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安全应急处置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应急处置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应急处置方案

第1篇: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1)2012年4月17日15点02分,一辆从宁波开往金华方向的小货车,在甬金高速公路(G1512)宁波段大庙山隧道内停留,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监控中心通过隧道内监控视频发现小货车轮胎自燃,监控员立即通过隧道内广播指导驾驶员利用隧道内灭火设施自救,同时将隧道内车道信号指示灯切换为红色(禁止车辆进入隧道),调高隧道灯光亮度,开启风机,并迅速报警。15点14分,高速交警、消防队、本路段兼职消防人员赶到事故现场,按照应急处置预案,设置安全警示带,封闭行车道。15点28分,明火扑灭,15点58分现场清理隧道,恢复正常通行。本此事故造成隧道封闭近1个小时。

(2)2013年1月21日19时41分,从宁波开往金华方向的一辆大货车,装满整车钢筋,在经过甬金高速公路金华方向K7+800处,由于车上钢筋没有捆扎牢固,约有1吨多重的钢筋从车上掉落在路面上,造成后方连续3辆小车撞击,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多元。

(3)2013年10月5日,台风“菲特”在浙江沿海登陆,由于连续几天的暴雨使甬金高速公路(G1512)宁波段山体边坡浸透。10月7日夜间11时23分,金华方向两头坞1号隧道与2号隧道之间,右侧高边坡上泥石流约有2000多方冲入路面,占据整个车道,导致洪水直接冲入1号隧道内,该路段临时停止运营,车辆拥堵长约10公里。由于应急救援车道被停留积压的车辆堵死,抢险救援的机械设施和车辆无法进入灾害地点,通过高速交警采取强制措施后,用了3个多小时才打开应急救援车道。救援人员和机械设备进入灾害地点,仅用了2个小时就将灾害地段道路泥石流清理干净,具备了临时放行车辆的条件。

(4)2014年7月31日4时15分,甬金高速公路(G1512)宁波往金华方向50K+000发生3车追尾事故,车辆侧翻,物品撒落,人员受伤,致使后方车辆拥堵,一时间交通瘫痪。在救援该起事故中,4时41分,后方49K+400又发生第二起连续4辆集卡车追尾,其中一辆集卡车厢内液体货物渗漏,渗漏液体疑似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临时指挥部按照危化品应急预案进行处置。至12时50分,事故处理完毕,但由于堵车时间长,部份集装箱卡车司机已在车内睡觉休息,造成恢复通行缓慢,车辆拥堵到K14。此次事故造成中断本路段正常营运约8个多小时,路面上堵车长约36公里,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2高速公路突发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特点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和交通流量的增长,各类突发交通安全事故逐年增多,仅宁波剡界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管辖的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G1512)42.25公里内,近3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交通事故400多起,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上述案例分析,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

(1)突发性。突发事故成因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自然因素,如台风、暴雨、大雾、雨雪冰冻等灾害突发,造成的塌方、泥石流、洪涝灾害引起桥梁断裂和高速公路大面积损坏,或无法正常通行;②人为因素,如驾驶人员超速、违法停车、疲劳驾驶、不文明驾驶等;③其他因素,如危爆物品爆炸或泄漏、轮胎突爆、制动失灵、货物掉落抛洒等。

(2)危害性。高速公路突发性事故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其造成的危害后果严重。根据2014年国家检察机关查办的十大责任事故典型案例中,就有两起是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分别是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案,和沪昆高速湖南邵阳段“7·19”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爆燃事故案,仅这两起事故共造成98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33亿元人民币。

(3)延伸性。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突发交通安全事故后,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整路段、大范围的社会车辆堵塞,导致交通瘫痪,现场秩序混乱。由于大部分驾驶人员赶路心切,往往导致前方事故刚刚发生,后方又发生一连串的追尾或撞击事故。甚至在事故抢险救灾过程中,或是在突发事故灾后恢复过程中,也可能引发次生灾害事故。例如,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案和本文的案例回顾(4)就是典型的事例。

(4)社会性。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带来无数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及社会的繁荣。但同时,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也给成千上万的受害者家庭带来了灾难性的悲剧。根据中国道路运输在线网公布的数据,仅2014年一季度,全国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0283起,造成10575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2.1亿元人民币。有些交通安全事故经新闻媒体传播,引起社会各阶层高度关注,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如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中,引发的“表叔”事件至今网友还记忆犹新。

3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突发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

高速公路突发交通安全事故虽然有其突发性,但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也是可以制约和预防的。笔者结合多年来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期间安全管理经验,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突发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浅谈以下看法: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大力普及交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意识。“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放在交通安全文化教育的第一位。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活动形式,提高全社会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视。

(2)根据2012年9月17日国家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内容第九条,已明确将车辆进入高速公路行驶界定为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既然高速公路在法律意义上被界定为“高度危险活动区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就有必要出台一部有别于普通公路行车要求的“高速公路安全行车规则”,并加以宣传教育,让驾驶人员只要进入高速公路行车,就感受到有一套更严格的行车规则约束驾驶行为。将安全关口前移,把事故隐患堵在路外,严格禁止违规车辆和“带病”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3)要做到事前管理,避免事后诸葛亮。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生的多起重特大交通事故,虽然发生的地点、时间不同,但事故的性质和形式完全一样,已经成了系统性案例。这除了驾驶人员自身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外,与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和公路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互相依赖也有关连。

(4)保持应急救援车道畅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文规定了,高速公路行车道两侧的应急车道任何社会车辆禁止驶入,或者以各种理由在车道内停留。然而,实现中很多驾驶人员对于这条“生命线”的理解都不深刻,致使在紧急情况下许多本该可以救活的生命贻误了抢救时间,一些本该可以快速处置的灾害事故延迟了抢险最佳时机。因此,高速交警要像查酒驾一样,利用监控视频和现代科技手段,严格查处在高速公路上擅自占用应急救援车道的行为,使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真正成为生命救援和抢险救灾的绿色通道。

