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施工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urban road landscape, road landscape is the connection of a city important corridor, and to reflect the view in the city greening and landscape features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now of road greening need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road alignment, building, plant culture and other elements of the systematic landscape. According to writer's many years experience of road greening of road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simple, expounds the main is now put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road for the future landscap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road landscape design constructi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1、前期背景分析
区位分析即通过对该道路(基地)所在区位的分析,明确该路在整个城市环境中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
现状分析即通过对现状道路(基地)周边用地状况分析、现状土壤情况、现状植被情况、历史文化概况等分析,对基地有个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用地规划分析即通过对该道路(基地)在整个区块规划中的地位、作用及周边用地规划情况、建筑风格等的分析,即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对该道路进行进一步的景观定位,确定其景观风格。
2、景观风格定位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整个道路定性定位,以便指导下一步具体的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
根据道路所穿越城市的居住区、中心区、工业区、公园绿地等的不同及其场地特征、历史文化特色,每条道路都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介绍其通用的几大类型:城市主干道型绿地、景观游憩型干道路绿地、防护型干道绿地。
城市干道型绿地:城市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的主要展示窗口,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特色。一般来说同一条路上会分布多条绿带,其中央隔离绿带一般较宽,成为展示的重点。各绿带之间植物配置要相互协调,整个道路绿化要有层次性、有变化且景观丰富。
城市干道型绿化景观
景观游憩型干道绿地:景观游憩干道周边自然环境较好,紧邻公园、绿地或风景区,一般人行道侧会预留较宽绿地,兼顾观赏及游憩功能。景观设计时应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及系统性,设计可供游人观赏的道路、休憩的平台。
景观游憩型干道绿化景观
防护型干道绿地:穿越工业区的道路,其应以隔离防护为主要功能,主要发挥起隔离有害、有毒气体;隔离噪音、滞尘等功能,同时兼顾美观展示功能。一般采用由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及景观效果。
防护型干道绿化景观
3、绿化标准段设计
道路绿化景观应为线性流动的景观,其绿化设计应充分展现流动的空间意趣,用植物为音符来演绎韵律之美。在确定了整条道路的景观风格后,即开始进行绿化标准段设计,把握好植物构图的统一、均衡、韵律与节奏、色彩与季相的原则。
道路绿化的重点服务对象为过往司机师傅,这就必须考虑到车行与人行速度的问题,因此道路绿化不宜太“花”,一般来说,80-120米为一标准段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如果是快速路,标准段还可再拉长些,以确保车行者最基本的视觉印象。
道路标准段平立面
反推式设计:绿化标准段设计一般包括绿化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立面设计,其实不然,正常的设计应以我们所需的立面设计从而推出我们的平面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地表达我们所需的景观效果,因为景观给我们的是直观的立体的感受,而非简单的平面构图。
根据我们的风格需求,可以设计规则式、自然式或两者混合式的植物配置景观。
规则式植物配置:用以表现大气的、简洁的景观,景观视线通透,主题明确;一般选用色叶灌木进行图案化构图,以特色乔木拉出骨干,景观小品点出主题。
自然式植物配置:一般与周边自然环境较好地段,通过自然式乔灌草多层次组团式种植,中层灌木运用较多,绿量较大,以形成自然、生态型道路特色。
两者混合式植物配置:该种方式运用较多,一般车道内绿带种植以规则式为住,因为该隔离带一般较窄,并要考虑车行视线要求;而人行道侧绿带一般多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形成疏密有致的景观空间。
植物选择:由于道路立地环境制约,要求选择抗性较强且易于养护的植物,即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根据我们的设计意图,合理地选择绿化植物。
在绿化标准段设计阶段应明确植物的种类、高度、密度要求。
4、景观节点设计:
整条道路景观应是有起伏的景观,应有景观兴奋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也可有效缓解视觉疲劳的产生。一般来说,景观节点大多布置于道路交叉口或具特殊记忆的点,如具有历史遗留地段、古树名木保护段等。景观节点可以通过景观小品、植物景观的合理布局,达到所需的效果,突出特色。
5、城市家具景观
路灯、垃圾箱、公交车站、电话亭、人行道铺装、标志标线、标牌、广告牌等城市家具做为道路景观元素的一份子,在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应与道路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对其材质、色彩、规格、样式等提出要求,便于下阶段的设计或采购。
6、工程造价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和甲方沟通,明确工程投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在完成整个设计后,应进行工程概算,看是否在要求的范围之内,该阶段应明确整条道路植物的种类、规格、数量、小品样式、材质等。
二、道路绿化景观施工
在设计通过审核后,进入到施工阶段,是将理想变成现实的阶段,施工管理的好坏,也体现了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
1、施工交底会议
在施工之前,甲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应举行施工交底会,这个会议是不可缺少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会议,一般以答疑的形式进行,由施工单位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或现场实际提出问题,设计方及甲方等给予解答。
2、工程施工
在会议之后,施工单位应提交施工计划书,并进场施工;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充分了解设计的意图,遇到实际的问题,应充分与甲方及设计方很好的沟通,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3、竣工验收
施工完成后首先进入初步验收阶段,一般由设计方、甲方、监理、城市管理部门等派代表参加,.并分别填写验收记录并签字。本次验收能有效的检查施工是否合格,及施工的初步效果是否达到要求,收集相关部门的意见,进行调整,并进入施工后期养护,为一年(一般情况)后的竣工验收打好基础。具体的施工及验收以《城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为参照标准。
三、现今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1、苗木自然生长习性与追求立马成效的要求间的矛盾。
由于道路的立地条件较差,道路内隔离绿带一般较窄,特别是行道树一般仅有1.5米宽,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很大限制,一般苗木移植后需要3-5年才能恢复并达到我们所需的效果,立马见效是不可能的,因此甲方一般要求移植大苗,这也就有了大苗成活率低,增加成本;且移植大苗一般都需要“杀头”,树型不佳等一系列问题,这是道路绿化的一大难题。
2施工过程与设计间的协调问题。
虽然在施工交底阶段,施工单位对设计的意图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施工单位直接脱离了设计单位,拿着图纸就施工,根本不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比如现状场地大小有偏差、高差有些问题等,一骨脑的把东西都种了再说,等到出现无法挽回的时候已经迟了,且不说这个是谁的责任,要明确的一点便是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即把东西做好了,做漂亮了,因此,这里我想就设计来说也是需要一个现场调整的过程,(毕竟图纸上看的和现场的感觉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说可以按标准段先施工一段,然后请甲方、设计方等来看,如果能达到意图便可继续施工,如果效果不是很好,还有一个局部调整的过程,其实这里就牵涉到我们前面的工程造价控制,在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是已经控制好的,没有大的问题一般是不会变动的,因此我建议,为了使工程进行的更顺利,更好的达到效果,应在招标阶段在工程造价里头增加一项浮动经费,是为设计效果变更所需。
