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

第1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现状;出路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23-01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卫生改革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出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网络,为最广大的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高效、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本医疗服务。成都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这就意味着新一轮的医改将全面启动。基层医疗的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内部运行机制等都将面临新的改革。如何面对困难,主动适应改革;怎样去突破和创新,是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基层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1.1 沉重的历史债务让乡镇医院举步维艰。九十年代的税制改革后,由于国家将乡镇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都交给了地方政府。而各地财政状况普遍很薄弱,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就更是有心无力、杯水车薪。再加上上一轮卫生改革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个体医疗机构、乡镇医院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局面。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广大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和健康的要求也近乎苛刻。而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自身没有经济支撑,不能购买临床必须的医疗设备,加之,留不住人才,医院的综合实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这就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不为生存殚精竭虑。

1.2 卫生人才缺乏。据相关文章报道,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全国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只有1/3能维持正常运转,另外1/3处在瓦解的边缘,而剩余的1/3已经瘫痪[1]。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待遇差,医疗条件差,生活艰苦很少有人愿意长期扎根农村为缺医少药的基层群众服务;由于信息的不对等许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涌向了大中城市或从事与医疗无关的其它职业;由于没有有力的政策支撑,许多医务人员不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一旦掌握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就辞职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发展。

1.3 医院药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基层医院的药品,中药饮片及一次性医疗耗材均由“两网”配送。医院对于药品的合理利润是在招标价格的基础上顺加不超过30%,而一些品种招标价格明显高出市场价格,尤其中药品种更为明显,有的甚至高出市场价格数倍。致使病员因为药物价格问题和医院发生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

2 出路及对策

2.1 进一步准确定位医疗改革后基层医院的职责。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是一般性医疗活动,慢性病的管理,城乡爱国卫生、卫生监督执法、卫生宣传教育、计划免疫开展等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医院在自身发展定位上应注意避免科室、专业设置贪大求全而忽略了医院实际情况,最终导致医疗设备浪费,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局限不能为群众提供与自身技术实力相当的医疗服务。避免为片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医院自身实际条件,增加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保需方促供方,实现需方福利化、供方市场化”,实质就是让患者自主选择医疗机构为自己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就需要努力改善自己的服务技术、服务态度,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尤其在当前还没有根本解决各项卫生经费的情况下,准确定位更是医院生存、发展所必须。但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注意加强监管,避免不顾实际的恶性、无序竞争。

2.2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政府负责举办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经费”都是需要政府的投入。政府应当在明确乡镇医院的功能后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适当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切实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医务人员有的职业自豪感,保证他们能将全部精力用在对群众的服务上。同时增加医院硬件投入,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以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2.3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医疗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职业道德的教育,医科院校和各医疗机构都应将职业道德教育列为和专业技术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充分利用现在国家提供的免费培训、轮训,全科医师培训,社区护士的培养为今后乡镇医院的转型提供人才的准备。医院在政策上和经济上作适当的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2.4 进一步利用各种医疗保障政策。目前,成都市有两项医疗保险政策——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这两项医疗保险政策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城乡群众。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着力解决的就是畅通报销的各环节,让群众能方便快捷报销医疗费用,减轻因病加重的群众负担。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保障政策,解决群众门诊就医问题,让群众大病到医院、小病也能想到医院。避免医疗证平日无用,年底买口服液的现象发生,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5 进一步解决医院药价过高问题。目前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基本药物按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但是要真正降低药价还需要测算药品成本后定价,实行全国范围所有药品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统一价格,让药企的合理利润最大化,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否则容易出现招标价格远高于市场同质、同类甚至同厂家、同规格的药品的情况,与国家新医改的政策相悖。

总之,基层医疗机构应着重从改革自身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努力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利用目前政策支撑优势,主动适应改革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让举步维艰的基层医疗机构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第2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

1 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档案现状

1、重视程度不足,人员素质不高

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是记录历史,服务现实,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当前,为数众多的医院领导和财务负责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工作,潜意识中存在应付思想,致使财务管理未能纳入医院的重点工作得到落实,从而流于形式。会计资料的审核是确保其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会计人员的职责,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职能的弱化,会计的监督职能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不能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或者是合法的会计资料掩盖了非法的经济行为。同时由于装订是由会计人员来完成,一般采取谁收集、谁装订的方法,难以保证其统一的整齐规范和美观大方。同时,领导的不甚重视也直接影响了医院职工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态度,整体观念的淡薄制约了资金的投入和倾斜,医疗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设备陈旧以及专业人员匮乏的弊端,对整体工作造成不利。