(5)加强恶劣气候的预警,减少事故的发生率。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中,因恶劣天气造成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在夏季暴雨台风和冬季冰雪雨雾天气。为此,要深入探讨研究恶劣天气下影响行车安全的课题,不断积累资料,利用交通电台和广播及时恶劣天气信息,加强恶劣气候的预警,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6)高速公路营运公司是确保高速公路安全营运的责任主体,是预防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突出一个“防”字。一是要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结合路段行车环境和车辆流量,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类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企业自身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通行保障机制,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二是要加大安全投入,确保道路安全设施设备完好。根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高速公路设施设备养护维修规范、标准和规定,确保高速公路路面、路基、桥梁、隧道、高边坡、高挡墙、机电和消防等设施设备处于结构稳定和状态良好。三是要做好交通安全动态控制。一方面,设立路段监控中心,利用科技手段,尽可能实现全路段视频监控,做到24小时不间断地对全路段车辆运行和路况实时动态监控。监控中心既是路段的信息中心(包括突发交通安全事件信息、交通流量信息、路况信息、气象信息等)、日常工作的调度中心,也是营运公司处置突发交通安全事故的协调指挥中心;另一方面,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路况巡查队,昼夜对路况和路面车辆通行情况定期巡查,对发现的道路安全隐患或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向监控中心汇报,保持路面整洁畅通无阻,防止因交通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7)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集约型的高速公路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在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中,突出一个“快”字。一是信息要快。无论是高速交警指挥中心(浙江省报警电话12122)、高速路政路网中心(浙江省报案电话96266),还是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公司监控中心,一旦接到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报案,经确认后应立即将事故信息通过交通电台、路网信息中心和交警指挥中心向社会,视案情通知相邻路段监控中心,启动应急预案。二是出警要快。高速交警、路政、消防、施救、路巡队等应急抢险救援部门,在接到交通事故报案后应快速赶赴事故现场,最先到达现场的单位要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和事故危害程度,及时向上级指挥中心报告。并迅速封闭现场和道路交通,划定警戒区域,清理疏导现场车辆,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现场,确保救援通道畅通。三是应急救援快。事故现场要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建立起快速救援机制,以救人为第一要务,迅速确立施救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是车辆疏导快。根据突发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现场可以分别采取双向全线封闭和从相邻收费站引导车辆分流,借用对向车道放行,限制车速、间断放行车辆,封闭部分车道等方式。尽可能地将现场滞留的车辆和后续车辆“快速”疏导放行,并严防“二次事故”发生,同时强化施救人员自身安全防护。

第2篇: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1.1编制目的

提高学校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学生及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安全和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参照上级各类文件制定本方案。

1.3分类分级

本方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师生的交通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引发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具有连锁性、复杂性和放大性的特点,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1.4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新城子乡小学涉及一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本方案指导新城子乡小学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把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分管人员责任制,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班主任及教师的作用,依靠全体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师生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l.6应急方案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体系包括:

⑴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方案。总体应急方案是新城子乡小学应急方案体系的总纲,是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⑵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方案。专项应急方案主要是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应急办)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方案。

各类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在沈北新区教育局领导下,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2执行机构

学校安全保卫处(学校应急办)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执行机构,负责学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学校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

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即向区教育局安全教育科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2.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方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3.2.3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总结本次应急事件的处理情况并向教育局安全教育科报告。

3.3.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3.3.2调查与评估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和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4应急保障

4.1通信与信息保障

加强与通信管理部门的联络,保障重大突发事件现场通讯畅通,确保与外界的联络;加强与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以及手机等通讯运营企业的协调,必要时确保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向师生播发、刊登或以短信形式。保证学校对讲机随时处于完好状态。

4.2应急队伍保障

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武警部队、公安消防等部门的联络,并组织必要的教职员工应急抢险队伍,保障重大突发事件的人力支持。

4.3物质保障

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络,确保重大突发事件的物资需要。

4.4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并加强与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联络,筹措重大突发事件所需资金,做好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指导督促资金的使用、发放。

4.5技术保障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络,提高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4.6治安保障

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络,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治安工作。

4.7避难场所保障

提供本地区的避难场所,设立标志,确保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处于危险区域的师生能得到及时妥善安置。

4.8交通运输保障

加强与交通运输部门的联络,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人员、救灾物资运输和车辆调配。

4.9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络,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学校公共场所消毒等工作。

4.10后勤保障

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络,确保重大突发事件所需物资、交通工具、食品、饮用水、医疗、药品等后勤保障。

5监督机制

5.1方案演练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方案进行演练。

5.2宣传和培训

学校要通过黑板报、宣传栏、课堂教学、班队会、广播、升旗仪式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师生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3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6方案管理

6.1本方案由新城子乡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由学校安全保卫处(学校应急办)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各村小、学校各部门按照本方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

第3篇: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提升预案编制质量

提出预案编制总要求

新《办法》对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了总要求,即: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该要求虽然简短,但是内涵丰富,对于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应特别注意把握“符合实际”“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等要求,保障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规范预案编制程序

在旧《办法》有关预案编制程序要求的基础上,新《办法》作出两点新要求:

一是明确要求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二是特别强调在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事故风险评估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只有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后果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预案编制才会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如不进行事故风险评估,仅凭主观想象和经验判断,诸多应急情形就会考虑不全,应急处置措施就会通用性有余、针对性不足,自然无法满足实战需要。

应急资源调查同样是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只有进行充分的应急资源调查,摸清本地区、本单位的应急资源底数与协调机制,才会对应急资源进行统筹考量,对内实现应急资源合理配置,对外实现应急资源共享。

突出先期处置

突出先期处置,是新《办法》对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的一个新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明确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要求

新《办法》在旧《办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新增“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的要求。

