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76
苏州园林即为“苏州古典园林”,是指中国江苏苏州城内的私家园林建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等。苏州园林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苏州园林是一种隐逸文化的代表,每座苏州园林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带有着园林主人本人的生活逸趣和文化内涵。园林景观以其几千年的文化精髓积淀,在现代化人文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古典园林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究。
1 古典园林景观的造园手法
1.1 曲径通幽处
在园林景观中“曲”最能表达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曲是园林景观的灵魂;“庭院深深深几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曲曲折折的小径、蜿蜒斗折的回廊、迤逦不尽的小溪……径越伸越远越曲,廊越回越深越幽;转朱阁,掩低楼,淡云孤雁弧,漏云透竹轩,都是所谓的“曲径通幽处”。
园林景观中的曲和直不是完全相互对立的。直中取曲幽静深远,曲中取直引步向前。在苏州园林中,拙政园的回廊委曲回转,别具风致;沧浪亭的复廊奇石参差,花影迷离;留园的华步小筑回环反复,深得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趣。园林景观中的云墙和回廊都能表现出曲的妙处。江南烟雨朦胧中的白墙黑瓦勾勒出了绵延横亘的云墙;青山绿水之间,你总能找到一种含蓄的蕴藉,一种关于园林的最美好的想象。
1.2 移步换异景
联系实际,置身于园林之中肯定并非静止不动,一定是时刻运动着的。小径回廊曲折往复,途经绚烂多彩、布局精致的沿途景物,游览者能够领略到目不暇接、顾盼不及的审美体验。随着时间的变换,脚步的转移,空间得以拓宽,景物得以延展,移步异景,一步一景,所以游览者才会驻足停留,细细品玩。
苏州园林的建筑构造精巧,布局紧凑,形式灵活,复杂多变。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深得江南建筑的逸趣。细看狮子林扇亭处的叠山置石,山石堆叠着延展着伸入水中。步入水边乱石铺砌的石径,近者是青苔石岸绿水碧波荡漾落花红,远者是曲廊深院煦日和风堂燕鸣垂柳。筑园者的心迹跃然青山绿水之中;左顾右盼间,游者饱游园色,领悟到其中的奇趣。
1.3虚实与藏漏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山为实,水为虚;阳为实,阴为虚;近为实,远为虚;密为实,空为虚。不同于西方人总是热烈率直地直抒胸臆、和盘托出,中国人习惯于用含蓄、隐晦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显而不露,引而不发。所以中国的建筑,尤其是园林小品,或虚或实,或藏或露;虚实藏露中,景观见小见大,见仁见智。
无论是中国传统室内设计,还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开门见景”都是大忌。影壁、山石、漏窗、门洞,都是营造虚实藏露之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帮助划分景物结构,避免“一览无余”。拙政园进门处的翠嶂,留园中处处可见的扇与漏窗,都是很好的屏障;环秀山庄藏亭于树林,狮子林藏卧云室于石林,也都是恰到好处的“藏”。
2 古典园林景观的成景类型
2.1借景
无论是古今,抑或是中外,园林景观的空间和面积总是有限的,因此借景手法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园林景观的深度和广度。借景一般通过近借、远借、互借、俯借、应时借等方式来完成:一是堆山砌石,抬高视点;二是借季相景,预留特色;三是遥借活景,种花植树,招蜂引蝶;四是俯借虚景,天光水色,一碧万顷……借山水,借花鸟,借声,借色,借形。
2.2分景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与其把人领到一个空旷的大空间,让他漫无目的地闲逛,不如将园林按一定方式划分和界定,把人的注意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分景”。“分景”增添了苏州园林可以细观的景的量,也提高了它们的质。拙政园的听雨轩里,轩旁有水,水边数丛翠竹芭蕉,夜雨霖霖,竹叶生凉;倒影楼中则“时有倒影入池塘”,水波荡漾,水底楼台,如梦似幻。
2.3引景
引景是指吸引游人继续游览的方法。苏州园林设计中鲜少有像其他景区那样用明显的标志指景,终究怕落了下乘。游览者会好奇小桥流水尽头是什么?拾级而上会看到什么?曲径回廊又会通向何处?山上建一塔,游览者就可能会有兴趣向上爬;湖中建一亭,游览者就可能会有兴致泛舟而至;园中传来戏曲,游览者就或有闲情逸致入园观看……
2.4漏景
漏景又被称之为“泄景”,是指透过竹木疏影、花门窗、拱门环洞等看到的景观。沧浪亭的石漏窗,留园的各式木石漏窗,狮子林里连续的玫瑰窗等,都会增加景深,引人入胜。漏景营造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更易引人入胜,也更能够促成空间的深邃与空灵;或凸显静景,或引导动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
2.5对景
