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校名师 中职学校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XZZJG2014A035;主持人:黄玲芝)研究成果。
校内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它体现着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同时实训基地建设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背景下,各地中职学校通过“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 “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起一批高水准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在服务教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O效应。但是也有不少学校存在着实训基地建设盲目、重复,实训基地投入产出比低、运行效能低,实训指导教师资源不足,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如何科学规划建设实训基地并使之发挥较好的效益,是值得职业教育界探讨的问题。
广西中职教改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南宁市6名特级教师、教坛明星、6名知名的学科带头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他们的成长案例,发现职校名师的突出贡献不仅在于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也非常突出,职校名师主导建设的实训基地建设水平高、运行高效、管理到位、发挥效益显著、社会影响力大,并形成一种共有现象,颇值得研究。
一、职校名师主导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特点
1.有效实施“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行业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行的机制,依托地方行业企业平台,高效整合利用实训资源要素,使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三方形成和谐共赢局面,实现三方合力,建设水准与行业发展一致,有机融入企业工作岗位标准,保证了建设基地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成长性。
2.有效开展“全景”育人模式
职校名师主导型实训基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通过创设真实仿真的工作环境、规范的操作流程、科学的管理模式、标准的考核评定,实现实训环境与工作环境、实训岗位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引入企业优秀文化,凸显实训环境职场化,实现“全景”育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有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建立长效机制,弥补了实习指导教师的不足;同时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和实战环境、与企业指导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
4.有效发挥多重效益
调查发现,职校名师主导型实训基地都全面发挥了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校企合作、技能培训鉴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师生科技创新、学生创业实践、承办技能比赛的功能,积极主动参与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社会效应、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力显著;并且发挥了显著的示范辐射效应,成为学校办学的亮点,提升了学校的品牌。
5.有效开启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发展路径
职校名师主导型实训基地在运行周期注意保持与专业课程改革同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更新内涵,以适应行业发展、科技发展、工艺进步的需要,保证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活力。
职校名师主导型实训基地还通过增加内涵和文化元素推动实训基地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如:2015特级教师M老师在原南宁市一职校伊制味实训基地基础上,与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共同建设广西民族特色小吃展示馆,成为目前广西唯一的民族特色小吃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传承民族美食文化,产生积极社会效应;2016年教坛明星C老师在原来南宁市三职校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南宁市兴宁区创业青年电子商务协会联合创办了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引入多元化的、线上线下的电商运作模式,构建“创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也成为社区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的平台,取得良好效益,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职校名师在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实训基地在运行形式上强调工位性,在运作上讲求职业性,在教学上强调系统性和可控性,因此它不等同一般的学校实验室和原生态的校外实训环境”,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多方条件,尤其需要建设的“将才”。作为 “将才”,首先要有跨界视野,既深谙职业教育规律又熟悉行业企业发展趋势,还要有跨界运筹能力,善于统筹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也要了解市场经济规律,掌握一定资本运营知识。实训基地建设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具有职校名师这样的“将才”。
1.是支撑实训基地建设的中坚力量
当前职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流程是由各专业部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提出实训基地建设申请,同时做出基本方案,明确目标、设备型号参数、场地,资金预算等要素,由学校审批后报教育主管并进行政府招投标采购,建设完成交予专业部运作。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职校名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全程参与包括前期市场需求调研、项目建设方案制定、设备调试、课程开发、技术培训以及参与企业横向合作项目等,职校名师既是实训基地设计者、建设指导者,又是管理者,是推动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人物。
2.把握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
职校名师不仅仅是教学第一线的领军人物,还是专业技术能手。他们不仅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在专业的前沿,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态。职教名师的成长都有较丰富的企业实践和历练的经历,他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深谙校企合作育人之道,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企业资源,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方向和动态,因此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运用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他们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掌舵者。
3.保证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
职校名师能根据专业培养需要以及实际条件,建立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建设实训教学课程,建立配套管理制度,软硬件并重、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实训效率,有效使“实践”和“育人”相辅相成,强化实践育人;通过校企资源整合,解决实训耗材,解决实训基地投入产出比低、运行效能低的问题。
4.发挥“名师效应”打造品牌实训基地
