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范文

税收征管风险防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税收征管风险防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税收征管风险防控

第1篇: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范文

(一)坚持总量与质量并重,强力组织收入,在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上有更大作为

新常态下,收入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增长更趋平衡、预期更加稳定,不管形势多么复杂,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将坚定信心、竭尽所能,坚决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收入目标。突出收入质量。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一手抓增量,一手抓质量,坚持把依法征税作为组织收入工作底线,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加强预测监控。对辖区内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强化管控,按月对其产销指标、税负指标、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估,确保按进度均衡入库,掌握收入主动权。

(二)坚持服务大局与规范执法并重,强化依法治税,在落实税收政策、实现法治公平上有更大作为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依法治国的决定,开启了法治中国新常态,国税部门作为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更应牢牢把握依法行政的生命线,提升站位、把握大势、聚焦法治、规范执法。规范行政行为。规范决策程序,制定议事规则,完善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制度,完善集体决议程序和工作事前审批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建立评估稽查案例指导制度,按季举行案例讲评。强化执法责任。建立执法监控同步差错预警制度,加强前期防控和纠错。认真落实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推行税收个案批复、重大行政许可和重大行政强制的法制审核制度,强化内部权力监督制约。

(三)坚持专业化与信息化并重,深化征管改革,在完善基础建设、提高征管质效上有更大作为

顺应税收改革新常态,继续深化税收管理改革,理顺工作流程,明晰工作职责。

强化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对涉税事项进行实时监控,重点识别日常税收管理中发现的风险、数据比对发现的风险等。加大信息化管税力度,把第三方信息运用作为“重头戏”,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全面构建并完善信息化征管平台。科学评价征管质效。引入征管质效评价理念,从税收征管的基础环节、内部效率、社会满意度等方面出发,科学设计指标,找准征管薄弱环节,弥补短板,构建税收征管质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量化、强化考核评价责任,精准发力,增强税收征管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四)坚持集约化与精细化并重,优化纳税服务,在促进税法遵从、增进征纳和谐上有更大作为

经济新常态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要求。要以落实《纳税服务规范》为导向,坚持全面、全方位服务,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统一服务标准,变“便民春风”为“温暖四季风”,不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落实服务规范。树立全员、全程、全心服务理念,梳理办税流程,升级服务内容,加强上下联动,统一服务水准。完善首问责任制、导税制、同城通办、一窗通办等服务举措。

维护合法权益。推行纳税风险警示提醒,最大限度地降低纳税人涉税风险;完善投诉反馈机制,突出快速反应、跟踪问效、回访调查,畅通纳税人维权渠道,把纳税人关切的问题处理到位。加强税法宣传。改进税收宣传方式方法,注重开展专题性、系列化、集群式宣传报道,解读税收政策。探索新媒体语境下做好税收宣传,运用微博、微信、手机APP客户端等形式,贴近群众进行针对性宣传。

(五)坚持从严治队与倾情带队并重,加强队伍建设,在提升能力素质、激发队伍活力上有更大作为

新常态需要新本领、新面貌,对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综合素质、工作态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着眼于提能力、激活力、增动力,充分发挥干部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打造一支能力全面、素质过硬的国税干部队伍。

强化能力素质建设。理清教育培训思路,制订人才培养工作中长期规划,以岗位需求、基本履职技能为培训重点,分层次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提升人员岗位工作技能。强化绩效管理。发挥绩效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科学合理设定指标,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建立分析评估制度、任务清单制度、考核讲评制度、社会参与机制,实现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全覆盖,撬动工作纪律执行、工作运转规范、工作统筹性和计划性增强。深化文明创建。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促进全面工作的发展,发挥党、团、工、青、妇、老干等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先进人物事迹宣讲会”、“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

(六)坚持防控风险与改进作风并重,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在坚持惩防并举、筑牢廉政防线上有更大作为

坚持群众路线,树立良好作风,保持清正廉洁,是作风建设新常态对国税干部的基本要求。要坚持自律与他律并重,制度与监督并进,教育与惩处齐抓,始终保持反“”高压态势,推动干部作风持续改进。

第2篇: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税务风险;风险成因;规避

1 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

所谓税务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的遵守税法规定,而可能导致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其结果会导致企业多缴税造成损失,或者少缴税遭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2 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

在这样瞬息万变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源自于税收政策的变化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具体来说,表现为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即内在原因和外部诱因。

2.1 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内在根源

2.1.1 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不健全会导致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其战略发展目标,提高税法的遵从度,制定的预防、审查、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程。然而,现在许多企业并不重视这方面的建设,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专业税务机构的设置。一方面,一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会兼负会计和税务两种职责,那么当财务部门发现企业存在某些税务问题时,就会试图通过一些账面调整来规避税收风险,这样会致使税务机关认定其产生了偷税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还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税务部门,但是也只是程序性的履行某些纳税义务,缺乏良好的税务规划,没有将税务理念较好的贯穿到企业各部门的建设当中,当然也就不能充分的考虑到节税等有利于规避税务风险的各项行为。同时,税务人员的能力和个人责任心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税务风险的大小。

