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教育教学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指导意见

第1篇: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93-03

从学术层面上看,这种模式被引入我国职业教育将近16个年头,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应用现状如何?如何更好地实施?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对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培养新型会计人才,更好地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现状与分析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为了较全面了解这一模式实施情况,利用国培机会,2013年3~6月以无记名问卷方式先后调查了十八个省31所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针对教师共发问卷120张,回收113张,回收率达90.4%。实地考察主要是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广东财经学校,进行了听课、访问教师和学生、了解学校领导层对该模式引入的重视程度、观摩学校会计实验室配套建设情况等。调查结果与分析:在调查的31所职业学校中,既有国家重点中职学校,也有普通中职学校。其中4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100%为城市学校,并集中在政治、经济发达地区或沿海城市。为了调查这两类学校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否存在差别,我们区分了重点和普通中职学校。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对“目前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项,重点学校80.5%的会计教师和普通职业学校71.2%的教师选择技能型人才。对“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您注重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选项,所有教师更多注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较少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见图1。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摸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即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调查结果看到,现阶段我国中职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行动导向教学“关键能力”的目标有一定差距,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的理解更侧重于学生会计技能的掌握,使得会计课堂教学目标更多考虑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和效果

被调查的中职学校,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时,重点中职96.2%的教师和普通中职95.2%的教师都选择案例教学法,其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他方法很少用。

调查显示,中职学校教师对该模式的操作运用还相对薄弱,这说明还须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另外调查结果从地域上显现,南方的学校实施的比重大,尤以粤、闽、浙、琼为代表;城市学校好于县镇学校,被调查的3所县级学校都未实施,从另一角度我们也看出学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

(三)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现状

被调查的31所学校会计教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重点中职学校会计教师本科学历占86,7%,普通学校占75%,同时重点中职学校硕士学历的教师达12%,一些年轻教师正在进修,75%的教师接受过省级以上培训。从教龄看,75%的教师教龄在15年以下,说明会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教师们注重自身业务的提高,这都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调查显示重点职校会计教师仅有三分之一有企业实践经验,普通中职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寥寥无几。只有对企业实务有更多了解,才能更有助于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同时更多教师认为尚需补充相关知识,在理论知识方面,加强培训深造,更多地学习探究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实践方面,多给机会到企业,深入企业演练会计技能。

(四)学校设施对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影响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和理解,更需所在学校的具有配套的硬件设施。从调查结果看,现阶段中职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不足,利用率低。调查结果见:

被调查的教师普遍反映:学校资金有限或更多倾向于其他专业,模拟室设备陈旧、不足,仿真效果差,很多学校偏中理论教学,以考证或升学为主,不注重实践能力。教师普遍认为所在学校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滞后,教材理论性太强、抽象,不适合行动导向教学,基本没有课前准备项目和工作任务书。

(五)行动导向教学评价

在对“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是否注意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依据”时,重点中职50.5%表示注重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依据,而重点中职40%会计教师和普通中职80%教师则仅注意到但未将其作为教学评价依据,更加注重结果评价。

三、实地考察结果与分析

2013年6月,国培学员利用外出考察机会,去了广州财经学校对二年级会计班学生进行了听课、问卷,访问了教师,又了解了学校领导层对该模式引入的重视程度,观摩学校会计实验室配套建设情况等。

在听课过程中,会计教师以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导学,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评价方法全面、恰当,使学生有了成功体验,同时,使国培教师也大开眼界,该模式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态度:选择“很满意”的占30%,选择“满意”的占67%,选择“不满意”的占3%。(2)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堂学习态度:每堂课都认真听讲80%,有时能认真听讲20%,没有人选择“很少听讲”。(3)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学习的内容与一般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相比掌握程度:选择“没有区别”的占8.0%,选择“熟悉得多”的占86.8%,选择“不如教师讲的熟悉”占5.2%。(4)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个人的综合能力培养:选择“作用大”的占32.5%,选择“有一定的作用”的占53%,选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的占14.5%。(5)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团队合作的精神的作用:选择“作用大”的占81.5%,选择“有一定的作用”的占18.5%,选择“几乎没作用”的没有。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结合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开展。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各个省制定招生考试办法中的专业综合课占有比例过大,技能考试比例小,加之考证的需要,使得一些学校为了升学、考证,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

