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入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大学、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为分层标准,在此基础上随机抽取475名大一新生,其中男生213人,女生262人,文科系204人,理科系271人,平均年龄为18.33岁。2.研究工具本次研究在Smith和Betz(2000)的成人社交自我效能感量表,Black(1988)学业适应和人际适应量表以及Diener(1985)的SWLS测量主观幸福感认知成分的基础上,并结合对大一新生有关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我们编制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Likert五等级量表,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分半信度为0.85。3.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百分比、简单效应、因素分析等处理。
(二)研究结果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处于被动状态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对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一些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入学教育要达到的效果等问题认识不到位。在入学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行事,并未充分考虑新生的发展要求、心理特征以及个体差异,不能有的放矢,以致偏离目标。这样极大阻碍了新生接受入学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图1可以看出,在教育计划、内容、形式的选择上,教育者与学生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入学教育与当前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结合不紧密。在与大学新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新生接受入学教育时,并没有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往往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脱离个性特征目前,高校入学教育的内容基本局限在校史发展、专业了解、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军训等项目中,对于学生今后将要面临的生活、学习等实际问题却很少涉及。而当前高校新生已经由“90”后群体组成,“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有着显著的区别,个性特点十分鲜明:自我意识强烈,主体意识突出;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坚持能力;心理素质弱,抵御挫折能力差。从表1可以看出,“90”后大学新生与“80后”大学新生在“自我认知”、“自尊自信”、“自控能力”、“抗挫折力”因素上呈现年龄主效应,在“坚持能力”、“抗挫折力”因素上呈现性别主效应,同时在“抗挫折力”因素上出现显著的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枯燥乏味现在,许多高校沿袭过去固有的入学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开学典礼、报告会、讲座等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形式枯燥乏味,不少学校在入学教育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以单一灌输为主,缺乏与新生的互动、沟通和交流。4.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时间把握存在误区在长效机制的构建上,大学生入学教育缺少统筹规划,缺少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的系统计划和设计,忽视前延、后续教育,入学教育停留在“讲一讲”,“看一看”,“训一训”,“等一等”的局面,无法根本解决新生切实关心的学会生活、适应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问题,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调查中,发现仅有15%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对他们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有较大帮助。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入学教育需理念先行古希腊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4]“以人为本”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育人理念。这既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学生收到院校通知书开始,就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首先,了解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人数、性别构成、学生生源地、家庭成员相关情况等基本信息,并且建立班级数据库,便于日后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准确评价。其次,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形成师生间积极良好的双向互动。大学新生上大学前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在班主任的监督下学习,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并且对自己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进入大学后,新生需要在辅导员的帮助下,重新认识、评价自己,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第三,关心扶持弱势群体,树立自信,走出阴霾。教师要特别注重对班级中弱势群体,如对来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有服刑人员家庭、吸毒家庭的学生的关注,倾注满腔爱心,创造和谐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二)优化内容,入学教育需丰富多彩“教育的目的一旦隐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就会通过活动产生各种情感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育者预先设计的境地。”[5]面对“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主动加强学生对学校丰富生活的了解,鼓励学生参加适合自己的社团,乐于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高校可以将一些传统教育中没有涉及,但是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内容纳入入学教育体系。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身在大学四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认清恋爱与学习、生活的关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疏导、解决新生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开展必要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科学、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注重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早准备、早规划,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朋辈引导,入学教育需方式创新对学生示范作用最大的群体是他们的同辈群体。“传帮带”“小老师”的教育方式会效果较好。同辈群体年龄相同或相近,关注事物的兴趣点相同或相近,对彼此的心理世界也更加容易了解和理解。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朋辈教育开展帮扶活动是很有效的一种形式。高年级中的优秀生,其事迹和在学校良好的行为表现,对大学新生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新老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增进了高年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责任心。但在朋辈教育时,应该注意教育和影响的典型性、方向性、全面性,比如为新生班级配备学习方面的引导员、配备生活方面的咨询员,既要关注新生的生活适应、学习适应,更要关注新生的心理适应,使新生愉快生活、勤奋学习,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为使我系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奋斗目标,学有所成,经系领导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系新生入学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战海林张秀红
副组长:王 鹏张 莉