对景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构景手段之一。在某处景观之上可以观赏另一处景观,我们把它称之为“对景”。很多时候对景手法可以完成一种“一处可观多景”的视觉体验。还是以拙政园为例,荷风四面亭、倚玉轩、海棠春邬、梧竹幽居等九处景观围绕着东部湖区形成了一个“环形对景”;在这个偌大的椭圆形内,任两个相邻的景观总是互为对景。
2.6框景
杜甫的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绘的就是框景。空间中的景物平平淡淡,或是不尽可观之时,利用门、窗、洞或是合抱的树枝,有选择地对景设框,或是设框取景,均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妙处。例如,从外透过梧桐幽居的月洞门,我们可以看到反复的回廊,精致的门窗;从内往外看,则框与景相连,宛如一副浑然天成的园林画卷。
2.7障景
障景不但有空间引导作用,还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心理暗示。障景才是真正在玩欲露还藏的把戏,入园处的障碍和屏障都是障景。留园入口的暗、小、深,就采用了障景的抑扬作用;它的用意就在豁然开朗处,柳暗花明处,别有洞天处。抑时,脑海中一片空白;抑之后放,才会出现空白后最灿烂的色彩和最盎然的生机。
3古典园林景观的意境构成
3.1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在儒道两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下,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一直秉承着“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师法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山水岩石等自然要素的形象要符合自然现象;二是总体与局部的组合、分割与布局要合乎自然规律。师法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表现自然,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基于自然,更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讲究自然变通,诸多设计要素都来源于自然:曲折多变的小径,来源于蜿蜒爬行的蛇;亭台楼阁的飞檐,来自于展翅欲飞的鸟;波澜起伏的屋顶,源自于起伏变化的山峦……除此之外,叠山置石理水也要顺应自然:园林中的山水一般都是假的,或是在原有的少量山石的基础上,加以堆叠。园林设计要让这些假山假水,看起来浑然天成。不仅山水看起来要是真山真水,闹市间山水的出现也要毫不突兀才行。
3.2才墨之薮,底蕴深厚
苏州园林的花花草草,无不尽态极妍,美丽至极;不仅给人带来美妙的审美感受,还能够用比拟和象征手法营造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外之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用“比德”意象有荷、柳、松、竹、梅、芍药、蔷薇等,将实景抽象化,引领行人进入更深的精神境界。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中的千年古松盘虬卧龙,历经千年苍翠劲拔,容颜不改;拙政园几经易主,种荷不辍,向后人细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孤高傲远……
苏州园林的主人一般是古代的士大夫,这些人一般惯会吟风弄月,颇得雅致逸趣。苏州园林素来是才墨之薮,钟灵毓秀。园中的匾额楹联很多都来自于典故和诗句,承载着深厚的文人信息和文化底蕴。沧浪亭取名之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留听阁取名之“留得残荷听雨声”;月到风来亭取名之“此事不关风与月”;拙政园有雪香蔚亭,亭旁松竹掩映,枫柳共眠,对联一副:“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颇得山情野趣,与世无争;沧浪亭有面水轩,轩旁碧波荡漾,天高月远,对联一副:“短艇得鱼撑月去, 小轩临水花为开”,极言物我交融之美,引人入胜……
4 结语
西方园林设计中虽然也涉及关于意境的刻画,但主要追求的是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运用虽然也充分地展示了形式美,但终究还是在追求意境。我国独具东方特色的园林艺术与西方体系众多的园林艺术流派相辅相成,构成了呈多样性发展的世界园林艺术。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民审美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在深入发掘与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协调和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让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王晓斐.中国园林中石―生组合景观设计理论与营造技术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王培培.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理念与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1.
