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

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

第1篇: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然后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终提出了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相关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措施有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提供物质生活材料基本保障的农村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成为了新时期的一个热点话题。为了使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首先要找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制约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让广大农民同胞走上富裕之路。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用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市场环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自觉的和有组织的宏观管理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对农业产品的消费过程进行科学的调配来达到对农村经济的管理的目的。也可以说,农村经济的管理就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以发挥本地区的经济优势为前提制定相关的发展计划,并且对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和管理。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国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何建设好“现代农村”就成为国家发展经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只有对农村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但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并且在农村经济的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下为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大多数工作者是当地的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都相对比较低、培训机会少,思想意识比较落后,这不仅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很难带领广大农民走上经济繁荣的道路。因而,这只传统的管理队伍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需要吸引更多现代优秀管理人才的加入。

(二)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随着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就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体的农民的竞争意识就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村经济分散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就比较缓慢,而且我国的大多数农民受到自身素质较低和周围环境等的影响竞争意识就偏低。农民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为主,没有较为深远的发展意识,不想参与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大规模企业经营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农村经营范围的相对狭小,不能将农业产品的原料生产地发展为农产品的加工地,极大地降低了农民收入,也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政策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给予农村经济发展很多政策支持,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较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的差异性等,就很有可能造成国家经济政策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不符。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政策支持主要以财政补贴为主,而许多农业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例如,粮食的生产应该从规模的扩大到提高效益的转变。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对农村经济进科学管理的目的,而且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与措施

面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政府和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将市场竞争的需求和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提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现代农村干部队伍。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要符合当前时展的需要,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农村经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农村经济的管理者必须对工作认真,对农民的问题进行耐心倾听和解决,并且在专业能力和思想觉悟方面要对广大农民和下属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体现在文化水平的高低,还包括对经济、法律和“三农”问题的认识和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稳定的农村管理者就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制定和完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相关立法机关要把过去制定的一些有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进行结合,对于不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管理者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国家和政府就可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预防和遏制这些新问题。

(三)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的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他们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既具有参与的权利,更有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的权利,政府和相关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这不仅有助于及时纠正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可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经济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优秀的管理领导者、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健全的监督体系不仅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核心内容,更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农村经济管理者要以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中心,对现有的各种问题进行透彻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走出一条符合我国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关于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4,(6):40-40.

[2]甄国荣.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34):196-196.

[3]李欣.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J].投资与创业,2012,(9):53-54.

第2篇: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三阶段;艺术学生;政治成绩;具体措施

考虑到高三阶段对艺术生的重要性,教师应在高三总复习阶段加强对艺术生的指导,利用高三这一关键阶段,对政治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总结高中政治考试重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满足课堂教学要求,达到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艺术生政治学习成绩的目的。为此,在高三阶段应利用有限的时间,抓住教学重点,从夯实基础主干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择取重大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这几方面出发,全面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一、夯实基础主干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

1.精心备课。在高三阶段的政治教学中,考虑到艺术生在高三之前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在政治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艺术生需要,做到精心备课,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全面梳理,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2.制订好复习流程。按照“学生复习―教师精讲―学生做题―教师点评”的复习课流程,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效率。高三阶段政治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有效载体,把握课堂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获得点拨和指导。

3.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微观知识体系。在政治教学中,要想提高艺术生的政治学习成绩,就要明确教学核心,从宏观教学入手,构建起微观知识体系,保证艺术生的政治知识能够系统化、规范化,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保证艺术生的政治学习成绩能够有效提高。

二、择取重大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高考政治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为材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生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复习、了解繁多的时政热点,这就要求我们选取年度内的重大时政热点组织复习,如三农问题、关注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源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

考虑到高中政治教学的特点,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重大时政热点的教学。从多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时政热点问题所占分值较高,学生只有掌握了时政热点问题的知识点,才能达到提高政治考试成绩的目的。为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建立针对艺术生的政治学习方法,要将时政热点问题作为重要的政治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另外,从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大纲的规定来看,时政热点问题是考试的重要采分点,也是时事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提高政治学习效果,提升政治高考成绩。所以,在高三阶段,应将提高艺术生政治成绩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应做好时政热点的教学工作,满足教学需要,使艺术生的政治成绩得到持续提高。

