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经济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

第1篇: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x日至20xx年x月xx日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居民对房价感受度的调查

调查对象:中国居民

针对银行家和企业家的两份问卷调查报告均指向一个结论,就是对宏观经济的信心在下降。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x4.1%,较上季下降8.1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x5.1%,较上季下降5.1 百分点。

第2篇: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 Research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月刊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2878

国内刊号:11-1077/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财政研究》(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财经学会主办。财政理论刊物。对财经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实证分析和行理论探讨,报道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动向,介绍中外财经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知识。

主要栏目

第3篇: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在各方质疑亚洲随时可能到来的危机之时,世界各大投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态度来了个大反转,纷纷上调中国2013年经济增速预期。

德意志银行把中国经济下半年的增长预期从7.6%上调至7.7%。

瑞士信贷把中国今年的GDP增长预期从6月时估计的7.4%上调至7.6%,并预期房地产市场将回暖。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则表示中国经济正在实现软着陆。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和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8月18日的2013宏观经济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经济学专家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增长速度处于合理区间。预计2013全年GDP增速在7.5%-7.9%之间,CPI增长在2.6%-3.0%之间。

趋缓

瑞士信贷经济学家陶冬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触底反弹,经济上行的动力可能还不是很强劲,但考虑到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并不乐观,经济企稳已是好消息。”

在经济参考报和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此次的问卷调查中,受访的专家同样提到了企稳之后的担忧。调查结果显示,42%的专家认为产能过剩加剧;37%的专家认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30%的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价格报复性上涨可能引起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16%的专家认为出口衰退;63%的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我们看到由于外部市场需求的萎缩以及中国国内产能过剩的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持续减速。根据季度累计同比的增长率,中国工业生产增加值以及GDP增速纷纷创下了近两年来的最低增速。在这样的经济减速的同时,我们还观察到经济增长的构成里面,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今年上半年达到了53.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反而下降了5.2个百分点,只有45.2%。在此情况下,经济减速的同时经济结构失衡的局面还在继续。”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在8月18日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秋季预测会上表示。

在龚敏看来,外部市场需求的萎缩,导致中国的进出口上半年增长依然乏力,不仅进口和出口累计增长速度不断下降,而且从构成来看,一般贸易的进出口增长也非常平缓。由于实体经济的减速,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扣除物价水平之后,上半年城乡居民的累计收入的增长速度是近两年来最低水平。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的增长,分别比去年还有前年的上半年同期都出现大幅度的增速下滑。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增长的减缓,直接导致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缓慢。

尽管长期来看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并非最好的选择,但依然是是目前保持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现实选择。今年上半年在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时,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增长却有明显提高。龚敏透露,如果再观察投资的主体,以及资金的来源,可以发现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及依赖国内信贷的投资增长非常明显。这方面的投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下滑,保持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平稳的增长。而这些资金来源最终将构成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士信贷同样发出了类似的警告,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民间投资依然缺失,这一情况可能在未来继续存在,除非中国大幅进行结构性改革。此外,“由于公共财政收入的下滑,所导致的财政支出增速下滑,特别是财政支出里面用于民生领域财政支出的增速下滑的问题,是值得我们下一阶段非常关注的重点。”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告诉记者。

效率

实际情况是,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速下滑以及税收改革的深入,各地税收收入的增长面临诸多困境,进而频繁出现征收“过头税”现象。

更为隐秘的是,“各级公共财政的构成里面,各级政府通过非税收入的渠道获取财政收入的倾向,似乎也有越来越明显的态势。从过去分税制改革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有不断提高的态势。”李文溥说。1994年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5.4%,到2012年这一比重上升到14.2%。根据CEIC的资料,从非税收入构成看,2007-2012年期间,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占比总和超过60%。其中的不规范性、不透明性、不公正性以及较大的裁量空间家中了企业和居民的实际税负负担。

如果我们能够将公共财政收入里面非税收入所占的比重,从现在超过10%的水平降到10%,把每年减少的这些财政收入,补贴给企业或家庭,那么这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根据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模型模拟,可以发现政策效率将明显提升。

