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

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

第1篇: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第2篇: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

自医改以来,妇幼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重大、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规范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加强妇幼保健院规范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现将医改以来妇幼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我市实行平产、剖宫产限价,平产750元(新农合450元、项目补助300元),剖宫产根据机构类别限价。1—12月全市共有3960名符合补助条件的农村孕产妇领取住院分娩补助,完成率100%。

2、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

2012年,拓宽了叶酸的发放渠道,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印制了《服用叶酸预防出生缺陷》手册和宣传单下发到各村,要求市、镇级妇幼保健人员定期督导,村妇幼保健人员定期进村入户走访,电话随访,并对目标人群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宣教。1—12月,新增服用人数5785人,发放叶酸18930瓶,依从人数4659,依从率80.5%。

3、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项目

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阻断工作逐渐规范,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常规进行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阻断知识宣传和咨询,表册登记规范。2012年1月—12月,共有住院分娩孕产妇4923人,孕期接受HIV抗体咨询4701人,咨询率为95.49%;孕期接受HIV抗体检测4701人,检测率为95.49%。孕期接受梅毒检测4701人,检测率为95.49%。孕期接受乙肝表面抗原检测4699人,检测率为95.44%。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梅毒感染的孕产妇,阳性发生率为0;共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250例,阳性发生率为5.07%,除一例家属拒绝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外,其余都及时给予了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为99.60%。

4、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

7月27日全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工作电视电话会后,积级与市妇联协调,成立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领导小组,下发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于8月2日召开***农村妇女“两癌”检查查项目工作启动动员会议,通过8、9月两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全市3000名任务。共检查3019人,阴道镜检查96例,病例检查3例,CIN3级2例,CIN2级0例,CIN1级1例。

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

1、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建册3942人,并对建册孕妇进行了系统管理。

2、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我们积极按照市卫生局文件精神要求,认真开展此项工作。我市0—6岁儿童24370人, 其中:0-36个月儿童11501人,4-6岁儿童12869人,建册率达100%。全市共计85所幼儿园,在园儿童12869人,体检率100%,患病儿童1469人,患病率11.4%,其中营养不良儿童328人,患病率为2.5%;轻、中度贫血儿童739人,患病率为6%;肺炎儿童83人,患病率为0.6%;腹泻儿童8人,患病率为0.1%;佝偻病后遗症儿童19人,患病率为0.14%;发现先心病11例。对在体检中发现的患病儿、缺点儿,我们都进行了正规指导与矫治,矫治率达100%。

三、妇幼卫生执法工作

为了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配合卫生局依法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的机构、人员进行审查登记和技术培训,于2012年12月11日对母婴保健技术人员70余人进行了培训,提高从事妇幼保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2、《出生医学证明》等法律证件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严格按照《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程序发放,规范全市《出生医学证明》微机打印,保留存根和新生儿父母身份证复印件。督促使用《出生医学证明》软件单位每月及时上报数据。2012年发放《出生医学证明》5218份。

3、 协助省筛查中心,运城市筛查分中心,大力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全市2012年筛查人数为3681人,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11例,其中省中心筛查人数2476人,运城中心筛查人数1205人,总筛查率达70.36%(运城市要求达75%以上),涑北医院筛查人数为68人,筛查率达94.76%,人民医院筛查人数为561人,筛查率达91.82%,妇幼保健院筛查人数为967人,筛查率达81.4%,城区医院筛查人数为201人,筛查率达79.76%,中医院筛查人数为43人,筛查率达71.67%,黄河中医院筛查人数为646人,筛查率达71.07%,苗玲妇产专科医院筛查人数为933人,筛查率达68.1%,第二人民医院筛查人数为21人,筛查率达44.68%,电机医院筛查人数为84人,筛查率达37.84%,迎新妇产医院筛查人数为157人,筛查率达34%, 2012年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共3人(城北七社、卿头疙瘩营、于乡洗马村),三例阳性患者均得到及时治疗,实现了早筛早治的根本目标,有效控制了我市出生缺陷的发生。

四、健全妇幼保健网络,做好全市妇幼保健常规工作

1、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

推行住院分娩,做好孕产妇系统化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统一的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严格按照***孕产妇管理规范开展工作。2012年产妇数4805,建卡数4792,建卡率99.73%,产检人数4792,产检率99.38%,早检人数4620,早检率95.81%,产后访视人数4728,访视率98.05%,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

 2、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按照项目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定期健康检查,并利用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图进行定期生长发育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对发现的体弱儿进行管理建档。对集体儿童,定期与托幼园所联系,进行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格检查,对发现的患病儿、缺点儿进行了矫治。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专人负责监测工作,严格控制质量关,减少漏报率,建立逐级质量检查制度,认真分析儿童常见死因,定期下乡督导工作,按3+1模式严格统计儿童死亡数。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39‰,新生儿死亡率3.73‰,婴儿死亡率4.77‰,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3、开展市直机关妇女病查治工作

对全市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676名女职工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普治,共查出妇科病人数300人,发病率为44.4%。其中阴道炎患者69例, 慢性宫颈炎201例,子宫肌瘤43例,卵巢囊肿13例,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4、“三网监测”、妇幼网络建设及信息工作

三网监测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中之重,依照上级的指示及安排,按照制定的三网监测方案进行实施;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并定期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服务,及时收集全市妇幼卫生信息,按时向运城市妇幼院上报各种报表,定期下基层质控、督导、检查,作到各种报表上报及时、完整、准确。

5、健康教育工作

妇幼保健院印制《实施“降消”项目保障母婴安全》《母婴健康素养55条》,《服用叶酸预防出生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手册》,《宫颈癌筛查知识手册》各2万册及宣传单下发至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宣传。定期对全市镇级保健人员进行一次相关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规范了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的管理,提高了基层保健人员对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了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职责。

 

 

