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

第1篇: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现实性与必要性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维稳思路的重大调整,是维稳工作的重大创新,具有法律、政策和理论依据。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的形成,是受流行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安全进行评估预警思潮的启发。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预警系统侦测经济安全,如美国的“美国商情指数”(哈佛指数)、法国的“景气政策信号制度”、日本的“日本景气警告指数”等,主要原理是甄选部分敏感指标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指标系统针对经济活动中具有代表性、先兆性的若干变量进行测评和辨识,以对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也建立在与之相类似的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基础之上,通过事先对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进行分析预测、研判评估,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问题,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化解,为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保证社会运行在稳定与秩序的轨道上,从而防止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局面出现。同时,全国一些地方相继探索实践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如四川遂宁、我省的定海区、嘉兴秀洲区等。这为我省推行这一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具有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对突发事件建立各种有效的评估机制是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突发事件危险管理的基础。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评估体系,对预防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有序性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央和省委有关预防处置的文件,都要求立足事先防范、及早化解,推进维稳关口前移,预防和减少的发生。而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实施前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正属于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的一项子内容,是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是中央和省委有关预防处置文件的应有之意。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事关民生问题的决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决策一旦失误,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损害,引发危及社会稳定的事件。当前,,尤其是重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从发生的诱因看,主要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和企业改制等方面;从爆发的时段看,多发生在重大决策、重要政策的出台实施、重大改革举措的推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等时段。近几年,我省因土地征收、城镇拆迁等重大事项引发的比重较大。通过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各项决策设置一道“刚性门槛”,有利于推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尽可能减少因决策失误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有利于妥善解决重大事项实施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以及:有利于重大事项的平稳顺利实施,保障经济发展。

实践与探索

省委领导对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十分重视,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等省领导多次对该机制的建立提出要求。省委维稳办根据省委领导指示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该机制的建立健全。

审慎周密制定《办法》。一是认真总结基层实践探索。一方面,广泛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认真总结近年来省内部分市县主动探索实践风险评估工作有效做法,在2008年下半年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文章,提出在全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建议。二是积极开展规范化试点工作。经省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列为2008年重点工作,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舟山市定海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和操作办法。三是反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和书面征求等形式,广泛听取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六易其稿,反复修改,力求全面、准确、严谨、可操作。并采取先试行、再不断完善的方案出台。2009年初,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文件,出台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指导性政策。

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实际。一是评估工作立足县级。县级政府是行政体系中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枢纽,是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的具体执行者,许多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制定和实施都集中在县级层面。因此,县级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出抓好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就是把维稳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对各类不稳定因素预测在先、防范在前,积极化解、有效控制,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市级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可参照《办法》组织开展,乡镇(街道)风险评估工作则由县(市、区)规范细化。二是重大事项范围立足“四重”。凡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要事先组织评估,而不仅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把党委、政府提出的年度重点工作(如十大实事)作为评估的重点对象。三是责任主体立足部门。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申报审批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工作的实施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涉及到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部门的重大事项,由县(市、区)党委、政府指定

评估责任部门。维稳办一般不负责具体评估工作。四是责任追究立足倒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列入“平安浙江”考核内容。对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造成评估失实,或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引发不稳定问题和,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扣除“平安浙江”考核分值,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多措并举加大推动力度。一是抓培训。省委维稳办先后两次组织部分市、县党委副书记、全省维稳办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如何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等授课交流,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二是抓指导。省委书记赵洪祝、副书记夏宝龙等领导同志多次在全省维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求各地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项目建设、改革措施、政策调整等进行经济效益与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协调好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省委维稳办通过面上指导、点上检查等方式,指导各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推动各地稳步实施。省委维稳办今年还组织人员对各地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推进深化。三是抓推广。召开全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现场会,认真学习全国推动“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工作座谈会精神,观看了舟山市定海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电视片,总结推广10个县(市、区)的成功做法。四是抓考核。省委维稳办把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2010年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积极与省平安办沟通,将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平安浙江”考核范围,对未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未组织开展3项重大事项评估的、评估工作不规范的等情形予以扣分。

实践成效与突出问题

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至2010年底,全省90个县(市、区)已全部制定出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并已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11个市也都建立了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开展了评估。2010年,全省共评估重大事项2767件,停止或暂缓实施186件,占6.7%。其中,县(市、区)级评估重大事项占了总数的96.7%,市级占了3.3%;由维稳办牵头组织实施的占10.1%,由乡(镇)、责任部门组织实施的占89.9%,取得了初步成效。

工作氛围基本形成。通过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党委政府对维稳工作重要性认识更加统一,进一步强化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推进了维稳责任的落实;各职能部门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抓发展中更加注重稳定工作。明显增强了稳定意识,推进了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

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一是评估范围更为拓展。评估范围从最初的工程建设项目,正逐渐拓展到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二是责任主体更为明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探索评估工作的责任主体,对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责任作了区别,对维稳办自身牵头实施评估的条件作了明确。三是评估程序更为完善。各地普遍按照确定事项、调查论证、科学评估等程序开展评估。杭州余杭区委把评估流程确定为评估事项排摸、申报、评估、应对、备案及考核六个环节,设定了走访群众、问卷调查、群众听证、基层座谈、专家论证、部门会诊、综合分析等七个评估步骤。