[3]阎琦.空白之韵――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虚实相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4](英)纽金斯著,顾孟潮,张百平译.世界建筑艺术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宋珊.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6]邢靖懿.试论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7]侯佳彤,程世云.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内涵及当代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32-01
在做园林设计的时候,人们发现,西式的园林设计虽然有种种优势,然而中式的园林设计更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人们需要一种既能具有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又能满足现代人的功能需求的新式园林,新中式园林设计由此而诞生。
一、新中式园林的设计概念
中式的园林,有一套独到的审美艺术特点。比如中式的园林重视园林的“意”,它要求园林的整体设计能够体现出一种余味不尽的意境美;它要求园林体现出“真”,它认为如果园林露出人工的匠气,就显得矫柔造作,这就落了设计的下乘;它要求园林体现出“趣”,这是指园林的山、水、亭、阁等每一处都能体出现如诗如画的意趣,使每一处山水都能供人品味、赏玩。
中式的园林设计至今被人们借鉴、模仿。然而中式的园林具有风雅有余,活泼不足的特点,人们希望现代的园林创作能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韵,又能满足现代人人的功能需求,部分园林设计者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一种提炼出古典风貌,又具现代风味的新中式园林设计。
二、新中式园林的传承方式
1 设计特征上的传承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般为贵族使用的园林,它们的占地面积大、对环境的要求高,这些园林有个人赏玩和品味的味道。新中式园林传承了古典园林风雅、美观、大气、对称的特点,然而在表现手法上更加灵活,新式古典园林在整体设计上强调风雅,在局部设计上结合欧州园林设计上多种方式组合的特点,这种组合方式既适合现代人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也能让现代年青人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的古典神韵。
2 设计形式上的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形式讲究疏密有致、虚实有致、动静有致等。它要求纵观整个园林,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细观园林的每一种景点,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中看,都能构成一幅风景画。中国古典园林还要求景中含诗、诗中含景,即园林的每一处景色都要有如诗如画的意境。新中式园林不仅结合了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还揉合进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比如它用一种颜色来代表整个园林的风格;它用符号化的元素来代表整个景点要描述的意义等。
3 设计功能上的传承
中国古典的园林在功能上比较单一,它仅仅只为满足贵族的生活需求而设计,新式的古典园林结合古典园林与四合园的设计方法,在中式古典园林中设计餐厅、KTV、洗浴等功能建筑,使古典园林本身既具有审美的功能,又具有娱乐消费的功能。
三、新中式园林的设计方法
1 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
中国的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讲究层次的设计,即要求多种植物共同配合构成一个景观、多种形状的植物构成一个景观、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构成一个景观。新中式园林既结合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又要突出简洁、环保的设计思路,这使园林景观设计在具有中国气息的同时又具有现代设计理念。
以深圳万科第五园的植物生态墙为例,参看图1,它依生态墙的高矮与功能需求,布置了竹、乔木、植物盆景、水生植物等,这些植物既高低错落,显示自身的生态美,又使原本单调的水泥生态墙具有生趣,使人们看到这些绿色植物,就联想到绿色环保的概念。这种既结合古典园林的层次性设计方法,又体现出现代设计功能概念的设计方法,这种新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具有很好的审美艺术效果。
2 颜色风格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很重视颜色的应用,比如人们谈到“朱门酒肉臭”,就是指人们认为红色代表着威严、正统的意思,同时红色也代表喜庆的意思。中国古典园林会把自然景观与颜色的布置结合在一起。新中式园林的景观承袭这一特点,然而在颜色的应用上更灵活。
以北京易郡的四合园设计为例,参看图2,该园应用青砖制作仿垂花门、应用青灰石色构筑四合院的颜色、用土黄的门显示出古老的色彩,而绿色的植物又给古老的建筑带上自然的古典气息。这座四合院用古老的色彩营造出古老的氛围,人们进入这座四合院中,仿佛回到中国过去的那个四合院建筑为主的时代。
3 符号意蕴的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很重视符号的应用,它应用符号的意蕴传达一种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较常用的符号为:五行符号、植物四君子符号、动物纹样符号等,应用这种符号,它能创造出一种诗意。中国古典园林承袭了这种设计方法,且突破了这种设计方法。以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小庭院设计为例,参看图3,它的房内布置以竹为盆景、以梅为虚拟像框、象征吉祥的纹样布置在座椅上;隔着窗棂,人们能看到廊外的灯笼,灯笼上有抽象的福、禄、寿纹样,这种符号的虚实相间用法、内外结合的用法,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吉祥、长寿等中国古典意蕴。
4 空间层次的设计方法
中国的古典园林有虚实相间的布置方法。即它的空间分隔可用墙壁、栏杆等实体;也可用景、水等自然景物;还可以用光、影等虚体。它讲究空间的布置要虚实相生,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新中式园林借鉴了这种设计手法,并在功能上进一步突破这种设计方法。
比如以深圳万科园的框景设计与对景设计为例。参看图4,图4的左图为框景设计,它利用围墙分隔出空间,用栏杆分隔出另一道突间,而这道围墙远远观去,如一个相框,它框住人们视线之内的美景,形成一种独特的画面感和层次感。右图为对景设计,该图上红色的木走廊既圈出步行道的范围,又构成一种几何形状的空间美感。(见图4)
四、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有其独特的艺术美,人们希望能在享受古典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又能让这种美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于是这就形成新中式园林设计的风格。新园林设计的风格,既能设计出大型古典园林,也能设计生活建筑、商业写字楼等,它是一种既具古典风味,又有实用价值的园林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丽倚.李娟.许先升.新中式景观对传统景观的传承[J].北方园艺,2012(01).
