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信息管理范文

金融信息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信息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信息管理

第1篇:金融信息管理范文

傅聪(1992-),男,广东梅州,工作单位:广东金融学院,职务:学生。

徐文敬(1992-),男,广东梅州,工作单位:广东金融学院,职务:学生。

摘要:近年来,商业银行储蓄金钱的同时贮存了大量的个人信息,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在保护个人财务信息管理制度上是很不完善的,储户对信息保护较低的商业银行的很不满意,常常一起纠纷。本文章简述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管理和商业银行对个人信息问题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或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管理

由于金融领域应用的信息透明和网络虚拟化水平不断上升,造成现代社会个人的信息安全无法有效保护,产生个人财产危害相关问题的不断上升。银行作为一个从公民到政府之间的信息收集专业权利机构,以及为公民财产提供重要的存储和托管的组织,银行必须有责任和义务,为公民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近年来经常发生的银行个人信息泄漏,致使很多公众感到惊讶和恐惧,所以,我国银行应在民众的要求下加强保护个人金融信息。

1.个人金融信息泄漏渠道

1.1银行泄漏

一是银行在有利可图的时候可能会将一些关于个人财务的信息透露给购买方。据调查在2010年,金融管理局披露有6家银行将60多万客户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给相关的购买者,这种现象这几年在大陆是很常见的,我们有时是很不容易判别是接到的电话是来自银行还是保险销售公司,还是从事非法活动的的保险公司;二是,银行机构的的内部人员为了个人的利益,倒卖客户的个人财务信息。在上海最近追查到市面上有出售的银行客户信息的情况,后来这两名嫌疑人被依法定罪,罪名包括涉嫌盗窃,出售贿赂,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三是,由于银行外包服务管理出现问题,导致外包商非法的、未经授权访问的个人金融信息及银行账户信息。

1.2商户及支付服务机构泄漏

近年来,许多现场购物和网上购物,可以通过POS机安装商户终端或支付服务平台,并在交易过程中,通过系统内的商家终端或是支付服务平台可记忆个人金融信息,之后商家和支付服务平台人员可随时访问用户的财务信息,最终导致泄漏。 在2010年,警方就已破获一起商场员工在其工作期间,利用便利条件,收银员通过POS机记忆功能,盗用POS机程序致使客户的银行卡信息被盗,银行卡被复制数张,破译一个相对简单的银行卡密码,从而窃取了数张银行卡内的金额,超过20万美元的现金。

1.3黑客及不法分子入侵导致泄漏

黑客自身可以制作脚本,通过无线网络或者植入恶意程序的方式入侵金融系统的电脑程序,进入后端数据库进行盗取,包括复制信息个人行为,账户信息。 在2011年,美国花旗银行就受到黑客的非法攻击,影响到了大约360,000左右的信用卡用户,黑客盗取了客户的姓名,帐号,联系信息。可见多么危险。

2.个人金融信息泄漏的主要原因

2.1银行个人金融信息管理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

目前,银行相关机构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给个人影响巨大,保护个人财务信息,就是保护一项重要的资产银行,就是保护银行的信誉,保护客户隐私的一个综合能力,相反如果个人的金融信息泄露,会带来一个时代的风险来对待,不保护个人财务信息,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框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些往往是由于银行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的。所以,要想形成一个完善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管理系统,现有分散的相关制度在各业务管理系统需要统一,成立组织的系统性保护,覆盖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存储和销毁的所有方面。

2.2银行个人金融信息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

现在,银行一般不进行有效的保护个人财务信息,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各个部门在保护个人财务信息方面凌乱,信息系统没有信息进行整体收集,缺乏统一的管控。内部管控方面,主要是没有形成专门的个人信息的管理机构,缺少专业的人员进行保护个人信息,从而难以实现个人信息保护,无法充分发挥保护功能。其次,内部监管和检查比较薄弱,缺少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执行的专项检查,检查内容未进行常规检查,定期进行机构检查的覆盖率较低。再一个就是,信息查询跟踪审计工作落实不到位,银行和其他账户的信息当进行过信息查询时缺乏记录过程,难以跟踪谁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过个人信息。最后一点是,外包管理缺乏,外包人管理的控制的行为是需严格保密的,保密外包整个过程接受审计,评审。

2.3对商户及支付服务机构的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制约

与银行合作的商户或是第三方支付服务平台需要提供商为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的责任,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对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是一种义务。但是,目前银行签约商户没有规范的管理,第三方机构更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从而造成银行和支付服务平台或提签约商家松散的管理。没有签署合作协议,落实责任。没有明确使用个人金融信息的权力,没有足够的安全的保护技术,银行更是缺乏定期检查监督,常规检查经常流于形式上的。其次,我国未出善的机制进行监督支付服务的企业和组织。付款服务给为商家和用带来了方便,但对个人财务信息往往造成泄漏,这样的监管机制目前缺乏有效的实施。

3.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3.1银行层面要提升意识、构建机制

首先是要加大银行内部的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有约束自身提高客户的个人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法规,主要对客户的个人信息的采集,存贮,信息有效周期等整个过程实施有效地保护,确保客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和内部管理规范,将各岗位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包含信息安全管理与控制,并且对过程中各岗位人员和管理职责和权限实施监督考核,做到切实保密,将带有个人信息的纸张和电子文件集中统一安全监管,个人信息的浏览,复制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登记和监督管理,加强考核责任制,定期检查信息安全的情况,通过审计工作及时进行用户信息的风险和脆弱性评估。其次提高信息系统的组建和管控。一方面在大量的银行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整合,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整合个人财务信息,方便统一保护和管理;另一个方面要不断的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信息系统可能遇到问题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评估风险,运用防火墙等工具,数字证书认证等第三方认证技术。

3.2加强银行业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监管

首先,我们必须考虑将保护个人财务信息纳入银行的整体风险监管体系。监管部门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公民信息,客户的个人信息保护需要有关部门制定不同机构部门的规范进行执行,明确银行对客户的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整个过程受保护的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违反的银行业机构的责任和个人赔偿力度,造成客户较大的经济损失的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后果,视情节给予处罚,或采取强制措施。其次,银行可以启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客户的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规范和标准,推动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促进银行业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使人民利益不受侵害。最后通过加强对银行的师弟监督和非现场监测,加强客户的个人金融信息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银行机构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个人金融信息数据库,以防止信息被泄漏、盗用。

3.3国家层面要加快立法进程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系统,多角度的法律和法规,创建一整套以保护个人信息法律标准,法律规定要求银行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约束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则及法规,建立合法合理的个人信息的查询方法,奖励行业监管机制。其次成立专业的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对使用个人信息的组织或个人严格监督。最后,提高我国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开展宣传活动,培训公众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能力,减少因自身意识不强带来的损失。(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盛雅琴. 论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J]. 法律事务,2011(3):11~14.

