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质灾害处置方案范文

地质灾害处置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质灾害处置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质灾害处置方案

第1篇:地质灾害处置方案范文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凤凰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办事处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准备工作。

第四条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险情,应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章地质灾害等级和灾情报告

第五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第六条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街道办事处或者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资源部门或者区人民政府。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24小时内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24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12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以后每24小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调查结束。

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应在6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同时越级速报市国土资源局,以后每24小时向国土资源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调查结束。

第七条发现地质灾害威胁人数超过500人,或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凤凰路街道办事处、国土所接到报告后,要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上报有关部门。

第三章应急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平时为凤凰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指挥长,分管副主任任副指挥长,国土、交通、水利、卫生、公安、武装、农业、民政、财政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凤凰路国土所,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审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

3、协调、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4、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时,组织成员赶赴现场,指挥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七、治安保卫组职责:

由公安、武装等部门组成。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七、治安保卫组职责:

由公安、武装等部门组成。

5、配合红塔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第四章地质灾害处置

第九条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红塔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国土资源厅或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区、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配合。

第十条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凤凰路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即为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办公室、各专业组组成。

第十一条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的职责:

一、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

1、制定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计划和对策措施;

2、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3、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地质灾害发生地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情况;

4、负责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对水、电、路、通信实施有效管理,维护抢险救灾和社会秩序。

二、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市级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区级抢险救灾指挥部保持联系;

2、负责救灾物资、资金的筹集、安排、调运;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审核,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红塔分局报告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经指挥部审核批准,向社会灾情,编写、印发抢险救灾简报。

4、组织、协调各专业组的工作,与上下和各方面保持沟通和联系,保障信息畅通;

5、贯彻落实上级批示和传达红塔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指令;

6、负责处理凤凰路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三、抢险避灾和灾民转移安置组职责:

由民政、公安、武装、农业、财政等部门组成。

1、组织人员疏散避险,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

2、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

4、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处理死难者的善后事宜。

四、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职责:

由国土、交通、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

1、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进行调查,确定灾害等级、成灾范围,尽快查明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分析发生的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依据前兆特征判断其危险性程度、激发条件,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

3、为地质灾害的救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

4、编写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和应急调查报告。

五、基础设施抢险和应急恢复组职责:

由交通、水利、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

1、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通信设备和线路,保障抢险救灾通信畅通;

2、尽快配合抢修恢复遭受损坏的公路、桥梁及有关设施,确保灾区主要干线道路畅通,保证抢险救灾人员、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灾民的疏散;

3、尽快配合抢修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抢险救灾和灾民基本生活。

六、医疗卫生防疫组职责:

由卫生、环保等部门组成。

1、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

2、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疫情;

3、迅速调集、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第2篇:地质灾害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滑坡远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151-02

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系统的内容

地质灾害是指源于自然以及人为的地质作用对生存环境造成的灾难性破坏。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地层崩塌以及地层裂缝等。在地质灾害研究中,关于滑坡、泥石流类灾害的研究是行业研究的重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系统是基于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相应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划定一定的地质灾害预警方位,用以监测该范围内的特定地质灾害在变现象,并将监测结果、破坏信息以及诱发因素等以信息平台的模式进行。在这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系统中,使用人员可以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且根据现场搜集的地质变形因素和相关因素进行规整分析,进而对地质灾害情况的稳定性状态和变化趋势做出预判,从而达到揭示地质灾害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为地质灾害治理及决策奠定基础。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系统中主要使用的专业设备有:位移传感器、雨量计、视频监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动态记录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系统可以和地理信息测绘系统紧密结合,两者相互配合,充分补充在地质勘察中发现的不良地质情况,进而对不良地质情况中的地质灾害实施预警和监控,同时采用系统中的资源分析调配,采用构建地质灾害模型的方式来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师范系统还可以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实施连续、实时、动态的监测和检测,及时获取和记录全面准确的数据,并且采用信息系统自动化集成技术进行分析,协助相关的地质灾害处理和决策部门针对地质灾害情况进行高效协调处置,进而节约地质灾害救援时间,避免地质灾害影响的扩大,尽最大可能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2 滑坡远程监控的要素及子系统配置

