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制教育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将法制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的范畴,而没有独立的将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教育目标来实施。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遵守法律的前提和基础,但是道德素质并不能涵盖法律素质,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必须要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由于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与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视远远高于其他方面,尤其是在法制教育方面,往往将法律素质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甚至纳入德育教育范围,弱化了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功能,缺乏对法制教育的正确认识和定位,在机构设置上,很少有单独的法律教育研究室,大多数法律教育研究从属于德育或者政治教育研究,在师资力量配备上,也往往安排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对法制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非常不利,法制教育的效果更难得到保证。
二、法律知识教育多,法律意识培养弱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法律意识是法律素养的基础。法律意识是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一个国家民众法律意识的高低,决定了人们对法律正确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违法犯罪现象的抵制和斗争,直接影响着国家法律、法规权威性、震慑性落实的效果,也影响着社会安定、公平正义的程度。近年来,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法制教育的实际需要,高职院校在法律意识培养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我们也看到高职院校在法制教育方面,仍旧较为重视学生法律知识的培养,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课程内容繁杂、针对性差。法制课教材大多具有知识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在法制教育课程中,相关教材以普及基本法律知识为主,基础性教材内容宽泛、庞杂,务求面面俱到,几乎涉及了法律专业所有的基础课程,将法制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混为一体,使学生学习起来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重点和要点,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际指导意义较差。二是教学中将法律知识分解为各个要点,要求学生掌握熟知,然后通过一些案例分析的样板,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方式为他们提高法律意识奠定了较好地基础,但是也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知识的积累是意识提高的前提,但是只有会运用知识才能够促进实际能力的提高,巩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三是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法律观念的形成需要大学生有意识地吸收法律知识,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课本,法律观念较为模糊,甚至对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区别分不清,在自身权益遭受侵犯时,不能主动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抑或不了解被侵权是违法的、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我安全和权益。
三、法制教育体系不完善
法律是社会生活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离不开法律这个大环境,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成为学校和学生格外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衔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在就业的标准和门槛中,并没有法律方面的相关要求,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健全独立的法制教育体系尚不健全,造成法制教育未能全方位渗透,不能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课程设置单一。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高职院校普遍设有《法律基础》课,课堂教育也被当作考试过关的任务来完成,完全违背了法制教育的初衷,在学校没有给予相应的引导的状态下,学生也满足于做笔记、背题目,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对法律一知半解、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只要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法律于己无关,可以想象,此种法制教育体系下,怎能奢望培养出法律意识较强、法律素质健全的人才?二是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社会岗位的需要,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不够严谨,没有做到结合相应专业特点设计法制教育内容和方式。例如在经济类专业的职业教育中,常常接触到的应是合同、公司、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条文,课程开设时有些高职院校开设的是经济法课程,实际上,民商法更符合经济专业有关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实际需要为导向,而不能随意设置。
四、法制教育模式改进的方向及措施
1、重新认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中,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高职院校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法律以其权威性成为一种社会规范,是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当今高职学生就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各种复杂的形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造成了更多的困扰,高职院校应当高瞻远瞩,认识到法律素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促进以及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影响,切实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把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来抓,应当改变以往认为法制教育就是德育的错误观念,将法制教育从德育的范畴内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法制教育体系,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法律知识的平台,使他们在高职院校就读期间,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具备相当的法律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既要实现育才的目标,也要实现育人的目标,真正破解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短板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2、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法律信仰为主
法律是公平、正义的象征,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保障,有法律信仰才能够做到守法遵纪,并将守法作为一个人终生的责任和义务来对待。高职院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应及时转变法制教育的思路,从过去的重视知识积累中脱离出来,将法律知识作为法制教育的起点,而将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培养法律信仰为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就读的大多数青年学生,他们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使他们成为有法律信仰的新一代共和国的建设者,既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创造社会财富,也要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培养青年学生的法律信仰,首先要增强法律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和主观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确保法律知识讲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创新加强课程模式。高职院校要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敢于探索,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实际需要为根本,在开设一般的法制课的同时,各专业的教学要从本专业的不同特点出发,增加设置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法律专业课。如理工类院校的特点是发明创造的机会比较多,可以考虑开设涉及专利、商标等方面的法律课程,文科类的职业教育可以开设著作权方面的法律课,医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教育,可以开设与自身相关的一些法律课程,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搭建好的平台,使学生在学好过硬的专业技术的同时,具备较强的法律素质,增强就业的竞争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应改变追求结果忽略学习过程的做法,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法律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教学和考核都紧紧围绕着培养法律素质、法律信仰来开展。
3、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教学实践
