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范文

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

第1篇: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眼科;门诊;意外事件

门诊是医院患者进行挂号、候诊、就诊、检查、取药等的场所,存在就诊患者多而集中,排队等候时间长,就诊流程复杂,就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环境嘈杂等问题。门诊意外事件是指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的任何环节所发生的意外事件[1-2],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与防盲为一体的三级眼科医院,年门诊量约21万人次,眼科门诊具有就诊流量大、陪人多、治疗操作大部分具有侵入性、风险高、安全隐患多的特点[3],故门诊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现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在我院门诊的意外事件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全面了解眼科门诊意外事件的具体状况,总结本院采取的防范措施,为门诊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防范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共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13~81岁,平均年龄42岁。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意外事件患者的性别、年龄、事件类型、转归进行分析。

2结果

2.1眼科门诊意外事件性别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男性占58.54%,女性占41.46%,男性略多于女性。

2.2眼科门诊意外事件年龄分布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年龄≤20岁及>50岁的患者所占比重高,≤20岁患者占24.40%,50岁以上患者占39.02%。原因可能是年龄较小者容易出现紧张的现象,导致出现晕厥的意外事件;年龄较大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全身系统疾病,就诊过程中会突发性低血压、低血糖等意外事件。这两个年龄段的患者是门诊预防突发事件应重点关注的对象。

2.3眼科门诊意外事件类型分布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晕厥所占比重最高,为68.29%,其次是造影剂过敏反应,为19.51%。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一时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短暂意识丧失[4]。造成我院门诊患者晕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紧张、进行治疗或检查时空腹、低血糖、晕血、合并全身疾病等。造影剂过敏反应主要是眼底荧光造影剂荧光素钠或吲哚氰绿过敏引起,表现为头晕、皮肤瘙痒等症状。

2.4眼科门诊意外事件转归分布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后果,75.61%的患者病情好转后安全离开医院,19.51%的患者因病情不稳定转到综合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治疗,4.88%的患者因为眼压高等因素需要在我院住院观察。

3防范与管理

3.1信息通畅、报告流程一目了然

信息通畅是意外事件应急处理的关键,及时快速准确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应急方案的迅速制定。各科室均将我院意外事件应急报告流程(图1)粘贴在墙壁,将全院人员通讯簿保存在每间诊室电脑桌面并打印一份纸质版保存在资料册中,发生意外事件时按报告流程上报。医院要求护士长、门诊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科长、中层干部、分管院长及院领导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保障意外事件发生时信息沟通通畅。此外,医院建立人制度,中层干部节假日离开市区需要在人事科备案,意外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联系人,保证节假日意外事件报告流程顺畅。

3.2建立高危患者绿色通道

眼科门诊常见的高危患者包括急诊患者、重症患者、行动不便患者、高龄患者、残疾人、孕妇等。我院根据《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3年版)》要求,建立了门诊高危患者绿色通道,保障高危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诊治。在排班安排上,门诊护士长、分诊员、导诊员负责门诊的巡视工作,对符合门诊高危患者标准的就诊者做到早发现、早导入绿色通道,尽量降低高危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和几率。当发现患者有意外情况时,立即按流程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实施抢救。

3.3做好急救物品的管理

根据眼科医院门诊特点,在门诊治疗室配置了急救用物,包括急救车、常用急救药品、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痰器、氧气等。要求科室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急救物品的管理,即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急救物品管理合格率要达到100%,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门诊全体医务人员应熟悉急救物品的摆放位置。因抢救患者使用急救用品后值班人员立即补充,护士长每月至少对急救车进行1次检查,重大节假日前护士长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急救用物管理合格率达到100%。

3.4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急救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门诊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时的急救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根据我院门诊特点制定了常见突发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低血糖反应、晕厥、晕血晕针、过敏性休克、脑血管意外、猝死、跌倒、哮喘发作等应急预案。医院现有的应急预案一般是在非应急状态下建立的,往往停留在制度建设和演练阶段[5],实际应对经验不足,所以需要定期对护士进行应急预案培训,组织演练,在应对意外事件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应急预案,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3.5加强门诊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

医护人员娴熟的急救技能和完善的流程分工是意外事件应急抢救成功的保证,也是评价医院应对紧急情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6]。由于意外事件患者病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病种多样、治疗和抢救时间紧迫等特点,要求急救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急救技能。故需要门诊医护人员通过反复模拟意外事件现场情况的演练,积累意外事件处理经验,熟悉流程分工,为处理意外事件和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为了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护理部每年组织常用急救技术的理论与操作培训及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心肺复苏、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吸痰、吸氧等的操作及理论知识,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为了确保考试到位,考试成绩真实可信,医院成立急救小组,每个科室选拔1~2名护士担任科室急救小组组长,各科室急救小组组长交叉作为监考者对全体护士进行考核。为了提高门诊护士对急救流程及分工的熟练程度,门诊每年根据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意外事件应急演练方案由门诊护士长和科护士长负责设计,门诊主任、麻醉医生和门诊全体护理人员均需参与,在演练具体实施过程中未参与的门诊护士也要进行现场观摩[7]。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对意外情况及应对措施要认真讨论推敲,对演练时间、地点、场景选择、人员安排和保障措施等要做出详细的规划[8]。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完善或改进相关的应急预案。

3.6对意外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

第2篇: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门诊;导医; 培训;探索

我院2010年7月在社会上招聘了14名导医。在门诊部直接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导医的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分二部分,岗前技能培训和在岗培训。

1导医的基本资料

导医总数:14名, 均为女性。

年龄:18-21岁,

学历:大专9名,占总数的64%,本科5名。占总数的35.7%。

专业特点:护理学

2导医岗前培训计划

2.1导医岗前培训目标:使导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掌握岗位职责及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2导医岗前培训内容:由总体培训计划和各专科培训计划。

2.2.1总体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医院历史文化;规章制度;员工守则;门诊接待礼仪、文明用语;医院总体布局及计算机专业操作等。2、2、2各专科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导医各科岗位职责及操作规则;专家特色、专病特色介绍;各科就诊时间介绍;候诊秩序维护等。

2.3导医岗前培训轮转时间:为3个月,根据各专科的培训内容,确定各科培训时间。

第1-2周 3-4周 5-8周 9-12周

门诊布局流程培训 礼仪知识培训 预检分诊知识培训 专家门诊知识培训

2.4导医培训师资的资质确认:拥有一支作风良好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导医培训质量的基础。我们对师资提出如下要求:从事门诊专科岗位工作5年,中级职称以上,热爱带教并善于教学,平时工作认真,经护理部(或部门负责人)推荐,成为导医的培训师资。

2.5导医岗前培训制度:导医进入正式岗位之前,必须参加岗前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制定专人带教;有关部门必须提供导医培训计划、师资和培训基地并组织培训,培训缺席时间不得超过20%,无故缺席者或在培训过程中发生重大投诉者不得参加培训考试。

