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队伍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队伍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队伍建设方案

第1篇: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半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以区、街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支撑,以区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以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我区突发事件应对的工作需要,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区、街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1、组建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区公安消防大队组建区应急救援大队,除承担本职工作以外,同时承担综合性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灾害、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依托预备役二团组建区应急抢险机动专业分队,下设森林扑火、抗洪抢险两支机动队。区应急救援大队、应急抢险机动专业分队领导班子构成及隶属关系与原部队编制、体制设置保持一致。

2、组建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各街道分别组建一支综合性应急救援分队,成员以机关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和医务人员等为主,人数应不少于20-30人。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街道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

(二)完善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1、加强区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专业应急队建设。由区城建局牵头建设,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民兵、预备役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台风、风暴潮、强降雨、暴雪、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和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加强区山林防火专业应急队建设。由区城建局风景林管理处牵头建设,主要负责辖区山林火灾的防范和扑救工作。

3、加强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建设。由区国土资源和房屋分局牵头建设,主要负责各类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工作。

4、加强区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建设。由区安监局牵头建设,组织辖区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由企业保安、物业管理员和职工组成的专职或兼职综合应急队伍,小型企业采取兼职或联建等形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形成应急队伍调运机制,主要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化学品泄露等应急救援工作。

5、加强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建设。由区电力、供水、燃气、供热、交通、通信、市容环境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加强各自领域的应急队伍建设,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任务。

6、加强区环境污染专业应急队建设。由区环保分局牵头建设,主要负责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7、加强区卫生专业应急队建设。由区卫生局牵头建设,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分局、食安办配合,主要负责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动情、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及其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以上每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人数应不少于10人,由组建单位配备各种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

(三)发挥志愿者应急队伍作用

依托团区委和区红十字会,建立共青团志愿者和红十字会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

三、具体步骤

全区应急队伍建设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筹建阶段(年7月-8月)。各组建单位优选人员,组建队伍,每支队伍都要设立队长、副队长,明确联络员,形成队员花名册,严明组织纪律,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抢险救援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配备应急救援的设备和物资。统计汇总上述资料,于8月31日前报区应急办备案。区政府适时召开全区应急队伍成立大会。

(二)建设阶段(年9月-10月)。各组建单位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业务学习、教育和培训,利用季节变换及重大活动等有利时机,开展救援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和水平。区应急办要协调督促相关应急队伍适时开展跨部门、跨地域、多专业的综合演练,提高队伍之间的应急响应速度与协同作战能力。在此期间,每支应急救援队伍组织至少2次以上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救援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内的培训和演练。各应急队伍要于8月31日前将培训、演练计划报区应急办,同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报送培训、演练的评估报告。

(三)总结阶段(年11月-12月)。召开全区应急队伍建设年度总结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督促提高建设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应急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副区长谭军任组长,各组建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统一领导、建设和指挥全区应急队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办,由区政府办副主任、应急办主任王志敏兼任主任,负责应急队伍建设的检查、督促和调用。各组建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主持,部署落实,明确组建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应急队伍组建工作落到实处。

第2篇: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农业、繁荣农村、加强基层、富裕农民为目标,通过选拔现任村级干部和优秀社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乡土实用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推广运用农业技术的示范典型、实现科技致富的创业先锋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目标任务。年开始启动,到2014年,确保全县119个行政村都拥有一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对象和模式

1.培养对象:按照“自愿、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采取“学生自愿报名、村级公开推荐、镇级审核、县相关部门审定、考核择优录取”的程序进行招生。推荐参加学习的人员确定后,在所在村公示七天,方可上报。推荐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在所在镇签订毕业回村服务合同,原则上在村服务期限不少于5年。

培养对象的选拔条件:

(1)具有高中(含职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文化程度;

(2)年龄在40岁以下;

(3)思想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

(4)具有带领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志向的专业大户、农村优秀青年、有培养前途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或后备干部。

2.培养方式。采取远程教育学习和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远程教育学制两年,按照就近便利原则,主要依托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现代化远程教育系统函授站,由县委农工部、县进修学校负责组织实施。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学制两年,主要依托江西农业大学,由省统一负责组织实施。学员具体参加何种形式的学习,可根据本人经济状况确定。学员毕业时,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

