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影视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P键词】教育生态学;一条龙;英语教学;生态因子;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92-03
英语教育政策直接影响英语教育规划,英语教育政策的失衡势必造成英语教育规划不当,政府部门对于英语教育从未制定过长期规划,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这方面的工作。[1] 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缺乏连贯的政策指导,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致使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各自为政。目前,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相互脱节和重复教学的低效现象,其原因是小学英语教学重听说、轻读写;中学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大学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译齐头并进。各教学阶段相互独立,缺乏统一的教学目标,无论是在语言教学的词汇层面、句法层面还是在篇章层面,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复,从而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知道,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机的连续统一的过程,各个教学层面应延续连贯,反之便会导致语言学习既费时又低效。由于此问题涉及范围较广,研究周期长,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实质性研究,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我国英语教学质量。
一、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生态学(Oikologie)一词是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单词logs (研究) 和oikos(房屋、住所)构成的。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935年,英国的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在生态学的原理基础上创建了十几个与生态学有关的交叉学科。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1976)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该概念强调教育管理机构应统筹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支配关系,在此各个生态因子便是隐喻的各个教学部门。古德莱德(1987)认为,[2] 教育生态学主要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自然、社会、生理与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教育生态学认为,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应当坚持三点原则:第一,教育生态平衡。主要分析教育各个环节的不均衡性以及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问题,最终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第二,协同进化。从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到每个群体、个体,各个教学阶段的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各个教学阶段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第三,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教育圈是一种大的教育系统,按层级分为初始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主要研究教育圈内的人才流、能量流、物资流,有其良好的循环机制。利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提升我国英语教学质量。
二、构建教育生态学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设计
教育生态学指出,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框架生态要素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材。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协同发展、保持平衡。
(一)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教育生态定律。
根据生态学的定律,总结出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教育生态三定律。
第一定律: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各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内容逐渐递增,环环相扣。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大学英语在中学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三个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失衡或游离于教育生态系统之外,必然会导致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其生态因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教材,其生态环境为教学环境,若对其有任何侵犯都会产生无数的效应,其中有许多是不可预料的。根据G.哈定(G.Hardin)提出的生态学定律,此现象可称为多效应原理。
第二定律:学校、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环境中的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又称相互联系原理。
第三定律: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任何生态因子,如学校、教师、学生和教材不应受任何其他事物的干扰。此定律可称为勿干扰原理。
(二)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种群、群落和生态因子的共存共生。
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各个教学阶段英语教育生态进行分析。 在英语教学环境无明显变化的条件下,一个种群即学生的数量应保持稳定。对一个学校来说,学生可利用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承载一定数量的学生,承载量接近饱和时,如果学生的密度再增加,英语教学质量就会下降;当学生的密度减少到一定限度时,英语教学质量再度上升,最终使学生数量达到该环境允许的稳定水平。
大中小学学生与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存在着依赖与制约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大中小学英语教学链连接。在英语教学链中,大中小学学生的数量与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应保持相对平衡。在语言教学中,每个群体是互相共生与依存的关系,其表现在语言学习者与语言教师上。语言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以及语言教师与教学环境存在着相互独立但又互惠的一种共生关系。以上几种关系使大中小学学生、英语教师和教育环境表现出复杂而稳定的结构,即教育生态平衡,如果该平衡关系被破坏,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只有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任何生态因子达到平衡,才能共生共存,蓬勃发展。
(三)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
教育生态学是生态学和教育学衍生出的一门交叉学科。教育生态学努力构建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学习框架。[3]大中小学英语教学要学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统一制定长期教材规划、材编写,使其具有连贯性,达到大中小学英语教材协同发展。
三、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生态因子失衡
(一)课程基本要求的缺失。
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由不同部门分管,中学英语教学执行的是《新课程标准》,大学英语教学执行的是2007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各高校在制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很少参阅中学英语《新课程要求》,缺乏相互的连贯性,例如:小学英语教学以口语教学为主,词汇、句子教学为辅,中学英语教学以读写为主,大学英语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译听说能力为教学目的,因此,中学学的是“哑巴英语”,中学六年对听说能力训练的缺失,必然会给大学英语口语和听力教学带来问题,出现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费时低效的局面。
(二)教材编写连贯性缺失。
大中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编写的,由于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办法等不同,导致大中小学英语教材体系的差异。小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以及基础词汇和句子操练;中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大学英语分为两门课程,即大学英语读写译和大学英语视听说,由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要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英语教学同样融入了应试内容,教材的编写缺乏连贯性,语言点重复率高。
