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范文

老年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护理

第1篇:老年护理范文

1.1老年期认知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1];思维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但现实生活中各国政府官员和大中型企业中的决策者大多是50岁以上,甚至70岁以上的老人,表

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1.2老年人的社会变化: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1.3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1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2.2抑郁: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

折磨之中感到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2.3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2]: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3心理护理

3.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3.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

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3.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第2篇:老年护理范文

【关键词】 高龄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44-02

前言:当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寿命明显延长,加之我国近几十年来特殊人口政策的影响,老年人比例明显升高。近日从全国老龄办信息获悉,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今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23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3750万。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失能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健康问题愈加突出,高龄老年患者数量大量增加,那么,如何做好高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psychological nursing)是护理的重要手段,是整体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据心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消除其紧张消极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康复和健康的保持。

1.2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心理因素会影响生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积极、乐观的情绪将有助于身体疾病的治愈,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消极、悲观的情绪将会延缓病程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只有将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两者融为一体,使之并存于护理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护理效果。

2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人在进入老年之后,心理各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智力水平、记忆能力下降、情绪的变化以及行为的改变等,而患病后更加重了身心的负担,出现新的心理问题。对80例老年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结果60%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其中孤独寂寞型占 21.3%,抑郁多疑型占 16.2%,悲观失望型占12.5%,被动依赖型占10.0%。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

2.1 否认心理:老年患者最怕的就是成为子女的累赘,给家人增添负担,所以很怕别人说自己年老多病。有时候就算身体不舒服,也不愿意说出来,不愿意去看病,甚至不承认自己有病。

2.2 自尊心理:老年患者往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比较固执,顺从性差。患病后,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常常出现急躁或悲观的情绪,不愿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甚至不愿沟通,有不服老的心理,容易出现意外。

2.3 疑虑心理:老年患者往往比较敏感、多疑,对自己的疾病十分关心,稍有不适,就担心是不是病情加重了,是不是药物不对症了等。对各种治疗和护理也会产生疑虑,担心治疗方案是否正确。

2.4 恐惧心理: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 恐怕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尤其疾病较重时,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较悲观,精神十分紧张,不禁会产生一种恐惧感。

2.5 抑郁心理:抑郁多由于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患者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2.6 绝望心理:老年患者病后情绪消极,甚至不接受治疗,尤其多次住院的高龄老年患者,更易产生绝望心理。

2.7 抗药心理:有一些慢性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而长期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对预后比较悲观,对药物疗效产生怀疑,甚至拒绝服药。

2.8 孤独感,无价值感:老年患者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及朋友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同时,由于自己健康状况的下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缺陷,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

3 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老年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这一类特殊的患者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和其他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是当今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3.1 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成功的心理护理是通过护理人员和患者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而完成的。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现成功的心理护理的关键环节。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应该是以护患双方彼此信任、彼此尊重为基础的。护理人员要做的就是通过言语、行动和态度等去影响和感动患者,主动地构建护患关系。

3.1.1 运用好语言艺术:语言是人类所拥有的一项特殊的天赋,在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的过程中,语言沟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善于运用这项天赋,把语言看成一种艺术,发掘它的魅力。护理人员充满关心、富含感情的语言一定能够引起患者真诚的反馈,实现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责任心和专业技术,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3.2 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由于老年患者具有特殊心理状态,所以他们也具有一些特殊的心理需求,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别注意。对总医院 100 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一些典型的老年患者需求。

3.2.1 安全:调查显示,62%的患者在护士巡视病房时有一种安全感,50%的患者认为加强病情观察尤为重要。可见,老年患者对于安全的需求是非常突出的,针对这一需求,护理人员应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3.2.2 尊重和自立:调查显示,即使老年患者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时,仍有64%的患者要求“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干”,88%的患者要求自己服药,82%的患者愿意自己吃饭。可见,老年患者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有自主自立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充分的尊重患者,对各项操作做好解释工作,并且尊重患者的意愿,在合理范围内鼓励其生活自理。

3.2.3 了解疾病:调查显示,34%的患者把加强卫生宣教排在护理工作的第3位。可见,老年患者非常想了解他们所患的疾病。针对这一需求,护理人员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健康宣教员的职责来。