一是由于传统高等职业教育对专业技能的绝对重视,在法制教育中,教师往往占绝对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容易造成课堂的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应当在课堂教学上求新求变,务求实效,使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建立法律教育基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巩固法律知识,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促进法律素养的提高。二是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职业性较强,学生实习和实际工作的机会较多,在法制教育中,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这一特点,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特征以及职业预期,在开展普及型法律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法制教育层面,创新教育模式,应当开办部分与各专业职业发展相关、高职学生普遍关心的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专业相关法律的关注,使法制教育贴近学生的需求,融入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例如,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开设《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国际私法》等课程,将对学生法律知识积累、法律素养提高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对于轮船航海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交通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课程,有助于他们将来就业和权益保护。只有让高职学生切身体会到法律对他们学习、就业甚至一生的影响,他们才能够保持对学习法律的高度热情,进一步促进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自身实际职业能力。
4、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
我国目前各地区教育的现状大致相同。尽管上级部门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各地区、各学校乃至个人并没有真正去实施。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每天都是为了学生考一个好成绩在忙碌。我们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以考试为目标。
一、造成教育现状的原因及严重不合教育规律的现象
首先,招生方法的单一化。中高考只是以一次考试定乾坤。造成所有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着中高考来进行。其他教育能减则减,能删则删。其次,教学评估简单化。从上到下,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老师看什么?看考试成绩!再次,社会环境认可度。家长给孩子选择学校、选择班级的首要标准就是教学水平高、升学率高的学校和班级。
鉴于各地区招生考试的单一化、教学评估的简单化以及社会家长的认可度诸方面的因素,无奈的学校不应试教育就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无奈的一线老师不应试教育就在学校抬不起头,站不住脚,甚至被淘汰。因此,当前各地区的学校存在着严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状:
1.违规的在校时间。为了中高考,有的学校规定早6:30到校,晚10点才放学。
2.违规的课程安排。中高考考什么就开什么课,不考的科目就不开设。有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没上过音、体、美等课程。
3.违规的教学安排。我们的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再重要也不教。例如,书写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一概不管不问。老师每天传授的是应试手段与技巧。根本谈不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4.违规的招生手段。许多学校为了招收好学生成立了重点班、3A班、强化班、实验班、火箭班、小小班等,造成重点学校人满为患,边远学校招生困难的现象。
我们的老师,每天充当着应试教育的“杀手”,亲见学生的学习现状。部分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个性得不到发展;部分学生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扼杀了孩子们的天赋,甚至摧残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很不乐观,超重和肥胖儿童越来越多,近视儿童越来越多,学生的奔跑速度、爆发力、耐力素质都在下降。
二、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1.组织有关领导、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国家教委关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文件。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建设一支高水准的教育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础教育的转轨。大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在教师中深入持久地开展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责任教育、职业纪律和法制教育,让广大教师做到敬业爱岗,爱生爱校,让爱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3.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完善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逐步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条件之一,并把其作为评价学校质量和学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改革招生考试及招生录取制度,完善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方式,特别是改革以分数成绩划定学生好坏的简单思维方式与做法,改革完全将升学率作为评估老师与学校的标准。
4.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小学不留家庭作业,初中生每天1小时的家庭作业。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作业布置做到“精选、精批、精讲”。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在校的考试次数,取消各校的周测、月考。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取消学校给老师排队排名,更要取消给学生排名排队这一伤害师生身心健康的做法。
5.改革考试的内容。减少中考的考试科目,降低考题的难度。各学科考试内容要围绕不仅仅是考知识掌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考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考试的重要地位,让中高考起到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目的。
6.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用问题教学、发现教学、愉快教学等模式取代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生在校外学各种特长转移到学校上来。学校逐步成立兴趣小组(小发明、小创造、各种乐器、书法、绘画、舞蹈、歌唱、演讲、朗诵、主持、读书、体育兴趣小组等)。做到时间、内容、辅导、人员四落实。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7.严格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全面实行平衡分校,平衡分班制度,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等,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尊重师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学生。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要的是改革考试制度及评价体制。实施素质教育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教学内容,是我们共同的任务;使学生快乐成长、师生身心健康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幸福。
关键词:中职德育;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形成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如何让德育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我在优化课堂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和实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把学生个人的学习行为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以此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每个学期的第一周、每个单元授课前,向学生介绍将要学习课程的目的、任务,阐明学习本学科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比如,向学生介绍法律知识的作用,可以知法、懂法,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内容,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2.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根据每一节课内容的不同,提出可以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一道思考题,也可能是大屏幕播放的一段视频,还有可能是课前预先编排的一段情景剧。在学生思考、观看、欣赏的过程中,把课堂进一步引向深入。
3.定期开展本学科的第二课堂活动、演讲比赛、参观学习等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1.自主阅读教材。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启发学生的思维。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基本的媒介之一。通过对教材的感知,学生会对教材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知识。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在开始阅读教材时,往往会碰到很多困难,如,脉络不清、抓不住层次、找不出新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要将分散无序、难易不一的教材内容,转变成一个个探索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认真看书,学会学习,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我在讲《几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一框时,就预备了六个思考题供学生在阅读时思考。
(1)什么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它们和公有制的关系如何?