四、小结
关键词:隧道;公路;路面;结构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由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及建设里程的不断增长,在我国这个多山的国家里,公路隧道正以其可提高线路标准、缩短运营里程、保护环境和不破坏森林植被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目前国内对于隧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2 个方面:一方面是隧道洞体本身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主要涉及地下工程和岩土工程;另一方面是隧道自身的环境,包括隧道通风和隧道照明、隧道安全性等。隧道路面的研究对隧道工程和道路工程来说都较少涉及,隧道内路面结构和材料设计没有对应的规范和指南,在隧道路面结构设计时通常套用公路或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隧道路面结构形式繁多,但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交通量的发展。因此,加强公路隧道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某公路隧道路面的设计和施工
某公路穿越崇山峻岭,隧道这一工程结构形式屡见不鲜,隧道内路面与洞外路堑段相比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特殊性:
1) 隧道在地层中穿越,其埋置条件、地应力条件与同外路堑段相比,在受力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
2) 隧道处于山体中,地下水对隧道路面的影响比洞外更大。
3) 隧道为管状构造物,空间狭小,存在汽车尾气、粉尘在路面上的积聚现象,这些尾气、粉尘在路面表面的粘附比洞外路段要大。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油渍的污染、粉尘的积聚,使路面抗滑性能大大降低,且得不到天然降雨的冲洗,长期影响路面的抗滑性能,成为事故高发路段。
4) 洞内发生火灾事故时,容易引发次生事故,事故破坏力与损失比洞外要大,对路面的影响也比洞外严重。特别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隧道,因沥青是易燃材料,发生火灾事故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与有害气体,在特长隧道中,救援难度大,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事故破坏力与损失会大大增加。
5) 隧道内光线差,视觉环境差,空间窄,路面施工条件差,养护维修难度相对较大,对交通影响大,而且不安全。
6) 在环境突变的洞口处,水泥混凝土路面易发生交通事故。鉴于上述情况,高速公路隧道路面的结构可靠度与使用品质对全线的道路畅通与交通安全影响很大。因此,在广西高速公路隧道路面的结构设计中,引入了永久性路面或长寿命的设计理念,在耐久性与结构可靠度方面进行了重点考虑,同时也着重考虑了营运安全因素。
综合考虑隧道外一般路段的路面结构情况( 4 cm 改性沥青SMA-13 表面层 + 6 cm 改性沥青 AC-20 中面层 + 7 cm 或 8 cm 厚AC-25 下面层 + 34 cm 厚 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18 cm 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广西高速公路的隧道路面采用了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另一种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长度在 1 500 m 以内的隧道,其路面结构采用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即 4 cm 改性沥青 SMA-13 +6 cm AC-20 改性沥青混凝土+ 17 cm( 施工过程中有些改为 20 cm 厚) 或 24 cm 厚 C40 连续配筋混凝土 +15 cm 或 20 cm 厚的 C15 混凝土基层。
某公路隧道路面沥青层的设计与施工,与一般路段相同,在此不再重复。下面就隧道路面中的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层的设计与施工作一简要介绍。
1) 连续配筋混凝土表面层的设计。
隧道中 27 cm 厚的 C40 连续配筋混凝土表面层,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为 5. 0 MPa,路面宽度为 7. 5 m,行车道和超车道之间设一条纵向施工缝,板宽 3. 75 m,纵向施工缝拉杆由板内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设有横缝的路段,横向缩缝间距要求在 8 m ~12 m,切缝深度 6 cm。纵向钢筋采用直径为 16 mm 的Ⅱ级螺纹钢筋,横向间距为 10 cm,配筋率为 0. 745%。横向钢筋采用直径为12 mm 的Ⅱ级螺纹钢筋,纵向间距 30 cm。纵向钢筋布设在距板顶 11 cm 处,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考虑到基层不平整,混凝土板下容易出现脱空现象; 同时,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顶面要求切缝,需要钢筋控制裂缝宽度和间距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施工过程中有些路段将纵向钢筋布置在距板底 1/3 厚处( 距板底9 cm 处) ,并将横向缩缝间距改为5 m,切缝深度8 cm。
2) 复合式路面中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层的设计。
复合式路面中的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层,是厚度为 17 cm( 施工过程中有些改为20 cm 厚) 或24 cm 的 C40 连续配筋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为5. 0 MPa。路面宽度为7. 5 m,行车道和超车道之间设一条纵向施工缝,板宽 3. 75 m,纵向施工缝拉杆由板内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横向缩缝间距要求在 8 m ~12 m。
无仰拱路段,纵向钢筋采用直径为 16 mm 的Ⅱ级螺纹钢筋,横向间距为 10 cm,配筋率为 0.788%; 横向钢筋采用直径为12 mm 的Ⅱ级螺纹钢筋,纵向间距 30 cm,配筋率为 0.222% 。纵向钢筋布设在距板顶7 cm( 板厚17 cm) 或10 cm( 板厚24 cm) 处,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
带仰拱路段,纵向钢筋采用直径为 12 mm 的Ⅱ级螺纹钢筋,横向间距为 20 cm; 横向钢筋采用直径为 8 mm 的圆钢,纵向间距25 cm。纵向钢筋布设在距板顶 7 cm( 板厚 17 cm) 或 10 cm( 板厚24 cm) 处,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
3) 端部处理。
约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端部位移的主要措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有钢筋混凝土矩形地梁锚固、混凝土灌注桩锚固、宽翼缘工字梁接缝与连续设置胀缝四种。钢筋混凝土矩形地梁与混凝土灌注桩造价较高、施工较复杂。胀缝往往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容易破损。而宽翼缘工字梁接缝,也容易损坏,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没有专门生产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端部锚固的工字钢梁,国内市场上的标准 H 型钢翼板过宽、腹板较薄和钢材强度偏低。广西高速公路的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桥梁毛勒伸缩缝装置作为端部处理。
4)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施工工艺。
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隧道内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广西在国家主干线上的各条高速公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座隧道都使用滑模摊铺,效果良好。广西高速公路主线采用沥青路面,隧道内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比较少,且很分散,加之都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采用滑模摊铺机摊铺,施工难度很大。因此,部分高速公路隧道内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板采用三辊轴机组施工。
关键词:道路绿化;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改善城市气候、遮荫、防尘、降噪等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同时也赋予城市春夏秋冬多样的季相变化,影响城市的景观面貌。因此,做好道路绿化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
