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规划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商业设计策略分析
Abstract: commercial buildings often is the center of the city commercial culture, different city has a different style, therefore, the architect in use their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echniques, need to be deeply understand the city commerci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extract the essence of regional culture, architecture design makes commercial buildings have culture, local characteristics, more to be outstanding features formats, space characteristic, the humanitie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use, not only has can sense of the substance of the shell, also expressed a strong commercial building style.
Key words: the commercial design strateg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城市更新发展,该社区居住和城市商业两种用途60公顷用地,8个地块,5条城市道路穿越,4面环山,容积率从2提高至3.2,总(计容)建筑面积超过190万平方米。结合场地技术条件,作出资源配置最优的方案。提出各项建设内容、各内容的比例、布局,帮助项目实现最大价值。对城市设计的艺术与工程技术问题和社会关注作出妥善的回应。
2、商业设计策略
2.1规模 (1)居民(~4.4万规划人口)生活需求:1万~4.5万平方米可出租面积(社区中心规模) ;
(2)外侧没有发展大型新社区的空间 ,不能提供足够的人口;
(3)非传统商业区,现时仅有2万余平米住宅底商形式为主的商业;
(4)与主要聚居区之间有两个大型商圈插入,城市对侧消费人口被截流;
(5)规划中运力大、乘坐舒适的地铁不能直接连接本区,运送大流量公共人群;
商业建筑总面积不宜过大,预防未来经营惨淡;公共设施指标需要分解,发展商业、商务办公、酒店、商业公寓多种经营项目,制造多个经济增长点;
2.2商业属性
品质型商业:依靠一系列规模不大但品质精良的高端商业业态带来的附加价值、品牌塑造,建立高端社区的形象,吸引高端消费人群。
2.3建筑形式
(1)漫步式商业街
尺度近人,便于创造旖旎情调,符合高品质社区的悠闲气氛;提供大量室外公共开放空间,形成户外活动和娱乐的重点;可渗透性的、可穿行的街区做法,增强内部空间的可达性,吸取街道活力;加强视觉上的连接感和穿透感,便于城市空间解读;
参考案例一:神户马赛克商业街
提供美食、流行服饰品和娱乐消遣等90多种设施;
两层以下的小尺度建筑;
类似传统沿街商业的漫步式街区;
马赛克庭园作为主题景点。
参考案例二:北京三里屯
高档品牌的商户为主;
采用“开放城市” 与“开放建筑” 理念;
十多栋低层为主的建筑,高度与风格各异,街道尺度宜人,视觉感受丰富;
大量人性化的开放空间,提供优质景观和休憩家具;
时尚用品、时尚文化、时尚消费是它的主题。
(2)商铺模式
①行为心理与商铺模式的关系
行移动的倾向大于垂直方向的移动;通过主要门面及入口来定义功能空间的位置的倾向将内部空间感知为整体的倾向。连续逛街购物最多2小时即达到疲劳时间(可逛1万平方米左右营业面积的商铺);休闲、娱乐、餐饮等才能增加消费者的滞留时间;商铺位置排序:
纯首层商铺>>一托二店铺>>纯二层店铺>>二托三店铺>>纯三层店铺
②选择纯首层和一托二为基本模式
店铺均有一层门面和入口;首层可起到带动二、三层一体销售的作用;店铺分割相对灵活、面积易于分档;销售亮点均衡;主力店可以带动整体商业氛围,并消化二、三层大量面积;
可支撑多样化的商业业态。
(3) 街道线型
①直线型街道
直线空间的街道,尽头无建筑,视线一览无余。
优点:街道空间整齐
缺点:空间单调,缺少吸引力
②直线对景型街道
直线空间的街道,尽头有作为对景的建筑,自然形成围合感。
优点:端头的建筑让街道更具吸引力。
缺点:空间单调,缺少吸引力
③折线对景型对景型街道
街道由折线空间组成,视线会看到更多建筑的主立面,街道的曲折能延伸空间感。
优点:空间相对多样丰富,趣味性更强。
(4)街道截面尺度
(5) 外部空间节奏
收放相间的形式,让空间产生对比和变化。空间形式的重复带来韵律感,空间形式的变化增加惊喜。
3、结语
论文摘要: 本文从文化学的心理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对学校如何规避体育伤害事故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预防和规避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建设性的策略。
近几年,全国各地因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而引发的经济、法律纠纷也随之而来,不仅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而且给学生、家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有些学校因此取消了对抗性强、有风险的体育活动,甚至学生下课了也不让去操场,可谓是“用心良苦”。这种做法与体育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学校的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此形势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对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规避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我从心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这三个文化学层面对之进行了分析。
一、心理文化层面的分析
心理文化层面,是形成物质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的基础,它具有统摄全局的作用。
1.转变管理理念,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管理模式。
对于学校伤害事故的管理,应当着力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高效实用的管理运行机制。例如,当前国外已被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体制,就是一种可行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管理模式。由于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种不确定性的事件,如果我们能够利用风险管理方法对其进行规避,使其不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就能从体育运动中获益。
2.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教育。
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助于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免疫力,有效预防和制止侵害学生安全的案(事)件、事故和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有助于维护学校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确保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顺利进行。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列入教育计划,安排教学课时,以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学校要根据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特点及致因,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
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行为准则,不能为所欲为。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与训练时,一些学生组织纪律观念较差,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比赛规则,追逐打闹,不能完全按照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要求进行练习和比赛。他们生性顽皮好动,但由于尚不具备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和预见后果的能力,往往容易发现伤害事故。学校可以采用多种主题教育的形式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让学生形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体育职业应有极强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学校体育及管理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应该以身作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尊、自爱、自律、自信。教师应成为学生最直观、最亲近、最有效、最利于效仿的楷模。同时,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并适时提供帮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并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5.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当前我国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精神欠缺,法制观念存在偏差,使得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加强普法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重视法律课程的开设、加强相关的主题教育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内在的认识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最终实现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同时,体育老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要认真学法、知法,明确违法和合法的界限,做到无责不揽、有责不推;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用法律规范教学行为来要求自己,把自己的行为同国家的法律联系起来,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人为的原因造成的责任事故占绝大多数,其中由于思想问题有意制造事故者极少,因此,加强事故预防的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中,教师必须深入了解运动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把握学生思想情绪,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及时调整他们的异常心理状态,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伤害。
