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以体验为话题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个概念一幅画面,通俗易懂,依改过去的枯燥乏味的定义叙述,增加了我们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自动手制作各种立体图形,使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几何体,增强了我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感觉比以往学习轻松多了,也容易多了!
在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看到了“棋盘上的学问”游戏中的运算,当我算到64格的米粒应为2的(64-1)次方时,惊讶的发现其结果是9223372036854775808粒,多么大的1个数啊!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在玩笑中使我认识到乘方的神奇,怪不得大人说原子进行核反应都是以乘方速率进行的,那产生的能量将是多么的大呀!
这本书大多数的内容都让我们从实践中去学习去认识,我们不仅掌握了书上的内容,还让我们学会了动脑动手。比如在学习第一章从不同方向看的内容时,我一开始怎么想不出左视图是什么样的,我就用小积木摆出这个图形,一下子就知道了左视图的形状。当时,我的心里比大热天吃冰西瓜还甜、还爽。
书上的各种图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类创造的文明结晶,更直观的体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了科学知识,启迪了我们的想象力。通过这次教改,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目前所收集到的中考作文题,并结合对2006年各地中考作文的比较研究以及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笔者对2007年中考作文的走势如下预测。
一、话题作文――风景依旧独好
2006年的中考话题作文,在形式上呈现出了两种趋势。
其一,不少省市采用了独词句话题作文,且出其不意地以近几年的热点和焦点为话题,并有醒目的提示语和煽情的语言,对文体、立意、内容几乎没有限制,表现出了博大的胸襟和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如浙江湖州的“感动”、四川自贡的“价值”、山东烟台的“变化”、四川内江的“责任”、四川资阳的“荣誉”和“实践”、山东潍坊的“表达”、浙江温州的“陶醉”、海南课改实验区的“交流”、山东德州的“行动”、四川广安的“快乐”,等等。为什么“昨日话题”会重现呢?毕竟是岁岁年年人不同,此一时彼一时,已经出现的话题对已经考过的考生是“昨天的故事”,而对于今年的考生依然是新鲜的话题。另外,话题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与其煞费苦心地开发新话题而担当风险,还不如改革旧话题,增加新内涵,实为保险之举;与其刻意地避免教师和考生猜题、押题,还不如坦然面对,再说,话题多多,题海茫茫,考生时间精力有限,哪能个个到堂到位?当然,作为教师与考生,与其题海战术训练,不如精选精练。
其二,加大了对话题的限制。增加话题的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的范围尽可能变窄,以减少考生的“克隆”或抄袭。从2006年下列省市的中考话题作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如:2006年山东威海中考以“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为话题,江苏泰州以“享受过程”为话题,江苏连云港以“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为话题,江苏南通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山东济宁以“面对与自强”为话题,等等。有些省市的话题作文在话题的理解或立意上还必须兼顾话题中的提示语,如:山东济宁对“面对”就有这样的诠释:所谓面对和担当。就是当不可避免的挫折袭来时,能接受它,承担起挫折带来的压力和打击,把挫折消化掉。
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改革给话题作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我们有理由相信,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依然会话题风景独好。
二、半命题作文――敢与话题争艳
有人把半命题作文喻为“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形象地说明了半命题作文的魅力。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给予开放,在选材、立意等方面给了考生比较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在审题上思考度较小,有其他作文命题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半命题作文的优势还在于,它既便于考生发挥,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特别是近几年,命题者对半命题作文又进行了改革,不仅形式多样,还精心设计了富有激情的提示语,或帮助学生开启思维,拓展选材空间,或给出不拘一格、充满诱惑的一半,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四川自贡以“____龙门阵”为题,浙江丽水以“感谢______”为题,上海以“我们的名字叫_____”为题,山东临沂以“我_____,因为我_____”为题,等等,都很富有诱惑力,且给出的另一半选择的空间无限大。有的省市还给考生提供了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半命题,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选出自己得心应手的作文题,这种命题方式更有利于考生的公平竞争和真实水平的发挥。特别要说明的是,大多省市的半命题作文,都创造条件让考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文体,便于考生张扬个性,尽展才情和特长。可以负责地说,在各种类型的作文中,半命题作文是招非议最少的作文命题,声望最好,其数量紧随话题作文之后,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相信,与话题作文分庭抗礼,非半命题作文莫属!