2.1.2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导致税务风险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控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及岗位责任制、内部审计制度、合同管理规定、仓库管理制度等等。而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如果一个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技术不高,管理秩序混乱,对税法精神缺乏一个良好的认识。在实务操作中,一些财务或税务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或明知有风险而又不主动作为,在税务上不作为或乱作为,表现出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缺乏。

2.1.3 缺乏完备的内部税务审计制度会导致税务风险

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税务审计制度,由于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相关的税务知识而不能很好的对企业的涉税事务进行定期检查和有效的评估,而只是根据相关税务机关的硬性要求被动地对企业涉税活动进行自查,或者是委托外部的税务中介进行检查,进而产生了外包风险。然而,有些税务中介并不能如想象中那样很好的完成这些工作,往往是由于外聘的税务机关并没有完全的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涉税状况,甚至由于一些利益原因随随便便就给企业出具审计报告。

2.1.4 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建立会导致税务风险

企业的税务风险具有一定的规律,它的发生绝非偶然,可以通过建立完备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的避免。目前,我国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很少能够建立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

2.1.5 企业税务筹划不当会导致税务风险

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进行税务筹划,而进行税务筹划的企业却没有通过有效的合理的税务筹划来减轻税负。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往往会由于过于主观,对政策理解有误或出现偏差,同时,由于税务的一些政策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制定的,并不具有通用性,由此便会造成政策适用错误而产生税务风险。

2.2 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2.2.1 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

现阶段,由于我国税务行政管理体系复杂,企业的涉税行为可能会涉及多个税务执法主体,不同的税法主体对同一涉税行为的理解和处理可能会有所不同。其次,税制的公平性欠缺,我国的现行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增值税的非中性设置,营业税的大量重复课税,不同规模的和所有制形式以及内外资企业的税收差异等必定增加企业的避税和逃税动机,进而产生税务风险。同时,由于一些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有高有低,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税务机关享有自由裁量权和税收法规的行政解释权的情况下,就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2.2.2 我国税法体系复杂

由于我国税法体系庞杂,现行税制设置共19种税,比较复杂,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模糊、笼统,也会造成征纳双方理解上的偏差,不同层次的税收法规存在一定的差异或冲突,均影响了企业的涉税行为,增加了税务风险。同时,由于我国税法属于成文法,对法律责任的判定主要基于执法者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而在我国税收法定主义观念淡薄,立法层次较低,行政解释居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必定使纳税人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加大了税务风险。而且,我国税制改革和政策变更频繁,2008年“两法”合并后,实行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2009年实现了增值税完全转型,尤其是我国“打补丁”似的立法程序和部门规章制度铺天盖地而来,使企业无所适从,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2.2.3 稽查力度不足与惩罚力度不强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实践中,稽查面不广,基差频率不高,一般只是举报个案点差或者随机调查,存在企业纳税户多,税务机关的稽查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一些小的企业就会偷逃税款,这样如果被税务机关发现必定遭受严厉的处罚。

2.2.4 信息不对称

由于税务中介并不能完全掌握纳税人的实际收入和纳税行为方面的相关信息,那么,在纳税人提供的信息不够准确充分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税务筹划和财务会计等方面的风险。其次,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税务中介作为人,也会在过程中出现问题。

3 企业税务风险防控与规避

税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化解和规避的,因此要努力将税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3.1 依托信息系统开展税务风险管理

所谓的税务风险管理,就是将识别和应对遵从风险的一般原理运用到税收管理中,以加强对纳税人登记、申报、报告和缴纳税款等行为的管理,目的是对纳税人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处理,进而不断的提高纳税遵从度。它是伴随着西方风险管理理论的运用而兴起的。同时,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税务机关都已经意识到税收风险管理是提高纳税人遵从税法的有效手段,将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大胆创新的运用到税收征管实践中,进行了科学化、专业化的税收管理。

为了使企业有效的规避“税务门”事件,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2009年5月5日,正式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指引》中提示了四大防控重点,一是设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二是风险识别与评估,三是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四是信息与沟通。《指引》在企业集团中得到了实践应用。首先,它要求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内部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税务风险特征,来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其次,还要求税务风险管理应由企业的董事会来负责监督并参与决策。同时要求,企业应该税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

