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推广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积极宣传引导。大力增强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商标意识
前些年,受传统农业经营理念和分散经营模式的影响,许多农民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认识到商标、品牌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的作用,对注册农产品商标积极性不高。认为种庄稼就是别人种啥咱种啥,能卖多少算多少,有没有商标无所谓,结果没有收到应有的经济效益。运城地区生产的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甘甜,久负盛名。全市种植面积达212万亩,年生产红富士、花冠、嘎拉等优质苹果15亿公斤以上,可是在2002年以前,全市没有一个苹果注册商标,致使本地苹果大量滞销,大大伤害了农民种植苹果的积极性。
这种因为无商标、无品牌而产生的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偏低、权益受损的现象,引起了市工商局党组的严重关切。经过研究,大家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兴农富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商部门就必须在帮助农户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大力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为此,2003年市工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的几点意见》,要求各级工商部门必须把这一工作作为本职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004年,市局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出主意、提建议。推动全市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努力把工商局的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市政府很快成立了农副产品商标战略领导组,研究制定了《运城市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的五年规划》,把商标工作细化到乡镇、村组,农业、林业等部门积极配合,并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倾斜。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工作,很快在全市上下全面展开。
针对部分农户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商标意识不强,对注册商标及其价值作用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深入进行宣传引导。2003年,开设《运城市商标战略网》,用网络形式对注册商标的意义作用及方法程序等给予详细的说明;通过《运城日报》、运城电视台、《果农报》等新闻媒体,对嶷山苹果、维博梨枣、维之王等品牌进行宣传;利用节日、集会等机会,组织人员深入街道企业,宣传实施农副业产品商标战略的重要意义,共向企业和农民发放商标法律书籍20000余册,接受企业和农民商标咨询1460人次,解决注册难题2240个。我们还利用我市举办“第四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机会,布置知名农副产品展位,将我市有影响的农副产品商标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各县(市、区)工商局和基层工商所的干部,坚持登门入户,面对面地将宣传资料和有关申请注册材料送到农户和企业手中,有些分局还带着商标向农民宣传商标注册的意义,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注册商标的兴趣。
二、热心周到服务。真正帮助农民注册好商标
一是广泛调查摸底,分类指导。我们组织各县(市、区)工商局和基层工商所,对全市的农副产品生产经营和商标注册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基本弄清了全市农副产品的品种、数量、规模、特色以及这些农产品的商标注册、使用等情况,通过梳理排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已经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注册商标,大力培育和扶持,鼓励做强做大,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对一些具有特定地理环境和特定人文因素,且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特色农副产品,指派专人,限定时间,协助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尽快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对有一定产品优势,但生产地域比较分散的农副产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整合作用,以专业协会的名义注册集体商标,从而使一些没有条件申报商标的中小农户从集体商标使用中获益,近三年,全市先后注册各类名优土特产商标271件,几乎覆盖了所有名优产品。
二是建立机构网络,提高服务质量。我市部分县市地处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为了方便企业和农户办理商标,在全市建起了市、县、乡镇(企业)“三级商标服务网络”,做到市有商标科和商标事务所,县有商标科和商标服务室,乡镇和企业有商标代办员,农民不出乡镇就能了解、办理农产品商标。机构组建后,分期分批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系统学习商标注册管理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培训中,邀请专家和优秀农民企业家授课。此外,工商服务大厅设立农副产品注册商标专柜,结合实际制定了商标工作首办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热情服务,一帮到底。
三是主动上门服务,提供意见建议。本着深入一线,现场办公。上门服务,全心全意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对生产规模大,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农副产品基地和加工企业,实行定期联系指导制度,坚持每季度上门一次,指导他们正确运用商标策略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市局商标科与企业科联合制定了“三书”制度:即向未注册商标的企业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为正在扩大经营的企业提出《商标经营策略建议书》,向商标使用中出现问题的企业发放《商标注册使用警示书》,使指导企业行为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对那些未形成生产规模,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指定专人,组织力量,主动上门,帮助他们设计适合农副产品特点、适应消费心理需求的商标,以尽快帮助他们注册商标,增加影响力和生产效力。
三、运用商标职能,引导农民有效开拓市场
引导企业和农户注册使用商标,仅仅是实施商标战略的第一步,培育发展一批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是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商标职能作用,扩大规模。提升品质,优化模式,使一批农产品项目做强做大,从而真正达到兴农富农的目的。
以知名商标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骨干,采取“公司+农户+商标”的形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粟海”集团是我市一家大型禽肉蛋生产加工企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市工商局不仅积极帮助其申请中国驰名商标,而且积极组织集团与农民联合,实行“公司+农户+商标”的发展模式,在周边五个县(市、区)发展养鸡专业户2000余户、建立饲料厂、饲料供应商200余家,扩大了集团生产规模,又为广大农户找到一条稳定的致富门路。
充分发挥各个地域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地一牌”的品牌战略,努力使品牌农副产品遍地开
花,惠及全体百姓。为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实施“一村一品、一地一牌”农副产品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块状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每个乡镇、每个村或一个地域确定一两个重点农副业产品发展项目,力争一年内注册商标。两年内形成规模,三至五年达到优势品牌。经过共同努力,不到两年时间,各地已确定了“汤王山”、“绛州绿”、“农之龙”、“临晋江石榴”、“绛县樱桃”、“垣曲山茹”等较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
抓住市场信息,及时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农副业产品进行帮扶推广,用优势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增收致富。2003年,临猗县“维博”梨枣商标被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后,我们感到这一农产品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非常适合几个山区县推广种植,建议市政府投入资金,推广“梨枣”、“冬枣”种植规模。到2006年,全市利用荒山沟坡发展“梨枣”、“冬枣”20余万亩,每年销往上海、杭州等南方城市300多万公斤,每公斤鲜枣价格达到20元左右,仅此一项,每个农民可增加收入60元左右。1999年,永济市农民王开健在黄河滩上种植芦笋,经济效益很好。我们了解到此情况后,当即建议永济、芮城、万荣等几个沿黄河县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并为其注册了“节节金”的商标,到200E年,全市年生产上等芦笋40多万吨,建立芦笋加工企业7个,每年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约20多万吨。
总结这些年的帮扶经验,研究制定了“四联五帮八到位”的工作目桁责任制。“四联”是:市局联大中型企业,县局联乡镇和中小企业,股(所)联项目、基地,个协、私协联有关专业户和工商户,真正做到帮扶到户,责任到人:“五帮”是:一帮选择产品项目,二帮设计注册商标,三帮宣传使用商标,四帮规范科学经营,五帮提高经济效益:“八到位”是:在联系帮扶过程中,要做到法规宣传、商标注册、商标使用、商标管理、广告策划、技术应用、销售网络和制度落实到位。几年来,全市工商系统有900多人次深入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服务,从品牌的定位、注册、推广到农产品的选料、加工、销售等,都耐心细致地进行政策引导和科学指导,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地提升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农业科技市场;运营;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14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市场日益开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下,农业科技市场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农业科技市场的经营特点和发展方向,以便我们在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时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科技市场的稳定繁荣,有利于我国农业的繁荣发展。
通过对农业科技市场的经营、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参考农业科技转化发展史及发展模式,逐渐对农业科技市场的经营发展产生兴趣。本文以河北农大科技市场为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河北农大科技市场的几个重要发展时期及发展机遇,分析得出河北农大科技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本文遵循发展研究的一般规律,首先从农大科技市场的发展说起,通过研究农大科技市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机遇和问题,为农大科技市场经营研究进行理论铺垫,然后从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内部条件研究出发,研究企业在宏观环境下所处的地位与企业内部具有的现实条件,进一步剖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1 河北农大科技市场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河北农大以科教兴国为指导方针,探索出优先帮助农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短平快”项目,进而开展综合治理的山区开发战略,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改善了山区生态环境,被原国家科委誉为“太行山道路”。此后,河北农业大学不断拓展思路,在地域上,从太行山区延伸到山前平原区、坝上地区、黄淮海低平原区、沿海滩涂区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郊区,技术覆盖面占到河北省总面积的80%;在内涵上,着重在观念方面进行创新,将过去单纯的“治山先治穷”、“科技扶贫”的思路,拓展为将“两个文明”拧在一起抓,从整体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1993年河北农业大学在原来“科技一条街”的基础上独资创建了农大科技市场,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由大学创办的农业类科技市场。自市场建立以来,农大科技市场发展迅速,规模扩展数十倍,业务范围也由原来的良种买卖、技术咨询等扩展到现在包括农业技术服务及农副产品销售的大型综合类农业市场。