如果把减少的税收收入补贴给企业,GDP增长速度并不会下降太多,对经济结构影响方面,居民消费会有微小的改善,但是由于补贴给企业,企业有更强的意愿进行投资,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一部分非税收入减少了,但是税收收入反而有一定的提高。从全部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会有微小的下降。

如果把减少的非税收入全部用到居民收入的提高上,GDP的增长速度会有较为明显地提高,同时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也会提高,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下降,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也会提高,公共财政占GDP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途径

“非税收入确实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应该改进”,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告诉记者,“改进的一个途径就是给它规范的税收来源。”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对此表示认同,“从长远角度来讲,完善地方税制的体系。无论是房地产税,财产税,环境税,资源税,有更丰富的税种去满足地方政府用于公共财政支出,特别是民生支出的需要。”

第4篇: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汇丰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9月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降至49.4,低于上月终值49.9,在8月短暂反弹后再次回落。而且如果9月终值不出现大的变化,汇丰制造业PMI就已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分水岭线50下方。另外,9月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也从8月份的50.2下降至49.2,这是该指数在公布预览值以来首次位于50以下。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评论表示“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预览数9月的回落与之前的情形类似。对于经济可能硬着陆的担忧是没有依据的。外部需求仅略有放缓,官方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出口增长仍然强劲。由于中国经济对净出口的依赖有所减弱,今年上半年净出口对GDP贡献率接近零,因而即便出口大幅下滑,国内需求仍足够支持8.5%至9%左右的GDP增速。”

不过作为先行指标,PMI回落更让人关注的是――它可能预示未来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PMI的下调与经济的走势是一致的。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当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也表示,PMI的下降和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大势的恶化有关,它标志着国内经济增速的重新回落。但是他强调,这种二次回落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二次探底,只是增长速度再度放缓。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表示:“PMI指数下降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的征兆,与国内外发展大势一致,希望宏观调控政策有所警惕。”

警惕:多项指标出现减速

其实不只是刚的PMI预览值,实际上除了1日公布的8月PMI数据,9月公布的几乎所有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的指标都难言乐观。国家统计局表示,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增幅比7月份下降了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比7月下降0.2个百分点;1至8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0%,比7月下降0.4个百分点。10日中国海关公布:月度贸易顺差为177.5亿美元,较上月回落137.4亿美元。

随后在15日,国家能源局的用电量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上月相比出现同比增幅的大幅下滑,从7月的11.81%下滑到9.1%左右。有分析人士表示,工业增长速度同比下降是用电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样在15日,人民银行了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企业家问卷调查综述和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从结果来看,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比上季回落2.1个百分点;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较上季分别下降3和2.5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较上季下降5.6个百分点;全国50个城市的2万户城镇储户的当期收入感受指数较上季回落1.8个百分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较上季回落1个百分点。

国企利润也在下降。财政部19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和应交税费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降幅分别为10.5%和1.1%。

还有高速公路的车流量。中金公司报告表示,上市公司车流量数据更能反映实体经济的真实情况,车流量同比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存在一定相关性,车流量增速一般领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一个月,由此预示着工业增加值在未来一段时间也将呈现下滑趋势。赣粤高速披露的数据显示,2011年8月份车辆通行服务收入2.3亿元,环比下降4.4%,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35%;2011年1至8月份车辆通行服务收入18.7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36%。

国际铜价近期的回落同样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减速。伦铜19日跌至每吨8400美元,突破了每吨85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年内交易区间。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孔庆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中国消费的铜占世界产量的40%,由于中国的宏观经济依然存在下行风险,中国需求的支撑力度减弱是铜价走软的重要原因。

环境:外部波动冲击国内

展望未来的中国经济走势,近来世界经济形势的波动更让人担忧,尤其是愈演愈烈的欧债问题。

《经济学人》首席经济学家RobinBew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欧洲债务危机将严重的冲击中国。因为“经济不景气必然导致欧盟国家在中国进口数额减少,对华投资减少,而出口和投资的减少又肯定会使得中国在相关领域经济发展减缓。”更大的问题是,RobinBew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如果只是试图通过救助解决,对于欧盟国家来说今后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欧元区瓦解,另一种是债务蔓延到欧元区的其它国家。

