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坍塌现场处置方案范文

坍塌现场处置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坍塌现场处置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坍塌现场处置方案

第1篇:坍塌现场处置方案范文

   市委、市政府成立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市、区有关方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公安、消防、卫健、住建和民兵等救援力量迅速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处置。截至发稿时,已搜救出被困人员20人,其中9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人员正在全力救治。

   来到事故现场,陈敏尔、胡衡华实地察看垮塌建筑,向现场指挥人员了解被困人员情况,现场指挥调度搜救工作。随后,陈敏尔、胡衡华在现场指挥部召开指挥协调会,对救援工作进一步安排部署。

   陈敏尔强调,要把人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搜救被困人员作为当务之急,抓住黄金救援时间,动员一切力量,穷尽一切措施,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开展救援,尽最大努力把被困人员抢救出来。要加强现场统筹调度,坚持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各方面力量分工协作,有序推进组织、协调、救援等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员物资保障,确保救援处置工作有力有效。要做到科学救援、安全施救,依靠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把被困人员找到,注意避免被困人员发生二次伤害,同时保护好救援人员安全。要全力抓好治疗,把现场救治和医院救治结合起来,做好一人一方案,精心开展治疗,千方百计救治受伤人员,尽一切办法减少人员伤亡。要妥善做好家属安抚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照顾好受伤人员和遇难者家属,做好心理疏导。要做好事故原因调查,迅速组织调查组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依法严肃处理。要加强信息,做好舆情引导,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秩序稳定。这次事故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教训十分深刻。安全生产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把隐患找出来,把漏洞补起来,把责任落下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陈敏尔、胡衡华还来到医院病房看望伤者,询问受伤情况,了解治疗方案,向家属表示慰问。陈敏尔说,请大家安心治疗,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恢复健康。他还叮嘱医院和医务人员,全力做好救治工作,帮助伤者积极恢复。

   目前,救援和善后工作有序推进,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发现煤气泄漏该怎么办?

   一、杜绝一切火源,严禁开关电器

   严禁在室内开启各种电器设备,包括手机、排气扇、电风扇等等,以防电火花引发爆炸。

   二 、关闭煤气阀门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关闭煤气瓶阀门。

   三 、打开门窗通风

   把家里所有门窗打开通风,稀释空气中的煤气,使之不能达到爆炸极限。

第2篇:坍塌现场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 :模架系统 坍塌事故 影响因素 防控措施

Fastener type steel pipe formwork system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afety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Li Shouyi

(Yinchuan construction bureau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fice,Yinchuan 750001 ,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frequent fastener steel pipe formwork system collaps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accident are high percentage.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quality defects, construction measure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to analyze its reason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ormwork system;collapse;influencing factor;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类建(构)筑物的造型日趋复杂,功能更加多样,以高度高、跨度大、荷载重、结构新为特点的超常规砼结构越来越多,对模架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扣件式钢管支模架系统因具有简易、灵活、拆装方便、承载能力大、通用性强、经济性好等特点,成为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中混凝土结构工程使用最广泛、应用最普遍的模架系统。但是由于施工管理及材料质量等方面的缺陷,导致扣件式钢管支模架系统坍塌事故频发,因此分析其安全性主要影响因素将对现场模架系统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十分必要。

1、模架系统安全性主要影响因素

1.1、材质影响

1.1.1、钢管材质、壁厚偏差影响

目前在市场上采购的Φ48×3.5钢管几乎都是非标钢管,其材质、壁厚基本上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实际检查测量时,不少钢管壁厚实为2.7~3.2mm,加上经多年重复使用后,钢管因锈蚀使局部壁厚也变薄,致使其实际的抗弯刚度远小于理论值,其截面惯性矩损失约10%左右,轴向抗压能力降低近1/3。而在实际操作中专项方案的计算仍按照原设计值考虑,未按实际情况折减,所以在设计计算上就埋下了重大隐患。

1.1.2、钢管弯曲影响

钢管经过多年使用或保管使用不当,部分钢管因各种原因产生了变形,而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时均按直线钢管来考虑,不考虑其弯曲变形的,实际上钢管弯曲后改变了钢管的受力状态,使其承载能力大为降低,很多事故常常是由于钢管的局部失稳而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破坏。

1.1.3、扣件质量影响

受社会生产效率、市场供应及市场竞争等影响,大部分扣件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同程度存在重量不足;抗滑性、抗破坏性及抗拉性差;有裂纹、光洁度不够;有沙眼痕、铆钉连接处间隙过大;螺丝螺栓的标准度不合格、螺母的厚度不够,小于14mm;螺栓出现滑丝等缺陷,现场实际检查也发现很难达到规范要求的抗滑承载力。

1.1.4、可调托撑质量影响

由于目前市场可调托撑存在螺杆外径过细、托板变形严重以及其

壁厚太薄等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而设计计算只考虑其悬臂长度,不考虑材料几何参数,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此,建议采用加肋板的可调托撑,取消管型可调托。

1.2、构造措施影响

1.2.1、剪刀撑影响

大多数模板支撑系统的倒塌事故,并非由钢管承载能力不足造成,而是由钢管支撑系统失稳或杆件局部失稳造成。而钢管支撑系统失稳是由于斜杆(剪刀撑)数量不足或布置不合理造成的。剪刀撑是对模架起着纵向稳定,加强纵向刚性的重要杆件,它使立面呈矩形的非静定的结构变成了具有稳定顶的三角形,成为静定结构。通过研究表明,剪刀撑在提高整架承载能力方面作用很大,无剪刀撑的试验屈曲时每个立杆可承受31.25KN的荷载,设置剪刀撑时每根立杆可承受65.00KN的荷载,承载能力提高两倍多。在支撑结构四周均设置剪刀撑时,垂直剪刀撑将支撑结构变成一个封闭体,极大的提高支撑结构的整体刚度,从而可大大提高支架承载力。