滑坡远程监控作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其监控内容较为专业且单一,需要配备的专业仪器及系统配置相对较为简单且使用便捷,主要针对滑坡这一单项地质灾害专门配置,具有高效、简洁、明晰的优势。

滑坡远程监控子系统的设备配置主要包括:

①智能型电子测斜仪:主要测量XY两个维度,测量范围为±30°,自带温度补偿以及相应的数据输出端口。

②高智能裂缝宽度仪:量程200 mm,分辨率0.01 mm,自带温度补偿以及相应的数据输出端口。

③智能型雨量计:分辨力0.1 mm;降雨强度测量范围0.01~8 mm/min;测量误差:±0.2 mm;输出信号RS-485接口;雨量计本机存储记录容量大于1.5 a。

④多数据采集传输仪,采集仪主要针对单类型地质灾害进行多数据采集,采用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网络进行监测数据的传输及预警,并且绘制预警曲线,使用者可以进行实时查询,并且设置预警警告。此类数据采集仪可以针对滑坡、泥石流、岩石崩塌等单类型地质灾害进行多数据监测和远程警示,但是对于综合性的地质灾害则需要进行调试,目前效果仍未尽如人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边坡的受力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在暴雨水浸情况下极易发生岩体移动和滑坡,形成地质灾害。为防止这类地质灾害的发生,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对这类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边坡进行远程监控以及远程警示,并且根据监测的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绘制预警曲线,并根据预设情况出相应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目前的滑坡远程监测主要以调查岩体移动量、移动速度为主要手段,监测地质灾害时的地层演变信息和诱变因素,根据滑坡监测的数据结果,结合岩体力学和水文地质学科的调查分析,汇总出不良地质岩体移动方向的预设型资料,进而分析得出岩体移动的规律,设置数理模型来预判定不良地质移动岩体闫滑动面移动的位移、边线以及不良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滑动倾角等数据,从而判定岩体移动带来的影响,形成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报告和监测预测报告。在稳定性评价报告和监测预测报告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地质灾害治理的综合意见,才能对移动的滑坡岩体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3 滑坡远程监控预警示范系统应用方法

滑坡远程监控是在处置不良地质情况中用于预测及分析滑坡情况的方法,集合了监测仪器、监测数据搜集分析,并且结合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和预测预报等技术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滑坡监测一般可以分为几种监测方法实施,常规型的监测方式是采用位移监测法,目前的滑坡远程监控仪器已经可以进行毫米级的监测。而在部分重点工程中,如果采用高精度的位移监测方法,剔除了影像影响,则可以达到0.1 mm的监测精度。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是光纤应变分析技术之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技术,又称BOTDR技术,这项技术此前主要应用于大型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安全监测和健康诊断,且在电力、通讯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是应变监测和监控的主要手段。在我国,首先由三峡水库区中巫山滑坡监测中应用BOTDR技术。与传统的滑坡监测技术相比,BOTDR技术具有综合行、实时性、高精度和长距离的特点。由于采用了合理的点位布置方式,不仅可以长期使用,而且可以直接控制多个施工阶段以及后期使用过程,可以非常方便的对各类边坡的不同部位进行监测。而且由于这种技术才用了多种复合方式,使用多种有效监测方法进行对比校核修正,实现了错误数据剔除,使得数据更接近于真实,更为可靠。而且由于其实现了空中、地表、以及深达不良地质灾害体内部深部的立体化监测网络,建立了相应的数据模型,也增强了数据应用能力,加强了数据综合判别能力,同时也就促进了地质专业人员数据分析的精度,也相应提高了对地质灾害评价和预判能力。

在滑坡远程监控预警示范系统中,基于ESRI Arc GIS平台,以 2.0为开发平台,选用C语言,Web服务器采用IIS,在线数据通信部分在.Net平台使用C/S与B/S相结合的模式开发方式;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选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Express或Oracle 10 G数据库,可以实现滑坡监控BOTDR技术的综合管理,同时开发了多个应用平台和管理权限,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技术要求。

