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物理化学课程属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平台课程,课时80学时,理论56学时,实训24学时,因其公式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课时少,加之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不少学生提到物理化学课程就害怕,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将近五年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摸索进行初步探讨。
一、与先修课程相联系和后续课程衔接,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取遵循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物理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适当删减重复、落伍的内容,增加与生活、科技前沿相关内容。教学内容选取应充分体现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点,贯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
物理化学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尤其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联系比较紧密。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溶液与溶胶等部分内容重复。选取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已学过的知识略作复习即可,重点放在未学过的部分、拓展知识面,避免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努力做到让学生学过以后在原有知识结构上更上一层。
根据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特点,高聚物生产技术、油品分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后续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与物理化学有着紧密联系。例如《高聚物生产技术》(侯文顺主编)
二、淡化公式推导,强化理解应用
一方面物理化学理论性很强、公式繁多,另一方面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改革以往过分注重公式推导、逻辑推导,重点放在理解应用。例如,涉及化学动力学方程时,公式推导过程可以略讲或不讲,直接告知其公式和使用条件,通过例题的形式强化其应用。例如:蔗糖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表面催化反应是零级反应等。这些反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公式如何应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通过例题的形式逐一说明。淡化其公式推导,强化理解应用,旨在通过学习以后能简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能避开繁琐的公式推导,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三、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会出现教师认为比较容易的部分学生却很难理解的现象。为了解决这问题,教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走进学生中去,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听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难处、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厌倦的内容是什么等。通过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丰富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学生接触的数字化信息日益丰盈。若是教师一味采用传统板书教学使得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单一,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本身就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力所能及的掌握与教学有关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努力使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赋予物理化学课堂时代气息和生机活力。
五、重视物理化学实训课程教学
物理化学实训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动手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精选物理化学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的选择应该和理论教学内容相呼应。理论教学中侧重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内容,实训项目的选择就应多考虑这方面。本学院在八个实训项目中有两个项目是涉及动力学方面的。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和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高职高专编写组)
(二)重视物理化学实训教学
教师对待实训课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必须重视实训课程的教学。一个完整的物理化学实训应包括实训预习、实训操作和实训报告。部分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只重视实训操作而轻视实训预习和实训报告。物理化学实训项目涉及的仪器比较大、操作比较复杂、时间比较长、数据繁多、后续处理比较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理化学实训失败的可能性。实训前的预习将提高实训的效果,增加成功几率。严格按照无预习报告不得进入实训室的制度执行,教师要对本次实训项目成败的关键点进行抽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而不是敷衍了事。实训中教师要随时密切注意学生操作,保证学生安全。若实训中出现和预期现象不吻合的,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分析现象找原因,给予技术性指导,必要时重做。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交一份完整的实训报告。
(三)改革物理化学实训成绩考核制度
本学院物理化学实训成绩考核采用的是“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实训项目或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作为考核项目占实训成绩的50%+平时表现占20%+实训报告占30%”的模式。实训成绩占期末成绩的40%。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后的考核制度增加了学生对物理化学实训课的重视,提高了实训效果。
(四)定期开放实训室,学生自由操作
物理化学实训课时少,仪器少,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仪器,这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上机操作机会少些。这个问题急需解决,解决方法之一是设置一个全面开放实训室的时间段,学生根据需要自由动手操作,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要。本学院设置的全面开放的时间段是每周五下午和每学期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全面开放。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式的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教学改革成果
通过近五年的摸索,将改革后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运用在2011级、2012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增加学好物理化学课程的信心,从后任教师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这种改革后的模式对学生学好后面的课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5]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物理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3版
[关键词]项目进度控制;网络计划;关键路线;动态管理;计划优化
[DOI]10.13939/ki.zgsc.2016.36.082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成本、工期、劳动力消耗及物资供应条件下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并能保证工程的投资生产效益及发挥生产能力是工程项目建设成功的标志。工程进度优化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并保证工程的效益和质量。工程进度优化有助于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消耗、按期交付使用。所以工程进度优化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
近几年来,随着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其中的项目进度管理尤为重要。项目进度管理是一项集项目时间和费用控制、资源优化、作业进度计划与调整于一体的管理方式。项目进度管理的目标为严格控制项目时间期限,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施工效率。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项目进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企业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内部管理环境,提升项目管理总体水平,越来越成为施工单位关心的主要问题。
本文在超越机电数控液压夹具生产线厂房建设项目中,以制订项目总工期最短和工程总费用最低的进度计划为目标,以项目施工阶段各工序的工期和费用为研究对象,利用工期优化基本原理和网络计划工作总时差等性质,建立了工期―费用优化的基本数学模型,得出工期―费用优化的可行性方案。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 项目概况
