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
全省除六盘水、毕节2个地区(州、市)有独立的煤炭管理局外,其它6个地区(州、市)、县(区、市)、乡(镇)大多数均无专门的煤炭管理部门,地、县两级煤矿管理部门均由乡镇企业局兼管,多数只有煤炭管理科,没有安全监察科,全省产煤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大多数乡(镇)煤管站已撤销,由乡(镇)社会事务管理站兼管。在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人员中,大多数为聘请临时的管理人员,少数为事业编制人员,煤炭管理人员一般1~3人。
1.2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地(州、市),县(区、市)、乡(镇)三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虽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近年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仅有书本知识,没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全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大隐患,也是管理严不起来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以前的工作均从煤矿管理费中开资(含事业编制人员),现今上级部门已不允许收取煤炭管理费。由于有的煤炭管理部门财政紧张,工资待遇低,工资发放不能按时到位,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安心、缺乏积极性,缺乏创新热情,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煤矿安全检查责任心不强,有的安全检查人员不懂,查不出问题。有的未尽心、未尽责,煤矿
安全检查工作存在死角。
1.3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
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大多数均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说他们也想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管理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没有人知道怎样才能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没有长期打算和远期目标,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有的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混乱,流于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意识从上至下呈现层层衰减,逐级弱化趋势。
1.4领导调动频繁
1998年“关井压产”以来,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调动频繁,至今,大多数均全部更换。由于煤矿是地下作业,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工作环境差,煤矿井下作业点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有害气体等灾害的危害,新领导又不是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胜任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工作布置上,管理、监督和责任制也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会议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1.5煤矿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有的煤炭管理部门未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对煤矿检查到位,有的只有检查,没有落实,有的未建立安全隐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跟踪落实档案。没有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要求找差距,抓整改。煤矿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侥幸的心理”等。
2对策及建议
2.1从人的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
从全省乡镇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来看,可以说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和人为造成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因素是人。所以,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人的安全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根据全省各级(地、县、乡)煤炭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和无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建议各级煤炭管理部门配备1名主管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的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对目前所有不是安全技术管理的人员全部组织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煤矿安全执法证书者方可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因此,只有消除人的安全隐患,才能消除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2建立健全煤炭管理机构
建议地、县级设立煤炭管理机构和煤炭监察机构,重点产煤乡(镇)设立煤炭管理站。根据本辖区内乡镇煤矿的实际,配备足够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从事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层层分解,处处落实和把关,变领导负责为全员负责,变领导关心为大家关心,真正的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地、县级煤矿管理部门和重点产煤乡(镇)配备一名主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总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煤矿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2.3聘用合格的领导干部
作为煤炭安全生产管事部门的总工
程师或主要分管领导是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指挥者,必须具备丰富的采矿工程专业理论和独立解决采矿工程专业技术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科学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技能,有丰富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能撰写有重要价值的技术报告或提出重要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熟悉国家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程、规范、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并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中去。要从指导方针上、措施对策上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飞跃,要知道如何扭转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投资环境和提高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要知道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商家的投资环境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政策环境。要能够为今后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发展和推广介绍引进国内外商家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炭深加工利用项目、煤炭洁净技术(选煤、型煤、水煤浆、煤炭高效燃烧、煤电、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炭脱硫等技术)项目,要能够为将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2.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国家对乡镇煤矿开采技术要求的提高,那些传统的煤炭开采方法将被先进的符合现代化的开采技术所取代,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来管理,因此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专业化。所以提高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全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今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依靠科学的进步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把煤矿安全事故降下来。
【关键词】煤矿机电 安全 管理 装备 培训
0前言
煤矿机电安全是煤矿安全生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我们做为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更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分析机电管理的薄弱环节。下面我就关于煤矿机电安全事故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1煤矿机电安全现状思考:机电管理存在职能部门不能有效作为、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设备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滞后、机电队伍素质低、机电培训走过场等问题。
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尽管各地方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2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机电监察力度和深度不够。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也有差距,煤矿机电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管理不到位。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
超能力生产与设备老化。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产量激增,未来仍将处在高位增长阶段,受利益驱动,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机电安全则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设备“连轴转”现象很普遍,没有足够的检修保养时间。
