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解决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web的服务,通过整合、管理、调配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计算资源,以统一的界面同时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它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云平台和云服务。云平台是指提供资源的网站,具有动态扩展性。云服务是指基于抽象的底层基础设施,可以弹性扩展的服务。云计算由三个架构组成,分别是: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它的作用原理是,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最后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本地计算机上。这使得学校能够轻松地获取经过云计算平台处理的信息资源。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的三个架构、相关厂商以及服务产品如图1所示。
2.智慧校园概述
什么是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中的校园卡可应用于统一的门禁管理,掌握公用房的使用情况,并与科研团队的绩效挂钩。提高办学资源的利用率。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实现人员定位、食品溯源等新型服务。浙江大学信息中心负责人说:“未来的校园巡更将会是:应用物联感知、无线互联技术,安保巡更人员手持无线通讯装置,身配摄像头,哪里出现了异常,就可以实时捕捉哪里的‘现场’,并根据需要把它同步传回控制室或者各级决策领导的桌面。这样的巡更处理就变成了一种一体化、全方位的智能应对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环境。这种环境是一种新型智慧化的环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人们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校园中人、财、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同时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通过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和,使校园管理智慧化、信息化。通过应用服务的集成与融合来实现校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的实现进程。
在高校智慧校园的应用中,一些大学校园、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体验推广手机一卡通,用来实现身份识别、刷卡消费、银行结算、信息服务等“一卡通”应用。用手机代替学生证、就餐卡等各种证件,实现身份识别。只要手机在手,就可以实现电子钱包的功能,就可以实现刷机消费,就可以实现银行结算还有信息服务以及校园学习空座位查询。还可以用手机代替学生证等实现身份识别,以手机作为信息服务终端,与学校图书馆、机房、教学、科研、学籍、人事、财务等相关信息系统链接,通过短信、手机上网等多种形式,实现校园各类信息通知、查询和互动,为学校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服务。同时,在与互联网相连的个人计算机上也能查询到很多相关信息。
智慧校园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为智慧校园的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服务平台,这种服务很个性化,是基于师生各自角色的个人化的一些定制服务;二是把这种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的信息服务引入到各种领域与服务,实现了信息交流中的互联、共享和协作;三是通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和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感知的接口。
二、云计算与智慧校园构建
云计算在应用方面有自身的特点,给智慧校园的建设带来便利。
1.给教育注入新血液
在智慧校园中可以利用云计算的特点,合理地利用软、硬件资源以及各地的教育信息和教学服务。比如:在中国有很多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络实现全国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解决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落后地区资源匮乏的问题。由此可见,云计算平台也能够更好地为智慧校园服务,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2.最大幅度地减少资源重复建设
传统的远程教育系统由于各自属于不同的单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资源只能各自建设,很少能做到资源共享,由此造成大量资源重复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系统可建立全国统一的系统,各地的远程教育中心进行统一部署建设资源,有效地避免了资源重复建设。智慧校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很便捷地在云计算平台中得到存储。
3.资源共享和就近访问原则
智慧校园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使智慧校园的搭建更加流畅化。智慧校园的使用者无需知道资源在哪里,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能够统筹管理全部的资源,通过资源列表就可以提供最合理的服务。使用起来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对于智慧校园平台的资源访问者,系统可以自动分析IP、确定路由,寻找离他最近的资源并建立好连接,提供最快最好的访问。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因此能够减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地工作。
4.结构灵活性
不同用户用不同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校园都无需做功能上的定制,不用再独立部署就可以提供灵活的自定义功能。组织机构、工作流程、文件管理体系和访问权限等均可由用户自定义,这样就可以使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系统满足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系统还可方便地进行调整,以支持单位的变化与发展,达到按需使用和随处可用;如果用户数大量增加了,仅需增加硬件设备的数量,就可以支撑应用规模的增长。
5.成本低廉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系统不再要求高性能的服务器,这朵“云”由各地普通的服务器组成来提供高性能的服务,节约了大量的硬件投资。云的出现使智慧校园的建设不再负担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也比传统的系统大幅提高。云计算平台给智慧校园系统的建设带来便利。
三、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经由云计算平台进入用户的电子终端设备中,使用户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开销投入到一些逻辑类的事物上。而这些运用数据库、程序编辑而成的信息资源,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拟资源,比如:网上图书馆、网上商城等。云计算平台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就取决于对虚拟资源的管理。因此,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具有很强的虚拟化。首先,
耍收集虚拟资源,然后对虚拟资源进行划分,以后再对虚拟资源进行预留以及调度(借入/借出调度),来实现对虚拟资源的分配,确保用户对虚拟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
虚拟资源划分策略,是将基于云计算技术平台的具有相同特性的信息资源分组,用一个四元组G(Gname,Glist,Gunit,Gdoes)来描述,其中Gname为分组名字,Glist为分组中的一组数组主机,Gunit为可调度单元(slot)U,Gdoes为分组描述,通过分组G可以知道一个分组提供哪些特性及有多少可用虚拟资源。
虚拟资源预留及调度策略是为了能够为用户的复杂应用需求在特定的时间内提供所需的资源。资源预留的最基本的操作是,给特定的用户在指定时间内预留单位个指定的资源。但这样的后果是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用户预留请求拒绝数也不断增多。为了预防这种现象可运用对消费实体的借入/借出调度,解决预留资源利用率降低和预留资源负载的问题。
借入/借出调度策略就是根据租借机制实现应用程序对私有的可调度单元(slot)进行租借。权衡受益和资源利用,以及考虑运行阶段应用程序私有的可调度单元(slot)有可能空闲,因此,可以利用空闲的可调度单元(slot)去协助完成其他的任务。
四、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共享
1.信息资源处理模型
为了使用户轻松地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可以利用Mapl~educe分布式调度模型来实现。如图2所示,MapReduce分布式调度模型把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Map(映射)和Reduce(化简)的方式。各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经过数字化转变后先通过Map将数据切割成不相关的区块,分配(调度)给大量计算机处理达到分布式运算的效果,再通过Reduce程序将所有的结果整合,最后输出需要的结果。
MapReduce的具体实现是指定一个Map(映射)函数,把键值对(Key/value)映射成新的键值对(key/reduce),形成一系列中间形式的key/value对,然后把它们传给Reduce(化简)函数,把具有相同中间形式key的value合并在一起。用Map过程把数据用映射函数规则分开,而Reduce则把分开的数据用化简函数规则合在一起。Map是个分的过程,而Reduce是个合的过程。这样各种类型的消息在云计算平台被分解传送,最后被传送到用户那里。云计算与传统的应用模式相比,具有高性价比、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虚拟化管理等优点,因此,有理由相信将云计算应用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可行的。各种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与信息交流需要通过云计算技术来权衡。
2.智慧校园信息共享云服务模式
智慧校园的信息服务具有很好的效益,但是不足的是没有好的数字资源公共平台,各种类型数据库资源之间共享能力较低。有些资源就无法最优化利用。高校资源共享云服务结构模型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方法,如图3所示,云计算可以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个服务方案,银行、城市、图书馆、学校等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络建立一个统一的接口,这些用户可以通过这样的统一接口进入数据库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而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资源上传到“云”中,让不同的用户分享。高校代表、数据库服务商、政府部门代表组成一个云委员会掌握着云计算网络,它的职责是负责制定服务协议、管理日常运营、推广服务市场。因此,智慧校园利用类似高校资源共享云服务结构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校园;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77
0.引言
云计算技术作为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信息化技术研究热点之一。云计算技术应用广泛,能实现远程数据资源的共享,并提供云服务。智慧校园现在产生的数据资源量越来越大,存在数据资源分散,难以集中,未能实现互通共享等问题,由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资金缺乏、建设进度缓慢等原因,能实现数据共享互通的学校很少,通过对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给出有关建议措施,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合理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海量数据智能分享与互通。
1.智慧校园云计算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1缺乏规划建设内容
经调查,很多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中缺少云计算技术应用有关方案内容,有些学校即使有,也不是必建项目,从而导致云计算技术在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搭建、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信息化工作中被忽略,进而造成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应用缺乏逻辑性、前后工作脱节等问题。