评估成效初步显现。通过正确运用科学评估手段有效控制社会稳定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政策、决策、改革措施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的推进更加顺利,一批重大事项被暂缓实施或被停止实施。一些重大事项中的不稳定隐患被及时消除,因重大事项而引发的不稳定问题明显减少,群众对党委政府出台的重大事项更加理解和支持,维稳工作的环境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的形成。如,舟山定海区教育局准备对定海城区中小学学区重新进行划分。因学区划分牵涉群众子女入学、区域房价等众多问题,很可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区委维稳办和教育局及时组织专项评估,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预测,提出调整建议,提高了学区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消除了因学区划分可能引发的不稳定问题,使政策调整得以顺利实施。

当然,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为: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同志认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项目建设;一些同志认为评估束缚工作,不利于放开手脚大干;一些同志认为评估工作是走过场、走形式,可有可无。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一些地方重机制建设、轻运行操作,工作进展慢、开展项目较少,甚至有的地方存在敷衍考核的情况;各市虽建立了机制,但评估工作开展不理想,评估项目量少面窄:省级部门还没有建立此项机制,评估工作还未开展,上下协调联动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评估机制不完善。评估主体“重乡镇轻部门”,由责任部门开展评估的少。评估范围“重项目轻决策”,基本停留在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涉及少。评估程序“重评估轻落实”,一些地方在评估工作的后续措施落实上不力。存在“两张皮”情况。评估时机“重事中轻事前”,习惯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实施评估,在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实施前开展评估的少。

思考与建议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它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工作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的情况,改变重机制建设、轻运行操作的现象。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固强补弱,建立健全机制,精心组织推进,把风险评估过程作为深化群众工作的过程、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工程全面加以推进,在全省上下切实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格局。

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县级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基础上,各级各部门全面建立制度、完善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未经评估的不得作出决策,努力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主要任务是:省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建立组织、出台制度、健全机制,积极

探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着力在组织实施上下功夫;各市要进一步健全机制,细化措施,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着力在规范运作、落实要求上下功夫:各县(市、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细则,着力在拓宽领域、深化提高上下功夫。

进一步拓展评估领域。凡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组织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当前,要以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为重点,特别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政策,包括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公用事业价格调整、事业单位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项目,包括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其他重大事项,包括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大型活动、上级确定的重大决策和项目在本地实施的方案等。

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牢牢把握党委政府主导、“谁主管谁负责”以及客观公正等原则,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灵活、简便、高效的运行机制。各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牵头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工作。二是明确评估程序。按照确定评估项目、制定评估方案、认真分析预测、形成评估报告、确定实施意见、落实维稳措施等评估程序,做到相互衔接、环环相扣。三是制定实施细则。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具体工作意见和相应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评估的范围、内容、责任主体以及基本程序等。省级相关部门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本部门决策权限和实际需要,参照《办法》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评估事项范围、评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运用等。

第2篇: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维护

1.树立正确工作理念,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维护油田稳定的地位和作用

长期以来,不论是学术界还是各级党委、政工部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研究在油田稳定中虽然时有涉及,但还没有被作为一个特定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只有牢固树立油田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理念,才能从根本上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在油田稳定工作中的地位,从而使其“生命线”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首先,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油田稳定确定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领域,对该领域思想政治工作中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发挥理论的传播功能和影响力,使油田稳定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油田各级党委、深入广大职工内心。其次,各级党委和政工部门要加强对油田稳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宣讲力度,坚决摒除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有条件的可通过设立相应机构提升油田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地位。再次,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提高对油田稳定工作的思想认识,掌握相关知识和政策;另一方面要根据油田稳定工作的需要,积极寻求思想政治工作与油田稳定工作的结合点,保证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各项油田稳定工作中去。

2.确立工作宣教体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维护油田稳定的可操作性

思想政治工作要促进维护油田稳定,必须进行体系完整、全面到位的宣传教育。

首先,要加强油田稳定意义教育,使广大职工家属认识到,稳定是最大的利益,只有稳定才能建设、才能发展,混乱只会造成破坏和倒退。其次,加强油田稳定政策教育以及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等政策教育,使广大职工家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认识油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政治思潮,积极维护油田安定环境。最后,还要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广大职工家属思想道德水平,创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

3.探索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实效性

工作方法是决定工作成效的关键,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社会稳定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要在具体工作中采用符合其特殊要求的方式方法。

首先,疏导与灌输相结合的方法。思想政治是用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的,其主要方式应是疏通引导。社会稳定工作既要坚持正面灌输,又要善于迂回疏导。典型示范、比较对照、讨论谈心都是疏导的具体方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正确的立场、观点、认识?仍需要灌输才能确立。其次,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社会稳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需要尊重群众,尊重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要注重通过民主讨论、自我教育的方式来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

4.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针对性

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和发生机制必须要符合社会稳定工作的实际和需要,具体来说,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日常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保持现有社会稳定局面服务;二是应急机制,主要是在处理各类突发性社会不稳定因素中发挥作用。

日常运行机制涵盖以下几方面:群众舆情调查反馈机制,主要是掌握群众思想情绪变化情况,关注群众关心的社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总结分析群众思想状况,确保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部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组织领导机制,主要是研究部署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日常工作,决策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统一调度工作资源,综合协调党委、行政部门关系,确保相关部门目标统一、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稳定政策宣传教育机制,主要是负责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宣传、解疑释惑、组织发动和教育引导工作;任务落实督促机制,主要是督促落实工作任务,检查评比任务落实情况,及时总结发现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并及时解决和推广。