三、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高三阶段的政治教学中,除了要采取上述两种方法之外,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艺术生的解题能力,也是满足提高艺术生政治成绩要求的重要手段。目前来看,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定时练习,提高应试技巧。艺术生在平时政治学习中的能力欠缺较多,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要想系统地培养艺术生的各项能力是不现实的。因此,出于提高高考成绩的需要,在高三阶段,应积极采取定时练习,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使艺术生能够在政治考试中掌握一定的窍门。

2.专项训练,提高解题能力。从历年来高考的政治试题来看,我们可以对题型、出题方式和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艺术生的政治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训练,使艺术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持续提高,满足高考需要,为提高艺术生的政治成绩提供有力支持。由此可见,开展专项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三阶段的教学中,要想提高艺术生的政治成绩,就要从夯实基础主干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择取重大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这几方面入手,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艺术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教学要求,使艺术生的政治成绩得到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洁.解析高中艺术生的“文化短腿”现象[J].才智,2011,(13).

[2]鞠馥宇.ICT在艺术类院校文化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罗正云,李娟.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08).

第3篇: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特点和命题趋势来看,本专题在高考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尤其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较多。试题的特点主要以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及现实经济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涉及的考点有: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扩大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观,三农问题等。从形式上看,高考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从内容看,既有模块内综合,也有模块间甚至是学科间的综合。依据考试说明,联系当前重大时政热点,2013年高考备考复习要注意:①运用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认识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正确性及其具体运用。③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理解“五个统筹”。④联系经济全球化趋势,理解“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宏观战略和工作部署;认识入市10周年应对贸易摩擦和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必要性。

二、透视考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市场:①市场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之一;②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③市场如何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2)重点:市场调节的弊端:

(3)市场秩序:①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②市场规则的内容;③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和措施。④应结合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分析其必要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基本特征:基本标志、根本目标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分析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2)必考点:我国的宏观调控

①原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的。②主要目标。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其含义和常用的具体措施来加以区分。④易错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国家宏观调控。

(3)运用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分析重大经济事件、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奥运会和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小康社会: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注意结合党的十的新表述理解。

2.必考点: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1)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GDP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注意对“统筹兼顾”的内容。

(2)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

1.重点:经济全球化

①含义及其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②影响:是一把双刃剑。透过其实质,分析其消极影响;还应看到其积极影响。③如何应对: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勇敢地迎接挑战。④根据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的影响,即如何积极应对,保护我国经济安全。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国际经济组织:三大经济组织,重点是加入WTO10周年,与选修三相结合。

(2)重点: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

①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引进来”的必要性及新形势下如何引进;“走出去”含义、主要内容及主要措施。④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如何扩大出口,拉动内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三、体验高考真题

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例1 (2012年高考安徽卷) 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 )

A.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为7.5%

B.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C.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D.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手段的知识。调控经济增长目标属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调节经济活动,属于经济手段,故选A项。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故B项错误。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属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故C项错误。税收优惠政策属于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A

例2 (2012年高考江苏卷)一台电脑由数以万计的人参与制造,他们当中大多数互不相识,让电脑得以形成的无数行为更没有任何人规定或指挥。从电脑的制造中可以看出( )

A.企业联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支配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题干的意思是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在协调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运行,说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故选C。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规范作用,D错误。其他说法不符合题干的主旨。答案:C

例3 (2012年高考安徽卷)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网友声音 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近年来,食品药品等一些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网友呼唤: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进行评议。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为什么”、“怎么办”两个角度进行。首先,“为什么”就是要回答诚实守信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诚信缺失的危害;其次,“怎么办”就是要回答如何加强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诚信建设,可以从国家、企业经营者、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的角度回答。

答案: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干扰了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维护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例4 (2012年高考福建卷)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故①正确,④错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故②错误。发展新兴产业和风电产业,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故③正确。答案:A

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例5 (2012年高考课标全国卷)2011年11月,美国发起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2012年1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风力发电设备――应用级风塔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欲以贸易保护措施扶持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

B.新能源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需要其提供就业岗位

C.美国需要通过减少中国新能源产品进口才能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D.美国的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不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相关产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贸易摩擦的认识。美国之所以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还是为了支持本国的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新能源产业应该是技术密集型,B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与事实不符。答案:A

例6 (2012年高考四川卷)2011年,中国非金融领域对外投资总额从2006年的176.3亿美元上升到600.7亿美元,今年一季度达到16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5%;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 160.1亿美元,今年3月外商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6.4%,已连续5个月减少。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我国的对外贸易正在趋于平衡