第3篇: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 检验; 问题; 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超级细菌的出现,细菌工作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笔者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 对微生物实验室的一些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和自我防护培训内容应为职业道德教育,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医院内部患者聚集,因而是病原体高度集中的场所,某些医院感染病原菌在潮湿环境中存活较久,进入易感患者体内,导致医院感染,故定期对医院的科室和病房做微生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并制定预防感染和控制感染的措施。如反馈实验室资料:微生物检验室应每天对临床各种标本进行耐药谱汇总,并定期报告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控制部门提供信息给临床,以便临床医师了解医院的主要流行病原菌及耐药谱,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总计细菌药敏试验。医院内的感染监测与控制工作与微生物检验室的水平密切相关故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应得到训练与提高。应提高检验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并丰富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相关知识。应调动检验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在快速准确做好病原菌诊断的基础上,及时与临床进行有效沟通。检验工作者应把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指导临床实施科学的消毒和隔离,真正发挥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操作时戴帽子、口罩, 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手套, 随时注意手的清洁、消毒。其人员应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增强自身抵抗力。

2做好消毒工作室内定时通风、紫外线照射, 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擦拭, 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增加设施投入, 房间布局合理, 防止危险因素扩散, 每月进行室内微生物学检测。紫外线消毒具有比较多的优势,张璐曾在研究中指出其优点:(1) 高效率杀菌性能: 紫外线一般在使用1~2 s 后对细菌、病毒的杀菌即可达到99%~99.9%的杀菌率; (2) 高效的广谱性, 紫外线杀菌具有最高的光谱性非选择性的, 在进行有效照射后, 它对几乎所有的细菌、病毒等均达到高效率杀灭; (3) 无二次污染可能,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杀菌过程中, 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 纯物理消毒, 因此没有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4) 紫外线杀菌设备简单, 占用空间小, 运行维护费用低, 因此总投资较少, 成本低[2]。

3检验人员的态度问题临床微生物检验至今为止仍不能完全脱离手工,许多结果的判断仍有赖于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临床微生物检验涉及的环节较多,任何一个环节中细小的差错,就有可能导致检验结果改变,甚至可能会误导临床治疗。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时刻将每一位患者的安危系于心,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

4质量控制要到位质量控制(室内、室间)是实验室的支柱,从时间段来看,包括分析前、中、后,工作中注意细节,就可以回顾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坚持室内质量控制是做好室间质量控制的前提, 室内质量控制项目应包括标本采集、培养基、试剂、判断血清、药敏纸片等。如:采集的标本不合格, 这方面问题较多的是痰液和尿液标本, 对于痰液标本, 正确的留取方法是先让患者用清水漱口3次, 然后嘱其用力从气管深部咳出痰液, 吐入无菌容器内送检。 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医院在采用自然咳痰法留取痰液标本时, 临床医生和护士不做必要的指导, 直接让患者留痰, 这样得到的痰标本常常造成气管、 咽喉及口腔常居菌的严重污染, 有的可能根本没有痰液成分, 这样结果常导致致病菌和常居菌混淆, 造成误检误报。 对于尿液标本, 应根据检验目的选择不同的采集方法, 如疑为尿道炎或做衣原体培养检查, 应取前段尿3~4ml; 如怀疑为膀胱炎或肾炎, 多采用中段尿采集法; 为进一步确定菌尿是否来自肾脏, 可用导尿管采集肾盂尿。如做厌氧培养, 需采用膀胱穿刺采集法。 而结核分枝杆菌的集菌检查要留取24h尿液, 自然沉淀或加40%明矾形成沉淀后取沉淀送检。标本质量的另一问题是采集时间, 常规要求应在疾病的早期、 急性期、 症状典型时和用药之前采集标本, 对于已用药的患者应停药3天后采集标本; 不能停药的, 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集,而且需将标本接种在含有药物中和剂的培养基中培养。选择购买理想的成品培养基,知名大公司的生化反应管及进口药敏纸片;对于较难鉴定的菌种, 必要时对一些生化反应多做几次, 以达到正确鉴定的目的;参考资料非常重要,要求做到全新, 要经常不断地更新知识, 接受新信息, 从本质上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而参加细菌学室间质评活动, 则是对实验室的工作水平作出的综合判断, 也是对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检验, 对于提高细菌鉴定水平, 获取有关微生物学的新资料、新方法、新信息、发现和分析细菌检验工作中的错误原因, 进而可以提高细菌检验水平和工作质量。

转贴于

5检验方案的设计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 检验方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接影响到检出率的高低。 如结核杆菌形态学检查中使用的染色法, 有人对比研究荧光染色法和萋-尼氏抗酸染色法, 结果荧光染色法检出阳性率56.9%,萋-尼氏抗酸染色法检出阳性率39.5%,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细菌室人员在药敏试验时, 对病原菌耐药性变迁起到监控作用, 通过对病原菌耐药性的总结和分析, 可获得病原菌耐药性变化的资料, 并改变目前病原学诊断。细菌培养时间较长不能适应临床的现状,应尽快提高细菌快速诊断的水平。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给临床提供指导, 避免临床盲目用药, 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7做好菌种保存与管理[3]收集、保存与管理菌种, 是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计量认证实施后, 实验室的工作都要程序化、规范化, 对菌种的保存和管理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收集、保存与管理好菌种, 对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对一般细菌的保存, 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直接接种普通琼脂斜面, 35℃培养18~24h后, 放入4℃冰箱, 可保存1~2 个月。 对白色念珠菌的保存: 一般采用沙保罗氏琼脂斜面, 28℃培养48~72h后, 放入4℃冰箱, 可保存2~3个月。对烈性细菌的保存: 如霍乱弧菌等, 应该采取及时送上级单位, 若暂时未能上送的菌种应有专人保管。保存菌种的安全问题, 应专门制定一个菌种保管程序性文件, 明确职责,健全菌种档案, 认真作好登记, 统一编号, 按规定条件保存,以备用。实验完毕后, 要及时销毁菌株, 并做好记录,严防病原菌外泄、污染。

8做好废弃物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器具用后消毒、毁形、焚烧, 专人管理无害化处理, 并进行登记。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399-400.

