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

第1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以创建美丽乡村为基础,以新农村建设行政村为单位,本着缺啥补啥、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整体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法制建设,加快提升全省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推进原则

(一)突出重点。在2006年以来省里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的试点村、推进村、示范村和重点村中,重点选择基础较好、投入较大、积极性较高的村实施完善提升,突出样板村群的行政村完善提升建设。

(二)统筹推进。统筹推进行政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梯次完善。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批次推进完善提升工作。

(四)地方为主。坚持市(州)和县(市、区)投入为主,乡镇、行政村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

(五)坚持标准。完善提升要坚持较高标准,以创建美丽乡村为目标,实行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

三、主要目标

2017年完善提升647个村,其中连续提升村324个、新提升村323个。注重完善2015年和2016年创建的省级美丽乡村。

四、重点任务

(一)建立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对破损的村内道路、桥涵、排水沟渠、文化广场、围墙大门等基础设施进行及时修整和维护,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二)建立环境卫生日常保洁机制。全面落实保洁经费、保洁队伍、保洁设施和保洁制度建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落实农户门前包花草树木成活、包街道排水沟清扫清理、包垃圾清运处理等。

(三)整村推进绿化美化。村屯四周、农户房前屋后、农村公路两侧、村内公共服务场所等都要绿化美化,推广种植景观树和成片成圃花卉,有条件的进行亮化。

(四)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品位,挖掘保护古井、古树、古迹,搜集整理民间传统技艺、民俗、传说、祖训家规,建设宣传栏,绘制文化墙,修建村史馆,宣传历史名人。开展扭秧歌、广场舞、文艺演出、农民书画、摄影展等各项文体活动。

(五)完善村级“一站式”大厅服务功能。增设村电子商务服务窗口,配备电脑等必要的设备,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代缴、代送、信息查询、免费无线网络等各项服务。

(六)发展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依托各村资源禀赋,开发名优特产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景点、花海基地、乡村旅馆、农业采摘园、农家乐等,带动和促进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七)发展农村连锁超市。依托商贸部门和流通企业,发展各类农村连锁超市,推进超市下乡,统一配货,倡导绿色消费。

(八)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与司法部门和有关律师联谊协作,对农村土地承包、经济纠纷、合同纠纷、司法纠纷等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化解矛盾,建设平安村屯。

五、实施步骤

(一)申请申报。2月份,采取村提出申请、乡镇把关、市县审核的程序,确定完善提升对象。

(二)制定计划。3~4月份,帮助行政村制定完善提升目标和任务,确定建设项目和投资,落实建设进度。

(三)开展建设。5~10月份,按照完善提升计划,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

(四)检查验收。11~12月份,市(州)和县(市、区)搞好检查验收,提出完善提升成果意见。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村庄规划。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

(二)落实建设资金。在完善提升中,市(州)和县(市、区)要把有限的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巧用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防止扶持高大上而效果不明@。同时,有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打捆使用,扩大建设规模,提高使用效益。要发挥乡镇、村集体和农户投入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新农村建设。

第2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目标,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文化提升并重、改善人居环境与弘扬农村人文景观并重、建设美丽乡村与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并重,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古迹文化和民俗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和新时期特色文化,全面丰富新农村建设文化,充分体现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精心打造新农村“软实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二、主要目标

以村屯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等特色文化为主题构建吉林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张扬新农村个性,打造乡土亮点,2017年全省上下要集中打造百花齐放、绚丽多姿、魅力四射的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160个左右。

三、重点任务

(一)挖掘和整理我省农村特色文化。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本辖区内的古迹建筑、历史名人、当代名人、祖训家教、民俗风情、农耕历史和神话传说等12类我省特色农村文化进行广泛调查、收集和整理。主要是:一是吉林省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二是吉林省革命烈士和红色旅游文化;三是吉林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吉林省特有的关东文化;五是中华神话传说;六是国学精粹;七是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八是中华孝文化;九是世界和中国历史人物、伟人等;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一是自然知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科学知识等一些常识;十二是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警句和格言、漫画、图画,还有摄影书法等。

(二)聘请专家广泛开展“文化大讲堂”宣讲活动。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文化讲解和宣传,挖掘整理当地村落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现代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开拓视野。

(三)打造农村文化“四窗”、“五廊”。各地要积极利用休闲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小庭院、小公园、艺术长廊、博物馆、展示馆等农村文化活动场地,积极开展“四窗”、“五廊”建设。“四窗”,即:政务公开窗,政策宣传窗,文明礼仪窗,科普知识窗。“五廊”,即全景式展示村情村史村貌,打造传承优秀文化、弘扬道德文明新风的教育阵地。主要包括:历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文艺廊。

(四)强化农村文化品牌特色建设。一是创建一批精品文化村。突出典型示范,选择一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行政村,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打造精品文化样板。精品文化村要达到“十个一”标准,即要有一所文化礼堂、一个百姓舞台、一个门球场、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室内电影放映点、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农家书屋、一支农民文艺队伍、一首村歌和一片文化墙;二是评选一批乡土文化村。立足各地实际,评选出一批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具有较好乡土文化特色的行政村。通过梳理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进一步提炼特色村文化内涵。并进行宣传展示,促进各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三是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村群。各地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以高文化内涵影响人,提升区域文化品牌内涵;四是建设一批休闲生态文化村屯。要坚持规划高水平,建设有品位,落地出精品,加强农业农村独有的民俗保护、文脉传承、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等文化资源,在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同步建设休闲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展现现代田园风光,真正实现美丽乡村与休闲生态文化紧密结合,努力让美丽乡村实现文化的提升、财富的提升和品牌的提升。

(五)丰富农村院墙文化展示。充分利用农户房屋墙体、围墙栅栏等宣传阵地,将农村民族团结、道德规范、设施农业、生态环保、村规民约、和谐社会等主要内容,充分展现“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面貌,使文化墙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代言人”和文明的“传播者”。

(六)积极保护古树、古井、古建筑等。加大对古村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对古树、古井、古迹等历史遗产文化进行广泛宣传和发扬,通过建立村史馆、修建保护遗址等,定期组织活动对村民进行宣讲,加强村民保护意识,传承先贤精神,激励村民向先进典型学习,形成崇尚榜样之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充分认识开展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活动的重要意义,统筹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分解落实。要加大品牌打造宣传力度,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社会各界要积极主动参与,形成共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合力。

