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第1篇: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学校品牌是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累积并凝聚在学校名称和其他文化标识中的,体现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办学水平、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留在大众脑海里的正向印记。十年星港,以“和谐星港、魅力星港、国际星港”为发展愿景,紧紧围绕“文化塑校、名师铸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宗旨,让学生重心下移,规范言行,做有教养的星港学子;让教师找准定位,质量为本,做有追求的幸福教师。十年积淀,十年硕果,星港成为园区的品牌学校之一。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之上,如何进一步塑造学校品牌,深拓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成为亟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学校品牌建设是指在先进的办学核心理念引领下,采用品牌创意理论与技术,对学校进行建构或改造,形成先进的学校教育文化与教育方式,形成具有特色的角度独到的、师生和社会赞许的品牌学校。寻找学校发展之路有很多途径,但是学校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师生的发展基石是课堂,抓住课堂,以课程推动课堂的深化和升华,是对教育本质的尊重。

一张学生课表,可以窥探出学校的独特气质。从学校的角度看,系统的课程设计,是学校的育人理念、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硬件水平等的综合展现。

星港学校在十年办学特色追求、打磨、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星萃”课程体系。萃,荟萃,萃取之意。星港每一个校本课程都如星星般是独特的,是博采众长而成的。我们初步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基于生活体验下的科技教育课程建设

经过近十年的科技教育探索与实践,星港学校先后获得了近百项荣誉称号。苏教基〔2014〕35 号,《关于公布2014 年苏州市省、市初高中课程基地检查视导结果及苏州市初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确认我校的《科技与生活》项目成为2014 年苏州市初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

学校目前已研发了《虚拟机器人教程》《神奇的物质世界》《奇妙的声音》《趣味生物》《发明创造》《垃圾分类》等多个校本科技教材,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学生科技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特色之路,为开展《科技与生活》课程基地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初期的探索中,我们初步形成了这样的课程框架:

1.课程理念

借鉴“STS”教育理念,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科技与生活》课程注重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借助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即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评价,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发展师生的创新精神。

2.课程体系

《科技与生活》课程由三大体系构成:以教师指导的基础型课程;校企结对合作的拓展型课程;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型课程。

3.课程资源

生活资源:主要由课内和课外两大资源组成,生活处处有问题,处处有科学,除学科知识外,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与自然等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主要由教师、家长和企业等资源组成。物质资源:学校已建造了模拟飞行室、创意梦工厂等与生活科技有关的专用场室。目前正在与德资企业共建学生科技研发中心。

4.课程平台

师生指导互动平台,即基于课堂学习的教师、专家讲座辅助平台。生生合作互动平台,即基于社团活动的学生科技小组平台。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即基于moodle 的在线教学平台、微课教学资源平台等。

5.课程管理

课程实施:由校长室牵头,成立“科技与生活”课题研究组,由教务处负责课程组织管理,每周安排两次以上的课程教学活动;课程评价:确立以关系交往、语言表达、逻辑智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基本内容的多元评价机制,由课程研究组统筹进行评价与反馈;课程服务:设立课程服务中心,为课程建设提供器材、场地等服务保障。

二、基于大数据的家庭教育课程建设探索

星港学校一校三区,教师280 人,学生将近4000 人,是园区规模最大、生源最复杂、家长层次最丰富的学校。这也是区域教育的缩影,这种特有校情非常需要特有的家长学校,需要特有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内需、外需都决定了我们要对各层次各年段家长教育内容的继续开发、教师指导能力的提升、指导策略的丰富有效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化。

苏教政宣〔2015〕23 号《关于公布首批“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学校”“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拓展学校”的通知》中,我校被确认为首批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学校。在摸索与探索中,我们初步构建了四大家庭教育课程:

1.家长学校课程

对象拓展。实践中发现,很多孩子是由祖辈照管,形成了隔代家庭教育的格局。为此,我们开设了祖辈家长课程。

必修序列。我们从家长中先期征集话题,进行统计选择。

这样形成的课程正是家长所迫切需求的。经过实践积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1~9 年级家长学校课程序列。

主题选修。根据不同家长群体的特殊需求,如,单亲、二胎等,开设选修菜单,进行专题指导。

2.自助学习课程

心灵之信。每学年初,每位家长都能收到张磊副校长带领心理团队撰写的公开信,重点介绍本年级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建议。家长需完成学习反馈表,在收集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再进行针对性的专题指导。

心理小报。根据校情自主编写,每月一期《心港导航》,亲子共读。

口袋书。为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家庭教育的关键点编写专题口袋书,如《中考心理手册》《青春期指导》等。

生涯规划指导。有多名教师获得“生涯规划指导师”资格,对家长和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成为新兴课程。

3.亲子体验课程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体验式课程的优势恰在于此。

基础课程。学生成长七大阶梯活动均邀请家长参与,见证和体验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时刻,促进了孩子与家长的相互理解。

拓展课程。学校引导家长成了“蝴蝶妈妈星港读书会”,开展了上百项亲子体验活动,引起了很大反响,各纸媒、电媒均有报道。

4.家长朋辈课程

同伴互助。朋辈课程把话语的主动权还给家长,家长讲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故事和体验,互提建议、互相启发、实现共叙共进。

家长导师。邀请优秀家长开设专题课程,通过典型家长的现身说法,促进更多家长反思和成长。

三、基于国际理解教育下的国际课程建设

开设国际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与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培养学生善良、无私、公正、民主、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课程体系类别有以下几种:

1.基础性课程

来访交流:每年3 月、5 月、6 月、10 月,师生接待来自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的修学团队。出访交流:每年3 月~6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师生出访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的友好学校。交流课程:每年来访接待期间,来访师生及本校接待学生共同进行各类学科的课堂体验。

2.拓展性课程

小语种课程:每周一节开设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提高师生接待外方口语能力。汉文化推广:每年去加拿大修学期间,修学师生进行汉文化推广活动,如汉语、中国文化及艺术学习、体验等。国际理解教育:使学校的学生在外国修学时能继续学习本国文化,本国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化,培养各国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世界公民品质”。