2.6导医岗前培训方法:

2.6.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共性的问题集中培训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将各专科的操作理论分散培训,集中培训中有分组讨论;分散培训中有集中总结,这种聚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把握学习重点,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6.2专人带教:导医进入专科培训,配备一对一专人带教,建立教、学责任制,在带教活动中教师按教学计划带教,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挂钩。有利于提高导医的带教质量。

2.6.3 开展专科讲课和提问:文员在各专科培训中不但要学会各种技术操作,更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在各专科选择部分相对重要的内容安排小讲课 每周一次,每次讲课后要求课后复习,每周提问不少于二次,并将提问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导医培训的平时成绩之一。 转贴于

2.6.4建立导医培训操作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导医姓名、培训专科名称、培训时间、要求完成操作项目名称、要求次数、完成次数、完成日期、带教老师签名等。通过登记实时反应导医的操作落实情况,避免带教“不放手”现象,从管理上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2.6.5建立导医培训考核制度:在培训过程中进行阶段考核,可以鞭策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考核了解学习掌握情况,一方面将成绩作为个人的培训综合成绩之一;另一方面可了解培训中是否存在共性问题,便于修正培训计划或开展强化培训等。

2.5.6建立导医培训评教、评学制度:评教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体验,对教学情况的总体感受进行客观反馈。评学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综合情况的客观评价。在各专科培训结束前,护士长(或部门负责人)组织带教老师和学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届时,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提出进一步的希望;学生对带教中存在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民主、互动的形式,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3导医在岗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是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合格未取得执业证者,由于门诊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应变性,因此开展如下的培训:

3.1职业道德教育是导医培训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他们的相关职业素质,是贯穿于职业始终的工作,包括行为规范、社会责任、医院规章制度和在岗职责等。

3.2计算机技能培训:门诊信息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计算机在医院网络工作站正在广泛使用,培训项目包括:门诊排队叫号系统的使用,保养及基本的故障处理、网络预约等。

3.3开展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虽然导医对医护知识有所了解,但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在医院门诊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应当了解和掌握与之疾病和症状的关系及基础的护理急救知识,为此,对导医进行应急演练、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授课。

3.4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门诊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多因素环境,城市人口老龄化常有各种疾病突然变化。建立门诊应急预案系统尤为重要。使得人人掌握抢救措施和操作技能,包括:平车、轮椅车的搬运和运输病人,如何在第一时间发出抢救信号等,导医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为挽救病员生命可赢得更多的时间。

3.5开展国语、方言、手语和外语的培训: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病员都来自全国各地和外国友人包括残疾人,要全方位的做好服务,首先要做到沟通无障碍,使病员感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4总结

第一期导医岗前技能培训已结束,培训考核合格14名。已在门诊的大厅、出入院处、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等岗位上开展工作。各方面反应良好。

5导医培训的发展趋势

5.1医院门诊服务与疾病密切相关,开展“以病员为中。心”的优质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首接负责制。因此,在导医培训中融入基础的医学、护理应急知识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5.2导医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不断重复导医的业务培训。若能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录象,可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同时也规范了培训过程。

5.3导医具有自身的专业特长,若能在培训中选择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有利于临床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同时能人尽其才,调动导医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体现自身价值。

第3篇: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范文

发班次76000多辆次,安全行驶6400多万车公里(数据统计截止10月份)。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实现了无重大客运交通事故,无重大沉船事故,无火灾爆炸事故的目标,工伤死亡指标控制在省厅和市政府年初下达的指标内,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现总结如下:

一、2009年工作情况

(一)健全责任体系,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

一是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加强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负责。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事故,严格责任追究。

二是落实“一岗双责”和岗位责任制。为了增强各级安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职能,坚持好“一岗双责”。

三是落实保证金制度。为强化安全措施,切实做好我市交通系统的安全工作,我局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保证金的实施办法》,使各有关单位的责任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着力隐患整改,排查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国务院将今年定为“安全生产年”,也是交通系统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暨安全管理推进年和“安全责任主体落实年”。市局年初就明确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年度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督查等一系列活动。

一是完善排查治理制度,规范隐患督查行为。我局对事故隐患实施登记管理和分级管理,逐步形成“长期排查、定期报告、限期整改、跟踪督查、责任到位”的隐患排查整改机制。截止目前,全系统共排查出事故隐患44处,2处重大安全隐患已通报相关单位,目前全部整改到位。

二是突出排查治理重点,加大排查督查频率。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交通行业监管等重点方面,全年统一组织开展了四轮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平均每月对下属单位、服务对象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安全监督检查,重点对象每月2次;基层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内部安全互查、抽查。加强对重点时间节点的安全检查,为确保国庆60周年安全稳定,一方面突出节前检查,和节中检查,在节前组织了三次检查,在节日期间强化车站等重要关口的全时制检查,确保安全,另一方面在检查中,落实责任,每次检查都必须领导带队,实行检查领导、被查单位领导双签字,对隐患的整改实行检查组、被查单位,岗位人员三签字,确保查得出隐患,整改好隐患。

三是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建立隐患立案销案制度。对查出的问题当场整改,一时整改有困难的,制定整改计划并落实防范措施和责任人;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形成文件进行通报。对××市农客中心等单位因存在重大隐患或安全管理不到位被我局挂牌限期整改,收效明显。

(三)加大监管力度,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交通安全监管,切实提高事故防范能力。

一是运管部门狠抓“三把关一监督”,确保道路安全监管到位。严把运输市场准入关,凡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批准开业;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凡未达到技术等级的营运车辆,一律不准投放市场;严把营运从业人员资格关,确保持证上岗率100。四是强化客运站点监管,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

二是海事部门主动破解监管难题,确保水上安全监管到位。创新管理模式,与周边地区海事机构建立了防堵保畅联动工作体系;加大督办力度,160多艘危险品船舶已安装g,船舶动态管理得到加强;制定无证船整治方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三是公路部门实施“公路安保工程”,确保公路监管到位。对辖区内257公里国省道和县道逐一调查摸底,投入7万元规范国省干线标识、标线,清除占道障碍物3万立方、摊点250处、非交通标志60块;多次会同安监、公安等部门排查公路“黑点”,投入20万元进行整改;加强超限运输治理,干线公路超限率降至4以下,因超限超载导致的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四)加强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认真总结去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基础上,我局着力在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上下功夫。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全系统建立健全了1个总预案16个子预案,做到与上级预案相衔接,实现分级响应。 三是抓好应急队伍建设。在应急队伍人员选配上坚持“三优先”:党员优先、技术骨干优先、退伍转业军人优先,不断提高应急队伍救助能力。

(五)加大安全投入,安全设施保障进一步增强

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车船更新力度,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累计投入18万元安全资金,与去于事故隐患整改。 二是加强车船更新力度。全市客运站更新车辆44辆,淘汰15辆,更新维修渡船30艘。

