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这句话,用来描述我们身处的数字化时代,再合适不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更便捷的生活,更多的商业机会,更强大的经济实力;然而,也同时使我们患上了“网络综合症”,造就了不容忽视的数字化鸿沟,以及还有越来越让人头疼的安全隐私问题。数字化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享受它“好”的一面,遏制它“坏”的一面,是我们在未来必须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放弃治疗”的网络综合症
上世纪60年代,当电视成为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配备时,诞生了个词“沙发土豆”(Couchpotato),描述那些拿着摇控器,长时间蜷在沙发上,守着电视机打发时间的人。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太久了,就跟个土豆似的一动不动,久而久之便可能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这是全球都颇为“流行”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今进入数字化时代,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文化浸染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变成了网络综合症患者,由于长时间面对电脑,导致视觉疲劳、腰酸背痛、“鼠标手”等健康隐患。在西方,Facebook是最令人爱恨交加的社交网络,很多人整日沉溺于此,荒废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最近看到个新闻说,两位来自麻省理工(MIT)的博士生Robert R.Morris和Dan McDuff为了让自己更专注于学业,发明了一款名为“Pavlov Poke”的小装置,用电击的方式逼迫自己停止浏览Facebook页面,从而专心学习。而在中国,整日沉迷于人人、微博、微信等网站或应用的也大有人在,戒掉网瘾似乎越来越难,过度上网甚至使人产生社会隔离感以及孤僻、悲观等心理疾病。
在日本,沉迷于动漫、游戏的青少年被称为“御宅族”,他们中一部分人只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适应现实社交生活,后来这个词演化成大家熟知的“宅男宅女”,甚至催生了所谓的“宅人经济”。如今,无论是中西方,都有了所谓的网购狂欢节。去年美国举行的网购狂欢节曾以10.4亿美元的惊人成交额轰动全球,而中国今年刚刚过去的“双11”网购狂欢节则破了新的纪录,仅仅在淘宝、天猫商城的成交额就突破350亿元。然而,在350亿元背后的各种隐忧,包括非理性消费、电商恶战、虚假促销、消费陷阱以及物流问题等等都值得人们去好好思考。
数字鸿沟造就新的不平等
在世界在为信息革命和数字经济狂欢礼赞的同时,另一个重大问题随之显现出来,那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如此定义数字鸿沟:指的是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信息系统系主任张福海指出: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具有更多的资源推出并实施信息通信技术。同时,由于具备更好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发达国家的公民也更善于运用新技术。公民需要信息的自由流动进行创新和决策,因而信息通信技术对提高一国的生产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扮演着重要角色。反之,数字鸿沟则会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为缩小数字鸿沟做了很多努力。刚过去不久的2013全球无线宽带论坛了题为《重新定义数字鸿沟》的研究报告。报告称在很多国家,宽带接入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诸如人们的支付能力和缺乏数字技能等更偏重于“人”的挑战却浮出水面,成为上百万人无法使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主要原因。经济学人智库(EIU)在对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个资深行业人士、政客和政策制定者进行的调研中发现,虽然行业高管、政府官员和政策制定者无法在最佳投资模式以及监管在应对数字鸿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等问题上达成共识,但他们一致认为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可负担的宽带服务,并让他们拥有使用宽带的技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项关键挑战,也是两大机遇。
日益严重的安全隐私问题
对此,国内外迷漫着积极乐观的舆论。2005年11月24日,著名投行巴黎百富勤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将步入历史上第三个消费高峰。无独有偶,德意志银行亦发表类似观点称,服务业及高端消费品产业将成为未来5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私人消费占GDP的比率会从当前的25%增长至45%。国内的气氛则是更为浓烈,似乎新一轮的消费高峰已经迫在眉睫:专家学者们忙于调查研究,寻找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阻力因素;各级政府的经济决策部门也在为制定再次启动消费的各项政策而苦思冥想。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持续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这使得无论何时谈及拉动内需,专家学者的眼光都会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居民的银行储蓄。因为有数据为证:自1990年始,居民消费增长比GDP增长慢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后,居民消费连续4年慢于GDP增长,年平均差距达2到3个百分点。如此低的消费率和我们高速增长的GDP是极不相称的。
央行的最新消息,至2005年12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而在四年多前的2001年8月末,这一数字是7万亿元。在四年多的时间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翻了一番,如此庞大的数字无疑使得居民储蓄再次成为新一轮拉动内需的焦点之最。
