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范文

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

第1篇: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范文

用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服装设计,就要求设计者在工作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仔细推敲设计的尺度,最大限度做到适度设计。然而,放眼当前的服装市场,一边是服装款式快速的推陈出新,一边是消费者选购服装时的无所适从;一边是堆积如山的服装库存,一边是贫困地区孩子的衣不遮体;一边是质量低劣地摊货的无人问津,一边是奢侈品抢购的趋之若鹜。类似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服装圈里还有很多。从表面上看,这些现象似乎相互矛盾,并给我们带来困惑。深入分析却也不难发现,之所以出现如此怪相,归根结底,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设计不足和过度设计所造成的服装设计严重“失度”。服装设计在满足少部分人“欲求”的时候脱离了多数人对服装的真实“需求”,忽视了其应当面向的“真实世界”的实际情况。

1.1服装设计的不足

服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此无须赘述。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所穿的服装伤害、当我们还在为每天穿什么苦恼时,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服装设计的不足上来。服装中的设计不足虽然表现形式多样,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归结起来可以分为服装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的功能不足和产品满足的对象不足两大类型。由于服装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功能不足的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输入“童装甲醛超标”,有63万条相关搜索结果,如果直接输入“服装甲醛超标”,相关搜索结果则高达176万条。2013年2月,上海市质监局对学生服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有6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摇粒绒冬装甚至还被检出具有致癌威胁,“毒校服事件”也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类似这种服装产品安全事件在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中也时有发生。据《人民网》财经版2012年11月21日报道,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国际”2012年从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采购了141件不同国家生产的各个款式的服装样品进行检测。知名品牌Armani、CalvinKlein、凡客诚品、Vero-moda、Zara等都在被检测之列。检测结果显示,有4件样品中被检测出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酯,2件样品中被检测出致癌芳香胺,89件样品中被检测出环境激素NPE,另外,大多数样品上都被检测出了多种不同种类的、具有潜在危害的工业化学品。相对于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产品缺陷,服装色彩、款式及版型等方面的设计缺陷导致的功能不足更是司空见惯。例如,很多公司都要求员工在上班期间必须穿工作服,为了应对穿着工作服时的各种不适,很多人都会选择随身带一套衣服,下班之后立刻换掉工作服。多数工作服单调的色彩、呆板的款式及令人备受束缚的版型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安全和舒适是服装应当具备的最基本功能。部分功能不足的服装已经或即将对人体造成伤害,部分则成为滞销品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有一部分被销毁,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导致了环境的污染。舒适和安全是进行服装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穿着服装时的基本“需求”。正是在商业利益挟持和经验不足双重作用下的、脱离“真实世界”的蹩脚设计催生了这些功能不足的服装产品。“赚女人跟小孩的钱最容易。”据说这句话最早出自聪明的犹太人之口。就是这样一句话,被很多的商家,特别是从事服装经营的商家奉为圭臬。也因此,女装和童装市场成了服装行业最为活跃的两大市场。当商家把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有消费能力的年轻女性和有经济实力的父母身上时,还有很多对服装有着各种需求的群体却被我们无情地忽略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人都已远离了节衣缩食的处境,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有一个相当大的群体依然过着衣不遮体的生活。他们所穿的衣服只能靠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捐助。优质廉价、满足基本穿着需求的服装就是这部分人对服装的“真实需求”。有多少服装是适合他们的?又有多少设计师在为这样一个群体服务呢?由于笔者本人也从事服装设计相关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会接到一些人关于服装方面的求助。大部分的求助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人的体型已经脱离正常人体的尺寸,很难在市场上买到合适的服装。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服装的要求非常简单,只要穿着合体舒服就行。他们已经放弃了对服装审美的要求。然而,就是这样最基本的需求有时却成为一种奢望。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服装的需求呈日趋增长的态势。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老年人服装的利润相对较低,我们在满大街的服装店里很难找到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制作的服装。

1.2服装设计的过度

相对于上文所述的设计不足,过度设计是服装设计“失度”更为明显的表现形式。笔者以为,当前服装中的过度设计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有计划废止”导致的过度设计和为满足消费者“欲求”进行的过度设计。衣橱里各式各样“过时的”服装该如何处理呢?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这样的难题。直接把这些“过时的”旧衣服当垃圾扔掉无疑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废旧衣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据《中国新闻网》2013年4月19的报道,广州海关4月以来连续查获2宗走私进口“洋垃圾”旧衣服案件,共查扣旧衣服230吨。另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广东汕尾市碣石镇有上千家经营“洋垃圾衣服”的店面。这些未经消毒,甚至没有清洗过的废旧服装一旦流向市场势必会给人们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然而,所有这些报道也只是暴露了废旧衣物危害性的冰山一角。服装行业的“有计划废止”是这类现象的罪魁祸首。“有计划废止制”或者叫“样式废止制”最早起源于美国汽车工业,其定义是:逐步灌输给消费者希望占有一些更新、更好、更快速的物品而不是必需品的观念[2]。如今,这种“有计划废止制”几乎盛行于所有行业,在服装行业,称之为“样式废止制”似乎更为贴切。每年两度的服装流行趋势在为我们定义“时尚”的同时也无形中成了“样式废止制”最有力的推手。大量的服装设计师为了能追上所谓时尚的脚步,不遗余力地变换着花样进行设计。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ZARA为代表的一大批“快时尚”服装品牌。据ZARA官方网站介绍,该品牌每年平均推出新款达12000款之多。快速的产品更新配合强有力的营销策略,消费者在商家的操控怂恿下买下很多他们本来并不需要的服装。这些服装很快成为衣橱里“过时的”旧衣服。这种为了商业利益而实施的服装产品过度开发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同时,还会在更深层次上引发社会的奢靡、攀比之风,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样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设计行为。“市场细分”是近年来服装行业比较流行的用语,其目的是让服装企业更准确地抓住目标消费群。然而,如果我们对“市场细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对于绝大多数细分出来的目标市场人群来说,服装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更多的是要满足其某些方面的欲望。不同于“有计划废止”所带来的过度设计,“市场细分”环境下为满足“欲望”进行设计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费者一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消费已经变得司空见惯,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11日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服装是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少部分人对奢侈品服装的狂热追求,世界各国的设计者穷其所能创作了各种拥有“限量款”、“独家定制”名号的服装。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动机主要包括:炫耀、从众、自我享乐等方面[3]。服装在这里成了“欲望”的代名词。与奢侈品服装消费相类似的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弱的群体对奢侈品“仿制品”的追捧。在很多地方,模仿名牌服装俨然成为一种产业。这类现象同样是追求享乐的虚荣心在作怪。至于专门针对“非主流”群体进行的“非主流样式”服装设计,及近期出现的“男士胸罩”,这些为满足近乎“病态欲望”所进行的设计行为也充分证明当前服装领域的过度设计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为满足人的“欲求”而进行的过度设计,在助涨社会不良风气的同时也进一步引发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进而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此外,模仿“名牌”的设计行为在侵犯知识产权的同时也无助于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