教育界有句名言“名师成就名校,名校打造名师”,同样,职校名师成就品牌实训基地,品牌实训基地打造职校名师。职校名师因为在职业教育界的多年贡献和声誉,聚集多方资源,获得社会多方支持和赞助,形成“晕轮效应”,同时通过不断提升实训基地内涵,打造特色,强化服务社会功能,更易打造实训基地的品牌,发挥实训基地效应,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三、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纵观国家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这些年关于实训基地建设的有关文件,如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2017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印发《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等不难发现,多部文件一脉相承,不仅强调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重要性,更是一再明确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要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功能,要服务教学,服务经济发展。围绕国家文件“生产性、真实性和功能多样性”的要旨,如何建设实训基地并发挥效益,基于职校名师主导型实训基地建设成功经验的启示,提出以下策略。
1.重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人才的培养
从职校名师的成长案例看,他们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才干主要来自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积累,目前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人才普遍匮乏,人才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在继续加大对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更要加大培养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人才的力度。因此在中职专业教师培养中,有必要将基地建设的内容作为职校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使他们系统学习实训基地建设知识,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行家;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人才开展专门培训,使他们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专家,为学校开展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
2.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校企合作的社会平台
从职校名师主导型实训基地建设成功经验看,校企合作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跨界”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还体现在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实训基地是实现职业教育“跨界” 的有效载体,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实现 “产教融合”,“无缝”对接生产环境,这是职业教育实施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企业拥有先进技术和生产流程、职业标准,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依靠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否则生产性和功能发挥无从谈起。
政府必须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建立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机制。建立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论证的制度,把握相关职业岗位标准,确保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性、先进性、科学性;根据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为学校提供适合合作的企业资源,搭建合作平台,为实训基地建设“引企入校”提供服务支持,解决目前学校校企合作资源不足的难题;安排行业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实习指导老师,弥补实训教师不足的问题;为学校实训指导老师提供良好的企业实践条件,使实训指导教师更好地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切实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3.进一步发挥职校名师在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领军作用和示范作用
职校名师是职业教育的宝贵人才,尤其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还比较匮乏的当下,发挥他们在实训基地建设领域的作用,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应建立职校名师参与区域职校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论证的机制,发挥他们的智囊作用,确保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发展方向一致;发挥职校名师的引领作用,帮扶薄弱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主持编写实训教材和制定基地管理制度,保证实训基地的内涵发展。
4.通过服务社区教育发挥实训基地的辐射效应和社会效益
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都是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两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不一样,但都同样负有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社会使命。中职学校依托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参与社区教育培训,为下岗、失业、企业在职员工、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发挥实训基地效益的重要渠道,同时通过社区教育平台,为实训基地建设注入新内涵,不断增加实训基地活力。
5.坚持内涵建O和创新发展,打造实训基地品牌和特色
不断夯实内涵是打造实训基地品牌和特色的基础和前提。在设备和技术上力求与行业先进水平同步;在环境建设上力求创设真实企业环境,营造工作氛围;在校企合作上实现基地共建、人才共育、利益共享;在运行机制上,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并形成教学支持生产、生产融入人才培养的局面。
不断创新发展是打造实训基地品牌和特色的关键。根据建设目标,结合专业特色,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实训基地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模式、管理模式,丰富实训基地内涵,有机融合多元文化,坚持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保证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景忠.反思与警惕:关于实训基地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福建教育,2014(1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三大“功能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18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泰州地区电子信息企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对技术支撑、人才资源支撑和高新技术的培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职业院校的培养环境、教学模式、实践环节等也同样有转型升级的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和本校主干专业,依托该专业的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在服务地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巨大,这就为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提出更高要求,要从教学、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建设[1]。
1 基地建设目标与思路
1.1 建设目标
建设紧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体现前沿技术应用、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将基地打造成教学理念先进、实践体系科学、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团队优秀的教学中心,科研实力厚实、合作方式灵活、服务企业产品升级与技术创新的研发中心,服务对象广泛、项目种类丰富、以培训认证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中心。