3.3 争取亲属的配合:亲属是老年患者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要想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一定要取得患者亲属的配合。亲属的支持和安慰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维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亲属进行沟通,让亲属明白自己对患者病情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够尽可能的安慰、鼓励患者。

3.4 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合理的生活安排可以帮助老年患者轻松地面对患病时期的变化,不至于形成太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依据其个性特点,合理安排患者生活,可以安排适度的运动及各种娱乐活动,既可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又能使其心情愉悦。

3.5 合理使用心理疗法:心理治疗现在已经在临床普遍开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也可以进行,比如做好心理疏导、安定患者情绪。老年人怕孤独,老年患者更易产生失落感,同时担心自己的病,产生急躁心理。护士应给予关怀,加强沟通,讲话要用礼貌用语,使他们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在感情上得到满足。另外,还要注意通过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来分析其心理问题。

总之,在多年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高龄老年患者护理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我们每一位护士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同情心,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谈心,做患者的知心朋友,还要学会洞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循循善诱地做患者的疏导工作,使长期住院患者热爱自己,热爱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对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带着新鲜的感觉,消除自卑感,打消顾虑,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表情姿势和动作语言等观察他们的内心情感反应,探索出原因和动机,理解患者行为表现意图。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对患者态度和蔼,热情,说话和气,给患者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并且要因人而异,根据病情对象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塑造受人民信任、爱戴的护士形象。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龄老年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必须要重视心理护理,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个体需求,制订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护理人员要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温暖、细腻的语言,真诚、甜美的微笑去照顾患者,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满足,切实做好高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促进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姜丹,胡亦心. 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 护理杂志,2005,22( 4) :54.

[2] 罗秀梅,张颖. 老年心理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 7) : 859.

第3篇:老年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113-02

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年龄增长,机体衰老日益明显,健康的体力状况日渐下降,患各种疾病的机会随之逐渐增多,如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及各种肿瘤。这些老年病的形成,会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通过临床实践,结合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浅谈几点老年心理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本文共收集2001年~2005年106例老年病人病历,其中男86例,女20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通过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86%的病人在整个住院时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积极的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1离退休老人 离退休后,从工作了大半生的岗位退下来,尤其是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一时难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心态难以调整。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不同的看法,却又无力改变现状而产生抑郁、偏执,由于身体各种脏器功能衰退,躯体化症状增多,疑虑时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

老年人在退休生活中的人格类型大致分为五种:①成熟型;②安乐型或逍遥型;③防御型;④易怒型;⑤自我憎恨型。

老年人是否能适应老年生活,顺利的度过晚年,与其人格类型有关。一般说来,成熟型和安乐型的老人能正确选择和对待退休生活,用各种方式来充实自己,而且,总是力图科学的养生保健。防御型和易怒型的老人由于不服老,往往容易超越现实的身体能量,倾向于做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自我憎恨型老人对各种外部信息刺激都表现得淡漠而无情趣,最终导致自身封闭,难以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2住院老人 心理状态以敏感多疑型、乐观稳定型、紧张焦虑型为主,敏感多疑型最多,乐观稳定型和紧张焦虑型相对较少,这与老年人体质差,常患多种慢性病,生活逐渐失去独立性和经常住院的心理因素有关。

2.2.1知识型老年患者 负性情绪较大,需要引起医务人员高度注意,对医疗与医学信息的需要多于其他患者,渴望得到来自外界的尊重和帮助,担心医疗费用的过高,会导致报销困难或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盼望早日康复,关注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高于其他群体。

2.2.2 内科老年患者 老年癌症患者存在负性心理特征,如恐惧、焦虑、悲观失望、孤独忧郁、固执依赖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初期表现有恐惧、懊丧、焦虑、失望等心理特征,治疗中担心疾病能否好转而出现痛苦、忧虑心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轻度抑郁症有增长趋势,并且抑郁症严重程度会逐渐增加,对有心理障碍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心理障碍类型进行分析,均以偏执为主,老年患者具有焦虑、恐惧、孤独、忧郁、偏执、暴躁、自卑、自弃等心理特点。