变更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的场所范围

旧《办法》只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制定现场处置方案。而新《办法》则对需要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的场所范围规定得更具体:要求对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都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在生产实际中,特别是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一个岗位可能要负责诸多场所、装置或设施的管理。如果以岗位为基本单位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岗位处置方案就会有失处置措施的具体化与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的高效性。这一变化,会促进先期处置效率的提高。

强调编制应急处置卡

新《办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应急处置卡应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这是保障先期处置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

因地制宜 简化“瘦身”

旧《办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种类,按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个层级进行要求,即对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在此基础上,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延伸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总体而言,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都要包含这三个层级。从实践来看,由于诸多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小,风险种类少,若严格按照这三个层级来编制,会出现内容重复、形式重过内容的现象。

对此,新《办法》从实际出发,作出了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层级的新要求。一是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也可以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对于专项预案内容比较简单的情形很适用。二是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这两项要求,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大大简化预案文本,取得大幅“瘦身”、形式内容有机统一的效果。

简政放权 务实高效

新《办法》对应急预案的评审、公布、备案作出了诸多重大调整,总体体现了国家简政放权、务实高效的执行理念。

应急预案不能悬空,要“落地”

旧《办法》在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后,未再作进一步落实要求,造成诸多预案文本只发放至有关领导、部门的“悬空”现象。新《办法》要求,必须将预案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对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这两点要求,将有力改变当前应急预案悬在空中不落地的现象。

精简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报备部门

旧《办法》要求,中央企业总部的应急预案要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等多个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新《办法》对此作出重大调整,备案部门大大减少,即中央企业总部(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培训注重全员、科学

新《办法》对应急预案的培训从诸多方面进行了强化。

扩大宣传教育对象范围

旧《办法》要求,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新《办法》不仅要求对从业人员,而且要求对社会公众也要进行相应的宣传教育,同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

应急预案关联知识纳入培训范围

旧《办法》只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新《办法》则在应急预案之外,另将应急相关知识纳入培训范围,提出了新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应急培训内容的扩容,对于活学活用预案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从“看墙学”到“随身学”

旧《办法》要求,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这本是便于员工日常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张贴式做法,容易出现字体小、日久字迹褪色看不清,修订更换费事、费钱等不足。

新《办法》取消了这一条,要求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便于从业人员携带。这种从“看墙学”到“随身学”的转变,是源于实践的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会更有实效。

规范应急培训档案管理

新《办法》对应急培训档案管理进行了规范,要求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规范档案管理,对于循序渐进,持续提高应急培训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预案修订需定期评估

改革修订双轨制,建立定期评估制

旧《办法》对于预案修订采用的是定性、定量双轨制。其中对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修订实行定性制,即根据预案演练、机构变化等情况适时修订。而对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修订则实行定量制,即至少每3年修订一次。

新《办法》对预案修订进行了重大制度改革,明确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通过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由于评估周期未作统一规定,为重点保证高风险行业预案的适用性,对其预案评估周期作出了明确要求,即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3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

对需修订情形作出重大修正

旧《办法》对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的情形进行了列举,但是有一些情形存在内容不适用、不完整、不准确的现象,新《办法》对此作出了重大修改,如明确“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等重要情形,此次调整更切合实际,更准确。

改革有修必备制度,调整重新备案要求

旧《办法》是按照有修必备的原则要求应急预案重新备案,即生产经营单位只要预案有修订,就不仅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要按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新《办法》对此作出重大改革,只要求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重要内容变更的,才需重新备案。

建立实战评估制度

201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暂行办法》。该办法要求,应急处置评估组对事故单位的评估,应当包括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情况,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执行情况。据此规定,新《办法》要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强化监督管理

旧《办法》对于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只规定了一条:对于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新《办法》在旧《办法》单一监管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有力的监管措施。一是要求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工作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标准,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执法检查;二是要求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加大处罚力度 严格责任追究

对于责任追究,新《办法》从追责情形、追责对象、处罚力度方面进行了大幅强化。

扩大法律责任追究情形

新《办法》的追责情形由旧《办法》的3种增加到9种,具体包括:

(1)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

(2)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3)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

(4)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的;

(5)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

(6)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单位、人员的,未将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的;

(7)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

(8)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并重新备案的;

(9)未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的。

扩大追责对象

旧《办法》只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有关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新《办法》对此作出重大调整,即不仅对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行为进行追责,而且还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加大处罚力度

旧《办法》只对违法单位进行警告、罚款、责令停产整顿、行政处罚4种类型的处罚。新《办法》对此作出重大变化,一是取消警告,直接进行经济处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同时增加罚款额度。二是加大处罚力度,特别是罚款额度较之旧《办法》大大提高。如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而旧《办法》最高罚款上限仅为3万元。

第4篇: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安全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快速反应。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对师生生命的威胁和危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应急处置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建立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确保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妥善应对。

2.依法规范,科学应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做到预案依法制定,管理规范运行。把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科学安排报告、救援程序,各行动小组形成整体合力,切实增强处置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3.统一领导,积极参与。学校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学校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各类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根据事件事故性质,各相关部门、人员有义务参与处理,不得推诿、回避。

(三)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内各小学、幼儿园发生的可能发生人员死亡或群体重伤及可能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安全事故,以及其它性质比较严重、有可能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

1.学校火灾安全事故

2.学校交通安全事故

3.学校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4.学校工程建设和危房安全事故

5.学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6.学校大型户外或外出活动安全事故

7.学校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8.学校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9.学校流行传染疾病安全事故

10.学校遭受自然灾害安全事故

11.其它造成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的安全事故

12.其它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发性事件

二、应急处置组织及工作职责

成立姜堰市z中心小学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7个具体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安排下开展工作,办公室设在z中心小学校长室。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办公室主任:z

联络员:z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各类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加强有关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决定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决策和措施,确保各类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工作组任务分工及职责要求

1.现场指挥组

组长:z

副组长:z

通讯员:z

工作职责:

(1)听取事故或事件情况简要汇报,迅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按照方案协调相关部门、人员组织救援或处理事件。

(3)及时向指挥部及有关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4)对各工作组的工作进行调度,研究工作措施,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内容。

2.伤员救治组

组长:z

副组长:z

工作职责:

(1)迅速赶赴事发现场,调查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

(2)协调全市各医院对事发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3)协调血站、疾控部门做好受伤人员的供血和防疫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长:z

副组长:z

工作职责:

(1)在事故或事件处理过程中,进行超前或动态预测,及时调度、采购、运输,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2)准备所需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3)安排受伤及伤亡人员家属事故或事件处理期间的生活。

4.交通治安组

组长:z

副组长:z

工作职责:

(1)迅速调集人员,配合公安部门组织事发现场人员疏散和警戒工作。

(2)协助维护现场治安,防止事发现场人为破坏和其他突发事件发生。

(3)协助现场指挥组组织调动运输工具。

(4)帮助维护事发现场附近交通秩序。

5.媒体协调组

组长:z

副组长:z

工作职责:

(1)了解事故及救援工作情况,现场接待媒体记者。

(2)配合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全面通报情况,确保正确舆论导向。

(3)负责起草事故处理相关文字材料。

6.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组

组长:z

副组长:z

工作职责:

第5篇: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研究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应对火灾、地震、长时间停水、停电、水源污染等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防范、处置灾害事故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工作方针。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和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技术培训和演练,人员疏散、转移、救治方案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指挥体系、工作职责,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程序以及现场抢险程序等事项,做到分工细致、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灾情信息报告时限、报告方式、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等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灾情信息,对人员伤亡以及疏散、转移情况等要在接到医疗卫生单位报告后2小时内核实上报。

六、医疗卫生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发生灾害事故时均应主动及时到达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投入救灾与抢险救援工作,有组织地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七、在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把人员的疏散、转移、应急救治作为突出的重点内容,尽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

八、医疗机构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要专门制定医院病区(包括急诊、住院)人员疏散、转移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

(一)灾害事故发生时,病区医务人员应当立即按照本医院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报告,并首先组织患者和现场人员疏散和转移。

(二)对于能够自主行动的患者、在他人协助下能够行动的患者、不能自主行动或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移动的患者,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疏散、转移方案,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三)按照国际通行的伤病员检伤分类方案,对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以及转移出的患者进行检伤分类处置。即按轻、重、危重、死亡分类,分别以“蓝、黄、红、黑”的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作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它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九、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伤病员转送至其他医疗机构的原则、程序、途中救治措施、交接手续等。灾害事故发生地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有义务接收转送的伤、病人员,并承担医疗救治责任。

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知识、技能培训,并组织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模拟演练。

第6篇: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银行信息系统 应急演练 综合评价方法

一、概述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建设已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之一,信息系统安全直接关乎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甚至影响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要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业务连续性,就必须不断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应急演练能够全方位检验商业银行应急管理能力,验证应急预案有效性、应急资源完备性及应急人员的适应性。

鉴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各商业银行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应急演练工作,银监会对银行业信息系统应急演练提出明确要求,涵盖演练范围、组织保障、优化改进等多方面[1];各主要国有行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各地方银行,都定期开展分重点、分层次、分系统、分阶段的信息系统应急演练工作,查找问题,提高处置能力;苏忠运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一级分行信息系统应急演练工作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应急演练策略、工作要求和工作评价方法[2];王钢对金融信息系统应急演练中的信息管理、资源共享、预案更新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分级响应策略等[3];任长清将银行灾难恢复应急演练分为预警、启动、恢复、解除和回切等五个阶段,提出灾难恢复组织、指挥机构、实施原则、演练案例、演练方案和演练培训等六个重要事项[4];任长清还提出三点估算法,对商业银行灾备组织人员的到位时间进行评估[5]。综上所述,业内专家和学者在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应急演练方面,已开展大量的工作,但这些研究仍存在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和问题,如应急演练组织有待进一步细化、应急演练结果评价量化等。

二、组织流程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应急演练组织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准备、演练、总结等3个阶段。在准备阶段,根据演练总体要求及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现状,做好人员构成、演练范围、流程规划、演练环境、故障场景、技术保障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到安全可控前提下,确保尽量逼近真实[2];在演练阶段,首先由应急值班人员向应急人员系统预警,通知人员到处置现场进行集结,人员集结后由技术专家向其宣布故障场景,处置人员根据故障场景,按照日常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处置过程中,考评小组对处置流程、处置方法、处置结果等进行量化打分,并形成演练评估报告;在总结改进阶段,要对演练过程、演练结果进行深入总结分析,形成总结报告,对参加演练的应急处置人员进行表彰或提出改进意见,根据演练效果对应急预案做进一步优化。

图1 应急演练组织流程

(一)准备阶段

作为应急演练的组织方,在筹备演练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银行内部相关规定、管理办法,综合参考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拟定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初稿,同时召开应急演练讨论会,听取管理、业务、安全及技术等部门的意见,形成应急工作方案,报上级领导审批同意后形成正式的应急演练工作方案,下发相关干系人。应急演练工作方案要明确演练组织机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应用系统、演练流程等要素,明确分工,明晰责任。

构建高效的、完备的组织结构(表1)是演练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高层领导推动演练资源准备、实现演练权威性,通过技术专家确保演练演练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设立工作小组实现演练有序开展,达到演练目标。

表1 应急演练组织结构表

相对机房环境、网络、操作系统等方面而言,由于银行业务种类繁多,各信息系统之间应用逻辑复杂、关联性强,应用级应急演练更具紧迫性。在众多应用系统中,要选择以下三类应用系统作为演练的“故障”系统:(1)关键业务系统(2)近期有重大变更的系统(3)近期出现生产问题的系统。