1.2 建设思路
以硬件建设为基础,完善教学中心,做强研发中心,做优技术服务中心。
第一,完善教学中心。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建设为内容,完善教学中心。
第二,做强研发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以工程中心、研发团队建设为内容,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做强研发中心。
第三,做优技术服务中心。以服务学生、企业和社会为出发点,以成人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认证考试、网络系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咨询、创新训练、便民服务为内容,以打造培训认证区域品牌为任务,做优服务中心。
2 主要建设举措
2.1 做好基地建设规划
基地建设以地方产业规划为引领,利用校企共建阶段性成果,以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教学、研发、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中心”建设为核心,做好建设规划。硬件建设包括由校园网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中心和多个实训室组成的网络与通信工程中心、软件工程中心、嵌入式技术中心、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校中厂、技术应用研究所、驻园驻地工作站的建设。
2.2 完善教学中心
第一,校企合力,充分调研,反复论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地方、服务产业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把准专业设置、调整与改革的方向,校企联动绘好“人才培养方案”这一蓝图,形成共建共育的“项目课程+模块实训+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
第二,校企紧密合作,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大力引进企业实践前沿、体现新技术应用、符合岗位技能训练要求的项目,及时更新项目资源,校企共同开发优质实训课程和校本教材,建成包括实训项目、校本教材、课程标准、考核题库等在内的实践教学资源库。通过建设实现基地的实训项目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训氛围与企业文化对接[3]。
第三,打造专兼结合、双向流动的实践教学团队。通过激励机制为队伍建设增强动力,校企人员互兼互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专项或专门培训,以及通过访问工程师、兄弟院校挂职锻炼、学历学位提升、国内外访问学者等途径,提升教师的教学、研发、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引进人才、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打造专兼结合、能教会做的优秀实践教学团队。
第四,成立包括企业人员参与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组,负责中心的教学、课程建设、管理等工作。
2.3 做强研发中心
以网络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技术等三大工程中心的建设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以积极申报纵向项目、争取横向项目为任务,以不断提升研发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企业为目标,做强研发中心。
第一,将教学、研发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融入基地建设之中,对照市级工程中心认定标准,做好软硬件条件建设,为研发中心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第二,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列入长远发展规划,根据项目需要成立灵活机动的研发团队,通过以老带新、项目实战等措施锻炼队伍。
第三,以配套政策的制订与执行,推动研发中心功能的有效实现。一是将研发任务与职称挂钩,将研发任务完成情况与岗位工资的发放系数挂钩,催生全体专任教师积极主动申报或参加项目研发;二是实行项目分级制并出台分级办法;三是实行项目验收评级制并出台验收办法。
2.4 做优技术服务中心
第一,成人教育共享平台建设。基地现为专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共享实训平台,其需求同时融入建设方案之中,通过建设使基地更好地满足区域成人教育与发展要求。
第二,打造技能培训认证服务区域品牌。针对即将退役的武警现役军人的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等技能培训深得武警泰州支队官兵好评,先后四次在《报》、《人民武警》上报道,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针对退役士兵的“技能+学历+就业”也已形成区域品牌,央视、人民日报等数家媒体先后多次报道。在此基础上,将培训项目拓展与进一步优化项目内涵相结合,努力打造本地区现、退役士兵教育培训的更优品牌。
基地已建成国际普尔文授权考试中心泰州地区唯一考点,依托考点,将继续打造H3C、CISCO、MCTS、SCJP等IT培训认证项目品牌,不断扩大在泰州地区的影响。
继续开展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合作,充分发挥本校“锦泰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作用,在做好针对学生“课证融通”课改的同时,扩大在职、待岗、再就业人员、农民工培训规模[4],并配套做好各种技能鉴定工作。
第三,与系办实体――隆泰公司深度合作,以学生为主体,为市场提供网络系统建设、升级、代维,提供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代维,提供办公设备选型、配置和代维。共建隆泰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以该中心为平台,以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兴趣小组、技能竞赛、创业策划等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创新素质,训练创新能力,并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第四,利用实训基地公共信息平台开设科技信息交流与咨询服务,并以此平台为媒介提供计算机系统免费维护和成本价维修服务(实现《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校内生产性实训),为社会提供便民服务活动信息平台。
3 保障措施
3.1 组织保障
邀请本地及周边地区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企业、行业代表参与,组建基地共建共管委员会,并成立基地建设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监督与评价、科研服务、培训认证服务等6个工作组,共同做好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责任到人,保证建设项目的有序、高效进行,确保实现建设目标。
3.2 建设开放共享式运行机制
发挥基地共建共管委员会的作用,创新基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与合作企业实现共建共享,以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实行开放式管理,为教学、科研、创新和培训等提供服务。基地实行定岗定编,对教学、科研、培训等工作量独立核算,自主考核分配,激发基地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基地运行活力。
通过机制运作使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提升实施效率、实现过程可控。制订过程管理相关条例,按季度进行阶段性数据采集、统计、总结、检查,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反馈数据及时整改。学院组织相关部门每半年进行一次中期检查,确保建设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全面实现项目目标。
3.3 资金保障
按项目进度和资金预算实施,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规范使用、严格管理,依照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预算,做到规范操作、专款专用,对建设方案进行充分的完善与论证,合理使用各项经费。
4 结语
按照文中介绍的思路和举措将可建成紧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充分体现先进技术应用、开放共享的高水平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成为教学、研发、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中心”。这些思路和建设举措也可应用到其他高职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徐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0):143-144.