(2)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它有哪些消极功能?
(3)党和政府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采用了什么方针?
(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否会改变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为什么?
(5)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主张“私有化”矛盾吗?为什么?
(6)什么是所有制结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归纳的问题开始阅读,边读边勾画,我随时解答学生提出来的各种疑问,前后座的学生展开讨论,根据新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做不但使学生掌握了阅读学习的方法,主动地得到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职学生的年龄段处于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发展与形成时期,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归类的学习方法如比较法、评价法、分析法、归纳法等。
3.要让学生全体参加、主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全程参与、主动参与。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设置了学习小组,小组内部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开展一些竞赛,比如,抢答问题等。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保持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吸引,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超越学生思维水平和知识能力范畴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解答或指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精讲分析,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把握规律性的知识,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讨论米兰达规则,而有些学生习惯从感性思维的角度去分析判断问题,所以,对程序的正义与维护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理解得不到位。于是我给学生举了几个法律案例,使学生认识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不但使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加强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习惯。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又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想使我们的学生适应迅猛发展的社会,就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参考文献:
[1]陈艳红.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集[C].2010.
[2]聂良刚.论自主学习与创新教育[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S1).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目前职业教育现状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太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愿意学习,即使愿意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在某些方式方法上我们是可以效仿国外的一些职业教育模式,他们提倡的是工作本位学习,如德国、英国。英国有政府机构扶持职业教育机构,在我国,政府会扶持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费用,但我国对学校没有像英国那样全部扶持,国内中职学校还需要自己去招生,所以在国情上,有很大区别,导致我们国内的中职学校没有办法完全压制学生的毕业率,使我们的学生与国外学生相比有一点差距,虽国情不同,但是还是可以效仿他们的一些模式,改进我们的职业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合格率,为社会服务。
在英国,他们的教育中分这样几个角色,学校教师、评估师、记录员等。学校教师是作为知识传授者,学生每周会有一天在学校学习由教师讲解教授知识;评估者是取得了职业能力资格,能够对学生们的能力做出反映行业标准的的有效判断;记录员则是评估师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作记录并收证。这样的几个角色在中职教育中,有部分也是可以仿效的。仿效教师角色,国内教育是不可能像英国那样,一周一天在学校,四天在企业学习,但是可以仿效他们,把我们学校课程尽量改为实作课程,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一贯的教师理论知识灌输,让他们参与进来,这么学生学习到的内容也容易记忆;仿效评估师角色,英国评估师具备判定学生专业技能是否合格的能力,那么国内中职教育则可以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让教师具备上课能力同时还有相应的资质证书;仿效记录员角色,英国记录员是收集佐证和记录的,而教师在日常上课,也可通过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通过过程资料来判断他们最后是否合格,比如他们的行为习惯,过程学习是否合格,我们的学生的自身素质不好,不能完全用学习的知识来衡量他们是否合格。
英国评估师评估方法多种且优缺点不等,有观察法、模拟评估法、项目和作业、报告案例分析、罗列问题、口头提问、专业讨论、视频、照相等,像这些方法都可以运用到我国中职教育教学中来。项目和作业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改进上课内容正对某些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教学,让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学生对知识理解比较完整有条理;口头提问,讲解新内容可以采用,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期末考试也可采用,改变纸质答题的考试模式;罗列问题,可以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完成作业,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来查出问题,将问题罗列出来进行讲解,这样能及时做好问题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模拟评估,学习某些实作课程,可以在课程考核时,做情景再现,模拟实际操作的情景,考核学生;视频、照相,这项的运用可以解决学生对某些考试或者操作有不同看法时采用。这项方法仿效过来也是优缺点不同的,根据实际情况实际考虑,也可综合运用,利用另中方法弥补不足之处。
2、将鱼切大块,用盐腌制入味。
3、起油锅,下姜葱爆香,然后取出不用。
4、将鱼入锅,大火煎一分钟左右。
5、用中小火将鱼煎至两面金黄就好了。
摘要:家政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促进家政职业教育健康、高校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政府应从政策、法律、舆论导向等方面为家政职业教育保驾护航;学校应构建科学的家政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着力兴办家政职业教育院校;社会应成立合法规范的家政服务机构,让家政职业教育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关键词 :家政;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发展