三是建设g监控平台。5家企业共投入80万元,建立了统一的g监控平台,初步实行行业监管、协会监督和企业操作的24小时不间断管理模式。

(六)强化学习教育,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

一是以会代训,及时召开安全例会、专题会议和系统安委会。今年以来,系统分别召开了11次安全例会、4次安全工作现场会,就年度、阶段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部署、总结和通报,并及时传达学习各级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文件精神。

二是全系统各单位正常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班。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面授培训,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技能。全系统企业负责人、安全干部、特殊工种、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率四个100;安全宣传、安全信息、安全文化进一步提升。

三是开展特色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组织开展了“第一责任人安全论坛演讲活动”,全系统所有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亲自撰稿、亲自讲演,通过活动,既是对安全工作的一次有益的探讨与交流,促进了安全意识的提高,又对交通安全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航道站有特色地开展了“六月安全月--消防安全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市消防大队专业人员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和实地示范演练,深入职工家庭宣传安全消防知识,为该站每位职工家庭配发2只灭火器,把消防知识普及到职工家庭,提高家庭防范事故的技能发。在成都公交车发生燃烧事件后,板桥公交公司立即行动,对所有驾乘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和应急技能培训,落实随车兼职消防监督员,并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在市局安全处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下,安全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交通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两个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安全事故问责制”尚未真正落实到位,;非法违法经营汽车修理和客运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单位还存在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管理的现象,在安全投入上算小帐,安全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日常工作中“三违”现象仍未杜绝,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经济的原因,道路、车辆、车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安全发展新要求;部分乡镇仍有农用自备船非法载客现象,仍有少部分渡口和农桥存在着安全隐患;安管队伍力量和专业化程度不够强;事故瞒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等。

二、2012年工作打算

我局正在进行规划布置,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将着力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运输环境。

(一)把好车辆源头关

加强车辆检测,把好车辆安全技术关。在元旦、春运前要完成对470多辆中长途客运班车、近100辆公交车和400多辆出租车的安全检测,确保所有参加营运的客运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过关,确保一辆不漏,不留安全死角。

(二)把好从业人员关

一是把好驾驶员资质关,对所有从事客运的驾驶员持证情况进行过堂检查,严防出现不合格驾驶员流入运输市场;二是严格对驾驶员调换的审批制度,严禁车主私换驾驶员,杜绝人车不符的现象;三是推行驾驶员安全资质认定,对安全意识淡、安全信用差的驾驶员,一律清理出客运市场;四是从严把好驾驶员教育关,认真执行驾驶员学习教育制度,确保安全宣传教育到位。

(三)把好源头监督关

严格执行客运站管理“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认真履行发车签证制度、危险品检查制度、收发班秩序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把好客运班车的安全管理。

(四)把好客运市场秩序关

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违法客车运输行为的查处,特别是加大对黑车、摩的、残疾人车的查处力度。春运期间,我们将制定落实相关的专项整治方案,做到责任到人、力量集中、打击有效,保证运输市场的安全、有序;同时,积极配合安监、教育、公安等部门抓好校车的管理,保障学生走好,走了,走得安全。

(五)把好移动危险源管理关

严格加强对客运车辆和危险品运输车船的安全监管,对长途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船全面安装g。切实加强对辆客运车辆运行状态监控,严防超载、超速;切实加强对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和艘危化品运输船舶的实时监控,确保危化品运输安全。同时督促从业单位加强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真正发挥g监控设备的作用。

(六)把好水上安全监管关

农用自备船和乡镇渡口历来是我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全市共有11.6万艘农用自备船、在册渡口31座。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和渡口标准化改造基本完成,农用自备船非法载人现象大为减少,但是,水上无证经营船舶、危险隐患农桥仍然大量存在。对此,市地方海事处多次印发了隐患整改通知书至各责任乡镇,但由于资金等问题,整改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我们将立足我们交通部门职责,加强对这些渡口和隐患桥梁的巡查与监控,加强与有关乡镇的协调,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肩负实责,落实责任,确保水上交通安全。

(七)把好应急救援关

第4篇: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范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围绕“人人受到宣传教育,人人增强防范意识,人人掌握基本常识”的目标,建立健全社会消防宣传教育网络,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水平,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抗御火灾的能力。

二、年重点工作目标

1.完成设立大型公益消防宣传广告牌;

2.建立有特色的消防志愿者队伍,注册人数不少于300人,并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3.行政村和社区至少建有1处消防宣传角,各村(社区)组建1支消防志愿宣传队,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4.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宣传“三提示”工作;

5.积极开展消防控制中心操作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确保消控中心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6.加强城镇居民家庭消防安全自我防范教育,公众消防常识知晓率不低于80%。

三、工作职责和任务

(一)派出所

1.制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策划开展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部署指导每年“119”消防宣传周和季节性、阶段性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2.组织建立消防宣传队伍,开辟消防宣传教育阵地,协助广播、电视、刊物等媒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3.会同镇团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消防志愿者”行动;

4.督促、指导开展消防宣传“六进”和教育培训工作,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二)各行政村(社区)

1.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在每年的11月9日前后开展“消防宣传周”活动,将每月的19日作为消防宣传教育日,制定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消防宣传计划;

2.制定村民防火公约,组建义务消防宣传队伍,设置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牌,定期利用文体活动、墙报、标语、广播、电视等形式宣传普及消防知识,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3.加强对辖区范围外来务工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的针对性消防宣传教育和服务,提高弱势群体防范火灾能力,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宣传教育;

4.开展家庭消防宣传,使每个家庭做到“懂家庭火灾危险性、懂基本消防常识,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自救逃生”。推动城镇居民家庭配置灭火和逃生器材,鼓励农村居民家庭配置灭火器材。

(三)教育科、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所

1.督促全镇各中小学校将消防知识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编制相应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总课时不得少于5小时(其中必须有防火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内容);

2.督促学校建立消防宣传教育阵地,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积极创办“少年消防警校”,开展“消防宣传平安大使”、“雏鹰行动消防章”评选活动;

3.组织开展消防讲座、消防夏令营、消防运动会、消防知识竞赛、应急预案演练和逃生自救训练等消防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参观消防站、教育馆。做到有校外消防辅导员、有消防安全读物,每季度有消防知识课,每学期有消防主题活动,每年有自救逃生演习,使在校学生消防受教育率达100%;

4.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在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5.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所把消防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

(四)广电站、卫生科、农经中心、民政科、建管所、工商分局和科技办、司法所、安监所等职能部门

1.督促指导本行业、本系统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部署开展每年“119”消防宣传周和每月19日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日常消防培训工作;

2.督促指导公众聚集场所通过宣传海报、公益宣传栏、户内及户外公共视频、公益广告和各种消防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消防常识宣传;