[2]刘振河.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实施方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205-208.
[3]吴学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92-95.
[4]李凤水.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5):37-37.
作者简介:蔡伯峰(1967-),男,江苏泰州人,硕士,副教授兼工程师,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研究及Web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郝建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Liu Shaojun
(Xi'an Aeronaut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 710089,China)
摘要: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基础,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科学研究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将使学院实训体系更加优化,实训资源更加丰富,实训管理更加科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Abstract: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ining high quality personnel. Studying and developing plans of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will make training system more optimized, training resources more richer, training management more scientific,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关键词: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Key words: training base;building;planning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87-01
1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实施意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学院现状,经多方筹集资金同步投入,将逐步建成与12000名在校生教学、实训规模相匹配,以航空、机械、自动化、汽车类专业为重点,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为一体,具备社会技术培训及服务的区域共享实训资源。
2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2.1 围绕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专业实训基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在规划实训基地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建设发展及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挖掘原有实训室潜能的基础上,实现相近实训室功能上的重组。从提升实训基地整体功能,满足人才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培养上规划新建实训基地,完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能力训练体系。
2.2 内筹外引,多途径建设实训基地,拓宽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渠道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拓宽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建设实训基地,探索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争取企业与各界的捐赠、支持,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依托专业人才建立产学紧密结合的实体,依托实体办专业,形成多模式、多特色的建设思路。
2.3 师资配备相当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组建与实验实训教学相应的实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满足教学和培训需要。各系部成立实训教研室,成员应是“双师型”教师。基地教师总量按规划配置,教学选聘等有关制度办理。组建实训教师梯队,形成骨干名师群体和后备队伍。
2.4 规划变更有序规划审批后,专家组在新提出的改进建设初步审议中,对确有重要价值的改进意见向教务处提出变更立项报告;教务处负责人及相应系部负责人就实训基地变更方案向院长办公会上的各位委员汇报,在取得各位委员一致认同的情况下,方可审批通过,并将审批结果通报国资、财务、审计、系部等相关单位。对已采纳的变更方案在原规划中相关内容的修订和实施,由系部实训基地建设领导组按规定办理。任何人不允许擅自对规划进行变动。
3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
3.1 建设健全全国高职示范型实训基地在2011-2015年期间,学院将与新开专业同步实施学院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将其建设成为与学院“国家级重点示范高等职业院校”规模相当、水平相乘、配置一流、高效运作的基地。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用雄厚的办学实力适应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培养质量的要求;用充足优质的实训条件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和快速增长的培养规模。
3.2 建立实训(室)基地网络信息教学平台高校实验教学网络信息平台是高校实验教学实现实践资源和教学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平台。平台应由实验室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实验精品课程网、实验教学课件、实验课程中心、实验室运行查询系统、实验数据管理系统、学习系统、实验考核系统、设备和器件耗材管理系统等组成。高校实验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其主要功能是:安排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课表;实验报告提交、评阅;实验数据存储;实验成绩考核评定、管理;实验现场指导和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等功能。学院青果教务管理软件已经实现全院实验课表的网络系统安排,极大地规范了实验教学秩序,有利于学院监督、督促各教学单位实验、实习的执行情况。
3.3 基地为校企合作、校际联合、资源共享搭建优质平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以双方互利双赢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合作基地”是以高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即“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对象培养任务。如学院“中锐汽车实训基地”即是以这种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学院为“中锐”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企业提供教学仪器设备,配合学院建成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合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队伍,共同研究制定适合该专业人才发展的培养计划。
3.4 西航工业生产训练中心为生产性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西航工业生产训练中心是学院投资创办的校办企业, “训练中心”完全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战性,这是其它校内实训基地所无法替代的。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训练中心”自身的实际确定如下的建设方案。①学院兴办企业,企业回馈学院。“训练中心”作为学院重要的实训中心,提供着真实的工作环境,每个学年度承担学院各专业学生实训近200班/周。②发挥“训练中心”与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将毕业生就业与校办企业紧密联系,通过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工厂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4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注意的问题
①根据全院专业建设的规划,对实训基地坚持统筹规划,分五年实施的原则。②实训基地的各实训环节,应考虑各自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训功能模块。③立足于本地区,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④为避免实训基地重复建设,实训设备较低使用,且考虑为学院减少投资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要做到一机多用,一室多用,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实训基地建设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设思路 基地建设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61-02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程,既涉及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也涉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还与高校教学资源的整体配置布局有关[1]。建设良好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实践教学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场所,也是加强学校和社会间交流与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2]。为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入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基本情况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对进校的学生实行了宽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的培养模式[3]。从2005年起,与新疆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鉴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起校级的教学实习基地。新疆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水利工程设施齐全,基础条件好,具有完整的从水源到田间蓄水、引水、输水、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包括水库、水电站、渠首、干渠、泥沙处理设施、灌区等相关水利工程;同时灌区内具有自压滴灌、机压滴灌、自动化滴灌系统等种类齐全的节水灌溉系统。以上水利工程设施能够为学生实习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和相关的技术支撑,可以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