作者简介:陈燕,女,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教育、经络养生。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8-0024-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城乡居民对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家政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难得机遇。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家庭服务业又因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的总体水平不高等因素阻碍着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家政人才来适应当今社会需要,是家政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家政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美国“家政女王”玛莎·斯图尔特、英国的“罗伯特管家”、菲律宾的“菲佣”已经是闻名世界的家政品牌。美国是最早将家政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国家。1840年,第一部家政学论著在美国出版。1862年,美国政府正式通过立法并提供资金来鼓励社会各级学校广泛开设家政教育课程,高校成立家政系。目前,美国有780所大学设有家政系,部分高校还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1],家政学已涉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等各个领域。
日本也有很发达的家政研究,很多大学都开设家政系,也有很多专门的家政学院,主要是致力于鼓励学生生活自理和自立的能力。1947年之后,日本的各高等学校都相继设立了家政学部,有的高校还设有家政研究所。1987年日本家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数是过去25年间总数的4.5倍[2],由此可见,家政教育目前在日本已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学科体系。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取缔了家政相关学科以后,可以说目前从小学到中学家政教育不管是从概念上还是课程上都是空白,等到读大学时突然有了家政专业,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和家长对家政专业的认同感。1988年,武汉现代家政学校成为我国第一所家政专业学校,之后有了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职业学院家政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家政服务专业等为数不多的院校。
二、家政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
党的十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家庭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受传统观念制约等因素的影响,使家政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
(一)就业观念滞后,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家政专业实际招生率普遍不高,生源问题阻碍了家政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原因在于,人的思想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学生和家长对家政服务理解存在偏见,很多人把家政服务视为“佣人、保姆”社会低等职业,认为该职业不稳定、保障性差、待遇低、不体面。同时,家政服务业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家政服务员一般不与服务方签订相应的劳动协议,以至于双方产生了纠纷、伤害得不到《劳动法》等现有法律的保护。这就使得年轻人内心排斥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因此,也影响到了家政院校的招生来源。
(二)服务市场混乱,就业市场待规范
由于家政服务业的新兴性,其准入标准和行业守则尚未健全,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属于低层次的服务市场形态。现在社会上多数家政服务公司是中介类型,大多提供介绍保姆、清理卫生等简单服务,从业者流动性很大,管理不严格,缺少后续服务,导致家政行业不能正常有序发展,再加上家政行业的利润不是特别丰厚,无力给服务人员提供优厚的待遇,这就难以吸引优秀家政人才加入该行业。也使得家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就业市场,转而从事其他行业,这无疑对家政职业教育的后续发展构成瓶颈。
(三)培训质量不高,市场需求难满足
虽然高职院校具有办好家政职业教育的自身优势,但由于家政职业教育是伴随该行业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育人方向,并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而且课程覆盖面广、知识丰富、培训层次多样,要求学生既具备全面的家政科学知识,而且又要熟练的操作技能,应满足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家政服务需求,这对高职院校师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后,由于职业院校普遍缺乏资金,难以保证教学硬件设施的供给,所设专业和课程很难满足市场的高端需求。
三、发展家政职业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职业认可度
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生源问题,再好的教育没有学生报名过来学习也形同虚设。因此,首先应进行学生就业观的转变,除了依靠社会、市场环境的改变外,还需要家政教育理念的转变。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家政教育的经验,通过广泛地开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来实现。[3]“正规教育,即从学前、小学、中学、各种技术和社区学院,直到学院、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所形成的‘发展阶梯’。非正规教育,主要指各种成人家政教育。”通过这两种方式,从小培养学生对家政学及家庭服务的深度了解。另外,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大力宣传家政业的积极作用,使人们逐步改变传统观念的认识误区,让家政业以崭新的职业面貌走进市民心中。
(二)制定相关法规措施
2014年,总书记提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那么家政服务业无论从业者还是经营者都也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进行保障。因此,政府应将近期发展与长期规划相结合,制定合乎地方实际情况的发展纲要;逐步制定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条例,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力度保证其健康发展。对于家政服务机构而言,政府应建立行业标准,严把市场准入关,严肃查处违法经营活动,净化家政服务市场;另外,要大力支持优秀家政服务公司做大做强,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
(三)培训内容与时俱进
目前,学生可能对理论和概念的掌握非常清晰,但当面对真实的社会场景和各类人群时,却不知所措,甚至简单、基本的问题都处理不好。因此,无论从服务内容的覆盖面还是服务内容的质量要求上,都要与时展的节奏相协调,与当今社会需求相匹配。学校教学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来满足各类家庭不同内容、层次的需求;培养过程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技能强化与素养双提升,针对教育对象施以不同侧重的教育培训,力保每位学员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四)加强培训软硬件建设
当今,家政服务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洗衣做饭,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因此,实训基地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家政从业人员培育质量的高低,作为职业院校,应想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也可以与家政行业联合,借助各界社会的力量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另外,还要充分调动在家政行业有建树、特长的从业人员,使之加入到家政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加大学术交流,定期组织学生和教师到相关院校进行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应至少每学期进行一次职业培训,以拓展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家政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组.论当代中国家政学科建设的思想基础[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16-24.