(二)科学推进,分步实施。2~4月份,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指导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细化工作方案,开展文化普查,收集有关书籍和相关素材,确定今年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村名单。5~6月份,完成文化专家聘请沟通确定工作,并深入美丽乡村谋划文化品牌打造计划。7~8月份,完成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打造,达到有图有形有表有栏有名,有展示有宣传。9~12月份,搞好完善提高,总结经验,提升工作,并填报打造文化品牌年度情况表。

(三)精心指导,营造氛围。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将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加大美丽乡村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力度。新闻媒w要开辟专题专栏,加大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农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第3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2016年,四川省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3.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增长9.5%。其中,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4元,增长9.9%,增幅居全国第四。农业农村经济继续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但这些亮丽的数字背后,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我省农业生产效率低,机械化水平远低于江浙一带,蔬菜平均亩产仅为山东的62.5%,茶叶平均亩产值比江苏低1000元,大量农业废弃物没有资源化转化利用,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也面临着诸多风险。

A面: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2016年已全面完成88个县、11501个贫困村的产业脱贫规划编制,落实88个县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422亿元,70个试点县整合资金67亿元,建立产业基金20.6亿元,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完成投资128.6亿元,投资完成率85.2%。预计2016年度脱贫目标能够全面完成,即实现5个贫困县摘帽、235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

油菜籽全国第一

在2016年中,我省启动了新一轮33个现代农业、26个现代畜牧业(水产业)重点县和21个示范市县建设。预计粮食总产3478万吨,增产34万吨,同比增长1%;油菜籽总产连续15年创历史新高,跃居全国第一;菜果茶分别增长1.2%、5%和12.7%;蛋奶水产品分别增长5%、2.2%和4.6%,出栏生猪居全国第一。

乡村旅游收入1535亿

2016年,我省大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型业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逐步优化。今年我省出台了《关于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支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全省启动了25个助农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创建,培育和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村文化创意、森林康养等产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开辟新渠道。据统计,1―9月,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1535亿元,同比增长14%;建成电子商务示范县57个,培育涉农电商企业3980户,预计实现农产品网销64亿元;“三品一标”产品达到5466个,“天府龙芽”“四川泡菜”等10个品牌入围全国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

家庭农场达3.1万家

2016年中,我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8873家,其中国家级60家、省级7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8万家,家庭农场达3.1万家,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市场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民生保障明显改善

2016年里,我省的民生事业明显改善,其中新增城镇就业8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50.2万人,新增返乡创业农民工5.9万人,就业扶贫安置贫困群众3.3万人。城乡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分别从244元和120元提高到284元和160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高。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582个,惠及农民群众858.3万人,带动371.6万贫困人口脱贫。

森林覆盖率提高0.86个百分点

我省绿色发展成效初显。全年,大力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完成造林9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0.86个百分点;大力开展水土污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禁牧补助70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14200万亩。全省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5%

2016年,全省新建成高标准农田536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5%;完成水利投资285亿元,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3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00万亩,新开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4个,加快推进68处大中型水利工程;争取国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3.51万亩,比上年增加3.43万亩,居全国第一。

农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指导意见》等政策,扎实推进国家层面部署的9项改革试点、省上部署的11项改革试点和20个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多权同确”,土地确权已完成91.2%,比中央要求提前2年;全面启动180个国有林场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B面:农产品竞争力弱 农民增收面临挑战

据了解,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明显进步,基础设施大大改善,老百姓的收入也在逐步提高,幸福指数在增强。但是目前我省的三农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

据省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我省口粮基本有保障,但我省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不足60%。

此外,国际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农产品价格“天花板效应”逐渐显现,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

与此同时,我省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于起步阶段,既不多也不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不足,农业科技贡献平均率、机械化率、生产效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蔬菜亩产仅为山东的62.5%,茶叶平均亩产值比江苏低1000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远低于浙江、江苏、河南等省份。

第4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村庄规划编制工程。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统领,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格局,形成差异化分类指导意见,分类施策。在规划中遵循“景村融合”的建设思路,按照旅游景区的标准把每个庭院当作盆景来打造,把每个村庄当景点来建设,把整个乡镇当景区来建设,打造一批风格各异、风情并貌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全县村庄规划行要按照四个精品片区进行统一打包设计,以加快规划编制进度。同时,以旅游景区的标准规划美丽乡村,并以旅游景区建O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景区化与景点化。全县按照规划以旅游景区的标准打造66个美丽乡村亮点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现有农村公路危险桥改造,提高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屯之间的连通水平,完善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客运站和汽车停靠点建设,加快推进村内主要道路及巷道的硬化工程建设。全年计划新修乡路85公里、村路112公里、巷路111公里、桥涵177个、客车停靠点100个。同时,把农村危房改造同农村改厕、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民建设安全、节能、舒适、美观的住房,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640户、农村改厕10258个。加大农村破损边沟、围墙等基础设施改造力度,预计全年新修围墙5.6万延长米、粉饰围墙11.4万延长米、新修边沟6万延长米。

文化品牌打造工程。为抓好文化品牌建设,由县政协牵头,县新农办、县宣传部、县文联、县文广新局、县旅游局等部门联合成立县域文化工作小组,聘请高校学者、文化专家、县内知名专家深入挖掘通化县文化内涵。通过实施文化项目为依托,发挥好文化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实施赵春江工作室、省摄影家协会通化县创作基地建设工程,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程,开展“一村一诗赋”、一村一调研、摄影大赛等,各种文化节活动。通过挖掘特色乡村文化,集聚人气,带动乡村旅游。在打造南长白山文化的大前提下,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和乡土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教育、历史典故、英雄名人为主题的村史馆,真正把村史馆建成记录历史、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精品店”。今年全县打造文化品牌23个,打造省级文化品牌村40个、省级精品村史馆40个。

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精品片区创建工程。利用国家未来打造1000个特色小镇的有利契机,先试先行,提前做好相关的建设工作,完成西江月“梦里水乡・贡米小镇”、蓝莓小镇、冰雪小镇等16个特色小镇建设布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以四条精品路线建设为基础,通过进一步规划和连点成线、扩面成片,加强统一规划、提高标准、整合投入、集中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推动新农村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全县153个行政村按照“十三个一”的标准导入乡村旅游机制,形成一张全县乡村旅游网,把美丽乡村变成能够换取经济效益的村。重点推进7个美丽乡村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