2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思路
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立足新疆,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等工程实践能力[4]。加强与企业的联合,逐步实行“订单式”培养;增加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培训和引进相结合,逐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5]。在现有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将基地建设成为满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的主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试验基地,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6]。
3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内容
利用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工程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积极推广教师科研成果应用领域,为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工程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学研实践教育基地。
(1)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建设: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科研合作机制。
(2)基地教学条件建设:按照新增与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建设1个能满足200名学生实践教学的多媒体教室,购置一批阀门、管件等滴灌设备,以及管道水力要素观测、工程测量等仪器,满足实践教学任务的需求,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开放与维护,保证实践项目按质按量完成。
(3)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选择6-8名有实践经验的教师、3-5名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企业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才共同组成指导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践。
(4)实践项目设计、开发与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学内容中,根据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设计开发出滴灌系统安装、输配水自动化管理、作物灌溉制度制定等实践项目。
(5)产学研合作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单位的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积极拓展和实践基地的产学研合作,开展企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参与科研攻关、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如灌区水资源优化管理、智能化滴灌系统开发、大首部自压滴灌泥沙处理技术和水盐监测与调控技术等。
(6)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对学生校外实践环节进行考核、管理与监督,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
(7)开放共享机制建设:探索实践基地的开放共享运行机制,建立定期向社会各界主动实践基地有关信息的制度,根据接纳能力接收其他高校的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学习。
(8)安全、保密教育:建立学生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的教育制度,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设备,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4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组织管理体系
实践教育基地由新疆农业大学教师和新疆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共有30人,由基地主任全面负责。基地设主任1人,由我校选派教师担任,副主任2人,分别由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负责人和我校教师担任。
实践教育基地下设实践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和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实践教育基地的质量监控体系等工作[7]。为切实保障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双方共同肩负责任。
新疆农业大学的职责和任务:(1)教育学生遵守保密制度、安全制度和其它有关规章制度。(2)制定相关实纲,确定实习内容、实习计划,提前报请新疆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进行实践教学。(3)选派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实习。(4)积极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与科研攻关,为解决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人员和科研平台支持,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5)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挖掘其中的科学问题,对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和申请科研成果评审鉴定等。(6)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组织专家学者到企业开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培训和推广。
新疆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职责和任务:(1)为学生提供实习必要的条件(包括基本工具、技术资料等),在食宿交通等方面提供便利,协助完成实习教学任务;(2)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人员;(3)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落实实习地点、实习时间;(4)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实习管理,不安排学生从事危险、超时、超负荷工作。(5)经双方协商,对学生在实习实践活动中付出的劳动,给付一定的报酬。(6)企业招聘录用人员时优先考虑新疆农业大学的毕业生。
5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课程建设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课程建设涉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及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实习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课程。根据新疆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不同实践教学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凝炼实践教学内容,编制实践教学指导书和教材;建立实践教学课程网站,便于适时及远程指导教学活动。
基地课程建设将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以及教材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
(1)课程体系建设:基地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将以新疆干旱区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背景,以《灌溉排水工程学》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为前提,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基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基本能力锻炼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力求实现课程的有机衔接和整体优化。
(2)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对进入基地开展实践的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将改革传统模式,变导师指定实践内容为学员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实践内容,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将相关科研成果引入工程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查阅文献、参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感兴趣、有创新的实践内容。
(3)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实践课程需要,突出《节水设备安装》、《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管理》等专业课程实践特色,吸纳科研成果,编写实践指导教材或专著。
6 结语
实践教学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提高教学实习的质量,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建设、建立了稳定、优质的农业水利工程校外教育实践教育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的综合素质、实践、创新和就业能力,推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 惠记庄,张雷,孙德仕,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评价指标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1-14.