2如何实现服装的适度设计

如前文所述,服装中的设计不足和过度设计都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设计行为,并且都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在当前全球一体化、人类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服装的适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实现服装的适度设计,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设计师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要实现服装的适度设计,设计师必须充分意识到,他不仅仅是在为自己的老板工作,他要为自己的设计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负责。“在他开始设计之前很长的时间时,他的社会和道德判断就必须起作用……他的设计是不是站在社会利益这一边[4]。”在分析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基础上,本着环保设计的理念,创作服用性能更好、搭配方式更多的服装是未来服装设计应当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瑞典时装设计师蒂尔达•温德尔伯创作的可完全回收利用时装,以及部分意识觉醒设计师倡导的“慢时尚”理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服装设计师要真正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就“必须把服装设计放到合人类发展目的性的过程中看待,用生态学的观点使其既合规律性,又要合目的性,从社会伦理的意义中去体察服装设计的善与美。”[5]其次,服装设计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对于当前服装设计领域出现的设计“失度”现象,服装设计教育难咎其责。放眼望去,我们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设计的产品是否迎合市场需求、创造经济利润成了评价学生设计水平的唯一标准。30多年前,维克多•帕帕奈克就曾提出“设计学校的主要问题似乎是它们对设计技巧教得太多了,而与设计紧密相关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有关的学问又教得太少。”然而,今天的我们却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发挥教育的引导职能,去除急功近利式的浮躁,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为服装设计教育注入更多的人文内容,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服装设计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服装企业、行业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共同努力,为服装的适度设计营造良好的环境。服装设计师的工作无法脱离服装企业的经营目标独立存在,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决策者的制约。决策者无形中便履行了设计师的部分职能。因此,决策者在制定经营方案时要能充分考虑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对于服装行业来说,行业成员应当充分认识自身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倡导适度设计的理念,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对于相关职能部门来说,应进一步强化对危害环境的服装企业的监管,加大对为人类健康、文明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服装企业和设计行为的奖励力度。

3结语

第2篇: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现代绘画;艺术形式;服装设计

19世纪末是整个西方历史上最大胆、最富冒险精神的时代。现代绘画在这个时期初露端倪.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个空前的裂变繁衍的阶段,这种裂变对艺术史所造成的分割,大于文艺复兴以来上所有风格的变迁;各种艺术思潮在这个时期萌芽、蔓延,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及与艺术传统彻底决裂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交相辉映,绘画到达了一个空前的激荡人心的高度。同时,现代服装开始从服装的普通含义中脱蛹,在法国巴黎——当时世界艺术家的活动中心.开始出现了高级时装店,标志着服装进人了一个新的纪元,这无疑是与当时的现代艺术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的。20世纪初,在英美出现的POP艺术等更为新潮的艺术现象,在这些艺术思想和表象里已经宣告20世纪现代美术不同方向的特征成熟起来.与此同时,现代时装的概念也被C·F·沃斯的设计轰动初步定义。

绘画与时装虽不是一回事,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已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而现在则愈发地深人和复杂,现代绘画的一颦一笑都影响着服装设计师的灵感动机。艺术家们将自己全新的艺术观念通过全新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推向社会,这些来源于现代绘画的艺术观念溶人欧美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并在社会道德方面、生活方式乃至言行举止都有着深刻的烙痕.服装在此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追随、呼应。

服装是人们生活状态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状态,作为人们生存的一个基本前提之一.它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而服装本身是一门造型艺术.是区别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类别的一门新的艺术。同时,它与这些艺术类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包括其他艺术的各种特征甚至美学原理.如比例、节奏、平衡、对比等.因而服装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每年在巴黎时装节会上的新艺术服装样式.就是从立体派、黑人雕刻、古埃及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其特征是多采用直线的、几何纹样的形式,新艺术样式本是来源于巴黎的装饰美术博览会.脱离新美术的趣味和装饰过多的倾向而产生的。它把艺术和产业融合在一起,深受大众的青睐,它给服装带来的影响.使女性们脱掉紧身胸衣,开始穿着机能实用的筒状服装;追求由于身体活动而展开现服装魅力;强调衣服的动感.这无疑是现代画艺术对服装所带来的一种积极的影响。但是.绘画毕竟是以画面表现为目的,而服装则是通过服装表现人.过份注意绘画的表现方式.往往会赞成喧宾夺主,追求形式的新奇也应有节制、分寸,如超出限度,就有可能流于怪诞,如崩克(Punk)服装.着装的颜色令人毛骨悚然,有给人以不快之感的攻击性。

抽象广义绘画一度是现代绘画的主流,它的色彩及构图、造型都给服装以巨大的影响.毕加索、马蒂斯、布拉克、蒙德里安等现代绘画大师还曾亲自参予过戏剧服装设计。他们的绘画作品也给时装设计师们以启迪,曾是他们设计时装的灵感源泉.如法国Y·S罗朗设计的蒙德里安式套装。另外,POP艺术也给罗朗以创作的灵感而发表了著名的一系列POP艺术之唇、之躯等裙装。

现代绘画的创作精神、技法、原则更是对服装有着巨大的影响与指导。这些技法在时装设计中屡用不鲜。最典型的莫如超现实主义对服装的影响了超现实主义(Surrealisn)的哲学定义是纯精神的、不受正规意识支配的行动。另一种解释是指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及道德上的偏见,结合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思想。用夸张和反常的语言形式来追求神奇的艺术效果它在服装领域里的影响相当广泛,如曾经出现了西欧的E·夏帕瑞丽(Schiaparelli)及其影响下的K·拉加菲尔德,Y·S·罗朗等设计大师,他们都曾熟练地运用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技法设计作品倒置设计——将人们固有的视觉习惯或使用、欣赏习惯打翻,倒置而进行设计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观念在服装设计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例如E·夏帕瑞丽受画家东根·达利等人的启迪,于l973年设计的一套上衣,前后反转的款式及倒置于头顶的高跟鞋帽子等。设计效果十分出人意料,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正是这种非理性精神的选择。使服装设计中渗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使之面目一新。

E·夏帕瑞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与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交往。使他对超现实主义绘画有着深刻的理解。因而能设计出一系列优秀的时装作品。对服装设计师来说,研究绘画是为能设计出独特而美观的款式。意大利的R.吉利注意文艺复兴的艺术。更注重R·劳森柏等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留恋于泰菲(Tate)现代绘画画廊.搜集艺术灵感。绘画艺术的素养是时装设计的根本素质。许多时装设计师本人就曾从事绘画艺术或别的造型艺术的。如P·拉邦奴、D·基旺什等.他们设计的时装较现代绘画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同样对人们的审美情趣起引导作用在此时,人们对服装的精神性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更注重服装的审美的艺术性和象征性了。

第3篇: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 服装材料 发展趋势 新型材料

一、服装材料的性能

服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衣、食、住、行"中,它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服装是由款式、色彩和材料三要素组成的,其中材料是最基本的要素。服装材料是指构成服装的一切材料,它可分为服装面料和服装辅料。何谓服装?狭义地说,服装就是单指穿在身上的衣服、裤子、裙子等等;广义地说,服装就是包覆人体各个部位的物质,也包括各种装饰品。这样,我们可以给服装材料下一个定义: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不仅指制作衣服的材料,还包括制作其他配件所用的材料。

一般来说,服装材料主要以下的基本性能:

1.吸湿性能。吸湿性是服装材料必备的基本性能之一。良好的吸湿性能可以使人穿着时感到舒适,及时吸附人体排出的汗液,调节体温。从服装材料的组织结构来看,针织材料比梭织材料的吸湿性能好,其中经编针织为最佳。在实际使用时,外衣材料的吸湿性应比内衣材料的吸湿性差。