成 员:李 苗 施 雯 张 阔 范 妮
二、入学教育主要内容及日程
1.9月7日 晚5点--7点,新生应在各自寝室等候系领导、辅导员、部分系学生干部到新生宿舍走访。
2.9月8日上午8点,全体新生在本班教室集合,辅导员应:
(1)组织新生统计、领取发放运动服、教材、学生手册;
(2)做好军训动员,提出纪律要求;
(3)熟悉班级学生,指定班级临时负责人(每班1-3人),并上报给李苗老师汇总。秘书处协助李苗老师做好临时负责人统计并交主席团、舍务部全员备份
(4)在友好班级学生代表的协助下,帮助新生调整、熟悉、适应生活、学习环境;
(5)组织新生清扫教室、宿舍卫生;
(6)配合友好班级学生代表,筹备9月12日 “友好班级”联谊会活动。
3.9月9日 - 9月13日:新生军训并筹备(或举行)新生第一次班会
4.新生第一次班会
地 点:本班教室
主 题:积极适应,科学规划,做奋发有为大学生--如何度过大学三年时光
参加者:辅导员、友好班级学生代表(可包括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校级评优荣誉获得者、优秀贫困生代表)、13级新生
注:系通讯部了解各班级此任务预计开始时间,分配人手,深入班级采访报道。
5.拟于9月16日 上午9:00--11:30 全系新生集中入学教育(时间取决于F6空档时间)
主持人:施雯
地 点:F楼大会议室
参加者:全体新生、系领导、新生辅导员、部分系学生干部
内 容:战海林--人才培养方案(附后),目标教育、就业方向和形势教育
张秀红--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信念教育、生活适应性教育、 行为养成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贫困生工作介绍
张 莉--专业思想教育
注:如时间允许,系学生会主席、团总支第一副书记、社团部部长可介绍全系学生会、团总支、各学生社团概况。
6.9月16日下午至9月18日 各专业新生入学教育
时 间:由辅导员决定并通知
主持人:辅导员
地 点:本班教室
内 容:(1)学习抚顺师范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汇编,重点学习:
①校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②校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
③校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④校学生校内申诉管理规定;
⑤校特困生工作实施办法;
⑥校学生公寓管理规定;
⑦校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2)学习系学生管理相关制度与规定,重点学习:
①抚顺师专外语系学生请假规程;
②抚顺师专外语系奖学金评定办法;
③抚顺师专外语系学生会、团总支工作职责及纳新要求;
④抚顺师专外语系班委会、团支部工作职责(校园网-外语系-学生管理与活动);
⑤系学生会、团总支各部检查评比细则(校园网-外语系-学生管理与活动)。
7.9月18日晚6:00 辅导员组织新生参加开学典礼暨迎新生篝火晚会
备注:军训具体安排与要求和9月13日新生军训闭营式、开学典礼、篝火晚会等具体要求待校、系跟进通知。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标在整个入学教育工作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作为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无异于一盘散沙,教育效果也会因此弱化。结合实际来看,目前入学教育缺乏系统的科目设计和整体的长远规划,内容林林总总,定位却不明确,造成教育组织工作的随机性,致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欠缺参与热情。
(二)教育内容单一
据调查,大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拘囿于校史院史、学校规章制度、军训、专业介绍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看起来丰富多彩,却与实际严重脱钩,缺乏切合新生实际需要、有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和帮助,例如,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参与社团活动和教学实践、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三)教育时间不合理
教育时间是否具备连续性、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都直接影响入学教育的效果。通常,学校会将入学后的第一个周(月)定为“新生入学教育周”(新生入学教育月)。无论是一周,还是一个月,教育时间都较短。这种仓促的集中式学习,对于指导学生处理具体事务,培养其大学生活的适应与管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大一新生正处在自我认知重建、认知平衡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仓促的集中式教育既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也不符合个人心理发展规律。
(四)教育结果缺乏评价与反馈机制
新生入学教育长期被视为一项“例行的公事”,年复一年,重复着内容与形式基本相同的工作,对入学教育的效果缺乏检测;新时代下,新生诉求得不到畅通有效的反馈。评价机制和意见反映渠道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入学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紧跟实需提高教学水平,而且也不利于辅导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和经营大学生活。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设计思路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入学教育工作的“火车头”,决定教学内容的甄选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当前入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新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处置问题的动手能力等,具体可根据学校迎新工作方案进行详细明确。
(二)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入学教育作为一种过渡教育,旨在帮助刚成年的学生独立思考与生活。因此,在择选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度取舍。既要为新生迅速适应新环境服务,又要着眼长远,为其今后四年或者更长的人生阶段服务。有鉴于此,选择课程内容应“横纵结合”,统筹权衡。“横向要到边”,涵盖大学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纵向要到底”,抓住教育重点,针对新生学习生活的重心加强深度教育。
(三)整合课程教育形式
兼顾传统教育模式,同时整合其他教育方式,形成多元授课路径:1.常规式。又称“填鸭式”,是高校最常采用的教育方式,特点是时间短,信息量大,形式为举办开学典礼、讲座、图书馆培训等。通过讲解让大学的观念、理念、方法和基本程式渗透到学生思想深处。2.体验式。体验式是指通过学长制(高年级学生与新生互动)、素质拓展、破冰训练、游学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与生活技能。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在问卷调查中,仅18.58%的学生愿意接受传统式教育,而81.42%的学生更乐意接受体验式的、以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3.自学式。自学式多指学校提供一定的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有关信息,主要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发放服务手册,方便学生查阅各种实用信息;第二种是利用宣传栏、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主行关注。自学式教育可引导学生自发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习惯。
(四)优化教育时间安排
短期集中教育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也无助于其日后成长。况且,随着新生角色的转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将这一时期称为“新生心理失衡期”,这个时期远远长于传统入学教育开展的时间。因此,应当优化传统教育时间,从课程化设计出发,将入学教育时间延长至一学年,并划为公共必修课程,与其他课程协调接轨,实行学分制与考核制。(五)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而言,要进行学习结果考察。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评价学生的成长进步,便于其正确看待自己,促进其全面发展。对老师而言,要建立新生的意见反馈机制。通过反馈的意见,及时斧正教学内容与方式,适时补充教学主题,给予入学教育活动以相对客观的价值评价,扬弃有关内容,旨在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九大课程模块
(一)文化传承。
校文化一般由学校历史、学校概况、校训校歌等方面构成。通过校文化宣传,利于学校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利于将其转化为学生的爱校意识,由此对学校产生认同感,进而形成内心的精神力量与行为准则。
(二)熟知规范。
学校规章是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学校必须告知学生,并让其了熟于心,以便日后自觉遵行,做到令行禁止。
(三)适应生活。
如何快速融入陌生环境,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学会独处日常事务,是新生报到后首先碰到的心理障碍,也是入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掌握方法。