[2] 周锦燕,王志芳.高等农业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216-218.
[3] 向兵,倪福全,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2(8):196-200.
[4] 刘长宏,张恒庆,王刚,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11-113.
[5] 张治国,赵志根,郑永红,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1):139-141.
关键词:高职;实训基地;岗位主导
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与特殊的教育类型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良好的实训条件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支撑。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办学经费紧张,缺乏足够的资金建设实训基地等问题,如何设计、建设好实训基地,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必须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对于实训基地的功能,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长期以来,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存在一种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观点,认为实训基地就是学生直接操练的场所,其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与此相对应的教室的功能就是进行理论讲授。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只强调和重视硬件设备的购置,而不太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因此,所有课程要素都应当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并以这一目标为轴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训基地的功能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而是要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融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于一体。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注重硬件设备的购置,还要注意配以相关的讲授设施,并且应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已经十分清楚实训基地建设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指导思想、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课程主导受普通高等教育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以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形成为依据,而是以满足课程内容的教学为基本依据。有什么课程,相应地就建设什么实训基地,实验室只是放置了一些设备的教室,一切都是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这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这样的实训基地具有浓重的“学校味”而缺少“生产味”,在这样的实训基地中,学生只能像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实验室中一样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无法体验到“工厂经验”。
资金不足实训基地建设对经费的投入需求较大,特别是工科专业对实训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功能不全从内容上看,由于受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思想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仅仅用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缺少有关课程讲授的设施。从功能上看,由于资金不足、前期调研不够、设计不够合理等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功能不全,不能对本专业学生所应具有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难以达到使学生初步养成必备的职业能力的目标。
针对性差瞄准市场设专业、瞄准岗位设课程、瞄准能力搞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有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通过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大多只能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训练项目,缺乏岗位针对性,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仍然无法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更谈不上与实际岗位工作的“零距离接触”。
技术滞后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实训设备陈旧、技术滞后,学生参与实训的项目与获得的技术能力都是已经过时或很快就要过时的技术,以至形成“旧技术指导新实践”的怪现状,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强。
利用率低许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缺乏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甚至校内各专业之间的联合也不够全面深入。以专业为单位,各自为战,自成体系,资源缺乏整合,实训设备的兼容性差,利用率低,导致重复建设与资金浪费。
职业岗位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鉴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在实践中探索职业岗位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即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设计和建设实训基地,营造岗位工作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职业岗位活动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职业岗位型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岗位主导原则这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中心,以职业岗位为实训基地建设设计、开发与实施的主导,提高实训的岗位针对性与适应性。应根据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的具体需要分析构建职业能力结构,以此为要素确定实训模块,根据各实训模块的需要选择实训设备、材料和工具,营造工作环境,安排实训过程。
全面系统原则实训基地的功能模块要齐全,要确保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都能够在实训基地中得到全面锻炼与培养,不能有缺项。同时,要根据生产的过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合理布局,恰当安排,确保其系统性。
先进性原则只有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造就未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保持一定的先进性,瞄准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实训设备,开发实训功能,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增强岗位适应性,避免出现合格的毕业生却是不合格的员工,需要接受再教育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尴尬局面。
讲练结合原则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里,除了能进行岗位职业技能的实际训练外,还要能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融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于一体。因此,实训基地不能像工厂那样只注重仪器设备的购置,还要注意配以相应的讲授设施,并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适度拓展原则知识的不断更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职业环境的不断变迁与岗位的不断更替,传统的职业岗位不断萎缩甚至消失,代之以新的职业岗位,并且呈现出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趋势。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必然使劳动分工不断发生变化,造成工人的大量流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应较多地注意到使青年人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职务,不断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跟得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变化。高职教育要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这种变化,培养学生具有顺利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的能力,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岗位主导的同时,要考虑学生转岗的需要,根据相近专业的需要与发展的趋势适度拓展。