第4篇: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病毒;住院部管理;疫情管理;科学保障;医院感染

病毒肺炎(COVID-19,肺炎)现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1]。三级综合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关键组织,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完善的专业技能素养及良好的应急管理水平。目前,医院一般将较多的精力放于疫情防护工作,但对于日常病房的护理工作的质量与管理同样不能松懈[2],做好住院部的管理,守护好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线,才能夺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肺炎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具有住院患者多,病源复杂,人员密集的特点,是病毒防控的重点区域。为有效应对疫情,消除群众恐慌情绪,确保住院患者的诊疗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该院启动了有机合理的、全方位患者筛查流程和系列应急管理措施,强化内部组织管理,外防人员流动,实时管控病区秩序,实现了系统化、有序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目前住院部运转良好,无交叉感染病例发生,现基于经验总结和文献报告如下,为肺炎疫情下住院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1制度管理

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精神,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的病原学特点,结合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医院自身诊疗条件,建立预警机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制度建设及各项流程的科学规划,坚决杜绝语言制定流于形式、应急物资保障不足、应急人员不足、应急知识不到位、应急信息不畅通等问题[3],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把关,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由于的各项信息尚处于逐渐发现和不断认知的阶段,医院不但需要根据其最新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数据调整防控措施,而且需要根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做到未雨绸缪,严格落实感控三级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感染管理科人员全程感控统筹管理,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为第三责任人,重点进行科室医患的排查,防控风险点的排查,流动人员的排查,防控物品的请领、管控及正确使用。做到层层落实,逐级到人,责任到人,形成人人防控,防控人人,主动跟进、主动作为的联防联控机制。

2加强培训

结合网络直播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医院感染培训,并加强住院部内全体工作人员的全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全院通过企业微信、钉钉等云办公平台进行网络学习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现已开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疫情的发展趋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检分诊、应对策略、防护口罩使用、隔离衣防护服使用、应急工作流程、医疗垃圾的处理、日常生活和心理疏导等。同时强调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与健康汇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4]。

3患者及家属管理

住院部进行封闭式管理,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由专人把守,禁止出入,仅留1个总出入口,供医护人员及其他必要人员进入。所有进出必须登记、测体温,有专人把守。严格陪护制度,陪护人员凭陪员证出入,一名患者严格要求一人或无人陪护,如因住院患者病重需要增加培护人员时,必须经所在科室主任、护士长同意并上报上级部门后方可增加。并且加强对患者、培护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肺炎的防护知识,指导其做好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所有出入病区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口罩,每日有专人进行体温监测,每日最少两次,并有登记。住院的病人及家属住院期间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下不允许出病房或病区,患者买、取物品有科室护理人员专人进行,采取专人送餐制,减少患者及家属的出行,尽最大可能杜绝患者交叉的可能。对于不服从规定,影响秩序者,上报保卫科人员或报警处理。同时,取消探视制度,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制度制定的原因,避免出现医患矛盾。

4病房管理

住院部各科室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普通病房与隔离病房,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隔离病房专人管理,禁止患者出入,医护人员行二级及二级以上防护措施,医疗废物按照肺炎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严格按照管理条例做好规范处置。科室有发热患者或有流行病学史患者均收隔离病房,进行排查。门诊患者需住院治疗,需在门诊进行肺炎的排查,要求患者及家属行CT及血常规的检查,排除的情况下方可住院。一旦发生感染疑似爆发或爆发,科室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相关调查、处置的工作。

5医护人员管理

肺炎作为全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医护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医院必须要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措施。该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加强健康监测,医院所有工作人员每日最少两次进行体温监测,体温、呼吸系统症状异常的及时进行排查。②加强职业防护,对于疫情期间紧缺的防护物资(防护衣、护目镜、面屏、N95口罩)、消毒用品,简化招标采购流程,实施归口管理,确保医护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受物资短缺的影响。③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医生和护士的排班调整,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④提供健康支持,医院为医护人员提供具有预防效果、增强免疫力的制剂和保健药品,并加强饮食与营养支持。⑤提供心理支持,医院设置心理咨询热线,制定了医务人员心理干预工作方案,积极做好心态评估和管理。对于由于疫情抽调至外地医院、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在其返回原工作岗位后,更要提供好心理支持,保障人员能够健康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与护理服务。

6感控督导工作管理

依据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设立感控督导组,对医院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进行督导检查,分设督导小组:即医疗废物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组、重症中心组、住院处组、消毒组,各组均有专人负责,实行日报告制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住院部各区域由保洁人员负责消毒,区域包括:各楼层、大厅、辅助检查区域,2次/日,有污染时随时消毒。病区加强日常通风,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地面擦拭消毒,1次/日,遇明显污染随时消毒。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转出后严格执行终末消毒,病房先采用3%过氧化氢喷雾等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再对室内物体表面、地面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7小结

第5篇: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

企业可持续发展(以下简称SCORE)项目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促进中小企业改善工作场所的管理培训与咨询项目。SCORE项目目前在全球九个国家实施,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南非、加纳、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通过组织、推广专业化的SCORE培训与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改进管理,推动企业尊重工人权利,在改善工作条件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为深入了解SCORE项目在中国的试点、推广与实施情况,本刊记者采访了SCORE中国项目经理张绪彪博士。

一站式“参与式培训+企业咨询”

张绪彪介绍,目前国内企业咨询与培训市场,培训与咨询往往是分开的,培训的问题是效果不明显;而咨询效果会很好,但咨询费用贵,投入时间和精力多。SCORE项目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为企业提供有可实际操作性的一站式“参与式培训+企业咨询”,既满足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又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导入一种方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产生实际效果。

SCORE培训共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培训周期为2~3个月,包括两天集中培训和三次企业现场辅导。五个模块分别是:

第一模块,工作场所合作――在工作场所建立起有效的尊重、信任和沟通机制。该模块具有普遍性,即所有参与企业都要先从工作场所合作开始培训。帮助企业将员工团结在共同的目标下,并且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到持续改进的过程中。

第二模块,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与客户需求相结合,帮助企业通过识别客户需求、发展质量保证文化以及系统性降低缺陷来改进绩效。

第三模块,生产力与清洁生产――在竞争的工业化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共赢解决方案。通过清洁生产提升生产力,帮助企业通过系统性降低浪费和能耗提升生产力并节约成本。

第四模块,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战略规划体系,合力引导人员流动。帮助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招募、激励并发展合适的员工做合适的工作,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五模块,职业健康与安全――构建安全健康的生产力平台。帮助企业消除或减少导致伤害、消费和低生产力的工作场所中各种类型的健康安全风险。