整县绿化美化推进工程。遵循“科学规划、生态优先、注重特色、严格管护”的原则,切实抓好农村重点区域的美化工作,加强绿化管护和区域美化,在中心村屯内外、农户房前屋后、农村主干公路两侧及空闲地栽植树木、栽花种草,因地制宜实施生态绿化、景观绿化,整乡(镇)、整村、整屯打造树木成荫、花草相间的美丽乡村。县级以下乡道、村道两侧5米以内,宜花则花、宜树则树,宜打造景点则打造景点,在视野范围内15平方米以上的空闲地打造绿化美化景点。县级以上国道、省道、县级公路两侧10米以内,宜花则花、宜树则树,宜打造景点则打造景点。使经往公路和村屯成为展示通化县的风景线。2017年底,完成西江镇岔信村、光华镇光华村、三棵榆树镇三棵榆树村、快大茂镇赶马河村、大安镇水洞村、开发区大都岭村国家级绿色村庄创建工作。

农村双增收工程。以“打造绿色食品特色县”为目标,全面加大有机、绿色、无公害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引导鼓励全县农民改变传统种植品种及种植方式,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玉米、人参、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苗木等特色品种。加快种植结构调整,计划调减玉米种植4万亩、落实订单农业总面积15.5万亩,引导全县土地流转率逐步达到60%以上。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继续实施“村集体经济跃升计划”,深入推进“第一书记”帮扶薄弱村工作,年底前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5万元以上的村要达到100%。

省级重点村、省级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工程。继续抓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省级重点村项目申报、建设任务,充分发挥省级专项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切实整合好配套资金投入,编制好项目建设档案,完善好省绩效考核材料,规范好专项资金使用,9月份要完成重点村项目建设任务。按照行政村年初申报创建、年中完善提高、年末验收评定的办法,创建省级美丽乡村40个。全县所有标兵村必须达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先进村、达标村要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推进建设,继续打造美丽庭院4200户、干净人家2000户。

“三个类型村”进档升级工程。达标村实现“三化五到位”,主街路绿化成活率要在98%以上;主街路两侧空地、村部前后美化率要达到100%;40%以上农户达到干净人家标准。先进村要以达标村和环境整治型为基础,完成“六化六个一”建设任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要达到5万元以上,村集体总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主巷路、村内小流域两侧、广场、村部周围绿化成活率要在98%以上;中心村内的街巷路两侧、广场、村部空闲地美化率达到100%;中心村庭院硬化率达到90%以上,屯(组)庭院硬化率达到60%以上,打造好整洁有序的美丽庭院;60%的农户达到干净人家标准。标兵村要实现“一个典型”、“两个增长”、“三个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村集体总收入要达到20万元以上。村路、屯路、村内小流域、主巷路两侧、广场、村部绿化成活率要在98%以上,中心村屯及边远村屯街巷路、村部、广场空闲地美化率要达到100%,中心村庭院硬化率达到100%,屯(组)庭院硬化率达到80%以上,打造好整洁有序的美丽庭院,80%的农户达到干净人家标准。

整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力度,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除活动,落实农户生活垃圾清理责任和村内卫生保洁日常管理机制。深入实施以“八清一严禁”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全面落实垃圾处理保洁设施、保洁人员和专项经费,建立财政补贴、村集体筹集、农户适当出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制度。大力推进农村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开展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到2017年底,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5%,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70%;规模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80%以上;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加大秸秆还田等秸秆肥料化利用力度,推广保护性耕作,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2017年底,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基本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第5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摘 要:青岛市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揽,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农民群众收入稳步增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受资源、环境、市场等因素制约,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破解的难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和重点解决。

关键词: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44

1 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粮食产业“一家独大”,出口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畜牧制品、水产捕捞、花生加工业等,生产基地“零散乱”,难以形成集群效应,遇到国际农产品出口“寒潮”来袭时,容易出现“船大难调头、车长难拐弯”的困境。

1.2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优势产业中缺乏像鲁花、龙大等市场占有率高、辐射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品牌“杂小弱”,流通渠道不畅通,特色产业优势未全面转化为经济优势。

1.3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家庭经营模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难以快速提高。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合作社类型单一,种植、养殖、农业机械类型较多,而农产品加工运销、冷链保鲜及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等类型极少,农民参与合作社比例在不断降低,与“组团发展、抱团经营”的预期差距很大。

1.4 农业信贷扶持力度不强

农业园区、设施等农业建设投入大,单靠自有资金难以维系,目前各级政府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不足,需要扩大农民融资渠道。由于农业投资风险大、周期长,贷款审批程序多、额度小、缺乏有效抵押等因素,造成缺资金与求发展的矛盾非常突出。

1.5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压力较大

当前,农业生产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升,每年上涨幅度约在10%~20%之间,远超农产品价格上涨速度,农民来自农业生产经营的收入不断下降。

1.6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亟需提高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在农村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这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科技能力不强,在结构调整、种植技术上依靠传统经验,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2 解决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问题的措施

2.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开展农业重点功能区保护立法调研,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健全农业重点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以大沽河和崂山、大泽山、大小珠山等区域为重点,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2.2 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纳入改革范围,通过清产核资、股权量化等方式组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股份公司等新型经济组织,让农民变身为“股民”,真正享有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探索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权能试点。深化农村土地 “三权分置”改革,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健全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用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组建市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采取担保贴息、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风险补偿、投资基金等措施,鼓励涉农资金投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培育壮大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项目、资金、信贷支持等措施,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资企业领办创办专业化服务组织。

2.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按照“五位一体”要求,把农产品质量监管列入政府的考核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全域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扩大农产品追溯监管范围,提高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批次和数量。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主要农作物农药和化肥施用保持“零增长”。

第6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5年1-6月,__县接待国内外游客68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3770.43万元,同比增长22.97%。

1.旅游景区接待稳中有升。十个售票景区实现门票收入2060.2万元,同比增长10.12%(其中南尖岩301.59万元,同比增长18.58%;金矿749.93万元,同比增长14.69%;红星坪温泉54.89万元,同比增长12.1%)。