[2]刘智萍,冯觉新.家政学专业:提高生活品质社会急需[N].中国教育报,2006-6-14.
论文摘要:语法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语法教学在目前还存在诸多弊端,因教学方法的陈旧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据相关语言和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新的语法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交际法的兴起,随着交际教学思想的传播,一直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法在教学的地位被严重削弱。在我国,甚至有人把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较差的原因归结于语法学得太多,因而也出现了“淡化语法”的现象。语音、词汇、语法都是一门语言的基本要素。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的三要素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中语法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规则体系,它是为培养技能,形成语言交际能力服务的。语法知识对高效率的交际起着制约的作用,语法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语法教学要重视,决不能淡化和排斥。
事实上,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又要努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英语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并非易事。这对于英语基础薄弱也已经习惯了汉语语言,且又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的高职生来说,彻底放弃语法规则的学习也并非明知之举。问题的关键是我国的语法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一种方法陈旧、形式落后的状态。因此,怎样使枯燥的语法规则具体化、生动化,并力求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比较轻松地逐步熟练和掌握语法就成了英语教师在当今的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参考一些专家的理论实践得到的体会。
教师在讲解语法内容时,一般都是按照教材顺序,先讲清规则和注意事项,然后举例,再就是让学生根据例句大量地模仿和练习。表面上学生一听就会,一做也对,但一到综合运用时,却经常与复合句混淆,导致失分较多。究其原因,除了概念模糊,粗心大意外,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无关系。一堂课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组织得恰当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相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适当的教学方法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参考一些专家的理论实践,总结了三种有效的方法。
1、“探究性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中有三个相互交叉推进的阶段——进入问题情景、实践体验 、表达和交流与外语教学“3P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Production)” 在Presentation这一阶段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即发现、探究问题);在Practice这一阶段中,让学生前后联系,探求相应的记忆策略,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然后操练(即探究、实践问题);在Production这一阶段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实际运用。比如在学习比较级,最高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比较(如三个球,三个高矮不一的学生,三本大小不一的书)和学生问答,引出所讲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然后给他们相应的例句,让他们从中找出不同之处,尝试总结其中的规则,同时加时加以适时地提醒并总结。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操练,如根据其用法,编对话或说一段话进行free talk。这样以来学生既掌握了语法知识,了解了英语的语言结构,又学会了灵活运用语言,达到了语言交际的目的。
2、情景教学法即教师应利用真实的环境或设置模拟情景进行语法教学。其中包括利用实物、真实的语境、状态语言、非语言手段及多媒体手段,使语法教学更加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可利用图片实现语法情景化。比如教师讲 be going to do…when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用flash制作两幅有联系的图片。如一幅是女孩开门出去,另一幅为电话铃响的情景。教师先做提示,让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说:The girl was about to go out when the telephone rang。学生理解后,教师呈现出句型,然后再出示几组意义有联系的图画,练习后让学生以小组方式用所学句型造句。通过这几种情景活动,可把抽象的语法知识具体化,降低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3 、活动教学法即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调动起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识。这也可以说是充分地发扬了高职学生性格比较外向的优势。学生思维活跃,记忆就会更深刻。教师应把语法规则活化为活动,把教学活动活化为交际活动。设计巧妙、难度适宜的游戏活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练习if引导的虚拟语气时,教师可设计“接龙游戏”,即一个学生说完一个由if引导的虚拟语气的主从复合句后,下一个学生造句时须将前一个学生所说的主句内容作为自己从句内容。比如:S1:If you came here,you would know the truth .S2:If you knew the truth ,you would change your mind.S3:If you changed your mind,you would fly there with them。S4:If you fly there with them ,you would have an usual experience。这种开放式的练习,既练习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 同时学生造句不乏幽默与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总之,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讲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语法教学也应该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在运用中掌握语言。切记在教学语法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过分强调,如果把语法当作知识来教,有可能会使学生学成哑巴英语或是文盲英语,且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兴趣。如果不教学语法,学生仅靠单纯的模仿很难学好英语,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方法既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在教学中满堂灌输语法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在一定交际情景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枯燥的语法规则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比较轻松地逐步熟练和掌握语法。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们学会如何学习,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Yalden, Janice. 1983. The Communicative Syllabus: Evolu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xford: Pergamum。
2.安美华,2000,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种种,《外语界》第3期。