第一模块即“工作场所合作”为所有企业的必修模块,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申请参加任何其他的四个模块。同时,SCORE项目建立了一个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从企业进行培训开始,持续衡量并每月更新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以评估培训效果。

张绪彪介绍,SCORE项目始终强调参与式方法,让一线员工不仅参与到企业培训中,更参与到企业改进的过程中。在咨询阶段,外部咨询顾问会帮助企业建立企业改进小组(Enterprise Improvement Team,EIT),即由企业的工人和管理者组建一支团队,负责制定企业改进方案,落实方案的实施。并且,持续地跟踪小组的工作,提供持续的辅导。要求一名外部咨询顾问针对一家企业,对企业进行周期性辅导,同时督促改进小组形成企业改进方案(Enterprise Improvement Plan,EIP),改进项目负责人根据方案进行落实,在落实过程中尽可能地带动更多员工参与到改进过程中,持续推进改进工作。“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咨询意识相对不强。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在导入一种方法,培养企业形成全员合作、充分参与持续改进的咨询意识和文化”,张绪彪说道。

服务型预防性安全监察培训

安全监察是职业健康和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绪彪介绍,劳工组织在定义政府的角色时,政府不仅是监管者和执法者,还有个重要的角色是进行预防性的监管。并且不只在预防上监管,还要提供一种顾问、指导的服务形式,给企业提供帮助和建议。

张绪彪介绍,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4年4月8日在中国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执行协议,明确双方在2014-2016年间,合作开展为期三年的SCORE项目。与安监系统开展的SCORE项目培训侧重两个主题模块――“工作场所合作”以及“职业安全与健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具体负责并提供人员支持。四川省德阳市是首个试点城市开展SCORE项目,依托专业技术机构和专家队伍在安全监察中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服务。

在“职业安全与健康”企业现场辅导中,涵盖下列领域:企业是否遵循职业健康安全政策,具体内容涉及企业是否展示了安全健康政策,及其设备的所有移动部位都安装了安全保护,是否界定并有效控制了照明、噪声等级等;企业是否提供良好的工人福利,内容包括公司是否提供了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护目镜、耳塞和头盔等,是否有休息设施和医务室/急救室等;企业是否有职业健康安全组织架构,包括有效实施5S [源起日语, 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内务管理,建立有效运作的安全健康委员会,建立有效运作并经培训的急救委员会等;企业评估职业安全健康改进与否等内容。通过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安全监察员工作以及企业可以实现三个方面的成果:识别并评估企业安全与健康相关的危害和风险;实施关键步骤和程序以消除或减少风险;保证企业工作场所有着安全健康的环境及日常生产的正常运行。

新《安全生产法》出台以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国内市场上能够提供安全咨询的专业人员不足。他说道:“发展安全咨询市场做市场方面的安全顾问,教给他们SCORE方法,提高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促进地方安监部门,尤其是安全监察员的能力建设是我们(国际劳工组织SCORE中国项目)和国家安监总局项目合作的目标。” 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目前在中国最大的技术合作项目,SCORE项目致力于培训师培训,帮助国内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咨询师体系。通过培训,帮助安全监察员了解企业需求,实现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改善中小企业的劳动安全问题,避免工作场所中各类安全隐患事故及伤害。

建“卓越中心”扎根中国

据张绪彪介绍,SCORE项目在中国分为两期:Ⅰ期,2009-2013年;Ⅱ期,2014-2016年。项目自2009年在中国实施以来,在辽宁、重庆、四川、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培训了50余名SCORE咨询师,有80余家中小企业参与了SCORE培训咨询和现场辅导。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咨询与培训中心建立合作,以在国内建立“SCORE培训师认证体系”为目标,逐步实现中心在2016年以后持续推广并实施SCORE项目。他说道,在2014-2016年,即项目Ⅱ期内,将有至少30家企业和40名认证培训师参与SCORE培训。

第6篇: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

全面实施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考核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覆盖面。逐步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健康运行。规范妇幼保健服务,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降消”等项目。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加大落实孕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防治措施力度。开展妇幼卫生考核评估(县级)工作。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和年报工作,提高监测质量。加强爱婴医院管理,促进母乳喂养。

进一步加强并完善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政策,细化防控策略和实施方案,重点抓好甲型H1N1流感、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积极推进省级、地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和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建设。完善国家、省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及装备建设,规范卫生应急演练,启动国家级紧急医疗救援基地认证和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工作。以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突发事件心理卫生援助为重点,全面抓好应对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做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和节假日卫生保障工作。

进一步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继续做好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和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完善落实艾滋病、性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措施,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流动人口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加强对农民工防治职业病、性病、艾滋病、疟疾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职业卫生服务。加快《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修订工作。大力促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全力推进“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启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开展地方病、麻风病、包虫病等防治规划的制定、评估及启动工作。完成霍乱、流感等传染病防治现状白皮书的编写。开展慢性病、口腔疾病、伤害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推广慢性病基层防治指南和口腔预防适宜技术,推动规范化管理。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治服务网络,落实《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和预防控制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相关心理行为问题的政策研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快农村改厕进程,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监测工作。全面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贯彻落实《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加大控烟履约工作力度。在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镇)基础上,全面启动建设健康城市(区、镇、村)活动。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抓好中央重点支持的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深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扩大农村卫生机构业务合作试点,大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加紧乡镇卫生院编制标准的论证,推动《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出台。贯彻落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及时研究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确保平稳实施。规范农村卫生机构管理和乡村医生服务行为。推动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组织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和中西部地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鼓励东部地区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援力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系统恢复重建工作,做好对口支援省(市)与受援灾区的沟通协调。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公立医院分工合作机制,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启动《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终期评估工作。

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提高农民受益水平。积极配合落实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助政策,做好农民个人缴费宣传工作。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合理规划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基金,提高住院保障水平,扩大门诊统筹范围。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开展农民部分重大疾病救治试点,提高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扩大门诊费用补偿总额预付和住院费用补偿按病种付费等付费方式的试点范围。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和运行监测,确保基金安全。

三、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切实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建立完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工作机制,加强对各地增补非目录药品的监督检查。完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机制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行以省级为单位的集中网上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指导、规范各地基本药物采购配送行为。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指导基层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提高质量标准,实施全品种覆盖抽查检验。制定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本药物监测点,做好监测和评价。开展国家药物政策研究工作,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的培训、宣传和解读,引导群众使用基本药物。