西方一些国家,相继采取强化大学第一年教育的策略;1972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首先在新生的教育课程中开设入学教育专项内容,并在1986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年教育研究中心,”将“如何听课”、“如何提问”、“如何完成大学作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制作成人手一本的小册子,教会学生“如何上大学”的基本方法。这些成熟的做法,可以为高校新生教育工作借鉴。
(五)安全教育。
新生自我安全意识一般比较薄弱,为保障其人生安全,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应该针对人身、财产、交通等方面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防、自救能力,并协调消防部门,针对地震、火灾等安全事件,组织开展逃生演练,为新生大学生活打牢安全基础。
(六)资源获取。
资源获取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资源获取的丰富多元,对于及时更新学生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其正确决策,都有重要意义。入学教育应该尽可能全面地教授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注重培养其搜获资源的能力。
(七)专业认知。
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专业介绍、就业定位、从业前景和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设置。将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使新生全面了解所选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就业前景,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设计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专业兴趣。
(八)人际关系。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要求新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进行正常交往,如何与他人一起生活。课程内容建设应重点加强这一板块,帮助新生融入团体生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教育中提高情商。这不仅有助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也对其日后融入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九)心理健康。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必要阶段。
大学,对于多数大学新生而言,是陌生而又新鲜的。大学的教学模式、生活环境更加贴近社会,与中学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他们而言,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校园环境,新的教学方式,新的生活方式等。面对这些从未体验过的新环境,大学新生会萌发出强烈的好奇感,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陌生感。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新生很容易产生心理疾患,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通过系统地,有针对性的引导,有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后,一般都比较兴奋,有着青年人特有的激情,对社会现状、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生前景充满了期待。管理者应该充分抓住新生这一心理特点,适时开展相关人学教育,激励他们学习的斗志,鼓励他们健康成长和成才,勉励他们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学新生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大学四年毕业后,大家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这种差距往往在入学之初就表现出来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大学新生人学教育在学生成长和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是贯穿在大学四年的每个时段的,其中尤其以入学阶段最为重要。在入学教育中对新生的思想信念、校史校风、行为规范、专业思想、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可为以后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
二、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初探
1.渗透性入学教育模式
渗透性教育模式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受教育者自觉接收并内化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模式。
第一,向专业课教学环节渗透。一般而言,专业课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主要部分,占学校直接面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全部时间的70%左右。学校的教学活动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便捷、最基本的途径,都会对学生行为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个人品质、行为规范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目标的实现。
第二,向校园文化进行渗透。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社团、学生自组织的载体,新生能够很快地融入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去。因此,在新生入校之初,就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影响他们,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2. 高校"交互式"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交互式"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就是学校在实施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采取学校教育者和学生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形成合力,使入学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第一,前瞻性。在教育的视野上,能帮助高校新生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前沿动态以及这种发展动态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帮助大学生及早了解就业面临的机遇和形势,预测今后社会人才需要的变化;帮助大学生及早设立和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确立自身的成才目标,激发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二,引导性。在教育的形式上,引导新生了解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新生熟悉并适应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和规律;引导新生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社会、看自己,启发他们的职业发展意识;引导新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三,启迪性。在教育的内容上,能满足学生在人生的新起点、新转折点上所需要的新知识。只有那些启迪人生的新知识,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注意,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并对其日后的思想、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第四,展示性。在教育活动的安排上,能反映学校的历史风貌、人才培养特色、学科建设成就、杰出校友表现等情况,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校,使学生从学校的发展历史中领略创业的艰辛,从前人的奋斗历程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从中获取丰富的营养和成材的动力,树立起"校盛我兴、校兴我荣"的意识。
第五,交互性。在教育的角色上,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校教育者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求、所惑,在互动中,改进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多地给新生予关爱,更好地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
