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管理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69-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仓储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仓储管理作为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生产、供应、销售的中转站。企业进行仓储管理有助于其提前预防需求变动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能够连续,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同时有助于其应对市场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经营生产中出现交货延迟的现象,保证企业商品销售的无阻碍进行。企业存货过少,供货跟不上客户需求将影响正常运营; 存货过多意味着占用了较多资金,增加了利息负担,同样影响企业运行。高效合理的仓储能够有效地调节供给与需求,带动企业的物资流动,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保障企业生产的可持续进行,最终实现企业对自身资源的有效掌控与利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如何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对存货实现有效管理,将存货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是_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生产经营充满动力的关键一步。因此,本文便对当前我国企业仓储管理进行分析,并对其如何优化进行研究。
一、仓储管理的基本内容
1.仓储管理的内涵。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和仓库内储存的货物所进行的管理,是企业为了充分利用拥有的仓储资源来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拣货、组织、协调与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仓库的选址与建设问题、仓库设施设备的选择与配置、仓库的库存管理与控制、仓库商务活动管理、仓库的业务管理、仓库安全与消防问题、仓储管理技术的应用。
2.仓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仓储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储存功能实现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以实现仓储合理化。具体表现为:保证货物的质量、优化管理货物的储存时间和周转周期、控制和管理储存货物数量、根据货物的特性和周转速度合理规划储存结构、优化管理仓储各项费用五个方面。仓储管理活动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作业,保证货物质量;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库存周转率,做到“快进、快出、多存储、保管好”的高效率仓储;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最少的人财物消耗,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及时准确完成最多的储存任务。
二、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还必须对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给予充分的重视。
1.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1)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2)自动化仓储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集成制造系统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3)智能化仓储阶段。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新月异,仓储管理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是:(1)实现“零库存”管理及整合化管理。从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角度来研究问题,零库存概念应包含有两层意义:一是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即近乎于无库存);二是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即不存在库存活动)。整合化管理就是指把社会的仓储设施,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作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以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从而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2)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计算机具有高强度记忆功能,能把负责的仓储管理工作进一步简化并大大提高效率;同时,它还具有准确计算能力,使人们增强了对它的信赖。它可以对临时变化进行应付,对临时需要进行适时处理。因此,计算机已经成为库存控制信息系统的核心,作为对各项管理业务发出企业指令的指挥中心而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当前仓储管理中的不足
1.当前仓储管理没有得到企业的足够重视。以往较为传统的物资存放仓库大部分为平房库,仅仅用作存放物料。库房老旧,存放状况较差,加上对于库房的资金投入有限,仓库的整体环境无法完全提升,这就让存放在仓库的物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企业由此也承受着较大的经济损失。当前企业对仓库自动化、机械化运作的认识以及投入都不足,很多环节仍然为人工作业。企业仓库存储技术发展的不协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仓库存储作业的效率。
2.当前企业无法对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物资有一个全面准确的预估,仓库物资存放的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企业信息化技术普及范围不广。倘若无法有效及时正确地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的类型、规格以及数目,经常会导致无法精确地把握物资供货的时限和物资采购的数目,常常发生提早或者推迟供货,进而造成货物的囤积,进而干扰企业日常的生产。
3.部分职工业务操作水平有待提高。企业中存在一部分员工业务水平较低,这些人对于熟练掌握相关库房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知识有很大的困难,这就使得企业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系统其优势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期望的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提升。
四、企业仓储管理的发展策略
企业运营革新、降低生产成本所要施行的重要一项举措就是实现高效率的仓储管理。倘若能够对传统的仓储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提升,这对企业来说,该举措是为其生产物资供应、节省生产成本以及提高同行业竞争力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证。因而应当以科学管理作为首要衡量标准,对生产物资进行整体控制与计划协调。
1.创新改革现代物流仓储管理方式。企业要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以此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更新仓储设备,不断提升仓储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成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实现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同时,扩大企业仓储空间,实现对企业仓库的现代化管理,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性的增加仓库数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空间区域。其次,要优化仓储流程结构,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降低运作成本,并通过适当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资本的运作效率。最后,企业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及时准确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促使企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科学配置仓储管理资源。要科学配置仓储管理资源,合理规划仓储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各环节寓于同一个有机整体之中,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要对自身发展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从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总体情况出发,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资源配置计划,保证各环节的有序衔接,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减少管理程序,节约时间,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大的空间。同时,企业要合理安排人才,从人才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逐一考量,实现人尽其才的最终目的。此外,要合理规划仓库存储空间,科学利用,提升空g的运用效率。
