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结构设计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

第1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服装专业类的核心课程,在该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字

服装 结构 设计 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服装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该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服装结构设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服装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益。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常服装教育教学过程利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重点就课程设置,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二、课程设置安排

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将这门课分成《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两门课来讲授。这样使得服装结构的设计彼此孤立起来,而且教授的时间也不同步。这种做法存在一定弊端:

(一)教学内容分散

在服装结构设计这部分中主要教授对结构的绘制与设计,却没有对设计的作品进行实验的验证和测试,这样服装设计的纸样不一定具备可用性,对于服装板型也找不到毛病出来,从而不利于对结构设计进行改正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衔接困难

在传统课程安排上, 一般把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放在前面进行讲授,而把服装工艺设计安排在后面。这样会导致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无法与服装工艺设计进行衔接,而且衔接也不够连贯,容易让学生产生障碍。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重在服装结构设计技能的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意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服装设计人才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服装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科学性,我们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对应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按以下四个阶段逐步教学的: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

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首先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讲授,对于《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来说,在这部分我们先是从简单工作做起,如对基础缝型的结构设计进行学习;

(二)简单生活便装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这部分训练中,我们选取了较为简单的生活便装进行学习,如针对:衬衫、单裙和睡衣等;

(三)外衣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具备了简单结构设计与制作能力后,我们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教学的难度。在这步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外套作为学习结构设计与制作对象,如:男女西装,夹克和中山装等;

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是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在第一阶段,主要传授学生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制作技能;在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对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操作,首先学习与设计简单生活简装,结合日常生活的服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升华和提升,要求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后,应该着手加大难度,从事稍微复杂的外套结构设计与制作的实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重视日常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对于制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谈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作为一个专业类的服装院校,根据学校对人才的定位,在制定服装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引导学生朝这方面发展。

(一)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例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往往能事半功倍。《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理论繁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讲授课程,做到勤动手、多动脑,逐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时,作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安排些简单的项目让学生实习和操作,对于学生的作品适时给于肯定和鼓励,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价值。

(二)适时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扩展创意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通过自学材料,参考书或网络看,自己发现问题,同时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我学习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动力,培养创意思维。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教学

传统的服装学习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种教学过程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各级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与越来越紧密。作为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离不开现代教育方式的运用。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也能解决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四)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增强实践环节

如前面所述,《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熟练掌握结构设计和制作的技能,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训和仿真生产实训。让学生亲身体验服装设计和加工的流程,从而对服装设计的学习有更深刻的体会。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服装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的适合社会发展和服装潮流的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服装类高等院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出适合当前服装设计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立体思维;平面与立体;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课程,是以人体为基础,研究服装结构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的方法与规律,揭示服装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关系,它是把服装造型设计转化成服装成品的重要环节。

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通常采用在平面的纸上或布上进行制板的平面结构教学,具有成本低、速度快、适合成衣化生产等特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做到对所授知识的照搬照抄、死记硬背,最终对结构设计理论一知半解,甚至不知其所以然。只有让学生学会用三维立体空间的思维去理解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组合,以及这种组合与人体复杂曲面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理解结构设计理论,灵活运用平面纸样的组合去体现服装三维的立体空间。

在以平面结构设计教学为主导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塑造学生形成从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过程,是理解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关键。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体会到采用立体思维的培训、“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立体思维的培训

服装结构设计通过运用立体思维对服装造型研究分析,揭示出服装细部的形状及各部位的吻合关系,研究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形态,服装的立体思维塑造和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的造型实践,是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人与服装都属于多维空间实体而存在,良好的空间思维意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服装的立体造型和平面结构都属于“空间造型”,但它们的构成元素、组合形态却各不相同。平面结构的裁剪主要依据服装的外部轮廓来进行,明确的轮廓就表现出肯定的平面形态,而一个立体形态却没有固定的轮廓。比如平面上的一个圆形,它的立体形态可以是球体,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半圆形,显然,立体形态的创造不仅依靠轮廓(即投影),还要依靠实体的“量”。对于平面形态,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只能看到平面,除了随着透视有些变化外其中的形态没有根本的变化,而立体形态则根据观察者位置的变化,却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经常培养空间立体思维,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分析设计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造型形态构成的数量、部件细部的吻合关系及结构设计分解的能力,而且还应将布料覆合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对服装效果图所表现的服装结构直接进行悬垂、曲线、凹凸、褶皱和复杂线条的立体思维塑形训练。从而加强学生对服装体积感的直观认识和知觉力,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服装立体空间组合概念。