在支模架实际搭设中,为便于搬运,钢管的长度最多为6m。当高度超过6m时,必须利用对接扣件将立杆接长以达到所要求的高度。但是由于钢管的端面偏差将引起对接扣件接长的立杆的初始挠度偏大,导致架体的初始缺陷增加,稳定承载力将随搭设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为考虑钢管接长的不利影响,需要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的设置能提高整个架体的稳定承载力,提高的幅度可达到25%以上(具体幅值需要根据水平剪刀撑的布置决定),其设置在架体上部对支撑结构稳定承载能力贡献尤为显著。

1.2.2、扫地杆影响

支模架在进行力学计算时以设置扫地杆的支模架为计算模式,立杆底脚的力学计算按固定铰计算。而无扫地杆的立杆接地处只有垂直方向的一个自由度受到约束,在水平面内只有钢管与地面的摩擦约束,因各立杆的摩阻力实际上强弱不一并且不足以约束立杆水平位移,所以容易发生立杆“跑位”,难以形成固定铰的作用,成为可动铰支座,这样支架的实际力学状况就与原来的计算模式不一致了。

设置扫地杆能有效地减少立杆的计算长度,增大模板支架的整体刚度,使立杆受力趋于均匀,增加立杆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使立杆有效地共同工作,提高承载力,同时可以避免因局部支架刚度偏小、变形过大进而影响整个支架稳定性的现象。研究表明:不设置扫地杆支撑结构非线性稳定承载力比设置扫地杆减小约15%左右,因此为了保证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必须设置扫地杆。

1.2.3、顶托影响

建筑工程中顶托主要作为现浇板底、梁底支设时调节高度使用,可起到快速调节及调整标高的作用,对于全现浇结构的机构洞口等起到固定顶撑的作用。研究表明:顶托高度对支撑承载能力影响大,但当顶托高度在400mm以下时,承载力波动不大。施工过程中顶托高度不应超过500mm,应严格控制顶托高度。

1.2.4、自由端的影响

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顶部立杆的长度计算:

l0=kμ1(h+2a)

式中:k――满堂支撑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h――步距;

a――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应不大于0.5m,当0.2m

μ1――考虑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碗扣式模板支撑架立杆长度计算:

当外侧四周及中间设置了纵、横向剪切撑并满足《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第6.2.2条第2款构造要求时,应按

l0=h+2a计算,

a为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

通过以上计算公式,可以得出:自由端的长度对立杆计算长度影响很大,应严格控制。

1.2.5、步距影响

实际施工中,立杆搭设的间距、步距与设计值存在差别,尤其是步距。统计结果发现:立杆间距的实测值与设计值相近,其比值为1.05,而步距实测值与设计值比相差非常大,对支撑结构承载力结构影响非常大,也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1.2.6、混凝土浇筑顺序影响

混凝土浇筑期间模板支撑结构易发生整体失稳破坏,是最危险期间,特别是混凝土柱与楼层梁板一起浇筑时,其支模架抗侧向变形较差。混凝土浇筑不仅对模板支撑结构产生竖向冲击荷载,还产生较大水平荷载,应尽量增加支模架与刚性主体连接。当混凝土柱先施工,楼板与梁后施工条件下,其混凝土立柱具有较大抗侧变形能力,与主体柱或墙刚性连接,提高支模架抗侧向变形能力。通过监测,支撑结构抱柱时水平杆的轴力为14KN~18KN,表明抱柱体系参与工作,同时说明模板支撑结构承受一定水平力。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个别立杆出现退出工作现象,若退出工作,相邻立杆轴力增加50%,成为安全隐患。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对称浇筑。

1.3、施工管理影响

1.3.1、专项施工方案编审不严

专项施工方案存在未按规定编写审批,编写深度不够,流于形式,有的生搬硬套,有的是照本宣科,没有针对性,不能起到有效指导施工等问题。有些施工方案,既没有具体的安全验算结果,也没有详细的搭设图纸,施工中的随意性很大,现场监督检查也无依据,埋下了先天不足的隐患。

1.3.2、交底不清

现场管理人员更换频繁,民工培训和公司安全责任制不能及时落实,安全措施不到位,模架系统搭设前普遍存在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不到位现象。专项方案编制人不能认真及时地向所有作业人员做技术交底,明确各项控制要求和处置规定,使每个工作人员了解专项方案中相关规定和控制要点。

1.3.3、作业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使用临时工较多,作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相关规范要求知之甚少,加之思想松懈,搭设习惯不良,不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作业,简化操作程序,凭经验随意搭设、习惯性违规现象严重。

1.3.4、检查、监管不力

由于施工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不能充分认识,抱有侥幸心理,往往不能配备足够的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各种检查很难全面铺开,加之检查责任不到位,未进行严格及时检查或检查不彻底,甚至在施工现场存在监管空白。

现场检查时走马观花,不配备游标卡尺、扭力扳手等相应的专业检查工具,大部分只是目测观察,对材质、壁厚、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等不能进行有效检查。

监理方的监督检查不严格,有些监理单位现场监管不力,对方案编制不审核,对模板支撑体系不验收;建设主管部门对模板工程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管。

2、模架系统坍塌事故的关键控制环节和主要防控措施

2.1、工程任务发包环节的防控

工程任务的发包时,不违规分包、不以包代管、不推卸管理责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将模架系统安全管理按重要安全控制项目纳入工程项目的管理之中,特别是对于达到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模架系统,要按资质等级进行发包。

2.2、专项施工方案编审批环节的防控

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审批不走形式、不粗制应付、不先搭后审。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编制、论证、审核和执行。搭设前必须由方案编制人认真及时地向所有作业人员做技术交底,明确各项控制要求和处置规定。尤其是方案中有关模架系统施工的构造要求,要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清楚了解,杜绝任凭经验随意搭设。

2.3、材料和搭设查验环节的防控

认真把好材料及构配件的“进场关"和“上架关"。不使用不合格、有损伤和有显著变形的材料,严格控制不同架种材料混用。

搭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在重要节点和搭设完成后进行检查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并指正。严格落实检查验收责任制,施行自查自验、监理见证验收、三方联合验收制度,未经验收不得使用。

2.4、使用和安全监控环节的防控

砼浇筑工艺必须纳入方案措施并与支架的设计计算情况一致。不得任意调整、改变。必须改变时应复核其是否安全。砼浇筑时严格按施工方案措施进行作业控制和安全监护,不在一处集中过多的作业人员和机具,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停止浇筑并采取措施处置,直至异常情况消除再继续浇筑。