2、没有设置独立的档案部门,没有或未及时向档案部门移交会计档案

档案部门是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设置独立档案部门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法律规章的要求。但实际工作中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大多数均未设置此机构,各类档案工作由档案形成人员负责,大量的收费票据由收费处保管,会计凭证装订保管由收集的会计人员负责,会计账簿、其他会计资料、电算化系统管理及介质存储等。由于会计机构内部没有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管理,各处工作分散、存放分散、管理环节分散,电算化会计资料未及时打印出来,没有清点、装订成册及没有汇总的清册记录,造成档案保管不规范,难以保证档案的完整、安全和保密。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设有档案部门的,当年形成的财务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原则上应由会计机构编制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部门统一保管。会计机构必须按期将应当归档的会计档案,全部移交档案部门。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为了查询方便,或者由于装订归档不及时,会计档案长期摆放在财务部门,要么未按期向档案部门移交,要么不向档案部门移交。

3、未充分开发利用档案

财务会计档案属专业档案,除具有普通档案的一般特征外,另一突出特征就是其专业性,由此决定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但目前的现状是会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才,基层医疗机构档案部门没有专门的管理财务会计档案的人才。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经济史料,大量的经济档案由会计管理机构人员兼职管理,仅能做到收集整理归档;档案部门的职能也仅为保存与提供利用,而对于档案价值的体现,即档案的开发利用几乎为零。由于开发利用不充分,不能有效体现档案的价值,直接影响人们对会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对会计档案的有效管理极为不利。

4、会计档案销毁难

会计档案的销毁是会计档案管理一系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实际工作中这一环节往往不受重视,大有无人来销、无人敢销毁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数量大,开展工作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是鉴定销毁缺乏可操作性规定。

2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配备专业人员,提升人员素质。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统计、利用、编研及鉴定销毁等一系列环节,由于多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档案工作无专人负责,这一系列工作有的环节由会计兼职,有的环节根本没有执行,更谈不上会计档案的管理。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会计档案与人事档案、病历档案同等重要,基右搅苹构规模不断扩大、就医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保健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档案数量也激增。因此设立专门的档案部门、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尤显必要。一个合格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外,还必须具有与职务相匹配的专业技能。为此,基层医疗机构应强化对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档案管理、操作技能等的提升,使得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全而熟练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灵活适应岗位需要。同时,要实行常态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考核、评比等工作,将结果纳入日常管理中,加大人员的重视程度,激发其积极性,也有效提升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并要严格执行安全与保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的归档、借阅、移交、销毁等登记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保密,是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发挥档案价值、实现会计档案管理有效的根本保证。

提高财务会计档案利用率。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其不仅要重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收集和保管等各项工作,还必须从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建设出发,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档案效率的途径,改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现状。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应切实更新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树立先导思想,积极主动地开发整理财务会计档案中的信息,挖掘可用资料,努力开拓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利用的新途径,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要认清信息化发展的大形势,改进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电算化进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总之,在医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基层医疗机构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重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加大投入,不断提升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包括财务会计在内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3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疗机构;会计;核算管理

一、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对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加强资金整合管理。这就对公共卫生补助实行拨款不及时,致使大部分都处于年终或跨年度拨付的状况。为了增进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专款拨付情况的管理,国家已经着手将大量资金积压到下一年度,在无法达到完成工作量的同时,将有效使用的资金拨付到位,这对于工作干了资金没用的情况改变很大。

(二)混淆补助资金使用范围,普遍存在着混用滥用专款情况。在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多方面的改革,最主要的还是加强资金来源渠道和使用的管理。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已经严重缺失,为了有效的将款项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的支出,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不能只靠基层医疗机构的自身自律,要从严管服务项目支出和公共卫生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医疗设备、支付房租、支付单位人员培训费等,这些方面是很容易钻空子的地方。

(三)基层医疗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核算没有按照标准执行,而且还处于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混乱的状态。我们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公共卫生补助收入是通过“往来科目”进行核算的,这将是一个资金空洞的表现,甚至还会出现项目资金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面对着一些公共卫生服务痕迹资料的情况,我们只要仔细审查就会发现将专项资金结余转入基本医疗收支结余,从而无法清楚专项资金的使用的情况。

