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地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实地考察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地考察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地考察心得体会

第1篇:实地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宿州逸夫师范学校 王亮

我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参加了2013年7月12日到7月24日,在安庆市由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班主任省级培训。来自全省各个地市,近百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这次培训也让我对班主任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对新课程教育教学情况有了更进一步了解。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班主任学习心得体会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的教师,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

二、注意说话艺术

与学生多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兴趣。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多的是语言。班主任的话可以象一股清泉流入学生心田,也可能象一把利剑刺入学生心田。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应该如何选择语言表达方式。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立场,说出的话要让学生感到温暖。这样的做法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袒护、放纵,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迟到的尴尬中走出来,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

三、班主任工作要有预见性

作为班主任,工作要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心细,多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将要干什么都要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出现了苗头,要及时去处理,控制事态的发展。若是事情已经发生,要敢于面对,想办法把事情处理。

四、增强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第2篇:实地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毛概实践心得体会1

首先我非常高兴并肯定地说:本次毛概暑期社会实践获得圆满成功!

关于“南京市大学生兼职中介”的调查终于在两个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结束了,为了很好地完成本次社会实践,我们俩决定七月份申请留校。能够顶着如此酷热的天气成功完成每一份调查报告,我感到无比的成就感,短短的一个月,因为用心过、付出过,所以是难忘的,自己无形中也成长了许多。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仅有的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决定在6月25号到7月15号这20 天分头亲自到各高校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因为这20 天正好是我们学校已经放假,而其他学校还大多未放假,6所高校的大学生都还聚集在南京市内,调查的对象容易定位,从而数据的来源更广泛,并且更加贴切可靠。剩下的15天就用来在宿舍通过网络问卷来补充前期的实地考察问卷,并将最终得到的数据进行耐心的统计和分析,通过画各种数据表格,结合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大学生兼职被骗财骗力)得出本次社会调查的最终结果。

这次调研不仅让我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大学生兼职中介的可信度和被信任度,同样也让我感受到了齐心协力的重要性。虽然此次社会调查活动我们组成员只有两个人,但是正因为只是两个人,那种团结协作、相濡以沫的精神才真正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人少,我们花了比别人更多是时间,也比他们收获得更多,在为别的大学生创造良好锻炼机会的同时,同样作为一名大学生,也给了自己一个非常好的锻炼的机会!

这一路走来,收获颇多,很多感悟将是我今后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悉心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团队意识。我和另外一个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区(她是江苏人,我是贵州人,我对老师所说的小学生中午不吃午饭有亲身的体会)我们一起工作学习,团队意识是无比重要的。一个人做这种分析性的课题,难免带有较大的主观因素,但两个人合作,就可以获得更可靠的结论,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沟通交流。不仅是我和另一个调查的同学要恰当的进行沟通交流,在邀请调查对象填写问卷的时候更需要适当的沟通交流,才能保证数据分别在质和量两方面的可靠性。

三、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种通过数据得出结论的方法,一定要用心。因为数据的获得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在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就需要更加仔细小心。并且从始至终的过程是一个繁杂、甚至有些凌乱的过程,必须有详细的计划才能顺利完成(该计划我们两个人花了一天时间来完成)。

当然,一个暑假学到的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点,在为本次毛概暑期社会实践取得成功而高兴的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学生,不应该只局限于这种“针对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要逐渐过度到“遇到突发问题,也能应对问题”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早晚来往于南京市六大高校之间,遇到的困难和收获的喜悦各半,然而最后的一个“悟”字作结,让我获益良多!

毛概实践心得体会2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促使大学生培养锻炼才干,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毛概社会实践个人心得。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这一路走来,收获颇多,很多感悟将是我今后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借于本次毛概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有了走出校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我们小组选择北京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这一题,设计了调查问卷,我们分成小组去周边的几个大学发放调查问卷,还通过qq、人人、邮箱等网络工具发问卷,尽可能多的增加调查者数量。收集齐数据后,我们通过excel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合作,让我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会了许多。一方面,我们深入了解了北京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这一热门话题;另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社会实践还让我学会了许多处世之道:首先,队员之间要首先要善于合作。由于,我们队的队员都是同一班级的同学,所以我们配合得非常默契。但是将来和我们合作的不一定都是我们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包容,善于与人合作。当今社会,团队合作能力更加重要,“众

