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第1篇: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__年度,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年初制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工作意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每名领导班子负责帮扶一个在建项目,随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分管副镇长专门负责民营经济工作,根据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年初制定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年终进行总结考评。

贯彻各级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通过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使中小微型企业充分了解和享受扶持政策。为推进银企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组织全镇7家企业参加了区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六安中心支行共同举办的六安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活动年”暨小微企业(__)融资洽谈会,组织全镇3家企业参加了__区政府组织召开的徽商银行与__区企业银企对接会,组织企业负责人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银行负责人进行了银企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2次专门邀请邮政储蓄银行六安分行有针对性的与镇内民营企业和有融资需求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为中小企业和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提供了良好融资契机,切实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年未发现“三乱”及危害经济环境的行为,积极征集企业意见和建议,实行奖励制度,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邀请邮政储蓄银行来我镇到企业上门进行融资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__区经信委转发市经信委《关于开展__年度工程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1家规模工业企业为示范,组织镇内各中、小积极参加,确保企业所有需要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都持证上岗。根据相关要求,对于已经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定期组织进行培训,严格树立按章操作意识,着力提高技术技能。

__年,我镇凯迪斯顿服饰有限公司、尚云服饰有限公司、双龙精米厂、新时代婚纱厂等数家公司积极壮大出口创汇,新增进出口总额6286万元,比上年增长965万元,增幅达30.2%。

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并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导、帮助民营企业申报专利。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道路,充分发挥产粮大镇和羽绒大镇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米加工和羽绒加工,培育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绿之农农业生态园、祥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东竹园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相继建成运营,六安市苗盛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宏润园林景观苗圃基地三家苗圃基地均已投入生产。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和鼓励民营产业集群发展,并扶持广大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和名优产品,我镇目前__区双龙精米厂已成功注册“皋裕大米”商标,正积极申报六安市知名商标。

__年,全镇民营经济户数482户,净增110户,其中私营企业106个,比年初净增15个;从业人员达到6856增个体工商户62户。民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1960万元;民营经济营业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20.35%;民营经济增加值1.9亿元,增长22.6%。

第2篇: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多年来,县司法局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组织律师、公证、基层法律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法律服务,全力支持我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自**年来,全县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共为民营经济担任法律顾问130多家,解答法律咨询30万多人次,办理公证事项**多件,调处涉及民营经济主体矛盾纠纷3000多起,共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草拟、审查合同1500份,标的额超过6亿元。从调查情况来看,法律服务机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法律服务机构工作越来越扎实,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律师法》、《公证暂行条例》为准则,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服务,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律师所结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加强了律师执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使律师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律师所采取了案前集中讨论,案件互相帮助,案后共同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等方式方法,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在经济和民事中,既注重经济疥疮,更注重社会效益,只要民营业主求助,就及时提供服务,得到民营企业的广泛好评。先后有12名律师收到民营企业的锦旗和表扬信。公证工作积极深化改革,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出台了多项优惠改革和服务承诺标准,规定凡是民营经济需要的法律服务,一律优先,优质、优惠服务,在收费上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最大限度地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司法行政部门对民营经济提供法律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县司法局十分重视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工作,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局内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各律师所、公证处主任为成员的法律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内部设立了法律服务管理科,及时下发了《关于为民营经济搞好法律服务的决定》、《关于加强全县公证、律师、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规定》等多个文件,加强了对法律服务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采取召开民营业主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书,询问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当事人等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掌握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对民营企业态度不好,服务不周的,一经发现,黄牌警告,直到撤销执业资格。推进了法律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对民营经济提供法律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大。各律师所、公证处在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寻求服务民营经济的突破口和融合点,主动深入民营业户,开展上门服务和送法进户,认真抓好对民营企业的法律知识教育,不断增强民营业主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积极引导私营业主识大体、顾大局,自觉依法办事,依法处理社会事务,走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的路子,法律顾问点、公证联系点、法律咨询服务已延伸民营经济园区,遍及城乡各地,形成多元化服务新格局。法律服务已涉足于民营经济的方方面面,包括法律咨询、公证见证、开展非诉讼调解、协助对外开展经贸洽谈、办理企业合同等。

(四)法律服务质量越来越高。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始终把民营经济服务作为重急,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以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怕任务繁重,不怕困难,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地工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线,法律服务人员无论是开展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办理公证、见证,还是仲裁诉讼,都能热情接待,耐心解答,精诚服务,以民营业主满意为最高宗旨和目标,积极贡献,民营业主满意率达95%以上。

总的来看,我县法律服务队伍为民营经济服务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少数法律服务人员对民营经济发展没有足够重视,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一些法律服务机构缺乏竞争激励机制,业务拓展不够宽

二、为民营经济搞好法律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过去,我县司法行政系统立足自身职能,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取得了很大成效,对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值得总结并进一步发扬广大,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对法律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理清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今后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队伍建设为根本,牢固树立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是搞好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对民营经济服务的优劣。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要站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站在提高全县经济规模总量的角度,充分认识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法律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以作风建设和创满意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法律工作者把为民营经济服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观念,不断提高为民营经济服务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抓好法律服务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能力,积极吸纳优秀法律人才进入法律服务队伍,壮大法律服务队伍的规模,使法律服务业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

(二)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拓宽法律服务领域。公证处、律师所和基层法律服务组织要积极整合人才资源,优化专业服务配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拓展为民营经济服务领域,特别是在法律顾问工作上寻求新的突破,尽可能扩大法律顾问的覆盖面,广泛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法律服务。要依法支持民营经济实施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依法运用公证手段协助民营经济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发展资金;帮助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经贸业务往来,协助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出国洽谈生意,签定合同,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劳务合作和从事其它商务活动等。