二、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一体化的应用

面对服装企业普遍反映的服装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不能完成结构设计的现实问题,如何提高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服装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是各服装院校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体会到采用“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一体化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里的“立体结构设计”不是指立体裁剪课程,而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结构设计理论而进行的立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某一部位的结构设计时,先用布或纸在人体模型上演示的方法,给学生以形象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观察从一块平布包裹人体时出现的各种结构形式(省、缝、褶等等),这些可变性形式带来的立体效果变化,以及从立体形态展开成平面的纸样外型,各部位结构线的特征等等,从而奠定了平面结构设计理论的学习基础。其次,对于复杂的款式造型,学生难以准确地将其分解转化成平面结构纸样时,可用直观的立体结构设计方法进行演示,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服装的平面纸样与人体立体的关系以及相互转换关系。特别在讲授结构设计变化原理部分时,如服装的省道位置、省量大小、省道转换和褶量大小等等,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教学,进行机械的平面纸样的转化,缺乏对成型的服装立体效果的认知,学生是很难理解立体结构与平面结构的转化过程和结构变化原理。又如裙子的褶裥设计,学生对平面纸样褶裥量的大小难以掌控,以及对立体成型效果模糊,通过立体结构设计观察相同面料质地与不同的褶裥量,及不同面料质地与相同的褶裥量等形式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全方位认知和理解服装结构设计变化原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设计一体化的应用

服装工艺设计是服装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将已裁剪的服装裁片经过缝制、整烫等手段制成服装成品的过程。现在的服装市场注重品牌风格、服装质量和制作工艺,急切需要对服装面料、款式造型、制作工艺等全方位把握的服装人才。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教学的各部分内容关系紧密,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实践性。结构设计课上学习的各种制板方法及纸样制作,如果不进行样衣制作、板型的修正及服装面料的选择来验证,最终还是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理性与感性认识的同步提升。因此,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设计一体化的教学可以使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用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更系统化、实用化。比如在讲授半圆裙底摆结构时,先不将裙长斜纱部分减短,让学生按纸样制作出来,穿在人体模型上观察裙子底摆长度的变化,就会发现因面料纱向的不同所产生的悬垂性的不同,裙长斜纱位置的长度最长,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将该部位长度减短,并且根据面料质地的不同,减短的长度也不同,从而使学生脱离单一的平面结构设计过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去理解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总之,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立体思维塑造与服装结构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款式造型到结构设计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与成衣工艺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目前我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服装结构设计与成衣工艺课程分为四个教学阶段:原型及基础理论、裤子结构设计、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这四部分教学分别被安排在大二至大三进行。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学好服装结构设计与成衣工艺课程,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融艺术、技术和市场为一体的设计思路,使设计更贴近于生产实际,既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能够把美学与理性科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改革

在传统教学中,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不讲授工艺制作,学生在学会了结构设计后没有实践的机会来检验和巩固;而服装工艺制作课程不讲授服装结构设计。例如服装工艺制作课程主要讲解各个零部件的缝制工艺、各类服装中裁片的组合缝制工艺,不注重与服装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结合,所以学生在学习工艺制作时只学会了一些传统服装的缝制过程和方法,自己设计的服装款式和相应的结构设计得不到实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最终导致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内容得不到实践的检验,而服装工艺制作课程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为了改变教学中存在的这一缺陷,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师和服装工艺制作课程教师要进行沟通。例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师在讲授衬衫类、连衣裙类、裤装类、套装类、大衣类、礼服类的结构设计要点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各类服装款式进行结构设计,再通过服装工艺制作课程相对应的学习完成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款式设计得到实现,结构设计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缝制各类服装。增加部分关键的基础结构工艺处理方式的示范与演示,使学生深刻理解版型与工艺的紧密联系。把工艺的手针内容调整到结构课上,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边学边做,尽早进行验证式版型练习提供基础的训练;另一方面在目前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同时把创新思想通过结构课教师(同时担任设计课程)传达给学生。

二、教学方法改革

服装结构课程相对枯燥,如何能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在课堂教学手段上应该实现直观、创新和多样化。