二、制度文化层面的分析
1.建立学校体育安全工作责任制度。
为确保学生的体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健全以分管校长为首的分级负责的体育安全管理保证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1)由分管校长挂帅的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以校党委书记为首的体育安全思想工作保证体系;(3)以校团委、学生会为首的学生体育安全工作保证体系;(4)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保卫处。建立这样的体系,可使体育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2.健全学校的卫生保健制度。
学校要有合格的保健教师,并且建立学校的卫生保健制度。同时要加强保健教师和体育教师的沟通和联系,以便体育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具体包括: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预防运动猝死;对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要教育、定期复查,并做好监督工作。
3.制定体育场馆和器材管理条例。
为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其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并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场馆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场馆管理人员的职责。
4.规范体育教学常规。
体育教学常规虽然常常被提起,但是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调查发现,许多伤害事故都涉及到教学常规。因此,我们必须严格规范体育教学常规,包括教师课前根据人、地、物、气候、教材的不同认真备课;课中要科学地安排练习如进行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安排负荷量与运动强度,运动结束必须进行放松整理活动;课后进行小结,等等。这些教学常规对降低伤害事故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5.制定体育课外活动或特殊体育项目的安全守则。
“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调查发现,许多伤害事故都是在学生自由活动时发生的,这给学校规避运动伤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制定课外活动或特殊体育项目,如野外生存、攀岩、登山的安全守则,对大大降低事故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6.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为了保障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人生安全,学校需要制定科学严谨的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应包括:成立体育伤害事故处置的机构、处置的原则、处置的程序三方面,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程度。
7.建立学校体育保险法规制度。
建立学校体育保险法规、制度,可以使学校体育朝着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学校体育在出现责任纠纷时做到有法可依,确保学校体育教育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和改革,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获得最佳的法律效益。
三、物质文化层面的分析
1.完善硬件设施,创建舒适体育运动环境。
学校应对校内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对已损坏的设施、器材立即维修或更换。对体育场地要做好护理,避免因积水、砂砾等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体育场馆内部存在危险的设施、物品、位置等应给予警示,同时在运动场地旁设有明显的标志牌,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体育设施,力争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都降到最低。要力争有关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场馆改造与扩建,更新体育器材和设施,确保提高器材使用的安全系数,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2.张贴相关的安全守则或宣传画,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的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校可以在各体育场馆内张贴相关的安全守则、注意事项或宣传画,这样既能达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又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光绍,蔡灿龙.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原因及责任认定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2]边宇等.我国台湾地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措施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
【关键词】 微格化 场景分析 规划流程 建设流程
一、概述
当前各电信运营商伴随业务多样化、接入带宽增加、安全保障提高、用户价值深入挖掘,对现有网络接入能力要求不断提升。针对现有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微格化划分改造,可以确保用户接入距离更近更方便,接入带宽和质量更高,业务保障更全面,用户感知能力更强。
二、微格化基本原则
1、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结构,边界宜采用城市河流、绿化带、街道、小区等自然形成的边界为主,不得出现重叠和空隙区域,避免不规则形状。2、边界完整的大型建筑群如学校、公园等不宜拆分多个微格。3、业务特征相同或相近的聚类用户市场和建筑群划分为一个微格。4、避免微格面积过大或过小,面积过大可利用的接入资源密度过低,面积过小则加大用户接入管理难度。
三、微格化场景分析
目前运营商基础网络建设重点已经从传统粗放型建设方式,向直接面向客户、聚焦和保障有价值客户、提升客户感知体验的向努力,我们将客户市场分析归类如下。1、住宅小区。包括各种住宅小区及相关配套建筑设施等。微格划分参照用户数量并结合区域内建筑分散位置和覆盖面积。新建规模较小的小区单独划分一个微格;新建规模和用户密度较大小区划分为多个微格;老旧小区结合政府针对其管道和配套设施综合改造治理方案,统筹划分为若干个微格,小区周边街道商也规划进小区所在微格中。2、大型商业区。由多家综合性商业企业及商住综合体组成,商住综合体和中央商务区楼宇单独划分一个微格,呈线状布置的商业街、独立地段成片布置的商业区按照潜在用户数量划分为多个微格。3、政企用户区。包括党政机关单位、以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建议按不同单位单独划分微格,规模较大单位依据办公职能不同划分多个微格。4、工业园区。包括各类生产制造企业、仓储物流企业、高新产业公司等,特点是占地面积大,存在大量尚未开发区域。微格划分需配合园区中远期规划逐步完善,近期单独单位划分一个微格,今后结合园区发展进一步细化拆分。5、大中专院校区域。包括各类高职院校、大学城及配套建筑设施等。此类用户区域集中密集、年轻化、业务需求多样、黏性强,是微格划分重点区域。建议按照功能分类单独划分微格。6、乡镇地区。乡镇、团场主要是以目前最小的行政单位自然村或者行政村边界,配合道路、山川、河流走向作为分界线进行划分微格。7、聚类市场。除上述区域外,其它潜在集团客户、商业客户、个人客户集中化的市场。建议将单独一个聚类市场划分为一个微格,规模较大的聚类市场,按照功能和用户需求划分为多个微格。
四、微格化规划流程
基础数据整理及微格规划:
结合市政规划搜集整理所在综合业务区域内各类用户基础数据,记录区域内家庭用户楼宇单元数、用户数;集团用户如政企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等位置;新建住宅区需调查近期和远期规划的用户数和楼宇位置;其它类型客户根据功能分区估测近期和远期用户数量等。
对综合业务区内现有传输资源核实确认,绘制并标注各类用户基础信息图和表格。表格中应按片区分类注明各类用户以及片区内基站、室分等资源信息,统计潜在纤芯需求。
按照微网格划分指导原则,结合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信息,对原有综合业务区及其子区划分若干个微格单位。
分纤点规划:
根据微格区域划分并结合道路、管道等因素,合理选取二级分纤点位置。要求尽量设置在目标用户区域分布中心,与末端覆盖用户建筑物距离控制在200-400米以内,市郊、发达乡镇团场可以适当延长至600米以内。
一级分纤点本身不接入具体业务,作用是用户汇聚多条配线层光缆,通过收敛和调度确保用户业务在汇聚机房落地。一级分纤点位置选取需考虑所带二级分纤点位置,保证使用市政道路管道通畅、管孔数量充裕,便于扩容维护。
光缆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光缆拓扑路由、段落长度、纤芯数量、纤芯分配方式等,引入光缆部分在规划阶段只需要根据所在微格前期预估用户接入点数量,并结合当地建设指导意见估算投资,具体方案在设计阶段确定。配线光缆:根据二级分纤点所接用户分类并考虑一定纤芯预留,推导出上行光纤需求,确定配线光缆的芯数,由所带的二级分纤点环路和链路数量确定配纤方式。主干接入光缆:根据一级分纤点所带二级分纤点数量,推导出上行光纤需求,确定主干接入光缆芯数。根据主干光交纤芯分配原则和一级分纤点数量确定主干光缆的配纤方式。
结语:微格化是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的细化,目的是深入挖掘目标用户和有价值的市场区域,在为用户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让广大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下,提高电信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开发项目;中华商圣文化园;规划设计
Abstract:Through the feasibility of Chinese Shangsheng Cultural Park and its planning process, we emphasis on the concept of a new cultural park. As a central theme of Tourism and Culture, we hope to build a multientertainment business project in the tourist cultural and commercial garden.
