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工程行业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工程作为一种系统庞杂的新型服务型行业,它的发展对于其沾染到的领域和行业都有所带动促进,与此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内部机构的发展和变革。
1.1通信工程的主要分支
从分支来看,通信行业主要分为通信制造业和通信服务业两大类,它的主要实现载体是互联网络,从技术的层面来看,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变更对通信工程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3G时代的到来,通信工程的操作方式和普及日益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电信行业的发展一直是助!推通信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3G时代的到来为通信工程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因为发展通信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一点也间接导致了一些资金不足的企业无法更好的引进设备和相关人才,硬性条件无法满足的弊病显露无疑。
1.2通信制造业显出发展潜力
市场对通信制造业的刚性需求会促进它的的市场份额的增加和市场产业比重的提高,通信制造业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3G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和通信工程有关的制造业可以多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乃至终端产品来实现国内通信制造业的发展变革,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的通信产品也为国内的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1.3对通信人才的发展要求加强
无论是何种行业或领域的发展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通信工程行业必然也是如此,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革新,与之相关的必备人才日益出现“吃紧”的状况,从前文的相关论述中可以得出,通信工程因为涉及的行业领域较为宽泛,直接要求专业的通信工程人才需要是复合型的懂得多种知识的人才才可以,而从目前国内的人才分布或供求比来说,这样的人才还是较为缺乏的。要促使整个通信工程的顺利运行,除了需要专门的一线操作人员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通信设备制造和研发人才,才可以保证通信工程行业的持续的良性发展。
2、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分析
如果要分析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需要从市场经济学和科技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考量,从现状来说,通信工程已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占据了一定量的市场份额,对于市场占有率和经济增长率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通信工程需要有“更进一步”的姿态,用技术革新和升级等“科技”的方式来获得行业内的技术发展,归结来书是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与节奏,匹配其他行业的发展需求。
2.1高端技术的运用
对于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高端科学技术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发展要素之一,因为其运用或实现操作的载体是互联网络,眼下人们对于网络和以网络为终端的电脑、手机等操作软件的使用是极其广泛的,这给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需求上的保证。从简单的手机通话和互联网交流开始,通信工程的作用和强大动力便得到了较好的展现。随着互联网络时代的革新和发展,如今的手机通信已然实现了视频观看、手机联网游戏、手机临时会议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的信息化程度提升了一个层次;再比如如今在一些大城市里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局域性城市通信”的设备,2013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在伦敦的部分地方就已经有此种通信模式的出现,实现了无线网络遍布城市的成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来接受无线网络,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都是实现通信工程的巨大优势。所以说,和高端技术相匹配使用依然是后期通信工程在研发和实践阶段的必然方向之一。
2.2光通信的发展
“光”通信是未来通信领域需要极力进行探索的可塑性领域之一,所谓光通信,即是在通信工程中实现通过光的传播、节点转换以及宽带光的接入等自动化网络技术。和前面提到的“局域性城市通信”有着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大自然中的介质进行信息的传播与输送,满足人们对于通信的高级需求,需要指出一点的是,“光通信”目前来说还只是个设想,此种通信模式对于通信设备的稳定性乃至设备的要求都较先前有大幅度的提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合适的自然条件的完美搭配才有可能实现。
2.3通信人才的蓬发