3. "多维导向式"入学教育模式
"多维导向式"入学教育模式是针对高职高专新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而提出来的,意在构建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人格发展与生涯成长有着特别引导作用的模式体系。
第一,"多维导向式"意在克服一般大学入学教育中的简单化、形式化的不足,从时间、方式、资源上加强入学教育的力度、深度、强度,提高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质性效果,尤其突出对高职高专新生的引导性作用。从某种角度说,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比起本科生显得更为重要,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更为频繁,他们对前景的憧憬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迷茫感。如引导不当,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
第二,"多维导向式"入学教育模式中的"多维"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可以说,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形式、教育组织的方式、时间的安排等都是"多维"的应有之义,从院级、系部到辅导员(或班主任)所施行的分层的教育也属于"多维"的基本内涵,从学校、家庭到社会的不同的教育影响也是"多维"的意义所在。本文把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的"多维"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构建入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层次上,把"认知"这个维度又分为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三个方面,并进而从男生与女生、独生与非独生、城镇与农村等向度提出有区别的教育设想与实施策略。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发展
(一)入学教育过程的课程化
入学教育课程化将使新生更加习惯于课程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更有益于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加强学习的目标性、考核严肃性和学习主动性的管理力度;对教师而言,将入学教育课程化会使他们制定较为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以加强教学的目标性、考核的规范性和带教的责任性。
(二)入学教育内容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入学教育的内容要结合新生实际,特别是要关注新生心理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只有有体系,系统化的入学教育课程,专业化的入学教育指导老师才能更好地实施入学教育。使入学教育内容成为真正反映学生发展规律内容的系统组合,具有一门思想教育课程的专业体系和构架。
(三)入学教育时间的"长期化"
一、明确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拘泥于固定模式的教育方法已不适用于当代大学教育,从实施效果来看,传统的入学教育无法满足新生教育的需求。由于新一代学生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和较强的自我理念,导致入学教育的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入学的不适应,可能导致其学习兴趣降低,精神与健康状况不佳,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为大学四年的良好生活学习状态埋下隐患。
1、校史校情,校规校纪的全面普及教育
首先,学校应组织新生深入开展校史校情的宣传介绍,让广大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由来和优良传统,树立起学校的光辉形象,进行环境育人,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使其在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整体氛围中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从而树立远大目标,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和为校增光添彩的使命感,继承优良校风与光荣传统。
其次,应进行校规校纪的全面普及,组织新生熟悉学生手册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新生管理的具体内容,使得学生牢记大学生活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务,如成绩考评,综合素质考评,奖惩措施等各项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争取“奖学金”,远离“高压线”,做到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以校史校情的理解为基础,校规校纪的落实为保障,才能建立良好的校风,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树立目标,促使他们不断进取,学有所获。
2、辅助学生尽快融入角色,适应校园学习生活
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面临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交往人群的改变,需要逐渐适应新的角色、目标、思维、生活和交往方式,充分理解并融入大学。当代大学生多为生活相对安逸且自理能力较差的独生子女,随着教育水平和时代的进步,新一代大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缺少理性思考,观念片面且容易产生非理性行为。由于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心态并带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去。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就有可能产生孤独感,出现心理焦虑、紧张等情绪失衡的状况。
3、做好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走向和前景,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生所录取报考的专业往往不是本人决定的,入学新生对所学专业较为陌生,学校需要对其进行专业情况介绍,在学院迎新时进行专业讲解,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专业特点、学院发展情况及奖惩、管理措施等各项内容,指导学生巩固专业选择,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增强专业素养,关注就业发展方向,并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入学初就早早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意识,并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法,规划路线。
4、做好新生安全知识教育,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新生大多第一次离开家门在集体中生活学习,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容易盲从他人。这些都为校园生活的安全问题埋下隐患。在此情况下,学校应该做好预警机制,开展人身、财产、生活、交通等各方面的安全专题教育,通过真实频发的案例,教导学生遵纪守法,自律自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树立危机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对人身及财产的损害。同时,面对学生健康安全知识的匮乏,应该大力向新生介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进行疾病预防知识专题讲座。
二、当前我国入学教育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入学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模式单一,内容滞后
首先,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手段单一、陈旧。其教育方法往往局限于适应性教育,校历校史专业的介绍,校规校纪普及、心理健康指导等几个方面,整体较为枯燥,使入学教育过于简单化,模式化,新生难以接受甚至感到反感和抵触。
其次,新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固有模式的单方面灌输易让学生产生不适感、排斥感,导致其产生消极的认识和逆反心态,并对大学生活,学习模式形成错误理解。入学教育便只停留在表面与形式上,生硬低效,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2、入学教育时间短、任务重
由于入学教育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具体设计,且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其难度系数不断增加。入学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过短的教育时间不利于学生的教育,难以达到入学教育的目标成果;而过长的教育时间又会影响其正常生活。面临着入学新生的学习,管理,教学周期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学校需要提前、有层次性的做好准备。学生经过恰当的入学教育后才能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健全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