3.2 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控制税务风险的第一步就是识别评估税务风险。税务风险识别是为了识别与评估企业涉税方面的重大风险。税务风险识别过程包括风险识别准备,相关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分析以及落实查证问题。税务风险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是合规合法、方法科学、人员独立和成本效益原则。税务风险评估方法是定性与定量技术的结合。定量是对税务风险在数量上的分析,定性是对税务风险在质量上的分析。其中就税务风险评估而言,定性是绝对的,而定量是相对的。评估程序大概分为,询问本单位管理层与内部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与检查。一般公司的税务风险控制包括三个层面,治理层风险控制、管理层风险控制、和执行层风险控制。同时,税务风险评估应该掌握重要性,可能性和时间因素这几个关键点。

3.3 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及税务制度

在这个时代的要求下,在税收征管法中,国家已经通过立法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纳税人应当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利,防范税务风险。要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依照法律程序充分表达自己合法的法律意见,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建立税务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税务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昌.税务风险揭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第3篇: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范文

为完成组织收入任务,我局紧紧围绕组织收入目标任务,按照按月保季、按季保年的工作思路,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税收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税源管理部门,加强收入进度跟踪管理,提高税收收入计划执行力,认真分析税源,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税收监管,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主动与县委政府、乡镇、各协税护税单位进行沟通协调,有效地堵塞了征管漏洞。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1-6月,我局共组织税收收入6089万元,同比增加580万元,增长10.53%。

依托第25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开展了知识抢答赛、送政策上门、微信公共平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宣传活动,加深了广大纳税人尤其是小微企业纳税人对优惠政策的了解,营造了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有效推动了税收工作的开展。今年来,我们立足纳税人的实际需求,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全面简化办税程序,整合窗口职能,规范了窗口设置,落实“随时受理、预约服务、内部运作、随时办结”制度,取消了39项审批事项,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纳税人,提高了办税效率。

今年上半年,我局继续加强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注重“两权”风险的监控。加大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一是全面规范税收执法。继续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执法监督考核,强化执法考核子系统的管理和运用。二是扎实做好税务稽查。开展发票检查及行业税收专项稽查活动,打击偷逃税违法行为,实现以查促管、以查促收,营造公平、法制的税收工作秩序,1—6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1件,结案11件,稽查入库税款160万元。

第4篇: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税源;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

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与应用工作,通过完善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共享机制,应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将第三方涉税信息应用与税源管理、征收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税务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信息共享和协税护税体系。

1 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的意义

1.1 有效提高数据风险分析的准确度

第一方涉税信息由于部分不法纳税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隐匿真实信息或提供不全面信息,第二方涉税信息由于税务部门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主要依赖于税纳人提供的各项数据,信息来源单一且易失真,而第三方涉税信息主要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事业等组织提供,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将第三方涉税信息纳入风险指征系统中进行辅助分析,可以提升识别纳税人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能力,进而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分析的准确度。

1.2 有效提升税源专业化分类分级管理水平

分类分级管理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第三方涉税信息与生产规模的配比性特征正符合分类分级管理设想,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涉及的用水、用电、用地、用料、资金流量、运输流量等第三方涉税信息却是与纳税人的生产数量、销售数量存在着高度的配比性。正因为这种配比性,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变化程度准确地反向推导出纳税人的生产数量、销售数量的变化程度。第三方涉税信息与纳税人生产过程具有高度配比性的行业性特点,使其成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分类分级管理重要的数据来源。

1.3 有效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风险预警反应效率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另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提前预警纳税人涉税风险。依托数据应用系统的翔实数据和广泛采集的第三方涉税信息,建立健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综合管理一体化联动机制,实现纳税评估与税收分析、税务稽查以及税政管理、征收管理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促进税法遵从的耙向目标。

2 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的措施

2.1 主动作为,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省市县三级联合推动立法,出台市、县级的税收保障实施办法或规范性文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由政府主导、税务机关和有关部门组成的税收保障机制,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做好税收保障工作。各级政府将税收保障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税收保障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2 技术先行,建设信息采集平台和渠道

省一级税务系统统一开发了内嵌于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中的“税收风险管理”模块,设置标准的第三方涉税信息导入模板,以便各级地税部门将采集的信息导入平台与征管数据进行匹配比对,查找税收风险点;设区市层面,福州、三明等市也相应建设“涉税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明确第三方涉税信息需求清单,组织规范数据采集范围和口径,所需的第三方涉税信息通过政府的统一平台定期进行采集。

2.3 扩面提质,拓宽有效信息获取渠道

向省、市、县、乡镇、街道五个层级多个部门采集第三方涉税信息,主要包括:国土部门的土地出让、转让、划拨、办证、耕地占用等信息;住建部门的商品房销售量、项目建设施工许可证、房屋拆迁征用、房地产备案、城市建设配套费等信息;工商部门的股权登记信息;街道办的安置房建设信息;交通部门的道路建设改造、施工工程信息;财政部门的财政拨款以及税收返还信息;保险行业主管部门的车船信息等。特别注重利用互联网公开渠道获得其他第三方有效信息,如通过“中国土地市场网”获取土地招拍挂、土地出让、转让等涉及土地流转税收的有关信息,通过“福建政府采购网”获取涉及印花税的政府采购信息,通过“淘宝网”跟踪房产法院拍卖信息等。

