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的学习计划范文

高考的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的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的学习计划

第1篇:高考的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化学课程;高中;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83-0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化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化学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在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分,并对于学生生活具有很重的帮助作用,如何学好化学,提高化学考试成绩,则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与经验,谈几点化学学习策略,以便为化学学习提供参考。

一、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习自觉性

对于化学课程学习,有人认为只需要背背就能学好;有人认为化学专门和有毒的物质打交道而退避三舍;有人认化学背的东西太多而厌恶……而这些认识都是对化学学科本身及化学学习的误解。其实,化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科技、生产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只有学好化学,才能知道哪些物质对身体有害,我们该如何规避和化解,才能知道哪些物质是有益的,我们该如何合成它。因此,化学是门很实用的基础学科,学好化学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为人类造福,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有利于我们为将来的科技进步作出有益的贡献,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更应该好好学习化学课程,掌握基本知识及其理论,指导自己生活实践,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课程学习中去。

二、注重兴趣,鼓励学生质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化学课程感兴趣,才会自觉的参与课程学习中来。在这些学习之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例如:钢铁为什么久置会生锈?为什么钢铁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锈?燃料燃烧时为什么鼓入空气,火焰会更旺?潮湿的煤炭为什么会比干燥的煤炭燃烧的更旺?在面粉中加人发酵粉(小苏打),蒸出来的馒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孔?如果我们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就注意结合这些实际现象,那么,学化学就变得生动而有趣。另外,在学习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积极探索新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

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料库,它拥有最丰富的化学课程信息资源,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化学学习,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发烟硫酸的“烟”是SO3,而这就需要探究解决。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网络上搜索和下载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拓展学生化学学习知识面,在教学中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到网络上搜索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和素材。这样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扩大了知识领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有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积淀,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四、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高中化学复习时,应该注意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利用编写提纲、列图表等方式把知识加以系统化。同时,在记忆中尽量采用多次记忆法,一般两次记住的知识,我再多记两次,这样可以使记忆得到巩固。同学可以采用分时记忆的方法来加强记忆,早上与晚上比较清静,大脑受到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影响较少,在这时间记忆东西相对比较好些。记忆方式很多,关键是要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会巧记、妙记,即要了解记忆过程中的动机作用、组块作用、复习作用。实际在化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点都需要记忆完成,例如显色反应、硅的反常性质、酸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匀速周期表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记忆来完成知识的巩固,所以,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有效的记忆方式强化化学学习。

五、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各学科的学习任务都很繁重,学习时间对于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高中在为分科之前,没各学科都很重要,只有在分科之后,文科学生减低对理科的学习,理科降低对文科的学习,但是学习的任务依然很重,尤其是化学作为最实用、重要的科目之一,只有我们同学转变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适当地多花些时间,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离子方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内容做到课课清、天天清,经常复习巩固,做到融会贯通,坚持学习,合理利用时间,切实做好自己的学习安排,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步骤,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总之 学好化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改变自身对化学的认识、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中学化学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广州.化学问题解决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高考的学习计划范文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如下说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由此可以作出如下概念界定: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力,增长知识和积累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要素。研究性学习最重要、最突出的属性是研究性、探索性。此外,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专题性、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化学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指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一系列的解释。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个体学习新知识时,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结果而不是被动灌输的结果。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也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个体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研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产品或结果。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

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创始人维纳首先给学习下了一个明确的科学定义,即能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完成反馈的特定目的,使个体或系统行为模式能更加有效地对付其未来环境。他指出:“人种之所以是强有力的,只是因为它利用了天赋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基于这一理念,维纳强烈攻击课堂中扼杀创造性的形式主义教育。贝塔朗非特别警告防止使人成为“博学的”,即在某一狭窄的专业领域中受过高度训练,而在另一方面人仅仅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他大声呼吁:“教师要致力于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然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对于探索的欲望及其对成功的内在愉悦。”他指出:“合格的教育总是并且总将是在揭示人类潜能的意义上进行,纯粹功利性的教育最终与人类的目标背道而驰。”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挖掘学习个体的内在潜力,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类型

(一)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体现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问题性等诸多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开放辐射到联系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研究性专题的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又可以跨学科;既可以是科技的,又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偏重于实践活动,又可以偏重于思辩性的;既可以是社会的现实问题,又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又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