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一些矿井尽管没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
设备存在隐患较多。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
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时有发生。
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
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尽管地方煤矿的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2煤矿机电安全个人建议。要做好机电管理,必须从搞好安全、服务生产、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的角度进行定位,把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放在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引导生产力发展,要高度重视机电设备投入和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升级。要结合个人感受,现提出如下机电建议。(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是指导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的尺度,只有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是企业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因此,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必须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让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要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2)认真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设立专门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3)加强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管理。煤矿机电、提升、运输系统使用的矿用产品,凡是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机电设备、电缆。(4)完善提升运输设施。煤矿企业要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传动设备必须有护罩、护栏。矿井主要提升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后备保护装置,运行时严禁甩掉保险装置。
切实提升煤矿供电安全保障水平。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装设灵敏可靠的过流、漏电、接地保护装置,而且每年必须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进行一次核算、调校和整定,并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进行一次跳闸试验;直接向井下供电的高压馈电线上,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煤矿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管理者、职工、还是安全监察员,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做好安全工作,确保煤矿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尽一切力量扭转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为搞好职工技能培训工作,采取自培、委培、自考和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职工技能等级达标培训工程”,普及中级工等级培训,凡在岗的综采支架工、矿井维修电工、地面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通过集中学习、定向培养等形式,强化专业工种、要害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要完善激励机制等,充分发挥首席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能驾驭新技术的机电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机电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提高机电安全监察员的整体素质。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集中优势的机电监察力量,对煤矿进行地毯式的逐台设备、逐线、逐面地全面监察,不折不扣地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监察,不留情面,该停的坚决依法停下来,决不手软。要用铁脸面、铁心肠、铁手腕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以身作则,摆正监察与被监察、监察与服务的关系。
3 结束语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因为它涉及到煤矿生产中的很多方面,与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相联系。因此,应该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佚名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2]芦玉林.浅析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要点[J].今日科苑,2010,18.
1煤矿安全管理中常见的组织错误及其危害
1.1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组织体系缺失
煤矿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导煤矿各项工作正常实施的理论依据,细小的关键上存在问题,就会造成整个煤矿生产工作出现危险。当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组织体系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煤矿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操作,导致人员出现安全问题[1]。组织存在错误和缺失,就不能发现细微问题,也不能积极的展开对问题的防范和预测,导致细小环节出现大问题而面临全面的危机。组织的体系缺失会导致工作人员的操作性不一致,随之出现不容易管理和预测危险的状况出现,进而导致更大的安全问题发生。
1.2煤矿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
因为监管力度不足,监管人员对于监管工作的认识不够专业,会导致整体上对于煤矿安全预警工作的缺失,预防能力不足,是产生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2]。传统的监管模式主要是依靠人工主观观察,没有实现电子科技的检验和监督标准,导致在许多环节出现隐患,又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实现现代监管职能,要求针对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实施准确的仪器排查,能够准确到细微之处,才能保证防患于未然,不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1.3对于安全管理组织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以及工作范畴不明确
没有实现对安全管理组织人员的业务培训,导致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又不知道如何解决,影响后续的生产进行,还可能在出现危险的紧要关头,失去逃生的意识和知识方法,最终令工作人员失去生命。再者就是煤矿企业的工作范畴分工不够明确,导致许多环节缺失人员管理,最后造成煤矿的事故,也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1.4制定的奖惩制度不合理
奖惩制度是维系一个组织运转的重要手段,奖惩制度一旦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性,就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心理,使得员工失去了工作积极性[3]。除了奖惩制度评判指标不公平之外,还存在着其他情况,比如应该进行奖励的员工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即便是得到了奖励,奖励的力度也远远低于其应得的奖励。而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人,却没有对其进行应有的处罚,仅仅是遵照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进行处理。此种行为,对于工作成绩优异的员工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不仅仅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减弱,还使得组织的核心凝聚力被削弱了。而那些没有按规定处罚的员工则会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安全管理并不需要太过重视,很容易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危害员工的人身安全。
1.5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恰当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的行为会起到表率作用,员工会下意识的按照管理者行为的引导进行工作。而现阶段我国煤矿相关负责人的管理行为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有些管理者对于经营出现问题的设备毫不关心,容易造成因设备损坏或不工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4]。还有的管理者对组织内不同部门的员工采取同一种管理模式,没有遵照员工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管理者的不恰当行为,会影响组织内部其他员工的工作,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动力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2煤矿安全管理的防控途径
2.1构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在构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科学化的考量,实现可靠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应该有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能够专门进行煤矿安全防范工作,检查可能出现的煤矿安全危机,防患于未然。其次,还要实现制度的明确文献,要求领导和工人都能够严格遵守规定。还有就是需要对煤矿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在计划的过程中添加对于未来的安全防范意识体系建立[5]。
2.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在制度拟定的前期,要综合所有专业人士的意见,还要切身实地的考察工人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安全工作的管理手段要实施在危险之前。防控管理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在工程构建初期就实现完善的制度管理,进行预防比补救要实际得多,而且对于工人的人身安危更具有实际意义。