第3篇: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市政府金融办

( 2020年7月)

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以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切实加大金融投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撑。现将近年来我市金融领域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一是强化信贷支持。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40.05亿元,贷款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比年初增加258.01亿元,增长13.71%,增速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二是优化贷款结构。累计发放疫情防控贷款142.27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0.32亿元,较年初增加42.34亿元,增长15.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9个百分点,贷款户数51196户,较年初增加5600户;制造业贷款余额177.37亿元,较年初增长4.55%;全市共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基金1.94亿元,新增小额担保贷款5.12亿元,直接扶持个人创业人数达4096人,带动就业人数15344人。三是开展“降成本优环境”活动。会同多个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转贷(倒贷)基金贷款中间环节收费开展专项整治,通过依法查处贷款中间环节违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贷款中间环节违规收费,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62%,较2019年末下降了0.38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业机构严格执行3000亿元专项贷款优惠利率,辖内10家银行已向68户重点防疫企业授信,向其中49户企业发放了优惠利率贷款6.83亿元,发放户数占全省的12.34%,贷款金额占全省的7.35%,分别列全省第三位和第四位,累计为企业减轻利息负担2000余万元;全市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充分利用5000亿元专用再贷款额度累计为新型农业主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9.83亿元,办理再贴现业务0.85亿元,合计20.68亿元,占全省总额度210亿元的9.85%,节约利息成本1000余万元;全市累计发放续贷6.12亿元、展期8.16亿元,累计为企业节约续贷“过桥成本”约3000余万元。同时,在疫情期间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共2048笔,贷款金额合计16.64亿元,实施临时性延期付息的贷款户数130户,延期付息金额合计2290.43万元;全市政府性担保公司在疫情期间,累计为124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29亿元,担保费率由原来的1%以上下调至0.74%,为企业至少降低担保费用182.9万元,累计减免再担保费21.97万元。

(二)积极完善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一是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抚州市银行业机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二是建立银行抽贷报告制度。为防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抽贷,及时协调、稳妥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题,我市从2014年正式建立了银银行抽贷定期报告、问题企业贷款处置协调、地方政府倒贷机制、金融诉讼案件快速处置机制“四项制度”,坚决制止银行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抽贷、断贷行为,促进了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建立重点企业融资协调制度。会同抚州银监分局和有关金融机构,定期对辖内重点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现场调度。先后调度了大乘汽车、金品铜科、海利科技、创世纪科技、智谷科技、卓朗科技等重点企业的银行融资问题,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融资帮扶力度。

(三)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金融业发展。一是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入股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入股村镇银行,目前全市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有11家,每家村镇银行中都有民营企业股东,民营企业及自然人股东基本上占比都在40%以上。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典当行,目前全市已设立3家民营性担保机构、11家小额贷款公司、6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和10家典当行。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信社改制。全市所有县级农村信用社全部完成农商银行改制工作并全部挂牌开业。在改制过程中,每家农合机构都吸收了民营企业入股和自然人入股,占股比例达到40%。三是撬动民营资本参与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民营资本通过入股等方式与市金控集团、市城投、市文旅投、市工创投、市农发投、高新区高发投、高新区财投等市本级平台设立了多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近300亿元。

(四)狠抓资本市场发展,推动民营企业挂牌上市。一是完善奖励政策。出台了《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挂牌上市的奖励力度。二是企业挂牌上市势头良好。全市上市企业达到2家(博雅生物、万向新元科技);志特新材已经在深交所进行首轮问询,灿辉科技正在港交所排队待审,施美制药预计三季度完成辅导验收。卓朗科技与壳公司基本确定股权转让协议,北斗变电科技已与壳公司签订并购协议,云时代教育启动纽交所上市事宜,老表互联科技已与合作券商对接赴荷兰加勒比证券交易所上市事宜,三是债券发行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发行债券50.01亿元,同比增长94.2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市民营企业融资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民营企业融资依然困难。虽然今年疫情期间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紧张的局面,但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企业自身规模小,效益不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贷款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其融资还是面临较多困难。二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目前由于我市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少,还未专门设立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准备金。三是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加大。受疫情影响,不良贷款出现反弹,贷款逾期情况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切实强化信贷投放,全力稳企业保市场主体。结合“两宣一帮”活动深入园区、企业开展“六保、六稳”的金融政策宣讲。继续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用好央行1万亿再贷款(目前全市已经授信3.54亿元,办理再贴现金额2.37亿元);和全省首批2200亿元的专项贷款政策(目前7家专项贷款资质银行已成功对接项目59个,授信44.18亿元,放款15.88亿元),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努力增加对我市的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00亿元。结合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每月定期开展分行业、分产业链、分企业、分领域、分县(区)的政银企专场对接活动。

二是持续开展企业帮扶,全面加强企业融资服务。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金融帮扶专项行动,规范银行贷款收费行为,落实央行降息降准政策,推动贷款利率LPR的市场化改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督促金融机构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展期续贷,收回再贷等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款安排,还本付息可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

三是狠抓企业上市挂牌,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全力做好志特新材排队待审工作,力争年底前顺利上市,加快灿辉科技挂牌港交所进程,跟踪做好北斗变电、卓朗科技的并购回迁工作。加大债务融资工作力度,力争今年全市新增发行债券100亿元。