2.综合性:环境系统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的知识问题,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社会性:研究性学习内容上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现实社会性特点。

4.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

5.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研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研究性学习的类型若根据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分为文献研究型、实验研究型、调查研究型、讨论研究型,等等。

1.所谓文献研究型一般是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者网上资料,可以是对某一对象的描述、判断与解释;有关反应规律的探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探究或反应条件的确定研究,等等。

2.所谓实验研究型主要是研究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现,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和改进,实验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实验设计方案的研究,等等。

第3篇:高考的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复习策略

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以“稳中求变”为指导思想,遵循教育部《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在内容、数量、类型等些方面都保持不变,体现出了一定的稳定性。高考化学试题以基础化学知识为载体,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学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考查,以求选拔出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强、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人才。

一、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1.着重考察主要知识点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离开知识载体的能力是不存在的。从实际上看,只有知识充实,对概念充分理解把握,知识运用和迁移才能灵活,化学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因此“知识的考查,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在重视素质教育,着重能力培养的今天,对能力的考查更为重要。因此这两年的试卷突出了对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在化学试卷的每道题都是紧密联系中学化学主干内容,占总分97%。包括元素周期表、结构化学、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酸碱、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电离学说、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电解电池、实验分离技术,检测、有机化合物异构现象、反应类型、气体、溶液、混合气体的组成、混合固体的组成、常规和探究性的化学计算等。有较大的知识覆盖面,保证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2.试题的综合性有所提高

如2011年的第26题,它就是一道综合性的计算题。首先学生必须会看图,用温度与质量的关系来讨论温度的不同,产生物的组成也不同。这里就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的严密性、综合性。它需要学生计算一定温度时所得固体的组成,同时结合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理论,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再如2011年的第27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掌握程度,着重考查思维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理论题,涉及热化学中盖期定理的应用,化学平衡中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来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热效应、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同时,根据反应物的转化率求压强之比,还有燃料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根据电极总反应计算热效率。

3.加重了对实验考察的力度

如2010年的第27题,探究SO2的性质为载体,考查实验仪器名称,实验室制取SO2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叙述这些现象与SO2具有的性质关系。SO2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还有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尾气处理问题。

二、复习策略

根据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特点,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复习策略,简言之就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注重对知识点的串联、归纳能力的培养

对知识点的串联、归纳,实际上是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是对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提取与运用。对知识点的梳理,一方面要找出已知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点,同时也要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要把这些性质相似的知识点归纳到同一知识体系中。

2.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做好知识点从个别到一般的推广与抽象,是形成理性知识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过程。学生仅仅掌握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我们要能从个别事物中分析、发现、认识一般事物,能够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相应的规律,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迁移过程。

3.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从以上试题特点可以看到,考查探索能力和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深化高考化学科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化学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去探索新的化学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化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4.重视阅读、理解和表述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成,熟悉化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是阅读、理解和表述化学问题的基础。只有具备熟练的表述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交流。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述能力的培养,力求表述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近几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我们可以把握高考化学试题的出题意向,进而总结出其规律。然后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律,制定出相应的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以期尽快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新的突破和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高考试题分析(理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第4篇:高考的学习计划范文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组成

教务管理系统常规功能模块是:教学计划模块、学籍管理模块、教材管理模块、考试安排模块、实践教学模块、教学资源模块、选课模块、排课模块、成绩模块、评教等模块等。除了这些基本模块以外,还应该增加一个教学实时播报模块。该模块的功能包括课程信息、备课成果展示、课堂在线直播、日常教学进度周报、论文指导进度、作业批改情况、教师评课留言等模块。其中课堂在线直播每天一早公布由教务部随机抽取开放课堂的教师名单,上课时间、地点以及课程名称。其他教师可以前往随堂听课,这便是在不少学校中实施的开放式随堂听课制度。增加这些功能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教师提高教学工作的规范性、计划性、严谨性、科学性,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思维碰撞,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提高高校的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高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统一标准,各自为阵,造成大量重复工作