2.3对安全管理组织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且严格划分工作职能
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对于人员自主防范意识的培养[6]。定期的进行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培训,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和自我营救意识。在问题没有发生的前提下,工人能够认识到危险性,防范补救可能发生的危险。清晰的划分人员职责,保证每个工作环节都能有人监管,就能将危险制止于最小的程度上。
2.4重新确立奖惩标准以保障奖惩制度的科学性
为了解决现阶段煤矿管理中存在的管理者制定的奖惩制度不合理的问题,应该做到重新确立奖惩标准,确保奖惩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7]。对于工作能力突出且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员工应该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促进员工积极性。而对于那些在工作中不遵守管理规定、投机取巧的工作人员,则应该按照《煤矿安全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惩罚,根据情节的严重情况进行相应的警告或辞退处理。奖惩制度的科学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是管理者维持一个组织有效运转的重要手段。奖惩制度的科学性使得员工认识到认真工作的重要性,为实现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2.5规范管理者的行为
管理者的行为在组织内部是其他员工的风向标,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就要实现对管理者行为的规范。比如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看到工作人员或工作设备的操作或运行存在着问题,就应该及时地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带来的损失。不仅如此,管理者还应该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特色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做好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
3结论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相应的,煤矿开采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是保证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路线长,涉及的安全管理内容范围广,对于技术要求高。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开采出的煤炭的安全运输,其二则是生产设备的运输。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中,由于机电事故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为第四位,而其中机电运输安全又占到机电事故35%左右的比例。因此,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而言之至关重要的。
1.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机电运输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能保证一个项目顺利、有秩序的得以开展,而缺少了有效的、系统化的管理,项目势必会出现混乱,质量问题更是让人堪忧。同样,在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上,也要高度予以重视,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机电运输设备能够安全运行。而当前的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中,有效的管理制度可谓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企业因为怕麻烦或是担心投入较大的成本,便放弃了体系性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没有成套的管理制度,最终会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安全生产便由此成为一句空话。
1.2机电运输设备日常维护不到位
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状态是构成整个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保证该部分的安全就必须切实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否则会成为一个致命的安全隐患。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诸如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会造成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这些破损若不及时得到检修,可能会由原本较小的问题转换成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势必威胁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1.3机电运输设备操作人员自身素质偏低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设备,设备的操作较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但在实践中许多操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一些操作人员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加之缺乏业务知识学习,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规指挥、违规操作时有发生,这些难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可能给整个矿井机电运输埋下隐患,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
2.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的建议
2.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实施运输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运输事故的发生,完善的安全运输管理对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那么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有针对性的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并将安全管理任务落实到位。严格规范煤矿机电运输人员的作业行为,从而提高煤矿机电运输质量与安全,降低运输风险及事故的发生率,极力维护运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2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和定期检修
施工设备是保证施工安全尤为重要的因素,因而必须重视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煤矿井下的特殊工作环境,对机电运输设备的磨损和腐蚀,这些均会在不同程度上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使用设备,需要注意对其进行日常和定期检修。安排具体的人员做好设备检查,检查中发现有问题必须及时上报和尽快修理。检修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认真负责的情况,应当给予相应的惩罚,相反,如果及时查处并上报问题,避免了重大损失,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此类方式将安全隐患尽早消除,以防止带来更大的损失。
2.3完善提升运输系统安全设施
煤矿企业要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传动设备必须有护罩、护栏。矿井主要提升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后备保护装置,运行时严禁甩掉保险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动作灵敏、性能可靠。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安全控制要求。斜井提升连接装置要可靠、牢固,必须装设保险绳。斜井井巷中防跑车与跑车防护装置等安全设施必须齐全、完善,提升时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通过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安全设施降低矿井机电运输风险及事故的发生率。
2.4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此来提高机电运输队伍整体素质。首先,坚持以岗位应知应会技术知识为重要内容,附带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增强其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定期组织机电运输骨干利用业余时间,就机电运输设备的工艺流程、结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电器元件的安装,保养、维修、故障排除等技术操作,进行详细的讲解、交流,会同在井下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使培训达到制度化。最后,积极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提高其业务能力,以提高技术水平为前提,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培养机电运输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兴趣。定期组织分工种、分岗位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并进行理论考核评比,表彰优先者,以增强机电运输人员的荣誉感,激励职工不断学技术热潮。通过以上方式教育和培训,即巩固机电运输人员的自身技术能力,又提高机电运输队伍的技术水平。
2.5提高机电运输检查力度
矿井机电运输检查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加强对矿井机电运输设备的管理,煤矿机电运输较其他专业复杂,而现场检查中,基本把检查范围放在设备表面是否失去防爆性、完好性能上多,一些表面现象掩盖了不少深层次问题,缺乏对安全性能、动态情况的了解。因此要提高在检查中亲自动手、打开设备检查内部各类保护及详细翻阅各类记录资料。其次,加强隐患跟踪落实,往往前次检查中的问题在这次检查中同样出现,致使一些问题和隐患拖的时间长,被检查单位无动于衷,检查中缺乏力度,对一些大的问题,一时又难以解决的没有限制被检查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和必要的处罚。
3.结语
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尤为重要的因素,机电运输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只有高度重视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相关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从安全管理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有效预防机电运输安全事故发生,从而提高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王春海.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J].科技风,2008(11).