2.保温性能。保温性是服装材料必备的基本性能之一。纺织纤维中所含的静止空气越多,保温性能就越强。比如,毛线比棉线更蓬松,保温性就更好。质地疏松的织物比质地紧密的织物保温性强,例如:粗纺呢绒的保温性比精纺呢绒强。此外,天然纤维比化学纤维的保温性好。

3.弹性和强度。弹性是指服装材料受挤压变形后恢复原状的能力。通常,天然纤维的弹性较好,但恢复原状的能力也较弱。合成纤维,尤其是涤纶,其恢复原状的能力很强,制成的服装更为挺括。强度是指使用时的坚牢程度。一般来说,合成纤维的强度要比天然纤维的强度大得多,不易破损。

4.透气性能。透气性能是调节人体舒适感的性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透气性能的强弱,取决于材料组织的密度、厚度及其表面形状,选用时,应根据设计意图,慎重挑选。

5.柔软性能。服装材料的柔软性能是指材料的柔和程度,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一定影响。柔软性能与纤维的粗细,质地的软硬直接有关。选用的材料越柔软,制成的服装穿起来也越舒适。

二、对服装材料科学技术的要求

服装材料科学技术的要求不仅要满足服装的服用性能指标即舒适性、耐用性及外观性等三个方面,更要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服装功能的要求,即服装面料对人体具有适应与保护的机能,服装形态的稳定性机能;服装形态的变化机能(同一件服装可以变换样式),色彩适应机能(随着光的冷暖变化,服装的色彩也相应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纺织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服装材料的服用性能,满足人们对服装的各种需求,服装材料将不断地从低级、单一型走向高级、多样化。

1.面料纤维性能的不断提高

从人们对服装艺术形态需求的角度分析,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将交替成为人们追求的中心,且根据不同的服装及服装的用途,其纤维用料将会是相对稳定的,合成纤维仍然是需求的主要纤维。要求合成纤维要天然化,天然纤维合成化。

2.面料花样的不断翻新

如高支纱、包芯纱等,最大限度地适应人体机能。

3.织染技术的不断提高

在国际上出现了转移印染、喷液印染、圆网印花等。后期整理方面增加了各种防护功能,

如防水、防燃、防腐等。

三、服装材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从人们学会运用纺织技术织布制衣开始,人类社会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纺织技术的研究以及服装面料的创作,一直表现着这种研究与生产变化内容的就是标志历史与现代的人类服装形态。所以服装面料的科学性与服装设计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它是服装艺术形态设计的基本要素,它为服装造型、结构设定提供了主要的可行性依据。例如:性质、结构及色彩不同的服装面料,由于其适用性不同,服装设计师将从视觉形态、人体工程、服装机能等方面考虑

确定服装产品的设计定位及服装形态的结构形式。从这一点上讲,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它为服装设计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使服装设计在其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分别是色彩、造型和材料。有好的色彩及造型设计构思,还需通过相应的服装材料,才能使设计构思得到完美体现。若对服装材料的科学技术不了解,选用不慎或漫不经心,就会破坏设计造型的整体效果。因此,如何从科学性和审美性两个方面充分发挥服装材料的作用,正确选择运用服装材料才是服装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服装设计是通过服装材料的不同造型完成的。不同的材料在造型风格上各具特色,如何选用适当的服装材料,利用材料的质感和塑型性体现服装造型,使服装设计与服装造型完美结合也是服装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服装材料,运用相同的设计表现形式和相同的工艺技术,会出现不同的服装效果。例如:有些服装的色牢度不稳定,出现退色或是变色的现象;有些服装的形态不够稳定,易缩水变形;有些服装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不稳定,如面料纤维的耐热、吸湿、可缩性直接决定了服装工艺热处理定型的量化要求;面料的编织密度、松紧、轻重也直接作用于服装工艺技巧及制作方法。那么,不同材质面料的造型特点在服装设计中是如何运用的?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柔软型面料柔软型面料一般悬垂性好,较柔软,造形流畅而贴体,服装轮廓自然舒展,能柔顺地体现衣着者的体形,这类面料包括针织面料和丝绸面料。针织面料的服装可省略一些剪辑线和省道,取长方形造型,使衣、裙、裤自然贴身下垂;丝绸面料的服装多采用松散型和有褶裥效果的造型。厚重型面料 厚重型面料质地厚实挺括,有一定的体积感和毛茸感,能产生浓厚稳定的造型效果。服装造型和轮廓也不宜过于合体贴身或细致精确,以A型和H型造型最为恰当。透明型面料 透明型面料质薄而通透,能不同程度地展露体形,常用线条自然丰满、富于变化的H形和圆台形的设计造型。挺爽型面料 挺爽型面料天然硬挺,造型线条清晰而有体积感,能形成丰满的服装轮廓,给人以庄严稳重的感觉。这类面料包括棉布、麻布、毛料和化纤织物。挺爽型面料可设计出轮廓线鲜明合体的服装,以突出服装造型的精确性。光泽型面料 光泽型面料表面光滑,并能反射出亮光,有熠熠生辉之感,常用来制作晚礼服或舞台演出服,以取得光泽闪耀、华丽夺目的强烈效果。这类面料大多为缎纹结构的织物,在服装总体造型上应以适体、简洁、修长为宜。绒毛型面料 绒毛型面料指表面起绒或有一定长度的细毛面料,这类面料有丝光感,显得柔和温暖。绒毛型面料因材料不同而质感各异,在造型风格上也各有特点,一般以A型和H型的造型为宜。

第4篇: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视错觉;服饰;化错为美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34-2

一、视错觉定义

百度百科对视错觉给出定义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视错觉的准确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一个统一的定义,由于各个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视错觉的角度不同,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心理学家认为视错觉是指人观察物体是基于经验主义或者不当参考系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是指眼睛所见而构成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是我们的知识判断与所观察的形态在现实的特征中间所具有矛盾的错觉经验,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生理学家从生理特点角度提出了视错觉的概念,认为由于人眼睛的特殊结构以及人脑特殊的视觉分析系统,让人的视觉产生某种主观认识和错误判断,即观察到的现象与客观实际不相符、不一致,这种误差称为视错觉。

二、研究视错觉对服装设计的意义

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不同的服装穿在同一人身上,效果会有很大差异,有的服装能使人显得胖或瘦,有的能使人显出高或矮,有的则能使人显得脸白或脸黄,其实这些都是视错觉在搞鬼。视错觉能使“形”与“色”发生变化,若能正确地、巧妙地利用,可以起到矫正作用,来弥补缺陷,生化形象。所以,研究掌握视错觉的原理对服饰形象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日常生活中,色彩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作用于人的感官,刺激人的神经,进而对人的情绪心理产生影响。现代社会中,色彩心理效应已不仅仅是少数心理学家和艺术家的研究范围,其视错觉也是许多服装设计师研究与利用的热衷点。色彩视错觉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是指人的主观色彩视觉印象与实际形态本身具有差异,通常是由于环境不同,以及光、形、色等因素的干扰而引起。设计师把这种视错觉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设计中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视错觉能使“形”与“色”发生变化,若能正确地、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矫正作用,来弥补人体先天上的一些缺陷,使着装者以美好的形象展示给大众。如一些人在向胖人介绍如何穿衣打扮,看上去会显得瘦点,通常会介绍她穿深色的、竖条纹的、无花纹或碎花图案的,款式不要太紧的,面料不要过于蓬松的,上下协调一致等特点的服装,正是对视错觉的运用。紧凑而多的横条纹服装会将人的视线拉长,使穿着者看起来显得苗条。为达到理想的服装着装效果,可以混合使用多种错觉,但要注意的是错觉的产生是受一定范围、一定条件限制的,因此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做具体的分析。比如胖人穿竖条纹的衣服能缓解肥胖的感觉,但条纹的宽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会使人的视线横向拉伸,显的胖人更胖,适得其反。所以,研究分析并掌握视错觉的原理,对服装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视错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色彩视错觉及应用