教材编写连贯性缺失使大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失衡,出现英语教学费时费力、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导致英语教学质量很难提升。
(三)师资队伍的失衡。
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的要素之一――英语教师,是提高大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失衡必然影响英语教学质量。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专科毕业生,中学英语教师大多是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教师多数是硕士毕业生和部分博士毕业生,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的差异从某方面可以反映出英语教师的教学小平。
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只专注自己的教学领域,很少涉及到其他领域。大学英语教师从来不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学英语教师对大学和小学的英语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小学英语教师不关心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他们对相互教学内容缺乏了解,也使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
四、大中小学英语教学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均衡发展
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种群之间通过竞争而共生。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三种种群,任何一个种群的数量发生变化,必将影响整个教育生态系统。根据教育生态因子的相互联系原理,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环境中的每一个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 ,任何一个失衡或游离于教育生态系统之外,必然导致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4]
(一)机构和政策的平衡。
大中小学教育由不同部门分管,要达到教育生态均衡发展,相关部门在制定有关英语教学政策时要相互协调、相互参照,制定一份供大中小学共同使用的英语教学基本纲领,其中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评估方法等。重要的是规定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分别应掌握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其原则是:第一,听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第二,听力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第三,大学英语一年学基础英语,一年学专门用途英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英语教师种群的均衡发展。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学生与教师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英语教学链。在英语教学链中,学生的数量与英语教师的数量应保持相对平衡,这样才能保C教学质量。但是,在现实的大中小学英语教学链中,普遍存在需要学英语的学生多,而英语教师缺乏的现象,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全负荷运转。要保持英语教学链的稳定,就要增加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增加英语教学中的师生比。
2.互利共生。学生与英语教师之间是共生关系,英语教师与英语教学环境之间是共生关系,学生与英语学习环境之间是共生关系,这说明了物种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些关系使学生、英语教师和教育环境表现出复杂而稳定的结构,即教育生态平衡。平衡遭到破坏,会导致英语教学质量下降。英语教师之间的竞争表现在竞争上岗、职务的竞争和职称的评定等方面。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要改变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提高其素质。
教育部启动了国培计划,小学教师培训应增加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学内容,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培训应增加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反过来,大学英语教师培训应增加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只有相互熟悉英语教学内容,才能在每个教学阶段把握好语言点的讲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把教学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
(三)学生种群均衡发展。
在教学环境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可容纳学生量是一定的。学生为了获得接受较好教育的机会,相互之间进行竞争。小学生之间的竞争是为获得教学资源,通过努力学习英语,以课堂上用英语积极发言和测试纳入竞争机制。英语方面的竞争使英语学习好的学生通过特长生考试进入较好的初中学习,为自己考上重点高中打下基础。中学生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获得使用有限资源的权利,在英语学习中进行竞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大学生之间通过竞争选择知识渊博的教师,通过竞争获得各种奖励等。学生之间的竞争是适者生存和强者生存理论最佳表现形式。
(四)英语教材的连贯性。
大、中、小学三个层次教育专管部门应组织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专家,联手制定《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编写一套连贯的供大学、中学和小学英语教学使用的视听说教材和读写译教材。第一,要合理设定教材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小学、中学阶段性目标和大学阶段终极目标,使学生大学毕业时能具备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其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熟练应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5]第二,要在语法、词汇、内容等方面逐渐递升,循序渐进。第三,要注意教育水平和地域差异,做到教材内容丰富,有选择余地。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清华大学已走在了前列。清华大学的“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教材是教育部立项的“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教学”实验项目研究成果,其中小学阶段12册教材已经被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此套教材力求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新的语言观和英语学习观,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及工具性特点,以发展语言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生动有趣,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小学阶段在听、说方面有重大突破;初中阶段在阅读和写作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如果在高中阶段能更加重视翻译能力的养成教育,则必将能满足大学阶段对于学生全面能力培养的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缺乏统一的目标与互相连贯的整体观念,与教育生态学所倡导的学习模式是背道而驰的,故笔者呼吁,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以教育生态学的教育理念为基准,创设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因子之间的有机架构,真正实现各个学习阶段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与分配;同时现阶段的语言教学忽略了语言学习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诚然,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4],教育教学部门应统筹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分配好各个学习阶段在管理人员、教材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上的连续性,从而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提升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各个阶段的英语学习呈现出教育“一条龙”的发展态势,使得语言学习在“应然”与“实然”之间达到最终的和谐共生。[5]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华维芬.中国英语教学理论研究(1949-2009)[M].上海: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霄翔,杨军.“一条龙”英语课程改革可行性评估及校本改革管理机制研究[J].英语与英语教学,2003,(10):45-49.