②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不断创新

③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④我国的资本国际化不断加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关内容。从我国非金融领域对外投资总额和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资本国际化不断加快,③④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我国对外贸易正在趋于平衡和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不断创新,故排除①②。答案:D

例7 (2012年高考山东卷)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01年和2011年中国出口商品情况图。

材料二 2012年国家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等等。同时,国家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材料一 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采取的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解析:本题第①问通过对2001年和2011年中国出口商品情况比较,得出我国出口商品总额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增加的结论。第②问,首先找准经济措施,然后回想教材相关知识,对号入座,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与2001年相比,2011年我国出口商品总额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明显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第4篇: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

今天,在这里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对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上级要求,紧密结合当前宏观形势和水利农机工作实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努力使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走在全区的前列。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主要讲四点意见。

一、强化认识,乘势而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去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继在全党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又一重大举措。今年3月至9月,江苏省按照中央的部署,先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9月开始,省委决定无锡市为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省辖市试点单位。11月25日,市委召开了动员大会;12月9日,区委也对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作了动员和部署,明确学习实践活动试点从现在开始,到明年4月基本结束。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同志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按照中央、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就是要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到实处、结出硕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凝炼了发展的科学,更新了发展的理念,完善了发展的思路,提升了发展的境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水利农机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水利农机事业发展的正确措施、领导水利农机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党的先进性来引领,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来推进。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赋予党的先进性新的时代内涵,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不断增强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近几年来,局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新时期现代治水治机思路,加强水利建设和农机服务,强化水利农机管理,深化水利农机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还不够宽,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促进党员干部真正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认识从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觉遵循和运用水利农机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担负起推动水利农机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为构建全区和谐水利、和谐农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促进全区水利农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水利事业正处于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关键转型期,农机事业也正从单一稻麦机械向农林牧副渔多格局机械转变。如何在挑战面前抓住机遇,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遵循水利农机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通过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工作实践,突破既有经验的束缚,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农机事业时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水问题、三农问题,不断拓展水利农机服务科学发展、服务民生的新空间,不断完善以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和特色农机、精品农机、平安农机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水利农机发展的目标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水利农机基础保障。

总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把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切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不辜负上级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们的热切期待。

二、全面把握,突出主题,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省、市、区委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局党委制定了《*区水利农机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实施方案》,已报经区委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实施方案》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在实施中,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高举一面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总要求、明确四个着力点。高举一面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就是“践行科学治水,构建和谐水利”;围绕一个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明确四个着力点,就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区水利农机发展和自身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促进水利农机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着力提高依法履行职责、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进一步开创全区水利农机工作新局面。

第二,要始终坚持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要始终围绕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党的思想路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水利农机事业发展规律、符合党的执政规律。二是突出实践特色。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学习,贵在实践。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总结运用改革开放30年来的水利农机事业发展成功经验结合起来,与继续推进水利农机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使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政策措施更加有力、发展成效更加显著。三是贯彻群众路线。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评议,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把群众认可、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标准。四是正面教育为主。着眼于保护和调动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重在自我教育,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明确努力方向,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统一广大党员思想、激发科学发展动力、凝聚党员群众智慧的过程。