3.陈慧媛、吴东旭,1998,任务难度与条件对EFL写作的影响,《现代外语》第2期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英语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然而眼下英语在职业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英语教学多是教师满堂灌,对重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听,严重缺乏互动交流和探讨。在这样的英语教学中,虽然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和灵活性的关注却非常少,所教授的内容未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有效结合,很难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使英语学习和运用丧失了语言的真实本质,这一现状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对新时期的职教英语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改革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须一种崭新的英语教学体系,且这一新的体系必须反映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宽英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影响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
1.学习英语的原因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据1986年的统计,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近4亿,差不多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讲英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人都讲英语。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共计约有8亿人。也就是说,世界上差不多每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若加上世界各国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人数,懂英语的人就更多了。
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些国家独占全世界70%以上的财富。不懂英语就意味着跟这70%的机会无缘。总之,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英语是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与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以加速我国的发展进程,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因此,学好英语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职业学校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
我在担任英语教学的几个中职班里尝试问过学生这样的问题:“你们喜欢英语吗?”得到的答案很统一:“不喜欢!”问及不喜欢的原因却又很多,有学生说他爱国,有学生说没用,更多的学生坦诚表示因为学不懂。归结起来是因为刚刚接触英语的时候没有入门,缺乏语言环境,而语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很难通过短期的努力看到收益,哪怕是中国人从出生就在接触的中文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于是学生越学越不会,越难越不学,渐渐也就因为畏难而放弃了英语。高中和大学的教育中,对于英语还有高考英语和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考核,督促学生学习英语。而职业教育中更看重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养,对英语缺乏考核和认证体系,学生既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也没有应试的动力,对于他们而言英语没用。因为觉得没用、不感兴趣、短期难见成效,学生普遍不愿意多花心思去学习,所以在职业院校里不难看到那些认真钻研专业技能的学生,却很少看到肯在英语上花工夫的孩子。英语基础偏低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普遍现状,而后期的不学,甚至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倒退,他们可能连最基本的单词都不认识,更不要说读音、语法和文章的理解了。
3.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
职业学校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也体现在学校和老师身上。重实作,轻理论,而文化课中的专业课似乎才和专业挂钩,英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英语教师缺乏长期、系统、专业的培训和提升。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可能还承担着语、数、外、体育等文化课的教学工作,这种现象在职业学校中并不稀奇。所谓教学相长是指:学习与教学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通过求学可以促使教学,不断地丰富教学的知识;反过来,教学也可以促使学习向更高层次发展。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学和教这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以促进教与学的同步发展。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恰恰成为一个反例。学生的不重视、不愿学和老师的教学相互作用,长期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质量。
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新方法
1.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意愿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时下流行的英语动画片、美剧、英剧、英文课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媒介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的小故事,有趣的英语图片,容易让人闹笑话的英文单词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西方影响而诞生的外来词和影响世界的中文,都可以很好地帮我们拉近中文与英文的距离。在课堂中也可以引入一些英语的小游戏来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例如英语迷宫、填字游戏、英语画报、英语笑话等,寓教于乐。
2.改进教学设计,注重专业结合,增强实用性
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创造师生平等的对话空间,打造一种零距离的双向交流平台,让学生快乐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考核环节,布置有一定难度梯度的疑难问题,让更多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在鼓励和肯定中收获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每节课讲语法,不如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其死记硬背要求学生背单词,不如教会学生将单词的读音、拼写、构词法等相结合发散地记忆单词,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这一切对职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职教老师不能脱离社会的需求,利用假期、业余时间应多了解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有侧重地教学。注意知识与方法的与时俱进,将英语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职业需要相结合。英语是交流的工具,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因材施教。
3.开发配套教学资源
根据职校英语教学的需要,学校应结合实际选用或自行开发设计适合学生和教学的高质量配套资源,如课件、视频、教材、练习等。可以增加一些颜色,取代单调的黑白;增加一些图画,取代繁复的文字。轻语法知识,重实用性和语感。学校应组织教师定期集体教研,集思广益,及时讨论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开发新内容,如寻找一些时下的热门话题,设计成英语的讨论或知识典故的英语分享。定期的教师培训也很重要,内容不在多,而在精,培训应该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教师的困惑。在课余生活中,学校应积极创设英语的实用环境,如开设英语角,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辩论,布置英语板报等。
6岁学游泳,觉得很困难于是放弃了,等到16岁,我喜欢的人约我去游泳只好尴尬地拒绝。12岁学英语,因为很难所以放弃了,等到26岁公司有很好的出国进修的机会,因为英语不好,也只能放弃。人生的前期因为怕困难放弃的越多,人生的后期可能会因此而错过的风景也就越多。
相信只要得到职业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趣味、丰富、实用的英语教学一定会收获喜人的成效。而这也将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让职业教育实至名归!
