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发展,使学生重新明确学习需要和目标,重新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当导演,学生唱主角,把学生推向课堂前台。教师把课堂的部分时间用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检查上,坚决打破“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Leaning English为中心话题,具体涉及“学生在学英语方面所遇到的常见问题”、“如何学好英语”等。本单元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全部围绕中心话题展开。这一课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告诉学生如何学习英语。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即如何进行略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本课的难点是怎样抛砖引玉,通过本课的学习,为高一新生在学英语上提供一些指导,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中重新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学情分析
三年的初中英语学习,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已失去好奇心,再加上职高生一般是经过普高层层挑选后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同时,平时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1.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并以此指导阅读;训练skimming, scanning等阅读技能;2.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及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学好英语。
(二)难点: 1.阅读技能的训练;2.思考如何学好英语。
(确立依据:阅读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比例,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训练获得,体现了职业教育中的“做中学”理念。)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在阅读中体会并初步掌握生词、词组、句型的用法。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课文的阅读掌握速读、跳读、精读的技巧。
2.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到阅读过程中有很多阅读障碍,不可求全责备,调整心态和注意力 ,通过读懂细节,推断隐含内容,要掌握大意,获取所需信息。
3. 通过谈论如何学习英语的真实交际活动,提高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学好英语建设祖国的理想。
(确立依据:本课是阅读课,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课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同时兼顾听说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和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去。)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Step 1.Speaking (about 3’)
1. Ask some volunteers to say their problems or experience about English learning in front of the class.
2. Ask another one or two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peech.
3. The teacher makes comments on it.
(设计思路:英语是一种信息载体、一种交流工具,不断地听说读写,尝试用英语来表达生活感受和理性思考,是学习与掌握英语的有效方法。安排课前口头表达这种特殊形式,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用英语表现自己生活、自己个性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发展、主动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Step 2. Students’ activities (about 23 minutes)
1. Give the students five minutes to read the text as quickly as they can, let them try to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s on the bottom of the text.
(设计思路:新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对语篇整体学习,为此,首先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结构,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2.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
3. Give the students another ten minutes to read the text again more carefully, and try to finish the Comprehension Exercises on the book. If necessary, let them discuss in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er walks around the class and inspects the students. If necessary, help the poor students.
(设计思路:体现了任务教学法所强调的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仔细查找信息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准确搜索、归纳、整合所给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可采用竞赛的形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课堂气氛会更好。)
4. Then ask some representative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If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or doubts, first let the students discuss and solve by themselves. If there is any problem in common, the teacher should explain it for the students in class.
(设计思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特别是全体学生都完成目标,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又要充分扮演好“参谋”的角色,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和督促,主要进行方法指导,授人以渔。)
Step 3.Inspection (about 8 minutes)
Ask the students to do the “Cloze” exercises on PaperⅠgiven to them within five minutes. When they do the exercises, they can go through the text again. If necessary, let them discuss in pairs.
Then ask some representative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If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or doubts, first let the students discuss and solve by themselves. If there is any problem in common, the teacher should explain it for the students in class.
(设计思路: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呈现——强化——反馈”的过程。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可采取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最终让学生感性地学到知识。)
Step 4.Summary or Comments (about 5 minutes)
Ask one or two students to summarize today’s learning or make comments on the text.
Then the teacher sums up.
(设计思路:一节课有了好的结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课虽尽则意未绝的效果。如果每节课都使学生带着对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对知识的渴望而结束,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令人满意。)
Step 6.Homework (about 1 minute)
Read the text fluently after class.
Read another passage of learning a language on PaperⅡgiven to them,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s for each blank.