3 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在地方政府对税收工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构建综合治税领导小组,确定部门联络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过加强与工商、住建等单位协作,实现涉税数据信息共享,并定期通报工作成果,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工作沟通。

3.2 深化第三方涉税信息应用

加强涉税数据的分析研究,按类归集整理出有效信息,做好第三方数据质量管理,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用性;建立房产、耕契两税、城建税和个人股权转让等风险指标,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和筛查,通过分析预警,及时发现差异,提高税源管理的针对性。

3.3 做好税收风险防控

依托第三方数据信息,加强比对分析,查找风险疑点,确认风险等级,将中低等级风险任务下达给各征收单位,将高等级风险移交稽查部门,通过涉税提醒、纳税辅导、询问约谈、实地核查、税务稽查等应对措施分别处理,及时堵塞征管漏洞。

3.4 及时反馈数据运用情况

定期向第三方部门和系统内各科室通报反馈第三方涉税数据共享和应用情况,并根据需要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各部门信息共享工作的落实情况、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数据采集方向和内容,不断提高数据信息的正确性。

建立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制度是税收征管法修订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明确第三方涉税信息报告的具体内容、使用规范和各方的法律义务和违法责任,在涉税信息充分共享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纳税人利益、确保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第5篇: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税务风险;产生原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77-0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笔者认为,这两个方面涉及的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两个层次,税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规,即根据税收法规的要求,正确计算和按时缴纳税款,避免少缴和迟缴;而更高层次的税务风险管理,是要求企业在合规、税务风险可控和税务风险规避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务法规和税收政策的明确的优惠规定和未明确规定部分的时间差,避免多缴纳税款,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提升。

由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对于法规和司法立意的理解程度的有限性以及我们国家税收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等原因,致使企业难以做到完全规避税务风险。近年来,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背景下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极为必要。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已是企业现代化创新管理、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建立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双方的目的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看问题和对于法律法规理解角度都以其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这就构成了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观性的特点。因此,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和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和列举。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主要的税务风险包括:法律法规不完善给企业征管带来的风险;税收征管机构在执法环境造成企业不合规的风险; 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而采取不合规税务行为带来的风险;非税收执法监管机构给企业带来的税收风险;管理层税收管理理念影响企业行为所带来的违规行为和失误风险;经营业务层面税法知识的欠缺、无知造成的风险和失误;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带来的失误和风险;中介咨询机构的不规范和不合法意见和建议。

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法规完整性与适用性(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财政体制与地方利益与严格依法征收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征管监控手段缺失(企业财务状况和税务监管机构不透明);征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责任激励机制缺失。

三、如何进行控制税务风险,提升企业综合价值

众所周知,通过纳税筹划,可以让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但中国目前税收种类较多,税收政策变化频繁,企业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理解和掌握新税法的重要政策规定,对企业自身纳税健康状况做个正确评价,有效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和税务负担。

(一) 增强全员纳税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领导层大多不重视税务风险,甚至根本就没有税务风险意识;企业的财会人员也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应有认识和重视,甚至可能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与己无关”。因此,要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提高效益,首先应提高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树立全员参与纳税管理的观念和意识。例如,一些生产处理流程,导致的潜在的税务风险。业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涉及到一些混合销售或销售时点的问题,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些知识是业务处理人员的盲点,会计人员的处理已经存在滞后性,不能挽救已经造成的税务错误,必须从业务处理流程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税务风险。

(二) 掌握税收政策法规,建立基础信息系统

第6篇: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范文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结合上级要求和我局实际,今年国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牢牢把握“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工作主基调,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基础管理质量,不断发挥专业化管理综合效应,持续优化纳税服务,加快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我市争当苏南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切实发挥税收职能,努力提升服务经济发展实效

1.依法组织税收收入。要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无论组织收入形势如何复杂多变,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将组织收入原则贯彻落实到位。

2.加强税收分析预测。要不断改进税收分析方法,拓宽分析思路,提高分析实效,切实发挥税收分析服务组织收入、服务税收征管的作用。一要加强税源变动因素与趋势分析。二要加强收入预测分析,增强预测的准确性。三要提升税收分析的服务能力。

3.发挥税收政策效应。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地制宜开展政策宣传,关注纳税人个性需求,丰富宣传形式,增强宣传实效,提高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度和遵从度。努力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

4.继续深化“营改增”试点工作。围绕“政策服务、效应分析和风险防范”等重点内容,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要按照总局“完善试点办法、扩大试点范围”的要求,加强调研,及时跟进,为进一步深化试点做好充分准备。