2.旅游饭店平均出租率稳步提升。据统计,上半年县城内星级饭店和主要经济型酒店共销售客房105657 间,同比增长5.7%。4家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 (元立、凯恩、汤公度假、红星坪)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8%,其中客房收入同比增长7.53%(其中,6月份客房收入同比增长47.1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72%)。

非星级酒店在客房方面的竞争力也表现强劲,海溢度假客房出租率高达72.1%,位列全县首位;惟景概念达56.45%;凯兴度假达56.03%。主打“慢生活”体验的__镇乡村客栈,自试营业以来出租率保持在50%左右,同时也接待了来自衢州、青田等地的多批学习考察团队。

3.旅行社地接范围继续扩展。旅行社加入各地旅行社合作联盟,抱团发展。除地接常规国内团,以及境外韩国、台湾团后,更是首次接待了来自香港的三日游团队。此外,旅行社组团业务增长迅猛,其中春秋旅行社组团业务量增长301.41%;黄金旅游旅行社增长94.31%。

1-6月全县累计完成旅游建设投入16393万元。其中通景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46万元,旅游项目建设投入14807万元,完成年度项目投资计划的29.76%。

1.在建项目进展总体稳定。凯兴开元五星级酒店实施桩基础工程;牡丹亭项目实施古民居文化街区开展土方开挖和场地平整工程,施工图即将完成;金钻养生园酒店实施装修工程,旅游集散中心实施酒店外墙装饰工程;湖山温泉小镇实施一期主体工程;黄金谷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工程,实施装修工程并开展二期水资源利用工程前期工作;高坪高山避暑休闲养生基地项目完成石姆岩景区索道、滑雪滑草场和景观小品、游步道等工程,开展入口区游客综合服务楼工程设计,并于4月23日开始试营业。

2.前期项目力求落地开工。三墩旅游综合体完成策划方案评审,正在编制一期风情小镇区块详细规划方案;三墩传统文化艺术博览园编制项目详细设计方案;湖山半岛温泉养生园规划初稿已完成;白马山生态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总规划通过评审;焦滩龙门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开展规划设计,实施接待中心和办公楼装修,完成涉及焦滩乡的清表工作;北界古坪艺术村完成一期供地,入口溪流景区和毕瑞故居修复已基本完成。

3.高等级景区创建再取佳绩。黄金旅游度假区正式通过省政府批复,成功跻身省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总体规划完成县级评审,总规环评完成初稿,开展研究设立度假区管理机构工作。金矿创5A规划方案按照5A景区新标准已调整完毕,启动供地前期并开展线缆改线迁移等场平前期工程,开展创5A资源景观价值台账编制。开展再创两个4A级景区前期工作。对县域具有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接九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王村口镇政府、高坪乡政府、长濂村等单位洽谈、协商,初步达成一致;并对接设计单位,初步达成设计意向。

4.重点规划编制着手启动。作为承接十二五和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之年,尤其是在进入旅游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的重要时期,规划引领尤为重要。根据计划安排,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设计费询价等工作,正着手编制《__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5.重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工作。为贯彻落实关于“厕所革命”的批示精神以及国家、省、市有关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工作要求,我委深入开展了旅游厕所革命的相关工作,全力补上旅游服务设施的短板。在对全县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制定《__县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拟通过三年行动,全面推动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完善。2015年上半年,新建完成了北斗崖景区厕所两座,独山村旅游公厕一座。二是开展景区提升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对景区的管理和整治力度,对不合格的景区进行通报、警告、摘牌等处罚。

为加强景区建设管理,上半年,我委多次组织县内景区召开提升整治会议,要求景区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管理,并督促景区加大转型、提升、扩容的力度。同时,我委联合其他县、市旅游局,进行交叉暗访,以加强对景区的督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完善景区建设。此外,还结合“六边三化三美”等工作,成立了“美丽景区”专项组,推动景区提升。 1.乡村旅游点成为“慢旅游”首选。游客在出游线路的选择上更加理性:避开景区的拥挤,放慢节奏,尽情享受安逸舒适生活的乡村旅游;而旅行社也多推出特色乡村旅游点+景点的旅游线路,适应市场需求。据农办统计,1-6月,全县83个乡村旅游点,588户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44.2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4888.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8.8%和28.1%。声名远播的高坪万亩杜鹃,仅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就接待了5.2万人次的游客,其中不乏有装备齐全的驴友和户外俱乐部成员,高坪新村农家乐负责人保守估计,“五一”期间高坪新村仅餐厅收入就超10余万元。车前村立足自身浓郁乡土特色,让游客亲身参与制作乡土美食,体验最本初的劳动幸福感,亲子团队周周挤满山庄,同时车前更成为浙江卫视、钱江都市、丽水综合频道等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乡村旅游的火热,也带动了__原生态美食的热销。其中,__长粽在清明节期间就开始上市,据不完全统计,长粽累计销售高达15万根,预计收入超225万元。此外,__土鸡、土鸭、土猪肉、土鸡蛋、咸鸭蛋、果蔬也颇受亲睐。

2.开展乡村资源普查,保护特色资源。__乡村拥有梯田、水体景观、泥胚房群落、特色农业产业、独特手工艺传承等诸多旅游资源,针对以上现象,开展了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通过自主报送、实地考察等层层甄选,圈定了资源优势明显、基层组织得力的30个村庄,作为下步乡村旅游三年重点培育对象。同时,我委开展了特色村评定工作,着手制定《__县特色旅游村管理办法》,现已拟定初稿,正在修改完善中,有望8月底前正式出台,形成乡村旅游资源保护长效机制,为旅游资源保护奠定基础。

3.开展乡野筑梦民宿设计大赛,助推民宿发展。与农办、杭州青年时报合作,启动了__民宿设计大赛。大赛在珠村畈、车前、半岭三个村各选一栋泥坯房,要求任选其中一栋进行设计,要求顺应地形,将黄墙黑瓦夯土房设计成新型度假山间民宿。经过两个多月的方案征集、实地考察、灵感设计、作品制作、筛选等环节,共有国内13个设计作品参与到7月4日万元大奖的角逐,此次活动还吸引了魏小安等众多国内旅游界知名人士的关注。此次民宿设计大赛,是我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转型传统农家乐,打造中高端民宿的探索之举。不仅让本土民宿经营者接触到了更丰富、更高层次的民宿设计师和作品,也对外展示了更多的__民宿资源,有利于吸引投资商对__的更多目光。