3.探究型课程

修学国文化差异探究:修学前,做好两国文化礼仪等差异研究,梳理内容,选好探究项目(课题);修学期间通过修学日记、交流访谈、实际体验等形成个人报告;修学结束后上交,教师做好实时报道,个别线路编写修学期刊。修学国课程体验研究:修学前,预习同年级各个课程,针对修学国特点,制定学习方案;修学期间,对中外所开课程的教内容、方法、形式等进行全方位比较。每一学科寻找一个话题进行探讨研究。借助报告、PPT 等,进行修学体验的分享。

四、基于课程建设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

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师,只有教师的课程理念获得更新,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发生改变,新课程的实施才能落到实处,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基于课程建设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必须及时跟上。

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的课程领导小组,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协调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收集、反馈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研究。通过对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也可以及时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改进课程管理,使课程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学校课程建设这个过程,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校本创生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引领教师强化课程意识,培养一支敬业爱生且具有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3.完善校本培训体系

利用校本培训时间,组织教师参与学习课程体系,充分了解体系的内容和意义,明确开发课程的必要性及执行方法。梳理出各个条线,学科教师在课程执行中需要弥补和提升的内容,利用外聘教师、专家指导,业务培训,“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和学习。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让学校师资跟上各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第2篇: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1.1有利于构建文明校园。

构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基础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都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务必做好。现在很多高职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缺少生活的磨炼,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不善与人交往的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缺失、诚信意识薄弱。

1.2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高职生初入成年,他们在思想上还不成熟,与家庭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关系,一方面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另一方面又强烈的依赖着家庭。他们抗挫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理性、容易冲动,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对自我的驾驭能力不足等。2.3有利于促进学生成才。大学生生活相比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活来说是轻松的,在这种氛围中,一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表现为无所适从或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网络游戏中,导致生活不规律、学习成绩下滑。表现出逃课弃学、欠费欠学分、延期毕业、无证无工作、学校劝退,其结果不堪设想。

2凸显家庭教育的作用

2.1连续性作用。

高职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因为思想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行为的偏差,亟需心理上的指导。家长在子女上大学之前一直陪伴左右,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容易察觉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才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2监督性作用。

日常教育管理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工作,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在学习方面,家长要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对于收到学籍预警的学生,家长务必要及时与学校、学生本人沟通,共同商定帮扶计划;在纪律方面,家长要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协助执行外出及假日的请假销假制度,并同时做好安全提醒工作。

2.3示范性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使是对于高职生来说,这样的作用也没有减弱。目前高职生中,存在和不诚信、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家庭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孩子树立典型,营造诚信感恩的环境。由此可见,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不诚信、不感恩现象,家长有责无旁贷的教育引导责任,要认真对待,坚决制止。

2.4指导性作用。

多数家长将自身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顾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绩而忽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主张,对学校的教育效果有削弱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结合行业发展,呼应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为孩子的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并督促付诸实施。

2.5针对性作用。

辅导员的工作量大,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所谓“知子莫如父”,所以家长有责任、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向学校及时反映学生的状况,以便于辅导员和教师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与此同时,学校也能够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地反映给家长,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3加强家庭教育的融合度

3.1增强家长的合作意愿。

高职生由于涉世尚浅,还不够成熟。只有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才能提升高职生的情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应该是双方合作教育意愿的增强。如果双方能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积极主动的伙伴关系,才能促进双方的积极沟通,使双方的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实现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3.2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家长的素质高低决定着高职生能否健康成长,家长的良好素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对引导高职生积极进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家长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持续学习,用最新的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家长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家长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3建立两者的互动机制。

为了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我们有必要需求一个两者能够有效互动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去完善两者的互动:(1)建立动态的学生档案,获得有效的与学生家长联系的第一手资料;(2)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解读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并告知相关联系方式。(3)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通报相关紧急事宜;(4)家长代表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的必要途径。

4.总结

第3篇: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家长会应该怎么开?怎样才能活动丰富,内容实在,更具吸引力呢?笔者思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做到四个一。

一、一个基于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主题

一个班级的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重点;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也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家长会一般一个学期一次,不管是安排在学期初、学期中还是学期末,家长会的主题都要考虑到整个学期班级建设的需要和学生本阶段发展的需要。

譬如,高一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主题不妨设定为“科学定位,学会适应”。从初中学校升入高中,近半数的学生都会出现定位不清、适应不良的反应。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学期也是高中三年里学生学业成绩与行为规范分化最严重的一个学期,部分学生甚至在这个学期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升入普通高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是各个学校的优秀学生,最起码也是学业中上学生,但是到了高中之后,情况大变。从学业成绩看,一部分学生从原来的优秀变为现在的一般,一部分学生从原来的中上变成了各个班级的倒数。同时,高中阶段的课程难度加深,老师课堂授课容量加大,测试的试卷难度值大幅提升。因此,较多学生无法正确定位自我,无法有效适应高中课程学习,阵脚大乱,学习低效。

有鉴于此,高中第一学期的家长会,召开时间宜早不宜晚,可以以“科学定位,学会适应”为主题开展。通过家长会上的深入交流,家长、教师形成共识,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己,不自卑自弃,并组织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高中学业,不输在“起跑线”上。

二、一个科学的组织方案

家长会绝对不只是班主任在上面念考试成绩数据和介绍班级,家长们坐下面呆呆地听,而应该是教师、孩子、家长三方互动,共同探讨学生身心健康、学业进步的平台。要开好家长会,必须围绕主题制定一个科学的组织方案。

比如这样安排家长会,参加对象:家长、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会议议程:学科教师自我介绍与教学思考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介绍学生成长心得交流班主任班级建设思考与展望。这样的组织方案,既避免了班主任唱“独角戏”的贫乏,内容丰富;又能够形成教师、孩子、家长三方的良性互动,推动问题思考的深入。它较之班主任“一言堂”的方式,更具吸引力,更有活动的成效。为了进一步丰富家长会内容,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可以增设一些诸如“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励志歌曲小合唱等活动。