西安超越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1998年成立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家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数控设备改造、数控设备、数控设备维修、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等项业务。
该建设项目位于西部大道西边,经三十二路与纬十四路东南角,该位置交通配套完善,项目净占地面积10.5亩,项目规划面积是10446.8平方米,钢结构5层,地面规划的停车位42个。一层按标准工业厂房设计层高6米,适用于中小型设备的机加企业,也适合于做电子产品的企业,2层至5层的层高是4.5米,适用于电子产品企业,也可用于办公、科研。
3 项目进度优化
目前,项目已经由承包商开始施工,本文利用工期―费用法进行项目进度的优化,以期高效科学的对项目进行管理。
3.1 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
经过对本项目各种工序前后关系的分析,可以将项目分解为A、B、C、D、E、F、G、H、I、J、K、L、M、N、O、P、Q、R等十八项工作,每项工序都由大写字母代表,各项工作的名称、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持续时间列于表1中。
根据表1中各个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得出超越机电数控液压夹具生产线厂房建设工程项目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如图2所示。
双代号网络图中关键工序是自由时差为0的工序,可知关键线路为ABCDHLQR,通过计算得出项目的计算工期为151周,各工序的所用时间与直接费用如表2所示。
3.2 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的优化
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原理就是借助费用与工期优化的原则,找到最佳方案。其对工期―费用优化的主要步骤如下。
(1)分别求出总直接费用和总费用。先令项目的间接费率为0.2。根据总直接费用等于各工序正常历时直接费用总和的原则,计算出总直接费用为28.3(百万元)。工程总费用=总直接费用×(1+0.2)=33.96(百万元)。
(2)计算出项目的计算工期并找出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由关键工作构成的线路为关键线路。通过双代号网络图可得出项目中的关键线路为ABCDHLQR,理论工期为151周。
(3)直接费率的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4)第一次优化。从关键工序中选择直接费率最小的工序依次进行压缩。由表3可以看出,关键路线(加黑标示)上的工序D、L、Q的直接费率小于间接费率0.2,总费用呈下降趋势。从直接费率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依次压缩工序D、L、Q。
(5)第二次优化。依次压缩非关键工序中直接费率最小的工序。由表3可以看出,非关键线路上(下划线标示)工序E、I、J、P 的直接费率小于间接费率0.2,压缩后总费用会减少。按直接费率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依次压缩工序E、I、J、P。
4 项目进度优化成果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质量化验;问题;对策
石油化工企业在行业中的存在较为特殊,且密切影响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工作繁琐且复杂,每一项工作流程有需要严格的把控,避免问题的产生。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化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对其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每个工作流程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分析和纠正,做好预防工作,有效避免潜在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检验化验的技术更加成熟,从而能够全面且详细的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信息,熟悉产品的发展规律,不断发现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1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的意义
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检验产品质量、化验产品、分析产品等工作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强化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和管理,以保证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执行力度。通过当下成熟、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进行检验化验以及分析工作,然后将其检测结果进行公示,由专业部门或者专业技术人员针对结果进行综合处理,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评价,从而对产品之后的质量生产工作进行有效补充,不断完善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石油化工企业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化验工作是行业领域研究的重难点,然而现阶段的石油化工质量检验化验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高度的重视。石油化工企业在所处行业中较为特殊,其发展的特殊性也导致了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工作机制和监管制度与其它行业的差异。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时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其表现特点为“易燃易爆,高压高温”。此前我国已经发生了多起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不但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以有效控制和监管石油化工企业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化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质量检验化验工作能够有效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化工质量检验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石油化工企业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化验工作仍存有一定的问题
2.1缺乏强硬的质检态度
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在市场中占领了较大的份额,生产规模大,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企业的发展,并且形成了比较健全和监管制度,比如国英的石油化工企业。因此,这类企业在进行质量检验和质量化验工作时,能够实现质量工作的有效监管与控制,从而保证产品质量,避免潜在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仍有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生产的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生产技术手段落后,其由于技术条件薄弱、资金投入小、市场发展不畅通等因素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监管制度,使其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都达不到行业的要求和标准,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胜任产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化验工作。
2.2没有明确企业内部的工作职责
国内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为了质量检验和质量化验工作的顺利实施,都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检验部门和质量监管部门,却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权限和所需要承担的工作职责。由于质量检验部门和质量监管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直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规划进企业生产的主流部门,只是服务于生产工作,因此容易被企业忽略,不受企业的重视,在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责的划分方面比较混乱,从而使质量检验部门和质量监管部门难以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中发挥实际的作用。此外,部分石油化工企业的内部组织较为复杂,很多工作设置了较多同等级别的组织机构,从而不能较好的协调各组织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遇到问题时容易出现企业工作人员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不利于质量检验和质量化验工作的正常实施。
2.3过度重视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产实际不符
石油化工企业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化验工作直接影响了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而决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后部分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工作存在的作用和意义,削弱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同时也使石油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对产品质量检验化验的认知产生误差,从而降低了工作要求和标准,使工作趋于形式化,进而难以维护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质检部门,其工作内容没有规划进企业的主流生产,更不会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其存在作用是辅助企业的生产工作,完成日常工作的监督,然而实质上是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紧密联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4石油化工企业的质检部门存在问题