1.2缺乏基础设施平台
云计算技术要在智慧校园中全面使用,除了需要配套的基础网络设施设备、感知设备等以外,还需要有数据库服务器、虚拟服务器等云设施设备,而且搭配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性能要求,方能实施运行,而在目前高职院校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普遍较慢,资金短缺,无力购买设备,导致大部分学校都缺乏这类设施设备,有个别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网络设施都没有保障,根本无法满足云计算技术使用的设施需要。
1.3缺乏技术人员和资金
云计算技术属于高端前沿技术,所使用的软、硬件设施设备相对较为昂贵,在智慧校园中应用该技术投入比较大,而高职院校本身资金就很紧张,学校首要任务在于保正常运行,因此在智慧校园建设特别是云计算技术应用投入方面即使有也不会很多;另外,高职院校对云计算方面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也不是很重视,学校缺乏这类专业人才,这也是影响云计算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因素。
2.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校园中全面应用的建议措施
2.1合理规划
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及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中要合理规划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硬件建设、软件安装、平台建设、应用服务等阶段要科学考虑云计算技术应用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服务的搭建,确保云计算技术在智慧校园各阶段建设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防止技术方案的脱节。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云计算技术应用基础设施的科学搭建是云平台、云服务的基础,必须作为重点内容建设,要本着节省资金、功能保障、维护方便的原则开展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技术咨询工作,解决有关技术难题,防止硬件设施重复投入,缺乏逻辑性,影响云平台、云服务的功能实现。
2.3增加建设资金投入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实现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的海量数据互通共享,并根据用户使用需要,提供个性化的云服务,从而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为师生带来便捷服务,促进学校创新发展。因此,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要重视智慧校园云平台技术的应用,增加建设资金投入,保证基本云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服务建设资金。
2.4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云计算技术属于前沿技术,技术复杂,专业性很强。要成功应用云计算技术和构建云技术平台服务,必须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这方面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采用公司专题培训、学校内部培养或者专门人才引进的办法解决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2.5加强云技术应用研究
云计算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前景光明,但目前还没有固定的技术应用模式,高职院校有自身的特殊情况,比如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用户相对偏少等,在智慧校园建设及云平台技术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这些特殊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云计算应用技术及云设备,比如服务器的规模等。高职院校要加强本校实际情况分析及云计算技术应用研究,以选择合适的云平台技术应用到本校智慧校园中,防止不接地气,重复建设,功能无法保障,云平台服务无法提供等问题的出现。
2.6构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云计算技术使用架构模型
高职院校要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客观条件分析,并对云平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智慧校园云计算技术使用架构模型,为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的正确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防止云计算技术使用杂糅、技术标准不搭配、功能无法实现等技术问题出现。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校园;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10-04
一、引言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由信息化向智能化的整体跃升,智慧教育形态已初现端倪。泛在化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一体化的教育资源与技术服务等智慧教育特征日益凸显。智慧教育研究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实施智慧教育战略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1.什么是智慧
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在大部分文献中,智慧作为哲学名词而存在。笔者认为哲学层面的智慧内涵有助于我们对智慧进行溯源式的追踪和探讨,但从教育视角来看,智慧与知识紧密相关,若能从知识与智慧的比较分析中明确二者的不同,将具有更为直接的教学指导价值。一般认为:知识表现在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被公认并经实践检验的是正确的,能指导决策和行动的结构化信息,包括事实、经验、技巧。知识虽然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其具有静态属性,可以通过识记和传授得以传承。而智慧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识,表现为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并提前进行决策和行动。智慧是基于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其核心要件是思维。智慧无法通过识记习得,形成智慧的有效途径是经历和体验。
2.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
从相关文献来看,“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均源自英文“Smart Education”。由于关注的重点不同,国内学者在翻译、引用时略微产生了差异,在大部分文献中二者意思相同或相近,但也有一些文献将“智能教育”译为“Intelligent Education”。对于智能教育,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类:一是认为智能教育主要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该类观点重点关注技术手段,如蒋家付(2011)认为智能教育,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进行感知、识别、处理、分析,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快速决策和反馈评价的教育方式。[2]二是认为SMART是由自主式(Self-directed)、兴趣(Motivated)、能力与水平(Adaptive)、丰富的资料(Resoure enriched),信息技术(Technology embedded)等词汇构成的合成词,认为智能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李洲浩,2012)。[3]该类观点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三是认为智能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该观点直指教育目的,与智慧教育异曲同工。关于智慧教育目前也尚无统一的认识,国际学界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以祝智庭(2012)为代表的国内教育信息化权威学者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智慧教育概念。认为从教育信息化角度来看,智慧教育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4]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教育的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综合的应用,智慧教育的重点与前提在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智能化系统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智慧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发展学习者的智慧。从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比较来看,前者更为强调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后者更为关注技术手段的适宜性,也即智慧地使用技术从而促进学习者形成并发展智慧。
3.智慧教育的特征
(1)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
智慧教育在技术层面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感知、识别、捕获、汇聚、分析,进而辅助智能化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采用面向服务的SOA软件架构体系,实现了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扩充性、可维护性和易用性。在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环境进行感知和智能调节,对校园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对家校互通提供立体化的网络支持。智慧学习环境中部署了传感网,利用各类传感器能捕获并识别各类学习环境中当前的温度、湿度、照度等物理信息,并根据预设,将其调整为最适宜的状态,为师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通过传感网技术还可实现对重要设备的位置信息、工作状态进行捕获与跟踪,实现智能安防和校园智能化管理;通过部署在教室和其他学习环境中的智能录播系统,可在不打断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将师生的教学实况自动录制,并实时存储于一体化的资源平台,学生可借此进行巩固复习,老师可借此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观摩;智慧环境实现了传感网、有线网、无线网的无缝融合,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环境和应用环境,为构建家校互通的绿色学习社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2)智慧教育的资源特征
云计算的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资源建设、存储、共享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资源建设体现出全新特征。从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模式来看,首先,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正在从产品层次上升至服务层次,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心任务正在从技术平台的搭建转向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二,平台功能正在从单纯的资源存储与管理转变为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第三,在运作机制上,Web2.0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体现,各种有效的社会化驱动和信息聚合机制正在逐步引入,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绩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术模式上,正在从传统的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从资源的表现形式来看,已从传统的静态、封闭的文本、图像等素材资源转向动态、开放、共享的移动学习资源、微课资源、幕课资源(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于社会化网站(SNN)学习资源建设及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等。
