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

第1篇: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96-01

1 前言

众所周知,虽然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众多,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使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在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无论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管理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和不足,且这些问题的存在,已影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基于此,只有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 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职能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和重视的热点话题。尽快解决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和措施,加大了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力度。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在管理职能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水务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问题,水务管理部门与经济发展管理部门对工业生产用水的管理等问题,都没有妥善地处理好,进而导致相关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影响了水资源管理工作。

2.2 管理观念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就现阶段而言,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管理理念落后,不符合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与健全,要求对水资源的管理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只有具备现代化、科技化的管理理念,才能与之相适应。然而,就目前来说,在水资源管理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依法治水的局面还没有形成,某些发达国家科学管理水资源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没有真正学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2.3 管理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水资源管理在管理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主要是对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还不健全,管理的方法还不科学,管理的手段还太落后。特别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涉及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又没有一套专门的、科学严谨的法律法规,加上管理方法的严重滞后,对水资源还没有实行统一管理,致使我国对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距离。

3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尽快实施依法治水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法制体系是各行各业正常、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拥有一套完善健全的机制体系是确保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要想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力度,第一:必须要有一套科学严禁的法律法规。因此,对现有的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进一步完善,以保证水资源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第二:相关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国家对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第三:各级政府还要有效的协调好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及时解决工作开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3.2 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水资源短缺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一大阻碍,合理配置水资源,科学利用现有资源,做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相协调,是各级政府水务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第一:水务管理部门要根据我国水资源现状,编制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将我国现有水资源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与人口发展协调起来,进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二:水务管理部门要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会同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分配到需要水资源的相关部门,并做到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三:水务管理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3.3 切实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而,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并切实加强对所有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使之发挥应有效能。第一:要做到每一项水利工程都必须符合水利发展规划,严格杜绝重复建设;第二:是对每一项水利工程都要科学合理的设计,高质量的施工,严格杜绝豆腐渣工程。第三: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严格杜绝“重建轻管"现象发生,努力使每一项水利工程都发挥出应有效能。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小水利工程的管理,切实解决好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而使每一项水利工程都能发挥出最大的规划设计效能。

4 结束语

水资源是人们生活赖以生存基本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因此,为了迅速改善这一现状,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 卓敏.浅谈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J].新财经(理论版),2012(3):102-103.

[2] 杨杰.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1(16):170-170.

第2篇: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Abstract: For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situation of Mancheng County, analyzes the type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xperience andpractice, put forward the further suggestions.

关键词:满城县;农村饮水安全;成因分析;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Keywords: Mancheng County;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cause analysis;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1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满城县属半山区县,辖5镇6乡,共182个行政村,总人口39.82万人,农业人口34.45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8.29%,自来水入户率为95%.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出现了新的问题。为了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确实饮上安全水、放心水。2005年国家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满城县自2005年以来已解决了89个村1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截止到2013年底,满城县仍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0.44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0.3%。其中水量不达标5.9万人,方便程度不达标0.9万人,水源保证率低2.7万人,水质不达标0.94万人。

2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满城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主要分为方便程度低、水源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达标四种。

2.1水源保证率低

2.1.1资源性缺水。满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太行山隆起带及华北平原沉降带的交接区,因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天然集雨面积小,或地处强透水区等,造成地表水难以拦蓄、地下水埋藏较深甚至无水而形成的资源型缺水村庄,这部分村庄主要分布在坨南及刘家台乡。坨南、北台于村就是出了名的无水村,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找水位,但一直没有自己的饮水井,只能从邻村打井引水吃,但由于工程建成时间较长,再加之输水管道长,随着群众用水量的增加,出现饮水难问题。

2.1.2季节性缺水。满城县多年平均最大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占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80%以上,最小降水量一般在11月至翌年3月,不到全年降水量的5%,由于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少雨,致使一些饮用浅水井(8米—12米)的村庄的水源保证率低,出现年年往下挖的景象,现在井深达到了15米以上,但到了春季仍然有拉水吃的现象。

2.2水质不达标。

2.2.1满城县是造纸工业基地、及小冶炼基地,由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对工业产生的废水没有加以处理就到处排放,甚至直接排入报废井中,直接污染地下水,造成了大肠杆菌总菌落超标。

2.2.2满城县是农业县,有耕地379920亩,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大量的使用剧毒化肥、农药,土地表面存在大量农药残留,致使浅层地下水遭到污染。

2.2.3农村垃圾处理不到位,厕所改造率低,动物粪便随意堆放,对水源地形成污染。

2.3水量不达标

2.3.1设备需要更新。满城县自来水工程基本上是在80年代建成,饮水井多为70-90米的浅水井,水泵多为离心泵,而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出水量不足,离心泵也逐渐被淘汰,需要更新机井、更换设备。

2.3.2以前铺设的管道多为聚丙,管材质量较差,再加之管道较细,随着村庄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及用水量的增长,已无法满足群众需要,多个村出现了管道崩裂,跑、滴、漏现象严重,今天修这段,明天补那块,维修管道成了村里的大难题。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出现了饮水井附近成河,远处无水吃的情况。

2.4方便程度不达标

满城县11个乡镇,6个山区乡镇,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同时山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投资较大,饮水形式多为分散式供水,群众往返取水需要20多分钟,为生活增加了很多不便。

3主要做法及经验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涉及面广,组织协调工作量大,为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协调、领导,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水务、发改、财政、审计、监察、卫生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工程运行、资金筹措等实施严格管理,把工程建设内容列为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并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目标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奖惩到位。