(设计思路:这些习题为下堂课的教学“架桥铺路”,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作更深入的思考,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七、教学反思
(一)初步学会明确任务目标,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活动。精心设计操作性强的任务型活动是成功组织任务型教学的首要条件。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和巩固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及认知水平。
(二)课堂设计合理,结构流畅,成功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除了传授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这堂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
关键词:导学案;编写使用;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26-01
对导学案编制和使用,认识要正确,使用要科学。对导学案研究、编写和使用有一定经验和积累学校,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导学案方式呈现,是高效课堂教学有效载体和抓手。对导学案要的研究,我主张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常规教学手段和加强集体备课研究与管理等举措,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导学案尝试是学与教关系一次变革,我们不能因为导学案在现实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就因此否定这种尝试。应对导学案编制和使用以下问题有清晰认识和理性思考。
一、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教学方法
1.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导学中,不单独呈现。比如阅读技巧小组合作技巧等,在导学案中提出明确要求。小学阶段采取第一种呈现方式比较适合小学生们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
2.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造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问题、易错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们重点展示自己独特思考、发现一些规律等,即创造性。课堂要展示既有学生们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解读,也有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新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们不能解决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独到见解和认识。
3.学生按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紧密,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联系。同时还要有老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要求。达标检测题编写及使用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五分钟左右题量为宜。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二、导学案的设计
1.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拷贝,也不仅是老师讲授要点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学习提供适当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多方面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老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信息系统,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一种重要媒介。一句话,导学案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根本原因。
2.老师要编写导学案,应从教材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们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目的。老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知识结构和知识间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们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导学案的使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有关问题。它要求老师将预先编写好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老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学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们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老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们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自学方法,而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终极目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Android应用开发 双元 小组 分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45
1 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环境。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利用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为学生辅导功课的过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翻转课堂”最早便起源于此。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真正对传统课堂进行了“翻转”的尝试,他们将实时讲解与PPT演示结合成视频,并将其上传至网络,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把课堂时间节省出来进行讨论和实践,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积极成效。“翻转课堂”逐渐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
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是由教师在课堂完成,通过布置作业和实践活动来使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模式则与之相反,知识传授由学生课前通过网络视频资源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和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方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
2.1 课程特点
Android(安卓)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综合操作环境。Android与iOS,Windows共同形成当今三大主流手机系统。Android技术不仅引导了当前智能手机平台,而且代表了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开发人员提供了自由的开发平台。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需要学生熟悉Android基础知识和Java编程。如:UI布局设计,程序结构,Android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等。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Android系统各个层次的调试技术,更高效,快速地实现Android界面;正确完成程序不同部分的通信;了解影响应用程序性能的要素并掌握其优化方法;关注兼容性和安全性等。总的来说,该课程是一种开发实践性强的课程。
2.2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在课堂上,通过讲解一个或多个应用开发的案例来实践所要讲到的知识点,讲解之后下发教学PPT,通过布置课下作业由学生自行消化吸收。教师的讲解通常会用到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实践练习,无法充分锻炼项目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上也无法做到将所有知识点都完全理解,课下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长此以往问题会越积越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老师也没有了教学激情。
2.3 亟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需要一个开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涉及到先修课里模糊的地方可以及时查找资料,遇到感兴趣的部分也可以拓展学习,而不是课堂上仅仅听从教师的讲解。
学生在课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尽管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搜索来解决,但仍存在个别特殊的问题需要同教师一起探讨。
课堂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实践应用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相对于课堂上讨论协作而言,学生课下时间比较零碎,合作的效率不高,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项目开发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全面,不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无法充分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我们尝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Android开发课程当中。
