成交易,如果没有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作为支撑,交易就不可能达成。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成员间信任机制的建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指的是什么呢?

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任是指供应链成员对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秩序、其他成员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对他们所拥有的技术角色的期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肯定性的预期和信心。这种预期和信心使他们在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信任合作伙伴能够完成他们的义务,履行他们的承诺并且相信他人的良好意愿,从而使自己处于一种脆弱性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换句话说,供应链的信任是指供应链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主观预期。

2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关系组成

根据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分类,可分别探讨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关系组成。

(1)BtoB,即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所交易的商品一般是大批量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是服务,因此其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可能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与生产商的关系、生产商与经销商的关系、经销商与客户的关系、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生产商与客户的关系、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系、企业与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关系。

(2)BtoC,即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交易的商品一般是单个或小批量的成品或服务,因此其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可能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与生产商的关系、生产商与经销商的关系、经销商与消费者的关系、生产商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系、消费者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系、企业与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关系、消费者与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关系。其中,若商品是企业负责运输,那么就是企业与物流企业达成信任关系;若商品运输由消费者自身负责,那么就应是消费者与物流企业间形成信任关系。

(3)CtoC,即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交易的商品一般也是单个或小批量的成品或服务,与BtoC不同的是,交易双方没有自己的交易平台,它必须依赖某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商才能实现交易。因此在这条供应链中除了产品生产中的一系列关系之外,还应包括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关系、消费者与物流企业间的关系、消费者与交易平台服务商的关系。

另外还有BtoG(企业与政府间的电子商务)等,由于究其商务活动内涵与BtoB类似,因此这里暂不予讨论。

3如何建立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机制

对于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应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信任机制来保证供应链成员间的相互信任、进而促进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的提高呢?

3.1对供应链成员应慎重选择,可实行“淘汰制度”

对供应链节点企业而言,在供应链形成之初,就应充分考虑信任这一因素,选择自己信任的企业来做合作伙伴,而这种信任的建立必须以一定的考核、求证为支撑,对于已经成为合作伙伴的企业,要有一套完善的标准来进行评估,一旦低于考核标准,便应进行淘汰,寻找其他可依赖的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供应链的其他成员对整个供应链保持信任度,保证他们对预期回报的信心。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于供应链中的单个用户而言,也应有一套身份认证体系,只有让企业确认了用户的身份属实、用户也确认企业的资料属实,才能使交易双方取得信任,才能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3.2形成有特色的“链”文化

建立一个相互间客观信任的供应链后,还必须有一定的主观努力来增进成员间真正的信任,主要手段有学习、交流、信息共享等,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链”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多进步。对于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消费者与消费者间这三种不同关系,建立信任机制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3.2.1企业间信任度的提升

(1)促进成员间的学习、交流。首先,必须让供应链各成员意识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一根本原则,使他们不再将自身仅局限于一个小团队,而是涵养整个供应链各成员的大联盟。其次,经常进行团队学习及培训。团队学习既包括显性知识又包括隐性知识。随着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成员之间知识交流和整合过程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在成员之间加强彼此技术知识能力的把握和了解的同时,还使自身的知识技能不断得以提高和完善,这就使得个体不仅增强了对其他成员所拥有的技术角色和能力的了解,进一步强化对他人的能力和技巧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从而使得以自我价值感与目的感为基础的信任能够得以形成并逐渐强化和加深。另一方面,团队个体成员之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结果,不仅在于使个体成员技能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组织会形成自身所独有的超越个体知识技能简单相加的知识技能存储和增值系统。这一知识技能系统就成为组织实现其绩效目标,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基础。有了这一系统的积累,成员才能对组织整体的前景目标充满信心,从而使自己所在团队对整体能力产生一种信任感,并随着组织知识技能系统的积累和增值而不断增强。因此,可以说团队内持续进行的学习过程同时就是团队成员以及个体对团队整体的信任不断强化的过程。