在大型的长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中,采取多点位传感器布置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这样的方式进行滑坡监测,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多点和线路布设的模式。采用网状布设模式,结合地理信息处理系统,则可以在边坡的每个单元都可以采集到多个信息,将这些收集到的不同信息进行系统集中处理之后,就能够得到该地区的地质灾害三维图像数据。而随着地球物理系统的全面运用以及地质勘察勘探方法中关于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资料传输能力都由计算机来高速实现,高分辨率、大图幅、大样本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实现,进而将滑坡监测技术推向二维和三维采集系统方向发展。由于有计算机参与,在数据收集上可以通过加大测试频率次数进而时间长时间序列上的滑坡监测。

4 滑坡远程监控现场布点及方案

在一般的滑坡监测中,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来判定边坡岩体不稳定范围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岩体移动的方向。在选择相应的滑坡监测方案前要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实地的考察,选取最为适宜的监测方案和监测仪器。对于设备的集成度、自动控制模式、数据标准化程度和信息模式等,由滑坡监测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决定,针对大型的长期地质灾害监测,应建立相应的数据整理系统,优选相应的监测参数后,采用多参数数据组合、设备选型调整等方式进行系统优化,以便应用于不同的地质灾害规模、针对不同的地质危害程度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

5 滑坡远程监控后期内业及管理

在滑坡监测外业进行之时,应及时开展相应的内业工作,对观测结果进行成果整理,根据收集到的滑坡数据计算和绘制滑坡曲线图。对于较为简单的滑坡监测,采用手工数据整理以及绘图就可以达到报告要求。但是针对大型长期项目监测,则需要进行系统建立和数据录入,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以及高速运算的优势,由系统出具相应的滑坡曲线图。基本的岩体移动范围确认之后,就能够在岩体移动变化较为活跃的区域,在增加一些分散的观测点,通过对于移动观测,了解到每个测点的移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对初步的岩体移动区域划定进行校核,同时针对位移点数据结合观测线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内业处理,就可以通过对多测点移动值大小以及方向的分布情况分析,总结出不良地质滑坡岩体移动的方向和趋势。根据分布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就可以求出观测点移动总方向的请教,从移动的倾角及倾向就能判断可能产生滑坡的空间位置。在数据模型监测系统中,一旦发生移动曲线的突变情况,出现跃迁进入岩体临滑突变阶段,就能够根据监控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采取相应的财产及人员转移信息,避免人员及财产损失,并且为后续的不良地质情况处理提供相关的准确数据和信息。

6 结 语

伴随着地球物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情况也衍生了不同类型的监测技术和方法。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用远程监控方式对滑坡进行监控,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也达到了长期监控及时处理的目的,保证滑坡的监测效果,满足地质灾害治理要求。

参考文献:

[1] 丁继新.边坡位移监测的若干技术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5).

[2]施斌.BOTDR应变监测技术应用在大型基础工程健康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

[3] 魏彪.测氡技术的工程地质应用及其在三峡库区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5).

第3篇:地质灾害处置方案范文

自2006年12月4日启动矿权整顿整合工作以来,各工作小组和相关企业,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准的整顿整合方案稳步推进矿权整顿整合,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基本达到了减少矿权数量、规范开采行为、治理地质灾害、完善内部管理,基本解决因矿界重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目标。

(一)铅锌矿权整顿整合情况。

河东片区:采取由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昭通市铅锌矿统一收购其余7户私营铅锌矿的方式进行整合,已实现成功收购的目标,签订完善了各类收购协议文本,支付协议收购总资金6620万元。新矿权的《开采利用方案》、《安全状况评价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等方案报告已经县领导组审批同意,上报市直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办理了相关证照。新矿权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已经专家组审查,领导组批准。目前,企业已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测设计,向加工基地交纳足额保证金,进入边治理、边开采阶段,部分地灾的治理已基本结束。

河西片区:片区内的原矿权人采取自行协商、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新公司的方式进行整合。其中,一平台由原8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八合光大矿产开发有限公司;二平台由原7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红尖山铅锌矿有限公司;三平台由原7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莲花洞铅锌矿业有限公司;黄木块片区由原2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钻宝山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新组建的4个公司已签订了整合协议,完成了预登记,新矿权的《开采利用方案》、《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等已经县领导组审查同意并上报市直部门评审通过,办理了相关证照。新矿权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已经专家组审查,领导组批准。目前,各企业正按照领导组的要求,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测设计,在交纳地质灾害治理保证金后,进入边治理、边生产阶段。

