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第1篇: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作者:王海颖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大系统,那么中医学则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只有把中医学放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学习和研究,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中医学的精髓。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母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全方位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1]。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应着重于单纯中医、中药的传播。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在留学期间基本建立起中医的思维模式,能运用中医的理论方法治病救人,这样中医的临床疗效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中医的理论体系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与西医之间无论是在基本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是中医思维特征发生的基因和灵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两者是业界行内的共识。中医思维学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重关系”、“重整体”、“重直觉”、“重形象”、“重实用”、“重传统”、“尚辩证”等特征,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思维方式,明显有别于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以“重实体”、“重局部”、“重理性”、“重抽象”、“重逻辑”等特征的思维方式。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东西方思维的特征各有侧重,互有区别,当然也不是水火不相容。而中医学本身就是一个理法方药具备的完整体系,因此在授课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临床实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与临床案例,并结合教学难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选取针对中药的名医案例简单分析,既能体现中医治病疗效,也便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增强学好中医治病救人的信心。在建立留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同时,适度保护其数理逻辑思维,让留学生具备两套思维能力,这也是中西医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并存于世界范围所要求的[2-4]。

重视文献原文沿着历史的足迹,透过斑驳厚重的史料,拜读先人们用智慧和心血铸就的不朽之作,虽偶有缪误但瑕不掩瑜,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就在那一部部的经典著作里。读经典就是要培养一种鉴别优劣、甄别选择的眼光和能力。当然经典也非字字珠玑,在阅读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具有用传统方法研究中医的能力和对古典医籍研究的能力。在教学中经常精选精彩经典片段,带领学生一字一句地咀嚼原汁原味的原文,学习先辈对药物的理解,在耳濡目染中得到中医药文化的家珍和真传。当前提倡读经典,不应理解为单纯的读书活动,而是思路的调整、视野的开拓、中医文化的感悟[5]。引导中医大学生关注学习经典,不仅是学习一病一方的治疗,更重要的在于体悟当时的历史人文环境,体悟中医的概念、范畴、内涵,学习、熟悉、再现经典的思维方式,提高中医思维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量体裁衣”的教学方式,增加兴趣,加强交流以《中药学》为例,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中药学》课程以前,没有系统看过中药的植物形态和饮片。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来源于动植物及药材的图片,图文并茂,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学生在感性认识中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视觉记忆,来学习抽象的功效应用。我们可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让学生参与。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及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间接达到点名的效果。不仅使得留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时时感到压力,上课注意力集中,下课及时复习,还能够使课堂纪律显著好转。通过提问也能使教师熟悉并记住部分学生的名字,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针对留学生时刻打断授课老师讲课的问题,建议在理论课教学上课前先和同学沟通好。

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考虑到中医药留学生地域和语言的差异,我们在教育的初期采取“量体裁衣”的教育,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为更好的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复杂的医学理论知识较浅显易懂地表现出来。教学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安排教学。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有些留学生时间观念较差,经常迟到,尤其是上午1、2节课。上课时也比较自由散漫。有些学生学习刻苦,遇到不懂的问题,喜欢刨根问底,常常会当场直接提问,打断老师讲课,使得教学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对于中医所特有的语言特点,如渗湿、化湿、燥湿、祛风湿等术语的区别非常迷惑,这和他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方式与各国的文字特点有关。在《中药学》教学中,每2周给学生安排一次答疑,让学生把这2周所学的中药进行全面复习,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课堂提问和病例,认真挑选若干临床模拟病例作为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再围绕病例提出问题,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中药的应用;随着问题的解决,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还可以配合让学生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我校博物馆设有专门的中药标本馆,校园专门设置一处“百草园”,可供学生参观一百多种植物类药材。我国的中医学教育已经有了深厚的沃土,教育的国际化也给我们发展医学类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好的机会和条件,促进了国内外中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加强文化融合,才能将留学生教育发展提高到更深的层次。中医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兼有自然与人文双重属性,它的人文特征要求中医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才能掌握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留学生的中医教育更要重视中医文化,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既可以了解中医特色文化,也可以不断挖掘古老的东方文明;同时,他们的融入也将自己国家的特色文化呈现给中国,使具有多元文化的中国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外国留学生在回国后,将在中国学习到的中医知识广泛地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中医的独特疗效与魅力对更多的外国人产生影响,也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

