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休闲农庄的建设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前正处于旅游旺季,大家都很忙,在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我们见缝拖针,召开这样的会议,也是当务之急。因为江苏的乡村旅游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层次,产品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品质,是我们江苏乡村旅游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有关问题我再补充说明三点意见:
一、关于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问题。
这次会议是面临我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候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周局长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他在讲话中,对全省的乡村旅游,从改变现有状况,不断提升层次;顺应时代潮流,提高生活品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市场复苏,实现旅游振兴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和全面提档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对下一步全省乡村旅游如何上台阶、上层次,全面提档升级,促进升级转型,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七点具体意见,讲得非常好,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具有很实际的指导作用,对我省乡村旅游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周局长的讲话精神,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内乡村旅游工作的具体指导性意见。对周局长的讲话精神,请同志们回去后及时向各地方的领导同志汇报,并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时也希望同志们回去后能尽快召开各地的相关会议,一方面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特别是周局长的讲话精神;另一方面研究并提出推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全面提档升级的指导意见。建议同志们在向各地领导汇报的同时,应尽快取得政府在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推进乡村旅游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全面提档升级。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政府主导必不可少,没有政府的组织领导,单纯靠市场自然发展,靠农民自发行为,乡村旅游很难有大的作为,这一点很重要,对此,我们一定要形成共识。目前,在旅游行业的具体抓手中,最能迎合和牵动党委政府的抓手就是“创优”“创强”和乡村旅游,因为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相联。
二、关于我省乡村旅游全面提档升级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经过对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现状、基础、总体水平、在全国所处的位次、市场需求和发展规律等客观全面的分析、研究、判断,并广泛深入地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五年的发展,我省乡村旅游产品不仅在“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在“质”上也有了重点突破。目前,全省各种形态的乡村旅游点1700多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4家,年接待量已突破四千万人次。本世纪以来,特别是04年全国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建一处景点,保一片生态,富一方百姓。20__年以来,省政府已连续两次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省旅游局先后四次召开现场会和观摩会。全省各地各级旅游部门为发展乡村旅游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省涌现出了蒋巷村、旺山村、鸿山生态园、吴楚农耕文化园、傅家边生态园、翠谷庄园、大石山休闲农庄、世外桃源、星期九农庄、沭阳苏北花卉园,以及当时的江心洲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一大批在江苏,乃至在华东地区,甚至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认知度与美誉度的乡村旅游产品。江苏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省旅游产业中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极。
国家旅游局领导曾多次赞扬江苏的乡村旅游工作,国家旅游局曾邀请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专程视察江苏省的乡村旅游工作,并向国务院提交视察报告,国务院将此报告批转给了江苏省委省政府。视察报告对江苏的乡村旅游产品,及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旅游局认为,江苏乡村旅游总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明确要求在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中,江苏的乡村旅游产品在提档升级方面,在全国应率先突破,尽快打造一批精品,塑造一批品牌,在全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也多次指示我们,江苏的乡村旅游现在不仅要注重量的发展,更要注重品质的提高。
应该看到,当前我省的乡村旅游产品,在数量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质量不高、低档次、低水平重复,以及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长等问题。已推出的众多产品中,有突破性、示范性的精品并不多,更多的产品在刚刚推出、密集推销的当时热闹一阵,过后就归于沉寂,具备可持续吸引力的产品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
尽管江苏的乡村旅游产品还存在着众多方面的品质差异,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众多不平衡性,但总体来说,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面,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江苏乡村旅游发展与转型升级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一次重要会议。