整顿的18户铅锌企业,已有7户企业主动申请退出,其余11户企业已按领导组和工作组的要求,制定了整改方案,其中8户企业经领导组批准,相继开展了各类整改工作,目前已基本整改结束,进入恢复生产阶段。

(二)煤炭矿权整顿整合情况。

在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规划区内共有煤炭企业9户,其中:属于关闭的煤矿的4对,属于整顿的2对,属于整合的3对。目前,属关闭对象的,已严格按照省政府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了彻底的关闭,并落实了严厉的监管措施。整顿的2对矿井正按照行业政策要求,监督其进行整改。整合的3户企业,工作组正按整合方案要求进行整合,目前许家院煤矿已达成协议,签订了协议书。同时,对发路联营煤矿等5户企业矿权范围因采矿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处置,已协调资金3.06万元对房屋受损严重的30户农户采取临时避让措施,对受灾的16户86人已支付地质灾害补偿金57万元。同时,由企业垫资地灾鉴定费22.2万元聘请了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地灾鉴定,待7月份根据鉴定报告协调企业和受灾农户进行补偿安置。

二、资源深度开发工作进展情况

(一)铅锌项目开发建设情况。

总投资2.3亿元,年产值达15亿元的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日产2000吨铅锌选厂已于4月9日开工。加工基地抽调了3位同志作为协调服务工作人员,协助角奎镇协调和处理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明年8月份左右建成。

(二)煤化工项目开发建设情况。

1、总投资1.5亿元,年产值达2.88亿元的云南天力煤化有限公司60万吨电石厂,第一期12万吨电石厂项目土地征用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预计7月份启动建设。

2、云南旺立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年产60万吨精煤洗选厂和年产10万吨铸造型焦厂建设项目已向市有关部门上报项目建议书,待审批立项后,加工基地将抓紧督促旺立达公司尽快启动两个项目的工程建设。

三、加工基地建设进展情况

(一)调整和完善加工基地管理体制。

为进一步理顺基地管理体制,完善机构,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和服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加工基地制定了基地管理体制调整方案,市委、市政府已批复同意,具体调整的内容是:

1、设立两个内设机构。一是党政办公室,主要履行机关文电、日常行政事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职责。二是综合科,主要履行联合执法、监督执法、协调执法,为企业协调各方关系,提供各种服务等职责。

2、设立三个派出机构。一是国土资源分局,主要履行贯彻执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编制国土资源规划,承办项目用地立项报批,组织调处国土资源重要权属纠纷,组织实施基地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租赁、转让、交易等职责。二是安监分局,主要履行基地范围内涉及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组织协调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依法监督检查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等职责。三是环保分局,主要履行基地规划区内各级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矿山企业污染防治规划,污染防治及对治理设施实施监督,组织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组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审批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和组织竣工验收等职责。

3、设立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派出所,主要履行基地规划内的社会治安、安全保卫工作、治安管理、企业内部治安管理制度和行为的规范、民爆物品的审批和管理、矛盾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协助有关单位对规划区内企业的其他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理等职责。

4、成立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科技咨询中心,主要履行企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协调和组织,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工作,完成基地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等职责。

(二)强化管理与服务。

为推进矿山管理规范化,推动矿山企业科学办矿、安全办矿、规模办矿,矿冶加工基地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制订了矿山企业民爆物品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召开矿山业主会议,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矿山管理,并与企业签订诚信建设协议,促进企业规范开采、合法经营。同时,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情况下,承诺为企业提供以下协调服务,一是办理土地使用、环保、安全、建设、规划等属县及审批权限的相关行政审批手续;二是办理公安机关民爆物品审批手续;三是办理企业工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四是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创造和提供培训的条件;五是帮助协调需要市级及以上行政部门审批办理的相关事项。同时公开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积极做好工业统计工作。