不久前,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谈起,2001年以前,居民储蓄总量的80%约是由20%的人拥有。但这几年财富有更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初步估计目前各大银行私人账户中,月平均储蓄余额在1000万以上的人数接近6位数;月平均储蓄余额在500万以上的户头绝对不下30万……各个银行的VIP金卡用户服务窗口也出现了排队的现象。在多数国人依然以“富不显露”的准则下生活的今天,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二八”定理的准确性。甚至不一定是80%的存款集中在20%人手中,也许,这组数字已经变成了90%和10%。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私人财富为极少数人所拥有的情况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测算,中国基尼系数已经逼进0.47(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国际公认权威指标,系数超过0.4是贫富差距较大、收入不均的国际警戒线。)。此数字已经逼进非洲和南美洲某些国家的贫富差距了。在此,我们无意对少数人巨额储蓄的来源、财富分配的合法性和社会公平性进行评述,但也不赞同对储蓄构成不加分析,而将储蓄总额以全国总人口进行均摊,得出居民人均储蓄万元的乐观结论。
关键词: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经济发展;探讨
1引言
以上研究对于探索地质科技对经济的微观作用机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笔者认为地质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方式仍有其特殊性。研究地质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方式一方面是研究地质科技进步对地质工作效率和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研究地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循环作用机制。通过对这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其中涉及的地质工作效率、地质科技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而厘清两者的作用关系,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地质科技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
2地质科技、地质工作效率和
纵观整个地质行业的发展,凡是重要的发展转折点都离不开地质科技的突破。笔者认为地质科技对地质行业工作效率的影响分三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地质工作者提高了对资源、能源以及地质环境的探测或评估效率,进而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其次,地质科技能有效地促进新工具的发明和对已有工具的改善,而工具的改善也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与第一点不同,改善工具所带来的效益大小还取决于原生产规模的大小。而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则决定了我国地质工作者的基数也较大,所以,新生产工具的投放将由于其惠及面大的缘故而有助益于整个地质行业工作效率的提高。比如,李超岭等发明了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数字填图方法,加快了野外区调资料的整理和处理,为全国地质调查工作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第三,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学习新的地质科技知识也将有助于地质工作效率的提高。地质科技一方面要依靠地质科技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武装地质工作者大脑的方式发挥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著作中认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形成于人体中的,通过生产劳动交换其价值的智力、技能和体力的总和,因此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应该属于无形资产。根据该定义可知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一定的地质科技知识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积累,在劳动中通过不断地发挥该资本的作用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地质科技、地质科技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笔者认为四个环节直接决定着地质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现讨论如下:
3.1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的提高对能
源或资源型产业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像矿业、石油等能源或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最初的矿产开发到后来的有色金属冶金化工,从原油、天然气等的开采到后来的成品油的生产都离不开地质产品,而地质产品质量的提高无疑将大大提高这一链条各个环节的效率,加速整个地质产业链的生产循环。例如,其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具体表现为缩短勘探周期,减少开发污染,矿产品深加工等。对矿业企业而言,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竞争实力和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为企业转型争取时间。
3.2地质科技产品质量提高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各种地质科技产品对经济建设的促进表现为:城市规划建设,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工程环境调查、重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路线的选址、建设及稳定性检测等。更具体地说,影响着城市区位开发的调查、交通路线的选址调查、工程环境调查等。