3、结语

建筑工程模架系统失稳坍塌事故是施工现场主要防控的危险源之一,特别是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模架系统分部分项工程,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从材料进场、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全程监控等方面加强管理,减少或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GB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

第3篇:坍塌现场处置方案范文

现场处置地快速、有序、有效,最大程度地增强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效能。

关键词:灭火救援 协同作战 组织机构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种火灾因素逐渐增多,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任务日趋繁重,高层建筑火灾、危险品仓库火灾、地下建筑、石油化工装置火灾、化工厂火灾、交通运输业火灾等“艰、难、险、重”灾害事故及重特大群死群伤恶性事故时有发生,并呈现出突发性强、技术要求高、处置难度大、作战时间长、危险性大等特点,灭火救援协同作战运用的次数越来越多。面对新的火灾形势和新的救援特点,作为担负防火灭火、抢险救灾、反恐排爆“三大任务”的消防部队,应把握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灭火救援的重要目标,提升消防部队协同作战能力,才能在多类型、突发事故情形下,处置各类事故中发挥了“尖刀”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二、灭火救援协同作战的形成

(一)协同作战的特点

(1)追求整体性

协同作战可以看成是对多种力量与资源充分利用的组合作战,它追求全局最优组合,而不是局部或某一种力量的最优。因此,整体性要明确各种力量间的协同关系,并将之作为协同作战的重要组成。

(2)时间紧迫性

由于是多种力量参战,它应当适应灾害现场应急环境。这样在紧迫的时限内开展含有高度不确定性因素的复杂协同作战是非常庞大和困难的任务。

(3)信息保障性

各种力量间信息连通与信息安全保障是协同作战执行的关键,特别是多种力量间通信联络是协同作战指挥的首要环节。因此,协同作战要包含完整的多种力量间的通信联络的方法和密语。

(二)协同作战的适用条件

(1)突发性强的灾害事故

灾害事故的突发性来自于其无法预料性,其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性质都是不确定的。当的灾害事故发生时,可能并没有人发觉,但等其扩大后,势态已无法控制和消灭,有的甚至在瞬间坍塌、爆炸或燃烧,形成更大规模的次生灾害。

(2)规模大的灾害事故

发生恶性灾害的场所主要集中于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化学危险物品仓库、影剧院、歌舞厅、大型商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易燃易爆物资集中的场所。这些场所事故造成的灾害是大规模的,仅靠消防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警种、多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作战。2003 年11月发生在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的特大火灾、坍塌事故,灭火救援现场混乱不堪,给各个灭火救援力量之间的协同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3)危害大的灾害事故

现代灾害涉及到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诸多公众聚集场所,灾害现场形势瞬息万变,烟雾毒性大、火焰辐射热强、建筑物随时坍塌、燃烧爆炸现象瞬间发生等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大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安定。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灾害事故发生后,不仅给无数的无辜家庭带来不幸,而且在处置善后工作中也给政府部门造成极大的压力。

(三)灭火救援协同作战的确立

(1)确立指挥者

在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发生冲突的多种作战力量需要制定一个协同行动方案进行协同行动。每一种作战力量首先要判断自己在这次协同行动中的角色,如果它是这次协同行动的最高级别的指挥者或它具有在发生冲突的多种力量范围内的最高优先级,它就是协同行动的指挥者。

(二)协同作战实行的要求

展开协同作战之目的是为了取得灭火救援作战的整体效果,建立一个联合灭火救援体,这个联合灭火救援体不应是各种救援力量简单的聚集,而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全力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危险源,尽可能多地抢救受害人员,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三)协同作战形式的分类

灭火救援协同作战是总队(支队、中队)在难以独立处置发生的火灾、灾害事故的情况下,通过调集其他多种形式的力量协同作战来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一种作战形式。灭火救援协同一般采用总队与总队、支队与支队、中队与中队、公安消防部队与社会其他救援部门之间联合作战。在特殊情况下,甚至采用跨国协同。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参战单位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人员和装备在灾害事故现场的作用,真正体现战斗行动的协调性、整体性和统一性,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是应对新时期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有效手段。

三、灭火救援协同作战的组织结构及职责

(一)领导机构

领导机构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灾害现场处置的领导机构应分为灭火救援总指挥部、现场处置指挥部、现场保障指挥部、现场警戒指挥部。

(二)日常机构

日常机构是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各地区应设立日常机构。地区“三台合一”指挥中心、119指挥中心是应对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机构。指挥中心应以保障对作战部队实施连续的指挥控制,保持与上级联络顺畅为原则。主要负责本地区火灾事故的接处警工作,根据火灾情况,调度相应灭火力量,并立即向支队总值班员报告情况;组织实施火灾事故的应急调动以及预案和相关信息的查询;负责全面整合、梳理信息,及时掌握、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报告现场处置指挥部;负责信息工作;负责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业务联系。

(三)工作机构

工作机构是地方各有关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根据实战需要,现场警戒指挥部所辖的治安、交警、巡警、刑侦、武警、当地派出所按照现场职责做好警戒工作,杜绝违反要求的人员车辆进出。现场保障指挥部所辖的民政、环卫、卫生、电信、水电等部门应按照现场处置指挥部的请求做好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工作。现场处置指挥部下设灭火作战组、信息收集报告组、通信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专家技术组和安全保卫组等8个工作组。

四、灭火救援协同作战的应用

(一)灭火救援协同作战的确立应用

灭火救援协同作战的确立分为以下五个步骤:①确立指挥者;②方案的建立;③遵循的原则;④协同作战实行的要求;⑤协同作战形式的分类。

(二)灭火救援协同作战的组织结构应用

灭火救援协同作战的组织结构是协同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合灭火救援体的表现形式。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灭火救援协同作战的研究,分析了现阶段灭火救援现场开展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和完善其组织结构,明确其职责范围,理顺其相互关系,科学地构建出协同作战的形成模式,并把研究得到的成果应用于实践,用实践检验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协同作战研究,为消防部队跨区域灭火救援演练与大型实战的协同作战提供了参考,能够提高指挥员决策效率和部队协同作战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力平. 关于动态灭火救援圈的思考[J]. 消防科学与技术, 1009-0029-(2004)04-0385-03.