[3]邓小泉,杜成宪.教育生态学研究二十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12-16.
[4]王永亮.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学生需求分析模式建构[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57.
[5]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多媒体;心理学教学;实践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46-02
在信息时代,能够熟练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自身的专业领域,已经成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必修课,尤其在高校心理学教学中,以往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板书加讲解已不能解决心理学所独有的基本概念多、实验成果多、抽象理论多,教学时数少的“三多一少”的矛盾,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计算机多媒体是将声音、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与计算机有机结合在一起,用交互方式来处理、表达、传递信息的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将它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于心理学教学之中,是解决心理学“三多一少”矛盾、改革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也是必由之路。[1]怎样更好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小为大,控制各种各样的信息媒体为教学所用,是高校心理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1 结合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
从现代科学心理学整体而言,对它的诞生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的比喻: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这句话很贴切地概括出了心理学的基本特征,它首先是一门科学,但又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和一般研究物理性的科学有所不同,一般科学,例如,化学、物理、生物,研究对象的物理性变化较小,遵循“客观的客观化”原则处理即可,对解决同类问题可以推广应用。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性特征所测得的资料,则须按“主观的客观化”原则处理,研究者必须尊重受试者人性的主观反应,在不变其原意的条件下,按既定的客观程序处理,在结果的解释、推论及应用上,也必须考虑人性表达及其需求上的差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学都趋向主观性,被包裹在哲学的范畴里,直到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1879年在该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当时研究的主题是“意识”,意识是由很多不同的元素构成的,在实验时,研究者通过控制有系统的刺激(视觉、听觉、体觉等),让受试者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此种方法称为“内省”。由于冯特首创了系统的实验方法,才使得心理学符合了客观性、证性、系统性的三大科学特征标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所以,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史看来,实验是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把实验作为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点对象。这和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介绍心理学概念、学派、观点、特点、运用等,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容易造成学生听课没精打采,教师讲课味同嚼蜡,如今教学改革之后把实验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正是抓住课程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积极参与实验。把传统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转变为思考型学习,通过参与实验,动手动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地优化了教学效果,为本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然学校教学环境的改进,多媒体设施配备不断完善,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
2 根据教学需求组织多媒体教学
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理念上的问题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当。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先进,不等于教育思想的先进,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思想,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优势,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多媒体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达到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忌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足矣,不必面面俱到。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难度高、成本大的实验,罕见个例及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教学过程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都有独特的作用。[2]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材为基础,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基本因素之一,它规定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规定着学生所能达到的智能水平和思想品德水平,体现着培养人才的规格。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加大了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教学要求大容量、高速度。中小学教育实践表明,师范生在掌握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实验的知识,从而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然而心理学的授课总时数不能增加,那么借助多种电教媒体结合,便可以保证在完成原有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量知识。因为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可以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为增加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量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有助于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过程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关于“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这一问题的讲解,需要讲清无脑畸形儿、狼孩、熊孩为什么不具有儿童正常的心理活动这一内容。这只有采用电教手段,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形象,从而理解教材、把握知识。[3]
此外,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可以优化上课、备课、辅导、作业及考试等各个环节。这种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观察、实验与学习并行,使教学活动声色兼备、动静结合;使学生能够动真情、促其思、开其智,主动探求知识的秘密:使教学的紧张与松弛和谐、自然地相辅相成,使教学环节变得便捷、科学。如通过实验或演示推导出原理或结论,符合教学认识论。用微机建立题库,辅助学习成绩测验,可以实施考试的标准化,使考试成绩有了对比性,有利于教学评估。