当前多数高校的教务信息系统只在教务管理人员中使用。只有少数高校开通了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查询功能,方便辅导员能及时了解学生各科成绩。有的高校学工部、招生部门各自用一套管理软件。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各部门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开发或者购买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没有资源共享,管理人员用大量时间在信息的获取和统计上,并且还在大量使用手工报表或电子表格,电子邮件等信息手段没充分利用,造成大量纸张的浪费。这种现状往往导致很多重复的工作的同时还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高校各部门之间需要很多数据互相支持,如教务系统的奖励与处分、学生成绩情况,招生部门的新生录取、开学报到情况、学工部的学生基本信息等,财务部的学生的缴费情况等,这些数据可能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都会用到,如果不能及时共享,会对工作造成极大的不方便,大大降低整个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2、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设计者和使用者脱节

不少高校是购买软件公司的教务系统,而往往程序设计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不熟悉,在设计各项教学管理系统功能时不能全面考虑各个模块的联系性和独立性,对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内在联系不是特别熟悉,很难完全契合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

3、设备老化,需求和供给脱节

部分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资金局限,往往对教务管理系统投入有限,服务器老化,跟不上教学管理人员和师生的需要,在学生大量选课的时候往往会造成系统崩溃,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教学管理人员使用教务系统的时候,也会响应缓慢,给使用者造成不便和麻烦。高校教务系统的购买大都是通过招标购得。后期的升级维护往往滞后,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系统改进的建议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导致教务系统跟不上教学的发展要求,体现不出信息化的优越性。

4、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会面临安全风险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里面很多数据是有保密要求的,建成后的教务管理数据库是整个教务运行的基础,一旦数据遭到破坏就会影响全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造成的后果不可估计。

三、建议解决对策

1、整合高校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规范化管理,设置不同权限开放各种信息资源供学生、老师查询。建立各种激励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技术人员、相关专业学生开发规范、实用的信息系统,建立集电子教材、教学进度、课件、学术文献数据库、学生管理数据库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一定要统一标准,以利于信息共享和利用。

2、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发挥高校自身的技术资源和知识优势,和企业结合开发平台,让专门的管理技术人员与企业合作开发本校个性化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并参与后期维护系统的工作。软件的应用方面要快捷、方便、高效、实用,软件界面具有简易的可操作性和友好的交互性。在建立教学管理信息资源系统时,要让一线使用人员参与进来,及时提出建设和修改意见,完善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升级,不断收集使用者的意见,做出合理的调整,以契合教学发展的要求

3、提高高校对教务系统等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定期逐渐更新服务器,及时维护数据,把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应用到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4、要特别防范来自网络上对软件的破坏或者对数据的修改。服务器的数据维护、系统更新、权限变更等管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系统管理人员要时常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加强拥有不同管理权限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并建立安全风险制度,做到权责分明,防范密码或内部教务信息的外泄。高校还必须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能吃苦、符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精干技术管理维护人员的队伍,以便能及时处理解决软、硬件等故障,并给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适应岗位的需求。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实现管理信息化将提高整个高校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教学管理信息化能提高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明确工作职责,能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减少矛盾。其中,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教务管理系统对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水平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信息化的工作方式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也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第5篇:高考的学习计划范文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实验能力是高考着重考查的四种能力之一.因此搞好化学实验的复习是化学总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高考化学实验的具体要求

《考试大纲》是专家命题的依据,只有研究《考试大纲》才能知道高考考什么,如何考,考到什么程度,复习备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无论如何考,所考内容都在《考试大纲》限定的范围内,都来自所学的课本和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对化学实验的要求是: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5.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6.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7.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8.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实验试题占分较多、命题新颖、涉及知识面广、思考容量大.从高考实验试题的类型来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操作类试题,此类试题以常见仪器的使用、实验安全知识、典型实验现象、混合物分离操作方法、pH试纸使用操作、沉淀进行程度和洗涤方法、实验仪器洗涤方法等为立意方式.另一种是综合类试题,此类试题近年加重了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求根据给定的器材和药品,以及实验提出的目的、设计或补全实验步骤,这类题目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学以致用的特点,要求考生在学习实验时,培养“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和相关原理设计出简单实验方法”的能力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第6篇:高考的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学籍管理 信息化

我国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特意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令)(下称“21号令”),旨在高等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1号令”于2005年2月4日经教育部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2005年3月予,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规范化了各高校的在校生管理制度。

在“21号令”中,学籍管理占了较大篇幅,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以及毕业、结业与肄业六大方面,这说明了学籍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社会、和谐办学有了明确的政策指示作用。如何做好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等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1.现状