2 河北农大科技市场的机遇
著名生理学家贝弗里奇曾经说过:“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而河北农大科技市场正是因为时刻的准备才获得几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1993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延长土地承包期,既消除了农民怕政策变的担心,满足了农民稳定土地使用权的要求,又可以鼓励农民积极向土地投资,进行土壤改良和兴修水利等长远性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壤肥力,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和从事开发性生产。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大幅增加是可预见的,然而同一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市场少,农业技术转化及农业技术推广还停留在“我研究什么,你用什么”的领域,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业院校对农民的需求了解较少。此时,农大科技市场的诞生开创了高等院校创办农业科技市场的先河,也使得科研机构与农民能够进行直接联系,为市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以来,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县、市、镇甚至村都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地处保定市区的农大科技市场,其作为保定地区农业技术交流中心的作用不再重要,市场转型迫在眉睫。利用保定市府河市场外迁,农大科技市场抓住机遇,积极招商,大胆引进农副产品批发业务,将市场规模成倍扩大。
2010年,河北省重点工程,农大科技市场二期――农大物流园项目获批。总投资达7.18亿元人民币的农大物流园项目是以农大科技市场为基础,建成集农业科技、农资、农副产品批发以及农副产品物流为一体的超大型涉农产业园区。建成后,农大物流园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河北农大科技市场由最初的提供农业科学技术服务,发展到如今成为集农业科技服务、农资、农副产品批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服务对象由最初的农民朋友,发展到服务所有市民、群众,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紧邻市区,农大科技市场的农副产品批发零售业务,为保定市的酒店餐厅和市民采购提供便利。经笔者走访统计,仅保定地区就有超过50%的餐饮企业在农大科技市场定点采购,市场中资产超千万的大型贸易公司十多家。经过多年发展,河北农大科技市场牵头组建的商会,同北京等地的商会也往来频繁,农大科技市场的影响力已向京津冀地区蔓延。
3 河北农大科技市场运营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大科技市场已成为河北省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市场之一,但是由于体制不完善,农大科技市场也遇到了各种问题,有的已经严重影响到农大科技市场的发展。
3.1 经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越来越来深入人心,对于经营者而言,什么买卖赚钱做什么,什么利润高做什么。在农资产品交易的区位优势不再明显的情况下,农大科技市场抓住时机引进农副产品批发等项目,使农大科技市场生意愈见兴隆,但是相对带来的就是,市场对农资产品区的重视度也不断下降。农大科技市场已经渐渐失去它最初建立的目标及意义。
3.2 管理问题
农大科技市场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书生之气”,不可否认,农大科技市场的管理人员都是由高学历的优秀人才组成,但是管理市场需要与各阶层不同种类型的人打交道,在市场管理中,农大科技市场经常以“理想化”的心态与社会各阶层打交道,往往一些事情陷入被动。
3.3 基础建设问题
农大科技市场的规模大,交通便利,但是农大科技市场建设初期是服务于农资技术交易的,引进农副产品批发项目后,基础设施建设就越发显得不配套,主要表现在人多了,车多了,道路坏了,路堵了。到本文撰写为止,农大科技市场已建成将近十年,现如今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进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对市场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4 关于农大科技市场的整改方案
近几年,农大科技市场一直在寻求改革,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农大市场先后组织市场管理人员及农场领导干部赴北京、天津、浙江、山西、河南等地的市场及相关产业园区考察学习,积极吸收管理及开发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开始着手制定改革方案。本人对农大市场整改方面有以下建议:
对于经营问题。如果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经营农副产品的效益较农资技术要好,但是农大科技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农民朋友服务,是建立在河北农业大学自身雄厚的科研基础上的。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建立网络服务部门,通过网络进行服务,成为解决农大科技市场解决农副产品与农资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对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农大科技市场的发展,影响管理人员的威信,导致政策无法推行、处罚不能落实的情况。对此,应着重提高广大商户与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管理监督,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其已经成为农大科技市场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设立相关的基建维护管理小组,及时发现及时维护,以免基础设施彻底损坏无法使用而产生更大的损失。同时,加强监督,对恶意损坏者进行处罚,加强教育及宣传等。
5结论
一、国际现代农业合作特点
我国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尤其在现代农业方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各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与国际上的现代农业合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通过在共同关注和需求的现代农业领域,开展以创新为主的企业、技术、项目、人才对接,促进成果转化,逐步扩展到提供开拓国际市场、转移国内先进适用技术等国际化专业性的服务。
二是建设信息网络平台和研发平台,实现服务和各类信息交互的智能检索和匹配、实现在线对接等功能。建立面向国际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实验、检测、中试平台,同时开展服务能力建设。
三是通过举办峰会论坛、科普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转移等各类创新活动,围绕现代农业领域的集成技术成果进行应用推广示范、促进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广泛交流,发挥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中―老现代农业合作与交流现状
(一)农副产品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2006年11月,中国云南—老挝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云南省政府代表团与老挝签署12项经贸合作协议,总金额达16亿美元,在老挝北部4省规模化开发种植250万亩橡胶;2008年12月重庆华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经营在万象市的重庆(老挝)综合农业园区,已经启动水稻花卉种植、设施农业、稻米加工厂及园区配套等项目;2012年11月中国四川开元集团与老挝农林部在农业方面开展合作;2013年,云南在老挝开展境外替代种植的各类农经作物面积15.3万多亩,具体项目包括在老挝南塔、丰沙里、乌多姆赛、琅勃拉邦等省种植的橡胶、咖啡、香蕉和玉米。由此可见我国与老挝在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的规模不断扩大,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为双边技术转移和科技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农业科研人员与学术交流发展迅速
我国积极与老挝开展科技机构合作、技术考察、人员交流和培训,取得不少进展,主要开展农业与替代种植合作等等。2012年,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中举办了多期国际培训班,培训人数达250余人;组织国内相关科研机构10批60余人次,东南亚等国20余批150余人进行对接洽谈,促成20余份国际技术转移合作协议签署。由普洱上海科技服务中心在老挝琅勃拉邦成立的“老挝琅勃拉邦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于2013年对老挝琅勃拉邦、川圹等省的650多名当地农民进行了橡胶育苗、定植、芽接等技术培训,效果显著,进一步促进了科研人员与学术的交流。
(三)国际技术转移与新产品展览活动日趋增多
当前我国着力推进与老挝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已在老挝建有1个海外科技合作示范园,重点开展农业新品种和产品初加工示范与推广、举办现代化观光设施农业展览展示活动等,并构建了国际农业技术培训体,进一步扩大我国农特产品的进出口。同时,大力促进农业、水产养殖、饲料加工、新能源等领域技术和新产品向东南亚、南亚的输出和转移,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副产品的对外贸易。
三、促进中―老农业产业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建议
(一)建立农业技术经济合作研究中心
建成集技术展示、企业孵化、交流对接、信息分享、咨询服务、综合配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的创新中心总部,建立面向东盟国家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实验、检测、中试平台,设置多个专业化实验室和分析检测中心,为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提供公共服务。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建设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农业技术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加强研发与产业开发的创新合作,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人才的交流
进一步整合国内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面向老挝开展农业、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行业培训,形成网络化的教育培训基地,在信息沟通机制,学员联系跟踪,师资力量配备,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完善,促进与老挝的文化交流与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增进中国与老挝的睦邻友好。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领域开展人才的交流,面向老挝有需求的企业、大学院所等单位的青年科技人员,举办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班,以培训带动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我国相关技术转移和企业以及新产品“走出去”。
(三)构建国际科技经济合作网络基地
多渠道多层次加强科技经济合作网络基地建设,通过开展网络宣传我国农业现代生产方式和机械使用效率,通过在老挝建厂开展各类型农业及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服务;通过农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区或示范基地,有效整合现有机械形成现代农业全程解决方案,带动农业综合开发及经营;促进科研机构、各种企业之间联合,促进新技术一起走出去,提高农业及农副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延安市;农业现代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25-02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并已经初步形成了设施装备现代化,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农业发展局面。延安市r业现代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即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以期找到有效解决措施,以减小这些问题对延安市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延安市农业现代化推进工作现状
我国开始推行农业现代化工作之后,延安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并于2011年10月11日正式启动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以农业现代化园区和基地建设为平台,以实现标准化生产、组织化方式、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为目标,重点发展优势特色、高效设施、生态循环和旱作节水农业,逐步实现延安市农业的现代化升级转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延安市共建立了6个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平台、122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市级和9个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截至2015年年底,延安市粮食生产创造了十二年连续丰收的业绩,苹果种植面积位于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位,省级优质苹果基地完成了整个延安市的全覆盖,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国家级)工程项目完成了一期建设,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已初具成效。