二、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问题

(一)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一些承担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该项资金用于接待、办公设备、房屋维修等支出,超出了资金规定的使用范围。

(二)对医疗机构每年完成任务的考核程序不规范,考核结果不准确,考核人员责任追究办法不明确,导致公共卫生资金核算不准确、不及时,造成多拔给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资金。公共卫生资金采取预拔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资金结算。在实际操作中,考核组考核程序不规范,对医疗机构完成情况抽查率无明确规定,一些医疗机构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未开展工作情况也能通过考核,导致不该拔付的资金也拔付甚至多拔付。

(三)一些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完成每年的工作任务甚至不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且财务未建账或账证不完整,在审计或主管部门检查时不能提供完成有效的依据。

(四)建档不规范,档案记录不完整。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发现:一些考核已完成的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不完整,一些已支付了公共卫生服务费的项目如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在档案中未记载。

(五)一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如卫生院在支付使用专项资金时,无相应的计算依据。

三、如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面对着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从严治理公共卫生资金的乱用情况。要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建立健全公共卫生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从源头上紧抓资金使用不放松。要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转变监管职能,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审计措施,将基层单位资金使用的计划进行严格的审理,要明细资金使用范围,按时拨付预算资金。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实际完成工作量、服务标准、使用范围等,不得出现项目资金未用或用了项目资金而未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样会造成资金结余过大或超支的情况。

(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督导检查,从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范围逐步抓好项目实施单位财务部门的规范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杜绝不合理的资金使用的发生,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把大量专款用在与公共卫生服务无关的支出上,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与单位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这样将会有利于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使用。

(三)注重严抓财会人员、主管领导及具体项目实施负责人参加政策法规、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使得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要不断的强化财会人员相关会计核算业务水平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基层医疗单位要用好财务人员督促和指导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备查账簿,切实将项目专账、资金专储、专业员工纳入日常管理,不放松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从而真正落实资金使用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四)基层医疗机构要制定和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相关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工作,将资金的使用推向开放化。运用宣传单的方式,使得群众明白基层医疗资金的收支来源,从而有效的监督好基层医院资金运作的每个环节。只有在财政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下,基层医疗机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落脚点。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当前,主要是抓好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为重点,有效利用好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来满足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需要是根本。我们必须从严管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开始,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惠民有力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将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高效的得到解决。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的最基本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练惠敏,胡正路,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1)

[2]樊雨萍.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按照项目支出核算的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3(23)

[3]李丽琼,李丽文,林英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4(10)

第4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68-02

>> 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现状及建议 迪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核算的现状及思考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践与体会 浅谈上海市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践与体会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探讨 深刻认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 分析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践及体会 探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的开展 建阳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提升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质量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问题探讨 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浅析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宾阳县边远山区群众对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产后访视的探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浅析加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务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 7-10;http:///zwgk/2011-05/24/content_1870181.htm

[2]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Z】.2009.10;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http:///zwgk/2011-05/24/content_1870181.htm

[3] 《全科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材料,主编,杨秉辉。

第5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财务集中核算 问题和对策

财务集中核算属于财务会计核算模式的一种,采用财务集中核算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对于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会计管理来说,财务集中核算的应用可以较好的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以下本文就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现状和对策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基层医疗机构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的作用和意义

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推行财务集中核算能够有效促进财政会计工作的健康运行,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财务集中核算会对医疗机构的财务会计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医院人员需要对所有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仅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因此,在财务集中核算下,医疗机构的会计工作质量会更加有保证,会计管理流程更加清晰、规范,会计信息也更加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的实行可以帮助加强对财务会计的监督,保证财务会计的质量,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发展。核算工作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监督和检验的作用,集中核算需要机构有关部门对所有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核算,可以更好的加强对人员和财务信息的比对,及时发现财务会计信息中的问题,防止出现信息造假、信息不够全面等问题,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发展。

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现状及问题

(一)人员编制问题突出,工作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设置的财务核算中心均不是完善的部门,而是简单的卫生局临时机构。由于是临时设置的,部分工作人员的编制仍然停留在原单位,所有的福利待遇和薪资等问题也均受原单位影响。这种编制情况严重制约了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发展,不少工作人员在核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晋升和考核问题,因此在会计监督管理力度上有所放松,使财务集中核算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