第2篇: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提问 批判性思维 中学教育教学 初中化学

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等。而思维能力更是必不可少,发展思维能力也是化学能力培养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又包括很多,诸如求同求异思维,逆向和联想思维等。而本文重点要说的是“批判性思维”,它的特征是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事件结果加以判断。如何构建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效提问,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利用学生构建批判性思维,也可以带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积极性,从而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知识汲取。

一、有效提问的误区和策略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建良好的氛围,精心设计导课、设置问题情景,通过各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提问如果运用得当,可引发学生大量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灵活发展,也能使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融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伏、引人入胜。

这一有效教学方式是当前倡导的教育教学重要环节。因此为了增强提问的有效率,教师应该从不同解度和层次去提问。课堂提问重在启发学生,使其独立思考才能更深层次理解学习内容,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措施。

1.有效提问的常见误区

中国近几年的研究资料表明,各科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而化学教师的有些课堂提问根本没达到效果。常见误区是部份提问完全得不到学生的配合,要么是学生答非所问;或是没有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从而造成课堂教学冷场;也或是为了追求气氛而提问太多,走向“满堂灌”的另一个极端“满堂问”。如果这些提问太片面,无法面向全体学生,也会导致很多学生体验不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2.有效提问的策略方式

(1)掌握课堂提问的时机。提问时机,是一种智慧性和技巧性的要求。教师能够敏于捕捉时机,提出来的问题就会事半功倍。新旧知识衔接时,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转折。这样的时候,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里去,这是一种解决新问题的素质能力,包含了对新情境的感知力和处理能力、将旧知识和新情境衔接的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要有效的迁移旧知识,就要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要实现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和转换以至贯通、有利于认识事件的规律、构建知识结构层面,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这样的时候,教师要懂得把握“温故而知新。”在讲新知识前,有意识复习相关旧知识,设计有关联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知识。如此反复,就可巩固旧知,发现新知。

(2)注重提问的趣味性。学习是一种需要互动性的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可以注重趣味性提问的方式。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还处在好玩好奇以及好强的类别上,所以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重这些特点,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就会使课堂活跃起来,从而促进课堂互动。

(3)发散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常有学生说上课能听懂,但到了做题的时候就发怵。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而优等生在解决习题时,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扩展式假想,对每一种假想再进行合理的思维推敲,如果一种假想思维受阻,就可以转换思维方式;而差生的假想力单一且缓慢。这类学生就需要教师刻意去培养灵活思维,在课堂中有目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问题,就是用同一习题变换出多种解决方式,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去想像和推论,从而增强思维发散和知识的交叉联系,慢慢达到思维灵活状态。

(4)保证提问的启发性。启发性提问是一种最传统的提问方式,但也是最有效的提问方式。教师用心准备的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与、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促进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水平和能力,一旦养成习惯,就会在教师的启发下顺利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5)设计探究性问题。这类问题可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性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展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发挥自主创造边。课堂上给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然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锻炼机会,鼓励和启发学生的见解,并指导分析偏差错误、肯定正确。

二、中学化学教师培养学生构建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和策略

1.必要性

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和方面的调整、校正及自我意识,是中国教育教学里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项品质,实施素质教育,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创新精神为重点,因此批判性思维具有它独特的意义和必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构建这一思维方式。

而化学学科是以试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具有独特优势。中学化学大部分内容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验证或推导有关化学规律。而设计的过程,就需要思维运行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确定化学规律的正确性,就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构建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快速抓住学习要领,凡事会去质疑和化析,用严格的推论去面对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批判性思维也可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的知识的真实性、理论背景、过程论据等进行独立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正确决策。这种思维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在化学实验过程里具有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从而获取知识。