事实表明,消费者需要我们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市场迫使我们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要求我们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推动我们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的内生力也需要突破传统产品的模式转型升级。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和高端产品,比如像国外的庄园和乡村俱乐部等等。好的乡村旅游产品应该给人以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曲、梦幻情的感觉和意境。
促进我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省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是我省乡村旅游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和迫切需要。如果说前一阶段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注重“量”的扩张和规模效应,那么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注重“质”的提高和产品品味的提升,实现更加集约化、品质化、科学化的经营和管理。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工作是基层做的,经验是基层创造的,成功的经验来自于基层。在新一轮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地旅游部门要加强指导,并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实践,总结,创新,突破。对一些品质高,市场化程度高的产品,我们要重点关心、支持和培育。明年我们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建“江苏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活动,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一些富有潜力、可塑性大的产品,我们各级旅游部门要重点支持,省里的乡村旅游引导资金及乡村旅游点道路连接线资金,在照顾“面”的同时,将会有所侧重的进行调剂和倾斜。
三、关于乡村旅游
规划和单体产品的策划问题。
规划更多的是区域性的,是政府层面的。而对单体产品而言,策划与创意更为重要。
对于一个地区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高起点规划,以规划来统筹和协调本地区或本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这是非常必要的。要不然就会乱套,就会一哄而上,产品就会出现更多的更为严重的雷同化和同质化现象。同一区域或近区域内,必须坚持乡村旅游的错位发展,必须努力打造各自产品的特色,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
对单体乡村旅游产品,要精心策划和创意,一个好的创意或策划,对产品的市场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以及产品的品质、品味和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
乡村旅游产品,缘于乡村,高于乡村。乡村旅游,应该具备“乡”的特色,“村”的感觉,“旅”的便捷,“游”的功能。全面提档升级,并不是一味地去讲究设施的豪华,其核心与本质是要讲求产品的品质和品味,高品位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当前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欠缺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产品的规划或策划者们是以一种简化和僵化的模式来开发的,规划或策划理念既不来自对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也不来自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的深切感受。而是在规划或策划之前就设立了套路,然后按照这些套路拼凑,甚至伪造资源,这就造成了许多乡村旅游产品的形式类形化、体验表面化、项目同一化。
西方国家的乡村旅游已经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其中的一些经典产品经久不衰。走遍世界,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些经典的乡村旅游产品,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往返。富有经典品质品味的乡村旅游产品,不仅生命力顽强,而且在市场上能始终保持旺盛状态。这就是精美的策划与创意的成果。
在规划中应构建乡村旅游布局模式,产品开发一般应选择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地带,把握区位优势,寻找自身依托。乡村旅游业态有它的特殊性,乡村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普通旅游产品注重的是游览性,而乡村旅游产品更多的是体现休闲、放松、参与和体验。要适应现代都市人日益渴望摆脱快节奏、繁杂、喧嚣、污染严重等都市环境的需求,为都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后花园”,借助于与现代城市截然迥异的田园、村落等,以观光、参与、休闲、体验等活动吸引都市居民来度假、休息,给市民提供短期休憩度假的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的客源市场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其半径距离在90公里左右,基本上在一小时城市圈内。乡村旅游产品的功能要求不一样,消费群体不同,所以它的品质品味要求也不一样。城市是乡村旅游的市场主体,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处于长三角的核心地带,长三角是世界五大城市集群之一,客源市场旺盛,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巨大。
在提档升级的过程中,各地应该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做出特色,打出品牌,营造精品,讲求效益。对现有产品中产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品质品味也较高的产品,应该进行再润色,做到锦上添花,进一步创新突破,做到好中创优,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对一些乡村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或不太成熟的产品,应该充分挖掘潜力,集思广益,好好谋划,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发展,高品质建设,后来居上。
我们要想方设法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人才与产品策划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努力培育一支有水准的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各级旅游部门的相关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我们还将组织第四期专门培训班。计划明年适当时候组织人员第三期赴境外或国外学习考察。
月3日,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延庆主题日在北京农业嘉年华西区开幕。从延庆县到延庆区,这座首都“后花园”借助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近年来成功打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旅游休闲活动,不仅优化了农业结构,还提高了农民收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真正做到了富民惠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绽放着异彩。
