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元化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多元化;健康教育;生活质量;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最为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且患者大多缺乏相关知识和认知,很容易忽视自身病情,需要临床给予及时、全面的照护和健康指导[1]。本文观察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5.2±5.3)岁;其中18例为髋部骨折,15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7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4例为胸腰段骨折。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6±5.2)岁;其中17例为髋部骨折,16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8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3例为胸腰段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出院后第2周以视频、图片以及PPT结合的方法向患者讲述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知识,明确本病成因和危害,并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②出院后4周给予患者个性化生活与饮食指导,设计个性化且多元化的营养套餐,明确膳食结构的意义和重要性,多摄入肉类、豆类、海产品以及绿色蔬菜,并积极参与户外锻炼、晒太阳等。③出院后6周结合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和骨折康复进度制订相应的运动复健锻炼方案[2];④出院后8周通过图片以及实物等方式辅助指导,明确常用药物和应注意事项,告知药物用法用量,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其中疗效标准和生活质量评价参照文献[3]、[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康复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康复总有效率为72.0%(36/50),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二次骨折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4.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比于常规单一的健康教育,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于患者个人因素的差异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给予了综合、全面的考虑,并评估骨质疏松患者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病情改善以及骨折痊愈后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提出通过交互式、一对一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健康教育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避免了常规护理模式的盲目性[5]。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引起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使其生活质量遭受严重影响,这就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6]。本次研究针对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加以强化和拓展,基于循证治疗护理结果这一实证证据,制订科学的干预方案并完善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指导。
在传授个性化健康教育知识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并通过谈话来了解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有利于提升其知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7]。同时对患病后患者逃避心理以及出现知识倦怠这一变化予以充分考虑,重点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补缺,并做好家庭监督辅助,以此来达到疾病转归、积极干预心理形成并有效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的根本目的。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一对一”地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运动复健锻炼与饮食指导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蒋冬萍等[8]的报道相符,充分说明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二次骨折,疗效持久稳定。综上所述,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23-124.
[2]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3]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
[4]忻佩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05-106.
[5]霍娟,谢瑶.舒适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63-564.
[6]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7]王丽姣,宋彩萍,肖莉,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塞;抑郁焦虑;多元化护理干预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JCYJ20140416122812049
高血压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病因复杂,治疗时间长,且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危害[1]。脑梗塞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2]。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身疾病,患者可出现多种心理反应,其中以焦虑、抑郁最常见[3]。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高血压脑梗塞并抑郁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研究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梗塞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期间,因高血压脑梗塞在我院进行治疗且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132例,其中男72例,女60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8.12±8.67)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及MRI相关检查证实存在脑梗塞。通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评分均≥50分。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13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健康宣教,根据《血重金属水平与脑梗塞后抑郁关系及护理对策》课题前期研究提示,重金属cd、cr的指标在脑梗塞并抑郁组有异常表现,故在护理干预方面首先要避免有接触到重金属cd、cr的危害工种;识别正常新鲜大米,警惕镉大米,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限酒;不吃疑被污染的海鱼、河鱼;不吃或少吃皮蛋;不吃或少吃腌制食品;家庭避免频繁装修,装修材料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装修后需经卫生专业检测后方可入住。
