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世界是千姿百态的,同样,反映电世界的特性及其规律的电工基础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的,且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普遍联系的。通过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将各部分的知识统一起来,进而形成既千变万化又和谐统一的完美图景。如电流强度的定义将微观的电荷移动和宏观的电流强度大小联系在一起;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变换将不同表达形式的电源形式和谐统一;旋转磁场将电能、磁能和动能在动态的变化中浑然一体等等,无不尽现统一的和谐之美。
2、寓美育于电工基础教学中
诚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电工知识中同样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解释和美的揭示手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美育功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科学美,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能力,进而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激发其科学创造力。
2.1形成科学的审美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现和揭示隐藏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科学美,还原科学家探求科学美的生动历程,从而引导学生去领略其魅力,促使学生不仅从科学的角度,而且从审美角度去对待电工基础知识,以提高学习品味,使学生自觉地将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科学美纳入自己的审美视野,成为自己的审美对象,培养科学美感,形成科学的审美观。
2.2培养科学的审美能力。
虽然科学美较难把握,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个体感受、鉴赏、创造艺术美的能力可通过教育得到提高一样,学生感受、鉴赏美的能力也可在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首先,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必要条件。美感的体验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审美升华的翅膀。对于职高生而言,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创造之源泉。美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形式就在于:它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地想象出来、展示出来或描绘出来,还能将直观、形象东西的本质抽象、揭示出来。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精湛的语言、直观且富有启发性的形象比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引导学生作为一个参与者积极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电工基础课程的科学美,这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根本途径。电工基础中的科学美往往不能仅靠肉眼去辨析,更要靠心智去体验,它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不只是视觉或听觉,而更多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愉悦和力量。这种愉悦的情感只有当学生投身其中,才会认识深刻,感受强烈。
2.3激发科学的创造力。
大自然孕育着人类,而人类则创造了宇宙中灿烂的文明。当人们留恋于大都市那流光溢彩的美妙绝伦时,无不为人类自身的创造力而感到自豪,惊叹于美与创造的和谐同一。之所以人类对美的无限追求,才孕育着人类自身的巨大创造力。作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工知识体系同样是美与创造的和谐同一。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在实验条件和理论依据不齐备的情况下,凭着直觉和对电工学美的鉴赏力,创造性地对电工理论进行研究与修改,不断地形成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2.4陶冶高尚的情操。
美育的实质就是情感教育,使人怡情养性。一切美的事物都能净化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更热爱真理。电工基础课程中蕴含的科学美,不仅体现在电工知识的形式结构上,还体现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体现在科学家的精神上。科学家的人格力量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之美,比起电工学知识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它在净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科学精神之美是电工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绝好的美学教材,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穿插讲授,定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把追求真、善、美作为生活的理想,进而成长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结语
关键词 中职物理 专业服务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物理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地位
在中职物理中,物理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到底如何?这其实是一个教学理念的问题,目前尚有争论。但笔者以为,就我国现有的职教模式,可以归纳为二个方面:一是物理课的学业地位。作为中职毕业的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统领物理学的基本框架,培养物理学的基本思维,训练物理学的基本技能。这是作为我校电信类中职学生的学业要求。二是物理学的专业地位,物理学作为电信类职高的基础课程,除了其学业地位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专业地位。我校作为电信类的职业学校,物理学是为专业基础课服务的,而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专业基础课则是连接专业课的阶梯和桥梁。
2物理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中的共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物理理念的改变,课程的种类繁多,各种媒体与信息大量应用到教学的实践,中职物理呈现出鲜明的职教特色。中职物理虽然不同于普高物理那种应试教学的模式,但也不能否认物理课在学生知识积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上的共性。物理课应该是一门让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应该是一门能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的科学,物理学应该是一门能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科学。总之,物理学不应该是一门让学生敬而远之的学科,物理学还是物理学,一门科学严瑾而又引人入胜的自然科学。
3物理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个性
(1)中职物理既可以摆脱普高物理的应试模式,就可以更有时间投身于教学的改革。在这里,实验可以更多地走进课堂,而且可以更加形式多样。传统的演示实验、现代的虚拟实验、网络的共享实验等等,无不可以成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
(2)中职物理既可以摆脱普高物理的应试模式,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讲清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中职物理不需要为了高考去追求那些难题偏题怪题,而在于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基本的解题素养,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建立专业意识添砖加瓦,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中职物理既可以摆脱普高物理的应试模式,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物理学的系统框架的构建。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石。力、热、声、电、光、原子和原子物理学构成了物理学璀灿的世界。
(4)中职物理既可以摆脱普高物理的应试模式,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着眼于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如我校通信线路专业的学生,在物理教学上要对力学部分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光学部分的光的全反射、热学部份的热胀冷缩、原子物理中的激光的产生等内容结合专业的特色进行讲解。对移动通信、通信终端专业的学生,则要求侧重对电磁学部份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力求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4中职物理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几个问题
4.1中职物理教学应结合专业特色
这几年我校电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都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的难度有所降低,物理课的内容有选择地增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按照专业的特色有所选择,各专业制订了相应的课程目标管理文本,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样,不同专业的物理课就体现了不同的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有不同的专业特色。
4.2中职物理教学应重在建立概念,打好基础
物理课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也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物理学对电信类高职的整个教学质量都会起到一个比较深远的影响。在处理物理学与专业基础课的关系时,由于课时较紧,我校也采用了模块式的教学思想,如电学部份,常常放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加以强化,这固然能够适应教学的整体需要,但总的来看,其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应该是物理学和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不同,物理学重在建立概念,打好基础,而电工基础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电工学的有关定律和解题方法来解决有关电路的具体问题。
5如何把握好物理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关系