1.负残像视错觉

当我们长时间地持续看一种色彩,这种色彩便会在视网膜上留下印象,这时,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对象上,便会留下和它色彩相对的色彩印象。例如,如果我们紧盯着红色图案30秒,再迅速地将视线移到白纸上,那么我们会看到绿色的图案。在服装设计中,不同肤色的服色选配上,肤色黄偏红的人在穿绿色服装时,由于负残像视错觉,面部会显得更红,尤其是肤色带黄绿色时,不适宜穿着玫瑰红等艳丽颜色,否则缺点会更加暴露无遗。

2.大小视错觉

(1)依随性大小错觉

由于色彩本身的明度不同和冷暖不同导致视觉上的大小错觉,相同大小的形态,给人的视觉感受是:色彩明度高的图形看上去比色彩明度低的图形大,暖色比冷色看上去图形大。在服装设计中,为体态瘦的人设计服装时,在颜色的选择上应设计偏暖色、亮色的,所设计出的服装穿起来会显得着装者丰满些,为体态胖的人设计服装时,应尽量选择冷色、暗色,所设计出的服装穿起来显得苗条;腰部太长者,腰带颜色应与下装颜色相统一而缩短腰部,使腿显得长些。

(2)内容大小错觉

内容指一个较为封闭图形的内容物,其是否会使其填充的图形轮廓造成的主观映象发生变化。对于素色面料做成的服装,其体积感如果是一定的,那么同一个样板做出来的服装,采用过多的花色面料的话,由于内容物的增加,而使其体积有膨胀倾向。所以,为瘦小的人设计服装时,应该选用花色。

(3)前退视错觉

由于色彩本身的明度不同和冷暖不同导致视觉上的远近错觉变化,暖色比冷色感觉近,明亮的色彩感觉比暗的色彩显得近。

(二)图形视错觉及应用

1.长度视错觉

它是指构图的线条或轮廓线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某些部位的长度的主观变化,如图1所示,给人的感觉是上长下短,其实两者等长。在服装设计中,肩窄者可设计泡泡袖、羊腿袖,有加宽肩的感觉。若身材匀称,只是体高略低,在设计礼服时可选用鱼尾裙,可达到增高身材的效果。

2.垂直线与水平线视错觉

两条长度一样的直线,当竖线在横线的中间垂直摆放时,竖线显得比横线长,而且对比的横线越短,竖线显得越长在服装设计中,同样长度的竖线在不同的底摆宽度下显得不一样长了,故为矮胖者设计服装时应注意不宜穿大摆裙,可选择合体的西服裙。

3.分割视错觉

使用分割作为诱导因素可以使相等的形态看上去大小不同。在服装设计中,这一规律在服装结构线的分割中尤其重要,如落地省,从两肩垂于下摆,比从袖窿外弯过来垂于下摆的会显得肩部窄。对于高个子适合的腰带宽度,矮个子不一定适合。矮胖体的人不宜选用横向多分割的衣服。瘦高的体形可选用横向分割,横向分割的面积要宽而且大,如使用宽下摆,横向拼接,将纵向顺畅的线条加以横向阻隔,会缓和瘦高的感觉。

(三)视错觉在服装风格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艺术风格种类繁多,包括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洛克、罗可可、迪考、现实主义、朋克主义、雅皮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极简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服装艺术设计中的欧普艺术风格的服装便是视错觉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典型写照。其设计主要利用欧普艺术的光效应原理,通过几何和色彩的对比,构成视觉错乱的印象。欧普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服装面料设计上,服装中的图案设计是欧普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将几何和色块按照光效应的科学试验结果或者人类理性经验总结的规律加以排列组合形成视觉上的动感,并通过行与色的躁动而造成视错觉或视幻觉。常以直线、曲线、圆、三角形等几何纹样的组合而形成黑白构图。条纹、格纹、人字行肌理的机织物以及几何纹的针织物也为欧普风格服装所常用。色彩通常采用对比处理,也有的借助织物的闪色和色彩渐变手段。

综上所述,要使自己着装真正体现出美感,关键是设计者要从穿衣者自身的体态、肤色等生理方面出发,通过利用视错觉规律,发挥“形”与“色”的矫正作用,在短中见长,在黑中见白,以弥补、调节体态或肤色方面不尽如人意的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美化、强化穿衣者的形象气质。这里要明确的是,利用视错觉矫正人体的一些缺陷,首先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并注意好度,不露痕迹地以假乱真,在不合理中见合理;其次要注意利用视错觉原理纠正提醒缺陷的功效是有限的,有些功效仅能在对比中产生,不可能产生将一个体态丰盈的女子在视错觉作用下变成一个窈窕淑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曼,等.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庞绮.服装色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北京西蔓色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西蔓色研中心.关注色彩――西蔓色彩时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第5篇: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设计开发;新产品开发设计

一、 服装新产品

对新产品的定义可以从企业、市场和技术三个角度进行。对企业而言,第一次生产销售的产品都叫新产品;对市场来讲则不然,只有第一次出现的产品才叫新产品;从技术方面看,在产品的原理、结构、功能和形式上发生了改变的产品叫新产品。营销学的新产品包括了前面三者的成分,但更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与认同,它是从产品整体性概念的角度来定义的。凡是产品整体性概念中任何一部分的创新、改进,能给消费者带来某种新的感受、满足和利益的相对新的或绝对新的产品,都叫新产品。服装新产品的概念除了指可供出售的衬衫、衣、裤等服装实体以外,还包括服装的品牌、款式、花色、服务等。服装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

二、服装新产品开发设计

服装新产品开发设计是一个综合服装设计与产品营销概念的、理论加实践的概念,是服装产品从“市场调研分析――产品定位--方案策划--设计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与市场相结合,作出一系列合理有序的设计,把服装设计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并转换成经济效益的手段。它包括市场调查、研究分析、策划定位、设计生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服装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为企业营销过程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调查用户需求、消费偏好、看重的产品卖点,了解产品、市场发展趋势,为生产、销售企业对产品进行定位、推广促销提供依据,最终使企业更好的了解市场情况,做出让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四、服装市场调研的步骤:

1、确定调研目标。

把有竞争力的同类产品作为调查目标。其中包括名牌产品和有潜在竞争力的产品。

2、进行市场调研

首先收集流行情报,通过新闻媒介(报刊杂志、电视等)收集与自身产品有关的流行色、流行面料、流行款式、流行服饰配件等方面的情报,对国际、国内和地区性的服装流行趋势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其次,对主要市场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如:环境因素、消费需求、竞争状况、产品情况、销售情况、营销手段、等。

3、研究分析

(1)市场分析

罗列相关调查数据,从同类产品市场的饱和度和潜力方面进行比较性分析,确立拟开发产品的市场前景。

(2)竞争对手分析

从不同品牌的竞争产品所占市场份额、销售情况、成本利润进行分析,从中总结经验,寻找市场立足点。

(3)消费者分析

按消费者不同的年龄、文化、职业、收入划分,分析各个层次的消费心理、平均需求量、购买习惯和消费动机,为新产品定位打基础。按地区人群的平均收入水平、正常支出,市场产品价格与消费者需求的关系等,分析消费者购买力,以确定拟开发产品的价格带。