特色农业加速增收致富
气净、水清、土沃,这是笔者踏足延庆区后的第一感受。在繁杂的都市周边,延庆这样一片土地的存在而显得既别致又惬意。
延庆地处北纬40度2分至45度之间,平均海拔都在500米以上,受山地地形影响,这里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比较大。不仅如此,延庆还拥有燕山运动形成的矿物质丰富的土壤。就是这样特殊的地理条件带给了延庆种植葡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世界葡萄大会曾在延庆举行,这个有着葡萄界奥运会之称的博览会汇集了1014种世界名优葡萄,近500家酒庄酒企,300多名葡萄专家,创下历届世葡会之最。
来到曾举办过世葡会的世界葡萄博览园,笔者看到园区内所有的设计都遵循了葡萄的形状,圆形的场馆、圆形的葡萄架错落有致地坐落在的园区中。一眼望去,整个世葡园犹如“葡萄业博物馆”。
据了解,世葡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共有50处景观葡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单双株型有21处,树龄在50年以上;另一种为成组型有29处,树龄多为8到10年。专家预计到2030年,产区种植面积将达40万亩,年产葡萄酒30万吨,实现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
“世葡园目前集葡萄品种展示、观赏采摘、生态体验、景区游览、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是国内目前最大的葡萄主题公园,也是北京地区最大的葡萄采摘基地。”园区负责人对笔者介绍说,“世葡会的召开可以说为延庆葡萄产业的优化升级带来新的契机,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延庆的国际影响力。”
笔者在与延庆区农委相关工作人员沟通过程中得知,当前全球的都市农业正在经历由“种植农业”向“精致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变革,都市农业已从过去的单纯提供农产品发展为提供农业服务,并与休闲旅游、创意设计、会议会展等高端产业深度结合。
就在世葡会召开后不久,延庆又迎来了一件绿色发展大事――世界马铃薯大会。
据介绍,大会呈现了“四会合一”的盛况,全面展示了“产学研”、“育繁推”的马铃薯产业体系。大会当日,国际马铃薯亚太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与展商之间达成交易意向1.5亿元,接待专业观众6000余人次,为历届人数最多。同时延庆与河北张家口签订了《马铃薯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
今年年初,农业部向北京、河北、内蒙古等14个省市区农业部门下发《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份文件,到202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量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据延庆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研发基地,延庆将抓住机遇全力打造一座集绿色生态、产业研发、科技创新于一体的“马铃薯种源之都”。
乡村旅游升级“休闲经济”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逃离世俗,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让许多村民从中得到了旅游经济的红利。可以说,乡村游不但拉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村民的增收,可谓一举多得。
数据显示,2015年延庆观光休闲农业实现总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10.2%,观光休闲农业接待人次507.0万人,同比增长3.6%。其中,观光园接待人次51.6万人,观光园收入6704.4万元;民俗接待人次455.4万人,民俗旅游收入2.6亿元。
据介绍,延庆正在将原本粗放经营的乡村游,逐渐转型为规范经营、特色突出、品牌聚集的新型特色环境乡村游,已形成特色沟域、特色村户、特色餐饮、特色文化活动、特色商品等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我国乡村旅游经历了以观光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环都市乡村休闲与体验的休闲经济,”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王晨光教授认为,“‘市民农庄’是特色农业催生的乡村旅游新形式,也是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开端。”
在绿富隆观光园,笔者看到,园区将赏田园风光、采摘果蔬、体验农家生活、吃农家饭菜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休闲度假旅游中,打造出一个集农业科普教育、农产品采摘体验、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绿富隆观光园的总经理王洁告诉笔者,园区举办的活动非常丰富,比如农业科普讲座、农事体验活动、农业DIY手工制作等都深受游客喜爱。同时,园区还会定期举办主题派对,家长和孩子依据各种主题装扮,进行亲子互动。
“小孩子们最喜欢一些DIY手工制作,动手又动脑,像蝶翅画制作,五谷米作画等他们都玩得不亦乐乎。现在大人都围着孩子转,一旦吸引了小朋友,就不愁大人不来了。”王洁说。
在走访延庆区各乡镇的过程中,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延庆人津津乐道的四季花海,由于季节原因,花虽未开,但心已近。
据悉,四季花海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以花卉产业和民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沟域景观,涉及3个乡镇,从刘斌堡经四海镇到珍珠泉共47公里,种植花卉近万亩。
“季节一到,这里便遍地都是五彩斑斓的花朵;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海,还有绚丽的串红和金花葵;在珠泉喷玉广场可以欣赏到多种多样的观赏花卉,包括醉蝶、百日草、翠菊等,还可亲眼见到冒着串串珍珠的珍珠泉,同时可观赏婚纱摄影的天堂――留香谷,迈上观景台,穿过石门,置身紫色的花海,继续前行,远离尘嚣,如入仙境。”延庆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描述道,“除了四季花海,百里山水画廊系列景区也是不可多得的乡村旅游景点。”
专家指出,虽然我国的乡村休闲起步相对较晚,且运作良好的城市不多,但它的发展空间不可小觑。想拉动乡村经济持续增长,在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还需要补齐更多的配套措施,如交通、通信、环境卫生、生态建设等。
生态优势助推绿色发展
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刘先生一家周末驱车来到延庆,“孩子休息了想出来玩,可市区空气质量太令人失望了,只能来这儿进行户外活动。”刘先生说。
要说让延庆人民最引以为豪的,大概就是这透明清新的空气了。延庆的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得如此之快之好,都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这道屏障来“保驾护航”。
“相较于京郊其他几个区,延庆距离北京城区较远,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来这里休闲度假,图的也就是咱延庆的空气。”延庆区农委相关工作人员对笔者说。
此前,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就指出,发展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生态是延庆发展的根本。
