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摄像机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并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为目标的课程。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教育均衡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特别是广大乡镇小学,配备了专门的计算机室以及信息技术师资,使得该课程得到了相应的普及和重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趣味性和灵活性较高,非常强调学生观察、模仿、创新的教学。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短、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意志力差等特点,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常难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是以短时长的视频为主要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题鲜明、内容精练、针对性强,且微课视频时长较短(一般在5~8分钟之内,最长不超过10分钟),契合了当今学习片段化、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信息化设备的辅助下,自主、高效地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展开学习。因此,本研究拟将微课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较为具体阐述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给出设计实例,并开展教学实践。

一、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原则

1.时间要短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常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大约为5分钟,中高年级的时间稍长,但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因此,在设计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时需要选定适宜的时长。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如,认识计算机设备、键盘鼠标的操作等内容宜安排在5分钟之内,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如:简单的文字处理、表格数据处理等内容,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安排在5~8分钟之内。

2.切入要迅速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时长较短,通常只有传统教师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微课切入知识点必须迅速,直入主题,开门见山,不可拖沓,要尽最大努力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通过设问、疑问、悬念,或者直接给出操作结果、展示教学内容中最具吸引力的动态效果等方式来切入主题,力求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别出心裁。

3.内容需短小精悍

由于时间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内容一定要避免过于冗繁。需要精心设计,坚持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一次只需要讲透一个知识内容即可,若5~8分钟之内不能讲透,则必须进行剪裁或者再细分为若干小知识点进行组织。如,小学四年级的“Word文档的格式设置”一节,分为“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篇章设置”等多个内容,在微课教学方式下,必须将知识点逐个细分,分别制作微课视频。当然,微课教学也可以安排综合性的内容,例如:可设计一个学生在5分钟之内即可掌握的小型综合性例子。此外,微课教学内容短小的另一种优势是微课视频所需的辅助与配套资源总容量不大、要求不高。如,一个微课视频只有几十兆的容量,可在多媒体计算机室内利用局域网较为迅速地传输,也方便有条件的学生携带回家,在家中继续学习。

4.形式类型要多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讲授型、实验型、探究型、问答型、启发型、小组活动型等。微课获得成功的前提是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微课教学的类型不宜过于单调。以小学四年级的《表格数据处理》为例,微课教学可通过设问启发学生对统计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的兴趣,通过小组活动组织课堂,利用问答来纠正部分学生表格处理中出现的错误,使整个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生动活泼。

二、微课制作方法

1.所需的软硬件工具

(1)硬件:计算机、耳麦、绘图板或手写板(可选)、摄录机(可选,也可用普通数码相机替代)。

(2)软件:动态视频录制工具,如Camtasia Studio;屏幕截图工具,如Snagit;幻灯片型课件演示工具,如PowerPiont;动态课件演示工具,如Flash;教学专用软件,如Scratch;音频处理与编辑软件,如Cool edit;视频编辑软件,如Corel Video Studio绘声绘影等。

2.录制方法

(1)录屏软件录制法。

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案并制作幻灯片PPT或动态课件flv;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课件,展示课件并录制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耳麦录制解说声音,对录制好的视频运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压缩处理。

(2)“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法。

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案;一边使用手写板和绘图板工具进行教学演示,一边通过动态视频录制软件进行录屏,录屏过程中可通过耳麦同时录制解说声音;对录制好的视频运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压缩处理。该方法特别适合录制有公式推导或需要绘图进行解释的内容。

(3)录像机拍摄法。

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案;使用黑板进行板书并展开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事先架设好的摄像机将全程摄录下来;对录制好的视频运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压缩处理。该方法对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较为困难的教师尤为适用。

三、微课的优点和不足

1.微课的优点

(1)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

(2)内容少,效果立杆见影。

2.微课的不足

(1)碎片化,不系统。

(2)不适合长期学校教学。可以作为教学辅助,链接。

微课在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基础上作出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更加便捷、实用的教学资源。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具有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教学能使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注意力集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以明显地提升。事实上,微课教学也同样适用于小学各学科,通过展开进一步的工作,深入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