各级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职业学校会计教师现状直接制约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的素质、教学理念、态度等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实施、实施的程度、教学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双师型”教师,首先要求具备“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又要具备“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因此,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要把握正确的职教课程理念,改认识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作为会计教师还要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尝试,克服畏难怕累情绪,不断学习,积极参加教法培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将教学知识点连成线、结成面、合成体。加强硬件设施等建设,创设良好的教改环境。针对实习设施严重缺乏的状态,作为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改变他们落后办学和实训条件;作为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训实习形式,校内实训的实训实习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具备实训、教研及展示等多项功能及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突出职教特色,使之成为学生实训场所、成为职业技能培训场所、成为校企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场所;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按现代职教理念开发课程资源,为了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应积极开发教学资源,结合会计岗位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就业导向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编制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统一的一体化教材,开发精品课程,并规范教材的使用。

树立现代的评价观。行动导向教学多是小组合作式学习,强调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自我学习等多方面功能,因此,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评价强调综合性、过程性评价,作为教师、学校乃至国家应寻求多元的评价方法,多角度考察学生,真正树立全面发展观。

四、结论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现状的分析,本文旨在深化教学改革,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通过此次调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现状的分析,面对会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高的增长情况,如何将此模式的多种方法更好地、更有效地应用到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培养适岗对位的技能型人才,仍需我们多探索、多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德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微观考证[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92-95.

[3]李妍.对中指学校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的调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

第2篇: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口语教学;实践

引言

在当前形势下,英语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如今,虽然我国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口语教学也开始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我们仍然看到,目前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由目前的口语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也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许多学生如今仍旧在学“哑巴英语”。因此,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分析阻碍口语教学的不利因素,克服口语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仍旧值得探索和思考的一个命题。本文在介绍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内涵及理论基础的同时,通过实例阐述如何使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英语口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主要内涵

建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在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斯滕伯格和卡茨对认知过程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作用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为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观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者认为,由于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因此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以及观念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者通过其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且准确的理解。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的讲授看似是在传递知识,实际上是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这样解释“讲授”的意义:“对听众演讲时,我并没有给予人们任何新概念,但我可以促使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把他们所联想到的概念与我所用的词汇结合起来。我可以提出一些他们以前曾未想到的或以前没有机会使用的结合方式。或许我还可以引起他们对某些一直使用的但却未加思考的概念结构产生不安的感觉,仅仅因为他们熟悉那些概念结构。”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个人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他与知识的不断的互动教学中建构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因此,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简而言之,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优势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里有一个你采取的存在一个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有助于人们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新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把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那么,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又是怎样的呢?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传统教学观指导下的英语学习基本上是以“教”为中心的。这种教学观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严重弊病主要表现在:其一:英语学习环境比较单一:主要由教师、学生和课本组成,由于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教师被视为无所不知的“上帝”,而课本也几乎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圣经”。传统式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英语课本上的知识告诉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消化、理解老师所授内容,从而容易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由于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学生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思维和判断能力,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容易变成机械记忆书本单词、语法及练习答案的过程,从而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个性差异。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强调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Ka缸and Resnik,1996)。教学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所以,建构主义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在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主要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知识是动态的,灵活的,而不是死的教条,不是最终的定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我们不能以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习者接受它的理由,这是因为知识在各种情境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并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对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大推动了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语教学模式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小组协作。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界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极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现实中我国学校仍有许多教师以自己为核心,让学生围着自己转,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口语基础,我们可以多设置讨论课,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课作为一种课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师生社会互动型,生生社会互动型等。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应当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写作学习。在教学过程的最早期,可能一些同学因为性格以及英语水平有限等原因,不能做到积极主动开口,这时老师应该就要讨论的主题,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歌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这些资料,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乐于开口之时,教师就用具体的话题让他们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心中所想的观点,从而将原有的知识进行外化,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如老师发现有错误,也不应该及时纠正或制止,不能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在学生表述完之后,加以修改纠正。最后,在学生达到用英语交谈没有很大障碍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通过不同观点的辩解,可以锻炼他们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真正达到自我反馈。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实施情景式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该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即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交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专家解决过程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导学生探索。情境性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有真实感,学生易于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我们知道在当下具体的口语教学内容中,大部分主要与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息息相关。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课堂上,应当设计出各种与要学习的课题相关的学习情景和活动以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使他们有话可说,比如大学生活、朋友、购物、旅游、健康、时尚、广告、音乐、职业等。与此同时,现代互联网事业飞速发展,许多资料信息都能从网上下载,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提供大量的接近实际情境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影像资料,如新闻、奇闻异事、电影片段的精彩部分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将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学的知识建立起某种有意义的联系,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地由之前的不善发言,到后来慢慢变得越来越主动,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能更加自如地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各种合适的场合。