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高,检验工作和化验工作得到的结果不准确,难以为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此外,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全面且详细地了解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技术,脱离了企业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从而不能及时把握企业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难以为企业的生产工作提供符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改进意见,弱化了石油化工企业质检部门的工作职能。同时,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难以全面覆盖企业生产的所有项目,检验化验的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无法有效发挥检验和预防问题的作用,使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企业的生产,导致企业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其次,质检部门在工作上没有形成科学、规范、标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难以保证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有效性。
3有效解决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完善石油化工企业的质检机构
首先,石油化工企业要提高质检部门检验工作的环境条件,是满足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基本需要,同时要加大购置先进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换老旧或者不能维持正常工作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设备的精度和能力,不断完善质检部门的基础设备设施建设,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质检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严格实行质量的把关、监管和检验化验工作,总结出正确的质量报告,从而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同时还工作人员要为质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此外,石油化工企业的领导层或者决策层要全面认识质量检验化验工作对企业生产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重视与管理,落实并完善企业内部的质检机制,充分发挥质检部门的质量分析、质量评价与判断的职能,从而有效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的工作质量,确保企业决策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3.2实现石油化工企业质检部门的科学化管理
首先,质检部门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工作,以保证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质检部门要设置完整且明确的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技术标准,实现质检部门的科学化管理,从而有效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其次,明确质量工作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责后,企业可以推行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在工作人员等的考核中有机结合质量工作和经济效益,严格落实质量监管工作,促进新技术工艺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运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质量工作。最后,以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石油化工企业的质检部门,以保证质检部门在企业的独立和完整,充分发挥其作为专门机构的作用,从而有效保障质监部门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和效力,以满足企业对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需要。
3.3加强培养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人员的专业能力
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综合素质能力以及技术的手段等直接影响了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质量,是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提高企业检测团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应该要团队的建设与培训管理。首先,要注重引进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有工作责任心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的培训工作和考核工作,使质检人员在实践工作或活动中加强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使技能素养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不断提升工作的综合能力,把较为先进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技术手段融入质量检验化验的工作中,从而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质量检验化验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在培训工作中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关键词:综合素质 培养模式 精细化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17
1 前言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2012年新开设专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积极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着以下现状:第一,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起步晚,学校的层次低;第二,师资力量不雄厚,能进行科研的教师水平还有待提高;第三,生源质量不够高,英语水平也较低;第四,国内目前高职院校尚缺乏适合创新型人才教学的培养传统,必然会产生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技能式人才培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1-2]。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完成好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这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培养大学生人才的各种能力中,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应贯穿于大学生教育过程,在教学及管理上都应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而科研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把科研能力培养引入到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更加积极地猎取信息,增强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科研活动,需要多种能力运作,需要丰富的知识作基础,这种内在要求会使他们自觉地去学课本以外的知识,主动地深入实际,了解社会,并且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提高[3]。
实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修订与之相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本研究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理念、原则、要求、方法和手段,围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化工行业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创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和规划。
2 研究目标、内容和关键问题
2.1 研究目标
探索一种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精神。
2.2 研究内容
第一,调研相关企业目前的状况及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人才未来的需求,对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
第三,教学和科研创新项目的深度融合。通过师生合作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第四,相应的精细化工、日用化工方面的技能考证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第五,学生参与实习工厂的规划、建设、设备的安装使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让学生熟悉整个工厂的建设、运作过程,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熟悉小试-中试-大生产的产品研发路线,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2.3 关键问题
第一,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二,教学和科研创新项目的深度融合。
第三,学生科研的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3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计划
3.1 技术路线