2.策略

教师要改变一个人教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把主动权将给学生,使自己变得“笨”一点,从而诱导学生聪明起来。也可开展课堂辩论,进行开放性教学,使每个人的思维都活跃利用起来。另外要开放实验室,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利用好化学试验和实验室,自然会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化学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只是“问”,而在于问的策略。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多方面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3篇: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课,思维能力决定了其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因此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科学课的学习尤为重要。本文以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为基础,总结出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 

 

一、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科学思维能力简介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达到思维最优化、科学化,是适应现代化实践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创新而创立的方法体系,是对世界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全局把握。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以科学认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脑依赖于信息符号对于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合理地处理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化,做到科学地、历史地、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思维发散法、逻辑方法、模型优化法等。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的传统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程固定式思维结合起来,学生将老师的思维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模式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导致对熟悉的课程和内容铭记于心,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式化思维与现代教学没有同步前进的结果。而科学课是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求知过程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新、灵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成为了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2)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单一的沿着问题的发展过程考虑问题,思维习惯固定,思维方向难以改变,因此不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难以进行发散思维或变换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习科学课的瓶颈。 

(3)科学课自身特点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科学课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是科学课的首要目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其知识体系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开始变的开阔,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广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对于知识与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合理地运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即发散式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冲破传统观固定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学生在初学该章节时,对于转化与守恒这个概念就有所误解,认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能量还能够守恒么?这是很多学生所产生的疑问。这就是学生考虑问题的时候单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缺乏能量的整体式思维,而且考虑问题绝对化,把转化与守恒进行绝对化思考,导致对问题难以理解。

该例子说明学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个别以及整体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该例中很多同学会从单一的势能或者单一的动能出发,没有考虑到能量的总体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维能力是科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课的研究中,会遇到边缘科学等许多超越现实的实验条件,现实生活中难以重现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与实验条件理想化,从而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 

例如对于势能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火燃烧时释放出热量这种形象化的能量才是能量,因为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得到。而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人体感觉不到的能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因为势能比较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这个概念时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抽象的描述印在脑海中,将无形的势能附着于有形的物体上,从而将无形的势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势能,从而消化对势能概念的理解。 

因此,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任务。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科学课学习过程中一些影响思维能力的常见现象,总结出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如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等。相信这些对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琳娜,等.《科学思维概述》[j].科技信息.2010,1(11). 

[2]陈吉明.《创新实践课程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 

第4篇: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创造性思维 作用 培养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86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已经开始将教学的重心由知识教学转化到技能的培养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求越来越高。在上述教学环境下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内容设置的过程中通过不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能力进行提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质量,改善学生学习效益,为学生奠定良好的高中化学学习环境。

一、高中化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根本,对学生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多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强调,并没有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没有将其作为教学培养的核心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中化学的发展,导致高中化学教学效益大打折扣。创造性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化学本质,将化学与实际结合在一起,达到学以致用、以学创优的效果,其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改善学生学习质量

创造性思维能够使学生多思、多虑、多做,将知识与操作结合在一起,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全面改善学生化学学习质量。在创造性思维引导下,学生能够深入挖掘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各项问题,了解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以点破面,连接成网,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学习效益大大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创造性思维能够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高中化学知识,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实现变相的自由学习。这与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相协调,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创造性思维引导下,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前行,对知识进行重构,从而形成与自身学习相适应的体系,为学生高中化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化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四大策略

(一)合理筛选内容,注重教学引导

高一化学教学阶段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内容进行合理筛选,通过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科学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引导性和趣味性,要保证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化学的本质进行充分认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益。

笔者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中就在传统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引入课外资料,对常见的钠、镁、铝等金属的常见反应进行拓展,让学生练习化学式的书写。教学中笔者主要对钠与氧气和水分别反应的式子进行书写,向学生讲解反应的本质。讲解完成后我引导学生:“同学们,钠、镁和铝的性质非常相似,猜猜看镁、铝与氧气和水分别反应的化学式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上述引导下,学生大胆地进行化学式“创造”,其创造性思维得到非常好的培养,这为学生化学式书写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设置实验,拓展学生思维