在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开办不久的民办高职院校,学校领导对招生就业等有直接效益的工作比较关心。而对教学工作,包括对学籍工作不太重视,认为这些工作比较简单,没什么突出之处。但学校一切工作应该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而运行,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对教学工作有重要的规范、促进作用,但从各民办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得知,学生数据常缺漏、信息量不够丰富。各校信息互访有困难。

2.学籍管理工作尚未完全信息化的原因

2.1民办高职学生入学类型复杂多样。

高职学生的种类复杂,从2005年开始,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职类高考(下称“3+证书”考试)报考高等职业院校。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入学考试有所不同,本科院校的入学考试分别为少量的自主招生及普通高考为主,而高职院校的入学考试分别为少量的自主招生、普通高考和“3+证书”考试。一些学生规模较少的高职院校甚至在教务管理部门学籍管理岗位中同时兼顾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2.2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不断扩大。

现在一些开办不久的民办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招生范围不断扩大,学生生源省份也逐渐增多。各省的高考报名数据不尽相同,导致部分学生的个人资料进入学校学籍系统将有个别字段留空,学生数据常有缺漏的情况出现。

2.3各所学校的学籍信息接口未有国家标准。

虽然全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在使用学籍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但由于各所学校使用的系统要不就是自己研发的,要不就是购买现成的商业软件。学生信息标准国家没有规定,各所学校的数据并不一致,各校学生数据的数据类型、长度也没有统一规定,各校数据接口不尽相同,而教育部权威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下称“学信网”)的信息不足,学生转学、专插本或者学生参军当兵三等功转入本科学习就需要交换各所学校的学生信息,学籍信息接口需要对应。

2.4民办高职学生入学门槛低,对教师收集学生信息有抵触心理。

在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基本被安排在第三批B线招生,也就是最后一批的录取分数线。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新时代学生个性较强,对老师有抵触心理。高校老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就需要与学生家长有互动行为,信息量不足或者信息没有及时数字化将会大大地限制教师正常工作的开展,延误最佳的教育时机。教师需要从浩瀚的档案文件里面查找被教育学生的资料,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断增多,教师查阅资料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而且不同部门重复查阅同一份资料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将是极大的浪费。

2.5学籍信息化不完全导致冒名顶替现象时有发生。

震惊全国的“罗彩霞事件”让我们发现了信息的重要性。由于信息的不全面,学校无法仔细审核新生。此番严重的事件发生过后,国家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求查清楚现在在校大学生中是否还有这种情况,包括在学信网数据库中开发新的在校生全国匹配功能。2009年6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出《关于核实普通高等学校重名重身份证号在校生学籍的通知》,清查高校冒名顶替假学生的风暴来临了,要求对同姓名同身份证号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学籍进行排查,民办高校作为此次排查的重点。从2009级开始,学生学籍信息全部附上照片,以便高校在报到注册时核对学生相貌。这些冒名顶替者不仅误了受害者的一生,而且社会危害性很大,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3.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对策与意义

3.1纸质保管档案已经成为历史,学籍信息化永久存放,随时调档,随时打印。

长期以来,学籍管理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依赖人工,而非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进行,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籍信息,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人工管理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因素,造成了学籍管理的某些不规范,导致学籍管理“事倍功半”。而信息化之后的学籍信息将可以永久保存,需要的时候随时从电脑里面调出来打印,方便快捷,准确安全。

3.2采取二代身份证刷卡报考,辅以录取通知书报到注册,减少冒名顶替事件发生的几率。

二代身份证里面都内含芯片,而芯片信息是公安部全国联网的,普通高考考生报考条件限定必须是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全国绝大部分学生的报名时间已经领取身份证。因此,采取二代身份证刷卡报考,辅以录取通知书到高校报到注册,这将从源头上大大减少冒名顶替事件发生的几率。

3.3上级有关部门牵头,规范全国高校的学生数据。

国家应从学信网开始,完善并丰富学生学籍信息,教育部牵头规范学籍信息的国家标准,让学生在转校后学籍信息在合适的接换。这就能保证学生在转校后不会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转入学校也无需再次进行信息采集。