四是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不断拓展“两山”转换通道。积极学习借鉴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按照“一县一品、一行一品”的试点要求,创新推出“两权”、收益权、养殖权、用能权、排污权等“信用+多种经营权”生态专属信贷产品,确保“两权”抵押贷款规模达到5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

五是全力以赴防范风险,切实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原则,落实好《抚州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紧绷防范金融风险这根弦,压实各方责任,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

第4篇: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方政府;民营经济;管理;改革

自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在我国许多地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经济,是指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剔除外资(含港澳台地区)经济的部分,它是由大陆居民自有自营的经济成分。随着我国地方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地方政府管理民营经济的模式、行为亟需进行相应改革。

一、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

哲学认为,认识是人类改造客观存在的重要环节。因此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定位,是地方政府改革民营经济管理行为的根本前提。对于民营经济的历史定位,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上升到党十五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但在我国各个不同区域,民营经济的地位情况却并不一致,呈现“南强北弱”的格局。华南地区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早发展起来的地区,民营经济是这些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这些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特点具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对民营经济发展有着足够的重视和管理措施。华北地区是我国公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高度聚集的区域,在这些地方,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公有制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撑。因此,这些区域的地方政府往往优先着重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民营经济则视之为经济发展的次要成分。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之下,这些地方的民营经济很难取得与国有经济对等的地位,在资源获取、信贷融资、市场竞争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发展难度远高于华南地区的民营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经济逐渐退出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领域已成定局。在“国退民进”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必然是填补国有经济退出后经济行业空白的主要力量。因此,打破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充分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是地方政府进行民营经济发展管理改革的重要前提,而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性前瞻则是各个地方政府促进未来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针。

二、地方政府管理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管”还是“放”?

民营经济是我国大陆居民自有自营的经济成分,其发展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和不可预见性,特别是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混合在一起时,这个特点尤为明显。由于这个有别于公有经济的特点,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增加经济发展的可控性和降低经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往往倾向于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约束,例如通过设立地方性法规来增加对民营经济的行政许可门槛等。此外,地方政府也经常将政府自身的施政目标或部门利益施加于民营经济发展之上,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民营经济发展来达到目的。这些做法都大幅增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本,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重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那么是否地方政府放开管理,民营经济就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呢?如上文所述,民营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政府采取放任态度,它单纯逐利的本性易于导致其违背市场经济规则和应有的市场道德,进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危害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多发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充分证明地方政府管理缺位导致部分民营经济发展误入歧途,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多数民营经济脱胎于个体经济和家庭作坊,存在发展起点低,生产条件较差,抗御经济风险能力低下等先天不足,克服这些缺陷有赖于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科学引导和政策性扶持。因此,完全放任民营经济发展并不是地方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科学管理方式。

基于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目的,地方政府应采取“放”、“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放”是指放松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简化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和审批程序,减轻民营经济运行负担;降低民营经济行业准入门槛,促进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在经济市场中地位的平等化;将地方政府的政绩目标与民营经济发展脱钩,摆脱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影响民营经济发展来实现政府施政目的的不科学做法。“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政府对民营经济的行政管理,而是要“管引导”、“管帮扶”和“管服务”。地方政府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管理,是克服民营经济先天缺陷的有效方式,它有利于克服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盲目性和违背市场道德冲动;“管帮扶”则要求地方政府要健全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体制机制,采取多种市场经济手段为具有发展前景和具备潜力的民营经济保驾护航,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民营经济;“管服务”则是我国当前“服务型政府”改革的题中之意,它要求地方政府要提升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体系,将“行政性管理”向“服务化管理”转型。

三、“服务化管理”的升级

党的十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当前各地方政府正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化管理”建设也初见端倪。

但是,目前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化管理”尚不成熟,存在许多不足。首先,理念落后。许多地方政府对“服务化管理”理解仅停留在行政许可、审批、验审等这些为企业、个人提供服务的环节,而对于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引导、扶持和信息提供等服务方式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服务化管理体系尚未形成。服务化管理目前仅停留在部分政府行政环节,尚未覆盖到整个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管理过程,许多管理行为依然沿用命令性、指令性的管理方式。再次,政府工作人员尚未真正树立起服务理念。在我国地方政府体系中,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和公职人员仍有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这种思想不但与服务型政府理念背道而驰,而且严重阻碍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推进。

要实现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化管理”,地方政府要重新审视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预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整合行政资源,将不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行政环节加以简化、革新,建立起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行政服务体系,淡化行政管理色彩,突出服务化管理职能。此外,在重视政府行政服务环节改革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广大官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力度,将服务理念和思维根植到公职人员的头脑中,使其成为主动推进地方政府“服务化改革”的中坚力量。

我国当前正处于国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以快速增长的实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成为无可争议的主力军之一。然而,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尚不理想,行政制约因素较多,要改变这些不利的因素,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要靠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推进管理思维、行为模式的服务化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创设出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想条件,使民营经济成为拉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迅速腾飞的强力发动机。(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厉以宁论民营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发展状况:***

(1)经济现状

长乐经济,讲到底是老百姓的经济,是广大民众的经济,是民营经济。长乐在发展初期就是以民营经济起步,而且在深化改革中,使其原本体制外运行的“草根经济”成为相对到位的市场经济主体,也成为长乐经济的骨干力量。目前,全市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涉及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等各个领域。长乐作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主要有三大特性。

二是多样性。我市各乡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独具长乐特色的工业体系,促进了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纺织、冶金两大支柱产业,更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民营经济的稳健发展。