3.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

满城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七分之一,为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切实把节约水资源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机会、通过电台、网络、报纸、发放宣传材料、印刷宣传册等方式宣传水资源紧缺状况,自2000年以来已发放宣传材料8万于份,印刷宣传册6万册,悬挂条幅800余条,发表宣传报道100多篇,制作专题片结合电影下乡活动在全县150多个村进行了巡回演出。提高了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全民的节水意识,珍惜水资源成为一种全民行为。3.3减少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满城县是造纸工业基地,工、农业用水量巨大,年工农业用水量8880万m3,为了减少水资源污染,降低水资源利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是加大水资源管理保护。按照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确保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降低在19%-21%之间。自2006年以来安装工业用水水表 270 多块,累计收取水资源费3500多万,有效控制了用水量。三是在大册营造纸工业基地建了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260万m3,大大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同时使用回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三是改善生产工艺,减少用水量及有害物的排放。四是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2011-2013年连续铺设低压输水管道120万米,改变了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节约了水资源。经过几年的连续治理,地下水位有所提升,地下水的污染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3.4更新管道、设备,实现有偿用水。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满城县水务局紧紧抓住国家大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机遇,积极跑项目争资金,自国家实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已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打深井80多眼,更换管道100万余米,安装水表9万余块,更新水泵80多台套,实现了设备、管材的更新,同时落实了有偿使用水资源制度,杜绝了管道的跑、滴、漏现象,从而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4存在问题及建议

4.1满城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建设任务还比较艰巨,因此,要做好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评估,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层面上考虑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按照“统筹兼顾”“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第3篇: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高平市

1概述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部、泽洲盆地北端,全市总面积946km2,耕地面积37873.33hm2,全市辖16个乡(镇、办事处)、463个行政村(居委),总人口48.6万人,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及商品粮基地。全市水资源总量为9943万m3,可利用量仅为5501万m3,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高平市坚持依法行政、廉洁行政,牢固树立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水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2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

2.1坚持依法管水,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管理考核体系。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了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制定了《高平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纳入乡镇、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

第二,完善了水资源管理基础体系。制定并出台了《高平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高平市节水三同时管理办法》、《高平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等三个管理办法,为依法管水、节水及地下水利用保护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第三,加强计划用水和取水许可管理。高平市每年11月开始启动用水企业年度用水总结和申报下年度用水计划工作;2015年组织力量对全市取水许可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农村生产生活、工业企业的水计划执行情况,取水单位名称及法人的变更情况,取水许可证、取水地点及取水标的变更情况,计量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入河排污口设置及节水减排情况,水资源费交纳情况等进行了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第四,严格水资源论证及泉域水环境评价影响工作。高平市是最早实施水资源论证报告和泉域水环境影响的县市之一,并严格执行《泉域保护条例》,禁止在重点泉域范围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资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倾倒、排放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及其他废弃物,禁止非国家重点项目在保护范围内建设。

第五,规范了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建立了取用水单位基本情况、取水量及收费通知单下达情况、取水单位缴费到帐三本台帐,强化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加大了对拖交、欠交水资源费的催缴力度,同时,严格财务制度,规范了水资源费的使用。

第六,抓好水资源宣传与保护工作。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在长平广场举行了宣传活动,并深入到各乡镇和重点企业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法宣传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同时在高平新闻、高平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水法律法规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关心、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浓厚氛围。

2.2坚持科学治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高平市加快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项目的建设,积极推广膜下滴灌、涌泉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与此同时,制定出台了《高平市小水重点县管护办法》、《高平市小水重点县工程运行管护人员考核办法》等办法,加强工程建后管护,不断提高节水工程效率。在工业节水、城市生活节水方面,大力推行闭路循环用水、废水回收、中水回用等工业节水技术,建设一批工业节水示范工程;并逐步淘汰公共建设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同时,为进一步减少管网漏失率,自来水公司加大了城市管网的检修和排查的力度。

2.3坚持优化配置,大力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制定了《山西大水网高平市域供水规划》,该规划是以西部供水网络为基础,重点以张峰水库供水为依托,建设灌溉、饮水、工业为一体的“三网合一”供水体系,从而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益与用水率的最大化。投资7000余万元,对全市釜山、杜寨、赵庄等20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水库的防洪蓄水能力。在污水处理方面,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废水1.5万吨,处理后中水主要用于城市绿化、净化。

2.4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每年对高平市境内丹河、许河5个断面枯水期流量进行测流和水质监测取样工作,对米山、釜山水库水质和张峰供水唐庄水池水质进行了取样检测工作,建立起了水质监测体系。2015年对川起水源地、城北水源地、丹河源头水源地水质进行了检测,川起水源地、城北水源地水质均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丹河源头水源地达地表水Ⅲ类水质。同年投资7.1万元对全市154眼深层岩溶水水质进行了检测,制定了《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水质安全。为提高高平市境内丹河、许河等河流水质状况,规划兴建了丹河湿地工程,丹河市区段水质由上游的劣Ⅴ类水质提高到了Ⅲ类水质,2015年高平市又规划了小东仓河入口湿地工程、河西湿地工程,工程实施后,丹河水质必将会得到极大地改善。

3高平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是保障。水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还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保障,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健全水资源管理政策,抓好落实、执行。从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入手,强化管理,严格程序,使水资源管理工作日趋完善和规范,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社会参与是关键。节约水、保护水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事,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人们的水忧患意识,才能使这项工作得到健康发展。