[2] 李琦.现代环境空间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再现与演绎――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个案的解读[J].装饰,2011(06).
[3] 杨思宇.苏州博物馆――论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当中的诠释[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1(05).
【关键词】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风格
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萌芽阶段,转折阶段,兴盛阶段,成熟阶段。园林兴起之初主要是为皇宫贵族提供狩猎等场所,具有一定的原生态特征,仅仅属于功能性园林。园林的转折阶段即中国历史上分崩动乱的年代,园林艺术脱离了打猎的原始作用,而转移到以游赏为主。隋唐时期国力更加昌盛,形成了像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等风格的园林。此时的诗人、画家也逐渐参与到造园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的文人园林风格。成熟阶段则从北宋到清初,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其在保持庞大规模的同时,也吸收了私家园林的造园风格。园林建筑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
2. 现代园林
早在 1969 年, 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 哈格(IanMcHarg)在其经典名著 《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在保护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更注重采取一些工程技术措施来保护生态成分。中国的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优秀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的造园艺术,将大自然与现代科学、艺术等有效结合,形成了当今园林风格多样的新格局。
2.1西方造园思想的影响
西方造园思想的哲学体系主要是来自古希腊发展而来的“维理”学说。它基本的思想是把造园艺术建立在数理关系上,在造园过程中上否定大自然,追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关系。这种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欧洲园林主体设计思想,并对现代造园设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现代园林造园手法
受“维理”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对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喷泉等因素的引用。在景观性格上,相对于古典园林的内向性格,现代园林更体现出以建筑为中心的外向性格。但其在空间设计上,脱离了人与景之间的交流关系,仿佛是在观赏一幅画品艺术,失去了一些景观带给人们的感官趣味。
3.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
园林建筑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园林设计上会融入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思想和功能方面强调的都各不相同。
3.1思想方面
园林在各个时期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近年来,西方园林建筑风格逐渐进入我国园林中。西方园林追求对称效果,更有甚者将花草树木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在形式上均衡对称,强调人工美。中国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还融入了西方的部分优秀造园艺术,整体上结合了自然社会和现代科学及艺术,形成了当今园林建设特点众多的新格局。
3.2功能方面
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它们的共同功能都是观赏。二者最大的不同点是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古典园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宫廷和贵族代表的极少数人,实际上脱离了大众化,暴露出了古典园林的局限性。而现代园林讲究更多的是大众化,在保持园林观赏性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注重对人的种种行为现象的研究,来确定不同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现代园林在功能方面,脱离了古典园林风格的单一模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3.3建筑设计
百华先生曾如此评价园林建筑:“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由此可见,园林建筑的美学精神还是拥有很高的境界的。在建筑设计上,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追求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古典园林强调尊重自然和追求自然,在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主要追求的是自然的原生态,在局部格式上,它往往又成为构图中心。而现代园林则注重景人结合,追求景外之景。又注重体现出人工美,以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的目的。
3.4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方面,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古典园林中雕塑的材料一般都是由石头这一单一的元素组成,现代园林则加入了各种材料的园林雕塑,极大的丰富了园林文化内涵。在园林照明方面,古典园林中照明设施的作用只是在夜间提供光亮,现代园林在照明方面不仅拥有同古典园林相似的作用,还能利用夜色的朦胧与灯光的变幻等一系列效果,使园林表现出来的意境更加深刻。
4. 古典园林思想对现代园林建筑的影响
4.1现代园林的包容性
相对于古典园林,现代园林风格的多元化和边缘化已成为其区别于古典传统园林的重要标志,它更多考虑到社会需求以及确保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它在满足传统艺术美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建造元素,造园的形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因此,现代园林在吸收和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自身,具有更加强的包容性和创造性,整体风格上也更加多变。
4.2古典园林的指导性
目前,西方造园理论逐渐融入中国现代园林中,不断的的冲击着中国现代园林,许多设计者往往只讲求构图曲线的美丽以及明确的几何关系,而不能在空间上取得创意的效果。而古典园林注重对场地的考量,其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设计者要更加深刻的体会古典园林中的精髓理念,在造园过程中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设计出不仅平面构图优美,同时空间更加合理的优秀园林作品。
5. 结论
古典园林因为受时代的限制和时空的局限,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但若仔细品味,古典园林还是散发着浓厚的诗情画意。我们不应一味的仿照西方的造园艺术,而是应该认真地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科学地将其优秀理念与现代造园理念相结合。只要能有效地吸取古典园林的精华,不断进行改造创新,必定能走出一条极富特色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宋丽娜,陈亮明,唐丽.浅谈古典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J].山西林业,2008,(02).
