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194
0 前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专业,它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以及气象信息等内容,现阶段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主要是通过目测或者仪器检测的方式获得气象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气象观测人员与气象观测仪器有了更高的要求,观测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观测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需要认真观察,以便做好随时解决地面气象观测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准备,另外气象观测人员的操作能力与个人素养也尤为重要。
1 地面气象观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1.1 地面气象观测中温度表液柱中断问题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经过各个被动式感应器而获取,其感应器是由气压表、雨量器以及温度表组成,其中温度表较为不稳定,在地面气象观测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温度表液柱中断,主要是由于在地面气象观测过程中温度表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解决地面气象观测中温度表液柱中断的方式主要包括撞击法、手甩法、加热法与冷却法等,其中最常用使用的方式是撞击法,撞击法不同于其他方式,它没有高要求的操作技巧,且修复的范围较大,但是在撞击过程中要注意力的均衡;加热法与冷却法不仅操作技巧复杂,而且修复的范围较小,即加热法与冷却法的采用是依据温度表液柱中断的程度而选择的;手甩法是地面气象观测人员最不愿意选择的一种方式,其方式需要观测人员掌握合适的力度,一般地面气象观测人员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这样的力度。
1.2 强降雨时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的问题
地面气象观测一般包括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以及气象信息等内容,所以无论是什么季节观测人员都需要工作。一般在多雨季节蒸发器内会流入大量的水,而受台工作人员容易忽略此现象没有及时处理,导致观测数据不准备,从而影响了地面气象观测的真实状况。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引进一个溢出瓶,即在多雨天气时将溢出瓶与蒸发器相连合,当蒸发器内水满后直至水到达倒水嘴与橡皮管连接的地方时便会自动流入试管内,从而进入溢出瓶中,但是这种方式要注意溢出瓶的选择,一般瓶口较大的溢出瓶较合适,瓶口太小不仅流入速度慢而且会溢出,所以合理的溢出瓶保障观测数据的准备性。如若碰到大风天气,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即水流入蒸发器时会发生水往外流的状况,这时候的观测数据仍然不准备,因此在大风天气,需要给蒸发器安装一个加高罩,这样就减少了蒸发器被大风刮走的现象。
1.3 地面观测工作人员综合水平较低
地面观测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水平,一般而言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水平随着地面观测工作人员综合水平的提升而提升。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创新与改革,但是观测人员的个人素养与操作技能并没有跟上其发展的潮流,据调查,现阶段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大对数都没有专业的观测技能且对地面气象观测的认知较少,缺乏年轻的人才给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氛围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部分老员工的思想与操作技巧还停留在传统阶段,面对新的技术与设备,相关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的缺乏导致他们对工作丧失了信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进度。为了提高地面观测人员的综合水平,气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并给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在培训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员工应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对稍落后的员工给予鼓励,从而创建和谐的培训氛围与工作环境,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进步。
2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质量对策
2.1 加强观测设备仪器的管理
观测设备仪器的合理管理有利于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效率,即气象观测设备的性能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测业务的实行,而且直接关系着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加强观测设备仪器的管理至关重要。观测设备仪器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测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下班后都要仔细检查观测仪器,尤其是下班后要仔细确认自己任务的完成以及观测仪器的检查;二是观测工作人员在交接工作时,交班人要清晰的向接班人讲述观测仪器的所有状况,接班人则依据交班人所讲述的事实进行检查确保观测仪器的准备运行。
2.2 完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业务制度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多领域性不仅要求观测人员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而且要求观测人员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但是在具体的观测工作中还存在违法操作的现象,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精确性与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业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尤为重要,一般包括地面观测工作的观测质量管理、监督和业务核对。只有观测人员充分认识以及肯定法律法规,才能在观测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工作,对于违法操作以及忽视法律法规的观测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形成公正和谐的工作氛围。
3 结论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对气象部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观测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做好应对措施以及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于衡.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J].北京农业,2015(03).
[2]崔晓宇,王继梅,陶铮.浅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07).
[3]王继梅,陶铮.浅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08).