(一)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相结合

平面结构和立体构成有机结合是服装结构类课程教学的根本。立体构成适应形象思维的施展,服装的立体展示亦作为验证结构正确性的唯一客观标准。平面结构需将三维的服装形态转换成二维的平面结构,保证服装与人体的适合度,从中形成结构设计理论。抽象的结构设计理论、复杂的造型形态和人体动静形态三者间的相互配合关系是学生学习结构设计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师通过对人台曲面结构的分析,运用立体裁剪的手段,使二维的平面结构与三维人体之间进行有效的转换,让学生从形象思维上客观感性地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造型结构设计理论,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复杂的三维造型结构到二维平面结构的转化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结构理论的讲解过程中,可结合样衣在人台上进行示范检验。这样“虚拟+真实”的教学通俗易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形象思维。

(三)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主要体现在课堂设计安排的细节上。如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请一位学生上来讲服装行业新闻或剖析流行服装款式结构等,让学生每次课前都能了解到时下的服装新闻、业内行情等资讯,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服装结构的兴趣;再如随机在课间安排课堂内容小测试,或请学生上台制图示范等,将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又如教师在讲到服装某些款式和部位结构时,可扫描学生的穿着,结合学生穿着的服饰、课堂实物即兴分析等等。

三、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一)合理的考核方法是建立和谐教学环境的重要保障,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需要创新的考核方法相匹配。给不同分流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任务,兴趣组学生的作业任务相对多,但并不代表对基本组学生放任自流。首先要布置一项基本作业,这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的。此外,要求兴趣组额外完成更多的1∶1结构样板,并结合时下流行款式特点设计、打样、制作若干款服装。由于平时工作量多,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60%。为了体现评分标准的公平合理,无论是基本组还是兴趣组,作业评分标准一致,仅对兴趣组的附加作业给予一定的附加分。考核标准以公平合理为基本原则,成绩能够衡量学生的实际技能和水平,整个评分和附加分标准细则都在课前与学生共同调研、修改、确认,并且在评分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成绩评定。对于大作业,邀请企业样板设计师或专家以专业的眼光对学生作业中的不足予以指点等。这种立体的、多方位的成绩评定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心。

(二)围绕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改革考核方式。目前各个服装院校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主要有两种考核方式: 一种是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卷面答题;一种是课下完成作业量较大的综合作业。在结构设计课程的初期,主要是以使学生理解人体和服装的空间关系,以及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目的。用传统的试卷考核形式可以达到检验学生所学的目的,但在结构设计课程的后期,用这种考核方式就显得太机械。后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仅凭理论试卷很难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通过灵活的、考查面较全的综合作业或者实做的形式考核才能达到目的。当然,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利用综合作业不用全部在课堂上完成的漏洞而请人代做的现象发生,各院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如重修等规定。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结构设计与成衣工艺的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服装结构设计与成衣工艺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探讨,有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能够满足行业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级服装专门人才。当今是注重创新的时代,时代需要的是拔尖创新型人才,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以教授知识为主,而是以教授方法和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思考,开拓思维,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除了讲授大纲所要求的授课内容之外,也要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专业的理解,这种间接的经验与认识可以更加生动和直接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去理解授课内容。

【参考文献】

[1]曹叶青.浅谈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与学[J].山东纺织经济,2010(08):80-81.

第4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造型设计;轮廓造型

一、裤子后裆斜线的画法的误区

后裆斜线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裤子外型的美观和人体生理舒适度,它在裤子结构设计中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结构设计线,穿着结构设计合理的裤子,会让人感到舒适,而且能体现人体的线条美。如果裤子的后裆线设计不合理,不仅不能呈现人体的美感,而且让人觉得很不舒服,甚至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正确的绘制一条合理的后裆结构线,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是特别重要的。

画法一:后裤片后裆直线与大裆线的交点向上2厘米的点与臀围点连直线形成后裆直线。

画法二:将后裤片后裆直线与裤中线之间的间距分成二等份,然后找中点与后裆直线与臀围线和交点,即臀围点连直线形成后裆直线。

这两种制图法在成型效果上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忽略了人体作为服装本身的主导地位,没有考虑人体臀部的变化,没有随着体形的变化,制图方法也顺应尺寸的变化而变化。这在服装设计中是非常不合理的。

被大家公认的科学画法是用角度法来求解后裆直线的方法。原因是人的身体臀部最高点与腰部的最细处有个角度值,随着人们的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做裤子不仅考虑舒适,还要考虑美观,这样才能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需求。能满足正常人体的体形的角度,换算成直角比的话中性值为15比3。由于中国女性臀部偏小,因而国内较适合15比2.5或2.8。