3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需要模拟一个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这里,我们基于翻转课堂,使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分组”,“双元”,“分层”。首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6-8人,并选出一名学习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助教即组长。教师和助教构成“双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优势,再对组员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结合Android应用开发的实际情况,将组员分为:助教,代码,UI设计和文档这四种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占优势并且对UI界面设计感兴趣,他就可以专攻UI设计方向,着力解决项目的前台设计所遇到的问题;有的学生逻辑思维比较活跃并且Ρ喑痰眯挠κ郑他就可以专攻项目的后台功能的实现。采用“分层”这样的学习和实践方法,其好处在于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具体关系及工作如表1:
3.1 课前预习准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将教学视频和教学文本资料,如ppt和word文档等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Sakai教学平台自主研发的远程教学系统,系统采用“引领式在线学习”的设计理念,通过课程大纲,课程资源,作业测试,论坛等功能在教师,学生以及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多元化的交互渠道,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真实的虚拟课堂体验环境。每个教学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感到厌烦。学习资源上传完毕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涉及到先修课的内容也可以及时复习,遇到的问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发论坛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由助教汇总提交给老师。
3.2 n堂实践答疑
课堂上的环节分为两部分,首先教师会对汇总的问题进行一个大概的讲解,引导学生该查阅哪方面的资料或者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某位同学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论坛上与大家及时分享。之后教师会分配一个项目任务让学生加以实践,此时各组助教(即组长)会根据不同成员的角色划分来分配任务,各个小组利用上课时间讨论项目方案并进行开发,在此期间,如果个别学生还存在疑问,老师可以进行单独的解答。
3.3 课后复结
经过课堂上的实战演练,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下应该趁热打铁。学生借助Sakai平成课后测试和总结。课堂时间可能会不够用,对于课堂上未完成的项目工作可以放在课后完成,对于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同样可以发论坛,个别难解决的问题汇总留待下节课老师集中讲解。
4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4.1 实践方案
为了实际检验上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我们以“手机记事本APP开发”教学内容为例,来展开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实践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来总结评估该教学模式。
4.2 实践过程
我们选取河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2班作为实验对象,首先将班级的60名同学平均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即助教。
在课前老师将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和文本上传至Sakai教学平台,内容包括一个“手机记事本APP开发”所用到的知识点的详解视频(时长为13分钟)和word文本文档,一个关于APP的界面及功能介绍的视频(时长为2分钟)。每个学生登录到网络空间进行学习资料的下载。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论坛上讨论所遇到的问题,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组长汇报给老师。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个引导式的讲解,留给学生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最后还是没有解决,老师会对其进行单独的讲解。问题解决后,每个组长会根据组员的优势和兴趣对组员进行分工,分别是UI设计,后台代码,文档。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下进行小组讨论和开发。
课后小组先对项目进行总结,组长将项目作业上传给老师。之后所有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课后测试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3 评估总结
在这次的实验性教学过后,我们对实验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如表2:
5 结语
文章通过对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特点的研究,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以及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点的分析,提出了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下转第137页)(上接第94页)计,并通过实验教学进行实践,初步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实用性,但还需进一步进行检验。随着教学模式改革新浪潮的推进,如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是每个学生将要面临的考验;如何将知识浅显易懂的通过视频进行表达并且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教师们所面对的挑战。由于时间战线拉得比较长,学生需要调整原来的学习方法,克服懒惰的心理,课前做到充分的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课堂上也应该与团队多沟通,善于发现和创新,课下要及时复结。教师也要做到及时引导。当前已有很多例如慕课网,极客学院,网易公开课等学习网站,为“翻转课堂”的实行提供了很多的资源,《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 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相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会不断普及。
河南大学第十五批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组双元分层教学研究与应用 项目编号:HDXJJG2015-36
参考文献
[1] 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61.
[2]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时有下列现象:1.教师座谈会上,部分教师自述:没有使用自己写的教案,教案是供检查用的。他们感到自己的教案操作性不强。2.有的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是所查的课与所查的教案分离,他们认为教师的课可以反映教师的教案编制水平。3.教研员反映说:“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只是抄写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搬家。”4.随机听课检查发现,有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网上下载的教案或抽取他人设计的教学过程片段进行课堂即时整合教学,课后以记录反思弥补没有编写完整的教案的缺失,将课后的反思行为与课前的教学设计混为一谈。
上述的现象反映出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在思想上有梳理教学过程,但对教学设计的原理、系统要素和表现方法理解不深且编制教案能力不强;二是忽略了有效教学设计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有效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如何适当把握教学内容的分寸;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且给学生独立、完整地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机智如何使教学实施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决定着不同的教学过程)等等课堂教学过程要素。三是多年以来省内没有规范教学设计方案的一般格式。多数农村学校对教师备课的常规管理一般停留在县区教育局下发的常规管理文件层面,大多数学校尚未根据省市县(区)教学常规要求,研制出可供学科教师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教学管理欠规范。四是了解所教的内容但对如何教这些内容未精心设计。一些教龄比较长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比年轻教师熟练,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比较系统流畅,课“讲”得好,但对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欠考虑,教学过程中捕捉问题、确定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教学手段及多媒体工具的选择,也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要素;学习评价与教学方法究竟如何统一,施教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估并提供反馈,选择哪些主要教学目标学习评估,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设计。