[2]刘勇,杨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4]董漪微,刘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02).
[5]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中西园林;自然环境;造园手法;哲学思想;自然观
Abstract: Based on the origin, nature, gardening, culture, philosophy, view of nature and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 expounds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source in the different philosophy thoughts and view of nature.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landscape; natur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gardening; philosophy; view of nature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对世界古典园林体系的划分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分为三大流派:西亚园林、欧洲(欧美)园林和东方(中国)园林;也有学者认为是欧洲园林、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三大流派;还有的认为分为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两大流派。但无论如何划分,最终都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和以法国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两大体系。
园林在中国称园、囿、苑囿等,西方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等。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成型、发展并形成各自的独立体系,均与其文化内涵的各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有关。
1中西园林的起源
1.1西方园林的起源和形成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公元前3 000多年前,尼罗河两岸土壤肥沃,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因其每年泛滥,退水后需重新丈量耕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古埃及人把几何概念用于早期的园林———果蔬园中,一块长方形平地被灌溉水渠划分成方格,方格中整整齐齐地种植着果树和蔬菜。到公元前16世纪,这些农业性质的园子逐渐演变为专门供统治阶级享乐的观赏性园林,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公元前1世纪未,古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希腊半岛、小亚细亚、非洲北部、西亚洲等地区,建立了强大的罗马帝国,古罗马的造园艺术继承了古希腊的造园艺术成就,并添加了西亚造园因素,发展了大规模庭院。至此,西方园林的雏形基本上形成了。
1.2中国园林的起源和形成
中国传统园林的原型是放养动物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苑囿。苑囿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商、周。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历史上最早有信史可证的商帝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人工堆山的纪录。历经了2 000多年的发展、变迁,到明清时代,园林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文人园林等多种不同的园林形式。
2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虽然在起源时都与农业有过不同程度的关系,而且很相似,但是,基于其地理环境的不尽相同,对自然的态度和哲学思想的不同,因而产生了迥异的结果。
2.1中西古典园林选址上的差异
(1)西方古典园林的选址
西方古典园林的选址一般在城市边缘地区或离城较远的地区,范围很大,注重轴线的强调与处理,周围以人工培植的花草、喷泉、雕塑来表现其气势恢宏的人工美。
(2)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
《园冶》一书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得影随形”,即使方寸之地也可以营造出一个别致小巧的天地,列举了选址的几个必要条件:“远来往之通衢”、“藉参差之深树”、“如方如园,似偏似曲”等等,并针对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城市地、傍宅地等各自特点提出了“园地惟山林最胜”,“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木,水浚通源,桥横跨水”,“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证大观也”,“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苑……竹修林茂,柳暗花明……”等一系列观点。
2.2中西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上的差异
(1)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工美,无论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伊斯兰园林,还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都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水体都方方整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
(2)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
师法造化,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是历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遵奉的重要原则。模山范水,象天法地,运用人力,巧夺天工,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天地万物及其壮丽景观。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作与表达,皆以自然为比喻,采用象征、联想、比拟和隐喻等手法再现自然美。
2.3中西方古典园林文化上的差异
(1)中西方古典园林哲学思想的差异
和所有的艺术一样,造园艺术也毫无例外地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思想又是在一定哲学体系的影响下滋长的。从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看,是把美学建立在“维理”的基础上。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比达哥拉斯学派便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这个学派提出来的,这种数字的或几何的审美思想一直深刻影响着欧洲艺术界,强调整一、次序、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确立美的标准和尺度,它不仅左右着建筑、雕刻、绘画、戏剧、音乐,同时还深深地影响到园林。
和西方古典园林的情况大为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深受儒教、道教的影响,崇尚“法师自然”,既蕴涵着庄子“道法自然”的命题,又寓意着儒家“自然比德”观的思想,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注重观察事物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古代中国人的这种宇宙观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2)中西方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到17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法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体现了西方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自然观。法国美术理论家丹纳曾说:“……不给自然以自由。水必须喷进或喷出,而且必须落到池子或盆子里。……人们对无生命的东西毫无兴趣,不能承认它们有灵魂和它们自己的美,它们只是达到目的仆从。”“天人相胜”的观念、理性的追求已体现在西方园林之中。可以看出,西方自然观的发展,是把人与自然分开来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形成了依赖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心态,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禅师语:“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天与人决不是相对抗的,相反,人应该尽力体察天道,践履天道,使自己的行为合于天道。从汉以前的园圃式或自然山水式,到唐宋之际,诗歌、绘画等的发展,所展现的都是人与自然的情与理,即使是明清的皇家园林,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力图去模仿自然、再现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自然美的园林风格。
3结语