三、一个精心筛选素质优良的讲演团体

一次理想的家长会不是班主任唱的“独角戏”,而是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在会议上讲演、阐述思考、分享智慧的交响曲。一次家长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议讲演者的讲演内容是否深刻、有见地,讲演的语言、情绪是否能感染人。

所以,作为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必须要做好先期讲演人物精心筛选、中期讲演内容深入交流、后期讲演技巧耐心指导的工作,选对讲演人物,深化讲演内容,提升讲演技巧。家长讲演代表,应该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家庭教育富有成效、亲子关系和谐、积极支持班级工作的家长。这样的家长愿意讲,会精心准备,能讲出精彩的家庭教育思考、感悟。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不是个个都适合在家长会上发言的,能够胜任讲演任务,感染父母、老师、同学的学生应该是精神风貌、意志品质、学业素养俱佳,可以启迪大家思考、引导同学奋斗的榜样人物。比如:热爱运动,劳役结合,学习高效的典型;意志坚定,遇挫不馁,不断超越自我的典范;学业基础处于班级末段,信心不失,勤苦耕耘,赢得显著进步的榜样。

四、一个统筹兼顾素养优良的主持人

第4篇: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教育游戏;自主开发;行为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9-0011-05

一、引言

对于教育游戏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早于国内的研究,对于我们既是参考借鉴的良机,又是发展落后的危机。目前,教育游戏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相关的研究发展很快,教育游戏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国内,教育游戏走入课堂的机会很少,从近几年的研究文献来看,学者们都将研究重点放在理论研究或自行开发游戏软件上。很少涉及让学生自行开发游戏,并将游戏开发作为第一课堂知识来呈现,同时,也没有谈及在开发过程中行为变化的研究。

学生的行为变化直接影响教学动机。在开始教学前,教师都会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我们以教育游戏自主开发作为平台,针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研究他们的行为变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学生主动权分析,通过对学生主动权的研究,可以了解教师与学生在游戏开发中的角色定位;回答教育游戏开发是否真的适合学生学习等问题。第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学生课堂内外行为的影响研究。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构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每一个方面都对学生构成影响,影响有多大,在对待游戏教学这个问题上,每个方面的作用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关注的问题。通过两年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教育游戏的自主开发,能够使高中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激发了我们对教学进行重新思考。

二、开放式的游戏开发设计系统

所谓的开放系统,是指在整个过程中设计者是独立自主的制作者,游戏知识点的选取是开放的,团队人员的搭配是自由的,没有任何的环节是受限制的,流程公开、透明。当然,系统开放并不意味着步骤杂乱,我们以工程的理念指导设计过程,同时参考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形成教育游戏设计模式构建教学的工程。

游戏开发过程经历选题、概要设计、编码、测试、维护提高五个阶段,研究分析以这五个阶段展开。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指提出研究的课题和设计研究方案。在工程中这部分是问题的定义阶段和可行性分析。通过问题定义阶段的工作,研究的学生应该提出关于问题性质、工程目标和规模的书面报告。通过对游戏的实际用户的访问调查,学生分析员扼要地写出他对问题的理解,并在小组会议上认真讨论这份书面报告,澄清含糊不清的地方,改正理解不正确的地方,最后得出一份文档。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目的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

2.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指收集整理资料、提出科学假设、实践论证得出结论。这个部分包括工程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及测试,是整个教育游戏设计的主要环节。

概要设计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首先考虑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目标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采用什么技术实现;如果设计角色扮演类游戏场景如何布置;人物图片资料来源如何;游戏数据库如何设计……通常至少应该考虑游戏高视觉的解决方案、游戏高技术的解决方案、高质量的“十全十美”的系统这几类可能的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成员的特征进行引导,要求学生使用流程图或其他工具描述每种可能的系统,评估每种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充分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推荐一个较好的系统(最佳方案)。

总体设计阶段以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把解法具体化,也就是回答下面这个关键问题:“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方案?”。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设计出游戏的工程蓝图,学生应用相应的软件进行作品的创作。

3.编码与测试

编码的过程是对游戏技术有要求的小组提出的,不同的游戏制作工具对编码的要求不同,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执行的游戏任务。

最后是测试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及相应的调试)使作品达到预定的要求。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对知识再次复习巩固的阶段。

4.维护提高

维护提高是指研究成果的交流、展示、评审。这个环节可以看做是作品维护提高的过程。但其与工程中的维护又有本质的不同。工程维护是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正软件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时间有要求,同时软件已经交付使用。我们没有要求所有学生的作品必定交付使用,在展示和评审时教师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给予制作小组创新性的肯定,其中,选取好的游戏作品进行交付使用。后期作品的维护人员也不再是之前的制作成员。

开放的教育游戏设计系统是立足于任务定位及探索的思想,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同时,具有工程开发的意识,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更好地对教育游戏进行理解,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以多样性的角色在模式中出现,可以是合作者、可以是引导者、可以是解惑者,但绝不是主导者。

三、学生主动权分析

1.学生在选题阶段主动权的问题分析

教育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接触。自己开发、设计游戏更是对他们具有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游戏并不陌生,他们谈起游戏,眉飞色舞、神采奕奕。让学生自主开发游戏,在前期只需要让他们明白游戏是可以具有教育功能的,他们设计的游戏是给他们自己使用的。明确这点后,来看实例――学生选择主题,积极进行社会调查,给出合理的结果,这部分的活动是没有教师参与的过程。

学生自行设计调查表,自行进行统计,最终给出选择的理由。统计数据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没有太大兴趣,也不了解历史知识可以运用于什么方面,而这往往与枯燥的学科知识是相关的。如果可以通过游戏,让青少年对历史产生兴趣,那么,学生自然会主动了解历史知识,当熟练地掌握了某些历史知识后,自然而然就会运用到生活中去。开发出一款吸引青少年主动学习、与时代接轨、健康且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是小组努力实现的目标。