[2]艾井石.煤矿机电事故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2008(02).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瓦斯
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工作的基础,是稀释和排除矿井瓦斯、粉尘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作业区间的温度,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灾,保障井下作业人员呼吸,优化工作环境的基本途径,历年来为煤矿下工作者所重视。据统计,通过通风方式排放的瓦斯约占全矿井瓦斯量的80%~90%,粉尘约占2%0~30%,热量约占60%~70%。对煤炭企业而言,矿井通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受到煤矿开采环境复杂、煤矿生产条件恶劣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煤矿开采工作的事故特别是瓦斯、煤尘、火灾等通风灾害事故频发,由通风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顶板事故。因此,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矿井安全预警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效益和矿区稳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现结合工作实践,提出进一步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减少或避免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借鉴。
1.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全员通风安全意识
通风工作就是事关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提高全员职工通风安全意识和自主保护意识,使“通风无小事”的观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深入人心,这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一是提高领导的重视,煤矿主要领导全面负责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起职责明确、机构健全、规范科学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到位;二是充分利用宣教片、广播、板报、墙报、标语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对职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瓦斯的危害及通风对瓦斯灾害防治的重要性,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通风安全意识;三是注意收集通风安全的典型事故案例,以现身说教的形式进行教育,分析每起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利用这个机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和救援技能培训或训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和救援技能,以便日后工作中自觉按照规程进行操作,让他们真正掌握矿井安全技术。
2.配置专项管理人员,建立通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现。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实施,并加强对其的培训。可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需要,举办一些通风安全设备维护、维修人员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聘请一些现场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授课,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应充分考虑其劳动强度、责任和专业性,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规范的通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指引着开采人员在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实现煤矿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在避免人为因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质量标准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如瓦斯检查、排放和监测管理制度、巷道贯通管理制度、盲巷管理制度、通风设施管理制度、综合防尘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等。并严格按规定贯彻落实,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验收、有评比、有考核、有奖罚,使通风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现场管理
机械设备是煤矿矿井通风的重要保障,现代煤矿的安全开采必须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矿井通风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通风设施的优化配置、开发与更新,提高技术设备的性能,实现矿井通风安全管控。在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加强现场管理,完善矿井通风技术是重中之重,以技术的更新来提高安全生产的可靠程度。科学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对维护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通风系统类型,优化通风系统,降低通风阻力,保证生产所需风量。通风系统要做到简单、稳定、可靠且易于管理,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和验收,及时检查和调整通风系统,保持水平、采区独立通风,保证风向稳定,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定期绘制矿井通风系统图,建好各类记录,加强强设备日常检查维护,确保通风机各参数在合理范围内,保证通风机安全稳定、可靠运转。抓好通风事故隐患检查,及时掌握采掘工作面通风瓦斯情况,予以排除。
4.结语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是生产的效益的保障。煤矿瓦斯治理十六字方针是“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可见加强通风安全管理对于煤矿瓦斯治理的重要性。当前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的因素复杂,不仅有自然环境、物的环境等外在因素,还有安全意识欠缺、技术力量较薄弱等人为因素,增加了通风的难度,随着煤矿生产的不断延伸,通风安全面临的形势将愈发严峻。通风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只有我们不断地将通风管理落实到实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矿井实际生产中的通风安全状况得到较好改善,从而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确保煤矿企业长治久安。 [科]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解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张国枢.通风安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3]王洪德,马云东.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煤炭工业出社,2004:152-169.