四、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联系指导国家级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试点,制定并实施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探索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善和加强公立医院治理;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落实政府投入政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和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岗位绩效考核,探索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和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探索单病种质量管理,推进施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公立医院,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对试点政策、技术的指导和培训,促进各地相互借鉴和学习。紧密跟踪试点进展,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调研和督导,开展基线调查,做好评估工作准备。推动公立医院编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严格控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研究设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和以公益性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绩效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完善大型医院巡查制度,启动医院评审评价试点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继续做好医疗广告监管。开展临床重点专科评估与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加强医师执业行为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准入和人体器官移植监管。推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开放周末门诊,延长门诊挂号时间,采取多种便民、利民措施,优化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创建平安医院,规范医院投诉管理,推动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合理用药,推行《国家处方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监测,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贯彻实施《护士条例》,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深化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强化血液质量管理,落实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巩固和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和自愿服务者队伍。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确保血液安全。进一步加大康复医学建设、戒毒医疗管理以及防盲治盲工作力度。健全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弘扬白求恩精神,建设先进的医院文化。

五、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提高卫生监督管理能力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继续深入开展以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医疗执法、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为重点的卫生监督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扩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放射防护和放射卫生技术机构监督检查工作,研究开展核电站周围人群健康监测工作。继续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大饮用水集中供水单位卫生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消毒产品、涉水产品卫生许可工作,开展环境污染健康影响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健全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机制。加大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力度。做好大案要案的督查督办。

六、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制定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综合监督的配套法规,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和进口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制度。制定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公布的程序和工作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组织机构。修订完善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组织实施乳品安全标准。做好全国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监测系统建设,提高信息收集和综合分析能力。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制度,加强能力建设。组织协调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开展督查活动,牵头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大力查处无证经营行为,重点整顿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的餐饮食品安全。探索提高食品快速检验检测能力的有效方法。抓好重点时段、重大活动、重点区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预防。深入开展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整顿,适时开展保健食品清理换证工作。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药、非药品冒充药品等违法行为,总结药品监管工作规律,加强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提高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审评认证、监测评价等技术支撑能力,探索完善药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监管。加大中药注射剂、兴奋剂、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及其复方制剂等重点品种的监管力度。抓紧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推进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加强窗口指导,落实监管责任。加快药品监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方监管能力。继续规范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七、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强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制定。积极稳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投入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研究制定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有利于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优惠政策,印发实施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应用指南,规范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继续做好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工作,推进建立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体系。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做好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和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的实施。组织实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加快中医药法立法进程,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做好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推动中医药相关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医药对外文化交流与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

八、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药卫生科技水平

组织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加强培训基地建设,重点面向基层招收培训对象,完善全科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制度。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加强公共卫生人员培训,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继续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加大对西部卫生管理干部和大型医院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

探索建立卫生行业科技计划管理制度和机制,抓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两个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推进公益性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的实施,扩大覆盖面,促进适宜卫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国卫生科技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强化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重点推动菌毒种保藏机构的建设。

九、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组织开展重大卫生政策研究。进一步推动卫生法制建设,加强卫生立法工作,做好《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法》、《精神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放射损伤防治条例》、《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继续配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卫生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工作,做好“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

加强医药卫生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研究,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成果体现在国家和地方卫生发展规划中。科学编制“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同时,研究制定卫生人才发展、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农村基本卫生保健、护理事业发展、食品安全和职业病防治等有关规划。

积极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服务于国家外交和卫生改革与发展。引进国际经验,为医改评价与监测工作提供支持。推动卫生领域南南合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援外医疗卫生工作。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卫生合作与交流。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行卫生政务公开和医院院务公开,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开展卫生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创造有利于卫生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大卫生行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

第7篇: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

一、扎实推进德育工作

1.完善“五中心一基地”建设,由牵头学校负责制定各中心的年度实施计划,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活动方案、活动措施及表彰奖励机制,有计划开展各中心工作;与牵头学校、参与学校深入广泛交流,确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不求多,重求实,稳扎稳打;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让每个学校都有骨干,都有德育工作的组织者;适时组织“五中心一基地”开展情况交流会,评选表彰“五中心一基地”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

2.结合各学校“六大德育体系”建设,组织评选“区十大德育特色活动”,组织评选表彰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

3.组织各学校深入开展学习、力行《弟子规》教育活动,年的工作重心应放到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篇章联系文句对照自己的生活与学习逐一落实上来,把品行修养具体化、行为化、习惯化,让德育落地,克服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两张皮的问题。

4.通过开展学雷锋等主题教育活动和组织评选省市区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5.利用传统的节日、纪念日,通过在军史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发挥节日所蕴藏的教育资源,实现“一节一教育主题”;10月组织全区和谐德育优秀主题班会评选。

6.认真落实《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论坛交流、报告会、表彰会、网络培训研讨、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班主任进行全面、立体式培训,加强班主任读书活动,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

7.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好市网上家长学校运行工作,以市、区优秀家长学校的评选和复评工作为契机,指导学校发挥好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支柱进行整合,保证家长学校办学的持续化发展。

8.适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缓解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通过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实验研究,推广我区学校优秀心理科研成果;积极做好学校心理教师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中小学心理咨询师队伍,同时做好市星级心理咨询室的创建工作。

9.切实加强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进一步管理和使用好已经建成的学生场所和基地,积极拓展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中小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

10.做好德育工作网站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使其成为宣传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窗口。

二、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加大课程管理力度,开齐开好国家课程,提高“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四门省定地方必修课程的开设质量,发挥区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组的作用,采用随机抽查方式,不定期对各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督导;以“2+1+1项目”推动为依拖,规范艺体、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加强对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强化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继续实施“2+1+1项目”工作评估,召开“2+1+1项目”推进阶段总结会,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引导学校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符合学校办学特色要求,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支撑;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按照国家课程、省定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个生化的基本原则,在系统与科学思考的基础上,整体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选择城区和农村各1—3个课程改革的典型,高中培植1个典型,重点攻关,力争有所突破,力争年内推出一批课程实施水平高、办学特色鲜明、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课改先进学校;积极探索新的选课走班模式,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选修模块开出率要逐步达到省教育厅的要求。