二、裤子的内侧缝画法的误区

服装的造型设计也就是一种线条经运用后造成面积与比例上的分割而形成的,它是由许多规则和不规则的线、面、体组成的外轮廓造型,它是包裹人体曲面外,形成三维立体轮廓造型。每一种线条都有着它自身的形态语言和情感语言,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观察到的服装外轮廓特征是不同的。服装的外轮廓在服装造型艺术中是多角度的,也是全方位的。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能设计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特征的服装轮廓造型,就是运用不同线条的组合而成的。

在传统制图法画图习惯做落裆处理时存在着误区,在前片的基础上做后片的画法,忽略了内侧缝线的结构,无论是毛缝还是净缝,单边放缝只看两裤片外侧缝线画线。与前片小裆缝合后整条裆弧线在前后片接缝处有微向上突起的结构,使大裆尖角度小于直角成锐角。这种结构造成的后果是使裤子很容易开缝,而且开裆对于人体生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合理的画法:将后裆弧线与后片内侧缝线的接角修改为接近直角的结构,去掉落裆,形成平直的前后片缝合后裆弧线接口,与人体结构相符,穿上也就感觉舒适了。

三、裤中线的画法中存在的误区

西裤的前后两条挺缝线是裤中线,完美的裤型加上挺直的裤中线,能起到隐藏人体缺陷的作用,给人以美感。但是如果裤中线是偏移的,不仅会让制衣者烦恼,还会让穿衣者尴尬。传统制图法中裤中线通常用等份法来确定,画裤中线最好的处理手法就是对称的等份法,但我们做等份法之前必须确定你的结构是合理的。有的服装设计师习惯先做前片再做后片,而且后片是在前片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裤中线共用一条裤中线,那么对折的后裤中线与前片套用的裤中线并不在一处,如果做完之后感觉不理想再修整两侧,这时的裤中线实际上已经不是你所设计的裤中线了。正确的方法:先裤中线确定后再画两侧线,之后再调整修改,然后采用等份测量的方法,检测裤中线是否原来设计的裤中线。

四、袖子的画法中存在的误区

在衣服设计中袖子既是是重点又是难点,袖子设计与其它部件的设计不同。衣袖的设计在服装设计中是重头戏,它既独立又不独立,它虽然可以单独绘图,成型后可单独成一体,但它又与衣身有着密切的连接。在传统制图中,将袖子和衣身分开来做,图与结构不相符,袖窿转折处的弧线与袖子转折处的弧线分别制图就不能保证它们完全吻合,而且在修改时无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用衣身制图,然后袖子在衣身的袖窿的结构线上做图,修改时改变的多少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成型的袖子弧线能够与衣身窿准确无误的相吻合。依身制袖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更好地使袖子的前后得到控制,使袖子制作的一次成功率提高。

五、上衣公主线的画法中存在的误区

省道线、公主线、肩袖线、分割线、褶裥等都是服装的内部结构线,这些结构线依据人体的起伏来分割,将服装连接成多个面,形成立体的三维服装。由于人体是一个由多个面组成的多面体,所以在把平面的布料转变成立体的服装时,必须运用科学的处理方法,依据人体工程特点,通过连接收省、分割等结构线来吻合人体曲面。在服装造型设计中,服装分割线的画法和书中所讲理论有所不同,是不能向任意的方向分割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是有偏差的,如女装公主线的画法,为了避免衣服的胸点与人体的胸点不符,前片做图时我们要注意到胸突省的因素应该避免偏离BP点过远,以免造成人体的胸点和衣服的胸点不相符。而后片则不同,不受胸点的制约变的随意性很强。只要不违背美的原则,结构线我们可以在任何位置画。但在实际的设计中也要避免分割线过于偏直或靠近侧缝袖窿处,这样的纸样放缝会出现缝头无限长,而导致无法纸样放缝。

六、结语

服装的结构设计不只是对服装款式的设计, 它还包括了服装结构的问题, 服装的结构设计从理论上也可以说它是款式设计的继续。服装的曲线造型在结构中的就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着装效果。因而我们也更意识到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及其设计的难度。除此之外,人体工学的设计,内在结构曲线和结构外缘曲线设计都属于服装结构设计范畴。以人体造型为基准的服装结构的对应曲线是内在结构曲线,纷繁复杂的服装结构与人体关系正是由这些与人体结构对应的结构线构成的,为了避免进入结构设计的误区,我们需要用客观的辨证观念去分析解剖其结构原理。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王菊生.造型艺术原理[M]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4.