鉴于通信工程领域发展的要求,未来在通信人才方面很可能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在国内,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是高校,高校需要针对通信工程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态势来进行现代通信人才的培养,其最终的目的必然是培养出适合现代化通信工程使用的复合型人才。鉴于高校培养机制不同的问题,可以在培养策略方面做“方向性”的选择,专科类学校可以专门培养基础型的通信人才,比如将培养的侧重点放在对通信设备的制造业方面,而本科类院校则可以将侧重点放在对通信设备的研发方面,着重理论知识的探究和实际操作。总之,未来通信工程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兼顾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的通信人才,国内的高校可以以此为契机,抓住时展的脉搏与动向,培养出优异的通信人才。
关键词:有线通信;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融合的发展,当前社会生产以及民众生活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因此借助相关有形的硬件媒介进行信息传输便是有线通信技术呈现的主要方式,主要借助电缆等设备,实现信息数据的远程传输,具备传输稳定、性能强、速度快的优势,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工具。因此充分分析当前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社会的通信需求阐述未来发展趋势,对有线通信技术的创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1当前有线通信技术现状分析
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借助传输介质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会将数据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光信号,实现图像、文字、语音等数据的传播,媒介是支撑传播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电线、电缆便是传输的介质;有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信息传输最主要的方式,其能够有效抵抗外界信号的干扰,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也不易出现数据信息的丢失,但是从有线通信工程建设的角度来看,通常会花费交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后期维护工作较为复杂,当前常见的有线通信方式有架空形式、水底通信、光缆等,这些形式的媒介容易受到外界客观环境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电缆断裂等情况,这也是当前有线通信技术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就当前的社会通信发展情况来看,虽然无线通信方式已经成为大众喜爱的通信方式,但是受到无线通信技术本质的影响,其容易受到外界信号干扰,安全性较低,相关的终端设备也容易受到黑客入侵,这导致有线通信技术依旧保持着稳定、重要的地位,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取代,甚至在部分保密性较强的企业单位中,有线通信技术依旧受到较大的关注,应用程度较高,能够达到基本安全保障的目的。另外,无线通信技术涉及到较多的环节,需要利用各种信息终端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和接受,这种复杂的系统不易管理,也涉及到较多层面的技术,因此其与有线通信技术之间具备互补关系,混合应用是当前社会企业主要应用的方式。同时,经过对通信技术的探究之后能够发展,当前无线通信是需要建立在有线通信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这种方式能够保证为无线通信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来源,能够实现全方位的通信覆盖。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有线通信技术依旧是当前社会主要的通信手段,甚至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备基础,具备极大地研究潜力,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兴起后,有线通信得到了全面的升级,受到社会更多的瞩目,也从技术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2有线通信技术的类型分析
2.1有线网络接入
有线网络接入是当前有线通信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同轴电缆、双绞线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相连,实现数据的有线传输,例如电脑、传真机等,但是在移动电话产生并投入使用之后,有线网络接入的应用市场受到了挤压,其在语音服务行业受到的重视逐渐下降,因此针对这些挑战,有线网络接入必须要建立在质量、速度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创新,通过技术优势实现稳固自身地位的目的。
2.2光纤通信技术
光线技术的应用历史较早,是当前有线通信技术中应用优势较大的方式之一,其利用了新型的技术,具备传输安全性更高、速度更快的优势,能够全面提升有线通信技术的地位。光纤通信主要依靠光信号实现通信传输,传输媒介为光导纤维,分为内部的纤芯、涂层以及外部的包层,当光信号在媒介传输时,会在包层和纤芯二者间进行折射,从而实现信号的快速传输。利用光纤技术进行传输,由于其频带较宽,若需要进行频带拓展,只要通过添加其他频率光纤即可实现通信,且不同的光信号不会相互影响,这能够全面拓展传播频宽。同时,能够用于制作光纤的材料较为丰富,进行光纤制造的成本较低,制作出的光纤质地十分柔软,方便进行集中运输,也能够增加安装的效率,通常来讲,光纤的使用寿命长,能够连续工作近几十年,成本较低,虽然同样需要严格的后期维护,但是基于这些优点,光纤技术在我国发展较快,应用较为广泛,从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光纤技术是重要的转折节点。