(3)智慧教育的教学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开展多种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可能,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教与学也体现出了崭新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实时、便利的教学资源获取及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获和存储。智慧的教学可根据实际需求,在不打断原有思路的情况下便捷地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实时拓展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动态、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此外,可将学生的笔记、课堂问答,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标注、修改等生成性信息实时存入资源平台,为学生巩固复习、交流经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资源支持; 第二、对课堂教学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决策。智慧的教学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统计与分析,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同时,可基于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进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第三,实现了自然、高效的课堂互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人与技术、设备、资源、环境的多维度互动,创设了高效、自然的体验环境;第四,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智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互动交流,协作分享的工具,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混合学习、竞争性学习将会易于开展;第五,教学将突破明显的时空界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资源及工具的进一步丰富,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利用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进入资源系统点播教学视频,下载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可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获取帮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空间和课堂时间。
三、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文献梳理来看,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智慧学习环境构建、智能化的教育装备与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学习终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其中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应用研究,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尤为突出。
1.智慧校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关于智慧校园(Smart Campus),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黄荣怀等(2012) 从环境构建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是指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特征: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5] 蒋家傅等(2011)经过长达两年的智慧校园项目实践,从智慧校园与传统校园环境相比较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应具备九大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6]也有研究者强调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如严大虎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嵌入到教室、图书馆、食堂、供水系统、实验室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7]周彤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8]可见,对智慧校园的解读,其内涵和特征各有不同又趋于一致。总体上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应用深度整合、信息终端广泛感知的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系统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
在实施方面,南京邮电大学联合江苏金智科技于2010年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南邮智慧校园依托数据平台、身份平台、门户平台、GIS平台,建立公共的信息标准,进行数据融合、服务融合、网络融合,实现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目前南邮智慧校园已经上线运行(http:///ccs/main/loginIndex.do)。为师生提供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感知等五大类服务;浙江大学与中国电信于2011年7月签署了“智慧校园”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里协助浙大建设“智慧校园”项目。该项目将基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建设浙江大学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校园一卡通平台等智慧校园应用,并凭借感知、智能、挖掘、控制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建成安全监控、平安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自助图书网络管理系统等。此外西南大学、成都大学、同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正在筹划、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承担了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该项目是由佛山市政府于2010年启动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重点示范项目。该项目面向基础教育,创新性地采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多方优势力量,历经两年多的研发、实施,开发了智慧校园教育云资源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智能教学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家校通系统、智慧文化系统等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研制了电子书包、电子课桌、智慧讲台等多个教育产品;建立了智慧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场室;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该项目已于2012年通过政府验收并上线运行(http://),是国内目前较为系统、完整,且已投入使用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2.电子书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台湾地区在2002年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10 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电子书包” 计划效果良好, 开始向全港1000 多所中小学推广。在内地,早在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认证,并在北京、上海等4 个城市试推广;2003 年,上海金山区金棠小学已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代替传统书本教材;2011年11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上海先行先试的部市合作项目之一,虹口区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南京从2012年试点电子书包进课堂,目前全市有21所中小学成为试点学校;2012年,广州四所学校的千余名学生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佛山南海南光中英文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一年级新生的英语课程中推行电子书包;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四所示范学校也于2011年开始试用电子书包,目前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电子书包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应用遍地开花,除上述城市外,重庆、青岛、宁波、山西、陕西等地都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目前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和应用主要还是面向基础教育低年级阶段,定位于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与移动学习相结合,面向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
电子书包虽然广受重视,但实际试用效果却差强人意。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传统应试教育中“逐分”导向与电子书包的“育人”理念产生冲突,使得电子书包的大面积推广遇到障碍;其次,电子书包的安全、价格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第三,现有电子书包产品,基本上是由IT企业主导研发,一线学校被边缘化,导致现有产品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第四,与之配套的优质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匮乏,使得基于电子的课内外学习难以全面开展;第五,电子书包涉及硬件终端、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数字内容等诸多方面,使其处于多家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范围,此外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通力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大面积使用。
四、智慧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缺乏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导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研究较少,多停留在个别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各系统、各产品间的兼容困难,难以真正发挥系统优势,阻碍了智慧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缺乏有效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难以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利于有关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现有产品和技术多为企业在各自已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应用,缺乏创新和核心成果孵化平台与基地,新技术、新设计难以有效转化为教育服务;完整健康的产业链仍没有形成,难以实现智慧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52.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23):109-24.
[3]朴钟鹤.教育的革命:韩国智能教育战略探析[J].教育科学,2012,28(4):87-91.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6.
[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4.