我国现在的城市道路系统缺乏整体设计,绿地景观基本雷同,街区面貌大同小异,城市道路景观缺乏特色和地域性;植物品种单一,忽视了植物的异质性、地域性、适应性和多种植物的共生性;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导致物种不适应当地环境逐渐死亡,影响绿化的整体的效果;强调园林美化和观赏效果,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特殊要求;只注重路界内和近期的效果,对整个路域范围内物种的逐步恢复和自然演替考虑较少;在城市道路环境景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中,不能将各种道路要素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风格形式;在体现自然与城市文化方面更显得薄弱,道路的主题与设计特色表现贫乏等。
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方法
城市道路绿生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通过道路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还可避免司机的驾车疲劳,增强安全性。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因道路污染严重,在树种选择上,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抗病力强,花、叶、果、干俱美,无臭味,无飞絮,寿命长是选择树种的几个要素。春季发芽早,秋季落叶晚的树种和美观、速生的常绿树种通常为道路绿化设计所选。草皮应选择绿期长或经过引种驯化的外来优良品种,以丰富本地的物种;在植物配置上,应以乔木为主体,按每条道路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适当点缀花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显得既规则又活泼,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形成特色植物群落景观。
1、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主要功能是为行人遮荫,同时美化街景。行道树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要求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叶片紧密,以常绿类为主。我国从南到北,夏季炎热,行道树常采用冠大荫浓的悬铃木、小叶榕等。目前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向乔、灌、草复层混交发展,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大大提高了环境效益。但在较窄,没有车行道分隔绿带的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下,不宜配植较高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一旦高空树冠郁闭,汽车尾气扩散不掉,使道路空间变成一条废气污染严重的绿色烟筒。
2、分车绿带
分车绿带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绿带的宽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异。窄者仅1m,宽可10m,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和行人的视线。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低矮的灌木和草坪。如低矮、修剪整齐的杜鹃花篱,早春开花如火如荼,衬在嫩绿的草坪上,既不妨碍视线,又增添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化,可规则式,也可自然式。最简单的规则式配植为等距离的一层乔木,也可在乔木下配植灌木和草坪。自然式的植物配植则极为丰富。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色彩、线条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和草坪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以达到四季有景、富于变化的效果。无论何种植物配植形式,都需要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如在道路尽头或人行横道、车辆的拐弯处不宜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够种植草坪、花卉和一些低矮灌木。
3、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是指在道路的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是构成道路优美景观的可贵地段。由于绿带宽度不一,因此,植物配置各异。路侧绿带与沿路的用地性质或建筑物的关系密切,有的建筑物要求绿化衬托,有的建筑要求绿化保护,因此路侧绿带应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等结合建筑群的平、立面组合关系以及造型、色彩等因素,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在整体上保持绿带连续、完整和景观效果的统一。
三、城市道路绿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施工单位的选择
道路绿化施工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相应施工资质、技术力量雄厚、施工装备先进齐全、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施工单位。由于他们自身实力比较好、职业素养比较高、能够遵守招投标管理制度、也能遵守施工以及检测规章制度,在材料使用上面也不会偷工减料,所以道路绿化的施工质量以及进度、成本能够满足业主的要求。
2、道路绿化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场地的清理
道路绿化施工之前,在施工场地内往往会有很多的建筑垃圾存在,例如碱性灰土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地底层深处的死板土也不能保证植物的成活率。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对场地进行清理,对于不利于生长的泥土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为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也可以采用增加有机肥以及掺一些沙土或者是粘土等方式。对于一些酸性土也可以采用加入一些石灰的方式来中和土壤的pH值。
3、要确保工程资金到位
按照城市规划的相关规定,一般道路的绿化用地占其中的30%,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城市来说,实际绿化方面使用的资金只有5~10%。因为投入的资金比较少,所以绿化施工的面积也小,所以城市道路绿化需要保证资金到位,才能正常地按照标准施工。
4、做好苗木定向培育和新品种引种等驯化工作
为解决道路绿化大批量订购苗木的难题,按照城市道路绿化的需求,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定向培育以及新品种引种等驯化工作,培养多品种、大规格的苗木,使用新方法、新技术做好苗木储存,保证反季节施工。另外还需做好新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使新品种适应城市道路绿化要求,达到绿化多样性。
5、采用透气铺装的方式进行施工
在城市道路的两旁往往有很多市政管线存在,因此给绿化施工带来很多的不便,例如行道树的根系扩展面积就要小很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透气铺装的方式,采用透气性和渗水性好的材料做成树池,其中为了避免行人的践踏还可以采用让树池稍微高于路面的方式,或者是在绿化带旁安装护栏,这样更能让绿化带显得干净整洁。
6、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操守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多且繁琐,这就需要提高道路绿化工程施工人员的知识面,使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够满足绿化工程的需要,需要了解每一种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生长特性。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也要严谨、任劳任怨,不偷奸耍滑,不弄虚作假。讲科学,重实效,不搞不切合实际,违背自然规律、劳民伤财的所谓“面子”工程。科学管理,从严要求、为保证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科学管理,从严要求,有效监督。
结束语
道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紧密联系,其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心情,甚至整个的城市形象,看似简单的几条绿带,其实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不容我们忽视。只有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认真对待,这才能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景观环境,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吴利华.浅谈如何进行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风,2013.