3.督促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参加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火灾报警、扑救初期火灾和引导群众疏散等消防知识后方可上岗;

4.按各自职责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培训、宣传和就业教育内容,把消防宣传纳入“法制宣传日”、“科普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

5.要将消防知识宣传教育纳入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纳入社区建设及和谐社区、示范社区、示范村(社区)等考核内容。

(五)镇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慈善分会等社会团体

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会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职工“安康杯”竞赛活动,共青团要组织好各类消防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协同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对消防志愿者队伍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妇联应当将消防安全作为“五好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慈善分会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全镇慈善义工等志愿者服务内容,根据需要组织慈善义工等志愿者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益消防宣传工作。

(六)新闻媒体

1.结合媒体特点,开辟消防专版、专栏、专题、专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播放、刊登消防公益广告,把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常识作为消防宣传教育的重点,在群众喜爱的版面、时段、栏目进行宣传;

2.要主动构建消防信息传递和公示平台,通报政府和公安消防部门提供的消防监督执法情况,组织对典型火灾案例进行点评和分析,开展消防安全警示教育;

3.要做好重大消防问题的深度报道,特别是对那些久拖不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重大火灾隐患,要跟踪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

4.协助有关部门策划开展有影响、有力度、有深度的消防宣传专题报道,深入宣传消防官兵积极投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灭火救援的英勇形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的治本之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组织领导和工作班子,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确保各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第5篇: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范文

1.针对各村村情因地制宜制定抗旱保春耕工作方案,采取维修电灌、清理渠道、建立撂荒地复垦长效机制等措施实现满栽满插。落实双燕、石桥等村人口饮水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2.制定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确保完成1万亩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任务;做好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做好1500亩森林抚育工作。

3.抓好茶叶、蔬菜、水产等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推进田兴茶叶基地、石桥蔬菜基地、黄沙鱼养殖基地建设。

4.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检疫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5.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发动,做到应保尽保。

二、狠抓项目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全面完成小农水建设项目,维修、整治山坪塘90口,电灌站5处,蓄水池45口,标志碑7处、石河堰8条,渠道20条20.75km。

7.搞好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业务用房改建工程建设。

8.全面完成7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

9.全面完成场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10.继续做好水泥厂关闭善后问题处理工作,积极协调区上划拨112万元安置补助费。

11.积极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确保引进企业正常投产。

12.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

13.强化手段,提高实效,争取超额完成固定资产和招商引资任务。

14.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做好成立机构、人员到位、制定方案、业务培训、资料整顿、宣传动员等工作。

三、狠抓民生工作,打造和谐社会坚实基础

15.扎实做好救灾救济、优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加大扶贫济困力度,重点帮扶贫困户或残疾人脱贫致富。

16.制定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完成全镇运行维护项目申报工作,按程序确定施工队伍,全面开展工作。

17.切实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抓好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工作,让农民足额享受到财政补贴,扩大农村消费。坚持以民生为根本,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继续推进财政贴息妇女小额贷款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18.继续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和建控区管理,确保各村公路安全畅通。

19.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工作台帐及工作制度,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完善就业服务,鼓励返乡民工自主创业,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20.对道路交通安全和水上船舶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完成300米波形护栏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安全工作月报、定期检查和安全责任金制度,健全安全责任、部门联合执法和应急救援体系,避免各种险情和重特大事故发生。制定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工作应急预案,坚决避免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和地质次生灾害。参与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

21.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完成1个市级生态村和1个区级生态村以及30户生态家园申报和创建工作。建立全域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规范场镇卫生工作管理机制。

22.完成区200户“村村通”安装任务,配合做好免费电影放映和“两免开放”工作,加强农村书屋管理运行,完成社区书屋和综合文化站建设,广泛开展健身、娱乐、读书等群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3.进一步加大在教育上的投入,巩固“两基”成果。充分发挥“花朵基金”在教育、关心和爱护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圆梦”行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号召,开展栋梁工程扶贫助学活动。

24.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提升优生优育服务。

25.健全和完善殡葬管理制度,坚持依法征收殡葬管理费。

26.迎接档案三级复查验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完成保密、消防等工作。

27.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民兵整组、民兵训练任务。

四、狠抓作风建设,建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

28.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以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工作效能为重点,推进镇机关干部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切实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最直接、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9.进一步完善政府机关管理体制和目标考核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起全机关各部门合法、规范、流畅的管理机制和工作秩序。

30.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培养法律意识,规范执政行为,扎实推进廉洁黄沙建设,继续加强机关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和农村廉情预警工作,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

第6篇: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监督管理,保持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大检查进一步促进各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事业单位的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健全长效管理,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多发态势,坚决防控较大事故,

确保安全生产“三个零增长”目标的实现。

三、检查范围

按照安全生产大检查全覆盖、不留死角的要求,强化落实街道的监管责任和辖区各单位的主体责任。此次大检查确定8大类检查范围,具体如下:

(一)对房屋、道路、桥梁等建设施工领域。

(二)对工矿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企业。

(三)对专业市场、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商贸企业。

(四)对文化、体育、宗教等人员密集活动场所。

(五)对学校、幼儿园、少年宫等教育机构,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敬老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

(六)对道路交通、运输领域。

(七)对城市管理作业、森林防火、电梯等特种设备领域。

(八)对各类住宅小区、“三合一”场所、家庭作坊式企业、住人经营性大棚、仓库等重点部位。

四、具体检查内容

各单位要深查隐患,强力整治,多措并举,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重点围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设施配备和技术标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规范、生产管理过程领导责任、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职工安全生产资格培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

(一)工矿危化品等企业安全检查内容

1、企业是否存在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从事生产经营建设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的;非法用工、无证上岗的;无证生产、经营、储存或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储存的;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未持证上岗的。

2、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投入、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变更管理、安全作业管理、培训与教育、应急救援、事故管理等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生产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内部生产、储存装置之间及与周边建筑物防火间距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要求。

4、企业是否存在未按有关规定制定或严格遵照工作程序从事开停车、动火、登高、进入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是否存在对需法定检测检验的设备设施,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测检验,并确保处于适用状态;是否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非防爆设备设施或电器;是否详细查验、记录危险化学品相关信息,剧毒化学品是否严格落实流向管理要求;企业是否落实夏季高温季节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

(二)各类单位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内容

1、各类新建、改建、扩建以及装修工程办理消防手续,公众聚集场所取得消防安全合格证情况;明确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并经消防安全培训,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每月防火检查和每日防火巡查并填写记录,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情况。

2、每年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培训,掌握基本的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和疏散逃生能力情况。

3、设有消控室的单位,其值班人员取得上岗证书,掌握消防系统设备操作,按照程序进行应急处置情况。

4、单位存在违章搭建导致消防车道、防火间距被占用,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畅通,营业时间有无锁闭,专业市场存在占道经营情况;楼梯间防火门闭合器、顺位器等配件完整好用,常闭式防火门保持闭合状态,防火卷帘下方堆物,防火卷帘能够正常下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正常运行,主要包括报警探测器正常报警、喷淋和消火栓系统管网内有水、消防水泵能正常启动等情况。