第3篇: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推进的现状

自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推进以来,竹山县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学习、检查督办等有效形式,使此项工作已全面铺开。县委政府制定下发了《竹山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全县有9个单位在重大事项实施之前进行了风险评估工作,有住房和建设局、交通局、移民局等15个单位已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本单位本部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此项工作推进的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绝大多数领导高度重视,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但少数工作人员意识淡薄,认为评估工作只是形式主义、应付检查的事。维稳、等抓社会稳定工作的主管领导重视,但其他部门领导意识相对淡薄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少数基层领导对抓稳定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存在患得患失,工作缺乏系统性,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识不强,不出问题就不抓、出了问题就乱抓的现象仍然存在致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推进迟缓,很多重大事项该评估而未评估,存在诸多稳定隐患。

二是业务不精,操作程序不规范。由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各级领导、各单位及相关部门对其有个认识的过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业务不熟、业务不精的现象,想评估不知道怎么评估,要评估不知道怎么科学的评估。还存在着个别职能部门为了保证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在项目论证、审批、推进等环节存在瑕疵的情况下让工程上马,甚至采用“先上车、后买票”的方式,仓促上马工程项目,事后又亡羊补牢式的象征性的进行评估。让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而起不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三是化解不力,排查调处不经常。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后,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责任单位还要对重大事项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适时进行排查调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适时作出调整,提出应对举措,一旦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严防发生影响稳定的。部分责任单位对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了,不坚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排查和化解,致使小问题积累成大矛盾,最后追究起来还美其名曰“我们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评估了的”,实际上严重违背了对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宗旨。

二、工作对策

一是加强宣传,引起重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新事物、新要求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各地各单位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知晓率不高,思想认识还未能达到一定高度,抓领导、领导抓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要进一步加大对这项工作的宣传督导力度,全面提高各地各部门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落实此项工作的责任感。

第4篇: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一、建立民调工作网络,夯实民调工作基础

为了做好长期性的纠纷排查和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各类矛盾激化,主要采取以下4种措施:

1、建立多层次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前提。只有在原有的调解机制中,不断延伸调解组织机构,把人民调解组织和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民小组,在基层形成一支强大的人民调解和信息联络员队伍,从而基本形成一个司法所为中枢、调委会为中坚、义务调解员、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村民小组长“一条龙”调解反馈网络,在基层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调解和防控体系,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类不安定因素的发生。

2、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建立建全有效的管理措施,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情况下,抓好各层次的调解员和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纠纷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尤为重要。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如何,一是只有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好各类人员学习《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新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使调解员和社会稳定信息员、纠纷信息员能够及时掌握其基本内容和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二是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调解员、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纠纷信息员在基层,直接面向群众,对这类人员必须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胜任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3、提高各类人员素质,增强调解、排查,预防技能是关键所在。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关键在于发挥各级调解组织和维护社会稳定组织的职能作用,做到:“位上有人,人能工作,工作有成效”。这就要经常开展对调解组织成员的多方面能力培训,经常利用例会和自学的方式,开展一些矛盾预防和纠纷调处方法、策略的探讨,提升调解员和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纠纷信息员的水平,作为基层司法所是负责指导人民调解和负责社会稳定的主管部门,对调整充实到人民调解队伍、社会稳定工作工作信息联络员队伍中来的新同志,及时搞好岗前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传、帮、带等方式为他们熟练开展工作打下基础,通过以上实施的方法,促进全体调解人员、社会稳定稳定联络员、纠纷信息员素质的提高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而更有利于做好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

4、落实调解经费、解决参与社会稳定工作同志的后顾之忧,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调解员、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纠纷信息员深入基层,复杂的矛盾纠纷需要他们去调处,因此,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生产和生活,作为各级组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解决调解工作、社会稳定工作所需的经费,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保障社会稳定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为使人民调解、纠纷预防和纠纷排查工作深入开展,就必须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及考核办法,对基层社会稳定工作加以规范,使一些制度、措施配套,以此加大人民调解、社会稳定的工作力度,注重工作成效。完善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调委会等社会稳定工作行为。

1、进一步加强各级基层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完善。要以做好人民调解、社会稳定、纠纷预防和纠纷排查为工作重心,建立好各项工作制度、职责、台帐,做到学习例会有记录、请示汇报有材料、工作职责有规定、评比奖惩有结果、纠纷受理有登记、调处矛盾有记录、调处结案有协议,使调解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推进,

2、逐级实行调解、预防、排查纠纷工作责任制管理,提高各级组织的责任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把人民调解和社会稳定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在人民调解和社会稳定工作中要建立以目标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纪律;二是把人民调解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人人承担,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三是进一步明确“责、权、利”三者的关系,把工作和经济利益挂钩;四是采取“六定”、“五包”、“一总责”、“五有”等各项措施,即以岗定人,以责定绩、以绩定分,以分定经济、以分定奖的“六定”,司法所包检查指导,包人员培训、基层组织包面、调解委员会包片、调解员、社会稳定信息员、纠纷信息员包自然村的“五包”,调委会主任负总责的“一总责”,切实做到工作有任务、有措施、有指标、有考核、有奖惩的“五有”,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心中有责任,人人肩上任务重”,使软任务变成硬任务,从而进一步使调解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网络化、责任紧密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建立扎实有效的预防排查机制,加大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体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