首先,对城市规划建设比较突出的贡献在于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地下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地面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导致的事故;有助于实施高质量的隧道工程、沉井工程、基坑工程与减少工程后问题;还有利于地下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
其次,随着都市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地面工程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地质环境条件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搞好地质环境的调查,杜绝不良地质条件带来的隐患已经成为地面工程建设必备的环节。而高质量的地质研究报告(即科研所生产的地质科技产品)将有助于地质环境检测和评价及开展建设前的可行性分析。
再者,地质科技产品在增加就业方面表现为良好而精准的地质报告能吸引更多投资项目。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而吸引的外资企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和为地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3地质科技产品质量提高对相关
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高质量的地质科技产品还有助于促进地质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地质旅游方面,高质量的地质调查报告不仅有利于地质公园景点的设置,还能为地质公园中缆车、铁索桥等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中,通过完成高质量的农业地质报告便于摸清农业地质环境底数,查明土壤中重金属、残留农药、化肥污染情况,有利于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基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B2C;电子商务;销售收入;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1(b)-072-03
1引言
随着IT技术的几何式进步,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本质改变,网络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占领了21世纪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据CNNIC《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末我国网络用户规模为3.61亿,同比增长了19.7%,网民使用网络购物比例从48.9%上升至55.7%,尤其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是整体网络购物用户增长的3.2倍。网络购物金额占日常消费采购支出比例的平均值为14.2%,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保持高速发展,2014年全年零售额为27898亿元同比增长49.7%。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时代的交易模式之一,正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个细节,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电子商务正像当年的工业革命一样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并终将成为人类信息社会的核心内容。源于网络的“私人订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网络交易起始于个人网络账户,C2C交易模式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企业对网络交易效益的认可和购买者对大品牌产品质量的信赖程度日益提升,B2C模式正在迅速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而企业从管理及战略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迅速适应市场模式的变化,提高财务核算的精准度,为分析、管理企业经济行为提供数据保障。本文以销售收入为视角,剖析B2C模式电子商务商品的零售活动,给出解决财务核算问题的对策。
2B2C概述及问题描述
2.1B2C概述
电子商务按交易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四类: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B2B)、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B2C),消费者对企业(ConsumertoBusiness,C2B)和消费者对消费者(ConsumertoConsume,C2C)。B2C是电子商务的一种交易模式,主要指企业借助网络搭建销售平台开展商业零售业务,是消费者最为普遍认知的一种模式。企业以网络为载体向消费者提供一个查询、订购商品和劳务的平台,消费者通过网上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实现付款,交易商品的形态可能是货物、劳务也可能是数字化虚拟产品。
2.2B2C电子商务销售收入核算问题描述