第4篇:坍塌现场处置方案范文

城市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存在安全和质量等事故隐患。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国家、企业、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市处置建设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2.2应急联动机构

区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区公安分局,作为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能。各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2.3工作机构

2.3.1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区域内突发建设工程事故,由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其成员由区建交委、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公安消防支队、区民防办、区卫生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分管领导组成。主要职责是:对应急的原则、方式、步骤和救援力量的调用、协调等进行决策;协调与上级的关系等。

2.3.2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建交委。主要职责是: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发挥组织协调、信息渠道、协助领导小组指挥等作用。

2.3.3现场指挥部

根据建设工程事故的发展态势和实际处置需要,视情成立现场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由各成员单位组成,指挥长由领导小组组长确定。根据市应急处置指挥部要求开设的现场指挥部,应接受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积极配合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2.3.4相关成员单位和职责

(略)

3应急处置

3.1处置对象

本区域内工程建设过程中因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火灾等原因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质量事故(不含水上工程事故和供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城市供应方面的事故)。

3.2处置原则

统一指挥,专业救援;条块结合,各负其责;跟踪落实,稳妥善后。

3.3事故分级

根据建设部制定的《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将建设工程事故分为四级,具体标准如下:

(1)Ⅰ级(特别重大)建设工程事故

指造成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2)Ⅱ级(重大)建设工程事故

指造成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6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3)Ⅲ级(较大)建设工程事故

指造成死亡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30人以上、6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4)Ⅳ级(一般)建设工程事故

指造成死亡3人以下,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3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

3.4信息报告

3.4.1有关部门、单位一旦发现建设工程事故,要立即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等相关情况报区应急联动中心、区建交委、区安监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同时视情况报相关专业救灾部门。

3.4.2区建交委、区应急联动中心、事发地街道、镇或其他有关部门必须在接报后1小时内分别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

3.5先期处置

一旦发生建设工程事故,区建交委、区应急联动中心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指挥、调度相关应急力量实施先期处置,迅速控制并消除危险状态。

在处置过程中,区建交委负责收集、汇总事故有关信息,根据现场实际征询有关部门意见进行研判,确定建设工程事故等级,掌握现场动态并及时上报。

3.6分级响应

(1)Ⅰ级、Ⅱ级、Ⅲ级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建设工程事故,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和Ⅲ级响应。区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调度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先期处置,迅速控制并消除危险状态,在及时上报区委、区政府的同时,应上报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和市建交委启动市级应急指挥程序。

(2)Ⅳ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建设工程事故,启动Ⅳ级响应,由区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协调、调度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各单位、部门及其应急力量应立即赶赴事发现场,为指挥抢险工作提供操作方案,并实施抢险救援、做好图文现场记录等工作,共同实施应急处置。

3.7事故调查

应急处置结束后,区建交委会同区公安、安监等部门对建设工程事故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区政府提交书面调查报告。

4事故预防和管理

4.1制定和健全预防各类重大事故发生的规章制度,在工程建设中强制执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4.2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实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3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重点要加强对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坍塌等事故的监控,控制、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大事故。

4.4加强对建设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上岗教育,整体提高建筑队伍的安全、质量和技术素质。

4.5区建交委负责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预防减少建设工程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开展事故预防的专业培训工作,适时开展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演练。

第5篇:坍塌现场处置方案范文

1.1隧道事故类型与发生次数、死亡人数统计

据统计2009-2013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33起,造成直接死亡人数161人,直接经济损失几亿元。坍塌事故类型占事故总数的主要部分,是事故预防的重点,是事故的重中之重,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一要害。

1.2发生事故救援困难

隧道施工中坍塌常常发生,如果是拱顶坍塌和关门坍塌,其救援工作将十分困难。如2014年4月2日,中铁十九局在吉林省珲春市的吉图珲铁路一处,在建隧道突然发生坍塌,隧道施工人员12名全部被困在了隧道里面,经过87小时的生死救援,被困的12人陆续从管道内爬了出来,真是一根“阴阳道”连接生死端。坍塌在隧道灾害中占有较大比重。据不完全调查统计,隧道出现关门坍塌约占隧道坍塌数量的35%~48%。因此,加强隧道安全质量监理,增加隧道施工事故中安全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2逃生管道系统

2.1逃生管道的依托工程

依托工程为花椒箐隧道,隧道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全长(单幅)8625.00米/4座,最大埋深约450m,设计为高等级公路标准,隧道为双洞,净宽10.25m,净高5m。工程于2010年6月正式开工,隧道的建设缩短大理至丽江行车里程,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2隧道逃生管道的设计

逃生管道长60米,隧道逃生管道采用特殊钢板制成,采用钢板分数段制成,内孔直径为80cm,壁厚10mm,能承受2000多公斤的压力,完全够一个成年人从中爬行。逃生管道设置在连接掌子面到二次衬砌的位置,随着隧道的掘进,逃生管道也在不断的向前移动。如果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洞内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逃生管安全撤出,这项技术的运用,可将隧道施工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3隧道逃生管道的施工安全监理

3.1监理工作依据

3.1.1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法律(1)交通运输部2013年6月16日下发的交质监发[2013]54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2)交通运输部《公路项目安全安全性评价指南》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通知》的规定。

3.2建立安全监理管理体系

3.2.1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2.2安全管理目标

(1)责任事故频率:职工千人死亡率0.35,职工千人重伤率0.45;(2)社会、员工、相关方的重大投诉为零。

3.2.3安全监理管理机构

成立以总监理工程师为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派总监办安全监理工程师主抓安全生产工作,驻地办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兼安全员。(1)主要安全管理制度:①爆炸物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必须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②作业人员在上岗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③从事特种作业的爆破工、焊工、电工、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必须严格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获取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才能上岗;④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中的安全隐患,要建立登记、整改、消项制度;⑤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⑥进洞人员应进行逐次、逐员、全额清点登记,并建立人员进洞登记薄,指定专人负责。(2)安全监理工程师的职责:①在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本监理合同段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②全面熟悉和掌握隧道工程的安全监理大纲要求;③提出对承包人安全施工的审查意见;④审查承包人安全生产资质,应满足相关部门许可要求;⑤督促检查承包人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⑥掌握隧道安全生产危险源的分布,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适时组织演练。