很多小组都有自己的自主活动,这些实践证实学生在选题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活动的主导者。

开放系统的设计模式中,没有哪个环节是封闭或半封闭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工作是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同时开放的。在学校,我们借助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指导学生,这部分时间很短,开发小组大部分的设计时间在课后完成。学生按小组分工来完成选题的资料搜索;召开小组会议讨论游戏主题及游戏对象。

学生的主动权在选题阶段发挥得很好,同时,完成工作的效率也很高。我们以一周7天为工作时间,活动次数也以7次为准,制作统计图后发现,学生积极参与,不论是活动次数还是参与时间都高于教师的统计数据,这一方面说明教师的引导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掌控了选题阶段的主动权。

2.学生在概要设计主动权的问题分析

学生在概要设计阶段同样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论是学生的参与时间还是学生自主活动次数都远远高于教师的统计,这也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动者。统计周期以1周半(10次)活动为准(如图1)。

3.学生在编码主动权的问题分析

编码阶段的时间较长,但教师仍然处于辅助的地位。设计的工作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指导过多或过少的小组,总体评价不高。过多的指导带来学生的惰性,加剧依赖思想的产生;过少的指导让学生目标不明确,设计中的困难无法解决。我们寻求的教学手段应该是适当引导下的参与,督促学生行使自己的主动权。

4.学生在测试主动权的问题分析

学生在测试阶段的主动权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我们应用最终作品的质量统计来进行比较,如表1和表2所示,教师参与度与学生参与度的比例高的成员最终作品的质量偏低,教师参与度与学生参与度的比例低的成员最终作品的质量偏高,当然,统计是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两边小,中间大,说明教师的指导适当,学生作品的质量就会较好,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有所放手,但又不能完全不管。学生主动权的使用应是恰到好处的。

5.学生在维护提高主动权的问题分析

维护提高阶段活动安排中,学生的活动课时多于教师。虽然我们已进入评价阶段,但学生还是要继续行使其自,我们评价的结果大部分来于小组的自评和小组互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游戏作品评价详细,他们会认真地试玩几遍游戏,给出自己的评语,这样的效果正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学生通过游戏,又可以对其他组设计的知识进行学习,这也是展示作品的教育目的。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学生课堂内外行为的影响

从我们设计影响学生自的因素量表来看,学校教育及教师参与度在课堂内外的影响是不同的。

建立线性方程模型,验证各因素对学生行为影响估计:

ST=C1*M*T*P+C2*M*T*P +C3*M*T*P

其中,ST为学生行为影响;

C1、C2、C3分别为家庭教育背景、学校教育背景、社会教育背景,取值各为5个等级:1级教条式教育、2级极多教条+极少实践、3级适中教条+适中实践、4级极少教条+极多实践、5级互动实践;

M为性别设定,男取值为1,女取值为1.5;

T为模式应用时间,取值为课堂外与课堂内,用学生选题阶段主动权判定图(如图2)中的参与时间计算;

P为教师参与度,分为完全参与、部分参与、没有参与,取值同样用学生选题阶段主动权判定图中的教师参与时间计算。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选题阶段分析

男女生教育背景影响首先从家庭教育背景来说,如图3中大部分的点处于3―4的阶段,说明男女生在家庭中受的教育――适中教条+适中实践,这个阶段的学生,家庭教育不极端,有一定的自,对教育游戏的开发设计能够产生兴趣。再看学校教育的影响,男女生大部分都在4―5等级,这是极少教条+极多实践的等级,学校目前的教育就是这个方向,我们创造给学生的学习氛围良好,对于游戏的限制学校能够正确对待。当然,这个结果和我们选取的统计学校有关系,数据大部分来源于甲级优秀学校,在这些学校,教育改革实施得较好,学校提倡互动实践的教学模式。最后来看社会教育背景的影响,男生大部分分布在3―4等级,女生在4―5等级,社会教育的影响主要与学生玩游戏的多少有关系,女生平时玩计算机游戏少,受到的限制也少。

从图4和图5两幅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选题阶段,家庭教育背景、学校教育背景及社会教育背景对课堂内外都有影响,但三个方面对男生(取值为1的区间)的影响没有特别的趋势变化,而对于女生(取值为1.5的区间)来说,三个方面在课堂内外的影响以社会教育背景偏高,学校教育背景影响其次,家庭教育背景影响稍差的层次在图中显现。这可以说明,女生平时对计算机游戏不是太痴迷,家庭在这方面对其的约束也较男生少;男生自身对游戏的偏爱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更多的关注,影响也更复杂,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学生的表现可以体现这一点。

2.概要设计分析

在概要设计中,教师参与的时间增多了一些,概要设计是需要学生总体把握的步骤,要求是学生的归纳、全局分析、统筹等的综合能力,这方面的能力来自家庭的指导、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我们不能单纯地判断哪个方面对学生影响最大,其三者是互助互协的关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是潜移默化的。

3.编码阶段分析

男女生编码阶段课堂内教育背景影响比较不是很明显,在课堂内接触的知识几乎一样,所以,三者对学生的影响变化不大。主要来看课外的时间,课外时间主要由学生来支配,他们活动的空间很大,编码耗时很长,这个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男女生的影响都有明显的起伏变化,随着设计的深入,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所具有三者的教育背景发生改变,游戏的开发设计激起男孩子更深的喜好,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学习的影响整体高于女生。另一方面,编码阶段是具体设计的阶段,女生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对游戏开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平时也会有意识的去接触游戏领域,所以,社会影响会高于其它两个影响。