4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第4篇: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95-1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更好地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溉排水工程包括:小型水库、水井、小型灌区、塘坝、灌区抗旱水源工程、蓄水池、水窖、引水工程、中小型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基础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个别客观条件的限制,小型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限制,其现状值得担忧 , 经过分析发现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滞后

近年来,随着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逐渐增强,而集体观念却日趋淡薄,在个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管用水,不愿管水的现象,堤坝被村民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捕鱼现象多次制止无效。甚至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冒、跑、渗、漏”现象非常的严重,从而致使水利工程整体老化失修,毁损非常严重。

1.2 小型农田水利管理权责不够明确,农民的参与程度非常低

对目前已经建设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必要的维修和改造,大多都没有设立专门负责监督检修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管理养护的监督部门,常常出现灌溉工程还没有达到设计的使用年限,就已经老化失修、供水管道锈蚀严重、机电井带病运行或者是直接停机报废、水资源大量漏失等问题。

1.3基层科技人员业务水平低

最近几年来,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每年都在增加,并且其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但是很多的水利管理单位内部设定的机构不够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居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工作效率逐渐低下,人浮于事。加上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受到传统的管理体制影响,大部分的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对施工企业及各职能部门都过分的依赖,虽然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具备了良好的技术职业素质,但是缺乏有效成本控制、施工进度及质量管理的控制能力,同时对现场管理缺乏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经验及财务知识,因此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大大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顺利开展。

2 意见和建议

2.1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是决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要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下力气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2加强监管力度

要管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就是要落实有人去管的问题。要从严选聘水管员,选聘热爱水利工作,有责任心,能够承担小型农田水利各项任务的人员。为了促进小型水利设施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应明确相应责任和管理办法,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也使得管护员的职责得到切实履行。

2.3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规划

实施规划要量力而行,务实客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以物质基础作保障。既要防止规划偏小,制约发展,更要力戒不顾现实财力,盲目追大求洋,造成资金浪费。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要因地制宜,考虑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群众的意愿等因素,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通过治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4 加强操作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把现有的水利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划分每个人的业务和主攻方向,有计划的按步骤选拔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为目的;鼓励职工人员在职学习,不断的提高其整体素质,无论是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还是其他工程施工建设,施工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都将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定期的举办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不仅仅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且也会大大的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

3 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现代化农业发展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因素,和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的建设密不可分。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多调查、多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爽.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年05期.

[2]王克俊.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6期.

[3]尹利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1).

[4] 邓彦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9).

[5] 郭德宏.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价值工程,2010, 29.

第5篇: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 高效节水;诱致性技术选择;要素资源的稀缺性;灌溉技术

1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研究

宁波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城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亿立方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农业作为用水大户,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普遍比较低。

1.1 农业用水量变化情况 在农业用水方面,对于宁波来说,主要包括农作物、林业和水产养殖业,以及畜牧用水等,其中,用水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农作物灌溉。气候、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灌溉用水量产生影响和制约,因此每年的灌溉补给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农田灌溉用水量方面,1980年全市约为12.02亿m3,占全市年用水量的86%;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及推广使用节水农业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在社会总用水量中,农田灌溉用水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到2013年农田灌溉用水量为5.73亿m3,占用水总量的32.4%。

1.2 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现状 截止2013年,在总供水能力方面,宁波市水源工程由解放初期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21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83.38千公顷,有效实灌面积达到180.5千公顷,其中旱涝保收农田达到109.54千公顷,占55.2%。随着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各县区(市)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设施投入运行,重点开发并推广应用管道灌溉、渠道防渗、滴灌等节水增效工程技术。到2013年底,全市节水灌溉总面积达82.13千公顷,其中喷微灌面积4.61千公顷。

1.3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模式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主要模式有工程性节水灌溉技术和非工程性节水灌溉技术,其中非工程型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水稻薄膜灌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节水型畜牧业发展模式,本文对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喷微灌技术[1]进行重点介绍。

在目前农田灌溉中,渠道防渗是主要的输水方式,采用混凝土U型渠道、预制空心板梯等防渗技术,由于糙率小,流速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该灌溉技术利用小于0.2MPa的水压力,将水通过管道直接送到田间进行灌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通常情况下,水的利用率超过90%。在河网提水灌区和自流条件好的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应用范围比较广,但是,在成本投入、灌区要求方面,这种灌溉及时要求比较高。

喷微灌是现代高效节水的有效灌水技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和安装在管道上的喷头、滴头、微喷头、滴灌带等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直接输送到土层和作物根部的灌水方式,具省水、节能、精量、适应性强等优点。2010年-2014年期间,全市微喷设施累计收益面积307526亩,投入总资产共计5.98亿元。

2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农业节水政策机制不完善。目前,农业节水政策机制建立,给全市农民带来很多政策,同时对农业节水也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存在些小问题,节水补偿政策只能让很少一部分农民收益,大部门农民要建设节水设备,要花费很多成本,跟农业收益慢有很大矛盾;也有县区对于节水补偿没有及时落实,长期耽误农民投入农业再生产,不利于农民以水资源配置来调整种植结构,激励农民发展节水。②节水建设与管理体系不完善。节水工程建设投资渠道多,建设标准不统一,节水工程实施后难以衡量节水工程的实际效果。③水资源管理手段不先进和灌溉技术选择不到位。目前,许多灌区农业用水计量措施设施不到位,由人工完成水资源的使用、管理、计量、监督,缺乏高科技支撑。同时对于灌溉技术选择不明确,整体上停留在前面所述模式,未对实际的灌区情况、农作物类型、水源方式、投入资本及经济社会效益等综合评价上进行精准选择模式,导致存在用水浪费现象,投入太大,收益太慢等问题,影响农业节水实施和贯彻落实。