第2篇:金融信息管理范文

从上个世纪到现在,由金融业引发的金融危机不胜枚举,例如199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亚洲,1994年发生在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拉美型危机,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风暴更是重创了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有些国家甚至在此次金融危机下濒临破产。而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与这些国家金融业发展中不注重风险管理、没有积极的进行金融创新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些屡次发生的金融危机也让金融行业认识到了金融风险的危害性,并加大了金融创新的研究。

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主体为了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影响自身发展的环节进行相应的变革,从而对金融要素进行创新组合,建立起新的金融机制。金融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包括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金融管理手段的创新等等。以此来达到消除阻碍金融主体发展因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金融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规避风险,能够有效的减少行业竞争,是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二、金融创新的表现

(一)金融理财业务的创新。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在满足日常消费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投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开始开发和推出诸多的理财业务,各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竞争也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时期。各种理财业务竞相推出,更新的速度和频率极快。例如中行、工行和建行等先后推出了各种形式的新股申购理财产品。

(二)业务领域的纵深创新。

在金融创新的浪潮下,商业银行一直在不断的延伸业务领域,目前,商业银行已经摆脱了过去单纯的“存贷汇”业务束缚,开始将业务触角伸到个人理财业务、证券业务、电子银行和一些衍生产品领域。当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不仅仅停留在这些业务上,有部分商业银行还开始尝试组建新的金融集团,并设立基金公司,以实现银行资金的跨行业流动。这表明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进行金融经营的创新。

(三)金融服务对象的创新。

过去,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对象范围比较狭窄,影响了金融业务的开展,在金融创新深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也开始创新金融服务对象。很多商业银行都开始推出针对个别客户的特殊财务规划,为这些个别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大力推广。

三、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及管理

金融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金融行业活力的增加,还有风险的增加。金融创新让金融机构的竞争开始同质化。当银行传统主流业务,如存贷利差开始缩小之后,其不得不转而推出高风险的业务,这些高风险的业务也导致了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加,降低了银行的信用等级。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在金融市场国际化之后,金融市场的外资可能会大量流入,会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从而导致金融危机。金融风险具有扩散性,因为当前金融机构是相互交织和联动的,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风险,均有可能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会造成整个金融行业的风险,从而诱发行业危机。金融风险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安全问题会变得更加隐蔽,一旦风险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突然爆发从而对社会和国家造成更大的危害。因而,我们必须认识到金融风险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想规避和控制这种风险,必须要发挥多方作用,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

(一)改变理念和方式,优化金融监管。

新时期,金融监管也应该充分适应市场需求,适应金融创新的需求。一直以来,在我国金融业中,银行是主导行业,金融风险更多的表现为银行风险。因此,监管的重点放在对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管上,而在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风险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想充分适应这种变化,实现对证券机构、保险机构等金融行业的监管,必须要改变监管理念、革新监管方式。监管既要以规避金融风险为前提,又要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目标。监管措施上要采用先进的手段进行监管,例如可以引入金融工程实施监管。金融工程集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对于推动金融创新活动有显著作用,对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利用其中的投资组合理论来分散投资风险,可以利用其中的期权理论来防范收购兼并风险。

(二)政府要发挥作用,强化金融监管。

在金融监管中,政府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政府的参与,能够有力的打击金融违规行为,能够保持金融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因此,政府必须要认识到自身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地位,要为金融监管献力。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加大监管法规的制定,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政府在指定金融监管法规时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首先,金融监管要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必然要进行创新,政府监管不能够牺牲金融机构的利益,不能够妨碍金融机构的创新。而是要发挥对金融创新的引导作用,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并引导其完善相应的创新机制。其次,要修改完善金融监管法规。要根据当前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的需要对既有金融监管法规进行修改完善,特别是对一些行业打擦边球的现象,要完善相应的监管法规,确保无法律漏洞可钻,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再次,对不合时宜的法规要及时进行废止。要针对金融创新后的个人理财业务和保险业务等修改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三)发挥市场制约作用,防范金融风险。

市场能够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督,为了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更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监督作用。各国都必须要注重市场的这种作用,将市场约束和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监管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金融监管的成效。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大市场信息的披露力度、加强金融行业的信用等级评价等来实现监管,要强化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意识,利用市场本身的经济力量来调控和约束金融活动,从而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

(四)金融主体要树立风险意识,强化自我风险管理。

作为金融行业的主体,各金融机构必须要正确认识金融创新及随之而来的各种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要知道金融创新可以扩充自身的金融业务,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利润。但是也应该认识到随之而来将是日显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金融风险。为了有效的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必须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能够防范风险的管理制度。例如可以建立风险预测评估体系,可以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提前预判。同时,金融机构在创新产品的过程中也要谨慎决策,注意产品自身风险的规避。

(五)注重国际合作,防范规避金融风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也会日渐明显。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金融行业必然要逐渐拓展国外金融业务。面对日渐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金融机构必须要注重国际合作,通过国际联动来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例如各国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要取长补短,同时,各国应该签署相关的协议,明确规定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适宜,从而加强对本国金融风险的监管。

第3篇:金融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市场环境;财务资源;管理信息化

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节约整个金融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金融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金融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目标,从而使金融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金融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一、营造良好的资金结算服务环境和物流管理服务环境

资金结算服务环境是金融会计信息处理电子单据的重要来源之一。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的结算账户托管制和清算汇划体系等服务能否实现方便快捷、安全畅通,是金融会计发展重要的环境制约。

物流管理服务环境是金融会计处理电子单据的另一个重要来源。网络金融会计要发展,就必须改善物流管理环境,对商品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物流管理,包括入库、质检、出库等。

二、网络经济的崛起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7-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规律”——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的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三、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会计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此外,现代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金融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金融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金融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金融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网络金融会计的发展首先有赖于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四、质量可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软件及软件商