评估小组根据应用系统历史问题、关键程序、关键路径制定演练场景,演练场景是各应用系统的“故障”描述,详细记录应用系统故障时间、故障部位、故障状态、故障表现等,这些应用场景所描述故障一旦真实发生,将极大影响生产安全,甚至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为确保安全可控,演练场景和相应处置方式对生产不能造成实质性影响,可采取的策略包括:系统维护时间窗口、交易量相对较少时间段、利用备份环境。

技术准备方面,在参加演练人员多、涉及环节复杂情况下,可采用应急短信作为应急通讯方式,及时高效发送应急集结、应急处置通知。应急短信可采用企业专有短信号码,通过批量短信发送工具发送,应急人员通过短信进行反馈,由信息系统进行智能统计,形成报表。演练环境方面,设立演练各组织结构场地标示,通过投影等方式及时将处置现场传输到指挥中心。

(二)演练阶段

1.系统预警和人员集结。为全面检验应急资源的就绪状态,尽量做到演练突然性,尽量接近真实状态,应以系统故障来通知各应急人员尽快赶到故障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应急通讯畅通、及时响应能力是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作为演练考评指标之一,由评估小组详细记录各应急处置人员的响应时间(表2)。在演练开始后,通过“公告板”等方式实时通报演练进展,营造应急处置的严肃、紧张氛围,逼真模拟故障现场。

2.应急处置。应急人员抵达演练现场后,由技术专家向其说明预设的故障场景,按相关要求进行及时处置。评估小组的技术专家要全程观察应急处置过程,判断应急处置是否符合应急预案要求,是否对生产系统产生影响,并采取及时有效措施避免生产事故。在应急处置后,评估小组按照事先拟定规则,对各应急处置模块进行量化打分。

表2 应急演练各项指标记录表(样例)

3.演练评估。演练结束后,评估小组对演练进行综合评估,应急演练综合评价方法(Emergency Drill Comprehensive Evaluate Method,EDCEM)就是评估小组对应急演练中的各关键项进行综合评价,通过EDCEM可以得到演练评价结果(Emergency Drill Indicator,EDI),其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其中,xi(xi>0)为各指标项的指标值,响应时间、集结时间、处置情况等;ψi(0?燮ψi(xi)?燮1)为指标值量化关系函数,如对响应时间进行量化,1分钟以内为100,超过1分钟为50,超过2分钟为0;(0?燮ω■?燮1,■ω■=1)为各指标项在评价结果中的权重,权重越大,其在评价结果中所起作用越大。

EDI=100×■ω■Ψ■(x■) (式1)

(三)总结阶段

评估小组对应急演练进行综合评估并报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公布考评结果。由应急领导小组将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对演练整体情况进行点评,对在关键方面(如集结时间、处置时间等)表现较好的人员、部门进行表扬,对存在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在演练结束后,工作小组要对演练总结形成问题跟踪表,及时跟进各部门改进不足之处,保障生产安全。

三、实践

某商业银行(下称“A行”)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A行软件开发部门(下称“该部门”)现有员工1300余人,每年承担200多个应用项目研发,还承担几百个业务系统的运维保障工作,在信息系统应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涉及人员多、系统多、机构多,该部门的应急演练主要验证应急组织协同性和应急流程的有效性,确认应急联络畅通性和应急集结时效性,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

近期,该部门组织开展了重要生产系统应急演练,依据事先制定的《重要生产系统应急支持工作规程》并结合有重要变更、容易出现生产问题来选择参加演练的应用系统,演练由该部门负责人现场全程主持,A行风险管理部门、科技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作为观摩小组成员参加演练,相关技术骨干作为应急人员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技术保障部门相关运维骨干根据应用系统历史问题并综合近期运维重点制定预设应急场景,相关部门一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组成评估小组和工作小组,承担演练综合评价、组织协调工作,参加演练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超过50人。演练中,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均能按照应急方案正确开展,达到相关应急处置规定要求,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据统计,演练中各系统应急处置人员通讯顺畅,平均集结时间为18分钟,达到应急处置关于时间的规定要求,部分应用系统由于人员配置不合理、距离较远、交通拥堵等客观原因,在接报后超过30分钟抵达处置现场,同时还有个别人员未及时响应应急电话,鉴于此,演练工作小组形成信息通报,督促对相关系统应急处置人员做适当调整,以符合应急处置时间规定,进一步加强应急意识,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四、总结

本文对银行信息系统应急演练组织流程进行讨论,提出应急演练综合评价方法,并在大型商业银行应急演练中进行实践,验证应急组织协同性和应急流程的有效性,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本文所提出方法在部门级(一级部)进行实践,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其通用性、规模性还有待加强,同时由于管理、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涉及全行的模拟真实故障的应急演练较难开展,应急演练组织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存在困难。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规范(试行).2008年04月23日.

[2]苏忠运.分行信息系统应急演练工作方法探讨[J]中国金融电脑,2005(05):32-33.

[3]王钢.金融信息系统应急响应及演练[J]计算机安全,2009(08):75-78.

[4]任长清.银行如何开展灾难恢复应急演练[J]中国金融电脑,2007(1):19-21.