2.2 主要原因分析 针对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主要从以下二方面进行分析:

2.2.1 农业节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市场需求诱导性选择分析 农业技术变迁是资源禀赋稀缺程度决定的不同供给弹性资源的相对价格的诱导反应,也是对现代农业要素相对价格下降的反应。同样,水资源的稀缺会诱导节水灌溉技术的变迁,资本的投入、相对价格便宜的节水设施产品诱致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遵循着市场需求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施莫克勒-格里克斯的市场需求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对诱致性技术选择做出很好地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技术是由节约日益稀缺的生产要素和具有更大市场需求诱致而产生了技术创新和选择[2]。

宁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市场需求的诱致性技术选择,在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需求的市场诱导下,科研部门、企业等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创新,通过科研、试验和推广取得了相对价格适合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产品。节水灌溉设施产品相对较低的价格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快速的大面积推广。农户遵循成本和收益的原则,用资本代替传统的灌溉技术,选择了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但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初期也遇到很大阻力。只有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采用,企业生产的节水产品才能达到最优惠的价格,并且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交易费用及节水设施及产品的应用成本才能降低到最低。

2.2.2 农业节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素稀缺诱导性选择分析 农业技术的选择行为一般遵循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3]。宁波体制虽使得农业所处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但是,宁波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仍然受到要素资源稀缺性诱导,以水资源和农业产品为主的稀缺要素资源诱导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变迁。农业基地遍布宁波边远区的各地,许多农业合作社建立在偏僻山区,地处风头无水,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水资源非常稀缺,要素资源的稀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宁波农业生产(特别是果业)一直面临水资源和劳动力短缺的困境,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有效地解决了要素资源的稀缺性。

宁波对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的选择最主要是解决山丘水资源稀缺,可以说水资源日益稀缺加速诱导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近些年气候极端变化,在发展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抗争过程中,节水水源,兴修水利,发展节水灌溉,则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解决水利灌溉的建设中,宁波为适应不同时期对稀缺水资源的需求,在经济可接受的程度下发展适宜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其目标都是为节约日益稀缺的水资源,节水灌溉技术朝着更加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变迁。宁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是以水资源和劳动力稀缺为主要稀缺要素资源及其它要素稀缺共同作用诱导反应的结果,要素的稀缺和要素价格变化致使宁波市及农业基层生产部门和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产生了诱致性技术选择。

3 政策与建议

3.1 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发挥稀缺对行为诱导

3.1.1 合理配置农业用水,监督农户节约用水 宁波市政府、水利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通过水资源的配额限制诱导灌区地方政府推行节水灌溉,采取节水行为,引导和推动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一个区域或灌区的农业水资源配置合理,水资源稀缺性能诱导政府、农业基层组织、农户等采用更加节水的灌溉技术以节约稀缺的水资源。

3.1.2 建立水权交易机制,开展农业高效节水 建立节约水量交易机制,构建交易平台,利用水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农户,对节余水进行交易,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农户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政府引导和监督灌区水权交易,构建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监控的水权交易体系,促进灌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2 优化相关制度和环境,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

3.2.1 改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制度环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农业节水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性制度限制和规范农业用水。宁波依据国家农业节水有关法律、法规,部署各县区农业节水措施,依法治理和整顿浪费水资源行为,加大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3.2.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依据我国和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构建宁波市县乡多级多层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机构服务能力,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加大对乡村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服务力度。鼓励节水灌溉技术设备供给企业建立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加强与农户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作物耕作后“产学研结合”服务,鼓励农业科研单位、高校从事与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引导和扶持各类与节水灌溉技术相关合作组织建立技术服务机构,加强和提升合作组织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伯元,奕永庆,等.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加快节水农业发展[J].宁波农业科技,2012(2):21-23.

第6篇: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如何以最低的环境代价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同时

还能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我市是处于资源匮乏、自然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面临极大的挑战。

首先××市属于干旱缺水地区,属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地表水资源极其匮乏。根据××市在××河上的分水协议,××市在××河占有的地表水资源为每年0.97亿立方

米/年,人均占有仅为84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是维系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全市地下水补给量为1.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1.2亿立

方米/年,可开采系数为0.59,目前年开采总量为0.52亿立方米/年,扣除现有地下水开采量,全市地下水开采潜力为0.5亿万立方米/年。近年来,随着全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开干齐乡的农业开发,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位每年以1米左右的速度下降,我市开干齐区域一带的泉水已经干枯,一些自流承

压井开始出现季节性断流。

其次我市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城市,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计,××市辖区总面积110989.2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699.59公顷,园地面积263.31公顷,

林地面积12425.09公顷牧草地面积约72761.90公顷,其他农用地2708.11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3757.50公顷,水利设施499.27公顷,交通用地面积721.85公

顷,未利用土地面积3973.30公顷,其他未利用地180.29公顷。我市户政管辖人口29.4万。随着经济的发展,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资源的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同

时,由于生产生活中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保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严重的水体污染。××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经城市排水管网输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氧化塘进行处理。少

量的工业废水的排放则因其污染成分复杂,排放浓度高,量大,难以治理并直接或间接地排向地表水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春夏季又引污水灌溉,造成土壤质量

下降

2、大气污染。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废气,不合理的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活质量。

(二)水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1、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协调