第5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立体思维;教学探究

立体思维也叫做全方位思维,是指人对于事物的全方位思考能力以及立体看法,是学生多角度思维和平面、立体思维之间的转换能力的具体表现。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立体思维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对服装设计结构的全方位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一、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立体思维教学的内容

1.立体思维的培养

立体思维的培养是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有关立体思维部分的一个重点,并且随着人们对于学生立体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实际教学中,教师也更加重视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限制,一些教师采用的立体思维培养方式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普遍没有得到较为系统和专业的培养训练。立体思维的培养内容不仅是让学生凭空去想象,而应该一步步锻炼学生的联想和发散思维能力,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最后形成立体结构,同时还要能够通过立体结构拆解为平面设计,将立体想象通过对平面的服装结构设计体现出来。

2.立体思维的运用

除去立体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之外,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立体思维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怎样把脑中的立体想象抽象到平面中,用实际的工具将思维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体现出来就是立体思维的一种应用方式。立体思维的运用不能只凭想象,而需要更多的空间结构与平面结构知识,需要了解转换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技巧就需要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涉及,并且使学生加以练习和运用。

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立体思维增强方法

1.训练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提高立体思维能力,首先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应该加入对学生立体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例如,通过一份平面的服装设计图纸,让学生还原其穿在人身上可能产生的立体空间效果,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立体想象能力才能完成这项任务。为了达到逐步加强的目的,一开始可以只体现部分立体效果,然后逐渐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能力的加强体现更完整的立体效果。

2.模型与动画结合训练

借助互联网工具,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可以将人体模型制作成动画形式立体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工具模拟服装穿着效果,让学生了解立体想象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修正自己的立体思维模式,使自己的立体抽象能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3.增加抽象和具象练习实践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立体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立体思维能力的运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还应该增加更多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转换练习,使学生了解如何将立体思维体现在平面的服装结构设计中,使结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结构特点。

立体思维能力是服装结构设计中一种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立体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加强学生对于这种立体思维的灵活运用,使得服装结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结构特点,更好地利用立体特点提高服装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舒适性和美观性。

第6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

服装材料设计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充分利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加工手段以改变服装材料的原始面貌,使服装材料呈现出多维的视觉形象,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多元的设计素材。现代服装材料的运用,是对服装的服用功能、象征功能、审美功能的主观能动的积极创造。所谓服装材料的“复合”思维就是通过拼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材质、不同肌理的服用面料以各种加工手段进行重组的思维方式,除了将不同质地的面料组合外,同一面料本身通过不同的工艺手段,或是运用装饰物进行再造,也属于材料复合的范畴。各种材料的混合使用可以使服装本身呈现出多重质感,获得更丰富的层次感。这样的手法不仅增强了面料的装饰效果,又能表现浪漫和优雅,使原本平淡无奇的面料平添了几分精致和优雅的艺术魅力。服装材料的复合思维方式由来已久,从服装诞生之日起古人类在兽皮、树叶上做的装饰,就体现出这种思维方式。在丝质技术产生后能工巧匠们给面料上织绣的各种图案也不自觉地反映出这种“复合型”的思维方式,直接展现出民间织绣艺术中的各种复合型图案。现代服装材料设计处处体现出求新立意,因而设计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上,转换设计思路,才能有所创意。服装材料的“复合型”思维,可以激发服装设计者的创作灵感和艺术激情,表现服装的多维性视觉审美效果和空间构成关系,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更广泛的设计思路。

二、“复合型”思维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转化

服装是一种立体形态,具有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当代服装的发展中,关于服装风格结构的设计也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结构的组成也是整体服装形态的表达。服装结构设计是指运用具象思维方式的同时,借助想象、理解和组合等自由的审美意识来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服装结构设计不单单体现出服装的层次与空间感,更是本着人体的基本形作为服装设计的出发点,通过各种服装语言,将人体不断立体化,与此同时也赋予服装一种独立的空间结构。现阶段,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服装结构设计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服装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创新性的结构设计也成为众多服装设计师的创作要素,而民间美术中的“复合型”思维也能为设计师提供新思路。服装结构的“复合”是运用不同结构、不同形态特征的物质进行造型的方法,使服装产生各种起伏转折变化的三维立体效果。现代仿生服装设计很多运用了“复合”的设计理念,从而产生了新型结构的服装。时装设计中的仿生应用形式是选择相应的材料和设计手法来模仿生物的某种形态特征,通过对其恰到好处的转型变化和艺术处理,在服装造型与生物形态之间寻求一种内在的、有机的结合。像常见的燕尾服、蝙蝠衫、花苞裙、蝴蝶结等,就是将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的典型形态特征与服装本身进行“复合”的产物。现阶段传统的服装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新的思维方式以及新的创作手法都是十分必要的,服装结构设计也可以借鉴民间美术中的“复合型”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