一、电子书包智慧课堂教学模型的建立
“课前预习,课中带着问题学习,课后作业高质量完成,及时复习巩固,自我诊断及时解决”是教育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型。应用了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系统,并没有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公认的教学模型基础上,提高“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传统的教学中课前预习主要让学生看课本或学案,难以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用了电子书包的方法,课前给学生提供多媒体微课程电子教材进行预习。融合了丰富的多媒体、动画、音视频的电子教材,针对青少年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把整套课本分解为多个5~10分钟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可以用很短的时间来学习一个知识点,非常适合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花80%的时间用于讲授基础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0%的时间讲“为什么”“怎么样”。而应用了电子书包,通过实时的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预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用20%的时间讲“是什么”,80%的时间讲“为什么”“怎么样”,实现了“颠倒的课堂”。
传统的课后作业环节,学生对困难问题有时会“回避”或“抄袭”,作业情况“难监控”,批改作业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而且难于统计。应用电子书包方法,通过智慧教学云平台实现网上收发作业、自动批改和统计,大大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实现作业情况“可监控”。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传统方法是对同样问题反复讲,辅导面小,造成教师累、效率低,学生不情愿、有阴影。应用电子书包方法,用“微课大师”作业微课程辅导系统对困难问题及时辅导,学生可“反思并建立错题本”,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还可以反复听,增强自信心,教师省力又省心,师生关系融洽。
二、电子书包智慧课堂教学模型的实现
智慧课堂系统构建了科学的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整个教学过程构成了一个改进过程循环:
图1
(1)教师备课,推送学生预习内容,同时推送预习检测的内容。
(2)学生预习,并通过预习完成教师推送的预习题目,同时记录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3)教师授课,通过学生预习的情况授课15分钟,讲解新课,亦可先测试,后授新课。学生上课,学生重点听取在预习过程中理解不透的知识,同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将自己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辅助自己学习。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学生提问等各种互动手段授课30分钟,解决学生在预习、听新课及拓展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课后布置作业给学生,同时将作业每道题目的讲解过程给学生。
(5)学生完成作业,提交给教师。客观题直接出结果,主观题等待教师批阅,同时可以将作业错题加入错题集,并查看教师的讲解过程。
(6)教师完成学生作业批改,同时批改结果自动给学生。
(7)学生查看作业批改结果,同时开始下节课的预习。
(8)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四类数据(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堂及单元测试、课后作业),分析成绩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帮助这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9)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改变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陋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电子书包智慧课堂教学模型首先需解决的问题
1.稳定的教室无线环境
无线(Wi-Fi)的不稳定是造成电子书包应用障碍的一大难题。通常无线终端超过30个以后就达到了无线路由器通信的瓶颈,大量的数据碰撞造成无线环境的不稳定。现需要针对高密度Wi-Fi环境做优化,支持60个以上Wi-Fi用户不掉线,为电子书包应用构建稳定的无线环境,保证正常一个班的应用,成为无线网络厂商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电子白板等设备需无缝对接
传统课堂教学软件和电子白板兼容性不够好,教室使用电子白板时需要切换到电子白板的功能菜单界面,使用教学软件时需要切回,来回切换造成教师操作效率的降低。智慧课堂系统需与电子白板无缝对接,在智慧课堂系统软件中可直接进行电子白板书写,无需复杂的界面切换,所有功能一键操作,所有软件尽可能让教师无需说明书,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师操作的复杂性,增强设备的可用性,为计算机水平较低的教师打开使用的大门,扩大使用范围。
3.Pad受控
新技术的引入不能影响课堂教学秩序,传统的电子书包往往不能解决Pad受控的问题,教师上课时学生可以自由使用电子书包的各项功能,甚至玩游戏。智慧课堂系统需通过电子书包的底层开发技术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控制学生电子书包,教师讲课时学生的电子书包处于锁定状态,无法操作,只有互动时或教师允许时,学生才能进行相关操作。学生的上网也是在教师的监控之下进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保证课堂教学秩序。
4.Pad电池电量使用时长的问题
目前各个厂商生产的Pad电池电量一次性充满电后使用时间都较短,开始在6~8小时,用到半年到1年后,每次充电只能用2~3小时,这样无法满足正常教学的需求,直接导致Pad的推广使用受限。
5.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的教学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传统的网络教学模式已慢慢改变,在教学中运用智能终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方式开始普及。借助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开发移动学习平台成为必要。
6.微课程学习应用的开发
采用微课程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作业辅导。教师将知识点或者题目讲解过程录制成微课程,上传到移动学习平台,学生可在平台上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与作业,对于不懂的知识点或做错的题目,可自行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点播微课程进行学习,这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一种趋势。
7.知识管理系统及诊断评价建立
电子书包作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工具,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及时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能够进行学习分享和合作。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为此学校应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并作为今后数据分析的依据之一。
诊断评价是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的适性测验(Knowledge Structure based Adaptive Test,KSAT) 系统,它可以减少学生的做题数量,并诊断出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所在,同时教师可通过微课程方式及时给予补救教学。学校需在推行电子书包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工具的同时进行教学实验尝试,积累经验。实验班学生可在做题数量相对对照班学生较少的情况下,自我诊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微课程视频学习补救方式提高。
四、建设设想
(1)通过系统的作业辅导,建立校本作业辅导系统和诊断学习系统,并研究利用智能手机学习的可能性。
(2)建立适合学校本身的多媒体教学导学本,实行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通过“智慧课堂”问题引领、课后微课程作业辅导的电子书包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让学生学会共建共享,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4)建立学校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系统,记录每个学生从进入校园到离开校园一天的学习生活轨迹,为数字化校园管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虹波,申军霞.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7):56-59.
[2] 阮滢.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数字校园建设: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培训工作会后纪实[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69-70.