二、用教学设计格式规范教学设计行为。
上述这些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技术水平,有效参考、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多媒体等),使之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行为;如何在教学设计特别是在难点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中,帮助教师真正考虑应用教学策略,把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学得怎么样”可操作地直观地显示出来;如何使教学常规检查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这些都是当下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难点,为此我们将教学设计格式化成下表形式,形成一般性的规范要求。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三、用教学设计格式编制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中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片段教学(20分钟)
(一)教学过程设计:
一份规范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应由上述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等10多个要素构成,教案的书写没有固定的格式,以上格式可以作为一般要求。教学过程设计的难点是编制教学设计方案,上面的案例可供教师使用教学过程设计格式时参考。
另外,在编写教学手段和教具这部分内容时,要体现媒体、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如“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呈现过程,形成表象”等等;在编制教学处理方法时,要体现教师教学活动行为的关键词(如:回忆提问、评价提问等等)和媒体的使用方式(如:讲解――播放――概括、播放――提问――讲解等等),这样,教学过程设计才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使用该教学设计方案格式后,他们感到:一是系统地把握了教学设计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二是教学过程设计格式可以促使教师用概括、精炼的语言描述教学内容并提出教学处理方法、教学问题等,用行为动词表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直观地显示教与学的关系和比重,改变了只关注教师讲的行为,进而从教学设计的源头落实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三是引用了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简明扼要有层次地表达了教学活动过程各个环节实施的程序,一目了然地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结构、教学实施顺序用关系图表呈现出来,实现了教学内容流程与教学组织流程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活动形成优化运行的机制,发挥了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作用和行动纲领作用,方便教师自行编制和使用。四是教学过程设计发扬了黑板及板书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新背景下的作用。精心设计板书仍然是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课堂教学技能,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也可以作为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的手段,成为联系师生双边互动的纽带。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是否能按照教学设计的理论和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率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教和学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过程。
一、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1.在形式上,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方案,呈现单向、线性状态。而教学设计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
2.在内容上,教案主要考虑的是“教”的方案,而不是“学”的方案。教学设计则是注重学生“学”的方案。教学设计对“学”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自我学习效果。
3.在教学主体上,教师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注重的教师的教,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只考虑知识技能,是单方面的,而教学设计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教学的指导者和咨询者。以教材教法为中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1.活化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素材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教学素材处理上的最优化。
2.教师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
教师使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设计思想。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应表现在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节奏感和完整性上,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运用、师生互动的设计、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评价的处理以及课后作业的安排等,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3.确保课堂教学更高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是围绕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来设计,利于当前对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特别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都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1.先导性
教师要善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善于创设会计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2.灵活性
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适时变更教学设计,努力使特定情况下的教学各因素各环节达到最优化。
3.实效性
追求高新优质的教学境界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应避免日常教学中确实存在的两种不同现象:一是教师平时授课的教学设计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较大而导致整体教学效益低下。二是在讲授公开课时就对教学某提精雕细磨,力求静心的教学设计展示教者的风范。种种做法违背了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实效性。
4.实践性
会计教学的设计上,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会计课教学中还应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在《会计基础》课堂中可插入模拟实训项目,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学生通过动手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学习会计课程的难度,使学习自信心加强。
5.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统一
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相互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细致考虑到学生的活动结构,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不是完全的主体,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智力发展不够成熟,兴趣多变等因素,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强调学生主体活动与教师主导活动的统一,从而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6.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在模拟实习时,首先将教学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发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其内容,增强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实际操作,从理性认识又回到实践中,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取得比较完整的认识。从表象到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使各要素之间联接起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同时又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常清.教育应用写作.教学设计的含义及特点,2005,10.