综上所述,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心理学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要使它充分发挥其优势就必须要遵循原则而不能随意滥用,否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另外,课件宜摒弃以“教”为主角的设计理念,应当从服务学生的主旨出发,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将教材中的观察着眼点、认知模糊点、记忆的知识点、真实情境的创设、动态的演示过程等都适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做到内容科学、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以保证课堂教学不受课件左右与约束,同时适合与学生学的特点。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工具,一定要把握好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这三个向度,科学性是前提,教育性是目标,艺术性是特色,三个向度要有机地结合。它不应当是呆板的、单调的,仅仅突出科学性和教育性,而应该新颖、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去满足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课程,精心设计课件,艺术性地展现心理学的科学内容。一个优秀的课件,一堂优秀的多媒体课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的陶冶和艺术的熏陶。制作课件时,教师要从学生主体出发,根据教学大纲,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设疑引思,精心设计与主题相吻合的界面和屏幕元素,把握好声、像、图、文的关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使课件富有生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文本要规范、大小要适中、色调搭配要合理、布局要整齐等;使用的图形图像要适合主题、吻合内容、处理恰当;使用的声音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使用的视频画面要贴切主题、表达主题、深化主题、符合影视语言的规律;使用的动画要实事求是、为主题而动画,而不是为动画而动画。现阶段网上有一些现成的心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但我们不能直接照搬,因为课件本身是具有不可移植性。过分依赖现成的课件会限制自己的教学思路,应该提倡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需要,对各种素材进行科学组合,将优秀合适的素材移植到自己的课件中去,而不是把现成的课件“拿来就用”。一般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看”与“听”占主体,而多媒体教学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交流的方式表达出来,集看、听、读、参与交流为一体,知识的存储将大大优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有效输出,从而很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将发挥更大的功用,关键就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多媒体教学水平,使其优势真正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徐刚. 谈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1,15(3):131-133.
关键词: 情趣教学;教学模式;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60-1
学习英语这门课程,除了让学生在学习阶段里了解英语知识,运用英语进行语言方面的交流之外,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并陶醉于英语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毅力得到提升,创新思维得到锻炼以及情操得到陶冶也是英语课程学习的目的。所以,老师需要深入理解牛津小学英语教学要求,使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将相关理念运用到英语实际教学里面去,这样就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基于此点,在牛津小学英语教学里面,我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现代教学仪器设施逐步完善的今天,运用投影仪、电视等多媒体进行教学非常普遍。通过这些教学设施,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接受知识更为简单。例如,老师为学生讲动物的时候,可以放动物的视频给他们观看,让他们通过外形、声音来辨认。在学生看到小猫的时候引出cat,学生在听到小猫的叫声的同时大声地读出cat,并在黑板上写出这一单词。辨认羊的时候,可以先放关于羊的视频,引导学生们将自己的大拇指举起放在头顶扮作小羊,在学小羊的同时大声地读出sheep这个单词,之后拼写出这个单词。所以,其他的单词也可以通过此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生水果方面单词的时候,老师可带实物到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橘子,然后要学生回答水果的名字,老师读出orange,学生跟着读出来。这样,通过视觉的刺激,他们就记住了橘子的英语词汇。之后接着问橘子的颜色,也是orange,于是,学生通过一个物体记住了两个单词,并且印象深刻。学生在课后看到橘子,也会很容易的想到orange。所以,像苹果apple、香蕉banana、梨子pear等水果,也可以进行实物教学。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单词的实体印象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置实物教学的优越性。这样一来,既提升了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力,同时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1]
二、运用歌曲、游戏进行教学
小学生一般都热衷于游戏,如果将游戏运用到英语学习当中,将玩与学相结合,小学生一定会非常开心,也有了学习的热情。所以,老师要将知识设置到游戏中去,使得学生在欢乐做游戏的过程中不经意就学到了知识。例如,教水果方面单词的时候,老师可引导两个小朋友面对面站着,将一张写着水果英语词汇的卡片递给其中一个小朋友,让他依照卡片上的单词对另一个小朋友表 演出这个水果的外形以及吃此水果的动作。猜水果的小朋友则要将猜中的水果名用英语大声读出来。此项游戏分好几组进行比赛,在规定时间内以猜出数量的多少定胜负。通过这项游戏,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能力得到了强化。[2]例如,卡片上写的是orange,拿着卡片的同学要在认识这一单词的基础之上表现出orange这一单词,可用手指画橘子的外形,也可表演剥皮吃橘子的动作。当猜水果的小朋友猜出水果并用英文说出才算作过关。此项游戏对小学生的实物认知能力以及单词认读情况有较高的要求,但不管学生在这一游戏当中有没有取得胜利,他们都会牢牢地记住卡片上的单词。因为在游戏的过程中,单词在脑海中的印象得到了强化和加深,无论是单词的拼写还是读音。和游戏一样,让学生学习英语歌曲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3]
三、利用情景对话学英语
小学生大都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以及听到的对话。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采取情景对话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要求学生在遇见老师、同学的时候用英语问好,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并用英语进行人物对话。对话可以简单,但是要求学生最好采用英语,比如:Can I help you? Thank you very much.等等。所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情趣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学习。[4]
四、总结
作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点,牛津小学英语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不是母语,在缺少语言环境的基础上学习英语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所以,为了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感到快乐和轻松,推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老师就应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情趣教学法。由此可见,情趣教学法对于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这样,可让学生开心地学习知识,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毛慧玲.浅谈牛津小学英语教学中新课标理念的渗透[J],2012(04).