财会软件是实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件,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为网络化财会软件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一旦系统运行不畅,将使金融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另外,网络化财务是通过网络对金融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将金融企业整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软件质量性能不可靠或不稳定,将影响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甚至会使整个金融企业运营陷入瘫痪,给金融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考虑到软件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和可靠性的问题,软件维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对软件商的售后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新的环境对应用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首先,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此外,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其次,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金融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网络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既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文化程度偏低,视野偏窄,尚不能适应网络会计的发展要求。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问题是网络会计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银行必须加大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信息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

六、完善金融会计制度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制度选择和制度变革的产生,依赖于整个社会各利益集团对于制度变迁的强大需求,也就是说,利益集团的制度需求是决定制度变迁的重要变量,在制度需求不足的情形下,制度主体就难以成功推行制度变迁。而金融机构对会计信息市场的改革就处于这种典型的“制度需求不足”状态中。由于监管机构、商业银行改革的制度需求明显不足,这就决定了金融会计信息市场的改革不可能采取“休克疗法”的模式,而只能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在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上逐步改善。

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的选择理应遵循交易费用最低原则。政府和市场行为在制定会计制度的权利安排上均有其优缺点。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某一种安排方式任何费用都最低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理想的安排方式是寻找政府与市场结合与协调的均衡点。中国目前的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是纯政府模式,是由政府直接颁布的,而不是从中国会计实践中推导而来,它是一种通过“逆向生成”的演绎法完成的纯政府制定模式。中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必须朝着“以政府为导向,引入市场规则”的模式发展,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中国没有顺向生成的土壤,而且还在于如果随意作出制度性变迁和转移,其变迁和转移成本将是惊人的,所得出的金融会计制度将与经济运行背道而驰。政府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不能成为理想的制定模式,目前存在的假账林立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逐渐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引入的市场规则更有助于金融会计制度的完善,可防止金融会计制度因市场不完善而走样。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应以政府模式为基调,适当引入市场规则,使金融会计制度的博弈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游戏规则,使出台的金融会计制度逼近帕累托最优状态。

七、有效界定金融信息产权

金融信息产权,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金融信息的存在(供给和使用)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金融信息的产权界定和安排低成本地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彼此发生利益关系尤其是利益冲突时必须遵守的和与金融信息有关的行为准则。金融信息产权的内涵正在于其作为金融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和分配规则共同发生作用,影响金融企业利益相关者对金融企业产出的分享结果和导致资源的不同配置结果。从金融信息的特征进行理解,金融信息产权不能够独立存在,它依附于金融企业的所有权和金融企业利益相关者对金融企业产出的产权,但是金融信息产权会与逻辑上的金融企业产出的产权发生背离。金融企业产出的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存在委托关系时,金融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分配的前提是必须存在一个总量,这是进行金融企业产出分配的基础。金融信息的存在至少可以反映可供分配的总量。其次,分配应该存在一种社会公认的规则。金融信息虽然并不直接体现分配的规则,但是毫无疑问,不同的金融信息揭示的内容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分配结果,因此可以认为其影响了分配的过程。金融信息作为金融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必然存在着作为替代变量是否具有充分性的问题。对于金融信息及其意欲反映的关于金融产出的耦合度,出于效率的考虑,投资者并不追求完全的100%的耦合,而只追求进行决策所需的具有“充分含量”的会计信息。但金融信息的充分含量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它取决于以下几项因素:投资者的决策模型;决策偏好;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和金融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若将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所需的金融信息的充分含量作为契约性部分,那么与金融企业产出100%耦合的金融信息含量和“充分含量”之间的部分就可以看作剩余(residual)部分。因此,金融信息产权的界定就可以表述为“在金融信息的契约部分和剩余部分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的过程”,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制约,金融信息产权并不旨在消除金融信息的剩余部分,尽管一些投资者对金融信息的需求具有“贪婪性”并希翼获取越来越多的金融信息。金融信息的契约性部分是否最佳?是否能够确保投资者的决策和利益?或者契约性部分和剩余部分的均衡是否具有稳定性?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如何恰当地进行调整,以使之向最佳逼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最终归因到金融信息产权问题。

八、建立信息披露监督与激励机制

在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问题,降低成本,除了对管理当局进行适当的监督外,应对管理当局进行恰当的激励,诱使管理当局的效用函数尽可能和委托方的效用函数趋于一致,降低管理当局以牺牲委托方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私利的道德风险。从一般意义上讲,剩余索取权是委托方进行监督的动力源泉,而监督的效率如何,则取决于委托方对金融企业剩余控制权的拥有程度。即所谓:监督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监督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和激励(张维迎,1999,P.132),监督需要信息,而信息的搜寻、获取、消化、转化为知识都需要成本,并在某种情况下十分昂贵,但激励机制的存在可以促使管理当局披露信息。由此分析可以得出,金融信息位于“监督和激励”、“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中间环节(剩余控制权——监督——金融信息——激励——剩余索取权),金融信息应该是衡量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否相匹配、监督和激励机制是否相容的一种机制,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机制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监督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而激励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对管理当局的激励意味着管理当局分享了部分剩余索取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监督是需要权威(authority)的(coase,1937),而监督的权威来自于剩余控制权(张维迎,1999,P.103),如果对管理当局进行激励,如允许管理当局对剩余索取权进行分享(sharing),即激励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管理当局在拥有剩余索取权后,遵循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应的逻辑,管理当局同时也拥有剩余控制权。如此通过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以实现使管理当局和股东趋于一致的目的。

九、金融信息的完善以有效市场为依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场所。与资本市场相配套的还有一个经理劳务市场,或者称为职业经理市场。金融信息市场是资本市场、职业经理市场的信息媒介,所有这些市场的有效运作,离不开金融信息的信号传递功能。金融信息市场本身涉及的是金融企业管理当局与外部集团之间的信息交换,这种信息交换行为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不同集团的利益冲突与矛盾,以及通过金融信息的交换最终达到妥协的过程。首先,金融企业为了生存与经营上的需要,必须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营运资金,而金融信息传递金融企业管理经营效益、发展前景和预期投资报酬等信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通过这种信息和自己的风险承担态度来综合制定投资决策,通过市场机制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没有金融信息的交换,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必然是盲目的,资源配置也将是无序和混乱的。其次,金融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体现自身的利益,包括既得工资和长远利益,必将努力提高金融企业的价值,这种利益趋向与投资者乃至于整个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金融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是通过金融信息的市场交换而实现的,任何关于偷懒和欺诈的行为均可以从金融信息中得到反映,也可以从金融信息交换中得以监督和控制。