[关键词]地面观测;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222
1引言
所谓地面气象观测就是指气象观测人员通过仪器设备或者目测等手段,对天气因素以及天气现象进行连续性和系统性的观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报告。地面观测在气象观测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其监测对象的范围比较广,使地面观测的工作内容比较琐碎,以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导致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下面就对地面气象观测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合理性解决建议。
2地面观测常见问题
21温度表液柱中断问题
大气温度检测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观测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温度检测仪器非温度表莫属。观测大气温度这项工作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温度表的液柱属于特殊材料,其精密性极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修复的失误。在温度检测过程中,温度表液柱中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解决起来也相当麻烦。
22蒸发器内水的问题
总体来讲,蒸发器内的水出现问题一般都是发生在降雨频发的季节,当雨水过量时,蒸发器就会出现溢水或者溅水的现象,从而影响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另外,我国气象站一般投入使用的都是比较小型的蒸发器,该类蒸发器受日照强度、空气湿度以及风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难度。
23地面观测设备老化问题
由于气象观测工作烦琐而精密,因而地面观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精度要求也相对比较严苛,除了不能出现可视性的破损之外,对于设备老化问题也不能忽视。观测设备的老化直接影响了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24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对设备依赖性过高
目前,气象观测使用的设备都是比较先进的,可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高科技的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地面观测人员的工作量,合理规避了一些人为失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自动气象站的特性,地面观测人员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过高,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而又不能短时间内修复的时候,观测人员就显得慌乱无章,以致造成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缺失、中断的现象发生。
25部分气象观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除了仪器设备之外,气象观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气象观测设备也逐步进行改革完善,作为气象观测的主体,观测人员必须要对气象观测所用的设备了如指掌,操作熟练。反之,使用不当、违规操作等不仅会造成仪器设备损坏,增加气象观测成本,还将导致观测数据失真,影响气象整体观测结果。
3地面气象观测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建立健全的设备保管制度
用于地面气象观测的设备都属于高科技精密仪器,操作人员稍有差池就会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因此气象观测站必须要建立健全设备保管制度。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各个气象观测站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特定仪器进行特殊维护以及保养,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设置专职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不仅要保障每一台仪器设备都要登记入册,而且还要逐一编制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对于出现的设备故障要进行详细说明,以便于日后的设备维护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另外,对于设备的老化问题千万不能小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老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问题一定要防微杜渐,气象部门应该设置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对老化设备及时地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32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制度
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烦琐,所以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这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气象观测的技术指标、业务流程一定要规范化,从而保证每个观测人员的观测方法能够有效统一,进而提高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用性。其次,对于仪器设备的交接班工作也要严格要求。有些气象观测人员在下班交接时没有对设备进行检查,这就为设备的安全使用埋下了隐患。一旦出现设备故障,而接班人员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就难免造成设备损坏,使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无法保障。再次,要建立奖惩制度,对于优秀先进工作者要给予一定鼓励,对于落后分子也要给予警示,充分调动观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地面气象工作者要定期组织会议,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及时的技术交流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3对常见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形成操作规范
为了节省时间,有效提高效率,建议各个气象观测站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操作规范,使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能够一目了然。举例来说,对于温度表液柱中断的情况可以采用操作简单、失误率比较低的撞击法进行修复;对于蒸发器溅水或者溢水的情况,可以通过连通器原理,在蒸发器旁边添置一个瓶口紧盖的广口瓶,解决蒸发器内水的问题。
34提高气象观测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要想保障观测数据的质量,除了应用一些精密仪器之外,还要有技能过硬的观测人员才可以。因此,气象观测站一定要注重对于观测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在引进新设备时,观测人员作为直接使用者,一定要掌握相关技能,熟练操作,从而保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同时,对于出现设备故障使观测数据中断时,观测人员要具备人工观测的能力,从而保障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再有,要注重培B观测人员的职业素养。观测人员不仅仅要专业技能过硬,还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能够对本职工作真正负起责任来。气象观测工作本来就琐碎,观测人员要是再马虎大意,那观测数据的可用性就可想而知了。提高气象观测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是保障观测数据准确性的一个有效措施,相关气象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可以定期举行全国范围内的讲座,由各个气象站的优秀工作者进行汇报演讲,整体提高我国气象观测的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直接影响气象观测的整体效果。气象部门在引进先进仪器设备的同时还要强化观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对于温度表液柱中断问题、蒸气器溢水(溅水)问题以及设备老化问题等要合理地对待,积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精密性,从而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可靠的天气气象信息。
参考文献:
[1]马亚斌,浩华斯哈拉图,刘芳台站地面观测工作常见问题处理方法[J].内蒙古气象,2011,5(11):28
[2]王彬彬,田立英浅谈地面观测气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2(10)
[3]董如华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几个常见问题[J].城市建设,2010(9)
[4]白林浅谈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2(1)
关键词: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对策分析
近年来,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的走上了科技化的道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站所涉及的观测范围更广,精度更高,逐渐成为了气象部门工作的核心内容,也为各项气象服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然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受到各方面问题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才能确保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站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
1我国地面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现状
作为气象部门工作的核心内容,我国地面综合气象观测工作可以为各类天气、气象预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因此,一旦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发生变化,实际的观测情况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我国地面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进展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要求和模式
由于气象观测工作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气象观测工作必须要确保准确性与可靠性。因此,要先对大气运动的相关规律以及内在规律进行了解,要准确提供报告数据,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精准度。
1.2严格培训上岗工作人员
在气象站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观测人员,都是需要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进行工作的。然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到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气象站的观测人员及部分人员只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工作模式固守陈规,一旦出现气象局、气象站分离的情况,便无法对故障仪器进行维修与解决。
2影响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