高一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其化学实验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在上述状况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把握好科学实验,在实验中引入创造性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发现,全面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认知,优化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

笔者在“硫酸、硝酸和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观察硝酸和碳之间的化学反应,对其形成的黑色“面包”进行分析。实验完成后笔者询问学生:“硫酸和氨可以让碳产生上述现象吗?上述三种物质性质有什么差异呢?”让学生思考,大胆回答。讨论结束后我让学生继续动手操作,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猜想是否正确,在实验过程中总结课堂知识,加深课堂认知。学生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勇于创新,这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合理把握作业,注重日常培养

高一阶段化学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把握,结合创造性思维培养需求适当设置各项作业,从而保证学生在作业中提升创造性思维认知,全面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布置,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作业设置的过程中充分分析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注意事项,将创造性理念融入到作业内容中,对作业形式进行全面调整。我让学生自己对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进行构建,依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实施课堂整理。整理完成后小组相互提问,相互评价,对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知识进行交流和巩固,从而实现学习效益的全面改善。

(四)科学设置评价,形成双向渠道

科学的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全面改善课堂教学,落实效益,对高中化学教学体系的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高一阶段化学教学过程中只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整体形式较为死板。创造性教学体系中教师要合理把握双向评价,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两方面内容。通过构建双向评价体系了解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及时给予学生相关指导,双管齐下,为学生高一阶段化学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中化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观能动性,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合理设置创造性思维培养环节,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课堂教学顺利落实。与此同时,还要设置好教学内容,把握实验体系,规划课后训练,完善评价机制,从而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全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玲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160-161.

[2]张军.高中化学实验之科学探索精神培养探究[J].成功:教育,2011(14):148.

[3]孙凤琴.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探索,2006(6):13-14.

第5篇: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临床教学;中医外科学;医学生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是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外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临床教学是中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一种极为重要的途径。中医学的临床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临床学习的内容庞大但是时间有限;近年来很多学生对外科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内科学,学习态度散漫等,使得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就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临床教学对中医外科学的重要性

中医外科学是非常注重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多的二级学科:中医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及疮疡外科等。其中病证类别更是种类繁多,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远远不足以让学生认识并诊断、治疗这些疾病。且中医外科学有较多的临床基本操作,如疮疡的切开引流、穴位贴敷、结扎挂线等,也是课堂学习无法完成的。而临床教学不仅仅可以帮助医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临证观察、辨病辨证以及基本技能操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临证思辨能力,引导医学生探索新的观点及方法[1]。

二、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生的问题。医学生尤其是内科专业的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平时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自主学习和思考,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操作的重要性[2]。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在临床接触患者时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以及治疗,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所需的临床技能[3]。

2.带教老师的问题。其一,中医外科学的理论知识教授过程中多有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4];其二,同学们在每个科室里的轮转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有的带教由于种种原因,对学生的临床教学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由,出科考核没有严格把关,教学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5];其三,中医外科学的内容庞杂,临床教学的方式单一,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佳。总的来说,带教老师的职责及对学生的教学考核方式和内容并没有规范的管理。

三、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可行的解决方案

1.加强医学生对中医外科学重要性的认识。要提高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中医外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中医对如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等专科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中医外科特色的治疗方法是同一领域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临床讲授中医外科时,带教老师可结合各个专科介绍中医药治疗外科疾病的特色,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可结合临床成功案例,进一步强调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6]。此外,严格的出科把关也可激励学生更加深入学习相应知识。相应的技能考核以及难度适中的笔试、严格的考勤工作、定期的提问等,能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

第6篇: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猜想;初中物理;培养兴趣;适当运用

著名科学家G・波利亚曾说过“在科学研究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物理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物理发现的机会;锻炼物理思维。”猜想在物理探究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符合物理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本文对物理猜想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以及猜想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进行阐述探讨如下。