第4篇:金融信息管理范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现代金融业是基于信息、高度计算化、分散、相互依存的产业,有人形象地把信息系统归结为银行业的“核心资本”。金融信息化带来的是银行业务信息系统在网络结构、业务关系、角色关系等方面的复杂化。而越是复杂的系统,其安全风险就越高。在系统中每增加一种访问的方式就增加了一些入侵的机会;每增加一些访问的人群就引入了一些可能受到恶意破坏的风险。据2003年一项对全球前500家金融机构的安全调查(2003GlobaleS curity Survey,Deloitte Touche Tohmat—su),39%受调查的机构承认2002年曾受到一定形式的系统攻击;美国联邦法院2004年所作的一系列有关信息犯罪的案件中,有多件涉及金融机构。这些统计数字和报道出的事件,只是我们面临信息系统安全威胁的冰山一角,因此加速建设金融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体系变得更加紧迫。

    长期以来,人们对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手段偏重于依靠技术,从早期的加密技术、数据备份、防病毒到近期网络环境下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身份认证等等。但事实上,仅仅依靠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愿望却往往难尽人意,许多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靠安全产品是无法消除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约有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由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技术错误占10%,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10%,仅有3%左右是由外部不法人员的攻击造成。简单归类,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6O%以上,而这些安全问题中的95%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来避免。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已成为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可靠保证,是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的重点。

    1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源于有效的管理,使技术发挥最佳效果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只有在建立防范的基础上,加强预警、监控和安全反击,才能使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因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环。为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建立全新的安全管理机制,最可行的做法是技术与管理并重,安全管理法规、措施和制度与整体安全解决方案相结合,并辅之以相应的安全管理工具,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

    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是在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整体解决方案基础上构建的,它包括信息安全法规、措施和制度,安全管理平台及信息安全培训和安全队伍建设,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安全管理平台

    安全管理平台是通过采用技术手段实施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平台,它包括安全预警管理、安全监控管理、安全防护与响应管理和安全反击管理。

    2.1安全预警管理

    安全预警管理的功能由预警系统实现,通过该系统,可以在安全风险动态威胁和影响金融信息系统前,事先传送相关的警示,让管理员采取主动式的步骤,在安全风险影响运作前加以拦阻,从而预防全网业务中断、效能损失或对其公众信誉造成危害,达到提前保护自己的作用。安全预警系统通过追踪最新的攻击技术,分析威胁信息以辨识出真正潜在的攻击,迅速响应并提供定制化威胁分析及个性化的漏洞和恶意代码告警服务,帮助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

    2.2安全监控管理

    通过安全监控功能可以实时监控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态势、发生了哪些攻击、出现了什么异常、系统存在什么漏洞以及产生了哪些危险日志等,因此安全监控功能对于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基于实时性的安全监控。通过在线方式管理金融信息系统中的资源状态和实时安全事件,及时关注IT资源和安全风险的现状和趋势,通过实时监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IT资源的效能。

    2)基于智能化的安全监控。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网络中的各种安全事件进行智能处理,实现报警信息的精炼化,提高报警信息的可用信息量,降低安全设备的虚警和误警,从而有效地提高安全保障系统中报警信息的可信度。

    3)基于可视化的安全监控。通过对安全事件分析过程与分析报告的可视化手段,如图表/曲线/数据表/关联关系图等,提供详细的入侵攻击信息乃至重现攻击场景,实现对入侵攻击行为的追踪,使得对安全事件的分析更为直观,从而有效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入侵攻击的监控理解,使安全系统的管理更为有效。

    4)基于分布式的安全监控。通过系统分布式的多级部署方式,可以实现对金融信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监控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用户提供相应的监控界面和信息,从而严格满足其安全等级划分的用户级要求。

    2.3安全防护与响应管理

    在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系统中由于安全的异构属性,因此会采用不同的安全技术和不同厂家的安全产品来实现安全防护的目的。通过安全防护与响应管理可以及时响应和优化整个系统安全防护策略;最直接的响应就是提供多种方式,如报警灯、窗日、邮件、手机短信等向安全管理员报警,然后日志保存在本地数据库或者异地数据库中。

    1)优化安全策略分析。通过实时掌握自身的安全态势,及各种安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处理情况,输出正常和非法个性化的安全策略报表,然后直接通知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或厂商对其自身策略进行优化调整。

    2)动态响应策略调整。通过对各种安全响应协议的支持,如SNMP、TOPSEC、联动协议等,实现相关的安全防护技术策略的自动交互,同时通过专家知识库能从全局的角度去响应安全事件很好地解决安全误报问题。

    3)安全服务自动协调。当智能分析和安全定位功能确认出安全事件或安全故障时,及时调派安全服务人员小组(或提供安全服务的供应商)进行相应的安全加固防护。

    2.4安全反击管理

    安全反击管理包括安全事件的取证管理和安全事件的追踪反击。

    1)安全事件的取证管理。取证在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调查中是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对系统安全事件的存储和分析,实现对安全事件的取证管理,给相关调查人员提供安全事件的直接取证。

    2)安全事件的追踪反击。通过资源状态分析、关联分析、专家系统分析等有效手段,检测到攻击类型,并定位攻击源。随后,系统自动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告知安全管理员,并提示安全管理员查询知识库,从中提取有效手段对攻击源进行反击控制。

    3安全管理措施建议

    在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由于金融信息系统相对比较封闭,对于金融信息系统安全来说,业务逻辑和操作规范的严密程度是关键。因此,加强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安全管理措施,建立领导组织体系,完善落实内控制度,强化日常操作管理,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

    1)完善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目前,我国已经把信息安全提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并提出了“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专门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简称CNCERT/CC)、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简称CNITSEC)等,初步建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为确保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在金融信息系统内部应组建安全管理小组(或委员会),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具体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职责、安全配置管理策略、系统连接安全策略、传输安全策略、审计与入侵安全策略、标签策略、病毒防护策略、安全备份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系统安全评估体系等内容。安全管理应尽量把各种安全策略要求文档化和规范化,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明确的依据或参照。