人拾柴火焰高”。其次要善于沟通.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一点。其三,要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分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3篇:实地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20xx年11月28日,我赴xx参加了"xx城市圈"综合实践活动观摩会。全新的课程理念,全新的学习内容,使我获益良多。我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可以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陌生,尤其是对研究性学习理解也并不缺乏,但是这次观摩,使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看法,对新课程的实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让我认识到初中阶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潮流,她不仅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真开展与落实也有助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学生生活世界

xx市xx区街道口小学许明老师指导的《食品包装的学问》一课,立足实践,让学生收集、研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包装,并让学生归类发现,初步认识食品的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及其重要性。xx市实验小学付步雄老师指导的《xx市桂花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一课,通过让学生实地考察xx的桂花基地和桂花企业,了解xx桂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并且与外地进行比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这两节课无论在主题的选取及方案的设计上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由课堂上牵引到课堂外,让学生把学习带到生活中去学,不仅获得了知识信息,也愉悦了身心。所以我作为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以后在课题选择上,也要多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学生生活世界。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选择和确定主题时,教师应把学生放在首要地位,基于学生学习需要、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主题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围绕主题深入开展下去的重要保证,也是该门课程有别于其它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xx市xx中学的李老师在《水污染及其防治》一课中,用电脑演示了大量关于水污染的精彩画面,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直观教学形式,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他班上无论是平时言行表现优异的学生,还是有个性缺陷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平庸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他们喜好的方式来获取有关课题探究的信息。活动中他们学会了摄影,学会了采访,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听李聪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原来优秀的学生优点都是一样的,在教师心目中不优秀的学生也各有各的长处,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学会为那些学生创造让他们发挥各自长处的平台,或许在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中,就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一个学生,发现一个学生,塑造一个学生,从而为社会多输送一个有用人才。

三、制定可操作性计划,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第4篇:实地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48-01

一、课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核心。教师要熟悉学生,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抓住契机,引导每个学生自主地关注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从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形成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在已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校园绿化的设计”、“校服的设计”、“树叶贴画的制作”等活动的热情远远高于其他。为保证课题的可操作性,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课题不可过大、过空,不能像理论课那样旁征博引、漫无边际,要适当控制课题的难度,以便学生能够轻松完成任务。

二、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

根据学生所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师应尽可能地在图书借阅、时间安排、出行路线设置、乘车、安全等方面提供周全的服务。诸如和微机老师协商,利用微机课让学生搜索资料;通过学校和有关部门联系,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帮学生借一些所需的测量工具,等等。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每一个实践活动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期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让学生不知所措,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排忧解难”,学生就可能产生畏难情绪,致使活动停滞不前,无法进行下去;或者让活动流于形式,这种“浮于表面”的实践会使原先兴致勃勃参与课题的学生失去继续下去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活动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保证学生能够紧紧围绕课题,顺利、正确地完成课题。如怎样设计更合理的活动方案,怎样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怎样收集实地资料(教师跟随指导),等等。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使综合实践活动完整、连续地进行,团队合作是必要的。如何使团队合作能力更强?在组建团队时,要注意队员的搭配,比如,队员是否合得来,“脑力队员”和“体力队员”是否合理搭配?等等。团队组建好后,让学生们商议如何合理分工,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此外,还要教导学生一些团队合作技巧,特别是那些平时不怎么合群的学生,以便他们能更快地融入团队这个小集体里,并使之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能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找出活动状况最好的小组或学生,让他们给其他同学“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的收获……),相比于教师的单纯说教,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除了能给那些还不知道从哪入手的小组和学生一些启发,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做,无形中还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更重要的是能让其他学生(特别是还没参与的学生)感受到实践是非常有意思的心灵触动,在羡慕、佩服“现身说法”的同学之余,内心会萌发出“跃跃欲试”或“一较高下”的强烈欲望。这样利用“榜样的力量”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坚持不懈地进行活动,从而积极主动地把实践活动进行到底。

此外,教师还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那些表现稍微“逊色”的学生,更不要吝啬鼓励的语言,应在积极的肯定中指出学生小小的不足,让他们在某些方面产生成就感,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就会享受到成功的欢愉,并自然而然地产生进一步实践的愿望,同时主动去付诸实行,在不断的尝试中赢得老师的赞赏和鼓励。