3、重视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尤为重要。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教师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要注重通过鼓励赞扬的方法让学生多多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相关的主题畅所欲言。由于每个班级中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尊重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与不同层次的目标。对于在口语发音方面较差的同学,教师应当积极运动各种视听材料,纠正他们的语音语调,而对于口语基础较好,能力较扎实的同学,教师应当多让他们掌握一些更高层次的词汇与句型,编出更加新颖的对话,并且带动口语较差的同学一起进步。

四、总结

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社会对当代大学毕业生提出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只被动地听老师说,学生永远也不能用外语进行交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的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实践证明,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符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质,可以说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提出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条“低耗高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 姜俊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1-5.

[2] 维详迁,朱红.论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4,(8):53-54.

[3] 乐眉云.应用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W.Mays(trans).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2.

第3篇: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职场化实训工场;教学模式;实训教学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一、背景分析

我校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职场化实训工场”教育教学理念的雏形是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申报方案时提出的“教学职场化”与室内专业建设的系列实训工场。在室内设计示范专业建设小组大量的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条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数次专题讨论、分析和论证,同时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教学工厂”理念,通过总结、提炼创造性地提出来的。

“职场化实训工场”即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营造实际的企业职场环境,将室内装饰企业实际的工作内容通过教师的提炼,归纳总结出“典型工作过程”,之后把各个典型工作过程分类规划进入到我校的实训基地中的各个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训室的实践学习中,充分的体验和锻炼企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及必备的施工技能。到了高年级之后以学校室内设计工作室为平台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变成学校教学的“教学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执行由教师和企业专家指导的设计项目,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执行能力。在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验市场的严格要求,并且得到企业专家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工作之前得到一个更加实际的职场技能训练。

二、根据“职场化实训工场”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模式

“职场化实训工场”教育教学理念是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营造企业职场环境。它改变原来实训室的概念,将实训场地的环境职场化、面积扩大化、设备现代化、功能多元化、教师双师化、教学项目化,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的专业实训平台。“职场化实训工场”理念的意图就是在“岗位为中心,工作流程为导向”的理念之下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训教学系统,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课堂与实训场地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应用合一”,形成以项目工作室(专家、名家工作室)为项目出入口,各实训工场为主要实训场所的“教学+实训+企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个我们自认为科学的又符合职业教育趋势的理念,但是要想把这个理念高效率的执行,让这个理念发挥它的作用,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对“职场化实训工场”教育教学理念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一)构建以“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知识导向课程模式(以学科为基础陈述知识)着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行为导向课程模式(以实践为主线,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形成技能)着重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职场化实训工场”教学理念是根据中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结合室内设计制作专业的工程施工属性,从行为导向教学法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更符合教学规律的。具体来说,应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非学科式的而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将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使得整个室内艺术设计及制作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如以设计员、施工员等施工技术岗位职业情境为教学的参照系,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就是所谓的在“做中学、学中做”,形成“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学生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我校的室内设计实训基地集群中,实训室的建立是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和分析,在总结提炼了室内装饰设计及施工中的各项工作之后,结合我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而得出。为实现“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化”这一目标,我们对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了以下几个整合:

1、实训教学系统化。整个实训教学部分涵盖了实训的各个部分,其中有仿真设计部分,有施工工艺展示及实操部分,还有效果展示部分,最后是实际工作部分(室内设计工作室阶段)。学生能够体验和锻炼到室内装饰专业所需的各种实践技能。

2、实训教学阶梯化。实训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设计准备阶段,第二层次是设计表现阶段,第三层次为工程实施阶段,第四是层次为职业锻炼阶段。通过层层深入的实训实践学习,让学生完成到职业人的转变。

3、培养功能多元化。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实训系统以设计员为核心岗位。同时可以培养造价员,资料员、材料员、施工员等相关岗位。

4、实训项目实战化。在实训教学的高级阶段,通过“室内设计工作室”平台,引进真实项目,让学生在教师和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参与真正的市场中的设计项目,这也是我们整个实训体系的最大特色之处。