三、命题作文――在变革中崛起
近几年来,不少中考命题的有志之士都致力于命题作文的研究,不断革除命题作文的弊端,逐渐给这种最古老的作文命题方式注入新的活力。
形式上不断创新。一方面,精心创设情境,设置极具煽情、极有诱惑力的提示,以唤醒考生的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另一方面,命题直接切入学生生活,直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是焦点话题,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浙江温州以“把心儿打开”为题,浙江绍兴以“十六岁的天空”为题,江苏南京以“其实很简单”为题,江苏无锡以“门其实开着”为题,等等。其中,有的命题作文极有诗意,极具悬念,极大地激发了考生的写作激情,如:“十六岁的天空”、“把心儿打开”等。有的作文命题很宽泛,类似话题作文,学生选择余地较大,如:山东青岛以“快乐”、“痛苦”或“快乐和痛苦”为题。还要特别说明的是。2006年有不少命题作文都明确提出――文体自由,自选文体,使考生可以尽展特长,尽展才情,2006年浙江省中考的作文题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温州市的作文题也赫然写着“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感……”
改革就会注入活力,创新就会充满生机。我们相信:形式上的完善和内容上的创新使这种最古老的命题方式依然焕发青春,绽放出诱人的魅力。
四、材料作文――灿烂尚待时日
在对话题作文的一片“讨伐”声中,材料作文闪亮登场了。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既有限制又有自由,写作内容或话题不能脱离材料,但在选材、立意和文体上又给了考生相当大的自由空间,为考生张扬个性、展示才情提供了舞台,有效地避免了抄袭现象的发生。2006年采用材料作文的省市并不多,没有预料中的火暴。其缘由是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好把握。阅读材料的可供发掘度太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挥,而度太大,则立意、选材的空间也太大。这样不但不利于阅卷老师阅卷,也使考试有失公平。再者,随着命题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命题方式的多样化,即使材料作文经过磨和,也很难再现话题作文的风光。在中考的百花园里,材料作文能占一丝春色,足矣!
[关键词] 说真话 抒真情 作文教学
素质教育一再强化“关注学生”、“以人为本”,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1]为学生搭建自由表现个性的写作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这不仅仅是课程标准提供给作文教学的理性尺度,更是所有面对学生作文的人的共同呼声。
然而我们的学生却在作文当中不断地说假话。他们思维萎缩,想像贫乏,个性消隐,语言成人化,这都是对说假话习以为常而导致的灾难[2]。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作文教学还存在种种弊端。
一、命题没有切入学生真实的生活
受“立意要高”这一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的局限,我国的作文命题严重忽略了创作主体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尊严,而导入了一种功利化、政治化和庸俗化的范畴。例如《一件小事》,教育学生要先抑后扬写一件小事并非小事。还有一类作文题目,如《变了》、《舞》等,以及一些寓意很深的漫画,这些笼统而含糊的题目很容易发生歧义。这种出题方式让我们的学生猜题就破费时间和功夫,哪还有精力来挥洒才情,发挥想像力呢。
二、思维禁锢,排斥个性和有创意的表达
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赫尔岑有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我们的教育却反其到而行之。我们的老师时常告诫学生说,写作文首先立意要高,而所谓的立意高,就是只能写光明、积极、美好,不能写黑暗、颓唐、丑恶。如果你写“春天不好”,会被老师批“胡说八道”;写讨厌上语文课的作文不敢交上去;一封“朦胧情书”会让老师家长如临大敌。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旦不能体会情感诉诸文字的愉悦和文字给思维带来的触动,相反会被面目全非的思维包装弄得痛苦不堪。
三、对苍白造作的成人化语言视而不见
思维的迟钝和想像力的萎缩导致语言的贫乏和苍白。只要翻看一下我们的学生作文,就会发现,不管男女、不分大小,不论个性,从语气语调到语词造句都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春雨”象征“温暖”,“蜡烛”象征“人民教师”;“白”是“纯洁”,“黑”是“污浊”。他们要么就模仿成人的口吻空发议论,要么就套用名言警句故作深沉,或者就复制文人的风花雪月来无病一番。
怎样才能使学生每次的作文练习成为他们的心灵需要,诱发他们的写作冲动,使他们乐意写,有东西要写,其实做法有很多。
1.文题关心学生的内心体悟,抓准他们的思想脉搏。作文题目可体现辨证思维、人文特色,巧妙引导学生关注其成长历程,关注人生、社会,崇尚美德。其命题可以把“展示自我”作为命题的主旋律,如“学会理解”为话题。这个命题涉及到“自我”的内容,学生能有感而发,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作文命题可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半命题“生活需要”,这个作文题目展示了有感性地感受生活,转变为理性地思考生活,学生写作会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命题还可以关注自然,如以“风景”为话题。还可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如以“沟通”为话题。还可涉及读书内容的,如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为话题。