Keywords:development project;Chinese Shangsheng cultural park;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093-02
1 “中华商圣文化园”的设计思路
1.1 项目规划的主体定位
“中华商圣文化园”开发项目将在商圣故地——山东省定陶县境内建成一个集“文化研发、影视制作、高端论坛、动漫创作、演艺娱乐、产业金融、休闲度假、景区观光、商业居住”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商业地产项目,将满足“行、住、游、食、购、娱”等六大旅游环节的需求的影视娱乐文化综合功能产业园区。
1.2 总体设计理念
文化园坚持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人与历史人文、人与人和谐相处,给游人提供丰富的物质享受和精神陶冶,给游客最大的愉悦。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将实现景观、生态、文化三大资源要素的完美整合,竭力创造中国文化旅游的典型,塑造鲁西休闲度假的第一品牌。
1.3 开发与管理理念分析
1.3.1 保护是开发的前提
资源是旅游产业的生命线,而生态的好坏则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没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中华商圣文化园”就无法持续创造效益。因此,该项目在投资开发之时就把“在保护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人文遗址资源的前提下,实现高起点、高规格的规划、设计,以及大资金的投入,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作为开发“中华商圣文化园”的基本原则,并把保护落实到开发的每一步中。
1.3.2文化旅游是开发的主旋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旅游不仅仅指观赏历史文化景观的旅游活动,它还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文化的互动交融在旅游开发中的代际均衡。“中华商圣文化园”将先后开发出商圣影视文化基地、陶朱公祠、儒商文化博物馆、儒商文化广场、范蠡湖、定陶古城、儒商文化研究院等文化、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旅游项目,并在开发经营中把商圣文化展示、演艺、娱乐落实到实处。
1.3.3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中华商圣文化园”的开发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落实到景区开发经营的全部过程中。经营者认识到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文遗址是人类的瑰宝,是园区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因此从景区规划开始,就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人文遗址保护放在开发之前;在经营中,开发文化型旅游产品;通过儒商文化的宣扬,促成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高度关注,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商业伦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业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中华商圣文化园”的项目规划设计
2.1 项目规划概述
“中华商圣文化园”的项目规划格局为古今各区,动静分离。文化立意,人文贯通。项目规划策略是滚动开发,均衡布局,维护生态,兼顾效益。项目规划内容为规划“影视基地”“历史人文”“互动娱乐”“古镇旅游”“度假疗养”“商贸居住”六大功能,结合现有资源状况开发八项旅游、度假板块。
2.2 景区规划设计
2.2.1 景区划分的原则
本景区根据规划对象的属性、特征及其存在环境进行合理划分,在划分过程中遵循同一景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征及其功能分区基本一致;同一景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就特点基本一致;规划分区尽量保护原有的自然、人文、线状单元的界限的完整性的原则。
2.2.2景区划分的结果
根据以上景区划分原则,考虑到“中华商圣文化园”资源的分布和未来发展的情况,将“中华商圣文化园”区划分为:商圣文化展演区、定陶故城观光及购物游览区、商圣朝拜区、影视文化娱乐体验区、高档生态居住生活社区、儿童欢乐谷游乐区、度假小镇区等七大园区。
2.2.3分区规划分析
2.2.3.1商圣文化展示区
商圣文化展示区的规划面积为250亩,为儒商文化的核心区之一。规划按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建设与陶朱公事迹有关的人文景观,以艺术性的手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工艺,通过雕塑、蜡像、动漫和电、光、声、影等糅合一体的艺术形式,全面介绍和展示陶朱公的生平业绩和商业理论,让游客充分感知和了解陶朱公这一商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重点建设陶朱公文化主题公园。恢复和建设主题“商圣文化馆”,以及商圣庙、陶朱公祠、红蓝寺、陶朱公亭和陶朱公故居等重点项目;同时,以雕塑、蜡像、动漫和电、光、声、影等相配套。全面介绍和展示陶朱公的生平业绩和商业理论。让游客充分感知和了解陶朱公这一商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2.3.2定陶故城观光及购物游览区
定陶故城观光及购物游览区规划面积为66.6hm2,为全园精华之一。在整合散落的景观资源的同时,在区域内建设春秋战国时代建筑风格的定陶故城,把发生在古曹州及古陶都大地的春秋历史浓缩在定陶故城内。
核心区为定陶故城的开发建设,以实景和春秋文化元素展示繁荣800年的有“天下之中”盛誉的第一流都会,定陶故城整个城池充满战国后期及秦汉遗韵,共分:城楼、城墙区;行宫;贫民区;曹王府;曹氏祠堂;陶朱公故居;左丘明故居;军营区;街道、广场等区块。
在城内建设仿古特色文化旅游购物街区。按春秋至汉初的建筑风格营建各类商业店铺、客栈、酒吧、小吃街,销售地方民族特色商品和各种旅游商品与陶朱公文化有关的自制旅游纪念品等,在商业街内建一个广场和几个古戏台,以地方戏曲和现代歌舞等文艺形式,每天滚动式的演出,让游客了解定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开挖范蠡湖、西施井、陶朱公养鱼处及菏山、布鸽山、白头山等山水景观。恢复建设定陶古景,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特别是古八景和新八景,再现昔日定陶水乡泽国、林翠水秀的秀丽风光。
2.2.3.3商圣朝拜区
商圣朝拜区用地面积3.33hm2(约50亩)。为儒商文化展示区之一,在陶朱公出生日和卒葬日,推动形成“商圣节”和“追思节”。届时,每年邀请海内外商业家、国内外著名文艺团体、地方文化文艺界人士和四方游客等参加大型祭拜活动。
景区重点建设三级商圣台,上塑十九米高的陶朱公像,以喻示陶朱公在定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塑像基座刻有陶朱公商训、生意经等。塑像前广场地面以地刻形式表现陶朱公经商活动地图。
2.2.3.4影视基地和影视娱乐景区
该景区规划面积33.3hm2(约500亩),为体验式影视娱乐区,拍摄电影和电视剧《一代商圣》冗余的场景、道具和新建的高科技影视娱乐项目等人文景观。
建设规模宏大的“影视文化城”,配套各种现代设施,使影视城成为国家级摄影基地。同时为游客开放,让游客在影视城中亲身体验现代影视大片的拍摄场景和拍摄营地,体验乘车历险游、飞越时空隧道、上刀山下火海、八级地震、星球大战、魔幻世界、地球未来等拟幻场景。通过体验让游客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文明成果,追求未来文化文明。
2.2.3.5儿童欢乐谷游乐区
该区域用地面积6.66hm2(约100亩),建设为青少年儿童娱乐、游玩的最佳场所。开发建设螺旋滑行车、世纪之星滑行车、空中自行车、旋转陀螺、水族馆、飞碟、大荡船、飞行塔、大海贼、新干线、旋转苹果、激流勇进、吃惊房屋、旋转秋千、大观览车等项目。
2.2.3.6高档生态居住社区
该区域规划范围66.6hm2(约1000亩),由于定陶暨菏泽地区没有一个高品质居住社区,本项目规划建设一个区域规模最大的高尚居住小区和商业商贸区。整个小区采用花园式规划,以景观为核心,融合休闲泳池、风情园林、景观小品、特色雕塑,休闲广场等,营造稀缺的自然景观和南加州风情生态居住环境,吸引周边人群入驻,形成人气,拉动消费,对旅游、文化产业长期的支撑。
总建筑面积约100万m2的大型生态居住区,配套二个幼儿园、一个小学、一个社区医院,以及邮政、银行、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配套设施。
2.2.3.7度假小镇区
该区作为“中华商圣文化园”景区的配套设施,是集休闲、度假、养老、商务、参观、餐饮、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度假区,现规划面积为33.3hm2(约500亩)。
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国际华侨大厦,老年公寓、疗养所、温泉会所,设有客房中心、餐饮中心、康乐中心、会议中心、购物中心、服务管理中心、温泉度假、温泉疗养别墅区等。核心建筑设计力求做到环境与自然的融合,在公园与溪水旁,让人在感悟独特文化的同时,呼吸清新的田园气息,营造一种把瞬间的美凝聚在心底的意境。
2.3 旅游商品发展规划
2.3.1 旅游商品资源
本景区旅游商品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以土特产品为主,以及陶缣、陶布、绳艺牡丹、勾边工艺、书画作品等。这些土特产品是建立风景区内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的基础。
2.3.2 旅游商品规划
旅游商品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开拓创新、形成规模、发展产业。开拓创新就是要发展系列旅游商品,改变一些原材料的用途,用来制作旅游商品,形成规模就是摆脱那种小打小闹的状况,形成气候、形成品牌。发展产业就是开发的旅游商品要让旅游者喜欢,要适销对路,才能产生好的效益。
图1-空间规划图
图2-功能规划图
关键词 地下空间规模需求预测