3.建立专业化仓储管理人才队伍。企业要建立健全培训再教育机制,为企业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培训途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意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同时,实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同时,企业要建立考核评估机制,从员工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则,保证各项评价内容的真实准确,激励用人机制,定期评选优秀员工,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速度。
4.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按实物名更新系统货物名称,引进条码技术,利用条形码技术对商品进行识别和描述,通过光电扫描识读条码符号,实现机器的自动识别,并快速准确地将信息录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使纯人工化管理方式向自动化管理转变,降低出错率。条形码技术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高,可以使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同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降低信息管理系统权限,促进账实相符。应成立仓储管理小组,由小组组长负责对产品报损单进行审核,实时更新系统内账面数据,让账面数据和实际货物数据相符,保障接到客户需求时有货则确定发货,无货则尽快采购,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总之,仓储管理的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它是保存物资原有使用价值,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实现企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认清仓储管理在企业发展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仓储管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从改革管理方式、优化管理资源、加快人才建设和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四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仓储管理水平和效率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美英.浅析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1(2)
[2] 黄丽霞.论我国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3(3)
[3] 孙玉凤,孙福田,郑嘉禄,刘艳锐.现代物流仓储业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0(1)
关键词:现代物流 仓储 管理技术 应用前景
1.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少完整的仓储标准体系或物流标准体系,使已有的先进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缺少基础性标准,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使库房、站台、包装、托盘不统一、不通用;缺少服务标准,使仓储企业没有标杆,迷失方向;缺少监管标准,使一些人违法乱纪,造成社会问题。
1.2 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
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满足各自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 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分化局面。
1.3 管理形式粗放、 单一, 技术相对简单落后。
目前, 中国的仓储管理形式整体相对落后,虽然现代化仓库开始不断增加, 但其所占比例很低, 主要还是靠手工账或简单的系统进行管理, 操作仍以手工作业为主, 设备简单, 技术不高, 管理方法仍较落后。
1.4 仓储管理人才缺乏
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就现代物流来讲,仓储人员一般从业素质比较低,对商品保养、 维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对货物的放置、具体情况 (有库存、 无库存、 库存多少 )不了解、不重视。而现在需要的是有整合能力和复合能力的物流人才,由于这种人才的欠缺,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2 .解决方法及建议
2.1 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走国际化道路。
要适应开放市场的要求,做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各项准备工作,关键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必须按照国际物流标准模数尺寸来设计仓库、托盘、货架等储运设施和设备。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
2.2 优化仓储布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许多国家的仓储业均地处都市城区、交通要道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物资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都市商流活跃、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这一优势,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调整好自己的经营结构。尤其是占地面积大 地理位置优越,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解决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是的问题,调整库区布局,更新库房,进行必要的技改,使之适应物资大流通的需要。打破条块分割,面向社会经营,参与竞争。
2.3 应用最新的仓储管理技术
2.3.1 JIT技术,即准时制,是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精确测定生产各工艺环节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确定的时间对生产实行控制,以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为目标。
2.3.2 MRP即物料需求计划,它是一种物质计划管理模式。依据市场预测需求和客户订单的数量制定产品生产计划,然后再根据产品生产进度计划,组成产品库存状况和物料结构表,再使用计算机计算出所需物料的需求时间和需求量各是多少,从而确定物料的加工、订货日程和进度。
2.3.3 MRPII即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在MRP基础上产生的,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生产、供应、销售、财务各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使各个职能得以协调发展。
2.3.4 ERP是在MRP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ERP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一个紧密相连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并对此供应链上所有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按照供应链管理的要求进行重组,规划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
3.发展趋势
3.1 零库存管理
仓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库存。这种零库存只是存在于某个组织的零库存,是组织把自己的库存向上转移给供应商或向下转移给零售商,以实现自己的零库存。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零库存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实现零库存的库存管理有以下途径:推行配套生产和分包销售的经营方式;依靠专业流通组织从而达到准时而均衡供货的目标;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实行“看板供货”制度。
3.2 整合化管理
仓储管理实施整合化仓储,即把社会的仓储设施,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也就是说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下,实行仓储管理,把有关仓储管理的作业或设施进行重建。
3.3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在仓储管理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它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处理简单化,同时还发展了许多成熟的仓储管理软件供企业挑选采用。网络在近年来的迅速普及使得库存管理网络化正成为一种趋势。网络将总公司、分公司、营业所、销售点以及分布在各地区的制造厂、组装厂、供货方、营业仓库、流通中心、运输公司等连成一体,一个贯穿全国甚至世界的库存控制系统就形成了。只要把仓储管理涉及的角落均连入网络,便形成了一个仓储管理的整体,充分发挥出统筹和整体策划的优势,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姜超峰.仓储管理技术应用前景.China s torage & transport magazine,2009.1