    2)在保证信息系统设备的运行稳定可靠和信息系统运行操作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增加安全机制,如进行安全域划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设备部署和安全策略设置,以改进对重要区域的分割防护;增加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违规外联等安全管理工具,进行定时监控、事件管理和鉴定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动态防御能力;完善已有的防病毒系统、增加内部信息系统的审计平台,以便形成对内部安全状况的长期跟踪和防护能力。

    3)制定一系列必须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标准,狠抓内网的用户管理、行为管理、应用管理、内容控制以及存储管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应急响应管理措施,对关键设施或系统制定好应急预案,并定期更新和测试,全面提高预案制定水平和处理能力;建立一支“信息安全部队”,专门负责信息网络方面安全保障、安全监管、安全应急和安全威慑方面的工作。

    4)坚持“防内为主,内外兼防”的方针,加强登录身份认证,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充分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本身的日志功能,对用户所访问的信息进行跟踪记录,为系统审计提供依据。

第5篇:金融信息管理范文

一、系统总体方案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为石油企业集团做好金融服务,中油财务公司在一些重要枢纽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有的办事处还附设下级非独立核算的业务代办点,信息系统的建设要考虑跨机构、跨地域的财务管理方式。以下是三种异地管理方式:

1、异地并帐。分散于不同地域的机构共用同一数据库,全部数据集中存储在某一结点,在该结点设置服务器若干,其余结点作为该结点的远程用户(客户机)。客户机结点不保留任何数据,在服务器端授权的前提下可对服务器帐务数据进行读、写和查询处理,即远程制作会计凭证,并完成远程的通存通兑。服务器结点运行应用系统的全部模块,客户机结点运行应用系统的柜台模块。

由于这种异地并帐的工作方式可以做到通存通兑,适合于办事处与其远地代办点之间的数据处理。金融办事处作为服务器结点,保存该机构的全部数据,并可对各个代办点的数据进行合法的操作。代办点直接管理客户的开户、结算、查询工作,同一客户在整个机构中具有唯一的帐号,可以在任何代办点办理业务。

2、异地并表。分散于不同地域的机构各自拥有独立的数据库,数据分散存储在各自的服务器中,并各自建立内部网络(LAN)。各结点间的数据不共享,独自开展业务,独立核算,分别运行应用系统的各个模块。各个结点定期传送其财务报表到中心机构,中心机构运行应用系统的合并报表模块,将分支机构之间的往来数据进行抵免处理。

异地并表方式下,各机构自成体系,适合于金融机构总部与其远地办事处(分支机构)之间的数据处理。各机构之间除报表数据之外,财务数据相互独立,不可共享。

3、远程查询。应用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结构,在存放数据的结点建设一个HTTP服务器,运行WWW服务。远程用户通过Internet/Intranet访问服务器,对授权的数据进行查询。远程查询方式有两种用途:(1)适合于金融机构总部查询其远地办事处(分支机构)之间的数据;(2)适合于金融机构的用户查询其帐户余额、结算记录等。

二、系统的设计方桌

(一)系统的结构。中油财务公司的信息网是一个广域网,该网的拓扑结构是星型结构,公司总部局域网是网络管理中心,各办事处平等地联入中心局域网。该信息网为公司总部及各办事处之间的办公及业务的数据通问提供基础,也对Internet网络等公共信息源的访问提供通路。

中心局域网由一台Internet服务器、一台业务处理服务器、七台打印服务器构成服务器群体。该服务器群体通过100Mps交换式HUB构成的局域网与由工作站(配给各部门的PC机)组成的客户机群体互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机/服务器处理结构。采用路由器作为广域网接入设备,为公司总部进入帧中继交换机,与各办事处进行数据传播提供通路。在路由器与交换式HUB之间引入防火墙设备,防止外部用户的非法侵入。

广域网是由帧中继交换机、多路复用器、话视数据接入设备、路由器(数据接入设备)以及租用的数据专线构成。帧中继交换机采用帧中继交换技术通过数据专线将各办事处数据信息与总部数据信息进行交换。

系统数据库结构分为总部数据库与办事处数据库两级,库之间通过数据专线的联结,构成一个统一的分布式数据。各库分布于各机构的数据库服务器中,具有独立处理本地数据库中数据的能力。

(二)支撑环境。

1、硬件配置。

(1)UPS电源:APS公司Matrix-ups不间断电源,输出功率5000W,停电后可连续供电8小时。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路由器:Cisco4500路由器采用100MLAN模块,高速同步接口和低速异步接口的混合模块。它将传播信息进行帧中继打包处理,并为用户提供远端异步通问公司总部的服务。

(3)交换机:Timeplex的ST-20帧中继交换机,采用具有12个插槽的机架,G703接口模块,V3.5接口模块和FR交换模块等部件。

(4)交换以大网HUB:3COM100MbpsHUB具有12个局域网接口。

(5)服务器:选用IBM8640PBO服务器,配置2块9G可热插拔硬盘以实现RAID5容错,以及DAT8磁带机备份设备。

2、软件配置。

(1)网络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NTServer4.0.该系统支持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具有较高容错能力;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支持国际上通用的各种大型网络数据库。

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界面友好、易操作的Windows98中文版。客户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7.0的开放式数据接口ODBC共享服务器数据资源。

(2)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SQLServer7.0系统支持Client/Server模式,支持关系数据库。三、应用系统分析

技术人员对各业务部门进行深入的需求调查,形成需求报告。在此基础上,研究各业务部门的业务主线和相互联系,充分利用网络特征,达到原始数据共享和各部门职能的分块管理。具体有以下几大系统:

1、保密授权系统。通过将操作人员划分为系统员、主管员、操作员三级,有效地解决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人员的分工及相互牵制问题。通过操作日志,随时监督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

2、帐务核算系统。该系统利用“总帐科目编码+辅助编码”的科目编码体系和系统连接功能,妥善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容为一体。系统包括系统初始化(系统参数设置、建立科目编码体系、帐务数据初始、标准分录定义、自动分录定义、计息维护、修改录入汇率等),凭证处理(制作会计凭证、复核会计凭证、批量打印凭证),对帐记帐(凭证汇总、科目汇总、试算平衡、记帐、结帐处理),自动算息,数据直询,帐簿输出,年终结转。

3、报表管理系统。采用引导式的报表格式设计,集合全方位的报表数据来源,实现报表各种数据采集和基层报表与上级主管单位报表的汇总和合并。

4、合同管理系统。指对信托、委托存贷款合同的管理,包括合同文本项目的定义、修改与查询;客户资料内容及格式的定义,建立客户的档案资料,并随时查询;定义计划项目和实际项目,通过核算,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