关键词:煤矿开采;安全生产;事故;问题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煤矿能源在一次能源的构成比例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就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储量以及开采利用趋势来看,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仍将以煤炭能源为主。如何进一步发挥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努力提高煤炭资源的安全生产能力,保障煤矿生产事业的安全有效进行,促进煤矿开采企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安全事故频发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煤炭开采事业的稳步发展,为此我国煤矿开采企业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深刻的反思,分析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找寻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具体对策,扭转煤矿开采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一局面,促进现代煤矿开采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1 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煤矿开采企也对开采技术缺乏有效的管理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我国煤矿生产总量逐年创新高,但煤矿生产能力和水品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一些中小煤矿企业开采技术落后,煤矿开采企业忽视了对开采技术的更新换代,导致开采企业生产能力下降,企业长远发展受到制约。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化调整的刺激下,近年来煤矿生产行业发展很不景气,受煤矿生产环境的影响,部分技术人员以及技术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高,长期以来技术管理工作被忽视,开采企业内部欠缺技术人才,这就导致煤矿开采工作进行时缺乏技术人员的指导,不合理的采掘布置以及采掘失调问题在开采环节被暴漏出来。
1.2 缺乏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指导生产实践
煤矿开采企业在进行煤矿开采工作时,缺乏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作指导,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煤矿生产工作中违反《煤矿安全规程》中具体规定的问题屡有发生,为安全煤矿安全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为此在进行煤矿开采时要在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指导下进行。
1.3 对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
目前在我国煤矿开采生产一线进行开采工作的人员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从事煤矿生产工作没有经过严格的开采培训,所掌握的开采技能不够规范,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规范的开采作业还容易酿成开采事故,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1.4 政府监管工作不到位,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也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性质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在对煤矿企业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在执行监管工作时,某些监管工作人员贪图小利,往往存在一些行为,导致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职权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此外煤矿企业自身缺乏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权责分配、奖惩机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混乱,无法有效地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1.5 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投入不足
我国煤矿大多深埋于地下,露天煤矿仅占我国煤矿的一小部分,由此决定了我国煤矿开采工作难度系数较大,在进行煤矿开采时,井下作业受瓦斯浓度过高的影响,导致煤矿开采工作的难度进一步提升,若想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安全保障措施,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但我国中小煤矿居多,对因煤矿安全生产所导致的煤矿开采成本提升这一问题,中小企业不愿意买单,导致我国中小型煤矿开采单位安全生产投资资金严重不足,生产设备老旧,生产技术落后,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对策
2.1 加快煤矿安全立法,加强监察队伍素质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法治化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的内容,而立法是法治的根本依据。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煤矿安全监察与管理不分,因此难以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且行业主管部门在对煤矿进行安全监察时,主要依赖于大量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命令,很难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法律法规,建立一个监察有力的职业安全监察体系,监察队伍开展工作时要按照“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训练有素、执法严明”的要求来执行工作,以便更快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2.2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新装备、新技术和新工艺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大中型煤矿应以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为重点,加大采掘、机电、运输等主要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具体措施有:加快发展现代化矿井装备,制定技术改造规划;积极推进煤炭生产工艺改革,推广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快建立安全监侧监控系统,对矿井上下各环节主要设备运行状态和瓦斯、煤尘、火、水、顶板压力等灾害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监控。
2.3 加大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加强对煤矿企业法人的安全意识、全体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使人人都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直接制约着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抓好职工自主保安教育,自觉规范作业行为意识,从源头上抓好事故的预防,这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之所在。另外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当前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要积极与煤炭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对口单招、脱产培训、函授学习等方式,培养高层次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
2.4 切实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具有跨行业、多样性、复杂化的特点。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技术和操作人员,由于受煤矿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过去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在工人生产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或事故发生后,通过总结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当今,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新的危险源不断出现,发生事故的诱因很多,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所以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现场,靠前指挥,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复杂,意义重大,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将是我国煤矿开采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关注和研究一项重要课题。政府监管部门、煤矿开采企业、开采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人员要同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努力为我国煤矿生产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安全的生产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忠宝,曹庆贵.煤矿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与控制研究[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02).