中西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由于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不同,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西园林的交融、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园林的差异性,汲取其艺术的精髓,才能科学地继承古典园林的优秀成果,开拓崭新的现代园林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2、孙文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品格的文化阐释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应用;发展
一、引言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多年的古典文化历史,创造出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创作,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性,不但将欣赏性与实用性融为一体,也是传达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充分向世人展示,并将中华民族高度的艺术水平展现在世界面前。在现代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被人们所接受,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主要是建立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之上,通过人工的手段与建筑模仿自然,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人文思想内涵。而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中式的景观园林艺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该充分的利用我国园林艺术优势,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使古典园林元素完美的融合于现代景观设计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也在加快,充分的吸收和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部分,将其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能够建设出更具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二、概念
1、古典园林
园林建筑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所谓古典园林也就是传统园林,它是指在园林中通过造景供人游览、观赏、休息的各类建筑物,它是对自然美的还原与雕刻,具有很高的美观要求。在建筑形式上主要以小型建筑为主,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主要是指亭、廊、榭、花架等景观建筑。在隶属关系上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几种类型;另外还有一些如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村落园林以及茶楼酒肆周围附属的园林等;后来随着园林定义范围的扩大,也将庭景、风景名胜区包括在内。
2、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是相对于古典园林来说的,指的是适合现代化进程的当代园林,是现阶段园林的总称。“中国现代园林是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大部分西方的造园技巧,融入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其他艺术等,形成了园林风格交融,园林文化丰富,园林形式多样的新格局。”
三、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大多借助于奇石、假山、流水、幽径营造出一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意境。园林中的建筑物一般包括亭、台、楼、榭、阁等,用长廊贯通房屋,假山、流水、石头则配合建筑物构成富于韵律美的园景。与西方园林不同,中国园林的设计含蓄抒情,不象西方园林那样一目了然,而是以曲为贵,侧重移步换景的妙处。园林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景中带画,耐人寻味,平静中带着变化,变化中蕴含收敛,不管是大园子还是小园子,都变化无穷,各具特色。
四、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与现代社会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其创作理念和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古典园林的节能环保思想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越来越恶化,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绿地作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途径之一,需极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自然”环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模仿自然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现自然美,现代园林可以借鉴其模仿自然的方法,在绿地中模仿自然森林中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生长模式,创建城市中的“森林”,让森林在城市中生长,城市在森林中发展。事实证明,模仿自然的复层式的植物群落,不但对植物的生长有利,还节约了后期的养护成本。
2、古典园林因地制宜技巧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因为受到城市扩张、人口增加、大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直接缩小了现代园林建设的面积。所以,为了满足现代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在对现代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需充分学习古典园林建设中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技巧。比如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一般在空间变化上都比较多样且统一,如果把这种充满着层次变化的特点有机的融入到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就可以增加园林的立体感,还能在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园林进行布局。此外,还能够把古典园林中的山、水、花、草等元素的运用融合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设立体、多样的现代园林景观空间。还可以融入一些科技元素,如喷泉等到现代园林中。
3、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创造思想的应用
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但要依靠先进的物质技术,人们更多的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审美,而古典园林艺术创作中意境创作手法,是现代景观设计师需要继承并要发扬的。在古典园林中,通过对景的合理布局,从而创造数一种意境,进而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以有限面积,创造无限意境的作用。意境创作要求设计师具备对于园林设计的热情,是设计师情感空间的实体化营造,园林景观以园林题名等方式,来营造意境,使园林艺术除了具有视觉审美以外,更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空间。
五、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数千年的中国造园史,创造出许多光彩熠熠的古典园林,在怎样相土尝水,选址立意; 怎样因地制宜,和谐共生等方面都有许多创作手法能够学习与借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现代园林的造园理念不该局限在只是借鉴古典园林的优秀文化上,更要符合时代的发展与人民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应该简单照搬或者模仿古典园林的精华,也不可以只是拼凑、混搭古典园林在每个时期的手法与特色,必须在新的社会生活中找到新的灵感,从古典园林的理念中发现适合目前时展的要素,在借鉴古典园林中对建筑、景致来体现人文关怀的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古法,从传统的经典中吸收精华,来对现代园林进行更好的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既反映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又符合时代的要求;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具有社会共识;既传承了中国文化,又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断进步的中国形象。
结束语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是属于世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其特点的形成由于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相一致,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模仿。中国古典园林,无论从造园手法还是文化特征上看,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启示。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同时,还要与现代景观的各种因素相结合,在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景观艺术。
参考文献:
[1]于立宝.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224-224.