(1)首先要搞好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只要学时允许,物理课还是开设二个学期为好。这里蕴含着对物理教学的理念和学生认识规律的问题。通过二轮的学生比较,开二个学期物理的学生,后续的专业基础课明显要比开设一个学期的学生好得多。另外,我校电源专业对电工基础的要求比其它专业要高,一般要开设二个学期,每周6课时,或者开一个学期,周课时量为8节。
(2)要把握好物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中职物理教学不同于普高的模式,因此其教学深度上要注意把握。在广度上可结合专业特点加以选择。
(3)要注重课程特点的差异,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作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对不同的课程特点要加以学法的指导。
总之,中职物理应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也就是体现了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学斌.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徐英俊.教学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实践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电工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电类、非电类专业学生熟悉电工基础知识的能力越来越重要,而且电工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为适应现代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课程把强电与弱电知识合一,力求让学生掌握电工基本原理,学会处理电路故障的方法。但多数学生物理知识基础不好、数学计算能力差,导致初学电工基础课程时就感到难学、枯燥,几节课后一些学生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授课教师也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教和学”这对矛盾,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适应行业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编写的,经过多年的优化后逐渐完善成现今教材,基本可以满足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提供了保障。但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工基础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必须改革,以适应行业的新变化,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原有的教材内容与体系多重视内容的全面,教材体系多是以模拟电路基础知识为主,而对当前出现的新技术涉及不多,特别是数字电路部分编写得简单,没有详细具体的实验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补充新内容,以适应学生就业岗位技能的需要。原有教材的体系应实施模块化设计,把原来的章节知识重新组合,内容相近的知识组合到同一个模块,方便学生对整个知识点的把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2)传统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的起点高,不符合学生的接受难度。由于中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偏低,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特别是物理、数学的成绩很差,一些最基本的计算也难以完成。而且也会给学生带来恐惧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准备时,教师要改革这一弊端,整理出一些符合学生学习基础的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3)由于集成电路技术的逐步成熟,电子产品的集成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应及时更新有关集成电路的元件、电路组成等新知识,把集成电路的组成、原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减少非集成电路元件的授课内容,合理选取内容,建立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教学体系。
二、改革教材建设的思路,适应电子行业的新变化
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源泉和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有重大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英国率先实行模块式课程教学开始,国外电工基础陆续采取了模块式教学方式,其优点主要有:避免了授课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教师授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选取模块,通过现象分析、实验验证等环节组织学生完成模块任务,教师也可以按照各个专业自身特点合理选择模块内容,以实现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目标;优化后的各个教学模块可按照教学需要随时调整,适应电子行业中的新技术变化,满足各个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改革实验环节,适应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电工基础课程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理解重要的规律与结论,认识电路组成的元件,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验任务的能力。在实验课教学中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第一,加强实验过程考核,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实现实验课程的有效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前设计好考核方案,并在实验课开始五分钟内公布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实验课的考核要求,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完成实验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增强实验课的重要性,电工基础实验课应在课程表中单独显示,并把实验考核成绩单独评定。对于实验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专业教师应安排课外时间组织学生重复实验过程,直至达到单独完成实验任务为止。通过提高实验课的学习地位,不仅提高授课教师的认识,也加强了学生的认识。在评定学生实验课成绩时,应该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考评的一项内容,促使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按时、按规定完成实验任务,对于实验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应该及时安排补考环节,让每位学生重视课程实验的重要性。第二,实验课题要有层次性,授课教师要合理设计实验的层次性,把实验课题分成基础性实验课题、提高性实验课题和设计性实验课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有效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三,信息化教学融入实验课。实验课堂中除了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更重要的要配备信息化教学设施,将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仪器设备、实验目标、实验分析辅助软件等全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找到实验的做法,明确实验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验过程模拟操作,实现虚拟实验,明确相应的实验结果与注意事项。学生在软件模拟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减少了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如模拟生产中使用的直流电机、三相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难点知识。
四、改革教学模式,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教学,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教学”模式,形成“问题情境的创设—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尝试—系统归纳—反馈调节”的“自主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设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学生处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则分析问题的难度就会降低,为新知识的讲授打下基础。指导自主学习阶段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为探求问题结果,教师恰当采取教法、学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让学生全面体会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指导尝试阶段中教师重于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厘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系统归纳阶段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归纳知识,总结处理难点的办法。反馈调节阶段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时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五、改革学生评价激励方式,适应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校学生学习基础很差,学习中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学生心理没有达到良好的状态,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必然会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也就很难自主完成实验任务,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时解决学生无法解决的难题,创设激励机制,及时调节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存有良好的感情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和赏识,尤其是学习成绩一般、不很出色的学生,教师的关爱、期望是其努力学习的强大外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和平时辅导时,教师应和每个学生多交流,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以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兴奋状态,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成功是每个学生不懈追求的目标,成功是对每个学生最好的奖赏,成功是探求新知识最强大、最稳定的动力,许多优秀的学生之所以对学习孜孜不倦,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欢乐,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应不断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正确的答案等要及时肯定与表扬,布置恰当的实验课题,让学生参加实验,合理化解失败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国军.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职教通讯,2014,(36).