3有线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3.1实现机对机通信
就当前社会中应用较多的机对机通信方式来看,其虽然具备较强的应用优势,但是伴随着社会通信需求和通信压力的提升,传统的机对机通信控制手段已经出现了滞后性,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程度进行分析,制定优化措施,例如利用紧密耦合反馈电路来进行优化,使机对机通信能够更加的精准,具备时效性,避免网络波动导致的延迟现象,同时也能够降低信号的抖动幅度;利用以太网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实时通信优化,转变人们对网络信号传输延迟的认识,真正解决延迟问题,经过广泛应用后,能够良好解决因为信号传输延迟导致的相关问题,例如线传操纵驾驶盘导致的交通安全问题。
3.2通信智能化
随着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且能够实现有线通信技术的功能最大化,构建智能型的网络体系,这其中电缆将成为智能通信的有效接口,即将传统的计算工作从处理器中转移出来,实现在电缆中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1],针对机对机的通信来讲,在宽带线路中便可以完成计算。
3.3通信高效灵活化
受到社会通信需求的影响,有线通信技术在既有的发展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升级,例如当前大部分网络内都会装置自我修复冗余模块,能够实时分析网络的运行情况,并自主的进行调节。建立在该项基础上,在未来的有线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设备以及技术方面的优化,不仅需要提升产品的质量,也要完善通信体系的相关功能,全面构建稳定、高效、安全的通信网络,才能够实现数据的高质量传输,也便可以减少通信故障的出现,避免数据遗失、线路抢修等问题。
3.4实现技术兼容
当前社会通信技术主要以有线和无线两种,其优势互补,能够实现多方的技术配合,因此在未来的发展环境中,技术必定会进行升级,那么也有希望实现二者的兼容发展,这能够大程度上降低通信建设的成本,满足社会通信需求,也能够全面发挥有线通信的稳定性以及无线的便捷性[2],不仅可以提升社会发展速度,也能够完善通信技术的创新体系。
3.5全光网络的应用
全光网不仅是未来发展有望出现的新技术,也将是为通信行业带来创新的关键转折点[3],当前我们已经能够实现通信节点间全光化转型,部分网络节点还需要应用电器元件进行连接,这会导致通信网的容量拓展,因此想要高效、高质,便要落实全光化转型。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网络优化;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在数据时代背景下,无线通信技术将全球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相互串联,互享各种大大小小的计算机资源。通信网络是一种将所有与通信相互关联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传输的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在终端设备进行处理和输往预定到达设备时可能会因人为操作造成信息泄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张,各式各样的网络安全问题相继涌来,人们开始对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产生质疑。
1 无线通信网络的现状
1.1 行业现状。当今数字通信网络的动态业务发展迅猛,相较于传统的静态语音业务对于技术标准明显提高,对于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要求也更加苛刻。为满足广大用户对无线通讯不断增长的需求,传输网的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在高速快捷和灵活接入的宽带设备基础上,信息传递的频率和次数呈直线型飞速增长,对于保证每条信息的准确、无故障越来越困难。特别随着新时期虚拟光纤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的容量增长开始超乎人们想象,让许多网络安全技术学者和工作人员措手不及。新时期的网络传输安全故障将危害性更大、影响范围更广,急需引起业界人士重视。
1.2 技术发展现状。无线通信主要的网络技术有无线自组网技术和网络安全加密技术。自组网技术是一种无中心、多跳转传输的利用预定的通信设备自动快速组结成网的新型互联网技术,适用于突发性的应急通信场合。网络安全密码技术是如今保障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的最基本、最主流的技术。网络安全密码技术主要有加密技术和完整性检测技术。加密技术通过将通信明文转化为安全密码,保障私密信息只有知晓密钥者才能解读。完整性检测技术则是一种为数据通信提供信息认证的机制,信息发送方基于通信平台生成消息的同时附着消息检验一起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在接受后再进行重新校验。
2 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化
2.1 网络通信优化概述。无线网络运行中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通信质量。因此,网络优化直接关系到通信网络运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该通信网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多少。通信设备在长期使用过后常常会出现卡慢、老化和资源浪费等现象,这时就急需网络维修人员进行优化。通信网络优化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无线网络在质量升级会为客户带来更高效全面的服务,同时为网络运营商带来更为丰厚的经济收益和数量更多的忠诚客源。常见的网络待优化现象有:(1)网络节点失效或无安全保护;(2)通信网络组织连接不合理,因业务受阻导致传输资源浪费;(3)过度扩容业务或设备性能局限,导致网络结构暂时无法开通新业务只能进行优化;