关键词: 煤矿;调度;安全;标准化;建议
1 引言
煤矿调度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到协调、监督、指挥的作用。它把煤矿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组织起来,协调起来,综合平衡,及时地反映和克服生产中的矛盾和薄弱环节,协助煤矿领导来进行管理工作,集中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使生产过程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1]。煤矿调度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生产组织、安全管理和对突发事件的解决处理。可以说,煤矿调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指挥中心,在煤矿生产和管理中将起着重要作用。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促进调度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途径,长期保持调度工作达到规范和统一,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服务,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需要,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因此,搞好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现状
现阶段,由于我国煤矿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中小型煤矿和大型煤矿差距巨大,乡镇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相差甚远,所以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也是高低分明。
大型煤矿的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多排在全国前列,以神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平朔分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等大型央企、国企为代表。这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矿井多注重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一些大集团大企业的煤矿调度水平已经站在了世界前列,如神东煤炭公司下属的保德煤矿,该矿连续多年荣获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称号,在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实现了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
中小型煤矿与大型煤矿对比差距明显,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多半滞后,地方小煤矿的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问题更是突出。尽管部分有实力的中小型煤矿对煤矿安全标准化工作也较为重视,但由于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定中通风、采煤、掘进、地测防治水、机电和运输这些部分是主要的,占的分值比例大,所以煤矿多对这些“要害”环节投入较多财力、物力,而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往往被忽视,多难以发挥协调、指挥、监督的作用;至于资金、人员和技术装备普遍落后的小型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往往刚到国家三级标准或难以达标,生产能力9万吨/年及以下的小煤矿的煤矿调度工作更是不堪入目。
3 中小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制约中小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的问题从主观上看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从客观上看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具体存在问题如下:
3.1调度机构不完整
现阶段,我国中小型煤矿普遍存在调度机构不完整的现象,如未设置独立的调度指挥中心,从根本上制约了煤矿调度工作的发展;有的煤矿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不能保证双岗每天24小时值班的调度工作需要;调度负责人和调度值班人员的文化程度不符合要求。
3.2调度装备不达标
有的中小煤矿调度通信系统不完整,无调度总机或与井下通信不通畅;有的煤矿没有达到两种通讯手段,调度总机未联网,调度台电话无录音功或能录音保存时间达不到要求;有的调度室无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监控终端显示,或声光报警、数据存储查询功能不全,无法准确显示井下总人数及人员分布情况;有的没有装备工业视频系统,或者不能实现调度室对主要输送机机头、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主副井井口、主通风机房等主要场所的实施监控。
3.3调度管理不到位
有的中小煤矿尽管完善了机构、配备了人员、改善了设备装备,但是由于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对煤矿调度工作从思想上不够重视,直接造成煤矿调度管理工作不到位,只是摆设,不能发挥调度应有的作用。有的煤矿无法做到安全、均衡、稳定生产,无法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掌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工业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无法掌握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系统的运行情况;甚至在出现险情和发生事故时,无法及时下达调度指令,或下达调度指令错误、失误,耽误抢险救援,给煤矿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伤害。
4 中小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提升建议
中小型煤矿在资金、技术装备、人才配备等与大型煤矿存在着差距,所以更应充分发挥调度指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弥补煤矿本身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集团公司及煤矿领导应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仔细学习国家下发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领会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要精神和指导思想,以提升标准化水平来实现安全生产,积极向调度安全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做的好的单位学习经验,加大资金投入、人员投入、技术装备投入。在提升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上,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4.1完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应符合以下要求:调度指挥机构健全,岗位职责明确;调度人员配备满足双岗24小时值班要求;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要满足工作需要。
4.2完善调度管理
调度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建立健全调度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掌握日常安全生产动态及重点工程、主要系统和装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履行安全生产信息、指示、文件等的上传下达职责;出现险情和发生事故时,及时下达调度指令,进行应急处置。
4.3实现调度信息化
调度信息化应符合以下要求:调度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满足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应急救援等工作需要;供电、备用电源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采用先进的装备和信息系统。
4.3做好调度汇报