第7篇: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煤矿; 应急预案 ;应急演练

中图分类号:TD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24-01

1 前言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受井下作业环境的制约,发生灾害事故后人员、财产安全受到的威胁远大于一般行业。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保障煤矿生产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煤矿行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应急预案的演练作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检验应急救援体系科学性的重要手段,也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2 应急预案演练的准备

应急预案演练的准备工作包括演练规划、类型选择、演练方案编制和演练方案培训。

2.1 应急预案演练规划

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指南》的要求开展演练工作,确定演练内容。应急演练规划应在3个年度内对综合应急预案和所有专项应急预案全面演练覆盖。

演练应由筹备小组组织开展,建议以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为基础组建。优点在于:应急预案中明确了应急状态下救援指挥部的任务和分工,在组织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各部门、人员能够进一步熟悉本职工作。

2.2 演练类型选择

(1)根据演练形式,可分为模拟场景演练、实战演练和模拟与实战相结合的演练。模拟场景演练,以桌面练习和讨论的形式进行,一般针对应急管理高级人员;实战演练,包括单项或综合性的演练,涉及实际的应急、救援处置等;模拟与实战结合的演练则是前两者的综合。

(2)根据演练规模,可分为局部演练、区域性演练。局部演练针对特定地区选择特定的事件,一般不涉及多级协调;区域性演练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设定的突发事件较为复杂,涉及多级、多部门的协作。

(3)根据演练内容,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性演练。单项演练可以模拟某一特定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综合演练相对复杂,模拟由单一事故引起的连锁反应,需考虑多方面综合因素,跨专业、跨部门合作。

2.3 演练方案编制

(1)演练基本情况。即演练的总体概述、规模、主要内容等。应明确演练目的、假想事故信息、参演人员等。

(2)演练组织与保障。应根据演练内容合理设置组织机构、人员组成。演练的安全是重要且易忽略的问题,演练方案应包括安全计划及突发事件处置方法。后勤保障计划应该考虑演练所需物品的准备、场景布置、交通运输等。要对演练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做好预估,明确应对方法,以及何种情况下需中止演练,全力处理突发事件。

(3)演练方案。是控制整个演练过程的关键,也为演练评估提供了基本的参考,应在“整体上考虑全面,细节上预留空间”。全面考虑演练过程各环节必要进程,在细节上留有灵活空间,可临时加入实际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检验参演人员及预案的机动性、应变能力。

2.4 演练方案的培训

应急演练是一项复杂并且细致的工作,在文件资料准备完毕后,要进行反复讨论完善,并且要把最终敲定的方案向全体参演人员进行培训贯彻。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应急演练的时间、地点、假想事故类型、灾害程度、波及范围等关键要素。

(2)应急演练的整体各环节流程,以及参演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

(3)应急演练中的安全管控工作。提醒容易出现突发状况的环节、地点等,以及发生突发状况后的处置措施。

在进行培训时,不仅要面向当班参演部门、人员,也应考虑到演练时间段内演练区域范围内交、接班人员和正常工作的非参演人员的贯彻通知,避免因不知情而产生恐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演练的实施过程

应急预案演练实施过程是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的模拟,演练实施过程包括陈述、设施准备、实施等。

3.1 演练的陈述

演练实施前应向参演人员进行必要陈述,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演练要求、场景描述、方案的推演、职责分工、安全事项与后勤保障等。

3.2 设施的准备

实战演练所需准备的物品较多,一般需要准备的物资包括事故现场设施、模型及角色扮演人员等。尽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模拟灾害事故发生后的环境因素,如所需道具、设施无法布置或布置和拆除过于繁琐,可以考虑使用指示牌等模拟道具代替。

3.3 实施的过程

实战演练的实施过程总体上应保持演练的自然发展,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力求体现灾害情况下人员、机构的真实反应。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演练顺利进行。

演练过程中,应有专人对各环节进行记录,并与演练指挥部保持联系。对于突发状况,要按既定措施进行处置,必要时中止演练全力处理。

4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

在演练脚本中所有环节演练完毕后,由演练指挥部下达演练结束命令。演练后还需进行演练的评估和总结、预案的修订等工作。

4.1 演练评估

演练评估是对各环节的记录分析,重点对灾害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的动作反应以及应急救援体系的运转情况进行总结,应形成评估报告。

应包括任务层面、职能层面和演练总体层面的评估。任务层面主要针对演练中的某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职能层面针对某个部门的实际职能职责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演练总体层面是对演练的总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4.2 演练总结

演练结束后应做出总结报告,找出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A案,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注意:

1)因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准备阶段易产生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出现纰漏的问题。建议多次召开准备会议集中商讨。

2)演练中的假想事故程度要做好合理安排,要与演练规模相符合。与之配套的各种灾情数据、汇报词语也要严密。

3)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要与指挥部保持联系,进行某一环节前、演练进度或某一动作结束后都要汇报,便于统一指挥。

4)受井下作业环境制约,救援物资的顺畅供给是要着重注意的问题,需进行详细准备。该问题在井深巷远的老矿井尤为突出。

5)各环节演练完毕,要及时恢复模拟灾区及波及区域的正常状态并进行检查,确认无隐患后,指挥部方可下达演练结束命令。

5 结论

1、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合理性的重要手段,是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需要企业全员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灾害处置能力的提高。

2、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需要科学严密的准备,其关键点在于做好参演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信息交流,需要统一指挥、科学部署,确保演练工作处于掌控之中。

3、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切忌走形式,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其根本目的是检验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而提升矿井应急救援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亦纲,尹光辉,黄建发,曲国胜等.应急预案演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应急救援,2007 (3):33-35

[2] 雷文章, 程延彬.石油企业HSE应急预案实战演习研究[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5):30-31

第8篇: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的应急响应机制,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秩序,正确、快速和有效处置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丽水市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应急预案》和《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全县范围内因以下原因造成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的应急处置行动:

(1)因人群过分拥挤,通道严重堵塞等原因,发生人员挤压、踩踏、坠落、溺水等人员伤亡的事故。

(2)场馆舞台、看台、栏杆等建筑物或临时搭建设施发生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3)燃放烟花、礼炮或释放氢气球遇明火发生爆炸等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4)其他非人为故意损害、破坏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

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因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按《浙江省重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和《景宁畲族自治县重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处置;其他大型群众性活动事故应急处置参照本预案实施。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决策。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放在应急处置行动的首位。运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武警景宁支队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权限,负责有关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行动。

(3)快速反应,协同处置。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发生后,各相关部门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处置行动责任制。县级有关部门及时给予配合和支持。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保证事故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事故灾难的快速有效处置。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景宁县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应急组织指挥系统由组织指挥机构、综合协调机构和现场指挥机构组成。