3.招生计划。远程教育函授、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招生计划共培养119人,从2012年起分三年进行。主要实行远程教育函授。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原则上每年每镇一个名额,招生计划实行单列,报名考生需参加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单独划定分数线,择优录取。

4.课程设置。远程教育函授根据我县产业发展方向,拟开设园艺技术和畜牧兽医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学习内容主要按照培养农村所需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要求进行设置。

三、教学管理与教学实施

1.远程教育函授: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电视教学、网络学习、集中面授、现场辅导、学习小组讨论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等教学媒体、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电视直播课堂、网络教学、面授辅导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在教学安排上,采取在农闲时间、结合农业生产季节进行集中面授辅导以及相应的实践指导。在教学的考核上,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即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及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50%。终结性考核即统一考试,每学期安排一次,由电大工作站负责考试的具体组织工作。

2.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支持服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整合教师资源,加大实践应用教学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四、培养经费及资金管理

1.培养经费。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班每人每年学费3705元(含学杂费、书费、住宿费等),远程教育班每人每年学费2090元(含学费、书费、注册建档费等)。学员学费全部由省、市、县财政和教学单位承担,其中省财政承担60%,市财政承担10%,县财政承担20%,教学单位以减免的形式承担10%。学员生活费、来往交通费用由个人负担。

2.资金管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省财政厅根据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招生计划和实际入学情况,将当年应承担的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直接拨付到教学单位。市、县承担部分由省财政通过内部往来结算,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列支。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农工部、财政局、人劳局、农粮局、果业局、教体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工部,农工部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需工作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安排。

2.完善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远程教育函授由电大工作站具体组织实施,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及管理制度,切实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要加强实践教学和课堂授课管理。二是建立学员毕业回乡服务的机制。各镇要把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各镇政府要与学员签订《返乡服务协议》,保证学员毕业后回乡服务。

第3篇: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双师型的师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要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高职学校有着本科研究型院校所没有的特色,那就是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双师型(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正是张扬高职特色的一支重要力量。免费论文。可以说“双师型”教师将成职业院校的师资主流。

一、“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双师型”教师应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一名教师要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必须同时具备思想品德、文化、身心、专业、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素养,还应该了解和掌握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和所在岗位或岗位群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技巧,并懂得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这就要求高职的“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的素质。

 

“双师型”应主要有两层涵义:一层是,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另一层是,从教师个体来说,主要是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逐步向教师――工程师、教师――经济师等复合方向发展。即便是专门从事文化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也要走向社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使“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有一个正确的导向 当前,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拥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的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工程师”。 “双证”不等于“双师”,“双师”也不是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二、“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评价

首先应参照教师职称与工程师职称条件,强调两者的关联与结合,来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评价。一般还可包括以下内容:

l理论、实践教学过程的教学与指导能力

l行业职业道德

l行业职业素质

l行业工程技术、业务能力

l组织管理能力

l协调交往能力

l创新能力

 

应成立小组针对各校具体情况,对细则研讨,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

传统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上,一般采用“送、下、带、引、聘”等方法。“送”是选拔部分教师到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深造的重点是那些从企业引进的实践应用能力强,但专业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下”是让部分教师下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定期对中青年教师有针对性进行实习、实训的培训。“引”是指从生产一线调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专业骨干、学科带头人,加大师资培养力度。“聘”是指聘请本行业本专业的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聘请现场技术人员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双师”型的教育。

以“产学”合作为导向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建设一支“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时,可采取以下做法:

1、采取多种方式,体现学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导向。

2、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参加专业实践训练的教师应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2)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3)加强学校与合作企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为“产学”合作教育建立纽带。

3、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专业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4、改善双师型师资结构,可以通过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来实现。通过建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都可由相关专业的老师组成项目组负责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依据课程要求和实际技术与工程背景,由教师和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安装和调试,,实行新的“以实际技术、工程和科研背景来组织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模式,使其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先进水平。

5、要求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免费论文。经过专业实践,为专业教师积累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