[3] 夏雪峰.建设常态数字校园 助推学校内涵发展[J].研究探索,2011(4):4-9.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云计算;5G
在当前信息时代,网络通信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极大推动了信息交流互通与社会发展进步。高校作为培育各类人才,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网络新技术的传播者,实践者甚至是开拓者。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期,已经形成了覆盖校园的有线无线网络。面对当前新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应结合校园实际情况,不断整合运用新的网络技术,满足学校办公教学与科研需求。
1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高校校园网络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经历了初建期、发展期到成熟期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进的。高校网络的发展过程反映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网络发展经历了最初的办公教学专用网到覆盖全校的有线网络,再到有线与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发展历程。因应校园用户对网络需求的不断提高,网络出口带宽,骨干网络带宽也不断增长,目前高校校园网络已大量应用万兆以太网技术,网络出口总带宽已达10GB量级。虽然高校网络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促进了高校信息化办公与教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高校网络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应用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在传统的高校应用平台建设中,往往是为每一个应用系统部署一台物理服务器,既耗时费力,占用大量机房空间,而且灵活性差,难于进行应用系统的备份与迁移操作。虽然近年来各种各样的虚拟化平台陆续出现,并在高校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这些虚拟化平台还是存在着底层维护性差,安全可靠性不够等问题。其次,无线网络覆盖与性能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需要。目前高校的无线网络Wi-Fi存在着信号覆盖不够不均的问题。在无线网络设计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考虑不全,预见性不足的问题,导致无线网络建设时,有的地方AP覆盖不够,信号不稳定。而且,现有的无线网络AP使用的技术无线传输速率不够高,同时支持的用户数量少,在用户数量密集的大型教室与报告厅,用户存在网络速率过低甚至无法联网的情况。再次,从数据角度看,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1]。学校在初期建设应用系统时,各部门各自为政,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应用系统建设,因而导致各部门的应用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不能够互通使用。从数据使用的角度看,没有统一标准的数据无法在各系统之间实现互相调用和查询,因此需要在不同的系统中频繁录入相同信息。这不仅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而且可能造成不同系统的数据存在差异。
2合理利用新技术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
对于以上提到的校园网络中的问题,要合理分析问题原因,结合学校实际。在保证学校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合理引进新技术,解决高校网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2.1合理利用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点。云计算技术将传统的物理的、分散的、异构的计算存储等资源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隐藏传统服务器设备,以一种友好的网络方式允许用户接入。高校在未来的应用平台建设中,可以合理利用云计算平台技术,摒弃之前一个应用一台服务器的部署模式。高校可以通过在校内建设私有云的方式,将大量服务器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资源池,将计算与存储资源通过网络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校内各部门用户使用,可以有效节约使用单台的服务器的边际资源浪费。云计算平台具有扩展性好,可维护性高的优点,服务器之间形成了互为备份,也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应用平台底层维护性差,安全可靠性低的缺点。而且随着高校网络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智慧校园应用的大量部署,会不断产生大量数据。大数据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大量数据的集合,而这些数据如果仅靠常规工具是无法在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和抓取的,而云计算则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在巨大的资源池中,链接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形成高强度的服务器[2]。高校在使用云计算技术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与云计算服务商合作,通过购买公有云服务的方式快速部署校园应用。在公有云平台上部署的应用天然具有互联网属性,可以通过公有云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服务。在资金条件允许的同时,高校也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私有云平台,这样既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的高扩展性、高可靠性等优点,而且可以确保学校数据保存在学校内网。
2.2合理利用5G技术
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在全国开展了大范围建设与应用。5G技术相比于过去的4G技术,在很多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首先是传输速率的提升,其数据传输最高速率可达每秒钟20Gbit/s。就28GHz波段而言,应用4G无线通信技术时的传输速率为75Mbps,但应用5G技术却能够使传输速率达到1Gbps,另外,还具备高于2Mb/s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3]。5G通信技术还具有低延迟性,为及时互动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5G技术具备大容量接入的优势,可以同时接入大量用户,可以有效解决人员密集区域的无线上网问题。基于5G网络技术的以上优点,高校可以合理利用5G网络技术,解决目前高校无线网络覆盖存在的问题。针对高校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不均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利用5G技术,通过在校园内合理部署5G基站,使用5G无线网络的连续广域覆盖的优势,解决师生在校园中使用无线网络时存在的信号不足甚至无法联网的问题。利用5G网络技术的高速率低延迟的优点,可以对当前的教育教学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可以利用5G无线通信技术促进智慧教学的发展,可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各种互动设备的实时演示,以及4K/8K等高清晰度画面展示;利用5G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实时教学与设备操控,可以让学生从学校里就可以学习到名师课程,并且可以身临其境进行体验性学习,远程操控实习基地的实习设备,更好提高学习效果。5G无线技术大容量接入的优点,可以满足学校大型教室与会议场所的联网需求,解决学校举办集中活动时网络用户网速受限的问题。而且,随着各种智能物联网设备的部署,校园网络接入设备的数量会明显增加,也可以使用5G无线技术来解决智能物联网设备联网问题。
2.3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应用系统开始进入校园,为促进学校办公与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信息系统产生了大量信息,如何能将分散在各个“信息孤岛”的信息进行整合,促进校园信息互联互通,成为校园信息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涵盖办公、教学、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海量智慧化数据需要挖掘、处理、分析与利用。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数据挖掘、存储、清洗与分析技术,应用到高校智慧校园网络的建设中,可以实现多种软件、硬件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强化不同网络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功能拓展,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务管理、教学及科研服务的智能化[4]。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校内信息系统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可以促进校园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云计算、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加速进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作为知识传播、研究与创造的高地,更应该拥抱新技术,合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成果,促进校园信息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婕,陈文建.5G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信息与电脑,2020(20):178-180.
[2]杨振宇.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5):85-86.
[3]刘鹏,廖桂芳.浅谈基于5G的高校信息化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6):124-125.
关键词:教育智慧教师专业化教学机智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叶澜教授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几个方面。我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的一种品质,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合统一,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新境界。
一、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
(一)独特性
独特个体性是教师智慧的首要表征。教育智慧具有高度的个体性色彩,体现着教师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的、个性化的独特教学风格。教育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是某个人不断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与重组的结果;是教师基于专业上的需要,通过发现、修正与内化等复杂的过程所建构的。教师不断将既有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并经过个人的重新诠释与转换过程,使智慧的生成符合现有的环境需求。所以,教育智慧是个体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体验、感悟、思考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是受教师个体的思维、个性、知识储备、自我形象、职业动机,以及所处的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它蕴涵了教师将一般理论个性化,及与个人情感、知识、观念、价值、应用情况相融合的结果。
(二)情感性
“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复杂的关心品质”。①对教育的责任感与情感是使教育智慧充满真善美的重要条件。教育智慧之所以是教育智慧,一方面说明它的确是智慧,即高尚的才智,另一方面说明它在教育问题的解决中的确能够发挥作用。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智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因为它是教育活动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它是巧妙的;对学生的爱是创造性运用教育规律的动力;对学生的爱保证了教育思考必然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情感的渗入是教育智慧美的重要特征。教育智慧是使用爱的智慧,教育的使命要求教育者对孩子有责任与关爱,它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教育者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三)科学性
教育智慧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复杂多变的问题,依靠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裁决,从而采取不同的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以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沟通、融合。经过对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发现他们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对问题的分析更为清晰和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恰当性,即拥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能够在解决问题时从多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洞察多种可能性,并迅速做出决策。
(四)缄默性
教育智慧是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说明的,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是“潜移默化”“近朱则赤”“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知觉而获得的,往往缺乏清晰的条理与明晰的意识,是“非批判的知识”,也很可能不在教师清晰的意识范围之内,也无法清楚的表达或理性的加以反思,但它往往与教师日常的生活与经验仅仅相联,甚至可能是教师自己也说不清从什么地方获得的,是只能意会的一种体验。
(五)艺术性