(二)建立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法”互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我们根据室内装饰行业的特点,将工作过程典型化,然后按照项目分类,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难度和复杂程度进行工作任务整合,其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教学情境与企业工作相一致。教学过程中多个专业互相融合,选择相应的工作任务,形成了“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突出“做”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灵活的培养模式。在长期的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对其职业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会根据学生的特质,引导学生从事自己擅长的方向学习,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组织管理与人打交道,对施工工艺有更多的兴趣,我们就有意识的让学生往施工员方向发展。而有的学生电脑非常擅长,我们则往设计表现方面引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确立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使学生更多、更早第参与到生产实践工作中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快更早的觉悟并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三)编写符合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与实训手册,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

为了能够配合行动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我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起专门针对性的编写了四门核心课程教材及相应的实训手册,分别是《室内装饰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结构与工艺》、《AutoCAD 室内设计运用》、《3Ds max室内设计与应用》,对实现室内专业的“行动为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起到了巨大的辅助作用。

在“职场化实训工场”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课程教学中以任务或项目设置教学情景,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以“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目标,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和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式。

(四)建立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模式

中职“二加一”的学制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时间变短,顶岗实习时间变得很长,从三年的中职教育来说这一年的顶岗实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顶岗实习恰恰是大部分中职学校普遍的短板。良好的顶岗实习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要专业对口,让专业学习有持续性;二是顶岗实习内容要与学校的学习内容有衔接。所以我们着力解决这一巨大的难题,通过主动出击广泛物色合作企业,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努力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双赢”项目,带动产、学、研教育的发展,影响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加入到实习基地队伍,形成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从而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这是搞好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只有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基地,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我们在“职场化实训工场”教育教学理念下,实施“岗位为中心、工作流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系统的实训教学系统及相关配套的教学设施和方法。通过这几年人才培养质量显著的提升,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教育中教学模式与方法对于实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我们也将继续完善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2007

第4篇: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

舞蹈是一种行为艺术,同时也是学前教育学生的必修课,而他们舞蹈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在中职院校中,老师主要是根据学生将来工作需要来进行舞蹈专业教学,为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学前教育能力。所以说,在对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进行专业舞蹈教学时,老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提升他们的舞蹈学习能力和舞蹈教学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舞蹈课呢?接下来,我就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开展探讨一下。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是一种多方面综合性的教学,但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却对舞蹈课的认识仅处在表面上,缺乏思考和课下练习,同时,中职院校对学生的舞蹈课安排不恰当,学时较少。除此之外,中职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差,学校也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

二、创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建议

(一)突出舞蹈教学的趣味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是根据幼儿特点所开展的,所以其课程应该具有趣味性。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在课程开展时多注入童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关键一环,当学生对所学课程充满了兴趣,他们才会有动力和激情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中职的老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积极地给他们创造快乐的课堂环境,使他们的舞蹈能力有所提升,进而更好地进行将来的幼教工作。音乐与舞蹈是不分家的,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鲜明且欢快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快速地融入舞蹈课堂中。例如,老师要注重对舞蹈课的设计,刺激学生对舞蹈课的激情,在教学生跳舞时,要先要求他们一步一步地踩节拍,接着再给他们加入舞蹈的步法,期间配上节奏感强的音乐,使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同时,老师还可以穿插多种舞蹈的教学,比如:民族舞、拉丁舞,以及富有童趣的幼儿舞蹈,丰富教学内容,使舞蹈教学更有趣味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使他们对音乐的乐感掌握得更好,为他们将来进行舞蹈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教学中的舞蹈实践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要面临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所以说,他们要具备良好的舞蹈实践能力,而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老师要把学生的实践课程摆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就业为首要方向,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的舞蹈知识,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的舞蹈教学。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老师只是一味地教学生怎么学习舞蹈,而忽视了对学生舞蹈的练习,导致学生到了实习岗位往往不懂应该怎么教孩子跳舞的结果。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老师逐渐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充分实践怎么进行舞蹈教学。例如,老师要注重课堂舞蹈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模拟演练,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相应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在课下,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实习,使他们能真实地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进而锻炼他们的实操能力,培养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

(三)创新编排舞蹈教学

时代在改变,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学会与时俱进,注重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逐渐地被淘汰,这要求幼儿园老师在教学中能创新教学模式,紧随时代教育的潮流,根据幼儿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使舞蹈更好地发挥其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中职院校中,舞蹈老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多往创新的方向发展,引领学生对舞蹈进行创新编排,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一套基础的舞蹈动作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统一的音乐,让他们根据这一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可以运用基础动作,也可以融入自己创造的动作,接下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创编的舞蹈进行评价,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编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舞蹈功底也更加扎实了。总之,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教会他们学习舞蹈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习怎么进行舞蹈教学,发掘出舞蹈的趣味性,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创新创编舞蹈,进而提升他们的舞蹈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进行幼儿教育工作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张晓宁.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7).