为贯彻落实好(彝政办通[2007]17号)《关于加强工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4至5月,加工基地委派了一名工作人员到市里进行能源统计节能管理培训,到县统计局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同时,将聘请县统计局人员对各矿山业主、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规范基地内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实时、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动态,为基地未来发展方向和县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四)继续抓好小发路煤矿企业改制工作。

小发路煤矿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兑现工作已完成,现正抓紧解决小发路煤矿企业改制工作遗留问题,已清理企业改制中遗留问题76件,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加工基地逐一加以解决。

(五)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做好工作。

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长效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加工基地的发生。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紧紧围绕基地规划区内企业改制、重点项目建设、矿界纠纷、矿权整顿整合、地质灾害处置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和调处。到6月20日为止,共接待调处了55件次上访事件,重点对县委督查立项的13件件作进一步调处,明确了责任人和办理时限。

(六)加强机关内部管理。

一是机关党支部工作。进一步完善《党支部主要职责》、《党员“”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及党员例会,不定期召集党员集体学习党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党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此外,凡涉及重大问题,召开党工委成员会议研究决定;开展了一次给贫困老党员献爱心活动。二是挂钩扶贫工作。经常到挂钩扶贫村龙潭村了解经济发展状况,帮助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主题,单位每一位干部职工结队帮扶1户困难户。三是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加强了机关财务、食堂、车辆和物资设备的管理。以节约开支为目的,财务管理实行主管领导一支笔审签,食堂管理由专人负责,车辆驾驶实行定员、定岗、定点维修加油,物资管理实行统一采购、一一清理登记入帐。四是机关办文办会工作。严格按照机关文件拟办、送审和归档程序,处理机关公文、来文来电。坚持每月上报一次加工基地建设进展情况和县委政府督查立项的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报告。

(七)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制定了2007年基地管委反腐败工作任务和措施下发到机关各部门严格执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廉政教育,凡涉及重要工作、重大经费开支、人事管理等都坚持集体研究决定;严格机关纪律,杜绝干部吃、拿、卡、要,严禁本机关随便吃请、请吃;严格审查机关干部入股采矿行为,对干部是否参与入股采矿进行了公示。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基地建设是全县乃至全市的新课题,对管理工作者要求高,目前基地管委会缺乏相应的对口专业人才,且工作难度大,虽然大家都尽了全力,但开展的许多工作还不尽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小发路煤矿虽然改制工作过半,但遗留问题较多,改制缺口资金大,必须投入很大精力逐步予以解决。

(三)辖区内地质灾害严重,涉及面广,受灾群众多,解决问题的难度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的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机制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开创加工基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局面,确保完成加工基地最终的任务目标,即: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以上,增加值20亿元以上,税收5亿元以上;形成煤锌电为主体的产业链,辐射全县,拉动县域经济多元化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实现××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为此,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动资源开发工作。

一是继续巩固矿权整顿整合成果;二是督促企业加快资源勘探步伐;三是推进深加工项目建设,做好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搞好日处理2000吨选厂和云南天力煤化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电石厂第一期工程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做好云南旺立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精煤洗选厂和年产10万吨铸造型焦厂建设项目审批立项的协调服务工作。同时,结合基地实际,加快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探索成立一个专门帮助项目办理前期手续的“项目服务中心”,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为入区项目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二)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经常性检查培训,进行安全整治,加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处理力度,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积极争取资金,继续解决好小发路煤矿企业改制遗留问题。

第4篇:地质灾害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新旧路基;搭接;处理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国民经济突飞猛进,国内高速通道远不及经济发展步伐的需求,亟待对现有的高速公路网络进行加密和改造。但是,不允许因高速公路网络的加密和改造中多占国土资源。由此,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要求在原来高速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改造。

一、新旧路基衔接常见病害

地基在上覆填土压力作用下的变形过程非常复杂,通常按其产生的机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S=Sd。Sc。Sz式中Sd―瞬时沉降;Sc―主固结沉降;Sz―次固结沉降。瞬时沉降(Sd)是在加荷瞬时发生的地基沉降,它是由土体的剪切变形引起的;主固结沉降(Sc)是地基沉降变形的主要部分,其沉降量占总沉降的绝大部分,对于路基沉降量的计算,通常是指主固结沉降的计算;次固结沉降(Sz)与时间的关系接近于直线,次固结沉降量占总沉降的比例较小,一般都小于10%,对于某些工后沉降要求较宽的工程可不考虑次固结沉降的影响。