[2]肖建辉.浅谈仓储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6
[3]连亚红.浅谈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同煤科技,2010.6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仓储管理 内容 趋势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库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是构成第三方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虽然它们之间是三个相互区别的层面,然而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于它们之间。
(一)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
所谓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指的是,以铁路、公路、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为运输主干线,以区域配送为中心,形成一个系统的枢纽的布局模式,从而改变物流系统的复杂纷乱。所谓枢纽指的是一个配送中心,只不过这个配送中心的基地是仓库。除此之外,专业的对配送中线的选址规划、设计仓储系统内的设施设备的安排、设计规划区域的功能,也是仓储系统布局设计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物流供应链的设计上,物流建筑的设计上,物流设施设备的配置上,都必须有专业技术,因为,它对接下来的物流程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说,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不仅是顶层设计,同时,它更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
(二)库存控制
在控制库存时,我们必须以上一层的设计,也就是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为依据对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系统模式进行确定,这是确定仓库商业模式的必然要求。
第一、将控制目标定位在服务质量和运营成本上,如果成本中心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从而使库存的合理性和零库存率得到保证;
第二、服务质量、运营成本、计费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将会成为控制目标,如果将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执行环节,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第三、执行、反馈、分析,是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中库存控制的主要功能,因而,相对于供应链的整体来说,它处于后端位置。
(三)仓储作业操作
进仓、盘点、账务处理、出仓等是仓储作业操作的传统作业流程,因而我们说,它是整个仓储管理中的基础部分。在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中,主导管理是以仓库管理系统为中心的。与其他管理软件不同,仓储管理系统的仓储作业操作是信息化的,因而,对库存控制和信息集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为基础仓储作业流程:
第一、进仓作业流程
接单审单―检查车辆―卸货―验收货品―系统指导上架―贴标签/扫描―单据处理―入账确认;
第二、盘点作业流程
制订盘点计划―盘点实物―实物与标签核对―盘点表与系统账务进行复核―计算库存准确率;
第三、出仓作业流程
接单审单―系统分配―分拣备货―发货―复核―交接―单据处理―销账确认;
第四、账务处理
实时记录和检查每次进出库作业、质量状态、数量的改变,同时分类、整理、归档保存、备份相关凭证,这是进行账务处理的主要目的。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深度结合
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WMS作为由一系列计划模块有机组合并产生相应预期结果的系统,它是集员工、流程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集合体。在国外,WMS功能的强大和专业性通过实践的充分证明。在国内,WMS得到了广泛运用,但仅限于其初级功能模块。
对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而言,仓储管理必须通过WMS作为工具,开展充足的辅工作,以便为完善系统的配套设施作好准备。例如自动存货、补给系统、RFID、产出相关报表、库存控制指标等运用进行了重新组合,以适应仓库管理运转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运用,仍需要通过管理中成熟的理念支持和贯通。
(二)贴身个性化行业化服务意识
第三方物流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行业是物流外包潜能最
大的行业,如食品饮料、服装、化工、IT、电信和汽车行业。行业发展速度比较低的传统行业,是支撑物流行业现阶段生存发展的支柱力量,调查显示,物流行业中比较大型的企业非常重视传统行业的物流需求,因为抓住这些行业的需求,是保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物流行业生存的根本。
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要站在客户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前提是必须熟悉客户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流程,具有物流系统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在清晰地识别客户需求后,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归纳行业需求,并结合自身运作特点,为客户贴身制订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提升服务方案。
从而,突破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往被动接受整改完善指令的局面。
(三)人才的战略型、管理型、技能型
现代物流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是结合整个物流业的成熟发展联系在一起,必须具有提供从物流计划、系统设计、物流管理到实施一整套物流服务能力。满足以上发展的需要,不能脱离高素质的人才。从理论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为3个层次,一是战略型物流人才,二是管理型物流人才,三是技能型物流人才。在企业当中,对以上3个层次之间的复合性人才需求更为强烈。这也意味着,企业更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实践经验”的人才。这类人才一方面来源于先通过学校培养,后阶段实践中磨炼形成;另一方面来源于在实践工作中已经掌握技术技能,再通过专业化理论提升的修炼而成。人才的培养和战略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另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1] 叶梅:仓储管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 [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一、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多种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操作。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仓储管理,即库管,是指对仓库及其库存物品的管理。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从物流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物流的研究最初是从解决“牛鞭效应”开始的,即在多环节的流通过程中,由于每个环节对于需求的预测存在误差,因此随着流通环节增加,误差被放大,库存也就越来越偏离实际的最终需求,从而带来保管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从研究合理的安全库存开始,到改变流程,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以致到改变生产方式,实行订单生产,将静态的库存管理转变为动态的JIT配送,实现降低库存数量和周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仓库越来越集中,每个仓库覆盖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仓库吞吐的物品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复杂,但是仓储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本不断递减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从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历史就是库存成本在总物流成本中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的历史。
(二)仓储管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地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这样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