三、“复合型”思维在服装功能设计中的转化

第7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

【关键词】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服装市场;服装设计;适应性

1、前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服装业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工业产值和从业人数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之相适应的是服装教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设计流派的不断兴起。不同结构设计方法的相继流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传统的比例法,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原型制图法以及近些年由欧洲传入中国的立体裁剪法。

对于使用者而言,每一种结构设计方法各有千秋。都有大量的受众在使用。中国传统的比例法适合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对自己的结构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在制版的同时方便推板。但因为在工作中有大量的计算。比较麻烦。立体裁剪注重立体造型,在不对称设计、褶裥、垂浪设计、夸张的造型上优势突出。但工作效率比较低。而原型法使用简单,变化容易,少于计算的特点被广大服装设计师所使用。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原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造型。有人体的基础加放松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变化。即可迅速得出一个新的衣身造型。但原型法也有自己的缺点。如文化式原型袖形不够完美。后肩部有肩省,与我们传统的设计习惯有出入,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本文分析了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特点和适应性

2、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特点

“以人体为本”是原型制图法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这种方法,是对人体的曲面进行分析和立体取样后,进行有限分割后展开得到平面图,在平面图中加入一定的放松量做调整,再通过各种技术加工(纸样化处理等技术)就可以得到原型纸样,运用相关统计学进行分析,得出计算公式。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充分表明了人体构造和服装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体现出了平面结构设计与服装造型之间的各种关系。通过原型服装结构制图的公式,制作出原型纸样以后,可以根据衣服要求(如:造型、款式以及各种外在方面)对原型纸样做出相应调整(如:丰满度、结构以及放松量等等),最终得到服装纸样。

和其他制图坊相比较,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优点如下:(1)此种设计方法计量较简单,所需测量的部位少,而且数据变化小,数据可靠;(2)在制图过程中,制作过程简单,不繁琐,制作方法通俗易通,没有冗繁的过程;(3)此种方法设计的服装适合人群,能够准确体现人体形态特征;(4)能够节约成本,达到衣服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标准;(5)此种设计方法逻辑性强,能满足不同款式的需要。

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运用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受到地域的差别,文化习惯的差别、审美情趣和身材特点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放松量和曲面展开得到平面图的方法差异,因此,得到的原型纸样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是,由于结构设计思想上大体相识,并且有些不同的地方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相互转化胡同,因此影响不大。

3、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适应性

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是20世纪70年代被人们所熟知并推广的,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也逐渐被我国服装企业所接受、运用,并逐渐和国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习惯、审美要求以及身材特点等相结合,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3.1适应性一:成衣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市场经济中,成衣作为一种商品,要尽量满足多数人的要求(包括规格和体型),这就要求,在衣服生产前,就要对成衣的规格和型号进行设计,所谓原型服装结构制图适应成衣的标准化、规范化,其实就是适应成衣的规格和型号。服装规格主要是满足人们对服装的穿着需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服装型号是指按照统一标准将不同人群划分不同的区间,以便方便生产,更好的满足群众需求,加快市场流通,方便消费者选择。

服装规格是按照服装的不同面料、不同款式以及每个人不同的生活需求、运动需求等加入放松量,使成衣的宽松尺度有所区别。成衣的规格,应当具体到对衣服的每个部位进行设计。也就是说,原型服装结构制图对规格的适应性,主要就是对放松量的适应性。

GB 1335—1997服装国家标准中详细规定了服装型号系列的划分,为服装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根据需要能够很快找到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并生产出各种不能型号的原型纸样。

3.2适应性二:服装消费市场的多元化、个性化以及时尚化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服饰文化,讲究服装款式的多元化、个性化以及时尚化,通过衣着服饰的搭配和变换,可以满足消费者自我展现的心理需求。在衣服的各种不同部位(包括领口、衣深、衣袖等)都可以制作不同的变化得到新的服装样式,但是这些变化,都应该基于满足人体穿着要求的基础之上。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能够满足这项基本需求,保证衣服的结构设计能够满足人体的穿着,在不改变成型后的空间构造的条件下,根据款式要求来调整原型纸样的外观,从而有效保证了服装的穿着性能。