关键词:园林 道路设计 施工
前言:
园林造景是利用地形、植被、建筑以及道路将园区按不同功能划分成相应景区,道路将这些区域链接成一个整体,所以说贯穿于园林各景点的道路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关键组成部分。园林中的道路不仅起到引导人流、疏导交通等功能性作用,道路本身也是园林意境的一种体现形式,道路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在园林的道路设计上要做到不影响功能作用的基础上突出美学表现。
1 功能决定道路类型
1.1主干道路
尽管园林的建设是以休闲为目的。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全面考虑问题,预想到未来园区建设和日后投入使用后的生产、救护、消防、游览等各种事件对道路的要求。在园区的主路设计上对以上要求要有所体现。主路宽度设计以3-7m,满足相向会车为宜,但对一些精致小巧型园林可依据比例进行适当调整。主路更多的是体现道路的连接功能,可通过主路连接园区的几个重要出入口,但不宜过多,否则侵占植被和造景空间,给园林舒适感打折扣。主路一般用柏油铺砌,这种道路的好处时,便于管理,在极端天气里也比较可靠,缺点是影响整个园林的美观;也可以选择沙石土路,优点是光反射相对较低,良好的透水性更具生态效益,缺点是日后需要持续养护,遇到极端天气,如暴雨,道路可能回因此阻断。主路两旁的行道树极其关键,通过行道树的合理选择种植,形成的树荫可以有效降低道路的光反射,增加行人在道路上的舒适感,从而弥补所铺设主路的缺陷。
1.2次干道
次干道是连接各分散景点、建筑之间的道路,是主干道的辅助道路,宽度在2-3m,是园林景观中大部分游人选择行进的路线,必要时也可通行电瓶车。次干道的分布空间与铺设宽度设计应该合理反映客观人流密度,俗话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次干道的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相反,休闲散步区域应该小一些。否则,绿地可能会受到人流的破坏,导致养护成本的增加。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多变的断面型,如转折处采用不同宽狭处理道路,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1.3游步道
游步道是供游人散步休闲,引导游人更深入的到达园林各个角落,游人生动的称其为健康小道。游步道依据单人到双人行走宽度设为0.6-1.5m宽,道路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多使用旱汀步、间隔铺砌。现代园林设计中还常常使用空心植草砖铺设,目的是要营造自然氛围,减少人工痕迹,增大绿地面积。设计好的游步道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是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游步道时常要求路比草低,但一定要比土高。否则,会带来汇水问题,这时园路单边式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2园路与植被的配置
常见的植物组合有中心绿岛、夹景、花坛、树阵,灌丛,树篱。园林设计没有最好的景观效果只有最和谐的景观配置。植物配置上强调“夏成荫冬显阳”,能充分体现出季节变化,即季相差异,春红夏绿秋黄(实)。有色叶植物或香源植物配合种植,使季节更替时呈现不同季相,散发不同的气息,满足人们视觉美感同时嗅觉也被植物的气息所包围,发挥植物的保健功能。道路铺设引导参观者融入园艺师所营造的美妙植物氛围同时,限制人们由于践踏、采摘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可能性。这就要在道路设计时巧妙采用与景观得立体交汇。
3园路的铺装
3.1路砖的使用
尽量多使用砂、石、木、预制品等多层面道路。砂土基层上可透气,下可渗水到周围园林造景中,实现生态环保道路。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符合绿地生态要求: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城市周边兴建的人工森林园景,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施工,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园林绿地除建设期间外,园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是对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
3.2铺装时的注意事项
园林道路铺砖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设计风格,空间环境相协调之外,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要做到施工简易,设计思考却不能跟着简易。道路表面粗细适度要充分考虑游客的情况: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通过行走在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同样能达到健身目的,这种人文关怀的精巧设计就收到了入园游人的好评,卵石路自身也不失为园林一景。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方法;施工技术;措施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日益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交通问题摆在了城市设计者的眼前,如何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显然成为当务之急。为避免道路设计施工所带来的困扰,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本文针对实际道路设计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根据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市政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我国,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关注大都聚焦于道路工程方面,在交通工程方面却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正是由于此种问题的存在,造成道路设计缺乏合理性。特别是在横断面的设计方面,更是问题突出。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大都通过下述几项内容呈现:(1)在道路节点的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的确定方面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2)在道路通行元素的组成、道路功能的确定方面并未进行足够的分析;(3)将相关设计规范照搬照抄到本工程项目当中,而并未依据实际情况对最大允许行车速度、最佳单排道路宽度、道路允许并行车道数量等加以深入剖析;(4)在隔离带布局、景观布局以及公共汽车站点布局等方面并未进行全局性考量。
(二)市政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
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常常将设计思维、设计眼光单纯的禁锢在本工程项目当中,并未将其同城市全局性规划进行关联,造成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很难进行良好的匹配,进而导致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对道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在我国,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关注大都聚焦于占有少数比例的主干道路和立交上,但是在支路、辅路上却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城市当中,人流、车流普遍拥堵于占有少数比例的主干道路和立交上,使得道路承受的压力愈加严重。既造成交通分流存在显著的问题,又造成行人的交通危险系数上升。
(三)市政道路网设计的结构不合理
一个城市道路的整体规划,必然离不开科学合理地市政道路网的设计,一旦路网设计结构不合理,城市的道路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的连接设施的现象必然会频繁发生。这必然影响不同类别的道路系统交通功能的有效发挥,阻碍了原本已经规划好的城市交通分流系统的形成,进而会直接道路系统功能的完善。而在我国众多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市政道路网设计的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长此以往,对于城市的整个交通系统的规划,以及主要交通干道的舒畅必然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进而,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效益。
二、市政道路设计的有效方法
(一)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
为保障长距离的机动车出行者既快速又安全的达成出行目的,合理设计规划作为城市道路建设最高等级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是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所关心的。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充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争取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尽量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在今天的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中,节约资源,节省人力财力也是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应该考虑的。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城市的地质地貌以及自然条件,结合交通工程原理、力学原理、文化原理来设计图纸。通过多方对比商讨,寻求最佳设计方案,选取最合宜的施工地点。尽量避免由于对于实际施工地点实地考察的偏差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 。
(二)注重横断面设计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均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构成要素,将上述要素加以科学性配置对于道路横断面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科学的横断面设计需要将下述问题加以考量:(1)将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纳入设计标准范围,在坚持“最大程度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下,确定科学的单排车道宽度;(2)针对道路当前的和潜在的通行状况加以剖析后,应将原车道数量加以修改;(3)将各种道路数量、道路宽度以及配到设施的比例加以合理化确定,使其达到最优;(4)提升关于环保、交通安全的关注,针对隔离带以及绿化区的结构、布局等加以修改。
(三)做好道路节点的设计
为保障整体交通运行的舒畅,满足各个流向的车辆都能够高速、连续、通畅的通过市政道路的交叉口。道路节点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而在做好作为整个市政道路设计施下重要环节之一的道路节点设计,必须在设计规划时要注意市政道路网的协调发展,兼顾整个市政道路设计的整体性。注重市政道路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车流量交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节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市政道路的设计,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避免浪费。注意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收集整理过往车辆的流量数据,充分考虑交叉口的地理环境,根据城市现有的交通规划,设计好道路的交叉口。以保障各个主要干道的交通舒畅和便捷,将给城市居民由于交通问题所带来的困扰降至最低点。
三 .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制。制定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对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签订、材料准备、项目人员确定、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管理。建立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管理责任制,监督部门要派专员对各项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二)加强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是指混凝土路面的养护,通过控制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路面硬化后的强度和易性,避免产生裂缝。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关系着道路的使用寿命,也关第到市政道路施工企业的利益,因此,要加强对道路的养护管理。