我国气象观测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使得许多创新性的设想无法通过科学理论来对其进行验证;目前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自身的操作能力有限,缺乏对相关业务知识的有效掌握,部分老员工只懂得传统的业务操作程序,缺乏创新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有效提高。还有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对当地的农业环境以及产业需求等缺乏有效的了解,因此,这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往往会出现盲目工作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气象观测的质量,也阻碍了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站未来的发展;缺乏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高端技术人才。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建成的时间较短,而且入职的新员工,以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为主,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弱。从整体的角度上来看,会对我国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的质量与科学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3强化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对策分析
3.1建立气象观测网站
气象观测网可以通过观测手段,对当地有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进行实时预测,在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网站的过程中,要确保网站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其中以气象灾害多发地区与重大气象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为主,对重点项目工程以及管道、线路等进行重点建设,以免出现盲区,并加大科技投入了力度,完善气象信息的传播方法与模式,从而使得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得以蓬勃发展。
3.2完善气象观测制度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应制度的建立与施行,地面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作为我国气象观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加强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站的管理与建设,完善气象观测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与约束。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与操作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宣传并普及综合气象观测制度,使其逐渐成为固定的规章制度。对待新入职的员工,可以以技能培训为主,辅以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其能够真正的做到按要求操作,按规章办事。
3.3强化气象观测发展
加强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因此,为了提高综合气象观测的质量,必须要加大发展专业气象观测的力度,确保地面综合气象观测具有足够的实效性与可靠性,建立以农业、旅游、环境为主的综合性、多元化管理模式,使气象局的观测结果能够更好地满足地区各个行业的发展。
4总结
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提升是气象观测工作的进步,对该行业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不断极加强实践,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高质量的科技队伍,使其整体效果逐渐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要点;质量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18-01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天气预报精准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和气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其观测质量的指数直接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 开展综合气象观测技术重要性
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主要作用就是做好各类气象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为更加有效地应对气象灾害给社会公众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需要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做好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并要将观测气象数据信息及时传递到社公众手中,提前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2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要点
2.1 应对地面气象变化情况
复杂的天气状况影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正常开展,特别是在强降雨天气时,应注意避免蒸发器内水分溢出或溅出,否则,势必会影响到观测结果有效性。在日常气象观测业务中,要做好蒸发器维护管理,在大雨或暴雨来临前需在蒸发器旁放置一个溢出瓶,溢出瓶橡胶管要和蒸发器倒水小嘴有效连接,若出现强降雨,蒸发器内多余水分可借助橡胶管流入溢出瓶,确保观测数据的完整、准确。
2.2 温湿度传感器使用
温湿度传感器是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的主要设备之一,环境因素会对仪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为确保观测的温湿度的精度和稳定性,应尽可能地让温湿度传感器在比较干净的环境内使用,如观测环境存在灰尘、杂质等,需及时清理干净;
2)为有效反映预测的空间湿度,严将传感器置于空气不流通或与玻璃较近的死角区域;
3)要做好温湿度传感器的日常维护管理。温湿度传感器在实际使用时,会受有害气体或灰尘的影响,如果使用时间较长,往往会使传感器老化,进而降低观测精度,因此一定要定期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维修维护。
2.3 数据维护 数据维护分为日数据维护和月数据维护。
日数据维护需要台站对当天所观测的气象要素数据加以维护,即每天20:00 后,汇编整合当天观测数据,随后存储于B 文件内并做好维护。为避免观测仪器故障发生数据丢失现象,需及时储存或载自动站采集器内相关数据信息。在气象观测业务中,月数据维护的主要作用是对每月的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检查,查看当月气象要素观测数据是否完整或存在异常情况,随后把B 文件转换为A 文件,利用数据审核功能,详细列出审核出的异常信息,接着对其进行比对、分析。如发现降水观测数据存在异常情况,可以借助于人工的方式进行修正,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3.1 全面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而言,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着最终的工作效果。因此,要想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整体质量,提升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技能素质是基本前提[1]。首先,气象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接受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代接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观测技能。其次,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一定的操作水平,熟悉并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相关的技术规定。再次,为了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气象观测站应该为其提供足够时间和足够数量的岗前实践操作机会,通过岗前的实践让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和规避。同时,对于已经在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也不可放松,对于老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单位应该及时地予以解决。最后,在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兴趣始终维持在一个高位的水平之上。
3.2 建立健全相应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规章制度
首先,气象观测部门在工作中应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在具体的工作中,每个气象观测台站和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观测操作流程,为了今后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统一的气象观测流程势在必行。在统一规范的流程之下,各项工作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作成效自然成果斐然。其次,各个气象观测站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在全站范围内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让全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始终得以保持。同时,在此过程中相应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在一整套严格且规范的人员管理制度下,整个气象观测站的运作才能始终保持良性,并为社会大众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象资讯,方便社会大众的生活。
3.3 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较重要的环节是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要细心查看观测仪器设备完好性,保证观测仪器设备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此外,还应向接班人员详细交代业务完成情况及下一班需要重点注意的相关事项。接班人员在接班后要对上一班交接中的事项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失误。值班期间严谨负责,一旦碰到复杂天气、仪器故障等突况,及时有效处理,确保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正常开展。
3.1 建立健全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情况,更新先进气象探测仪器设备,利用先进的技术,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对台风、寒潮、暴雨、干旱、雷电、冰雹和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实施有效监测和预警。通过技术革新方式保证原有仪器设备可用性和先进性,还应同相关专业的高校合作,建立气象观测业务研发部门,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研发工作,提升观测技术科技含量,有效提升综合气象观测水平。
3.3 建立健全相应的各种工作预案
首先,各个气象观测台站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编制一些预警预案。预警预案为了保持其完整性应该保证有手工编制预案和电脑编制预案2 份,以便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应付。其次,气象观测站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故障应急预案。其常见的故障有供电问题、网络通讯问题和硬件问题等。因此,一旦出现上述这些故障问题之后,工作人值员应该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并在查明原因之后进行及时进行修复。
结束语:
总之,气象部门想要提升气象观测技术水平和气象服务能力,就需要从加强人员、设备、技术、制度等各项要素入手,以提高气象数据观测和预测的准确性,进而确保整个气象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祖敏,梁珊珊,林雪香,等.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4):99-102.
[2] 秦青梅.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J].农业与技术,2015(4):195.
[3] 韩铁军,于璐,韩立军.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观测质量提高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6):92-93.