6、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免费论文。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积极开展“产学”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如规定学校认定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企业或工程实践经验,有一至二项科研成果。

7、建立能发挥双师型教师潜力和作用的“产学研”创业机制。要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进修的同时,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8、在教学部门中确定合理的双师型师资比例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结构,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教学十分重要。学校有必要为各部门确定合理的结构机制,委派有热情、有创新和实干精神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教学领导工作。

9、参与项目开发和参加实习培训的教师,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分配上的倾斜。对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潜心应用开发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他们的创新成果,要像其他科研和教学成果一样,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应用开发,教师可完善知识结构,增长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质,这有利于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现行的教师职务评定中存在着强调科研论文质量和刊物级别的倾向。这根指挥棒无意地在引导教师热衷于将自己的到理论性的“核心刊物”上,而忽略了实际应用的研究。

总之,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适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由此确定的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也就不同于普通高校。决定了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的“双师型”师资。

参考文献:

[1] 古华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J].成都职教,2006(4):36

[2] 黄俊民 “双师型”师资发展方向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铁岩.高职高专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报告[2006-06-15].syepi.edu.cn/GJjiao/921006/921006cl/dzb/921006xmyjbg/ss8/ss8.htm

第4篇: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及我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促进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及我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促进技术服务网络的规范化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为顺利完成“十一五”的各项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

二、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六个体系”:即职业分类体系、岗位标准体系、职业培训体系、职业规范体系、考核评估体系、职业资格评审认证体系;建立完善“六个机制”:人员准入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干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技术精湛、服务优质、作风优良的、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化的干部队伍,开创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构建“六个体系”

(一)职业分类体系。一是把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化分类。根据上级要求和我镇实际,把人口计生干部划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工勤类等三个类别。二是设置工作岗位。在分类的基础上,坚持科学规范化原则,下设七个工作岗位。

管理类下设三个工作岗位。即综合管理岗(主要包括从事管理、人事、后勤、财务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人口信息岗(主要包括从事人口统计、人口信息、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宣传教育岗(主要包括从事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培训的工作人员)。

技术服务类下设三个工作岗位。即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岗(主要包括从事计划生育医、药、护、技的工作人员)、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岗(主要包括从事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生殖健康咨询岗(主要包括从事生殖健康知识咨询服务及相关产品的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

工勤类下设一个工勤服务岗(主要包括司机、文件收发的工作人员)。

(二)岗位标准体系。一是严格按要求按标准选配工作人员。镇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有任职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二是制定岗位职责。按照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制定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三是制定岗位规范。按照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制定具有行业特色的各岗位人员工作规范。四是把职业化的内容形成文字材料,汇编成书。制作职业化体系构架和分类设岗示意图两块版面,挂在墙上。把每个岗位的职责、道德规范制成桌牌,放在桌上,为每个人制作一个胸卡,挂在身上,形成职业化建设氛围。

(三)职业化教育体系。制定干部培训制度,一是定期对镇计生办全体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定期对村级计生管理员进行培训;三是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四)行为规范体系。一是建立职业道德规范。组织镇村人口计生干部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道德规范》,努力塑造人口计生干部高尚品格;二是建立职业礼仪规范。制定人口计生行业特点的职业礼仪规范;三是制定岗位工作纪律。

(五)考核评估体系。一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人员的现实表现和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平时、半年和年终评估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三是重视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选拔任用干部和辞退不合格人员的重要依据,激励广大人口计生干部争先创优,岗位建功。

(六)职业资格评审认证体系。依据《河南省计划生育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出台相应的计划生育专业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办法,逐步实行职业资格认证上岗制度。

四、实施“六个机制”

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实施干部选拔任用的“六个机制”:

(一)人员准入机制。一是严格按照各岗位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标准,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空岗人员。二是按照机械导入、就近套入、同等优先的原则,使现有工作人员对号上岗。“机械导入”,即每个工作人员依据自身情况,对照准入条件,采取本人申请、干部评议、集体研究的办法确定工作岗位。“就近套入、同等优先”,即现正从事的条件相近的人员直接定岗,有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人员,现正从事该岗的优先定岗,并签订聘用合同。对暂时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人员给予一段时间作为提高期,明确学习培训和上岗资格等要求,限期达到岗位标准。三是按照人员编制和干部本人资质等方面的情况,可以一人多岗,也可一岗多人。