[2]潘永琴.浅谈牛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方法[J],2009(04).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体验教学 实施
体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一种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实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验教学,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进行体验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活泼愉快地参与、体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这些体验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教学达到和谐高效的艺术境界。体验教学不仅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那么,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实施体验教学呢?
1触景生情,引发体验
认知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形成行为的前提。“触景生情”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景生情”能够使课前的热身、课堂的调节及课后的巩固自然完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再完全是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英语教学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舞蹈、多媒体等手段把枯燥、机械的反复操练变得有声有色,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扉。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1B Unit 1 Do you like spring? 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四季的美景:春之绚烂、夏之瑰丽、秋之浪漫、冬之冷傲,并分别配以舒缓的、激情的、华美的、素雅的音乐,辅之以各个季节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的图片(spring - fly kites, summer - go swimming, autumn - pick apples, winter - go skating),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接着教学Do you like...? Yes, I do.时,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之后,我又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spring - 春困连连,summer - 酷热难当,autumn - 万物萧瑟,winter - 北风呼啸),并让学生操练所学句型Do you like...? No,I don't.这时,学生触景生情,能有感而发。这样,在看、听、说的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尝试体验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因此,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角色,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环境。
如《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1 A new student Part E Read and act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Mr Green: Who's the boy in the tree?
Yang Ling: Let me see. Wow, he's Liu Tao.
Mr Green: Come down, Liu Tao.
Liu Tao: All right.
Mr Green: Don't climb trees again.
Liu Tao: Yes, sir.
这段简单的文本渗透着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如何使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并让他们接受安全教育呢?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图片,通过图片中Liu Tao的动作,突破重、难点climb trees;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人物Mr Green关切的眼神和Liu Tao惭愧的表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我发现学生的确能够体验到教师的关爱之情和安全的重要性。
3动手操作,实践体验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学生;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9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68
2011年教育部文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是新课标在英语教学中提出的新要求。人性中本质的要求中包括渴望得到肯定与赞扬、理解与尊重,而赏识教育要求把对学生的爱转化为言行,让学生切实感觉到爱,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
一、赏识教育的界定
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教育他的失聪女儿周婷婷时发现的,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不仅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而且唤醒了无数迷途的孩子和绝望的家长。赏识教育是由一种家庭教育形态推广成为一种学校教育形态的。周弘认为,赏识教育就是日常教孩子学会做某事的教育。它是一种没有功利,不求回报的爱;它是父母心中积极的心态;是一种永远坚持孩子能行的信念。
我认为,赏识教育是教育者认识并欣赏受教育者,激励受教育者树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促进受教育者健康、积极、主动地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并提出赞扬,运用赏识的艺术,发现并放大他们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从而达到教育或教学目的。赏识教育说到底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求基础之上的,但是,赏识教育要求教育者的赞赏要符合实际,事实表明,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赞赏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激动人心的愉悦感,不切实际的赞赏往往会适得其反。同时,赏识教育也并非一味地表扬夸赞,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要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语气要委婉而真诚,既要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缺点,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内容
(一)运用语言赞赏法
语言赞赏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语言赞赏,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对学生的喜爱之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堂表现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教育者要用赞赏的语气,热情的语言对其进行评价:“You are great! Clever boy! Clever girl! Wonderful!”等语言进行赞扬。表扬时要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赞赏。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不喜欢教师用夸张的表情来赞赏他,因此,教师可以用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来表达对学生的认可。除此,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写一些鼓励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二)发现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位英语教师都应当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学生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肯定多一点,否定少一点;赞赏多一点,挖苦少一点。