关键词 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常见故障;测报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 P4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36-01
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气象要素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观测,仍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报表编发等,很难充分发挥自动气象站效益,阻碍台站工作效率,还使测报人员的额外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现有气象观测业务很难适应气象业务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1 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常见故障
1.1 采集单元故障
新型自动气象站中采集单元故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整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资料丢失,数据下载到计算机出现异常;风向风速、湿度、温度、降雨量等气象要素数据缺测或乱码。采集单元故障的原因:雷击等造成采集单元、采集主板和控制面板不同程度损坏;电磁干扰作用降低采集数据成功率。测报人员要及时查看通信软件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利用手工卸载数据确保采集器复位,一旦发现采集器指示灯闪烁间隔异常,应分别检查直流和交流输入灯情况,若均正常,说明采集单元故障,直接更换或维修采集单元即可[1-2]。
1.2 通道防雷板故障
通道防雷板故障表现为观测的一部分气象要素数据异常,可能是雷击烧毁通信板、损毁防雷管或击穿防雷板。借助万用表电阻档测量各个通道,认真查看上、下通道是否相通或与其他通道是否相通,如果是则说明防雷板破损,要更换新的防雷板,反之即为其他原因。
1.3 风向传感器故障
风向传感器是新型自动气象站重要组件之一,负责监测地区风向变化,并将采集到的风向数据信息传输到气象站业务计算机。风向传感器故障会影响气象站风向数据采集工作顺利开展,造成风向数据异常。可使用正常风向传感器替换可疑传感器,若更换后传感器恢复正常,说明风向传感器故障;若仍不能正常使用,则需要进一步检查采集器相关通道是否故障。
2 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较低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能见度、云、天气现象等要素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观测。实际上,人工观测存在很大弊端,主观性强、频次低,使观测数据资料易丧失可用性。除此之外,仪器设备方面的技术研究还不完善,在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和业务集约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
2.2 文件数据量大,传输时间紧迫
目前,升级后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已经在各个台站得到广泛应用,各级台站已经摒弃传统的5码报文方式,形成新格式长Z文件,包含着很多不同种类气象要素数据信息。借助自动站组网软件可实现正点后4 min内观测数据文件的自动传输功能,这种传输方式要求较高的时效性,增加了测报人员校对观测数据的难度。
2.3 测报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当前大部分基层地面测报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对知识技能掌握还不熟练、专业能力不强,影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深入开展,遇到突发事故应急能力差。一些测报人员不愿意付出,责任意识不强,阻碍地面气象观测工作顺利开展。
3 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质量提高措施
3.1 全面提升测报人员的综合素质
开封市气象局应根据本站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地组织测报人员接受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测报人员与时展接轨,大幅提升其观测技能和专业知识;保证业务人员持证上岗且具备一定操作水平,详细了解《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关内容和技术规定;结合每位测报人员实际情况提供岗前实践操作机会,使每位工作人员认识自身技术不足和差距;加强在岗工作人员培训,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最后,为了提升测报人员工作积极性,开封市气象部门可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提升地面气象观测质量。
3.2 加强观测仪器和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严禁测报人员在台站业务计算机安装与测报工作无关的软件和应用程序,禁止在计算机上保存与自动气象站数据无关的资料;及时更新升级杀毒软件,在计算机上安装“360安全卫士”,定期检测计算机系统,查杀病毒和木马,及时修补漏洞,升级病毒库,避免恶意插件入侵到计算机,提升计算机安全性能,确保业务软件可正常运行。此外,还要做好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安全保护,做好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内设备和观测仪器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定期进行年检,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雷击危害自动气象站[3-4]。
3.3 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观测人员业务能力
测报人员应熟练掌握新业务规定和操作流程,详细了解新型自动气象站各个观测仪器设备构造和工作原理,准确操作测报业务软件,严格遵守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将地面观测业务细节工作做好。同时,每位测报人员都应具备判断和维修观测仪器设备故障的技能,第一时间内找到故障部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提升测报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故障应急处理预案,使其不断趋于完善,定期开展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应急演练,始终确保新型自动气象站正常、稳定运行。
4 ⒖嘉南
[1] 胡伟,黄敬淋.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质量提升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36(24):220.
[2] 李艳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观测质量提升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4):295.
[关键词]气象观测场 防雷装置 策略
中图分类号:Y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24-01