三、改进入学教育的具体措施
1、入学教育多样化
入学教育工作是各个部门统筹安排的系统化工作,在有完整的管理协调体制的同时要注意其多样性,在教育内容上应注意形式方法的多样化。为达到教育目标,人员安排上应注意教育人员师资力量,选派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开展入学教育工作,在教学方式的组织上,要灵活多样,不拘于固有模式,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规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立有凝聚力的教学队伍;健全入学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各?资源,使得入学教育达到应有的目标。
2、举办丰富的校园活动,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入学教育互动性
校园活动为校园文化营造出浓烈的积极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通过活动来充分调动新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融入集体,锻炼自我,是入学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以新生为主体,实现学校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创造性的展开新生教育教学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提高趣味性;从紧扣入学教育目标的活动入手,更加贴近实际的设计活动内容及环节,从而增强新生团队的凝集力、竞争力,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
3、将家长、师长列入到新生入学教育的群体中
入学教育需要家长支持配合,组织家长与学生一起学习涉及到日常生活、学习及安全方面的相关内容,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特色,支持学校的管理工作,督促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四、总结
关键词:入学教育;创立班级建设主题;规范行为;积极疏导;特殊学生的跟踪辅助
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是做事得早做准备和打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局非常重要。作为班主任,在“上任”之前,就要对本地学生当前的普遍习惯、学业水平、家长的普通心理及小学受教育状况等等相关情况要大致了解。这样,班主任工作起来就会明确明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地方特点和以往班主任工作经验,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班级工作。
一、先入为主,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的一些情况,开学初要特别上好几节班会课。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这是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如果学生适应得好,对他们初中的生活和学习非常有利,对其一生的顺利成长非常有利。否则会对他们初中的学习和一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新学生要面对很多变化:老同学的分离新同学的陌生、不熟悉的老师、耳目一新的环境、学科的增加、新学校新要求等等。要努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样的新环境、新同学、新课程、新老师、新的作息时间等等。因为农村文明程度较城镇要落后些,所以班主任要把工作前移,注意语言美,尽量减少学生日后“祸”从口出,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当前的初中学生主要是祖父母“教育”的———即所谓的隔代教育。这种教育一大弱点就是过分溺爱,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对孩子很少有约束,学生会非常随意,给班主任工作带来非常多的麻烦:穿拖鞋背心进课堂、上课吃零食、随地乱丢垃圾、上课玩手机、上网聊天等等。利用学生刚进初中时的积极心理,先入为主,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相关班级建设主题:《优秀班级与我》《我班有我更棒》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激烈。讨论的结果是,上述的种种不良现象不能出现在优秀班级的课堂中。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优秀的班级肯定不会一蹴而就。很多不良习惯绝不会因一两节班会课就解决,我们要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工作,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要“建章立制”了。
二、积极疏导,尽量鼓励学生
做班主任时间长了,我会发现过于严厉,会造成学生与你“顶牛”或“老鼠戏猫”的尴尬情形。对学生成长不利,于形成良好班风无益,与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初衷不合。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形,本人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到六名成员,每个小组组长一名,力求组内学生形成比纪律、比学习、比发言、比表现、比卫生,比团结互助的风气;组与组也相互评比、互相监督。以期形成团结、竞争、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和精神面貌。每一周或两周评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八名,每组一名。优秀小组一或二组,间或评出进步最快的学生或小组,以便使所有学生有机会得到班级表彰,尽快形成良好的班风,使班级尽早走上正常的轨道。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教育引导方法,对特别的学生更应该特别对待。例如2010年秋季,我班在开学不久后,从外地转来一个据说学习成绩较好的女孩,但来学校没几天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上课沉迷手机,不服管教;一下课就与原来的一些同学跨班玩,自己班上的同学挨揍,她还叫好;过分爱打扮,戴耳环、穿低胸衣服,而且在班上做“坏事”还有一定的号召力,成绩中上游。这是个典型的智力还可以,但品德有待提高的学生。这个学生管教不好,整个班都会受影响。学校召开家长会,我就利用这个好机会,在开完会后,与该生家长好好地聊了很长时间。中心问题两个:让她穿着得体、上课不能带手机。我利用早上锻炼身体,跑步到她家去关心关注她;晚上散步我们一家人(丈夫是她的老师,儿子与她同班)常到她家去,让她觉得老师时时在想着她。经我与家长苦口婆心的开导,不断地与她的家长加强联系,不断地鼓励帮助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成功了!我乘势让她做我班的班长,她一天天在变化,主动摘去了耳环和花,低胸的衣服也不穿了,手机也不带到学校来了,课堂举手发言也慢慢自信和阳光了,学习很积极。再后来的学期末考试,他的成绩跃居全年级第四,全年级两百多人,成绩一出来,我们一家人立即利用晚上到她家告诉她这个消息,她可高兴了,看着学生这么高兴的样子,我们做老师心里也感到高兴和幸福。当然,这还少不了和任课老师的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通过电话、网络、家访与家长加强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等等。总而言之,要想把一个班级带得让家长和领导放心,那这个班主任就得心中有学生,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爱学生,爱他们的童心,甚至爱他们的缺点。付出你的艰辛和细致的劳动,才有可能做得好一些。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刘小平.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关键词 高校 新生入学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Colleg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Abstract Colleg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but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eshmen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high school into a series of adjustment problems, enrollment education to help them back on track as soon as possible to become areal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 current freshmen education there are problems, poor educational results, a mere formality, and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had caused us to think about how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college freshmen education, make it play its real role.