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左小蕾同样认为,现行政策解决不了欧元区国家的债务问题。她说,现在的救助机制就是把资金分批给这些出问题的国家,同时要求这些国家缩减财政开支。但是国民反对缩减福利,结果财政开支就降不下来,国家财政就缺少盈余,债务就继续上升,形成恶性循环。左小蕾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已触到二次探底的边缘。虽然美国、欧洲、日本目前都还是正增长,但是一旦美国或欧洲在应对目前形势中出现问题,就可能会重新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衰退。

如果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那对中国的冲击将很大。“当前中国的贸易、投资都是融入世界一体化当中的,如果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济都是非常糟糕,中国不可能受益,到时经济可能会出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增长速度快速下滑的状况。”RobinBew说。

实际上现在市场已经普遍认为第四季度中国的出口将面临考验。作为先行指标,8月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自2009年5月份以来的首次回落到50以内。在9月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中,新出口订单指数更是加速萎缩。

预期:四季度可能继续减速

鉴于当前国内经济指标缺乏亮点,国际经济形势又剧烈波动,国内市场普遍预期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国际上的经济形式有很大关系,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很大,很难实现率先复苏。”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他表示,中国经济现在还处于一个复苏的阶段,经济的发展有时候不仅仅靠客观因素,还依赖主观的市场预期和社会政策的积极程度。但是,过分的唱衰我国经济实际上是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的。这个时候政府必须要有所作为,承担起稳定经济发展的责任。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刘霞辉也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可能是平稳中略有回落的局面。”不过刘霞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绝对数字来看,现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很・陕的。中国经济存在着很强的内生增长动力,只要货币政策不进一步紧缩投资就会加速增长。尽管下半年外部经济形势不太明朗,但是全年增长速度也不会低于9%。基于四季度经济将继续放缓但幅度有限的判断,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建议政府稳住货币政策,同时加大财政政策力度。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目前经济增速不高,资产价格基本稳住,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将不断减轻。而且当前市场上的流动性实际上已经很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再收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大大降低。

第5篇: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总理两周三问猪价 稳定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7月12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总理最近两周以来第三次过问猪肉价格。此前,总理于7月3日在辽宁本溪了解储备肉投放和销售情况,9日又到陕西省咸阳市走访农户和超市,就生猪生产、流通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他强调,稳定猪肉市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去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加大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负担。2011年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CPI同比涨6.4%,创36个月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对价格总水平贡献度为21.4%。同一天,总理在咸阳调研生猪市场时明确表示,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尽快恢复和出台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向市场发出稳定信号。这是本轮猪价上涨中,中央高层首次明确表示政府要干预猪价。

值得注意的是,7月4~11日,总理还先后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部分省政府负责人、企业界负责人和经济专家意见和建议。总理多次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中美物价讨论折射人民心态 须防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上涨

近日,美国美世咨询公司公布的一份2011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显示,北京生活成本排名居全球第20位,甚至高过纽约。这份调查报告一经公布,立即引发各方对中美物价水平的热议。专家分析认为,美世咨询公司报告考察的是跨国公司海外派驻人员在各地的生活成本,据此认定“北京物价高过纽约”纯属误读。不过多名专家表示,相对于国人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而言,“国内物价确实高了点儿”。

有专家指出,“中美物价大讨论,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在当下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真实心态。”正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感觉到物价偏高,生活成本增加,才引发了如此热烈的讨论。

总体来看,近几个月CPI的强势上攻,最主要的促发因素是短期内猪肉价格的疯狂上涨。但也必须看到,我们当前面临的通胀形势的确比较复杂,既有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长期刚性因素的影响,也有流动性过剩这一中期因素的困扰,还有输入性和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等短期因素的制约。更需要警惕的是,目前的物价上涨正在从食品领域向更多的消费品零售行业和服务业扩展,开始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上涨。