(三)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各方面协调工作的进行。
1加强技术协调。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的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但与其他人的工作不一定能够一致。因此,要认真做好图纸的会签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图纸的会审,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充分了解设计意图。
2 做好组织协调。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所制定的制度不能单单只是一个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签名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管理工作中,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一级一级落实到实处。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作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做好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的记录,为日后的工作留有可查的资料,对道路的使用情况、施工特点、施工工艺进行概括,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并改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绿化景观;设计;施工;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城市化建设中,城市道路建设部分对于城市人们的出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与施工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于城市的整体建设以及文化形象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及文化、生活等的影响,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建设。
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对城市的意义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以及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对于城市人们的生活以及出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总结来说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对于城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绿化植被在城市道路中进行移栽、种植对于城市的空气质量以及自然气候的调节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其次,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城市道路建设部分对于城市的空间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观部分,在一定的作用与程度上,城市道路建设对于城市的人文变迁以及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见证作用,城市道路建设对于城市功能完善以及城市的品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总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对于城市的建设以及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设计以及施工部分对于城市人们的正常生活、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情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设计以及施工导致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出现问题,从而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建设以及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城市的建设以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常见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建设设计部分,由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设计形式的单调或者封闭等问题,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不具有特色和创意,并且缺乏城市应具有的活力。其次,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的种植与移栽过程中,由于进行移栽的道路绿化植被的品种选择时,对于移栽以及种植的道路绿化植被的生长适应环境等考虑不周,因此造成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后期部分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整体建设效果根不上。还有就是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由于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对于绿化建设施工部分与城市的地下管网、高空线路的架设的相互影响作用的忽略,从而造成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与地下管网、高空线路之间形成矛盾。
2、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及注意
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设计是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施工的重要一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情况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的顺利开展以及建设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首先应注意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前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进行认真的调查与了解,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道的设计中能够运用和避免。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的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的了解与调查内容主要有进行施工的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以及进行绿化种植地区的土质情况、绿化景观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
其次,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中还需要注意,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与施工部分包括道路绿化景观施工中的行道树部分以及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道路绿化的中心环岛、道路绿化施工的林荫带部分。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时,这四部分的设计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施工设计,在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完善和美观上,更具有不同的功能特色。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绿化景观的施工设计以及绿化植被的种类选择应有不同。比如在进行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中,对于城市道路中的主要行道路段的绿化植被可以应用一些行道树进行绿化建设,并且不会对于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产生影响;对于城市道路中有高空架设线路的路段,进行绿化景观的施工设计时,应注意选择种植一些比较耐修剪的绿化植被进行种植;对于城市道路中的分车带的绿化施工设计应注意结合该路段的功能,并结合路段的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草坪或者花木作为绿化植被或者景观等。
最后,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进行绿化景观施工的道路的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以及行车速度等进行考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总之选择的道路绿化植被应该以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和美观大方为目的。除此之外,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还需要注意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以及配合以及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等,以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
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是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结束后,根据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情况进行施工开展的。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施工开展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施工设计图纸等进行审查以及了解,避免出现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并注意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前期的一些施工清理工作,保证道路绿化施工的顺利开展。其次,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施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于移栽树木以及植被的挖掘中注意保护树木植被的根部不受损伤并注意做好相关保护,以便进行移植栽种后树木能够成活。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移苗以及栽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于树苗的伤害,栽种过程中,应注意对树坑的深浅以及浇水量进行控制,提高树木栽种成活率。树木移栽过后应注意施加一些防护措施,比如做一些固定支架等,保障树木的成活。
4、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结合城市的自然环境情况以及城市道路的功能特征等,选择合适的道路绿化植被,按照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的相关要求标准进行规范施工,在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基础上,推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育红.现代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3).
[2]尹桂娟,孙广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施工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
[3]左文.浦东新区川南奉公路(南段)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与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
[4]梅红,赵放中,梁磊.改土排盐工程措施成功应用——盘锦船舶工业基地四号路绿化[J].中国城市林业.2011(1).