四、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反思

在相互交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思,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将所研究课题的大致过程、研究发现、研究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其它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和建议;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记录活动中的收获及心得体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让活动的内容延续下去;还可以通过写小论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反思,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地获得提高,还能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第5篇:实地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需躬行。虽然我们学习有关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已经两年多了,但是我们还不怎么了解一个企业是怎样进行营销工作,怎样进行生产的。通过学校组织我们到市铁路运输公司,市石化物质供应中心,众和化塑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听取企业工作人员讲课,学习讨论,我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而且还认识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二、实习时间和过程

本次实习的时间是:年月4日到年月6日。

本次实习的过程是这样的:年月4日,学校组织我们到市铁路运输公司进行了参观和学习。年月5日,学校组织我们到市石化物质供应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听取该公司的李主任讲课。年月6日,学校组织我们到众和化塑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和学习讨论。

三、实习内容

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了解了铁路运输公司的运输系统及操作和日常工作和管理的情况;了解了市石化的原材料是怎样供应,怎样采购,怎样储存和管理;了解了该公司的生产原材料的化学装置,生产原材料的运作和制成成品——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流水线。通过这次的实地见习,我还了解到了各种营销手段是怎样被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和各企业的营销管理特色。

四、实习体会

这次的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可是,我已经收获良多。以下几点是我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

(一)深刻了解石化

虽然来到市读书已经有三年多了,可是对于石化的了解说起来真的很少。平时,只是听别人说石化很厉害,有了石化才有了市,自己并没有主动积极地去了解石化。但是,听了市石化物质供应中心李主任的详细讲解之后,我对于市和石化终于有了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听了李主任的课之后,我不仅对于石化的起源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于石化生产的产品、产品的特点、产品的用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听了李主任的课之后,我对于石油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又有了深刻了解。这次的见习,给了一个让我深刻了解石化的机会。我也充分地利用了这次机会,好好地学习了石化的历史和生产过程。

(二)深刻认识到机械化在生产中的作用和管理

我平时都是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里面,很少有机会出去见习,就算寒暑假出去兼职工作,也是在劳动密集型的工厂里面做些手工活。在没有去见习之前,我对于生产机械化这一词真的没有什么概念。虽然通过教材的学习也知道现在的社会已经很发达了,很多的生产已经进入机械化生产,苦力已经渐渐退出生产环节了。可是,没有亲眼看到,亲身经历,我不能深刻体会到机械化在生产中的作用。来到市铁路运输公司,看到来来往往的火车在运输着各种各样的产品,可是,却看不到有很多很多的工人在现场指挥操作。一走进他们的信息楼,看到有几个工作人员在一个很大的电子屏幕面前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操作,我才明白到他们的这些运作是靠系统指挥操作的,已经进入半自动化了,所以并不需要很多的工人在现场进行指挥。而在现场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去指挥工作的,而是通过系统了解到下面的机械出现了故障,下去维修的。再来到众和化塑集团有限公司,一个做编织袋的厂,年产3千万吨,我以为会有很多很多的工人在车间工作。可是,一来到车间,我知道我原先的想法是错的了。倘若大的车间,一排排机械有序的排放着,高速运转地工作着,只是有一两个工人在工作。看着这些高速运转的机器,我终于明白到3千万吨的产能是怎么来的了。现在的生产已经是机械化地生产,再也不是传统的人力劳动了。机械化的生产,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大大地提高了产出,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为企业的竞争提供了很好地保障。

(三)熟悉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

在见习的过程中,听了三家企业的主任,厂长的课之后,我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非常熟悉自己企业的产品,尤其是产品的特性,用途,优越性和不足。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了解他们的竞争对手,如竞争对手的产品特性,竞争对手的产出量,竞争对手采取了那些营销策略等。各位主任和厂长的经验之谈,很好地印证了老师教导的内容。在学营销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在销售自己产品的时候,我们要非常熟悉产品的特性才能把产品很好地销售出去;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我们要宣传产品的优越性从而吸引顾客的眼球;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我们还要关注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我想理论与实践就是这样相结合的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6篇:实地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对过去的历史,我很好奇,很想知道中国是怎样演变过来的。很高兴,在初中,我就接触了历史这个学科,使我又兴奋又好奇。