[2]付雯瑞,王磊.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4,(2):104-104.
[3]孙岱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1,(9):10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江南古典园林 特点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45-0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高校都设置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硬件设施也并不完善,因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想在该专业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必定要继承前人的智慧和优良的传统,将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必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园林建筑的选景方面,充分体现了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互动性。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如何充分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要仔细考虑园林景观的总体布局规划,提高园林建筑的和谐性与统一性,这样才能让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到园林建筑设计的魅力,当置身园林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身心舒畅。在某种程度上说,园林建筑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光芒的艺术品,在结构、线条、色彩等方面都蕴含着很多的艺术张力,讲求动静的结合,通常使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达到和谐多变的艺术效果。
景观的设计方面,非常重视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常借助人工的力量与智慧,创造出和自然景色相符合的景观,这样虽然是人为的造景,但是和天然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古代园林建造上不仅要设计合适的建筑物,通常还要开凿水池,建造假山等,用人工来再现自然美景,很多景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同时非常善于利用空间,来体现出层次性。通常以小空间展现大艺术。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师们通常会对自然中的景观加以特征化地提炼和剪裁,尤其是将自然界中的峰峦沟壑进行重新地整合,应用到园林中来,利用小空间彰显出被浓缩化的自然美景,于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无限的风貌。对园林空间的巧妙运用和处理,不仅给园林的总体风貌平添了很多的魅力,而且还强化了园林与自然的融合之美。在处理园林的空间上,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科学处理空间比例关系、调整具体细节的尺度、景致设计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变化。在设计中,利用明暗关系的变化和虚实相生的效果,促进园林中各个景致的有效衔接。以动景衬托静景,以静景突出动境也是比较常用的空间处理方式。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意义
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拓宽教学的思路,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尤其是要做到古今结合。在江南古典园林设计中,可以体现出很多中国古典的元素,这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设计的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园林案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的社会学科或者是自然学科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理念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教学。同时也要看到,学生所具有的专业设计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教师在讲授古典园林案例的时候,可以带学生亲自参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机等工具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拍摄下来,为以后的学习与设计积累资料。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在教学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记录片,作为一个旁观者来鉴赏相关的环境设计效果。
二是利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作品的设计水平。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通常都充满着独特的生机与活力,和人们日常的生活关系密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设置也应该显示出时代的特色和专业发展的方向,江南古典园林设计是一种高水平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的体现,因此,在课堂上剖析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也体现出一定的天人合一的特征。同时学生根据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可以提高自己方案的设计效率。
三是采用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很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的效果。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学生听教师的讲解,然后再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设计,缺少自己的思维创造性,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长此以往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再现,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与研究这些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探寻其中蕴含的艺术奥妙,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设计表象的深入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使学生思维深度与高度的不断提升,在课堂上就可以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同时也扩展了教学的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拓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古今结合的设计理念,让他们在借鉴古人智慧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的设计环境,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推广延续开来。
参考文献:
[1]刘晓娜. 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2]周赛.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华章,2010(17)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世界园林的发展同世界历史的沿革一样,不可避免地遵循着兴起―发展―成熟的轨迹,各国园林风格与样式的形成与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都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最终成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经历了“囿-苑-自然山水园-写意山水园”几个阶段。从历史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以欣赏建筑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尤其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现代园林是以欣赏植物造景为主了。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自古至今,中国园林都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中国古典园林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委婉含蓄。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园林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绘画诗歌等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表现为诗、画对园林艺术的精神渗透;诗画艺术直接转化为园林的物质造型。园林的艺术创作一方面要师法自然、表现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向绘画汲取营养。中国古典园林大多为统治者和达官显贵服务,所以大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与外界的自然或城市环境相对隔绝的空间环境中。设计者力求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出宏大的自然山水之势。山石、林泉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素材,入画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正可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我国现代园林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政府对人居环境日益重视,很多城市开放公园,并大量开辟人居绿化环境。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政府提出了生态园林的城市发展思路,正是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自然景观的形成是大自然造就的,但她的美也很容易受到破坏,而且这个破坏的人为因素很大,也很严重。人类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国纷纷开始以发展植物造园,植物造景为主的城市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园林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的关系[2],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现代城市园林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应着眼于服务普通公众,讲究自由流畅,追求简洁明快,风格上博采众长。现代城市园林注重加大游园、广场绿地在公共绿地中的数量和比重,在发展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专类公园的同时,在今后的城市公共绿地发展上做到先规划后施工。形成普遍均匀地发展中小型绿地的城市绿地新格局。