2.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做好准备。货物作为商品要顺利进入市场满足购买者需要,必须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就做好准备。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3.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从整体上而言,仓储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在前面讲仓储的必要性的时候已经谈到过仓储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4.仓储还是保证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物流过程中属于流通领域,而仓储优势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因此,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再生产和整个经济活动得以顺利惊醒的保证。
二、我国目前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的对策
(一)我国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2.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着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3.仓储人才缺乏,仓储管理人才更不多。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善于操作的运用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
4.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已经建立的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有些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
(二)我国仓储管理的长足发展
我国仓储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世纪末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带动了仓储业的发展,对仓储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的现代化库房开始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以满足地区发展对物资流通的现代化需求。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和硬件设施也随之建立起来。现代商业体系的建立引导着仓储业向着合理、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也促使中国仓储业与国际物流体系的快速接轨。
到2003年年底,中国内地现代化自动库已经超过200座,每年还在快速增加。在仓储业硬件设施得到改善的同时,仓储业的管理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高高校纷纷建立物流专业。为仓储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人才。各种社会物流培训机构的出现满足了企业发展对物流人员知识更新的要求。
政府管理机构对仓储业的发展起到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所颁布的物流技术标准等对仓储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出台为仓储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中国物流业业国际接轨提供了保证。
(三) 加强和改进我国仓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
2.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规定,为仓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3.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
4.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就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网络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
作者:王佐
可能是为了在定义中一并反映现代物流业“混业”发展的新情况吧,但却忽视了物流活动大于配送活动,也无需用“物流”来加强“配送”。物流与配送是不能并列的。总之,《办法》的管理对象应是“仓储活动”。不管从事仓储活动的是单位还是个人;不管他们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管是仓储企业干的,还是制造业或批发零售等企业干的;不管是“入库、保管、出库”这三个基本活动,还在这三者基础上的延伸服务。这样一来,我们在立法的原则上就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架构和产业分类标准相适应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1年11月16日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1]111号)之附件对应税服务范围的注释。其中,“仓储服务”作为若干“物流辅助服务”的一种,“是指利用仓库、货场或者其他场所代客贮放、保管货物的业务活动。”应该说,这个定义对仓储活动本身的界定是不完整的。这种横向行政法规对仓储活动定义的差异,应该引起《办法》制定者足够的注意。另外,根据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
但实际的情况是,现在还有多少叫仓储公司的呢?有行业组织召开仓储业发展座谈会,参会的企业几乎都叫物流公司。这多少有些令人沮丧,但这是传统仓储、运输业向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应该给本次仓储业立法工作新的启示。挑战二:谁来管?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一是政府部门;二是行业组织。但最大的挑战来自相关行业管理职能如何在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之间进行合理划分?长期以来,业界希望最好由一个政府部门来主管(因为管的部门太多)。但由于仓储活动分布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既非行政的条条管理力所能及,也非市场的块块管理能自成体系。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落实需要发改委协调33个部、委、局的动作,就可见物流业或仓储业管理的难度。仓储业能否归口一个行政部门管理,还有待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行业组织的自主管理功能已成为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相关商务行政部门应该把更多的仓储业管理职能授权行业组织来执行,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管理负担、减少行政对微观经济体的过多干预;另一方面则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治功能,提高行业管理效率,也符合国家培育“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能力的大趋势。挑战三:管什么?“管什么”是《办法》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关注的焦点。主要应由四部分构成:管仓库建设。主要是相关技术和安全标准的设定,因为这事关公共安全和社区利益。包括用地规划、建筑规范、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功能要求等。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办法》中应该对与仓库建设密切相关的物流园区建设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可以把物流园区看作是功能扩大和服务延伸的仓库。但不宜涉及“物流地产”,因为它虽冠以物流之名,但经济性质是“地产”,经营性质是“租赁”,物流或仓储企业是它的客户。除非地产商自营仓储。管仓储从业者。主要是仓储公司设立与开业条件,以及从业者资质条件的设定等。包括仓储业管理者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认证要求等。管仓储活动。主要是在“入库、保管、出库”这三个仓储核心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仓储业运营规范要求。包括仓单管理、合同管理、配送管理、质押物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公司制度建设要求等。《办法》要适当反映仓储服务新业态和新发展,以便为另行组织制定相关下位管理法规,并与其他相关法规相协调留有接口。上海仓储协会陈祥龙会长认为:重要的和带有方向性的仓储活动新业态在《办法》中必须明确点到,但不宜过细。管仓储行业信息。主要是行业统计管理,行业发展状况调查等。前者由行政部门来管,后者由行业组织来做。行业总量信息纳入国家统计报表体系管理,行业细分结构信息由行业组织自主管理,但要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信息管理分享协调机制。至于仓储行业价值分析,还是由市场来做。由于界定“管什么”实际上会构成对现行管理体制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加强立法工作在行政部门间、在各相关行业协会之间的横向协调。挑战四:怎么管?《办法》的基本功能是调整仓储活动相关方利益关系。为此要理顺两个主要管理关系:一是纵向的行政和行业管理关系;二是横向的资产和合同管理关系。政府管理主要是以维护市场秩序为目的,对仓储业行业总量、产业结构和发展状况的管理和相关服务。包括行业统计管理、税收管理、竞争管理、教育培训管理、以及相关投资服务管理。行业组织管理主要是以行业自律为目的,对行业行为规范、技术标准、资质要求以及与行政部门的沟通管理和相关服务。
关键词:仓储成本;预测与决策;模拟预算;最优方案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storage cost forecast and decision. Describes the basic program storage cost forecast and decision. The key problems and forward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steps.