(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推荐镇、村人口计生系统的优秀干部。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三是全面推行聘用制。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聘上岗的原则聘用各岗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四是建立完善村级管理员规范化管理制度。

(三)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政策力度,逐步形成奖优罚劣、按劳取酬的人才激励机制。二是继续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被评为“双十佳”的村计生管理员、组计生宣传员分别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大力开展创优活动,营造敬业奉献、依法行政、为育龄群众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激发人口计生干部忠于职守、奋发进取、工作创新、勇创一流。

(四)人才培训机制。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以提高人口计生干部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不断更新教育培训内容,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加强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二是制定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的优惠政策,建立组织培养、个人进修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广大人口计生干部的职业能力;三是制定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有效措施,加强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第5篇: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安置房;建设;对策

一、全区安置房建设现状

我区安置房建设自2003年开始实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征收规模日趋扩大,涉及征收人越来越多,为规范我区安置房建设程序,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权益,我区2004年出台《龙湾区重点项目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保证安置房建设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安置房建设也有较快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今年围绕市、区重点工程与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房屋征收项目25项,户数约13350户,征收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安排安置房在建项目19个,总建筑面积212.16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滞后将影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也对安置房建设管理及社会稳定维系造成一定压力。

二、安置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安置房建设整体滞后,及没有长远规划等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认识不足,也有客观因素制约,经调研分析,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主观认识不足。全区房屋征收工作中,“重征收、轻安置”的思想存在,视征收工作为重点任务,遇到困难则需千方百计的去克服,各单位在工作人手分配上也有所侧重,安置工作遇到困难就会抱着能缓则缓的态度,缺乏一种紧迫感和克难攻关、志在必得的决心。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对安置房建设更是缺乏长远考虑、超前规划,总是征收一批计划安置一批,造成安置房项目零散小的现状,增加安置房建设前期审批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延长建设周期,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土地资源稀缺。目前,安置房用地以征用集体土地和使用存量建设用地为主。其中集体土地征用审批时间较长,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有限,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企业征收,涉及单层厂房征收,许多被征收人要求土地置换安置,对我区本已紧张的用地情况又增添压力。安置房建设用地短缺问题影响了安置房建设的周期。

(三)建设资金短缺。我区安置房建设以征收项目属地为责任主体,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保障压力越来越大。安置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由于一个时期以来国家银根不断收紧,融资渠道不畅,安置房建设资金明显不足。今年安排安置房面积212.1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170800万元,其中2016年度投资计划143000万元。资金缺口较大一直是让各建设单位十分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市民间借贷秩序还未形成体制的特殊时期,银行借贷更是严格把关,融资难度不断增大,资金短缺的现象将会持续并进一步加剧。

(四)建设审批周期长。安置房建设工程从报批到开工,2010年经过我市项目审批流程简化改革后,若是诸环节顺利约需2个月时间,但实际情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拖延了时间。如用地审批需要注销有序需要公示6个月,地籍图测绘图纸、初步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审查不符合要求需要修改等问题,都造成了报批时间延长。

三、加快安置房建设的对策

我区规划要求实现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生态建设实现新推进。安置房建设事关我区建设大局,必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紧迫感。首先,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按照我区“中心区扩容、拉开框架、中心集聚、跨山面海、两翼拓展”的发展战略,构筑“一心集聚、两带拓展、五区联动”的城市空间格局,加快融入温州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建设的发展理念。加快安置房建设,推进征收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要树立责任意识,切实认识到安置房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特别是面对我区安置房建设情况滞后的现状,要抓紧制定方案,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解决建设中困难问题,扭转目前安置房建设被动状态。最后,要树立民本意识。安置房建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实时挂在心上,使安置房建设不仅满足被征收人安置需要,也是保持被征收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