第5篇: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一、全县行业办学的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行业办学6所。

(一)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7人,在校学生1204人。

(二)坊镇职业中学。省级重点中职学校,现有教职工120名,学生数1146名。

(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占地2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在校生122人。有专、兼职教师39人。

(四)技术学院分校。主要进行劳动力再就业培训。

(五)卫生学校。主要进行护理专业培训。

(六)畜牧局机关技术人员培训。

二、存在问题

(一)管理主体多元。这是制约我县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行业办学导致条块分割,管理松散,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教育部门作为业务指导部门很难行使管理职能,无法对全县行业办学行为进行统筹协调。

(二)办学规模较小。行业办学导致各学校办学质量不高,特色不突出,服务县域经济专业缺乏。

(三)专业层次水平较低。各学校重复设置专业,招生竞争激烈,师资设备分散,造成资源浪费,无法打造出优势专业。

三、统筹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隶属不变、利益共享。

四、领导小组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11月1日—11月10日)成立县行业办学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行业办学统筹实施方案》,各统筹单位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11月11日—11月30日)按照《方案》要求具体实施统筹的各项工作。

(三)完善阶段(12月1日—12月10日)完善统筹的有关工作,使统筹后的职业教育更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

六、统筹意见

(一)办学模式

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隶属县教育局管理。坊镇职业中学作为职业教育中心的实训基地。统筹后的农广校、技术学院分校、卫生学校等培训机构原隶属关系不变,统一在职教中心办公,接受职教中心和行政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农广校、畜牧学校、劳动培训学校、会计函授学校、卫生学校等统筹学校的原牌子照挂。

(二)技能培训

各部门的所有技能培训均由“县行业办学统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县职教中心组织实施,产生的效益和成果由相关部门共享。

(三)项目资金

各部门凡用于职业教育及短期培训的项目和资金,采取全县捆绑的办法,职教中心设立总账,各培训机构设立分账,全县所有对口培训资金由财政部门拨付到职教中心总账,统筹管理、集中使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政策扶持

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相关配套政策,争取省市支持,县上足额征收职业教育发展税费,用于职业教育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

七、几点要求

(一)加强对统筹工作的领导。统筹行业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关部门要提高对统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做好相关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抽调专人,集中精力和时间,精心组织,确保统筹工作顺利实施。

第6篇: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简称“心育”课)是一门年轻的课程,注重学生的活动和体验。目前,“心育”课在全国和各省区都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大纲,开展区域性的小学、初中、高中“心育”主题式同课异构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指导策略提出很高的要求。“主题式同课异构”课程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设计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日前,福建省龙岩市普教室组织了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以“时间管理”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小学以“做时间的主人”为题,初中以“时间都去哪儿?”为题,高中以“一寸光阴一寸金”为题,“实战”味道浓厚,很接“地气”,让教师们在关注本学段的同时,注意不同学段的衔接,让学生在螺旋式上升的教学中获得成长。通过观摩与评课,老师们觉得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有很多现实冲突问题需要我们去求解与探索。

一、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冲突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次观摩课中,三位教师都按照教学设计完整地在40~45分钟上完一堂课,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她们都按照教学经验来设计,按照预设的步骤推进教学。然而,活动课中各个环节学生的活动却是难以预知的,特别是学生抛出的问题往往很新奇、尖锐,教师是接住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挖掘,还是继续按预设教学实施?如果不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会觉得不被重视;如果就学生的问题深入探讨,学生可能会有很多话要说,这样时间就捉襟见肘,整堂课的节奏就可能被打乱,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就无法完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而不要太注重一节课教学结构的完整。一个主题可以分几次课来上,学生喜欢的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学生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和他们一起探究的问题。

二、游戏引入:与学生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时,应“直奔主题”

本次教学观摩中,教师都能运用游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活动。其中两位教师运用了同一个游戏――“撕纸人生”,学生相继撕去吃饭的时间、玩耍的时间、聊天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和上厕所的时间等,所剩下的就是少之又少的“学习时间”。活动中,学生用了大量时间小心翼翼地撕去一段一段的纸条。