三、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一)动态布局,移步换景
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如在北京植物园展览的温室沙漠景观,它的展览面积只有几百平米。但是如何才能以小见大,向人们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观呢?这就是这个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就可运用“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将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几个焦点景点表现了出来,道路设计的曲折变化则紧密围绕这些景观而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能更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也很好地保证了室内景观的完整性[3]。
(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造园如作诗文,其风格往往寄托园主的感情、意愿或理想。陈从周先生说:“中国古典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这句话概括了中国古典园林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意和景的关系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在意境中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比如中国古典园林中有通过构建一池三岛来表达向往海岛仙山;模仿名山胜等等来表达意境。
(三)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园林是一门关于环境美化的艺术。远古时代,当人们为了躲避风雨、防止野兽侵袭而建造房屋的时候,人们考虑的是建筑的实用功能,于是集“居住”与“游赏”于一体的“人造自然”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进一步觉醒与提高,园林的生产性功能逐渐减弱,而其游赏的艺术性功能逐渐在增强,但现代园林中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也很重要,例如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和交通的关系,考虑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其次,更重视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等等。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我国古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1、园林的景观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
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其山石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山体自然,神似真山,一些山石还具有“透、漏、瘦、皱”等特点。园林中花木的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如拙政园的紫藤,留园的银杏,网师园的桧柏等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古木,尤为珍贵。园林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
2、 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使人们看到了空间局部的交错,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空间,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假自然之景,创造真山水之趣。
3、园林的建筑群体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还有密集的建筑。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应顺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4、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音乐等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淳厚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是综合性地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外国园林设计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1、 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矗立于园林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使其成为整座园林的主轴。将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分别布置于园林的主轴线旁的几条副轴上,并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点状分布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布局严谨,构图强调秩序美,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来表现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2、西方园林的景观配置
西方园林讲求人工化,整座园林全都统一在单幅构图里,树木、水池、台阶、植物、道路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很好的比例。植物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出其各自的形状,完全被一丝不苟地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形状。,水池、草坪、花圃。水池、草坪和花圃追求对称性和整一性,也被严格地规划成矩形、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以达到自然的和谐。西方园林造园之美就在于其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总体构图明晰和匀称。
三、风景园林发展分析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国古典的园林形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西方园林的造园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一、 宫殿(故宫)
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建各种宫室殿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阿房宫,就已达到惊人的规模。西汉初年修建的未央宫,宫城周围达8900米。汉高祖刘邦曾因见到这座宫殿建筑的奢华而动怒,主持这一工程规划的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无以重威。”这说明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也可以作为巩固其政权的一种工具。萧何的这个看法,使以后历代帝王更加重视都城和宫殿建筑。所以,秦汉以后,宫殿建筑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许多宫殿建筑都已成为遗迹。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首推北京的故宫。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 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当然,整个故宫建筑由于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力而服务的,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点,但是,从故宫建筑群的整个建筑艺术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是世界上优秀的建筑群之一。而这一杰作,从明代永乐年间创建后,五百余年中,不断重建、改建,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难以估计的,真可谓“穷天下之力奉一人”。 所以,这宏伟壮丽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二、古典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网师园、拙政园等)
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在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论述的古典园林就有十五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怡园、耦园、艺圃、环秀山庄、拥翠山庄、鹤园、畅园、壶园、残粒园、王洗马巷某宅庭院)其中,最为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区,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我们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讲,下面的一些造园艺术手法,是应当特别加以指出的。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