4.鼓励旅行社参与产品开发,创新发展模式。针对我县民宿发展村经营管理能力薄弱、发展理念落后与市场发展趋势脱节等问题,鼓励旅行社参与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环节,目前绿谷旅行社、含晖旅行社、联合旅游旅行社分别与车前村、高坪新村、半岭村达成合作协议,携手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其中绿谷旅行社与车前村联合打造的车前民宿开业两年来广受好评,取得了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5.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卓有成效。半年来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处处开花,独山历史文化村项目有序推进,停车场、公厕、古建筑修复等工程进展顺利;乡村客栈乡村民宿酒店建成开业,市场好评如潮,生意兴隆;车前民宿二期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完成规划设计;珠村畈湖滨民宿内装修接近尾声,即将开展外部环境打造;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一直被认为旅游的西部乡镇黄沙腰镇,镇、村两级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投资600余万元,建设高端民宿,一期建设接近尾声,市委王永康书记等领导莅临现场调研指导。

2015年,我委市场营销工作本着“营销有创新、活动有亮点”的基本思路,以提升我县旅游整体品牌形象为核心,以搭建营销渠道为抓手,积极拓展客源地市场。

1.依托大平台提升__旅游形象。积极利用各种高规格的展会、年会展示__旅游形象,组织参加了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海世界旅游博览会、浙江省旅游交易会、无锡市民旅游节等,广泛推介__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__县荣获“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的殊荣。

2.精心策划活动,提升产品活力。农历年底,策划了“我们一起上春晚”——到__乡村过大年活动,精选出10个乡村春晚,邀请游客一同参与,引起了广大游客的兴趣,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遂旅游过春节。春季组织策划了“一封来自明朝的邀请函”、“穿越__24小时”等系列春季专题活动,邀请长三角旅游杂志主编、旅游摄影名家、名博达人等一同参与,借助话题推广、事件宣传等方式打造2015山城__的春季形象,进一步提高了__旅游美誉度,也吸引了广大的自驾车爱好者来遂旅游。

3.细分市场,开展专题推广活动。针对客源目标市场,开展专题推广活动,先后在苏州、常州举办了“五一花遍__”专场旅游推介活动,邀请旅行社、社区负责人、市民开展旅游推介和广场推介活动,激发了五一假期的市场热度。在无锡首届长三角亲子产业博览会上,__旅游策划的“带上萌娃High旅行”以“线路+产品”形式推出了亲子游在__的系列玩法,受到无锡市民喜爱,并荣获“长三角地区最受欢迎亲子旅游目的地”称号。6月底乘借丽水市“迎高铁”上海旅游推介活动东风,在上海举办“云上访古村、凉夏品鲜会” 旅游系列推介活动,联合县内各乡镇及旅游企业进社区,吆喝__旅游。

1.安全监管再扩面。召开年度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年度安全具体工作;继续与32家旅游企业签订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责任书,还将乡村旅游点纳入我委安全监管范畴,首次与各乡镇(街道)签订责任书,并发放了1500余份农家乐安全经营告知书;按照旅委党政班子和科室设置的职责分工,落实县旅委旅游安全监管“一岗双责”责任制;为更好地落实乡镇(街道)的属地管理责任和旅游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公布了《2015年__县旅游行业安全管理网络表》;组织“元旦、春节、五一、清明、端午”等重要节点联合大检查和日常各类检查。1-6月份共组织各类旅游安全检查21次,139人参加,发现隐患110个,整改隐患87个,整改率79%。 2.统计工作再规范。为进一步完善现行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准确反映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全面深入了解全县旅游接待能力,根据市旅委安排,开展了全县住宿设施统计工作,通过乡镇自主排摸、登记、上报,初步形成了全县新增住宿设施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本着“不漏报、不重报、不误报”的原则,逐一对汇总数据进行审核,删重补漏,最终确定新增床位数七千余张。此外,扎实做好季度、小长假、黄金周的旅游统计及分析,是全市唯一一个节后既有统计又有分析的县。

3.标准化工作再提升。一是主动暗访,敢于亮丑。对各旅行社、县城主要住宿设施以及景区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召开企业暗访情况通报座谈会,以PPT的形式通报了企业服务、卫生、安全等方面暴露的问题,要求企业举一反三,迅速整改到位,并建立长效机制。二是非星级酒店标准化工作推进有序。出台《__县非星级酒店服务质量规范》(DB331123/T62-2015),内容包括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投诉管理和安全规范等。同时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非星级酒店服务质量规范推进会,就如何有序推进非星级酒店服务质量规范进行交流和讨论。

4.旅游培训再突破。组织开展了导游年审培训、旅游消费调查培训工作、省导资格培训和省旅职院__旅游经济研讨班四个培训班,组织县内相关人员参加市非星级酒店统计调查培训和2010版星级标准宣贯培训,参训人员达695人。其中,更加注重导游员的应急救护能力提升,将应急救护取证与导游年审挂钩,160余名导游员通过应急救护考试,取得救护证。

此外,为加快我县旅游人才队伍的培育、发展和壮大,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制定了《__县旅游星级人才等级认证及培养管理实施细则(送审稿)》,明确了旅游星级人才的定义、认证范围及条件、认证程序和培养与激励等内容。

5.感人信件纷至沓来。__旅游始终坚守“五行__、一诺千金”的诚信品质,承诺“不让一位游客在__受委屈”。2015年以来,县长信箱里的游客感谢信接踵而至,其中,有感谢南尖岩景区工作人员对在景区游览中突然发病游客的及时救治与照顾;有感激金矿景区工作人员急游客所急,竭尽所能帮助游客寻找丢失的手机;更有感动人心的一封写给__的独特“情书”,书信中,云南小伙毫不吝啬得表达了对__的爱慕之情,为__书写的长达15页的宣传片制作方案和剧本大纲深深寄托了他对__这块土地的向往之情。