5、单位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并填写记录,由专业检测机构对设施进行年度检测,检测报告存档备查情况。

6、单位火灾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灯正常,电气线路铺设规范,有无存在乱拉乱接临时线路情况,专业市场内是否存在电瓶随意充电情况;KTV、网吧等公共聚集场所是否采用聚氨酯等可燃、易燃装修材料情况。

7、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室内外装修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是否有相应的消防安全防护措施,审批程序是否到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在建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工程是否规范,防护网、保温材料的阻燃性是否达到要求情况;家庭作坊是否存在生产、储存和员工集体宿舍“三合一”情况,是否按要求进行有效分割,是否配备基本灭火和逃生器材情况。

8、各种消防安全“提示”、“禁止”类标志标识是否张贴到位。

(三)建筑施工领域安全检查内容

1、是否有施工资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情况,施工、监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特别是落实领导现场带班制度、企业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挂牌督办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2、开展预防高处坠落、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专项整治情况。

3、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安装、拆卸、检测、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情况,起重机械租赁、安拆和使用单位的主体行为情况以及使用年限较长建筑起重机械强制报废情况。

4、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监理人员持证上岗和安全管理人员到位情况。

5、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是否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6、施工单位是否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是否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四)交通运输领域安全检查内容

1、及时掌握辖区单位车辆、运输企业、停车场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情况,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对车辆进行安全例检、进出站登记等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对在杭从事工程运输工作的非本市机动车和驾驶人的备案登记,以及车辆日常检查维护、车辆隐患排查等源头管理台账建立情况;对运输企业所属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处置。

3、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运输的企业是否落实危险品运输车辆驾驶人资格审核,是否开展车辆隐患排查,完整配备安全器械(告示牌、灭火器等部件),是否存在2次以上驾驶危险品车辆超载、超速记录等情况。

4、建设、施工单位根据《区工程运输安全管理办法(暂行)》,检查是否与工程运输承运单位签订《交通运输安全责任书》和《工程运输安全文明管理承诺书》,是否加强对运输企业内涉及的外籍驾驶人、车辆报备信息检查、督促工作;相关运输单位是否向交警部门进行工期、行驶路线、车辆和驾驶人户籍化信息等情况的备案登记,是否按照责任书和承诺书的相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5、配合交警等部门全面排查辖区内所有道路安全隐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重点检查事故多发点段及危险路段是否得到有效整治;道路标志、标线是否完善,灯光照明条件不足,路面坑洼、积水情况是否得到治理;对临水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是否设置临时应急防护设施;对辖区桥梁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6、检查交通安全管理站、停车场等是否有交通安全宣传图板、宣传手册、标语等;学校、企业、建筑工地是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五)特种设备领域安全检查内容

1、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检查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规范生产、使用、检验检测规章制度、安全标准落实等情况。

2、单位特种设备是否存在逾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情况,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情况;是否存在私自使用土制设备情况;安居小区电梯是否按规定检验检测、维修保养、应急处置等。

五、工作步骤

(一)部署自查阶段。街道制定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并全面进行部署,按照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社区、企事业单位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领导带队的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全面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二)检查整改阶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吸取上海静安区特大火灾事故等教训,积极组织开展全面检查,对列入市、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必须按期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填写安全生产大检查记录表,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并将有关检查情况每两周汇总一次报街道办事处。

(三)监督查处阶段。各单位应及时上报隐患检查情况,街道将配合区公安、安监、消防、质监等部门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重点复查整治,对未按规定实施整改的,依法采取行政措施和行政处罚。

(四)总结阶段。各单位在9月25日前上报开展大检查工作情况,对工作创新、整治得力的单位通报表扬。

六、工作要求

(一)街道领导带队检查督查,各分管领导按条线检查指导,各科(办)实施具体检查。各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辖区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带队组织检查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认识本次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肃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检查整改,街道安监站、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站要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及时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

(二)加强活动组织实施。各单位要按照区安委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相互协作、多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造大检查声势,制定检查方案,确定排查整治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检查活动,认真做好检查台账记录、信息上报等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突出边检查边整改,边检查边执法。对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中,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加大治理整改的力度和措施。对当场能进行整改的隐患要立即督促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要限期整改,对危险程度高、危害范围大的隐患要实行重点督办整改,对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行为,要报请区安监局等管理部门联动执法,加大处罚力度,采取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单位,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企业或已经取缔的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单位,要坚决停产整顿或依法关闭,严防死灰复燃,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第7篇: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范文

年重点是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协调各部门形成以生活救助为主,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补充,慈善援助、社会互助、临时救助相配套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波动联动机制、低保标准科学调整机制,着力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力争将救助金额提高5%-10%。抓好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加大动态管理、分类施保的工作力度,落实公示、核查、联审联批制度,城市低保利用两年的时间对所有低保对象进行一次拉网式核查,农村低保坚持每月随机抽查一个镇(办事处)一个村,确保城乡低保规范、健康、有序。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缓解低保边缘户等低收入人群的突发性、暂时性生活困难,力争全年救助达到1200人次以上。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抓好部门衔接,在全市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方式全覆盖,开展多种形式救助,继续实行定额门诊和精神病救助,积极探索分阶段分比例救助办法。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拓宽募款渠道,做好第三期“慈善阳光班”的招生工作,精心打造“月行一善”、“微笑列车”等慈善品牌。

二、着眼于新时期灾害预防和应急救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抗灾减灾水平

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临时生活保障和冬春荒灾民生活救助,最大限度地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减灾防灾工作机制建设,精心组织好“5.12”防灾减灾宣传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基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联动机制,切实提高突发气象灾害下民政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确保民政服务对象生活安全,不挨饿,不受冻。巩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成果,继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力争在城区和农村各创一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三、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福利服务需求,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进一步加强福利机构建设。继续对农村福利院进行考核,增加安全管理的权重,确保福利院规范管理;着重扶持1-2个农村福利院争创全省窗口和模范福利院,进一步改善老人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加快市社会福利院建设步伐,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提高农村五保户、“三无”对象供养水平,进一步做好城镇“三无”对象自愿集中供养工作。全面落实老年人各项优待政策,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优待服务,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拓展福彩销售渠道,弘扬福彩公益理念,营造健康文明的福彩文化,全年福彩销售完成1500万元的任务,力争突破1600万元,为福利事业发展筹积更多的资金。加强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保障残疾人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着眼于深化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政治体系建设

深化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新培育一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典型;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簿弱村”治理工作力度,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精心组织,全面完成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第二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大力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和农村社区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创建活动,加大城市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功能。积极探索农村社区设置、农村社区建设途径、步骤和方法。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和治安设施。着力完善城乡居民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解决群众缺乏读书、阅报、健身等活动场所问题。