关键词: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查清兰(1973-),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查清平(1979-),男,江西星子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职技高师《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及研究”(编号:09YB342;主持人:查清兰)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038-03
职技高师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其培养目标要求在遵循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凸显其为职业教育服务的专业性和职业技能性。而“‘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是综合运用诸多学科培养师范生的口语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必修课。”[1]。
据调查,从目前职技高师“教师口语”的教学方法来看,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教师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指导学生的训练;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课时的压缩,多数技能训练无法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媒介使用少,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等。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训练,在训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提高职技高师生口语技能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训练的热情,创设情境教学法
“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使之完成角色转换,激发他们口语交流的热情,从而提高口语训练的效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首先,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我们认为真实的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够进入情感的氛围,体验到话语蕴含的丰富内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情境一旦脱离生活原型,往往就会概念化、抽象化,学生只能对知识进行肤浅的理解,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其次,情境的创设要围绕学习目标。“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 [2]情境的创设要为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服务,“教师口语”的情境创设可以围绕三大内容展开,在“普通话训练”中可以创设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的情境,“以测促训”让学生结合测试去练习普通话的发音;也可以结合职校各专业的特点,创设与专业相关的对话情境如旅游专业导游与游客的对话情境等来训练难点声母、韵母、语流音变等。在“一般口语训练” 中可以创设朗诵会、演讲赛、辩论赛等情境, 参加训练的学生分别充当的是朗诵者、演讲者、辩手及听众、评委。在“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中教学口语情境可以创设模拟职校课堂教学情境来训练教学导入语、小结语、讲授语、提问语等;教育口语情境可创设群体讲话情境如日常活动中的群体讲话情境和处理偶发事件的群体讲话情境、个别谈话情境如对不同个性学生的教育口语情境和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育口语情境等,如创设家长会场的情境,作为教师在家长会上需要与不同的学生家长进行对话,具体假设学习成绩优秀、一般、很差的三个学生的家长。如此情境真实,学生需要联系学过的理论与三位家长进行对话。教师在学生模拟活动结束时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点评,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强化对生活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教师口语素养。
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愿望,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二、拓展训练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法
传统的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加之课时的限制,多数技能训练无法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法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师口语”的教学中,我们认为,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训练。小组训练的好处在于在一个小组范围内,每个学生既可以得到自己实训的机会,又可以得到了点评他人实训的机会,不仅有助于提高职技高师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指导他人运用口语的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将训练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课前一定要进行预习,以便对训练的内容有所掌握和了解,必要时教师还需要提供一定的语言材料;其次教师在安排小组训练任务时还需要考虑到训练内容的难易度,让学生能展开相应的训练;再次,教师下达训练任务时对训练的要点、要领及技巧的讲解要求简洁、明晰。至于小组的划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性别、语音面貌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促进小组各成员的互补;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随机分组,促使学生与更多同学合作;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喜好等自行组合,增强自由和谐的合作氛围。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每个小组人员8人比较合适,每个小组推选一个组长,组织点评讨论。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来回穿梭于各小组之间,结合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指导,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彼此之间思维的碰撞。训练结束,学生活动的优缺点留给学生自己去评点,保证每个同学都发言。学生在相互评点中既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优化自己的教师职业口语素养,又能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习惯,在聆听中懂得尊重别人,从而提高学生敏锐地把握语言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法有效拓展课堂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训练中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体会到了互助、互学的好处。
三、增强训练的效果,采用示范教学法
示范法认为“有些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 [3] 在“教师口语”教学中,不少学生普通话受方言的干扰,鼻音n和边音l,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前鼻音-n和后鼻音-ng等发音混淆,教师讲完这些难点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后让学生直接去训练,效果往往不佳。这时教师的示范发音包括正确的发音示范和错误的发音示范就十分必要了,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教师的发音示范,找出自身发音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应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 使之明确努力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不断尝试,再反复训练,效果就会明显。