二、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水平较差
延安市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与农业生产无关。部分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态度较为消极、被动,不积极、不配合,甚至有意阻挠农业现代化的实施。农民农业专业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农业种植技术传统、落后,农民一般依靠多年积累的农作物种植经营进行农业生产,不会操作和维护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导致设备损坏较多、生产效率不高。
(二)资源环境问题影响较大
延安市农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农村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土壤、水等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资源较为匮乏,农作物生存条件、生长环境较差。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缓解,但土壤肥力、水资源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农作物生长状况、产量、品质受环境影响较大。
(三)农业现代化管理方法落后
延安市农业生产管理方式传统、落后,虽在推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了部分管理方法的改进措施,但成效不十分明显。延安市的广大农民没有有效的途径去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方法和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对农业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目的、意义不清楚、不了解,对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措施和效果就知之更少。延安市政府延安市大部分农村仍然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三、解决延安市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农业现代化宣传教育
农业现代化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延安市农民树立农业现代化理念,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提升农民专业技术水平,是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行的基础和保障。
1.延安市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因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打持久战的过程,农民在短期内无法见到很显著的成效,就逐步失去了建设之初所保持的积极性和热情。延安市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业现代化宣传工作,坚定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心,才能始终保持主动性。延安市农业现代化的宣传工作不应只局限于张贴标语或宣传画等,过于单一、枯燥的宣传方式无法保持持久的效果。用农业现代化成功案例进行宣传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可以组织现场参观,或组织观看成功案例的介绍视频,让延安市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业现代化不仅仅只是政府部门的工作,还是一项有利于提升农业产值和产量,且利国利民的有效措施,农民可以从中获得较大的收益。
2.延安市农民如果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即使配备了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延安市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民的整体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内容应主要包括延安市农村使用的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技术、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方法等。面对延安市农民开展的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应以提升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培训重点应以实操训练为主,理论知识培训为辅。培训结束时应开展实操考试以检验学习情况和培训效果。延安市农民只有自己具备了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才能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落实农业现代化的各项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
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受当地资源和环境问题影响较大,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围绕延安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设施,找到能够适合延安市农业生产环境的作物和优化生产环境、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
1.延安市已形成了传统的特色农业,例如苹果、红枣、大豆等,特色农业之所以能成为特色,就说明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是能够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延安市应以特色农业为开展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的平台,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遗传工程技术,对特色产品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能够适应延安市气候环境的原因,予以推广到其他农副产品上,以提升其他农作物应对气候环境的能力,达到提高产量、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投入的目的。同时,延安市还可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进一步改进特色农副产品的生物性能,以不断扩大特色农业的独特优势,使其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为延安市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2.根据延安市的资源利用现状和环境污染问题,引进先进的农业设备设施和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生存环境。以延安市水资源问题为例,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阻碍着延安市农业现代化的实施和推进。延安市各级政府应根据水资源储备状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并且适宜当地农业生产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例如农田滴灌技术、地膜保水技术和使用土壤抗旱保水剂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科技创新,找到更加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节水、保水措施和方案,进一步提高土壤的含水率和保水效果,全面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农业生产环境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果实品质,可以使更多的农作物适应延安市的气候环境,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具有延安市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是延安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改进农业现代化管理方法
魍场⒙浜蟮呐┮稻营管理方法会严重阻碍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工作的有效推进,妨碍延安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方法,才能满足延安市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
1.传统的农业生产以农民自己的需求为导向,农民一般选择自己喜欢的农作物进行种植,或者根据去年农作物售卖情况选择售卖价格较高的农产品进行种植,容易造成农产品生产的扎堆种植,或因种植较少而供不应求。延安市应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聘请行业专家、学者对农副产品市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并及时将市场分析结果告知农民,指导农民选择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农副产品进行种植、养殖。延安市各级政府部门可以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建立各层级的农业现代化信息公布平台,及时公布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让农民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产业调整和资源配备。信息公布平台还可以及时有关农业现代化的最新科学技术信息,为农民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2.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以单打独斗为主,农产品的种植、销售全由农民个人完成,产量、规模较小,风险抵御能力较弱,无法使用先进的产业化农业生产设备,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行困难。延安市农业生产只有以产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去运营,才能给先进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使用提供平台,促进农业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农业生产产业链。延安市可以以农村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以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农村产业链建设,形成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农业生产销售模式,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全面提高延安市农副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产业化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是延安市推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采取的管理方法,是实现产业化农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四、结语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农业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率、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延安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行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但在延安市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农民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水平较差;资源、环境问题对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农业现代化管理方法落后。为减小这些问题对延安市农业发展的影响,可采取加强农业现代化宣传教育、加快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改进农业现代化管理方法等措施。
参考文献: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发展目标,从群众需求出发,通过规划布局合理化、设施建设标准化、长效管理精细化、改造投入常态化等措施,补齐短板、完善功能、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实现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和精细化长效管理同步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消费需求。
(一)基本原则