[2]成学.提高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效果浅探[J].科学大众,2016,(11).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对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探讨,根据数控技术应用技术专业原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综合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1 原课程体系分析
1.1 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11门课程。①
1.2 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 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这11门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 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 具体做法
3.1 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 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 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 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 小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课堂效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应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制冷应用技术等工科专业的课程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都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欠佳,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在课堂上,教师尽忠尽责,力求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加上课程本身的内容也比较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
2、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面对老师的“灌”知识和课程的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产生畏惧心理,对学好该课程早早丧失信心,甚至不少学生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
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分析
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欠佳,那么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这个现象去寻找原因,进而解决问题。同志曾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导向,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经过分析发现和研究总结,我认为出现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删减和增加不够明确。《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都是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很多老师只看到了该课程的重要性,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把课程内容一五一十的讲完,完全不顾课程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等具体情况。
2、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普遍的教师把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定义为理论课程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更有甚者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早就在抽象理论知识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往往却不知所云,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3、学生学习动机不够端正,学习意志不够坚定。中等职业技术学习的学生往往是初中阶段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对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面对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厌学的情绪。
针对上述出现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结合本人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对策。
三、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对策
(一)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前提。顾名思义,这里的知己知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知己”指的是教师本人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理解和社会对该知识的需求。首先,作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老师,必须对教材要充分地理解,做到对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因为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都模棱两可,怎么能把学生教好,又怎么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其次,了解社会对该知识的需求。教师应该收集多点现实生活生产的实际应用例子。例如,讲发光二极管时,我们应该收集作为当前新光源的LED的相关资料图片在课堂教学上恰当引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内容在现实中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知彼”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对班上的学生整体上有所了解。中职学生是初中阶段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和缺乏对学习持之以恒精神的学生,但是“差”到什么程度,我觉得自己应该对学生先“摸个底”。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找班主任了解情况,或者进行一下相关的小测试等等。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中职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实他们的脑子灵活聪明,动手能力强。如果我们对班上的学生整体上有所了解,不把《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变成“讲、听、背、写”的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堂,做到扬长避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一般把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定义为理论课程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教师一定要改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理论课程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看法与做法,必须坚持“教一会一,学一懂一”的原则和采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照明电路部分的两地控制电路教学中,第一对两地控制电路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两地控制电路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进行模拟实践:学生扮演维修电工的角色根据业主的具体要求完成楼梯间两地控制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工作。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色环法判断电阻大小时,教师拿出不同色环的电阻,引导学生用万用表测量发现不同色环的电阻其大小也不同,进而让学生结合教材弄懂电阻上的色环和电阻大小的关系,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只要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也将会事半功倍。
中等职育教育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教师应根据中等职育教育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展图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关键词:高校;电工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18-02
电工学是理工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小到电子元件的内部构造,大到大型发电机组的制造,都与电工学息息相关。由于电工学比较抽象,涉及的物理分析方法众多,因而很多学生在学习电工学时都会觉得比较困难,这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电工学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合理的手段来辅助进行电工学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
一、高校电工学教学概述
电工学是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因而一直是高校理工科学生的教学重点,但是纵观我国的高校电工学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课程安排存在问题。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教学的内容虽然更加精细,但是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学生需要学习专业课程以外的各种课程,这是现代社会对于全方位人才的需求。而电工学作为一项设计理论项目众多,覆盖范围广的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本来就多,但是其他课程又压缩了电工学的教学时间,从而使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大量的知识,不仅教师疲于传授,学生也觉得难以接受,同时单纯地接受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