3.4通过短信互动平台与学生家长保持一定联系。

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而校方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学生家长。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对学生填报的学生家长手机号码加入短信互动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期间表现,督促学生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3.5推进高等学校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资源共享方便,利用率最大化。

信息化、自动化是全球教育的趋势。1998年1月,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发表的题为“数字地球―新世纪人类星球之认识”演说时,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在近十几年的教育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信息化、自动化的脚步越来越迅速,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上面。以后,教育管理也会逐渐加快步伐,力求让资源共享更方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4.结语

学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强度、难度都相当大,工作结果对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工作要求准确、安全、科学。

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现在的手工管理必然成为历史。在这个信息化过程中,必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践和探索,同时也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沟通和配合,这样才能使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令).

第7篇:高考的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海南高考化学试题 必做有机题 应考策略

自从2007年课改后,连续6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必做题有一道比较固定的题型也就是每年肯定有一道必做有机题,看出有机物的重要性。印象当中必做有机题有时会比较难,可能是当年那份高考试题的难点之一,比如2008年、2010年、2012年的必做有机题。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试题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我专门研究了2008―2012五年的必做有机题。

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高三复习都要注意了解不同版本的教材所介绍的内容的异同,特别要注意人教版的教材,当然主要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差别的往往是一些了解的内容,但有差别的地方,我们还是要注意对比补充。若事先让学生对一些反应有所了解,则应用起来就会觉得简单得多。

三、注意分析海南高考题做出具体的复习策略

通过分析这五年高考题我们已经发现,这五年必做有机题每一年都考查到了烯烃,而醇类和羧酸有时会考到,但一般只考查基本性质,考查的难点主要在烯烃,这是由于必修学习的有机物比较少,因此烯烃是重要内容,糖类、油脂、蛋白质由于比较复杂且在选修中还要深入学习,几乎不涉及。我们复习时重点要放在烯烃、醇类和羧酸,当然别的知识点没考过的也要注意,比如芳香烃,性质也比较简单,也适合在必做题中考查,而这几年就考了一次苯环和H的加成,也有可能考查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但重点还是要放在烯烃。两个版本的教材上烯烃的主要性质和应用几乎都考到了,有可能考查一些新的内容,当然可能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烯烃的另外一些重要性质。

我把我分析高考试题和考纲的收获告诉了学生,当学生看到考查的物质比较简单,只不过有些性质、用途不了解才造成有一定的难度。而有机基本知识方面比如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有机物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永远是重点,一定要注意突破。最后我和学生实施了上面所说的那三点应考策略,希望在最后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参考文献:

第8篇:高考的学习计划范文

信息技术时代已经从电脑互联网时代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在学生中普及。高职课堂上,教师用各种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学生方面开小差、讲话、玩手机现象屡见不鲜。

一、现代信息技术课堂综合应用的优势

高职旅游类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类型课程,教学对象基本是文科学生,教学内容明显不同于理工科也不同于传统的文科专业。学习的知识点不难,案例学习还比较有趣,专业核心课教学注重旅游业各部门从业人员服务流程和技能的示范和训练。信息化教学模式很好地实现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传统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翻转,学生成了课堂主体角色。利用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平台,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学生有更多学习自,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和构建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获得知识体系和技能要点。学生在课程学习工程中,创造性和研究型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环节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信息含量,同时也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现代信息技术课堂综合应用的途径

以目前在高职院校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微课教学技术为例,说明旅游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途径。

翻转课堂作为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例如《旅游线路设计》课程,根据高职生学情,教师提前录制2个线路设计原则的小视频,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基本知识;教师通过信息平台布置翻转课堂实践任务,学生小组在协作完成。课堂教学围绕汇报讨论、项目实战、解答疑惑、作业习题,从而达到更好更有价值的教学效果。

微课的“微”是指内容少、时间短。微课是伴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技术及信息化手段的出现而出现的,教职人员在课前将相关知识点或语言技能转化成自成一体多媒体视频,这个视频的长度通常不会超过十分钟,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通过搭建高职旅游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旅游各专业教师将设计好的微视频等教学资料上传到平台,学生们在课前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互动讨论。教师利用平台技术支持,随时了解学生在线学习进度,修正翻转课堂的讲授重点。翻转课堂上,教师集中反馈和分析有难度知识点,学生分组研讨展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和指导,教师主导多元化考核评价实施。我国发达地区已经搭建高职院校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机会,学习平台,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实现学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