五、着眼于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全面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列》和各项优抚政策。努力提高和落实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递增机制,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继续实施“关爱功臣”活动,帮助困难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完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推行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结算服务,着力解决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抓好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努力探索通过经济补偿、自谋职业的途径开展安置工作,继续完善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提升安置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密切军民关系,巩固全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成果。加强优抚事业单位的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不断规范军休干部接收安置、服务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军休人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六、着眼于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依法合理审批。把好社会组织“登记关”,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及自身建设,指导社会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分类从严管理。要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生活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完成社会组织年检工作,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查处和打击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督促服务大局。全面开展民非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把社会组织年检工作与日常监督、绩效评估、信用建设、执法监察结合起来,推动形成社会组织自主发展、自主运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作用。

七、着眼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社会事务管理

深化殡葬改革,逐步实施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强化殡葬职业技能培训,做好殡葬管理所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地名管理工作,发挥地名服务功能,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准确的地名信息。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日常管理。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活动,探索建立维护边界地区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和边界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婚姻登记管理规范化建设和收养登记工作,不断优化办公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

第8篇: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范文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地方财政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0%和1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0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重点工作任务: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全市安排的58个重点项目和86亿元的年度投资任务,着力保障在建和续建项目有序推进,重点抓好列入的重点项目和“双十”工程。夯实全员抓项目机制,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包联和部门负责制,加大协调服务和推进力度,着力解决项目用地、融资和环境等难题,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强化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督办和考核,实行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视察制度,力促重点项目早启动、快推进,按期竣工、达效。

(二)下势治理投资环境。着力解决村企矛盾和部门效能不高两大问题。强化效能监察和行风评议,严查推诿扯皮和吃拿卡要等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推行阳光政务和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为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夯实镇办和主管部门责任,加大村企矛盾协调和化解力度,综合运用利益调节、教育引导、依法治理的办法,及时、快速处理村企纠纷,减少阻工事件。对堵门断路、强买强卖等恶意阻工、挡工的首要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

(三)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围绕国家产业和财政资金投放新动向,用好用足东大门建设和关天经济区各项政策,瞄准农业、水利、民生、扶贫、生态、循环经济、文化产业等方向,抓好策划包装,不断充实项目库,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接替,持续增长。采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项目宣传,适时公布项目策划、储备与招商信息,引导更多企业发展包装出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实现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推动机制。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立足园区、景区、城区三大平台,突出循环经济、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和轻工业发展四大领域,拓宽招商渠道,丰富招商手段,招大引强,提质增量。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30亿元。

二、做大做强现代工业

(五)全力确保工业增长。加大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运行监测调控,及时准确掌握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着力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原材料运输、融资、用电等难题,促进骨干企业提质增效,满负荷生产。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建立银企经常性互动联系机制,全力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做强传统产业,巩固钢铁、煤炭、焦炭、建材及煤化等行业的规模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加‘部新钢城建设,全力推进龙钢周边村庄搬迁工作,重点推进龙钢1000万吨产业升级项目、龙钢生产工业站和铁路专用线改造项目。做优煤炭产业,不断提升地方煤矿装备水平,重点抓好矿业公司桑树坪矿技改项目、兴隆煤矿120万吨机械化技改项目,加快王峰煤矿建设,全力支持桑北、岑底、龙亭煤矿前期开发。稳步提升焦炭产业,做强煤化工产业。重点抓好龙门煤化500万吨焦化基地续建项目、20万吨甲醇项目、25万吨液化天然气、30万吨合成氨、50万吨尿素等化产项目,同时支持合力100万吨焦化二期等续建项目。提升建材行业,依托徐德龙院士工作站,加大新技术创新力度和转化速度,打造建材技术新优势。

(七)强化园区功能。加大园区固定资产投入,完善园区水、电、路网布局,加快滨河路、禹门大街北延、八一路等道路建设,争取启动108国道二期项目和西禹高速龙钢出口项目,推进陕汽物流园、白村物流中心建设,构建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物流运输格局,打造关中东北部物流中心,同时抓好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八)启动轻工业园区。完善轻工业园区平台功能,尽快完成轻工业园区总规和详规编制,启动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使签约的食品、医疗器械、机械等项目顺利入园,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新支撑。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九)推进农业产业化。启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设龙亭、居河沿岸两大农业示范园、万亩果业示范园和五星、西范和史带村3个设施蔬菜示范园,引导主导农业产业向标准化、生态化和规模化生产转型,将农业与休闲旅游、农家乐等餐饮等服务业有机相结合。总结推广农业产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现有模式,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做强花椒产业,稳定花椒规模,主打大红袍花椒全国驰名商标品牌,支持花椒期货上市,以花椒芽菜生产和加工项目为龙头,延伸花椒产业链。落实促进畜牧业发展各项决定,积极争取引进正大集团,形成企业投资指导、农户代养的新型畜禽养殖模式,扩大产业规模,解决农户投资难题,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盛大牧业、金太阳油脂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

(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捆绑使用各类支农资金,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36个行政村3万余人的饮水问题,恢复改善4.3万亩可灌溉农田。充分利用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和贫困村整体搬迁力度,新建扶贫重点村3个,搬迁贫困人口466人,彻底改善贫困村面貌。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新能源建设,年内完成2个大型沼气、l2个养殖小区沼气、2900户节能太阳灶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十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实中省各项惠农政策,足额兑现各项补贴资金。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阳光工程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以创业促就业,加大农民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为农民创业提供宽松环境。加大劳务输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年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深入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和“百部包村扶贫千元增收计划”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四、振兴文化旅游产业

(十二)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全面落实与陕文投的各项合作意向,全力支持“史记·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建设,完成古城搬迁安置年度任务和史记长廊雕塑景观试验段工程。实施好普照寺、大禹庙、九郎庙等9项文保工程,启动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建设。抓好党家村、黄河风情、猴山等景点建设,把建成以古城、司马迁祠、党家村为支撑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7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7亿元。

(十三)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和吸收民间资本进入旅游行业,推进五星级酒店建设及景区绿化靓化工作,提升旅游档次和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餐饮、商贸、金融、娱乐等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十四)激活文化产业。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激活文化产业。大力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启动状元街“文化一条街”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构建镇办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8个镇村文化站建设。继续举办民祭司马迁、大禹、秧歌大赛,和秦腔大赛等活动,激发基层文化活力。深度挖掘司马迁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内涵,整合行鼓、秧歌等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扶持特色文化企业和演艺团体,不断充实文化软实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向力。