关键词:依案施教;备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55-02
“依案施教”是指教师依据课前设计、编写好的教案去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可以理解为“备课”和“上课”,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笔者认为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此,尤其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作为指导教师,我根据日常教学工作对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针对他们发展和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情况,以“依案施教”为主线,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和发展。根据侧重点不同“依案施教”会有以下三种要求。
一、“依案施教”要求之――会用别人的教案依案施教
这一要求主要侧重于培养青年教师对于多种教学资源的接受、理解、整合和运用的能力。这里提到的“别人的教案”根据其完整程度和来源不同有两类。具体做法如下:
1.听课后能“依案施教”上“模仿课”
“听课”是学校规定年轻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无论是“年度考评”还是“青蓝工程”等各种考核都把听课作为重要内容和指标来评价。可见“听课”是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听课的对象不仅可以是自己的指导教师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是其他青年教师;听课的形式可以是随堂听课,也可以听各种级别的公开课、评优课以及教研活动中的研讨课等。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听课,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听为己用”,青年教师要将听课所得转化为自身的教学储备。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听过的课,青年教师会模仿着在自己的课堂上完成相似的教学,即会上“模仿课”。这也是“依案施教”对指导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最低要求之一。虽然是最低要求,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虽然“模仿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是别人的、现成的,可以拿来就用,教学过程也已完整地呈现给他们了,但很多因素及生成性的问题会让青年教师在上模仿课时感到困难或疑惑。比如:教学中的技能示范会反映青年教师是否具有扎实、全面的体育技能能力;教学过程中场地器材的选择与布置、队列队形的组织与调动可以看出青年教师能否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提前做好预设与安排;各项练习次数的要求和教学时间的把控则需要青年教师关注课中学生实际的练习状况,并能及时进行调整等。诸多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会使很多青年教师感觉到“上‘模仿课’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让青年教师在听课后“依案施教”模仿上课会对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其实,要求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把听课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地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工作的好方法。对于初为人师的他们来说,如何上课是他们最应了解和熟悉的内容。通过上“模仿课”,青年教师很快会知道一节体育课的基本结构,以免初登讲台的他们会因为紧张或时间不够而忘记热身或放松环节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出现。给他们一个较为成熟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让他们在看完其他教师的现场教学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消化,模仿着进行教学,可以让他们快速适应课堂教学,并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观念、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帮助和引导作用。
2.会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整合成教案“依案施教”
当今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很多地区、学校也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和互联网,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教案、微课、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青年教师在使用网络方面是有其优势的,如何将这一优势变成他们成长的助推器,是值得指导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会要求青年教师按照指定的课题上网搜索相关教学视频和好的教学设计、教案等资源,并且“依案施教”。
他们的第一步是上网搜索。很多青年教师会觉得这样很轻松、很省事,但当他们亲身去做了以后便会知道其实这并不容易。原因是网络上的很多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资源都有其特殊性,有的过于简单和粗制滥造,无法真正付诸于实际教学;有的个性化明显,对于场地、器材、设备的要求很高,教学设计不易“复制和拷贝”;有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描述过于简单,青年教师不易理解,更别谈模仿了,所以真正能够拿来就用的资源其实并不是很多。“什么有用,什么可用,什么无用”是需要他们依据自己有限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去辨别和筛选的。其实这也就是对他们起到锻炼的价值所在,因为在搜索资源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带着明确的目的看了很多、想了很多。接下来就开始考查他们的个人能力了。
第二步,青年教师需要对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相P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个性化处理,找出其中有关联或可关联的内容、片断、方法(如各种各样的热身活动、放松活动方法,发展不同身体素质的游戏,各种教学组织的队形及调动方法等)。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进行修改、组合、串联(例如根据教材涉及到的器材选择游戏,针对教材特点设计素质练习等),然后设计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或教案(我戏称之为“网络教案”和“网络设计”)。如果这么做下来,这些青年教师一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无论是时间还是阅读的信息量,都要远远大于一节正常备课的量,无形中他们对于课的思考也增加了很多。
第三步,是要求他们根据设计好的“网络教案”或“网络设计”去“依案施教”。这是让青年教师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方法。由于受到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想象他们在将自己通过网络搜索得来的设计、教案付诸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当然也会有许多灵感、火花。譬如,设计的游戏由于组织方法欠妥、规则制定不详或方法介绍不清等原因导致准备时间过长甚至无法实施和结束;再如,辛苦编好的一套徒手操或器械操由于动作复杂、不易模仿或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不当导致学生不能集体模仿或跟做等。而所有这些体验是他们在听课或上“模仿课”时所无法获得和感受到的。此时,作为指导教师就应该“趁热打铁”,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他们该如何改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和情绪,帮助和引领他们成长。
二、“依案施教”要求之――独立设计创编教案依案施教”