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下半年怎么走?7月20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中国的物价正处于一个相对温和上涨的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物价始终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夏斌建议,当前短期的调控政策要着眼于长期问题的解决,面对未来物价可能持续出现温和上涨,政府需要及时出台政策,以重点帮助低收入群体确保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未来应尽可能用市场、法律的手段替代过去积累下来的行政措施,同时要采用多种政策工具,并防止其效应互相抵消。7月21日,《人民日报》又援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的观点认为,目前的通胀大致是在中度以下,基本可控。预计未来十年内CPI平均升幅为3%~5%。通胀对中国而言是个短期危险,不要因为控制物价而放弃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有形之手”亮剑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去年以来,为了让百姓不为吃菜发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多管齐下,“绿色通道制”、“农超对接”、取消“进场费”降低“摊位费”、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鲜菜价格出现了可以感受的明显回落。但是,由于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从开始明显上涨到涨幅出现明显回落时间通常需要18个月左右,因此下半年猪肉价格难以明显回落,稳定物价任务依然艰巨。今年以来,各地坚持把稳定物价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二季度以来,为了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准不受到物价上涨影响,多省已启动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一周声音

不需要领导永远“游第一”

――7月16日《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和市长万庆良与2000多名市民一起成功横渡珠江。最终张广宁第一个游抵终点,万庆良随后第二个游到终点。有意思的是,横渡珠江活动刚刚结束,17日,大量水浮莲就覆盖了广州市区的珠江江面。对此,18日的《新京报》评论说,市领导横渡珠江,并不表明珠江水质就可以高枕无忧。

定价太低会伤害到市民,可能公司会裁员、管理不到位,最后司机服务的质量肯定会下降,车辆的安全性可能会受到损害,原来一个礼拜要对车辆检查两次,现在可能就检查一次,或者不检,最终受害的也是市民

――广州市出租车听证会职能部门代表、交管处副处长黄迎进对出租车涨价进行如此辩护。7月21日的《中国青年报》评论说,这是裸的要挟。

不怕资金缺口就怕人心缺口

――新华社曝光的景德镇市防洪大堤,原计划5年左右完成,至今10年过去了,资金花去大半,工程只建小半,成个“半拉子工程”,暴雨、洪水仍旧威胁着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6篇: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1.教考分离对教学效果提高的作用有限

自 2004 年起,为了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质量,学校实施了教考分离的改革。促进了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教学质量评判标准还是考试成绩,老师还是以考试为中心;部分教师以“ 教”取代学生的“ 学”。学生则很少主动去学习和研究同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过关,反复讲解,反复讲授练习题;学生也重点关心考试及格问题。老师一般以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尽管重庆工商大学设置了经济学实验室,建立了宏观经济运行模拟分析平台。但由于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多、课时少、实验课少,学生全面了解宏观经济理论精神实质的作用有限。

3.案例教学相对落后

学校案例教学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外高校的差距相当大。案例分析混于宏观经济学正文教学课件之中,没有成熟的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课件或讲义。部分教师没有实际社会经验,不能鲜活、形象地描述案例的社会背景,不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4.考核方式相对单一

目前学校宏观经济学的考核重卷面成绩、轻素质培养。考核主要通过闭卷考试,以成绩来衡量优劣。这种相对单一的考核形式使得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依靠考前背一背,作业抄一抄来获得成绩。期末考试实际上只是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考前突击能力,谁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强,谁的成绩就好。

二、宏观经济学学习情况

1.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

部分学生主动性较差,平时不努力,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思考,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基础知识不牢固。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不会自我学习。主要表现为学习方法单一,仅限于课堂上听教师讲解。

2.学生容易误解抽象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比较抽象,多数学生感觉看不见、摸不着,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基本概念所包括的口径理不清,基本原理所包含精神实质想不清,对该课程的体系难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困难造成不及格。

3.学生对庞杂的理论体系比较费解

宏观经济学的体系庞杂,争论颇多,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尽管我们主要讲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但是还是会涉及到众多经济学派,由于学派之间的学术排斥和对立,易造成学生的疑惑与费解。