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素质要求的企业调研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和科研创新项目的深度融合,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学习精细化工、日用化工方面的技能考证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实习工厂的规划、建设、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熟悉小试-中试-大生产的产品研发路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3.2 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法、产学研一体法、理论实践结合法、归纳总结法。
3.3 实施方案
第一,调研相关企业目前的状况及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人才未来的需求,对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制订了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分析表:
[[序号\&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专业能力\&1\&精细化工装置的正常工艺操作。\&精细化工装置的正常开车、运行、停车、原料的投料、产品的出料、生产工艺参数控制等。\&精细化工装置的操作和维护、工艺流程的熟悉和参数控制、产品的质量控制。\&2\&精细化工产品的配方设计操作。\&精细化工产品的配方设计、开发、实验研究以及产品的中试。\&产品的配方设计、实验开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3\&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正常工艺操作。\&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正常开车、运行、停车、原料的投料、产品的出料、生产工艺参数控制等。\&大型机泵、反应器、精馏塔等设备操作,装置操作平衡调节等;DCS操作,产品质量调节,常用助剂的配置与加入。\&4\& 原料及产品的质量性能分析操作。\&原料的性能检测、产品的质量检测分析 。\&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能力。\&]]
第二,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
专业技术平台课:高等数学、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制图与CAD、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石油化工专业英语、化学化工理论基础、化工单元操作及仿真技术、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石油加工技术、化学分析技术、认识实习。
专业技术核心课: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仪器分析技术。
专业拓展与延伸课:市场营销与策划、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第三,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教育部16号文的精神,精心设计教学模式,主要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育等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师生合作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使教学和科研创新项目深度融合。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根据精细化工行业的特点和教育部16号文的要求[4],注重生产性实训,并将实训和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现场教学。目前本专业已建立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实训室以及一吨和两吨规模的2套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装置,为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生产现场,由企业专家和双师素质的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做到了课堂与生产实习地点一体化。
工学结合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利用学院合作企业多的优势,安排了部分理论授课及工艺操作实训项目到企业去完成。 如针对石油加工技术部分的教学,分为以下几步来完成:一是认识实习,使学生对石油加工装置如常减压装置、催化裂化装置等有一个总体认识;二是课堂理论讲授单元知识和石油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操作条件等并结合仿真进行教学;三是校内生产性实训装置操作;四是顶岗实习,让学生进入石化企业,进行石油加工技术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熟悉装置的开停工及正常操作方案,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分析常见事故现象、原因,找出合适的处理方法。
任务驱动,创新项目和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精细化学品、日用化学品和石油加工生产过程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生产操作技能。围绕这个任务,结合学院提出的对学生创新项目的要求,展开了针对精细化学品、日用化学品生产过程各个模块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进行创新项目导向法教学。例如杀菌护肤洗手液的研发项目,首先,由教师下达研发任务:熟悉杀菌护肤洗手液所需的各种原料性能、研究和实训中所用的各种设备和仪器以及正确的生产操作方法;其次,结合所学的配方设计原理,由学生制定适合的配方和正确的加料操作顺序及操作方法,然后获得教师认可;最后,学生按照已确定的配方和工作步骤来工作;结合产品的性能评价和学生完成操作后的自评和互评,由教师对操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而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校企结合模式:通过与中石化广州石化等大型企业合作,构建 校企合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石油化工生产操作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能胜任石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校企共育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确立本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考核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考核与评价学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目前本专业与相关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被评为广州市示范性实训基地。
多种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化工操作技能,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干中得到了培养。培养了未来岗位群所需技能,实现了学生毕业后的 “无缝”对接上岗。
第四,通过精细化工生产与分析方面的技能考证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第五,学生参与实习工厂的规划、建设、设备的安装使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让学生熟悉整个工厂的建设、运作过程,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熟悉小试-中试-大生产的产品研发路线,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3.4 具体实施计划
2012年9月-2013年6月,调研相关企业目前的状况及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人才未来的需求,对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确定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核心技能,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有清楚的认识和认同感。
2013年6月-2014年6月,主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和分析产品性能的能力,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提高就业能力。
2014年6月-2015年6月,开发出几种常用的产品,如洗手液、洗衣液等,并用于生产。在满足学校学生和教师的需用的基础上,投放市场,有一定的经济收益。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并为未来学生自己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4 预期成果及经济效益
第一,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有清楚的认识和认同感。
第二,学生具有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和分析产品性能的能力,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提高就业能力。
第三,开发出几种常用的产品,如洗手液、洗衣液等,并用于生产。在满足学校学生和教师的需用的基础上,投放市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第四,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并为未来学生自己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5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第一,在培养学生精细化工产品开发与生产技能的同时,利用石化工程系专业群的平台,拓宽专业技能,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石油加工技术。
第二,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方面,将专业学习、创新科研项目以及生产性实训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苏付保,黎健杏.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1):27-30.
[2]黎彧,林春晓.高职化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14(10):65-69.