五、产品定位

根据市场分析的情况对产品进行适应定位,并制定适当的销售方式,设计适当的经销环境和促销手段。

(1)品牌定位

确定品牌的文化,据此确定品牌的风格,并有相关的品牌发展战略。

(2)产品风格特点定位

产品的风格定位可从本企业的文化和特点出发,结合市场需求来进行。影响产品风格定位的因素主要是产品的款式、面料、色彩等,在设计上可以结合几种元素进行有自身特色的设计。

(3)产品造型定位

结合风格特点的定位进行,每季产品可围绕1-2个特点(面料、色彩、局部)来组织款式。

(4)价格及商品组合定位

首先确定商品组合,即产品的种类。根据市场以及品牌的定位确定产品的价格情况。

最后要对主要市场的气候、季节进行分析。以该地区最长季节为重点来组织产品。还要制定相应的淡季过渡计划,如订单加工、淡季销售地点转移等等。

六、服装新产品开发的制约要素

1、人力资源(相关开发人员有机的组织到位)

2、品牌定位(做什么样档次的服装)

3、市场定位(你做的服装适合什么样的消费群)

4、价格定位(你的服装价格在多少之内消费者能接受)

5、品牌文化(你的品牌引领的风格路线)

6、生产能力(你的工厂或者配合的加工厂是否能达到你们销售的产量)

7、市场开发(如何将你的产品铺盖整个市场)

8、售后服务(帮消费者解除一切顾虑)

七、新产品的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新产品的风格特点,然后根据新产品的定位情况,制定新产品的风格倾向。在尺度把握上,应既符合流行趋势,又突出自身特点。设计时可以运用系列化的手段,从款式的造型、局部表现、面料、色彩等方面来体现。设计的过程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来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设计款式草图。需注意几点:把握市场流行特点,作为设计基调;利用细节来体现风格。如领、腰造型,绣花图案等;系列方式表现--既画出每种款式的变化款若干个,多设计几种,以便从中挑选。

2、效果图定稿。选出每组中较好的款式,画成彩色效果图;效果图表现应较写实、具体,比例、位置准确,面料效果直观,同时画出平面结构图,附上面料部表现不清或有特定图案的、应画出放大图。

3、文字说明。效果图应有简单设计说明和编号;面料、辅料说明应标出面、辅料价格、用料以及面、辅料预先处理方法(缩水、搁置缩量)等。

4、部件说明:袋、袢等部件结构说明;

5、工艺说明:部件制作、明线针迹、打结绣花等工艺说明。

目前,在服装产品的生产中很多企业开始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品牌的建设。而服装的设计与策划又存在脱节的现象,服装院校的专业教学中也是如此。服装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产品,各个方面的元素应该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不应切割。再者,现代的服装设计师也应该是产品的设计者和经营者的统一体,必须实现服装设计实用、利益这一直接目的。在现代竞争机制中,创建品牌必须要有系统的、理论化的有力手段,要有洞悉市场的头脑,要有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法,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知己知彼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通过有目的的市场调研来进行服装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够使设计师有效把握市场,真正体现自身价值,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参考文献:

第6篇: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 体验经济 商业服务 体验设计 品牌效应 消费意境

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品位有了极大提升的今天,服装中的理性价值即价格、品质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顾客的消费欲望,而研究如何提升服装的无形价值,运用商业服务新理念的设计手段带给消费者美妙的享受和愉悦,已成为新一轮服装业竞争的焦点。我国近年高质量成衣业的快速发展,不同服装品牌的不同客户目标的多样化细分和定位,为人们追求服饰文化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但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审视和选择定制设计。即便是那些将自己定位在某一品牌的消费群体,他们在经历了品牌成衣所带来的品质惊喜之后,也逐渐以冷静的目光开始探寻服饰文化更多的内涵,去感受和亲享现代服装高级定制体验设计的深层次文化精髓。

服装高级定制体验设计,是体验经济时代服装定制设计商业服务的新理念,其形式是对以往设计思维的超越。服装高级定制,其行业性带有法国高级时装定制设计特征。按照法国时装公会的定义,高级时装定制需要严谨的程序:一件衣服90%的工艺由手工完成,至少需要修改5次以上,制作过程更是历经沟通、设计、制版、做布样、立体裁剪、试办成品、试成衣等等环节。从服装的发展轨迹来看,现代服装的发展经历了从法国的19世纪手工艺装饰设计阶段――20世纪初西方工业成衣设计阶段――20世纪中叶品牌设计阶段――20世纪后期国外出现的生活设计的四个阶段,而生活设计阶段针对不同人的定制设计,似乎又轮回到19世纪的手工艺设计阶段,但它决不是那一时期的翻版,也不再是简单的手工艺装饰行为,现代服装的高级定制是以人为本,在强调满足顾客理性需求的同时,更强调满足顾客的感性需求――自我实现的渴望。使顾客能在拥有服装的同时拥有一段难忘、愉悦的经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服装设计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装,还要更多考虑如何在服装中增添一些人文情感所需体验的成分,商业服务新理念下的服装高级定制因而是优于现阶段我国工业品牌成衣,使人们能够实现这一愿望的最佳载体。

体验设计源于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感受的经济形态。早在30年前,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AlvinToffler)就在《未来的冲击》中提到:在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将出现新的形态――体验经济。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姆・吉摩(JoePine&JimGilmore)在1999年出版的《体验经济》(TheExperienceEconomy)一文中指出:体验本身代表一种已经存在的,先前并没有被清楚表达出来的经济产出类型, 是自20世纪90年代继服务性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主要强调商业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其灵魂和核心是主题体验设计。

在传统经济里,人们主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和价格,但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行为已有了诸多变化: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心理认同,成为产品和商业服务新的生存空间。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购买服装不仅仅是为了服装产品的功能或价格因素,已经从单纯追求理性价值上升到对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的双重需求;顾客对服装的需求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和服务阶段,他们更希望设计师通过新的商业服务方式为他们带来情感和文化的体验。

商业新理念下的服装高级定制体验设计是一对一的设计服务,体验在这里是服装设计师同顾客进行全面交流的纽带。服装高级订制体验设计与传统的服装量体定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服装量体定制是带有手工作坊性质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普遍缺少文化以及对服装品质精髓和服务理念的认知高度。传统作坊似的量体定制从业人员身份混杂,素质较低,服装的裁制在他们手中成为简单的商品交易行为,即:顾客付钱我付货,服装以工匠式的精裁细作、满足顾客合身穿用为原则。而商业新理念下的服装高级定制体验设计,与传统量体定制相比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方面是设计的商业将顾客从“人”的角度去考虑。传统量体定制关注的多为服装中的功能、质量、价格和服务等理性价值,因此,设计出来的服装往往“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而体验设计则突出了顾客感性价值的重要性,它试图带给顾客更生动的产品,为其创造更完善的感性体验。另一方面是注重利用体验创造服装品牌效应加强与顾客的联系。体验服装设计通过体验的手段将服装与顾客的生活方式相连,在诸如感知、感觉、思维、行动等多方面触动顾客的感受影响其消费行为。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考虑顾客的个体生活方式及其更广泛的社会关系,通过对服装的“外观”设计吸引并引发顾客的“感受”,通过“感受”引起顾客的“思考”并产生共鸣,创造顾客同服装定制情感上的联系,引发顾客对定制行为上的投入,最终激发顾客对定制的品牌效应的忠诚。著名服装设计师郭培在某媒体访谈时说:“我在给几位要参加朋友孩子婚礼的老人定制设计服装时,是希望他们通过很漂亮的衣服,能感受到生活的另外一面……在定制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觉得他们心里可能会有一种期待,是一种幸福的期待,当他们穿上这样漂亮的衣服,四个老人在一起,我能体会到他们想象不到的一种快乐。所以做这样的设计的时候,我就会被感动。所以我就会非常非常用心的去做,希望这样的设计为他们带来快乐”。