4.文科学生害怕抽象的数学模型

宏观经济学经常采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由于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文科出身的学生对较深的数学推导觉得晦涩难懂。除了一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较差外,课时少没有为学生留下消化模型的时间,造成学生学习中出现数学模型和理论核心思想相脱节,不懂得如何用数学模型来演绎推理经济学规律。

三、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以上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应着力强化学生平时学习的知识沉淀,着力把抽象、难懂的理论变为具体、简单的知识;着力弥补学生数学思维的不足,把晦涩模型变为学生能看懂的模型。

1.注重宏观经济学的平时练习

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辅之以一定的习题,使所学知识能得到沉淀。尤其是数学模型比较多的章节,会涉及到一些模型推导和求解问题,学生课后练习就变得相当重要。可根据历届学生感觉的难点、疑点,编制与教学配套的习题册,作为学生的作业。习题册一定应讲究针对性,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点、重点和难点。

2.强化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理论所描述的内容和中国实际差异很大,学生难以把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实践结合起来。强化案例教学是把抽象、难懂理论变为具体、简单知识的较好方法。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应考虑各类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诸方面因素,结合中国当时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国外典型经济问题,编制不同的案例讲义。以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现实感觉,加深对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3.增设数学模型基础的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有数学模型障碍的问题,教师可采取回顾经济数学,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最基础课程有关内容的形式,对宏观经济学中将会用到的知识做讲解。培养学生用数学模型描述经济规律的思维。解释宏观经济学怎样借助高度抽象和严密的数学逻辑表达经济学思想。

四、宏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

针对以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应着力拉近师生时空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革考核的指挥棒,开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1.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

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源来拉近师生时空距离,在教师个人主页或公共邮箱向学生公布本人所教课程的内容介绍、教学进度、参考书目以及学习要求。借助电话、QQ 群、博客和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交流。

2.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采取多媒体教学,易造成数学模型多,难度大的章节因学生的接受节奏滞后于教师的讲解节奏,影响教学效果。可辅之以必要的板书;使教师的板书、学生的笔记和教师的讲解节奏基本一致,学生与教师的思路连贯一致。避免老师站在多媒体展台前,只顾操作机器忽略教学的互动。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现有“填鸭式”教学,最大的弊端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可在每次课结束时,概略地讲解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并收集经济生活所涉及的实际例子。把抽象、复杂的理论放到具体、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描述,变晦涩为通俗,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思考习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第7篇: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积极性;教学素材;生活情境;社会热点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7801

对于政治学科,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仅仅将其作为升学的工具,完全忽略了这门学科本身的价值,导致学生在学习政治时感到枯燥和郁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政治学习不再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活用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素材不同于教材,教学素材来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应当善于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例如在《企业的信誉与形象》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便想到了利用素材的手段进行辅助讲解。在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先将整节课的内容按常规的教学程序完成讲解,使学生能够明白这节课到底讲了哪些内容以及学习的侧重点在哪里。接下来,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小品《如此包装》,小品的内容就是教材反例的再现。通过反面事例向学生说明良好的企业信誉对企业的重要性,学生在欣赏小品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知识的运用与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对教学素材的使用一定要慎重,切忌一味地顾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忽视了教学的目的,应当重视教材与素材之间的关联。素材的种类比较多,有相声、小品、漫画等形式,这些素材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且取自生活,在实现对教材内容讲解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政治知识的亲切与生活性。

二、巧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心理共鸣

政治来源于生活,如果要想真正理解政治的精髓,将其与生活结合起来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主动性,引发学生与政治知识的心理共鸣。

例如笔者在教学“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便联系了实际生活。笔者先大致讲解了一遍课本内容,让学生知道教材中讲了哪些东西。接下来笔者设置了一个调研活动。首先确定调研方向,即“哪家商店最便宜”。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并确定小组长,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周边的几家商店进行实地调研,并分析其价格涨落情况,接着由小组长组织编写调查报告,最后向笔者汇报调研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的调查报告相结合,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吸收与应用情况,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笔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提升了其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看出,将政治知识生活化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组织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感受真实的世界,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同时也符合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