第三,要努力实现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按照区委提出的学习突出解放思想,实践突出改革创新,达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发展能力上有新提高的总体要求,立足*水利农机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重点在深化认识、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提升能力,解决问题、完善制度上取得实效,具体体现在“五个更加”上: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更加坚定。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做到学深一点、学透一些,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水利农机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二是新时期的治水治机思路更加清晰。要以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创新水利农机发展理念,转变水利农机发展模式,在新一轮治水实践中,按照“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现代水利”的新要求,实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统筹规划与综合治理;在新一轮治机实践中,按照“特色农机、精品农机、平安农机”的新要求,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增产、农业增效,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水利农机事业新的跨越发展。三是水利农机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围绕全区“五个率先”奋斗目标,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科学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好一批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和农机示范项目建设,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水问题、三农问题,不断提升水利农机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水平。四是水利农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深入调查研究,与国际接轨,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方法,提升按市场经济规律干事创业的意识,增强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学会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行业管理的技能,进一步明确深化水利农机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努力建设充满活力、更有效率、适应可持续发展水利农机的体制机制。五是提升水利农机队伍素质的举措更加有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要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上要有新成效;进一步抓好文明机关创建,有机结合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在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节约型推进中要有新风貌,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同时要做到“五个贯穿始终”,即把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查找解决问题、完善机制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把“两不误、两促进”贯穿始终,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第四,要正视和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求得实效,取信于民。要紧密联系水利农机工作实际,把对下解决问题和对上回答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一是端正思想认识,着力解决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按照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这一根本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陈旧经验及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审视*水利农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把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水利农机工作的始终,努力提升*水利农机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水平。二是着眼可持续发展,努力找准制约水利农机科学发展的瓶颈。围绕促进*水利农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分析近年来我区水资源短缺、河湖生态环境恶化、农机萎缩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认真查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经济社会与水利农机事业协调发展的要求,调整和创新治水治机思路,把遵循水利农机发展的自然客观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加强行业自身管理与水利农机事务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把治水治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水利农机行业的服务领域,增强水利农机保障科学发展、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能力。三是围绕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解决民生水利问题。围绕提升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加强河湖资源管理和保护、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和农田水利建设等一批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水问题,树立人水和谐理念,以新三年城市创建为契机,以水利的优化发展、建设生态水利为目标取向,以水利的创新发展为根本路径,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统筹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水环境改善、水资源节约保护、农田水利等各项工作,把创新、发展、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水利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保障,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四是坚持求真务实,切实增强作风效能建设。围绕我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要注意查找和解决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要求不高、工作不细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增强为实现科学发展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三、精心部署,狠抓关键,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学习实践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3个环节,加上活动开始前的准备环节和结束时的总结测评环节,共11个环节。每个阶段分别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我们要按照三个阶段的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有力有序地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第一,深入学习调研,在思想解放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学习调研阶段重点要抓住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讨论三个环节。一要搞好学习培训,在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思想方法上下功夫。通过集中培训、分批轮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系统深入地学习中央规定的读本,并与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区二届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二要深入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围绕解决我区影响水利农机事业科学发展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带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努力写出有内容、有见解、有对策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并采取适当形式组织成果交流。三要围绕解放思想,在确立科学发展理念、形成科学发展共识上下功夫。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着力消除广大党员在科学发展上的模糊认识,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事关全区水利农机事业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第二,深刻分析检查,切实找准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分析检查阶段要着重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一是开好一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认真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前,领导班子成员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充分准备。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深入剖析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根源,进一步凝聚科学发展的共识。二是形成一个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和分析这两部分内容,要客观分析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明确今后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出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三是组织好一次群众评议。要着重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实不实等进行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将组织局干部职工和基层站所、企业单位负责人等对报告进行评议,根据评议情况,经局党委会讨论后,反复修改完善,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

第三,认真整改落实,努力建设群众满意工程。整改落实阶段要着重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三个环节。一要在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把分析检查报告的努力方向具体化,按照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地提出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并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要集中解决几个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继续深入开展“建设新农村、推进城市化”结对共建活动,深化拓展“三走进三服务”内涵,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慰问活动,集中力量解决几个水利农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办好几件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三要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要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服务科学发展的长效实践载体,切实增强水利农机事业发展实效的持久动力。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地评价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主要测评对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观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和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满意度,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加强领导,层层落实,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区委寄予厚望,人民群众充满期待。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为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局党委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苏子骥、毛培新、林其彬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党支部书记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苏子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区管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各支部书记和各部门党员负责人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抓好本支部、本部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要始终贯穿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学习突出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实践突出改革创新,重在落实,要坚定信心抢机遇、加快发展不动摇,沿着既定的转型提升轨道奋力前进。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全系统掀起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新,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深化解放思想,把对下解决问题和对上回答问题结合起来,探索做法、积累经验,全面实现*水利农机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三要坚持统筹兼顾,务求取得实效。当前,正处于年末岁初,水利建设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精心组织。既不要脱离中心工作搞学习实践活动,也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视学习实践活动,要保证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实施方案》严格有序实施、并高标准地完成各个阶段任务,又能保证当前各项水利重点工作的按期推进,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水利农机工作,以水利农机工作的新成果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新成效。