(二)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提高税收执法能力水平

1.规范执法行为,防范执法风险。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理念,坚持将依法行政贯穿于税收工作始终。一要规范完善税收执法行为。二要提高执法公平公正公开性。三要严密防范渎职侵权犯罪行为。

2.加强执法监督,提升执法水平。要以规范日常税收工作事项为重点,进一步落实责任、规范操作,强化监控。一要加强执法预警监控。二要加强税收执法督察。三要严格税收执法责任追究。

3.发挥稽查职能,净化税收环境。要进一步强化稽查职能作用,要加强稽查与征管的深度融合,要推进稽查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行检查预案制度,实施项目化稽查,组建专业团队提高案件查处质量与效率,增强稽查整体合力和战斗力。

(三)持续深化专业化管理,努力提升税源管理绩效

1.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效能。加快部门、层级间的融合互动,着力构建专业化管理的新机制。一要加快县局实体化进程。二要规范风险应对的递进管理。三要提升风险应对成效。

2.加强重点风险事项控制。

3.发挥信息支撑作用。一要提高“数据仓库”应用水平。二要大力推进税收征管保障平台建设。三要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四)切实提升服务质效,着力营造征纳和谐互信氛围

1.推进纳税服务平台建设。要加快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要深化网上办税服务厅应用,要进一步拓展“同城通办”业务范围,提高办税便捷化水平。

2.简化优化办税流程。要梳理简并涉税事项,加快办税速度。提高办税效率。要扩大“无纸化”办税范围和内容,进一步降低办税成本。要创新基础管理工作方式,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

3.深化服务品牌建设。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广大纳税人对“服务e站-张家港国税”品牌的关注度。要加强办税服务制度建设,要优化服务品牌形象,要不断丰富服务品牌内涵,提高纳税人对品牌的认可度。

4.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要落实政务公开和办税公开各项制度,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工作时限处理投诉事项,及时回复投诉人;要积极探索建立侵权风险点的防控制度。要建立纳税争议快速处理机制,切实抓好行政救济服务工作,引导纳税人妥善处理纳税争议。

(五)持续优化作风效能,不断提高勤政廉政建设水平

以打造廉洁国税机关为目标,贯彻落实新一轮惩防体系五年规划,大力推进廉政“平安工程建设”和作风“形象工程建设”,全力推动党风廉政和作风效能建设再上新台阶。

1.深化内控绩效管理,加大监督考评力度。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市局借助省局的考核平台进行延伸拓展,开发运用内控绩效管理平台,实施“税勤廉”一体化管理。

2.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深入贯彻实施《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严格执行“三条禁令”,要巩固完善“季末考廉日活动、年终勤廉双述双评、重大节日廉政提醒、不定期明查暗访”的教育监督机制,推进廉政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有机融合,要切实加大案件查处惩戒力度,确保各项廉政制度要求落到实处。

3.全面提升作风效能建设水平。作风效能建设是职责所系、民心所盼、发展所需,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要转变工作作风。二要狠抓工作落实。三要加大创先争优力度。

(六)推进人才强税战略,切实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质

1.加强教育管理,提升能力素质。一要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二要加快专业骨干人才培养。三要提升基础操作技能。

第7篇: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国税稽查;内控预防;机制建设;思考

  一、国税稽查工作的主要职能与特点

税务稽查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财会制度,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进行税务检查和处理的一种执法行为,它在维护税收秩序、提高征管质量、促进依法治税、打击涉税犯罪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税收工作的杀手锏。它的特性有5个方面:公正性是税务稽查工作的根本特性;权威性是税务稽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行业性是税务稽查工作的重要特征;专业性是税务稽查工作的本质要求;前瞻性是税务稽查工作的根本目的。

根据税务稽查工作的主要职责和特点,结合稽查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四分离”工作规范,加强风险防控。操作中,把握关键节点,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不断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同时,注重风险教育,明确岗位“警戒线”,使国税干部明确权责关系和风险所在,提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加强跟踪落实,掌握制度实施情况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完善;强化考核评估,防止制度流于形式,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防范于未然。

二、当前稽查内控预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稽查工作人员在税务检查过程中,因执法不当可能造成稽查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因其渎职舞弊行为而有被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司法追究的可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在现实中,一方面,有的单位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掺杂的人为因素居多。在这种情形下,税务干部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税收政策业务水平、爱岗敬业进取精神等就有可能大打折扣,造成潜在的税收执法风险。另一方面,税收征、管、查各项制度、措施或办法量化不够,征、管、查各环节的自由裁量权没有明确的限制,业务流程衔接不紧密,责任划分不明确,上下监督、内外监督、相互监督不到位,税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不严,这也是导致税收执法风险存在的一个主要因素。