第2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合理安排;精心设计;提高效率

目前多数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在三、四年级开设,每周仅开1节,每节课40分钟。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一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虽然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但应试教育抓得踏踏实实,在老师、家长和孩子的眼中,信息技术不过就是一节可上课不上的“副课”,很多课时就被“主课”老师占有。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老师不得不好好思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如何使师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或教学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教师在安排教学进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例如:三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电脑,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真正和电脑面对面,所以要引导学生去看、去动、去想。课时安排上应该是先松后紧,让学生先把基础打好,为以后的学习服务。我在打字这个模块还M行了拓展,每节课上课前都让学生练习打字,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打字速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安排中我进行了适当的筛选,博客这块的内容我删除了,首先考虑到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较少;其次这个模块的内容很难学,需要博客平台,难以控制。删除掉知识我又找了其他知识填充,WORD是今后办公很重要的一个软件,所以我把WORD表格进行了拓展,教授表格的美化等内容。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抓住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有些内容进行合并,有内在联系的内容要迁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一般采用创设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例如《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我利用了学生以前语文课堂中学过的一个童话故事《蚂蚁与蝈蝈》,设计了情境,并且把这个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个童话故事中学习各个知识点,学生学习的兴趣浓烈,教学效果非常好。

2.任务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如《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任务一:在情景小蚂蚁找到了一个食物,千辛万苦地背着食物回来了,但是实在走不动了,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帮助它回到小伙伴的身边。出示任务一:把小蚂蚁移动到小伙伴的身边。小朋友们都能够按照老师的任务要求积极地完成第一个任务;继而引出第二个任务:情境小蚂蚁约上了几个好朋友又去寻找食物,他们看到了一条大青虫,他们首先自己上前去搬大青虫(对前面移动知识点的巩固),发现搬不动就要想办法请小伙伴们来帮忙,小朋友们能帮助他们找来小伙伴吗?出示任务二:请同学们至少要帮他们找来三个小伙伴。(复制与粘贴知识点的学习)。最后还给了一个拓展任务:冬天来了,小蚂蚁们躲进了自己的窝,开始幸福的生活,他们在洞里是怎么样幸福的生活呢?用图画表现出来。并且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参考。(对复制粘贴命令的综合运用)。

三、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的40分钟。

1,内部挖掘、力保教学时间。教师要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为学生争取每分每秒的学习时间。在教授过开、关机后,老师在上课前先帮学生打开计算机,检查好多媒体网络。课前5分钟到班级去带领学生进入机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预习的工作。

2.向外延伸、争取广阔空间。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不能被教案约束,不能被学科约束,要敢于、善于把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整合。在听《图片的获取》这节课时,老师为了创设照片变皱的情境,刻意把照片折皱,引起了很多老师的争议。许多教师就认为这样的情境不真实,容易引导学生把照片折皱,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在画图模块时,我们可以在学生创作作品时适当地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喻快的氛围中创作作品。

第3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

信息技术课程目前的状况是:与生活实际相配套的教材缺失,编制成书的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实际脱节,如小学五年级下册中第三课教材所选的中华网聊天室在现实中已不存在。已经失去了指导意义,而且也没有适合小学生的聊天室。这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困难。所以当务之急,急需结合所选用的教材开发出符合本校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根据自己近年来的教学情况,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为出发点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差异,研究他们的个性、兴趣、认知差异,确立最佳的教学角度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究,实施因材施教,层次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在文章中插入图片》使用我的家乡洪雅照片和文章,既让学生学到了插入图片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学生感到十分真实亲切,学习也十分认真。六年级上册第八课,《在作品中插入“电影”片段》我没有使用教材中的首次太空旅行的题材,因为没有相应格式的录像而且缺乏时效性。我使用了自己的录像《2010年洪雅县实验小学秋游实录》,加强了反映小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制作统计表》,我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制作小学生健康统计表。既学习了制作美化表格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的机会,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另外,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和发展,也就是离不开适当的硬件条件,因此学校应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对设备进行更新。同时立足于学校现有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大限度的整合、开发、运用资源环境,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网上讨论》,我首先想到在我校的网站中的教育论坛中的校园论坛组织学习进行讨论,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对学校网站建设的参与,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网站的影响。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眉山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有三十多幅作品参赛,受到县教委装备股的领导的表扬。

2.确定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反复论证,确定学校现阶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目标为: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给孩子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