2.1组织指挥机构

对全县内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涉及跨县或超出事发地县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较大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县政府根据应急处置行动需要,成立县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的应急处置行动。有关部门在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快速、高效处置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

2.1.1县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县政府副县长

副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县公安局副局长

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副局长

事发地县政府主要负责人

成员:县政府办、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县卫生局、景宁电信公司和县武警支队等部门负责人。

2.1.2县指挥部职责

(1)统一指挥、协调特别重大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的应急处置行动。

(2)及时掌握现场情况,根据现场事态的严重程度,指挥协调各有关部门,组织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赶赴事发地投入应急救援行动。

(3)必要时派出工作组,赴事发地指导事故处置和善后工作。

(4)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5)全面掌握社会动态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6)研究解决事故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2.1.3成员单位职责

(1)县公安局:负责指挥事发地公安机关组织抢险救灾行动,对事发现场实施必要的管制和秩序维护,负责社情信息的收集掌握,确保事发地社会稳定,会同交通部门确保抢险救援人员和物资安全畅通地运往事发地,协助配合安全监管部门开展事故原因的调查取证工作。

(2)县安监局:牵头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确定事故责任。

(3)县民政局:负责指导或直接参与事故死亡人员处理,伤者和伤、亡家属安抚、救济工作、收集、上报相关群体的动态情况。

(4)县财政局:负责按照财政分级负担原则,为应急处置行动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具体按《景宁县突发公共时间财政应急保障专项预案》组织实施。

(5)县建设局:负责提供事发活动场馆的建筑设计图纸和相关设施的资料,参与县安监局对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6)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负责向县指挥部提供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组织实施的具体情况,协助、配合对事故发生原因开展调查。负责向市指挥部提供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实施的具体情况,协助、配合市安监局对事故发生原因开展调查。

(7)县卫生局:负责指导事发地医疗机构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根据应急救援需要,组织医疗专家组赴事发地提供医疗救治,具体按《景宁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组织实施。

(8)县新闻办:负责协调事故应急处置的新闻报道工作,具体按照《景宁县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组织实施。

(9)景宁电信公司:组织、协调有关电信运营切做好应急过程中的通信指挥保障工作。

(10)武警景宁支队:指挥所属部队参加应急救援行动,参与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2.2综合协调机构

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为综合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负责综合协调和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职责为:

(1)贯彻执行县指挥部决定事项,并负责检查落实。

(2)组织拟定和完善本预案,并负责预案的管理。

(3)负责与县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协调联络。

(4)指导各有关部门做好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5)及时收集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相关信息,汇总分析并向县指挥部提出处置建议。

(6)及时向县指挥部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7)完成县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宜。

2.3现场指挥机构

事故发生后,县指挥部根据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处置行动的需要,派出县指挥部部分领导、专家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参与现场应急处置行动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行动。

2.3.1现场指挥部组成

发生特别重大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县指挥部负责设立现场指挥部,由县指挥部领导、成员单位领导和事发地政府主要领导等组成,指挥长由县指挥部总指挥指派。

2.3.2现场指挥部职责

(1)迅速组织开展事故的先期处置。

(2)具体组织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和处置行动,依据现场情况,正确指挥有关部门和各类救援队伍、保障力量进行应急救援行动,协调和落实现场处置中的具体事项。

(3)开展事故原因调查的和等级评估。

(4)全面掌握事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相关情况,及时向本级和上级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

(5)提出请求人员、物质、设备支援的建议,落实上级各项指示。

3事故分级

根据事故的性质、损失、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I级)、重大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Ⅱ级)、较大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Ⅲ级)、一般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IV级)四级。

4预测预防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要求,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凡组织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必须向职能部门申报、审批,组织活动的牵头部门和主办单位必须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按方案、预案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在积极落实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基础上,要充分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从思想上、物资上、人力上做好应对各类突发性事故的准备工作。

5应急响应

5.1先期处置

先期处置按照属地为主的原则,主要依靠事发地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有关单位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在现场指挥部成立之前,各应急救援队伍和职能部门、活动主办单位,在事发地政府的指挥、协调下,先期进行处置。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应级别的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及时组织应急救援行动,同时迅速向上级政府报告基本情况和先期处置情况,以及请求事项,全力控制事态扩大,严防次生事故发生。

5.2分级响应机制

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发地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的应急处置行动。

5.3信息报送与处理

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发生后,事发地政府,活动主办部门,立即如实向县政府、县指挥部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虚报,同时通报县主管部门。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活动主办单位,活动规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事故造成伤亡状况,事故的影响范围,事故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

5.4医疗卫生救援

事发地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防疫工作。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及时开展现场医疗救援和疾病预防。

5.5群众安全防护

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灾难的特点和严重程度,确定保护群众安全需要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及时启用应急避难场所,迅速有序地转移、疏散、撤离现场人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源头,防止事态扩大、人员伤亡增加;对受伤群众及时组织运送和救治。

5.6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根据现场处置行动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5.7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应急处置行动需要,现场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小组,负责检测、分析和评估工作,查找事故的原因和评估事态的发展趋势,预测事故的后果,为现场指挥部决策提供参考。检测与评估报告及时上报县指挥部。

5.8新闻

新闻按照应急响应的级别,分别由县指挥部或事发地政府组织实施。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的新闻工作,由县府办具体负责,或由县府办协调有关单位共同实施。

5.9应急响应结束

特别重大、重大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置行动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已消除,由现场指挥部提出应急响应结束建议,经县指挥部批准,解除应急状态,应急响应结束,并通知县级有关部门和事发地政府。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理

事发地市政府或县级民政、卫生、文化、体育部门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事件中的伤亡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个人的物质等,要按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者偿还、补偿。