(2)建立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广泛有效的交流机制。信任的建立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而除了在建立供应链之前对各供应链企业的能力进行评估外,还应该加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广泛有效的交流机制,加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沟通可以提高供应链企业的信任度。因此,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使得供应链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全面、频繁、公正的交流。

(3)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流除了强大的商业关系外,还应该包括供应链的信息系统的共享。在现实中,往往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很小。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及时的交换信息,因此,为加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一味的封锁信息给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作带来不利,但如果对供应链企业的核心业务信息或制胜秘方也在供应链间共享的话,那样就很容易泄漏商业秘密,从而容易被同行模仿造成损失,因此企业应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将内部信息在供应链间共享,即应该确定授权信度。供应链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合适的信息共享程度。

3.2.2BtoC中企业与消费者间信任度的提升

企业要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度。首先,应切实做好自身的管理,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其次,企业应做好品牌形象宣传,高的知名度有助于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信任度的提升;再次,企业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与消费者多进行信息交流,消费者对信息量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对企业的信任度。同时,企业也可通过与消费者的交流更敏捷地捕捉市场需求,促进产品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

而消费者要取得企业的信任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企业的身份认证;二是企业确认银行到款。

3.2.3CtoC中消费者与消费者间信任度的提升

这一模式下由于交易的双方都是单个的个体而不是组织,所以更加难以达成信任。

但由于交易是在某个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交易平台上进行,因此交易双方可以通过服务供应商提供的身份认证服务来确认对方的可信任程度。服务商目前主要采取的手段有信用度评估、用户留言板、中间银行等。信用度评估是服务商通过消费者的历史记录根据某个特定的标准计算出来的信用程度,表现形式为一项指数。用户留言板是为了方便交易双方的沟通,让消费者掌握更多信息。而中间银行相当于一个虚拟的货款汇转处,买方将购买所需货款转至中间银行,中间银行确认到款后通知卖方发货,当买方收到货物证实符合要求,中间银行再将货款转入卖方账户。这里,它充当的不仅是一个转存处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个监督者的角色。在这种交易模式下,消费者要提升信任度,唯一的方法就是确实守信,在与其他消费者交易时留下良好的口碑。

3.3建立公平的利益回报机制

供应链之所以建立就是其可以为参与供应链的各成员带来比合作前更高的利益。供应链中的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供应链整体利润一定的条件下,某些企业利润的提高会导致其他企业利润的降低,某些企业获利水平过低将导致其采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来弥补受到的不公平分配或者其他消极合作,甚至退出供应链,最后使供应链崩溃。因此,建立供应链的信任机制也应该包括建立公平的利益回报机制。

另外,要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建立一个较完善的保障机制也是必要的。这里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法律保障、监督、评估制度以及供应链的敏捷转移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刘慧.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南,李燕.供应链信任机制的建立[J].经济论坛,2004(21)

第9篇:供应链管理技巧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8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当今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对熟练掌握外语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政策[1],物流专业在英语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毕业生的反馈问题里也始终位居前列。

“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外语类的专业主干课程和学科新动态发展的课程中用英语进行教学,强调运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进行课堂教学交流与互动,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经世致用人才[2]。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供应物流管理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无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会用到大量的专业词汇及专业英语知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供应链管理》开展双语教学,能让学生从畏惧英语到熟悉英语再到熟练掌握供应链管理相关专业词句,为将来继续供应链物流领域的研究或工作奠定英语方面的基础。

一、整体课程的设计

选择哪些内容作为双语教学的切入点,选择哪些内容作为学生阅读材料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组织讨论,将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在《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中,分四阶段选择教学内容是比较成功的做法[3]。依据该经验,本课程也设计了四个环节并进行适当的修改。

1.在课程的前期主要学习专业词汇,并且通过情景和案例让学生认识专业词汇。

2.以目前国外最新技术和做法为切入点,通过英文视频的介绍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并且提高学生的关注度,随着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不断熟悉,英语回答课堂提问的比例慢慢提高,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阅读英文文章的能力。