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来说,他们好新,好学,好胜,好动,对于初次接触英语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欲望与接受能力很强,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获得成就感,受到批评更容易灰心丧气。在这一阶段,英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教师也要教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比如,找出自己身上的几条优点并且记住,这种做法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使用多元评价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标准有以下几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和评价的目标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英语课程评价反映的重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三、赏识教育实施的策略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要求英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不同性格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赏识。对优等生少些偏爱,对后进生多些关怀,在课堂上发挥优等生的带头指引作用,鼓励后进生多拓展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等。对在拓展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及时地鼓励表扬。教师针对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进行赏识,才能把赏识教育落实好。
(一)赏识要合理有度,恰如其分
赏识要讲究艺术性和科学性,教育者不能不分情形一味地赏识。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不是盲目地肯定和赞扬,教师要客观正确地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心发展,恰如其分地赞扬其身上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赞扬学生,赞扬的语气要真诚。倘若学生觉得教师对每个学生说的赞扬的话语都是一样的,这种赞赏就不会对学生起到诱导作用,反而会使他们形成自大的心理,最终还可能影响到其发展。
(二)赏识教育不是不批评,而是要严慈相济
从行为主义的理论看,改变人的方式可以通过正强化或者负强化。所以惩罚和批评也是教育学生的必要的手段。赏识教育不能缺席批评,但要掌握批评的方法。如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及时地给予评价。如果回答错了要及时地予以纠正。
赏识与批评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爱学生是赏识教育的前提,但是爱学生并不是盲目地、无限制地爱,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要以爱为出发点进行恰当的批评,不能过度放纵。
教育是一门艺术,赏识教育也要体现艺术性。赞扬学生最好进行纵向比较,告诉学生自己是最大的敌人,战胜自己才能成功。找学生谈心时,对于成绩进步的学生表扬要恰如其分,不能过于夸张,让学生真切感觉到教师的赞赏,对成绩下降的学生的批评也要点到为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3] 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4] 侯文明.论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刊,2011(4).
[5] 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文版)[M].天津:天津人
民出版社,1981.
Implementation of Appreciation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LU Lin, ZHANG Chuan-fu
(Xulou Primary School, Laozhai Town, Jining Shandong, 272341, China)
关键词:语文教学;贯穿故事;故事效应
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故事,势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讲究教学策略,设计内容丰富的小故事,牵引学生自由地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课该如何上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焦点问题。那么,语文课该如何上?如何呈现自己“别样”的精彩呢?教学中我不断研究、反思,摸索出了一些适合常态课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借故事,引导感悟
故事,永远是孩子们听不厌的。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课堂便会呈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述《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文中有一段:“妈,我在这儿呢?瞧――”,我引导学生读句子说感受。有的学生读出了法布尔的高兴,有的学生说:“法布尔找了好几天找到了很兴奋。”我顺势而导,引导学生想象一种动物栖息的不固定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又问学生:“同学们,从这里你认为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的说:“我认为法布尔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有的说:“我认识了一个持之以恒的法布尔。”对学生的回答我都予以肯定,并借题发挥:“是啊,法布尔有一种不舍弃、不放弃的精神,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锲而不舍”。此时,我灵感一发,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从内心深处理解这个道理――讲故事,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于是我接着说:“在湖南一个偏远的山村,有一位农民,为了寻找一种已经灭绝了的灵蛙后裔,坚持搜寻三十多年。每天他都会提着一个水桶上山……”从学生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除了对故事感兴趣,还喜欢上了这样的语文课。
二、借故事,深入主题
让故事在课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应讲究“心术”策略。故事要在适当的地方讲,恰当的时候收。有时我还会用故事吊学生的胃口,让课堂之间像说评书一样环环相扣。在学习《推敲》一文时,讲到“贾岛遇到韩愈仪仗队,韩愈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与他一同推敲”,下课铃响了,于是,我说:“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贾岛遇到韩愈,贾岛没有受到韩愈的责罚,还帮他推敲,可是,由于贾岛太执著于字句的斟酌,他又一次闯入了仪仗队,这次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眼巴巴地望着我说:“想!”“想知道后事如何,下节课再讲。”
可想而知,学生在故事的驱使下对下节课充满着期待。而补充的故事会让学生对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深化了主题。
三、借故事,拓展延伸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课堂要求做到课内外知识链接。那么,如何更好地达到课内外知识贯通,提高学生的素养呢?我认为还可以适当地讲述一些生动、鲜活的小故事,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如,《金蝉脱壳》一文中,作者对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如此细腻,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钻、仰、扑、抓住、抽……”我说:“文中作者是偷偷观察不想被蝉发现,所以无法触摸金蝉,如果作者能描写出触摸金蝉的感觉会更妙。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吗?”学生声音特别洪亮地说:“想!”“老师小时候捉蝉时,每每看到刚脱壳的蝉,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把蝉放在手心里,摸一摸,凉凉的、滑滑的、嫩嫩的,比刚刚出生的婴儿的皮肤还嫩”,我边说边在手心里做抚摸的动作。我撩起眼帘,发现学生正双目圆睁,张着嘴巴,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声。我知道学生心中有惊讶,有羡慕,更多的是期待。课堂结束时,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捉蝉的经历,由于学生多数生活在城里,这种体验很少,即使有几个举手发言的,也不能说出体验中的趣事来,于是,我故意卖关子,说:“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小时候捉蝉的趣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听好了,老师小时候可调皮了。蝉临出洞前,总要用前爪轻轻划开一个小洞,与蚂蚁窝的大小相等,但又不同,蚂蚁窝是圆的,而蝉是不规则的,由于我经常捉蝉,一眼就能认出哪是蚁穴,哪是蝉洞”(此时,学生脸上,个个流露出佩服极诧异的表情)“有时候我会把没有蝉的洞再做一遍,先盖一层硬土,再撒一层软土,用手来回扫一扫表面,然后用一根细小的木棍捅一个小眼,最后悄悄地躲在一旁看谁会上当。当有人喊出‘这一个’再兴致勃勃地挖开洞时才知道上了当,便失望地走了。”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一堂生动的课在学生的笑声中结束了