1.全县旅游发展大会成功召开。4月底,牵头召开了三年一度的全县旅游发展大会,全县涉旅部门、乡镇、企业、乡村旅游点、农家乐等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盘点了三年来__旅游发展的“十四件大事”, 提出要围绕“百亿级”产业目标,突出“生态+”、“文化+”、“互联网+”引领,打造智慧生态谷,实现“13123”目标和“1510”工程。大会出台了《__县旅游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__县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指导意见》,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乡村旅游、经济提升、服务优化、品牌提升”六大工程,全面建设“点有风情、线有风景、面有风光”的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7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一、牵好“牛鼻子”,形成“多点开花”竞进格局。近年来,针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特色种植、养殖业势头强劲的发展态势,咸宁市委、市政府更加突出楠竹、茶叶、油茶、桂花鱼、蔬菜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抓住“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这个提质竞进的“牛鼻子”,共建成“一镇一业”专业镇11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81个,形成了“多点开花、牵一发而促全局”的加工新格局。如该市咸安区立足“一根竹子”做大“一个产业”,坚持竹加工骨干园区与中小企业网点“两手抓”,搭建起“一园多点”的产业布局,全区竹林基地发展到35万亩,拥有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27家,年消耗竹材300万株,以竹家具、竹地板、竹碳为主的竹制品精加工业年产值过18亿元。 2016年,咸宁市楠竹、茶叶、油茶、水产、蔬菜等支柱特色产业分别实现综合产值34亿元、55亿元、23亿元、95亿元和82亿元,成为撬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提速器”。

二、放眼“大市场”,打造“咸宁符号”营销战略。在推进农产品加工千亿工程中,咸宁市始终秉承“市场决定取舍”的思维导向,以市场需求定位发展目标,以市场态度检验发展成效,坚持内抓品质、外树品牌,特色农产品的品质越做越优、招牌越擦越亮、效益越来越好。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拥有“巨宁”地板、“川”牌砖茶、“羊楼洞”砖茶、“本草天香”茶油等7个农产品类的中国驰名商标;赵李桥茶厂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众望小麻花”获评首批“湖北十大农产品”,全市农产品中湖北知名品牌、湖北著名商标的数量达到了43个,“咸字号”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占有率明显提升。

一是支持农产品抱团出击、走出国门。对特色农业品牌进行区域整合,通过举办展会、商贸洽谈等方式,抱团出击、组团推介,一年来全市先后组织农产品参与农博会、茶博会等大型展会14次,签订经销合同总额超100亿元。

二是推动农产品进驻超市、打响招牌。坚持把“农超对接”作为展示宣传咸宁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窗口,先后深入全市43家大中型超市,采取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手段 “摸清吃透”广大市民对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为加工企业调整产能、扩大销路把准了脉、定好了位。同时,组派专班赴北京、广州、武汉等多地进行洽谈对接,部分特色农产品走出咸宁山乡、抢占国内消费市场。

三是鼓励农产品革新技术、抢占高地。一年来,全市先后投入扶持资金9000余万元,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提升、技术改造方面的支持,目前全市多项农产品加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如该市通城县依托从事油茶加工的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袍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油茶加工的重大科研项目,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全国首创的“油茶籽脱壳冷榨”生产工艺通过湖北省科技厅、中国粮油学会的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凭借“技高一筹”的研发优势,该县2016年油茶加工业的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占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的三分之一。

三、强化“硬支撑”,完善“两手并用”保障体系。农产品加工业是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发、前景无限的“朝阳产业”,但在起步阶段同样更需要多方面、多领域的支撑。近年来,该市始终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两手并用,逐步健全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营造出“优中更优”的发展环境,催生出“提质竞进”的强劲气场。2016年,全市新增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家, “规上”农业企业总数达到316家,羊楼洞茶业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是财政投入,雪中送炭。咸宁市委、市政府对楠竹、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分别拿出1亿元的发展基金,设立3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业专项扶持基金,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农产品加工的重点企业给予扶持。同时,积极争取湖北省“四个一批”工程的重点扶持,2016年争取全省“四个一批”工程专项调度资金3.7亿元,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资金周转流通上的“燃眉之急”。

二是政策支持,保驾护航。在市级层面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等8个指导意见,出台了税收减免、定向跟踪、上门解难等近三十项优惠服务政策,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各县(市、区)立足产业布局“各显神通”,实现了“一个产业明确一个服务专班、配备一套服务政策”。

三是盘活要素,市场充能。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信用担保公司及其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商业信贷支持力度,一年来全市各级金融机构面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放贷款总额达到19亿元,依托“天交所”和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市场化融资近5亿元。同时积极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改革,与“上交所”、“文交所”联合共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引进湖北“中林智汇”搭建咸宁市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进一步畅通农村资源、资产“入市”渠道。创新推出助农贷、邮储贷等新型信贷产品,积极探索“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试点、“协会贷款、农户借用、互助发展”等新型合作金融模式,打造全省首个县域金融区域板块-通山板块,通山县跻身全省10个“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成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创新样本。

四、联动“多节点”,彰显“三效兼收”示范效应。通过持续推进千亿产业攻坚行动,使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成为提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更成为农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富民增收的“第一阵地”和三产融合的“第一平台”,一项工程联动“绿色崛起”的多个节点,经济、社会与民生“三效”兼收的示范效应已经初步彰显。

一是促进农民增收。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就业34.7万人,全市农民从农产品加工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内获得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3070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

第8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一是环境空气质量取得新突破。持续开展“车、油、煤、气、尘”方面的七大专项治理,严格兑现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奖惩,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优良天数提升、污染浓度下降“两升一降”,4至11月连续8个月优环境空气质量良率100%。全年优良率已达到93.2%,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

二是水环境治理取得新突破。以集中式饮用水源、市域河流、__流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工、农、生活”等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五大治理工程。优化调整__湖、__水库和__大井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完成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内的1532户居民搬迁,严格水源保护区规范管理。重点湖库“两湖一库”、__流域__河、34号泉得到有效治理,__河、__河、__河、__河等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全市14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38个建制乡镇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国控断面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三是污染物总量控制取得新突破。严格污染物总量控制,实行“一票否决”考核管理,强化项目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完成60个“十二五”重点减排项目。率先在全省全面淘汰落后含氰电镀工艺,完成小水泥、小砖厂、小化肥等落后产能淘汰12.4万吨。污染物总量减排实现省下达的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新增去除量14126吨、1545吨、7086吨及13247吨。