多年来,延庆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08年荣膺国家生态县,2014年被列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前,全县林木绿化率74.5%,森林覆盖率56.63%,PM2.5浓度为北京全市最低,已然成为首都生态文明成果的展示窗口。
一、注重研学旅行,
打造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合肥市大胆突破,敢于创新,将研学旅行作为实践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我们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早在2008年,我市就开展了“万名学生合肥工业游”活动,被国家有关部门称之为开创了全国教育界先河。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鼓励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同年,教育部在全国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合肥市被列为全国首批三个试点城市之一。在此基础上,我市确定了28所试点学校。我们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研学旅行常规活动,各学段至少1次,研学地点坚持小学四年级以上在本地、初中在本省、高中在国内,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研学旅行期间集体住宿。2002年9月和2013年9月,合肥市连续两次受教育部邀请参加全国首次研学旅行座谈会和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中期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介绍经验。
1.完善机制,为研学旅行提供制度保障。一是突出政策引领。《合肥市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推动中小学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为此,先后出台《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全面开展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活动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合肥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方案》《关于开展合肥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为研学旅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政策指导。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共青团、教育、文化、旅游、科技、工业、农业、交通、卫生、应急、保险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形成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教育、工业、旅游、文化、科技、农业等融合发展,整合科技馆、旅游景区、工厂、农庄等资源设计提供研学旅行产品,形成工业科技、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红色记忆等内涵丰富的研学旅游线路。各县(市)区和学校也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有计划地推进研学旅行活动。三是突出课程建设。要求各学校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和进度,参考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要求,研究制定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纳入到全市中小学的正常教学安排。四是加强考核评价。高中阶段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计入2~3学分,义务教育阶段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直接影响中考升学。同时,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纳入团各县(市)区委对教体局团委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
2.严格管理,让研学旅行平安有序。一是把好安全源头。公开招标4A级以上等级的旅行社,为参加研学旅行的师生投保责任险(不低于60万元/人)和旅游人身意外险(不低于25万元/人),同时对食宿卫生标准作出相应要求,保障学生出行安全。二是制定安全预案。要求学校在制定研学旅行活动方案时,必须涵盖安全管理方案,事先对学生走失、歹徒行凶、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作出应急方案。三是畅通家校联系。要求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积极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推进研学旅行的良好局面。
3.精心策划,让研学旅行生动有效。一是发挥学校作用。赋予学校在组织实施上的自,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并在活动内容、线路设计上突出研学旅行的区域性、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二是策划“行”的内容。提前了解研学旅行线路沿线的自然风光、人文习俗及历史文化等内容,加强设计,打造精品线路。三是巩固“学”的效果。配合开展征文摄影评比比赛、结集出版、研究性成果展示、优秀学生评选等活动,展示和巩固“学”的成果。四是注重示范引领。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方案”展示、评选、观摩活动,交流研学旅行经验,共同进步。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研学旅行活动,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品牌。
二、强化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强化科技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协调共青团、教育、科协等部门互相配合,广泛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技周、科技夏令营、流动科技馆进校园等活动,营造科技教育氛围,强化科技教育效果。2013年开展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16场,参观学生达一万多人次。
2.打造活动平台。连续多年成功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信息学竞赛等市级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及国家相关比赛。连续11年设立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对获得国际、国内高规格科技教育赛事奖项的中小学生给予奖励。在全国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中学生共获得6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和1个高士其科普奖专项奖的佳绩。在全国第十三届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中,我市选手一举夺得了7枚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推动共青团、教育、市科协与市关工委等共同组织开展2013年合肥市生物科技夏令营活动,来自全市的80多名中学生走进石台县牯牛降、蓬莱仙洞、石桥步果园等地,进行生态考察,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2008年以来,我市每年举行科技夏令营活动200余次,共惠及学生10万余人。