1.以民为本,体现公益。把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精细化长效管理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落实公益性保障机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使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精细化长效管理工作成为关注民情、回应民心、满足民需的民生工程。
2.属地负责,部门配合。负责制定本区域“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统筹实施、督查督办的职责,及时解决辖区内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市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同做好项目推进工作。
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农贸市场主办者建设和管理为主,市、区两级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社会各投资主体主动参与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作,建立农贸市场滚动改造机制。
4.建管结合,全面提升。坚持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和长效管理并举,通过建章立制实现管理的精细化、长效化,破解农贸市场“脏乱差”管理难题。加大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投入力度,推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管理专业化水平。
(二)工作安排
1.在全面梳理农贸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完善类、改造达标类、新建类”三类,分三年对全市农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农贸市场管理和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秩序井然、内外整洁、制度健全、管理到位的农贸市场。
2.2017—2019年完成230家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作任务。其中,2017年进行调研评估、试点建设,制定“行动计划”,完成81家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作;2018年全面推进,完成101家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作;2019年完成48家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作,并对整体工作进行终期评估,总结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作经验,全面落实农贸市场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
3.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点布局规划,探索农产品零售终端建设新模式,建设农贸市场和生鲜连锁超市为主,O2O和其他农副产品零售终端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产品零售终端市场体系,推进农产品销售进超市、进社区,确保在2018年底每个行政社区平均建有4个以上“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
二、重点任务
(一)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建设改造
1.落实规划建设。根据《市商业网点规划(2016—2030年)》和《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落实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新建地区必须按照建设标准明确农贸市场的位置和面积;建成区农贸市场未达标准的,应按照规划标准组织改造、扩建;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拆除的农贸市场,应就近选址复建。同时,加强对各类“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的合理布点及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2.加快提档升级。制定《市农贸市场提档升级规范》,明确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类别和建设标准。鼓励农贸市场实行信息化管理、统一电子结算,促进转型升级。加快商品交易市场远程信用管理系统应用及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商局、食药监局、城管局、财政局、发改委、国土局、建委、卫计委、农委、环保局、公安局、安监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二)推进生鲜超市换代升级及其他农副产品零售终端建设
3.推进商超换代。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巩固生鲜经营优势,扩大生鲜经营面积,加快门店升级改造,推进生鲜仓储物流基地建设。推进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延伸服务,在新建小区、离农贸市场相对较远的居民区开办连锁生鲜超市或生鲜农产品直供店(点),便利居民购买生鲜农产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商局、农委、公安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4.强化电商应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市场主体应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建立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通过开设网上商城、实体经营门店等方式,扩大本地农产品销售范围。支持连锁超市、生鲜电商企业、农贸市场等采取网上订购、短距离送货上门、门店取货、自动提货柜等方式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实体与网络深度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商局、农委,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5.发展社区商业。鼓励和引导农贸市场、新型商超增强服务功能,实现一店多能,积极拓展代缴代购、代收、家政家居、早餐快餐等服务功能,打造社区生活广场、社区邻里中心等模式,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实现社区商业集聚发展,满足社区多元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商局、规划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6.加快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提高品牌化发展意识,强化经营主体品牌建设的主体作用,积极培育1—2家大型生鲜农副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支持农贸市场加快转型发展,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增强连锁经营能力,培育农贸市场品牌管理公司,塑造农贸市场品牌形象。引导品牌农产品经销企业入驻农贸市场及超市,推进产销对接,提高猪肉、熟食、半成品、豆制品等主副食品品牌企业经营比重,推进产品标准化、包装化、冷链化、品牌化,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委、工商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7.创新流通渠道。着力提升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提升流通效率。鼓励和支持生鲜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大对集货集配、统购分销、冷链物流等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应用,完善农产品采购和物流配送功能,引导物流企业建立标准,推动形成行业规范。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的产销对接,注重新模式的农副产品零售终端布点,进一步推动市场业态的丰富和升级,实现服务优质化、个性化、便捷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委、供销社,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三)提升农贸市场精细化长效管理水平
8.健全管理规范。以巩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活动为契机,以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为抓手,对标找差、争先进位。按照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与管理提升相统一的要求,抓好农贸市场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长效管理,建立农贸市场日常管理和年度综合考核相结合的等级评定制度,推行星级化管理。试点引进、培育有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化农贸市场管理团队参与农贸市场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科学管理标准,落实“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工作要求。(责任单位:市工商局、食药监局、城管局、质监局、卫计委,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9.构建食安保障体系。农贸市场要按照《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室建设实施要求与规范》,建设食品安全快检室,对规定品种、批次进行快速检测,公示检测结果,发现不合格农产品及时进行销毁或退市处理。推广使用智能追溯秤,完善肉菜追溯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机制。(责任单位:市食药监局、商务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10.增强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各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市农贸市场协会对农贸市场开办者、管理人员及经营摊主开展精细化管理培训,提升市场管理人员岗位履职能力和经营摊主规范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农贸市场协会桥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准则,开展行业信息统计工作,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农贸市场经营决策提供服务,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责任单位:市工商局、食药监局、城管局、质监局、农委、商务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11.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信息化手段在生鲜超市、农贸市场等农副产品销售终端的应用,提升农副产品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创新市场监管模式,通过网络实时掌握市场菜价行情、安全检测、追溯管理、内部管理、商户信誉等信息。推进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城区农贸市场基本实现场内WiFi全覆盖,推广O2O销售技术和方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商局、食药监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设立两个专项工作小组:一是提档升级改造组,由市商务局牵头,主要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协调和任务推进工作。二是精细化长效管理组,由市工商局牵头,主要负责指导各区农贸市场提高农贸市场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市各相关部门要指定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落实专项工作小组交办的事项,建立部门挂钩联系制度。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要成立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精细化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建委、公安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安监局、规划局、城管局、农委、卫计委、国税局、地税局、供销社、盐务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二)提高思想认识。农贸市场是城乡“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渠道和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场所,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和精细化长效管理提升工作是集公益性和市场性于一体的民生工程。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对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强富美高”新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能,攻坚克难、加快推进,真正把这一民生工程办实、办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建委、公安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安监局、规划局、城管局、农委、卫计委、国税局、地税局、供销社、盐务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三)强化舆论引导。