2.要重视、赞赏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激励个性和有创意的表达。崇个性、重创新是作文的灵魂。作为写作主体,学生有着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心境、情趣的差异,写作也呈现多元化。从本质上来看,作文就是要反对模仿。刹住愈演愈烈的仿写套作之风,单凭“不准抄袭”的限令是远不够的,积极的办法就是实施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求异思维的能力。比如“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结语本来就有贬义,意在指责那些见异思迁之人,若逆向思维,我们何尝不能赞扬那种不断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呢?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追求立意的多元化。比如以“绿”为话题作文,可以写“我们的家园需要绿”,可以写“我们心中的绿意”(希望),可以写和平的象征“橄榄绿”,可以写国家的卫士“国防绿”……作文要创新,教师必须创设写作教学的新环境,营造写作教学的新氛围,拓宽审美体验的新视野,展示举一反三的新话题。
3.我们的写作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为了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材料,亲自带学生融入大自然,再确定《春到双台河》、《摸鱼》、《打雪仗》等作文题目。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写起来就真是水到渠成,其乐无穷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学生“开源”“引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激励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为学生提供写作材料。我们的学生经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阅历太低,作文没有素材可用;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又找不到恰当的词句。我校的语文老师长期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就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训练中,学生学会了怎样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同学在无意中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寻找丢失的个性,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就应该鼓励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只要这样,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才会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一、要写本真
话题作文不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要写自己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亲眼看到、深有感触的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作是“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如课文《背影》、《风筝》等,无不是作者形于心而成于文。
二、拟题要精彩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表情达意。郑板桥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在讲课文时,遇到诸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山中访友》、《爸爸的花儿落了》、《土地的誓言》等好题目的文章时,要让学生注意学习。要让学生牢记,写作文时,题目要紧扣材料中心,通俗易懂,简洁流畅,谈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让题目先声夺人。
三、从事件中提炼升华主题
文章不是为了某件事而写,即正确的构思应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这就是说,要在平时分析课文时训练学生从一件事中提炼主题。如,课文《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便是这篇课文的主题句子。
四、细笔描写,突出主题
文章若没有细笔描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只见骨头,不见血肉,显得单薄,不具体。《背影》一文中对父亲先作外貌描写,然后是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分离时深沉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
五、文末深化主题
作文应该从深处反映时代的脉搏,要引导学生关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人与教育。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春》《风筝》等课文,都运用各种方式,使主题在文末得到升华。因而在平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他们观察社会、感受生活、思考人生的能力。
要做到以上几点,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
(一)写作本真训练
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真话、诉真情;开展课前1~3分钟的说话训练,让学生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有趣的、深有感触的事,也可以让学生推荐好文章、好书,并结合自己切身体验作精彩点评。
(二)化大为小的审题训练
让学生在话题前后加上限制性、修饰性的词或短语。如以“读”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变化为读书、读报、读信、我的读书故事、品读名著的滋味、读沧海、读夜空流星等。还可以让学生将话题换成隐含有这个话题的短语或短句,如以“幸福”为话题的文章,可以化为《淡淡核桃香》、《阳光下的点点滴滴》、《爱的春天》等。
(三)拟题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为某些学过的、看过的文章换题目;可以给学生话题,训练学生拟题;还可以先进行同题作文训练,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写作的实际内容,更换能表现写作主题、思想感情的题目;还可以巧妙化用诗句、名言、广告语、歌曲名等。如写“母爱”时,以《寸草心三春晖》为题目,是化用了诗句;写“自信”时,以《天生我才必有用》为题目,化用了名言;写“友谊”时,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题又化用了广告语;写“磨难”时,以《阳光总在风雨后》为题,是套用了歌曲名;写“诉说”时,以《我本善良》为题目,是化用了电视剧名。