2.2 网络通信优化流程。网络通信优化流程一般包括七大步骤,即资料收集、网络状况评估、撰写网络优化方案、方案对比、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和后续维护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资料收集和优化方案。资料收集是网络优化流程的第一步,是保证后续工作准确有效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主要包括系统数据(基站参数、天线参数、故障信息等)分析、路测、拨打测试和全网通信数据统计。全方位了解无线环境下无线通道和网络运行状况的各项数据,为后期分析和方案提炼提供判断标准。优化方案则是网络优化项目的核心,是具体的执行工作的指导,直接影响优化项目执行的水平。
3 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管理
3.1 通信技术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对于无线通信传输网络的安全性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不少问题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的认知上,缺乏理性科学的科研数据支持。关于怎样构建安全的传输网络以及怎样提升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等迫切问题缺乏解答。作者认为当前的通信安全研究应偏重于实例解析,用数据说话,杜绝假大空的理论堆砌。
当前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研究的主要方向:(1)当前通信网络承载力及安全隐患诱因;(2)新时期网络传输配置设备及组网方式如何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如光纤的布置配放方式、系统保护方式等都是时下热门的通信安全问题;(3)如何加强网络运营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通信安全监管工作质量。
3.2 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问题如下:(1)设备设计存在安全隐患;这是日常通信活动中诱发安全事故的最常见的原因。现在的Email等隐秘信息通信服务都是基于互联网TCP/IP协议进行的,该网络协议的运行安全性能不强,容易受到黑客人员的恶意攻击。(2)网卡被人为窃听;互联网一般采取网联网、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处于局域网内的主机在在发送信息时,该局域网内的其它任意一台主机都可以接受其发送的信息。一些黑客人员利用这个漏洞通过搭线人为窃听指定对象的私密信息,对网络通信安全造成威胁。(3)网管人员对安全意识薄弱;网络管理员是网络通信安全的守门员,是捍卫网络安全的主力。现今社会中的网络管理人普片缺乏安全意识,在防火墙设置和访问权限控制等工作方面有待改进。(4)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让犯罪分子恶意获取他人私密信息资源有法律漏洞可钻。
3.3 通信安全评估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评估要点:(1)资源使用率;评估现有的通信网络状态下网络资源是否被高效使用,通信设备连接是否合理以及是否符合安全技术标注。具体工作包括:1)检查设备端口和槽位是否完好,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减少发生安全故障的可能性。2)网络交叉资源是够得到充分利用,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减少发生安全故障的可能性。3.业务转换方式是否严格遵照通信保密协议,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减少发生安全故障的可能性。(2)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通信现有的设备技术水平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估,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判断其现阶段业务配置是否安全以及是否能够跟上未来优化改造的步伐。(3)网络生存条件;检查网络结构在实际运行是否安全合理,是否存在诱发安全隐患的条件,在网络及设备保护、网络线路安排和业务配置方式方面是否符合当下用户的安全需求。(4)业务支持;切实考虑当下用户的使用需求和习惯,评估公司现阶段业务发展水平,思索如何在未来的通信技术演进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保证用户投资的长期有效增长。(5)安全故障分析;查阅平时记录的故障记录以及维修记录,对故障数据依次分门别类并总结成数据图表,探析主要安全故障产生的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综上所诉,网络通信安全与优化工作要在理性评估和技术突破上双管齐下,结合行业实情认真挖掘其已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缺陷,加强对安全和优化方面技术科研的重视,为通信网络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铺路。
参考文献:
[1]周静,刘贵荣,赵子岩.基于电力光缆线路资源共享度的网络优化方法[J].电网技术,2011(05).
[2]李菊艳.传输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J].硅谷,2011(03).
[3]王娟.本地传输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
[4]孙瑞华,苑丰,郭保卫.平顶山电力光传输网络的优化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2010(10).