3.3安全专项方案的审查

及时审查承包人提交的安全施工方案,重点审查方案中的程序性、符合性、针对性,对满足施工安全要求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3.4定期、不定期加强过程检查

(1)定期检查逃生管道的连接及安置的符合性;(2)不定期检查配备急救箱包括饮用水、面包、手电、口哨、锤子、钢钎、对讲机和一些急救药品等。

3.5定期召开工地月例会

每月定期召开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会议,落实当前安全工作和推进工程进展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6定期组织救援演习

定期组织逃生管道系统应急救援演习,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一至两次,通过演习提高总监办、项目经理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结束语

第6篇:坍塌现场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6400T液压复式起重机;组装;处理措施;预防措施

1.前言

6400T液压复式起重机是我公司研发制造的目前世界上陆地最大的起重机,截止2014年10月27日,已成功完成四台费托合成反应器的吊装。吊装作业能否成功的核心是准备工作,起重机本体的组装在整个吊装准备工作中所占的工作时间最长,任务量最大,是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起重机本体的组装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在此结合伊泰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归纳和总结。

2.工程概况

伊泰项目现场共有两台反应器,反应器内径9.6m,筒体壁厚130mm,总高度61.4m,现场吊装时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上封头带一带板,高度7m,重220吨,下段为裙座到上口分段处,高度54.4m,重2040吨,安装标高为+0.3m,两台反应器为南北方向布置,南面为A台,北面为B台,两台反应器基础周边为6个吊装塔架基础和标准节作业坑,现场布置情况详见附图2.1。反应器A于2014年8月15日吊装就位,随后起重机降低高度,拆卸转移至B台的吊装位置,10月27日完成反应器B的

图2.1反应器基础与起重机塔架基础及塔架标准节作业坑的平面布置

3.组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3.1辅助吊车的配备

所有吊车组件都是以拆卸完全的状态进场的,前期需完成塔架底座、标准节、上下套架等构件的单件组装工作,其中标准节需要组装完成58个(主吊车52个,溜尾吊车6个),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吊车来完成,随车辅助吊车为1台300吨履带吊、1台50吨履带吊、1台170吨汽车吊、1台50吨汽车吊,自2014年5月初吊车部件开始进场后,构件组装工作逐步展开,标准节集中组对期间,吊车不够用了,临时雇了一台20吨汽车吊,专门用于组装,项目部原有的2台吊车也经常按需调配过来配合组装工作。

3.2起重机组装与基础土建工作的交叉作业

塔架底座于2014年6月4日开始安装,2台反应器基础混凝土分别于6月8日和6月10日浇筑,塔基基坑与标准节操作坑的挡土墙砌筑、基础周边回填工作一直持续到7月12日,在这期间起重机完成了顶升之前的所有组装工作,设备组装与土建施工的交叉作业非常频繁,并且需要相互配合的环节比较多。组装队与土建施工队在此期间密切配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开危险交叉作业,较好地完成了土建与设备组装两项工作,比如在安装顶部滑移承载梁和主梁时使用300吨履带吊作业,这期间起重臂下的土建施工作业暂停,调整为其他工作,起重机配电柜底座需要现场砌筑,土建施工队利用2个晚上加班将底座砌筑好,及时保证了电力供应。

3.3塔架基坑与标准节作业坑挡土墙及周边回填土的影响

3.3.1塔架基础标高与挡土墙设计

由于塔基基础在吊装完成后不拆除,并用作四周框架柱基础的加深垫层使用,故塔架基础整体比较深,顶标高设计为-3.200m,现场的自然地坪标高约为-0.300m,挡土墙高度约为2.9m,挡土墙采用机红砖砌筑,除南北两面设备运输通道侧面的挡土墙设计为500型以外,其余挡土墙设计为370型,如图3.3.1、3.3.2所示。

图3.3.1

图3.3.2挡土墙的平面布置

3.3.2挡土墙及周边回填土施工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④号坑挡土墙周边回填土的过程中,塔架基础南面的墙出现了第一次坍塌,裂开的砖墙靠在塔架外套架上没有完全倒塌,随后③号标准节作业坑的西、北两面墙出现第二次坍塌,将这两面砖墙采用加厚加砖柱的方法重新砌筑好后,④号标准节作业坑的南面墙在回填完成并无其他外力作用下第三次坍塌,并将标准节推送机构掩埋了一部分。

针对挡土墙的连续倒塌问题,现场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为是回填材料及方式不当与挡土墙自身抗剪能力不足综合导致的,鉴于塔架组装工作的连续性要求和吊装工作整体进度节点的时间要求,通过业主的协调帮助,借用现场另一家施工单位做静载试验的约80块钢筋混凝土试块,临时放置在图3.3.2中C、D、B、A的位置,摆放整齐后覆土整平,供300吨履带吊和170吨汽车吊站位,及时将滑移承载梁和4根吊装主梁安装就位,随后将钢筋混凝土块拆除运走,清理挡土墙周边坑底及边坡,将原土边坡修整成台阶状,使用PVC材质的土工格栅分层铺设,同时在砖墙内部增加木板和钢管支撑,用对拉螺杆穿过砖墙在夯实的回填土上做地锚固定,回填材料改为三七灰土,将白灰与级配砂石按3:7的比例机械拌合均匀分层回填,并洒水夯实。

为保证300吨履带吊的站位需求,⑥号坑提前回填,未砌筑砖挡土墙,①-⑤号坑的挡土墙加固和周边回填完成后,将⑥号坑挖出来,直接做成壁厚200mm的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拆除模板后用级配砂石分层夯填。

在此过程中,组装队、土建施工队、项目部技术质检人员、监理公司、业主等各方集思广益,相互配合,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起重机组装与基础回填工作顺利完成,并初步形成了挡土墙问题 的解决方案――直接做成钢筋混凝土墙,避免挡土墙的坍塌风险和返工处理的时间和费用。