三是开放性。长乐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4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侨居美国约占60%,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创业资本,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是长乐发展民营经济的一大优势。同时,作为“草根工业”发祥地之一,长乐培育了众多本土企业家,在突破了地域观念的束缚之后,他们纷纷走出家园,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长乐现有6万名企业家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创办了近5000多家企业,年产值逾1200亿元,是长乐自身一年工业总产值的将近4倍。

(2)工业发展

二是投资力度大。20**年,长乐市全社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38亿元,是20**年的5.46倍,6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40.4%。

个人分析:

在长乐经济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了四点原因才能让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推动了长乐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不断壮大。

1、政府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几年长乐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优美的环境对客商的亲和力已经成为客商决定投资意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抓好城市主干道、城区内河河道两岸、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2、实施“回归工程”,长乐是著名的侨乡,当地有一句名言“中国怕美国,美国怕长乐”,意思就是还未长乐人资金雄厚,实力非凡。而政府开始发展长乐人的经济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域外长乐资产回乡投资

3、引导产业集聚,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始终把引导产业集聚作为培育产业集群的突破口来抓,以集聚求整合,以集聚求升级,从整体上构筑起民营经济的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4、提升竞争实力,一方面,大力倡导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方面,大力倡导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再一方面,大力倡导文化创新,提高企业整体水平。

5、最主要的是长乐人民的配合,与热爱家乡的感情。

优化措施:

一是必须突破发展理念局限,引领民营经济永续发展。民营经济由于大多发源于“草根经济”,使得民营企业在现实发展中要不断突破自身发展局限,在理念上不断改变经济发展的惯性思维,从而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寻求发展的新突破,树立全新的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办法,从根本上实现了我市民营经济的永续发展。

二是必须突破“草根工业”局限,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长乐民营企业在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中,不断突破“草根”企业自身“体轻、量众、分布散”的局限,在规模上求集聚、在档次上求提升,形成了当前我市民营经济既大又强的发展局面。

第6篇: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营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民营经济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及自身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对策我国经济体制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增加国民收入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个体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就业增加的重要途径,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我国民营经济登记注册的数量增加程度将近14%,总注册数量高达957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74%;注册资金的年增速高达20.1%,总金额达到22亿元。从各种数据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增长是迅速的,整体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加,而个体的实力也在飞快增长。其次,经营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根据数据显示,民营经济的对外贸易总额,在2010年就已经达到出口总额4500亿美元,涨幅高达200%,是全社会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是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2010年我国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高达11173亿元,比国有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且在不断进步。第三,带动就业不断增加。民营经济所涉及的行业是有其特点的,以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居多,这种行业能大大解决当地和附近地区的就业问题,为解决就业难,促进社会稳定等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总数2个亿,年均增速将近9%,成为我国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第四,民营企业组织制度在日益完善。民营经济的经营能力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的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且日趋完善,逐步迈向规范化经营。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以家族式的作坊为原始形态的,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注重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第五,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对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是促进人民生活进步的富民经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广阔的舞台。尽管我国民营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熟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的发展规则,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能力,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民营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挑战,科技的进步为其自主创新、快速进步提高了新的机遇。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而具有高附加值、科技领先等优势的企业仍能在经济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抵御市场的风险。由此,民营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自主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和重要性,促使他们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在劳动密集型的基础上向技术领先型的企业转型,增强企业竞争的筹码。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市场经济讲究优胜略汰,企业一旦发展方向和能力较差就会变成优质企业的囊中之物,陷入大鱼吃小鱼的循环中。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促使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审视和观察自己的发展,给企业准确的定位,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保持企业竞争优势。3.寻求新合作,注重人才、资本和项目的引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地球逐渐成为一个村,资源共享更便捷。近几年,金融危机使国外一些企业遭受到致命的冲击,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流失,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可以抓住机遇,寻求新的合作和新的投资领域,能充分利用外资和人才优势推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出口导向型企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量锐减,遭受严重冲击自2008年以来,一场持久的经济危机对国内外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美国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大国,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严重影响了我国贸易出口量,根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我国沿海地区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民营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与出口导向型相关的企业也遭受波及,亏损较严重。2.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发展环境弱化随着民营经济的稳步发展,民营企业遭遇融资难的问题。融资缺乏有效担保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能有效运转的、可提供正常融资担保的服务机构较为缺乏。民营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大多处于劣势地位,业务往来账款结算困难,难以按时回款,流动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因为发展规模等条件限制难以满足金融融资的条件,从银行贷款也遭遇层层阻碍,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支持过程中一直处于劣势状态,因此,融资难、借贷难是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3.民营企业经营者信心受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出现很多原材料与产品销售价格倒挂的现象,销售价格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对是否继续进行生产犹豫不决。大部分民营企业为了避免亏损,抱持着观望状态,不再持续组织生产。甚至有的企业在订单足够的情况下,也不敢大胆安排生产和原材料的采购。

三、我国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营思想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多是经多年的努力和苦心经营才取得如今的成就的,因此民营企业具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思考问题较为保守,缺乏大胆创新和发展的思维,这就阻碍的民营企业向更大、更强发展。

(二)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需要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观念落后,导致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远景,也就缺乏为实现目标而打造的发展规划,缺乏科学、健全的管理体制和体系。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从家庭式作坊发展起来的,这种企业往往任人唯亲,有才能的人难以有所建树,权责不清,激励约束都缺乏公平性。这样就造成了民营企业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的问题,企业缺乏活力,导致后续发展难以为继。