Key words: warehousing cost; forecast and decision making; simulation of budget; the optimal scheme
仓储成本预测与决策是企业经济预测与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企业进行有效地仓储成本预测和决策,对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仓储成本预测的概念与作用
1.1 仓储成本预测的概念:仓储成本预测是以预测理论为指导,根据有关历史成本资料、成本信息数据,在分析目前技术经济条件、市场经济环境等内外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发展趋势所作的定向描述、定量估计和逻辑推断。
1.2 仓储成本预测的作用:预测作为一项探索未来的活动,早在古代就已出现,只不过当时是一种经验式的直观预测。在经济、社会和科技迅猛发展的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的发展使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社会分工日趋明细,同时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强,使决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而带动了经济预测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经济预测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
1.2.1 仓储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依据。仓储成本预测是对成本变动趋势作出的一种估计,回答“将如何”的问题,提供被选方案;仓储成本决策时对成本预测方案的选择,回答“如何办”的问题,确定备选方案。预测的要点在于揭示和描述经济变动趋势,从而为确定经营目标和方向提供依据。但预测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反映未来状况的情况,以便作出尽可能合理的定性分析和尽可能精确的定量分析,为成本决策提供有科学依据和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仓储成本预测,对未来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尽可能准确的分析,以避免仓储成本决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将未来不确定性的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1.2.2 仓储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计划是对未来的具体要求和部署,预测是对未来事件的描述,两者通过决策环节相联结。预测提出可行的备选方案,决策从备选方案中确定最佳的可行方案,计划则是对决策确定的最佳方案作出实施的具体规划。因此,仓储成本预测是企业编制成本计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学分析手段,是成本计划的基础工作。没有仓储成本预测工作。也就无所谓仓储成本决策,更谈不上对决策所选方案进行成本计划。
1.2.3 仓储成本预测是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社会性日趋强烈,企业外部环境处于急剧变化之中。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必然要通过仓储成本预测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获利水平,并不断将预测数据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相比较,克服盲目性,增强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展,仓储成本预测越重要。
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企业一方面要不断对历史成本资料进行测算,根据目前状况,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对未来经济、技术情况作出适当的估计,不断开拓新产品,并预计其成本水平,扩大和加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2 仓储成本决策的概念与作用
2.1 仓储成本决策的概念
决策就是为了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根据事物现状、环境条件及有关信息,对未来可能采取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作出决策,以规划自己的行为。正确的决策产生正确的行为,得出满意的结果;反之,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决策的作用在于保证行为的合理有效性。
仓储成本决策一般无需记录在账本上,而只是在决策过程中为了分析评价不同的备选方案而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成本管理的另一重要环节。
2.2 仓储成本决策的作用
2.2.1 仓储成本决策是现代化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征。现代化成本管理由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环节构成,仓储成本决策是现代化成本管理的前提环节。而且,仓储成本决策决定着其后成本目标计划的先进性和成本目标实施的可能性,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仓储成本决策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它对其他经营决策起着指导性作用。
2.2.2 仓储成本决策是经营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越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与外界联系日趋复杂,影响决策的因素也日趋增加,决策的影响后果也就越大。企业必须扩大市场和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以提高经济效益求生存,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一切都依赖于科学的成本决策。决策的产生和完善标志着企业经营管理已由过去经验式固定性管理发展到科学的定量管理。
3 仓储成本预测与决策的基本程序
3.1 仓储成本预测的基本程序。预测并不是空想和臆造,科学的预测,首先要对预算对象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收集和利用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资料,然后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寻求预测对象的内部和外部联系、演变的逻辑和发展规律,并利用这种联系和规律去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仓储成本预测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如下步骤:
3.1.1 确定预测目标。首先,要确定预测对象,既要求对什么事物进行预测。例如,是对总成本还是单位成本进行预测?是要求预测社会总体成本的变动趋势,还是本行业成本水平?等等。其次,要确定对预测有那些要求。例如,是要求定性化的趋向预测,还是定量化的数据预测?对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有什么要求?等等。
3.1.2 收集处理信息资料。要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必须要有能揭示本质的足够的资料信息。根据预测的需要,应该收集成本预测对象本身的历史资料以及进行预测所需的其他资料。主要对预测对象起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的历史资料以及在计划期内这些因素可能发生变化的资料。在收集资料时,除了应注意与预测对象直接相关的因素外,还必须注意可能对预测对象的未来造成较大影响的间接因素;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随时分析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补充必要资料、剔除虚假因素和偶然因素,保证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3.1.3 建立预测模型。影响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准确地进行预测,应当建立预测模型,使预测规范化和科学化。对定性预测设定一些逻辑思维和推理程序,对定量预测则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这些推导和模型进行成本分析。预测模型是对被预测事物过去和现在发展规律的模拟,它是否与实际相符将直接关系到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
3.1.4 利用模型预测。建立了成本预测模型后,就可以将有关成本历史资料或变动因素置于预测模型中进行成本预算。不过,预测模型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的应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必须对预测期内的具体条件加以分析,在确认该时期具备模型的应用条件之后才能把模型用于预测,去计算和推测。同时,也需要假设和判断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规律性能够延续到需要预测的时期,即认为预测对象的发展规律在这期间内依然起作用;否则,也就无必要利用该模型去进行预测了。
3.1.5 分析预测结果。预测模型测算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使用,还必须进行分析并修正。这是因为制定的模型和利用的资料是过去和现在的反映,所预测的未来只是近似于该模型反映的情况。而且在计算和推测过程中又会产生一些误差,再加上模型本身又是在许多假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因而预测的结果假定程度较高。这样,每次得到预测结果后都应对预测的结果加以分析和评价。分析评价的内容有两个:一是根据经验和常识去检查与判断预测结果是否合理,是否与实际存在较大的误差,并判断未来的条件变化会对预测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二是在预测方案实施后,及时与实际结果相比较,以检验预测结果是否准确,即误差大小,如果误差大,则应建立新的预测模型或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预测,比较并修正预测结果。