目前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农村出现的许多因征地、租地引发的群体矛盾突出,面对这样的新形式、新问题,这就要我们不断探索纠纷的规律和起因,分析纠纷发生的内在因素,把细致的工作做在前面,完善手续、防患于未燃。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预防和调解相结合,不使矛盾激化,力争把大量的矛盾特别是群体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此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搞好纠纷排查,探索纠纷发生的起因,做到超前预防。为了预防减少纠纷的发生,这就需要人民调解员和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观察和反馈的职能作用,侧重了解和注意观察、分析各时期易发纠纷的规律。在各个阶段和时期到来之前,先对多年来纠纷发生的时间进行先行排查、分析,并对易发生的纠纷动向采取抓住重点、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得当、排查到位,以此使众多矛盾纠纷丧失滋生的土壤,使纠纷发生率大大降低,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坚持纠纷预防及矛盾纠纷排查实行全方位的跟踪、防范。坚持纠纷预防和矛盾纠纷排查是防止矛盾激化和群众性纠纷发生的有效途径,这才能有效遏止矛盾纠纷的发生,尤其是控制突发性纠纷的发生。我们要采取定期排查与适时排查相结合,及时了解掌握纠纷的动态,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题排查,以利于及时掌握纠纷隐患、使重点对象清楚、重点纠纷动态清楚、主要防范措施清楚,只有通过跟踪来排除纠纷隐患。

3、坚持以预防为主,调防结合,加大纠纷调处力度

“预防为主、调防结合”是新时期下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大方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注重预防纠纷的同时要认真开展对各类纠纷的调处工作,使各类矛盾纠纷不再扩大,从而稳定社会。

第5篇: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同志们:刚才,__x副书记全面总结了我县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十百千”工程两年多来的工作,传达了自治区9月20日在桂林召开的有关综治会议精神,并认真分析了我县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对建设平安宁明工作作了部署。__副县长宣读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十百千”工程表彰决定,县委、县政府对工作突出的乡镇、农场和县直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希望大家回去后,把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切实担负起为官一任造一方平安的责任,不断开创我县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主动权

20__年以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县直各单位秘书网网址:,特别是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这个中心,以保一方平安为己任,以创建全区最安全的县份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各类案件持续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创隹绩,先后获得崇左市“20__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和自治区“20__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9月20日,又被自治区政法委、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十百千’工程县级一等奖”。在此,我谨代表县四套班子和全县人民,向奋战在政法综治工作一线的政法干警、武警官兵和综治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有些治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意识,真正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抓,并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第一,把握好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维护大稳定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更加注重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不仅要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且要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看能否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所谓大稳定,是指在努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同时,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各类社会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维护大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和必要前提,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和充分理解“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意义,正确对待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真正树立起“不搞改革是保守,不抓发展是倒退,不保稳定是犯罪”的意识,切实肩负起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两种责任,努力形成在发展中确保稳定,在稳定中加快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二,把握好树立正确政绩观与抓好大综治的关系。应该认识到,抓发展抓经济是政绩,抓综治抓稳定也是政绩。发展是稳定的基础,只有发展了,才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稳定是发展的保障,只有稳定了,才能为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决不能一手软、一手硬,抓了发展,丢了稳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各级党委、政府维护稳定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把稳定和发展纳入到一个整体中来考量,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体现到决策里,落实到行动中,不断探索维护稳定的规律,创新维护稳定的机制,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构建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政法部门积极努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综治格局,以大综治确保大稳定。

第三,把握好坚持牢固群众观与实现大防范的关系。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一切工作也必须依靠群众。抛开了群众利益,我们的工作将没有任何意义;离开了群众支持,我们的工作就不会做成。建设平安宁明是一项关乎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着力构建坚持主力军防范与全民参与相结合、加强社会面控制与增强防范意识相结合的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大防范体系。综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防范,而群众是防范的主体。各级各部门要本着珍惜民力,用好民力的原则,从各自实际出发,想实用的办法,出实用的招数,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提高全民防范水平,努力做到爱惜民力与使用民力相统一,发动群众与保护群众相结合,实事求是地把群众的力量引导到参与防范、促进稳定上,把我县的综合治理工作推向一个全民防范的新阶段,牢牢掌握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

二、深刻认识建设“平安宁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崇尚和谐,企盼平安,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在解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和谐稳定。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要把“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强调。总书记指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建设平安宁明,对于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与“稳定压倒一切”思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宁明的全面、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稳定是任何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平安是每个公民最为朴素的愿望。当前人民群众一盼富裕,二盼平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拥有一个稳定和谐、安居乐业、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平安社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建设平安宁明,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造一个文明法治、平安稳定、谅解宽容的和谐社会,保障人们在政治、法律、体制、机会、权利和分配上的公平,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这不仅是事关全局的大事,而且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社会稳定就是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确保一方平安,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是优化宁明投资环境,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当前,我县正处于全面建设宽裕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确保社会的平安稳定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通过建设平安宁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投资者有安全感,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提供保障,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加快我县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是解决发展中各种问题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了宁明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但是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加之我们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对敌斗争复杂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大量存在,而且还会不断增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都影响着我们建设平安宁明、构筑和谐社会工作的开展。要通过建设平安宁明,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安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全方位、系统性、更好地解决好我县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加快发展创造平安社会。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全面领会宁发[20__]13号《关于建设“平安宁明”的决定》文件精神,明确目标任务,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妥善协调各方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富裕与安康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与稳定是领导政治责任”的观念,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推进平安宁明的建设,努力实现“四个确保”:确保政治稳定、确保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健康、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从根本上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开创和谐稳定工作新局面。

三、严格工作责任,确保社会综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切实加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检验一个地方、一名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主要领导,都要切实承担起肩负的责任,从思想上把政法综治工作高度重视起来,从行动上向政法综治工作全面倾斜。各级各单位要把开展创建活动、维护稳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的总体规划,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把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检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这里我再明确一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负责具体组织、协调本地区本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为强化领导责任,7月28日和8月10日,县委、县政府以两办的名誉分别印发了《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查究的实施办法》(宁办发[20__]41号)和《关于进一步强化建设平安宁明活动领导责任的暂行办法》,(宁办发[20__]43号),两份文件已对各级各部门及领导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责任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希望大家回去后,好好看看,认真贯彻落实,时刻把社会治安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负起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共同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任务完成好。