②个体护理,高血压脑梗塞患者大多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在进行护理时应尽可能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让患者身心都能感受到舒适,保持情绪稳定[3]。在疾病护理方面,对于意识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并加以鼓励,对于处于昏迷的患者,应早期进行气道护理,如机械排痰Q8h,翻身叩背Q2h,必要时雾化,吸痰,避免肺部感染。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及便秘。
③用药护理,在准确、及时了解不同患者血压及脑梗塞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每位患者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名称、用量、用法、用药时间等,并向患者解释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相关反应,以免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产生心里紧张、情绪波动等。对于抑郁情绪明显,且常规心理疏导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抗抑郁药物。
④饮食护理,由专业的营养师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在严格控制脂肪、热量、钠盐摄入量的同时,适当增加水果、蔬菜、豆类食物及真菌的摄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少吃或尽量不吃垃圾食品,保持患者正常的营养需要,使患者的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⑤心理护理,由于高血压脑梗塞属于身心疾病,因此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波动都可能会对疾病产生影响[4]。在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可以教会患者通过深呼吸、适当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
⑥家庭护理,高血压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大多较重,治疗及康复的周期长,在此期间,家庭和家属是患者的重要心理支撑。因此,在进行护理时,应取得患者家属的充分支持和配合,请家属尽量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和康复,减少抑郁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
1.3评价方法
分别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I-74)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高血压脑梗塞在临床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5-6]。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脑梗塞合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及相关激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而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状态也会导致血管的紧张性增加,加大阻力,导致血压升高,严重时甚至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及猝死。
结合《血重金属水平与脑梗塞后抑郁关系及护理对策》课题前期研究提示重金属cd、cr的指标在高血压脑梗塞并抑郁组患者中有异常表现,同时高血压脑梗塞并抑郁患者由于治疗的周期较长,且大多数患者受疾病影响存在运动障碍,行动不便,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孤独的不良情绪,如不及时控制,会给治疗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增加患者致残、致死的危险。不同于传统护理中针对疾病进行的常规护理操作,多元化的护理干预通过从健康宣教、个体护理、心理疏导、用药管理、日常饮食及家庭支持等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尽可能减少可能导致患者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使患者能够切身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及家庭的支持和关心,正确认识疾病,舒缓不良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多元化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血压脑梗塞并抑郁症患者进行多元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玉慧, 何冰娟, 高欣, 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3, (9):1704-1706
[2]张平,魏云.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及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44-45.
[3]张晓冬,西英俊.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团体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7, 10 (19): 1619-1621.
[4]张莹,夏艳侠.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2,5:83-84.
[5]颜雅玮.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75-76.
1接待员角色
这里的接待工作主要包括疗养员入科前的接待工作和出院前的订票工作。疗养员入科前的接待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接听电话并记录疗养员来杭州的时间、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停靠哪个车站、到站时间、人数、联系方式及有无特殊情况等;另一方面疗养员到杭州后,我院采取“一站式”服务,即在出站口接疗养员,随后在回院途中办理相关手续,到院后直接送到相关科室(疗养员到科时间已提前1 d通知该科室)。帮疗养员预订返程车票,要把订票的注意事项和有关原则向疗养员解释清楚。接待工作虽然简单却很繁琐,少讲一句话,少交代一件事,甚至少一点笑容,都可能给疗养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宣教者角色
疗养员入科后3~5 d内,科室要召开疗养员欢迎会,由全科人员参加,护士长要介绍护理的相关工作。在入科7 d时间内,护士要完成一次讲课,内容相对固定,主要是向疗养员介绍杭州的购、食、娱、游等事项。这些介绍可以让疗养员更快熟悉疗养院相关规定及杭州的风土人情。
3陪护者角色
护士必须陪同疗养员做所有检查,并协调安排检查项目,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如需转院检查或会诊,有专人护士陪同前往,回科后护士要及时向护士长、主任汇报检查情况。
4体疗师角色
在疗养期15 d时间里,科室要组织3~5次医疗运动疗法,包括简化24式太极拳、呼吸养生操等。护理部利用每年1―2月份的疗养淡季组织护士学习太极拳、呼吸养生操的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并记录考核情况,力争每个护士都能成为优秀的体疗师。
5景观治疗师角色
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因美丽的西湖而名扬四海,2007年2月杭州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8.3 ℃,平均相对湿度77.0%,春季和秋季冷暖适中。疗养员选择到杭州疗养,除了气候的原因,主要是被杭州美丽的旅游景观所吸引。我院就坐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四周都是风景名胜,为了能流利回答疗养员的提问,也为了提升护士的景观知识,护理部定期组织杭州旅游知识的学习,科室也定期安排护士到各个景点讲解。在疗养期内,科室安排2~3次景观疗养,由责任心强且掌握丰富景观知识的护士前往陪护并讲解。