Abstract:Underground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mposition, since the "urban issues" are becoming more serious, however, the importance and func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which may make a crucial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had drawn much attention from professionals. This article launches the discussion on the demand forecasting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which can provide support and reference for China's vast practitioners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words: undergroundspace demand forecast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开发地下空间的必要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实体,而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总体布局形式和分布密度的综合反映。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中地平面以下部分的空间,它往往以地下建筑的形式出现,并常常起到补充城市地上空间的作用。有人曾说:“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则是地下空间的世纪”。
我国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开始于1970年代,当时,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主要以民防建设为主,但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地下空间资源的认识逐步提升,地下空间利用的功能也逐步多样化。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用地日趋紧张,而大规模的轨道建设也在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国家法规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等法规的提出,显示出我国的地下空间开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需求、耕地资源的减少、上涨的资源成本等多方面的限制与影响,城市对地下空间的需求正变的越来越迫切。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早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指导城市总体开发、确定规划指标的内容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的编制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的研究成果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对地下空间规划展开了基础性的研究。理工大学陈志龙教授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一书中,对地下空间的需求预测做了比较完善的和系统性的阐述,但对交通、商业、市政等功能设施缺乏定量的分析;2006年,上海同济的束昱教授的研究生王敏发表了《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的需求研究》,此文对动静态的地下交通、市政设施、民防工程等几个方面的需求做了定性的分析,并对部分功能提出了计算构想与方法。北京工业大学的黄玉田教授等人对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地下空间开发按地下深度和功能划分将北京市中心城区划为5个级别,进而分析了北京地下空间的地质背景,并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基于因子分布和评估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的地下空间资源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等等。[ 黄玉田,张钦喜,北京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5,21(2):93-99]
3.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理论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参量和依据,因此,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的预测工作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程序。但,由于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想要获得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量就要面对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需求量。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广州等相继编制了地下空间规划。但由于地下空间的规划编制规范、管理和标准较少,使得各个城市编制的地下空间规划深度、编制方法也各不相同。从已编制地下空间规划的城市来看,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其地下空间开发需求预测的办法也不相同,从已经编制的成果来看,目前,地下空间开发需求预测主要有以下集中方法:
建设强度预测法
建设强度需求量预测方法是通过地面的建设强度来预测想对应的地下空间的需求量。本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上位规划和开发强度要素来决定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和开发强度,将用地的容积率、建设强度等规划指标确定为主要影响因素,在这基础上,在去掉保留用地之后,将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划分成若干个层次,确定每个层次的地下空间新增开发量,最终汇总,得出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需求量。用此方法的代表城市为北京。[ 北京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地下空间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功能需求预测法
功能需求预测方法是根据地下空间的实际功能使用用途来分类,首先对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从较大的方面划分为几大类,例如地下交通空间、地下公共服务空间、地下市政设施空间、地下仓储空间等等,然后再对这些大类进行下一步细化,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对这些功能做进一步定量的预测,最后汇总得出地下空间的需求总规模。使用这种办法的城市有南京、青岛等。虽然有的城市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对功能和分类有进一步的细分和突破,比如在交通功能上进一步细化,在开发功能上将民防设施独立出来单独计算等等,但其仍属于功能需求预测法的范畴。[ 清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理工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4。]
综合需求预测法
综合需求预测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综合计算出城市地下空就需求规模。这三方面是:
(1)区位性划分,它包括城市中心片区、人口居住区、老城区、城市的大型广场、大型绿地和公园、城市特色文保区、工业区和其他特殊功能区。
关键词:商业建筑空间规划人流动线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商业建筑人流动线的概念及设计原则
1.人流动线的概念
商业建筑的人流动线是一条无形的“线”,这条“线”通常会对商业建筑空间规划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人流动线可分为外部动线和内部人流动线,外部动线是指建筑外部的街区、交通等,它可以解决人们从建筑外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到其内部之前的一系列问题;内部动线则主要考虑的是建筑内部空间规划对于客流量的影响。理论上而言,合理的内部和外部人流动线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率,引导人们或有目的的或是自由漫步在商业建筑内部,从而显著提升商业建筑的营业回报。而内部人流动线主要体现在商业建筑的内部整体空间规划上,通过人流动线设计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商业建筑内部搭建一个划分各个功能空间的骨架,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供辨别和定位的明确的空间格局,从而来引导顾客完成购物和消费活动。
2.人流动线的规划设计原则
商业建筑内部人流动线设计,应与建筑内部的整体空间规划相结合,并遵循着以下原则:
(1)方向性与连续性:人流动线的目的在于帮助顾客判断自己在商业建筑内部的具置,因此保证人流动线的连续性是其方向性的基础,一旦丧失了连续性,便不能保证人流动线具有稳定的方向性。
(2)自由性:
商业建筑内部人流动线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并给予顾客一定的自由选择度。因为不同的顾客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特定的动线可以满足全部顾客的需求,如果采用强制性的人流动线来对顾客进行引导,甚至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基于顾客在购物时对自由度的要求,人流动性应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为顾客提供便利的自由选择。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购物中心,应在条件、管理允许的情况下为不同的消费群体设置多重浏览动线,并通过对全定型、半定性、未定型等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区分,尽可能地设置不同人流动。
(3)导向性:商业建筑人流动线规划,应在满足自由性的基础上遵循导向性原则。因商业内部功能划分负责,有些顾客第一次进入商场中难免有晕头转向的感觉,因此人流动线的导向性便至关重要,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到顾客主观感觉的不足,使人在商场中能清晰而迅速地辨别出自己所在位置和方向,并找到出入口。
(4)空间弹性:变化性:商场内部空间规划和人流动线设计,应有合理的变化,如内容过于单一或只是同类型产品的内部变化而非性质变化,则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厌烦和枯燥心理,从而缺乏继续购物的耐心。因此应当在商品内容上予以变化或者穿插变化,如在一长串的服装购物商店中穿插着一些首饰店或休息咖啡厅,用来打破单独的格局,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休息空间。
二、商业建筑整体空间与人流动线设计方法