在费时的游戏里,教师们都想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时间的重要,从而进入活动主题。但学生们不一定会这样认为,他们在分享中就提出:“学习未必最重要,关爱生命才是可贵的”;“要在‘亲情’上多花时间,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如此看来,教师的煞费苦心有时还不如适时“直奔主题”,突出实效。教师点题,学生思考,把主要的时间放在经过活动之后的小组讨论或个人分享中。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不管教师如何耐心引导,他们的思想仍然如脱缰的野马,在自我的心理世界里纵横驰骋。中学生也是如此,在还没有进入到课程教学和活动之前,他们思考的方向还是会与教师的期待有所偏离,应该允许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头脑风暴。

三、小组讨论:与学生的组织意识发生冲突时,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碍于场地,或者觉得小学生小组讨论不容易组织,小学没有设置小组讨论;初中教学也仅仅前后桌4人简单讨论。忽略小组讨论是不可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小组讨论与分享是培养以上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接纳,学会沟通,学会全方位看问题;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思维激荡,同伴间的相互学习能把知识内化成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显露出来。

小组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小学生和初中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讨论容易跑题、互相攻击,小组长的管理水平欠佳等。为此,教师要突出教学的主导地位,运用活动的组织管理策略,为小组讨论保驾护航。可以利用班干部的优势合理分组;可以利用课前“导学案”让学生熟悉活动内容,在设置讨论题时要紧扣学生实际。可以这样说,小组讨论与分享是活动课组织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从中能看出教师的组织艺术和管理水平。

四、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发生冲突时,应突出学生的发展性

在活动课中,对于“时间安排和时间管理”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配好、管理好学习时间是非常成功的,毕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在学习之外的时间管理上,有些教师步入了误区,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甚而误导学生利用吃饭的时间练英语听力,上厕所看“美文”积累作文素材,睡觉前“放电影”式回忆当日所学知识等,似乎非要在课余时间上“挤”出学习时间。不论何时都尽量“手不释卷”应该是学生的个别行为,不予提倡。有些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和朋友约会交谈,到快餐店消费等时间安排不太认可,竭力引导学生对休闲时间进行“改写、重构”,这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理性休闲的不重视。教师可以放空自己,多倾听学生这样安排的缘由。正如学生所说的:“只有会休息才会学习!”别再扼杀学生的休闲时间,除了学习时间的安排之外,他们还需要了解和认识社会,还需要适度的朋友交往,需要一定的“隐秘”时间独处。所以,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发生冲突时,应抓住时机,耐心引导,尊重学生的安排和选择,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是非曲直自有答案。

五、活动时间与活动结束的时间分配发生冲突时,应重视课后小结

开头重要,结尾也重要。教师们普遍重视课堂活动的开展,对课后小结则有所忽略,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从三节课来看,教师对课后小结都不太重视。有的安排一首小诗让学生朗读;有的因为时间不够草草结束,让学生意犹未尽。课后小结是活动课的总括,教师可利用这一环节巩固活动成效。可以适当表达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肯定、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可以就某些学生精彩的发言点赞,可以适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可以表达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期待等。

六、活动时间与学生实训的时间发生冲突时,应设置课后练习

一堂课对学生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具有滞后性,如果能在课后安排一些思考性的、训练性的作业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利用几倍于课堂的时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特别是一些行为训练,需要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为他们完成这些训练提供帮助。当然,课后作业是需要检查和分享的。可以在下次课前分享,也可以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把感悟在学习栏中张贴出来,供学生学习和交流。

综上所述,不同学段的“心育”课主题式同课异构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让他们感知时间的重要,激发珍惜时间的情怀;初中生思维活跃,且具叛逆精神,可让他们在时间管理上彰显个性,适度引导;高中生理性思维逐渐成熟,善于思辨,大都全心投身学习,可让他们在学习安排计划表(短期、中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上多下功夫。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实状况,主动把握“心育”课的动态策略,才能让活动效果最大化。这样的“心育”课才是学生的活动课,才是成功的活动课。

第7篇: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 现代教育理念;医学院校;数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111-02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Colleges under Guidance of Modern Education Ideas//QI Dequan, ZHANG

Ruodong

Abstract Modern educational ideas, such as inter-subjectivity concept,

quality education concept, and individualization concept and syste-

matize concept, transcen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ide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education idea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

ching of medical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rea-sonably retu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imple-

menting hierarchic and sub-professional teaching mode; 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of the college.