[3]黎彧,马丽南,向华.提高化工类高职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1,(9):53-58.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作者简介:侯慧玉(1976-),女,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产品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篇,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75
袁宁宁,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7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石油化工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石油化工行业是,更是需要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1] 。位于西北能源基地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和财政部2006年首批的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示范高职有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产业,提升社会服务辐射能力,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优势,利用好在师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2]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作为学院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持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该专业已经从最初的学院“特色专业”发展建设成学院的“强势龙头专业”,专业建设积淀了深厚的建设经验,积累了精良的教学资源,形成了突出的办学影响。
1 立足校企合作,科学的构建专业建设的模式。
高职院校应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群,体现行业特点,适时开发行业和社会需求度强的新专业[3]。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做到与时俱进。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围绕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发挥优势、注重效益、保证重点”的原则,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形成办学特色,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4]。按照石油化工产业链结构,石油化工产业分别由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成型五大模块组成。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是产业链的核心。专业建设以行业核心岗位群为专业建设立足点,凝练出专业建设的五大核心建设体系的主要内容,即: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58433”石化类专业建设模式,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
2拓展综合性专业实训平台建设,构建能力递增型实训基地。
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集约化、流程化的发展,学生在石油化工企业现场很难得到深入一线的考察与学习机会,因此,校内石油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是石油化工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5]。利用装置现场操作和仿真软件操作两种技能培训手段,构建了真实和虚拟结合的立体化学习情境,搭建起基础化学实训平台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平台综合性专业实训平台的能力培养递增型三大实训平台。基础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和化工单元设备操作训练培养通用专业操作技能,小型化工装置侧重体现真实化工过程,化工生产装置仿真软件反应真实工业生产操作控制过程,与生产操作最接近。在综合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共享性实训项目的建设,兼顾各专业的个性实训项目建设,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考虑专业拓展。根据各专业的核心工艺,通过小型生产化工装置和典型化工装置仿真软件,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培训。石油化工实训基地是以石化、炼油专业为核心,兼容高聚物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精细化工等诸多个专业的综合性实训平台体系,为石油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切实保障,同时强化实训基地管理,提高能效,为化工类专业群的快速协调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图1能力递增型实训基地建设
3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建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遵循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原则[6]。从对应国家职业标准入手,通过深入企业专业调研,分析生产过程职业岗位群组成,从职业岗位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将其提炼转化成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构建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石油、化工产品成千上万,究其生产过程均可概括为:原料准备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后处理产品。不同生产装置仅处理原料和加工工艺过程不同,设备都是通用的。基于工作过程,从职业岗位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出发,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适用于化工类各专业。
4系统设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历练培养专业骨干。
高等职业教育在对教师的要求方面,既有教师的普遍性要求,又有特殊性的要求。在教师的培养上,不但要重视特殊性要求,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更要重视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满足教师普遍性的要求[7]。一流的教学团队永远是人才质量的切实保障。培养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一线的主力军,才能促进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从高技能人才培养实际出发,经过对 “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全面分析,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发展要求,探索提出了“九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九方面具体的锻炼与实践,系统全面地提高了整个教学团队的综合实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图4青年教师培养培养模式
5实施服务前移战略,从10个方向切实有效落实校企合作。
重视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8],职业院校必须坚定不移的校企合作。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从浅、中、深三个层面,沿着10个方向逐步地落实,即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岗前(岗中)职业培训,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聘任,教师下厂锻炼,教师参与或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带动专业内涵建设、服务社会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产学研协调化发展,促进了办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赢得了服务企业的好评的同时,提高了学院办学声誉,扩大办学行业影响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作为一所闻名国内的石油化工高职院校,我们在石油和化工类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但是,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的骨干特色专业,探讨如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职教人的责任,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顾坤华. 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战略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5-8.
[2] 何志忠.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难点与路径[J].高教论坛,2013(1):120-122.
[3] 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5-8..