4.测试阶段分析

男女生测试阶段课堂内教育背景的影响比较研究,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曲线变化不大,测试时教师参与的时间占少数,同时学生分布在各个班,学校联系少,所以,学校影响不大,家庭和社会大部分采用教条式+实践式的教育,这样的影响在课堂中变化也不大,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成分课堂内占的比例不大。

男女生测试阶段课堂外教育背景影响比较图的曲线变化较大(如图6)。统计中我们发现,学生自主参加测试活动的家庭、学校、社会的课外影响都很高,学生学习的同时伴随着三个维度的变化,再次证明了教与学的2:8关系,我们的教学手段不能强迫学生去学,要让他们知道学的乐趣,真正意义上的投入学习,这样教学才是有益的。

5.维护提高阶段分析 维护提高阶段,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学生课堂内外行为的影响变化都不是很大。在图7和图8两幅图中三条曲线都很接近,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是互补、互促的。可能有时我们的教育含有教条主义的成分在其中,但维护提高阶段对于男女生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这个阶段时间短,评价工作多以表格形式提交,教师处理好的评价标准,学生一般不会再去深究,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这个问题,即评价的标准应该更详细。

五、结束语

第5篇: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校德育;有效性;心理健康;育人网络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25-1

一、紧贴生活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强化全员育人。

所谓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我校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实行教师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岗位责任制,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德育导师制。如此,就确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提高了学校育人的水平。

2.强化载体建设。

德育不能空对空,需要“抓手”,这个最有效的抓手就是德育课程。我校是这样做的:一是开发校本德育教材《乐余高中优秀学生案例选编》,将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典型事迹汇编成书,供全体学生学习,以典型事例激发在校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二是不断开展励志系列教育活动,例如:学名人励志,悟成长之路,读一本励志书,话一份感悟,学生自己励志“座右铭”评选,学习典型、励志成才等主题活动。

3.强化主题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校紧紧围绕“和谐·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开展主题教育为抓手,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思想素质。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撰写参加活动的体会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二、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知识阅历、个性心理以及遭遇到的人生问题等不尽相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理应多样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的做法是:严格按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积极强化学科教学的心育渗透。出台《乐余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方案》,通过“寻找微笑”摄影展、心理漫画比赛、心理电影展、校园心理剧创作等活动,努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实际发展的需要,更是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做法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努力创建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持证上岗制度,保证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通过开展团体辅导、进行个别咨询、举办“心理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财力、人力、物力等的支持,更需要我们全体教育教师的积极探索,树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管理,为形成学生良好健康心理保驾护航。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交流。

佳信思维学派认为,充分的交流可以创造价值。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的指导、服务和辐射作用,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培训、交流,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专题研讨,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互动,我们发现:学校的许多教师育人水平提升了,师生关系也和谐了。

三、完善育人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

1.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师,毫不夸张地讲,家庭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张家港分校资源,组建“林老师”讲师团,不断壮大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义务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

2.着力提升社区育人功能。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这个阵地,发挥社区学校的育人功能,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社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诉求。具体做法是:着力加强社区校外辅导站建设,利用其教育资源,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七彩夏日”、“缤纷冬日”等假日社会实践活动,确保中小学生在节假日期间离校不离教。实践证明:社区有学校无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3.着力优化校外德育队伍。

德育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我们主要的做法是:不断完善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强化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切实加强与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的联系,积极组建由学校德育基地人员、社区单位代表、先进模范人物等组成的校外“大德育”队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事实证明:校外德育队伍也是一种德育资源,而且是最优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第6篇: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一)、加强德育工作常规管理,促进德育常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方案和学生个人成长纪录袋管理等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完善适应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发展评价方案。

(二)、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提高德育骨干队伍综合素质,加强班主任的学习与交流,立足全员、突出骨干,抓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以行为规范教育为立足点,全面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活动。以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创建“文明班级”活动为主线,强化班集体管理与建设,努力夯实德育基础工作。开展“温馨教室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班级育人环境和氛围。并发挥“省家教名校”的示范功能,开展好各项主题、专题教育,在提高家庭教育的时效性的同时,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信念坚定、行为规范、心理健康、遵纪守法、自主自立负有高度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四)、以创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举办校园第十一届科技文体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策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以课程德育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证在校师生违法犯罪、非正常死亡零记录,争创“平安校园”。

(六)、在教育局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整体上步入先进行列。

三、具体措施

(一)、狠抓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坚持以基础道德、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结合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等系列活动,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宣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学生一日规范》和《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学生礼仪规范》,形成认真学规范,事事讲规范的教育氛围。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实情,通过主题班会、年级会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政教处定期开展卫生、安全、纪律的检查评比,并公布结果,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大管理力度,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浓厚学习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素质

1、举办学校第五届德育队伍培训班,逐步形成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提高学校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及管理实效,培养德育科研意识。

2、认真落实年级部主任、班主任例会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方法,研究班级、学生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指导班主任将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定期形成理论材料,提升自己的班主任理论水平,全面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3、关注年轻班主任成长,开展好班主任师帮徒活动。让有经验的班主任对年轻班主任进行指导和帮助,让青年教师学习班主任工作经验与技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4、对班级及班主任实行目标量化管理,推行班主任月考核和学期考核制度,将班主任的月考核和学期考核相结合,班主任及班级月考核结果作为年度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评选的主要依据。

5、有效推进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以改进师生关系为目的,密切与家长、社区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理解和交流。

(三)、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1、继续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系列活动,不断探索好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读书演讲比赛、网上知识竞赛和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在积极参与中陶冶思想情操,提升道德境界。

2、全面贯彻落实《二十二中“五个十”工程》,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新课程下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国守法教育、规范、诚信教育,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作用,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举办“第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加强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争创“平安校园”

1、制定学校《2009年普法工作计划》、《2009年学校安全、综治、保卫工作计划》,通过开展讲座、案例分析、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知法、守法意识。

2、调动德育骨干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落实整体规划、分类指导,促进其健康成长。