再一方面是考虑顾客的消费情境。体验服装设计注重考虑顾客穿着的环境情景。比如,美国著名服装设计师拉尔夫・劳伦(RalphLauren)设计服装时,设想的是顾客的生活方式:人们在什么地方,如何生活,他们穿什么类型的衣服。在设计一件礼服的时候,从来不会挖空心思营造炫目的外型或线条,他会更多地思考人们穿上这件衣服会在什么样的PARTY出现,这个PARTY的桌面上会摆着什么样的装饰品等与氛围有关的问题。而围绕“狩猎”主题展开设计的服装,拉尔夫?劳伦整合了一批狩猎装备:结实的狩猎夹克、坚韧的猎装皮衣、狩猎风味毛衣、耐磨的湿地长靴、粗毡猎帽等,甚至连狩猎用的枪、装零碎小件的皮腰包、古董望远镜和风格粗犷的狩猎饰品都考虑到了,再配合展示厅壁面上鲜活的标本、猎犬的画面和古董家居,使服装设计产品制成后,在这种精心布置营造出的特殊的视觉效果中,让人产生无限遐想。通过这些美妙、精制的设计,劳伦邀约顾客同他一起分享自己梦想的生活方式。而他的顾客为了获得整个“狩猎”的体验,就想去购买整套的产品。象这样将设计的商业行为紧紧地同顾客的生活方式相连,从顾客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才能为顾客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达到设计最完美的境界。

体验服装设计最近几年才被引入国内。但是在国外,体验服装设计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国际当今很多社会名流、明星不惜重金在大牌设计师主持下的工作室定制高级时装,可以说这已成为一种时尚,它是许多国际大牌树立品牌形象、推介产品的重要手段。一代名师纪梵希在专注于设计的同时,又巧妙地将服装设计与电影结合起来,利用电影的氛围、影星的独特气质为顾客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直到现在,一提起纪梵希这个品牌,我们的眼前就浮现出奥黛丽・赫本一袭纪梵希的小黑裙,配黑色长手套和蒂凡尼珍珠项链,挽起高高的别着钻石头饰的发髻,踏着《月亮河》的乐声,一边嚼着羊角面包,一边流连于名店橱窗中的款款珠宝间的形象。

目前,国内的服装高级定制体验设计服务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具报道:设计师郭培在北京开设的高级定制工作室,一年定制设计2千套高级时装,以每套平均1万元人民币价格成为国内服装高级订制设计的典范。用郭培的话讲“是服装带给顾客的内心快乐,改变或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这其中“服装带给顾客的内心快乐”正是体验设计理念为其创造了高附加值的品牌效应。还有知名设计师罗峥的设计公司,也成为新型服装高级定制服务的领军人物。因此说,商业新理念下服装高级定制体验设计在我国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M].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02

第7篇: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on-traditional choice of the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ultiple disciplines, the design of skin of architecture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more and more skin design is recognized, which become a major part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s a protection coating, skin of architecture defines the internal space and the adjacent outer space likes building's business card, and its design methods learn from the diverse manifestations of clothing.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sign examples of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action effect and reference between skin of architecture and clothing,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w form, new materials and new concept in skin of architectur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 of multi-interdisciplinary was presented and technical possibilities were proposed.

关键词: 建筑外表皮;服装表现;设计手法;运用

Key words: skin of architecture;clothing expression;design method;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086-02

0 引言

建筑与服装的渊源由来已久,解读黑格尔的话,我们可以简单概括建筑为“静止的服装”,服装为“流动的建筑”,一语道出了建筑与服装之间的微妙关系。例如,在十三世纪盛行的哥特式风格影响下,建筑与服装都十分推崇采用尖顶和纵向直线的形式。在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文艺思潮下,建筑与服装的相互影响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审视建筑外表皮的潜能,它承载着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比内部空间更能体现建筑的性格,也更容易承载时尚,是将服装设计应用到建筑中的一个切入点。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审美的不断发展,建筑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态势,建筑立面承担着重要的表现效果。在时代日新月异的进步下,建筑立面逐渐脱离结构受力体系的束缚,成为建筑形态发展与审美需求的体现。

1.1 比“自由立面”更自由的立面 表皮,顾名思义即为物体的表层部分,它是人们对一个物体认识的最初印象。建筑外表皮作为建筑理论范畴的概念被关注和研究,其最初的来源是英文中的两个概念:“surface of architecture”和“skin of architecture”。一般来说,surface所指较广,可以泛指一切形式的建筑表面的形态,偏于建筑立面的定义;而skin这个概念更强调建筑表皮的功能性和相对独立性,而与建筑主体结构脱离可以被看作是skin这一概念使用的先决条件之一,也是本文突出要讲的建筑外表皮。可以认为,建筑外表皮是比“自由立面”更自由的体系,为一切建筑的表面形态或者具有独立功能的建筑保护结构。

服装,在一般情况下是指一切用来穿戴在人体上的物品,如衣、裙、裤等,是相对人体来说一个可自由变化的外皮。本文中的服装亦可定位为一切人体的表面形态或者是具有独立功能的人体保护结构。它有着与建筑外表皮相通的定义,只不过服务的对象有着层次关系:建筑外表皮服务对象为建筑,服装服务对象为人体,而建筑的服务对象又为人类,这样有趣的关系使得它可以在本文中找到与建筑外表皮相似的定义,即比“自由立面”更自由的立面。

1.2 自由立面与自由表现 建筑外表皮对于建筑与服装对于人体都产生着广泛的作用,取其重点大概可分为功能性与美观性。建筑与服装首先是作为保护人体而出现的,在实现维护建筑表层与人体的基础上,提供舒适良好的保护和必要的私密性。空间上,建筑外表皮还起到过度室内外空间的作用。建筑外表皮与服装在审美和文化上,影响着人们对建筑与个人的第一印象,最直观的表达着建筑物与着装者的性格。城市环境中,建筑还影响着街道甚至整个城市的面貌状态。

我们现在所推崇的建筑立面已经是自由的,那么这个对自由的追求应该更彻底,而不是形式上的喊喊口号,应该用自由的手法来表达。服装设计作为一种自由表现,较建筑来言少了很多限制,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又较多,可以作为建筑外表皮表达自由设计的一个运用手段。

2 建筑外表皮设计与服装表现的交融发展

追溯历史的发展,我们发现建筑与服装早已是一个文化背景下,两个互相缠绕发展的分支。建筑外表皮与服装的登场都是出于人类为适应自然与生存的基本需求。随着劳动力的发展,人类开始了对美的探求,建筑外表皮与服装都逐渐开始有了装饰。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新材料和新技术,为建筑外表皮与服装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与可能性。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密斯提出了“skin and bone”的概念,柯布西耶提出“新建筑五点”等都表明了一种自由立面的概念,建筑外表皮设计在思想上获得了解放,开始和建筑结构分离。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时期,朝代的更替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使中国的建筑和服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到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中西并存年代。20世纪后期,建筑的表皮已经从建筑的承重结构彻底分离出来,变成纯粹的皮,建筑与服装都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倾向。