2.学生缺乏系统训练。电工学是要求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却难以让学生获得系统的训练,且不说学生在短暂的课时里面能不能建立全面的理论知识体系,想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达到理论与实际并重也是不现实的,这样的环境使得学生对于电工学缺乏总体的宏观性认识。
3.缺乏针对性教学。作为一项涉及项目众多的学科,不同的学生对于电工学的领悟和理解是不同的。现有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学,而且也难以从学生那边获得教学的反馈,从而不了解学生心中的疑问,也就难以建立起健全的知识体系。
二、高校电工学教学的思考
1.合理地选择,设计教学内容。电工学主要传授的是电机的控制以及电工基础技术的应用,所以其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分析、电路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以及交流电动机的可编程控制最后到数字电路等。电工学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有其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主要的知识体系与高中是相同的,学生如果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大学学习电工学时就会觉得比较轻松。像传统的串并联理论都是通用的,只不过是大学中讲得更复杂一些而已。
在高校电工学教学之中,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而对于基础不行的学生则可以起到弥补的作用。作为一项注重实践能力的学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蕴含基础知识,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高校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而是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让学生不至于在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的能力不满足招聘公司的需求。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熟练运用,并不是运用于解题之中,而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在实际中解决问题,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例如,在讲授二极管的相关知识时,就应该注重理论传授与实际应用并重。在讲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除了让学生知道曲线的基本含义之外,还要介绍曲线的实际应用,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到实用的知识,不至于对于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枯燥。只有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才能够真正让知识为实际应用服务。
2.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工学是重要的学科,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电工学同时也是一门抽象的课程,有的概念确实难以理解,对于基础较差或者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有的电子元件工作的原理仅仅依靠教师的口授和板书都难以理解,这是让学生觉得电工学课程枯燥无味的主要原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为高校电工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各种电子原件的工作原理进行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电子元件的运行原理,同时也能够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能够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复杂的事务以简单的形式呈现,从而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和了解。
当然,多媒体的作用再怎样好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并不能代替教师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电工学教学时还是要分清主次,将多媒体演示与口头讲解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避免对学生产生“照本宣科”的不良影响。
3.合理选择导入方法。对于电工学教学来说,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个知识向另一个知识点的转移是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因为自然的衔接能够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在讲课时不妨一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一边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在引入新的内容时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事例,让学生有更深的了解,例如讲授串联谐振时,我们通常会从收音机选台的问题谈起。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电工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从现象中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联系实际生活对电工学的知识产生更深的了解,也有助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建立和培养。
4.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电工学的教学最终是为实际使用所服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外,还充分应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是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讲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的关系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两个电阻串联,其中一个电阻无穷大,也就是断开了,那么在断口处的电压是多少?答案是电压与电源电压相同,这就是电线断线后有人碰到就会触电的原因。而对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引导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电阻上接有电压表,其电阻无限大,则分压也越大,最终接近电源电压。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引导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了。
5.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方法。电工学教学涉及的内容众多,但是很多内容其实都是存在内部的联系的,如果一味按照章节目录进行讲授,不仅学生在遇到相似的概念时容易产生混淆,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前后内容地脱节,学生的知识体系难以顺利地建立。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更多地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和方法,打破章节的限制,将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详细地比较,让学生有更清晰的了解,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电路的暂态分析”.Rc电路与RL电路非常相似,但是两者并不在同一章节,如果单纯地按章节来进行讲授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混淆,但是如果单独提出来作出详细的对比,相信学生就难以弄混淆了。
再者,电工学中很多概念都难以理解,对于教师来说很简单,但是学生却不这么认为,学生觉得学起来很吃力,因而不愿意继续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合理采用教学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分析电压与电位的区别时,学生经常觉得两者是同一事务的不同称呼,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可以采用比拟的方法,将电位比作高度,将电压比作高度差,学生自然能进行更好的理解,也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电压和电位的掌握。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学生更容易了解和分辨。
6.做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电工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可以通过与原理实验来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各种电路的潜在规律。也可以设计实验目标,让学生自主设计电路,提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兴趣,同时对各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在电工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扭转传统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方式,如果课时确实不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实验之中,让学生在实验之中掌握理论知识,当然有充足的课时来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更好。传统的实验操作基本上是教师为学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学生只需要依样画葫芦,按照电路图进行简单的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不妨只给学生树立实验的目标,让学生独立思考,设计电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一定的引导或者是提示,这样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团队写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求学历程中收获更多。
三、小结
电工学是理工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可以说是电子产业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高校的电工学教学之中普遍存在课程安排存在问题,学生缺乏系统训练,缺乏针对性教学等诸多缺陷,这些缺陷严重限制了高校电工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唯有在教学中做到合理的选择,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选择导入方法,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方法、做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才能够让电工学教学更加有效,也让学生收获更多,这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富强.高校《电工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6):175-176.