三、培育学生社团,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市坚持尊重教育规律,始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让校园活起来为宗旨,全面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广大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真正把推动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大力推进求发展。出台《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召开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现场推进会,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合肥市首届中学生社团文化节,获得省教育厅和团省委的高度肯定。目前,我市成立中学社团近3000个,已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的1000多所中小学校,数十万名学生参与其中。
2.结对共建促均衡。针对中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社团发展的市县、区县、校际之间的差距问题,建立区县结对、市区结对、校校结对机制,推动社团结对共建、均衡发展。同时,建立社团活动专家库,加强社团理论建设,加强社团及社团理论评比,以评促建,以展促建。
3.活动开展造精品。鼓励学校培育扶持学术、文艺、科技、园艺、手工艺、体育、动漫等各类社团的发展,通过社团的带动作用,提高广大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各类社团的组织联动作用,开展校内、校际各类展赛活动,努力打造精品。特别是鼓励足球、篮球等体育类社团的发展,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2009年,我市率先在全省组织校园足球联赛,推广普及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2013年我市又率先在全国启动高中足球联赛,进一步带动全市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目前,合肥市中小学共有70支足球队伍。2009年至2013年4年间,我市为国家U17男子足球队、国家U13女子足球队、国家U14少年足球队等各级国字号足球队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为了更好的从实证角度研究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文章以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对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为主要分析点进行研究。之所以选择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对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来分析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主要是因为在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信贷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好量化的因素。通过全国人民币贷款支持GDP增长效率(见表2)与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支持GDP增长效率(见表3)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金融在支持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经济增长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改进和完善金融支持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经济增长效率政策方面提供参考。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支持经济增长效率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选择了2007—2013年各年数据,对这两个时间序列取对数以后,建立回归方程:Yt=β0+β1χt+Ut(t=2007,…,2013),其中χt代表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取对数以后的序列,Yt代表吉安片区GDP取对数以后的序列,再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参数估计,得出: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拟合情况较好,拟合优度达到0.971,t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结果为显著。DW检验可以确定不存在序列自相关,因此我们得出一元线性模型y=0.18+0.615x。该计量模型结论为,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每增长1%,吉安市GDP将增长0.615%。
全国人民币贷款支持GDP增长实证检验全国人民币贷款支持经济增长效率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选择了2007—2013年各年数据,对这两个时间序列取对数以后,建立回归方程:Zt=θ0+θ1t+λt(t=2007,…,2013),其中t代表全国人民币贷款取对数以后的序列,Zt代表GDP取对数以后的序列,再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参数估计,得出: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拟合情况较好,拟合优度达到0.976,t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结果为显著。DW检验可以确定不存在序列自相关,因此我们得出一元线性模型y=0.039+0.758x。该计量模型结论为,全国人民币贷款每增长1%,GDP将增长0.758%。根据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对GDP增长效率进行实证检验和全国人民币贷款对GDP增长效率的实证检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每增长1%,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GDP将增长0.615%;全国人民币贷款每增长1%,GDP将增长0.758%。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人民币贷款支持GDP增长效率高于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人民币贷款支持GDP增长效率14.3个百分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效率可以参照上述结论即全国金融支持经济增率高于长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地区(吉安片区)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14.3个百分点。