6特色文化疗养师角色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已有8 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素有“中国茶都”、“丝绸之府”之称。杭州茶文化底蕴深厚,西湖龙井茶位居全国十大名茶之首。在疗养淡季,护理部选派护士进行系统的茶文化教育,并参观茶区、欣赏茶艺表演等,在疗养期内由这些专科护士向疗养员介绍杭州的茶文化及指导购买茶叶等。
7服务员角色
当遇到特殊情况时,护士应充当服务员,如:疗养团入住前,护士要到房间检查设施设备、擦拭灰尘、摆放物品等;召开重大会议前,护士要打扫会场卫生并保障会议期间的开水供应;有重要领导入住后,护士24 h值班并负责打扫房间的卫生等。
总之,护士角色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有广泛的外延[2],如:疗养康复学、心理学、运动学、社会学、美学、人文历史、景观特色、酒店管理等。只有尽快完成多元化角色的转变,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疗养专科护士,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赵曦光,杜玉奎.疗养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9:9-10.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积极心理学理论;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7-0142-03
精神分裂症是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患者普遍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绝望等负面心理,幸福感普遍偏低,生活质量差,因此复发患者较多。临床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为目标。因此积极主动的干预其心理是必要的,能协助患者宣泄、消除负面情绪,建立乐观精神,提升其主观辛福感,改善其生活质量。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干预研究热点之一,其目标是深度挖掘个体最佳功能,引导当事人建立积极的心态,拥有幸福快乐的心理体验,促成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提高其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最大程地提高主观幸福感[1,2]。因此,本研究将其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并与常规护理对比干预结果,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患者,按康复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积极心理学理论干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n=60)。纳入标准[3]: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阴性症状量表>20分,阳性症状量表分值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恢复期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宣教、安全隐患排除、常规心理干预等。观察组行积极心理学理论康复护理:全面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制订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预计划。邀请心理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加入护理人员培训中,协助护士熟练掌握积极心理学理论,熟练使用护理技术。干预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积极心理学干预的重要性、目的,充分调动家属和患者参与积极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部分患者安排在上午进行干预,另一部分为下午干预,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连续干预。①治疗1~2周期间,组织患者参与知识教育讲座,内容包括临床症状、病因、护理知识等,使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病情,并建立康复信心。②第3~5周,通过组织患者参与阅读文章、合唱感恩歌曲、书写人生价值和责任相关的文章,使患者感恩生命,感恩亲人;组织唱歌比赛、文章比赛、下棋、音乐欣赏、球类运动等娱乐患者,转移其悲观情绪,并提高其交际能力[5]。③6~8周,组织患者看励志电影、书籍,使其重建希望,鼓励其通过合理方式宣泄情绪,缓解压力;通过组织演讲会、联谊会等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梦想,获得相互支持,协助其返回社会[6]。以上干预方法频次需视患者接受程度进行调整,避免过于频繁组织活动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EIQ量表[7]分值,以评估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包括自我肯定、辛福感、克服困难、学习成长、人际关系5个维度,分值越高则幸福进取度越高。对比干预前后HAMD量表[8],以评估抑郁情绪,分值≥15分判定为抑郁,记录抑郁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QLS量表[9],评估生活质量包括症状/不良反应、动力/精力、心理/社会3个维度,总分以100分制计算,分值越低则生活质量越高。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EIQ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HEIQ中自我肯定、辛福感、克服困难、学习成长、人际关系得分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维度得分均明显较干预后的对照组高(P均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QLS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QLSL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症状/不良反应、动力/精力、心理/社会、总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均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量表得分及抑郁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HAMD分值、抑郁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分值及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21.66,P=0.0000;χ2=4.58,P=0.0323),见表3。
2.4两组患者6个月复发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0)。见表4。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精神科疾病,发病原因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各异,患者具有明显的情感、行为、思维、知觉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给自身、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该病迁延不愈,病程漫长,容易复发,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患者无法在社会中靠一己之力生存[10]。该病发生原因复杂,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患者人际关系、素质、性格等发生突变。大量研究表示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主要与患者心理创伤相关,患者容易产生恐慌、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幸福感低,这些不良情绪能直接对疗效产生负面影响[11]。且这些情绪在患者出院后增加了复发风险,患者受到身心折磨,因此采用有效方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建立乐观正确的心理迫在眉睫[1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00%,较对照组的26.67%低,差异显著(P