由于电子商务完全或者部分通过网络媒介实现交易,为企业出售商品或劳务提供了便捷渠道,所以很多企业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正在努力充分利用网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业务。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在原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横向或纵向开拓了新业务,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也就随之变得更具综合性和复杂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准则)第二章第四条规定,企业确认收入应同时满足下列五个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本文按照准则的规定归纳了B2C电子商务中遇到的收入确认问题。2.2.1商品转移界定所谓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的判定,这里面“商品”的定义是广义的商品,既涉及实物形态的商品,又涉及虚拟形态的数字和劳务商品。也就是说,实务中由于商品存在形态的不同其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也会有不同的判定标准。在B2C交易过程中,有实物形态的商品一般会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代为运送,而数字商品和劳务类业务的传递往往难以追朔商品转移的轨迹。即便是实物形态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由购货方还是销货方承担,还要依据交易的具体费用约定和商品质量期限等判定。2.2.2商品所有权控制是否保留所有权上的继续管理权或控制权,这部分确认难度主要集中在商品在交易过程中的售后劳务条款。一部分商品的售后劳务是有明确期限和时间的,还有一部分商品的售后劳务是在商品使用过程中持续发生的,没有约定期限。有明确期限的售后劳务在界定是否为所有权的管理和控制时,涉及劳务完成程度的判定,售后劳务的本质是否改变了所有权性质并不容易在交易过程中获取依据。另外,售后劳务条款没有规定劳务期限的,售后劳务本身是否确认为是商品出售的一部分同样难以判断。2.2.3收入成本计量关于收入和成本的计量,一般情况下收入的金额与交易约定数额一致,但是相应的成本并不容易区分。成本的区分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核算的交易,在收入实现过程中的分摊尤其是在数字商品交易中的分摊依据不明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商品成本的,对于零库存商品是判定为出售货物还是提供劳务,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难题。2.2.4资金往来核算相关经济利益是否可以流入企业,其实对于B2C模式的商务活动来说主要是指卖方能否按照约定全额收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通常的支付方式不外乎预付货款、货到付款和分期付款三种方式。而电子商务的资金支付与现货交易有所不同的是,为了保证交易商品的品质避免产生争议,货款的收取是通过第三方实现的。而第三方除了支付宝等网上交易平台外,还包括代收货款的物流公司,即使购买方如约支付了交易款项,卖方还是可能由于交易争议或物流公司代收劳务的不诚信而未收到款项,也就是经济利益最终没有流入企业。在资金往来中,除了上述不确定因素外,还有一种“不确定”就是分期付款,因分期付款的利息承付方式不同而最终影响收入确认的金额。
3B2C电子商务销售收入核算问题的解决方案
3.1商品形态决定所有权关系
按照准则的规定,判定一项交易商品的所有权是否完全转移给购买方,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二是出售方没有继续管理或控制。按照交易约定商品形态可以分为货物和劳务两大类,B2C模式下商品交易往往涉及货物与劳务混合销售,其中数字商品的销售还要依据交易实质判定是否属于货物还是劳务。货物类商品交割以购买方收到货物并承付货款为所有权转移节点,劳务类商品以完成约定劳务并接受劳务方承付劳务费用为所有权转移节点。货物与劳务混合销售行为完成所有权转移的判定,取决于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行为是否可以在交易中明确划分。如表1所示可以明确划分的交易分别按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分别确认所有权转移,不能明确划分的应按货物和劳务均提供完毕后确认所有权转移。有期限的售后服务可以判定为与货物关联的混合销售,在服务期满确认所有权转移。无期限售后服务由于与销售货物关联度不强,应判定为单独地提供劳务行为在发生时单独确认。数字商品中订阅商品除在商品传送方式上与现场交易不同外,其他商品用途均与现场交易没有差别,所以视同货物交易。付费浏览由于浏览内容的不确定性所以应视同提供特许权的租售行为。
3.2或有事项核算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还有一项内容存在不确定性,就是经济利益是否可以流入的判定。由于买卖双方并非直接交易,而是以网络平台为媒介进行资金交付,并且网络平台结算资金的依据是买卖双方对交易均无争议,也就是说站在卖方的角度资金是否能够收回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总则第二条的规定(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本文认为在B2C模式下,商家确认收入的时点应该为买方确认收货时,抑或有事项的不确定因素消失时。
3.3资金损失确认
B2C交易中另外一种资金收回的不确定性跟承担货物运输的物流公司相关,前提是买卖双方对交易本身没有疑义,而是代为收款的物流公司不诚信导致卖方无法收到货款。众所周知,在电子商务的零售业务中有一种支付方式为“货到付款”,款项由送货上门的物流公司代为收取,由于物流公司本身资金周转问题或员工不诚信等原因,往往会发生物流公司没有按时归还商家货款的情形。本文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并非基于未来交易事项的不确定性,交易双方对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均有明确认识,款项的未收回仅仅是代收行为的不合法。因此,应在买方确认收货时确认卖方销售收入,同时卖方应搜取相应证据证明资金无法收回进行应收账款的坏账处理。
4结语
本文通过B2C电子商务销售收入核算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对销售收入核算过程中涉及的商品所有权、商品成本摊销、或有事项以及资金损失确认等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处理方法和记载依据。以期为B2C业务的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嘉莉.基于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12(6).
[2]管浩.电子商务中的税收问题及对策[D].杭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
[3]胡仁昱.电子商务中数字商品的会计核算[J].财会通讯,2001(2).
[4]田涌.我国电子商务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8).
[5]王学慧.电子商务会计确认研究[J].财会通讯,2014(11).
[6]张俊.B2C电商企业快递费用的账务处理[J].财会月刊,2014(4).
[7]庄明来.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明细信息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7).
