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汇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上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实践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突出重点,降低难度,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要淡化传统制图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恰当地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调整,在理论适度的前提下,避开教学中的难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如,制图基础知识、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等内容是基础部分,是为后面部分服务的,同时投影基础、组合体两部分内容又是这基础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是后续部分内容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要讲清原理,反复训练,加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把“截交线和相贯线”内容分散到“投影基础”和“组合体”的内容中,既精简了内容又降低了难度;把“零件图”和“装配图”两部分内容糅合一起进行教学,从装配图引出零件图,零件图和装配图采用同一部件,使零件图和装配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任一个零件和其相邻零件之间有尺寸、结构和工艺方面的联系,可提高教学时效。“公差与配合”的内容在引入概念后,以识读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识读能力。对不太费解而又必要的内容,如幅面尺寸及格式、标题栏格式、线型等,用到时现讲现学、示范操作,可减少或消除以前教学模式中基础理论和实践衔接过渡上的知识遗忘问题。
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中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能力就是识图能力,而识图与绘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一些必要的绘图才能培养识图能力。绘图是识图的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绘图训练,“以绘促识”。在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中,要力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统一,即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交叉进行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提高,防止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严重脱节。
二、直观演示教学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缩短感性认识过程,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教学。
模型是机械制图教学中必不可缺的工具,缺少模型的直观演示,势必减少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接受的难度,导致教学效率低、质量差。因此,要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必须有足够多且能灵活使用的模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才得以提高。如投影基础、组合体等内容是机械制图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上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是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础。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模型作辅助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能力。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也是一种直观演示教学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把课本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对引导学生的空间想象,完成识图、填图、分析图形和绘制物体投影三视图等起到良好的补助作用。在使用挂图、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具时,可采用挂图与模型或实物组合的方式。如讲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或简单组合体三视图时,先让学生看一下模型,再将模型按投影规律画成轴测图,然后再讲解投影的过程以及画出基本视图,最后利用挂图做空间立体向平面转换的投影规律。利用挂图与模型结合反复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物体从空间到平面的投影过程,易于掌握投影规律。对于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部结构,适宜于幻灯讲解,这有利于学生对零件图及装配图内部的观察和了解,增强对零部件整体的空间想象,易于对知识的理解。直观演示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学生自行演示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课件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提供图文声像等信息,将大量的、多样的信息有目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自己的面前。这不仅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多媒体课件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弥补教学模型的不足,对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其集文字、声像、视觉、动感于一体的人机交流界面,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空间形体的立体展示,以灵活、方便的人机交互方式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基本体的投影部分采用动画的方式将形体的分析一步一步地展示出来,再将其画法放到三面投影体系中一步一步地画出来,最后将三投影面展开成一个平面,成为三视图,这就营造了多方位的教学场景,能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空间概念。
在课件的运用中要“适用、适时、适度”。“适用”就是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课件的内容要紧扣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套,使课件内容与教材内容相融合;“适时”就是在适当的时间把课件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改善课堂结构,优化制图教学,增强感召力;“适度”就是要使制作的课件精、巧、美,对课件不能过于滥用,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多依赖,也难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将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等直观性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播放课件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对问题的启发,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问题进行问难和讨论。只有师生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性才得于发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四、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目前各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都开设了该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CAD课程的教学一般安排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CAD知识,同时也能很好地对机械制图进行一次再学习的机会。从理论上讲,对两门课程的学习确实比较系统,但是由于单门课程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度比较大,学生易于产生厌倦感,学生对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就难于形成。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同时安排CAD课程的教学,将机械制图与CAD各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并将CAD课程的相应操作教学内容穿插于制图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中,每讲完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采用手工及计算机绘制一定数量的图,使两门课程的学习同步提高。两门课程教学的一体化,体现了课程之间理论学习的独立性和操作训练的一体性。一体化的操作训练方式既分散了制图的难点,又增强了课程的活力,既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和教学时效,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中,要求任课教师同时精通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及其内在的联系,才能使之有机结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五、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个人接受能力悬殊,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符合了职教生的个性化特点。分层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上发展,能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要合理分层,在授课之前先征求已授过该班课程的教师及班主任的意见,并在授课的一两个星期内,与学生进行密切接触,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后将学生分为A层(基础较好,约占1/4)、B层(中等水平,约占1/2)和C层(基础较弱,约占1/4)等三个层次,分层时可不打破学生的学号,分层结果向学生公布。在公布之前,首先采取谈心等方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分层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乐意接受,配合好分层目标教学的实施。同时让学生知道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如果不努力则随时有可能编入低层次,这样可树立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在阶段性调整中,一般在授完每一章内容后调整为宜。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制定出各章节各模块对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即,为A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为B层次的学生制定出适中的教学目标,为C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使A层次的学生“吃得饱”,B层次的学生“提得高”,C层次的学生“吃得消”。对A层次的学生着重培养其自学能力、学习主动性和更高层次的识图、绘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B层次为中间层,人数占全班的大多数,对该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的识图、制图能力,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C层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主要是加强辅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一定的识图、绘图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练习、课堂提问、课外识图绘图训练、大作业等的内容要有梯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难易不同的任务。课中及课后要及时检查任务的达成情况,以便对目标进行及时调整、完善。实施分层目标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竞争力。
六、实行技能训练与考核评价并行,执行严格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以能力为本位,实行技能训练与考核评价并行,在考核过程中采用多重的考核评价方式,全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识图能力、绘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核。技能训练与考核评价并行,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竞争力,有效地促进教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职机电;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是指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翻转,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堂中进行答疑、讨论、实践,并于课后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资源的交流共享。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1翻转课堂的主要概念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从西方的教学中引用过来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将视频进行录制,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下载并学习。即使有学生因故不能正常上课,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利用视频直接观看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最关键的是学生,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作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不断互动,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适应新学习模式,增加学习动力。学生不仅可以主动学习,且对于重难点知识还可以重复巩固。
2翻转课堂在中职机电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2.1开展课前准备活动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可通过看视频、解答问题、查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使其初步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记录重点内容和自身疑问之处。通过课前学习可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答疑、讨论和互动,并进一步学习更深入、更专业性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减少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如学习《机械制图》中的“绘制剖视图”时,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提供绘制剖视图的视频、剖视图的文字资料等,使学生初步了解剖视图及其绘制过程,激发其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的兴趣。而教师同样也需做好课前准备,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兴趣、知识基础等因素,合理设计课堂结构和教学目标。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搜索查找优质教学资料、理论知识的分析与解剖方法等,也可查找实用性强的扩展知识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更符合学生的知识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2.2课程实施
在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中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最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角人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这种模式使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有三个重要的实施部分需要注意,分别是课程前、上课中以及课程后。课前的知识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进行主动预习;课中的上课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软件学习资料的下载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以高效率学到更多的知识;而课后学习,学生通过教师所上传的视频学习资料、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对知识进行复习,甚至可以和教师进行单向的交流。
2.3课后复习
在教师完成教学之后,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信息汇总,进而对教学视频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平台可以进行多种课程的共享。学生自身如果有需要,可以进行自行下载。总的来说,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到这些资源时,有不懂的地方就随时进行暂停,随时解惑。学生的反复学习,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方式的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