[4] 胡开明,陈建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讨[J].职业技术,2013(2):65-66.
[5] 刘振河. 石油化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石油教育,2013(4):67-70.
[6] 严权.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3):61-64.
[7] 杨浩,李建兴,等.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4):69-70.
关键词: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现状;趋势
1石油化工污水概述
1.1石油化工污水水质特征
在我国,石油化工的生产与其他产品生产并不相同,石油化工主要以石油为基础,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生成,这一过程比较复杂,其中产生的污水也比较多。现阶段,我国的石油化工所产的污水中都含有大量的氨氮、硫以及氰化物等污染物质,然后根据生产技术和产品的不同,其中产生的污染物也不同。不仅如此,当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材料、设备进行调整修理时,也可能对污水水质造成影响,进而阻碍了企业污水处理工作的进行。
1.2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流程与处理工艺
在以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只注重发展,并没有了解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所以生产装置都在使用干净的水源,而且,石油化工所产生的废水也直接排入到污水处理设备中。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环保节约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人们开始对污水进行处理然后应用到一些对水质没有什么要求的生产环节中,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注重对污水的处理工作,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3石油化工污水的源头控制措施
石油化工污水的来源一般是石油钻井单位和石油炼化单位,为了降低污水的污染程度,对其源头必须采取可行有效的控制措施。石油钻井单位化工污水的源头控制措施一般是合理选用泥浆体系及泥浆的使用与回用。(1)搞好钻井设计,合理选择井身结构、井眼尺寸及钻井技术。采用定向井、丛式井组可节约井场占地,可以减少钻井过程对地貌的破坏。另外,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打多口井,可以提高泥浆和泥浆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钻井废水的排放量。钻水平井与取得相同产量的钻直井相比,可以减少钻井占地,节约钻井进尺,从而减少钻井液排放。分支井钻井是指在一口主井眼中钻两口或多口水平井。分支井在节约钻井进尺、减少能源消耗、提高钻井泥浆及废水的重复利用率,与水平井所起的作用相似。小井眼技术是指井眼直径不同于常规井的钻井工艺。当钻井深度一定时,井眼直径越小,废钻井液的产生量越少。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细孔井工艺会大幅度降低钻井废液产生量。(2)提高钻井泥浆抑制能力,控制地层造浆。具体措施是采用具有抑制泥页岩水化作用的钻井液,抑制由于地层水向井筒浸渗而形成的表面造浆,从而减少在表层钻进时泥浆量的迅速增加。(3)提高钻井泥浆固相控制效率。钻井液密度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其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钻井液的重复使用,泥浆中的固相含量一般会逐渐升高,升至一定限度后必须加药加水重新调制,因此,提高钻井液固控系统的处理效率,控制钻井液中固相含量的升高,对减少钻井液的产生和排放量起着重要作用。(4)搞好固井,防止固井工程事故,减少钻井废液的排放量。(5)石油炼化单位的源头控制措施。①改善生产工艺,减少污染药剂的使用,以污染量小的药剂替代高污染药剂。②提高生产技术,引进国外低污染的生产线。③增加人工监视环节,确保污染源头降至最低,排除意外污染风险。
2石油化工污水处理面临的挑战
2.1污水含硫量增加
现阶段世界原油质量开始变重,尤其是含硫原油以及高硫原油比例持续增加,由于国际油价的持续波动,进而就会出现一定的原油差价,所以就会使得加工含硫原油措施持续改进,中国石化进口的原油里面,低硫的原油开始减少,但是含硫以及高硫原油持续增加。其中之所以会造成含硫污水最主要的就是一些机器在进行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进行处理所致。
2.2污水水质变得复杂
最开始世界上原油质量变重,品质进而降低,还有就是会出现一些杂质,国内重质的原油以及高稠的原油持续增多,有一部分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增强自己的原油深加工能力,还有就是开始加工劣质原油。由于石油化工以及基础化工利润空间开始缩小,大多数的石油化工公司开始重视一体化发展,并且开始重视精细化工,进而增长产业链,这样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因为水资源的消耗,使污水水质变得复杂。
2.3污水深度处理以及污水的回收利用要求越来越严
石油化工企业污水水质变得复杂,之前的处理污水的形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环境保护的需求,对于污水的处理需要经过深度处理才可以达到现阶段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不仅如此,通过研究我国的石油化工能够看出,三分之一的企业都是在干旱地区,除了长江沿岸地区还,其他的石油化工企业都会存在水资源缺少的情况,尤其是在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这些地区的化工企业都会存在缺少水资源的情况。
3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方法
3.1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方法
现阶段,我们国家在处理含硫污水的时候,一般使用的是物化处理的形式,其中包括氧化法、气提法和沉淀法。气提法和氧化法在石油化工企业里面使用比较多,一般能够达到较高的去硫率。氧化法去硫的主要流程就是使用催化剂,进而把硫化物变成无害物质进而完成对于污水的处理。气提法的具体流程就是使用单塔和双塔这样两种设施,在外国一般使用比较多的是双塔蒸汽汽提法。不仅如此,由于污水处理技术的持续进步,进而产生了较多的新型技术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些新型处理形式有着较多的优点,并且可以提升有机污水的可生化性,当处理污水的时候有着显著的效果,所以得到了企业高度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2污水深度处理以及污水的利用
(1)石油化工污水深度处理和回收利用,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由于存在水资源缺少的情况进而严重限制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所以需要高度重视对于污水的处理以及回收利用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在进行石油加工的时候不仅会造成较多的水以及水蒸气的流失,而且大多数的水体都会变成污水,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对这些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把污水转换成可用水资源。还有就是通过处理的污水可以使用于企业杂用水这些方面,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水资源利用率。(2)城市污水回收利用于工业水。城市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会产生较多的污水,由于这些污水的水质会好于石油化工污水的水质,所以深度处理技术难度会降低,并且在大多数的地区能够使用城市污水回收利用和石油化工产业相结合,进而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4结语
由于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的持续增强,并且我国可用水资源的减少,人们开始增加对于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重视程度,由于石油化工污水比较复杂,并且有着大量的污染物,进而很难进行处理,并且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一般的处理技术很难完成处理工作。国内外对石油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固化、注入深度地层、沉降处理后直接排放、回注、焚烧、填埋等化学和物理方法。化学固化法可以使被固化后的有害物质不再向环境和地层进行扩散和迁移,但固化处理需很高的资金,一次性处理量大;回注法是将石油化工污水化学絮凝等方法处理后应用于配制钻井液或将其注入井中,但是优良的絮凝剂较少;焚烧法处理资金较高,而且会给大气造成二次污染;填埋法易对地表及地层水产生污染。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石油化工污水进行了处理,但是石油化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未完全分解,依然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所以,当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使用高级氧化生化组合技术或者是厌氧好氧组合技术,并且需要增深对于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而促进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俞磊,陆祺.关于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化工管理,2014,(32):270.
[2]韦浩.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化工管理,2014,(32):273.