2.2.3外科老年患者 大多数患者对手术痛苦感到紧张和恐惧,认为手术也难以延续生命,具体表现为暴躁,情绪低落,遇事主观、多疑,担心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手术后并发感染易产生非理性的猜疑,对抗心理,恐惧、悲观心理,焦虑不安或对病情漠不关心心理以及依赖型心理。

2.3丧偶老人的心理状况 丧偶老人的心理反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悲伤、否认阶段;认可、安定阶段;恢复、解决阶段。

2.4与老年人康复有关的心理因素 情绪抑郁、精神因素、躯体疾病以及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世俗偏见等,通过从主观幸福度和抑郁度两个方面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来看,老年人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对幸福度有影响,配偶是否健在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幸福度与抑郁度相关显著,表明随着幸福水平的提高,其抑郁程度降低。

3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要具备三个要素:良好的心理护理素质、丰富的心理护理知识、精细的心理护理技能。我们要按照这三要素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3.1掌握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实施心理护理 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护理老年人心理的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养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老年人的感受和认知,改变老年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3.2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比较系统的心理档案,为心理护理提供客观依据,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

3.3采用多元文化,因人而施护 对孤独、失落、空虚等情绪类型的患者,根据其心理不平衡的特点,可采用满足法;对焦虑、急躁情绪类型的患者,用行为文化尽快消除其对医院的陌生感和对医护人员的距离感;对多疑、多虑情绪类型的患者,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去影响他们。

3.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心身相关的综合分析,了解预测可能发生的动机和行为,从而及时的采取必要的心理防护措施。通过对患者心身反应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较强的综合医疗对策。建立新型护患关系以保证心理护理的成功。

第4篇:老年护理范文

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人到老年伴随着健康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老年人在心理或多或少也会产生一些变化,其主要特征为以下四点:

1.1 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或家庭角色的改变,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冷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

1.2 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或各种原因导致交谈不便,心理上常常会产生孤独感。

1.3 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自己患病,担心自己自理能力下降给儿女孩子加重负担等问题,心理上就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也可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

1.4 行为改变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激动等俗称老小孩行为改变。

2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以上心理特征,所以更加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呵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2.1 尊重

由于衰老及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减退,老年人的信心也随之丧失,从而导致老年人易产生自悲和不受尊重的感觉。因此,在接触或者照应老年人时,要首先尊重他们。比如:主动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等,使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和被我们重视。

2.2 关怀

在尊重的基础上,关怀老年人的生活,比如:经常与老年人多交流,多陪他们聊天,从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消除他们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2.3 理解

老年患者在受到刺激时易产生攻击心理,表现为脾气暴躁或冷漠,使一些医务人员不愿意接近这种老人,往往也缺乏耐心,这样我们就更难以接近他们,更不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医务人员要理解他们,不怕阻碍,越是这种老人,越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去跟他聊天,让他们慢慢接受他们。

2.4 给予老年人鼓励

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多给他们鼓励,如夸其头发黑不像其实际年龄、走路有腰板直等,以此调动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他们只有得到赞扬才能高兴地合作。

2.5 引导他们宣泄不良情绪

了解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或者根据病情给予指导,巧妙的引导他们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或转移他们的不良情绪。

2.6 医务人员要做到语言美

第5篇:老年护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患共180位,男士102位,女士78位,年龄60至90岁,平均年龄72.8±6.4岁。护理人员16名,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1±3.2岁,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8名。

1.2护理方法

1.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为护士长、护士、护理员和护士技师组成,由护士长领队,根据风险管理程序进行工作安排,收集系统性的风险信息,分析研究现存护理缺陷,对风险制定规避的措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风险例会,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针对结果,办理培训试点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树立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1.2.2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任务,它对潜在的和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能够进行系统化的持续识别和总结。加强对老年护理院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护理中出现跌倒、烫伤等情况。(2)操作技术不规范,药物遗漏、标本填写错误或者标本丢失。(3)护理人员没做好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给患者发错药品或输错药。(4)护理人员较少,交接班工作分配不合理,这些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1.2.3护理风险管理评估

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评价就是信息的反馈,是对工作执行情况的分析。对老年护理院的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以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档案记录情况和护理中存在的缺陷为主要评价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总结出了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频率也大大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6篇:老年护理范文