Key words colleg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thinking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拉开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幕布,入学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高等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它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各大高校都在进行着新生入学教育,然而,一些新生入学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找出症结所在。
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1 新生入学教育覆盖面不广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是对全部新生的教育,然而在实际中往往成了对一小撮人的教育,覆盖面小。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通常是由学校牵头组织的,各院系配合完成。但是学校相关部门的时间精力有限,譬如,组织一场的讲座,限定各院系出多少人去听。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去听讲座,听讲座的个别人又不一定向其他同学传播讲座内容,最终使得大部分学生对新生入学教育感受不深。
1.2 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传统、面窄
大多数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主要是校史校情校风、校纪校规、院系专业介绍等,偏向于向新生宣传学校、院(系)、专业优势,而对于新生将要面临的新生适应问题、人际沟通问题、生活技能、社会需求、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形势等实际问题涉及较少。虽然各大高校都大张旗鼓的进行着一定的入学教育,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新生需求,许多困惑仍缠绕着新生。
1.3 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低
由于时间、环境、执行力等因素,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容易雷声大雨点小。高校虽然有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要求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但是层层传递,重视程度不够,内容大而空,一些措施可操作性不强。一方面学生工作者伤身劳心,花费时间精力组织教育,另一方面学生淡漠敷衍,积极性不高,最终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1.4 网络入学教育缺乏监管
网络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没有网的时间都不知道怎样过”,一些高校跟着时代的步伐,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贴吧、微博纷至沓来,网络简单、易行、不受时间、空间、人数限制、方便交流。但是,网络缺乏监管,发言者身份虚拟,容易传播小道消息、散布虚假信息。另外,一些高校开展的微博教育,初衷是师生互动,共同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学生利用电脑网络程度层次不齐,学生参与人数少,一些学生根本不用微博,也不会去关注微博,最终是网络教育效果不佳。
2 加强和改进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2.1 扩大新生入学教育覆盖面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不是个别学生教育,是全部新生教育,应覆盖到每个新生,使其感受到学校对其进行的入学教育。学校聘请的专家教师进行的专场讲座,受人员、时间、地点的限制,不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到专场讲座。学校可以把现场讲座做成视频录像,分发给各院系,各院系组织各班分别倾听,所有同学都可感受到入学教育内容,使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有所收获。
2.2 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多样化
新生入学教育大多是校史、校风、校纪、院系专业简介,也会有个别心理讲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学生对大学、社会有新的需求,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更倾向于了解就业形势,怎样去进行自己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方面教育内容往往有欠缺。所以,高校在组织一场场讲座的时候,应考虑一下就业、职业规划方面的讲座,满足学生所需。
2.3 增强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
凡事都有目的性,入学教育亦如此。如果空谈教育,却无效果,那是教育的失败。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第一课,有好的新生入学,则事半功倍。一是要保证入学教育时间。入学教育是一个过程,不是几天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有个时间跨度,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教育。二是要提高入学教育重视程度。虽然各大高校纷纷都在搞入学教育,但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从上到下都应重视起来,形成教育合力,认真组织新生入学教育。三是入学教育方式途径要有可行性,便于执行可操作性强。做秀在这里是不可取的,要给同学们讲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防止大而空。
2.4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入学教育
网络有其两面性,就看其怎样去利用。网络便捷,易于传授。大学新生刚刚迈入大学殿堂,由于中学时代环境地域差异、贫富差距,有些学生电脑水平高,有些学生对电脑相对陌生,一些基本操作还没有很好掌握。如果单方面高校进行教育,没有形成良好互动,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是很难出效果的。这就一方面需要高校分层次对新生进行电脑方面补习,使其能够很好利用网络接受教育,另一方面需要高校组织安排好分时间段进行网络入学教育,普及大一新生。
2.5 创新入学教育方式
大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普遍采用军训、讲座、班会等形式,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可以通过观看电影、纪录片及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开展入学教育。譬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播放一些红或人物纪录,这样更丰富生动,学生们易于接受。为了让新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新集体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各院系老师可以动员各班召开新生入学主题班会或茶话会,让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穿插一些有趣的集体游戏,加深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共同感悟大学生活。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并适应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和大学学习生活,了解学校校风校纪、所学专业的特点内容、就业环境形势,认识自我、了解成才途径,并领悟和学会自学、自省、自律、自立、自强。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大学生意义非凡,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涉及到高校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入学教育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学生能够信心饱满,充满美好希望的度过大学生活。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如何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要反思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改进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的实施入学教育,尽可能的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讲解学生关注的事情,增强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霞,徐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8.