可想而知,当学生回家捉蝉时,会把我的这种经历作为借鉴,也一定会写出不一样的体验来。
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国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英语课当作只是进行外语教与学的课,它同时还担负着思想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有了这种内驱力学生就可以主动地去克服困难、攻克难关,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重视情景的创设,通过鲜活的表象,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始终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对话时,我总是在扫清语言障碍、熟悉了对话内容后,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练习。通过动作的设计,表情的自然表露,赋予静态的语言以生动的表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穿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兴趣。在复习音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让两个学生戴上辅音音标头饰,用手搭起一座"伦敦桥",让一组戴着元音音标头饰的学生通过"伦敦桥",全班学生一起唱:"Londen bridge is fslling down。"唱到某句时,音乐一停,"桥"跨了,谁卡在桥里,谁就要把两个基本点辅音和自己的元音拼读出来,或者全班的学生一起来拼读。这种游戏参与的人多,可很好的复习音标,同时,优美的音乐愉悦了身心,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得到了调整。
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个性,培养健康的心理。
所谓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基础上所产生的相对稳定,当又未形成品质特征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方式。在小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非常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内容的加深,有些学生越学越不想学,直至放弃英语学习。究其原因,我感到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而其诱因则是"教不得法",即教学形式,学习评价的单一、呆板。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时的调整。
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信学生是可以学好英语的,对学生充满了信心,使学生在深得信任和期待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自尊、自信,这样才能点燃学生进取的火花。如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常鼓励他们:"你能行!"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我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说:"你真棒!"通过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能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也使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优点。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形式上力求新颖多样,以满足学生新奇感的心理要求。如通过集中识词,让学生从已感知的语言材料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读音规律,再将读音规律运用于单词的记忆中,使学生感到单词并不难记,激发了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成功的机率。又如,通过不断变化教学手段:有时引导学生做游戏,有时引导学生进行竞赛,有时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充分发挥优势机体的潜能,使学生具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合作 学习模式
伴随着针对小学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英语在小学义务教育过程中将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小学英语课堂教育的基本质量和效果更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性话题。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模式将会在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的直接影响,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通常会直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也基本直接由教师主导完成,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严重忽视。另外,采取该种方式的教师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单词和短语以及句型的记忆。但是,英语作为一种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重要学科,倘若仅仅机械式的进行记忆,不但会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造成巨大影响,更会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兴趣受到巨大影响。采取该种教学方式将会使得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模式开展英语学习,长期如此将会使得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基本能力,最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二、合作学习应用具有的基本优势
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兴趣。学生学习的第一教师便是兴趣,在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通过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够确保小组内的所有成员相互之间不断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确保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问题分析研究,使得自身的求知欲不断增强。在该种教学方式影响下,不但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更能够对其创新意识形成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自身的交流能力,增加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学习质量的大幅提升。
2.提升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基本效率。通常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为全体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机会,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能够确保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而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集中学习注意力。另外,在师生之间采取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对于促进师生之间感情交流,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最终确保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使用