老龄化的社会需要素质高、能力强的老年护理人才提供专业的服务,而老年护理人才需要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因此,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这样既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又可以丰富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各级卫生职业院校不但要在专业上注重增加老年护理专业,而且需要依据老年护理的要求、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设置老年护理的教学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熟悉老年护理教育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在保障卫生职业院校就业率的基础上,提高老年护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注重老年护理的实验教学

老年护理工作不仅内容复杂繁琐,工作技能要求较高,而且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应用性和专业性要求也较高。因此,各级卫生职业院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时候,既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满足在实际老年护理工作中的需求。各级卫生职业院校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卫生职业院校可以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设电教课预实验课,并建立和完善实验技能测试的考核方案,在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为卫生职业院校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学校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以及老年护理教学的实训中心,以满足学校实际的老年护理教学需求。

3建设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养老事业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而且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保障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各级卫生职业学校可以和社会养老机构联合起来,建立老年护理的实习基地,这样既有利于社会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又有利于卫生职业院校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在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时候,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和社会养老机构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以协商和协议等合作方式,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职能,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双方合作长久,实现双方共赢,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真正掌握老年护理的方法和技能。

4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老年人群体不但身体的机能已经退化,在生活中多有不便,而且需要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心理压力较大。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年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耐心细致,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尽可能在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同时,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卫生职业院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时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心。一方面,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职业素养和道德教育的宣传,让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深入学生心中,落体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真正养成尊重老人、爱护老年的服务观念。另一方面,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和生活中为学生树立典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在护理服务中做到耐心细致。

5结束语

第7篇:老年护理范文

老年病人护理不同于年轻病人,老年病人的康复需要更多良好的护理。老年病人护理的重点应放在让老年人尽快的康复,尽量保持或改善机体的功能,让老年人能生活自理和保持身心健康。对于某些不可恢复的晚期病人,护理工作则可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痛苦。以上为老年病人护理工作总的指导原则。现对一些实际工作中护理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1 对老年病人精神和情绪变化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情绪急躁、易怒,或悲观失望、精神状态差。护理工作更要耐心细致、体贴和周到,要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就要从言语态度、操作手法的掌握上下功夫。要熟悉老年病有并发症多、病情多变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故观察要严密细致。老年人的主诉往往不多且出现晚,因此通过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妥善处理尤为总要。

2 对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食欲更差,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在护理时预防和妥善处理以上问题关系到老年病的预后。因此,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并根据医嘱即时给予补充营养物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并发症,如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并发肺炎,卧床不起的病人易发生血管栓塞症等。为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是老年病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血管等是并发症最易发生之处,加强以上器官的护理对老年病人尤为重要。

3 对老年病人用药期间的护理

保证给药途径的畅通,严密观察老年病人用药时易出现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采取措施预防胃肠道用药的反应,合理的应用和保护好老年病人静脉血管以保证用药。

4 对老年病人其他方面的护理

大小便失禁在老年人患病后容易出现或加重。为此,护理时应创造条件方便老人大小便及便后保持会清洁干燥。更应注意的是,随着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其中脑、心、肺、肾及 骨骼肌肉最为常见,应注意维护其原有功能和改善已受损的功能。加强康复期老年病人功能锻炼,使其能生活自理。

5 对老年病人进行卫生保健宣教

第8篇:老年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现状,并进行相应的观察、护理,促使我们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集相关老年病人出院后护理资料。结果: 老年病人出院后护理不满意。结论: 建议家庭、社会改变目前状况。

【关键词】老年病人; 出院后; 长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0-01

1 老年病人的概况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得到了提高,人均寿命显著延长。现今我国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必然增多,老年病人住院也逐渐增多,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出院后的护理,必须要了解老年病人各方面的情况和相应的护理知识,不仅要帮助老年病人身体健康,更要帮助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