引言
气象观测场通常处于空旷地,观测场内的风塔等成为制高点,极易遭受雷击,而且观测场与值班室有一定的距离,受大多数区域地形影响,观测场极大可能与值班室不在同一地网上,观测场内布设的观测仪器设备通过金属线缆与观测值班室数据采集器、处理器相连,当观测场或值班室任一处遭受雷击,就会导致两个地网之间形成电位差,损坏观测场和值班室仪器。为避免气象观测场遭受雷击危害,保证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正常运行,本文就如何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进行分析。
1. 气象台站观测场基本情况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适中。襄阳市春末至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影响下,天气闷热,极易发生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每年的5~8月雷暴活动频繁,强雷暴天气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损失。2011年12月获中国气象局批准新建襄阳市气象局观测场,并于2012年12月31日20时正式开展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观测场位于襄城区襄隆路千山山顶,海拔高度162.0m,观测场面积为25m×35m,因处于山顶所以未设置护栏,观测场内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布置除常规的百叶箱、雨量器、蒸发器、日照计、风杆等设备外,温度、湿度、降水量、地面温度、浅层地温、风向风速等传感器、采集器主机箱均布设在观测场内,还增设了能见度、大气成分、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设备。
2.观测场防雷现状
按照IEC61662《雷击损害风险的评估》、IEC62305-2《雷电防护第二部分:风险评估》,结合襄阳市气象台站观测场实际情况,一人守班工作制度,观测场线路全部穿金属管埋地进入观测值班室,电话等通信线路采用架空线路进入值班室;按照《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94及《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343-2004规定要求,全站采取良好的等电位连接及联合接地系统。按照2011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气象台(站)防雷击技术规范》QX4-2000,襄阳气象观测场及气象探测设备采取了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波入侵的防护,其站气象观测场在直击雷防护均做的相对较好,选择独立避雷针或构架式避雷针,确保观测场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设备处于有效防雷保护范围内;观测场风杆单独接地;电话线和业务用仪器设备电源与日常用电电源线路分开,路由器设置有过电压保护;在雷电波入侵防护方面,将观测场供电系统、数据传输系统采取地沟布线方式,数据传输线走地沟布线,线端处安装必要的串口隔离器;所有仪器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构件等作等电位连接,起到电磁屏蔽防护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值班室电源线路处安装的电涌防护器如果通流量偏小,将起不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观测场、机房和值班室之间的电源信号线路较为复杂,大多为边缘敷设,信号主通信光纤架空引入值班室内,如果金属线路后端遭受感应雷,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就会绕过前端防雷装置对设备造成损坏。
3.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工作策略
气象观测场的防雷,就是观测场内各类仪器设备及所连接的值班室内设备及人员的防雷保护,依据观测场功能及布设的仪器设备等,要进行层层设防的综合防御,主要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其中外部防雷由避雷针(带、网、线)、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和接地极等设施组成,内部防雷设施包括避雷器安装、等电位连接及屏蔽等。依照观测场防雷规范要求,加强观测场防雷设计、施工及验收,对观测场现有防雷系统加以整改和完善,尽可能的消除气象观测场防雷安全隐患,做好观测场及其仪器设备的雷电防护管理。
3.1 直击雷防护
根据《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规定,气象台(站)观测场应充分利用观测场内金属护栏、支柱等,将所有金属物体连接形成防护网,然后作可靠的等电位连接,连接带埋入地下,其中风杆上要安装独立的避雷针。襄阳气象台(站)观测场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均要作可靠的等电位连接,连接带埋入地下,其中风杆上独立的避雷针能有效解决雷电流击穿内部线路及金属外壳之间的空气间隙通过电缆进入观测值班室,形成电位差造成室内数据采集器、处理器等设备被损坏。同时要求避雷针接地装置与风传感器等观测仪器设备防感应雷接地装置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2 雷电波入侵防护
对观测场及值班室供电系统和数据信号传输线均应穿金属管走地沟埋设引入值班室内,若采用铠装电缆时应在进入观测场处接地。在数据传输线端安装串口隔离器,供电线路端安装I级电涌保护器作防雷保护,并经最短路径接至地母线,接地线长度应
3.3 感应雷防护
观测场内所有仪器设备的金属部位都应就近与防雷接地装置作等电位相连,而且设备要与独立避雷针保持≥5m的距离。如果是仪器设备处于独立避雷针之上位置,该设备的金属外壳应与避雷针作等电位连接,所有金属线缆都要作屏蔽隔离,穿线缆金属钢管两端要与避雷针进行等电位连接。如果采用的是PE供电线,要将零线进行重复接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零地电压。
3.4 接地装置隔离
直击雷防雷设施中的接地装置可围绕观测场场外敷设,冲击接地电阻要≤4Ω。而且该接地装置要与其他接地装置分开,保持间距>5m。雷电波入侵及感应雷防护接地装置需沿观测场内地沟敷设,这样有利于观测场内仪器设备就近作等电位连接,冲击接地电阻应≤4Ω,。如果接地电阻无法达到规范规定要求时,应延长水平接地装置,对该区域内土壤施以降阻剂来降低电阻值,还可采用打井方式增加垂直接地体等来降低接地电阻率。当直击雷防护接地装置必须要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接地时,可进行多点连接均衡电位,保持冲击接地电阻≤1Ω。
3.5 做好观测场防雷设施定期检测
在使用过程中,观测场防雷设施要做好定期检测和日常检查维护等,消除雷击隐患,确保观测场防雷系统各个方面正常工作,观测场内所有仪器设备被都处于防雷装置保护范围内,接地电阻符合防雷技术规范规定,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
4. 结语
气象观测场属于处于空旷地带的设施,场内布设有大量的弱电子设备,这些观测仪器设备长期24h不间断运行。为避免雷击危害,除了对观测场防雷装置进行合理设计、合理布局、科学施工以外,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防雷安全制度,加强防雷装置日常维护管理,定期接受防雷安全检测,对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确保观测场雷雨季安全。
参考文献
[1] 马金福,陈志良,冯志伟.气象观测场防雷设计与施工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 浙江气象,2008(3).