(1)地下水开发严重超采。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市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1992年—2007年间最大降深达6.17米,多年平均降幅达0.37—0.68米。

(2)水资源管理权分离。水质管理和水量管理分离,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节水,管节水的不管治水。河道管理和水源地保护相

分离,××市供水水源地保护由城建局负责,农林水牧局作保护规划,农七师负责管理××河水的调度。

2、生态系统恶化。××市地表水资源贫乏,淡水资源年补给量比较少,随着××河饮水工程进一步完善,天然河道的水在河流上游就被引入了防渗引水渠,使××河对

地下水的补给功能大大降低,这不但影响到了××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地下水的水质降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会不断增加

,水资源供求矛盾愈加突出,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生产和生活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的现状日益严重。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疏干地下含

水层,使得原本依靠地下水生长的植物严重枯萎和死亡,造成地面沉降和生态系统恶化等现象。

3、水资源浪费严重。2007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为158.75立方米,人均用水量远高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总体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还很低,与先进地区

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利工程老化,田间设施差,配套不完善,灌溉方式陈旧;工业设施陈旧、节水水平低,我市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多为传统企业,设备

陈旧,技术和管理落后,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节水器具普及率低,在加上政策管理措施薄弱,节水机制不完善,节水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水

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地土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市城市用地总面积由1996年的23.25平方公里增至2006年的24.78平方公里,年均增幅15.3%,各类城市用地除特殊用地之外,其他各类用地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市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及绿地等四类主要用地占城市建设比重为55.7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建设用地结

构距离国标城市规划规范(60%-75%)还有一定的距离。

2、城市土地生态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关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园林绿化、住宅和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投入较多,因而也更为持续。××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关注发展

速度,更关注城市化质量的不断提高。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区域环境噪声值等指标亟需加强,以增加对土地生态建设的投入,创造更好城市生态环境。

3、土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十五"期间我市的土地开发项目大部分未经环保部门审批,高质量高起点的土地开发面积较小,土地缺乏统一长远科学的规划。部分

土地开发规模大,实际开发能力小,只顾数量,不求质量。有的土地开发项目因为资金困难,抽水成本较大,水量不足,而引发搁荒等生态风险问题。

4、土壤质量下降。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扰动了地表,原始植被破坏严重,开发后通过机械压实土壤,破坏了土壤结构。部分土地因为资金的原因,在开发后长期闲

置,处于半搁荒状态,农田防护林建设没有及时到位,减弱了水土保持能力,在遇到雨时,拦蓄地表径流及涵养水土能力低,引起或加剧了水土流失,也造成

了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甚至土壤风蚀、沙化,成为荒漠。另外,污水灌溉也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宣传,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鼓励公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

各项环保政策。环保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尤其是在3月12植树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日中国土地日等节日采取各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

全市各单位、各部门从自身做起广泛开展节水节能活动,在全民节水节能活动中起模范作用。各级机关要普及节水节能用品,完善水表、闸阀防漏设施,加强用

水计量和统计,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加强用电管理,办公人员做到人走机停,杜绝长明灯,不浪费每一度电。

(二)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1、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应专门成立由市长直接领导的,党办、政办、宣传、水利、计划、经贸委、建设、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气象、土地等相关负责人

共同参加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小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坚决执行五个“统一”的方针。即: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质水量、统一征收

水资源费,从根本上改变各部门协调不力,推诿扯皮的现象,形成高效的运作体系。

成立由兵团、部队、驻市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或领导管理小组,制定统一管理目标,共同商讨解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保护有

限利用水资源,达到水资源不受污染的目的,防止一边保护,一边污染的现象。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对国家明令禁止、污染严重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对已经且造成污染的企业,特别是对我市造成重要污染的

企业,按照以新带老的原则,把污染治理与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推行清洁生产与企业污染治理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3、制定企业节水制度。通过对主要工业企业用水测试工作,摸清企业用水现状与用水结构,分析节水潜力。制定并主要企业或产品的用水定额,逐步实现用

水定额管理与节水评估,审核制度。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同时,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对水资源的

循环利用和节水技能的采用。

(三)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1998年审议通过的新《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审批和管理土地,确立了规划在用地制度中“龙头”地位。

1、认真审查把关,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土地管理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建设用地供地的长期计划与年度计划,严格批地,杜绝粗放式

的“圈地”现象。采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多种措施充分消化吸收被闲置的土地,在审批用地中应该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作严格审查。

2、加大城市土地结构优化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创建人居优秀城市。

要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从追求单一地块的利用效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城市土地整体结构功能的最优化。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增加绿地面积,加强对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和噪声污染整治,给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通过土地置换来显化城市土地资产价值

目前,××市土地利用方式仍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用地比例不协调。效率低下的工矿企业或行政机构占用

土地附加值高的城市中心地段,而部分商业用地相对比重较小且区位优化度不高。为了实现土地优化利用的目标,目前最佳的途径是在企业改制和城市土地使用制

度改革的基础上,转换土地使用功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将利用率低和综合效益差的土地置换出来,重新配置。

(四)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督责任机制。

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管体系,形成一个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配合、舆论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格

第7篇: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一、“引江济太”调水试验背景情况

1.太湖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面积36900km2,其中太湖面积2338km2。流域内湖泊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河网地区。据2000年统计资料,流域人口约3676万,城市化率超过50%,人均GDP约3260美元。

2.太湖治理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确定的治太骨干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流域已初步形成充分利用太湖调蓄,“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流域防洪骨干工程体系的框架,具备了防汛抗旱、水资源合理调度的基本条件。