商业建筑人流动线系统徐满足建筑本身的结构要求,在建筑整体空间的垂直系统设计、大堂设计、中庭、立柱建筑、应急出口等规划基础之上完成人流动线设计。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建筑体量的划分、切割与组合,形成循环、连续性的商业界面,不仅可以使外部城市空间与建筑的内部空间形成循环,而且还会在商场内部空间也形成循环串联,具体来讲,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商场内人流动线以直线设计为主,而人流通道则宜采用围绕中庭的双环回型结构。通常在人流视野范围内的商品都具备高租金的价值,因此在直线的人流动线中可以通过增加几个类似于小中庭样式的前凸或后凹空间,来增加商场的通透感,最大限度地增加顾客视野范围内的商铺数量,从而提升局部商铺的租金,以及顾客到达商铺的概率。
(2)根据国外的成熟经验,人流动线设计要把握好点(节点空间)、线(线型空间)、面(限定空间的面)三个要素以及空间尺度。其中①节点空间是线型空间的交汇点,如城市交通中穿插的中央广场或公园,在商业建筑中线型空间的交点如中庭、主力店等,都可看做是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节点空间,通常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另外,在动线上还可加入普通的兴趣节点,两个兴趣点的距离不宜超过250米,并且通过一定的变化来丰富动线空间,还可以提高人流动线的可识别性和导向性。②线型空间可分作水平垂直两种线,水平的“线”如室内外的走廊、天桥、步行街等;垂直的线则包括电梯、扶梯、疏散楼梯等,它们承载着顾客通行已达到各种目的的通道空间。其中,垂直的工具宜设置在人流多的区域,如出入口和节点空间,以便于有效的疏散人流,防止阻塞。自动扶梯则应布置在可见度高的空间内,它输送量大,而且人流在使用扶梯时可从高处看到各层的商铺分布,刺激消费欲望。③动线空间中的开合、动静、主从主要通过面来限定。同时,不同形式的面还可以调节空间结构,并通过面的形状、材料、色彩的变化来改善空间布局。
结语: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规划,只有遵循合理的人流动线设计原则,把握好利用商场空间布局与商铺的合理分区,才能有效地留住顾客,提高商场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主要功能分区 土地评价 结构调整
引言
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区,总面积2274.00平方千米。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00%以上。在山地、丘陵之间有众多小盆坝和河谷槽地。平均海拔938.00米,最高点海拔1961.00米,最低点海拔540.00米。属中低山山原地貌。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70℃。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镇工矿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
①《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历史机遇,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特别是在建的贵广高速的铁路、贵广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黔桂复线、已建成的贵新高等级公路等国家西北、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完善,西电东送等工程的相继建成,其土地利用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影响,用地结构正在趋于合理。
②由于历史上该城市就是属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但同时,对当地的自然资源的保护从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利用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利用当地天然气候等自然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③亿元GDP指标远低于全省及至全国水平,第一产业水平低,经济总量偏小,外向度低,又缺少足量规模企业拉动,中心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功能未能充争发挥,废弃独立工矿用地未得到有效利用,城镇人均占地41.27平方米/人,又远低于建设部制定的标准中等城市人均标准90-105平方米/人,农村居民点用地有较大浪费(人均占地132.12平方米/人高于《贵州省村镇规划标准》规定的最高上限79.60平方米/人),
2、城镇工矿功能区各种分析方法评价
1)、根据原建设部对城市用地的分类进行归类,具体详见原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
2)、特尔菲法和层次因子分析法
①特尔菲法
应用特尔菲法分配权重值的步骤是。
(1) 设计意见征询表
(2) 选择专家并请他们填写问卷表格
(3) 整理和反馈专家意见
(4) 不断整理和反馈专家意见
②层次因子分析法
影响城镇工矿用地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特殊因素。根据分析确定城镇工矿用地的指导性影响因素体系如下:
③资料的收集
1)、土地利用效益资料
2)、地租、地价资料
3)、影响城镇工矿的因素资料
4)、其他资料
④指标的计算
1)、单元土地质量指数计算
根据土地功能分区内单元总分值进行级差收益测算时,单元土地质量指数按下式计算:
Xin = fi/ n(23)
式中:Xin :某单元土地质量指数
fi :某单元总分值
n :土地功能分区数
2)、行业或类别资本效益折算系数的计算
分别以商业、居住、工业中某种行业或类别的资本为标准,按下式计算各行业或类别的资本效益折算系数:
Kci = Crm/Cr(24)
式中:Kci :某用地类型中的某行业或类别资本效益折算系数
Crm :该用地类型中某一行业或类别全市平均资金利润率
Cr :该用地类型中标准行业或类别全市平均资金利润率
3)、 规模资本效益折算系数的计算
分别以商业、居住、工业中当地行业最佳企业规模或技术水平下的资本为标准,按下式计算规模资本效益折算系数:
Kcs = Crn/Cmax(25)
式中:Kcs :某一行业或类别某一规模下的资本效益折算系数
Crn :该行业或类别某一规模下的全市平均资金利润率
Cmax :该行业或类别最佳规模下的全市平均资金利润率
4)、 企业标准资本额的计算:
企业标准资本额按下式计算:
Cs =Ce×Kci ×Kcs(26)
式中:Cs:企业标准资本额
Ce :企业实际使用的资本额
Kci 、Kcs同前
5)、 合理工资量的计算
按当地各行业不同技术水平下劳动力的定员标准,用下式计算合理的工资支出标准:
Lcs = Lce ×LPs/LPe(27)
式中:Lcs :某企业在标准定员情况下应支出的工资额
Lce :该企业实际支出的工资额
LPs :某一技术水平下同等规模的企业应有劳动力标准数量
LPe :企业实际占有的劳动力数量
6)、企业效益资料的整理
将收集到的企业效益资料,按标准化公式计算整理,并将结果填入本附录相应表格。
⑤ 指标选择与样点数据归类
1)、 土地收益测算指标的选择
土地收益主要是对级差收益的测算。级差收益测算选择的指标主要有单位土地面积的净收益、单位土地面积标准资金占有量、单位土地面积合理工资占有量、企业所在土地的功能分区或单元总分值。
2)、样本数据归类
以土地功能分区为单位,分别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数据归类,对商业用地可继续划分金融保险业、办公服务类、综合商厦类、小商店与居民服务类等行业,进行资料归类。
3)、 样本数据检验
数据检验以土地功能分区或均质区域为单位,分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抽样样本的总体和方差检验。
用卡方检验法、秩和检验法分别对已知数据总体分布类型和未知数据分布类型的样本进行总体一致性检验。
用 t 检验法和均值方差法分别对样本总体为正态和非正态分布的进行异常值剔除。
当检验后的数据不能满足模型建立的需要时,应增加抽样数据,按以上方式重新进行数据归类。
(2)级差收益测算模型选择方法
根据数据资料,用以下方法进行模型选择:
将样本数据依次代入可能的数学模型中,得到不同样本的回归模型,同时对各样本模型进行经济、统计和计量检验,按检验结果,选定测算模型。
⑥系数估计
1)因素系数数值的可靠性检验
(1) 经济意义检验
一般从符号和值域两个方面检验。符号检验主要是根据模型中变量设计所要达到的条件进行检验;值域检验是根据现实经济条件加以具体限定。
(2) 统计检验
通过回归系数的统计显著性检验,判断因素在在总体上对净收益的影响程度。
通过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判断建立的模型与样点数据的拟合程度。
(3) 计量经济检验
通过异方差性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判断统计检验的有效性。
某一级地租的平均值按下式计算:
⑦用以上两种分析方法进行相互印证,并进行合理调整
⑧计算分值
测算各自然单元各影响因素分值,分值的计算方法可采用德尔菲法或层次因子分析法定量测算的方法进行。各自然单元影响因素综合分值计算,即在计算出各自然单元各影响因素的分值后,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各自然单元影响因素综合分值:
⑨ 测算各自然单元的影响因素综合分值
影响因素综合分值的计算,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和因素分值定量测算的方法。
采用因素分值定量测算法,可按照评分估价法中的因素分值计算方法进行评价测算。
⑩各评估单元的各影响因素的分值确定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各评估单元的影响因素综合分值:
最后,根据上述得到的自然单元影响因素综合分值,采用总分数轴确定法、总分频率曲线法等划分各因素功能影响分区。
3)、GIS分析
叠置空间分析,分为自然因素(成本指数、土地利用系数、地质环境条件)、社会因素(历史形成原因、人口因素、技术水平、规划指标和政策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投入产出比例、投入强度)等属性数据层。根据空间分析进行最终的综合功能分区的划分。
4)、定性分析
对评价的结果要进行进一步对不能确定的,要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功能分区。
5)、评价结果
①都匀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需对土地利用的使用强度特别是人均指标进行调整,合理分配;
②都匀市已受到不合理建设项目,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和不合理的城镇工矿用地使用造成的了土地资源的一定破坏;
③需通过进一步的调整,确定商业、居住、工业等区域的科学合理划分。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的统一与社会经济持久稳定的发展。
3、结论与建议
1)、城镇工矿功能分区根据当地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确定多因素影响指标,建立分区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进行分析评价。