关键词: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施工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今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进步使得汽车等交通工具迅速推广普及,如今汽车已经成为城市人们生活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尽管汽车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汽车的尾气排放加重了城市的污染,给城市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旨在通过道路两旁以及分隔带内通过栽植树木和花草等措施吸收有害尾气和降低颗粒型粉尘、汽车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已达到改善城市道路景观,降低污染等目的。道路的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在城市市政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可以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绿色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这也是当代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1.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
1.1设计的原则分析
在现代城市市政建设中道路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道路绿化建设也是道路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公路还能够提升道路的品质安全和城市形象。当前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问题,此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何改善城市生活环境需要对道路的绿化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良好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既起到交通线路隔离的目的也能够对汽车排放的尾气和产生的粉尘进行精华,同时也增加了道路的景观效果,这种景观效果可以改善城市的面貌。随着生态化社会的建立的提出,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也向着生态的方向发展,针对交通道路的实况,道路绿化需要减少因道路施工所给沿线的地域地貌造成破坏,对于交通地段所在的区域要进行适当保护和改善,绿化景观也要根据道路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种,以保证所栽植的绿化景观真正起到作用,使之能够给司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以能够降低驾驶者的疲劳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2绿化景观园林的层次分布
在对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采用立体的绿化构建结构,即从地面到地上依次采用栽植地被植物、灌木植物和乔木类植物,这种三层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和环境状况。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采用单体与群体的结合,竖面与横面的拓宽,高层乔木与底层灌木地被植物的结合,充分利用道路的绿化空间,使之结构丰富建设成为立体化的绿化效果。在功能上需要满足符合行车视线与行车的净空等要求,市内绿化树木与城市市政建设设施统筹安排,保障树木的立体的生长环境。对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树木,并结合道路的具体状况,对选则的树种植被能够在具体的路况中得以生存成长。对于土壤的要求也要注意,对于道路不适合植被生长的地方需要在施工时适当改善土壤的质量,在道路的整修中也要对具有一定价值的树木予以保护。道路的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也需要一定的后期养护,包括浇灌和修建等等。
2.市政道路绿化园林的施工设计
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施工分为地形的改造、场地的铺设、工程设施的构建、栽植绿化植被等几个步骤内容。绿化景观的设计施工需要结合实际的道路情况,满足道路交通行驶的安全是最基本的保证。所以不管是在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需要保证交通行车的安全。比如,在道路的交叉口段,其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以及弯道内侧的一定范围是禁止栽种绿化植被以避免影响驾驶者的行车视线;同时在弯道的外侧树木也必须沿边缘不间断栽种,用以提醒驾驶员行车视线;与此同时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需要满足行车的净空要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准则要求绿化植被不能影响到车辆的运行空间,交通部门提供了准确的范围数据,在具体的设计施工中应当予以参考。
此外,应当根据道路的实际特点进行绿化景观的设计施工等工作。道路一般车流量较大,污染较为严重,路线一般比较长,管理较为粗放,随意对绿化景观的植物选择应当选取耐旱、抗污水、抗逆性强、病虫害较少、便于管理的一些植被,并保证这些选取的植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易给附近的农作物传播病虫害。还需要植被的根系较为庞大,萌蘖性强、容易成活、耐修剪。较常选用的有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可引进符合规定的树种,但必须保证不能影响本地的生态圈,不危机其他物种的存在,树种的选择应该短时间能达到美化的效果。
我国幅员辽阔,大陆贯穿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不同的气候分布,所以在道路植被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实际的地域分布为主,使所选择的植被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道路绿化景观园林按地势可分为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以及混合式,不同环境情况下不同的选择有助于丰富造园要素,能够使得道路绿化景观园林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艺术性。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自然地形,以体现自然地貌景观,再结合道路实际的地形气候前提下做到顺应自然、就地取材等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也应当考虑到绿环景观园林后期的养护工作,尽可能多地为今后的养护工作打下些基础,比如预设浇灌用的水管线等。一些情况下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地方面积不打大,这时需要对景观园林的设计采用以小见大的形式进行设计和施工。人为增加地形的高低变化和比例大小外观设计能够丰富绿地的景观特征,从水平和垂直两位空间进行绿化景观园林的设计,植被的选择栽种等,可以大大创造出良好的景观层次和空间感。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现阶段城市成为人类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各项生产生活活动都在城市进行使得城市的环境质量一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市内交通特别是机动车辆的增多给市内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今城市交通尾气、粉尘污染已经成为市内的主要污染来源,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可以较好的绿化城市景观、净化城市空气,因此我们需要对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施工进行必要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忙忙;王云才;城市建成区生态通道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04期.[2]张明娟;刘茂松;徐驰;王磊;南京市区景观破碎化过程中的斑块规模结构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6年11期.