[2] 朱霞.地面气象观测场的防雷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12(5).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气象记录的“三性” 优势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气象的重视与关注日益加深。近年来,绝大部分地面气象观测站转变为自动观测或半自动观测。毋庸置疑,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人工站将成为气象观测中消亡的模式,各种类型的自动气象站不断占领市场,将成为气象观测的主导。目前,全国约有的240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实现了自动观测。与人工站相比,其优势日益明显。
一、气象观测概念层面分析
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两种方式。所谓人工观测站,顾名思义,就是以人工观测方式进行气象观测的气象站。而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也即“由电子设备或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进行气象观测和资料收集的气象站”。一个自动气象站,就是一个小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另外还可由一个中心站和若干自动气象站通过通信电话组成自动气象站网。自动气象站网又可以组成大的自动观测系统。
由上所述,仅就二者的概念而言,自动气象站的优势就已初见端倪。
二、观测记录层面分析
1. 地面观测记录的“三性”
我们知道,“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即“三性”。
所谓代表性指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准确性是指观测记录要真实的反映实际气象状况。比较性即: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功能分析比较
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来运用自动气象站的实践,从气象资料的三性要求及其它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自动气象站较人工气象站具有的优势。
2.1 0地温:人工气象站有积雪移到雪面观测,实则雪面温度;洪水使地温表漂浮于水面即缺测。自动气象站始终是地面温度,不会因洪水导致缺测。
2.2 浅层地温:人工气象站有积雪时拨雪观测,被雪覆盖时间较长时缺测。自动气象站观测正常进行,不出现缺测。
2.3 观测时间:人工气象站各要素顺序观测、要素间数值有时刻间距,不是同一时刻值。自动气象站是同一时刻值。
2.4 观测次数:人工气象站三次、四次、七次、八次或二十四次定时观测。自动气象站均为二十四次定时观测。
2.5 数据量:人工气象站少。自动气象站多。
2.6 误差:人工气象站观测员有习惯误差;各要素观测时间不同,从而导致各要素值有误差。自动气象站避免了观测员的习惯误差及观测时间的不同而导致的误差。
2.7 普及方面:人工气象站不易普及,既受机器性能的限制,也有人生存条件的限制。自动气象站则易普及,只考虑仪器性能。
2.8 自记风:人工气象站风速感应器高于风向感应器约20cm。自动气象站风速风向感应器同高。
2.9 劳动量:人工气象站大。自动气象站小。
2.10 应急服务:人工气象站及时性受仪器性能限制,范围相对小。自动气象站及时、范围广。
2.11 灵敏度:人工气象站低。自动气象站高。
2.12 实时监控程度:人工气象站人工巡视较难做到全面而自动气象站全面
从上面的比较分析中看,自动气象站的优势显而易见,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三、优势总结
优势一:减轻了观测员的劳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人工站的目测项目气压、气温、地温、湿度、风向风速等原来都要人工读数查算,挑取极值,量降水;压、温、湿、风、雨量自记值作订正计算等,现在自动站都有数据直接传回主控微机,一目了然。
优势二:减少了误差,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
1、 避免了观测员的习惯误差。
2、 自记风避免了原人工站仪器风向风速感应器不在同一高度而产生的偏差。
3、 避免了人工站顺序读数导致的同一观测时间各要素不是同一时刻的值而产生的误差。
4、 极值挑自分钟数据,避免了人工站最高最低温度表(气温、地温)读数的不准确(出现最高最低若干时间后才读数,数据或已回落)。
5、 自动站0cm地温固定安装在地面,不像人工站有积雪时放置在雪面上,遇有洪水又导致缺测。其数据准确性大大提高。
小结:只有准确性高的资料才更具有代表性,其比较性才更有意义。
优势三:易于普及
无人职守站不受是否适宜人生存条件的限制,都可建站设点进行观测。
优势四:应急服务前景广阔
分钟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使自动气象站具有了人工站力所不及的应急服务能力,使气象服务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魅力。
优势五:定时观测次数增多,数据量增大。
原人工站每日三次、四次、七次、八次、二十四次的定时观测站都变成了24次定时观测,而且每分钟都能采集到一组数据。就拿基准站来说,数据量也扩大了60倍,每日就有24×601440组数据。
庞大的数据量为大气科学及其他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优势六:实时监控,便于发现异常天气现象和仪器故障,能够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少缺测,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及时服务,这也是人工站所不及的。
优势七:自动站组网的建立,全国乃至全球一盘棋,各种气象要素全世界一目了然,风云变化弹指间便可知晓,极大地提高了天气预测预报的及时性、准确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动气象站具有人工站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自动气象站将会显示出更加令人瞩目的优势,发挥多(数据量增多、站点不受时空限制而增多)、快(数据采集快、上传快)、好(数据准确、应急服务好)、省(节约了劳动力)的效能。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稳定运行;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天气预报、气象服务等都是通过气象观测得来的信息与数据进行的活动,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将空基、地基、天基观测手段结合在一起运用于气象数据和信息的获取,这样信息了解更全面,能使气象服务工作更加高效。为了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稳定运行,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其中的技术要点,客观的对综合气象观测系统镜像评估分析,以及研究分析提高其稳定运行的有效策略。
一、综合气象观测工作技术要点分析
(一)温度计调节
温度计在平常的气象观测中,必须正常运作来保证观测温度是精准的。当温度计出现液态中断故障时,就是采用撞击和加热管理方式来修复。温度计的故障较难修复,一般都是反复的撞击让温度计液态中断处结合,才能让其重新投入使用。
(二)气象变化处理
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像强降水的情况下就要时刻注意气象观测,并注意蒸发器的运行状态,防止要时刻的关注气象状况,特别是有强降水的情况下,就要在蒸发器的倒水嘴口连接一个带有橡胶管的溢水瓶,以免里面的水溢出或溅出,造成蒸发数据不精确,影响后期的气象监测结果。
(三)湿度计调节
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中水蒸汽的密度,现在在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中通常是将干湿球湿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要保证他们的正常工作,在毛细管内有水银滴、黑色沉淀的氧化物或水银柱中断等情况,应即换用备份温度表,湿球纱布要保持清洁、柔软和湿润,至少每周换一次。纱布的洁净是湿度测量准确的保证。