三、关注社会热点,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社会热点永远同政治原理密不可分,只要仔细研究,我们都可以用政治课中的各种哲学观点去理解社会生活。因此,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捕捉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实现政治知识结合生活的目的。

例如,让学生利用经济常识分析美国的宏观经济、财政收入、综合国力等;让学生利用哲学常识对美国在国际上的一些做法进行分析论述和理性评价,这样便避免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让学生利用政治常识分析强权政治与美国的霸权主义以及中国提出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关于国内的一些重点工程,如三峡工程,让学生借此分析我国的宏观政策、国家职能等问题。这些做法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

第8篇: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报告主要涉及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经济体制改革热点的判断等方面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 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良好,国内投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出口增速加快,主要生产要素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效益有所提高,宏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评价,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社会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进展,住房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企业经营者同时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国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主要要素市场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地区发展差距仍较明显,国有企业仍然困难较多等。企业经营者期望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步伐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民间投资趋向活跃

1.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关于2002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走势“正常”,比上一年同期调查增加13.5个百分点;11.2%认为“偏热”或“过热”,与上一年基本持平;24.9%认为“偏冷”或“过冷”,比上一年减少5.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认为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在不太理想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2.投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从投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 三分之二(6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投资“合适”或“较旺”、“很旺”,认为政府投资“不足”的仅为三分之一(33.3%)。

关于出口形势,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2002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占39.9%,比上一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而认为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的虽仍占六成(60.1%),但比上一年降低了7个百分点。

从消费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占60.8%,比上一年增加9.8个百分点;认为消费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则比上一年降低9.8个百分点。

3.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对企业经营比较有利

关于入世后国内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8.1%认为“影响不大”,17.7%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16.5个百分点。

关于入世后国外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9.8%认为“影响不大”,13.9%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22.4个百分点。

4、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继续好转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一般”和“不佳”的分别占39.5%、46.1%和14.4%,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5.1个百分点,而1999~2001三年相应的结果分别为7.7、20.6和19个百分点,均低于2002年的调查结果,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2002年我国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继续看好。

关于企业效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上半年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大体相同,企业盈利面由2001年上半年的60.8%微增到2002年上半年的61.7%;亏损面比2001年同期的24%减少了2.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2001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亏损面比2001年同期减少3.7个百分点。

5、企业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

关于企业的生产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1.9%,比2001年减少1.2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生产增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8.3%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增加”,33.7%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18%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减少”,认为企业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0.3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49.2%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比2001年同期增加了4.8个百分点;28.9%的企业保持不变;21.9%的企业销售量“减少”,比2001年同期减少了4个百分点。

6、企业投资意愿较高

关于企业未来计划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56.8%的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23%的企业保持“不变”,20.2%的企业计划投资额“减少”,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36.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17.8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多44.6个百分点。与2001年调查结果相比,非国有企业对未来投资的意向又进一步增强。这表明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非国有企业未来投资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民间投资趋向活跃,有望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府投资的格局。

7、企业下期经营状况可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下期综合经营状况的预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下期综合经营状况比较乐观,44.6%认为下期经营状况将“好转”,45.2%认为“不变”,只有10.2%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4.4个百分点。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1.对政府的改革措施给予比较积极的评价

企业经营者对近年来政府的改革措施给予了比较积极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涉及的十一项改革措施当中,企业经营者评价较高的前三位依次是:民营企业发展、住房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认为“成效显著”或“效果较好”的分别为78%、66.2%和42.7%;对其他各项改革成效的评价按满意程度(“成效显著”或“效果较好”)排列依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医疗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见表2)。

当问及“什么是当前改革的重点?”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列前两位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选择比重均超过2/3,分别为73.4%和69.4%;选择比重超过半数的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别为57.6%和54.1%;其他各项改革按重要顺序依次为: “财税体制改革(45.5%)”、 “民营企业发展(35.7%)”、 “金融体制改革 (30.2%)”、 “医疗体制改革(29.5%)”、 “投融资体制改革(24.7%)”、“住房体制改革(7.1%)”和“外贸体制改革(7%)”。