3.4雨季防护措施

杭锦旗伊泰化工项目的起重机组装工作正值当地的雨季,2014年7月28日晚突降暴雨,场地大面积积水,六个塔架基坑全部灌满积水,自7月29日早晨开始抽调潜水泵进行集中抽水,抽水期间又遇降雨,导致基坑内存积水的时间延长,坑底淤泥较多。

针对这种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个人建议回填完毕后在每个基坑周边用砖墙砌筑一圈挡水墙,高度可根据当地最大降雨量和基坑位置的标高确定,以300mm-600mm为宜,这样可大大减少抽水工作量和作业时间,有利于保护起重机部件,减少不利天气条件带来的工作时间延误。

4.总结

通过以上几点影响因素的阐述,结合伊泰项目现场的处置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条注意事项及应对措施:

(1)组装需要大量的吊车等机械,需提前考虑好,确保充足的供应;

(2)组装工作一般与土建施工交叉作业,需协调好时间、场地等条件,尽量消除安全隐患,并相互配合顺利完成各自的工作;

(3)挡土墙及周边回填土的进度和质量对组装工作的影响较大,可视具体情况做成钢筋混凝土墙或其他抗剪能力较大的挡土墙;

(4)雨季塔架基坑容易积水,可在基坑周边的地面上做一圈挡水坝,防止地面积水灌入。

参考文献:

1.《MYFQ-6400液压复式起重机安装使用说明书》--太原重工编制

2.《中化二建大机公司吊装作业标准化管理规定》CCESCC----dj2012

第7篇:坍塌现场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溶洞;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656.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重庆市巫山县千丈岩阶梯级水电站狮子包隧洞为小断面引水隧洞,隧洞宽为2.5米、高为3.1米,内有0.4米钢筋混凝土衬砌。由于隧洞断面过小,施工安排为先进行隧洞开挖掘进及临时支护,隧洞贯通后再进行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工。在隧洞开挖掘进至K1+700m处出现-大型溶洞,隧洞顶拱紧贴在溶洞底部,溶洞沿隧洞轴线方向长约15米、宽约20~25米、高约30~40米,溶洞底部和隧洞掌子面,见风化泥土裹夹大块石,洞顶时有块石塌落。为保证施工安全马上进行停工观察,3天后洞顶出现坍塌,掉落3块直径在1.5~2.5米块石。

为保证工程尽快恢复施工,以及今后洞内施工安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亲自到现场察看,并与设计、业主、监理单位交换意见,共同确定处理方案为扩大断面钢拱架与混凝土相结合进行防护。具体如下

1.总体处置方案

基低换填钢筋混凝土――钢拱架支护――拱架外回填混凝土――施工拱架内衬砌

为减少现场施工人员在风险区作业时间,通过钢拱架支护保护洞内结构及施工作业安全,同时利用拱架外部泵送回填混凝土,将坍塌荷载外力传递分解至两侧堆积体上,减少拱架支护承受的外力破坏,并利用拱架内衬砌混凝土进行二次防护,具体步骤如下:

1.1基础开挖

该段基础开挖,为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安全,每次开长度不大于1米,开挖深度按照设计开挖断面底板下挖50cm,开挖宽度不小于4.7米。开挖前先将要开挖范围内的原搭设棚架拆除,清理两侧坍塌泥土及落石,清理两侧坍塌泥土时,为保证边坡稳定,坡比不小于1:1。

施工过程中要有足够的照明,采用小型机械开挖,操作人员要在溶洞范围以外,并安排2名专职安全员现场值守,密切观察溶洞顶部及两侧坍塌体险情变化,如有危险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施工人员撤至安全区内。

1.2浇筑底板混凝土

在基础开挖完成,验收合格后,马上开始施工底板钢筋混凝土:

①底板横向筋为上下两排φ22螺纹钢筋,间排距为20*40cm,单根长度为4.6米,纵向筋间排距为20*40cm,钢筋长度根据基础开挖长度确定,浇筑混凝土时预留30cm,作为搭接。钢筋要在洞外预先焊接完成,钢筋安装前要先钢筋上的锈斑清理干净。

②在两侧钢支撑立柱部位,预埋φ25钢筋,使钢支撑与底板连成一个整体,间排距为20cm,长度为75cm。

③钢筋安装完毕后,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④混凝土中钢筋保护侧厚度为5cm。

⑤该段底板混凝土强度为C20,厚度为50cm,宽度为4.7m。

⑥该部位混凝土为输送泵泵送,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混凝土振捣要密实。

⑦底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尽量让施工人员在拱架防护范围内作业,并加强周边观察。

2.钢拱架支护

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后,开始安装架设钢支撑,钢支撑跨距为3.3m,内空高度为3.5米,本次钢支撑距内结构混凝土外预留40cm,作为预防特殊情况处理空间,该预留空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进行处理。