1.确保分组方式的科学性。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确保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开展的基础便是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对于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进行分组,进而通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英语教学的基本效率。此外,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对分组的基本方式进行科学设计,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定学生分组。譬如,在实际分组过程中应当利用座位分组法,在小组划分过程中应当确保每组两到三个人,从而确保课堂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同时,教师在提问时,应当确保学生进行短时间的对话练习,从而节省教学时间,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练习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自由组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确保小组活动内容的合理性。通过小组之间的活动和充分交流完成合作学习,完成合作学习的基本学习任务,基于此,在活动内容选择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确保设计内容能够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譬如,在内容设置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展开英语对话表演。另外,教师应当制作相应卡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分类,从而吸引学生对于学习的关注。
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规避的问题
1.确保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落实到所有学生身上。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虽然其具有良好的一面,但其将会不可避免的使得学习较好、性格外向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占据优势,反之,部分学习基础薄弱和内向的学生则会受到较大影响,最终使得合作学习难以有效开展。基于此,教师必须及时准确的保证合作学习都落实到所有学生身上,并对处于劣势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从而班级整体水准得到提升。
2.确保合作学习的合理性。推动合作学习模式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作用。由于是小学课堂,小学生尚未形成较强的课堂纪律,因此小学生的自律性差必然会对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巨大影响,进而增加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度。
五、结束语
受到课程改革的直接影响,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不断推动合作学习教学的基本方式,该种学习模式为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机会,进而极大地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终解决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
参考文献:
针对中职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特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在市场营销学教学方面做了以下几点
思考。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养有待提升
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市场营销学课程通常被作为一些专业特点不明显的综合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在第二学年。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有很大的兴趣,但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和未接触过社会,对市场、企业及企业管理缺乏基本认识,对营销知识缺乏深入理解,难以掌握营销的基础理论,更谈不上案例分析与实际运用。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不同专业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有不同的需求,不能以一概全。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以一套教材、一本教案、一个课件面对所有学生,既无法体现市场营销学的重要性,也无法因材、因专业施教。
3.就业市场要求较高
市场营销专业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等五种专业技能有很高的期望和迫切的需求,但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专门接受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
二、创新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设置进一步合理化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既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可能及能力要求,也要考虑到专业的就业倾向,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市场营销学课程与自身专业及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重视程度。通过课程设置和时间的合理化,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便于其理解营销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通过介绍专业特点、就业方向、学习方法及手段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化。
2.注重专业能力培养
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起市场营销学的整体理论框架,通过关键理论的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形成学生对组织营销管理的系统性认识。并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侧重进行培养。
3.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1)采用“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模拟教学的一种,是通过借助于对环境、角色、活动的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营销人才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熟悉知识点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从而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2)善于运用案例启发。案例启发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围绕各章节前的引导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提前布置课题,让学生进行方案策划,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和实践性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到商场参观、广告分析、市场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既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又有利于同学之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4.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
目前,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教师仍以传统的单向授课为主。主要表现在:一般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以传统教材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重视。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教师在讲授方式上,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垂直传输方式,拘泥于书本理论架构,“填鸭式”教育痕迹严重,因此,应该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