一、高职院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
1.入学教育模式固定化。
新生入学后的2周,进行入学教育,然后进行军训和军事理论的等的学习。所有学生都进行集中的教育,这种疾风骤雨式的教育方式,在发挥一定作用的同时,也有很多问题。由于学生众多而教育者有限,受场地、资源等的限制,入学教育模式大多采用讲座、集体参观的模式。新生不感兴趣,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内容也不能马上消化吸收,效果大打折扣。当遇到实际问题需要解答时,入学教育已经结束,他们要自己摸索怎样解决。
2.入学教育对象笼统化。
高职院的学生具有一般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特点,他们在高考中分数偏低,无法进入本科院校,很多学生都认为学校不如本科大学,没有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思想和行动上也缺乏活力和动力。高职生源有高中毕业生、中专单招生、注册学生等,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接受能力都有差异,生源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也对新生入学教育制造了障碍。高职院对新生的入学教育较少考虑对象的差异性,笼统的对他们进行整体一致的大规模教育,常常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收效甚微。[1]
3.入学教育帮助包办化。
[2]高职院的入学教育希望解决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包办化的帮助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校很少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现在到底需要什么帮助,希望了解什么。从既往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帮助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却并不买账。现在的学生是有个性的新一代,上大学就是渴望自主,不想再像之前被包办,所以面对这样的入学教育他们不得不参加,但是消极怠工,不听、不理解,往往与学校的初衷事与愿违。
4.入学教育效果评估缺失化。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入学教育作为重要的培养计划,但是和其他专业课程和教育教学环节相比,很少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部分高职院对入学教育的内容进行考试,但考试内容多局限于校规校纪,而且采用开卷形式,考完结果也没有奖惩。这种考试显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不能完全反映出新生接受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此外,入学教育作为一项工作,大多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老师承担,学校对于实施情况缺乏一定的辅助和考核,往往会规模很大效果很小。[3]
二、提高入学教育实效性措施
1.创新入学教育模式。
入学教育在学生的整个大学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和特殊的,为了保证入学教育的质量,必须动员所有的教育资源参与其中,合力共赢,形成学校、老师、社会、家长一起参与的格局。学校统一把控、学工和教务部门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学院具体实施。坚持以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任课教师、机关干部、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干部和骨干等为主要参与者,邀请和动员学术带头人、杰出校友、社会成功人士以及新生家长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发挥整体合力,提高入学教育实效性。[3]
2.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包括必要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安全规范等共性教育,更要包括对个体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新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新生的心理期待、发展要求以及个体差异,加强与新生的互动,在交流中了解新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给他们诚挚的关爱和优质的服务,相互信任,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宗旨。开展深人细致个别交流和辅导,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心理需求,适时引导,及时帮助学生化解疑难,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2]
3.引入新媒体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传统的入学教育使师生的交流具有不对称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今智能手机非常普遍,新媒体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在入学教育中可以引入新媒体,校规校纪、专业知识等作为必选课,其他内容作为自选课,利用全新的平台让学生在微博、校园网上面选择加入参观、讨论、演讲、示范等活动。积极利用新媒体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不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让新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这个平台的搭建使学生可以从被动变为主动,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老师的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入学教育的内容并作出自己的选择,体现了交流的相互性。[4]
4.运用新媒体评估效果。
在自主选择上课的新媒体平台,可以让学生对于上的入学教育内容进行评估,对所选择内容的上课情况、讲解内容、讲解人、讲授方式进行评价,以便学校掌握新生对入学教育的兴趣点,更接受何种授课方式,对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今后入学教育的计划和内容的制定提供有力基础,帮助高职院的新生入学教育不断完善,更加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要,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总之,明确了新生入学教育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创新模式,利用新媒体,与时俱进,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分析,对新生入学教育进行改革,让高职院的新生入学教育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姗.《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11.