3 服装在建筑外表皮中的应用与借鉴

在设计领域中,建筑外表皮与服装都是在对人体起着保护作用,同时又要兼顾造型和审美,追求一种艺术上的创新发展。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可将建筑表层理解成人们的皮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赋予它生命,使建筑外表皮可以呼吸,可以自由的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

3.1 新形式在建筑外表皮中的应用 编织,指运用抗拉性能强的细长材料进行交叉排布组织的制作过程,如春蚕作茧、蜘蛛结网等,常见于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在建筑外表皮中,编织可以达到围护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巧妙的组织行为利用最少的物质材料创造出最为灵活、最为经济的内部空间。现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以及钢结构的成熟运用使得建筑结构体系可以自由地塑造成曲线形式,并将逐根的梁柱体系平行或者交错地编织成迷人的艺术效果。“钢筋混凝土诗人”奈尔维设计的罗马小体育馆就是代表之一。在日本东京的一座摄影工作室,整个建筑外表皮就像被错落有序的编制在一个网状结构之中,这种借鉴编织的外皮不但有着独特的视觉效果还产生了很好的生态效果。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筑观念及社会思想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出现,如褶皱建筑、仿生建筑等,它们的设计越来越理性,逐渐形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

3.2 新材料在建筑外表皮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如亚克力、藤条、秸秆板、透明混凝土、软木以及各种服装材料等。被运用到建筑外表皮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外表皮的变化起着创新性的作用。服装材料作为一种天然环保材料,符合建筑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在建筑外表皮的设计中,人们常常固定于对硬质材料的大量运用,而忽视了软质材料。事实上,面料作为软质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功能性,还有很好的艺术性、装饰性,极大的扩展了建筑外表皮对材料的选择范畴。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德国馆外墙就采用了一种新型精织网膜面料,它不仅具有很好的美观性,极高的透气性和高度透光性能也满足了建筑的功能需求。服装面料因其独有的柔软性,使人获得一种亲近、舒适的感觉,纺织纤维被誉为人们的“第二肌肤”,除了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在当代建筑外表皮的运用中也是可行的。

3.3 新理念在建筑外表皮中的应用 随着诸多设计理念在建筑外表皮中的体现,新理念不断更新,例如生态理念、文化理念、节能理念等,而我们从服装借鉴到的理念则是它的及时性。从建筑外表皮放眼于建筑,建筑在历史中具有恒久性,凝结着历史智慧的遗产建筑仍矗立在如今的城市中,很多传统建筑仍被人们所追随。而服装则与建筑背道而驰,服装的转瞬即逝让很多人每天忙于赶潮流,很多人今年买的衣服明年再拿出来穿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过时了。但是,正是由于服装快速的变更,使我们有机会更多的尝试各种风格以及造型百态的服装,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那么,如果我们让建筑外表皮向服装一样增强变更速度,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在近代的建筑实践中,日本设计师板茂(Shigeru Ban)用回收的纸管在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上以网状结构搭建出轻如蝉蛹一般的日本馆,它的即时性避开了西方建筑对恒久性的执着追求。也许恒久性的逐步丧失,会促进建筑走向快速轮回的可能,也将促成建筑的一种新设计理念。

4 总结

当今,服装对建筑的借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建筑风格服装体系。但建筑对服装的借鉴仍在探索中,毕竟建筑较服装有着更重要的责任使命和更多的规范要求。建筑设计在保证结构功能的情况下,又要考虑政治、环境、气候以及城市规划要求,很难像服装设计那样多样化。加上建筑类型的限制、地区特点的选择、工程造价的经济性以及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需求等,使得建筑外表皮在对服装设计手法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取舍,决不能照搬而用。不过,我们仍然坚信建筑与服装的结合如同一场完美联姻,将如历史中所呈现的一样,必将把我们的世界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田迪.从上海世博建筑看当代建筑表皮的发展趋势[J].工业建筑,2010(11).141-142.

[2]张春光,张宏宇.建筑表皮研究[J].设计论坛,2004(2),47-48.

[3]刘萍.现代建筑与建筑表皮[J].知识经济,2012(3),86.

第8篇: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未来主义元素;波西米亚元素;混搭风格服装

1.服装中的未来主义与波西米亚

1.1 服装中的未来主义

服装中的“未来主义”出现在第20世纪60年代的航天事业领域。

太空作为未来主义服饰兴起的起始点,它表达人们对宇宙的遐想和对未来可能栖息地的生活。这一主题中宇航服、太空飞船,乃至宇宙的构成都是灵感来源的焦点。服装设计师们也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在时装舞台上掀起了一股太空热潮。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帕克・拉巴尼(Paco Rabanne)等创造了时尚界的“未来主义”。 60年代末,随着美苏太空竞赛的结束,对宇宙的狂热慢慢冷却,但进入21世纪后,未来主义作为一个流派,成为了时尚舞树一帜的风景。时装向来是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追求个性的思想越来越多,未来主义新时装风格就此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了。1968年的电影《2001:A Space Odyssey》(又名:2001太空漫游)中女太空人那全新的造型;1965年Audrey Hepburn穿着Courrèges,为她在喜剧电影《 How to Steal a Million》(又名:偷龙转凤)设计的极具未来主义风格的服装,都极大地推动未来主义时尚的流行。

几何化与立体化作为最易于表现未来主义风格服装创新的手法之一,在表现上有极简主义,或是复杂的立体主义。这一手法具体体现在服装的整体廓形和结构上,无论是简洁的结构分割,还是复杂的分层塑形,都以几何化和立体化来塑造前卫造型,这是表现未来与现实的不同的最佳方式,也符合未来主义的初衷。为了体现未来与现实的区别,服装上通常会采用一些日常服装中少用的特殊材质。

1.2 服装中的波西米亚

波西米亚风格代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浪漫化,民俗化,自由化,也代表一种艺术家的气质,一种时尚潮流,一种反传统的生活模式,它提倡自由和放荡不羁和叛逆精神。浓烈的色彩、繁复的设计使得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浪漫感。

波西米亚风格服装也是一个保留了大量游牧民族风格的服装形式,而这种具有游牧民族风格的服装的表面特征是:轻盈飘逸的长裙,蕾丝,印花,皮质流苏及褶皱,珠饰品等。服装的整体造型强调宽松、舒适、配备V领等,它的裙形很有特点,宽的裙边有许多横向线层层叠叠,一波一波的褶皱,一个吉普赛裙长最长及脚踝,呈现一种优雅的感觉。

波西米亚式风格近年来被普遍接受,如生活服装流苏和共同使用,和针织镂空层或薄纱织物的衣服等。Gucci在2008-2009年秋冬会就推出一系列具有野性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

2.服装中混搭风格手法背景

2.1混搭风格的定义及背景

混搭英文原词为Mix and Match(Mix&Match)。混搭的流行,更多来源自2001年的时装界.日本的时尚杂志《ZIPPER》当时写道:“新世纪的全球时尚似乎产生了迷茫,什么是新的趋势呢?于是随意配搭成为了无师自通的时装潮流。”传统意义上的混搭代表了利用不相组合和属性不同的元素进行搭配,例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理解方式等不同的重新组合搭配。旧社会的时候有穿中式礼服戴礼帽柱文明棍的,现在更有穿衬衫打领带或领结,穿皮鞋或者穿牛仔裤穿旅游鞋的规矩。