(二)要谋划考虑长远,适当超前规划。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需实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三规融合”。安置房建设合理的布局与规划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我区编制了《城镇规划》实现农村控规覆盖、将农村部门土地纳入了建设范围,融入城市发展中,今年编制了《龙湾区村房两改总体规划》用以指导我区农房改造建设。接下来应根据我区明年征收计划合理规划安置房建设。首先,需考虑我区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以及整体住宅建设状况,将安置房建设纳入全区住宅建设规划,结合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综合平衡不同区域安置房的建设需求,科学制订新一轮安置房建设规划,保障城市建设可持续进行;其次,应通过科学规划,将先安置后拆迁作为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结合工程项目的建设时序和建设规模,提前落实安置房建设计划,超前进行安置房建设,逐步实现“先安置、后征收”目标;同时,在规划中理念创新。在拆迁安置房建设过程中,要形成以人为本、规划为先、品质至上、做优环境等为核心的创新理念,推动拆迁安置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要争取土地指标、盘活用地存量。用地指标稀缺是制约安置房建设的一大瓶颈,需想方设法解决好安置房建设用地。首先要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加快组织用地报批,优先保障安置房项目用地,努力为安置房建设腾出空间。其次,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对逾期没有开工的建设用地,依法收回用于安置房建设。同时,要充分利用城乡一体化农房集聚改造计划,挖掘安置房建设用地。

第6篇: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预防对策

1 前言

具体来讲,电子政务建设指的是政府机构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和服务职能中,以此来重组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精简政府,促使政府更加公平和高效的运行。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电子政府,首先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利用,可以促使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等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通过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促使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得到提高,政务公开工作也可以更好的开展下去,促使社会各界来共享信息,更好的监督政府部门。

2 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原则

信息安全原则在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中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机密性需要保证,指的是只有那些有相应权限的人才能够看到信息,并且不法分子不会窃取到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其次是完整性,指的是不会有篡改、丢失等问题发生于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且给不会随意生成信息,没有权限的人不能够来修改或者删除信息;然后是可用性,指的是合法权限可以通过相关访问行为,对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获取;再次是不可抵赖性,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发出信息之后,就可以进行追查,因为系统内部人员的标识是特殊的,存在差异的。最后是可审计性,指的是可以审计这些数据,相关方面还可以严格审查和控制这些信息,以此来促使信息的机密性以及完整性等要求得到满足。

3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

一是电子政务内外网方面:我国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如何对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关系进行有效处理,要将物理隔离应用与政府内网和外网之间,将逻辑隔离应用到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之间。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内外网方面经常出现的网络安全隐患和预防对策:

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在攻击源方面,因为我们将物理隔离技术应用到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之间,那么只有内部可以威胁到信息安全,这种安全威胁更加的隐蔽,有着较大的破坏性。因此内部用户进入系统非常的方便,并且知道那些重要敏感数据是在什么位置存放的。那么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对敏感关键数据和计算资源等进行滥用或者误用,越权访问系统中的机密文件等。

对策:可以将数据加密技术、数字认证体系以及身份验证技术等应用进来,将审计服务器、内审服务器等增设于内部网络中。通过验证用户身份,可以保证那些系统资源只有被授权的用户访问,需要将用户角色标示出来,并且执行过初试登陆之后,方可以对相关资源进行利用。并且由第三方来颁发数字认证证书,用户的数字认证证书都是唯一的,不能通用;在登陆过程中,系统会严格验证用户的身份,并且审计服务器还可以全程跟踪记录用户,记录机密文件被用户的各种操作。对于数字证书和加密的加密文件秘钥,一般存储在安全服务器,这样即使这些加密过的文件数据被不法用户所获取到,获取到的信息也是不真实的。

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攻击源分析,黑客攻击以及各种病毒是外网所遭受到的最大安全威胁,比如泄露了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不法分子篡改了网页或者系统遭到了病毒的入侵等等。