(四)加强设备维护
气象观测就是一项精密性、复杂性的工作,气象设备的一点疏忽都会导致气象观测数据不准确或是工作无法进行。我国的气象设备存在着维护不利而造成观测工作无法进行的情况,所以,加强设备的管理,定期维护,保证其正常的运转应作为设备管理的首要任务。
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评估分析
综合观测系统评估主要就是气象观测业务评估和设备研发管理评估。设备的评估考核缺乏全面性,往往只针对某个点进行考核,设备研发时考虑的更多的是让其具有现代性的技术性能,没有考虑维修性和可靠性设计。观测业务往往只是将探测数据到达率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这些都是不利于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和现代装备质量管理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观测系统全程每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对设备的的运行状态和期限跟踪评估,对提高系统稳定运行质量和设备的质量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且对改进气象观测的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综合评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设备高性能、高效率运行,评估的理论及依据就是质量管理理论和系统设备保障技术方法。综合评估要遵从系统性、适用性、实用性和可测性的原则。即要对设备各方面客观性评价,通过数据保证评估的公信力,综合评估对气象观测系统的各种设备都适用,要满足业务评估中的环节,故需要有针对性,可测性就是不仅要相关的数据收集处理要方便,还要表明评估指标意义所在。设备的质量管理综合评价就是对环境、经济、技术、运行效率等的评价。
三、促进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稳定运行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完善人才队
要保障气象观测事业的发展和数据的精确,就必须加强气象观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建立实力强大的专业观测队伍。丰富全面的气象观测知识是规范观测操作的保证,因此,观测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并有选择性的学习气象观测的相关内容及规范。气象观测人员必须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认真的做好气象观测数据的记录,使之能有效、快速的处理复杂情况下的观测记录或是突况。
气象观测单位要健全观测人员管理体制,最有效的人事管理就是用制度和规定制约人员的行为,管理人员要在公平公正原则下行使自己的职责,让气象观测人员不管气象情况是否复杂,都能认真负责,尽可能的避免观测失误。
(二)重视巡查工作
在气象预测工作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交接班制度,这样也是为了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严格的遵守交接班的规章制度,为了明确各个交接班的职责权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在下一个交接班监测前要检查设备的各项运行指标是否正常。班与班之间交接时,要清楚的知道上一班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以此来确定本班的工作事项和工作任务,对上一班特别交代的事项要提高警惕积极地复查,在工作中交接班人员要全心投入,认真做好设备的数据记录和核对工作,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特别是在突况下能有条不紊、高效的解决问题。所以对观测人员的理性头脑和工作责任心有着很高的要求。
(三)落实好记录工作
最初得到的数据资料需要仔细的进行初步审核,在预审报表时对其不合理之处及时纠正,温度预审中出现资料错误时,要通过日照、地温、云、天气等因素配合判断,并且查看最近时日的日变化规律,或者是对比自记录才能找出问题所在。原始数据的审查可以依据《地面气象规范》等文献,然后对每天天气的温湿度、云、能见度等要素综合分析,确保观测数据不会遗漏和模糊不清,并对审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加强审核。原始数据是开展气象业务的基础,因此要做好分析记录,掌握统计气象要素。
结束语
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气象业务,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加强气象观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设备巡查与管理,以及认真负责的记录好初始观测数据能极大的促进气象业务的发展。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专业气象观测、气候检测和天气观测技术的提高,这也进一步的保证了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孟昭林,李雁,陈挺等.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业务运行综合评估技术研究[J].气象,2011,37(2)
关键词:气象测报;恶劣天气;观测差错;电码差错;措施
中图分类号:P416 文献标识码:A
在地面气象测报日常工作中,只要观测员加强责任心、认真细致,一般不会出现错误,但遇到恶劣天气时,情况复杂,如果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处置不当,则很容易发生错误甚至重大差错,给气象测报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本文就恶劣天下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容易发生的各种故障和观测编报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避免出现重大差错,减少错情率,对气象台站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1 恶劣天气的种类及出现时间
重庆地区主要恶劣天气有暴雨、雷电、大风、冰雹、雾、冰雪等。暴雨、雷电、大风、冰雹一般出现在3~10月,雾一般出现在春、秋、冬季,冰雪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可见,重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恶劣天气,观测员务必认真细致、不可掉以轻心。
2 恶劣天气下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2.1 暴雨天气
2.1.1 暴雨天气常常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蒸发量影响较大,要采取加盖或取水的办法,以减少误差
根据试验,当降水量达48mm以上(假设有原量20mm),蒸发器内的水将从倒水嘴泄漏,而且雨水容易溅出器外。建议降水量达25mm时,应当从蒸发器取走部分雨水,否则将造成明显误差。
2.1.2 暴雨天气对日照也有影响
尤其是夜间强降水次日放晴,如不作处理,则雨水侵入会影响感光效果。解决办法有两种,一种给日照计加防雨罩或塑料袋,白天日出前取掉;一种白天日出前重新更换日照纸。对于白天晴天突然出现强降水的情况,一般采取给日照计套塑料袋的办法,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影响感光迹线。
2.1.3 当降水量达到50mm
当降水量(以20时为日界)达到50mm时,注意编发重要天气报,之后每增加50mm续发重要天气报。
2.2 雷暴天气