在这里“依案施教”侧重于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教学计划有学年、学期和单元计划之分。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历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如果要求他们准确把握、合理安排每学年、每学期、每单元的教学计划,可能要求稍高了些。所以要求他们能“依案施教”可能更为合理一些,即“能够独立进行备课,并能根据自己设计的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依案+施教”,也就是“独立备课+依案上课”。虽然这是对中小学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在每一学期的体育课教学中,涉及到的教材内容可能有4~5项甚至更多。而且每一个教材的教案也会因年级、学期和教学进度的不同在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方面有所侧重。所以独立设计和编写教案是需要青年教师静下心来去慢慢学习、摸索和积累的。当然,如果青年教师能够坚持多听课、多上模仿课,再结合指导教师的指点多看教案,独立设计出优秀的教案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青年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教案的设计和编写,说明他对教学过程已经成竹于胸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付诸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验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选择的游戏能否操作,安排的练习是否合适,预设的练习次数、强度是否合理等,力求让自己的教案可行、可依。有了“可依”的教案,另外通过不断地上模仿课和教各种教材,让自己真正做到能够“依案施教”。并以此为起点,在“依案施教”的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最终实现由年青教师向成熟教师的蜕变。
三、“依案施教”要求之――能帮助他人依案施教
这一要求应该在青年教师能够达到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主要侧重于“正确判断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处理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性”等较高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青年教师已经能够正确处理教材,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并熟练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例如他们会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自己的评价,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会有自己的判断,并能正确地表达出来,给其他教师提供改进建议。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读教本,看教参,在教本的重点、难点等处写上注解或自己的理解,同年级语数学科的教师必须进行合作备课,不是主备的教案要提早进行实质性修改,上课的过程与修改的教案应基本保持一致。40周岁以下的教师至少对自己主备的五个课时写成详细的教案,并在教学进度表中注明;每位老师每学期撰写不少于10则的教学反思。
细读以上“要求”,不难发现,“要求”内容虽然有一些备课方法的描述,但更多指向于书面呈现的结果和数量上,特别是对所备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指导、引領与研究,缺乏明确的要求。显然,这样的要求,更多指向于教师的“写”,而忽视对“用”的研究与引导。
笔者认为,作为管理者,我们不仅需要帮助教师树立“‘写得漂亮’是‘用得漂亮’的前提”意识,从重“写”入手,对每节课都能有充分的准备,更需要在制定基本备课要求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去改进备课管理的一些方式,调整管理指向,从关注“‘写’得漂亮”中走出来,进到“‘用’得漂亮”的研究与引导中去,让备课真正成为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从关注“备”的角度转变到教案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状况的指导、引領与研究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谈以下三个方面的想法与实践。
一、 实施以“课”察“案”的备课检查方式,帮助教师形成“课案合一”的备课理念
显然,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与“案”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案合一”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常常孤立起来看备课文本内容,单纯以文本质量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的备课水平,忽视以课堂教学的状况来反观教案撰写的质量,从而造成了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着“备课归备课,上课归上课”的观念。由此而出现了直接抄袭名师教案、纯粹从网上下载教案、集体备课主要以上交纸质文本为目的、文本教案纯粹为应付学校教导处检查而写等状况,“课”“案”完全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备课,文本再完整,结构再清晰,内容再丰富,对其课堂教学的实施又有多大的帮助呢?显然,这是有违备课的基本功能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来引导教师真正形成“备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备课理念呢?笔者以为,以“课”察“案”的检查管理方式,将有利于促使教师形成“课案合一”的备课理念。
所谓以“课”察“案”,即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现场情况的观察,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否与其课前所备教案相一致?是否就是其课前备课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实践?然后,以课堂教学的即时效果来分析该教师的备课水平。这样的检查方式,目的在于引导教师重视课前备课,努力把精力放在对即将执教一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可行性的思考上来,从而真正发挥备课“备”的功能。当然,这样的管理方式对管理者的要求将大大提高,工作量也会相应增加,检查的方式也需加以改进。如听课方式,一般以“推门”听课或“随堂”听课比较合适,便于了解教师们真实的教学状况。为了更客观地了解教师“课案合一”的状况,听课数量一般不少于3次。而由于听课量较大,听课对象可以分批、分阶段确定。在听课人员的安排上,除了以往行政管理人员外,还可增加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骨干教师,特别需要吸收业务骨干参与到听课指导中来。
采用“以课堂教学过程来观察教师的备课状况”这样随机检查的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教师对课堂教学中“课案合一”的认识,迫使教师认可并接受这种管理方式,从而在管理的基本流程上杜绝课案不符现象的发生,弥补“只看文本,不关注课堂教学状况”的备课管理方式的不足。
二、 实践重“质”轻“形”的备课管理模式,倡导轻负高质的备课方法策略
调查发现,很多课案不符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学校在对备课管理中,重视形式上的检查,特别是对备课文本上的高要求,而对教案的实际使用情况则疏于管理,致使老师们把大量的备课时间花在形式化的操作上。事实上,这种做法既费时,又低效。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在重视备课质量的同时,淡化备课的形式,把备课管理的视点更多地放在“课的有效实施”上来,改进备课内容与呈现方式的管理,以课堂观察来审视教师的备课情况。我们不妨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1. 对备课内容的管理,倡导个性化设计
在一些学校的备课管理规定中,对一份教案的内容、流程及文本撰写上的要求非常明确。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意图、教学反思以及板书设计等等都不能缺,有时还会设计统一的表格要求教师备课。这样的要求在规范青年教师的备课时可能需要,但对于大多数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则显得过于呆板,不利于发挥教师作为备课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备课是为上课作准备的。如何设计一节课的教案,很多教师其实有着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有特色的备课方式,像是否需要用表格来呈现,是否一定要写上教具准备,是否一定要有板书设计等等,都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更在于,教材是否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恰当?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明确?当以上要求都做到了,教学流程简单一些,课堂板书凌乱一些,教学设计意图不注明等,又何妨呢?