信息技术课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上机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和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不强调统一;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参加眉山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我只讲了金山画王2006的基本操作和引导学生创作的主题两个方面稍作引导,基本上是学生自由发挥,结果还是很不错,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超出我的预期。除此而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信息科技小组活动,比如制作小报小组、制作班级网站小组等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而且还可以培养、锻炼、成就一大批学生,为他们的成才奠定扎实的人生基础。

4.建立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老师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可以指导老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听课、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评价。方法有调查问卷、教案、课后反思等。

第4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什么展开

【案例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师:“同学们,李教师要到超市购物,想买火腿肠、牛奶和玩具小汽车。(出示:火腿肠3.50元4.50元,牛奶2.50元2.35元,小汽车0.09米0.075米)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在圆圈内应该填‘大于’还是‘小于’号,再给老师建议买哪一种合适,为什么?”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五分钟后,教师请其中一个组汇报:“你们组建议老师购买哪种火腿肠?”该组代表说:“我们组建议老师买4.50元的火腿肠。因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有的假货还会害死人呢。”教师兴奋地说:“说得好!”在购买哪种小汽车的问题上,学生就意见不一了。有的组说要买0.09米的,因为这种小汽车长一点更好玩;有的组建议购买0.075米的,说玩具短,更好随身携带;……结果谁也不服谁,这种情况下老师表示:“我家宝宝喜欢长一点的。”

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手段,却忽视了教学目标,如案例1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这位教师所组织的合作学习,看似很热闹,学生也真动起来了,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讨论的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是选贵的还是便宜的。其实由于包装规格的不一,就是同一品牌的商品,价格也会有差异,再说价廉就不能物美了?教师应让学生对每组的两个小数进行比较,不但要知道大小,而且要能说出每组数中两个小数比较的方法,这才是学生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另外应购买哪一种玩具小车,双方都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例如“好的,大家都说得有道理,我回去把你们的建议告诉我的小宝宝,谢谢小朋友们!”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主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如果说某个环节与教学目标脱节,不管如何精彩,都必须剔除。

二、不用课本的例题就是科学地重组教材

【案例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例题1

教师在进行了必要的复习铺垫之后,出示“超市运来黄豆和大豆共60桶,其中黄豆占总数的3/5, 大豆有多少桶?”来代替例1。课后,我询问该教师:“你吃过大豆吗?”该教师顿悟,黄豆和大豆是同一物品。我再问:“用什么桶运黄豆?木桶、铁桶、还是塑料桶?这里的单位用千克行不行?”该教师说:“我没细想,我原来的预案是直接教学例1,听说有教研员来听课,我才临时改的。”

新课程使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有些教师就认为是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只要更换教材,就是科学地重组教材,甚至于整节课都不使用教材。这实在是误解。教材是出版社组织众多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反复论证而编写,并经一线教师使用后修订出来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教材的内容也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地重组教材,并非无视教材,亦非无度地去开发教材。因此,作为教师应研读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编写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只有体会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然,由于地域的不同,城乡之别,教材在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等方面总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补充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千万不能为所谓的“科学地重组教材”而去重组教材!

三、利用教学设备辅助教学,除了现代信息技术,还有别的选择

【案例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三道整数加减法混合的式子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并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117页看例题,教师在学生看书的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例1 。教学完例题后,教师又在黑板上板书练习题让学生做。课后,我询问该教师:“为什么不利用学校教学的设施?” “远程教室被别的老师用了。”“除了远程教室,就没别的可用?你在课堂上板书那么多,不浪费时间吗?为什么不提前把这些内容预先板书在小黑板上?”……

曾几何时,现代多媒体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时尚,优质课、观摩课、研讨课都充斥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是好课似的。久而久之,我们教师眼高手低,重现代信息技术,轻传统教学设施的使用。实际上,上课时利用小黑板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课前用小黑板把新授课相关的练习写上去,反馈练习时用一用小黑板,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甚至下课了,小黑板上的练习题还可以适当保留,可以说小黑板能起大作用。因此,当多媒体在农村学校尚未普及时,还得提倡使用小黑板!