在上述基本程序中,关键在于处理和分析环节。一是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和处理,二是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修正。前者直接决定后面接力的模型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后者则限定了提供给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使用的预测结果的质量,这两个步骤所涉及的大多数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不像其余步骤那样有章可循。预测是一种技巧与艺术,预测方法只是工具,使用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使用者的运用情况,而灵活运用预测方法使预测结果有效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和分析环节。
3.2 成本决策的基本程序。科学的决策程序贯穿于决策全过程,也是决策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决策程序由若干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其基本步骤如下:
3.2.1 提出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没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只会引起决策过程的混乱和决策的无效。成本决策的总目标是成本最低,在这个总目标下,要注意几点:一是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二是目标要具体明确,并尽可能量化;三是适当考虑目标的约束条件;四是正确处理多重目标间的相互关系。
3.2.2 拟定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能保证决策目标实现的可行方案,拟定备选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对预测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设想、分析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决策应有一套完备的可行方案作为保证。因此,一定要在可靠的、充足的预测资料前提下,制定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在拟定备选方案时,还应注意:一是保持备选方案的全面完整性;二是满足备选方案之间的相互排斥性。
一、常规答辩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二、答辩范例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钱智,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WebService的智能仓储管理》。论文是在冯翔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市场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既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也让企业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企业生产规模、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货物库存量的急剧增加,原有的传统仓库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必须采用新的仓库管理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合理分配资源以及协调供、产、销各环节的管理,如此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传统的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简称WMS),大多都是通过手工对企业日常运作产生的大数据量进行处理。手工处理大批量的销售成本、销售额等数据,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容易出错,准确性低,风险大。传统的仓储管理系统不能满足信息实时性的要求,导致企业负责人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各项统计数据,从而导致在制定策略和计划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定位市场;而且混乱的仓储管理会引起企业资源浪费、产品成本过高、企业运作不顺畅,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降低。因此如何合理地管理仓库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
随着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开发高效的智能的仓储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实现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使得企业在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库存管理、货物传输等方面实现有效规范的管理,包括对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信息管理,如制造商、零售商、进货商等;以及对商品信息的管理,如类别、产地、库存信息等。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使得企业能够迅速针对市场的需求做出调整,制定准确的计划,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市场风险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在现代物流建设中,仓储是整个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仓储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现代化物流的水平。早在1980年的全美物资讨论会上,学者就指出,在商品生产流通的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和制造,剩余95%的时间都用于存储、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而存储、运输所支付的费用占生产成本的40%.因此,深入研究仓储技术与设备,合理配置仓库的资源、优化仓库布局和提高仓库的作业水平,并开发相应的管理监控软件,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仓储的发展离不开仓储管理系统的建设,仓储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销售的枢纽,可以说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了计划科学性、采购适时性、生产稳定性,以及展现了企业在项目实施、产品质量、平衡资金流通上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円益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用计算机进行仓储管理,具有传统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信息存储量大、查询方便、检索迅速、安全性好、成本低等。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仓储管理系统不仅使企业决策层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各种信息,使生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库存信息,合理地安排生产,高效安全地完成各项业务;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物料平衡和流通资金的平衡,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在巨大竞争压力下脱颖而出的助力。如图1.1所示,合理使用互联网、数据库、条码识别系统等信息技术,可压缩库存量、提高仓储管理能力、平衡资金周转,使我国的仓储业迅速发展,实现全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沃尔玛公司所使用的物流系统,随着沃尔玛公司业务的全球化发展,原有沃尔玛物流系统中的仓储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例如原有的仓储管理系统是单一的,集中的依赖平台的系统,不能很好地进行扩展。如果使用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为公司提供更全面的信息管理、库存管理,那么沃尔玛公司的仓储管理效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能提升公司竞争力。因此,本文以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为实现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研究国内外仓储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仓储业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研究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重点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不同应用。
第二,研究系统幵发策略和基础方法,介绍了SOA体系,并详细分析了WebService技术,包含WebService技术的概念、模型以及涉及的协议栈。
第三,在研究沃尔玛仓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法,并设计了基于WebService的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
第四,研究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划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设计各模块之间的通信接口,并对实现系统所采用的设计原理与算法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本文提出的预测最优库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算法,该算法引入了客户评价因子,可以更全面更有效地对库存进行管理。
本文各章节的组织结构如下:
第1章引出了仓储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介绍了国内外仓储业的现状,分析了仓储业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仓储业的发展新趋势;接着研究了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作用,重点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最后研究了SOA架构,并详细分析了WebService技术。