(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民营经济管理和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和福利的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及各种人才的就业观念不倾向于民营企业,优秀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民营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科研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人才数量较少,科技型产品数量少,创新能力差,导致企业产品缺乏市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良好的企业制度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内部利益分配均衡,推动企业高效运转,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是制约其向更好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和减少家族式管理带来的弊端是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通过权力的平衡和制约确保公司顺利运行,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二)拓宽民营资本融资渠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资本在逐步增多,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产品已经通过BOT、PPP、ABS等形式吸纳民间资本。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引进民间资本,完善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缴纳较多的税费,造成民营企业发展压力较大,我国的税收政策应该对民营企业倾斜,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国家和地方财政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为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指导和支持,鼓励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缩短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促进民营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四)提高民营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应该实现规范化和专业化,有一系列完备的规章制度。民营企业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提高民营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剑.天津民营企业经济税收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4-95.

[2]朱楠.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贵州社会科学,2009(8):65-69.

[3]曾燕南.民营企业发展新动向:首家民营企业兼并事业单位[J].学术交流,2009(9):96-99.

[4]蔡旺.广西百色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3):24-28.

第7篇: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民营经济外部战略环境优化

我国民营经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与体制转轨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密切相关,但同样,仍存在诸多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类企业市场准入条件的日趋公平化和非公有制企业与其它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目标,对民营经济的诸多不合理限制将逐渐取消,民营经济外部环境的优化值得研究和期待。

民营经济外部战略环境优化面临的问题

法律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严重。其一,市场准入方面。2004年4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2005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了民营资本更大的投资空间,准其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但基本上是原则规定,具体配套措施跟不上,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现实中还存在以“明宽暗管”现象为特征的市场“假开放”现象,即有些行业虽然没有规定限制民资进入,但市场无形壁垒森严,准入制度含混模糊。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非公经济能否真正进入这些行业与这些行业是否存在“缺乏管制的行政垄断”密切相关。因为垄断方在没有任何体制约束的情况下,往往对弱小方任意采取或明或暗的对方无法招架的卡制手段,使之遭遇到所谓的“投资触礁”而无计可施。其二,投资政策方面。民营企业在投资上不能享受与国有投资、尤其是外商投资的同等待遇。例如民营企业除了33%的企业所得税外,有些地方还规定在税后利润中缴纳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

融资难制约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对民营企业门槛过高,难以利用。刚刚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和上市程序与主板市场没有很大区别,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中小企业板市场的门槛仍然较高。另一方面,面向民营经济的间接融资方式执行中困难重重。一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并且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而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多为租赁经营,因而无大量不动产资产作抵押,无法得到银行贷款。二是面向民营经济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少,全国信用担保机构1000多家,仅能提供流动贷款资金400多亿元,品种单一,难以满足需要。

面向民营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首先,政府面向民营经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率先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城市中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和农村民营企业基本被排斥在外。其次,面向民营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用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技术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商会服务、金融服务等严重不足。当前对民营经济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行业协会运作不规范,作用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一方面,行业协会代表性差,平均覆盖率不足本行业的20%。如上海现有133家行业协会大部分分布在传统产业,其中大约只有1/10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真正独立于政府的民间协会数量较少,大部分行业协会属于政府管理体系,这些行业协会实际上就是“二政府”,并不是真正的行业协会。

优化民营经济外部战略环境的对策选择

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首先,完善民营企业进入退出机制。政府要明确市场准入目标,在绝大多数领域尽快制订全国统一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公平的投资服务体系。一是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方面的公共财政支持,争取民营企业准入起点上的公平;二是加快设立专门的有关市场准入的监督机构以及出台《反垄断法》,使非公经济市场准入的体制得以消除。政府要采取措施,完善民营企业退出机制。民营企业退出分为主动退出(战略退出)和被动退出(死亡性退出)。前者是指经营者退出但企业依然存在,这就要求在产权转让方面有便捷的条件;后者是指企业破产,此时应给失败者阶梯可下。其次,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在西方国家已实行了200多年,以其公开、公正、公平的特征,被称为“阳光下的交易”,而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还很薄弱。美国在政府采购时提出了“搁置购买”“拆散购买”等举措,“搁置购买”是指在参与合同招标时事先选出适合于小企业的合同项目搁置一边,等待小企业投标。“拆散购买”是指从专项合同中分离出一般性合同,或将一个单一合同分成多个小合同。我们同样可以将政府采购量划出一定的比例给予民营企业,或在商品服务质量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适当优先考虑中小民营企业的商品以扶持中小民营企业。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

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如果把资金(K)作为生产函数的投入变量纳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就能得出资金投入与民营经济产出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民营经济产出水平的增长与资金的投入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却面临着相当严重的融资“瓶颈”。因此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最为迫切和重要的。

一方面,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实力。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板及场外交易体系。一是有步骤地降低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入市门槛。目前,中小企业板刚刚建立,考虑到市场经验的缺乏,同时为了防止过度投机,防范市场风险,恰当地提高入市门槛是必要的。但当市场逐渐发育成熟时,就应当有计划地降低入市门槛,以使更多有相当实力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二是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证券的场外交易系统和交易制度。要在清理整顿和规范地方性的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设立并逐步开放全国性的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场外市场。要正确对待和规范各类民间集资。孙大午事件就说明了我们对民间集资的不正确的态度。孙大午是私营企业大午农牧集团的董事长,2003年7月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名被逮捕,孙大午正是因多次向银行贷款未果而不得不在公司内部及周边村镇吸收存款。他将大部分集资款开办免费的农民技校,已培训3000多人,学员遍布十多个省,孙大午的“非法集资”并没有引起恶劣后果,反而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如孙大午的律师所说:如果说法律非要严厉打击这样造福百姓的品德高尚的人,那么法律本身就有问题。我国法律对于“非法集资”的定义相当模糊,我们应当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与企业的一些正常的善意集资区别开来,使得融资困难的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资金。另一方面,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民营企业依靠的主要是各种资金积累和民间借贷,因此应鼓励民间投资认购城乡信用社和城市合作社银行的股份,在民间资本充裕、中小企业发达的地区,要允许进行区域性中小民营银行的建设试点,探索民营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路子。