2.1溶洞内每榀钢支撑间距为40cm,连接钢筋调整为钢支撑内外两侧各一排,环向间距为20cm。

2.2每榀钢支撑制作要要在洞外完成,制作时要符合规范要求,下料时严格按照设计尺寸,焊接要牢固。

2.3钢支撑安装时两侧立柱要与底板预留钢筋进行焊接,安装完毕后,在钢支撑外侧安装钢丝网。

2.4安装完成钢支撑后,立即喷射C20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0cm。

2.5喷射混凝土时,在钢支撑侧墙及顶拱安装φ120mm钢管作为泵送混凝土预留端口,侧墙钢管长度为70cm,顶拱钢管长度为120cm。

3.钢支撑外侧泵送回填混凝土施工

为防止继续掘进时,受钻孔及爆破扰动使已开裂岩体大范围垮塌,在钢支撑外侧泵送C20素混凝土作为外壳,分散传递坍塌荷载对拱架的破坏。

3.1该部位混凝土强度为C20,顶部厚度不小于1米,两侧要填充满钢支撑到开挖坡面的空隙。

3.2外部混凝土采取分段浇筑,在钢支撑完成2至3米时,马上开始浇筑。

3.3浇筑该部位混凝土采取输送泵泵送,浇筑时从底部开始分层浇筑,每次浇筑混凝土高度不大于1米,钢拱架左右两侧对称回填,减少拱架承受的不均匀侧向压力。

4.拱内衬砌混凝土施工

4.1在钢支撑完成4到5米时开始进行预留部位衬砌混凝土施工。

4.2混凝土中钢筋保护侧厚度为5cm。

4.3该段混凝土强度为C20,厚度为40cm。

4.4该部位混凝土为输送泵泵送,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混凝土振捣要密实。

4.5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并加强周边观察。

5.其他防护措施

为增强溶洞段支护的整体强度,钢拱架及底板钢筋混凝土在溶洞两端想隧洞内各延长5米。为减少爆破震动对溶洞顶部及周边围岩的不利影响,该部分拱架及混凝土底板在溶洞段防护处理完成后再施工,按照溶洞段支护参数对既有隧洞断面及底板进行扩挖。

6.质量控制

6.1下发详细的技术交底交至施工作业班组,并安排技术人员跟班作业。

6.2底板混凝土初凝后方能进行钢支撑安装。

6.3钢支撑采用洞外加工场地集中加工,按拱部和边墙尺寸分别制作,洞内拼装焊接成一体,。

6.4严格控制工序质量,必须做到每一榀支撑都要检查,细到每一个焊缝隙。每榀支撑安装完毕请监理进行验收,合格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5做好半成品保护措施,特别是支撑通过洞内的运输,防止支撑扭曲。

6.6浇筑外部混凝土时,要两侧同时浇筑,并控制好浇筑厚度。

6.7搅拌混凝土时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下料,并控制好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7.安全控制

7.1在施工过程中专职安全员要现场跟班作业,时刻观察溶洞顶部及周边岩石变化情况,必要时马上中止作业,组织施工人员安全撤离,待排除危险后方能继续进行施工。

7.2在施工时,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保证工人在现有拱架支护区内施工,避免人员在溶洞外区预防作业。

7.3在焊接作业时,由于存在积水,操作人员必须穿好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经常检查用电线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4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保证洞内有足够的照明,以便能随时观察溶洞顶部及周边岩石变化情况。

8.结语

我国是一个岩溶十分发育的国家,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常常会遇到石灰岩溶地区的有压水工隧洞工程修筑问题,由于岩溶这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存在给水工隧洞开挖和运营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在保证穿越岩溶发育区水工隧洞施工的快速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同时,如何确保围岩的稳定性是目前岩溶地区水工隧洞施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溶洞的存在使得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变得复杂,而这种影响也随溶洞类型、大小、间距、方位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岩溶隧道进行模拟仿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新锋,夏日元,梁彬.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岩溶突水来源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02).

第8篇:坍塌现场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隧道工程;层状板岩;锁脚锚管

层状软弱板岩隧道施工中常出现围岩大变形、坍塌等病害[1-4]。层岩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加固技术已成为相关学者竞相研究的热点课题。

1工程概述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隧道全长2164m,采用双洞分离式设计,隧道断面为典型三心圆结构,上拱部圆半径为6.05m,道路横坡为2%。隧址区穿越文笔山组及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地层,出露岩性为灰黑色层化软弱板岩、砂岩及泥岩。围岩整体自稳性较差。山体植被茂密,地表起伏较大,地表水不丰富,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施工过程偶见渗漏水,薄层板岩易沿板理面滑塌,隧址区岩层产状多变,并穿越Fm4及Fm7两处断层。

2现场施工病害分析

隧道现场开挖施工过程中,围岩大变形、初期支护结构开裂、钢拱架屈曲现象偶有发生[5-8]。现场围岩自稳性较差,薄层板岩易滑塌,隧道开挖施工后短时间内即形成较大围岩松散压强。初支结构与围岩黏结程度较差,难以形成有效支护。隧道上台阶开挖施工后,拱顶沉降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施工36d后累计沉降达360.2mm。于断面ZK14+830处进行围岩压强、钢拱架应变、初支混凝土应变测试,图1为现场安装测试仪器图2为断面ZK14+830围岩压强变化曲线。由图2可知,隧道开挖施工后,拱顶、拱腰处围岩压强整体偏大,边墙位置处围岩压强偏小,拱脚围岩压强基本为0。仰拱施作完毕后,各测点压强基本保持稳定,并分别维持在0.83MPa、0.42MPa、0.56MPa、0.11MPa、0.12MPa、0MPa、0MPa。图3为断面ZK14+830钢拱架应变曲线。由图3可知,上台阶开挖施工后,拱顶、拱腰处拱架应变呈快速增加的趋势,施作阶后拱架应变曲线出现收敛拐点,下台阶施工完毕后各测点拱架应变趋于稳定,至仰拱施作完毕拱架各处应变达到稳定状态,各测点应变值依次为4073με、2651με、3026με、213με、1089με、57με、88με。知:2019年3月28日,上台阶开挖施工后,拱顶、拱腰处混凝土应变呈快速增长的趋势,阶开挖施工后,拱顶、拱腰处混凝土应变进一步增长,下台阶施作完毕后,各测点应变曲线出现收敛拐点并趋于稳定,仰拱施作完毕后各测点值依次为2345με、847με、1613με、320με、419με、98με、131με。可见,隧道开挖施工后初期支护结构形变量偏大,超过钢拱架、混凝土允许应变值,施工现场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处置施工病害。