一、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 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可以说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孕育过程,任何科学学说的出现,开始都有大胆的猜想。事实上在物理学史上很多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也应该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学天才霍金的时空让人感觉玄妙无比,令人不禁赞叹他的想象力。总之,科学史上提出的猜想探索研究发现真理的事例不胜枚举。这充分说明了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2 猜想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

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物理探究能力的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物理探究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教材中都有意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以便获得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增进学生对物理探究的理解,发展学生物理探究所需的能力。而这些基本能力,如,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是确保科学探究能够顺利进行的不可缺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猜想的提出,探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猜想的运用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物理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 鼓励学生提出猜想

传统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课堂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学习非常被动,他们的好奇心、想象空间都受到了挤压。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往往不敢猜,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同时他们也怕自己说错了,受到教师的指责,学生的嘲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鼓励,无论他们猜想的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把他们引入正确的猜想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要先从容易的猜想人手,如,进行自制温度计演示中,将盛水玻璃瓶放入热水中时,可以让学生猜想一下,细玻璃管中水柱会将如何变化,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猜到,但教师不能因为容易就省略掉猜想这一环节。因为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是科学探究中具有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只有从简单的猜想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积极猜想的习惯。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1)利用成功激励,培养学生猜想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但缺乏理性。只有通过成功激励,培养猜想兴趣寓教于乐趣中,才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学生在轻松而情绪高昂的心理下进行猜想探究。猜想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参与与科学探究、参与实验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当猜想与实验吻合时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解开了长期困惑在他们心中的谜,领略到科学家们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也会进一步提高。有了愉悦的成功心理体验,学生对猜想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适当介绍有效的猜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猜想,可能会遇到两种尴尬的局面,一是学生怎么猜也猜不到点子上,二是学生的猜想漫无边际。怎样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呢?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物理教学中科学猜想与假设过程其实和科学研究一样应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第一种是实验方法,另一种是理论分析方法。

实验方法又分为类比法和联想法。类比猜想法: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课堂中,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学生的猜想往往会出乎意料。不仅猜想可能与速度、压力、接触面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能猜想到可能与质量、形状、材料、密度等有关。这种放开式的猜想学生不容易猜到关键的点上,这时可以借助于简单的演示实验进行类比,如让学生推重一下不同质量的箱子,然后进行猜想,这时的猜想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有助于学生猜想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联系猜想法: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相关内容。如,在学习功率一课时,让学生猜想如何对一个力做功快慢进行比较,教师如果不进行引导,学生可能猜到与做功多少、所用力的大小甚至摩擦力等有关。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此时学生的猜想方向自然就明朗了。

理论分析法的话可以进行逆向猜想。就是从结论或现象开始,倒着思考问题来猜想产生这一结果或现象的原因或条件,即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实现猜想,例如,在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因素时,可以从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入手分析有用功和总功分别包含哪些部分,就可以找到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在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利用逆向猜想,从题目的待求量出发,根据题目要求,猜想包含待求量的公式。如果这个公式中仍未知就继续猜想,直至问题解决。这样能迅速找到解题方案。

3 适宜运用物理猜想进行物理教学的内容

教无定法,针对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是发展变化的。适宜应用猜想进行物理教学的内容有:(1)探究一个物理量随几个物理量变化的学习内容。例如,猜想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大小与什么有关,感应电流的方向和什么有关等。(2)实践课中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猜想探究,例如,对某个工具改进的猜想,对车辆限速原因的猜想等。总之,作为教师,尽量要多动脑筋,多创造一些机会,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与猜想,学会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的探究。探究的过程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感受到猜想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从中树立起科学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在猜想时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初中物理的探究过程实际上将前人的探究过程进行再现,让学生重走前人走过的轨迹,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猜想要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猜想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猜想提供的信息不能抓住主要矛盾,而是漫无边际的异想天开,甚至胡思乱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猜想情景时辅以恰如其分的启发诱导,循序善诱但又不能点拨过度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造成思维定势。