优化民营经济服务环境

其一,创造性地构建面向全国民营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如广东省通过设立“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等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快速而优质的服务,绍兴市通过“便民服务中心”,减少民营企业审批手续等。其二,要努力健全和完善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运行机制。政府在对诸如协会的管理运作上可以通过建立制度体系、监督管理、宏观引导、直接参与等方式,分别扮演组织者、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的角色,但其功能作用是由强变弱的。如图:

我国大部分行业协会基本上还处于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角色上,对相对处于弱势的民营企业作用有限,反而一些民间性质的协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因此应使政府的力量转变到从宏观上对其监管。以温州商会为例,温州商会是一个自主、自治的民间组织,是真正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方力量。温州商会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反对欧盟针对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案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明了它是一个优秀的政府部分管理职能的替代者。它的运作方式有:组织和服务,如开展一些经贸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提供管理技术、融资、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调和管理,如协调内外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问题;形成集体力量,参政议政等。

随着我国市场的完全开放,为了减轻外资企业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保护民族经济,还需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强大合力来应对外国经济的挑战。因而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优化民营经济外部环境是政府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200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政策导向与中小企业发展(2002-200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中小企业投融资策略、理念、方向、措施(2003-2004)[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

4.《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前言问题研究(2003-2004)[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昌忠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战略思路[J].战略与管理,2004(4)

6..“非公经济36条”原则通过,市场准入地方“明宽暗紧”.21世纪经济报道,2005-1-17

7.陈晓峰,林求.我国民营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的“市场失效”——现状分析、理论解释及政府的现实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3(8)

8.郑馨,陈明.中小企业市场开拓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作[J].经济体制改革,2005(3)

作者简介:

徐龙志(1981-),男,汉族,山东郓城人,华中农业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营企业管理。

第8篇: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玻璃墙;辩证关系;民企发展

2011年的全国两会,适逢“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汇点。两会代表委员中,民营企业家,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上下的共识是,从就业到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民营企业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民营经济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力量之一。这些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不断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听到,有一些民营企业家认为,政府对非公经济的支持是政策很好,但执行不容易。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时效性、针对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从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解读民企发展的“玻璃墙”

1.1 “玻璃墙”形成的外部客观因素

1.1.1 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

在我国,外源融资是民营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外源融资指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主要包括股票、债券、银行信贷资金等。其中又尤以银行融资代表的,间接融资渠道为主。与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其对社会的贡献不协调的是民营企业在使用外源融资时,一直困难重重。

1.1.1.1 融资主渠道仍为自筹资金

国际金融公司(IFC)于2009年,开展了一项针对民营经济的调查活动,结果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自筹资金是主要融资方式;截止到08年为止,民营企业自筹资金比例,平均达到70.5%。这一趋势说明自筹资金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占有的绝对统治地位。民间非正式金融,手续尽可能地简单,融资方便灵活,利率在市场供求的驱动下自行决定。这些特点,都较好地满足了民营经济特殊的流动性资金需求。民间非正式金融,伴随着民营企业规模和经营方式的变化,其融资方式已经发生重大的转变。但由于其非组织性的“无机循环”,而普遍存在,金融效率低下和风险过度积累的问题,其结果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1.1.2 直接融资渠道作用弱化

直接融资渠道,在解决民营经济融资困境问题上作用甚微。一方面源于,我国证券市场将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并且设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这对于大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而言,想通过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尤其是审批制度,隐含着政府以国家名义,保证发债企业有还本付息;使企业债券在某种程度,成为国债的延伸。这种“特权”,在赋予国有企业时,政府都存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更是难以分享。

1.1.2 政府对民营经济没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长久以来,我们看重“出身”,爱把企业分成三六九等。同样是投资,姓“外”能享受税费减免,还有政府亲自保驾;姓“国”更有政府财政和银行的扶持;姓“民”则两头不沾光,成了“三等公民”。

1.1.2.1 市场准入方面的非国民待遇

民营投资“”,是由我国目前垄断的体制环境决定。民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存在一系列进入壁垒;国家垄断行业,垄断经营限制了民营投资,同时,面向民营企业的低层次金融机构,发展严重不足,民间的非正规金融应运而生,并且屡禁不止;地区垄断,导致民营经济投资社会服务业,存在进入障碍。

1.1.2.2 银行贷款方面的非国民待遇

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借贷,甚至有不少来自地下钱庄。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08年,民营资本70%是自筹,从国有银行获取的贷款不足30%;属于最难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民营经济实现的产值已超过,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其他经济创造价值的总和;但银行却对它们在贷款上,施以种种限制。

1.1.2.3 税赋和法律方面的非国民待遇

从税收立法上看,对民营经济的税收负担还有失公平。在民营企业之间,因其性质不同,也会存在税负差异。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越权减免税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税负差异。从税收执法上看,税务机关对民营企业日常税收征管偏松,方式方法简单,服务不到位。客观上增加了企业负担,造成税赋不公,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