资源共享原则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在遵循岗位主导原则的前提下,应从全局出发,综合利用资源,发挥学院资源的整体优势,提高基地建设的投资效益。首先,要注重校内各专业的联合,仪器设备的选择、环境的营造以及实训基地功能的开发,在满足专业需要的同时,应考虑与相近专业的兼容性和资源的共享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资金。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际联盟,互补互助,统筹资金、人才与技术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起来,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减少低层次的重复投资。
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岗位主导,科学设计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因此,应在学校、行业协会与企业中选择一些资深教师、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培训专家,组建一支专门的实训基地建设队伍。要重视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意见,要坚决克服高职院校教师闭门造车的现象。准确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科学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发点,只有以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为依据,实训模块、实训设备的确定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确保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准确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成果是以物化的形态出现的,如房屋、设备等,建成后如果发现不够合理,再进行改造困难较多,而且会造成浪费,为保证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对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进行深入讨论和严格审核,并应实行责任制。
拓宽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仅仅依靠学校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难以想象的,必须拓宽实训资金、设备、人员的来源和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学校、企业、政府应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好实训基地。根据承担主体的不同,可以将高职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内实训基地与公共实训基地,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校内实训基地由各院校自己建立、拥有产权并且为自己服务,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和学校办学经费,也可能有一部分企业或社会团体的赞助。学校是唯一的承办者,也是理论上的唯一受益者,负责实训基地建设经费的筹措、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科学安排学校的办学资金是建设好这类实训基地的重要保障。企业内实训基地是指企业建立的用于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基地,这类实训基地没有专门的实训场地和设备,是与企业的生产场地与设备融合在一起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建立的,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是建设好此类实训基地的保障。目前,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多属于民间的、自愿的合作,缺乏强有力的政府法律、政策上的支持。要让企业自愿地拿出资金、设备投入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本措施只有一个,就是使企业通过投资职业教育给自己带来实际收益。公共实训基地是指政府用公共财政投资建立的面向社会开放的实训基地,这类基地是为各高职院校提供实训服务的公共平台。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有利于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应成为今后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趋势。
树立经营理念,提高实训基地的效益实训基地建成之后仍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其运转,因此,应树立以基地养基地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多种功能,促使实训基地建设进入良性循环。在满足正常的实训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应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范围,提高实训基地的效益。
1.可提供教育服务。高职实训基地要从封闭走向开放,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人员的优势,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社区教育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等,借以提高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
2.可向外出租。高职院校的有些实训基地设备在教学之外多出于闲置状态,社会上有一些企业由于生产规模不大,或自身经费短缺,自己难以购买某些设备,学校可以将校内实训基地向企业出租,以缓解实训基地在运转过程中经费短缺的状况。
3.可与生产相结合。要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功能与生产功能相结合,在实训的过程中承接合适的生产任务,在真实的生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岗位生产能力,提高其职业素质,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不仅需要良好的实训条件,更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无论是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还是实训基地功能的开发与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要彻底打破“在黑板上开机器”的教学模式,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建设好实训基地,这是每一所高职院校永恒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 思考
1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高达800万人,而目前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尤其是旅行社、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旅游本科教育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35%的份额,每年都有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但是这些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也是35%左右。一方面,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率较低,一方面旅游业的人才缺口较大,这一人才供需的矛盾说明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说明了本科生对旅游行业就业的认同感偏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本科生进行行业实践的场所,也是把学校教育和人才需求进行对接的场所。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学习,本科生对旅游行业才有了最客观的认知,才对将来的职业选择有了参考的依据。
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中的问题
2.1 学校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利用和维护中的问题
2.1.1 学校对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包括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学校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之前,通常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一般由学校领导或教师的人脉信息传达合作意向,或按照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临时找到提供见习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接洽。