6.2事故调查

重大事故由县政府派出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特别重大事故由市政府派出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县有关部门协助调查。事故调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大型群体性文体活动事故的原因、性质、影响、责任和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综合调查评估,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

7应急保障

7.1经费保障

县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由县公安局提出预算,经县财政厅审核后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7.2物资、装备保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置的物资、装备储备,切实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7.3通信保障

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的通信保障体系,由县通信管理局等部门负责建立,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单位的联络畅通,以及应急处置行动的指挥畅通。

7.4组织纪律保障

严格工作纪律,形成快速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参与应急处置的各部门在接到行动指令后,要迅速组织或指派相关人员、装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根据预案中明确的职责快速投入事故应急处置。各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工作中要严格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恪尽职守,及时处置。

7.5预案演练

各级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要按照本级预案及相关行动方案,适时组织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置实战演练,磨合机制、锻炼队伍、完善预案,切实提高防范和处置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的能力。

8附则

8.1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县公安局牵头制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随着形势发展,县公安局应会同成员单位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报县政府批准。

各市、县(市、区)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依据本预案,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报县公安局备案。

8.2奖励与责任追究

8.2.1奖励

在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置行动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任务,成绩显著的;

(2)防止或挽救事故灾害有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国家、集体财产免受损失和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准备或应急响应提出重要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8.2.2责任追究

在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置行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人员和国家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规定制订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真实情况的;

(3)拒不执行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逃脱的;

(4)盗窃、挪用、贪污应急救援保障资金和物资的;

(5)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应急处置工作行为的。

第9篇:安全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是威胁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主要突发公共事件之一。当前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系统运行后,新的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工作已完成。为落实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演练要求,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公司整体应急处置能力。按照要求,公司于6月份全国安全月“应急预案演练周”期间,开展了一次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现结合本次演练谈谈开展好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的几点做法。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演练成功的关键。供电企业要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不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各供电公司电网调控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是处理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主要机构。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是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领导重视才能有效的调动公司各单位有效资源和应急演练积极性,演练工作还能充分展现公司领导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领导指挥职能。面对公司生产、营销、后勤等众多的单位、部门参加演练,只靠应急部门来组织、协调是不现实的,所以开展大面积停电演练要紧紧依靠公司领导,取得应急领导小组的支持,在各分管领导的组织协调下实施。特别是电网进入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公司把应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开展一次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公司领导多次指导演练筹备工作,演练方案、演练剧本编制工作,参与修改和讨论演练脚本。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分管应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的演练指挥小组,领导支持为确保演练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精心组织、事前沟通。

大面积停电预案演练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检验公司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应对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协调机制和处置能力,从演练中取得经验,从而提高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的能力。演习小组认真编制了大面积预案停电应急演练方案,为使演练取得实效,通过与参演单位进行有效的事前演练沟通,达到培训演练单位,提高各部门应急处理的水平。在公司召开参演单位讨论会后,公司领导带队,调度、运维、安监、后勤等各专业管理人员参加,分别到各参演单位和县公司研讨,就电网运行方式、演练科目及故障设置、演练程序、停电后怎样发起演练及先期处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通过沟通不仅达到演练的目的和效果,而且起到了促进各单位细化了本部门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取得较好的演练实效。

三、突出演练的针对性

根据本公司电网结构和本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结合信阳地区夏季强对流雷雨天气特点,本次演练模拟因强对流雷雨天气造成城区主要220千伏变电站主设备损坏后失压和东部2个县主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应急处置。信阳地区地处大别山区,恶劣天气时有发生,所以模拟强对流雷雨天气造成大面积停电符合实际和具有现实意义。

本次演练设1个主会场(公司应急指挥中心),4个分会场(信阳220千伏变电站会场、220千伏潢线路掉串故障处置会场、县公司农网低压线路恢复供电会场、县公司95598应对处置现场)。主会场应急指挥中心和分会场分别邀请市政府应急办、安监局、能源局等政府部门,显示了政府对各突发事件处置的行政指导职能和评估,对展现供电部门供好电、服好务职责具有重要意义。主会场、分会场以及各参演单位采用桌面推演和现场实战方式,上调下演、整体联动,突出了演练的针对特点。

四、技术保障有力

本次演练设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及同步演练点。如何保证演练点的图像、声音传输到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也是演练成功的关键。在2010年,公司就建成了一套完善的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系统。此次演练,我们充分利用此套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主会场与4个分场的画面、声音传输,展现了应急会商、应急汇报、应急指示、应急处置工作布置场景。

通过3G“侦察兵”系统可以实时把各演练现场画面传输到应急中心。依靠公司信通公司设备技术人员,有力的保证演练设备的可靠运行。在演练前的设备联调时,分会场与主会场的图像发暗、声音啸叫,网络信号时有时断现象都一一克服。为了保证演练质量,演练当天技术人员分3组分别在不同设备机房蹲守、做好现场实时技术保障。信通公司就演练不同情况编制各种技术处置措施和备用方案,事前还进行了备用方案演练,确保了演练成功。

五、区域协作联动。

区域电网安全、可靠地运行必须有一个实效、实用、实际的应急救援区域联动机制。由于电力应急抢修、专业性强,救援、事故处理工作难度大。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抢修联动机制区域,做到统一指挥、分级联动、互相支援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联动切实有效。

本次演练剧本设置了政企联动机制,供电公司向市政府汇报电力负荷紧张时申请有序用电汇报场景,争取电网事故停电处置时,得到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演练还设计了在县级供电区域受灾严重时,本县抢修力量薄弱,人员、设备不足,申请市公司救援和相邻县公司间区域救援场景。在接到县公司应急抢修物质支援申请后,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演练小组向物质部门发出调配电杆、导线、配变等应急物质指令。同时指令部分县公司调配抢修队伍、车辆、技术人员对受灾县公司进行支援,争分夺秒的开展电网抢修,尽早恢复供电。区域联动演练较好的检验和实践了政企、市县、县县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六、及时评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