3、继续重视警校共建、校所联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

邀请他们做法制报告,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加强安全教育、禁毒教育,严防火灾事故、食物中毒事故、溺水事故、交通事故及其他恶性事故的发生。教育学生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骗、防电、防溺水、防食物中毒等各类安全防患工作。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把教师、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人口、计划生育纳入安全、法制教育活动中,以提高校园平安信誉度。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应急教育,通过对应急读本的学习,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习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逃生能力。

5、对学校“四防”工作常抓不懈,定期进行校园安全工作的检察,重点部门人防、技防落实。

(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的立体德育体系

1、办好家长学校,认真落实家长学校讲座任务,优选授课教师,精选讲座内容,提高家长学校的讲座质量,向广大家长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

2、开展家庭教育征文活动和评选“好家长”活动,编写《优秀家长学校征文选》,提倡建立学习型家庭。

3、以“中国家庭教育网”为平台,构建新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引导学生家长熟悉并学会运用网络来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

4、继续重视校所联防工作,积极争取社区及共建单位的支持,定期召开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同时加强体育场管的对外开放、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全方位德育体系的作用。

(六)、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1、提高心理咨询室作用,制定《2009年学校心理工作计划》,进行学生心理调查,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积极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2、举办心理健康、青春期发育等方面讲座,指导学生科学掌握、理解身心发育特点,消除心理障碍。

3、开展“我爱我“心理宣传周活动,增强学生心理咨询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心理自助,,增强他们调控自我、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

(七)、开发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认真组织落实好高一军训工作,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参加中学生阅兵式,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第7篇: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为实现“教育强县”目标而奋斗

--在2013年布尔津县教育局半年业务工作会上的讲话

教育局局长 张东林

(2013年8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教育局领导班子对上半年教育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并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党建、德育工作方面。一是建立了农民工子女及“受关注”学生档案,积极开展党员教师“一帮一、多帮一”帮扶等“六诺双评”活动,评选出优秀德育工作者17人、优秀班主任22人。组织召开了第五届德育研讨会,有效促进了各学校间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二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发放家庭教育读本2000余册。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来我县开展家庭教育专题活动10场次,发放家庭教育菜单近4000份,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三是各学校法治校长、校外辅导员开展以案说法讲座32场次,组织模拟法庭、参观看守所等法治实践活动5次,通过开展法制课、演讲比赛、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制征文、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印发法制教育宣传单6000余份。上半年,窝依莫克乡第二中学顺利创建地区级德育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也格孜托别乡顺利创建地区级德育达标校、依法治校达标校。

(二)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方面。

布尔津县城镇第一中学高中校区建成并实施了县高级中学整体搬迁,布尔津县城镇第一中学初中校区、冲乎尔镇教育园区主体工程全面进入施工阶段,也拉曼幼小连接学校处于工程收尾阶段,将于年内投入使用。杜来提乡中学、窝依莫克乡第一中学教师周转宿舍正处于工程收尾阶段,将于年内投入使用,阔斯特克乡中学、窝依莫克乡第二中学、冲乎尔镇中学、禾木乡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将于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了阔斯特克乡萨尔库木新村双语幼儿园、窝依莫克乡窝依阔克别克村双语幼儿园、布尔津县城镇第二双语幼儿园建设并投入使用。中小学校舍维修工程全面动工,现代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陆续配备到位。同时,在各乡(镇)召开了校点布局调整听证会,认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为校点布局调整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决策依据。5月,选派12名管理干部赴福海县学习观摩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相关工作。近日,顺利通过地区学校标准化过程性督导评估。

(三)“两支队伍”建设方面。各学校制定了学校中层领导及班主任绩效管理考核方案,并完成了考核工作。成立了布尔津县校长工作室,2月选派13名中小学校长赴哈巴河县学习交流学校管理经验。完成了12名长期代课教师考核进编及827名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的测算工作及经费申领工作,目前正处在兑现阶段。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岗教师86人、学前双语教师10人,援疆培训返回5人,进一步充实了教师队伍。同时,制定了《布尔津县教育系统教职工流动管理规定》、《关于2013年城(乡)教师轮岗支教工作的通知》和《布尔津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暂行办法(试行)》,不断规范和加强教育系统人事管理工作。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依托“青蓝”教师培训基金,先后邀请到江苏省洋思中学、北京实验小学8名骨干教师来我县开展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及示范课活动,选派骨干教师及教育管理干部510人次赴疆内外学习培训。以学校为单位,开展了教师业务水平测试工作。制定了《关于做好庆祝2013年教师节暨表彰工作的通知》,将于教师节期间对评选出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

(四)提升管理水平方面。一是年初,根据《布尔津县2013年教育工作要点》,制定了《布尔津县2013年重点工作分工落实方案》和《布尔津县教育局2013年月重点工作安排表》,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及责任学校,并规定了完成时限。二是制定了《关于2013年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完成了2012-2013学年校长考核工作,并对全县各中小学校长、书记进行了初次定级定等,评选出中级四等15人、初级一等13人、初级二等3人。三是邀请到中国中学孙占林校长来我县开展为期20天的学校管理跟踪指导。四是利用寒假期间组织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书记,修订完善了中小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和流程,细化了各部门、科室工作职责,学校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五是县高级中学、县初级中学和城镇白湖路小学分别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和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推行城镇学校分别与乡中心校建立友好学校,乡中心校与辖区内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建立“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学”的管理模式。

(五)教育教学方面。通过不断加强双语教育,全县学前两年双语普及率达到83.7%,义务教育双语普及率达到83.63%。按照“统筹协调、分段负责”的原则,建立了以县教育局教研室为主、学校教研(教务)室为辅的大教研模式,通过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及教学研讨会,确保了学校教研工作有效开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今年,我县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其中,内初班录取115人、录取人数同比上年增长53.33%;内高班录取67人,录取人数同比上年增长45.65%;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69人,上线率同比去年增长11.32%,我县考生以467分的成绩取得了地区民语言理科第一名。上半年,成功举办了布尔津县第九届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和布尔津县第十四届中学生暨第十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继续推行“校院联办”和“校企联办”教育模式,依托地区相关政策,涉农专业已实现免费入学,非涉农专业免费入学率达到50%。积极开展送活动下乡活动,邀请到玛纳斯县4名科技辅导员导师来我县开展了为期4天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培训,校外教育“增面”工程不断推进。成功承办了校园先锋才艺展示大赛暨第三届“快乐飞扬”新疆少儿红歌大赛选拔赛。我县选送的哈萨克舞蹈《快乐假日》荣获第七届“校园时代”赴港展演金奖。