开学后的第一节历史课,一位身材不高的中年老师走到我们眼前,他的那双有些凹陷的大眼睛像是两盏探照灯,又仿佛是两个深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像是能把我们心中的干柴点着的火炬,他问我们说:“为什么不把元谋人称为元谋猿呢?北京人为什么不单独生活呢?”老师请我们自己阅读、思考,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老师又问:“同学们,你们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吗?”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北京人的食物为什么要平均分配?对贡献大的人公平吗?”老师请大家进行了讨论,并提示我们用反证法,假设北京人不平均分配食物,结果会怎么样?大家开始思索、讨论,最终,发现了北京人平均分配食物的奥秘——如果不平均分配食物,每天都可能有人挨饿,时间长了,北京人的人数就会逐渐下降,甚至会灭绝。

历史课真有意思,我的大脑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历史课也使我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我的好奇心逐日俱增。我越来越爱问“为什么”。比如:“郑州为什么被称为商都?真的有姜子牙这个人吗?秦始皇姓什么?为什么武则天能够成为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岳飞是民族英雄吗?有没有穆桂英这位女英雄?”

曾经听他人说,历史课就是“贝多芬(背得分)”,我反对这种观点,我觉得,历史是需要动脑筋思索的。我产生的各种疑问,有的请教老师,更多是自己寻找或者合作探究出答案。我常常用百度搜索引擎找资料;也去查找专业书籍。找到了材料,我进行阅读与筛选,之后,经过思索,我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我利用课堂讨论的机会,与同伴交换观点,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灵感。

如果大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老师就组织大家进行课堂辩论,比如:我班先后进行了“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秦始皇与汉武帝,谁的功劳更大?唐太宗是暴君吗?”等辩论会,同学们唇枪舌剑、短兵相接、迭起。我们通过辩论,完善了自己的观点,明白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初步掌握了“史论结合”的论证方法。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怎么能放过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呢?当我想知道战国编钟的知识时,我就去了河南省博物院,亲眼看一看战国编钟的结构,听到一听编钟的演奏。当我亲耳听到用编钟演奏出的美妙音乐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我们的先人,高冠长袖,在舒缓地起舞。我们还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假期考察了郑州商城。我们沿着商城遗址走一遭,亲手抚摸一下商城遗址宽厚的土墙,想象着我们的祖先,在3600年前,用简陋的工具,比如箩筐、小推车、青铜铲、石夯等,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城墙的土层,不仅留下了祖先夯土的印记,也记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

第7篇:实地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东丰县实验中学 辛晓梅

前几天,县教育局组织各校领导、教研员和部分教师一行47人前往西峡县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中,我认真观摩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亲身感受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们在学习中思考着,在思考中兴奋着,因为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教育春天。我们每个人都被"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吸引着。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点浅显体会。

一、 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

通过学习使我体会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充分运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并结合未来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需求而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得出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传统教学模式上质的飞跃。

传统的教学模式:《礼记》有云:"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迅言,及于教,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意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表达、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 1.设疑自探: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教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并形成自探提纲。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它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弟子规》中说到:"学有疑,随礼记,就入问,求确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紧扣了"疑"和"探"字。"疑"与"探"的妙处是: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所以课堂教学就是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提问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地疑问与探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不断的思考和释疑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的运用与拓展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实践和创新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么多年减负还是无济于事,究其原因是课堂效率低下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只好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加大课后作业的方法来弥补不足,过重的课后作业和严格的课前预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认为课外预习实际上是占据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属于变相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的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并通过探究迅速解决问题。而过于繁多的作业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倦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取消课前预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快乐的学习,此外,由于学生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基本不用再布置课外作业,所以学生不存在课业负担的问题,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拥护。概括地说;"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异军突起的成绩,轻负高效的课堂,课堂教学的革命。"

3、增加了教师教学的乐趣

教师多年来一直做着枯燥的重复劳动,几十年如一日,教同样的教科书,重复着同样的话语,讲同样的习题,周而复始。课堂上喋喋不休地传授知识,工作显得单调和无聊。《四书》。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的"活"了起来,虽然课堂上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这样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才能驾驭课堂,又由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迫使倦怠的教师忙碌起来。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才能上好每节课,才能准确回答学生的各种提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三疑三探"促使教师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于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提升着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享受着教学的乐趣。