按规定要求履行汇报职责,及时反映煤矿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及时掌握现场安全生产情况,每班向上级调度指挥部门汇报当班生产组织及安全生产情况;每日调度统计报表、安全生产信息,煤矿负责人值班带班情况表等,经审核后及时上报给矿领导,为煤矿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5 实例
神华集团某矿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卓子山煤田棋盘井矿区东南部,矿井井田面积7.986平方公里,资源储量11061万吨,可采储量6212万吨。该矿前身是一家私营企业,工艺落后,不具备高产高校矿井条件,2005年被神华集团收购,2008年技改后达到60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尽管矿井井型小,煤矿年产量不大,但是该矿仍然高标准、严要求,以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为契机,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深入开展矿井现代化、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被评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在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该矿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建有现代化调度指挥中心,配备高学历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调度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数字化、信息化装备技术手段引领调度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6 结论
现阶段,中小煤矿调度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小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不达标。中小煤矿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提升必能完善煤矿调度系统,对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集团公司和煤矿的领导与每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实事求是,扎实持久地开展标准化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地提高工作质量,发挥调度应有的作用,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驾护航,确保煤矿安全、高产、高效、稳定生产。
参考文献
[1]翟珂,周启勇.怎样体现煤矿调度工作的重要性[J].煤矿现代化,2009
关键词:矿井通风 , 安全管理 , 探究
【分类号】TD72
0 引言
煤炭资源在为我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因为许多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不当,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特别是当前许多私营煤矿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严重忽视了煤矿的安全管理,煤矿生产中许多安全隐患都得不到处理,从而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在这种环境下,提升矿井通风安全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矿井通风的安全为出发点进行分析,为矿井通风管理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1 我国矿井通风的现状及形式
当前我国矿井的通风系统是从经济计划时期设计使用并沿用到现在的,其最初的设计已经远不能满足当前采煤生产的需要,并且很多矿井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老化变形,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导致许多安全事故,当前构成矿井通风的主要形式为中央分区抽出式,并且这种形式已作为当前矿井通风的实施原则,相关的安全管理和制度也围绕该形式进行开展。
2 我国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改善方案
2.1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
当前,尽管煤炭企业都深知矿井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巨大利润的驱使很容易导致煤炭企业忽视其安全问题,而且许多煤矿生产流程疏于管理,即使存在相关管理机构也已是名存实亡,并不能够为煤矿的安全管理带来实质性的作用,在这种状况下,建立独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对改善当前现状至关重要,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将管理工作进行划分,将责任具体到个人,实现对全局的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另外还应当对以往安全事故的起因、类型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作为管理机构其规模的依据,管理机构要想有效的运营,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管理者进行管理,因此,此外还应当对机构管理者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以提高管理能力。
2.2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矿井的生产安全管理除了需要管理机构的建立,还应当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呼应,制度的建立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消除员工的随意性,机构能够为制度提供平台,二者相互协调,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2.3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对矿井进行监测,实时反映矿井的动态,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必要的技术手段,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加入,将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在我国煤炭企业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现状下,这种成本的累加阻碍了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因而要想彻底改变煤炭开采现状,保障矿井通风安全,就需要采取强制手段来建立安全管理系统,以促进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
2.4构建安全管理网络,排查隐患
许多煤矿安全事故出自一些很小的安全隐患,这些小隐患起初没有重视,逐渐发展扩大,最终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煤炭企业在日常维护检查道中应当重视矿井中各种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里,对安全隐患的管理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应当融入到整个管理体系中,将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融为一体,组成一张管理网络,并通过整个网络对矿井通风中所存在的隐患进行实时监测。
3 矿井通风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
3.1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系统旨在将各种技术指标组建成系统的数据库,以此作为安全生产技术分析的数据支持,例如,可以通过组建瓦斯数据库来对矿井中瓦斯的含量进行监控,将所得数据上传到数据库,对瓦斯数据库进行分析,以获得矿井中瓦斯的情况,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避免瓦斯事故。
3.2矿井通风事物管理系统