3.在学生适应之后,让学生用英文来复述课堂内容,或以小组的形式把之前的内容再向全班同学讲述,加深印象,并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如出现问题教师可以再作补充或强调。

4.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的案例和知识点尽可能从实际问题中产生,才能做到学而有用、学以致用。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一)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现实世界的挑战和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5]。翻转课堂是现代科技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产物,教学中微型教学视频的运用、人机交互水平的提升、多媒体电子设备的运用,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均带来了变化,传统教学结构更随之颠覆,从“教―学”转变为“学―教”。

为了配合翻转课堂的实现,本课程项目专门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的App应用,除了能实现基本的教学管理如签到、点名、信息等功能之外,还提供了课堂师生互动的功能,主要内容如下。

1.随堂问题设计。使用定制开发的App,可以在教师提问时,输入问题内容,让学生填写并提交,教师能够很容易的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进而做出进一步的教学安排,补充强调说明或是讲述新内容。提供的语音上传功能,也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发音及时进行纠正。

2.随堂学生分组。在遇到讨论环节时,教师可以指定分组的人数,将整个班级进行随机分组,减少出现学生角色固定的现象,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角色视角接触知识,也能够通过不同的小组组员学习和不同的同学进行英语沟通,创造环境和语境可以使学生在集体的作用下互相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随堂视频上传。遇到关键节点时,教师可以随时录制视频,如教学视频或学生的听课状况视频。上传到服务器上,学生可以随时回顾知识要点,发音语法要点,教师也能够在课后总结在之前的讲述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如何。

(二)通过网络平台来辅助教学

如果单凭课堂上仅有的时间,而没有课外练习与实践,也不能保证教学效果,双语教学的目的很难达到。为了使《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课程中布置了课外学习任务,这些任务的管理是基于网络平台实现的。目前的网络平台中,有不少易用的教学系统,如“云班课”等,该系统设立了课程介绍、讲课要点、课程讨论区、作业处理、教师工作室、课件下载、教师答疑、课程通知等栏目,集成了复习、讨论、答疑、提交和批改作业等功能于一体,极大地扩展了双语教学的师生互动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效果保证机制的设计

(一)师资问题的改进

目前的双语教学和翻转课堂还存在师资水平匹配的问题。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授课技巧等是上好双语课程的关键。同一份教案及授课方法,教师之间存在能力的差异,如何根据不同的师资水平,制定授课方法、计划是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由于《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专业词汇,尤其那些缩写的专业词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从而对专业内容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不同的授课教师教授的专业词汇也有差异,因此保证师资水平最基本的办法就是解决基础词汇的统一性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本课程的解决方法是由所有讲课老师共同建立专业词汇库,在建立词库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互相学习、提供本领域的相关专业词汇汇集成册,这样可以使得各授课教师专业英语的词汇量相差不大,也减小了不同的课程基础上的差异。

(二)教学效果、质量的评价

如何制定有效的标准来评价双语教学的质量是当前双语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评价不仅涉及到对教学质量评价意义的认识、内容范围的界定、评价标准的确定及不同学科指标的可比性问题,而且涉及到评价者的水平和评价技术、方法的科学性问题。因为最终课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的质量,都是由最终的教学效果反映,所以需要通过三方的综合评价来估计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在课程的中期、后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能较完整的反映整体教W质量的问题。因此在本课堂的设计中采用了如下3种指标来保证教学效果。经过讨论和实际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和权重设置如表1所示。

四、结束语

良好《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效果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教学目标的明确、培养计划的制定到教学大纲的设计再到课堂的讲授与课后的任务布置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无缝衔接。高等院校物流管理类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是时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蓬实.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208-209.

[2]夏露,李严锋.课程效能评价理论在物流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7):284-287.

[3]於军,曲林迟.《供应链物流管理》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09,(01):14-1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