(二)核算工作量较大,信息反馈矛盾增多

首先,就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工作量来看。集中核算虽然可以加强对财务会计的统一监督和管理,有助于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但是这同时也决定了核算机构的工作量较以往要大很多。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核算信息均需要教导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手中,这就表现每个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均需要负责多个医疗机构的财务信息,工作量过多导致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其次,由于财务集中核算工作量较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受到了影响,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反馈速度减缓,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后续工作规划,加剧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三)监管力度不足,核算和管理责任不够清晰

就财务监管而言,虽然在理论上来说,财务集中核算可以有助于加强对财务会计的监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由于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人员与各基层医疗机构并不在同一处办事处,对各基层医疗机构单位的具体工作情况和财务情况了解得不够清楚,因此导致财务集中核算所能够发挥的监管作用并不明显。此外,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了财务集中核算之后,将所有的票据均报给财务核算中心处理,单位内部对于票据的处理和检查工作十分随意。而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只是发挥自己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因此导致财务集中核算和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相互推卸直人,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管理均不够严密,最终导致各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更加突出,管理效果较差。

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一)解决好人员编制问题

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对于保证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员编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要求解决好核算中心人员编制问题。解决人员编制问题主要指的是将人员的编制进行转移,这样较好的减少各单位对工作人员的束缚,保持人员工作的绝对独立性,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首先,人员编制归位后,原单位对工作人员的约束力度减少,打击报复的可能性降低,核算人员可以放心的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状况进行分析和管理,有助于加强对各单位财务会计状况的监督继而控制;其次,人员编制问题解决,核算人员和各单位就不存在经济利益问题,可以较好的提高核算人员的“廉洁性”,保证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核算的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环节反馈信息矛盾

工作量大是财务集中核算推行过程中的重要难题,容易引发更多的信息反馈矛盾,不利于提高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不仅可以简化工作流程,而且可以明显减少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对于提高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均有明显的作用。我国医疗信息化呈现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20%以上。2014年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市场达到275.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2.5%,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核算人员不需要对所有的票据信息进行输入,只需要让个单位进行网络报账,就可以大大减少财务集中核算的工作量,节省数据审核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如某基层医疗机构在财务信息管理过程中,构建一体化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机构、一个账簿、一个账户”的核算体制和运营机制,统一财务职能,明确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范围,通过全方位的凭证管理、全过程的财务监督、全要素的集中核算运行模式,实现了财务管理集团化管控目标。而各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时获取需要的财务核算数据信息,提高了信息反馈的效率,缓解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三)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监管和服务分工

加强对各单位的财务监管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并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保证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财务核算中心还需要加强对各单位的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确定各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审批制度、财产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以加大监管力度。在监管和服务分工方面,要明确各单位的核算职能和财务管理职能,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的情况,给工作人员和部门以“可乘之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现状及问题主要有:人员编制问题突出,工作积极性不高;核算工作量较大,信息反馈矛盾增多;监管力度不足,核算和管理责任不够清晰。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必须要解决好人员编制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环节反馈信息矛盾,并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监管和服务分工。

参考文献:

[1]靳梦超.试论基层医疗机构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相关问题[J].新经济,2014,Z2:125

[2]王淑华.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效果及问题思考[J].时代金融,2015,11:225+229

[3]钱平.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效果及问题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6:116-117

[4]徐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措施及经验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2013,24:153+155

第6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

1.1基层医疗“以药养医”的模式依旧存在

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营状况依旧不佳,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严重亏损。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中只有药品出售得相对较好,其他医疗服务性收入几乎没有,机构运营成本结果只能靠药品收入来弥补,但依旧远远不够。

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运营情况不佳

目前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良好的财务运营管理,还不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在获得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后却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导致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财务运营不佳则就无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发展扩大。因为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支出的增长速度比收入更快,导致每年的运营结余不足以维持当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1.3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巨额负债

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基本建设等各种原因存在着负债,但是又因为财务运营能力不佳,无法获取足够的盈利进行偿债。这样就经过长年积累,产生了巨额的负债。

1.4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发展不平衡

众所周知,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各级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同地区的相同级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同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年份发展不平衡,同地区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因为卫生机构之间存在优劣之分,加上绝大部分患者都有“重优质、重高级”思想观念,这就导致了好的医疗机构发展越来越好,甚至在超负荷运转,差的医疗机构则发展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医疗资源浪费。纵观全国大部分农村比较得出:村级卫生服务站发展情况不佳,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村卫生服务站稍好,县级医院是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发展最好的。因为发展不平衡,则无法同步进步,相互之间还会有所制约,甚至导致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无法拓展。