5、柜台核算系统。包括系统、帐户、凭证、柜台和查询五大部分。其数据管理方式为:柜台系统的帐户是后台帐务系统科目体系的延续,其性质等同于帐务系统的最明细级科目,即必须为参加核算的全部存贷款客户建立帐户,同时明确该帐户对应哪一个客户,各类帐户分别属不同的后台科目。

6、经理查询。通过Internet/Intranet,使用WWW浏览器对总部及办事处数据进行查询,使决策层了解财务管理运行状况,使财务信息更具全局性和时效性。

7、客户服务。客户在远地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使WWW浏览器对其在财务公司的开户信息、余额、明细帐进行查询。

四、系统的特点

1、服务性得到加强。系统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石油企业提供结算服务,实现资金的及时划转,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在途时间,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和集中度,加强了集团的控制能力。

2、及时性。总部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每日可以及时看到前一天各办事处会计科目的数据,对总部及办事处业务进行实时监控,极大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加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3、远程登录访问。只要拥有足够权限,用户可以方便地进入客户查询系统。总部领导可以非常及时准确地了解办事处的金融经济情况,更好地进行统一管理。

4、安全管理。系统建立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层次体系。全系统有一个唯一的系统授权人,每个部门也只有一个唯一的部门授权人,其他所有人员都属于系统用户。

系统采取的数据信息安全措施:一是系统管理使用SQLSERVER提供的备份工具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全面备份,备份地点为服务器硬盘及磁带机,其中磁带机备份用于异地存放。二是利用SQLServer7.0的ODBC复制技术将重要的表格、库结构转换为paradox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

五、结论与思考

1、该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财务公司金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保证了封闭结算业务的快速准确运行,同时对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6篇:金融信息管理范文

面对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呈现了“数据集中化、业务综合化、管理扁平化、决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在现代化商业银行中与市场、资金、人才并列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银行对外服务的基础和正确决策的前提。能否拥有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银行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银行信息管理涉及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提供等工作进程。其中,信息的存储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这里,笔者在对银行信息存储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策略,阐述银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实现,旨在探求新形势下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向。

信息存储现状

近几年,各银行都逐步意识到信息存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逐步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纷纷建立起以企业级存储设备为基础的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 解决方案,配套以磁带库设备以及集中备份管理软件来满足业务系统对于存储容量和性能的需求。

以某典型银行为例,目前建有两个各自独立的SAN存储网络。其中,围绕EMC DMX800高端存储服务器配置光纤磁盘建立SAN,供个人信贷业务系统、银行业务系统、特色业务系统以及业务数据分析决策与支持系统等10余个主要业务系统使用; 围绕EMC CX600中端服务器配置光纤磁盘的SAN用于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系统、ATM业务系统以及银行内部邮件、OA及人事管理系统使用(系统架构如图1)。

图1 原来的存储架构图

应该说,基于光纤磁盘的SAN存储系统的应用极大地缓解了长期困扰银行系统的存储容量和I/O性能等方面的困境。但是,随着应用系统投产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类似业务数据分析决策与支持系统等典型数据仓库应用的不断深入,这种存储方式在具体应用中也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1. 数据分析决策与支持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存储系统的扩展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业务系统多年运行,积累了TB级的历史数据,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了使得这些数据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各个行业都在着手建立数据分析决策与支持系统。这是数据仓库建设的典型应用,其实现的首要条件是要解决庞大的历史数据存放的问题,而原来的数据存放依靠增加光纤通道磁盘驱动器来实现。考虑到光纤通道磁盘驱动器价格昂贵,需不断投入,成本巨大,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2. 内外部监管和信息审计对数据归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随着银行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系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监管前所未有的压力。频繁的信息审计、账务调查要求银行具有快速提供历史归档数据的能力。而银行系统以前采用的数据归档方式都是通过将数据备份到磁带、光盘等实现的。由于这种备份一般都是基于数据库,数据恢复需要在相同OS和DB环境下才可实现,条件苛刻,恢复效率也比较低下。

3. 相对独立的存储网络不便于存储系统带宽、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与管理。传统的“烟囱式”各自独立的存储网络构架已无法满足业务系统快速增长和快速变化的需求。存储网络的相互隔离给银行系统现有IT环境带来了很多潜在问题,例如数据迁移问题、数据共享问题、存储空间动态分配与扩展问题以及存储管理成本问题。

引入ILM的理念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对原存储架构进行重新规划,“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引入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ILM-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信息管理策略,它把信息随时间变化的各个阶段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采用不同的技术、策略和资源对其进行存储和管理。ILM的出发点是所有信息并非生而平等这样一个简单事实(例如,今天的紧急电子邮件比去年的员工备忘录更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价值不断变化。紧急电子邮件可能会成为法律调查的一个关键因素,或者只会对您的存储基础结构造成更多数据拥塞。因为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其价值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为信息提供不同级别的可存取性和保护,这就是ILM的要旨。在信息存储管理中,ILM一般将信息划分为在线数据、近线数据和离线数据。

那么如何在银行存储解决方案中实现ILM? 这里仍以上述银行为例。近期,该银行正在根据ILM的要求实施存储改造,新的存储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经过改造后的新存储架构图

该改造方案中,新增的设备有DMX2000存储服务器和网络存储(Network Area Storage,NAS)管理服务器NS500G,对原有CX600存储服务器新增SATA硬盘。其中,DMX2000存储服务器和原DMX800存储服务器共同构成核心存储环境,围绕CX600存储服务器构建次级存储环境,应用NS500G实现NAS。包含的软件和服务有: ECC存储管理软件、PowerPath通道负载均衡软件等,包含的服务有数据迁移服务、产品安装服务、SAN网络设计服务、NAS文件设计服务、通道负载均衡设计安装服务等。

整个存储环境构建以四台存储交换机为依托,其中两个32换机用于核心存储环境构建,互为冗余; 两个16换机用于次级存储环境构建,也实现相互冗余。各存储设备、主机系统接入SAN都采用双线方式,实现通道负载均衡和线路备份。