三、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加强对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生本教育”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自主有效课堂、“生本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策略和方法,深化对自主有效课堂、“生本教育”框架构建的研究;配合教研室修订完善区学科教学意见,进一步完善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体系,形成我区课堂教学改革特色;成立区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团,选取8—10处学校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指导,推出我区课堂教学改革典型,使之在市级以上产生影响,力争有学校进入市、省样本校行列。

四、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1、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

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消减或挤占体育课时间。今年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体育优秀课评选活动,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大力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1

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高中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安排,确保上、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各初中、小学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一节体育活动。组织好以推广第三套广播体操和校园集体舞为主要内容的大课间活动。

3、按《关于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1项目”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深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标准做好测试数据的采集和报送工作,确保报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时限性。同时将数据汇总、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5、做好年的初四学生体育学业考试工作。按照市教育局中考招生的意见和要求的精神,做好学生考试的各项工作,确保此项工作平稳、有序、公正、安全。

6、积极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动。设计规划好年体育节内容,提早设计好年的大届田径运动会的相关内容,出新意,重普及,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获得展示的机会,打破部分大校、强校垄断全部项目的局面,面向全体,均衡发展;组织好市区校园足球联赛,组织参加市长杯足球赛、市中学生运动会,提高我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7、开展对全区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评估。重点检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落实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体育节系列活动参与情况、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情况、长跑活动开展情况、大课间活动情况、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情况。

8、积极引导支持学校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9、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强化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安全;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确保安全使用;要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尤其是要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工作方案,防止发生安全事件。

10、深入学校,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现状的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1、组织对全区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养。

五、扎实推进学校卫生工作

1、规范卫生管理工作,重视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制度、室内外环境保洁消毒制度等各项工作责任制度,确保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学校医务室或保健室建设,加强学校专业医务人员的配备工作。

2、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要确保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100%。围绕学校常见病、多发病和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地方病、艾滋病防治等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全面的身心发展,感受生动、形象的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防病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和生活技能的训练,将卫生保健与防病知识浸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3、组织好学生体检和健康情况统计分析、上报、档案等相关工作。

4、各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同时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降低青少年学生的近视率。

5、加大学校卫生工作的日常抽查力度,不定期对学校卫生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促进学校卫生工作扎实开展。

6、加大对学校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提高卫生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

7、深入到学校,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现状的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七、扎实推进艺术、科技教育工作

1、开展系列艺术学科专项业务培训,如:对全区负责合唱训练的音乐教师进行训练、指挥业务培训,组织全区教师艺术教师业务技能大赛,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市、省艺术教师技能大赛等,加强艺术教师业务培训,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

2、制定下发区第二十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实施方案,并有序开展系列活动;制定下发区第二届合唱节通知,并组织现场比赛活动;组织“2+1+1”项目推进阶段总结会,修订2+1+1”项目实施意见和评价方案,对全区各学校“2+1+1”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评定验收;组织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市第十三届“百灵”艺术节和第十一届“布谷”科技节等系列比赛活动;筹备教师节文艺节目,参加区、市教师节文艺汇演;组织市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科技、艺术系列活动,为师生、学校搭建展示才华、提升水平、相互交流的平台。

3、开展全区科技教师培训,不断丰富科技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科技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科技教师队伍,确保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4、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通过举办科普知识抢答赛、科普教育黑板报、“科技长廊”、班会、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广泛开展科普教育。

5、制定下发第26届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方案,并上报优秀作品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组织参加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和全区科技周开幕式系列活动;组织第二十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科技类作品展评系列活动,评选优秀作品参加市第十一届“布谷”科技节比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动手实践能力,搭建展示平台。

八、扎实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

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为原则,扎实做好年中小学招生工作。

1、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一步完善《年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确保年义务教育段公办中小学招生工作顺利开展。

小学招生。继续实行小学入学预报名制度和通知书制度。根据2010年各城区小学片区由小学对适龄儿童进行资格审查,并详实登记相关学生信息,预报名结束后,根据城区小学办学规模及预报学生分布情况划定年城区各小学片区,由各小学负责统一发放入学通知书,学生开学时持入学通知书到学校报到。

初中招生。城区初中招生继续采用由小学毕业学校初审,教育局复核的方式对所有毕业生家庭住址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初中学校办学规模及各小区毕业生数按照统筹兼顾、相对就近的原则划定初中学校招生片区,由各小学负责统一发放参与城区分配的小学毕业生初中入学通知书,学生持入学通知书按照全区统一时间报到。

镇办学校继续根据户口划村居招生。

2、高中招生。在实行全市初中统一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制定出台区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意见。

3、完善非本区户籍常住人口教育保障机制。以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段入学合法权益,科学、合理、有序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为主,逐步探索非本区户籍常住人口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就学制度。

4、要提早加大招生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化解矛盾。年在教育信息网上创建“中小学招生”栏目。

5、要进一步探索、制定有效的中小学划片招生调控举措,缓解部分学校的招生压力。

九、扎实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初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教基字[2010]20号)的要求,在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区教师进修学校,适时出台全区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完善相应配套电子评价系统。

十、扎实推进学前教育工作

1.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国家、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科学编制全区学前教育三年(2010-2012)行动计划,指导我区学前教育今后三年的发展。

2.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落实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区幼儿园办园标准(试行)》要求,做好幼儿园登记注册工作、保教工作、安全工作等日常管理工作,积极防控各种传染性疾病,保障在园幼儿身心健康。

3.发挥好区学前教育中心教研组的作用,通过组织城乡幼儿园手拉手活动、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检测、教学观摩研讨、论坛等活动,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全区幼儿园综合办园水平。

4.积极争创省、市示范、十佳幼儿园,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十一、扎实推进特教工作,让残疾学生在理解、关爱中发展。

1、逐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服务等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2、完善普通中小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制度,促进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融合。加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的工作力度,指导普通中小学对随班就读学生针对学生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适时召开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训会。

3、进一步完善普通中小学与特教中心学校“结队扶残”制度,开展相关“结队扶残”活动。

4、坚持走文化立校、文化治校之路,加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课程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5、大力宣传特殊教育招生政策,保障每一名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6、加强特教教师培养培训,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比例。