3加固措施效果规律分析

断面ZK11+240采用锁脚锚管支护(方案1)实施加固,ZK11+260采用锁脚锚管+拱架纵向连接支护(方案2)实施加固。锁脚锚管分别布设于上、中、下台阶拱架两端,与钢拱架通过焊接进行连接,见图5。图6和图7为断面ZK11+240和断面ZK11+260测点围岩压力变化曲线。可知,由于围岩松散压力较大,开挖施工后。拱顶、拱腰位置围岩压力快速增至峰值,边墙、拱脚处压力值整体较小,施作仰拱后各测点压力曲线基本趋于稳定状态。图8为断面ZK14+830、断面ZK11+240和断面ZK11+260测点围岩压力对比。上台阶开挖施工后,加强支护技术方案拱部位置围岩压力高于常规技术。图9和图10是加强支护措施钢拱架应变曲线。相较于常规施工技术,在上台阶开挖施工后拱架应变迅速增至峰值,常规方案应变曲线则是以近抛物线形式快速增至峰值。可见,采用加固技术方案后,拱架纵向连接、锁脚锚管均可对初期支护结构进行良好约束,充分发挥其稳定围岩效果,避免在开挖施工期间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变形问题而造成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坍塌。图11为断面ZK14+830、断面ZK11+240和断面ZK11+260各测点拱架应变对比。上台阶开挖施工后,常规施工技术拱顶钢拱架应变值为359με,方案1的拱顶钢架应变为4000με,方案2为4302με。由此可见,锁脚锚管加固技术可对初支结构起到明显加固作用,限制初支结构变形,加强支护效果,同时拱部支护结构承受较大围岩压力。相较而言,方案2支护效果更为明显。各工序施作完毕后,围岩与支护结构形成稳定状态。此时,常规技术方案拱顶处拱架应变为4029με,方案1和方案2分别为3739με、2719με。由此可见,锁脚锚管、拱架纵向连接可将支护结构结为整体,在开挖施工初期即可对围岩与初支结构起到明显稳定作用,避免造成围岩大变形。图12和图13为加强支护措施各测点混凝土应变曲线。拱顶、拱腰处混凝土应变值整体偏大,且曲线震荡较剧烈。由此可见,由于添加锁脚锚管,实施拱架纵向连接,上台阶开挖施工后拱部混凝土应变快速增至峰值。常规施工技术混凝土应变则以近抛物线形式增至峰值。加强支护措施可加强初支结构稳定效果。图14为断面ZK14+830、断面ZK11+240和断面ZK11+260各测点混凝土应变对比情况。上台阶开挖施工后,常规施工技术下拱顶混凝土应变值为618με,方案1为1704με,方案2为1394με。上台阶开挖施工后,加强支护技术方案拱部混凝土应变值偏大,说明围岩松散压力得到较好抑制。与此同时,初支结构将承担较大压力,上台阶开挖成为整个施工过程的薄弱环节。二次衬砌结构施作完毕后结构处于稳定状态,此时常规技术拱顶混凝土应变值为2345με,方案1和方案2分别为2657με、2188με。可见,锁脚锚管+拱架纵向连接技术加固效果最为明显。

4结论

①对断面ZK14+830围岩压强、拱架应变、混凝土应变进行试验测试。上台阶开挖施工后,拱顶、拱腰处围岩压强迅速增至峰值1.22MPa、0.74MPa、0.88MPa。至仰拱施作完毕,各测点拱架应变值为4073με、2651με、3026με、213με、1089με、57με、88με。下台阶施作完毕拱顶、拱腰处混凝土应变值为2167με、917με、1411με。②施工现场采用锁脚锚管支护、锁脚锚管+拱架纵向连接支护2种加强支护处治方案。采用加强支护技术方案,沿隧道纵向,通过工字钢纵向连接拱架。沿隧道横断面方向,利用锁脚锚管依次对上、中、下台阶拱架进行连接加固,大幅提高初支结构支护性能,提升围岩及结构承载能力。③上台阶开挖瞬间,围岩变形得到充分抑制。每循环施作完毕后,采用加强支护措施围岩压强、拱架与混凝土应变值小于常规施工技术。锁脚锚管+拱架纵向连接加固效果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张献伟.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段大变形控制技术[J].隧道建设,2010(6):683-686.

[2]孙振坤.软弱炭质板岩隧道施工围岩力学特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87.

[3]王更峰,张永兴,熊晓晖,等.深埋隧道大变形炭质板岩蠕变特性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12(9):95-102.

[4]罗博文.滇西北地区层状炭质板岩隧道变形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以小中甸隧道为例[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0:19.

[5]王锦华.炭质板岩隧道大变形及施工工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76.

[6]李建军.破碎炭质板岩隧道掌子面预加固参数优化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9(8):76-81.

[7]罗鹏.富水炭质板岩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8:64.

第9篇:坍塌现场处置方案范文

县应急救援大队是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指挥,日常工作由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联络协调。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指挥。

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县应急救援大队、各专业应急救援队原则上均由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或各专项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调配,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综合协调工作。

二、主要职责

一)县应急救援大队职责

1.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2.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矿山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众遇险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工作;

3.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中的急、难、险、重”救援任务;

4.参与危险源分析评估和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的编制与审查;

5.根据县政府安排,定期组织开展和协调各成员单位进行应急救援综合培训、演练,维护和保养应急救援装备器材,提高救援专业队的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6.根据灾害事故情况拟定救灾方案,向县政府和县应急委员会提出具体救援措施和工作建议;

7.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向县政府和县应急委员会报告应急救援情况;

8.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责

承担本行业、本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应急救援工作。

三、响应程序

一)县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大队

1.紧急情况下,接到事件信息后,可立即出动开展处置工作。同时,按照事故等级划分,规定时限内将事故处置情况报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2.在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中,需要县应急救援大队帮助进行救援时,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要迅速向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或县级专项指挥部提出申请,由专项指挥部总指挥调派应急救援大队出动实施支援。

3.应相关乡镇、部门或者兄弟县区的请求,协助当地、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报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4.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令,完成其他应急救援任务。

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1.在本行业、本系统发生突发事件时,作为专业和先期救援力量,必须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报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2.应相关乡镇、部门或者兄弟县区的请求,协助当地、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令,完成其他专业应急救援任务。

四、有关要求

一)县应急救援大队和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立足于“险时救援,平时防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或县级专项指挥部的指令,快速、有效、有序地进行处置。

二)县应急救援大队、各专业应急救援队均必须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讯联络全天候畅通。

三)县应急救援大队、各专业应急救援队都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做好日常训练和实战演练工作,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出动、有效处置。要建立各类突发事件预警联动机制、救援工作配合机制和救援现场工作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分工负责、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四)事发地政府负责为参加现场处置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技术支援,保证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供给,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