Key words modern education ideas; medical colleges; mathematical modeling

1 引言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更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临床治疗、新药品开发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促进医学的进步。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化的语言和方法来表述现实生活中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将求解到的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对象的问题中的过程[1],它是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现有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不强。因此,迫切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改革高等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模式。

2 现代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理念的超越

理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先导。现代教育理念是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精髓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精神的提炼和整合,它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超越,为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指引了方向。比较重要的现代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主体间性理念、素质教育理念、个性化理念和系统性理念。

主体间性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对教育主体的认识经历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轨迹。这两种观点在理论上各存偏颇,都根本否认了教育^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现代教育理念则认为由于教育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因此教育主体呈现出“一体两面”的性质。作为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主体,双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主体性活动,体现了“主体间性”。

素质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过于重视知识的讲授与传递,忽视受教育者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只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弊端。现代教育理念则主张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认为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它特别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

个性化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过于强调教育形式的统一性。在个体培养目标方面,与总体教育目的整齐划一。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传统教育通过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课程与教学大纲、统一的课表与同步的教育进程及标准化的教育管理塑造不同的学生[2]。现代教育理念则尊重学生的个性,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其遗传因素、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必然导致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现代教育理念主张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系统性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提出“三中心论”,即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主要关注学校的课堂教育这一构成要素。现代教育理念则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就家庭、学校、社会各自而言,又分别构成一个子系统。

3 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致效方略

合理归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主张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矫正了传统教育理念中“重教轻学”和“重学轻教”的教学价值观的褊狭。在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间性理念指导下,高等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教学应当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进行合理归位,以“主体间性的师生观”消解“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极对立观。

以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高等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应加强数学建模指导教师与医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作为指导教师,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灌输,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参与式教学、启发式与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一系列方法相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要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建设数学建模课程学校网站等形式,积极拓展和构建课堂外的师生平台。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机统一,更重视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以及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数学建模的过程,本身就是理论知识运用和实践操作过程相结合的过程。数学建模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教学,不应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应注重实现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统一。为强化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等医学院校可组织医学生组建数学建模社团,积极鼓励医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数学建模竞赛,在各种活动和竞赛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教会医学生如何运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阅相关资料,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整理数据,如何运用SPSS、MATLAB等数学软件分析数据,如何撰写论文。通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锻炼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提高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对科技新成果的使用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实行分专业、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个性化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个性意味着差异性。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必须正视医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医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更体现在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医学专业之间的差异。因此,要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效性,可在尊重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分层次、分专业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数学建模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医学专业的特点选择或编写案例。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则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不同专业的数学建模教学案例。例如: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可选用“艾滋病的疗法评价与疗效预测模型”;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可选用“传染病模型”;针对药学专业,可选用“药物动力学模型”;针对生物医学工程R担可选用“DAN序列分类模型”;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可选用“牙弓生长模型”;等等。

切实加强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系统性理念主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因此,要增强医学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首先要发挥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数学建模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同时,还应上下齐动,加强医学院校系统内部各个部门和各环节的协调运作,取得党政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4 结语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间性理念、素质教育理念、个性化理念和系统性理念为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指引了方向。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引下,应当合理归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注重对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行分专业、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学校各部门协调和配合,从而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许万银.数学建模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第8篇: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教育 质量监控 督导 一体化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质量水平,是国内高职院校绕不开的话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职能部门。现代管理科学将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即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决策执行或控制系统。与此相适应,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也分为三种类型,即决策人员、参谋人员和执行人员。教育质量管理和监控、督导在管理系统中同属于决策支持系统,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参谋机构,它不直接组织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它的主要任务是以服务于教学和教学管理为宗旨,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以教育教学信息收集为手段,针对教与学双方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对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及时客观地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学双方反馈教育教学现状、问题、质量等工作信息,并提出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设置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及时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的情况,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觉和调整,并配备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手段,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的完美对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向社会,走向成才。