一、时代背景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3月25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一次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10大领域。由此,互联网在国民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已经得到国家层面高度认可。
二、互联网+带来的时代变化
“变革”和“创新”是“互联网+”的重点,而这种变革和创新的对象,是产业、是经济,目标是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走出创新驱动的新道路。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将从四个方面变革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铸造新业态,开启新一轮创业浪潮
“互联网+”的核心在于“+”,即与各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互联网在与不同行业融合后已经形成多种新的行业形态,产生了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我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将互联网创新效果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未来,随着互联网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将铸造出更多新兴业态,推动各传统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出更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新兴业态。“互联网+”在每一个传统经济社会领域,都会擦出新的火花,营造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引发创业浪潮。目前,国家已经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也在功能上和创新平台上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自由流动。
(二)催生新消费,有力激发市场潜能
我国经济正进入消费为驱动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在催生和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方面的潜力与影响力越来越明显。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网络购物用户3.61亿,渗透率达26.67%。庞大的网民数量为“互联网+”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此外,移动终端设备价格更低廉、接入互联网更方便等现实条件,为互联网推广工作提供了契机。 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关系日益密切, “互联网+”必将在个人数字娱乐生活、工业智能化生产、现代农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催生出巨大的消费市场,产生新的消费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和潜能,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孵化新模式,持续助推产业升级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将引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无工厂制造”,极大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让现代制造业管理更加柔性化,更加精益制造,以满足市场需求。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跨界融合,将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向精确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由此产生的新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布局会更加有效合理,将助推整个产业的提质增效。助推产业升级是“互联网+”带来的最大红利。一方面,产业升级能够带来产业结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互联网+”有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产业壁垒,进而推动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发展,使中国从产业大国变身为产业强国。
(四)跨界融合,变革经济发展方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以信息、生物、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突破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创业的源泉。这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常态,也是“互联网+”的新常态,要切实发动起这一引擎,还需要努力消除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加大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技术研发力度,切实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三、互联网+改写旅游行业格局
5月29日,亚太区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Vinexpo Asia-Pacific)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参加开幕仪式主礼嘉宾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先生,以及Vinexpo Asia-Pacific主席Dominique HériardDubreuil女士。
在开幕典礼上,苏锦梁先生表示:“香港很荣幸能再度主办这个重要的葡萄酒展览。一如展览会上展出的醇酒佳酿,香港具备一切必要条件举办另一个让人难忘的亚太区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全球各地的葡萄酒专家及来自各葡萄酒市场的代表在这展览会聚首一堂。一些最顶级的新旧世界佳酿,在这里也可品尝和交易得到。香港虽然没有种植葡萄,却非常努力地为葡萄酒业务开辟合适的环境,让其茁壮发展。我们自2008年撤销葡萄酒税后,香港已成为亚洲主要的葡萄酒贸易和分销中心。”
Dominique HériardDubreuil女士表示:“我们很高兴重临香港,举行第七届Vinexpo Asia-Pacific。这里一直是,也将会是世上最适合营商的地方之一,而Vinexpo亦同样为葡萄酒及烈酒业人士建立网络和交流意见的一流平台。到目前为止,入场人士登记数字已超过14000人,令我们极为鼓舞,而我亦感到商机在这里无处不在。”
此外,Vinexpo行政总裁Robert Beynat先生表示:“Vinexpo Asia-Pacific 2012特意选择香港这个业内最重视的新市场‘中枢’,来举行万众瞩目的国际级葡萄酒及烈酒商贸展。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来自28个国家的1050家参展商。他们对Vinexpo的高度信任,以及于亚太区的投资,令我们感激不已。”