十二、扎实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总结全区学校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选树优秀典型,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组织第四批市学校文化先进单位申报评选工作,推动全区学校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十三、扎实做好全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

合理规划安排好学籍注册、学籍变更、资格审核(转学、小升初、毕业证学生证、比赛)、材料发放、义务教育档案整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员队伍建设;要提前做好数据统计,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参照。

十四、其他工作

第8篇: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

一、贯彻主要领导批示,打造“生育关怀、服务到家”惠民品牌

创建活动品牌。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批示,及时召开全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4月,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生育关怀、服务到家”活动的通知》,通过实施“五个一”标准流程,即一封公开信、一张联系卡、一份服务指南、一张预约单、一次服务回访,围绕每个家庭成员新婚、怀孕、生育、节育、育儿、成长、养老全过程,为各类家庭提供优生促进、科学育儿、避孕节育、计生政策等按需服务。各地均已出台活动实施方案,各试点乡镇(街道)工作有序开展。

搭建支撑平台。开发建成“生育关怀、服务到家”场景式网上办事大厅,面向社会公众,查询人口计生各项办事流程。建成“生育关怀 服务到家”社区工作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人口与家庭服务信息系统》,融人口与家庭信息查询、家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人口与家庭GIS信息管理,网上预约服务,社区服务工单,工作绩效评估等功能为一体,率先在姑苏区试点运行。

组织培训宣传。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生育关怀、服务到家”活动专题培训,采用分片集中的方式,依次对各市、区乡镇(街道)计生办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务培训。办好《苏州日报·人口家庭专刊》和“生育关怀、服务到家”社区行等主题宣传活动。运用主流媒体、社区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形成苏州人口计生主业品牌和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特色。

二、落实计生法定奖励,加大计生特别扶助对象帮扶力度

做好持证企业退休人员一次性奖励金发放!工作。根据资金财政全额保障、社区申请逐级核对、金融机构负责发放、全程实行计算机管理的长效发放机制要求,做好企业退休(到龄)人员一次性奖励登记核对录入、比对、公示、审核、发放工作。全市共审核通过奖励对象64694人,发放奖励金23290万元。其中,市区统筹区(3+1)11178人、其他8个区53516人。继续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和计划生育公益金各项工作。

落实市政府办公室《苏州市市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帮扶实施意见》。积极与财政、民政、园林绿化等部门沟通协调,出台操作办法。对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提供住院护工服务保险、养老援助服务、游览交通优待和“连心家园”服务。全国首创住院护工服务保险制度,投保帮扶对象住院期间每天可获得100元住院护工服务补贴(全年累计最高补贴180天),若为当年新患重大疾病,还可获得1万元保险金。截至到目前,共为全市8000多名计划生育特扶对象投保住院护工险,已有54名计生特扶对象得到理赔,全市共发放住院补贴7.6万元,重大疾病保险金6万元。资助3382名60-69周岁帮扶对象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金额1.28万元。为3397名49-69周岁市区户籍的帮扶对象免费办理了园林年卡。发放公交补贴839人,金额25.17万元。

拓展计生协会帮扶工作。5月苏州市被列入中国计生协会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探索项目点,太仓市作为项目试点地区。按照国家计生协指导意见,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积极为目标人群提供心灵抚慰和生活帮扶。通过计生协桥梁作用,反映目标人群现状及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承接政府为目标人群提供的服务。

三、丰富优质服务内涵,加快完善家庭发展公共服务体系

优化科学育儿项目。举办第三届中国(苏州)科学育儿嘉年华活动,吸引参展企业145家,近7万人次的参观人流,上万准妈妈群体,再一次打造孕婴童行业盛宴。启动科学育儿快乐家庭借阅计划,通过全市277个科学育儿项目点向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一套专业系统、亲子互动、寓教于乐的科学育儿快乐家庭借阅读物,促进科学育儿服务由项目点向家庭延伸。

深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各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电媒体、信息亭、手机短信、户外宣传、新婚大礼包、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放6万份免费孕前风险评估自查表等宣传折页,增强了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开展省室间质控评 估工作。协助姑苏区在原平江区婚检中心开设项目点,完成医务人员和信息化管理培训。1-6月全市已有31460人次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53.16%。

拓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举办“青春健康教育校企行活动”,编写青春健康同伴教育教材《青春健康同伴教育主持人操作手册》和青春健康知识读本《护航青春》。首批1000本《操作手册》、1500套《主持人便携卡》和20__0本《护航青春》已发放到各市、区计生协和各高校、相关企业。举办青春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表彰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学生主持人。

提升药具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多渠道、全方位、广覆盖的药具发放体系,启动免费药具网上预约发放工作,网站点击率超32万人次,配送各类避孕药具6000余盒。提高药具仓储管理水平,研发药具仓储智能辅助自动控制系统,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开展以“药具服务均等化,真情关爱你我他”为主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药具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药具服务机制。

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均等服务

依法行政不断深化。在全市开展“人口计生行政执法水平提升年”活动,进一步规范议事决策程序、简化计划生育证件办理、加大案卷评查力度。建立政策法规干部学习会制度,通过专家讲学、学员导学、领导评学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口计生系统政策法规干部的法制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制定《____年苏州市人口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计划》,切实提高人口计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平稳有序。开展软件延伸至镇、街道工作。苏州市人口计生系统共受理群众2042件,其中来信21件、来访305次、电话访693件、电子访1023件。市本级受理444件。及时处办率、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100%,无重大、集体访发生。

均等服务有效推进。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试点工作,并列入了全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开展动态监测万人调查,全市共410个监测点,完成问卷10400份。继续开展流动人口计生均等服务“百日行”活动,孕环情检查57162例,RTI检查14050例,国家规定免费手术2264例,已婚育龄妇女落实避孕节育措施1198例。探索研究流动人口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和14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的性别比监测工作,严格索证和信息通报制度。

五、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开展廉政文化宣传和竞赛活动

贯彻十精神。举办学习十精神辅导报告会,开展“贯彻十精神,关怀计划生育群众”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知识讲座等各类活动488 场(次),参加人数13.8万人次,发放宣传品31.5万份。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为流动人口送政策、送宣传、送服务,全市设置宣传服务点2259个,大型电子屏988块、发送宣传短信13多万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近60万份、宣传品23万份。推进人口计生“六五”普法宣传,创造良好的依法行政环境。