[5]杨钧.厦门地区电力系统通信网络优化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08(0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修订为基础,从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探寻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发展需求和适应学生需求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041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自教育部2006年设置以来,从试点的目录外专业到2012年归属于土建类的目录内专业,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全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高校已达70余所。可以看到,该专业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各高校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但是,由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要求不断提高,而且各高校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基础各有特点,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一直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为基础,探讨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人才培养现状
在高等院校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之前,部分高校就已设立了该专业或方向。如2000年高等职业教育就已经有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方向;或者有的高校在已有专业下设置智能建筑方向,如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从教育部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后,首先是有建筑背景的高校设立该专业,然后其他高校逐渐跟进。各高校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基础各不相同,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大多以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暖通空调等专业为基础。由于自身的基础不同,各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侧重点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也造成了培养模式各有特色,因此每个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定的基本学分要求不相同,课程安排和实践环节的安排也有所不同。从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建筑行业运行状况来看,智能建筑还未发展成独立学科,其培养模式、学科体系等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1]。
依托青岛理工大学土建专业特色,依据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扎实基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于2008年在自动化工程学院正式招生,青岛理工大学也是山东省第一所设置该专业的本科院校。经过2009年、2014年教学培养计划的修订,专业人才培养从依靠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偏重于理论教学的模式逐渐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在新的教学培养计划修订中,“以学生为主、服务学生、锻炼学生”成为修订教学培养计划的主导思想。计划修订过程中,本着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确立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改革思路,确定专业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需求的衔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出不断适应专业新技术、新要求和新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于一种“交叉、复合型”专业,专业的主干学科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相关学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等[2]。该专业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建筑中体现,通过通信、网络、计算机、控制等实现建筑设备的合理利用,实现建筑环境、能源使用和建筑空间利用的智能化。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不仅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开阔的专业视野,更重要地是能够在工程现场完成协调管理和设计施工。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尤其关注的。
由此,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意识及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试验分析以及系统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主要培养两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有:1.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2.具有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3.具备电路原理、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4.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相关理论和专业技术,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设计、分析调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6.熟悉经济、环境、法律、安全等制约因素,掌握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主要有:1.人文科学素养;2.团队能力;3.交流合作能力;4.信息获取能力;5.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人才培养思路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这就要求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所以,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学习以学校为主,实际技能提高以企业为主,结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共同构成学生的专业培养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在人才培养思路中,学校作为主体提供学生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达到本科要求。学校提供一系列设计、实训和创新实践机会,同时,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依靠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锻炼。所以,一方面学校在各种实习过程中与社会企业相联系,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使学生增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学校本身要与企业合作,不断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培养计划和方案;学校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时了解专业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则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爱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毕业后在社会的竞争能力。
四、理论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一)通识和基础课程构建思路
通识和基础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通识和基础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专业人才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学习,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持续发展和适应能力。走出校园就成为社会的一员,良好的团队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处理社会公共关系不可或缺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将来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课程构建思路
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特性,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以明确工作岗位需求、规划职业能力、设置学习领域为主导思想,设置专业课程,如图2。
为满足现场工程师岗位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工程实施以及管理维护等。首先,根据工作岗位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的技术要求。其次,按照未来工作要求确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既包括坚实的专业基础,也包括广泛的专业视野,为学生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厚重的基础。确定了职业能力的需求后,在教学培养计划中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以实际需求对应专业课程,让学生切实感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对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对该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可采用“四阶递进式”,如图3所示。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通过一系列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用能力[4]。该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建筑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试验分析以及系统运行管理等。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硬件的开发和软件的应用,培养应用方法和思路。专业技能实践是针对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这部分课程在专业体系的分量最重,是从事专业工作不可或缺的。通过专业技能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各种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设计在实际应用过程的步骤和方法。综合技能实践是在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实践的能力,强调知识的融合性。工程实习部分是学生走出课堂在企业中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通过参观、学习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系统配置和设备监控技术,加深对智能建筑技术应用和发展现状的了解,锻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六、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思路
如果仅仅靠统一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全方位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所以,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满足个人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的途径尤为重要。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学校的业余团体可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如电子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创新能力是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团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科技创新协会。此外,学校每年都提供创新项目资金支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研发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另一方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出去”就是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比赛,与兄弟院校同台竞技,如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等。通过比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荣誉感,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请进来”就是邀请业内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来校讲座,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一学年主要围绕职业素养和目标、专业规划、大学生学习方法主题展开。第二学年着重介绍专业知识构架、团队协作、企业组织形式。第三学年学生已经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职场沟通能力、了解企业制度和行业发展状况。第四学年学生即将面临就业,企业人才需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介绍非常受学生欢迎。
七、结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从专业成立以来,各高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建筑智能化进程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由于涉及知识面广,相关学科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
[1] 郭福雁,黄民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23-26.
[2]陈黎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试点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61-64.
[3]李界家,栾方军,马乔矢.强化专业建设培养建筑智能化特色人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16-317.
[4] 高瑞,黄民德,杨国庆,郭福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改革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4(1):132-134.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