教育智慧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又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教育智慧的力量具体表现为这样几种能力:一是对教育问题的逻辑化理解能力;二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能力;三是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能显现出科学的穿透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基本上是一个科学问题。自然,理解教育问题的能力基本上是一种科学能力。但是,教育智者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其角度、方式,完全可以上升为艺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几乎就是艺术。但是直觉之所以能够发生,却一定是建立在无数次逻辑把握基础上的。假如教育者没有深厚的教育科学、人文科学的素养,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即使发生也很难靠得住。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观察教育智者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就等于是在欣赏教育智者的艺术表演。观察者深知其美,深知其妙,但无法重复,无法获得。
二、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一)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
1.高尚的教育道德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
(1)爱岗敬业
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
(2)爱学生
师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作到“四有”,即:一有对学生爱的情感。二有对学生爱的行为。三有对学生爱的能力。四有对学生爱的艺术。
(3)爱美
只有爱美的教师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培养好的人才。我认为教师的爱美,主要表现为自爱。自爱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包括仪态美、语言美、书法美等;二是内在的,包括人格美,情感美等。
(4)爱知识
首先是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其次要向外行人学习。第三要向书本学习。第四要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2.科研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而且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化,正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1)科研意识的培养
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教育科研意识由三个要素涵盖,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
(2)在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通过实践者在自然情境下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它以自主、实践、开放、反思为主要特征,以研究与开放式研讨为原则,以实践情境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者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实践者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行为的成败,以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进而切实地改变现实。行动研究有三种研究起点:
第一种研究起点是:研究起始于“不明”的情况。也就是指教师常可以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开始进行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长期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第二种是以现象的追问为起点。把自己放在里面以对现象的追问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第三种是教学即研究。现象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研究理所当然要根植于实践。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激励机制,创设科研氛围
良好的氛围和高涨的积极性是促进教师科研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在这两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氛围的创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科研等,通过活动促成良好科研风气的形成。二是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的引领。理性思维就是从日常教学情景中获取价值的第三只眼睛。而这种充满智慧的理性思维的养成,本身就与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与勤勉不殆的实践思考密不可分。一线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简单办法就是要养成学习理论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围绕所思考的教育问题组织资源,开展研究。这样,研究、学习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而教学实践也就成为对教学假设的实证性研究。当工作、学习、研究三位一体时,教师也就实践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想。
(2)要具有问题意识。教学反思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的问题的关注,是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问题意识至少包含了这样一些要点:这是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有根据吗?这个问题有针对性吗?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当我们用这些疑问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象时,也许就会从中发现那些真正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从方法上讲,采用文献法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开始。只有通过查阅文献,才能够知道别人在这一点上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也才知道自己的研究有没有价值。如果我们善于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问题)开展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就能够由此而上升到研究的层面。
(3)积极对话。对话,是走出个人视界的平台。教师作为个体的精神劳动者,更需要多元的精神碰撞与交流。教学反思,如果总是停留在个体的层面,客观上就会影响到反思的深刻性,影响到反思者个体的成长。与同伴、专家的对话、交流则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反思的偏差,提高反思的品质。
4.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凝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学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变化了的课堂场景或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二是教师具有对学生深度的了解和诚恳爱护和尊重的态度。三是教师具有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教育技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凝练教育机智:
(1)抓住不同个体的认识矛盾和思维碰撞,在师生共同的问题探讨中化解矛盾冲突,展示教学机智。(2)正视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流向,在学生出其不意的问题发难中稳住课堂阵脚,彰显教学魅力。(3)捕捉学生平凡中的发现,在对事物的比较探究中抓住问题实质,提升教学品位。(4)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一反常态的问题处置中吸引学生视线,凸显教学风采。(5)发掘与课堂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猝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巧于化害为利,发挥教育智慧。(6)以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吸收学生独具慧眼的教学建议中把握认识标高,提高教学境界。(7)关注学生的举手投足,在解读学生的弦外之音中师生感同身受,展现人格魅力。(8)确立正确的教材、教参观,在对教材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艺术。
(二)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
1.建立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一经形成便成为学校成员所共有的和必须遵守的(有主动和被动遵守之分)的学校普遍文化,并对学校成员所共有起着规范和束缚作用。不良的学校文化组织只会妨碍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使教师不愿创新或不敢创新,教师只有按照教材、教学大纲和各种教学纲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允许教师进行革新、为教师各尽所能提供空间。在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享有学术自由,充分享有教学和管理的权利。学校行政人员过多的咨询、顾问、视察等使得教师的自由权受到了侵犯,以致于教师本人也满足于驯服的执行学校的规程、上级的行政指令,而不把自己看作专业技术工作者。少了行政不必要的监督,教师更能自由表达自己,自觉自愿的进行教学创新,探究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自由的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得以真正的释放。
2.学校要创设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首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的氛围就是一种校园的文化,特定的校园文化形成有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需要领导和教师树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每一个人都为之而不断的努力奋斗。作为一校之长和学校的领导集体,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思想和理念的高度重视自身的学习,并积极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作为教师自身来说,也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是一个专业,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和新知识,都不得不重视学习与吸收,把握新的形势和新的信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学习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里,让教师们一起分享教学中的喜怒哀乐,一起学习新的理念与内容,一起畅谈体会心得,一次来丰富教师的生活,获得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理念,获得乐观的生活心态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学习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求新求异。看教育理论书籍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听课中学习,研讨交流中学习,思考现象中学习,网上论坛中学习……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
注释:
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参考文献:
[1]刁培萼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7
[2]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3-166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社会科学家,2002,3
会议结束后,东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金志军老师、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马悦先生,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胡忠华先生接受了记者专访。
差异化解决方案打造智慧校园
马悦先生首先介绍了华为公司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的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基于四点目标:一是持续创新;二是确保技术领先;三是给用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四是易于被集成。马悦先生说道:“华为公司面向教育行业,尤其是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传播,教育行业也非常重视对前沿技术的研究,所以华为会在教育行业持续的投入资源。”
华为针对云课堂推出了桌面云的解决方案,从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云操作系统,二是桌面的软件,三是终端。
胡忠华先生介绍说:“在终端这块,我们应用了大量的华为海思自己研发的芯片,这个芯片本身使得这个产品更加安全、高效、绿色、节能。从我们的应用案例来看,通过部署云课堂的解决方案能够带来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第一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也是云计算本身所带来的好处;第二个是通过部署云计算提升整体的IT的运用效率;第三是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桌面云在教育云建设方面越来越普及,华为为西安交大、上海中学等提供了桌面云解决方案,帮助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师生创建绿色教学环境,降低能耗和噪音;同时IT运维方面能力增加10倍。华为拥有全球桌面云最佳实践,桌面云服务华为全球超过13万用户。
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校园,是当今世界学校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华为认为关键问题是资源的互联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教育资源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可以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华为提供云计算、数据中心、敏捷网络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实现资源的互联与共享。
华为智慧教育解决方案继承了云数据中心弹性扩展、按需分配、资源服务独立硬件物理位置、网络自由开放、移动互联及安全可靠的特点,使学习不再被动,课堂不再固定,有效培养创新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随时随地随需的教育与学成为了可能。
对学校来说,云计算实现了教育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敏捷网络使得网络提供自由开放并易于运维管理的环境,降低了高校运营成本,提高业务和科研创新能力。对学生来说,移动课堂使学习不再被动,课堂不再固定,有效培养创新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随时随地随需的教育与学成为了可能。