2.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近五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42.7%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效果较好”或“成效显著”,43.2%认为“效果一般”,13.5%认为“尚未见效”。

关于地方保护程度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的地方保护程度与十年前相比“明显减弱”的占29.6%, “稍微减弱” 的占40.5%; 认为 “没有变化” 的占12.6%;而认为“明显加重”或“稍加严重”的占17.3%。

4.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面推进

关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五年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效果较好”或“成效显著”,49.1%认为“效果一般”,14.1%认为“尚未见效”。

调查结果显示,3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企业“完全做到”了产权清晰,37.4%的企业“基本做到”,24.3%的企业“还没做到”。

关于企业自主经营权落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2.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自主经营权“完全做到”了落实,41.1%认为“基本做到”,6.3%“还没做到”。其中, 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完全做到”落实的只占28.8%, 比其他类型企业低26个百分点以上。

5.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的难点,调查结果显示,相对较多的企业经营者(45.5%)选择了“减轻企业负担”,选择其他选项的比重没有明显差异,其中主要包括“政企分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和“产权界定”,选择比重在30.7%~34.7%之间。

3.地方保护现象逐步减少

第9篇:宏观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一、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文献并不多,而且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营运资金各组成项目(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如何进行优化,对营运资金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入。例如,Fess(1966)指出过去营运资金仅仅被用来衡量企业发生清算时短期资产对短期债务的偿付能力,而他认为营运资金的关注重点应该从“清算观”转移到“经营周期观”,即营运资金被用于衡量在公司经营周期内产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但这实际上仍将营运资金限定为流动资产总额,而且没有对营运资金各组成项目进行综合考虑。Knight(1972)指出,由于不确定性和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存在,分析和最优化应该被模拟和满意化而取代。单独研究每项流动资产的最优化是不恰当的,应当将投放到各项流动资产上的投资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而其决策的性质不应当是最优化,而应该是满意化。研究在EOQ(经济订货量模型)的基础上,放宽了确定性和独立性的假设前提,设计了考虑保险储备的订货模型,还设计了模拟的存货-应收账款模型和考虑了保险储备的现金模型。JohnJ.Hampton和CeciliaL.Wagner于1989年出版了《营运资金管理》一书,其内容已经不仅包括存货、应收款项等流动资产管理,而且拓展到了信用评级、短期融资、消费者信贷等内容,为之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提供了基本研究框架。Etiennotetal.(2012)对营运资金概念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非流动资产”,将营运资金理解为企业的一个筹资选择,即长期资本对经营性融资需求的满足。这样一来,营运资金管理也就成了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部分。此外,他还提出了与营运资金筹资概念相对应的投资概念,即经营性融资需求(FNO),并指出营运资金作为一种筹资选择应该与FNO融资需求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

总体上,国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衡量与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营运资金管理内容的变迁相适应,从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各组成部分的管理绩效,逐步向注重营运资金各项目之间的联系、综合地评价营运资金的整体绩效转变。早期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衡量主要使用流动资产周转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率)、存货周转期(周转率)等。但孤立的绩效评价指标容易引导财务管理者片面地注重某一要素的管理水平和绩效,并不能促进营运资金管理的整体优化。RichardsVD.和EugeneJ.Laughlin(1980)首次提出现金周转期(CCC)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将其定义为: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Gentryetal.(1990)在CCC的基础上,提出了加权现金周转期(WCCC)指标,不仅考虑了现金周期各个阶段的占用天数,也考虑了现金周期各个阶段的资金占用量。Hofmannetal.(2010)提出基于供应链的现金周转期模型,加入股东价值增加(SVA)作为主要绩效衡量指标。自1997年始,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开始对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开展营运资金调查,最初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DWC)和变现效率(CCE)两个指标的等权平均对企业进行排名。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实质上与现金周期指标相同,变现效率指标则被定义为经营现金流量除以销售收入。2003年后,营运资金周转期成为该营运资金管理调查采用的唯一绩效评价指标(王竹泉等,2007)。Azhagaiahetal.(2009)和Chintaetal.(2010)结合绩效指标(PI)、利用指标(UI)和效率指标(EI)三个指标,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营运资金利用的趋势和模式。其中,绩效指标衡量营运资金的平均管理水平;利用指标衡量利用营运资金增加销售收入的能力;效率指标是前两者的乘积,衡量营运资金的综合管理利用效率。