个性化和多元化还体现在人体体型上差别,每个人的体态、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人们通过运用服装,来完善自己,展现自己。与此同时,良好的服装款式,应该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体型需要,适应不同体型的人群穿着,这就要求,在服装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服装的适应性,结合体型特点进行设计制图,以达到通过服装来展现出人体美感与特点的效果。

3.3适应性三:服装市场以及服装文化的国际化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服装市场走入国家化领域是必然趋势,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服装市场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许多的服装企业都投入到服装国际化的浪潮中,采取直接贸易、合资、合作等手段,在国外建立分公司,并通过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等各种营销手段,扩宽国外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是全世界服装企业所熟练掌握的一种设计方法,它能够满足国内服装市场的各种需要,满足各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服装国家化趋势日益加快,各国服装企业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服装设计能力,掌握更多的服装知识,引进先进的服装设计思想和方法,积极地参与到国际服装技术的开发当中,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能是国际服装企业沟通的桥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刘驰,吴锋,张星.服装原型整体应用的基本规律[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03):69-74.

第8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5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59-01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服装教学当中的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有实践操作的重要作用,能够决定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只是封闭的开展训练。学生不能够全面而且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还有一些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在实践操作当中却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所以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正确获取服装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以下是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实践教学当中应该采取的教学方式。

一、摈弃传统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服装制图、纸样设计和样板制作的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现在的教材主要是以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为主要内容,相关的案例却很少,这样的教学设计系统化了结构设计理论,但是不知道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遇到实际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对象是服装设计与服装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培养的技能是学生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技能,这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缺陷,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邪恶生积极性很高,可以很快就进入到很好的学习状态,但是课程在不断深入,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实应用的能力却不令人满意,不能完成应该完成的板型设计,由此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果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教学的目的。

二、创造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当中把纸样的设计和立体的剪裁结合起来应用到教学当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服装结构的制图和立体的裁剪的课程都是分开来设置的,先开展平面结构的制图,再进行裁剪的课程,两者分得相当清楚。这样容易使得学生把理论和实践分开,在制图过程当中想象不出来纸样的形状和人体的关系,不能够很好的去理解制图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教学方式多样化,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把录像、幻灯片等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的表现力,教师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获得精确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制图教学也要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制图实践教学,能够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发现在画图过程中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校企联合,分层次教学

课程项目选取必须能够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掌握知识体系与技能。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过程要与真实的产品开发过程相近,甚至就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使学生应用本项目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完成目前企业中的类似应用。

我们与有关的服装公司实行校企合作,选择市面上畅销的“品牌”服装设计方案作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项目,分层次地进行讲授。

首先以实际产品做示范,讲授整个的设计流程,在讲授过程当中,注意对学生的设计思路的引导。其次是创设情境教学,根据生产的实际把服装的设计分为几个项目,有款式、结构的设计以及样衣的制作等等,分组进行制作。每组都是一个服装设计公司,小组组长是项目经理,小组成员是设计人员,教师可以充当客户。第三,实施项目。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任务,每个任务针对的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其中的任务有款式特征分析、规格尺寸设计、衣身结构设计变化、衣袖结构设计变化、衣领结构设计变化、其他附件结构设计变化、下装结构设计变化、结构设计文件制作、工业样板制作。然后学生制定工作计划,最后教师进行评阅。最后,检查评估。教师对项目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工作成绩给出评分,并评选出教师认为最优的设计。然后比较评选结果,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及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等,为下一轮更好地学习做好准备。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一个很系统的课程,在教学当中,每个环节都要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理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抓住学习的重点,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训练,来让学生深入理解结构制图的原理,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把基础教学转向技巧型教学。打破常规教学,开展创新型教学,主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9篇: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范文

[关键词]服装结构 服装工艺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80-02

《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开设的两门核心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中针对不同款式进行制图与制板的过程;服装工艺制作是将裁片运用一定的缝制技巧组合起来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两门课一般由两位老师分别讲授,由于课程内容不够衔接,教学方法不够统一,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从1995年开始探索将这两门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做”合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分授教学的缺陷

《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分授教学,虽然任课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较好地驾驭教材、实施教学。但随着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新教材、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客观要求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必须紧密结合,而分授教学的缺陷就日渐凸显:

(一)教学内容不衔接

由于分授教学,讲结构与讲工艺的两名教师授课范围界定不清,往往在“裁剪”这个结合点上互相推诿,成为服装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而“裁剪”恰恰是服装成衣外观效果的重点,这个重点不突破,就无法进行服装成衣制作。例如:讲结构造型的教师,通常在理论上讲授几款服装造型,课程就基本结束了。上工艺课时,多数学生往往拿着面料无从下手。讲工艺课的教师只能再从打样板、校样板、排板与裁剪主料、辅料配伍等讲起,最后才能导入工艺制作的主课,直接影响了工艺课的教学进度。有时因为结构教师与工艺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连贯,两门课衔接不及时,造成信息混乱,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不统一