二、软基处理技术和拓宽理论的概述

当前新建路基的沉降主要是采取分层总和的方法,但在路基的拓宽中,往往会由于新老路基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软基的侧向变形。因此,在实际的计算中需要采用二维平面应变的分析方法来对地基固结与沉降量进行比较。总体来说,当前我国软基上路基拓宽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加固软土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协调路基的变形其具体的处理方法如表1所示。

表1加宽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病害处理必要性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由于路面车动载和路基本身岩土应力作用;由于高速公路扩建改造工程不同于新建工程,其具有特有的时间条件、空间条件、地基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施工环境和材料不同而导致扩建工程施工复杂;因而将使新扩建路基和旧路基搭接面出现沉降差。而消除其沉降差是高速公路工程的较大难题,毋庸置疑,要使此路面的行车使用安全,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彻底消除此质量隐患,治理此病害。解决新扩建路基和旧路基搭接面所出现沉降差的问题,完全地治理因新老路基沉降不同而错台的病害消除工程的一切隐患。

四、新老路基的搭接施工工艺和技术

(一)土工合成材料处治技术

土工合成材料用在旧路加宽工程中,主要是利用其高强度、高韧性等力学性能,分散荷载,增大土体的刚度模量.改善土体或作为加筋土以及各种复合土工结构。采用土工格栅进行路基加宽病害防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l)结合路基填土高度,先按一定的坡度开挖旧路基的边坡,在路基的下部铺设一层或两层土工合成材料,中间填砂或风化土等粒土。土工合成材料能使衔接处受力均匀,并可起到类似钢筋网的作用。铺设土工格栅后,对边坡进行台阶式开挖,最后进行新路基的填土压实。

(二)施工处治技术

(I)边坡削坡。路基填土往往位于旧路基的边坡,因而必须对旧路基边坡按一定坡度进行削坡.削坡的方式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但削坡必须满足施_L期间的路基稳定要求。每次开挖完毕后,平整压实,进行复合地基处理施工。(2)台阶开挖。按照要求开挖内侧台阶.台阶数量尽可能多,为新旧路基的衔接提供更多的接触面,利于新旧路基的结合。在部分填方较高的路段采取逐步开挖的方式施工,同时做好排水与安全防护工作。(3)防水措施。开挖旧路基后.要及时截断路面过水.特别是超高段的流水,防止雨水直接冲刷边坡,在开挖边坡上铺一层防水胶纸或塑料布,以防止雨水渗入。迅速排除施工场地的积水,断绝外来水,确保旧路基的安全使用。(4)土工格栅的铺设。土工格栅采取横向铺设,保证其连续性.不能出现断裂、弯曲折皱、松弛,但又要避免过量拉伸。材料应堆放在阴凉处,严禁暴晒和雨淋,以避免其老化。(5)路基的填筑。根据区域的填料来源情况合理选择填料.新筑填料的物理性状要尽可能地与旧路基的填料相同;对于新旧衔接处的压实要尽可能全面,尤其是部分死角处。

(三)路堤的整体性滑动破坏

路堤的整体性滑动主要表现在拓宽的沿新旧路基结合面发生滑移,严重时可能会发生整体的坍塌。其主要原因是新旧路基的接触不紧密,所导致路基整体性差,容易发生剪切变形破坏;还有软土地基上新建路堤工后沉降远大于旧路堤,引起新旧路堤变形不一致。这种病害在软弱地基、高填方路堤、山区陡坡地形等拓宽路段较容易发生。当拓宽路基沿结合面滑移量较小时,新旧路基结合面会产生错台,导致新旧路基结合部位的路面开裂,雨水由裂缝进入,结合面急剧降低,给路基稳定性留下更大的隐患;当滑移量较大甚至整体坍塌时,造成拓宽路面整体破坏,甚至使原有路基相继出现失稳,致使原有路面也发生结构损坏。