四、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繁重,如何做好备课工作

【案例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例1和例2

“同学们,我们这节学习观察物体。”教师把一只小药盒子放在讲台上,然后让一个学生上去观察该盒子的前、后、左、右和上五个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简笔画,一边画一边问学生看清楚没有?然后,把盒子拿起来,问“从下面看,我们会看到什么?”接着马上转入例2的教学。

课后,我与这位教师交流,为什么不多准备实物给全班同学观察?该教师回答:“这节课是静止物体的观察,通常只从前、后、左、右和上五个面进行观察,至于从下面看,让学生想象一下就行。”我问他,课本里三个小学生的发言表示什么意思?他答不上来。最后我问这个教师备课没有,他实话实说:“我同时教五、六年级的数学,没有时间写那么多教案,只备了六年级的课,再说五年级我去年刚教过。”

第5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整合应该以实现所教课程的重难点为目标,以突出学习内容的主体结构为中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使得学科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

下面,我将从我个人的体会出发,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一些优势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1.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在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因为要结合路程的公式,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在一条公路上行驶着自行车、汽车速度不同的交通工具,同样的时间它们行驶的路程是不同的,设问:谁能说说路程怎么求?用什么方法呢?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对公式的认识的兴趣,并顺理成章的引出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简便算式的列发,并自然的总结出路程的公式。

2. 变抽象为直观具体,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能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提供直观生动的flash图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重难点的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中,用华罗庚的事件的最优化的方案为主线,的教材113页,给出了一个场景,但不够直观,可以用动画再现此景,然后加上说明和旁白,学生们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最优化的理念。

3. 获取网络信息,扩大课堂信息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有目的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并把这些资源融合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和信息资源,师生、生生之间开展讨论,并通过对资源收集再利用,再发现知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密度,强化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人机对话,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即时作出反应,对的会出示一个小孩子哈哈笑的声音,或会发出掌声、动听的音乐声和以示表扬的说话;做错时,那小孩子会难过得流泪,或发出沉沉的声音表示再动脑筋,重做一次;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使数学课上得更生动、更活泼,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之中迈进数学王国的大门。

三、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忽略学科课程的主体地位。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不能为了上公开课或试验课单纯为体现新课标的整合理念,把一些不适合本课教学或是和本课并无太大联系的信息被不切实际的搬到了课堂上,一节课看起来很是丰富却偏离了正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被花俏的外表吸引但却没有掌握课程的要害内容,得不偿失。

2.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学习动力的开发者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昧追求在课堂多媒体课件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音频材料来代替创设教学情境;或在上面操作、讲授一个知识的产生、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不能亲身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更不能从实践操作中探究问题,总结规律和方法汲取知识。

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我不再搬弄具体的实例。不论那科的老师都可能出现类似的错误。

3.过分依赖和相信网络资源

在现代学习中,资源的重要性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

一方面,教师在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急于求成,结果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有用无用的素材罗列在一起,既没有无关信息的过滤,也没有对主题相关的资源进行分类,以为这样就是完成对资源的学习过程,完全进入误区。

另一方面,网络上的资源并不是完全的正确和好用,很多网站对同样的问题有各种的解析,不能不甄别使用,最起码先建立起自己正确的认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网络上对“火”字的笔画顺序可以给出不止三种不同的答案。

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素养

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的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教学。

1.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体现出来。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

2.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要熟练操作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并运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编写可以用Word完成,演示文稿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用FLASH或Authorware等,另外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Frontpage集成,在网上,供学生浏览。事实上,教师掌握了常用软硬件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第6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一、微课的概念

对于微课的具体内涵,在国内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见解。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胡铁生老师,他对微课的解释是“按照新课标及其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而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引申出来的概念,它就是“时间在十几分钟之内,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某一个知识点的小课程”。

无论是哪种理解,大家对于微课的定义无非在于微课是一种课程还是一种教学资源。就笔者来看,从字面上的意思,微课就是微小的课程,它的本质就应该是一种课程,只是这种课程的时间较短,其教学的模式是借助教师设计的信息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信息课教学现状

小学信息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能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为将来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奠定基础,但是目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教学现状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年龄太小,生玩,对于知识的学习本来就处于培养状态,把信息课程的学习当作一种娱乐,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并不在意。二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并不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没有吸引力,学生们不感兴趣,信息课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小学学生刚开始步入学习阶段,所接触的后天环境有所不同,导致了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也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从小就对相关知识就有所涉及,所以实际操作起来相当顺手,而另一些学生从未了解过相关内容,对于普通的知识点都难以掌握,教师的教学精力有限不能顾及每一个同学,教学质量就会下降。而利用微课就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差异问题。