(六)学校安全稳定方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保安38名,配齐配全物防设施设备,在校园重点场所增设监控设备,校园安全“三防”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培训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活动50余场次,社会治安、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疾病疫病等安全防控工作不断加强,4月顺利通过了地区安全督查组检查验收。

(七)招生考试方面。圆满完成了内初、内高、中考、高考、高中生学业水平测试等考务工作,实现了考务工作“零事故”。

(八)教育惠民方面。扎实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上半年累计发放高中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30.4万元。修订完善了学生资助管理办法,落实资金2.3万元用于高中“六免一补”(免学费、书本费、教辅费、保险费、住宿费、校服费,补助寄宿生伙食费),资助特困家庭高中生33人。落实资金3.2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四补”(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寄宿生伙食费、补教辅费、补保险费、补校服费)。完成了2013年考入二本以上特困家庭学生统计测算工作。

(九)转变机关作风方面。制定了《布尔津县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的实施细则》,从规范办事程序、规范事务活动、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等9个方面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第8篇: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德育效能;方法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效能提升的必要性

1.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客观因素,一为主观因素。

就客观因素而言,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德育是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的,但家庭教育受家长意志左右,很难与学校德育内容保持一致。其二,社会德育环境的不足。在信息膨胀的今天,大众传媒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影响了社会德育环境。

就主观因素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德育工作的基层管理者和实施者的自我意志左右。例如班主任教育观念中存在较强的功利性,这是我国当代教育中过度竞争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其二,班主任自身德育理论水平的限制。高中班主任多兼任科任教师,在德育理论上可能仅处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经验阶段,缺乏深入研究,对德育的理解可能有些片面。

2.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我国教育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高中教育更多地是为高考服务,学习被很多学生、家长、老师当作一种考入名牌大学、考入重点院校的工具,学习文化知识的真正意义被忽视了。班主任是高中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的直接负责人,也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组织的实践人,是塑造高中生人格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要提高高中生的道德水平,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

二、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效能的思路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与思想来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和思想,以此来提升德育工作效能。

第一,要坚持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坚持科学发展观。德育工作本身是一个系统化、长期性的工作,其工作方法、目标都随着社会文化、思想趋势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变化,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思想产生影响。但不管如何变化,教师都应当坚持德育的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在过早接触社会事物的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握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

第二,始终坚持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以学生的需求为引导,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在实际应用中,班主任应当灵活运用教育学方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应用到德育工作中,以育人为本质,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

第三,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前文也提到,德育工作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保证工作的效率和频率,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影响力。

三、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效能的具体建议

第一,深化德育工作的观念。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德育观念,强化责任心,狠抓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学习,提升自身水平。其次,要多做德育研究,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对学生针对性教育的实效性。再者,要完善班主任的个性品质,克服教师个性中的消极因素,提升个人魅力。最后,要注重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应用,辅助提升德育工作的实践效能。

第二,完善德育目标。首先,要坚持传统德育的基本内容,重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其次,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问题是当代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毅力等。最后,要重视时代精神的培养。

第三,探索新型的高中德育方法。笔者从实践角度提出以下三种应用方案:其一,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例如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道德模范的生活作风,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和建立自身的思想观念;其二,弱化传统的说教模式,强化隐性教育,即以心理引导、熏陶、激励等形式进行隐性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与需求,规避说教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其三,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德育本身所解决的矛盾重点是信与不信、行与不行,这类矛盾解决的最佳途径是亲身体验,只有学生自身参与,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德育效能。

本文整体探讨了高中班主任德育效能的问题和提升策略,提出观念改善、目标明确化、教育方法创新三个建议,希望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就目前我国高中德育现状来看,无论何种情况都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出适应社会现状、教育现状的方法和策略,以此提升德育效能。

参考文献:

[1]张润祥.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

科学中国人,2015(03).

[2]但承富.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

第9篇: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需求;配置效率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41-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之后,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的要求,陆续制定和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财政部和教育部又联合了《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再次“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那么,截至目前,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政府的投入是否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学前教育资源在农村的配置效率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农村进行了田野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河南省郭村地处四个县的交接地带,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村间有一条公路由北至南穿过,将村子与南北两端的两个乡镇联系起来。春节期间村里共有3500多人,平时主要是老人、孩子以及少量妇女留守在家。郭村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缩影。

春节期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借读的儿童大多会返回家乡。研究者选择这个时间进行调查,能获得相对完整的信息。

在郭村,相对宽阔的马路两边是村民闲聊和儿童游戏的地方。研究者每天在这里观察儿童的游戏内容与游戏表现,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随机或入户访谈,以了解儿童目前的受教育状况以及农村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调查期间郭村一所私立幼儿园正在招生,研究者借机调查了村民对这所幼儿园的看法,并对幼儿园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村民不满意学前班的教育质量,政府的教育投入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学前班是一种为入学前(5~6岁)儿童提供入学准备教育的独特教育组织形式,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以来,已普遍成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郭村的学前班已有20多年的历史,附设在村小,是村里唯一的公办学前教育机构。调查发现,村民们并不认可学前班的教育质量,因为在他们看来,“教师不行”“教学条件不好”。有的村民这样评价学前班教师:“自己中学都没毕业,怎么能教好孩儿呢?”也有村民反映。孩子在学前班“啥都学不到,教师也不管”。