2 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现状

2.1 家庭

2.1.1 年龄: 老年病人的年龄以71―80岁为例,老年病人子女的年龄以41―60岁为例。子女状况有①子女的孩子上高中或上大学,孩子升学的压力、孩子上学的经济压力、孩子的就业压力、孩子的购房压力;②子女自己工作压力,如电脑操作方面;③子女下岗,子女本身经济状况差;④子女退休,子女自身收入较低;⑤子女健康,女性处于更年期,本身需要调理,有的子女本身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⑥自己的子女在外地工作,特别是子女忙,子女有了小孩,对下照顾子女的小孩,对上照顾生病后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对单位,有的退休了还要忙于单位的事。

2.1.2 住院:老年病人住院次数以4次为例,一次住院费以5000―20000元为例,4次住院费为20000―80000元,报销比例以百分之三十为例,报销费用6000―24000元,自付费用14000―56000元,很多老人无法承担这个数字。

由于住院费用高,老年病人不能长期住院治疗;由于医院的资源有限,床位紧张,同时老人住院后24小时需要家人陪伴,老人住院需要家人送饭,一位老人住院,需要多位家人才能完成陪伴、送饭、交费等工作。故老人病情稳定后,将老人接回家治疗、护理。

2.1.3 费用:老年病人出院后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保姆费每月800―1000元,药品费每月200―1000元,老人生活费每月400―500元,保姆生活费每月400―500元,老人每月开支费用数为1800―3000元。老人的收入:有工作单位的每月2000―3000元,没有工作单位每月1000元,以上可以看出,部分老人不够开支。

2.1.4 数量:家庭老人数不等,有1―4位老人。如果4位老人生活都不能自理,对于家庭将是沉重的负担。

2.1.5 居住:卧室以3间,老人和子女同住为例。子女的孩子未成年或成年后没有住房。卧室分配:老人住一间、子女住一间,子女的孩子住一家,保姆只能住客厅或老人房间加床或老人和保姆同住一张床,给老人、子女、保姆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2.1.6 专业:保姆多数来自农村,懂得老年病人的护理知识少,子女对于老年病人的治疗、护理绝大多数非专业。

2.1.7 陪伴:老人居住地以县城为例,有的县城全是楼房,绝大多数没有电梯,老人如果行动不便,无法上下楼,老人只能成天在家,陪伴老人的只有家人、保姆、电视或只有家人、电视或只有家人。

2.1.8 地区:老人的子女以1―4个为例,1―2个子女在本地居住,1―2个子女在外地居住。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后,绝大多数老人不愿离开现居住地到外地子女处居住。老人的护理全落在本地子女身上,时间长了以后,老人的子女之间难免不产生分歧。

2.1.9 朋友:老人的朋友来家看望老人,多带来礼品,增加老人朋友的开支。老人收礼后,想办法回送朋友礼品,增加老人开支。老人的朋友年龄多数在71―80岁。上下楼,多数行动不太方便,故老人的朋友不能经常来看望老人。

2.1.10 病种:老年病,病种多,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或男科疾病,同时还有视力、听力、认知方面疾病。一位老人可同时有多个疾病存在,子女及保姆难以应对。

2.1.11 卫生:老年病人如生活不能自理,个人卫生,老人无法自行完成。洗头、洗澡、换衣服需要帮助。对于不能下床的老年病人,需要2人才能帮助老人完成洗头、洗澡、换衣服。由于老年病人洗头、洗澡、换衣服难度大,夏天老年病人不能保证每天洗澡,只能将洗澡改成每天床上擦澡,梳头、剪指甲均需要帮助才能完成。

2.1.12 进食: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后,进食、饮水、服药均需要帮助才能完成。

2.1.13 营养:营养来源于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组织修复和维持生理功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和热能。营养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康复。不同的病情,对营养的质和量的需求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患病情况,功能逐渐下降,消化功能也不例外,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功能减弱,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相对减少,所以老年病人的营养,必须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给以合理的饮食护理,家庭为了满足老人的营养,均单独为老人准备一份食品。

2.1.14 康复治疗: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以后,家人和保姆忙于老人的生活照顾,没有精力和能力来为老人进行理疗、按摩等康复治疗。