[2]陆宁.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136-137.
汽摩专业 电工与电子技术 教学思考 教学实践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专业性及应用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职汽摩专业中开设这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汽摩技术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技能支撑,而且要大致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汽摩技术中的应用,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所以如何把《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做到浅显易懂,学生愿意学,教师善于教,学生能够学到真本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思考、总结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的,理顺教学思路
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才能理顺教学思路。教学目的是指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教师要明确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最终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然后考虑如何实施教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在中职课程设置中作为机电、电子、计算机、汽摩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教学方向及内容的选取都是不尽相同的。在汽摩专业,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获得电路、安全用电、磁的基本知识、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需要大致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汽摩技术中的应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应用知识,学生从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到学会应用,再到由兴趣导致渴望获取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些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在汽摩专业中的教学目的。
二、正视教学现状,上好第一节课
中职学生报读汽摩专业的愿望是学习一门修车的手艺,这个愿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终动力。而与其愿望所配套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是学生的最大困惑。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适应中职教育这一全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这是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上好第一节课非常重要。
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认识课程学习内容,了解教师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在上第一节课时为什么总觉得特别好上,学生纪律特别好。那是因为学生对人(教师)和事物(课程)尚处于新奇阶段,学生同样在潜意识中判断和接纳。所以第一节课教师应充分展示课程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同时展现教师教学的良好技巧。这样才能逐步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上《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一节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汽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充满向往;然后介绍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电工电子装备在车辆中所占的比重幅度,突出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技术上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有意识感悟自己在这门课程中要学习什么知识,为什么学习这些知识,这为继续课程教学打开良好的局面。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多渠道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具有理论性、专业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但相对于中职学生薄弱的知识基础底蕴而言,课程内容就显得非常高深莫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认识。
1.以实训作为教学的主线,促使学生眼、手、脑并用,坚定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最大的优点就是知识的可操作性,也就是学生可以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理解知识。况且实训环境较宽松自由,不像在课堂上课时要求那么严肃、井然有序。在实验室学生在安全操作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走动相互讨论,大胆提出疑问和见解。学生边学边做的最终结果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成就感,也就是学到知识的成就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迎合了中职学生好动、猎奇的性格,而且减弱中职学生基础差的自卑感,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事实证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十次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次。比如最基础的万用表的使用,对于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已在课堂上讲过,但让学生练习使用时发现学生问题百出,教师讲过的内容几乎清空。所以笔者改变以往的先讲后做的教学方法,而是边讲边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教与学同步进行,结果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材料,优化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不仅可以弥补教学道具不足的缺陷,而且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具有多彩、新颖、具体、整洁的特点,替代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的单调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很好的视觉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也就是视听结合可获得最佳的知识保持率。比如,在讲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时,单纯依靠课本内容讲解不仅费力,而且知识很抽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弥补了教学道具的不足,使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
当今的汽车技术性能正朝着更加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动力,使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在汽摩专业中学以致用,从而坚定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比如,在学习电容的知识时,学生既要理解什么是电容,如何检测电容和电容在电子电路中的作用,而且更希望知道电容在汽车上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所学专业相吻合,知识内容更加丰满而具吸引力。
四、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信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知识匮乏的教师已不再受学生的欢迎,那么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外,更要有意识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才能及时出色地处理学生的“为什么”。特别是在跨专业的教学中,如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从事汽摩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任务,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解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真正做到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实际上如果电学教师要完全掌握汽车专业的教学内容那是难度极大的一件事,那么电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相关专业书籍,咨询汽车专业教师,听课学习等渠道大致了解汽摩专业课程学习中所需要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这样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实践中获得的,在这期间教师总想寻求更好的教学手段来支持教师的教和引导学生的学。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会学知识,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潜心治学,为学生做好勤奋、治学严瑾、终身学习的表率。
参考文献:
1.重视绪论教学,了解课程内容
绪论的内容是本书内容的精练,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总体要求。所以,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电子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子电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常用低压电器与机床电路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认为,在职校学习不再是初中阶段那些乏味的理论与概念,能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2.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很多内容靠学生的想象、教师的讲解是很生涩的,如果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会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况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变化小,学生不理解,也不是很相信。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