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口语技能操作要点,我们需要对每一种口语技能提供示范。示范教学不局限于普通话、朗读、演讲、导入语、讲授语、态势语等的分解示范,还包括教师课堂教学上语音的准确规范、讲授过程的精彩生动、教态的自然大方,组织学生训练的有序,评价学生实践的到位的整体示范。当然,示范的主体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安排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示范演讲、示范点评;或者借助典型、有代表性,能准确展现口语表达的技能的现代多媒体音像资料来示范教学,从而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口语技能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总的来说,好的示范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跃跃欲试,为搞好教师口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示范应在理论讲解或技能要求说明后及时进行,以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有助于学生对口语技能的感知、并且积极进行能力的迁移。
四、延伸教学的时空,借助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口语”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交际口语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等教学内容,教学仅仅依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讲解是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的。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既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实现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教师教育教学口语的不足,学生通过观看专家的示范,接受更专业的指导;还可以弥补课时的不足,丰富课堂信息量,并能向课外有效延伸。
如“普通话训练”中关于普通话中的难点声母、韵母,轻声、儿化等可借助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反复去听,认真学习规范的发音,避免出现语音语调上的错误和缺陷。“一般交际口语训练”中的朗读、演讲、论辩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名家朗读、好的演讲、辩论等教学影像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路。
在“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中,如主要教学口语技能训练就有导入语、小结语、讲授语、提问语、评价语、应变语等;教育口语训练就有对不同性格学生的教育谈话、对家长的谈话、处理突发事件的谈话等。如此丰富的口语技能训练,光靠老师去讲解训练特点、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借助相关的视频教学资源让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实况,积极去体会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词语应用、体态语等,从而掌握技能的要领。
当然,选择教学影像资料除了好的资源,也可以呈现反面的资源,如不准确的发音、不规范的用词、不得体的体态语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获得科学的训练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师口语”多媒体教学,在提供丰富、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的同时还可以设置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虚拟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建多层级的“教师口语”教学体系,上传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学习和训练的资源,同时借助多媒体多功能的有效整合和运用,便于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和训练的内容,为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增强了教师教的延伸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
五、凸显训练的优缺点,运用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也叫微型教学,“它是利用电视录像手段对学生的技能、技巧进行分小段式地、反复地自我观察与训练,达到迅速纠正错误技能、掌握正确技巧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4]微格教学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时期,是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和视听技术基础上训练师范生或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般在微格教室里进行,学生在训练前需要让学生观看优秀的示范样板,学生训练时他们的表现和当时的情境,包括语言、态势、表情、人物、环境、气氛、效果等都被拍摄下来,教师将拍摄好的视频资料导出来和学生们一起观看,共同分析、评价其技能训练的优缺点,然后再做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技能为止。
在“教师口语”教学中,微格教学法主要用于学生的演讲、教学试讲、教育口语表演等训练。这些技能训练要么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要么需要相关的情景配合,当然还包括体态语、神情等因素。如果不采用微格教学法,无法再现学生训练中的具体情景,学生看不到自己训练的情形,无法直接地进行自我评价,只能听老师或其他同学的评价,靠间接信息来认识自己;教师在学生表演过程中不便打断学生进行指导,只能简单记录,出现问题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全面记录,以致问题的分析难以具体确切,有些细节容易被忽视,导致学生的不足或缺陷得不到纠正,因而训练效果不佳。而采用微格教学法,将学生的表演拍摄下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表演热情,还能够再现学生训练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真切、直接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师生能够通过回放录像,共同分析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以上五种课堂教学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渗透、综合运用的,如示范法就可以综合运用教师本人的示范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示范,创设情境法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在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将教师口语理论教学融入整个实践活动中,用理论指导实践,避免训练的盲目性;将课内教学有效地向课外延伸,因为课堂的训练只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提供了教学实践活动的模式,要真正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口语素养,还需要学生课外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和反复训练。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鸽.创设教学情境的有关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