[2]侯燕,费拥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需防六种误区》.中国成人教育,2013.9.
[3]曲云进,姜松.《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高校教育管理,2009.11.
1. 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其主要内容应体现时代性、个性化、人性化的特点,因此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人在社会生活中,有解决思想问题,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也有解决实际问题,两者需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贴近学生,通过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来排除学生在思想上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生进入校园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专业学习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即学生的自我成长成才。因此,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首先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介绍专业情况、培养目标、社会需求,使他们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向学生介绍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就业前景、应具备的素质,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增加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按照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再次,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考核制度、学习纪律,组织学生参观本专业的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等,拉近学生与所学专业的距离。
1.2 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教育
据有关调查和心理分析,新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到入学前这段时间,充满了对大学的神秘感、好奇心和了解欲。然而部分大学生进入校园之后,因短时间之内很难适应新的生活和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或困惑,将不利于新生的自我完善和成才。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关注。通过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心理讲座、个别指导、心理咨询等有效形式,使他们学会释放压力、学会发现自己和身边的同学心理健康问题、学会向心理咨询中心求救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注重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护,通过举办相关安全知识讲座、案例教育等形式使新生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3 以职业规划教育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往往是在学生毕业阶段或大三第二学期开始的,从字面上来看也就是毕业指导而不是运用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而对于学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功能,同时也忽视了个体在人生转变的关键时期的个性问题。而新生正处于职业规划尚未形成的阶段,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职业规划教育中通过价值观澄清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从更高角度来看待自己人生,对其人生进行合理规划,设计符合个人成长成才目标。
2.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新生入学教育整体上呈现出日益受重视的趋势,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方式、方法,使新生入学教育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内容和方式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发展。然而,当前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育理念滞后
在新生入学教育理念方面,大部分高校仍以学生事务管理为主要理念,只着重于事务性行政工作的执行,较少涉及学生个体的学习与发展。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新生入学教育只按照惯例进行常规性的工作,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因此,教育的效果也难以实现。可以说,我国的新生入学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阶段,教育理念还没有出现较大突破。
2.2教育内容形式刻板、单一,缺乏系统性
我国高校新生教育的内容则主要集中在专业介绍、新老生学习生活经验交流会、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手册的学习等常规性教育;在教育方式以报告会、讲座、交流会等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在整个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缺乏一定系统性,普遍存在时间较短、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等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范围、职能将日益宽泛,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由此,在创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显得越来越紧迫。
2.3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偏低
美国在1986年出版的《学生服务或发展项目指导纲要》中指出所有新生教育工作都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生活,鼓励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二是为新生融入大学生活,个人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机会。因为我国截止至今暂无专业化的指导纲要,因此在这一方面借鉴参考美国的标准。我国大部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主要由学生工作部门承担,并无专门的职能机构和工作人员。在纷繁复杂的学生教育管理环节,他们以经验主义为工作思路,无法潜心研究新的形势下学生特点及社会热点。这种现状不仅直接影响着新生入学教育在各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直接制约着新生入学教育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3. 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启示
新生入学教育在我国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生事务功能领域,其理论体系、专业化程度、职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而日益完善。
3.1转变教育理念,以管理为中心变为以服务中心
服务管理理念是一种全面地、系统地、开放地教育理念,是学生工作事务与教学事务进行了有效结合,是新生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在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思想发展实际方面关联性的体现。既包括新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指导,也包括学生学习条件、设施、环境的改善;既包括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以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养成,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2 丰富拓展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和形式
如今新生入学教育面对的主体是“90后”的年轻人,传统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成长、成才需要。因而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应突显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融合,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提供平台。
在教育形式方面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技术的发展成果,要避免枯燥乏味的“我讲你听”的传统做法,要运用符合青年特点的、学生喜阐乐见的多种形式,如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内容演示、组织观看心理剧、组织新生参加相关网上知识竞赛、参观校史陈列、科研成果展等、使入学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3.3 推进新生入学教育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因此入学教育工作不能单纯地被看成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管理机制,各职能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切实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工作者与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其它人员以及学生自己共同承担着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共同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有教育意义和目的的活动上。同时,新生入学教育专业化还应包括科学、系统地设定教育目标、制定有效地教育评估标准、评估学生需求、选择适合的参与策略等方面。
总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关系到每一位新生入学后的稳定和发展,承担着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综合素质人才的首要和重要任务。因此各高校应扎实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确保高校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徐莉莉.浅析大学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
[2]庆承松,张勇.我国高校新生教育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8,(4).
[3]魏建波,唐依等.新生入学教育的设计与探讨[J].管理观察,2009,(3).
[4]孙杰.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提升学生发展潜能[J].北京教育,2011,(9).
[5]方钫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