第3章首先介绍了沃尔玛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组织架构,研究了沃尔玛物流系统的现状;然后指出沃尔玛公司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解决已有问题的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重点介绍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对该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并研究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体系架构。
第4章介绍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对该系统使用的数据库进行了逻辑设计以及实现,并对该系统中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现,尤其对最优库存量预测功能模块中设计的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进行了该系统的功能测试。
第5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物流仓储自动化高层仓库仓库管理
自从有了生产活动,仓储就出现了,它是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仓储越来越受到厂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仓储理论的研究,使其逐步发展完善,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仓储的发展过程
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自动化仓储阶段
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上世纪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的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货决策,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到上世纪70年代末,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
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有300座左右,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50多座,其中高度在12米以上的大型立体仓库有8座,这些自动化的仓库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保健品、食品、通讯和信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仓库的研究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自动化仓储的推广和应用阶段。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和劣势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
采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空间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化仓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层存放货物的高架仓库系统,高度可以达到30米以上,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高架类型:高层(大于12米)、中层(5-12米)、低层(5米以下)。这与平库相比可以节约将近70%的占地面积。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由货架、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等构成,能按照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并对仓库的货物进行自动化管理,使物料搬运仓储更加合理。由于采用货架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可以容易地实现先入先出、发陈储新的出入库原则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生锈等现象的出现。
降低对人工需求的依赖,特别是降低特殊仓储环境中的人力资源成本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后,自动化仓储能适应黑暗、有毒、低温等特殊场合的需要。
自动化仓储固有的劣势
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自动化仓储的主体是由自动化仓库组成的。自动化仓库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建筑物、货架、理货区、管理区、堆垛机械、配套机械、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这些硬件和软件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和安装建设费用。对于自动化仓库的建设项目要进行评估和设计,包括必要性评估、技术评估、系统开发、敏感度的分析。这就要求对过去和未来3-5年中仓库的吞吐量、仓储容量、订单货物的类别等要素分析,还要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选择,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和很大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
物资吞吐量和种类固定,缺乏弹性当一个自动化的仓库按照计划建设完成之后,仓库的类型、物资的吞吐量和仓库的容量就固定了下来,这时如果外部的因素发生了突然的变化,仓库对其变化不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变化能力,也就是缺乏弹性。
我国仓储业的优化策略
我国仓储业现状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使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追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的几个方面:
没有做好仓库建设和规划的充分调查分析工作这就使得自动化仓库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着重大的决策问题。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没有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建设完成之后才发现在实际的利用中对于自动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
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思想认识不足由于认识不足,对配备的装备不愿使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对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信心不足,并没有把自动化仓储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从而在思想上放弃了自动化仓储的研究和使用。
由于外部因素和形势的变化收发任务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但是仓库设备和管理系统没有跟着变化和升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仓库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人员素质跟不上不注重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操作维修人员缺乏,使现有装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在新建库房设计时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和开发,限制着设备的使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安装后,部分系统失灵损坏,配件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十分困难。
积极应对的措施
由于以上出现的问题直接造成了自动化仓库使用频度低和大量资源的闲置,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改变现有的状况。
盘活资产,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闲置资源,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是物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把闲置的资源充分置于开放的市场中,打破行业与行政区域界限,让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专业机构经营闲置设备,扩展设备信息交流渠道,增强信息服务手段。通过正常渠道有偿转让、变卖、租赁、换用闲置设备。
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防止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研究与推广现代物流管理与运作方式,让生产过程与自动化仓库技术结合,提高企业内部物流的速度。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物流手段现代化和组织网络化,充分利用外部相关产业、企业的资源,真正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建设和使用自动化仓库,成为存货商、配送商、运输商、中转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为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包括国际)的物流任务,并使物流成本合理,尽可能进行横向联合,开放各自的物流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自动化仓库的管理机制物流设备要实现高效能利用,需要有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和科学管理,这些都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尽快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