在具体应用策略上,整个存储环境划分为核心存储环境、次级存储环境和离线存储环境三个主要区域。其中,核心存储环境用于实现对关键业务系统,包括个贷、、ATM、委贷和业务数据分析等在线数据的存储。次级存储环境一方面用于实现次关键业务系统如OA、邮件等系统在现数据的存储。另一方面用于实现对全部业务系统的近线数据的存储。离线存储环境采用原有STK L180带库和集中备份软件,以实现对数据的日常备份和归档。

该方案除继承原SAN的高可靠性、高效性、高可用性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

1. 实现业务数据的分级存储架构,体现数据的生命周期。该方案以成熟和稳定的技术实现分级(在线、近线、离线)存储架构,关键业务系统和次关键业务系统的在线数据采用光纤磁盘驱动器作为存储介质,近线数据采用价格更低廉、性能可接受的SATA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在确保诸如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海量数据存放需求的同时,减少总体存储的投资成本,优化总体存储的性能、容量和网络利用率,同时满足数据安全、稳定、高效的迁移与共享。

2. 实现统一的、开放的、灵活的存储系统,更好地应对未来快速变化的需求。该方案实现了对原有分散的存储局域网络的信息整合,提供给业务系统以统一的、透明的访问存储系统中的数据的方式; 实现了对多种异构平台主机系统的透明接入,满足应用系统不断增长的需要。随着交换机层面存储虚拟化技术的不断成熟,还可以完全实现对异构存储设备的无缝接入,以满足未来存储系统的扩展需要,提高系统的投资保护,提升存储系统服务响应级别。

第7篇:金融信息管理范文

一、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

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指一种行为既可能带来收益,又可能带来损失。那么,金融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或者说,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的概率”[1]。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金融活动都隐藏着金融风险,这种风险只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一旦风险过大,金融风险便会爆发出来,甚至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

那么,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从金融业的布局与发展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在我国,实行银行改制以来,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仍然处在绝对支配地位而没有什么改变。资金链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控制,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广大群众缺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以及面临着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提高,更多的百姓选择的是宁愿把钱存于银行中。与此同时,企业要发展,则必须对外部资金具有很高的吸纳能力,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限制,直接融资不能够获得自由的发展,百姓的投资渠道缺乏,企业只有靠向商业银行借贷方能生存发展。这就形成了融资渠道的单一和结构的僵化,使得银行风险处于高水平地位。

第二,从操作从面来看,金融机构存在着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表现在金融业中,就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种操作风险又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风险;其次,业务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无规章可循。金融活动是一种多主体互动性质极强的经济活动,他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利益诉求的不同,这就导致了金融活动操作的异化。

第三,从利率的变动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存在着愈来愈高的利率风险。在我国,由于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管制比较严格,因此各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利率的变动受到统一的系统性调度,由此而带来了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的今天,银行利率的波动将会变得频繁,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这样以来,在利率市场化的前进中,由于金融机构自身应对利率波动能力的不足,将会带来利率风险。

第四,从信用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时刻存在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这是因为银行普遍存在着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过度借贷的冲动,因为贷款借出越多,也就代表着业务做得越大,最终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这就存在着盲目借贷的风险。因为借出的资金大多都是流向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极易形成呆账、坏账,这就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从借贷者来看,他们也在寻求各种手段满足自身利益,从而千方百计逃脱还贷的义务,向银行转嫁风险,使亏损的由银行来承担。于是,各种转嫁风险、骗贷、拖欠贷款等现象就大有人在,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第五,从金融的自由化层面来看,各种金融机构的泛滥,形成了自由化的风险。随着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人也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散在的资金,形成地下金融市场,而一些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寻求这种地下金融市场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而那些正规的金融机构,也需要获得比自由化之前更多的利益,便更容易从事那些大风险的活动。

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面对着各种复杂交错的原因,应对金融风险,加强应对金融风险体系,控制与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势在必行。

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在金融业面临着那么多风险和挑战的今天,如何从实际困难中寻找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办法,从而能够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总结以下几条,用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用现代的眼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所谓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2]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传统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帮助,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利用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通过银行卡、股票、支票、债券、汇票、期货、保单等新型金融工具,促进服务的现代化与文明化。另外,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要更加人性化,更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目前,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实行的问题,而是一个要通过什么方式实行才更有效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金融立法的完善,从法律层面上规范金融机构及金融主体的合法化行为。另外,要加强金融监管能力。

第8篇:金融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来,互联网在中国获得快速的发展,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遍及了祖国大地,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我国的金融在互联网区域有了新的发展。但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目前国内还没有对此给出准确统一的定义。2012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第一次在我国出现,业内人士目前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等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无论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是什么,其本质的属性依然是金融。影响金融交易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交易成本对金融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对金融的影响、风险对金融的影响、监管对金融的影响等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并不会使这些因素消失,反而由于互联网特性的一些影响,使这些影响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在我们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的同时,必须注意互联网金融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互联网金融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并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督和管理,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

一、信息不对称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人们的在金融活动中,由于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同,因此对某些金融活动的实际情况了解有所差异的现象。对信息了解更多更全面的人,自然可以在金融活动中获得更大的优势,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出将要进行金融活动中的风险性及利润。根据理论分析,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俩种情况:一 事前逆向选择;二 事后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以一种现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金融市场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使交融的交易效率降低,增加了面临的金融风险。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且不可能消除的一种现象。信息不对称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例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即使成功融资,融资的成本往往也会比较高。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企业经营的规模往往比较小,公司经营状况受内外部影响较大。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于金融机构和中小型企业均有较大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这种主要面对着俩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小型企业想获得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而众多金融机构由于对中小型企业发展前景的不信任,不敢讲金融机构的资金放出;二 金融机构对于不同风险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利率,而对于前景不明或者有效信息太少的项目,只能根据经验或者平均的利润率来确定借贷的利率。此时当企业面临的风险较低时经过分析会发现,金融机构借贷的利率高于项目经营的利率或达不到企业所期望的利润,所以企业会选择放弃项目。而对于风险性较高的项目,企业往往会选择支付,一旦完成借贷,那么金融机构将会承担着较高风险。