安全对策:可以将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与安全审计技术以及防病毒技术等充分应用进来;防火墙技术指的是逻辑隔离电子政务外部网络和因特网,这样就可以避免那些非法分子进入到内部网络中,对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网络互联设备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对用户的服务请求进行检查,保证都经过了授权。入侵检测技术指的是实时入侵检测,结合检测结果,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进行防护;如果发生网络遭受到了入侵,就需要对攻击进行有效阻断,并且对攻击源进行追踪和定位。此外,还需要应用防病毒技术,因为目前出现了诸多的计算机病毒,有着较大的危害性,会严重威胁到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因此,就需要统一管理整个网络。

二是物理层的安全:要想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物理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在物理层上,主要有这些安全威胁,如不法分子盗窃和毁坏了设备,有意外故障发生于设备中,计算机系统中的秘密信息被无线电所敷设以及其他的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等等。

对策:要严格结合我国的相关规定来防范物理层的安全;另外,还需要充分意识到物理层安全防范的重要性,避免出现设备被盗或者被毁等问题;要结合信息的不同安全要求,对传输材料和传输方案进行适当选择,要使用专用的通信线路来传输那些机密信息,选用的光缆应该不会有电磁泄露问题,这样才可以避免那些不法分子窃取到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另外,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还需要设置容灾备份故障恢复系统,如果物理损坏了某个设备,可以很快的促使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恢复。

三是网络层的安全:其中,那些重要数据的泄露和篡改是网络层遭受到的直接安全威胁,因为目前各种技术还不够先进,那么数据库以及个人终端就可以遭受到各种攻击,有部分不法分子会伪造、删除以及篡改网上传输的数据。如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遭受到了窃取或者篡改,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在网络安全层的防范对策方面:依然是将先进的防火墙技术以及入侵检测技术应用进来,并且还要及时更新系统。

四是系统层的安全:系统层在应用过程中也会遭受到较多安全威胁,如有安全漏洞存在于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产品中,并且设计不够安全、代码的执行模式不够安全等等。通过研究发现,有较大的安全威胁存在于微软的操作系统中,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公开windows操作系统源代码,那么就很容易遭受到各种安全威胁。

对策:选择的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等应该足够安全,在系统方面,可以采用公开源代码的Linux系统,那么对源代码进行阅读,就可以将系统漏洞给找出来,在修补的时候,可以手动进行,只需要对Linux系统内核进行改写即可实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电子政务系统具有较多的功能,信息安全对于电子政务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电子政务系统容易遭受到各种攻击和入侵,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影响到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就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对策,审计建设过程中的整个系统,找出存在的威胁,及时进行解决和预防。

参考文献

[1]韩宇,臧伟.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办公自动化,2004,2(9):123-125.

第7篇: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的实施 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步伐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共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策略之探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基于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期准备 浅谈中职卫校校企合作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用探讨 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双因素理论视角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深化校企合作拓展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中职中医美容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模具专业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和看法 论法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徐勇军,黄昌燕.高职模具专业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52-5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2004-10-6]..

第8篇: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以“两会”精神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水平,以“加强基层建设、强化执法水平”为工作方针。

二、工作目标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是加强推进两队(支队、大队)建设;三是建立完善巡视、检查制度;四是提高基层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五是组织专项执法活动。

三、工作重点

1月份:制定本年度工作目标,对各县(市、区)水政监察队伍进行考核;并迎接省厅对水政监察支队工作考核。。

2月份:对玉宏房产、立城房产乱倒工程渣土案进行重点打击整治。

3月份:配合“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整治椒江流域非法采砂,对临海法龙船厂、红光砂场、长潭水库非法占用库区等案件进行查处。对椒、黄、路三区水政监察大队队伍建设及案件查处进行监督指导。

4月份:对台州经济开发区、绿心生态区、滨海工业园区河道内乱设障行为、进行集中整治,确保防汛安全。对台州看守所擅自打地下井案进行查处。灵江铁路大桥开展调查,并做好06年度案件强制执行工作。对温岭市、玉环县水政监察大队队伍建设及案件查处进行监督指导。

5月份:对城区应编报而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进行查处,并限期编报,对台州经济开发区工程泥浆排放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擅自占用海塘管理范围,危及海塘(江堤)安全的案件进行调查处理。全市水政监察员业务培训、考试。对临海市、三门县水政监察大队队伍建设及案件查处进行监督指导。