由于分授教学,讲结构与讲工艺的两名教师的教育背景、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实践阅历的差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有时学生习惯了一种教学方法,当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出现的时候,学生往往还需一段适应过程。例如:在讲授案板扣烫零部件时,有的教师不讲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扣出来就行,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扣烫才能完成工艺要求;有的教师按照服装工艺标准,要求学生在扣烫止口时,必须将熨斗从外向里、从右向左进行,反面朝上沿线迹虚出0.1依次扣倒,以保证正面止口顺直,没有虚眼皮,一次成功。这样,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不统一,往往造成学生无所适从。

(三)理论和实践分离

由于分授教学,讲结构的教师偏重结构的研究,讲工艺的教师偏重工艺的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由于理论与实习的联系不足,特别是理论和实习的教学进度不一致,教学中存在着重复讲授、重点难点不统一、要求不一致等情况。加之有的教师知识技能单一,难以帮助学生实现结构与工艺的完美结合。例如:有的结构教师缺乏工艺实践,在讲授上衣结构制图时,照本宣科,讲解单一、死板。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特殊体型时,往往不知如何正确调整肩宽与胸围的差数,做出的服装没有达到美化人体的目的,犯了服装结构上最忌讳的错误;同样有的工艺教师不熟悉结构或工艺不精,必然授课简单,做不到举一反三,甚至发现不了样板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服装成衣成为次品、废品。

由此可见,分授教学有违服装专业内在的教学规律,也不适应现代服装产业发展需求,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加以改进。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就是把《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制作》这两门核心课程由一位教师讲授,从款式设计到结构设计,从样板设计到工艺设计,直到制作成衣,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做到“做中学、做中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正如一位服装前辈说过的那样:“一个好的设计师,她的作品不一定是精品;而一个设计师配一个好的工艺师,她的作品一定是精品”。一体化教学就是要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把服装设计的最佳效果充分展现出来。

(一)整合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衔接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将两门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制定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服装外观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三大模块为支撑的一体化模块课程内容,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将理论知识与实习训练合二为一。围绕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学科化教学模式,把教材中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精缩成各知识点,串成知识链,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在讲授女装结构时,重点讲授基础型(原形)应用和变化规律,通过若干款实例,使学生掌握女装结构原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讲授女装裁剪时,重点讲授款式与面料的搭配及面料性能、纱向对成衣效果的影响。在讲授女装工艺时,重点讲授领子、袖子、止口在成衣中的重要性。这样,把服装结构与工艺的教学内容有机衔接,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专业理论更加连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围绕项目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统一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坚持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围绕工作项目课题,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习实训教室,通过模块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在教学组织和实施手段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融理论、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生产实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能训练,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

(三)着眼企业需求,实现理论实践结合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坚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从满足企业实际岗位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同时也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实操情况下完成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例如:在讲授女装结构与工艺时,让学生走访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每位学生至少收集5至10款不同服装款式图(效果图),然后由学生选出最喜欢的有代表性的几款作为教学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己打板,教师对各个样板逐一点评,使全体学生受益。在工艺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工艺方案,自己检验工艺时效、质量,最后将成衣与样板对照,互相讲评成衣质量和不同工艺方案的利弊,使学生对专业技能和工艺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较好地掌握了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服装工艺设计的技巧。这样,拉近了学生的技能与岗位需要的距离,较好的解决了人才培养中学生所学技术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制作出的成衣与市场的款式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相符度大大提高,得到服装行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三、一体化教学的初步成效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了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双提高”。

(一)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我从事服装专业教学16年,这些年就是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丰富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成为一名“双师型”专业教师。现在我不仅能够承担《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服装材料与应用》、《中国服饰史》、《立体裁剪》、《服装推档》、《特殊体型制版》、《工业化样板》等多门课程授课任务,而且技能水平也不断提高。2008年在辽宁省纺织行业服装制作工(制版)职业技能竞赛中,我经过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和成衣动态展演三个部分内容,最后获得第一名,荣获了“辽宁省纺织行业服装制版职业技能大赛状元”和“辽宁省技术能手”称号,同时晋升技师资格,并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又荣获辽宁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服装行业“十大技术精英”称号。

(二)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