4、解决了课堂改革的难题

课堂教学的操作方式不改变,即使教材再变,要求再多,教师知识在渊博,课程改革也不会有质的变化,从我们近几年来的课改情况看,虽然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但是始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也知道培养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可面对各种考试和排名,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两全其美。而"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步步升华的过程,从设疑、解疑、质疑到最后的编"疑",四个环节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和解决深层次的问题、用问题创新问题的思维递进过程,学生能编拟习题,说明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经我们实地考察和亲身感受,西峡县实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来,全县中小学生疑探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素质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得到突破性进展。因此说"三疑三探"为广大教师更好的实施新课改找到了一个目标和载体。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实施"敷衍了事,生搬硬套"的问题。

二、对"三疑三探"观摩课的认识

听了西峡县五里桥中学六节课后,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一节课的内容是讲会还是学会,是授之于鱼,还是授之于渔的问题,新课改倡导"合作探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个精神,不同的是新课改实验中依然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探究答案,后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头脑中没有问题是教育的悲哀,由学生自己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1.在"设疑自探"这个环节里所有授课教师都能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简洁恰当的导入新课,都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归纳、梳理和补充,尤其是语文课教师能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期待,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化学课中,由于有些知识较难,教师适当地为学生扫清障碍,再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显得课堂更真实,更实用,也体现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在"解疑合探"这个环节里,几位教师都能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问题的答案,教师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回答,有效地在回答中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评价问题,以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坚持让学生回答、补充、评价,绝大部分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敢于评价,质疑别人的观点,在这方面,语文教师做的非常好。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问与答,联系以往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与参与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3.在"质疑再探"这个环节里,化学教师不满足让学生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还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问题,提出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慎重处理、运用生活实际和精彩的画面解答学生提出的有难度问题,收放有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化学课教师的课堂,真是孔子笔下的这种情境,一步步通过介绍实验、讨论、评价、设例,让学生将问题和疑惑,将知识点和能力的培养巧妙地融合起来,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

4.运用拓展环节是一节课的亮点,是教学改革的大胆设想,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所学知识不同的理解,自己编写不同的练习题,这样做一方面在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在编写和习作别人的习题中也灵活掌握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还把所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实现求异创新。

第8篇:实地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一、利用农村资源,培养实践能力

1、利用本地环境,上好环保课。

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课,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事前要有周密的计划。在学习“如何保护水资源?”时,我先向当地村民了解学校附近有哪些自然水域,经过踏勘选点后,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指导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地考察。要求用带上的取水样的工具和容器,考察水域及周围的环境;考察水中是否带有鱼虾、蝌蚪、水藻、水草之类的动植物,并采取一些水生物标本回来;取样观察水是否混浊,是否有颜色和气味;将水样带回学校进行观察,在瓶子上贴上标鉴,注明采集时间、地点和考察人。在课上指导学生用蒸发的办法,取出水中不仅有不溶解的杂物,而且有已溶解的杂物,并写出所有自然水域中的水都不纯净的考察记录日记。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水域的污染情况,了解污染源和污染的危害,激发孩子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我还让同学们设想自己如何是一名环境保护工程师,将要如何处理保护水资源这一问题,同学们情绪高涨,都充分开动脑筋,提出各自不同的方法,这样,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护环境的教育思想还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2、利用本地生物,上好生物课。

我们是农村小学,房前屋后的各种动、植物,集体与个人的果林场是上好生物课的有利条件。我常带领学生参观本村的柑桔场、龙眼场等果场,同时,请有经验的果农、专业户在学习果树栽培时为学生介绍各果场的开发经过,特别介绍了它们的经济效益,还介绍了各种果树的施肥、除草、喷洒农药、果实采收、储存等情况,这让学生大开眼界,受益非浅。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他们急切盼望着自己早日种出郁郁葱葱的果树林,为发展家乡的经济作贡献。

接着,我对学生进行种植果树示范,教给种植果树的劳动操作过程——挖坑、放苗、填土、浇水。教师边示范边指出:挖树坑规格的大小、深度、坑与坑之间的距离要合理、树苗是否与地面垂直、不伤到根部、填土是否合理等,然后放手让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在劳动实践中,学生提高了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磨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同时能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培养珍爱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为将来能参加现代化生产、立足社会和自食其力打下夯实的基础。