三、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其主要目的是识别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核心驱动因素,以促进企业更好地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和更准确地预测营运资金持有水平。目前,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以实证研究为主,从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展开。第一,宏观层面影响因素。Guthmann(1934)分析了1929~1932年经济大萧条发生前后西方国家主要工业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货币资金等短期资产和短期负债的变化,发现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环境的会对营运资金管理产生重要影响;HarrisonDvidD.etal.(1983)通过分析某公司在1982年通货膨胀形势下的营运资金管理案例,探讨通货膨胀对营运资金的影响。Baumetal.(2006)研究发现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大,干扰了管理者准确评估公司特定信息的能力,使得现金持有量的横截面离差缩小了。Sathyamoorthietal.(2008)调查发现在经济波动比较大的环境下,企业倾向于选择保守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Duggaletal.(2012)探讨了金融危机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在2010年持有比2007年更多的现金和短期投资;大多数行业都增加了净营运资金投资。Etiennotetal.(2012)通过对亚、欧、北美和拉丁美洲2000-2007年20,515个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区域、行业、国家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和模式差异很大。第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Nunnetal.(1981)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企业的五大主要战略因素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生产因素中的生产模式、资本密集度和生产线宽度等都会影响营运资金管理,销售因素中的广告费用/销售额与营运资金负相关,存货计价等会计方法的选择也对营运资金管理产生影响,竞争地位因素中市场份额与营运资金负相关,外向型企业以及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营运资金持有量较多。Mossetal.(1993)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显著正相关。Jeng-Renetal.(2006)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企业的现金结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的成长性和净现金结余呈正相关关系。Salawuetal.(2007)研究发现资本运作的行业惯例会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Naziretal.(2009)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经营周期、ROA、托宾Q值、杠杆水平等因素与营运资金需求量显著相关;HillM.etal.(2010)研究发现,销售的不确定性,高成本的外部融资以及财务困境促使企业追求更加激进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Kamaletal.(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销售增长率、企业规模和杠杆水平与营运资金周转期显著相关。

四、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

KeithV.Smith(1973)在回顾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八个有代表性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总体推断法、约束条件法和成本平衡法都是局部模型;概率模型法和组合理论法则更多地考虑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要素间的相互依赖性对营运资金的影响;而数学规划法、多重目标法和财务模拟法则从一个更广泛和系统的角度来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这八种方法对之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基于供应链优化的营运资金管理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自2001年起就一直倡导将供应链企业关系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认为企业需要加强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协作与配合,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共赢。根据营运资金解决方案提供商Demica的调查报告(2010),欧洲公司正面临无法获得应付账款展期、供应商失败的潜在危险、信贷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困难,供应链金融(SCF)作为释放营运资金的替代性融资方式而得到青睐,SCF不仅可以缓解企业目前信贷条件紧缩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前筹集资金。Lind.Letal.(2012)指出,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需要通过价值链优化,企业利用财务价值链分析法可以从价值链全盘视角来进行营运资金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找寻价值链上最有效率的合作伙伴。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动下日益发展,为营运资金管理提供了新途径。Baueretal.(2007)指出EIPP系统(电子票据展示和支付系统)使得票据处理流程化,促进企业在获得供应商付款折扣方面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更广泛的供应商基础,以战略性地选择谈判供应商。DeniseBedell(2011)指出,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TMSs(资金管理系统)等先进系统的应用可以将营运资金管理置于业务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资金管理提供业务数据,以提高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水平。Yen-SenNietal.(2012)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台湾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发现实施B2B电子金流C计划(即在已有的电子供应链基础上,整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价值链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提供账单管理、全球存货管理、融资支持等服务),可以提高供应链现金流的效率、效果。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