3.课堂效率不高

信息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是实际用于教学的基本只有两种教学模式。一是教师一边教学,学生一边演示,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操作就好,这种教学模式学得快忘记也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会自主去思考,只知道依葫芦画瓢,课下更不会去练习,掌握不了实际的操作方法。二是教师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演示完,再布置上机任务,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去完成作业,这种模式上机实践的时间较为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去探索,但是由于课堂讲解的时间过长,学生记忆有限,遗忘的内容也会增多,课堂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所以需要引入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

三、微课的设计要素

1.微课设计要体现“微”的特点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就是短小精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时间的简短同时也带来了教学内容的简单。所以在对微课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权衡时间和教学的内容,怎样做到在尽可能短的教学流程中,完成一套具有完整教学方案的一堂课,包括教学目的、方法、内容及总结,同时还要突出微课件、微教案、微练习等配套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2.微课设计要有互动反馈

运用微课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把学习的效果反馈回来,其最终要获得的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所以微课课程的设计要具有导向性,问题的引入需要逐步推进,具有层次,内容要体现微课学习环境的学习方式和互动方式,例如,可以O计学习反馈模块、教师反思模块、学生评价模块等等。

3.微课设计是单元整体设计

由于微课的教学形式短小精悍,内容又需要完整性,这就要求微课的设计是单元的整体设计。所谓单元,就是一节微课讲述的不是一个大的课题,而是课题下的一个知识点,从这个知识点的提出到最后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单元。这样信息课的内容就会分成各个单元,层次分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

4.微课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趣味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做到学生能对信息课产生兴趣,设计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微课设计,要让学生具有带入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一步步去挖掘与探究,最终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设计的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并且设置有一定的悬念,勾起学生们探索的欲望。

四、微课的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插入表格

科目: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课时:第4课时

1.学习内容分析

在小学信息课的教学中,插入表格属于教学演示类的知识,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操作课程。本课时的内容分析包括两个板块:教学分析和微课分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在word文档插入一个表格,添加或删除表格的行与列,调整表格的行高与列宽,合并与拆分单元格等。微课内容主要包括“导人”“插入”“添加与删除”“调整”以及“综合训练”的相关视频。

2.学习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无论是从听觉、视觉还是记忆力方面都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对于知识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注意力也慢慢有所增加,基本可以达到20分钟左右,最重要的特点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开始活跃,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正是因为学习者具有这样的特点,微课的教学就更加具有优势,以制作精美的表格与视频动画相结合作为吸引点,教学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加有兴趣去学习,再逐步递进,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目标

在技能方面,学生需要学会操作在word中插入一个表格的方法以及如何编辑表格的行与列;在过程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上面讲解与演示,演示完后学生在下面操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出现遗忘,会遇到阻碍,这时引入微课视频,学生就可以自主观看并进行反复操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价值方面,微课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意识到表格的制作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性,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4.教学过程设计

(1)微课内容:“引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森林里迎来了一件大事,大象爷爷已经60岁了,他想邀请森林的小动物们来参加自己的六十大寿,但是他年事已高,不记得他们的联系方式了怎么办呢?于是他想请同学们帮帮他做一个通讯录,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活动:好。

教师活动:播放微课视频,视频内容包含由表格制作出来的各种通讯录。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教师活动:大家觉得这些表格做得好不好?大家想不想帮大象爷爷也做一个这样精美的表格呢?

学生活动:想。

教师活动:好,但是做表格之前我们要知道表格是怎样构成的,大家看到了觉得表格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大家的说法,表格分为行与列,每一横排就是行,每一竖排就是列,每一个小格子就是单元格。

(2)微课内容:“插入”

教师活动:大家现在知道了表格是什么样的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制作一个表格呢?我们不妨去问问猴子先生。(播放微课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教师活动:通过视频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制作一张表格了,下面同学们帮大象爷爷做一个2×6的表格,在表格里输入小动物的名字以及他们的联系方式,大家注意一定要看清楚要做几行几列的表格,再滑动自己的鼠标选择,我们看看哪个同学做得最快最准,刚刚没有看清楚的同学视频已经传到了桌面上,大家可以再看一遍。

学生活动:在word中插入一个表格,并输入文字信息。

教活动:总结在制作表格中存在的问题。

(3)微课内容:“添加与删除”