(二)严格督查,兑现奖惩,促进工作措施的落实

任何一项工作,只安排部署,不跟踪督查,工作就难以落实,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创建平安宁明活动就要靠严格的督查和奖惩来保障各项创建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一是领导要亲自督查,县综治委主要领导将亲自参加督查工作,直接掌握创建活动的动态,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乡镇主要领导也要亲自过问,督查本乡镇的创建情况,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二是县综治办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到督查、指导上来,采取“四结合”的督查措施,即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重点督查与全面督查相结合,督查与调研相结合,督促创建工作措施的落实。三是严格奖惩。宁办发[20__]41号和宁办发[20__]43号两份文件的出台,足见了县委、县政府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创建工作的重视和奖惩的决心,县委、县政府以及县综治委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根据督查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坚持做到奖惩到位。其一,褒奖有为者。对在创建活动中工作积极主动,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做到物质上重奖,政治上推荐重用。自20__年我县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十百千”工程以来,我县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奖惩力度也逐年加大,20__年综治工作年度表彰经费为14.1万元,20__年增加到了21.4万元,今年又增加到了27.3万元。我们今天召开的这个总结表彰会,县财政就拨出了4万元,专门奖励“三十百千”工程的有功人员。到20__年,为期三年的创建平安宁明活动结束通过上级验收后,我们同样也要进行总结表彰。

第6篇: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两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进一步做好今年的人武工作,全面加强人武工作正规化建设,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有重要意义。刚才,**同志做了很好的报告,认真总结了去年全区武装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年武装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武装工作的责任感

坚持党管武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是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各级党委、政府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做好人民武装工作,不仅关系国家安危、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是凝心聚力,兴惠富民,实现我区跨越发展的需要。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军分区党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人武部团结带领广大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科学谋发展,精心保稳定,思想政治建设深入推进,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党管武装、双拥共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区人武部被国防部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武装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参与生态建设、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好评,在此,我代表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工作在武装战线上的广大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2010年,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之年,是**市成立50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我区调整远期发展方略的承上启下之年,要开好局、起好步,就需要动员包括广大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加快**区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武装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二、服务大局,为全力打造**陆港经济区作出新贡献

民兵预备役工作是一项地方军事性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积极投身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光荣事业,是民兵预备役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和平时期锻炼部队、考验部队、提高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一要争当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骨干。民兵预备役人员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要积极构建经济建设与民兵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发动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全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常各乡镇、各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不同载体,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帮助解决资金困难,引导他们树立发展意识,理清发展路子,选准致富门路,掌握致富本领,使他们成为生产骨干、技术能手、行业标兵。二要争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要不断适应民兵预备役人员特点,充分发挥人武部优势,把民兵预备役人员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争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传播者和维护者。要进一步加大科学理论、先进思想文化、时代文明新风和社会正气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他们带头移风易俗,带头抵制封建迷信。要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公民道德建设,以实际行动推进“三德工程”建设和双拥共建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培育典型,创新载体,以点带面,在构建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三要争当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具有政治素质好,作风纪律严,作战能力强等优势,是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要牢固树立前列意识、有为意识和忧患意识,尤其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更要发挥优势,义无反顾地履行职责,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解难。要科学组织、周密部署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参建工作,尤其是在防凌防汛、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要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敢于克难点、攻险关,切实提高民兵预备役的作战能力和执行任务能力,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四要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卫士。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又是诸多不稳定因素的“矛盾凸显期”。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要带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个体带动整体,在维护全区政治稳定、化解矛盾纠纷、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中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为建设“平安**”多作贡献。

三、加强领导,推动全区武装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7篇: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关注社会稳定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昨天上午,县长代表县人民政府在大会上作了《关于__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报告》。《报告》分三部分,围绕继续“保强争优、统筹发展”的工作主题,回顾总结了我县“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和20__年政府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明确了我县“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安排布置了20__年县政府的主要工作。

听完《报告》后,昨天下午,我们福全代表小组全体代表对该《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在审议中,大家一致认为,《报告》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20__年政府工作、“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成绩喜人,在激情燃烧中跨越了新坎子,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规划从分析“十一五”时期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县内外及国际需求因素入手,立足科学发展,坚持“保强争优、统筹发展”的主题,着力自主创新、结构优化、城乡建设、和谐创建四大重点,脉络清晰,全面细致,高屋建瓴地描绘了未来五年__x县经济社会广阔发展的美好蓝图,体现了全县人民的愿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20__年县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积极稳妥,提出的措施切实可行,特别是继续强化对50项事关我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和实事工程的办理,充分显示了县政府务实进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作风和施政理念。

第8篇: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老年预期 养老制度 老年精神文化 量表

10月21日。在阳光下,

世界之音变得沉寂和稀少。

――卡夫卡:《第三本八开本笔记》(1917)

每个人都知道,凡在竞争中落后的人都会跌倒而无人照看;而过了四十岁的人则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再需要他。的确,我们有社会福利机构,有社会保险体系,有能存钱的银行,等等。但是,公共机构的帮助及私人的慈善事业所能提供的一切,愈来愈低于那被看作体面的生活水准。

――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1930)