3、利用家庭种养,上好养殖课。

综合实践课有很多涉及到动物的饲养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与农村家庭都有密切的联系,家家有田种,户户有饲养,这样给综合实践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现场。如学习“如何养好家畜?”时,,我利用学生好奇,求知欲、模仿性强的心理特点,在选定实践基地后,并不急于带学生去参观、实践,而是先让学生自我介绍自家养殖猪的情况,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已见,情绪特别高昂,教师狠抓良机,趁热打铁,介绍村里郭先生的养猪场的先进设备,猪的数量、繁殖、饲养方法等一一介绍。学生听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尔后才组织学生参观,熟悉场地,了解情况。此时,同学们觉得特别新鲜,情绪高涨,主动请教饲养员,恭听猪栏冲洗、饲料搅拌、猪病的预防、消毒、治疗方法,还跟着饲养员一起给猪喂食。这时给予学生适当鼓励,并引导学生回家后帮忙父母喂养牲畜,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事。通过学习对养猪的亲身体会,写心得体会,并向小组汇报,互相交流。久而久之,劳动成为学生自觉行为,成为良好习惯。

二、立足校本资源,扩大实践空间

1、利用学校设施,提供实践机会。

校内设有劳动室,并不断充实器材,分成四个组:种植组、养殖组、环保组、家务组和电木工组。种植组主要是购进一些花盆,让学生种花,配备部分种植工具;养殖组有兔、鸭笼、鱼缸等,让学生息养鸭、兔、鱼等动物;环保组配备剪刀、锯子、瓶子等用具;家务组配备炊具、洗衣用具等,让学生用来学做饭、炒菜、洗 衣服;电木工组配备有电工和木工工具,让学生练习维修、制作。老师带着学生走进活动室上课,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学校的小操场设有“红领巾学农基地”,种植花草树木、蔬菜和农作物。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场地、班级管理,分别种植萝卜、包菜、大蒜、白菜等蔬菜。让学生自己浇水、施肥、除草、捉虫、采摘、收成,全过程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动手实践。这样,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让学生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

2、利用劳动基地,提供实践场所。

学校后山有一片10000平方米的山地划为学校劳动基地,主要种植有松、杉、茶、果,现已成为绿树成荫的小树林。我充分利用这个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劳动,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也磨练了学生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

本村有一个集体的茶场,学校把它作为一个劳动基地,我经常组织学生前往协助工人除草、施肥、帮助采摘茶叶,参观制茶过程,了解种茶、管理、采摘、加工的全过程。让部分学生学习茶叶的加工,初步学会制茶技术,同时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第9篇:实地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海南骑楼;校本课程;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10-03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在“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的改革中首度增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共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因此,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是遵循这些课改理念、充分利用地域人文资源而探索研究与开发的课程。

一、课题产生

骑楼是海南城镇建设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它与海口二中隔江相望,近在咫尺,不少学生就生活在其中或近邻,为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2010年,笔者从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视角切入,逐步发展成为“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前期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调研学情

学生虽对骑楼建筑司空见惯,但对海南骑楼的文化、艺术价值却知之甚少,对海南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多无动于衷。

(二)确立主题

充分利用探究海南骑楼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课程载体,引领学生开展搜集与整理信息、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合作探讨和艺术再现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热爱社会,发展学生自主地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

(三)编写教材

笔者在课题研发前期的调研中,对海口及海南其他地区的骑楼建筑街区景观及局部特色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和写生,并在试教中供学生观赏、参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师生共同搜集、整理出更多有关骑楼的新资料,创作出更多反映骑楼美的新作品。根据课程主题综合这些资源,笔者编写了供我校初中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此书中还收录了学生提供的大量有关骑楼的资料和艺术作品。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开展的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海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特色、保护现状等,并学习对于海南骑楼进行艺术再现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丰富社会活动经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体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一般方法;通过对海南骑楼艺术特色的认识与再现,使学生巩固和发展美术表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南骑楼,关注并参与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形成课程共识。实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了解课程将从海南骑楼的“由来”、“特色”和“艺术再现”三个方向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2.建立活动小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主结合建立活动小组。其间,教师对小组成员结构的互补性、优化性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小组成员微调的建议供学生参考。活动小组自选组长,自择探究方向,自定成员分工,教师只做参谋。