四是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取得新突破。新建了中曹水厂、__水库、__大井水质3个自动监测站点,建立覆盖全市各区(县、市)的22个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完成52个饮用水源、100个地表水断面(点位)、10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点位、260个区域噪声点位、109个交通噪声点位、260家企业污染源、土壤5个区域10点位14项指标的定期监测。排查监管全市55个一般环境风险源、20个较大环境风险源排查,落实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开展了2015年__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习及大气污染防治现场观摩。成功处置了修文县久长镇兴隆村210国道硫酸罐车翻车、__辖区内__乡__村__油集团输油管道泄漏、__县__镇__水库液氨罐车侧翻、__高速扎佐段苯罐车侧翻等4起一般性突发环境事件。

五是森林建设和保护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完成县乡村造林绿化4.39万亩,全年完成营造林26.61万亩。在8个区(市、县)实施51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绿化建设,村寨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以环城林带为重点,落实了530万亩森林的区域高压管控,有效保护24万亩湿地,开展356.19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兑现补偿资金近3094万元。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6‰、2‰以下,全市未发生松材线虫疫情。

六是公园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摸清全市365个现状公园底数,编制《__绿地系统规划》经市政府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起草了《__推进“千园之城”建设行动计划》。以为民办“十件实事”建成开放文峰苑、李家山等5个山体公园和__湿地公园、__公园等5个专类公园,完成10个示范性公园建设。实施道路绿化、社区绿化、棚改绿化、项目配套绿化等增绿工程,完成290个社区院落绿化提升,配套了公共文化设施和体育健身设施,累计新增城市绿地117万平方米,有效缓解群众“活动空间少”问题。

七是环境执法监管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环保“六个一律”利剑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木材流通领域规范管理,不间断开展环保大检查,健全行政与行政、行政与司法、市级与区(县、市)的执法联动机制。全市挂牌成立84个乡镇设立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完善了生态环境监管网络。全年检查企业8140家,约谈3家、责令关停9家、停产整改33家、限期治理390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80件,处罚金额1473.1358万元,查封扣押2起,移送刑事案件1起。查处各类涉林违法案件426起(刑事案件97起)。

第9篇: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农家乐;互联网;阳朔;发展

一、我国农家乐发展概况

(一)农家乐概念

农家乐,从字面就能读懂大概意思,即在农村地区获得欢乐。农家乐是一种乡村旅游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利用当地的田园风光,独特景色和提供当地农产品来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向长年生活在城市的现代人提供一种回归自然,愉悦精神,放松心情的旅游休闲。

(二)我国农家乐的发展

我国农家乐的起源,最早出现南宋诗人陆游笔下。在解决温饱为首要目标的年代,农家乐沉睡在陆游笔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由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时候,农家乐一词从诗人笔下苏醒,从脑海中跳跃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我国的农家乐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郊区型农家乐,顾名思义。距离城市较近,在城乡结合部或者郊区。城市居民可以自驾车,公交等交通工具到达。以假日休闲为主要吸引,来为城市工薪阶级人群提供休闲。二是乡村型农家乐,距离城市较远。以当地风光,田园风景,等特色来吸引自驾车或客运车来的游客。此类型农家乐,受季节的影响,有淡旺季,以旅游黄金周游客最多。三是景区型农家乐,依托景区而发展建立起来的。主要服务对象即为前来景区旅游人群,多以景区农民自主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并以小客栈最为常见。代表性的就是阳朔十里画廊,兴坪古镇等。

(三)农家乐发展的意义

农家乐是旅游的新领域,逐渐成为旅游热点。虽然我国农家乐发展水平低。但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的致富增收、以及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和加快城镇化建设,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出了新的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家乐的发展对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满足观光,休闲新需求,丰富农业概念,发展农业文明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阳朔地区农家乐

(一)阳朔地区农家乐发展概况

阳朔-位于桂林市的南面。因喀斯特地貌和漓江水而文明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依靠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而建立起来的景区,数量繁多,可观看性强,有独特的吸引力。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大批游客的涌入,对于吃住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分布上看,景区周围比较多。其中最集中的是十里画廊风景区沿线一带、遇龙河沿河流一带、兴坪古镇、杨堤、和高田镇这几个大区域。从发展水平来看,境内的农家乐依托山、水、田园风光而发展壮大,数量繁多。但是在水平层次上有着明显的不同。高档星级农家乐屈指可数,中下水平农家乐众多。在该县范围类,二星级的农家乐数量不到15家。其余大多数都是中下抵挡水平。总的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中低档较多。

(二)阳朔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阳朔县的“农家乐”经济发展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尚未规范,管理滞后的未成熟市场。同时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通过观察走访和实际体验阳朔地区农家乐,发现当地农家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不到位

由于管理缺位,导致“农家乐”处于自发生存,无序发展的状态,外部方面:一些经营户甚至发生了恶性竞争,肆意宰客的情况。“农家乐”的管理涉及阳朔县政府多个部门,如旅游、工商、卫生等。“农家乐”面广量大,分布分散,带有一定的季节性,给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内部方面:当地农家乐经营者对农家乐的管理不到位,不懂运营。在人员上,很多服务员就地取材,聘用当地农村老百姓来服务,厨师也大多如此。最终服务严重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场景犹如是我国农家乐无序发展时期的农家乐,蕴藏危机。

2.资金不充裕

钱的问题对于农家乐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阳朔农家乐的发展中,资金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家乐经营者资金不充足。经营农家乐,投入较大,资金回笼较慢,现金流较小。导致经营者承担风险和压力大,就缩减各项预算。在这种情况下,修建起来的农家乐在美观,舒适度上都还不够,并且易导致卫生状况差。这种提供食宿的农家乐在硬件上的欠缺,难以让人满意以及留住游客。另一方面外界对农家乐发展的资助较小。在金融支持上,农家乐经营者缺少懂银行借贷的,加之自身的财务、运营不规范和缺少抵押物。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最终导致农家乐苦于对资金的缺乏而无力扩大规模和特色发展,制约其发展。在公共的道路基础设施上,缺少资金。道路坑洼,无硬化,降低去农家乐体验的欲望。自身和外界的资金供给不足,都严重限制了农家乐进一步发展。

3.营销不到位

“酒香不怕巷子深”常被比喻好的产品肯定能被消费者喜爱。但是在好的酒,如果拿到大街上去兜售,这一行为难免会降低酒的价值。阳朔地区的农家乐在提供食宿的同时,就是在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但是在实际营销操作中,农家乐沿街叫卖和尾随游客说服其进行消费,这一行为不但不能很好的推销农家乐服务,反而增加游客的反感。在者,现在大多数游客年轻化。在出发之前,提前在网上提前订购好住宿。对不懂互联网的农家乐经营者要想更好地发展农家乐更是雪上加霜。