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研究制订专项宣传策划方案,突出重点,抓住亮点,把握节奏,针对性开展正面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农贸市场新景观、新变化,汇聚正能量,营造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工商局、食药监局、城管局,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关键词: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涉及农业污染事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工业“三废”侵入基本农田、片面追求农业的高效益,农业自身污染加剧、耕地有机质锐减、植被破坏,水土大量流失、河道淤塞、农业害虫天敌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等,给农村生态和农民带来了严重损害。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危及农副产品产量和质量。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很多,包括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内部资源配置、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农业市场体系发育等等。据调查,当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这种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资源减少。近二十年,乡镇企业的发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农村交通道路拓展、农民住宅改善、小城镇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占用了大量耕地。与此同时,人口增长迅速、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二)、面源污染扩散。在工业“三废”成为农业生态环境主要污染源的同时,城乡生活污染比重逐渐增加,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城乡生活废水排放占污水总量近一半,乡镇垃圾污染也愈演愈烈。目前乡镇人均日产生活垃圾近1.5kg,夏季达到3kg,且每年约以8%的速度在增加,乡镇现有垃圾处理率很低,必须向集镇周边扩散和向乡村转运,在侵占土地的同时污染水体,一经风吹雨淋,有害成分就会外溢,向下渗透,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表明城乡生活垃圾渗沥液中化学耗氧量高达10000mg/l。这些污染不仅造成农作物减产,而且还造成土壤积累性中毒,破坏耕地质量。
(三)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用量增加,加之使用不当,农业自身污染,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据调查统计,1990年一般农业区每亩使用折纯农药量为100-150克,而到2006年每亩已达到近300克,其中有机农药的用量占70%左右,生物农药仅占4-6%。农药尤其是有机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既杀死了害虫,也大量杀死了害虫的天敌,导致农田生态失衡,害虫抗药性增强,再防治用药量增大,所以农药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使土壤、水体中的残毒逐年增加,最终势必污染农副产品,形成恶性循环。近年进行普查采集的土样及玉米、大米、小麦、白菜、苹果、菜油、猪肉、鲫鱼、鸡蛋等9种农副产品检测结果表明,有机农药在9种农副产品中检出率在70%,个别农副产品出现严重超标现象,说明土壤、水体及农副产品被农药污染情况十分严重。
二是化肥用量增加。以稻麦两熟为例,每亩平均用量从80年代的10-15kg增加到2005年的50kg,其中有机肥用量不到10%,化肥用量的急剧增加及肥料产出率的下降,在导致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变坏的同时,必然产生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使水体混浊,水生生物死亡,直接影响工农业用水。
三是白色污染日趋严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棚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迅速推广,农业生产掀起了一场白色革命,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显著的作用,但可降解地膜应用则严重滞后,加之农民缺乏回收意识,同时城镇生活塑料类制吕废弃物流向农村,造成了农田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导致作物减产。试验表明,农膜使用后残留1年的,小麦减产7%;连续使用2年的减产9%,连续使用5年的,减产26%。
四是秸秆大量焚烧、弃置。粗略估计每年被焚烧和弃置的秸杆约占三分之二。农村中秸杆随意弃置焚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而且造成了水源、空气的污染,还会造成各类交通事故。每年因秸秆焚烧弃置引发事故时有发生,有的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夏秋两季沟渠水质因此而呈深褐色随处可见。
涉及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每次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无不造成事故发生地附近农村人畜、树木、果树、水产养殖、蔬菜及粮食作物严重的污染和经济损失。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范围广、程度深、恢复难,加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成效,而且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对策与建议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协调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务之急是恢复农业和农村环保建设,实现农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个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任务。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生态农业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强化全民生态意识教育,全面提高农业生态观。要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加强生态意识方面的宣传教育:一是运用现代宣传舆论工具,尤其是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阵地,实行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典型,对“生态学”理论开展有计划的整体性、系统性的专题讲座;二是运用现有教育阵地,加强“生态”基础教育,将其列入农民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使他们由自然相互的生态观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规范;三是要贯彻“从小抓起”的方针,教育部门应将在“九年义务制教育”课程设置上将“生态”课程教育列为组成部分。由此,为提高全民整体生态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步伐。在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中,要摒弃掠夺性经营思想、小农经济思想和短期行为,把发展农业、保护环境和培植资源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增加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强生态基础工程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必须不断增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强生态基础工程建设。一是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基金,强化管理,防止资金流失或移作他用;二是以提高生态工程投资回收率和滚动使用量,规范实施工程有偿使用;三是立足高起点、标准化、严管理的生态工程建设目标,制止年复一年的浪费现象。
(五)、实施科教兴农,着力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建设生态农业,必须依靠科技教育。要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与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推进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扩繁,组织重大技术的科研攻关和协作推广,搞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在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企业,把科技企业培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逐步增强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六)、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努力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环境支撑。加快治理环境污染,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着力抓好污染减排、化工企业整治工作,按照国家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指标内、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和城市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指标的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结合淮安境内的硝、盐化工企业大多位于农村,含盐废水排放,屡次造成农业污染事故,土地盐渍化程度明显加重。认真落实硝盐联产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含盐硝废水零排放。
参考文献
[1]谢健.阐述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四大因素.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沙雅县远程办的小李从事远教工作好几年了,然而近年他感觉自己的工作经验有点跟不上现在的节奏了,这是因为阿克苏远程办将“远教+电商”的发展模式正式作为了重点工作项目。远程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依托远程教育“绿色网吧”探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下发了实施方案,构建地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地区商务局具体负责、地委农办全程协助、援疆省市指挥部给予支持、试点村所在县(市)乡(镇)发挥主体作用、全社会广泛支持的试点工作大格局。
在引入外援上,阿克苏积极借鉴先进省份的电商经验,充分发挥浙江对口援阿的优势,由浙江省援疆指挥部负责对接,将地区更多县市、村纳入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战略覆盖范围。同时,营造多维宣传的气氛,充分发挥舆论主渠道作用,有效利用党建网、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大力宣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工作的具体政策、业务流程以及推进情况。据统计,自工作开展以来,全区站点电商覆盖率已达百分之百。
小张是库车县塔里木乡阿合雅村的远教管理员,虽说是大学生村官,可对电商如何搞、搞什么,他却是一筹莫展。和小张有着同样困惑的站点管理员在阿克苏地区还有不少。针对这一情况,阿克苏远程办联合阿里巴巴商学院(阿克苏)培训基地、阿克苏电子商务产业园、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和资源,邀请浙江省市电商专家到阿克苏及各县市授课,对管理T队伍进行网购操作、网上开店技巧、特色产品信息采集、创意设计、包装、营销等技能培训。
软件不软,硬件也要强。阿克苏远程办抓住自治区为南疆基层站点配发远教设施的契机,对条件成熟的村级“绿色网吧”设施进行更换、升级,并投入资金350万余元,建成26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同时在集体经济好、特色产品丰富的村将“绿色网吧”宽带提速,积极推动4G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拉入光纤,改善通信条件,提高农村宽带覆盖面。
温宿县“新疆小二谷”姑墨贡的核桃现在每天有200~500单从尤喀克佳木村“绿色网吧”电商平台出发运往全国各地,目前全村已在网上销售青皮核桃3吨左右。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胜利村刘培珍通过培训,已经开始在网上销售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库尔勒香梨、塔里木马鹿茸等特色农副产品。阿克苏市村级“绿色网吧”在“赶巴扎”网上商城平台的销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电子商务为阿克苏农牧民带来的效益已经不可小看。据统计,截至目前,“赶巴扎”的注册用户已达7500多人,其中60%为少数民族,共开设店铺472家。
对项目建议书感到陌生?不知道该如何制定一份正规有效的项目建设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项目建议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项目建议书范本1一、项目名称:合资生产(经营)____产品项目 项目主办单位:(企业名称)______ 单位负责人:(厂长或经理)
二、兴办合资经营企业的理由:
从国内外技术上、产品质量上的差距,从利用外资、产品出口、培养人才、增加收益等方面,说明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中方合营者的情况:
介绍中方合营者的基本情况和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有利条件,包括企业性质(国营或集体)、人员情况、技术力量、领导班子、固定资产、设备、场地、原有产品产量、产值、利润、产品出口等情况。
四、外国合营者的情况:
外国合营者公司名称、国别、资本、业务范围、规模、产品声誉、销售情况等。
五、合资经营主要内容:
(一)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
(二)合营年。
(三)合资经营企业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新建、扩建、改造)。
(四)合资经营企业的职工总数和构成(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五)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各方出资比例。
(六)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中方以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房屋、机器设备等作价的估算,现金投资(外汇、人民币)和来源(自筹、贷款、租赁);外国合营者以现金、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或专有技术等作为出资,对其作价、估价方法和估算金额。
(七)产品技术性能及销售方向
合资经营企业的产品拟达到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竞争能力,产品内外销比例的估计。
(八)生产(经营)条件
合资经营企业所需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及协作配套方面的近期和今后要求及已具备的条件。
(九)初步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内外销)、成本、收益估算。
生产手段、生产效率提高程度。
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效果。
中外双方经济收益匡算:合营期间各方利润、项目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年限的估算等。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合营期间的税收、劳动就业人数、技术水平的提高等。
六、项目实施计划:
何时进行技术交流、出国考察、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洽谈、签约、施工、试车和投产等。
如属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项目,应列出分期工程的时间安排。
附件:
(一)邀请外国合营者来华技术交流计划。
(二)出国考察计划。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包括负责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安排;如须聘请外国专家指导或委托咨询的,要附计划。
注:报批项目建议书时,附件要齐全。
项目建议书范本2一、项目总论
(一)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推动饮食行业健康发展上做出全方位的贡献,____饮食业的发展速度位居城市经济建设榜首,成为代表____城市品牌的靓丽名片。
但是,在饮食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采购环节难以控制,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供应不及时,人为造假、提价,使酒店饮食企业进货成本高,严重影响经营,导致部分酒店饮食企业经营不善,而且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伤害了广大消费者利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食材供应链的问题。
对此,市政府和行业协会予以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促进饮食行业的和谐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稳定物价,理顺供需关系,深化饮食行业改革,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特别推出了饮食食材整合项目。
(二) 项目介绍
1、项目名称:__“____X”市场
2、项目地址:
3、项目内容:整合食材供应链,组建饮食食材交易中心
4、组建模式:股份制,由__X与__X公司共同组建股份制管理公司。
5、项目目的:打造现代食材供应链交易平台,采用联盟会员制管理(供应商、饮食企业、种植、养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共同加入的会员联盟体),实现市场交易与网络交易的双向营销,达到降低采购成本,促进食品安全,稳定物价,促进农副产品快速转换商品的目的。
二、项目分析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1、丰富的原料资源
根据__X副产品原料市场调查“十一五”期间____量年均714万吨、其中蔬菜年均258万吨、水产品年均217万吨、水果年均132万吨、畜肉年均65万吨、禽蛋年均26万吨、鲜奶年均14万吨,且保持增长势头。
20__年公布的《____政府关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果蔬、肉蛋年产量将分别达到280万吨、240万吨、136万吨,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260万吨以上。
目前,____区有616家农业龙头企业,7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7家市级龙头企业,11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5处农产品出口基地,1500多家各类食品加工企业,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78个,绿色食品总数达到250个,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45个,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2、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
① 酒店、饮食企业
据____X年统计资料,__X饮食行业总数为____X家,年食材消费量达__x亿元。
② 企事业单位和院校食堂
____市现有企事业单位和院校人数达80多万人,按人均日消费__元计算,年食材采购额__亿元。
③ 电商团购
根据水产品交易市场统计,20__年春节期间水产品市场交易额达35亿元,其中团购和电商交易达2亿元,且有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____市食材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该项目上马不仅为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转化搭建出产销对接的交易平台,也为饮食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资源。
3、激烈的行业竞争
____市饮食企业____多家,其中____平以上的饮食企业____多家,与之相对应的供应商近万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竞争手段和制约方法多种多样;很多饮食企业采取抵押资金的方法制约供应商,以此保障供应质量、价格、数量、时间,维持需求;另一方面供应商因抵押资金量大造成资金短缺,也采取降低质量或短斤缺两或提高价格的方式维持经供应,形成了既矛盾又依赖的畸形关系,严重影响了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该项目以理顺供需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整合食材供应链体系,建立“__X采购”市场的交易管理平台,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此供需矛盾。
4、必要性
农副产品的快速发展为食材供应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但是,食材供应市场因中间交易环节多,价格弹性大,进货渠道多,远远跟不上农副产品发展速度,也满足不了饮食行业的发展需求;实施该项目可以有效的整合食材供应链,对推动__X市饮食行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① 促进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转化的需要
整合农副产品资源,组建食材供应链体系是实现农商对接和供需对接的需要;为种植、养殖专业户搭建直销平台和电商平台,极大地促进农副产品向流通商品快速转化。
② 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
通过食材市场的集中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能有效地控制食材供应质量,为酒店饮食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食材原料,从而起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
③ 稳定物价的需要
根据市场需求状况以及会员企业采购意向,组织源头采购,大宗进货,期货预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价格,使食材价格处于市场最低水平,从而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__和______的扶持
饮食食材整合项目是__和____X大力扶持的项目,通过对供应链的.整合,实现组织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稳定物价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市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的重大举措。
2、拥有先进的运营体系
启动“__采购”市场____X运营体系对订单、数据、价格、食材品类、配送流程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系统的配套服务,保障供应链的最佳状态。
3、优越的经营环境
“__采购”市场位于__X市__X中心,周边有酒店用品专卖店、炊具批发商城、____、____会员店、物流中心、__X商城等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形成以饮食经营为主体的市场环境。
(三)项目建设思路
1、探索饮食食材供需行业的必由之路
食材采购是饮食企业经营的必要保障,但是,长期以来采购与供应一直是矛盾关系,通过整合食材供应链,探索一条解决饮食供需关系的必由之路。
2、打造大连地区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建设“__采购”市场为__X地区农副产品提供交易平台,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实现产销对接。
3、提升大连酒店饮食企业经营能力
组建饮食食材供应链,理顺供需关系,从质量、价格、时效、服务等方面提升饮食企业的经营能力。
4、组建先进的运营模式
运用先进的____x运营模式实现会员企业的共同价值,打造 符合多赢原则的运营模式。
(四)项目经营理念
1、严把质量关,保障食材安全
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各种食材进行严格质量检查,规范采购程序,避免采购漏洞,使食材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
2、发挥交易平台优势
“__采购”市场集现场交易和电商交易于一体的交易平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将相互制约的关系,转换为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
3、提供增值服务
以“满足__X需求”为宗旨,做到信息畅通,物流畅通,增设分拣站,提供储运箱,物流配送等项目, 为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4、树立品牌形象,做行业标杆
“__”采购市场是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通过对饮食食材供应市场的优化组合,突破传统营销理念,形成品牌效应,缔造食材供应链服务商领军品牌。
三、项目改扩建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项目改扩建规划
1、项目改扩建工程包括:
__X吨中心冷库建设、物流配送及分拣中心建设、展销摊位和库房商铺装修改造、电力系统改造、监控系统建设、给排水改造、EPR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2、发展目标
X年成型,带动__及周边城市农副产品加入直营销售模式,打造城市新的地标市场;
X年建成省内最具规模的一级批发市场及网络团购展示平台;X年内成为省内农副产品销售样板市场,并依托电商平台,将__X周边地区以____为特色的农副产品推向全国。
(二)规划实施方案
1、市场改建
“__采购”市场使用面积 ㎡,设立 个产品展位,个带库房商铺,按食材储运方式、销售量,采购频次,划分水产品、肉食类、果蔬类、饮品类、粮油类、调味品等__经营区域。
2、吨中心冷库
根据市场经营需要建设 吨中心冷库即 个专项冷库间、个设备运行间,为供应商提供冷冻、冷藏、保鲜设施。
3、物流分拣中心建设
组建物流分拣中心,计划初期购置配送车辆 台,每天运输食材原料 吨,最大限度地满足会员企业物流需求。
4、EPR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配备ERP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息数据库,对经营、交易、资源等业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准确传递。
5、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在线订购模式,实现农副产品网络团购目标。
四、项目筹建状况
(一) 公司组建
1、公司组建
2、编制管理文案
(二) 项目进度
1、市场调研
____X年调研了大连各级农副产品市场,收集农副产品资源信息,价格走势,流通渠道,调查酒店饮食企业、机关院校食堂、驻军等大宗食品采购单位对食材供应的需求和希望解决的供应链问题,了解供需双方现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电商务平台
______公司旗下领航猫网络科技公司设计的项目网络交易平台,现已进入编程阶段。
3、组建ERP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项目运营需要已与第三方软件公司共同开发ERP信息管理系统,现已进入业务、数据设计阶段。