老去,是每个人的归宿,也是每个人心底难以回避的无助。即使是活得快乐光鲜的年轻人,若想到自己在年老时有可能忍受凄凉和孤独,难免会感到一丝可怕和无奈;而那些在年轻时生活得不好,因此,在“天伦之乐”方面有着更多焦虑的人,如果感到变数太大,甚至看不到什么希望,恐怕会更加悲观。历史上有许多名言都在劝导人们不要害怕衰老,其中最生动的也许要数罗素的话了:“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流――最开始,水流细小,拘束于窄小的河岸中,充满激情地越过岩石和瀑布。慢慢地,河流会变宽,河岸不断向两旁退去,水流变得更平静,并且最终会无声无息地融入大海,毫无痛苦地失去个体的存在。能够这样看待生活的老年人将不会因对死亡的恐惧而感到痛苦,因为他知道,那些对他来说重要的事物将继续存在。”

然而,很难说这种“老年心灵鸡汤”到底有多大的安慰作用;或者即使能对现在的老年人有所触动,也未必能让未来的老年人――受技术和文化的快速变革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影响的当代年轻人――感到不那么焦虑。

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显示的那样,人们对老年生活的预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衰老本身的看法。毕竟,衰老意味着活力丧失,华丽褪去,特别是意味着生命接近尾声。对于人这种并非永恒的存在者来说,衰老确实是个重大的问题,以至于人们要么硬着头皮面对和筹划,要么选择回避,让与衰老沾边的东西都貌似从眼前消失。除了个人,人类社会也为解决养老问题和缓解衰老焦虑做出了各种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也许就意味着使这个走向终结的过程尽量看起来不那么可怕。

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延迟退休政策或将出台、各地养老金面临压力等消息不断传出,尽管并不确凿,却往往能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大众普遍焦虑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终究会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一方面,了解青年人对老年生活的预期及其可能采取的行动,可以为老年政策、退休政策或经济政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了解公众的危机感及其制度上的根源,能够及时地把握社会心态和青年群体的长线信心状况。

本次调查由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实施,从2013年6月25日开始,至2013年7月15日截止,调查对象为18~35岁的人群,共回收有效问卷1213份。调查问卷包括公众对晚年生活的预期、可能影响公众晚年生活预期的因素、当前行为选择中的养老考虑、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四个部分。其中,公众晚年生活预期部分拟设计量表,因此调查分两部分进行,以便对此量表进行预试,检验量表设计的可靠程度。

晚景预期量表的制作

我们请三名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拟定了生活预期量表的初始题库(见表1),用来衡量年轻人群对其老年生活预期的乐观或悲观程度。选项为李克特5级量表,要求受访者选择对题项所描述想法的认同度(完全符合――完全不符),判断所描述内容发生的可能性(一定会这样――根本不可能),或问答其他问题。

样本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EFA(200份问卷)和CFA(100份问卷)。对EFA组进行项目分析,所有题项与总分的相关性均大于0.45。量表的KMO值为0.831,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01,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且限定提取两个公因子时,累积解释方差达50.78%,但题项11的共同度小于0.4,故将其删除。在第二次分析中,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解释率达到52.60%。量表的12个题项被分为两个维度,我们将第一维度定义为“社会生活预期”,包括生活丰富充实度、人际关系、婚姻爱情关系、物质生活水平、被照料程度等方面;第二维度命名为“个体状态预期”,包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身体机能、相貌、生活动力、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预测。

取另一部分样本进行CFA,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解释率为56.92%,达到了社会科学领域中解释率需要在50%以上的要求。对量表进行可靠性分析,Cronbach的α系数值为0.832,可见量表的信度较好。每个题项在相关公因子上的载荷均大于0.4(见表2)。

青年人晚景预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用最佳尺度回归分析各项观念变量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受访者晚景预期的影响程度(见表3)。在模型1中,我们先纳入性别、年龄、学历、户籍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并将因变量设为数字级别。结果显示多数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模型2中,我们仅将观念变量作为名义变量纳入,结果显示各变量对老年生活预期均有显著影响。模型3纳入了全部变量,全部观念变量的影响和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显著。但是根据标准化系数和相关系数计算出的自变量重要程度(见图1)显示,人口统计学变量的重要性普遍较低;且将其纳入模型后,R方仅提高了0.02。在后续的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中,上述由最佳尺度回归所得到的结果多数得到了验证。另外,当把量表中的个体状态预期和社会生活预期两个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时(见表4),会发现两维度受各因素影响的程度略有不同。

对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乐观程度影响对老年生活的预期。影响老年生活幸福感预期的首要因素是人们对于衰老本身的看法。除此之外,对经济状况的预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8~35岁受访者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越有信心,其养老预期越偏向乐观(Beta=0.184)。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经济预期对个体生活状态预期有较大影响。显然,在人们心中,老年生活是否幸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与整体经济水平相关的个体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另外,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稳定程度的看法与养老预期呈正向相关(Beta=0.15),并且主要是与社会生活预期这一维度有关。可见,那些猜测中国未来社会不确定性增加、且自身安全感较低的人,更可能对老年生活持悲观态度。

对养老制度和产业发展是否乐观对晚年生活预期有重要影响。青年群体对于未来老年人娱乐产业发展程度的预期,对老年生活预期有较大影响(Beta=0.24),且其影响的重要性大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乐观程度。对此可以做如下解释:首先,老年人娱乐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后者的预期;其次,在人们看来,生活乐趣逐渐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第三,当前主要偏向年轻群体的主流文化,使得人们对于老年人可能缺少合适的文化产品有了更多担忧。另外,对养老保障制度的预期也有一定影响力(Beta=0.16),而且这种影响尤其体现在社会生活预期的维度上。