2.2 服装中混搭风格的运用

混搭的风格把传统的服装设计推到了一个新的领域,给想要展现自我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时尚人士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方式。尽管时尚不断在日新月异,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坚持自己的风格,而现在突起的混搭风格正是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让自己的风格保持连续性的方式。

在设计手法方面,设计师也越来越多的使用混搭这种新颖、另类的设计手法。将一些截然不同的设计元素重新的组合排列,并且融入各自独特的设计风格、手法和爱好。给时尚界带来新鲜和创意。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组合方式无疑是给设计界开创了新的道路,更加扩大了服装设计的发展空间,使得我们的服装款式等更加的多元化。

在服装中混搭风格的运用可以体现在,各种风格之间的互相混搭,不同材质面料之间的混搭,男女装之间的相互搭配等等。不同的风格复古风、街头风、民族风、朋克风、休闲风、英伦风等等,都可以利用混搭的手法进行组合运用。例如英伦风搭配街头风格,Dior迪奥2014-2015秋冬成衣系列灵感,来自设计师拉夫・西蒙在致敬Christian Dior与街头风格之间,找到了平衡的契合点。

3.未来主义元素和波西米亚元素混搭的设计表达

混搭并不是随意、胡乱的搭配,而是精心准备下的搭配,但是外在却显得随意、自由。将一套相同的服装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搭配方案。在大多数只适用于几个混搭的解决方案中,需要仔细匹配和设计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未来主义元素及波西米亚元素的混搭风格的服装可以用一些简约不对称的造型,可以选择与之交相呼应的厚重的面料来突出表现服装的混搭形式。

面料可以将服装造型以及风格用比较贴切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服装设计师如果要很好的表达设计主旨,就要很好的把面料的材质、适用的类型、可以制造的效果等掌握。做到这些方面基本就可以把握好面料的混搭风格,从而突出的面料混搭而营造不同质感。用这种非常规的方式来创造新的服装款式,无疑会是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在未来主义元素和波西米亚元素在混搭风格服装的设计中,服装的外部大廓形采用的是基建于未来主义的元素,将这种极简主义元素为主要的设计廓形,选取波西米亚元素中的飘逸、柔软的感觉作为另一个元素与之相辅。然后融合波西米亚元素柔软轻盈的面料,使得这种“硬”与“柔”的组合,共同构成新的混搭风格表达。未来主义元素和波西米亚元素混搭的服装设计的特点是将“硬”性未来主义风格与“柔”的波西米亚元素相融合的混搭风格。而为了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及创新性,利用极简未来主义元素、波西米亚元素以及对服装原有风格进行创新混搭是主要设计目的。

服装设计中着重在于外部造型的塑造,细密的细节上的处理,选材的应用以及结构、组织形式上的大胆创新等,将面料对立质感加之融合其中,通过这种对立的视觉感,营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目的也是表现对立和融合的共存感。

第9篇:服装设计的定义及设计的目的范文

波普艺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波普艺术(Pop An)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干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的拼贴组合,故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Richard Hamilton,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是Andy Warhol。波普艺术思潮正值中国年代,当时的设计作品带有一定的波普风格。当时国内外的波普艺术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平面设计、服装设计、饰品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等等。

Richard Hamilton给“波普”的定义是:通俗的、易忘的、低廉的、年轻的、性感的、有刺激和冒险的。

60年代波普艺术的出现唤起了人们对写实形象的兴趣,AndyWarhol的肖像系列,Robert Rauschenberg的结合绘画,都是人们对波普艺术中写实风格的重要契机。在整个波普运动中,波普艺术是和波普设计分不开的,当大众化(popular)这个单词与五六十年代文化、艺术思潮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时,它就不仅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具有反叛正统的意思。

80年代的波普文化为设计师们带来无限灵感,方扣装饰、波点图案、撞色设计这些丰富的元素,把每双鞋履装扮得缤纷夺目,而桃红、芥末黄等鲜艳色调的大胆运用,更为服装设计带来与众不同的个性美,展现出女性跳脱率性的一面。2009年波普艺术影响了整个设计界,其中在时尚界最为风靡,令配饰品界焕发新的容颜。色彩艳丽、创作的题材多样化,各大品牌制造出向Andy Warhol致敬的限量版配饰品设计,风格既怀旧又有几分现代感。

是创意的枯竭还是新兴人力的出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60年代的波普追求新颖、古怪的宗旨却缺乏社会的坚实依据,所以来势汹汹,却消失得非常迅速。当代服饰界的波普风只是一种短暂现象,还是会受社会文化影响继续流行下去,现在还不能定论。

一、服饰品成为商品而流通

商品既然以出售为目的,就必须认真考虑销售的需求,销售对象有不同的审美心理需求,而求美、求新、求异、求奇又是必然的要求。

二、配饰品与社会思潮共振

配饰品流行的社会基础除了取决于高度文明这一条件之外,还在此前提下受到社会思潮的直接影响,配饰品作为文明是广义的、抽象的。而作为商品是挟义的、具象的,是视觉艺术兼实用穿着的时装,前一流行现象必须有社会的高度文明,后者可以流行,流行的程度以及在那一特定的时期,为哪一特定阶层所钟爱等问题,提出了强力引发。从配饰品流行上,可以窥视每一个时期的社会思潮风向所趋。

三、配饰品的流行风格是设计师的语言符号传达。

当代设计师大部分是以年轻设计师为主的。一方面他们对于传统包括现代传统没有多少依赖的感情,这些设计师更加注重自身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因此,打破传统的束缚比老一代设计家更容易。因此,各种奇异的产品造型、表面装饰、图案设计以及反常规的设计概念都涌现出来,旗帜鲜明,当代的设计师就是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反映这个物质丰富、年轻人的时代。当季不管是高级时装还是广泛的大众市场,09年配饰品中有一种放肆傲慢和一种奇殊的快乐,它最鲜明的特征是那些便宜、惹眼、消遣性的服装。繁杂的社会环境中,上层社会的时装影响了下层服饰的更新,或是被上层社会认为不屑一顾的平民服饰却以强大的气势冲击了上层人士,使他们欣然接受。

这些设计师通过他们的设计,无论从面料、材质、图形、色彩上都表现了他们希望强调特征,赋予时尚界新的含义,在复古、前卫、军装等风潮过后,找到了另外一种诠释自己特性的潮流风格。

09年波普风格配饰品的创作特性为:

1、主观性

当代设计师们在其作品上的特性为“是”与“否” 的激烈主体意识,态度明确,强调抛弃平庸。它反映了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人格化

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考虑消费者立场的同时也把自我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风格基本以自我感情的宣泄及表达为主,当代配饰品消费的主力军主要是80、90后,个性、独立是他们选择服饰及配饰品的首要选择,轻率、快乐和引人注目的色彩是配饰品的直接艺术效果,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3、广泛性

与六十年代一样,09波普风格的配饰品作品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取自日常生活物品、汽车、摄影作品、mp3、手表、漫画、照片、涂鸦、手绘图形、电视影像、报刊杂志等,利用生活中通俗文化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进行创作。具有波普设计的绚烂色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