教师活动:在制作表格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个问题呢,小动物那么多,有的同学会漏掉一个或者多做了几个,如果重做的话就会很麻烦而且可能会再次出错,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再去问问猴子先生吧!(播放微视频)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微视频,开始自主研究解决方法,尝试操作如何添加与删除行与列。

教师活动:对一些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辅导。

(4)微课内容“调整”

教师活动:制作表格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长颈鹿、穿山甲、啄木鸟、猫头鹰和梅花鹿是合租在一个房子里的,所以只有一个电话号码,我看到有的同学就做了5行都是用一个号码,有的同学把5个动物都塞进表格里,结果格子都胀破了,后面的名字都看不到,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呢?(播放微视频)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怎样调整表格的长度与宽度,怎样合并与拆分单元格。

教师活动:由于这一部分可能大家有点不明白,老师带着大家操作一遍好不好?然后大家再反复琢磨视频,自己操作。

学生活动:通过跟着老师的操作,反复看视频,完成了一个精美的表格制作。

5.微课的应用策略

从上述的教学课程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应用可以分为四种形式:一是作为引导资源,这就需要选好学生可以接受并且感兴趣的题材;二是作为示范教材,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三是自主学习材料,学生在不懂或者没有记住的情况下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辅助教学工具,教师通过微视频带着学生一起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五、结语

第7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又是岁末,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微机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微机室管理方面

在本学期,我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微机教学,及微机室的管理工作。要保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尽职尽责,保持微机室有一个清新、卫生的环境,保证微机的正常使用,无故障产生。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辅助小教师,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每个班在上课时都能分好组,每个组都能相互帮助,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及文化素养得到改观,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及主人翁意识。在学习时,要求了学生严守微机室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使学生在本学期养成了较为良好的习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堂教学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在备课过程中我对每节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处理等进行研究,选择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讨论、实践,找到一种既符合我校的硬件和软件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积极征求其他学科教师的意见,并提出个人不同的见解,进行讨论、分析,合理的进行采纳。同时,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虽然还没有实现每节课都能有以上的结果,但我正在努力实现这种教学模式。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微机室在今年从小学部搬到了中学部,虽然微机数量增加了,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学生每节课从小学部到中学部路途较远,本来一节课只有40分钟,由于课节与课节间不能发生冲突,所以无形中减少了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但由于事先组织计划及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到大量电脑知识过程中培养了班级间相互融洽的氛围及交流与学习的良好习惯。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在以前实践机会少,导致现在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这个问题已向学校汇报,因为学校课节数量安排不开,所以有待于学校的重视和以后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完成部分领导的材料打印工作。微机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1节)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1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1节课。所以能够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由于本学期为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所以学校的材料比较多,以至于耽误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我计划在下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或兴趣小组时间将课程补上,以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上级规定的课时计划。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活动。活动的成果是喜人的,如三年级学生的绘画比赛,四年级学生的键盘速度比赛,五年级的电子报刊评比等。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如与部分家长利用课余进行沟通等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参加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听评课机会端正自己教学态度;从行动上参加各种对微机教学有益的培训活动,以学习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三、教学业务方面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在本学期里,本人认真担负本职工作,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并能够在操作上学会正确操作,我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同时,认真研究相关教育理论书籍,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教育教学能力及自身素质方面

适逢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及实施“课改”的严峻挑战,作为年轻教师,我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及本学校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有关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资料,使自己首先具有一种先进的教育意识及理念,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同时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结合,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尝试性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末,网页作品《赵州桥》在第二届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网页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信息技术课《我为班级添色彩――课程表》在长春市小学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正和优质课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与此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了论文,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为下一个目标的努力确定了准确的方向。撰写的《训鲸师的启示》发表在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新教育》第2期上。并且在被评为“长春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这将更加激励我在以后的教育岗位上再接再厉,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起到骨干的带头作用。那一世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多方面才能,以适应和满足自己工作的必须。为此,在本学期里,我继续每天利用一定时间,练习基本功。书法、绘画、体育、音乐等都要有所涉及,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技能。同时参加计算机高级水平的培训以适应最新的信息化教学观念,并且计算机高级内容已经全部通过,正等待答辩通过。

四、其它方面

在本学期做到了严格要求自己,配合主任室进行材料的打印,以及本乡《课改论坛》期刊的编排刊发工作。同时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服从领导分配,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勇挑重担。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时刻警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时代感,在教科研中具有领先意识的优秀教师。