我们曾预测,相比其他因素,受访者对医疗体系的看法(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信心)会更显著地影响公众的晚景预期。然而,在模型中,其回归系数较低(Beta=0.10)。

养老预期似乎不受人口统计学特征影响。按照分析前的假设,消费水平较高群体、学历较高群体、男性、较年轻群体,其养老预期应较高。但结果显示,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或虽显著,但重要性较低。对此可以有以下解释:公众的养老预期受各种各样观念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中的大部分并不能被模型中的变量所反映;或者说,对衰老的忧虑超越了物质资源掌握能力的差距,养老焦虑普遍存在,即使是高学历、高收入、或具有其它社会优势的人也无法避免。

行为选择中的养老因素

我们曾设想,人们在就业、婚恋、移民等方面选择时是否会考虑养老因素,可能与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评价,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有关。为验证该假设,我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因变量为在某一方面做出选择时,是否会考虑养老因素;自变量包括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养老保障制度、医疗制度、老年护理和老年娱乐产业的信心(均作为连续变量),以及性别、年龄、学历、月消费变量(均作为分类变量)。

对社会稳定的信心程度影响着人们在就业选择中考虑养老问题的程度。在模型中,“社会稳定”题项的Sig值为0.029,Exp(B)值,即OR值为1.51。如果将OR值近似地看作RR值,则可以说,对社会稳定的信心每增加一个单位,在就业时考虑养老因素的可能性就变为上一水平的1.51倍。这与我们的假设完全相反,但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因职业而获取的养老福利、工作岗位的持久性等是影响老年生活的因素,这其中,尤以养老福利最为重要。当下的养老福利方面的承诺能否在未来得到落实,除了雇主的稳定性、持久性和可靠性之外,社会稳定也是很重要一个因素,突发事件、制度变迁等社会动荡会妨碍雇主兑现对员工的养老福利承诺。因此,在择业时考虑养老福利的人,似乎也是对未来长时间的社会稳定有信心的人。

对经济发展、老年护理产业的信心程度影响为养老而移民的倾向。经济发展信心对移民养老倾向的Exp(B)值为0.48,老年护理产业发展信心的Exp(B)值为0.28,意味着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越有信心、对未来中国老年护理产业的发展完善越乐观,为养老而移民的可能性就越低。反之,对经济发展和老年护理产业发展信心越低的人群,越有可能选择移民养老。选择其他国家定居并度过晚年,其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国外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完善的养老体系等因素。因此,对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和商业化老年护理产业不够有信心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移民养老。另外,学历对移民养老的选择倾向也有显著的影响,以“硕士或博士”为参考项,“大专、中专、技校、高中及以下”的Exp(B)值为0.19,“本科”的Exp(B)值为0.25,换言之,学历越高,选择移民养老的可能性越高。

结论和建议:如何更轻松地老去

年轻群体大多刚开始工作或工作不久,经历了就业的残酷竞争,开始独自生活,甚至已经承担起了组建、维护家庭的重任。与年长者相比,他们事业尚未取得显著成就,收入相对较少,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多。而与年少者相比,他们已经离开父母的荫庇,开始独立承担生活的压力,经历了工作、爱情、生活等诸方面的考验;在精神上度过了青春时期的呐喊与迷惘,逐渐趋向现实。这一群体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起成长,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父辈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逐渐不再适用。90年代末期的高等教育改革使大量学生进入了大学校园,但也带来了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养老、医疗制度的不完善,也使18~35岁这一群体未来的老年生活面临着种种不确定性。

养老焦虑恐将长期存在。当现在的这批年轻人步入老年,谁来照顾他们?“政府来养老”和“养老不能靠政府”这两种声音到底哪一种正确?在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保障力度尚不充分,且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快的情况下,养老焦虑恐怕会逐渐加深。总的来看,假如人均养老资源(资金、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等)长期匮乏,并且缺少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的话,养老公平问题恐怕会越来越尖锐。

从制度上消除公众的养老顾虑,解决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医疗资源不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中国医疗体系难以解决的痼疾。本次调查发现,对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的信心会显著影响青年人的晚景预期。因此,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公众对社保体系的信心,解决公众对养老制度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与普通职工在养老保障上的福利差别是当前社保体系受争议的焦点。在本次调查的另一部分,我们问及受访者“在我国,与其他人相比,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能享受更多的养老福利,您对此怎么看”。回答“非常不公平”和“比较不公平”的人分别占22.0%和44.7%;回答“比较公平”和“完全公平”的分别占30.9%和2.4%。可见,多数受访者感到双轨制的福利差别不公平。另外,调查显示,学历较高人群更加有可能因为养老考虑而移民国外。看来,解决当前养老体系存在的问题,不仅是缓解民众养老焦虑的需要,似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高层次人才流失。

谨防老年人精神文化荒漠化。尽管中国有敬老爱老的传统,但是似乎人们对老年人的文化世界关注不多,仿佛老年人就应该在低强度、低消费,或是怀旧的活动中寻找几许欢乐。现在,有大量老年人都是通过看电视、打麻将、广场歌舞等活动找乐子或打发时间的。或许年轻人在感到这些老年人的生活索然无味的同时,也不禁会想象自己的老年会如何度过,因此更感到忧虑。而在西方,尽管主流文化以满足年轻人的需要为主,但是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整体较高,并且有条件参与更多的公共活动,享受更多专为老年人这一细分市场准备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种种精神文化需要。虽然我们现在远不需要为年轻群体在未来的老年生活担忧,但“受访者的老年生活预期受老年娱乐产业水平预期的影响”这一调查结果确实应该引发我们对当下老年人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反思。一方面,政府应为老年文化休闲创造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老年人市场前景广阔,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引发市场更多关注。(执笔:董惠敏、顾智锦)