教师注意不断提高猜想题目的设置能力和总结猜想思维方向,特别对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记载,以便以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猜测和想象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猜想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时时注意挖掘更合理的猜想,以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金梅,叶登样。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7(29917):16-18

第7篇: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数形结合 思维培养

一、什么是数形结合

1 基本概念。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难免会遇到已知和未知找不到恰当地契合点的问题,这样不但会影响解题的思路、降低解题效率,严重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会对教学产生极大的障碍。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未知条件和图形结合起来,通过将条件和图形的对比,便很容易将其建立起联系,这样一来便为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极大的便利,这就是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将这两种思想方式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这两种方式和方法。

2 重要性。数学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解题过程中,很少有已知和未知都非常直观的,需要我们去进行转化和讨论,进行深刻的模型分析,这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如果盲目地将数字条件和图形结构分离开来,便非常容易出现思路的断层,甚至不能得出准确的思路。尤其是在函数部分,数形结合思想已经是一种必要的解题方法了,如果没有数字与图形的结合,很可能在计算和解题中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因为就函数而言,函数图像是一个关键的解题部分,没有准确的图像分析,就不可能将常量和变量进行确定,也就无法进入下一步的分析。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函数部分的习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也就是将很多种情况考虑到,包括系数的正负等,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在图中建立直观的形象的话,那么就无法进行具体分析了,所以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函数题中是非常必要的。而函数部分也是中学数学中所占比重非常大的部分,其重要性不能忽视,所以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所以,无论是从解题思路上来看,还是从教学的长远目标来看,数形结合思想都是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

二、培养目标

1.思维目标。首先,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针对某一道题从而去解决它,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数形结合思维的主要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思维习惯,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解题习惯,需要在具体的试题中进行深刻的思考,将这种思维运用到具体的领域范畴里,从而得到答案,这是数形结合的真正效果。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刚刚接触数形结合思想,可能会存在某些问题,例如一开始无从下手,无法将具体的数学语言翻译成图形语言,也就无法去建立直观的模型,这是刚刚接触到数形结合思想时的一个正常现象。这就需要平时训练学生对于数据、对于数学符号和数学模型的敏感度,不断地去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有机联系,而不是单独孤立地看问题。

2.实际应用目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思维目标,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意识已经养成,已经开始学会在拿到一道题后自觉地进行数形结合演练。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在具体题目中把这种逻辑思维铺展开来,用步骤严谨、逻辑严密的解题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所在,值得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注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讲与练的结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刻意的引导。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意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调整好讲和练的辩证关系。

三、科学的方式方法

1.概念深化。首先,必须将数形结合这一概念深化,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仅是一种解题思路,因为数形结合这一概念和思路需要在很多情况下引入,而不单单是在某一问题上进行深入。所以如果要让学生具有较高的解题意识,就必须将这个问题深化开来,让学生在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之前都要主动地进行数形结合的思考与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2.注重实践。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除了准备相关的讲义外,最主要的便是将所讲内容所包括的所有练习题进行分类,因为对于一种关键性思想方法的养成,科学的训练和练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反复加深与加强的,这是每个学生在做习题时都需要理解的意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将所要练习的习题按照难易程度和训练的侧重点进行科学的分类,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着重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掌握后,教师可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情况进行教学进度的调整和课堂反馈,定期进行测试,从多方位进行训练,这样便会使学生的基础打牢,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很好地养成,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教师需要重视科学的训练方法,在训练时不能盲目求快。

3.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是掌握一种解题技能时要掌握的一种思维习惯,在经过大量练习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训练成果进行反思,因为如果不进行反思和深入,那么就很难巩固自己的训练成果。尤其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法时,练习固然必不可少,但是进行反思训练同样很重要,因为一道题的解答是需要很多步骤、很多方法的堆砌才能形成,所以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明白当时做这道题一些关键性步骤的原理,理解得也就更为深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反思的引导,学生也应该多思考解题的原理,从而对这种思想意识有更好的体会。