2.1.15 心理: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后,日常生活均由家人及保姆帮助完成,老人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老人生病以前,冬天每4天洗头,每2天洗澡,换内外衣服。老人生病后生活不能自理,难以像以前,有的老人适应不了这一变化。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以后,担心拖累了子女,合理的需求,也被老人拒绝,如饮水,老人本应每次饮水100ml,可是老人怕解便,少饮水或不饮水,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利。不能上下楼,长期陪伴老人的只有家人及保姆,给老人带来的心理问题,如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悲观消极、拒绝治疗。

2.1.16 指导:老人在家生活、治疗、护理,全由家人及保姆进行,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质量得不到保障,亲人及保姆由于不是专业医护人员,老人发生了异常情况不能及时观察到,得不到及时处理和治疗,使得老人的病情加重或增加新的病种。

2.1.17 质量:老人生病时间长,护理质量得不到保障。

2.2 老年公寓

2.2.1 费用:生活不能自理,每月费用1500―1800元。有的还需要医疗费用每月200―1000元。共计1700―2800元。

2.2.2 居住:城市周边老年公寓,多为楼房,无电梯,老人行动不便,只能在公寓内有限空间活动。

2.2.3 质量:老年公寓质量相对优于家庭。

2.2.4 问题:老人公寓缺少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缺少经费。

3 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建议

老年基金。政府牵头,通过银行,个人定期存入专用帐户,本人到达法定年龄,每月领取老年基金。对于社会,今天的老年基金,用于今天的老年事业,明天的老年基金,用于明天的老年事业,即A用B的老年基金,B用C的老年基金。这样就能保障今天老年事业经费,立即改善老人护理质量。

专业医护人员,不定期到老年公寓指导或工作,医护人员的劳动,记入老年基金。

其他人员,不定期到老年公寓工作,其他人员的劳动,记入老年基金。

以上三种方式,保证老年事业的经费,保证老人护理质量,保证人人有老年基金。

第9篇:老年护理范文

【摘要】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人人口众多的时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加强老年人的保健及心理健康指导是摆在我们社区医护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近期的入户调查中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在社区内开展健康宣教及整体护理,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 老年人;社区;整体护理

1 对象及方法

随机抽取60岁以上老年人共800例,男352例,女448例,其中640例(80.0%)经过健康教育与居委会配合并讲课、展览宣传、心理咨询,都愿意与我们配合。

2 开展社区老年人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知识

在社区中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包括对家庭进行健康宣教,老年人应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能力。高血压患者随身带好药物,不宜单独出行。学会自测血压,即定期测量血压。让患者掌握自己血压的正常值和异常变化。饮食上低盐低脂、清淡、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经常锻炼、生活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心情愉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糖尿病人首先要控制饮食,自我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水平,坚持服药,经常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3 社区开展整体护理

用真心、真情对待每一位老年人,通过宣教老年人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减轻了心理压力、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老年人独居,缺乏照顾,造成老年人情绪孤僻、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医护人员的表情及语言尤其重要,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对老年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4 加强医护人员的品德修养

护士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向病人宣教有关保健知识,解除老年人的思想顾虑和负担,争取老年人的主动配合。护士优美的语言可使老年人感到温暖,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产生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情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反应,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情感的特殊性。护士面对老年患者,需要满怀关心、关怀、体贴的情感进行各种护理。护士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但面对老年病人,应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可因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影响病人,以致影响病人的治疗与护理效果。人的情感是思想综合起来的心理状态,护士应具备美好的心灵。

5 护士的技术操作及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护士,应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及娴熟的技艺,并不断进取,才能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更好的服务于社区老年人及患者。

6 护士的沟通技巧

一个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对老年人不仅是态度上的关怀,更是给与信念上的支持。与老年人交谈时,护士要使自己成为有效的倾听者,首先要集中精力,保持合适的距离,保持松弛及合适的,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或者变化话题,与老年人交谈时要用鼓励、愉快的声音配合适当的表示如对老年人关注和安慰等,要礼貌的称呼对方,然后自我介绍并说明谈话的目的,采用开放式谈话的方式引导老年人,对一些性格古怪、容易发怒的老年人,首先要表示理解,既尊重病人又要有效的转移他们的集中力。与老年人及病人沟通是一门艺术,要掌握它需要社区护士不断努力学习并在实践中摸索,增加老年人及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才能达到与他们的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