自动化仓储是物资流通中的关键单元,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建库就建自动仓库”已成为必然。我国经济已逐渐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的加工基地。但目前,我国自动化立体库市场总体状况是供过于求,且普遍利润较低。自动化立体库是加工企业所需的二线或三线装备,长远来看,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随着加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投资者信心的增强,自动化立体库必将得到广泛使用。
仓储业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s)和工厂自动化(FactoryAutomation)对自动化仓储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
射频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仓库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运输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系统柔性化,采用灵活的传输设备和物流线路是实现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的趋势。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物流仓储管理体系 应用
1 物联网技术综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利用射频识别装置、红外线感应装置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相关信息传感设备,按照预先约定的协议,将物品和互联网以及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识别和跟踪定位的新型网络。那么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就是传感器和网络,物联网可以分为三层体系结构,即: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是负责对物质世界感知,以及收集相关的信息;而网络层主要负责的是对信息进行传送、初步处理等环节;应用程序负责的是为各行各业提供相适应的应用基础。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这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延伸并扩展的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所有物体和网络进行连接,从而进一步方便对这些物体的识别和管理,其用途十分的广泛,能够遍及多个领域,例如: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城市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系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2 分析物联网技术和物流仓储管理体系
物联网技术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RFID技术和GPS技术,而这两中技术是我国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最常使用的感知技术,在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仓储管理体系感知技术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但主要体现在传感技术、视频识别技术以及蓝牙技术等相关方面。物联网的发展积极的推动了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为了能够确保物联网技术能够在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利用传感技术、PFID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还应该根据物联网的实质用途进行划分。而由于我国对于物联网的应用正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实现了对“物”的联网,虽然已经应用于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但是并没有将其高效性的职能在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进行发挥,所以必须要积极的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整,并致力于物联网上,促进我国物流仓储管理体系的长期发展。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能够大大提高各类仓储业务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利用RFID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集成就能够实现对特殊要求的仓储物品进行感知,及时的了解仓储物品的温度以及湿度和空气成分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仓储环境的智能化,极大的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还能够保证仓储物品的安全性。再例如通过PFID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集成,并且将其应用到冷藏物流体系中,就能够及时的对冷冻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方面进行检测,并且在温度过高的或者是过低的时候能够实现自主调控,从而全面确保冷冻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冷冻产品的高质量性。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为方面的物流服务。
3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物流业是为企业和人们提供物流服务的服务业,是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物流业不仅要提供合适的物流服务,还应该积极的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主要包括运输、存储、包装以及配送等相关的功能,那么这就表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体系中需要应用到这些方面。本文主要探讨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在出库管理和入库管理中的应用
在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出库管理和入库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在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无人搬运车逐渐的趋于智能化,并且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搬运车正逐渐成为物流仓储管理的重要部分。仓库操作人员首先需要进行入库信息采集,也就是逐一核对入库清单的货品,并在验收合格之后交给仓库管理人员,操作管理人员根据PFID设备输入数据并将货物放置于制定位置,也就完成了入库,那么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就会自动生成库存数据表。而出库管理也就是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找到所需货物的所在位置,然后使用无人搬运车将货物运输出库,并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显示已经出库的货物。这能够有效对仓库进行管理,并且保证物品的安全性。
3.2 在存货和库存量盘点中的运用
盘点物流仓储的存货和库存量是一项巨大的工作,物联网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能够使得货品定位更加简单快速,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多级库存记录模式,是仓库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对仓库货品的不定期盘点是为了通过实物盘点,让实物盘点的名称、数量以及剩余数量等相关信息能够与系统中记录的信息保持一致。利用物联网技术的盘点过程中,盘点人员拿着读写器对仓库中的货品进行扫描,贴有特质标签的货品在被扫描之后,能够与其相应的货品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并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在盘点工作结束之后,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就能够自动的生成盘点报告,仓库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报告检查出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3.3 在库存管理中的运用
这里的库存管理主要是指货品在仓库中的转移,这也是仓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货品位置的移动以及货品数量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物流仓储管理系统根据各仓库的库存情况,有计划的将相应的货品从一个仓库转移到另一个仓库,从而达到节约仓库存储空间,降低仓储成本的目的。物联网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在各仓库的仓储管理体系中查找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相关的搬运技术,将货品有规则的科学的集中到同一仓库,并且能够保证物流仓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跟实际的库存数据一致。
4 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物流业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现了物流仓储管理的简单化、准确化和科学化,而这也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姜超峰.2011年仓储业发展回顾与2012年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2(03).
[2]冯亮,幺攀,孙洪峰.物联网环境下供应链仓储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06).
作者简介
武庚(1986-),男,北京市人。现为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科员。研究方向为物流仓储物资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