4、市场规划设计
现场勘查已经完成,按照运营和发展需要,对原场地格局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总设计图已经完成,制定出水产区的地面防水和下水施工方案。并根据食材属性在总图上划分出__食材专销区域,配电系统已进入现场设计阶段。
5、交易市场(______)接收
原____x接收工作已经完成,其他部位接收工作正在按市政府菜篮子工程规划和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全面展开。
6、银行合作
完成与__银行的合作洽谈,银行为商户免费安装POS机,并对会员商户给予资金扶持待遇。
7、会员招募
完成__x家__供应商的招商意向洽谈,确保“__采购”市场建成后的正常运营。
五、投资概算
(一) 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投资预算:____x万元。
(二) 资金来源
自筹资金:____万元(承办单位和______公司筹措) 银行贷款:____万元(项目新建公司贷款) 申请政府财政补贴:____万元
(三) 投资分配
1、开办费
市场调研:__x万元
网络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__x万元 需要支付原场地租金:__x万元/年 不可预见费:__万元;合计:____万元。
2、冷库建设投资
建设__x吨冷库(x个冷库间、一个设备运行间),用电量__x—__xKW,用地面积__x㎡,库体、设备、调试等预算投资__x万元;
3、物流、分拣、配送投资
一期配送车辆__台、叉车x台,其他用品用具预算投资__x万元;二期增加配送车辆__x台,投资预算__x万元;合计____万元。
4、ERP信息系统投资
ERP系统设计、编程开发、服务器、运营维护等预算投资__x万元;运营期扩展ERP系统,增加投资__x万元;合计:__x万元。
5、电商交易平台投资
前期电商交易平台投资、(包括展示平台、会员平台、订台、运维)服务器、影像器材等预算投资__x万元;运营期开发建设增加投资__x万元;合计__x万元。
6、市场改扩建工程投资
照明工程、交易系统、监控系统、给排水工程、门饰装修、商铺、展位装修、防水处理等预算投资__x万元。
7、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预留__x万元。
项目建议书范本3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__X文化小镇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__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__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
旅游管理;
文化学术交流;
会务及展览服务;
酒店管理;
餐饮、住宿、娱乐等。公司地址: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东侧。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三、建设地点: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3700亩。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__X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社等,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株;
4、骑猎园占地300亩;
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水上乐园设施。
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300亩,单体以二层建筑为主,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
2、医疗康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
3、养老社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旅游度假公寓510亩。
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完善期2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496.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__X文化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__X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__X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
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议
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
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
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加快进度,力争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1、__X项目坐落于__X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__X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
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在山水间,作为__X旅游名片。
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
2)生态旅游景点;
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
4)特小镇生态旅游。
(二)项目建设背景
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对__X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__X旅游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来支撑旅游产品线的完善与发展。__X文化小镇的定位,在于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泡浴、度假、养生、寻根、商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于__X市旅游结构和旅游品质的完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拉动__X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重要新生力
__X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__X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__X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__X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__X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
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__X文化小镇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集客属交流、朝拜、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亮丽的景观,高档次的服务,淳朴的乡情来吸引众多的游客。可以弥补__X大型旅游胜地的的欠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
3、是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面亮丽旗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20世纪起,不少客属有识之士就积极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于这种要求和目的的载体,所以,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8届,规模逐渐扩大,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弘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的知名盛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4、项目区自然环境及发展的必然结果
__X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__X独特的人文环境。__X是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头衔。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__X市全境,规划区域总面积达10.86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__X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分别代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__X茶叶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
____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对比研究发现,在__X,除了毛尖、华英鸭等产品以外,在地方品类辨识度、旅游项目开发等地标性名片建设,尚无全国乃至全球都能有着广泛认知度和辨识度的带有__X特质的符号级别作品。__X,需要一个经典的作品!成为带有__X特质的符号,在全国以及全球成为品类需求的首选目的地。__X文化小镇项目,对于提升__X旅游形象、完善旅游结构、优化旅游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范畴;
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的要求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生活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
项目建议书范本4以天津市电力公司向社会的“201x年夏季天津市电力供需形势”为例。天津市201x年夏季最大用电负荷出现在了7月下旬和8月上旬,达到1140万千瓦,同比增长10、5%左右。201x年天津电网呈现的特点是:电力平衡总体供需紧张,全年各月存在不同程度的供需矛盾;局部地区设备明显重载,区域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电网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目前天津市的电力供应是以就地平衡为主的发展方式,地域内发电机组大部分为火电机组,且多为热电联产机组,并且受煤炭供应、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所以才会造成高峰负荷时段的电力供应紧张。根据天津市电力供需紧张这一现象提出使用环保节能灯这一项目。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总投资0、5亿元,对天津市所有商场、住宅居民区、旅游景点等需要照明设施的地方进行综合技改,内容包括:
1、家庭室内的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花园、储藏室全部改用环保节能灯照明。
2、高层建筑的楼梯、走道、洗手间、地下室、商场、超市、仓库(货架照明)、燧道照明等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场所都比较适合使用环保节能灯。
3、像商品广告和门面装饰方面如灯箱、灯牌、灯字、外墙装饰灯均使用环保节能灯,不仅达到照明装饰的作用,也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4、环保节能灯绿色环保,光线安全稳定,也特别适用于香水店、珠宝店、书店、愽物馆、美术馆等专业场所。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基本国策,现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向推动市场化改革,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经济补偿体系,并且把我国的贸易和投资的激励机制转变到鼓励、研发和自主创新上来,转变到鼓励节能减排降耗上来,转变到鼓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经济的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向上来。该项目的开展,将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天津市电力供需情况:(1)应加强电力需求的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提高市民节电节能意识,做到随手关灯断电。采取“错峰填谷”安排生产时问,做到谷电用足、平电用好、峰电回避、科学组织,最终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节约用电。(2)为确保天津市能源供应安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改变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电力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外电入津”战略,加大区外送电通道和城市电网建设力度,提高天津电网外受电比例,变输煤为输电,优化天津市能源结构。
(二)国家有关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20__年5月23日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3项具体政策措施,涵盖了结构调整,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加强节能减排投入,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颁布打响了节能减排的发令枪,其体现了国家对环保的重视。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鼓励类产业,将会受到相应的产业发展支持。