(四)小中见大的提炼训练
给学生一个故事,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主题。如,从东汉陈藩不扫庭院,朋友批评之事,让学生概括出“难由易始”的道理。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读过的寓言故事,用一句话说出它的寓意。如讲《白兔和月亮的寓言》,让学生体会一个人遇事如果斤斤计较,贪图利益,就会生活在焦虑之中。还可以让学生叙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并由此生发感悟。
(五)精描细写的训练
可以找些好的描写段落让学生练习仿写。如《背影》一课的描写很精彩,让学生仔细品味后,模仿《背影》描写一个人的背影。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写练习。在把某句话扩写成一段话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描写。还可以让学生对平时的生活进行描写。
(六)深化主题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对某件事情进行较深入的评论;可以让学生对能突出各类主题的句子进行仿写;可以让学生对某件事情进行续写,要求有抒情、议论,突出主题。还可以让学生将文章的题目扩写成一句话,并且对这句话进行仿写,构成排比句。
⒈以图文声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
在作文指导课上,充分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网络环境优势,可以解决作文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通过多种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变得历历如在眼前;使“静态”的变成“动态”的,甚至是现场的。同时,声像资料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如多媒体的文字、图象和动画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可以刺激听觉;交互式操作则更是发挥了学生的耳、眼、手等器官的协调作用。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感悟作文话题;另一方面能够放松学生心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写作状态。
2.利用多媒体多角度诠释作文话题,引导学生联想、想像
如在进行以“桥”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我通过几个课件的展示,实现作前指导。⑴课件展示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场面、日本的场面、身陷海湾战火的贫民照片。同时加以点拨:人类可以创造世界,也可以在一瞬间毁灭世界。战争的受害者是无辜的人民,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尽的创伤和抹不去的记忆。参考题目如:《和平的桥》。设例:以桥为中心词,可以给它加许多修饰语,组成新的题目,如《美丽的桥》《英雄的桥》《腐败的桥》《没有终点的桥》等;⑵课件展示二:战争场面、现今卢沟桥面貌。点拨:卢沟桥下流水已经干涸,作为桥,它已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见证了历史,留给世人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参考题目:《桥的历史》(通过考察家乡的一座桥,见证它的历史变迁、岁月交替)。设例:以桥为修饰语,组成新的题目:《桥的命运》《桥的未来》《桥的悲哀》《桥的骄傲》等;⑶课件展示三:《桥的故事》。画面:古代的桥(赵州桥),现代的桥(南京长江大桥、浦东大桥、伊丽莎白大桥等)。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指导学生以此为话题作文,为帮助学生多角度诠释话题,我利用以下多媒体课件展示对学生进行指导:(1)出示地震废墟图片,遇难者、伤者图片。设题点拨: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求索;(2)播放成功救助的幸存着视频。设题点拨:对生命顽强的礼赞;(3)出示灾难发生后国内外的救助物资情况数据,播放武警官兵、医务人员、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无私奉献视频。设题点拨:对于奉献爱心的提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民族精神的回归;(4)播放灾区人民清理废墟,恢复生产的图片。设题点拨:自力更生、自强不息;(5)播放在灾难发生时涌现的优秀教师代表(谭千秋、吴中红、张来亚……)事迹。设题点拨:难忘师恩;(6)播放印度洋海啸、缅甸风暴图片及视频。设题点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思。
通过这些课件,以直观的形象多角度地诠释了作文话题,使学生能够充分释放心灵,张扬个性,从而帮助学生写自己最擅长的体裁、最感兴趣的内容。也减少了很多学生拿到一个作文题目,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处处留心皆文章”的道理,使他们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注意观察、积累,增强写作的信心。
3.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背景,引发学生对写作主题的思考
作文要求与现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指导学生如何写时事作文也是很重要的,时事话题一般比较大,而学生忙于学习,对于重大的时事问题往往是有所闻但了解不深,很容易陷入泛泛而谈、内容空洞的泥潭。我曾给学生设置了一个以“伊拉克战争”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老师如果不很好地点拨,学生不容易写成功。为此,我利用以下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背景:(1)我从网站下载伊拉克战争图片,让学生观看。图片有以下三类:Ⅰ哭泣的伊拉克(伤心的人民、战火纷飞的家园);Ⅱ战场上的美英联军(艰辛的生活、死亡的威胁、对家乡的思念);Ⅲ世界各地的反战浪潮(我们要和平);(2)展示伊拉克少女图拉雅的日记(日记以少女的笔触控诉了战争的罪恶,表达了和平的呼声)。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写作的话题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体验和认识,也调动了他们的生活积累,从而更好地去选材、构思、作文。