[3]邓晓桐.论述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运用及未来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4,(17):141.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 安全经济学 安全投入 安全效益
一、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的意义
1.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有助于石油化工企业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和安全决策。企业管理层经过安全经济分析,能够明确包括安全决策本身在内的各项管理活动和各有关活动的安全性能要求,提出多重或双重有效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负效益应进行充分的估计,并做出预防性准备。因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是决策层制定经营战略和安全决策的依据,是石油化工企业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和安全决策必不可少的工作。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帮助企业合理进行资金分配。财务管理是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处于整个管理的核心地位,如何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资金分配涉及到安全成本、生产费用、风险投资、福利保障计划等。进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可在安全投入资金、设备折旧费、员工福利保障计划、安全成本等方面,为安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企业进行合理资金分配。
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可以优化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使企业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是企业总成本和总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的关系,使石油化工企业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企业管理者通过事故预防的博弈模型,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的不安全行为的成本对石油化工企业收益的影响,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管理者监督成本与员工违章率的关系,以及从何入手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手段,加大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力度。
二、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无益消耗和经济损失的减轻,以及对经济生产的增值作用是安全的经济效益。生命与健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安定,是安全的非经济效益,它们的实现是通过安全技术的、管理的、教育的手段,通过减少事故发生、危害事件发生来实现的。
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它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耗和损失,简称为减损收益。
2.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简称为增值收益。
三、石油化工企业增值收益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增值是指安全对石化企业经济生产的贡献,这是“安全是生产力”作用的体现。安全的生产力功能通过三方面来实现:首先,职工的安全素质是生产力,即对于一个生产工人,提高其安全素质不仅是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重要的还在于其安全素质的提高能够提高其生产的工效,体现在工人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高效;二是生产资料中包括安全设施、装置、设备等,生产资料是生产力,显然安全设施、设备等也随之与其完成生产力的作用;三是安全对于技术创造的安全环境,保证了生产技术功能的实现,因此,也从中间接体现生产力作用。增值收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安全生产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
四、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的估算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不但包括经济效益,而且还包括非常经济效益,因而单纯的计算其中的某一部分还不能反映整个安全效益的全貌,在上面我们对安全的非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的定量化,但是由于非经济效益定量化的复杂性,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很难精确化的计算出来,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们采用下面所介绍的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求出安全效益,层次分析法就是根据安全的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经济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关系。
所谓安全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就是对提高安全水平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期在提高安全水平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是指研究生产和生活中,安全活动投入所带来的利益与投入消耗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15]。所谓的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就是对安全和安全管理进行经济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以期在改善安全的同时,为石油化工企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说,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就是从经济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应有经济分析方法对不同的安全水平和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主要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理论分析,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的合理确定以及优化问题尝试着进行了理论上的评估,特别是对通常难以量化的非经济效益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分析。
2.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不像石油化工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那样能够取得最快最直接的经济效果,它具有间接性、隐蔽性、潜在性等特点,因此不容易被人们所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的考虑,对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随意削减。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投产后的生产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生产不能健康运行。所以,要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一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
3.从理论上求得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的最优配置和其最优方案的选取,将提到的效益估算运用到石油化工企业之中,计算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中为石油化工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3] 李红霞,田水承.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4月:270-277.
[4] 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1-12.
[6] 屈 奎.企业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分析[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5.
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更加注重石油化工企业的建设。在石油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行中,供配电系统起着保障作用和决定性作用,因此,重视对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十分必要。
关键词:
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系统;应急电源;用电负荷
自20世纪70年代起,石油化工企业就已经以大油田为依托开始发展起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90年代的石油化工企业已经在生产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突破,呈现繁荣发展之势。与此同时,石油化工行业的电气系统也发展起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石油化工企业的规模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供配电系统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因此,在科学技术得到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采用适当的供配电方式,在保证供电能够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变得十分紧迫。
1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特点
1.1必须保证用电负荷的稳定性保证用电负荷的稳定性是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系统设计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比较重要的用电负荷,不仅要配备一级用电负荷电源和二级用电负荷电源,还要为其加设应急电源,且不允许在应急供电系统中接入其他负荷。此外,不允许应急电源与工作电源并列运行,以免在工作电源发生故障时,应急电源被拖垮。
1.2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石油化工企业多为连续性生产,即使电力系统中只有几个周波出现异常,也会导致大部分生产装置无法正常运转,甚至停运,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②随着石油化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用电负荷和设备装置也不断增加,采取何种方式控制整个电力系统、选择哪些电气设备等都直接影响到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石油化工企业可以采取合理的防雷措施,利用浪涌保护器对系统中的部分装置和设备进行保护。③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易燃易爆品是常见物品,一旦存放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设计供配电系统时,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
1.3启动困难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用到一定数量的大型异步电动机。这些大型异步电动机具有启动次数少,但启动花费时间长的特点,严重影响了企业供配电系统的启动和运行效率。