强化科学管理。组织编撰《苏州人口计生工作十年回顾》,全面、系统、准确的记录20__年机构更名以来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宣传总结十年来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成就和经验。编撰《____年苏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____年苏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统计数据集》,提供全面准确的人口计生统计信息。首次编印《苏州市人口与家庭发展数据手册》,形成涵盖了人口与家庭发展概况、家庭生活质量水平、家庭婚姻情况、家庭计划生育、家庭老年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的人口与家庭发展指标体系。

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防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要求,深化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和政务公开,认真做好“寒山闻钟”论坛回复工作,建立专人值班跟踪处办、网民意见回复交办单和紧急召集会议等三项制度。开展“笔韵书廉”硬笔书法比赛,围绕勤政、清廉、诚信、敬业,进一步深化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营造了尊廉崇洁的良好氛围。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动员部署“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中期评估工作。按照省对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及创建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活动的各项要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补短补缺,提质提优。

二、深化“生育关怀、服务到家”活动品牌。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生育关怀、服务到家”活动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各地试点地区的调研督导,全面掌握各地活动开展情况,召开推进工作座谈会,确保品牌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年底对试点地区进行总结评估。

三、组织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全市继续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开展____年专项治理行动。治理重点紧紧围绕流动人口怀孕、生育重点信息清查以及与流出地个案协查,努力实现当年流动人口怀孕、生育信息的核查率达70%、通报率达95%以上,与流出地重点查处一批流动人口违法生育、“两非”个案,探索建立与重点流出地的区域协查工作机制。

第9篇: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

以开展国家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市创建活动为契机,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建立指挥统一、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我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创建内容和要求

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的创建和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协调、预案体系、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总结评估、社会动员等8个方面。

(一)组织体系。政府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市政府相关规划,将卫生应急工作考核纳入政府目标责任书;各镇(街道)政府成立卫生应急领导组织,辖区内的村(社区)指定公共卫生信息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与上报等工作。卫生局成立有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市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构、卫生监督所设立或指定部门、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二)指挥协调。在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机构的领导下,卫生局与相关部门建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有关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卫生应急联络网;建立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具备信息共享、决策支持和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

(三)预案体系。市政府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卫生局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各类单项卫生应急预案;市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制定相关卫生应急预案、技术方案或行动方案,各类预案和方案实现动态更新;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应熟知本市、本单位卫生应急预案和方案的内容及要求;各镇(街道)政府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镇)应急预案》;辖区内重点企事业单位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卫生应急预案或行动方案。初步形成政府专项预案、部门单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为架构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四)应急准备。市政府将卫生应急专项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能根据卫生应急处置需要及时安排临时处置经费。卫生局组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分类的专业卫生应急处置队伍,配备相应的装备;制定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和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演练计划,并按计划落实,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制订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并落实储备,相关制度完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有一定的卫生应急资源扩增能力,能迅速及时做好收治伤病员的准备。

(五)监测预警。卫生局有完整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实验室检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救灾防病信息网络直报等监测网络,并指定专业机构负责监测工作,建立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库,定期组织专家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进行常规和专题评估,提出评估意见、预警和干预措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与管理工作,每月至少汇总分析1次数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网络直报率、报告完整率、事件评估率均达到100%。

(六)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局能及时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确认,采取必要措施,并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上级专业部门报告;市政府能迅速启动或配合上级部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医疗单位能及时高效承担病人现场救治、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并能有效开展事件相关病例上报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按要求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卫生监督所能及时开展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等卫生监督工作,能协助卫生局及时调查处理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职能部门能利用大众媒体及时经授权可由其的应急处置相关信息,有效开展面向公众的风险沟通。

重大活动开展前,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疾控中心能有效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提出排查治理意见和干预措施,制定相应的卫生应急保障预案和工作方案;重大活动期间,各医疗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能相互配合,有效完成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等工作,保障措施得力、效果良好。

(七)总结评估。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保障结束后,市政府或卫生局均能对卫生应急准备与保障、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危害及处置救援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按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辖区内恢复重建工作的卫生学评估及卫生系统内的恢复重建工作。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补助标准;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而致病、致残、致死人员,配合有关部门按国家标准给予补助和抚恤,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八)社会动员。卫生局制定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年度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居民卫生应急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提高辖区内居民的卫生应急知识素养。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建卫生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制定管理制度并能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志愿者能掌握基本救援知识与技能。

三、职责分工

市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领导小组负责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创建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组织召开动员会、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全面部署创建工作。

市政府应急办负责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对卫生应急处置、医学救援和重大活动保障进行评估。

市卫生局负责健全卫生应急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监测预警等工作,开展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应急培训和卫生应急演练工作,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物资储备、信息报送、医疗救援等工作,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和重大活动保障,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创建工作材料,完成自查报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市财政局将卫生应急专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能根据卫生应急处置需要及时安排临时经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对参加卫生应急处置和医学救援行动的工作人员合理补助的标准,对致病、残、死的工作人员按国家标准给予补助和抚恤。

市教育体育局负责指导各学校、托幼机构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指导辖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建立晨午检全日观察和因病缺课登记制度,指导学校开设卫生应急健康教育课程。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各餐饮单位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市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各建筑工作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市地质矿产局负责指导各矿业企业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各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等重点企事业单位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市公安局负责将110、122与120急救建立信息互通和应急联动机制。

市消防大队负责将119与110、120急救建立信息互通和应急联动机制。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部署工作,开展自评(年3月15日前)。市政府启动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建设工作,召开动员大会,印发《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评估标准》。各有关单位对照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自查,完善各项资料,并于3月10日前报市卫生局。3月15日前市卫生局上报自评报告和创建申请。

第二阶段:迎接市和省级专家评估(年6月30日前)。市卫生局(4月25日前)和省卫生厅(5—6月)对我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上报创建申请报告。

第三阶段:迎接国家级专家组复核命名(年12月31日前)。由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对各省(区、市)申报的示范县(市、区)进行复核,对通过复核的命名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