三、项目定位、优点及分析
(一)项目定位
节能、环保、绿色、降低耗电量
(二)项目优点
环保节能灯除了有强大的节能效果外还有很多的其他特点:1、不怕碰摔(包装、运输、携带等方便)、轻便宜加工、不发热、不怕潮湿、无频闪、无红外线、无紫外线、无热辐射、无电磁高频干扰、无污染(光源中银、汞、氯)、寿命长(10万小时,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可长达27年寿命)、免维护、回收环保(产品99%是塑胶材料)。
2、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灯饰,点阵、矩阵、方形、圆形、条形、球形等3、不怕碰摔(防震),不发热(小功率),不怕潮湿,如果采用阻燃材料做外壳可防火。
(三)项目分析
1、简单分析
现在一些公共区域大都是用日光灯和节能荧光灯,每个灯的成本也要30-70元,功率都在20W以上,而且每个灯的每年维护成本占到总成本20%。如果使用环保节能灯,总成本投入比日光灯高出100%,但在10年内不需维护成本。在节能上,环保节能灯的耗能只有日光灯的50%以下。以20W的日光灯为例,不间断照明一年要耗电175度,而环保节能灯也只需它的一半还不到,每度电费按0、7元计算,一年多点就电费省下来的成本也能収回环保节能灯的投入成本。如果都采用环保节能灯这种节能方式,在电力配置,导线材料上,那节约更是可观的。
2、资金投入及回报周期分析
如果按每只200元的价格将传统日光灯更换成环保节能灯,根据每年节约200000元计算,其资金回收期约为半年。如果再考虑到传统日光灯更换镇流器、起辉器维护的费用以及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的一切损失,使得传统日光灯日常维护成本的增加,所以环保节能灯的资金回收期还会缩短。
3、与普通灯技术参数比较
(略)
四、预计经济效益
环保节能灯既环保又耗能低,而且属于电子高科技产品,绿色节能照明市场,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随着政策的落实执行,节能住宅大规模、大范围地推广,节能照明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约4、3亿家庭,有300亿元的市场规模,即使按50%的消费计算,也有150亿的巨大市场。
五、结论
关键词: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 郓城县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is the central task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Consideration 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Yuncheng County
HU Yue-cui
(Yuncheng County Seed Company,Yuncheng,Shandong 274700 China)
Abstract:Promote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is the core content of promoting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Undeveloped economy of Yuncheng county should take industrialized rich farm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expand service economy energetical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in the rural area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Keyword:Increasing peasant income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Yuncheng County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植支柱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一、突出产业重点,强化产业支撑
以工业化富裕农民是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的经验之一。近几年,经济欠发达的郓城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小资本、大聚集,低成本、高效益”的特色板块经济路子,形成了纺织、木材加工、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钢球、搪瓷、酒类包装三大特色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和三大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
以民营为主的板块经济是郓城的一大亮点,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的关系,企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般是从小到大发展的过程。浙江温州有不少十几年前还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经过发展如今成为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大企业集团。郓城的华灵集团也是从十多年前固定资产300多万元2500纱锭的纺织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10多万纱锭的大型企业集团。玉皇庙镇的远大工程机械厂,2002年还是有7间厂房固定资产不足百万的小厂,现已发展成为固定资产1.5亿元,年产值3亿元的大型企业。从不少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看,只有铺天盖地量的积累,才有顶天立地质的飞跃。二是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有规模才能产生规模效益。如郓城的三大产业都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每个加工环节,都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要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郓城的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是初级产品,不少仍以半原料型的方式出售,附加值高的产品占得比重小,如纺织业,全县80%以上的纱出售外地,在当地消化的很少,所以下一步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造老企业,培育行业龙头向产业的上游延伸。郓城圣达集团新上的印染厂、黄河肉类食品加工集团生产的产品均已打入国外超市。这些企业为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出了贡献。
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搞好劳务经济
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减少农民不只是数字的减少,而是以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前提,是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突破了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的瓶颈制约,突破了区位、自然条件等对发展的影响。劳务经济不仅仅是打工经济,更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市场经济大学,是农民闯市场、学本事的最佳途径。经过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洗礼,外出务工人员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农民工的作用,不仅有效解决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还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信息和技术。
大力发展和提升劳务经济,做好“民富”文章,应做好四个结合。一是“输出”与“回归”相结合,打造一批农民企业家。输出劳动力是劳务经济的初级阶段,带回生产力才是劳务经济的最终目标,抓好“回归”工程是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机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郓城县有不少农民在外地打工,学到了一技之长,回到家乡办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打工农民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办了厂子、富了村子,带动了产业发展。黄安镇于楼村四达木业就是该村陈氏四兄弟在天津打工学了技术后回家办的企业。几年功夫,带动了全县的木材加工,全县现已发展到6000多处的木板加工业,去年创产值近10亿元,成为全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二是县内消化与县外输出相结合。随着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本地劳动力需求明显增加,据统计全县需求近10万人,这就要求在搞好对外输出的同时,更加注重劳动力的本地就业。三是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打造一批品牌劳务。发挥技校等培训机构的作用,尽可能多地培训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要强化品牌意识,塑造品牌走向天下,靠品牌推动劳务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如郓城宋江武校打造的“郓城保安”劳务品牌,已走向全国各地。四是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输出相结合,健全网络,开拓市场。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民全面增收
在多数农民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以产业化提升农业是促进大多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扩张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村工业化,是保证农副产品多环节增值,带着农民一起致富的根本途径,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郓城县近几年,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如建丰食品、富士达肉制品公司等企业规模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牛羊禽肉、蔬菜、工艺品等出口创汇基地。但目前农副产品的转化率仍不高,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模式,使农业产业化逐步升级,鼓励农字号龙头企业直接把“腿”伸到农村。玉皇庙镇的郓城海通丝绸公司,大力推进将“第一生产车间”建在农田里的工业化,走高点起步、规模发展、典型引路、龙头带动的路子,实现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本优势与农村土地、劳力等资源优势的有效对接。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以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订单农业,必须以龙头企业为主,着力建设一批优质化、标准化为基础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品质。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各种服务,切忌行政干预,强迫命令,越俎代庖,建立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建立功能齐全,覆盖广泛的农产品信息网络,使处于弱势的农民逐步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利用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以培养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为重点,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其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和能力。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可让农民做龙头企业的股东,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链接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农户的“三赢”。
四、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业保障机制
由于多年来对农业的欠账太多,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要抓住近几年上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契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一是继续借村村通公路的东风,加大力度,调动乡村干群对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建设;二是加大对水利的投入,特别是在取消了对农民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的情况下,探讨对水利投资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搞好规划,制定方案,逐步实施;四是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支持农村经济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条件的行政村按照小康村的标准,采取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办法,高标准规划、设计的原则,为全县的小康村建设树立样板。同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