积极心理学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品质,提高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新兴心理科学,其方向是促进人类和谐、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康复护理可分为四个大阶段[13]:①掌握患者精神状态,进行全面评估;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心理预计划;③加强护士能力培训;④有顺序的实施心理干预具体措施。通过以上阶段性计划,观察组护士能针对性进行各项干预手段,有效性得到提高,通过组织患者进行阅读、听音乐、合唱等缓解其负面情绪,观察组患者HAMD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积极心理学应用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抑郁发生风险及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瑜,鲜玉霞,李娜,等.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J]. 海南医学,2016, 27(2):342-344.
[2] 吴纯青.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237-238.
[3] 李遵清,韩鹏,仇爱玫,等.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4] 曹韵佶,陆佳瑞. 多元化艺术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12-14.
[5] 焦爱霞.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5,14(15):20-22.
[6] 高小丽. 聚焦解决模式在焦虑症住院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2016,30(21):2687-2688.
[7] 刘晓红,张素梅,黄雨珍,等. 积极心理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2):151-152.
[8] 林峰.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 全科护理,2015,23(33):3366-3368.
[9] 王晓燕,黎雪梅.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影响[J]. 心理医生,2016,22(3):160-161.
[10] 金凤仙,赵建利.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11] 常超华,武振宁,贺鹏,等. 音乐强化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42-43.
[12] 李风雨,李新华. 探讨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63-264.
[13] 江艳霞,银华,夏淑慧,等. 积极心理学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6):791-793.
[14] 刘世兴,梁金梅,常超华,等. 音乐舞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探讨[J]. 中国民康医学,2015,13(4):93-94,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也相应的从单一化、片面化扩展为以整体化、多元化为主体的服务体系。这些根本转变给新世纪的护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对护理职能的转变及护理角色的多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等,以上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去积累。医院高年资护士经历了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她们转入社区将为提高社区护理起到突破性进展。
1 社区老年人护理现状
随着时代进步,社区护理也正式迅速发展,为慢性病患者及不需要住院的患者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如今全国各大医院几乎都设有依托医院而生存的家庭病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中心下属的服务站,但社区护理人员短缺、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使社区护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另外,笔者了解到我院三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不同程度存在医疗设备短缺、专科人才配备不全的问题。因此,急需一批专业化知识化的社区护理人才。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的范围窄,应向经济落后的地区、基层和农村推广,达到老年人均能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社区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存在孤独感,随着年龄增长与生理功能退化、躯体疾病和功能障碍以及对人文、事物反应的迟钝,再加上现在家庭大都老年人独居,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由于机体疾病、自力能力下降以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给儿女造成不便等问题的发生,心里上产生忧虑感和恐惧感。
2 社区老年人对高年资护士的需求
1993年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要,我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老年社区护理,但目前由于资源与人力问题困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情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年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护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社区护士在老年健康护理方面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如评估老年人护理需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康复护理、维护良好的生活质量等,这就更需要一批高素质、临床经验丰富、有较深阅历、知识面广的护士到社区从事护理工作。如何提高老年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这也需要懂得老年人的特性,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和亲人般的温暖去说服和感染他们,使其感受到社区保健和预防的好处,让他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社会流动频繁,家庭照顾老人的成员和时间急剧减少,无法给老年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再加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日益增多。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社会保障体系欠完善,这就使得老年人不愿进医院,而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提供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基本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以护理为主,治疗为辅,这需要护士长期和患者接触。
3 高年资护士对社区老年人护理的优势
高年资护士善于交往,能与各种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临床经验,有耐心、爱心,善解人意,专业知识面广,护理技术周到娴熟,能让患者放心和信任,工作能力强,处理事情胆大、细心、沉着、冷静,有能力和胆量处理突发事件,具有慎独精神,能充分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这对社区老年人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以患者为中心,贯穿在整个住院期间。我院是一所300张床位的二级农村基层医院,开展整体护理多年,始终把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指导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护士的职责[1]。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完成以下方面的介绍及健康教育:病房环境介绍、床位护士姓名介绍、用药指导、各种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术前指导、术后康复指导、饮食指导等。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尚存在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护士方面