1.5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各地政府

虽然每年都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的资金,但投入资金的比例和数额几乎维持原样,导致分配到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相对来说就是逐年降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缺乏盈利手段的情况下,政府投入不足最后制约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2改善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现状的建议

2.1政府性投入资金需合理

应将地方政府的卫生财政情况加入政府每年考核中,使得当地政府能够更加重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状况以及机构的发展情况与问题。政府应能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每年投资总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彻底地落实,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制定有效合理的投资分配计划,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高效地分配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做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合理平衡的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

2.2任用培训相关经济类管理

人才拥有充足资金后更需要加强合理的运营管理,不能让非专业管理人员盲目进行管理,导致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用。需要挑选合适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提高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意识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使得其能够对机构营运支出和收入进行综合协调,能够将机构的效益最大化发挥。除了以上所述,在资产管理以及机构设施合理配置上也应进行长远规划,使得投入资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因自身不了解而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

2.3相关医疗保险制度需要完善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适用的配套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广大居民能够合理地被分配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要从制度上使得农村居民对于看病求医的方式得到改变,而不是一拥而上过度集中到其中某一级医疗机构就诊或是自己盲目买药胡乱治病。

2.4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根据各地不同的卫生体系建设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进行推进和发展,有效地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可以充分利用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优化分配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减少因为系统内部上下游竞争而互相抑制发展。

2.5系统的成本核算及适度收支平衡

为了避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以药养医”的现象,需要对整个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进行规划调整,不仅能做到将人群进行分流就诊,还能进行系统的就医成本核算,使得在业务拓展的同时,能够使得收支适度平衡。

2.6对固定资产及各种物资进行适用管理

就当前各地区存在的同类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过多,实际效用并不高的现象,相关部门应统一对其进行盘点与管理,同时也可相互调剂,将自身不需要的设备通过折旧采购或者赠送的方式,移交给急需此类设备的医疗机构。今后应以地区为单位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规划,在对应的规划管理措施论证后,再决定是否采购;进一步建立完善大型设备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和流程,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用。

3结语

第7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

[关键词] 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模式;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c)-0147-03

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由于受到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的限制,以前依靠“以药养医”来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格局不复存在,从而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良性运转带来了严重挑战。因此,政府与社会采取积极的补偿措施就成了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久稳定实施的关键。笔者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根据补偿模式的不同归纳总结,分析利弊,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以求建立支持基本药物制度长期有效实施的补偿机制。同时,提出了多方制衡、动态监管的观点,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1 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模式的比较分析

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际补偿过程中,各省、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了相关文件,采取了相关措施,并在实施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我国关于基本药物制度主要有四类补偿模式,分别是政府全额补贴模式、多渠道、多头补偿模式、以奖代补模式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

1.1 政府全额补贴模式

在补偿方面,对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差额部分由政府统筹财力予以足额安排。安徽省还在此基础上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承担药品“零差率”销售,按户籍人口数每1 200人每年8 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1],建立起长效的补偿机制。

政府全额补贴模式体现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药物的公益性与政府主导性,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实施,但是政府全额补贴难免会造成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进而影响政府投入的连贯性。

1.2 多渠道、多头补偿模式

多渠道、多头补偿模式主要是以财政和医保基金为主,调整医疗服务费、药事补偿以及风险基金和社会捐助等为辅的多头补偿机制。天津、四川、山东、辽宁等地方是多渠道、多头补偿模式的代表。天津市卫生局和财政部门共同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估工作,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来消化掉原来的部分灰色收入;将不合法的黑色收入坚决剔除,保证基本医疗机构的阳光运行,保护广大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和使用基本药物的积极性[2]。天津市财政部门和卫生局建立了资金预算制、规范补助资金拨放流程,对于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减少的15%的药品收入,由财政和医保基金共同支付。辽宁省建立医疗保障资金补助、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报销比例和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相结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多渠道、多头补偿模式拓宽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渠道,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共同补偿,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间接保证了政府财政投入的连贯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物“零差率”销售,药价大幅下降,节约了大量的医保基金,通过医保基金补偿方式的加入,使得补偿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通过医保基金来补偿的模式一直以来也备受争议,认为会加大筹资负担,而且医保基金的拨放应该按人头和服务质量来投入,直接拨给医疗机构会导致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降低。