有记者问马悦先生,“您觉得智慧校园离我们还远吗?”马总顿了一下,说:“智慧校园就像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等,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来得要快。”
教育信息化是重要基石
现在网络技术发展非常快,而且学校的需求也是每年都有不同的变化。但华为却对自己很有信心,胡忠华先生说:“华为可以保证自己的技术在三五年内能够充分的满足这些学校的需求。”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化的发展这几年在我国也是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我国在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里面,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特别是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教育部也颁布了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文件,2010―2020年专门就教育信息化进程这部分列为一章,从国家层面来说是非常重视的,把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华为的信心来自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华为的技术创新始终是围绕着客户需求来的;二是除了具体产品线的研发人员以外,华为专门有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实验室;三是华为研发的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即平台化的战略,华为尽量做到产品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是一致的,这样也有利于平台产品的版本维护和平滑演进。
作为一家规模巨大,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华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对偏远地区有很多支持和帮助。对此,胡忠华先生说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这种打破时间、打破地域的这样一种沟通和教学的目标和模式。就是我们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通过云计算实现了资源共享。”
重点加强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可充分利用国有通信企业的现有网络,解决当地校园的网络接入问题,尽快实现“校校通”;加大教育系统各环节信息化的应用力度。对各类行业信息化来说,建设是基础,应用是关键;加强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建设。教育信息化必须鼓励和带动多方参与和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建的良好氛围,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优质平台为依托,调动一批教育、科技相关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开发与推广、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等项目工作中。华为在这方面做出的较多贡献,如Cernet重点高校IPv6系统案例,广州教育局科研网云计算平台以及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桌面云应用等。
打破高校信息孤岛
高校实施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信息孤岛、各自为政、应用不集成、界面不统一等问题,华为在帮助高校建设教育网络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这些问题。对此,马悦先生做了解读:“信息化将帮助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打造一个高效、灵活、平等的教育平台。华为的教育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老师,以及教育各界群体之间的自由交流,打破信息孤岛,这也是华为作为信息与通信公司对教育领域的独特价值。通过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地点的阻隔,开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之路,共同实现中国教育梦,是华为对教育信息化的追求。”
之所以会形成信息孤岛,是因为很多行业以前建设的信息系统都是垂直的,信息系统缺乏一个共享机制。要实现这个信息共享,首先要把这种垂直的烟筒式的建设体系变成能够水平整合的建设体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个信息共享的机制。其次要考虑如何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共享,这需要技术的支撑。这方面,云计算的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因为云计算的出发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信息的共享(资源共享)。通过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最基础的一个设施。基于云计算平台构建各种业务,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应用和软件。
专访最后,马悦先生谈到了自己的中国梦和教育梦:“大家都在说中国梦,但是我认为教育梦是中国梦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信息化能够帮助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打造一个高效灵活平等的教育平台。”
关键词:智慧校园;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040-02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is developed on the digital campus, Intelligent campus is a new stage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telligent campus covers all functions of the digital campus, using 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of digital campus, to realize the campus resources highly integrated, to offer service of full intellisense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Internet of things; mobile Internet;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稳步开展,为师生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提高了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为学校节省了大量人财物等资源。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以及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为数字化校园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内涌现了以浙江大学为首的智慧校园建设潮流,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改造中,为师生用户提供全面智能感知、用户个性化需求、决策支持等服务。智慧校园代替数字化校园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
1 智慧校园特点分析
智慧校园利用智能感知技术,收集校园人、物等信息,拥有无处不在的校园网络,连接传送各种校园资源信息,使用云计算等平台,实现校园资源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等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形成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决策层使用。因此,智慧校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智能感知
智慧校园利用二维码、RFID、视频监控、无线传感等感知技术和设备,连接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和物件,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连相通,并能根据识别的信息构建有关模型,使得智能感知的校园环境得以呈现在用户面前。
(2)网络无处不在
智慧校园致力于校园网络全覆盖,不仅拥有无线网、有线网、校园网、移动网等多种形式网络,而且提供数量充足、方便接入的网络终端接口,使得师生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接入自己想要接入的网络。
(3)提供个性化服务
智慧校园中遵循“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数字化校园平台等资源服务平台利用云计算平台等对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显示友好的服务平台界面,根据师生用户实际需要,提供多样化、快速化的信息资源服务。
(4)海量数据处理使用
智慧校园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数据,且数据存在种类多、字段长、结构复杂等特点,智慧校园中使用大数据等先进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处理,形成高价值的数据信息表,供学校管理人员决策参考。
2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介绍
智慧校园除了包括数字化校园有关技术外,还包括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技术种类具体见图1所示。
智慧校园中除了使用传统数字化校园中有关基础设施平台、数字化校园平台、门户网站、应用系统平台等技术体系外,还使用到的关键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物联网技术
传统数字化校园中,对物体的定位、信息的收集等存在不准确和盲区现象,为此,智慧校园采用RFID、无线传感器、二维码、视频监控等多种无线传感设备及技术,将校园中的所有人、物全部“连接”起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定位、识别、监控管理等成为一体,实现校园环境智能全面感知。
(2)移动互联技术
智慧校园使用移动互联等技术突破传统数字化校园中网络使用瓶颈,不再局限于有线网的接入和使用,提供无线WIFI网络、3G网络、4G网络、自组织自治网络等多种网络接入和使用,并提供多样化终端接入方式,致力于打造性能佳、种类多、全覆盖校园网络环境。
(3)云计算技术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平台等技术,提供教学等资源上传功能,并整合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为师生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有效解决信息资源地域性差异、分配不均、更新不及时以及共享难等问题,师生用户不仅可以随意使用校内教学等信息资源,还可以浏览、下载其他高校教学信息资源。
(4)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及数据结果呈现等技术,智慧校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构造复杂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分析,并提炼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结合可视化等技术的使用,将数据表呈现给用户以及管理者决策使用。
3 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前景
(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在于智能感知,因此,在智慧校园中,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安全监控、教学、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为师生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利用视频监控、无线传感设备及有关技术实现校园每栋教学办公楼、每栋宿舍、每个食堂,甚至校园每条道路、每个角落都处于完全监控之中,实现人物准确定位识别,达到可视化精准管理,如果出现偷盗等安全问题,能够智能报警,这些应用中应保证监控数据、感知设备数据传输及保存安全可靠,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给师生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管理以及教学信息资源使用中,主要包括智慧课程学习、智能课堂点名考勤管理、智慧图书馆等,在智能课堂点名考勤管理使用中,要注意学生私人信息保密问题;三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学生管理方面,比如智能学生宿舍管理、智能学生证等,智能学生宿舍管理能够实现学生寝室分配、就寝、缺寝等情况的精准管理与统计,及时发现学生缺寝违纪等现象,智能学生证能够对学生身份进行有效管理,并作为学生身份识别有效依据,为智能考勤管理作铺垫;四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校园生活管理当中,包括智能一卡通、智能食堂管理等,为师生提供生活便捷服务,特别是对学生消费情况进行统计,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为评审奖助学金提供参考依据。
(2)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前景
大数据技术包括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等技术,其中处理技术包括对静态数据的批量处理,对在线数据的实时处理以及对图数据的综合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会用到Apache Hadoop、Spark等处理平台系统;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绍深度学习、知识计算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解决如何对图像、声音、文本等数据进行有效表达、解释和学习。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对结构复杂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处理,因此,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智慧校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监控管理、一卡通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系统平台中,以提炼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校方使用。
4 结束语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平台等前沿信息技术对传统数字化校园进行提升改造,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为师生提供全面智能感知环境,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防止信息系统平台之间出现信息孤岛,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学校决策层使用,真正使得智慧校园造福学校、造福师生。
参考文献:
[1] 杨现民.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1).