第5篇:三农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措施范文

一、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致使经济需求结构与金融供给结构不对称,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金融结构调整落后于经济结构变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金融结构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最大挑战。支持新经济成分增长的地方性中小金融体系没有全面建立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非国有经济份额迅速上升,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地由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产生,但由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对滞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仍然主要面向国有或改制后的国有控股等大中型企业,对民营中小企业存在事实上的歧视或忽略,因而导致金融服务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严重不对称,形成了经济金融新的二元结构。金融结构不仅不能为新经济成分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应有的必要支持,而且有可能成为制约因素,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一定的逆调节作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健全的传统金融体制所内在隐含的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难以双全、安全性和赢利性无法兼顾的矛盾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与发展的障碍。在金融体制改革难有重大进展、现行金融体系未有实质改观的前提下,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然要求加大信贷投入,由此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而降低不良资产比例、防范金融风险,又意味着不得不紧缩信贷投放,付出经济增长减速的代价。

2、金融改革缺乏全面规划和整体协调,单个金融机构各自为战地应对WTO挑战、降低微观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短期行为与提高宏观金融效率和整个金融体系完整性以及金融发展长期趋势和金融改革基本方向相背离

近年来,为了迎接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控制和防范自身的信贷风险、降低微观成本、提高个体竞争力,国有商业银行适当地收缩基层机构、上收贷款权限是必然且合理的。但从改进金融服务角度来看,金融体系改革必须“有进有退”,不能“只退不进”。由于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改革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配合,在单个金融机构各自为战进行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提高自身效率的同时,没有及时在整个金融体系方面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体制外金融机构未发育,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没有及时跟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的不平衡,在县域范围内出现了一些金融服务的薄弱甚至空白点,致使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各项事业受到严重影响,扩大了业已存在的二元结构,即单个银行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具有“制度性进步”意义的个体理,导致了整个银行体系完整性降低的“体系性退步”这一“非理性”结果,个体成本节约导致了宏观成本增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不仅是短期因素对长远目标的一个背离,更是短期因素对于长期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根本趋势的一个干扰和冲击。

3、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系统性金融风险比较大,原有的金融风险没有突破性的化解,新的金融风险在继续形成,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有银行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资产突出一直是我国金融业的严峻问题。2002年7月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约为23%,远高于亚洲金融危机前东南亚国家银行的普遍不超过6%的水平。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除了中国银行可勉强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外,不良贷款已使国有银行资本金基本耗竭。不仅如此,近年来逐渐出现了金融机构向城市集中尤其是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并呈现加速趋势。虽然从短期来看这是兼顾安全性与盈利性的理想选择,但从长远来看,有可能造成新的金融风险和不良资产隐性累积,使目前主要公开分散于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的不良资产逐渐汇集成为长期性、集中化而又隐性化的巨额不良资产,并有可能使问题掩盖起来得不到解决。汲取日本、韩国对大企业过度贷款、大银行―大企业恶性互动、造成巨额不良资产、引发金融风险的惨痛教训,须注意防止随着资金和权限从基层机构向省行和总行集中而导致不良资产发源地从基层分支机构向省行和总行转移,防止总行对大型企业的过度贷款和信贷资金过度集中使用可能造成的新的金融风险。这将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一个新任务,也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警示。

二、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模式选择

上述问题的出现和持续存在的原因在于,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不同步,金融体制改革不协调、不配套,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突然提速,致使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步调不一致、不配套。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刻: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相对超前客观上要求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发展要有一个带有配套甚至补课性质的大推进,另一方面,表明新体制的建立健全与旧体制的改革要协调配合。为此,应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契机,对于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通盘考虑各个矛盾和问题的轻重缓急,整体规划,全面协调、配套推进未来一个时期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将单个金融机构的改革与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将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切实协调起来。

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安全保障主要取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力度、进度与改革的成功与否。但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全完善和金融服务的整体改进、进而金融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支持和贡献的稳定上升,则既取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也取决于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主要依靠金融体系的边际因素―――地方性或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依靠实质性的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经济的发展则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增量发展而不仅仅是存量改革。由此来看,当前及今后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模式或路径,应根据以下三种模式不同的成本与收益分布及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作出适当选择。