二、金融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区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一)银行资金逐利性,影响金融供给效率追逐利润实现效益最大化是银行作为企业的本性使然,效益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这就客观上要求银行将服务重点集中在实力较强、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和行业。而扶贫开发的目标和重点是发展能力脆弱的贫困人口,讲求的是公益性,与银行的“喜好”背相径庭。前些年国有银行“洗脚进城”便是一个实证,银行的“嫌贫爱富”一度造成城乡金融供给严重失衡。以四县(市)为例,据统计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实体金融网点仅0.7个,不及城镇四分之一,有25%的乡村仅拥有离行式金融自助点、金融便民点等虚拟金融网点。同时,上级行对信贷严格管理考核机制也让县级行很无奈。如农行明确规定惠农卡农户联保贷款不良率不得超过2%,否则予以“停牌”处理。据调查,目前吉安辖内有3家县级农行因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触及“红线”而遭遇业务“停牌”。在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要让银行再次“脱鞋下乡”,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见效慢、收益低的农村贫困地区,与其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存在明显冲突,弱化了其支持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二)保障机制缺陷性,影响金融创新效率贷款追偿难,信用环境不健全,导致银行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影响了金融产品创新,如2009年井冈山市厦坪镇一兔子养殖户以房产作抵押向中国银行井冈山市支行申请贷款20万元,此笔贷款是该行开办的首笔涉农贷款。2010年该养殖户因经营不善,到期无力偿还贷款,中行向当地法院提讼并胜诉,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收回该笔贷款,导致该行上级部门中止了其开办农户贷款的权限。在这种残缺的风险保障机制下,银行往往独自承担信贷风险,对支持扶贫开发项目顾虑较大。
(三)激励措施滞后性,影响金融的配置效率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罗霄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等,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扶贫开发规划和政策,前瞻性地对新一阶段扶贫开发提出了更高目标和更高要求。据了解,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四县(市)预计扶贫开发总投资160亿元,需银行配套投入信贷资金70亿元。为了调动银行资金,国家及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金融发展政策,但总体而言相对笼统且难以落实到位,尤其是地方政府出台的信贷投放激励措施往往因财力不足而无法兑现。众所周知,扶贫开发投资周期长、收益见效慢、服务对象广,如果激励扶持措施迟迟到不了位,则难以调动银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三、政策建议
(一)提高金融政策支持效率。一是出台差别金融政策。建议国家针对集中连片扶贫地区专门做出“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安排,尽快出台专门的扶贫信贷政策,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贷款规模调控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增强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开发的能力。二是加大信贷“窗口”指导力度。人民银行可考虑专门出台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开发的信贷投入力度。三是加大优惠政策激励力度。建立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激励机制,出台扶贫开发金融创新专项激励制度,对符合创新条件、为扶贫开发做出重要贡献的金融创新项目给予激励政策等,同时对金融机构用于扶贫开发贷款的营业收入实行减、免营业税。四是适当授予基层行业务权限。建议金融机构总部改进现有的管理和考核方式,给县级分支机构适当的贷款审批权和金融产品创新权限,并在扶贫开发方面出台信贷倾斜政策,增加基层分支机构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动力和活力。
(二)提高扶贫资金供给效率。建议整合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力量,将中央、省、市安排给县(市)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科技扶贫资金、林业扶贫资金等资源进行集合,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银行信贷资金这块“巨石”,以其乘数效应来满足扶贫开发巨额的资金需求。比如,遂川县1:8的贷款模式值得借鉴。2009年,遂川县财政局、扶贫办、国税局、地税局、涉农金融机构等单位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基金担保+农业信贷+政府贴息”信贷新产品(又称1:8贷款),并选择信用基础好、产业有特点的珠田乡黄圹村、草林镇冠溪村、大汾镇红太阳社区、堆前镇鄢背村进行试点推广,银行按互助社所募集担保基金的8倍比例发放贷款,且在额度内可以进行“二次融资”、“三次融资”,极大地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截至2014年6月末,4个试点村已吸收社员436户,筹集担保基金270万元,其中扶贫办拨入资金40万元,累放贷款3500余万元,支持了428户农户发展金桔种植、农产品加工、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户均实现增收5000余元。
(三)提高金融风险保障效率。一是修订完善有关物权法律法规。建议修订《物权法》等法规,或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充当贷款抵押物,以鼓励金融机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聚宝盆”。二是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在现有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基金,采取“财政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市场运作补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贫困地区企业、产业和贫困人口的担保需求。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务。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同时加大财政对农村保费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村、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借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对借款人进行培训考核的经验做法,培育农民借款人的信用意识,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建设,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