构建规范完善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基础性改革,通过这项改革可以改变以往高职院校传统的行政组织性的单线性、垂直式、指令型的管理模式,形成注重研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方法等学术性管理模式。如何构建规范完善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摆在高职院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认为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与现有的督导工作进行一体化建设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1.目前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和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过去基本上是由学校的教务部门来做,督导工作通过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教学督导体制的框架,并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形成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全方位的督导和对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即使对教学方面的督导工作,由于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尚未颁布有关教学督导方面的条例,处于探索和发展过程中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还受到社会环境和高职院校自身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1.1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和督导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学督导机构的定位不清。虽然原则上赋予教学督导对教师和教学管理的督导权力,但这种权力与教务管理部门的权力发生重叠,教学督导只有建议权,这种权力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自然很难落实到实处。所以,有些教学督导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 督导工作内容有限,督导方式单一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督导人数有限,导致工作量增大,督导工作很难全面展开。大多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偏重教学秩序,忽视教学内容;偏重教师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等。另一方面,听课任务繁重,督导人员因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个体精力的限制,无暇顾及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工作,因而很少能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只好简单机械式地重复着常规性的监督工作。

1.3 督导人员结构不合理,待遇偏低

高职院校在选聘教学督导人员时,一般考虑离退休的专家、教授,人数多限定在5—10人左右。由于其年龄和身体状况,教学督导人员的聘期不会太长,大多为两年,人员变化较大。另外,教学督导人员的待遇偏低,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2.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考

第9篇: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学习  课堂教学

一、引言

近些年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正逐渐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而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可以说现在的各科教学总体上正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互动”的模式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及其应用。英语教学的改革也正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改进英语教学。不仅对教师课堂教学,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启迪。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1.建构主义知识观。在建构主义知识观中主要讲述了知识的主动性、情景性和群体性。(1)主动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特质世界的假设与推测。因此,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对知识意义的把握建立在自己经验之上,要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2)情境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景性,强调真实情景下的学习,强调活动、实践、学生的亲身体会、感性认识,认为最好的学习足师徒式的学习。(3)群体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在尽可能的自然环境中同伴问互动、合作发生的。”

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的三个特点:(1)知识是学生与他人经验交流的过程,是经有磋商与和解的一种社会建构。(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或吸收。(3)认知足学生用来组织经验世界的,不是用来发现本体现实的。

3.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建构主义非常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4.建构主义教师观。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要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5.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教学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自身的经验与学习特点占有主导的地位,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师是知识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与指导者,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体现。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

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些可促进学生心里发展的具体教学技术。其中相对比较成熟的主要包括探究式学习,支架式教学和随机通达教学等。每一种教学都会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或框架都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下面以英语教学为例,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谈其对英语教学的启发和指导。

I.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把握应建立在自己的经验之上,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我们学习英语目的是为了与别人进行交流,而不是只把它看作一种工具。如果参加英语角的机会或与人对话机会很少,那么也没有关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练习。因为“说”的功夫,主要是靠自己开口练习出来的比如朗读,中国人传统的朗读方法,对于语言的学习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说的机会很少,朗读是有效的补救措施。如果我们适当改进朗读方法,把它变成‘朗读+背诵’,效果会更好些。这种方式,不再以英语教师为中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能力。

2.设置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情景。使新学的语言结构能被融合到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结构中去,化为自然的交际能力(及教师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必须对新教内容进行情景设计,利用多种手段或媒体,使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习者自然地要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是疑问。

例如把现实的整个教室教学环境,如天气、人物,无论是动的、静的、内隐的、外显的,都可组合成一个大情境。老师可灵活地运用情境引导学生,使学生能通过实践,对单词,句型等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老师在与学生对话中,可多用手势语、眼神及表情,使学生能触景生情,还能使气氛活泼、生动,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可以大胆、自然地开口说英语。

3.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灵活教学。建构主义认为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有利于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使之意识到他们所作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利用多种形式表征知识,使其能从一个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向另一个情境中迁移,有利于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在教学中把影视、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效果比“黑板+粉笔”要好得多。上课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制作课件、网页和演示文稿,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美妙的声音和有趣的动画;将枯燥冗长、艰深难懂的英文转化成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的知识。这样的英语教学有声有色、动感十足。

4.注重开展合作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社会互动和语言应用的结果,知识不仅存于个人头脑中,也存在于社会之中,为众人所享用。

在课堂上,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讨论,组内互查,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分工合作去完成。这样以来,学生学得的知识更加牢固,同时也增强了个人的交际能力。

5.转换教师角色。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的学术顾问,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这样的理论,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语言警察而变成了导入者、观察者、语言顾问和指导者等,从而使枯燥的英语课堂充满丫生命力,因为在任务的每个阶段中,教师有着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