1.1.1 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相当多的护理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和分级护理要求,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认知偏差。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教育工作只求形式上的完成,忽略了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同、掌握、执行等方面的落实。
1.1.2 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 目前,我院护理人员中本科学历占3%,大专学历占40%,其余均为中专学历,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的需求。部分护士不仅缺少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知识,而且缺乏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能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去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2]。
1.1.3 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少,护士工作负担过重。健康教育仅局限于口头宣传和教育上,将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出院指导混为一谈。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育内容程式化、缺少个性特点,难以满足一部分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的需求。
1.2 患者方面
1.2.1 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偏低[3]由于受社会舆论和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发药,没有知识权威性,对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只相信医生的解释。患者和家属未能积极参与,影响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
1.2.2 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 由于患者自身文化层次的不同,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我院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且老年患者多,自我保健意识淡薄,长期的不良习惯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加之经济条件受限,致使多数患者的需求仅局限于求医治病,解除痛苦。人在严重疾病、疼痛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暇领会健康教育,从而也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2 对策
2.1 改变观念,认真履行教育者角色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采取短期培训、业余学习、定期考核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方法,使每个在职护士都能真正地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强化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护理部、护士长定期检查健康教育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量化考核挂钩,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使护士自觉地实施健康教育,确保工作到位。
2.2 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 医院要重视支持护理人员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开阔眼界,活跃思路。护理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营养学、伦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修养。学会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使之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其步骤:①评估学习需求;②确定教学目标;③制定教学计划;④实施教育计划;⑤评价[4]。
2.3 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医院要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按床护比配备护士,并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特点与需要制成各种健康教育手册、幻灯、录像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并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除采用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边实施边宣教。口头讲解是最直接、最简捷的方法,尤其适合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可以借阅一些医学保健书籍,并利用健康教育处方和板报宣传来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2.4 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密切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丰富知识,提高素质,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逐步消除偏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依从性。在护理过程中,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逐步形成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
2.5 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方法灵活多变 针对不同的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教育方法要灵活多变,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采用示范、讲解、训练及文字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学习。对文化层次较高者应侧重于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宣传;对于文化层次较低者要将遵医行为教育贯穿于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中,加强沟通;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以提高舒适度,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在病情平稳,症状控制后再进行健康教育[5]。
参考文献
1 杨建凤,孔微.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理杂志,2000,12(17):21.
2 张晓雪,田芸.112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6(18):67.
3 王丽姿,等.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0;3(16):11.