参考文献

[1]耿红玲 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刘良华 数学构造思想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徐文龙 “数形结合”的认知心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顾亚萍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之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陈顺娘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实施[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第8篇: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启蒙式的学科,小学科学教学将宗旨放置在了学科素养的培养之上,而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核心在于探究性,是为了学生兴趣爱好、实际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培养而存在的。因此,作为启蒙式教学的小学科学学科,特别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也让我们看到了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的语言要把握幽默与风趣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也要把握好幽默与风趣。比如:在教学太阳系相关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对太阳系有所了解,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视频。当然,九大行星都需要将自己的特殊展现出来,如水一般的水星、泥土装的土星等等,然后在每一个行星旁边配合上依据幽默的话语,像冥王星:“冥冥中注定了我就是最小的。”在配合上一个哭的表情。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冥王星距离太阳最远,并且质量最小。

(二)鼓励学生表达

小学科学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探索的地方,这就需要学生能够通过相互的交流、自由的表达、师生的互动,从而产生思维上的摩擦与碰撞。就本身而言,学生就应当成为课堂主体,只有懂得将“权利”下放给学生,将课堂转变成为“群言堂”,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小学生善于表现,天性活泼,我们不能将学生的“接嘴”、“插嘴”看成为对教师教学的不尊重,而是要让他们大胆地表达其所想,这样不仅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对于语言概括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当然,在“接嘴”、“插嘴”当中的很多话语,都能够得到“哄堂大笑”的结果,因此,鼓励学生表达,也不失为一种趣味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教学与空气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向同学演示了空瓶子里灌水会冒出气泡,这时,小轩说道:“我就看到过金鱼吐泡泡。”这时,老师接了一句:“如果你在水里面,你一样也会吐泡泡。”在听到这样的话语后,教室里面爆发一阵笑声,教师抓住这一点,说道:“那么,你们知道气泡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教学内容――空气。”

三、趣味法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增加生活元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学生而言,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其学习“战斗力”会提升较大的一截。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问题的分析上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思维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从旁辅助。如果将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融入课堂教学,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师还要懂得情感熏陶。

比如:科学学科一般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在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准备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将这一节课主要讲解的知识与现象展现出来,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仔细的体会教学内涵。这样的方式,不仅学生愿意接受,还能够看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何乐而不为。另外,如果还能够配合上一些实验操作。就拿上述的空气教学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小朋友在游泳池潜水时吐泡泡的情境,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是属于生活的一部分,还能够联想到自己游泳的情况,对空气的认识也能更加的具体。那么,就能让科学教学更加完整,充满无限地生活元素。

(二)学习生活化,增加学生常识教学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科学容纳了纵多内容,学生也无法一下全部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生活常识融入其中,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改善现今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其余方面的能力培养与提升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当中指出:就科学课程本身而言,它是将生活化与工具性相互统一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生活化教学是语言文字的灵魂根本,而科学的定理也组成了生活化教学的身躯。所以,在讲解理论期间,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才是科学教学的最佳手段。

比如:在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先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当中的风是什么样子的,和煦的微风,还是像这段时间具有威胁的“海燕”台风,这样,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提升上也有着一定的帮助。

四、结语

第9篇: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严密 有效 探究 实验 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一切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思维的严密性又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特征。所谓思维严密性是指对思维对象、深刻、完整的思考。思维的严密性影响着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及其行为决策。观念和决策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握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方法——实验,精心设计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在提出猜想、制定方案、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实验的不同环节中,逐步完善、深度思考,促进其思维更加严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就结合《水和水蒸气》这节课来谈谈如何在实验的不同环节引领学生的思维朝严密的方向前进,提高其思维严密性,促进实验探究往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方向发展。