2)、对评价的成果,进行定性分析相结合,与实际不相吻合的情况,应进行分析,找到原因,调整功能分区。
3)、此次评价是在现势情况下的评价成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具体情况也会发生变化,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规划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长期而言是动态变化的。
4)、功能区的划分是与历史分不开的,而且受到历史的影响比较大,只有在特定的时期特定政策也即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有时甚至将会起决定性、不可逆转的影响,在此限制条件下,进行布局调整以达到把不合理性减小到最小程度。
5)可以自然形成的街坊为个分块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归并相似的街坊,比较大的街坊应以能区分其明显功能的界线进行再次划分。
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规划,特别是城市规划的调整,对其功能区的划分也会发生变化。
7)可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对有关功能分区细分进一步评价。
参考文献:
1、《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研究》 张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6)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谢敏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11)
3、《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张婧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08)
4、《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发展的阶段性分析》 汤怀志等(资源与产业 2007.12)
5、《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李秀彬等 (地理科学进展 2008.11)
6、《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王瑞燕等 (农业工程学报2008.12)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商业区位势 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城镇密集地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带动下,呈现出市场繁荣、商业发达的局面。许多城镇已从工业城镇向商业城镇转化,商业在城镇经济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相关规划的引导,各级商业网点在市场自发作用下,呈现出无序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商业设施规模求大求全、商业经营品种重复等方面,由此带来的市场过度竞争和资源严重浪费,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密集地区的商业网点体系,引导其有序化发展,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交通可达性与商业区位形成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系统分析,引入商业区位势,建立起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商业区位势理论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浙江省平阳县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实践,为区域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商业网点布局的基本理论
研究有关商业网点布局的理论主要有市场竞争区位论、贸易区边界理论、市场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等。市场竞争区位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T.Palander)在《区位理论的作用》一书中提出。他从动态市场角度研究竞争产生的市场区位,认为人口分布变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都可以打乱原有市场平衡,改变市场分布状况。指出市场的分布与企业的生成成本与运输成本密切相关。
贸易区边界理论由费特(E.A.Fetter)在《市场区域的经济规律》中提出,论述的是运费、生产费与市场扩大和竞争的规律。费特认为,竞争中以生产费和运费为决定条件,起决定作用。费特假设两家企业生产同类产品,生产费与运费完全相同,出售给均匀分布的消费者,则市场形成均势;如果运费发生变化,则运费低者市场范围扩大。在研究中费特采用了韦伯工业区位理论中的等费线理论进行说明。
市场区位理论由廖什1939年提出。廖什提出以垄断代替自由竞争,以最大利润代替最低成本,提出动态区位理论的模式和理论。廖什认为市场纯属经济力量内部作用的结果,市场区取决于企业经济力量的扩大和收缩。他提出需求圆锥体的概念,认为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加而增加,在有多种类型产品参与竞争时,市场区域则分成各种各样的六边形蜂房状市场。
中心地理论由德国地理学家克利斯塔勒(W.Christaller)于1933年在《德国南部中心地》一书中提出,他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中心论述了中心地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任何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总会有一个最大的销售范围,并至少要占有一定范围的市场区,也就是产品的最大销售限界,这样一个限界可能达到的销售额就是该产品的限界值。克氏把中心地看作商业集聚中心,向周围地区提供服务。他认为中心地提供的物资和服务首先是贸易,然后是银行、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中心地提供的物资和服务种类有高低之分,不同等级的中心地起门槛人口不同,等级越高则门槛人口越多,吸引的范围也越大。
二、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商业区位势概念及模型
经济学中,往往采用区位势来反映一个地方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区位势的大小反映了该区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大小。同样地,我们可用商业区位势来表征特定地点的商业活动的区位优势。一个地方的区位势取决于其获取或供应区位要素的能力或潜力,以往的研究往往直接将距离作为交通的影响因素。然而,考虑到交通条件差异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单纯用地理距离指标显然是过于粗略,这里我们综合了距离、交通运输成本诸因素的交通可达性因子(A)代替,考虑到商业网点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尤其是一些老字号商店的特殊作用,在模型中加入商业区位惯性因子(λ),则商业区位势模型表达式为:
式中:为商业网点(中心)的区位势,为交通可达性因子指标:为商业中心聚集因子指标;为商业区位惯性因子指标。这里,值的大小可用商业网点营业面积或营业额来度量,可用该商业中心所拥有的老字号商店的数目表示,两指标容易直接量比。相比之下,交通可达性因子指标值难以获得,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系统分析。
交通可达性(Accessibility)是交通系统合理性、运输效率的评价指标,即它是作为评价交通系统是否优质、高效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的重要指标。在标定区域商业网点体系中某一节点的可达性指标时,主要考虑三个指标:一是该节点的连通性指标,它描述了节点间联系的难易程度;二是节点间的距离阻抗,它用其它各节点到考察节点得平均距离来度量;三是该节点对外交通道路等级综合评价指标。
1.节点连通性。一个节点同网络中其它节点的联系,不仅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即通过第三个甚至更多的节点,才能实现。交通网络中节点的连通性是对现实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的一个测度指标。这种测度可由所谓的连接性矩阵导出,即做一个最短路矩阵,从而计算出相应的指标,一般可以各个节点的平均径路长作为交通网络中节点的连通性指标N。
2.距离阻抗。交通网络的交通阻抗可以用平均出行距离D,可以采用矩阵表达式,。式中:D为平均出行距离;为路网中i与j点间的最短平均距离。矩阵D反映了路网的基本特征,可直接地表明路网中各运输点之间联系的难以和便利程度。
路网中某一节点的交通阻抗,即由其他各点到某一点的平均距离表示如下:
式中为区域内的节点数目,分子为矩阵D第行元素之和。
3.道路等级综合评价指标。通常进入一个商业网点的道路不止一条,它们的等级也不尽相同,而不同等级的道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商业网点的可达性,因此,可运用模糊理论引入一个半定量化指标来评价道路等级的综合情况。
根据区域对外交通道路等级的一般情况,将道路分成以下等级: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一般公路(包括除以上三种道路等级外的其他道路),并依次赋予定性评价值为4、3、2和1(其中α=1、2、3、4,分别依次代表上述四级道路)。对于i道路等级综合评价指标,则取
式中,n表示经过i的道路总数;表示第α级的道路总数;是一个平均值。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交通可达性指标可参考重力模型,由以下函数表示:
上式反映某一节点的交通可达性与连接该节点的道路等级综合指标以及连通性成正比,而该节点到其他节点的平均距离成反比。
三、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浙江省平阳县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平阳县是浙江省温州市辖县,地处于浙南闽东北地区的适中位置,是长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两大经济圈联结点和物资集散中心和主要出海口之一。全县行政辖区面积105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4万。除县城昆阳镇外,全县另有建镇20多个,其中鳌江、水头等9个城镇为浙南地区的经济强镇,全县商业气氛浓厚,商业发达。
按照近年来平阳县商业发展自身特有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商贸辐射范围把平阳县城商业网点体系划分为四个层次:(1)区域级商贸中心;(2)县级商业中心;(3)镇级商业中心;(4)社区商业。对商业中心的等级体系进行空间布局上,我们根据商业区位势模型,计算出各镇相对区位势(计算过程从略)作为依据。各镇对商业区位势值见下表。