网络上的信息源是无限的、甚至是爆炸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无“米”与无“源”的问题。事实上,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很重,升学的压力也不小。要让他们“行万里路”办不到,让他们“读万卷书”也不切实际。但让他们走进网络世界,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让视野变得宽广无限,让单纯的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作文实践中,我注重凭借网络,指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按照主题词,关键词进行网上快速检索;指导学生对搜索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快速阅览、筛选、复制、排列、归类;帮助每一个学生按照一定的主题或一定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而帮助学生建立素材库的过程,也是一个专题式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这样长期下去,效果非常好。
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老的、教条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惧与反感。学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题目。这样,他们的情感体验只能是一片空白,情感教育的主观接受上近于停滞。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什么情感教育。所以,潜心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情感感受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对于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其重要的。
二、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就包含有丰富的情感个案:《小巷深处》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对“我”养母的感情感人至深;《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让学生为之动容;《孔乙己》让学生体验到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内涵;《心声》中李京京渴望表达亲情的心声给人的震撼;《沁园春・雪》给学生的又是壮丽豪放的气概;《济南的冬天》留给学生的更是对明丽清新的泉城的向往……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有的人作文,信手拈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是最大、最丰富的课堂。学生在实践中,就能够体验自然,了解社会,感受生活,认识祖国河山的壮丽,发现社会的变化,透析生活中的真、善、美。游贤山与古人对话,览鸡公山品迤逦景色,从而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
第三,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著作,文学名著,伟人传记,进行情感教育。读《上下五千年》,读四大古典名著,读《伟人》……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学生事事“贮情”,时时“存情”。学生有了反复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感体验,内心世界就会随之丰富起来,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积存,学生就能写出血肉较丰满的文章。
三、重视作文、日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第一,克服命题随意性,力求做到命题符合学生的情感实际。具体做法:可以从教材中延伸出作文题,如《木兰还乡》《孔乙己巧遇范进》,学生通过作文,再次体验曾经体验过的情感。还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命题点,如《我家的老屋》,从老屋的变迁折射社会的发展变迁;又如《我渴望……》,让学生筹划心中的设想。
第二,有意识地在学生的自由命题的作文、日记中灌输教师的意志。自由命题的作文、日记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感情的广阔天地,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自己情感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朋友”一直是学生们比较喜欢,也觉得比较有话写的话题,教师在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候,可以适时提出“爸爸是朋友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朋友”二字。
对“润智作文”,我为什么要给予如此的肯定呢?因为在我看来,王丰老师的润智作文,不仅综合地继承、整合了不少作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上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响亮的提法。