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速。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很多高校仍面临信息孤岛、信息安全隐患等方面的挑战。如何通过“互联网+”打造智慧校园,成为很多高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智慧校园以服务和管理融合的理念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演进,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感知、知识管理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个体特征和学习、工作情景,将学校的物理环境和数字空间有机地衔接,为师生建立开放的教学科研环境和便利生活、社交环境,提升师生和资源、环境的交互体验,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创新服务。
精英团队打造智慧校园领航者
2012年,SUNGARD高教业务部部门核心人员组建了上海智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智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隆信息)。公司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拥有国际化视野和本土文化背景的团队,借助对国际产品的深入研究和对国际产品的掌握,打造出智慧校园核心平台产品――自主开发的智慧校园平台产品(WISDRAGON INTELLIGENT PLATFORM,简称WIP),率先提出“WIP+微服务”的建设理念。
怀揣一份“信息化一定会给教育行业带来变革”的信念,智隆信息创始人周新宇博士带领团队伴随行业发展13年,持续专注教育信息化领域,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信息化帮助高校由“管理型大学”向“服务型大学”转变。
智隆信息的精英团队在高等教育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面对不断细分的普教、职教、高教等教育行业,针对性地推出了支撑平台、软件开发和产品服务,主要包括:智慧校园领域的IT服务商,提供平台、咨询、产品提供、二次开发、运营维护等服务,产品涵盖智慧管理类、智慧教学类、智慧科研类;智慧校园核心平台开放、可普适集成,能快速适应变化的业务,一站式服务能较好地满足用户体验,既是一个产品平台,也是一个集成平台,同时又是一个研发平台;教育厅(委)电子政务软件,包括数据中心、电子学籍管理、三通两平台等解决方案;虚拟实验实训管理,包括实(训)验室管理系统、实验与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验设备与耗材管理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信息安全服务主要提供网络安全咨询和规划、网站入侵检测和防黑客管理、系统加固和网络优化,以及防火墙、防病毒、防攻击、存储咨询和规划等。
公司现有员工11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90%,直接从事研发和工程实施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80%以上,团队主要成员在教育行业从业经验超过13年。公司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长春、昆明设立分支机构,在10多个区域、近20多个城市建立了营销与服务网络,以遍布全国的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咨询规划、软件开发、应用推广和运维服务等专业化的服务。
智隆信息秉承“WIP+微服务”的崭新服务理念,以“智慧校园生态圈”作为合作伙伴的发展理念,坚信自有产品能够给行业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帮助校园建成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区域各个层面优质、均衡发展的智慧教育生态,从而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使公司成为智慧校园的领航者。
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校园核心平台
智隆信息研发的智慧校园平台(WIP)是智隆信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校园核心平台。该平台基于ESB总线、以SOA的方法论为基础、以ESB(企业服务总线)为核心,通过原子服务单元组件融合扩展,以标准化协议实现互通。平台采用松耦合架构体系,遵循SOA规范和标准,内置丰富多样的流程管理、表单配置、流程节点与统计和分析的工具和组件,能够实现图形化配置管理和自助式二次开发。
智隆信息智慧校园平台(WIP)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服务总线、中心身份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平台、业务服务型门户平台、智慧型移动校园平台。
智隆信息智慧校园平台(WIP)不仅能实现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的所有功能,也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的具体业务进行了整合,并可持续地实现各个业务流程优化与协同。它以“流程驱动数据”为企业总线、 以“一站式业务办理”为服务理念,通过BI(商务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为学校的具体业务和战略发展提供全面支撑服务,彻底解决学校业务流程日益复杂化的困境,最终实现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服务的理念。
智隆信息智慧校园平台(WIP)作为一站式高校管理服务的经典软件产品,具有创新功能,打破了教育管理的思维范式,减少了对人力的需要,提高了效率,改善了管理。
智隆信息智慧校园平台(WIP)在智隆信息高等教育信息化业务线中已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而“WIP+微服务”也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业务线和孵化产品线的主体开发框架及构建模式。除此之外,智隆信息在化工、能源、电信、医疗等多个非教育行业也陆续开展了基于WIP架构平台的合作。这也推动了WIP架构平台不断进化和完善,进而保证智隆信息系列软件产品和服务在新的信息化业态中,更加适应快速而多变的教育行业发展新要求,在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导者的地位。
助力校园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借鉴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建设模式,智隆信息根据专业产品和丰富经验,为客户量身打造适合学校长期发展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提升IT价值,为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持续创造价值。
公司秉承“尊重用户,共同发展”的服务理念,建构以客户为中心、可快速响应的服务体系,实现区域人才从招聘到培养的全程本地化,确保团队的稳定性。公司的研发中心专注于提高产品化程度,区域服务机构更强调量身定制。公司采用以区域为中心、分布式的营销和项目管理机制,充分尊重用户个性化的管理需求,实现VIP Solution的服务理念,充分提升客户价值。
西南大学项目是智隆信息智慧校园平台(WIP)落地的第一个高校项目。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西南大学智慧校园总体规划从2013年开始,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形成了以SOA的方法论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具体业务进行整合,并可持续地实现各个业务流程优化与协同, 以“流程驱动数据”为企业总线、 以“一站式业务办理”为服务理念,通过BI(商务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为学校的具体业务和战略发展提供全面支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