研究者观察发现,郭村学前班的活动室与小学教室在建筑设计上没有区别,谈不上符合幼儿的活动需要,校园里也没有任何可供儿童游戏的器材与设备。不少村民表示,“凡有点办法的人家都不会把孩子送到学前班”。还有村民提到,“邻村的学前班现在只有两三个孩子,活动室都空着”。

由此可见,政府投入建设的学前班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郭村存在着村民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有强烈需求而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现象。

2.村民倾向于选择幼儿园,但需求定位存在偏差

尽管郭村没有幼儿园,但村民对幼儿园这一教育机构并不陌生。他们明确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就读幼儿园,并且最好是优质的公办幼儿园。

调查发现,最近两年在郭村附近的镇上出现了多家私营的家庭式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存在和发展说明当地有这方面相关的需求。然而。在村民眼中,它们并不是“真的”幼儿园。“真的”幼儿园是“城里孩子上的那种,不花太多钱,教师又教得好”。

在郭村北端那所私立幼儿园招生现场,研究者发现,前来咨询的家长很多。咨询的内容一是问教育成本问题,比如“一个月多少钱”“能否再便宜点”。二是问有关儿童保育问题,比如“有没有车接送”“饭菜怎么样”。三是问教育质量问题,如“教师怎样”“教什么”。从比例上看,关心教育质量的家长最少。该幼儿园负责人说:“现在农村有钱的家长不少,但他们找不到好的幼儿园让孩子入学,所以我们才开办了这所幼儿园。不过,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好坏就是孩子吃的用的好坏。当然.还是有不少家庭出不起钱让孩子上我们这样的幼儿园的,一学期600元对他们来说还是很贵的。”

综合起来看,农村家庭对学前教育有着很大的需求,但需求定位存在偏差。一是很多家长简单地认为“城市的幼儿园就是好的幼儿园”,二是大多数家长不关心幼儿园教育的质量等本质性问题,三是许多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还受制于费用。

3.本地办园者的教育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新增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由于没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成了郭村学前教育的主要提供者。研究者调查发现,这些民办园虽能满足部分农村家庭的学前教育需求,但办园者的教育理念以及办学模式还存在诸多不足,其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还不是很高。

调查发现,郭村北端的这家私立幼儿园是由多人集资兴建的,包括当地在外发展较好想回报家乡的人、认为幼儿园发展有前景的高中教师、在县城幼儿园里工作的教师等。他们办园是因为觉得“农村的孩子也应该上幼儿园,城里孩子能享受的,农村孩子也要享受”。所以,他们尽可能地参照城市幼儿园的做法来建设这所幼儿园,比如,把幼儿园里的户外场地全部做成水泥地,以免孩子“一走一脚灰”;在活动室里安装抽水马桶和盥洗池,以让农村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学会讲卫生。然而,事实上,由于缺少污水处理系统,抽水马桶和盥洗池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研究者发现,该幼儿园的招生宣传资料上写着本园有奥尔夫音乐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珠心算等教育特色,但问及这些课程是如何实施的,负责人表示“不太清楚”,还希望研究者介绍一套比较好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显然,办园者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虽说“有总比无强”,但这种较为“盲目”的办园,不得不让人担忧,教育目的是否能实现,教育资源是否被浪费了。

4.寄宿就读城里幼儿园并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外部教育资源如何利用是个问题

调查发现,郭村有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城里亲戚家寄宿,以便于就读城里的幼儿园。他们认为,“不管怎样,总比上村里的幼儿园好~孩子在城里还能见见电梯,知道科技馆是啥”。

我们知道,寄宿对幼儿安全依恋感的形成有一定负面影响。有家长对此已有体会,例如,郭村有一对姐弟寄宿在县城亲戚家,就读县城的公立幼儿园,只能周末回家。他们的母亲觉得“孩子跟自己越来越生疏了”。可以说,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外部教育资源其效率如何值得研究。

5.缺乏家庭教育指导,隐性教育需求未得到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培植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并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调查发现,郭村大多数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较低,并且还将自己不高的教育期望完全寄托在了教育机构身上。

研究者观察发现,郭村儿童玩的游戏大多是没有分工与合作的机能游戏。孩子们玩耍时,家长会聚在马路边闲聊。中途有孩子跑向家长面前索要零食或零花钱,家长大多是简单拒绝。很多时候,这种场景是以孩子哭闹、其他家长看“热闹”收尾的。观察还发现,郭村的孩子家长极少对孩子的游戏和哭闹进行有效干预。

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上负有主要责任,也几乎不考虑自己的“管教”是否恰当、怎样管教才能更有利于子女成长。当然,他们也从来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三、相关建议与思考

当前,农村居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何有效地满足这种需求,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应是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需着力解决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继续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

根据河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底,要实现“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至少举办2所、3万人口以下的乡镇至少举办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则提出,要在“大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实行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或建分园,投入以省辖市、县(市、区)为主实施”。然而,从目前来看,很多农村家庭并没有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这就意味着,在某些地区,政府推行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尚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努力做到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管理网络。对已经设立幼儿园的农村,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幼教师资队伍的培养:对尚未开办幼儿园的“大村和新型农村社区”。政府应尽早开设幼儿园或举办分园,以满足当地居民对学前教育的强烈需求。

2.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园的指导和监督

民办园是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加强对民办园的指导与监督。

首先,政府应当对民办园举办者进行培训。使其在规划与设计园所时能依据正确的教育理念.并做到因地制宜。其次,政府应采用多种措施对民办园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指导,以保障其教育教学的基本质量。再次,政府应制订规范的办园标准,并严格执行。对已有和新建、改扩建的幼儿园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不符合办园标准的幼儿园采取相应的整改或撤并措施。

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政府还应建立过程性监管机制,做到随时动态地监控民办园的办园行为。以便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3.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应当通盘考虑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问题。首先,充分认识到家长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还要加强对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要派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深入农村家庭,以改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尽可能提高教育投入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