责 编杨昀

On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2013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How Chinese Young People Expect of Their Old-age Life

Survey Centre of People's Tribune

第9篇:社会稳定对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不稳定因素 机制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全球经济的明显放缓,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恶化为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我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这一实践难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序状态,它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生活的秩序性、政府更迭的连续性和守常性的统一。但是,稳定与不稳定是一对矛盾,社会是在稳定与不稳定的对立统一中发展的。当今社会,转型加快,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因素增大,面临的挑战多且严峻,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在金融危机中,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引发各种事件,并且不是简单的、偶发的、个体的、小规模的事件,很有可能是复杂的、多发的、群体的、大规模的事件,如果处置不当,甚至有可能会酿成公共危机。

对于金融危机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对这类不稳定因素的重视程度。清醒认识维稳形势,准确把握其特点,增强对形势的预见性和敏锐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妥善处置涉及稳定发展的问题,严防影响稳定的重大发生,控制恶性案件发生,预防各种重大安全事故,成功应对复杂局面,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化解金融危机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既是检验各级领导者素质强弱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顺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新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社会管理的压力增大。矛盾纠纷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危机带来的各种矛盾相互叠加。当前形势下,经济领域新老矛盾与其他领域矛盾相互交织、叠加,甚至扩散,涉及农村征地、城镇拆迁、国企改制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非法集资、大学生就业、医疗保障等诱发矛盾的因素也在增多。特别是社会心态比较敏感、脆弱,人们容易产生悲观失望和不满情绪,遇事可能采取过激行为,偶发事件引起的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冲突,合理与不合理诉求相互交织,容易对社会稳定构成危害。

企业经营困难,纠纷增多。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工业用电、气、油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外来加工订单减少,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外币币值不稳定,造成企业利润下降、产值下降,与供应商货款纠纷不断出现,拖欠工人工资案件急剧上升。同时,由于银行紧缩银根,民间担保机构开始活跃。不少中小企业为了维持运作,不得不通过民间融资及借贷渠道,利息高出银行几倍。部分企业由于经营困难无力支付高额利息,导致破产,引起民间融资及民间借贷债务案件高发。

社会治安压力增大,各类犯罪案件增多。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利润普遍下滑,企业亏损不断扩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停产、半停产、倒闭、关闭的增多,许多企业通过裁员、减员等减轻成本,个别不法商人卷款出逃。因此,企业劳资纠纷问题凸现,劳资纠纷引发的明显增多,企业被裁员工和半下岗员工,滞留城市的农民工生活无着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难题并埋下治安隐患。返乡农民工失去务工机会,又会对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带来挑战。受经济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案件、多发财类案件以及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更加突出。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职工、离退休人员、下岗分流人员因工资、离退休金、基本生活费以及再就业等问题得不到解决而采取围堵政府机关大门、堵塞交通或非正常集体上访等过激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同时,个人极端行为可能增加,新型犯罪、智能犯罪也将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群众安全。由于企业裁员、减员致使员工工作无着落,诱发“两抢一盗”的犯罪案件上升。合同诈骗案、职务侵占案等经济犯罪案件也大幅上升。

境内外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炒作,加剧矛盾的恶化。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各种矛盾因素容易诱发社会不稳定。而一些西方国家大肆炒作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议题,利用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捣乱破坏,借助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制造社会对立,利用一些个别事件、特殊、司法个案等对我国的制度进行黑丑化。这些都将对社会稳定带来影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金融危机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思路

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不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越多,就越有可能形成社会突发性事件,转化为政治与社会严重不稳定的导火索。维护稳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对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对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引发的复杂社会经济问题的认识,探究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突出重点加以解决,还要统筹考虑不同地区的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减少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应着力抓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采取灵活措施,为企业解忧、为职工解困。一要深入一线,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入企业一线摸准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矛盾,与企业共同抓好教育、思想、治安、公益等。对企业困难职工按照相关政策帮扶,把因此可能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让企业和职工真正体会到政府始终与他们站在一起。二要制定各项利企、惠企的措施,为不景气的企业和有困难的群众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产业转型升级难、融资难、经营成本高、产品市场不开阔、用人难和内动力不足等自身难以解决的难题,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三要送法进企业,依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沟通协作,完善维稳配套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金融危机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预警处置机制。将金融危机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纳入应急范畴,整合现有的预案资源,对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进行完善,对于结构残缺不全、可操作性不强的预案重新制定。充分发挥司法部门、部门、基层人民调解和公安110的联动预警机制作用,各部门齐抓共管。发挥各级基层组织的作用,深入基层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解决治安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防止出现。二是建立各项衔接机制。要做好工作与人民调解的衔接,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当事人不断上访、越级上访。要做好劳动仲裁和人民调解的衔接,通过强化劳动纠纷调解,使纠纷得到及时疏导。做好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衔接,通过建立完善基层调解委员会,借助司法、综合服务窗口,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做好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和人民调解的衔接,确保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质量,避免因执行导致的抵触情绪的恶化。做好人民调解与行业协会组织的衔接,提升社会消化自身矛盾的能力。做好诉讼和人民调解的衔接,依托法院资源开展调解,确保调解质量。做好司法和金融机构的衔接,通过人民法院的调解途径帮助企业化解经营性纠纷。三是建立企业员工工资保障机制。政府应设立企业欠薪基金,在群体欠薪纠纷发生但无资金用于发放工人工资时,这项基金用于垫付工人工资,以安抚民心、稳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