1 提出猜想——在判断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猜测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之间受到启发,明白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水和水蒸气》的一开始,我用沾有水的毛笔在黑板上写字,学生观察到写的字没了,惊奇地质疑:水到哪里去了?顺着学生的兴奋劲,我让他们提出猜想。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水跑到空气中,而平时有阅读科普读物的学生,猜想得更具体,则认为水是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时如果教师直接肯定学生的想法而让此环节这样过去,显然不够严密。我及时反问学生,引发他们思考:黑板可能吸水吗?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是呀,既然我们不能确定黑板会不会吸水,那么水就有可能会被黑板吸走,这样我们就不能肯定地说水是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所以有必要利用一定不会吸水的材料再来验证。他们很快联想到上学期认识的塑料和玻璃,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学生用湿巾轻擦塑料片来验证。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再通过亲自实验最后他们深刻地明白水是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运用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这些猜想做出判断,在判断中求严密,在判断中进行实验,从而促进学生思维严密性的发展。由此可见,提出猜想就是有效探究的重要前提。

2 制定方案——在思考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是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的保证。选择何种方式、通过哪些实验步骤来实验验证,对学生思维严密性就是一种挑战。制定实验方案其实就是从操作角度对探究做出具体化、程序化的假设,是对实验的途径和方法作出恰当选择,对收集证据的范围与要求做出正确判断,对所需要的材料、仪器和技术等做出准备,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知条件。实验方案是一种预测,它需要学生对实验的各个环节做出较为全面的思考,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科学态度的有效手段。因而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要把握好“平等中的首席”,做到既放手、放权又拨云见日。当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放手是不现实的,但教师可以出示方案表格,师生共同讨论制定、完善实验方案,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渐变成长的过程。

如,《水和水蒸气》中的“如何加快水蒸发”的实验,不是学生想出了加热和风吹的方法便可实验,教师还应带领学生通过不断缜密的思考来填写实验方案。加热实验,我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实验的严密性,他们纷纷提出两根汤匙的水要一样多,但水不要太多以节省时间,而且一根汤匙加热,另一根不加热等;而风吹实验,我则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要用热风还是冷风来做实验,学生因为热风温度高第一反应选择热风,我顺势引发他们思考,他们不仅逐渐意识到热风有风吹和加热的效果,如果用热风就不能知道是加热还是风吹加快了水蒸发,还注意到风吹的汤匙要避免把水吹出来,而没有风吹的汤匙要放到风吹不到的地方等。由此可见,通过制定方案这样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严密,思考问题越来越周全。

一份好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有效进行的铺路石,制定一份好的实验方案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可见实验方案的重要性。反之如果制定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将导致实验的不成功或实验现象的模糊,使得实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清楚实验的材料和内容,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逐步完善制定的实验方案,就是学生有效探究的重要保障。

3 得出结论——在归纳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实验结束后,都要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次提升。所以,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实现实验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严密归纳的能力。

如,在《水和水蒸气》构建“凝结”的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严密的实验验证,得出“水蒸气是遇到冷的物体才能变成水”的结论,但此时还不是揭示“凝结”概念的最佳时机,教师应引导学生往更严密的方向归纳实验结果。教师可以直接要求学生讲得更严密,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与物体之间的温度关系,甚至可以反问学生水蒸气是遇到比谁冷的物体才能变成水。亲身经历实验探究使得学生马上作出反应,水蒸气是遇到比水蒸气冷的物体,也就是遇到比它自己冷的物体才能变成水,这时自然而然地得出“水蒸气遇到比它冷的物体才能变成水”的结论,“凝结”的概念水到渠成,从中学生不但深刻地理解了概念,深深体会到科学严谨的态度,而且强烈意识到严密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更加严密的实验结论,就是有效探究的一种提升,是有效实验的质的飞跃。它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辨证,更加严密,它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真正有效地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认识,达到科学素养的提高。

科学思维需要严密,不必赘加论述。我们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入手,对问题提出猜想、制定方案、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在每个环节中,发展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在课堂上,我们能带着“发展学生严密的思维”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相信实验探究会更加有效,科学活动会更有效益。让我们抓住实验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为促进学生严密的思维发展而教,为他们的乐学而教。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赫京华.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