3.制定活动计划。各小组根据自择的探究方向制定活动计划,将总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并制定各分任务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质量要求和人员分工方案。以此作为引领、督促、检查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促进活动顺利进展。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笔者重点指导的环节是:活动小组成员结构的优化,小组探究方向的优选,活动方案可行性的评估,小组成员活动分工的合理性等。这些指导作用的发挥,旨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实施阶段

以活动小组自择的探究方向为基础,以《走进海南骑楼》校本教材为指南,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此教材是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南,不仅提供了海南骑楼的产生、发展、现状的基本资料、海南骑楼艺术再现的大量摄影、绘画示范作品,还设置了“实践与探究”栏目,以引导探究活动的深入发展。

2.搜集有关海南骑楼的各种资料、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上网等了解海南骑楼的来龙去脉、建筑特色、艺术价值等,并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或文件材料。

3.走访海口骑楼街区老居民。海口骑楼老街区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许多久居海口骑楼街区的老者对于骑楼生活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很多宝贵的记忆、有趣的故事和深切的感受。走访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体现海南骑楼与居民生活关系的感性素材,增强了学生热爱海南骑楼的情感。

4.实地考察海口骑楼及其保护现状。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中山路、得胜沙、水巷口等海口市目前尚保留或修复得较好的骑楼典型街区,认识其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特别是街区景观所体现的海南地域风情,并通过摄影、速写等方法进行记录、抒发感受。同时,初步感悟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所在,并讨论以保护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5.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风貌与特色。这是“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内容。校本课程教材中提供了表现骑楼街区及其局部的速写、素描、水彩画及油画等众多画作与摄影作品,并提示了相应的欣赏与创作技能,为学生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自主创作活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6.合作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进程中,提倡并指导小组开展合作研讨,及时整理活动所获的资料、信息,巩固阶段活动成果,协力解决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推进活动深入发展。

在实施阶段,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小组活动进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具体指导。如走访调查,提醒学生注意态度诚恳、话语亲切、倾听耐心、记录认真等。又如,实地考察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再如,阶段小结,指导学生整合、固定成果,并确认或调整后续活动方向、任务,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

(三)总结阶段

“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如不计学生课外自主活动约需18学时。对于活动的总结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1.关于海南骑楼历史、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海南骑楼是适应海南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而创造的建筑形式,也是多元文化融合、交织而产生的文化遗存,热爱家乡、热爱海南就要热爱骑楼、保护骑楼,充分发挥骑楼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作用与价值。

2.汇集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学生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创作了大量绘画、摄影、造型等反映骑楼风貌的艺术作品,也收集了大量反映骑楼历史文化、现状与保护的文字作品。总结阶段中,对这些作品进行再筛选,集中其中的精品进行欣赏、品评,从而促进学生拓展与深化对海南骑楼的认识。

3.总结、交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参与“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情感上、调查方法上、社会经历上、合作学习上、艺术表现技能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小组、班级等不同的总结、交流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收获,扩大成果。

四、研发成果

(一)学生收获

学生在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并且在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载体的学习中加深了对海南骑楼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海南的真挚情感。

(二)成果分享

在学校艺术节上举办“走进海南骑楼”主题展览,展示师生的绘画、摄影、造型等表现海南骑楼的艺术作品,与全校师生分享活动成果,获得广泛好评与共鸣。

(三)出版教材

笔者编写的《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校本课程教材,2012年2月由《建筑与环境》杂志编辑部出版,2013年8月由香港的建筑与城市出版社再版;2013年5月海南电视台风范栏目报道了该教材出版信息。

(四)参赛获奖

1. 2012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校本课程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2013年2月27日《中国教师报》刊登了上述评奖信息。

2. 2013年10月“走进海南骑楼”参加海南省教育培训研究院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课比赛,获二等奖。

(五)课题立项

2013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艺术再现”研究获得批准成为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市级课题(立项编号HKX12514036)。

总之,“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课程的实施时间尚短,因此,无论是在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设计、内容规划、实施组织、引导策略、评估取向上,还是在成果展现上,都有待积累更多的经验,进行更深度的研发,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中国教育报.2001-6-15(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3]郑振.海口市中山路近代店铺的整体风韵[J].南方建筑,1995,(5).

[4]彭青林.骑楼魅影旷世奇葩领[N].海南周刊,20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