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课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课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课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初中语文课教案范文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思考品味

1、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

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

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

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拓展延伸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第二课时

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反馈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第2篇:初中语文课教案范文

【关键字】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案例;研究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关键在于专业水平。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征程的纵深推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质的转变与提升,教师的观念、行为和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行为,通常我们只是回答了是什么和为什么,也就是讲得比较多的是概念的含义,以及教师们为什么要这样去教学,但无论怎样去操作还留给我们很大的探讨空间,所以就需要案例分析,对课堂上生成性现象和资源进行探讨,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前,我们实行的是简单的听课评课模式,教师在听课时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结果反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评课时只能依靠大致的印象泛泛而谈。这样的评课既缺少详尽的事实依据,又难以突破重点,因此,无论是对听课教师还是对授课教师而言,帮助都不大。在授课过程中有突发事件是极其复杂的,一定要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所以经过我多年的实践,我觉得采用分类的方式,对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为评课提供较为详尽的信息是比较有效的。

现在存在的问题:

1、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有效究竟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我们在立足校本教研与有效教学的研究时,却存在极大的片面性,仅仅注重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提升,单方面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而对于课堂中学生的发展、技能的培养等关注力度不够;

3、在进行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只把关注的点放在了教师身上,放在了如何促进教师的教学有效上。我们实际上是走进了课例研究的误区,把追求所谓的完美教学、完美课堂作为了研究的主旨,而忽略了不确定性的、复杂的教学情境。对于备课,我们只是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公开课教学时才不断的去磨课、修订,追求所谓的有效。而对于教师的通常的备课方式(写或抄写教案),则比较简略;对于上课,我们也只是看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不是和课题研究相结合,课后的反思也只是在怎样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效上,基本忽略了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上;对于说课,教师尽管在之中凸显了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有效说明及反思,但说课显得比较肤浅;对于评课,我们则基本以评价为手段,只注重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与低,对应相应的评价指标从主观层面进行量化评价。

措施: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是每一位教师日常工作,从古到今,自从有了教师这个行业开始,教师们就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些环节里摸爬滚打。

备课,是每个教师都要经历的一个环节,凡有几年教学经历的教师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得全面。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上课,新课程主要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察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评课,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评课,作为教师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要考量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关系到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因此评课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作分析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课堂中,能否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能否达到更好的学习境界作评价。这就需要评价者能用成熟的教育理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科学的评价,需要评价者能用系统的思维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出判断,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或凭着自己的经验作评判。

所谓的“初中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就是通过对教师常态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观察与分析案例,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怎么去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通过案例分析,找出规律,确立基本原则、方法、途径与策略。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案例一般包括三大要素。案例对于人们的学习、研究、生活借鉴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案例的教学是通过案例向人们传递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所以,人们常常把案例作为一种工具进行说明,进行思考,进行教育。

我们对农村初中老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行为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之下初中老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应坚持的原则、基本方法、基本技巧、问题解决策略等。通过对初中老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案例分析,找出现有的行为与新课程的差距,以及今后的改进策略。

1、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制定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现状调查问卷,了解我校教师对于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认识和看法;并对认识和看法进行整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撰写我校教师关于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现状研究调查报告。

(2)案例研究法:在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方面进行案例研究,形成案例集。

(3)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与再实践中解决问题。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价、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2、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把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案例研究和全体教师视为一个整体,在课题研究组的指导下,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融入到研究中来。

(2)实效性原则:本课题研究重在继续有效教学研究,在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科学性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研究中不走过场、切实研究,凸显有效。

3、研究思路:

在已形成的有效教学成果和学校校本教研模式的基础上,以怎样促进教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整体能力的发展为突破口,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4、突破的重难点:

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在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方面的能力得到整体有效建构与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搭建坚实的平台。所以,我们在之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把重难点定位在案例研究与教学评价上。

第3篇:初中语文课教案范文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吃透课改精神,明确课改的目标与内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安排年轻的骨干教师担任课改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和走出去的方式听专家讲座,观摩新课程教学示范课。在我们的语文课的教学改革中,教师更进一步地领悟了“授渔者”和“受渔者”的关系,知道了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具有不同特点的成长中的个人组成的群体,是一个个不断变化着的人,是一个个动态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了解学生,将学生的潜能挖掘,然后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满足多种学生的不同的需要。以往我们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注重教学结果的体现,在今天我们更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探究和实践,也就是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我讲你记,我讲你想”的过程。今天我们更注重和学生共同探索对问题的解决思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能够在自觉学习的同时,主动地去感受、领悟生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安排学生每周对社会有一项新颖而具有意义的调查;在每节语文课前利用2分钟的时间听一位学生说生活时尚、新人新事、生活片断、人生理想等;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读报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放在课堂上来公开讨论,等等,都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改变教法,指导学法

课堂是推行课改的主要阵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决定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为了寻求有效的教法、学法,就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按照“备—说—上—评”四大环节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备”即学科备课组组长首先安排好执教教师,并常规地要求教师按备课组的要求提前一天按照自己的方法备好课,“说”即参加说课组的教师对该堂课教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这堂说课作出相应的评价,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然后采用通过讨论决定的最优方案。“上”即执教教师根据同事的综合意见确定的最优方案上课;“评”即随堂听课的教师对该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评议。教师们通过取长补短,得到了共同进步。教研处还要根据学科特点每期有意识地安排研究课,以研讨不同类型课的教法与学法,我们在这方面主要总结了这样一些方法:

1、营造民主和谐、快乐积极的课堂氛围。

学习语文是一种复杂的智能活动,这种活动要求学生思想解放和富有强烈的探索精神,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提供环境来保护和支持。

比如:上课时教师尽量做到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态度亲切,站在比学生高的高度,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自己的看法观点。充分肯定学生发言,即使学生认识上有错误,教师也只能疏导,诚恳地将他们引到正确的方面来,不宜采用简单、生硬的方式压制。真正做到由传统的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的“开放性”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法中来。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质疑、辩论,让学生命题、评卷、互批作业、作文,甚至学生当教师,去尝试课堂教学等。

2、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在“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就是要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有的教师在上《如何调整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课时,补充了部分“名人”的介绍,学生很感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对名人的崇敬,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爱国情操的意识。有的教师上李清照的《渔家傲》时,用历史上豪放派诗人李白、苏轼的诗、词与之比较,学生不仅增加了知识的积累,还学到了鉴赏诗词的方法。

三、重视活动,促进能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运用,对综合素质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新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活动,只要我们有条件开展的,我们都要认真组织。如我们开展的“招聘模拟会”活动,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了解了不同职业的特点,认识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又如,我们开展的“古诗词积累比赛”活动,让学生见识了古代文化的灿烂,促进了积累,丰富了知识。再如,我们开展的“辩论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明辨了是非。还有“课本剧编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展示;“漫游音乐世界”活动,学生通过介绍音乐、评论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情景等环节,培养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认识到了文学与艺术的共性;“读书心得交流会”活动,促使了学生多读课外书,培养了他们文学鉴赏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是向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我们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稳扎稳打;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胆创新。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是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课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无定法”,是指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相信:语文教学改革世界虽是一个复杂难题,但只要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不懈地探索,就会不断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找到适合学生的学法,我们的教学改革就会不断地获得成功,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教学目标就会不断地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