面积比往届都大
Vinexpo Asia-Pacific 2012较上届2010年度展会的展场面积扩大近四分之一,达到10500平方米,仍录得于开幕前六个月展位全部售罄之骄人成绩。
参展商方面,规模最庞大的法国品牌均倾巢而出,而占地1000平方米的法国馆则容纳较小型的法国酿酒商。来自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区的参展商数字也创新纪录,涵盖近50家澳洲和新西兰的酒庄。而澳洲所预留的展览摊位空间,更较上届高出六倍。
南非的参展酒庄共有30家,其总展位面积也扩大了一倍以上。至于设有加州馆及华盛顿州馆的美国,参展商数字亦倍增。来自南美洲的酒庄传统上以智利及阿根廷为首,今年则加入由15家生产商组成的乌拉圭馆。参展商除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主要葡萄酒出口国外,亦有来自黎巴嫩及希腊等鲜为人知的生产国。
人数比往届都高
本届的出席人数,亦有望刷新Vinexpo Asia-Pacific 2010所创下的12617名参观人士纪录。
Vinexpo的执行总裁罗伯特?贝纳说:“展会首日的数据显示,今年的来访人数比两年前增加了38%。”其中60%来自中国大陆,日本访客也有所增长。
尽管持续三天的展会尚未结束,贝纳认为今年的来访人数将超过预计的1.4万―1.5万人。他估计有五六千人参加,费用每日每人达到180美元。
展团备受关注
本次参加的葡萄酒团有法国、澳洲、阿根廷、智利、美国、阿拉圭、新西兰、南非、巴西、希腊、保加利亚、德国以及中国的张裕、王朝、怡园、汉森等展馆,中国产品备受关注和喜爱。
活动极多于往届
Vinexpo Asia-Pacific学院将于三天展会期间举行超过60项活动,让参观人士增进有关葡萄酒及烈酒方面的知识,活动包括由各界专家和业内专才主持的品酒会、研讨会和简报会。其中关于中国葡萄酒的发展问题,也是受到了各界国内外专家、媒体的关注。
从粗放售卖
到精准营销的转变
北京东创金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餐饮设备生产、食品研究与技术开发、餐饮项目连锁加盟策划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餐饮发展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西食品技术和传统特色小吃的创新与推广。
虽然东创金辉的小吃车在功能、价格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优势,但是在现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其在市场推广方面却遇到了难题。仅仅依靠客户主动找上门以及参加一些展销会这样简单粗放的推广形式,使得之前平均每个月的销售量只有10台左右。
一个偶然的机会,东创金辉尝试了百度搜索营销。凭借百度推广投入低、投放精准、效果可控等特点,东创金辉打响了网络推广第一炮并一发不可收拾。销量从之前的每月10余台飞升到每月500台至600台,全年实现毛利润约100万元。如今,搜索引擎营销已经成为东创金辉最倚重的营销方法与推广渠道。
从营销渠道
到经营理念的革新
其实,搜索营销给东创金辉带来的革新,已经远远超出了营销方法或者营销渠道这一层面,而是深深的烙进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东创金辉把搜索引擎营销的特点和优点,加以学习借鉴,并成功运用到了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之中。
“搜索引擎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销售通路,更为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之道。”东创金辉创始人孟庆东如此说道,“从百度推广的使用中,为了加强成本控制管理,我们充分利用百度提供的各类免费增值服务工具,如百度指数,使我们完全做到了在面对不同区域市场时,可以根据当地市场情况推出相应产品,满足各区域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精准营销。”
其实,和东创金辉有相同看法的中小企业还有非常多。百度搜索营销不仅解决了企业目前所存在的市场开发难度大、营销费用有限、传统营销方式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而且还能帮助企业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提升网络营销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在促进企业增长方式升级转型等方面,都已经潜移默化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已使用搜索营销服务的企业中,有91%的被访企业将保持或增加对搜索营销的投入,其中计划加大投入力度的企业比例高达51.5%。
从个体企业
到区域经济的推动
蝴蝶效应指的是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百度搜索营销无疑具备了这样的连锁反应功能。百度对单个企业的变革与提升,无疑会对关联企业产生联动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进步。中科院研究生管理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企业在搜索引擎投入1元钱的推广费用,平均能拉动81.44元的实体销售增长,并间接带动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171元的业务增长。互联网和搜索引擎的社会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为地区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数字城管;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73-02
一、“数字城管”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推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独创性,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观摩北京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施情况后就赞叹这是“世界级的案例”。
1.“数字城管”的概念探析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各界人士对“数字城管”极为重视,尤其国家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时,更是重视“数字城管”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利弊。对“数字城管”而言,较为普遍性的观点认为,“数字城管”全称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它是一个关于城市建设的系统,该系统是基于万米单元格划分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理法,建立起城市的管理数据库,以对城市管理对象实现数字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这不仅有助于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和管理流程重塑,通过“数字城管”系统的运行,也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动观城市动态,把握城市发展动向,从而进一步解决城市管理中信息滞后、管理被动、职能不清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了城市管理的品质[1]。
2.我国“数字城管”模式的初步探究