2.2执法程序不透明,稽查案件质量不高。执法程序上的不公开和不透明,为权力的滥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滋生各种腐败现象。有的税务干部在执法过程中实行暗箱操作,如:对个体税负核定、调整不公示,执法不透明加之权力监督失控,往往会出现执法风险。稽查方式多局限于书面稽查。税务稽查大部分是对纸质报告进行稽查,大多数案件只能是由其中一个稽查人员检查后即交部门领导及分管领导审批,忽略了对案件的交叉稽查和集中讨论,仅是为完成稽查而稽查,使稽查质量难以保证。而且稽查报告格式单一,用语统一,对于稽查往复过程中的稽查意见或建议却难以反映,对某类案件的稽查建议及稽查中发现的征管问题难以归类、总结等,稽查的规范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3依法纳税意识薄弱,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当前,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利用“四小票”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还时有发生,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其偷逃税的手段日益翻新,方式方法更加灵活隐蔽。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而且也为税务干部的执法带来一定风险。一些税务干部,不具备熟练的业务技能,不辨是非,很容易被不法分子蒙骗过关;还有少数税务干部挡不住利益的诱惑,以权谋私,使自己走向失职、渎职、腐败的深渊。内部缺少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难以保证税务稽查执法的公平、公正。针对内控风险点,应从建立健全岗位管理的基本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的廉政制度、监督制度执行的违规处罚性制度等方面入手,清理整合、创新完善。

三、加强国税稽查内控机制建设的建议

根据国税稽查职能,针对上述特点和存在问题,我认为积极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推动税务稽查科学发展,应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为切入点,在合理分解权力,明晰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监督制约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具体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加强领导,确保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树立新的任务观,实现收入型稽查向执法型稽查的转变。税务稽查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就是要通过查处偷逃骗抗税违法案件,整顿规范税收秩序,保证税收工作目标的实现。要改变把查补收入作为税务稽查工作的主要目标的观念,突出重点稽查,搞好专项检查,通过打击涉税违法行为,震慑违法者,教育纳税人。其次,要树立新的协作观,促进稽查办案组织形式从孤军作战向联合办案转变。加强系统管理,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步调一致的格局。案发地检查要与全省、全国协查、联查相结合。要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国地税协作、警税协作机制,以形成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

3.2认真分析,科学查找稽查岗位风险点。将审理工作前伸。就是对疑难案件的实施检查环节提前介入,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案情分析会,通过实施人员介绍情况,听取被检查单位对检查问题意见,给纳税人以充分的申辩机会,可以降低行政复议、诉讼风险;对大案、要案共同进行讨论,对案件进行“把脉”,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化解执法风险。以开展岗位风险试点工作为契机,从部门自查、个人自查和上墙公示三方面认真查找单位和个人潜在的风险点,找准内控机制建设的突破口。让干部时刻牢记自己存在的风险,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3.3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制约。科学监督稽查执法过程,在认真贯彻落实稽查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案件复查力度,强化对执法权力的制衡,防止不廉行为的发生。一是完善案件复查,加大检查制约。按照“内外监督、逐级监控”的目标,完善案件复查复审制度,通过全面深入的案件复查,查出稽查案件中存在的问题,纠正检查中的不足,区分不同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强化执法检查,突出过程监控。成立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对稽查系统异常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和考核,突出对程序合法性、实体规范性和适当性、执法效率性的监控。三是拓宽监督渠道,实施外部监督。推行稽查政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实行全方位的“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全面推行稽查职责公开、纪律制度公开、权利义务公开、查处结果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稽查公开制,让社会监督稽查办案是否客观、公正、公平。对群众反映稽查人员违法违纪问题一经查实,坚决予以处理.

第8篇: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字:税收 执法者 风险 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税收事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税收法治化进程也进一步推进。税收法律体系框架初步构建起来,纳税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税务部门要求更严格,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受到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税收执法风险的存在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现实表现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在实施税收管理、税款征收、行政处罚等税收执法过程中,因执法主体的作为(主要指不当)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损害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集合。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在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坚持依法治税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执法不当、执法错误、行政不作为或执法不严等,税收干部执法不规范现象还普遍存在,执法风险不容忽视。从税收管理流程的角度分析,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第一,税务登记环节漏征漏管。出现税务人员对所管辖的区域(如街道、市场、行业)没有管到位,应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税务登记不准确,一般纳税人资格和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审核不严格等被追究责任的现象。

第二,税款结算环节漏结漏算。个别税收执法人员不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及时为所管辖的纳税户进行税款结算,或结算时执行政策不准确、遗漏税收税目,导致纳税人不缴或少缴税款。

第三,税款征收环节跑冒滴漏。有些税收执法人员不按规定履职,或,有税不收或少收,发现纳税人转移资产资金逃避纳税也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等,这些不规范的征收行为在造成国家税收流失的同时也触发了税收执法风险。