[3]王再岚;智颖飙;李政海;张荷亮;EMMY Komada;刘玉虹;马文红;张建平;鄂尔多斯东胜地区土地覆盖的景观格局[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关键词:道路;桥梁;跳车;设计与施工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一、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跳车”现象的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来对桥头“跳车”的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国内学者认为,产生道路跳梁连接处跳车最主要原因有不均匀沉降、刚度突变和车速与车辆本身的抗振性能等因素。其主要因素是不均匀沉降。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①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满足要求。所有桥梁、通道和明涵等都要求台背填土处治。②桥头引道软土地基处治不恰当。由于地质钻探深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软基存在,或未能准确探明软基范围和深度,导致桥头路堤软土地基处治遗漏,或采取的处治方法不恰当,从而造成路桥过渡段路堤沉降。③桥头引道过渡段结构设计存在问题。桥头引道过渡段多采用搭板结构。当桥头搭板设计不合理、断板和搭板长度不够都会起不到顺接作用,行驶车辆通过时必然“跳车”。④桥头引道路堤边坡防护不合理。桥头引道路堤边坡防护措施以及台背防水和排水设施的不适当,促使台背填土流失,路基强度降低。在行驶车辆长期反复作下,桥头引道过渡段填土塑性变形,诱发桥头路堤不均降。
二、 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设计和施工的意义
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设计和施工不恰当,直接产生“跳车”现象。这种“蹦蹦跳”一方面影响人们行车驾驶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跳车”现象并不是不可避免,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中,只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比如桥台台背回填方法、桥梁和道路连接处实施搭板结构的方法对桥梁和道路连接处的基础进行适当处理避免“跳车”现象的发生。在道路和桥梁连接处,利用当前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和避免跳车现象,从而更好的提高人们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总体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
三、道路和桥梁连接处的设计标准
目前,我国路桥分别有各自的设计指标,这就导致两者之间的差异使得连接处容易出现“跳车“现象。根据《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容许工后沉降为:桥台与路堤相邻处≤10cm,一般路段≤30cm。两者不同。设计时对桥下地基地质研究比较仔细。往往是将桥台基础置于承载力较高的土上。并对基础进行布桩或扩大基础等予以加固处理,故沉降较小。而台后填方段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碰到软土又难以处理彻底,引起土基固结压缩,产生沉降差。根据观察和对驾驶人员的调查表明,在高速公路上,当错台超过1.5cm时,就会出现跳车。因此,在对应两者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针对两者的差异进行必要的分析,充分考虑到可能使连接处产生”跳车”的因素,在设计时将这个可能降至最低。
四 、道路和桥梁连接处在设计阶段避免跳车的措施
在桥梁和道路连接处,由于桥梁的刚度、路基的刚度、路面施工材料、二者膨胀性等方面都存在这一定的差异,而且连接处是一个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加之车辆、自重等方面的影响,桥梁和道路会产生差异较大的沉降现象,通常情况是路面的沉降量大于桥梁的沉降量,从而使得车辆在行使到这一区域时产生跳车。为了有效的避免这一现象,可以在设计阶段进行合理的勘查,制定针对性的桥基、路基设计,避免沉降现象的发生,减少跳车的发生。
1、 桥台和路堤产生沉降差导致跳车的设计
在进行桥梁和道路连接处施工时,桥台的基础部分通常会进行一些必要的加固处理,所以其产生的沉降量较小。对于道路而言,道路施工中的路堤填土都存在不同的压缩型变量,施工中进行充分的压实后,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压缩沉降,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车辆行驶使用
后,这一现象才可能停止。路堤的沉降主要是由于地基的沉降和填土的沉降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往车辆的自重和荷载以及路面自身的重量都会使得路基中的填料发生压缩,填料逐渐变得密实坚硬,从而使得道路发生沉降。对于这种现象,在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桥
涵台背填方路基多出地域的地质情况、填方时的高度、路堤的距离以及填料的质量等因素,尽量选择合适的桥涵位置、桥涵的跨径和桥台的防护工程,在施工设计时,尽量避免宽河面上建造小跨径的桥涵。
2 解决因排水不畅和填土流失造成跳车的设计
通常在桥梁和道路的连接处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缝隙,而路面上的雨水或积水会从这样缝隙流下来,这些水分会对基础中的土类填料产生冲刷和软化,尤其是当地基中图雷填料压实不够充分的时候,这种冲刷和软化现象影响更为严重,造成基础部分的变形。在长时间车辆
以及自重的作用下,沉降现象必然产生。因此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应该充分详细的了解当地的自然情况以及路堤的情况,路面的排水设计应该科学合理,各种排水孔设计排列避免与基础部分重合,从而减少路堤沉降,避免跳车现象。
3 充分利用全新的设计方式方法
在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设计一块搭板,能够将柔性陆地产生的沉降逐渐转移到刚性桥台上,从而使得跳车现象的发生机率大大降低。此外,在搭板的后部还应该设计一段浅埋的埋板,通常控制其长度在3-5cm 之间,这样做能够有效的降低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搭板连接处的路面板也应该改为变厚式板。现实中影响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可能造成跳车的因素也有很多,还需要广大的设计人员不断改进设计方法,更新设计理念,从设计的角度上避免跳车现象的发生。
五、 道路和桥梁连接处施工的质量控制[3]
1、 加强沥青面的平整度的测量
在进行连接处切缝施工时,首先要对沥青面的平整度进行测量,依据其平整度的测量结果确定切割面的宽度。当对切割宽度进行确定并施工后,沥青面的平整度没有太大的改善,仍然无法满足伸缩缝的安装要求,那么就必须进行返工处理,直到符合规定。在此之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槽宽度的确定并进行放样操作,此后使用切割机进行切缝,需要指出的是,切割线以外的其他混凝土路面应该使用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灰尘污染路面。在进行且风(切缝)操作时,切割缝应该尽量保持整齐平滑,尤其是在沥青夯路面切割时,一定要切透,避免在接下来的开槽操作时,发生沥青夯松动现象。
2 、调整好组装定位空隙值
伸缩装置安装之前,安装时的气温与出厂时的温度有较大出入时,必须调整组装定位空隙值,伸缩定位宽度允许的误差为±2mm ,要求误差为统一符号,禁止一条缝在不同的位置上同时出现正负误差。
3、 两中心线要重合
安装时在顺桥方向伸缩装置的中心线要与桥梁中心线方向重合,并对称放置于伸缩间隙上,使其顶面高度与桥梁路面标高向吻合后垫平。正确就位以后,将伸缩装置上的锚固筋与梁、板、桥台上的预埋筋进行牢固的焊接。焊接时注意焊接的部位和方法,防止伸缩装置的边梁和中梁产生变形。型钢定位后采用分段点焊加固的方法,以免型钢过热产生较大变形,宜分层焊接,先焊顶面,再焊侧面,最后焊接低面。
六、 结语
总之,要重视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与设计,避免“跳车”现象的发生。对于“跳车’现象的防治,一方面要从设计着手,通过对勘察数据的详细分析,确定最佳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设计方案,减少路基沉降,减少跳车现象;另一方面要从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着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个质量控制点的控制与加强,确保施工质量,提高路基、桥台的抗压能力。同时还要对施工各个阶段的施工方式方法进行设计,通过合理的施工设计,确保施工质量。通过多方面的有效结合,减少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跳车”现象。