传统高职课堂学生讲话玩手机,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低的问题都可以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得到改变。微课、云班课、各种专业相关手机app、微信的应用都是可以供选择的新信息技术产品,高职学生接受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新玩法比老师都要快速,他们在课堂上可以光明正大“玩”手机,学生对新教学方式兴趣大增,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肯定大幅提升。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允许学生在课上全程使用手机,在全校范围内开通免费WIFI,老师主要用手机上课,鼓励学生用手机签到、听课、答题。QQ云班课、蓝墨云班课等多种交互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和课堂下都可以加强互动增进感情;同学之间进一步相互沟通,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判,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有效地培养学生知识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实现真正自主学习。

三、现代信息技术课堂综合应用对教师的要求

按照国务院要求,推进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依赖于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普及水平。高职教师特别是45岁以下青年教师,要进一步利用多元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施,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容易信息化教学理念,重点放在课堂上指导、组织和协调学生学习活动,在新信息化技术时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良好完成高职教学任务。高职旅游院校教师通过学校选派或自主学习,进一步学习信息化教学新技术和手段,如手机云班课技术。尝试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尝试实行网络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第9篇:高考的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思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41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0 前 言

当下高校教学环境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和方式。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是当下高校教育教学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当下复杂多样的环境下,其建设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从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角度去分析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校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建设。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个部分,其中外部治理是保证内部治理顺利进行并完成的先决条件。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我国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的全面人才。

1 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在各专业二级学院教学目标这一教学基础之上。将网络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教学中去,对实践教学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同时还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继而不断拓展实践教学的横纵向深度,为我国人才战略计划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高校二级学院的学科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信息时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科教学的管理质量。实践教学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前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过程的复杂性将会更加的明显,它应用教学范围更加广泛、信息量也比较大,同时它的教学时间安排比较自由,对空间因素要求并不高,因此单纯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着缺陷,而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将会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进而为整个二级学院实践教学的秩序性、合理性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2 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对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秩序展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环境下,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方式呈现一定的多元化。

2.1 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

众所周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进而为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秩序化建设等,各二级学院还应当根据学院教学实际情况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合理配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对实践教学管理进行重点控制,进而为现代化应用技术型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想法和经验,为今后实践教学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打下基础。

2.2 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模式

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是当下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这一过程中其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对实践教学管理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视角进行这项建设工作。实践教学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其内容既要源于学科理论知识,又要高于学科理论知识,以充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另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应当以学科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知识为基础,同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建设中,以不断优化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方式。高校二级学院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最终的教学结果进行信息化管理,以便了解学生整体学科实践能力水平。

2.3 搭建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

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下,学科实践教学模式将会更加丰富,其手段将会朝现代化和潮流化方向发展,将会极大地提高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会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实践教学工作。从整体上分析,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是对传统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和突破,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了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水平。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应用技术型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访问控制、集成资源管理、对外宣传、质量监控、学生项目选择与教师技术指导等。

3 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一,其建设水平将会直接影响高校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今后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意义。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地方高校应当以二级学院为单位进行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以二级学院教学实际和学科教学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

3.1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及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因此,地方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的顺利运行,对实践教学过程实施科学合理化的管理,推动各项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地方高校所有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科实践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提供参考,而一旦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根据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为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提供条件。

3.2 创新实践教学项目

在对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创新实践教学项目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平台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因此,在整个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二级学院应当以学科具体要求和实际需要对实践教学项目进行创新。但是在创新过程中不可“过分”,即必须保证创新在教学要求和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项目符合教学实践,符合高校教学要求,增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其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另外,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四种,即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而教学实践的方式主要以校内活动、主题讨论、社会调查、实习与企业参观等为主,但是在今后建设过程中应当与当下的科学技术等进行一定的结合,以提高学生技术应用实践能力。

3.3 加大对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

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对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对此各大高校相关部门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规范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保障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服务水平,增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建设目标,各大高校首先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信息化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网络应用技能培训的机会,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 语

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加快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其质量,一直是当下教育教学所研究的重要内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践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部分高校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此各高校二级学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分析学院学科教学的实际要求,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系统,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磊,张俊.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4).

[2]尹合栋,陈军.“互联网+”环境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构想――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5(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