五、统筹城乡建设

(十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按照“建高楼、腾空间,增绿地、造景观”的思路,实施主城区“北进、南伸、西延”战略,启动城市北区建设,实施北二环、大禹东路、黄河大街北沿等骨干道路和城市供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部投资集团城市北区中央商务区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启动象山森林公园建设,完成“象岭朝霞景观区”建设,完成西禹高速入口、二环路、太史大街等绿化亮化工程。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重点抓好河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通过典型带动,全面加快董村等6个村改造进程。加大棚户区、沉陷区、工业聚集区和深山区村庄的搬迁力度,引导农民向城镇聚集。

(十六)加快重点镇建设。坚持“规埘先行,基础突破,服务配套”的城镇建设思路,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西庄、昝村、芝川等小城镇建设,重点推进龙门重点镇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4亿元。

(十七)繁荣城乡经济。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公平、规范的经济秩序,不断壮大第三产业。落实扶持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推动餐饮、住宿、商贸、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积极拓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商务、培训、理财、健身等新兴服务领域。

六、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十八)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三城联创”,着力抓好园区、景区、城区和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重点污染企业技术改造、厂区、矿区道路硬化等项目,治理企业内部环境污染。加大对108国道环境专项整治力度,解决车辆抛撒、“三堆”和违章建筑三个突出问题,改善国道面貌。狠抓城市管理,集中对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建筑秩序、市容市貌、集贸市场等方面进行治理,下大气力改善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和城中村的卫生状况。继续开展重点镇村“创卫”活动,努力建设环境优美、洁净舒适的人居环境。

(十九)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项措施,加强节能减排机构和制度建设,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完成大唐二电、尧柏水泥、矿务局矸石电厂、黄河节能电力公司等4项烟气脱硝工程,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强化钢、电、煤、焦等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在线监测和日常监管,引导高耗能产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COD)消减160吨,二氧化硫(S02)减排7000吨的目标。

(二十)加大生态恢复工程。继续抓好“三带四区”绿化工作。在高速路沿线、108国道沿线、西部沿山及城区、龙门园区、西昝园区、司马迁景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努力提高重点区域绿化水平。积极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深入推进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全年完成各项造林绿化工程4万余亩,切实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

七、不断改善民生

(二十一)优先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重点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和文化事业,着力解决就业、住房、物价、食品安全、药品监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快卫生、文化、食品监管体制的改革,加大教育、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同时推进计生、广电、科技等其它各项事业,形成亮点纷呈,协调进步的局面。

(二十二)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续建、新建廉租住房640套,3.2万平方米,公租房540套,3.3万平方米;支持河渎新农村建设,全力保障新河渎小区建设;加快桥南村整体搬迁;加大幼教投入,加快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完成新城区第一幼儿园建设,改扩建7所镇(办)中心幼儿园,完成职专教学实训楼等建设工程,实施新城四中等初中标准化建设和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生活设施改造工程,完成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提高办学水平,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改善师生生活条件;实施薛峰水库供水安全工程,改造输水管道6678米;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完善配套建设供水管网42.85公里;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善龙亭灌区灌溉条件;继续实施千里绿色长廊建设项目,并按照规划要求,在陡坡耕地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及人工造林工程,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二十三)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密切关注弱势群体,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扶危济困、残疾人保障等工作。全面推广“五大”社会保险,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及时调,整失业保险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标准,提高享受财政补助的村干部补助标准。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统筹,用好各类社保基金。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全年新增就业5500人。

八、加强社会管理

(二十四)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加大矛盾调处力度,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位一体,无缝衔接的矛盾调处体系,迸一步夯实责任,深入开展市级领导大接访活动,形成领导驻厅制度,加大下访、约访、回访工作力度,妥善处理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企业改制、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突出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和。

(二十五)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继续推进“平安”建设,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社会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提高治安满意度。

(二十六)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稳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对煤矿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包括森林防火)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煤行为。进一步梳理排查,杜绝各类事故隐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千方百计减少一般伤亡事故。

(二十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完善预案体系,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确保应急救援措施及时准确到位。

第9篇:残疾人技能培训应急预案范文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政发〔20*〕1号)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一)今后五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任务是:用3年左右时间,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巩固再就业工作成果;认真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长效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二)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要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在制定涉及全市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推动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容量;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二、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三)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列人员发放《*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以下简称《再就业优惠证》):

1、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2、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

3、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4、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5、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或享受期满仍未再就业,以及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后仍未再就业的城镇其他集体企业的失业人员;

6、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分流需要安置的人员。

上述5、6类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不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四)下岗失业人员凭《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相应的政策扶持。

1、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20*年底前核准减免税费但未到期的人员,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2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对及时足额归还贷款的,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再申请贷款1次,两次贷款时间累计不超过3年。对下岗失业人员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相应扩大贷款规模,贷款额度最多不超过10万元。对利用上述两类贷款从事微利项目(附后)的,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贴息累计不超过2年,展期不贴息。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50%的贴息,其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25%,贴息资金由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所在地财政按季拨付到承办银行,年终结算。

凡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人员,不受城区、乡镇地域限制;提供反担保手续(已验收授牌的信用社区除外)的对象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和在市的中央、省属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要减少小额担保贷款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从受理到发放最长不得超过15天。

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其中,市级保持在500万元以上,区级保持在200万元以上。

要统筹解决好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人员经营场地问题。在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时,要优先考虑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经营场所问题。由政府主导建设的贸易市场,应将不低于30%的经营摊位平价租赁给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下岗失业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当地政府应建立再就业基地,相对集中地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建设、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再就业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公示税费减免的项目和标准,优先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税费代征代收的单位,应直接从管理费、场地租赁等项收费中核减再就业政策规定减免的税费。

2、对困难人员实行就业和社会保险援助。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人员(即在2007年底之前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的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下岗失业两人以上的家庭及“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员,作为援助重点,享受以下政策扶持:

(1)政府投资开发和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应优先安排就业援助对象。被录用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录用的人数,在相应的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单位应为所录用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部分由本人负担。上述就业援助对象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相应延长,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要资金分别由市、区财政解决。对20*年底前核准社会保险补贴但未到期的,按此政策执行。医疗保险补贴只在剩余期限内执行,不予追补。

(2)对就业援助对象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提供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0%。

(3)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录用就业援助对象。对各类用人单位录用援助对象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由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级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经办,按实际录用人数对用人单位给予每月50元/人的奖励,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且难以再就业的“4555”国有企业下岗困难人员(即在20*年底之前女性年满45周岁、男性年满55周岁),给予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援助。对核定的援助对象,按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逐年将其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额缴至其法定退休年龄。

对就业援助对象灵活就业后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以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本市确定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率计算的缴费额的50%给予补贴,其余部分由个人缴纳。

(五)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企业凭《*省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以下简称《企业认定证》),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录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录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20*年底前核准减免税但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规定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