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而互联网金融在此时也就应运而生了。互联网金融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主要扮演了担保者的身份,对于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近几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信息交流与交易的便捷性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在实际的运营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并不能解决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金融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俩点。第一,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主要交易的方式是网上交易,因此交易双方的身份确认和关于对方交易信誉方面,便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第二,互联网平台仅仅是作为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对于平台中信息的真实性,互联网并不能对其负责,因此在互联网金融中交易的双方可能存在信息的欺诈,利用互联网制造不真实性信息,这种情况下,非但不能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反而由于互联网平台的存在,加剧了其中的信息不对称。除了无法互联网金融中信息的真假以外,互联网金融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交易的对方故意隐瞒公司的真实信息,加大对方的投资成本或者产品达不到对方的要求,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严重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以外,还由于各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因为竞争等因素,自身平台的信息不对于其他平台开放,因此进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时无法了解对方真实的经营情况。而且,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已经在全世界大多数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每天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中谁能先发现对自身有力或不利的条件,谁就能在交易中取得主动性,这种信息获取的先后,也进一步的加剧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虽然从理论上能够有效的减少信息不对称,但在实际中一方面确实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为交易减小了风险,但从另一方方面来看,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甚至进一步的加剧了这种信息不对称,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此如何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来减少金融风险,使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消除互联网金融不对称的方法

互联网金融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那么首先就必须要解决好它自身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信息对称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使交易的双方能够充分、公平的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一)制定互联网金融准入资格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并不属于银行类的金融。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系统。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按照企业规模的大小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对于资质审查不合格的企业,必须给与取缔。

(二)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共享系统

只有解决互联网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才能减少交易双方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商务信息共享平台,使交易双方能够及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了解交易双方的基本信息。因此,政府部门首先应制定信息共享的规则,使交易的双方能够公平的获取对方的信息。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交易主体,政府部门应该设置信息查阅的权限。对于互联网金融故意隐瞒自身信息的企业、故意弄虚作假的企业或者非法交易谋取私利损害国家社会利益的企业,应给予警告或处罚。

(三)严格规范互联网金融的交易秩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应用互联网沟通交流越来越多,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着很多问题。同样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互联网并不是法外之地。我国应该尽快制定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交易规则,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同时应设立相关的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对于违规者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

四、结语

互联网是目前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势,虽然与传统的金融一样,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传统金融形势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我们不能因为互联网金融中的各别现象和少量问题而放弃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已经势不可挡,而且也给我们的金融交易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更好的解决互联网金融问题,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荣,刘洋,文武建,徐昭.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 2014 (3) : 54 - 55.

[2]钟.今年来677家P2P公司出现跑路或提现困难[EB/ON].中国网, 2015 . 10 - 14

[3]关建中.中国互联网金融何去何从[N].经济参考报, 2015 . 05 .08).

第9篇:金融信息管理范文

一、信息化对金融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强化监管力度

信息化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对整个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扫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深层次挖掘企业自身优势,帮助管理者更科学、合理的制定企业发展计划,也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企业发展态势。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市场活跃度较高,一些突发事件也逐渐呈高发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一旦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对整个事件进行追踪分析,根据数据信息及时拿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有效的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恶劣影响和企业损失。

2.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面临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不少企业为了拓展市场份额在全国各地成立子公司,而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必须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有效的解决分散式、跨地区式的企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管理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子公司与总公司将被统筹在一个体系之下,子公司的运营情况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的反馈到总公司,总公司再根据各个子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安排。

3.有利于提高金融企业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企业必须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确保在全球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竞争力与人才、资金、市场各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在现代化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先机,就有机会在市场博弈中占得优势,因此,能否充分的利用好信息化管理手段,是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只有不断的提升综合实力,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科学的管理,充分调动企业资源,不让资源闲置内耗,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不少金融企业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多重要?就类似于电脑的中枢系统,管理理念的落后会直接导致企业发展政策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导致企业发展乏力,最终被边缘化,被淘汰。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追求表面数字上的风光,不注重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使企业为了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利益而付出了高昂的成本,最终导致亏损。企业管理层不重视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使用,而采用落后的管理手段,会严重的阻碍企业发展,使企业管理无法及时跟上市场变化。

2.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

除了管理层观念落后外,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也极其匮乏。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通常都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这种用人模式虽然表面看上去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事实上却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为企业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尝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但改革力度仍然较小,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依旧较低。这些都将在未来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部门数据输入不及时

信息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从制度的制定、平台的搭建,到真正实施会经历一段适应过程。一些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实施,但在试行的过程中却发现不少问题。例如,各个部门对数据的忽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数据的汇总和上报往往是以周或者月为节点,每天的数据只是以非正式的形式上报主管,这种习惯在信息化管理试行后依旧没有改变。不少部门管理人员没能及时的输入数据,造成业务流程的停滞,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即是在信息化管理操作人员的一再协调下,也没有能彻底的予以解决。

4.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缺少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这是企业管理层不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后遗症。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短缺,信息化平台也无法建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后,人民群众对企业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做到很好的收集客户数据,将客户进行精细化分类,再根据分类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一些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客户的黏度。

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1.合理的进行资源分配

企业必须合理的进行资源分配,信息化管理在?F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让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向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项目倾斜,拨出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

同时,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反过来能够帮助企业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好资源,并保证企业内各个部门都能够高效运转。届时,管理层就可以根据相关数据,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展开工作协调和调配,及时的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管控。

2.建设信息化管理人才库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核心技术人才,企业采有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则直接决定着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重视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组建一批拥有专业知识的高水准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同时,定期对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和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时更新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请业内知名的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并请专业讲师深入一线,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

3.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人才也是无从下手。因此,在资金和人才都到位以后,企业就要着手搭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了。信息化管理平台要有完善的制度做保证,在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时,要考虑设置范围、制度涉及的部门及其责任、约束的具体内容、奖惩办法、目标等等。一旦确立了就要严格按照这一制度执行,明确责任和奖惩,严抓落实,否则一切就都只是?上谈兵。

此外,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快速高效的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不是万能药,不能指望信息化管理手段解决一切问题。在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时,要明确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企业规划也要长远一些。战术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具备可操作性,要具体到每年每一个月甚至每周都要列出。在搭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时,要注意从企业自身出发,不要脱离企业实际。例如,企业如果是多元化集团公司,在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时就注意兼容性,搭建开放性较强的平台。

4.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熟悉信息化管理系统

要使企业真正完成信息化管理建设,必须要对企业上下员工都进行培训。首先,要让员工熟悉并掌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操作,对于系统的一些要求要能够及时完成。同时,培训后要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培训的效果,对培训结果分析后找出培训盲点和障碍所在,再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

此外,企业在进入信息化管理轨道后并不能直接以其他企业为模本进行仿照,每个企业有自身的特点,必须按照企业自身特点量身定制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