我国学者有关“数字城管”模式的专门研究始于2004年底,相关的刊物和书目不断增加。其中学术著作中,2006年7月,数字化城管模式的提出者和设计者陈平编著的《网络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一书正式出版,是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专著。2006年6月,由建筑部主编的《城市数字化工程》正式出版,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册,系统介绍了城市数字化工程的若干问题,其中,专门研究论述了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问题,目前这项理论研究正在被国家付诸于实际,国家在各大省市建立试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数字城管”模式的初步探究,目前以北京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最为引人注目。
3.有关“数字城管”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从理论研究了数字化环境下的城市管理问题,主要由如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在现代社会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在电子政务这个日趋普遍的环境下,政府管理应具有新的特点,那就是管理要具有集成化、敏捷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本化的特点。就以上几个特点,政府管理进行重塑的路径大体有如下几种:第一是有群体参与的政府管理模式,即促使政府结构更加扁平化,积极鼓励公务员和公众的参与。第二是弹性式政府管理模式,即随现代环境的变化而采取应事件的对策进行弹性不固定的方式进行回应。第三是精干效益式政府管理模式,即政府注重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政府办公效率的提高,办事质量的提升。第四是利益均衡式政府管理模式,即政府在进行决策时,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争取实现利益的均衡。
另一种观点与前者相似,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认为在城市管理数字化过程中,政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点都要有所创新,具体有几种表现:第一是组织的决策需要创新,也就是由以前的满意决策向最优决策转变;第二是组织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也就是对组织信息进行开放式管理;第三是组织的结构进行创新,也就是由原来的层级制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第四是激励机制上的创新,也就是由经济人向社会人和信息人的转化。
另外,还有些学者从城市管理组织模式出发,认为在城市数字化时代下,城市管理模式的核心应该是构建“网络状态水平管理模式”,意思是建立一个以信息做基础的纵横网状结构,促使信息畅通传递,以便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在这个网络状态水平管理模式中,可以设置技术管理、服务管理、参与管理、效率管理等板块。
二、“数字城管”国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促进着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率先提出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化基础设施计划;与此同时,欧洲也开始实施信息社会的战略;亚洲国家新加坡也制定了建设东南亚“智慧岛”的知识经济发展战略。为此,数字城市的概念不断涌现,并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在数字城市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进行一体化、数字化发展,而数字城管正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国外学者关于数字城管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字化环境下的城市行政管理行为,也就是“数字治理”问题。另一方面是研究数字技术工具对城市管理的辅助作用。
“数字治理”问题在20世纪末期初见,在本世纪越发明显,到现在为止仍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有学者对数字治理进行了定义,认为数字治理在广义上是指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整个社会的运行和组织形式,这里包括对经济和社会资源的综合治理;在狭义上是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经济、社会互动,以及政府内部在运行中运用电子技术易化政府行政及简化办事程序,并提高民主化程度。有研究报告曾指出,数字治理是新技术革命推动的结果和全球发展的需要,其必将成为一个简易的、道德的、负责任的、回应性的、透明的治理模式。也有学者认为,在信息化城市发展的模式中,政府的自不断减少,而公众的参与权正在不断提升。还有些国外学者通过对欧洲一些城市的调查,研究了数字治理方式给政府与公众带来的好处,认为信息技术是对传统行政的有益补充;美国和韩国的大学学者们通过安全性、实用性、内容丰富性、服务种类、公众回应与参与程度等几个因素进行考察,对全世界几十个主要城市的数字治理和数字民主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也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数字治理方面存在的差距[2]。
关于数字技术工具对城市管理的辅助的研究是伴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是以具体的城市公共事务作为分析对象的。例如:国外学者Repetti Alexandre以塞内加尔某城市为例,研究了基于GIS的公共参与式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他认为如果将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与公众参与的行政理念很好地进行结合,将会更好地实现“善治”(Good Governance)。另外,著名学者Button Kenneth研究认为,应当充分利用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自动反馈系统中有关城市经济和环境的检测指标,为城市管理进行更好地服务。由此可见,国外有关数字城管的研究比较深入,且经验颇深,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3]。