首先是作文中“智”的提法。在学校教育中,智育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列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而学校所开设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进行着智力的培养。所以,很少有人在学校某一学科中很响亮、很独立地提倡“智”,觉得没有必要。特别是在语文或作文教学中,我们一贯重视的是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等,很少单独地、响亮地提倡“智”,这是我们对语文和作文教学的忽视或失误。一种观点被提出并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提及突然有人提及,而是因为他提到了点子上,提到了该关注的关节上。写作,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这是目前已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既然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其间“智”的因素和成分,就是不容忽视的。还有,习惯上,我们把教给学生知识,就认为是一种“智”的培养,其实,学生拥有知识和拥有智慧,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二者是不能够等同视之的。在“润智作文”里,“智”的落实,通过思维的多向性与对个性的呵护来实现,思维的多元化,符合创新精神的塑造与培养;个性的呵护,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样的课堂,往往具有裂变的激发性与生成性,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与启迪中,会让课堂成为一个智慧衍生的殿堂。
写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由写作者向不在场的第三方――读者,表述自己情感世界的理想状态,具有极强的虚拟性、主观性、情感性、夸张性。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这种符号载体用情感向读者还原思想状态下的情境的线性输出过程。所以,研究作文教学,情感的因素必不可少。正因为情感具有无限的延展性,导致写作内容在时空上与客观时空上的不等同性:在现实中瞬间发生的事,在写作上可以作随意延长与放大;现实中漫长的时光,写作中可以通过一句“几年后”一带而过;在空间上的切换同样是随意的、自由的。而写作者的情感,多数情况都是通过体验来获得。体验可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成年写作者,是这两种体验的综合;儿童写作,情感的体验就更多借助于活动得来的直接体验。所以,情境性的写作研究,成为了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并且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认同。
话题作文,起始于十多年前的高考作文,因其写作内容的广泛性、自由度与文体的开放性,曾一度广受好评,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话题作文的衰落,是因为其内容的过泛,而被一些考生投机取巧加以利用而获高分,最终遭到人们的质疑。话题作文在考场上的失落,并不等于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无用。相反,因为话题作文本身的特性,在一个班级里,围绕话题而展开作文教学,话题确定了作文的主题,不至于让学生因作文的散、泛而没有了方向;在同一主题之下,因为写作者个性不同、关注点不同,所以既是不同层次思维的开发过程,又是对写作者主体个性的维护。对写作者个性的维护,为学生有内容可写提供了材源的保证,而学生能写、愿写又为写的兴趣作了很好的铺垫。无论谁用何种方法,只要让学生有了写的内在动力,写作教学就算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既是在文体上的创新,更是写作个体创新精神的培养与体现。
“润智作文”,正是在“智”的前提下,很好地借鉴、利用了对作文教学有用的因素:体验,让学生获取作文所需的情感;话题,引发联想、寻找内容,又给予写作内容与形式上的自由,让“润智作文”的落实有了可行的途径。在课堂操作的层面上,“润智作文”的特色又体现在未知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这又是作文教学上智趣的表现,也是学生作文兴趣之火得以不灭的奥秘所在。将过去的动脑筋写,变为了现在动脑筋玩,以一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其收效必然是一种高效的回馈。
一、拓宽积累渠道,丰富思维内涵
初中阶段的学生,深受中考升学的压力,学习负担重,因而学生生活面窄,写作材料贫乏,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关注生活,收集写作素材;不断广读博览,充实自己的头脑;不断做小型的写作训练,掌握娴熟的技法,积累写作经验。
1. 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发生在近年的“百年不遇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等,这些重大事件中所涌现出的一大批英雄人物,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鲜活事迹,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这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引导。
2. 勤于动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一位作家曾经说:“写文章,是整理我们的思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要使学生的思想有系统、有条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变成文字,用书面语言清晰的表述出来,写日记或周记就是很好的办法。
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写好日记或周记来积累材料呢?其一,提示写日记、周记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一天的学习生活,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自己对某人某事的看法或感悟述写在周记本上,把自己想对老师或父母说的心里话和悄悄话写在日记本上,用文字作深沉的交流。其二,调动写日记和周记的激情。为了激发学生写日记、周记的兴趣,教师要学会在学生的日记、周记本上,用精当的评语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他们写日记、周记的热情。坚持长期写日记或周记,学生文笔渐渐流畅了,写作的内容也丰富了,文字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
二、打开想象空间。营造写作情境
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必须在写作教学中下功夫。那么怎样打开想象空间,营造写作情境呢?