6月份:对06年度省优秀水政监察队伍进行考察和学习,对金清港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对仙居县、天台县水政监察大队队伍建设及案件查处进行监督指导。

7月份:召开全市水政监察大队长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同时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对长潭水库库区水源保护情况进行检查。

8月份:台州经济开发区非法占用水域情况调查和处理。对椒、黄、路三区水政监察大队队伍建设及案件查处进行监督指导。

9月份:对永宁江管理范围内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检查。特别是重点查处永宁江沿岸的船场、砂石堆放场等涉水案。对温岭市、玉环县水政监察大队队伍建设及案件查处进行监督指导。

10月份:举行一次全市水政监察员业务培训、考试,并召开一期案情分析会。椒江流域水事违法案件查处和无证采砂船的打击。对临海市、三门县水政监察大队队伍建设及案件查处进行监督指导。

第9篇:队伍建设方案范文

第一,艺术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艺术院校正按照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在人才培养、办学特色、体制改革、增强软实力、扩大开放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内涵式建设对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也提出新要求,既要承担着政务、事务、服务等工作,又要把握形势,加强统筹全局,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好参谋者、执行者的职责,完成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使命。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整体水平直接关系到艺术院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的落实及具体举措的执行效果,因此加强行政人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第二,艺术院校去行政化的内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了高校的去行政化,重点在于解决行政机关机构冗杂,提升行政人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要求,艺术院校要加快行政人员职业发展,鼓励行政人员专职从事管理工作。在此背景下,艺术院校行政如何在精简人员的同时提升整体行政效率成为去行政化的核心议题,只有不断加强艺术院校行政人员队伍建设才能逐步适应高校去行政化的要求。 

第三,艺术院校行政管理方式转变的客观需求。随着院校自主开放式办学及办学规模的扩大,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由“坐、等、靠”的被动管理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服务广大师生;由传统程序化的按部就班的经验式管理向追求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率的现代化管理转变;从粗放型工作模式向精细化、高标准的精品管理转变;从对内服务向增强开放意识、内政外联的职能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内涵不断丰富, 外延不断扩展。这在客观上决定了艺术类高校必须不断提升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以满足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带来的调整。 

综上所述,加强艺术院校行政人员队伍建设是艺术院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艺术教育事业持续、稳定、高效、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面对当前高等教育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打造一支高质量的行政人员队伍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系统工程。 

二、当前艺术院校行政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艺术院校的行政人员队伍普遍难以满足新形势下行政管理工作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艺术类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学历相比其他类型的高校普遍较低,文化知识不足,综合素质较差;二是政治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党性觉悟和政治敏感性,难以切实贯彻中央政策文件和教育政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欠缺;三是业务能力不强,行政管理人员多是中途转行,业务能力欠缺,在日常工作中仅满足于办文、办事、办会等一般性事务的处理,在辅政参谋、统筹协调方面能力不够;四是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学习能力较差,无法以开放的心态适应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变化。总体说,艺术院校行政人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尚未形成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结构合理、分工协作有效的队伍。 

要加快行政人才建设步伐,必须要认真、客观分析当前行政人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艺术院校对行政人员队伍建设认识不到位。当前制约艺术院校行政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障碍是理念问题,即学校领导尚未认识到行政人员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重视行政人员队伍建设。学校领导对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较为狭隘,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仅仅等同于师资队伍建设,而偏废了行政队伍建设。大部分艺术院校未将行政队伍纳入到整体的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之中,各类涉及人员的政策和措施也未充分的考虑到行政人员,这在主观上造成了行政人员队伍建设缓慢的现状。 

二是行政人员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不合理。艺术院校行政人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对内部结构的深入研究,建设路径不清晰,尚未形成一支能力互补的队伍。行政人员整体队伍的水平有赖于明确目标定位。目前艺术院校对建设一支行政管理队伍缺乏成熟的考虑,对行政人员队伍的人员结构、层次、质量建设和个体职业生涯方面缺乏统筹的思考。此外,由于目标不清晰,对如何建设队伍比较盲目,缺乏建设方案,致使队伍效率低下,行政人员的互补效应无法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