1.4需留有一定的扩容空间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用电负荷扩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企业进行改造或增加新的装置时,要相应的进行负荷扩容。因此,在设计石油化工企业的供配电系统时,要留有一定的扩容空间。
1.5拥有自己的热力发电厂石油化工企业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的专用热力发电厂,从而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多层保障。热力发电厂的规模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需求。此热力发电厂既可以为企业提供备用电源和一定的负荷,用于满足企业的内部用电需求,又可以对外售电。
2供电电源及其运行方式
石油化工企业需要的用电负荷一般都在60MW以上,其供电电源一般采用两个独立的电源,各级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在运行时,既可以单独运行,又可以分列运行。双电源单运行时,只开启一个供电电源。当运行的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自动启动,投入使用,通过此种方式为企业持续供电。这种运行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容易引发生产混乱。双电源双运行则是两个电源都处于运行状态。应用此种运行方式的优点是当其中某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可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影响,缺点是需要换电倒闸,操作比较复杂。
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3.1分压防护方面均衡分压是指分解雷击后产生的高压,以避免供配电系统因遭受雷电高压而出现故障。此种防护措施主要用于电气施工控制。在设计防护系统时,要注重系统的灵活性,保证供配电的可行性,并以额定电压为参考依据,合理连接供配电设施,使电压的分担既均衡又有效,保证雷击发生时,防护系统可以及时释放雷电产生的瞬间高压,从而保障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系统的安全。
3.2雷电防护方面供配电系统的雷电防护是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当前,常采取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在建筑物上面设置一定的防雷装置。对于石油化工这种特殊性质的企业来说,应将储油罐等易燃易爆品的防护与防雷结合在一起,从而使防护作用最大化。另外,高强度雷击产生的高压会对电路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设计供配电系统时,还要将短路故障考虑在内。通过运用无窗封闭结构、屏蔽笼原理的屏蔽技术进行电路连接,以此减弱或阻碍电磁波传播,使系统设备在电磁波影响下产生的感应电流变小。
3.3节能方面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庞大而复杂的供配电系统而言,节电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而从整个供配电系统来看,合理选择电力变压器容量和降低热损耗等是节电的关键。为此,可以应用新型铜芯变压器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电力线路路段较长、数量较多、损耗大的问题,可以通过缩短线路铺设路径、在负荷集中的地方设立变电所等方式来解决。
3.4电气接地方面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工作接地处理、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接地处理可以有效保障生产的安全,防止工作人员触电。通常,接地技术分为两种,即浮地接地技术和多点接地技术,前者是对电子设备的外壳作接地处理,将雷电击中建筑物或设备时产生的高电压及时、合理地释放出去,进而起到保护作用。
4结束语
鉴于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保障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尤为重要。在设计时,应将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的特点和各种安全因素、节能因素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覃业军,宋毅.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系统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8):679.
[2]马宁,柳茜.石油化工企业供配电系统设计[J].天津化工,2013,27(1):60-62.
一、教学内容选择
(一)教材的选择
关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职教材较少,而且实践性教学内容篇幅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教学中对实践教学课时的要求。本课程选择陈长生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教材。课程组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正在编写石油化工实训指导书。理论教学与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结合,完成培养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操作与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所选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规格指标、原油评价方法及加工方案确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艺和主要生产操作技术以及介绍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在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岗位群中该课程主要对应工艺操作岗位、工艺控制岗位、管理调度岗位等。讲授各岗位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遵守的岗位职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因此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操作同等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中补充了与炼厂实际生产相关的实践知识。一方面 ,我们把石油炼制技术分为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组成与性质、原油加工方法的确定、石油加工方法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注重介绍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方法、过程、装备和系统 ,以及介绍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阶梯。另一方面,我们将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对每个部分设计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例如 ,在催化裂化部分 ,设计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停车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讨论
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使职业院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表现为:学生知识基础差,厌学、不自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职业院校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质量不高。
(一)教学资源库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讲解来完成对设备、生产的认识,因此出现了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学习兴致不高。为此课程组教师们通过《石油炼制技术》院级精品课的建设,搜集了大量的视频、动漫、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工厂一些实例和生产设备运行搬到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时首先通过动漫展示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发动机工作时汽油的运行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以及对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任务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法。它有为目标性和教学情境而创建的“任务”,使学生根据真实的任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并逐步通过操作、演练充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例如:教师介绍粘度概念,提出“测定90号汽油的粘度”,由学生分组讨论,查找测定方案,再由教师指导确定测定方案后按组实施测定,最后通过报告方式完成任务。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适合本课程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师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听、练习、作业。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在“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授课中,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变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自学讨论、完成任务、汇报任务、互评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首先将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组成的小组,所下达的任务要求每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讨论、方案汇报等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的配合使实践丰富了理论,增加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除了教学实验装置为基础外,课题组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石油产品的实验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当中坚持预习、提问、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工作,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占据了总分的60%),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炼油企业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扩展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期末考试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每项各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 完成情况;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则考核文献查阅、报告书写规范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成绩考核针对于实践操作过程的问题、课堂设问中学生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快速反应、归纳总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则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有力地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石油炼制技术这样一门最能体现生产与操作特点的学科,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学适应时代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