(四)新老路基的搭接施工工艺和技术

首先是地表处置。在施工前要把搭接部位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无用土清理干净对土坑进行回填、夯实。对拓宽地基部位的填土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尽可能选用与原路基一样的填料填料要有较好的工程性能。填料有传统类型、轻质路堤型使用轻质填料能够有效减小路基的变形与沉降减少裂缝的产生。施工时要根据不同的填料选用合适的碾压机具还要选择一段路段进行试验方便对碾压选择合适的功率、厚度、遍数和最佳含水量等其它参数。检查压实度确保填土路基的质量合格。很多情况下拓宽路段会有软土地基要首先对它进行处理。现在对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办法有:换填法、塑料排水板、搅拌桩、EPS路堤、PCC桩等对于软土地基要结合其地层、公路等级、工期、沉降和环境要求这些因素来选择。对于拓展路基工程质量来说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水决定着路基问题的规模、范围和成因。如果是地面水或地下水破坏了路基的稳定就要采取引、排、拦截等其它措施这是针对新路基的。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旧路基的排水设备安排不合理与损坏也要对其进行相应处理例如修补、重新设置等。

(五)常用道路拓宽新旧路基综合处置方案

结合国内路基拓宽工程中应用的处置措施,提出了几种常见综合处置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可应用于低路堤路段,方案三到方案五可应用于高路堤或软土地基路段。1.方案一:台阶开挖。土工格栅低路堤的沉降较小,可以不采用特殊的处置措施,直接开挖台阶,如有必要可跨接缝设置土工格栅。2.方案二:天然沙砾。土工格栅当地基土较软弱时,为加快地基排水固结,可在新填路基底部铺设沙砾,并相应设置土工格栅。3.方案三:天然沙砾。土工格栅。轻质路基由于高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较大,同时对基础压力也较大,因此,适当用轻质路堤来代替普通填土,对于降低沉降量非常有效。4.方案四:粉喷桩。天然沙砾。土工格栅采用粉喷桩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同时结合土工格栅的加固作用,对于降低路基竖向沉降,减少沉降差效果非常明显。5.方案五:塑料排水板(碎石桩)。天然沙砾。土工格栅当地基土质过于软弱,含水量较大时,采用塑料排水板法将明显加快地基土的排水固结,使沉降加快,从而减少工后沉降量。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肩部分高速公路的运营力逐渐不足,这就需要对老路面进行路基拓宽,以往的很多工程实践显示,新老路基的搭接决定着老路的改扩建工程能不能获得成功,在拓宽公路的路基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注巴新老路基在搭接施工中的处理要点作为基础分析与探讨新老路基的搭接施工工艺与技术。

参考文献:

[1]廖小林,刘华.新老路基搭接施工工艺处理要点与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4,06:118.

[2]石灿义.山区公路拓宽中新旧路基病害机理分析及防治[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4,02:68-70.

第5篇:地质灾害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工作,基础建设,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档案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现实”的重要作用,档案的安全保管是档案工作最基本的任务。2009年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后十年全国档案工作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努力把各级国家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尤其是近些年自然灾害频发,都对当地及周边地区档案馆库建筑造成了巨大破坏,一些存有安全隐患的档案楼馆在地震或洪灾泥石流中倒塌,大量档案被掩埋在废墟之中,损毁严重、无法弥补。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试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入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档案安全体系的内涵

档案安全体系是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规范。包括档案安全政策法规及规范保障、物质保障、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档案馆建设、档案抢救与保护、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档案合理开放利用控制等档案安全的各个环节。基础设施是硬件,制度规范是软件。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不损毁,不丢失;二是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不失密,不泄密;三是确保档案的完整齐全并尽量延长档案实体和信息的保存时限。从档案安全的性质上说,前两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都是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减少的,后者则是主观努力虽可延缓但最终难以阻止的。从档案安全的范围上说,前两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都是局部的、偶然的,后者则是全局的和必然的。从档案安全给予人们的感觉而言,前两者造成的损失是有形的,是可感觉到的,后者造成的损失是无形的,是人们感受不到的。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现实任务,是主要任务,是现在必须努力完成的任务;尽量延长档案实体和信息的保存时限,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历史任务。实质上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已包含有尽量延长其保存时限的意思。另外确保档案的完整齐全并尽量延长保存时限,不仅涉及到现有档案的安全,也涉及到今后档案征集、保管、利用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更具全局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工作。