二、专业知识的储备
1.把握基础理论“够用”原则
不能仅以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基础理论过分薄弱,将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把握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培养的尺度,保证必须的基础知识。
2.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原则
在注重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非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工作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自我表现。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当前,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主要是完成专业知识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非专业能力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专业能力的培养
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侧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来判断处理问题,如,新调试的机床电机的旋转方向与标记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出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根据三种电机如何进行改变方向的控制理论,学生很快提出新的问题。
2.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中专生应具有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这也是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补充。我们对中职生的要求并不高,完成电路故障的位置元器件的大体判断。这些都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3.提出简单设计任务的能力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电工基础 教学模式 探究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类专业培养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由于它具有抽象性、实验性均较强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原理枯燥难懂,实验操作困难,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如何上好这门课是每位电工基础课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课题,本人认为《电工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方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快乐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电子类专业课程。对广大中职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不少学生在初中时数、理、化基础特别差,进入中职后又没有树立学好专业的思想,在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面对如此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毫无激情,认为钻研教学法对中职生没有任何价值。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电工基础教师完全无视新课改理念的存在,仍然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钳制。因此,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引进快乐教学法。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通过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中职生文化基础差,而电工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分析,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要注重实践教学,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譬如在教学“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的内涵较为深刻,不易理解,很多学生对定律中“阻碍”两字理解肤浅,因此不能灵活运用该定律。对此,我抛弃了传统的理论分析法,运用实验教学法,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思考问题、探索楞次定律的内在意蕴,我则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适时点拨,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热情高涨,并深刻理解了楞次定律。可见实验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发挥出理论式教学难以想象的优势,不但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2.教学过程须从“唯本”转向“百科”
目前很多教师在电工基础教学中仅是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完全脱节。这种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引向死胡同,将严重阻碍其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实践能力对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性人才,对于电子专业尤为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是注重分析书本知识,“纸上谈兵”,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提高,这和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完全背离的。因此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时也应注重把教材中的内容和实践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理论知识,这样就能获得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如在分析“正弦交流电”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时,我用一句话概括了蕴含其中的规律:“感压压在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你在驱赶鸭子时,鸭子总是在大家的前面。通过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解释,既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电感性电路中”电压要比电流超前,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情感幽默教学法
很多教师认为《电工基础》是一门理科性的专业课程,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须把问题阐述清楚即可。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实施新课改理念的今天是完全行不通的。当今学生,尤其是中职生对教师的语言都有较高的要求,希望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富有吸引力。因此,广大电工基础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通过幽默的谈吐、风趣的语言调动自身的情绪,以此感染学生。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往往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从内心佩服教师、信赖教师,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譬如在教学楞次定律时,我运用比喻的手法对该定律进行阐述:在阳光照射的淤泥塘中,当你一脚踩上去,稍微硬一点的地方会阻碍你沉下去,而当你沉下去之后,你想拔出你的双腿,可是泥塘中的淤泥又会阻碍你拔出双腿。通过这种比喻的方式不但能把楞次定律阐述得尤为形象深刻,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深刻理解定律的内涵。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充满感情,用丰富的情感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教育学角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须具备一定的情感,才能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令学生从内心接纳教师,从而令其主动探求知识。因此,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面带微笑,在课堂上和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蕴含着对他们的希望和期待。其实很多学生就是从教师的期盼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起来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热情,能令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令其更为深刻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长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既可让他们认真探索理论知识,又能与其进行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三、多媒体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反应过程无法看到,可信度小,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使演示实验全体可见,增强实验效果,就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如:电源内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交流电的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在教学中,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很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
总之,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新思路、新方法的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