第四,税务稽查环节漏查。由于个别税收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上的过失或不当,未能及时发现偷逃骗税的纳税人,不能及时对其实施稽查打击,导致税款流失。

二、执法者素质对税收执法风险的辩证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税收执法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税收执法的行为主体,税收执法人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决定着执法的结果,进而决定了税收执法风险大小的程度。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税收执法人员的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部分基层税收执法人员政治素养较差,风险意识薄弱,执法能力也参差不齐,成为税收执法风险的高发群体。

1、政治素养差强人意。在现实中一些税收执法风险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税收执法人员政治素养较差而引起的,主要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缺乏政治责任感、使命感,职业道德缺失。例如,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上,由于少数税务人员缺乏工作责心,没有严格调查审核,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不重视,对纳税人在申报、购票出现异常情况是麻木不仁,不但没有引起警觉,也没有及时向领导汇报,促使不法企业大量套票,虚开增值税发票,导致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少数人在权与法的问题上也没有足够正确的认识,不但严重损害了税务机关的形象,腐蚀了税务队伍的机体,干扰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

2、税收执法风险意识淡薄。由于长期受税收专管员管户制度的影响,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税务管理相对人一般不轻易、也不敢与税务机关较真,“我说了算”的感觉在部分税务干部中逐渐产生。现实中,许多税务干部对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既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也不知如何有效的规避风险的发生,依法治税的意识淡薄。在依法治税不断推进的今天,部分税务执法人员仍不能转变观念,对税收执法风险的关注和考量不够,缺乏深入研究,还存在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言代法,凭感觉、经验、关系执法,执法方式简单,重习惯轻法律、重权利轻责任的随意执法,促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个人思想上的麻痹,不但严重影响了税收执法活动的规范和完善,恶化了税收执法环境,也导致部分没有主观故意的税务干部因为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正确履行职责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给国家、单位、家庭、个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3、税收执法能力有待提高。执法人员自身业务能力的高低和执法难易程度是影响税收执法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目前,税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综合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尤其欠缺。既精通税收业务,又了解财会、计算机和法律知识的专业型人才匮乏。相当一部分人虽然具备较高学历,但实际技能较欠缺,队伍学历构成比较复杂,真正具有全日制高等学历的人员比例偏低。以某市地方税务局2004年的情况为例:该市地税系统截至2004年底,中专学历占14.15%;大专学历占55.98%;本科学历占20.44%;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92%。 继续再教育也与外界变化的节奏脱节,税务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及时,能力得不到及时提高,原有的知识迅速老化,执法能力逐渐减弱。

三、提高执法者素质的政策建议

发生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根源均可归结到“腐败、渎职、失职、不作为、乱作为”。“解铃还须系铃人”,防控税收执法风险,素质是基础。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是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根本。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要使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解决好人该怎么做、法该怎么执、权该怎么用的问题,加强自律,增强拒腐防变意识,筑牢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防线。教育大家算好“四笔账”,过好“三道关”,摒弃“三种错误观念”。算好四笔账:政治账、人身账、经济账、家庭账。过好三道关:人情关、权力关、金钱关。摒弃三种错误观念:第一是摒弃经验主义、侥幸心理、攀比思想、麻痹思想;第二是摒弃“只要没有经济问题就不会构成犯罪”的思想;第三是摒弃“有领导指示就不怕”的思想。

2、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增强执法风险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执法风险,在日常工作中始终绷紧风险这根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法,重程序、重证据,规避可能的风险。一是税务机关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时候要注意文件的合法性,避免与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冲突。二是税务机关在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的时候,不能拍脑瓜、想当然,应当经过认真的研究、充分的论证,切实注意对税务干部的法律保护。三是税务人员要尽力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因自身工作失误而产生执法风险。四是税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避免因违法行政而产生风险。此外,可以通过案例教育、以案说法教育税务干部牢固树立法制意识,通过发动税务干部查找税收执法“风险点”活动强化风险意识,教育税务干部正确对待和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谨执法,克服执法行为中的侥幸和麻痹心理,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使自己的执法行为不偏离法律的轨迹运行。

3、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税收执法能力。税务部门是政策业务很强的部门。因此,一定要把税收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要促进干部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定期举行严格的执法资格考试,把好执法资格关。采取以训代学、以考促学等有效方法,鼓励干部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和律师,鼓励干部报考职称水平考试, 将拥有这“两师”资格的干部放在征管一线,引导干部钻研业务,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实现税收执法过程的廉政监督。必须制定严密、科学、详细的管理制度,完善各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和纪律要求,同时优化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对执法过程的廉政监督要努力实现由滞后监督向超前监督转变。针对税务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执法过程,制定监督措施完善廉政监督,使税收执法权的运行全过程都有据可查,使执法过程的廉政监督向更深层次延伸,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就延伸到哪里,从而达到降低廉政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005年((广东地税年鉴》,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版.