3.太湖流域水资源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太湖流域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2亿m3,近年流域年用水总量为280亿~290亿m3,是本地水资源总量的近两倍。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流域污水年排放量超过50亿m3。200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河道中受到严重污染(劣于Ⅲ类水质)的水体已超过75%。2001年11月,在江浙省际边界爆发了全国第一起因水污染而引发的堵河事件。水污染和水质型缺水已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4.水利部党组在新时期提出新的治水思路

2001年9月,副总理在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会议上针对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要求“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近几年水利部党组在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根据太湖流域的实际情况,汪恕诚部长明确指示太湖治理要把防治水污染作为治水的核心问题,以防治水污染带动太湖流域的其他各项工作。

二、“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实施情况

1.“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方案

2001年12月水利部批复“引江济太”调水试验项目,总投资2833万元,计划通过两年的“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每年通过常熟枢纽引长江水25亿m3,由望亭水利枢纽入太湖10亿m3,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度改善流域水环境,并探索流域水资源调度与防洪的关系,水资源调度与改善流域水环境的关系,以寻找通过现有水利工作联合优化调度改善流域水环境的措施。

2.“引江济太”的内涵

“引江济太”就是利用已建治太工程体系将长江水引入太湖及流域河网,并通过现有水利工程优化调度水资源,加快水体流动,增强水体自净,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缓解流域水质型缺水矛盾,最终达到改善太湖和流域河网水环境的目的。

3.“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实施情况

①时间:2002年1月30日开始至4月3日第一阶段结束。

②组织:由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沪浙苏两省一市水利部门成立“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并成立“引江济太”办公室,具体负责“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日常工作。

③操作:“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2002年度实施计划将全年调水分成泵引、自引、雨洪利用、适时引排、自引和泵引等6个阶段,并组织水量水质监测和“引江济太”专题研究。“引江济太”的操作是根据太湖流域天气、水雨情以及长江河口潮汐变化情况,采用引排结合的方式,对望虞河、太浦河进行精细调度。

④水量:常熟水利枢纽共引长江水量10.68亿m3,由望亭水利枢纽入太湖6.79亿m3,由太浦闸向下游地区供水6.66亿m3。

4.“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效果

“引江济太”水量水质监测资料表明,“引江济太”影响范围14000km2,引水后达到或好于Ⅲ类水标准的水体比例比引水前有所上升,水质有较明显的改善。据太湖流域管理局介绍,“引江济太”第一阶段使太湖的换水率提高15%,从而加快了流域河网及太湖的水流运动速度,达到了改善水体水环境的目的。望虞河河道水质已经从调水前的Ⅴ类或劣于Ⅴ类好转为现在的Ⅲ类。望虞河西岸的污染重镇羊尖、安镇等河网有机污染物含量明显降低,黑臭现象已经消失。当地百姓亲身感受着黑水变清、臭味消失的变化,反映良好。

三、“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的几点启示

1.尊重自然规律、符合客观规律的治水思路指导新的治水实践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在人们的眼里曾经是碧波荡漾、清爽宜人,支撑沪江浙“人间天堂”的环境主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只注意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污染物的治理,大量废物、垃圾直接排入太湖水体,致使太湖水体变质、发臭……虽然太湖流域是一个丰水地区,但不顾太湖水体的环境承载能力,无休止地向太湖水体中排放污染物,显然违背了自然规律,也就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只有正确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实践。江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为我国水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水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科学地调度配置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内在的本质需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引江济太”的实践证明,新的治水思路遵循了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规律,能够指导新的治水实践。

2.“引江济太”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太湖的水污染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当地成千上万的群众希望解决,国家发展的大局也需要解决。同时,“引江济太”在现实操作中,特别是在接近丰水时段时,由于调水会增加太湖及河网的水位,也就增加了太湖防汛的压力,这在调水时机、调水量、水量水质监测、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在这种风险与压力面前,是无所作为,还是勇于挑战,探索新的突破?“引江济太”正是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调度方案,以代表先进文化的治水思路和智力支持,以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想的思想和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展开了新的治水实践。

水利部、流域管理部门、地方水利部门,正是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敢于迎接挑战,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讲大局,讲团结,讲科学,大胆创新,惟有如此,才能以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来解决太湖流域的水问题。

3.新的治水思路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在“引江济太”试验中,新的治水思路调用了多年以来建立起来的治太骨干工程,遵循自然规律,创造条件,促进水体进入“流水不腐”的自然规律上去。治水新思路能动地带动我们与自然实现和谐相处。意识的能动性正是我们积极探索治水新思路、推进现代水利建设工作所要付出的主观努力。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建议加强流域管理部门的职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太湖水域养殖归渔政部门管理,排污许可证由环保部门颁发,工业取水许可证由水利部门颁发,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又要依靠当地财政,沿湖、沿河的旅游、房地产开发活动各行其是……如此好像谁都对太湖负责,但太湖水域污染得臭气熏天却不知道谁在真正负责?太湖流域管理部门根据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实施“引江济太”,但制约因素很多,想管也难以管起来。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强化流域水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尽快形成统一、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

2.建议探索以市场机制解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引江济太”在调水试验阶段,一方面由国家出资实施,一方面流域水权水价并未计入。这种状况只适用于试验阶段,正式运行后,就与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不相符了。“引江济太”的受益区沪浙苏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在这一地区探索建立流域水权、水价、水市场体系,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具备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建议在第二阶段试验中即引入一定程度的市场机制,为新的治水思路纳入市场机制的轨道加大探索力度。