参考文献:
[1]周仲恒.公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1,9:128
关键词:道路 软基 处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由于软土分布广泛,给道路设计建设和人工构造物带来较大的影响和隐患,成为道路设计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软土路基的性质与危害性,借鉴已有成果和资料,结合现场实际,详细介绍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软基处理尽可能早期进行,有充分的间隔时间使软基达到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填土施工。下面介绍软基处理的几种方法:
1表层处理法
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1.1 表层排水法
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表层排水法注意事项:
①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土;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害整体排水。
②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1.0m。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m~15m布置。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必须用优质反滤层加以保护。
1.2 砂垫层法
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砂垫层施工时应设放样板。摊铺作业一般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操作。要尽量做到均匀一致。用透水性差的粉土作填料时,其坡脚附近的砂垫层一旦被土复盖,就有可能妨碍侧向排水,因此对砂垫层的端部要妥善处理。
1.3 敷垫材料法
对于地基土层不均匀,可能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和侧向变位,可利用所敷垫材料的抗剪和拉抗力,来增强施工机械的通行,均匀地支承填土荷载、减少地基局部沉降和侧向变位,以提高地基的支承能力。敷垫材料主要有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玻璃纤维格栅等被广为采用。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注意事项:
a.在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路堤填筑正式开工前,应结合工程先修筑试验路段,以指导施工。
b.铺设时,土工织物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拆皱。在斜坡上摊子铺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可采用插钉等措施固定土工合成材料于填土下承层表面。
c.土工合成材料在铺设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
d.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
e.与土工合成材料直接接触的填料中严禁含强酸性、强碱性物质。
1.4 添加剂法
对于表层为粘性土时,在表层粘性土内渗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以保施工机械的行驶。同时也可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了降低土壤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添加材料的适当剂量,要根据所处理的土质,施工方法和试验配比的结果来决定。一般有改良土、石灰土、水泥稳定土较为常用。改良土是利用现场地基土掺石灰(一般含灰6%)后再次利用,其施工方便、造价低;石灰土是用黄土掺石灰(一般含灰10%~12%)后使用,其造价较改良土要高;水泥稳定土是用黄土掺水泥(一般含水泥3%~5%)后使用,其造价较贵,在秋、冬季雨天施工时,工期短时不得已采用,其优点是不需太长的养生时间,就可使地基固化板结达到施工要求的强度。
2置换法
本法是以优质土置换软弱土,确保填土稳定和减少沉降量。施工方法分有人工挖掘置换和借填土自重或用爆炸法将软弱土挤出的强制置换。其施工都比较容易,多数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所要求的目的。从可靠性来说人工挖掘置换较优。置换材料应采用即使受到水浸也不致降低承载力的粗粒土。但必须进行充分压实。
3加载法
加载法是为了预先促进软土地基沉降,增加地基强度,以防止设置在填土上或邻接填土的路面和构造物或者埋入填土内的构造物发生有害沉降而导致破坏。促进地基固结沉降的方法有:在地基上增加总压办法;减少土中的间隙水压提高有效应力法等。前者用填土荷载时,一般为填土加载法,后者又可通过井点,竖井等的降低地下水法和在地表面铺砂,覆盖不透水膜使之形成真空,依靠大气压力加载来促进固结的大气压加载法。分别对填土加载法和降低地下水法进行阐述。
3.1 填土加载法
采用本法的主要目的是使铺装完成后路面残余沉降量控制在允许值以内。所以它与载荷重量、放置自沉时间、固结层厚和沉降时间曲线,及荷载设计、允许工期等有关。
①本法施工以不损伤支承荷载的地基稳定为宜。对难以保证稳定或加载重量很大时,应考虑与竖向排水井法或缓速加载法并用。
②如果仅为了处理沉降,可选择超载重量,且作长期放置自沉,其效果较好。
③由于沉降--时间关系一般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在施工时应进行全面的动态观测,随时注意防止地基的破坏,根据所获得的观测资料,确定卸载后的残余沉降量和卸荷时间。
3.2 降低地下水法
本法适用于上部,中间部位有砂层分布的地基,但粘性也仍然有效。本法的特点是与软土层深度无关。施工注意事项:
①降低地下水位,如对抽水区以外地域及沿线有损害时,为了既隔断对四周的影响又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效果,可在施工区间打入钢板桩围护。
②邻近有水源(河、池、海或沟)时,需要抽水的量增多。
③因为需在整个固结期内降低地下水位致使经历时间长,机械费用高。
4砂井排水法
在粘性土地基中设置垂直的排水柱,以缩短排水距离,促进地基排水固结,增加抗剪强度。
砂井排水法根据砂井的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打入式、振动式、螺旋钻式、水射式及袋装式等。本法很少单独使用,多与加载法或缓速填土法并用,对层厚大,均质的粘土地质最为有效;对泥炭质地基效果稍差。
粘性土层固结所需时间t与垂直方向最大排水距离D的平方成正比。很清楚,粘土层越厚,所需固结时间就越长。施工程序如下:
①铺砂。在砂井施工之前,地表面先铺一砂垫层。并设置排水沟,使填土内不致有较高的地下水位。
②打入排水砂井。其法有打入式、振动沉桩式、射水式、螺旋钻进式及袋装式等。无论何种方式一般的沉入深度为15~20m,超过这一深度工程费用明显增大。
a.打入式和振动沉桩式这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使用履带式起重机时沉入深度为10m左右;使用特制的钢打桩架,沉入深度可达30m。桩径一般采用30~50cm,间距为1.5~3.0m。
打入式和振动沉桩式的施工程度大致相同:
(1)套管底端接上管靴,放置在设计井位上;
(2)用汽锺锺击或振动锤振打至设计深度;
(3)用铲斗把砂喂入套管中;
(4)将喂砂口封闭,一边压入压缩空气,一边拔出套管;
(5)待套管完全拔出,砂井沉入即告结束。
b.射水式该法与别的方法相比对地基扰动最小,在水源丰富,排泥处理无困难时宜采用。其施工顺序:
(1)将套管置在设计井位上;
(2)在套管内放入喷咀杆,并用喷沮射水;
(3)一旦开始射水,即将套管缓缓下降,如遇障碍物或固结硬层,可用锤轻轻敲击套管顶面;
(4)套管下到设计深度升降喷咀杆,使管中的土溢出。
(5)灌入砂,徐徐拔出套管,砂井即告成。
c. 螺旋钻进式和袋装式螺旋钻进式的直径为40~100cm,钻入深度15m左右,本法对地基扰动较小,但施工速度慢。袋装式是为了避免井内所填的砂被土壤切断,不能排水,而把砂装入直径12cm左右的柔韧透水袋内。
5结论
以上是道路软基处理较为常用的方法。软基处理一直是道路设计中的技术难题,地形的复杂多样决定了不同的地质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即使相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在道路软基鉴别、处治及检测问题上常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试验检测单位,涉及到资金投入、施工方法、工程变更等一系列的领域,有关单位应协调处理、认真对待软基问题,综合各种技术处理措施,才能真正处理好道路软基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的技术将不断涌现,将不断地推动道路设计技术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