第8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午汲镇南马庄村位于武安市城南十公里处,学校座落在南马庄村北。始建于1996年,是一所不完全小学。学校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0平方米,覆盖人口1460人。学校现有七个教学班,其中小学一至四年级共四个教学班,学生61人;三个幼儿班,适龄儿童44人;共有教师8名,其中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5名,学历达标率100%。下面就学校在信息化教学和网络教研方面几点做法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远端校网络教研产生的背景

前几年,南马庄学校是全镇硬件配备最为薄弱的学校之一学校没有电脑、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网络、也没有懂信息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长期处于“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根教棍一本书”的原始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师教的没劲,学生学的没趣,一节课下来有时会一无所获,大大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再提教研活动,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延续教师包班教学制,在学校内,教研活动形同虚设,即使组织起来搞教研,他们各教各的年级,没有“同类项”,坐在起搞教研实际上就是拉拉家常,聊聊天,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学区教研效果也不理想,间周一次的区域教研活动,教师须骑车到几公里之外的中心校去,交通安全是第一大隐患,况且镇区本来名师就少,组织的教研活教师从中获益甚少,远不能真真正正地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教学效果。

学校教师全部为包班制,教师到三四年级时面临七八科的教学任务,教师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仅在熟悉教材方面,也会顾此失彼,部分教材不精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还有在艺术学科,有的教师在音乐课上就是放放录音机,听听歌,美术课上就是“照葫芦画瓢”,组幅画照着画就行,没有一点专业知识,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施网络化教学和教研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武安市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电教设备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学四个教学班全部配备了65英寸大屏幕互动电视,三个幼儿班安装了50英寸液晶电视,接通了100兆广电光纤,与市区光明小学、富强小学等十多所市内名校、幼儿园建立信息化教学共同体,校园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部教师配齐笔记本电脑,实现无纸化办公;每个班都能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随时轻松、便捷地收看市内名校的课堂直播,并与市内名师开展网上互动教研,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上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办学声誉的提高注入了强大动力。

硬件设施已经达到全镇一流,可是学校教师的“软实力”远远满后,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近45岁,教师相对老龄化是信息化应用和普及的主要瓶颈,过硬的硬件设施配备后,提升教师实践操作能力迫在眉睫。自2016年以来,镇中心校多次安排温高超、梁晓阳等专业人员到教育局仪器站参加操作能力培训,培训后,他们亲自深入我校对教师进行手把手二次培训,对教师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场解答,解决教师的各种困惑。其次,学校组织教师到市区学校进行学习取经,深入课堂面对面学习操作方法,结合自身在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和市区学校教师进行交流学习,直到学会、学透为止。再次,学校教师和仪器站技术人员建立学习交流群,适时在群中向专业人员进行请教学习。为把操作技术学会、学精,学校教师克服重重困难,牺牲很多假期,尽自己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各项操控水平已完全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远端校网络教研的优点

(一)、网络为远端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有限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室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网络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空限制,搜索查询资料十分方便。在信息社会时代,网络已经是教师知识来源的主要窗口,网络资源是教师最大的参考书,网络电子文本资源具有数据量极大、数据内容异彩纷呈等优势。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电子书籍、教育专题网站等。而且网络资源更新快,可以保持数据的完善与新鲜。这些不是书本这种古老的传媒载体所能比拟的。

(二)、网络能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教研氛围

网上教研教师间交流的方式主要以写帖、读帖和回帖的方式进行,交流是互动的,读帖回帖之间就如言来语去一样的直接。随着交往的深入,一些不便在上面贴出来的,可以用“悄悄话”来实现交流,还可以借助聊天的工具如微信、QQ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就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一样。但这种交流不同于现实中的交流。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不可能给你过多的时间去思考,容不得你缜密地去组织自己的语言。而网络教研却不同,读帖之后,有感要发有话要说,可以斟酌好了再写帖发言,斟酌不好可以不“说话”,只浏览。网络学习和交流是非常轻松随便的。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过程中,没有校长、主任,大家都作为朋友进行交流,因此更显得和谐、民主。

(三)、网络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

平时我们的教研范围仅限于同组的老师之间,范围再扩展一些,也只能是乡镇同年级、同学科。网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研天地,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可参与全市名校的学科教研。