3.“引江济太”只是改善太湖水环境的综合措施之一,根本措施还在于治理污染源和节水,因此,必须强调综合治理,必须加强面向社会的宣传

第8篇: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饮马河灌区;问题;节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文献标识码:A

1灌区概况

饮马河灌区位于吉林省中部九台市境内,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万hm2,由石头口门水库供水,是吉林省及九台市重点水稻产区,受益范围内共有6个乡镇和3个军营农场。

饮马河灌区始建于1992年4月,是由原饮东灌区管理处、饮西灌区管理所、太平桥电灌站合并组成的大型灌区。现已建成饮东、饮西、太平桥3条引水干渠,长85km,支渠94条,长144km,排水干沟18条,长53km;支沟40条,长166km;截流沟18条,长41km;回水堤18条,长63km。灌排渠系骨干建筑物253座。

2存在问题

灌区目前至今已经运行了20余年,现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年久失修

由于运行时间较长,灌区年久失修,很多建筑物未按原设计配套,配套率仅为40%,完好率为21%。

22效率低下

饮马河灌区现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13,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79,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33。

现行的田间灌溉方式仍为大水漫灌,干旱年份,下游经常出现无水可灌的现象,而且667m2均毛灌溉定额超过800m3,浪费水现象明显。

23管理不到位

饮马河灌区管理局设在九台市内,负责灌区全面工作。下设饮东、饮西、太平桥3个管理站,各自负责所辖范围内灌区面积的落实、用水计划和计量,工程管理和水费收缴等工作。

在配水制度方面,灌区正在积极推行“管理局+协会+用水户”的灌溉管理模式,组建“灌区用水协会”,组织广大用水户参与管理,建立起用水户与水管单位的桥梁纽带。

3灌区节水措施

据调研,饮马河灌区目前正在筹措资金,进行灌区的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率。结合长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和长春市增产15亿kg粮食规划,试点期内,饮马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如下:

31渠系节水改造与配套建设

饮马河灌区虽然在前些年进行了渠系的衬砌改造,但渠系利用系数与规划要求的目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急需对灌区内的干、支、斗、农、毛渠进行分批衬砌。

据《吉林省饮马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到2010年,已经完成饮东、饮西干渠片。计划到2015年,完成整个灌区的节水改造。

另据《吉林省饮马河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规划》,在水田设计灌溉面积175hm2的范围内,新修防渗渠道2266km,建设支渠量水设施66座;新建斗渠进水闸652座,农门2266座;新建农桥542座,过水函464座,新建渡槽22座,新修机耕路1133km。对灌区水田设计范围内的沟渠田林路统一布置,达到规划设计标准。

到2010年,已经完成排水沟土方整治1886km,斗渠土方113km,渠道衬砌755km,支渠量水堰22座,斗门217座,农门755座,农桥181座,涵管桥166座,渡槽7座,机耕路377km。

到2020年,计划完成排水沟土方整治3772km,斗渠土方226km,渠道衬砌151km,支渠量水堰44座,斗门435座,农门1511座,农桥360座,涵管桥331座,渡槽15座,机耕路755km。

综上,饮马河灌区主要应完成饮东、饮西干渠片的节水改造,并适当开展典型地区的末级渠系改造,以便提高整个灌区的用水效率。

32田间技术优化

饮马河灌区是以水田生产为主的灌区,这也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灌溉和生长期要重视田间技术在节水效果中所起的作用。结合粮食增产计划和田间改造等相关措施,合理调整或优化水田生产田间技术,促进节水。

33灌区用水协会

据调研,灌区已经成立了不少用水协会,建立了水管单位与用水户之间的纽带,为促进管水和灌水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试点期间,饮马河灌区要借鉴先前经验,积极推广,争取在灌区内,以“村”为单位,成立相应用水协会,对灌水时间的安排、灌水方式以及灌水管理起到保障。

一些地区的用水协会相对比较成熟,出台了相关制度,而且运作也相对比较顺畅,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协会的运作完全是民间化,但缺少必要的资金和办公场所的支持。

34灌区用水权转让

在先前的调研中了解到,结合长春市增产15亿kg粮食规划和灌区现实情况,目前一部分地区正在进行土地集约化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在此背景下,灌区可以通过用水权转让来获取相关投资,进行灌区节水改造,避免由于资金短缺造成的灌区节水改造滞后。否则灌区节水没有处理,仅靠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对当地财政的压力很大。

35投资渠道

灌区节水改造主要由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为主,同时需要吸纳当地资金,联合完成灌区的节水改造。

4结语

长春市水资源短缺,而农业用水又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农业节水事关整个节水环节的关键,在实践中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方式方法和节水措施,是我们从事水利行业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奇,尹华.长岭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05).

[2]那静,尹华.长春市农业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及其节水措施建议[J].吉林水利,2012(12).