1.2 “玻璃墙”形成的主观局限性原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外部客观因素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内部的局限性使得诸多矛盾具象化,与外部因素发生了化学效应,使得民营经济步履艰难。

1.2.1 民企经营者的管理思路老化

当代中国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很大一部分是改革开放后的私营经济发展起来的,资本运营较为简单,以非金融融资为主,资金来源有限,扩大生产能力受限;品牌化经营,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创新性较低,独特性较少,目标性不明确,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文化未成型,战略管理不明晰,从原动力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2.2 民营企业行业组织不成熟

在经济主体多元化的今天,组建行业协会已成为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但目前中国行业协会职能定位不明确,行业自律和价格协调作用不大,行业内存在恶性竞争现象,跨地区、全国性的协会较少,不能作为国内产业的代表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行业协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2.从辩证唯物角度,谈打破“民企玻璃墙”的哲学思考

2.1 “杠铃”、“脊柱”与“玻璃墙”的解析

我们可以把民企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形象的比喻成一位举重运动员,所要举得杠铃和支撑运动员身体的脊柱。现在的状况是:运动员,即民营企业,在将杠铃扛到肩膀上,正准备发力时,发现脊柱与杠铃的接触面上,有一道无形的玻璃墙。若发力,则玻璃墙破碎,会伤其自身;若杠铃太重,则直接压碎玻璃墙,受伤的还是运动员。

2.2 “民企发展哲学”的内外因辩证原理的综合运用之道

2.2.1 “杠铃”重量要减负

脊梁在这里理解为,影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可表现为国家政策针对性不强,地方保护性政策多样化、融资渠道窄且门槛高等。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原因,它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为了民营经济扶正发展方向和提高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我们改造外部环境。从立法入手,在法律上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在机构上,建立民营企业的主管行政部门,使得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政策上,加大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拓宽发展道路。在金融上,降低信贷门槛,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机制,避免信贷危机与风险,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这就在重量上减轻了杠铃的重量,减轻了玻璃墙对脊柱的压迫。

2.2.2 增强骨质,挺直脊梁

脊梁在这里理解为,影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可表现为企业创新能力低、竞争形式仍较多地依赖于单纯的价格竞争、缺少科学管理的战略意识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一位的原因。因为它是事物发展的自身的内在根据,归根到底决定着事物发展方向、速度以及外因作用的效果大小。即便杠铃的重量减少了很多,但是自身体魄不够强健,挺不直脊梁,那么对于民营经济这个运动员来说,依旧是不堪重负。

这就要求我们改善自身问题,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得骨质得到增强。从企业管理上,调整经验管理和家族管理的模式,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在投入上,增加产品的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机制上,摆脱单一的价格竞争,从渠道竞争、品牌竞争、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品牌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在行业上,建立行业组织,统一对外谈判,拓展民营经济组织创新,培育产业集群;在文化上,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理顺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管理的联系,保证民营企业基业长青,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才能提高。在人才上,提高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加强企业家塑造。这就使民营企业的脊柱骨质得到了强化,在重量减轻的情况下,能有充分的动力举起杠铃,化解玻璃墙的隔膜,让民营经济这个运动员站直身体,高举杠铃,取得成功。

总之,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面对民企发展的“国进民退”瓶颈期,我们应站在唯物辨证的立场,循序渐进的引导发展。正因坚信打破“玻璃墙”是民企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探索过程中,所遇到内部、外部的各种艰难困苦,才愈显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民营企业产业资金链统计的报告(摘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0(13).

[2]黄海.聚焦民营经济热点[OL].2011,9,新华网:news.省略/politics.htm.

[3]蒋三庚.民企发展政策环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迈克.费瑟通:《大国策---民营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2

[5]孙立平.回顾民营经济发展三十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本社,2009,1.

[6]王树林.民营经济成长的地方管制性壁垒研究[J].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8.

第9篇: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民营经济 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

当前,对于民营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二是民营企业的诚信与道德经营问题 ;三是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问题。林剑、梁树新(2005.11)提出我国民营企业需要通过产权结构的进一步完善等来增强竞争力,政府需要健全民营企业出口促进体系、金融支持体系来促进其外贸的发展。金融生态是指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也就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金融生态环境是影响资金流向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民营经济的竞争力。许多经验表明,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商机和融资便利。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能规范和调整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保护金融机构客户的合法权益、促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的角度研究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融资难问题

资本是企业最基本的资源,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资本。对于民营企业,是否拥有生产经营所需资本已逐渐成为其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难度有所降低,但由于体制、制度、政策以及供求运行等方面的原因,信贷支持仍然满足不了迅速增长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很不理想。民营企业融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源融资占主导地位,外源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融资成本高,民间融资成为民营企业除银行信贷、利用外资以外的重要补充渠道。根据有关调查,北京、顺德、温州三地民营企业初始资本90%以上来源于创立者的自有资金,私营企业主所依靠的主要是各种资金积累及民间借贷。

(二)诚信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改革的深化,民营企业的诚信问题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少民营企业信用意识淡薄,违规案例日益增加,导致诚信环境的恶化,这是造成我国金融供给不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经济难以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诚信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在:

恶意拖欠。一些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观念,只考虑自已眼前的现实利益,不考虑其他企业的利益及国家利益,出现了“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能不还就不还”的心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

编造不实信息骗贷。一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利用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不实信息骗取国家贷款。如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虚增会计利润,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人为地提高资产评估价值等。