1.城区老年人口基本组成。目前,城区户籍人口8.33万。其中,60~69周岁老年人5830人,70~74周岁老年人2988人,75~79周岁老年人1922人,80~89周岁老人1509人,90~99周岁老人188人,100周岁以上老人2人,空巢老人1371人。
2.现有养老服务机构情况。城区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有公办敬老院1个、民营康复护理院2个、日间照料中心2个、老年人助餐点1个、“居家福”养老服务站3个。符合“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条件的政府援助对象7人,补助对象530人;其中接受虚拟养老服务的政府援助对象3人,补助对象479人(要求自费增加服务项目40人),纯自费15人。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精神,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服务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个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物资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区养老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全面加快养老机构建设、丰富养老服务设施、拓展为老服务功能,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形成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设施先进、投资多元、服务规范、人民满意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4年,“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所有社区建有老年活动场所,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健全养老服务队伍,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尊老为老氛围,加快实现“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老有乐养”转变。
四、主要任务
1.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1)“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站:城区在“居家福”试点基础上,将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逐步优化推广“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构建由政府引导、信息依托、专业支撑、社会参与、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体系。结合品牌服务建设,进一步拓展“居家福”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保姆式”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城区老人优先提供健康咨询、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康复指导等医疗保健服务。
(2)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加快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日常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建设。2014年在美之雅和天韵社区增设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3)助餐点:加快为老年人提供场所配餐、上门送餐服务的助餐点建设。在华村苑结合“喜事堂”功能建设综合型助餐服务示范点,并配套设立南区、天韵和美之雅社区等3个助餐点。
(4)老年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快老年人活动场所设施改造工作,各社区均设有老年活动室、健身室、阅览室,并免费向老年人开放,定期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整合资源,在苑北社区增设老年活动中心。
2.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快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养老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
(2)倡导养老志愿服务。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积极开展志愿义务服务活动。鼓励倡导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带头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支持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健康老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
3.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机制
(1)落实各类养老机构建设经费补贴、床位运营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补贴、养老援助对象补贴政策、老年人优待服务政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激励政策、老年服务机构税费优惠政策等相关政策。
(2)建立养老机构监管机制。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建设,严格按照建设质量标准开办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机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行业规范标准,健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质量、收费标准。建立养老机构监管和年检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业准入、退出、投诉、受理、奖惩等机制,切实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水平。
(3)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评估组织模式,以保障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核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第三方社会组织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机构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评估。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强化社会监督,提升评估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信力。
五、实施步骤
1.部署落实阶段(2014年1-3月)。制定《城区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议案办理实施方案》,成立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
2.推进实施阶段(2014年4-9月)。召开工作动员会议,全面部署议案办理工作。各职能部门根据责任分工,按照时序推进议案办理工作。加强与区人大代表、提案人的联系沟通,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查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
3.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0-11月)。对办理工作进行检查、考评,汇总办理意见,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区人大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
4.深化完善阶段(2014年12月及以后)。人大代表、提案人将对议案办理工作进行“回头看”,对继续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城区各职能部门要继续组织实施养老服务各项工作任务。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城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开展议案办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任务,认真落实相关措施,注重整合各类资源,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支持配合和沟通协调,全面推进议案办理工作。
为加快推进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促进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指导、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公共资源、社会资源,逐步建立以专业托养机构为骨干、社区托养为基础、居家邻里照料为依托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形成经办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运作机制长效化的具有XX特色的残疾人托养模式。
二、服务对象、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
(一)服务对象
优先用于建档立卡、低保户中16-59周岁有托养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
(二)服务标准
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
(三)服务内容
一是寄宿托养,指残疾人在机构享受相应的专业护理和托养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服务;
二是日间照料,指以托养服务机构为依托,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三是居家托养,指由固定机构或人员为居家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类、料理个人卫生类、康复护理服务类、卫生保健服务类、精神慰藉服务类、家政服务类等服务。