1.3 收支两条线管理补偿模式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部收入上缴财政专户,其全部支出纳入政府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药品“零差率”销售的补偿均由财政予以保证。实施这种补偿方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切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之间的联系,避免趋利行为。实施这种补偿模式的代表主要有江苏、上海和北京等地区。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补偿模式的地区,政府的卫生投入明显增加,包括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卫生机构的运营效率也得以提高。不少地区还进行了制度创新,如上海市长宁区严格预算,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检验外包出去,并且与医院合作,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

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了基层医疗机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联系,避免医疗机构的诱导需求和过度医疗服务。同时,通过收支两条线补偿办法之后,笔者发现政府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明显增加,包括人力和财力的增加,医疗服务的效率也有所提高[3]。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收入由人事、财政根据原有的工资水平进行增长,并要求保持逐年增长。但是这一实施方案对于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影响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不同业务量的机构效率不同。原先业务量好的机构人员待遇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但是采取此种补偿方式后,人员待遇的年增长率跟不上业务量的增长率,导致人员消极,不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而业务量原本不太好、收入偏低的医疗机构,开始依靠财政兜底这一大树,“坐”、“等”、“靠”、“要”情绪滋生,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创新和创收的积极性。而且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中的政府投入取决于政府的财政能力,各地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会造成投入标准的不一致,进而影响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公平性。

1.4 以奖代补模式

以奖代补模式的奖补资金按照“突出改革、转变机制、注重实效、鼓励先进”的原则分配,要求统筹中央和地方财政奖补基金行收支差额。奖补资金按照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和综合改革情况、地方财力和服务人口等因素进行分配。云南省按照服务人口和区域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综合改革后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给予补助。湖南省某县市区奖补资金分配额=待分配奖补资金总额×[该县市区指标考核得分×该县市区工作难度系数/∑(各县市区指标考核得分×各县市区工作难度系数)][4],考核的标准按国务院医改办对于各地的考核评估结果确定。

以奖代补模式是一种奖惩分明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摈除基层医疗机构中原有的不合理的黑色和灰色收入,保护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和使用基本药物的积极性,但是也有明显的弊端,例如奖补资金的不足或不到位,使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担忧待遇无法保证,这势必会影响他们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2 国际先进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经验总结

国外大多数国家对基本药物的补偿主要是通过对药品的定价和对制药企业的补偿来实现的,而对基层医疗机构“零差率”销售或免费提供基本药物的补偿一般包含在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中[5]。日本政府根据实际的市场价格,实行动态政府定价的政策。医疗机构、零售商、第三方支付机构按政府制订的零售价执行药品销售,政府不考虑他们的采购价格,这样各个机构就会加大药品采购时的议价力度,尽可能压低采购价以获得利润空间。当然,政府会持续动态地调查各医疗机构的采购价格并动态调整政府定价,以使得政府定价和市场价格基本一致。香港地区由特区政府全额补贴转变为社会共同投入,通过增加政府投入、社会医疗保险、个人或商业保险共付来补偿[6-7]。国外先进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补偿机制较完善,对基本药物的补偿力度较大,资金到位快。我国其他地区尚有不足,需要借鉴这些地区在补偿机制方面的经验。

3 政策建议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机制上原则基本一致,即在“核定任务、核定收入、绩效考核”基础上对收支差额进行补助。笔者认为就是要通过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进行补偿,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待遇,保护他们开拓业务、不断创新的工作积极性;补偿医药企业,使他们保持创新激情,不断研发出兼具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药物,对基本药物目录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在群众中广泛应用,从而缓解群众的看病负担。如图1所示,基本药物制度里有一个多方协同的制衡机制,政府、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机构、医药企业、患者是其中的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也是不同的责任主体。补偿机制与监管机制在它们之中发生作用,相互制衡,通过对各个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最终使消费者受益。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3.1 无固定补偿模式

各种补偿模式在各个省市已实施一段时间,各有优缺点。所以,为了更好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不应囿于固定的单一模式。补偿模式可以是综合了的、修正了的上述模式。

3.2 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协同作用

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一样,应该同时存在、协同作用,从而克服补偿过程中的不透明现象。

3.3 多方参与、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包含多个利益相关者和责任主体。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来说,应该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基本药物制度能够进一步的长效高效实施。从责任主体的角度,为了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长效高效实施,每一方都有必须承担的责任:政府要补偿到位、透明监管;企业要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保证基本药物的提供和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的研发;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宣传,优先采用基本药物,避免诱导需求;患者应该克服过度需求,节约卫生资源等。

3.4 构建动态机制

基本药物制度中的各个参与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规模和结构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对其的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都应该是动态的,应该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是后期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许永建,任建萍,高启胜,等.基本药物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方式研究与实践进展[J].现代医院管理,2011,6(3):10-12.