(三)股权结构改制难

在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 绝大多数企业是小规模和个人经营方式为主的家族企业。但目前,典型的家族制企业在美国所有企业中所占比例已经很小,并且基本上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由所有者直接经营的著名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绝大多数仍摆脱不了“小、散、全”状况,家族成员控制着企业的相当份额的股份,决定着整个财团的经营方针。尽管近几年,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引导了一些民营企业改制上市,但总体上看,股份制设立和上市公司的数量仍然偏少,资本无法扩张,市场份额难以扩大,企业业绩难以提高,股权结构改制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

缺乏技术管理人才。影响民营企业改制上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不足,管理、技术人才缺乏,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而民营企业对于人力资源这一软资本投入很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人力资源不足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

经营管理不规范。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企业本身还不是很规范,缺乏系统的、现代化的管理体制,离上市公司尚有不少距离,经营管理缺乏规范化问题影响了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积极性,还有部分民营企业家担心企业上市后,控制权会受到稀释,并将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改制意愿,很多民营企业“不敢改制、不想改制”。

金融生态环境中阻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现行的《企业破产法》和《刑法》等制度安排落后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现有的破产法律特别是《企业破产法(试行)》制度等已不适应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清算组成员构成的不合理。按规定,清算组成员由来自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但在现实中主要由政府有关部门充当清算组,由政府主导企业清算的运作模式,往往会导致在清算中对债权人利益的忽视。2、破产程序中止的不合理。我国法律规定:债务人申请破产的应当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债权人申请破产的,如果其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整顿且与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的,则中止破产程序。这些规定增加了民营企业破产的难度,使企业经营者容易利用上级主管部门的优势与债权人讨价还价,错过破产的最好时机,最终侵害债权人的利益。破产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已影响到民营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金融诈骗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提供虚假信息而进行的金融诈骗,例如信用证诈骗、票据诈骗等。二是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通过有意提供虚假财务资料为企业的利益骗贷。目前涉及金融机构的欺诈行为大部分是第二类。我国《刑法》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金融诈骗有明确规定,但对上述第二类欺诈行为,《刑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对此只能通过《合同法》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现行《刑法》对上述欺诈和违反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缺乏刑事威慑力,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降低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民营企业信用体系的缺失

筹资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的存在,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民营企业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但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尚没有一项法律或法规为征信活动提供直接的依据,由此造成了征信机构在信息采集、信息披露等关键环节上基本无法可依,征信当事人的权益难以保障,致使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在金融交易活动中资产重复抵押、关联担保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未能被相关金融机构及时识别而导致资产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在放贷时,总是力求把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要求民营企业通过抵押、担保才能获得贷款,且贷款手续较繁锁,办理贷款时间较长,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

(三)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金融服务体系是金融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资金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更多地取决于地区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即金融生态。如果一个地区具有较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地方经济就可以较快发展,经济金融就会步入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轨道。我国目前的金融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与个人诚信系统建设才刚起步,政银企协作洽谈制度尚未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数量很少,有关贷款抵押登记评估程序还不规范,很少开展有关提供便利的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中间业务,民营企业运用资金的效率仍然很低。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

完善金融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主要方面,完善金融法律环境首先是要完善金融法律体系,特别是《破产法》和《担保法》。《破产法》应成为债权人依法保护其债权的最后底限。应强化债权人在企业破产和重组中的法律地位,特别是赋予债权人主动申请将债务企业破产清偿的权利。在完善《担保法》方面,应强化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顺序,使担保确实成为规避债权风险的有效屏障。而对于其他法律制度而言,则应当按照既保护债权人又保护债务人的原则进行系统修改,《刑法》的修改则应当与时俱进,强调对单位犯罪的刑事制裁及对个人刑事责任的追究。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先,应加快征信立法,形成有法可依的征信市场。要充分发挥会计、审计、法律等金融中介服务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运用法律、制度和经济手段,加大中介服务的诚信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增强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其次,建立区域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的信用信息征集评价体系和信用档案库,统一关键技术和业务标准,促进信息共享,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透明度,对民营企业信贷产生激励作用。最后,逐步建立区域信用登记、信用评价、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等企业信用评价机构,提供征信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甄别和监督。

构造新型银、政、企关系。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和要求看,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民营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已发展为投资理财、资产保值增值等综合性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好坏,将更加直接地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金融生态的宣传力度,使民营企业在充分认识“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应深化改革,特别是继续深化行政体制和民营企业改革,强化政府依法行政和企业预算约束,努力改善银、政、企关系,建立平等、互利、互信的新型关系。

创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把民营企业作为重点的融资客户发展,积极构造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以适应不同民营企业多样化的信贷和担保需求;要引导和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的高效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如成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基金,资金来源由政府、银行、地区民营企业、个人共同提供;鼓励具备条件的个人出资参与担保机构的建设,进一步规范有关贷款抵押登记评估程序,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的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中间业务,提高民营企业运用资金的效率;开展金融创新,努力探索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的信贷创新产品,拓展信贷市场。

积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运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把民间资本转化为民营资本;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鼓励民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申请利用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主动拓宽外源融资渠道;加强民营金融资本与民营产业资本的融合,鼓励、支持以民营企业为贷款对象、管理规范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农村信用社等方式组建一批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并允许民间金融机构采用较高的贷款利率作为风险补偿,建议利率的最高限不得超过同期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4倍。

参考文献:

1.项俊波.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法律制度的完善[J].金融研究,2005(8)

2.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2)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中期报告[N].金融时报,200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