1. 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安徽高考;作文命题;写作教学
自2006年安徽省开始自主命题后,从以“读” 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到“提篮春光看妈妈”、“带着感动出发”、“时光在流逝”为题的命题作文,再到以“弯道超越”“《吴兴杂诗》”“《梯子不用时请横放》”为素材的新材料作文,安徽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呈现稳中求变,变种求新的趋势。
一、作文命题生活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写作内容
叶老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从促进学生发展来说,贴近生活是作文的第一诉求,作文不能贴近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将毫无意义。储存在人的长时记忆中的,与学生的作文密切相关的图示种类主要包括自然范畴图示、事件图示、人物角色图示和场景图式。这几种图示的实例皆来源于社会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作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文贴近生活,才能让其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当学生不具备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图示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信息来再现事物、人物和景物或者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接触生活,体验生活,使外在人、事、物的形象能顺利进入学生大脑变为写作所需的图式。其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走近社会、参与生活,更要养成用心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并在感性体验人生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关注生活细节,体悟生活之理。
二、作文命题隐喻性,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纵观安徽高考作文题,从“读”重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悟,“提篮春光看妈妈” 重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感恩之心,“带着感动出发”紧扣感动、然后行动,“弯道超越”重在思辨、把握机遇,再到“《吴兴杂诗》”、“《梯子不用时请横放》”重在哲理、多维思考,形成了一条由感性思考到理性思辨的轨迹。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也均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考生审题立意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行。安徽高考作文同样注重学生的理性思考与表达,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思想理念。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表征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来源于阅读训练,所以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要提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阅读训练中学习探究的方法,汲取理性思维的精华。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带有理性思辨色彩的文学作品,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迅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以及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以便学生在考试这样独立的情境下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材料,理清思路,概括要点,进而基于自身原有图式知识对作文题目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与表征。另一方面“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以便学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能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充分调动自己头脑中的命题网络和原有知识对作文材料进行个性化表征,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作文命题开放性,关注写作策略,提高自主选材的能力
由于作文命题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可供学生选择的材料也越来越多,而如何在巨大的材料库中择取有价值的材料,这就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选择策略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是以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写作教学要首先教授学生“选择写作材料的策略”方面的陈述性知识:(1)紧扣文章主题选材,选择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2)选择有典型性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3)选择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4)选择真实的、可信度高的材料等。
在获得了写作策略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之后,应通过引用例文,引用好的文章做正例,引用不好的文章做反例,通过同时和相继呈现的两个以上的不同实例进行分析比较,以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选择写作材料策略及规则的操作步骤:(1)搜集身边和记忆中所有与本次作文相关的材料(2)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3)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即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精心提取那些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使之变得或形象而生动,或深邃而精蕴。从而,凸显文章的价值取向和写作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