同时对上述企业中的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录用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部分由本人负担。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单位先缴后补”的办法。对20*年底前核准社会保险补贴但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医疗保险补贴只在剩余期限内执行,不予追补。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增加的岗位,新录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或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录用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财政贴息、经办银行的手续费补助、呆坏帐损失补助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六)加强《再就业优惠证》和《企业认定证》的管理。“两证”统一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免费核发。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对象的就业能力和愿望安排职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再就业优惠证》采用实名制,限本人使用,已提供优惠扶持政策的,应在《再就业优惠证》上及时标注;对已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已办理退休手续的,由发证机关及时收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和企业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信息交流及协查制度。对欺骗冒领、出租、转让或伪造《再就业优惠证》和《企业认定证》的,劳动保障部门应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三、强化就业管理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七)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切实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开展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经办失业保险、实施就业援助、提供劳动保障事务等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明确工作职能,其人员工资、工作经费足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要加快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开发就业岗位,收集和用工信息,做好用工登记、求职登记和就业登记;登记审查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及小额担保贷款人员条件;动员和组织新成长的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对城镇“零就业”家庭等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援助;对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要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按照每人每年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由同级财政预算落实其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

(八)加强驻外劳务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市际劳务协作,发展打工经济。本市从事劳务工作的机构,统一接受市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以便及时掌握全市劳务输出情况。基层就业管理机构应在村民委员会聘用劳务输出联络员,并挂牌上岗,协助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做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服务和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工作,相应工作经费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年1000元/村,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

(九)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要完善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定一批诚信服务的职业中介机构为定点机构,对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职业中介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凭用人单位与上述对象签订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履行达6个月以上的证明,技术工种职业资格证及相关证明材料,经同级劳动保障审核、财政部门核定后,按实际介绍成功的人数给予职业介绍补贴,补贴标准为市200元/人,区150元/人。

推进信用社区建设,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的机制。下岗失业人员在信用社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担保机构凭信用社区提供的审核证明直接办理担保手续,经办银行凭担保函发放贷款,免除反担保手续。

按照“金保工程”*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实现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业务的全程信息化,逐步实现省、市、区、街道(乡镇)、社区五级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信息联网,并定期分析和职业供求和工资水平信息,完善网上职业介绍功能。

(十)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就业工作。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城镇新成长劳动者的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的就业服务政策。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劳动力进城自谋职业或被用人单位聘用的,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制度,享受同等的工资、社会保障待遇,并妥善解决好其就医、子女入托和就学等实际问题。

(十一)深化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积极筹措资金,兴建*州市劳动力中心市场,建立调控有力、竞争有序、信息畅通、服务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制订出台《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等配套办法,加强劳动力市场秩序管理,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职业介绍诚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严厉打击劳动力市场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建立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和备用金制度,规范劳务派遣行为。按照国家规定的配备比例,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严格禁止和坚决纠正使用童工、超时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压低和拖欠工资、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随意裁员等行为。

四、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十二)广泛发动和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通过资质认定,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定点培训基地,在有条件的乡镇要设立培训点,逐步建立运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和培训成果社会招标等市场化培训机制,引导各类、各级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及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残疾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给予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采用个人报销补贴方式,对生活确有困难、无力垫付可报销补贴部分的,由培训机构申请,根据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由参加培训对象或培训机构持参加对象身份证、培训工种和时间凭证、结业证(技术工种要凭职业资格证),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给予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市600元/人、区500/人。

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对持有创业培训结业证书和创业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的创业者,在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应优先办理。对符合上述培训补贴政策的人员,凭参加培训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报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后,给予一次性创业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市1200元/人、区1000元/人。

(十三)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工作。加大各级就业训练中心和技工学校的建设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并逐步依托其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实际操作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操作考核服务。对就业援助对象生活确有困难的,通过初次技能鉴定时,免收职业技能鉴定费;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和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鉴定费用,按省规定减半收取,免收和减收部分由市财政对培训鉴定机构给予补贴。

(十四)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开展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级工以上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行动,制定并落实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使用、待遇等相关激励政策,实现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增加,结构明显优化,素质显著提高。

(十五)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再就业培训工程”和“农民技能就业培训工程”。由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对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有外出务工愿望和能力的农村劳动者进行登记组织,市劳动保障部门指定就近定点培训机构,根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自身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对城镇“零就业”家庭、有外出务工愿望和能力的农户,每户至少培训1人、推荐就业1人,其参加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的费用补贴按相应补贴政策执行。对于被征地农民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需的资金与征地费用统筹安排,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开展失业调控,有效控制失业

(十六)高度重视失业调控工作,建立失业预警机制。要把控制失业率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实际失业率、长期失业者比例、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等情况,确定失业预警线。一旦达到失业预警线,政府将启动社会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应急预案由市政府劳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制定),暂停所有用人单位裁员、增加失业保险金和就业经费的投入、向外输出就业、以工代赈等措施,控制失业率攀升。要将长期失业者所占比例控制在一定幅度内,避免失业群体出现的时间及地区过于集中,保持全市就业局势稳定。

(十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对企业裁员的指导,规范企业裁员行为。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50人或裁员人数占职工总数20%的比例,要事前向市、区人民政府报告。凡不能依法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和妥善解决拖欠职工债务的,不得裁减人员。

(十八)完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各级统计、劳动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建立劳动力调查分析制度。要通过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对失业人员进行动态登记管理,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六、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

(十九)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办法,明确要求申领人员应进行求职登记和参加职业培训,充分调动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的积极性。求职登记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培训由失业保险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经办机构组织,市劳动保障部门指定就近定点机构培训。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按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和50%确定,形成合理配套的标准体系。

(二十)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并妥善处理遗留问题。从20*年起,企业新裁减人员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没有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妥善解决并轨人员再就业、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基本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债权债务和劳动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十一)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作用。积极落实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加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对按规定已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从20*年起连续3年无人员失业的企业,对企业内部组织的转岗培训和实际安置人数,经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后,给予每人100元的转岗培训补贴,最高不超过当年本单位缴纳失业保险金的50%。所需资金从市、区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解决。

(二十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继续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研究制定适合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切实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将更多的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激励机制,促进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互动。要确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并根据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需要安排一定的扩面工作专项经费。

七、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就业再就业

(二十三)继续巩固和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继续把新增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把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和实现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联动机制作为主要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定期督查通报制、年终考核奖惩制、问责制,确保各项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二十四)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调整充实各级人民政府就业工作的领导力量,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充分履行综合协调监督管理职能,相关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情况沟通和工作协调,建立健全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十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从20*年起,各级财政应按不低于本级财政上年度一般预算收入1.5%的标准,将就业再就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再就业经费除可用于国家、省、市原规定的项目外,还可用于劳动力资源调查、劳动力市场建设和运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下岗失业人员档案托管、驻外劳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实训基地建设、农村劳动者转移培训、就业再就业宣传及就业再就业专项奖励等。中央和省级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的分配,与各级资金筹集使用情况、政策落实状况及工作实效等挂钩。各级监察、审计、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二十六)充分发挥各派、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支持他们参与组织各类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服务,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