1、以解决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为主的存量改革导向模式

我国目前的金融改革与发展虽然没有明确的模式,但基本上接近存量改革导向模式。这种模式的收益是显形、具体的,即控制金融风险,保证国有银行不破产,防范金融危机,保证金融安全,并为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奠定基础。它的成本基本上是隐性的、宏观经济层面的,但可能是巨大的,即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或延误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政出资改革国有银行的能力。考虑到我国已加入WTO,外资银行进入的不可避免性,选择这种模式要取得成功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在全面开放之前完成改革。如果在全面开放之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可以解决、机制得以转换,则这种模式是可行的,其他银行的不发展是一个必要的牺牲。反之,在全面开放之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则其他银行的不发展不仅是一个无谓的牺牲,而且还有一定的机会成本,即其他银行不发展造成了潜在的宏观成本:发展(增长)成本。

2、以发展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主的增量发展导向模式

从理论上来说,还存在着一种以发展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主的增量发展导向模式的可能性。这种方法是暂时绕过或不涉及一时难以解决的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等存量问题,在现有金融机构之外发展新的没有包袱的相对健全的金融机构,同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待时机成熟时再行解决存量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另起炉灶的突围方法,其目的或好处是不让存量问题影响增量发展。这种模式类似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所谓的“从体制外向体制内推进”的增量改革模式。这种模式的收益在于:发展了一批新的金融机构,健全了金融市场体系,满足了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促进了宏观经济增长与发展,宏观经济方面具有比较大的收益;可能的成本是,由于分流了一部分储蓄,有可能造成国有银行的流动性困难,影响或延误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解决。但一个间接甚至意外的收益可能是由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财政可以有更大的财力来投入国有银行的改革。这是存量改革模式所不具备的一大优势。

3、解决不良资产同发展新兴机构及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同步推进模式

存量改革模式有一定的宏观经济成本,而增量发展模式又有可能带来国有银行流动性困难的风险,为了克服以上两种模式的片面性和缺陷,并结合两种模式的优势,可以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体制改革与其他银行的发展脱钩,实行折中模式,即解决不良资产同发展新兴机构及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同步推进模式。按照同步推进模式,一方面加快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步伐,可以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逐步剥离,挂起来由财政负担,同时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另一方面,稳步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同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步伐,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因此同步推进模式的收益是,金融风险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国有银行的改革可取得一定进展,宏观经济和财政收入得以稳步增长。这种模式的成本是,一方面新兴金融机构增加了一定的风险,同时由于新机构对储蓄的分流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部分地显性化。

从改革开放与发展的长远方向来看,一方面发展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金融领域进一步开放、外资金融机构逐渐进入同样是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因此,无论如何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分流是必然的。尤其是按照WTO承诺的开放步伐,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已经成为定局。由于外资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是互替的,因此,外资银行对于国有银行的冲击和储蓄的分流是绝对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与国有银行是既互替又互补的关系: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是互补的,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中小城市,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是互替的关系,因此,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国有银行的冲击和储蓄的分流是相对和有限的。从金融危机尤其是金融机构危机的经验教训来看,外资银行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投机”或“骑墙”性质的因素,即在我国经济金融稳定时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不稳定时期,可能会推波助澜。而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立足于本土,不直接与外资机构竞争,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能是金融危机的缓冲机制。从这一角度来看,存量改革导向模式和增量发展导向模式显然既不是理想的也不是现实的,而改革与发展同步推进模式应该也能够成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模式。

三、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路建议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改革与发展突破瓶颈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虽已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初步建立了包括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与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然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在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上推出新思路,取得新突破,谋求新进展。

1、金融发展要有新思路

(1)明确金融发展职责,正确处理金融改革与监管同金融发展的关系。金融改革由于直接与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相关,因此有专门并明确的机构或部门来负责,而金融发展既与金融监管当局有关,也与中央银行有关,更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但却不是任何一家机构的明确职责。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主要模仿发达国家,但发达国家与我们不同,已经基本完成了金融发展任务,而我们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结构性和审慎性监管为主,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货币政策,二者均没有金融发展的明确职责。由于金融的特殊性,负责经济社会发展的部门没有获得直接授权,也不便直接插手。这样,金融发展基本上成了事实上的“三不管”地带,无法进入任何一家机构的职责范围,得不到任何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难以提上政府的重要日程。虽然一段时间,地方政府的领导出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改进国有银行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表现出浓厚兴趣,但随着旨在减少地方政府对金融活动干预的政策尤其是在地方创建金融安全区政策等陆续出台之后,地方政府的领导对于金融发展的关心也随之剧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明确金融发展的职能分工和责任归属,中央政府应该明确,由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共同负责全国的金融发展,地方已经建立的金融服务办公室可以进一步确立为金融发展的主管部门,专门负责地方金融发展问题。