三、互联网

回望历史,人类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信息时代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每一个时代都解放了生产力,相应的生产关系也随之进行调整。环顾我们的四周,会发现一群人拿着手机浏览网站,寻找美食或者刷着微信朋友圈分享朋友的点滴。互联网时代,用户规模大。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上网人群规模达5亿,达到近百分之四十的绝对普及率。而方便、快捷、开放、共享等特性又助长更多人使用移动互联网。购物可以网购,学习可以看公开课,有疑问可网上寻求答案。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能发现互联网的影子。可以肯定的说,互联网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将更广泛、更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对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存在革命性的影响,对旅游资源丰富的阳朔,以及农家乐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互联网促进农家乐发展的畅想和建议

移动互联网流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被冲击。对于资金缺乏的农家乐,应该去主动思考如何改变目前的现状,如何来发展壮大农家乐。

(一)互联网促进阳朔农家乐发展的畅想

结合对阳朔地区农家乐的实地走访了解。发现可以借用互联网在资金供给、管理以及营销方面提供帮助。

1.众筹资金

在当今社会的残酷竞争中,想要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那是很难的。加上农家乐投入的资金回笼较慢,资金的筹集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作为农家乐的主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特斯拉汽车实行网上众筹。在互联网上,与有想进行农村投资的旅客、教师、商人、学生等大众人群进行资金筹集修建农家乐所需的资本。农家乐的经营者拿出可信的理由和方案吸引大众的投资。初步设计方案,明确相互关系。然后再根据该方案进行资金预算来筹集资金,随后把资金等额平均分成若干份。给购买者限定购买份数。购买者即和农家乐的大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随着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开放,农家乐所有者以土地入股,以此来给投资者带来诚意。在资金筹集和使用过程中,在微信这种平台给予股东公开,并有可行的财务监管,盈利分红制度。为保障安全性,借助第三方,来进行公证或者监管。如当地的村长等在当地有一定分量的人物担任。主要多方小额集资,缓解农家乐资金问题。

2.管理方面

农家乐经营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的获取管理知识,及时的消化理解并运用到日常管理中。选择一位较有经验的农家乐经营者担任店长,应对日常的运营。每周工作汇报时,在平台上进行公开,让股东能了解到农家乐的运营情况,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多方协同努力,这样除了集资,还集了众人的智慧。在财务管理方面,从股东中选出一个会计,记录日常开支状况、制作财务报表、以及进行年终分红等工作。争取在股东中汲取最优人才力量组合来发展农家乐。让众筹拥抱众智,并不断通过网络学习来提升管理水平,做到真正的广泛听取,海纳百川。

3.营销方面

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传统街头拉客式营销,建立自家的线上沟通平台,建立淘宝网店、微信商城等自主窗口,减少对平台的依赖,建立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等方式直线与消费者建立链接。收集大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农家乐对于某一时间节点的销售情况也许是可以预见的,如果预见的销售情况不符合目标要求,应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增减资源等。即对消费的人群,总价格,菜品,时间点等初始数据进行归纳演义。为以后的产品研制和推出提供定量分析。营销方案并结合需求,研究出有性价比,有乐趣,有吸引力的组合产品。建立情感链接,在网上众筹时给予股东股价同额的抵用券,股东可以出售和转让抵用券,让每个股东成为链接点,把股东周边的人通过股东与农家乐建立链接,通过股东的宣传来带动身边的人了解农家乐和前往旅游消费等。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消费,壮大农家乐。

(二)发展建议

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互联网正渐渐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传统的农家乐应该积极跟随潮流,运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和学习互联网的精华来改造农家乐,使农家乐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通过实际调研和结合专家意见,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制定制度,加强监管

农家乐借助互联网来筹集资金,是一次比较特别的筹资尝试,需要国家制度的配合。在以往的时期中,稍不注意就会扣上非法集资罪名。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也有诈骗,但国内对众筹没有一点法律保障,只有几个专家学者在研究,这对筹资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漏洞。所以银监会等相关部门要进行对众筹模式调研,适时提出众筹的相关意见,国家的法律部门根据指导意见把法律制度落到实处。给投资者和筹资者打上强心针,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过程中,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和使用的合理性。就必须加强监管,使投资者放心,尽力做好公正、公开、高效。

2.加强学习,突出特色,培养人才

农家乐的发展很多都存在抄袭复制的情况,不仅建筑类似,而且菜品也相同。这样没有任何创新的抄袭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加强专业学习,向农家乐的理论大师和农家乐发展的弄潮儿看齐,分析自身具体的情况,结合已有的资源,找准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同时充分展示多民族文化,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即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旅游纪念品、娱乐活动、饮食文化等方式来更多的展示传统文化,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突出旅游地方特色,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对于缺少对农家乐的服务、管理的专业性人才的偏远乡村,可以借助互联网,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服务技能,同时与国内农家乐经营者在网上论坛等场所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经验分享。经营者也要在农家乐经营上不断的进行反省,不断总结提升,以此引导农家乐走上快车道。

3.搞好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如果农家乐自身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互联网纵使有万般能耐也帮不上大忙。要想借助互联网得到发展,那么打好基础就成为了重点中的重点。在阳朔的农家乐建设中,依托景区,自然环境,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基础,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首先,规划要有远见,合理。在开发过程中,要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其次,景区型农家乐的环境给游客带来的变化是极其敏感的,因此,要积极保护景区环境、改善农家乐自身环境并对古镇进行修缮等。做到生态,安全,卫生。最后,是道路基础设施修建。要想游客快速,准确的到达农家乐,就应该完善道路交通。加大道路建设的力度,提高阳朔乡村旅游各个景点的可进入性,对于乡村内部小道要加大改进,满足游客自驾车游的需求,增加道路的绿化,完善道路的照明,规范树立指示牌等。

参考文献:

[1]陈蕾.浅析农家乐的兴旺与发展[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4(3):19-20

[2]王典,申娉婷.浅谈三峡景区农家乐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3,12(6):22-23

[3]王琴.雕爷牛腩的互联网思维和玩法[J].学习型中国,2014.44(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