2. 对备课文本的管理,关注个性化使用
备课是否到位,其实不仅仅反映在一份教案文本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备课的载体拓展到教材、练习册等教师课堂中经常使用的物品上,让备课内容更易拿在手中,出现在教师的眼前,及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
当然,有了这样的要求之后,作为管理者在查阅教师的备课资料时,有时可以淡化对教案文字的查阅,着重去看教师的个性化备课内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许多语文教师将备课内容直接写在教材上。我想,这样的备课实用性比写成纸质文本放在讲义夹里,不知高了多少。我们应该倡导这样的备课方式,对一些有创新性且又有实效性的备课方法,及时给予肯定与推广。
三、 开展抓“研”促“教”的备课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对于备课管理,作为管理者需要思考,教师的备课水平的提高到底需要怎样的帮助?事实上,备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对教材能够准确把握,具有较强的处理、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有时还需要考虑到一定的教学艺术。因此,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备课质量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规范与检查,更应该倡导一种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把备课管理从原来重“督”的倾向,向重“研”的方向转变。笔者建议,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应该多开展备课交流活动,保证教师们有集体备课的时间,经常开展一些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研讨,引导教师从“课堂实践”反观教案的质量,分析教学设计中的得失,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而这样的研讨活动,一般需要关注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研”读——读教材,定目标,想教法。即组织好教材研读活动,这是备好课的前提。只有把教材理解透了,目标把握准了,教法选择恰当了,教学流程设计也就变得简单了许多。如果再加上每位教师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和把握,教学实践效果自然会好起来。
第二个层面:“研”课——辨过程,议效果,抓改进。即抓好备课后的教学实践研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讨论,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得当。在此基础上改进设计,为下一次教学积累经验。笔者以为,“研”课应该成为备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集体备课;个案;共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05-01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好的教学设计,要想设计好一堂好的教学设计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性
所有的教师都会写教案,但不一定都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是写教案,它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创新,大胆设计。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对不同课型进行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探索。更多地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教学设计要围绕着本课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技能训练要相互结合。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师要在教学之前,做出如何最有效的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正确方法、养成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从一节课中有所收获的整体设计。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
二、历史教学设计要注重集体备课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堂好的历史教学设计,需要各个步骤都很完善,要想每堂课都这样设计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就需要团队的合作,我县在进修学校的倡导下,举办了双备双上,集体备课活动。在县所属地几个区域性教研基地全面展开此项活动,我亲自参加了所在教研基地的教研活动。
1、形成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
基地的老师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集体备课前,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意义,对于个案的形成,每一位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和方法,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习题、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形成了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然后指定一名教师讲课其他教师听课。课后大家进行研课,反思对知识的准备和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
2、在交流碰撞中形成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在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再进行第二次备课
在有融注思想的个案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体备课时,讨论,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形成具有集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集体备课是在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互动的气氛中,由集体成员的有效协作而产生的智慧交流碰撞的升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不忽视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学生命的载体,是教学质量的生命,集体备课实现了相互切磋、互相启迪、相互提升。从重点的确立,突破的方法,新课的导入,目标的达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制作等,每个环节都经过集体的反复讨论、修改、产生完整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集团效应”的作用。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在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倾注,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观念。
三、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改实施中,需要我们从理性和指挥层面去研究课堂。让学生在合作、参与、对话、创新中得到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做到教材、教法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创新与创造。再好的教学设计也要针对学生在上课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调整。体现了以人(学生)为本的思想,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的课要渗透,“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的思想,要把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评价一堂课的好不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随学校、教师、学科、教材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叶澜教授提倡一堂好课应该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要想做好这“五实”,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中更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手脚,一切应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维度;有效;反思;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115-4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3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各国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有效的英语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 .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 1 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向盘和营养剂。很多成功的课例告诉我们:一堂成功的课不在于教师为学生播种了多少种子,而在于教师能成全了学生多少学习的愿望以及能够引发学生产生多少思考。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信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互动的教学模式。
1 . 2 教学媒体运用失当
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地运用多媒体,忽视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学生。这使多媒体赢得了天空,却失去了大地:表面精彩的课却显得内容贫乏,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效果上,而忽视了知识点的记忆与思考。