第9篇: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因素分析;水厂运行;运行制度;管理建议

一、对于影响水厂运行的主要因素分析

1. 管理薄弱,水质合格率和供水保证率低。

(1)水厂管理人员卫生意识不强。大部分水厂负责人和供管水人员卫生意识不强、卫生法制观念淡漠、自身卫生管理不到位,健康证持证率低。

(2)水质检测和监测不到位。目前,很多水厂的水质检测次数较少,且主要由工程管理单位出钱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水质检测,水质监测尚未开展,水质安全存在隐患,且相关部门的水质检测与水质监测的职责存在缺位,水质的检测和监测都难以按规范展开。

(3)水厂的设备、管网、设施缺乏日常维护保养。水厂的设备、管网、设施等一些因素,都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管道供水,一些使用薄壁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PPR管的输水管道,如果缺乏日常的维护保养,长期使用则极易对水质产生一定的污染。另外,用水量少、水循环不足,都有可能形成“死水”,滋生微生物,使水质发生变化,如果水厂一旦卫生安全意识不足,在维护保养及消毒产品更换方面存在问题或是回水未经消毒直接回流至贮水罐,都会造成水卫生隐患。

(4)不按要求净化、消毒。目前一些水厂缺乏对供水进行消毒处理,大多数的水厂的消毒设备不使用或使用不规范,负责消毒的人员素质不高、消毒知识掌握不够,随意投加消毒剂,导致出厂水和末梢水中二氧化氯含量不符合标准,达不到消毒目的,卫生安全隐患突出。

2. 未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不能有效地发挥配置水资源的作用。至今仍有部分地区未征水资源费,国家对水资源的所有权没有得到实现;已经开征水资源费的地区,征收标准普遍较低,尚未制定全国统一的征收管理办法,不按全成本收费;一些水资源的性质不明确,难以规范水价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没有建立水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也缺乏科学的测算办法,征收标准难以做到合理,进而影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

3. 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不足。目前,部分一些水厂缺乏专业性和素质高的管理人才,尤其是一些较为贫困的省、市和县,更是面临着管理人才不足的窘境,致使很多专业性的运行问题,如水厂设备的维护方面,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能按照要求及时完成日常维护工作,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有时甚至发生“短路供水”,供上了未经处理的原水;技术,是现代企业运行方面的关键性因素,但目前很多水厂都存在着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如缺乏技术性管理人员,一些用水工艺、消毒、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缺乏水厂工程设计人才,致使很多工程都需请正规设计院设计,不仅经费过高,且由于一些设计人员对具体的水厂工程并不了解,在设计中考虑的因素将会有所欠缺,使得所设计出来的水厂工程很难完满。

二、对于如何加强水厂运行中的管理建议如下

1. 加强对水厂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与审查工作。整个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可分为取水、净水及输配水等三个部分。供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由于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水文、水文地质、地形地质、水质、以及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显得十分复杂,且取水和输配水部分所能耗占整个系统能耗的70-80%左右,所以加强水厂供水工程规划设计,系统优化供水工程,把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审查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合理确定水厂供水规模与制水工艺,就显得十分重要。

2. 建立水厂运行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站长岗位责任制、供水站站长供水员岗位责任制、供水站机井管理员岗位责任制、供水站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供水站保管员岗位责任制等。加强管网维护,做好水厂运行记录,做好水厂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3. 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认真做好水厂的水质管理。对水源水质要定期分析化验,搞好质量检验,对各种原材料和备品进行检验,严格把关,对制水各道工序和水厂各控制点制定控制标准,并按照标准定期进行检测;加强水厂工作质量管理,开展目标管理,制订水厂方针目标和实施计划;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工艺文件、管理文件和操作规程,并使之标准化;掌握质量信息,提高工作质量,利用“水质分析记录表”、“水厂运行表”、“异常情况分析表”、“用户走访表”及“质量分析会”等形式,及时准确地掌握水厂内外的质量信息;对出厂水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余氯、浑浊度等四项指标每日应进行检测;对管网水质检测点的上述四项指标每月应进行检测;日供水5000立方米以上的水厂必须自设化验设施完成上述四项常规指标的检测;水质检验采样点的设置应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工艺及设备改革、技术革新。只有认真做好上述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厂供水水质安全,才能确保水厂水质,为用户提供优质饮用水,为水厂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为水厂事业开创新的未来。

4. 认真贯彻水厂资质标准。供水单位的资质标准是运行的保证,而供水单位资质一般分为不同级别。一级资质标准即最高标准参照建设部《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一类水司的要求,涉及到供水规模、人员素质、规范服务内容、形成供水规模、水源管理、净水工艺、供水水质、服务压力、生产安全等9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供水规模、供水水质合格率和检测能力、人员素质、规范服务达标巩固率为基本条款。根据水厂申报的资质等级,评审得分80分以上(含80分)的水厂即为评审通过。为此,建议行业协会应落实水厂的分级资质认证,上岗培训,考核等工作。

5. 建立合理水价制度。水价是国内外水资源管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而我国水价制度也从无价到低价,并逐步向商品水价、水权、水市场方向过渡。目前,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水价机制是中国水价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也是解决水资源稀缺与贫困问题的有效思路。因此,水厂应按规定核定供水成本,经物价部门核准后收费。由于水厂为企业化经营,所以应作好成本核算,采用灵活水价,区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水文年和季节、不同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水价承受能力的方式,坚持以水养水,合理收费的原则,走自我维持、自我发展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在节能减耗,降低成本基础上,推行全成本水价是运行的关键。

6. 加强对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为水厂运行提供有力的人力技术支持。水厂应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因事设岗,以岗定员,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分期、分批参加水厂运行管理人员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水厂运行管理人员还须到卫生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并办理健康证。

7. 加大对广大群众用水户的宣传力度。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安排好宣传工作,教育群众树立科学用水观念;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我国水资源形势,倡导安全用水、科学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曝光用水浪费行为,不断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用水宣传,营造安全用水、饮用水卫生、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人与水的和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8. 建立水厂运行的奖罚制度,对蓄意破坏水源、管网、水厂主体的个人和集体,除责令其恢复,进行罚款外,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举报破坏行为的人进行奖励。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