二、强化安全体系建设是当前档案工作的目标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我国档案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档案安全意识,研究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这是继“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之后在我国档案工作中再次提出的一个新目标。它体现了我国档案安全在档案工作中地位的提升,标明了档案安全是整个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醒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对档案安全必须倍加重视,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档案安全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要抓在要害处、防在关键点;要确保档案长久安全。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提出意义十分深远。因为不言而喻的是我国汶川大地经历了天翻地覆的阵痛;青海玉树地震又给人们带来新的灾难;甘肃舟曲泥石流使档案工作再遭重创。众多的自然灾害使我国的档案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前车之鉴不可忘,档案安全重如山。所以说“建设档案安全体系”的提出正当其时,不仅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筑牢防线夯实基础是当前档案工作的重点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从宏观上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基本理论、基础设施、制度保障、技术支持等诸多方面;从微观上讲贯穿于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关系到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具体到每一个档案馆,在建立各自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对照不同类型的档案安全事故,针对不同的档案载体、不同的保存状况、不同的存储环境等因素,找准安全隐患,明确档案安全防范重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安全保障方案,打造切实可行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要在心中构筑坚固的思想防线。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作为系统工程,在首先提高认识的同时,还必须要做到执着认真、坚持标准,要有盯住不放、抓住不松的精神。特别是在档案管理中的基础建设过程中,更来不得半点的马虎。档案馆库是档案安全最重要的保证。近几年,档案馆舍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很多省份都在预算内安排了馆舍建设补助资金,用于档案馆舍的新建扩建和维修改造,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建设上要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为档案安全打造第一道防线。比如在档案馆库建设时要确保基础牢固,提高综合抗灾能力,注重选址安全,因为它是各项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工作安全的源头。对于已经建在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档案馆,要定期对档案馆建筑安全进行评估或加固工作,确保档案馆的承载能力。在档案装具架柜采购时要确保质量过关,因为档案装具架柜承载不够而垮塌造成档案损毁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完善的档案馆安全设施是保证档案安全最有效的防护网。

四、档案安全工作制度是档案安全管理软实力提高的前提

保证档案安全既涉及档案的实体安全又涉及档案的信息安全,体现在档案工作的接收、保管、整理、鉴定、利用、数字化等各个环节中。要针对不同的工作环节,细化档案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要重视建立珍贵档案保护制度。对馆藏珍贵档案,除建立特藏库外,对其中极为珍贵的“镇馆之宝”,应借鉴文博部门保存珍贵文物的经验。采取单独装具特殊保存珍品档案,对其原件出库条件、程序及时间间隔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要重视建立濒危档案排查制度,尽快对破损档案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同时在抢救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避免对档案的二次破坏;要重视建立档案馆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明确责任,建立起档案馆快速应急反应体系;要重视建立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制度。在备份地点的选择上要遵循不在同一地震带、不同气候类型、交通便捷等原则。

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档案工作倡导安全第一

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有相应的措施配套,更要有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为支撑。无论多么完善的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都需要由人来执行。建立制度要有可操作性,落实岗位责任要有针对性,安全管理要有灵活性。让坚守岗位成为自觉性,让保证安全成为职责中的使命。档案工作倡导安全第一,体系建设重在强化管理,管理的目的在于杜绝和排除安全隐患;防微杜渐体现在日常工作之中。安全第一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天职,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管理者的责任体现。要让档案管理者在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主动发挥作用。坚守岗位确保档案安全管理成为一种神圣职责。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让每个档案工作者感觉到自己的岗位无尚光荣,把要档案安全管理中努力工作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让每个档案人员都能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和保障档案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自觉贡献力量,这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关键和目的所在,是建设档案工作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雨。你那里的档案安全吗?[N]中国档案报20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