三、机构类型及条件
(一)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按照托养服务对象分为肢体残疾人托养机构、精神残疾人托养机构和智力残疾人托养机构。
按照登记、管理层次和开办主体分为区(县)级、乡镇(社区)级二个级别,共同构成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各级托养机构按照托养模式分为两类,即残疾人寄宿托养机构和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机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可以是专门机构,也可以依托福利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老年服务机构设立。
(二)申请资助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依法建立,手续完备,经县级以上残联确认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2、机构设施设备、功能用房、活动场地等能基本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起居,技能培训、康复训练等托养需求,符合无障碍设施规范要求,且正常运行半年以上;
3、具有一定托养规模,并配有相应的专业护理和服务人员;
4、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服务到位,信誉良好,残疾人满意率高;
5、与托养服务对象或其监护人签订一年以上托养服务协议。
四、组织管理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应到有关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镇办残联负责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监督管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提供针对性的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辅助型就业和支持性就业等服务,以及加强本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行政、托养、工(农)疗生产、安全、财务等档案齐全,逐项建档,一人一档。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托养的残疾人一般在10人以上。
五、资金用途
托养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生活技能培训、无障碍环境建设及改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管理,服务人员以及补贴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托养条件改善等支出,不得以现金形式发放给接受托养服务的残疾人。
六、工作要求
(一)各镇办残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责任意识,高标准抓好落实,稳步推进全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工作。
(二)各镇办残联要加强资金监管和风险防控,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格审核、审批手续,严格把关,并通过公告、公示等多种形式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
受理申请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奖补资金到位后,要及时把资金发放到位,不得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违反专款专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三)建档立库,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要建立专门档案,完整反映本级受助机构和家庭、受助残疾人基本情况,并逐一登记,据实录入《中国残联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管理系统》。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中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内容往往不到位。笔者就此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对策,以便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01-01
1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
1.1护理方面的因素
1.1.1护理观念滞后对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转变观念较慢,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相当多的护理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分级护理要求,观念未能更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偏低,给开展教育活动带来一定困难。
1.1.2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涵不清楚护理健康教育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的工作。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护士把它与卫生宣教,出入院指导等工作等同起来,没有针对患者和健康人群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
1.1.3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它不仅包含医学、护理学知识,还包括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1.1.4人员编制不足,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时间在经济体制的冲击下,许多医院都对护理编制进行了压缩,护理人力缺乏,在完成其治疗、护理工作量的同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施健康教育。
1.2环境因素
1.2.1支持系统不完善非护理工作的劳动占据了护士一定比例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仪器、设备维修,取送药品及化验、陪伴患者检查等。健康教育实施中的一些辅助器材也需要投资,如宣传手册、光盘等物品,均可限制健康教育的实施。
1.2.2缺少明确的质量控制办法护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素质和科文化水平。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在质量控制中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考评指标,从而影响到健康教育的质量评价。
1.3患者方面的因素
1.3.1缺乏对护理人员应有的信任度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认为护士只能打针、发药、伺候人,知识浅薄,所以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远远低于医生。
1.3.2患者自身素质差别较大患者文化、职业、环境、素养等各不相同,对疾病的认识态度、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对健康知识渴望程度都有很大差异。如果护理人员不能有效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将会影响健康教育质量。
2提高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服务意识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前提,作为医院管理者有责任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精力,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还应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与学术研讨,使每名护士都能真正地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护士角色的多元化。
2.2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是健康教育实施的保障,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并落实到实处;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伦理学、国内外医学新进展等知识。加强护患交流技巧、方法,知识灌输技巧和适当的教育,赢得患者的信任。护理工作者必须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
2.3支持系统逐步完善,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把护理人员从非护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合理安排班次,尽量保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健康教育,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2.4护理人员要“因人而宜”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掌握患者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的辅导,使其达到理想的目的。
2.5加强考核标准制定工作细化健康教育考核指标,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及时评价。
2.6运用“激励”理论,调动护理队伍的积极性对在健康教育质量考评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奖励和表彰。应加强与医护工作的协调与后勤工作协调,并促进后勤工作的社会化,保障供给,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支持系统,以患者为中心,配合临床工作,全方位服务患者。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