在全市教育平台上,集结着来自全市名校的一线教师,也有市教育专家、名师、教学骨干。我们可以听他们的讲课艺术,实地观看他们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听他们对课堂教学中新的教学观点和论述,同时,我们教师可现场通过平台进行面对面对话交流,咨询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困惑。教师们在与“名师”的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难题,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信息。

三、远端校网络教研的形式

学校信息技术多元化主要目的就是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全体师生,减轻教师、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是农村教学点和市区学校相比有诸多不足,如教师全部为包班专业化水平不高,学生认知能力也远不如市区学生,为此,学校采取“三同步、一跟进”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

一是同步备课。各年级教师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和市区对口学校对接,直接参加市区名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遇到问题直接参与讨论交流,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向优秀教教师请教解决方案,提高备课的适用性。

二是同步上课。课堂上,对于专业性强的学科采取全程同步课堂,和市区小学“同上一堂课”,共同分享市区名师的精彩讲课,相关活动在班主任指导下和市区小学保持一致,大大减轻了包班教师的课业负担。

三是同步教研。各年级教师定期参加市区对口学校的网络教研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观课或讲课,观课可直接学习市区名师的精彩课堂,讲课可向对口教研组展示自己的课堂风采,然后再通过网络教研互动平台进行评课,既可在同科教师的精彩点评中从不同角度提升自已,又可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向同科教师咨询,寻求更佳途径去解决,从互动教研中快速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四是跟进式教学。根据城乡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同步课堂许多学生会跟不上节奏,所以对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采取网络跟进式教学,仪器站把市区对口学校教师的教案、课件和课堂实录视频等教学资料全部上传公共资源网,本校教师结合各项教学资料,进行二次备课,精选教学实录视频中的重难点部分进行精准地加工剪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己授课为主,结合本年级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地适时点播,合理把控,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网络教研活动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珍惜这个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和平台,让优质资源服务每位教师、每个学生,同时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各项操作技能,使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高度整合,并渗透到学校的各种管理中,让校长管理高效、让教师教学高效、让学生学习高效。

第9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运用 信息技术 提高 语文素养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流的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化,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语文课在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因此,语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首先要对语文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触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图、文、声、像并茂,而且能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这种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如,我在教《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学生对秋雨的感受不深,没有什么体验,就采用多媒体画面秋天的雨景来导入新课,“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赏吗?”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优美的画面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乐的歌。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过程,提高效率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比较单调、枯燥。老师厌教,学生厌学。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化厌为喜”了。我时常或下载或设计一些识字游戏,如“摘苹果”“找朋友”等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学得开心,记得也牢。还有写字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给学生们做出最好的示范。在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中,运用活动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课件的适当运用,是推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可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发挥想象,利用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把课本上的知识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成课件,学生便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课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教学《自己去吧》口语训练时,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这样一段动画场景:草地上走来一直小鸭子,小鸭子来到妈妈身边叫妈妈带它去游泳,妈妈轻轻的抚摸着小鸭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去吧”。结果孩子学会了游泳。在播放这一段时将他们的对话也播放出来。(这里我将他们的对话的声音都不播放)然后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①它们都说了些什么?②我们可以吸取什么经验?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时同学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纷纷要求发言。这样,我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语文素养。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内容,开拓视野

网络信息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资料,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共享。那么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他们对课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本身,而是引入时代活水,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视野更开阔。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如果只凭借教材这一本书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提倡大语文教育的今天是远远不够的。生活的外延在不断扩大,语文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语文课应当是没有围场的放养,将学生带到“水草丰茂”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品味。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世界遗产这组课文,只学习几篇课文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媒体资源搜集图片,资料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再让同学们自己上网去学习,去了解;最后把收集的资料图片整理好。学生们在学习中不但学到了书本以外的大量知识,感受到了中华世界遗产文化的丰富多彩,而且开拓了视野,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语文素养。

四、运用信息技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快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特别喜爱。利用这一点,把语文课中美的形象、事物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进而陶冶起情操。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录像展示出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洋生物的丰富多彩。这时学生的兴趣浓厚,在美的画面与音乐中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视听效果,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兴趣、再现情景、营造氛围,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有效的40分钟内获得获取最多的知识,使语文课堂教学再现辉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信息技术之精华,以铸学生语文素养之辉煌。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