三、我国“数字城管”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出明显快速城市化的特点,而我国长期“重建设、轻管理”造成条块分割,相关法制不健全;计划性强,难以应对激增的社会需求。城市高速建设、密集建设进程中没有配套的城市管理跟进,使发达国家100多年城市化进程中分阶段逐步出现的各种污染和混乱的城市管理问题,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近三十年里集中显现出来,导致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则需要现代化的理念和方法。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探索实践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下称“数字城管”)正是总结经验和运用现念的集中体现。其立足于中国城市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城市管理体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监管分离,建立起闭环的工作流程和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了城市管理体制和手段上的创新。一经推广,在全国各试点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我国“数字城管”建设中存在着管理成本和难度高、管理资源分散度大、重平台建设,轻管理制度、重硬件形象,轻实际效用、重新建扩建,轻资源整合等问题,只有解决掉这些棘手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字城管”的效用[4]。俗话说: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所以在“数字城管”建设的未来发展中,首要目标就是要抓住如下几点。
1.更快地发现问题
对一般管理问题应实时化处理,复杂问题咨询专家,应急问题启动预案。“数字城管”最基础的功能就是要对城市的细小问题能进行网格式发现,并在短时间内解决掉这个问题,例如:井盖丢失,作为“城管数字”的实际执行者需要一经发现,立即给予合理的处理。数字化管理与预案编制相协调是高效处理的前提条件,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对于收到的信息或者采集到的信息,要果断判定其归属部门,由于国情,各部门将接到不计其数的信息,如果相关部门处理不处理一个样,处理快慢一个样,处理好坏一个样,那么数字城管系统很快就会崩溃。为此,就必须进行分门别类的安排,对来信进行分类,对问题进行分部门处理,并且与新闻媒介联系,就处理结果请群众来监督并给予评价,从而有助于改进服务,促使“数字城管”系统不断优化。
3.更好地监督考核
“数字城管”系统必须有一个自身的奖惩机制,这样在信息处理后,系统自动会给予一个评价。对于处理及时与否以及处理好坏进行记录,最后进行奖惩处理。并将奖惩机制与人事劳资制度相结合,这样就会激励在职人员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不敢怠慢。通过这个机制,对试点城市传导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数字城管”系统不断向新技术,新管理方法探究,才能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邹阳.常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0.
[2]任志儒.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中国知识产权法院建设的现实与理想座谈会”在人民大学举办
7月7日,“中国知识产权法院建设的现实与理想”座谈会在人民大学举办。在座谈会上,30余名专家对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基本上都持赞成态度,期望此举能破解审判标准不一、地方保护主义等难题。但参加会议的法学界人士也表示,对于法院设立的框架以及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需要继续探索。
第五届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召开
日前,第五届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越南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率团出席本次会议。会议通报了双方知识产权工作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国―东盟2014年至2015年知识产权合作工作计划》。国家知识产权局就云专利审查系统作了专题介绍。
著作权授权机制与交易规则研讨会
――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为中心
7月6日,“著作权授权机制与交易规则研究”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围绕著作权法修订送审稿相关条款的完善展开讨论,并就创新著作权授权机制提出建议,使其既兼顾著作权人利益保护,又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需要。专家认为,网络时代的特点是海量使用作品。如果海量使用作品仍然只能点对点地授权使用,明显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以网络转载能否和报刊转载一样适用法定许可为例,虽然目前送审稿中并未将网络转载纳入法定许可范畴,但学者大多认为,互联网已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应和传统媒体一样在转载方面获得同等待遇。不过前提是,网络转载若要获得法定许可,首先要有相应措施保障网站作为使用者能切实承担起支付报酬等法定责任,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此外,与会人员还就如何建立一种符合逻辑而又符合产业实际需要的著作权授权机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PIAC 2014聚焦专利运用与经济发展的融合
2014年中国专利信息年会(PIAC)将于今年9月11~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年会将围绕“专利运用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这一主题设置六个分论坛。包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专利运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专利问题;专利信息产品与服务;专利权保护;培训环节。
6月28日,第四届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谊会暨运用金融手段推动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
6月28日,首届金融法治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两场论坛将金融领域和知识产权领域相互融合,并分享和探讨最新最准确的金融与知识产权服务信息。
7月3日,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在湖北武汉召开。
7月8日,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专责小组第十三次会议预备会在广州举行。
7月9日,2014年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暨中国中小企业品牌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大会了《2014中国中小企业品牌现状调查报告》和2013年中国品牌文化管理报告和最新成果。
7月10日,济南市知识产权局与山东政法学院举行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
7月15日,“首届互联网法律政策论坛”在京召开,现场并了《中国互联网法律与政策研究报告(2013)》。
7月15日,第十届韩中著作权研讨会在韩国釜山召开。
7月16日, 2014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的“净化网络环境,打击侵权盗版”高端主题论坛上的《2013年中国网络版权年度报告》中指出,网络视频领域的版权纠纷数量占到整个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数量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