2.丁琳. 浅议税收执法风险[J]. 法制与社会, 2010年 04期 .

3.郝春艳. 浅谈依法行政[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5,(04).

4.贾志坚, 吴东升. 新《税收征管法》对税收执法行为的要求[J]. 税收与企业 , .2001,(11).

5.宋高明. 依法治税 从严治队是税务机关的责任和义务[J]. 河南税务 , 2001,(11).

6.郑志勇. 浅议依法治税的难点及对策[J]. 吉林财税 , 2000,(02).

7.郭道玉. 加强税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J]. 安徽税务 , 2001,(09).

8.龙晓清.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J]. 时代潮 , 2005,(19).

第9篇: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税务风险 控制体系 管理

随着税务部门征管稽查行为逐步规范化和法制化,以及报税系统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投机行为带来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解决税务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制定一个好的税务策略,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体系,把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一、税务风险的定义及管理目标

(一)定义

税务风险就是企业在涉税活动中面临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要求降低税收,因而税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的必然性。税务风险具有税收上的不确定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决策,每一项决策都要考虑效益和成本的关系,不可避免的会涉及税务问题。不同的决策引起不同的税收负担,即使相同的决策也会由于纳税人的主观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客观原因不同而税负各异。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

从企业角度考虑,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通过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和防控税务风险,以保证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及相关业务处理符合税法规定,降低企业涉税成本。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具体说,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税法规定。目标重点突出了税务行为的“合法性”,即涉税事宜均符合法律规定。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构成要素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

(一)内部税务环境。企业领导确定关于税务风险的概念,并确定税务风险容量;内部税务环境为主体中的领导及员工对待风险的态度;领导重视,税务会计坚实的业务基础及相关人员的配合和正确认识,为税务风险管理打好了基础。

(二)税务目标设定。设定税务工作目标,工作人员在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就能识别影响它们的潜在风险事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恰当的程序设定目标,确保所选定的税务目标支持和切合该税务主体的使命,并且与它的税务风险容量相一致。

(三)税务风险事项识别。税务事项识别涉及到从影响税务目标事先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中识别潜在的税务事项。它包括区分代表风险的税务事项和代表机会的税务事项,以及可能二者兼有的事项,机会被反馈到管理当局的战略或目标制定过程中。

(四)税务风险评估。要对识别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以便形成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的依据。税务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即要对固有税务风险进行评估,也要对变化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评估要考虑到税务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五)税务风险应对。员工识别和评价可能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回避风险、承担风险、降低风险和分担风险。税务管理当局选择一系列措施,使税务风险与主体的风险容限和风险容量相协调。

(六)税务风险控制。制订和实施政策和程序,以帮助确保管理当局所选择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七)税务相关信息与沟通。收集税务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能及时识别、获取相关信心并保持有效沟通。税务人员需要借助相关信息来识别、评估和应对税务风险,使税务人员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责和相互联系,并有序开展工作。

(八)税务风险监控。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对税务风险管理程序加以修改和改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动态反应企业税务情况,并根据外界和内部条件的要求而变化。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影响因素

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税务规划以及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执行;税务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和相互制衡机制;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指标。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状况;信息和沟通情况。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其他内部风险因素。分析企业的内部风险因素,有利于企业从高层态度、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技术投入与应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内部制度等微观方面,识别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重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依法纳税意识。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依法纳税意识不是很强,不注重税务人才的培养和职务设置,企图通过不合法行为来达到减少企业税负的目的。随着我国税收征收征管体系的健全,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企业税务不合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后果严重。为此,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有必要树立涉税风险防范意识,加深对企业涉税风险了解,加大对税务风险的防范。

二是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一些企业的税务风险直接来自税务人员对会计法规、税务法规和国家政策的不熟悉,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企业涉税风险,严重得还可能在主观没有违法意图的情况下,做出事实违法的税务行为,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影响。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涉税风险防范的基础。企业如果缺乏有效地经营管理体制,就很难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涉税风险。因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企业财会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等,从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上做好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执行,还要重视税务管理部门的作用,设置并配备相关人员,使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要相互制衡。

(二)外部影响因素

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税收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完整性和适用性;上级或股东的越权或违规行为;行业惯例;灾害性因素;其他外部风险因素。我国目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税收政策法规。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收政策变化频繁。再加上我国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交流不够,信息不对称,造成对税务法规的错误理解,因此纳税人需要及时准确掌握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动,如果企业不及时了解这些变动,调整自己的涉税行为,极有可能使自己的本来合法的纳税行为变为不合法,加大企业涉税风险。

二是行政执法。我国税务执法主体多元化,税务行政管理权存在着重叠,这也加大了企业的涉税风险。另外,税收法律法规由行政机关制定并监督实施和解释,纳税人即使有较为充分的理由,税务机关也可以加以否定,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