(2)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近年来由于金融改革和发展同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同步,导致我国金融服务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严重不对称,形成了经济金融新的二元结构,这不仅不利于以非公有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一定的逆调节作用,对长期经济发展造成持续性的不利影响。而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为此,从改进金融服务角度来看,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有进有退”,不能“只退不进”。金融发展一定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产权多元化、立足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扩大规模、扩充实力要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的改革通盘考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从农村和县城的撤退可同城市商业银行向县城和农村的深入结合起来。四大银行尤其是工、中、建行从农村特别是从县及县以下撤退、向大中型城市集中是大势所趋,但因牵制面较广,操作起来难度较大,需要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尤其要做好遗留机构的再利用问题,要注意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步伐保持协调一致,尽量作到“有进有退”,不能“只退不进”,以免给地方和基层造成金融服务空白。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接收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和县城撤退后留下的营业牌照、优质人员及固定资产等建立新的分支机构,向郊区和附近农村地区延伸,发展成为地区性商业银行。经济发展较好、有条件的县和县级市,可视具体情况,利用国有商业银行遗留的机构、优质人员及金融业务许可证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但同时也要注意,要防止重蹈农村“三金”的覆辙,摆脱行政依附和地方干预,防范出现新的金融风险,新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原则上应以股份制方式设立,股权尽量分散化,以企业和个人股份为主,建立真正规范的产权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以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

(3)资本市场组织创新和体系完善方面要有突破性的新进展。为了改变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体系结构不均衡、组织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需要将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心从以技术为主的微观层面转移到资本市场体系结构的健全与完善方面上来,这既是处在十字路口的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资本市场当前发展中面临的迫切任务。从国外经验来看,债券市场一般是证券市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以股票市场为主,债券市场发展大大落后于股票市场,在债券市场内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又明显滞后于政府债券市场,因此,加快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是健全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根据现阶段的需要与可能,要在继续健全优化现有股票交易所市场、积极探索发展创业资本市场和中小企业股票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要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着力完善债券市场体系,以形成功能完善、机制健全、协调配套的多样化资本市场体系结构。鉴于国债市场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各项制度正在走向规范,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并积极探索地方市政企业收益。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必将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推动的新时期。

2、金融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

我国的金融体制要彻底摆脱困境,并从根本上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形成比较健全的机制,必须也只能依靠改革。

(1)国有商业银行在推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方面要有实质性突破。从理论上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既可以以总行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分行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区域为单位进行。考虑到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现实可能性,我们认为以总行或分行为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设想缺乏可行性。原因是以总行为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革存在一个股本规模问题,由于现有国有股权规模过大,一方面股份制改革中可能难以吸收到足够多的新股本,来降低国有股权的比重,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切实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因而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如同许多特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一样,因为国有股比例过大而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国有企业的原有弊端。另一方面,由于股本规模过大,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形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问题将难以解决。以分行为单位的股份制改革,虽然有助于解决股本结构和股本规模问题,但由于单一分行规模有限,30多家分行分别改制上市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选择是以区域为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革,分别组建几家国有商业银行控股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变现有的全资分支行为控股的子公司,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在改制的同时增资扩股,并选择适当时机,争取公开上市。允许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成立全资的金融控股公司,持有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后的银行股份,并根据其经营状况,选择增持或减持:收购经营状况较好的其他银行股份,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抛售经营状况欠佳的子公司银行的股份,以施加压力,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此外,在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试行职工持股计划,使员工的自身利益和银行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以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银行的凝聚力。根据波兰等国的经验,在国有银行股份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的关系,防止外资比例过高导致银行经营方向背离本国的实际需要。

(2)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契机加大金融领域对国内民间资本开放步伐。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相继撤退,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状况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仅有的农村信用社由于改革发展方向不明确,难以有较大的作为。最近一个时期,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逐渐明确。为此,要抓住时机,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同时,要以此为契机,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设计,处理好加强监管和促进发展的关系。在对外资开放的金融领域同样对国内民间资本开放,积极吸收民间资本改造和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同时应允许民间资本以新设方式而不仅仅是通过改制方式建立金融机构,从而形成真正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地方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