当出现雷暴时,属于典型的强对流天气,往往伴有大风、冰雹或强降水,也是观测员容易犯错误的节点。雷暴很容易损坏仪器设备和通信网络,给地面测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当观测员发现雷电时,要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注意:夜间守班的站,以20:00为日界每天只发一次)。同时,准确记录雷暴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雷暴的方向要进行整体判断,区分不同系统的雷暴;在打雷过程中,要加强对气象仪器和通信网络的检查,看雷电天气是否对仪器和网络造成破坏,若有损坏,需要启动气象测报应急措施,采取检修、更换仪器等办法,尽快回复正常运行。若观测时段实在不能修复,则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即人工观测编报),杜绝缺测、缺报等重大差错。
2.3 大风(龙卷)天气
大风(龙卷)也是春夏容易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往往伴有雷电等强对流天气,观测编报也比较复杂,这种恶劣天气会让观测员心慌意乱、手脚无措。当遭遇大风时,观测员务必冷静应对,按照规范要求和编报规定正常操作。大风(龙卷)发生10min之内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检查仪器设备和网络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和汇报;定时观测时,更换日照纸和测量雨量、蒸发量务必小心谨慎,防止大风吹走日照纸或损坏量杯。
2.4 冰雹天气
冰雹是恶劣天气中不常见的一种,但它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在冰雹天气的观测中,如果预计在未来可能出现冰雹天气,那么要提前做好准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当出现冰雹时要及时覆盖或撤走地温表,防止地温表被打坏;观测员除在“天气现象”栏正常记录冰雹的起止时间外,还要在“纪要栏”记录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当最大直径大于10mm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此外,按规定在冰雹出现10min内,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注意同次过程最大冰雹直径增大10mm或以上时,应该续发重要天气报。
2.5 雾
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观测雾容易出错的节点是电码编发和最小能见度。当出现能见度500~1000m的雾,必须拍发重要天气报。当出现能见度50~500m的浓雾要续报;当出现能见度小于50m的雾还要续报。定时观测和正点地面数据维护时,OSSMO软件对雾的自动编码往往是错误的,观测员要根据雾的变化和天空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修正,仔细分析“云能天”配合情况,做到观测、编报准确,再者,只要有雾每天必须记录最小能见度。夜间出现雾并持续到白天的,夜班观测员应在值班日记注明夜间最小能见度,白班观测员根据24h最小能见度,确定最小能见度记录在夜间还是白天,避免漏记或错记的情况。
2.6 冰雪天气
冰雪天气一般出现在冬季强降温后,它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冰雪天气观测中,容易出现问题包括积雪观测和降雪加密观测编报两方面,分别阐述如下:
2.6.1 积雪观测
积雪观测包含雪深和雪压2项。雪深观测主要是选择观测地点很重要,否则测量结果误差很大。规范要求雪深观测选在观测场附近地势平坦、开阔有代表性的地方,并清除杂草做上标志。雪压测量的问题是观测时间特别是月末最后1d容易遗漏;其次是测量过程中,积雪中夹杂泥土、杂草以及雪下地面上的冰要清除干净,否则测量误差较大。
2.6.2 降雪加密观测编报
2009年11月15日开展降雪加密观测以来,出现了一些问题。观测时间增加了06:00、07:00、11:00、14:00、17:00、20:00,有时遗忘启动加密观测,尤其是06:00加密报最易漏报;有的观测员没有接到上级业务部门的指令,有积雪就编发积雪加密报。还有的观测员只要没有降雪就停发加密报,而没有按照文件规定执行;积雪加密报格式和内容错误。比如:经纬度编码时按弧度没有转换成百分度;雪深取整数没有保留1位小数。若要减少上述差错,提高降雪加密观测编报质量,则要求观测员认真学习领会中国气象局的文件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3 恶劣天气下气象测报应对措施
恶劣天气虽然给气象观测员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没有必要恐惧。只要平常抓好业务学习和应急演练,遇见恶劣复杂天气就可以应对自如,杜绝重大差错,提高气象观测质量。
3.1 加强气象综合观测学习和交流
气象台站不仅要求观测员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自学气象观测业务知识,还应该每月学习,对气象测报业务中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开展分析讨论,对曾经出现的错情要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保证不再犯类似错误。在汛期前,组织观测员全面系统的学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电码手册》、《OSSMO软件》、《ISOS-SS软件》、《气象装备技术保障手册》以及相关的技术规定,特别是针对汛期容易遇到的恶劣天气以及突发事件,务必开展观测、编报模拟演练,做到技术熟练、临危不乱。同时,要对气象设备、软件、网络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冬季来临之前,注意开展冰雪、雾、沙尘暴等现象的学习和观测编报。此外,兄弟台站之间要经常开展气象测报技术交流,取长补短,更好地发现气象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和提高。
3.2 建立恶劣天气下应急气象观测演练制度
3.2.1 应急观测演练时间
每年汛期前演练2次(3、4月各1次)。入冬前演练1次(10月)。
3.2.2 应急观测演练人员
气象观测员、业务科长(观测科长)、台站领导或分管领导。
3.2.3 应急观测演练内容
全套人工观测、查算、输入、编报、资料传输(含GPRS或CDMA无线网络)业务;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安装、卸载、参数设置、资料备份的演练;复杂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雷电、大风、暴雨、冰雪天气),出现数据异常时,地面气象观测、编报、录入、数据传输等演练;遭遇恶劣天气或突发事件,仪器设备、网络通讯损坏时,仪器、网络检查、修复或更换演练。
3.2.4 应急观测演练程序
演练时启动应急气象观测程序,台站领导(或分管领导)预先设置复杂恶劣天气的情景,观测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独立的书面解答和实际操作;随后由科长组织开展集体学习和讨论,找出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出改进办法、措施;最后将应急演练详细情况记入学习记录薄,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检查,也可以作为今后学习的资料。
4 结语
本文对恶劣天气下如何做好气象测报工作做了归纳分析,但地面气象测报工作遇到的恶劣天气相当多也很复杂,可能有些节点没有总结分析到位,也有些应对措施没有提及到位,这都有待在今后的气象测报工作中进一步发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测报系统软件操作手册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3] 李黄.自动气象站实用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4] 曾海云,游文芬.自动站的突况及其应急处理[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A01):177-178.
[5] 王帮能,龙中亚.地面气象测报突况及应急措施[J].重庆气象,2012,41(01):44-45.
[6] 王芳,辛小雪,王霞.强对流天气时地面测报工作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32(1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