表 平阳县各镇相对商业区位优势值 %
根据上表,平阳县相对区位势大小的依次是鳌江镇、昆阳镇、萧江镇、水头镇、郑搂镇、钱仓镇、宋桥镇和麻布镇。将这一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平阳县域商业网点体系规划的依据,对平阳县域商业网点体系进行划分,按照各镇所设立的商业中心的层次和规模,可以将九大镇分成三个级别。其中昆阳镇和鳌江镇属第一级别,它们拥有商业网点体系中最高等级的区域级商业中心,层次体系也较为完善;水头镇和萧江镇则属第二级别,它们最高层次的商业中心为县级的;最后,麻布镇、钱塘镇、腾蛟镇和宋桥-郑搂组合城镇为第三级别,它们最高层次为镇级商业中心,主要服务于本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具体规划措施如下:
1.创建两个区域级商业中心。区域级商业中心指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区位优势为保障,经营服务以商品交易市场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和物流园区配套,辅以会展、餐饮、旅馆等功能,服务范围超出县域范围的区域性商业贸易流通中心。区域级商业中心是当地主导特色产业链的延伸,能增强族群经济的规模和活力。区域级商贸中心鼓励设置专业批发市场、要素市场(劳动力、技术、信息市场)、专卖店、餐饮网点、物流配送中心;限制设置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菜市场。鳌江镇和昆阳镇的相对区位势分别为31.68%和27.91%,分列平阳县的第一和第二位,规划以此为依据在这两个城镇创建两个区域级商业中心。
2.提升发展四个县级商业中心。县级商业中心指商业积聚,商业网点多,经营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范围超出所在镇域,能辐射到全县或县域中较大区域的商业中心区。
昆阳、鳌江、水头三大镇的中心镇区已形成县级商业中心。考虑到萧江镇突出的区位优势,它的相对区位优势为18.02%,在平阳镇为列第三,而且也有一定的产业和经济基础,这非常有利于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因此本次规划提升萧江镇商业区的级别为县级商业中心,要求其提高商业集约化程度,积极推进经营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经营服务功能。
3.建设五个镇级商业中心。镇级商业中心指商业有一定的集聚,经营基本的商业业态,辐射范围为本镇及周边区域,消费对象以为本镇居民服务为主的商业。规划分别在萧江镇、麻布镇、腾蛟镇、钱仓镇和郑搂-宋桥组合镇这几个区位势较低的城镇建设五个集镇级商业中心,结合各自商业基础条件,突出各自的服务功能,形成各自的特色。
4.培育若干个社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指聚集一定商业设施,以便民利民为目标,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须的商业和服务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的家居服务型商业中心。此外,平阳县多数镇区的居民区建设相对落后,有规模的居住区级商业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为方便居民生活,在昆阳、鳌江、水头等几个大镇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中,逐步改建形成居住区商业中心和街坊商业,在其他各镇区分别设置一个社区级商业中心。
四、结语
我国对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体系规划较为重视,相比之下,区域范围尤其是县域范围的商业网点规划不够重视,相关理论研究的更少。本文借鉴经济地理学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区位势概念域模型,对其进行修正,用交通可达性因子代替简单的地理距离因子,并增加了反映商业空间布局的历史继承性的区位惯性因子,建立更具实践意义的商业区位势概念模型,在规划实例证明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吾扬粱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M].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2]O’sulliven,P.(1981)Geographical Economics, John Wiley & Sons, 172~174
[3]Losch A. The Economics of Loca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r, Conn, 1954
[4]Chrristaller W. Central places in Southern Germany. Prentice-Hall, N. J.: Englewood Cliffs,1966
[5]张文忠:经济区位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张文尝金凤君荣朝和等:空间运输联系――理论研究[M].实证分析.预测方法,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
[7]管楚度:交通区位论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关键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城市商业银行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危机形势
1.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监管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会使金融危机风险传播到世界各地。金融危机的产生不仅对那些大型商业银行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对城市商业银行造成严重影响。区域金融环境的稳定能够保证城市商业银行的平稳发展,而政府的融资平台信贷政策,也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影响。各种金融风险都能够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量化管理,风险量化管理有利于银行规避风险,保障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金融监管机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主要的任务为:对银行监管部门的框架调整,添加银行的资金监测、风险预警功能;除此之外还要对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动态分析,找出稳定性风险与不稳定风险,提高风险预估的全面准确性,制定针对的风险应对措施予以防范。国有商业银行已经运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行金融风险的评估工作。但城市商业银行并不能照搬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城市商业银行需要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策略的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2.城市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产所带来的动力。
城市商业银行具有较为紧密的城市聚集度,因此在城市贷款与融资方面也呈现集中的趋势。城市商业银行专注于城市信贷体系的构建,信贷资金的合理分配、信贷风险的预估与分析,是构建合理信贷体系的主要内容。城市商业银行在信贷过程中所存在的经济风险有:首先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大多集中在某一城市。这种信贷产品的集中趋势,会对该地区的金融市场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为:该地区从事同种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会逐渐增多,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会迅速增大。而在城市出现供大于求的商业局面时候,城市商业银行并不能采取金融调控手段,对该地区的商业贸易活动进行适当调控。城市商业银行长期依赖地方政府的发展模式,会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面临严峻的金融风险。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这样的区域性信贷企业来说,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会使城市商业银行承担极大的信贷风险。其次是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地方政府大多的项目融资都为信贷融资,而各个政府都从银行获取相应的发展资金,多个银行与政府建立紧密的信贷联系。政府还款都是通过财政进行拨款,但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发展步伐,远远超过财政的拨款速度。因此地方政府长期处于资产负债状态,因此银行信贷资金的还款并没有保障。
3.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细致的风险评级。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主要的特点是:它将所有的信贷风险,进行准确的风险等级评定。风险的评定主要以统计概率为基础,把不同客户、不同的信贷款项进行不同的维度分类,对不同的贷款项目有着不同的贷款要求与贷款流程。这种贷款风险评定属于内部评定,内部评定主要对客户贷款的资质进行准确的划分,使客户顺利的办理贷款项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重要的改革是,它将不同的贷款款项分到特定的类目中,统一贷款款项不可能存在于两个类目中。这种精细的划分,使得各种信贷活动的开展更加的清晰明了,产生的效果也更好。城市商业银行并没有将不同的贷款款项分到特定的类目中,各种贷款款项的风险等级少、等级的混合分布,造成信贷项目的混乱问题。
(2)信贷项目的风险指标评定不合理。
对于信贷款项的风险考核,需要针对款项的数据、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考核。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主要运用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两个指标,评定信贷款项的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等级。城市商业银行既要对贷款中的次级、可疑、损失项目进行计算,还要对次级、可疑、损失项目占所有贷款金额的比例进行计算。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