[2] 王跃平,刘敬文,陈建,等.我国现阶段基本药物补偿模式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8):682-684.

[3] 王芳,朱岩,张丽芳,等.东部片区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的做法及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3):41-44.

[4] 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2010-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Z].2010.

[5] 吴琢,钦嫣,卢建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机制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1,(3):23-24.

[6] 唐圣春,常星,刘春生,等.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建议[J].中国药事,2011,25(12):1174-1178.

第8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

一、现状

2003年启动的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如今已全面铺开,全省115个涉农县(市、区)已全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100%全覆盖。2004年,山西省制定《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医疗救助水平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确保这项制度稳定运行。农村医疗救助从贫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并提出农村医疗救助的主要对象是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及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中因病需要救助的家庭,救助对象应当是持有《农村五保户供养证》、持有《农村特困群众救助证》(低保证)及优抚对象有效身份证件的人员。各地要认真规范五保证和特困救助证(低保证)的发放工作,为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创造必要的条件。救助对象的具体条件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制定详细救助办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资助五保户和农村特困(低保)户及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规定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应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地规定的医疗救助标准;对于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医疗救助金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发放,也可以采取社会化发放或由县级民政部门定期统一核销的发放办法。2011年山西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为1596209万元,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为43541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支出为24611万元,乡镇卫生院支出88991万元,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机构支出21011万元,建成6971个村级卫生室。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山西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较大,说明在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中,公共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并不突出。农村医疗卫生经费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总量不足。相对于农村居民巨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来讲,目前财政资金的投入只是杯水车薪,同时,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偏低。由于经费不足,造成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健全,人员经费标准过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不依靠基本医疗服务的微薄利润补充人员经费的不足,“以药养医”的现状依然存在,从而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师在看病用药上没有过多考虑农民的支付承受能力,尤其在县级医疗机构治病费用过大,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情况,农民难以承担医疗费用,更住不起院。同时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履行比较艰难。二是财政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向结构不合理。第一,全省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主要是向城镇居民倾斜,据测算,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大概在4∶1,卫生资源的分配极不合理,差距过大。第二,目前的经费支出主要是向县级大医院倾斜,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负债经营,设备老化,危房长期无力改造,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弱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尽管山西省各级政府十分关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农村医疗卫生占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比例不断提高,但由于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距过大,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依然薄弱。

作者:赵松工作单位:山西省会计服务中心

第9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

建金字塔形医疗体系

北京市出台《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金字塔”形的纵向医疗服务体系。

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公开表示,过去医疗机构的管理是按区域功能划分,形成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它实际是区医疗中心的概念,整体负责周边地区的医疗任务,这就会让老百姓在心目中认为三级医院就是服务功能强,越往下越差,大家的感受是高级人才在上边,底下没什么人才。

著名医院管理专家王健康表示,这种现状导致大医院各种疾病通吃,供不应求,而政府大量投资建设的城市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又吃不饱,造成资源浪费。

确诊可以到大医院

大医院门诊量压缩,小医院看病能确诊吗?大医院以后看病是不是更难了?不少患者对于大医院门诊量压缩有着这样的担心。

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公开表示,大医院将主要压缩常见病、多发病的就医,但不会对大医院的普通门诊比例设立硬性指标。医改希望引导患者首诊在社区医院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确诊在目前条件下也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承担,患者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王健康也表示:“目前的医疗环境下,高级医疗人才、医疗设备集中在三级医院,在患者对自己病情没有太大把握的时候,可以到大医院去确诊,保证医疗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要让专家“下基层”

压缩大医院门诊,引导患者进入社区医院诊疗,也将是患者和医生双方都向基层医院倾斜。王健康表示,做大基层医院,要重点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加强一般性医疗设备配备,提高基层医院对常见病、慢性病的处理能力,帮助社区医院逐步取得市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