2 . 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维度
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教师的教学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和评价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2 . 1 维度一: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师的教学观是有效课堂的思想保证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对教师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很难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备课时的“有意设计”,与学生课堂上的“无意呈现”,教学各环节就好像一门艺术,让人无法用单一的标准去界定它的优劣。但是,一堂有效的英语课,应该有四个要素:
教师的教学观直接影响他能否上好一节课,它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反思这四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形成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框架。
2 . 2 维度二: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很多教师在这个维度有这样的误区:他们为了一堂公开课,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埋头书写教案设计,很显然,这是为教师本人设计的一堂课。Rick, a teach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said, “Dear friends, please bear in mind that your teaching design is designed for your students, not for yourself.” 是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而写的!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经过“设计”,教师上课的教案也就是教学设计所形成的教学方案,它必须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与不同的水平维度上,因为它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打开成功课堂之门的门匙。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这需要教师反思。教师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后,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分层设计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学习需求,有效整合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提炼知识点,巩固“双基”;通过presentation—questioning—discussion—improvement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参与课堂,达成教学目标等。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学生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真真正正为学生设计出一堂好课。总之,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2 . 3 维度三:教学过程——检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整合。有好的教学设计并不意味着有好的课堂。教师一旦进入真实的课堂,就必须根据课堂的情况调整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现在,有的课堂往往成为一种“演教案”的活动:学生根据老师课前的前置任务,大量搜索材料,到上课时先讨论一下怎么演示这个材料,然后就演起来……这离有效课堂的距离相去甚远。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意向与学生的参与度体现的。其次,学生根据教学要点,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第三,小组成员根据学习任务,学会真正“合作”,而不是“合坐”,共享学习资源,主动分享观点,提炼要点,表达己见和组见;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标。
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个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有效的教学是依据“教案”又不完全受“教案”牵制,这种教学将不断“生成”新的教学问题和新的教学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倾听起了很大作用,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的观点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2 . 4 维度四:教学效果——检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
在有效课堂里,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会运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学生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叶澜教授说过:“好的教育不是播种希望,因为希望的种子已经在那里生根发芽;好的教育是成全希望,好的教育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Tell the students, they will forget, show the students, they will remember, involve the students, they will learn.”这说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参与、学会分享;这是英语有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成全了学生学习的期望,延续他们学习的生命。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享受学习者自主的学习权利,乐于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合作学习质量、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课堂。
2 . 5 维度五: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一般指“回头思考”,它指教师以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行动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如果问题没有很好地被解决,需要进一步清理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严重偏离,如此等等。当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及其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教师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或“研究性教学”,这是教师提升英语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
“反思教学”的支架:
(1)学生的满意度
①学生是否喜欢这样的教学设计?②学生是否有学习的成就感?
(2)让教师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①教学过程总是……;②教学效果反映了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提升……。教师进行教学叙事,必须从“反思教学”的评价支架开始:
Assessment Form of Teaching(教学评价表)
(For the lecturer and observers上课者与听课者用)
Circle or check each item in the column that most clearly represents the evaluation:
4=excellent,3=aboveaverage,2=average,1=unsatisfactory, N/A=not applicable. Comments space is below.
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英语教学中评价应多元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必须是基于学生、用于学生以及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记录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从中总结经验,这使教师自身获得了提升和发展。对教师而言,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断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
约翰·杜威说得好:“思考即研究,研究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是以发展英语教师能力与学生素质提高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英语教学实践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写好教学叙事、教会学生愉悦写作,就能和学生一起创设有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2).
刘良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倾听”与“任务叙说”[J].教学与管理,2003(8).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故事[J].教育研究(大陆版),2003(9).
刘良华.做“思想型”的教师[J].人民教育,2003(15-16).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