1.城市商业银行要符合监管的最低合规要求。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中,商业银行都要遵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制定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则与标准。商业银行要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监管模式。但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系统规划、风险数据统计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缺乏系统的规划。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正在逐步完善贷款款项分类体系,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完成贷款款项一对一分类。但城市商业银行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运用,并没有结合地区的信贷发展状况进行改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则与标准要求,主要为商业银行提供内部信贷评定的标准。城市商业银行需要针对自身的产品特色、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指定全面合理的风险系统规划。城市商业银行在深入解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前提下,进行信贷风险的开发应用工作。特别是对于信贷风险主体,要在合理分配的过程中进行恰当规划;国内外的信贷风险系统文化有着较大出入,因此还要对信贷风险文化进行合理规划。信贷风险文化主要通过沟通交流进行风险辨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部信贷评定,主要提供信贷款项的详细分类。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规划也要设定准确的项目期限,在确定的期限内进行项目的还款工作。若信贷规划一味套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国画内容,则会造成内部风险评定的不准确、债项定价的不全面现象。
(2)风险数据统计薄弱。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应该摒弃感觉经验的信贷风险建设方式,根据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则进行信贷风险计量。以感觉经验为基础的信贷风险计量方式的主要内容为:对客观条件不成熟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商业银行的风险数据统计不能解决信贷的风险问题。该观念忽视风险数据对银行信贷体系的数据支撑作用,而城市商业银行一旦失去国家制定的合理数据框架,会产生一系列的信贷模型坍塌、信贷体系混乱的问题。以感觉经验为基础的信贷风险计量方式,还会出现以风险数据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情况。这种信贷风险计量模式,是对风险计量数据信息的过度使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风险计量作为信贷风险预估的主要形式,同时它还提出金融专家的风险预判情况。城市商业银行使用风险计量模型进行计量、信贷风险专家的风险计量,两者在计量结果上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别。相比于内部评定的风险计量模型,信贷风险专家具有更为丰富的风险评定经验。风险计量模型、信贷风险专家结合的计量方式,能够产生良好的计量效果。
2.城市商业银行要实施风险计量管理。
模型的验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环节为内部风险评定,内部风险评定体系通过对贷款款项进行一对一分类,完成信贷风险体系的优化工作。城市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体系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随不同的信贷项目进行风险量化,对各个项目风险进行细致的风险分类。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定价处于缓步提高的阶段,但项目资产不能依靠资本定价完成风险规避工作。只有降低资产的风险敏感度,才能保证城市商业银行的持久营利。技术的积累:城市商业银行贷款项目的管理,需要多个利益相关提共同配合才能完成。而且还要引进国外人才、技术、国外的管理方式,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但这种引进并不是一味的照搬,而是进行知识技术的加工处理与合理运用。城市商业银行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流程、完善的信贷风险体系。
三、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的对策分析
城市商业银行若想降低自身的区域信贷风险,需要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扩张,完成不同地区的企业需求,以提高自身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能够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完成自身信贷结构的升级转型。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参考大型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符合自身阶段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它还要在遵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制定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则与标准的前提下,进行银行信贷款项的等级划分与内部评定。对于那些没有实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它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信贷款项的等级划分、内部评定的改良。最重要的是建立清楚明了的信贷风险等级体系,有效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
1.严格遵守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开展风险管理规划
(1)首先银行要采取合适的数据处理方式,对所收集到的高质量信贷数据进行处理。信贷风险的数据质量,决定着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模型的意义;数据处理方式的选择,决定着高质量信贷数据使用是否充分的问题;而整个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又能够为银行提供可靠的风险数据。城市商业银行需要引进国外人才、技术、国外的管理方式,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按成风险管理工作。
(2)其次是构建完整的信贷风险监测模型。在引入大型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城市商业银行能够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标准的要求。
(3)根据不同的风险文化,构建区域性的组织架构。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文化识别、建设方面,还没有足够的建设经验。因此根据不同地域的风险文化差异,进行全面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国家所具有的风险文化,主要差别在组织架构的建立与选择上。城市商业银行在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础上,引入专业数据计量人员,进行现代风险管理的规划与数据处理方式的选择。
2.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多种风险
(1)优化信贷结构。目前的商业银行信贷投资,可以分为两部分: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赖国家大型商业项目,来完成自身的经营收益;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商业项目、小型企业信贷项目,来完成自身的经营收益。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需要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发展状况,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信贷评定方式、风险管理体系,使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都能在信贷融资中获利。
(2)地方政府的信贷融资,正在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但伴随着地方政府的信贷融资工作的开展,信贷融资风险也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在面临巨大的信贷融资红利的时候,不能主动舍弃也不能盲目接受,而要建立合适的风险等级评定方式,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规避。城市商业银行要加强地方政府信贷融资的审核,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存在的信贷风险。
(3)防范政策风险。城市商业银行需要引入专业的内部评定人员,通过建立完整的风险组织结构,对国家的政策风险进行分析。城市商业银行在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专业风险评定工具的支持下,能够有效防范存在的政策风险。
四、结语
城市商业银行相比于国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其分布区域较小、资金较少,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难以抵御全球金融风险的侵袭。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信贷风险的评定还处于混乱的局面。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需要在参考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前提下,通过建立细致的信贷风险分类体系、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对不同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定与管控。
参考文献:
[1]于琦.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