除了对矿井通风技术建立管理系统外,还应当针对人员的日常事物建立相关的系统以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工作的安排、物资的分配、日常通风情况记录等内容,领导能够通过获取系统权限的方式,针对员工岗位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并能够保证管理的可行性和规范性,此外矿井通风事物管理系统能够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能够更直观为领导展现管理情况,有利于管理者做出决策。矿井通风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新技术和新手段,推动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
4结语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分布广泛,除了大型煤炭企业外还存在许多小型煤炭企业,这些小型的煤炭企业作为我国煤炭行业的构成部分已经不可缺少,但是这些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成为了煤矿事故的多发地,针对我国当前煤炭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大煤炭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处理好煤矿通风中的问题,切实改善煤矿开采环境,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为我国经济提供长久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苏启. 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J]. 劳动保护. 2005(09)
[2] 敏,陈玮胤,张洁. 浅谈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 2010(22)
[3] 丁贵江,刘杰. 煤矿推行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州煤炭. 2006(03)
作者简介
【关键词】 指挥协调现场管理严格考核安全管理加强培训应急建设
客骋恢富有?在煤矿基建过程中,工序复杂复杂多变,技术要求广泛,每日工程量大。因此,必须建立有力的调度指挥中心,让各道程序安全有效的运转,做到“令行禁止,畅通责明”。具体有以下一些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指挥力度:协调各方面工作,让工程调度高效施行,使基建工程整体化,实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2)明确每个人的责任:依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规范要求,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将命令下达清楚,把工作情况上报详细。(3)定期召开研讨会:定期召开研讨会,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合理安排,认真处理,绝不遗留没解决的问题。(4)制定处罚制度:制定处罚制度,对于违反安全规定和不听从调度的人员应予以处罚,并加强教育扩大化,防止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
2 注重施工现场
(1)深入基础管理。注重施工现场,深入基础管理,抓好每一项工作。坚决完成工程提出目标和任务,发扬踏实肯干、能吃苦、不怕累的作风,办好井下工作,树立管理重在基础的思想。
(2)深入井下。工程项目部门落实双带班制度,管理人员深入现场,了解一线工人的想法,掌握井下的工作环境,清楚井下设备与材料的状况。
3 严格管理、落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部的用工性质决定了搞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程度,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煤矿的建设程度。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认识,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认识和提高的转变,正确处理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与进度、效益的关系。落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达标的主体责任,明确项目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分管部门,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入手,及时研究达标工作所需人力、财力、物力等,要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构建起扎实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
4 建立完整的考核体系
(1)考核体系。健立完整的考核体系,将每个人的安全责任详细化,实行责、权、利三位一体的考核体系,实现有理有据、有方向性的管理依据。由建设主体负责全盘考核,从而达到考核体系标准化的目标。(2)明确考核及管理制度。工程管理部将各项考核及管理制度明确化,制定管理考核项目书,并且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将各项人员凝聚在一起,建立管理档案,让工程内容明确无误。
5 积极培养后备人员
(1)新老职工配合模式。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就要重视培养后备人员,让经验多的职工手把手培养新来的职工。如逐步提升的机械化施工项目:变电站、钻机、锚杆机等设备的检查维修,推行新老职工一起配合施工的模式,快速提高职工的各项素质,培养其独立完成应尽的责任。
(2)积极实行鼓励政策。实行积极鼓励政策,建立能力考核机制,对于有进步的员工进行实时奖励和提拔。这样可以在职工中间制造出一种互相学习、相互竞争的气氛,形成互帮互学的风气,在你追我赶的学习中不断壮大队伍,不断提高职工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项目总体素养。
6 建立“三汇”机制
在调度工作中,建立汇报工程进度机制,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施工进度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为项目管理部门制定下一步工作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实现信息流通的时效性,为加快矿井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这里所说的“三汇”机制就是将每一天、每周、每个月的工程情况分别向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门适时汇总、时效传达,时效解决,推动工程建设效率的最大化。
(1)每日一报。每天在规定时间向工程筹建处汇报当天的工程完工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让上级对当天进度掌握并对后期的工作进行安排。(2)每周一报。每周的定时汇总当周的工程进展和所遇到的问题,调度中心对报告进行分析研究,组织相关技术单位现场解决,对于重特大问题要向筹建处汇报工程推进中遇到的问题,集体协商议定,以便于进行正确施工方案,间接调控了解项目资金投入和安全管理。(3)每月一报。调度指挥中心月底准确当月的工作情况,包括工程进展、工程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案和下一阶段的施工计划。项目筹备处成立工程验收组,对工程进度核实,对照月度计划,奖励任务超前完成队组,总结当月安全运行情况,安排下月工程进度,结合实际提出后期施工需要解决制约施工进度的实质性因素,日报、周报、月报,掌控建设工程资金、进度、安全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7 建立应急预警机制
在煤矿基建工程中难免有不可预料的危险,调度中心要对这种危险进行分级预警,以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和解决这写突发事件。依据事故的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破坏级别和发展预期情况,借鉴各煤矿的应急预警工作经验,合理建立生产事故的预警预报机制,避免灾害,及时救护,达到减少煤矿的安全事故发生和灾害事故发生最小损失的目的。
8 结语
煤矿基建工程需要安全高效的进行,对于施工管理工作必须要求严格,实现更好更快的工程建设。笔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建工程管理工作,对于员工的积极工作和安全生产制定合理的机制,对于项目建设的指挥提供了具体方案,对于筹建处有序高效的管理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对于领导部门及时了解基建工程的进展和困难创造了窗口。相信基建工程项目在安全高效的协调指挥下必将顺利完成基建工程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S].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2.
[2]王家胜,柳宗斌.浅谈施工现场管理[J].山西建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