目前,作为桥梁连接学校和酒店的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会积极主动地和学校进行接洽,负责实习生的面试,选拔工作,并在把实习生送进酒店实习后,与酒店方共同对实习生进行培训和管理。通过酒店人力资源中介公司,学校可以间接与多个酒店合作,实习生也有更多机会进行双向选择。由于这样的校企合作机会比较多,学校又处在较为被动的地位,所以往往都是临时制定合作计划,并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校企合作缺乏计划性会造成教学管理的混乱,学生的难以适应和配合,影响后续的实习管理和实习效果。
2.1.2 校外实习基地使用和维护力度不够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很受学校的重视,一旦形成了与某校外实习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校领导都会出面积极促成协议的签订。因为,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往往也是衡量一个学校专业建设质量的硬性指标。学校往往更加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成立阶段,而对其使用和维护过程不够关注。
2.2 学生对校外实习效果满意度不高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到校外进行实习,会产生有一定的期望值,通常学生会希望脱离较为枯燥的课堂学习,进行较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动手的操作,并对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体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在经过了最初的兴奋期后,学生开始对实习的体验进行客观的评估,从而发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不少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产生了将来不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想法,这与我们为学生创造条件进入旅游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2.3 校外实习基地对实习生缺乏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以酒店实习基地为例,上海、深圳等酒店业发达地区的酒店从业人员已经了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酒店除了充分利用本地的实习生资源外,还通过酒店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从外省引进实习生来填补空缺的一线岗位。为了尽快让实习生上岗,通常酒店会安排一周左右的集体培训,甚至更短的时间让实习生熟悉环境,之后都到各自的岗位上边干边学了。酒店通常把实习生作为上岗的员工与其他的正式员工一样对待,在培训、激励和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没有考虑到实习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管理,因此会造成酒店和学生之间立场不同,沟通不良的状况。
3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
3.1 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课程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需要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会有所差别,科学合理地评估校外实习基地的用途,是进行遴选的关键。旅游院校需通过实地考察,各种渠道的情况搜集,对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与该单位面对面地洽谈,从而对双方合作的可行性做出合理的评估。旅游院校本着互利互惠、平等合作的原则,与选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协议,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合作的顺利开展。
3.2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加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力度,多途径地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专业素质。首先,把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去,分步骤有重心地实施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包括:旅游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旅游职业行为技能、职业与心理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等。再者,定期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旅游行业优秀从业人员、优秀毕业生等为学生举行职业素养主题讲座,并鼓励学生与主讲人互动,探讨学生普遍关心的职业问题。第三,开展职业道德素养系列活动、职业情景模拟系列活动、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等,通过这些课外丰富多彩的职业素养教育活动,锻炼学生旅游行业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并且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团队建设的目的。
3.3 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制定实习生管理的方案
为了保证实习的质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和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制定针对实习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首先,校外实习基地对需要实习生顶岗的岗位做出合理的分配计划,通过对实习生进行笔试和面试的考核,确定学生的岗位及在岗工作时间。校方从中协助实习基地完成规划和选聘工作,并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真正上岗实习后,实习生还要面临如何尽快上手、如何与上级领导沟通、如何与同事相处等各方面的考验,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实习单位方和校方需积极配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帮助实习生做好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实习单位的经营状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各项技能。企业方和校方应该鼓励实习生通过实践,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管理的创新性建议,参与到企业管理的集思广益活动中去。对于已采纳的可行性建议,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除了评优、评先活动之外,管理方要多组织实习生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集体活动,创造条件让实习生和企业员工进行联谊活动,不仅让实习生产生归属感,而且培养了实习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实习结束后,企业方和校方都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实践,达到实习生学有所成、企业获得满意的实习生员工的双赢成效。
参考文献
[1] 祁颖.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思路和基本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6).
关键词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139-03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Liu Zhenh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hilosoph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discusses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campus chemical training base, to explore the multi-functional chem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mode as well a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in On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training bas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 Tianjin Oi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China 301607
化工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高职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案例,运用先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化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目标以及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结合化工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以HSE(健康、安全、环保)建设理念,确定“实训、实验、技能鉴定、技术研究”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思想,实现技术上先进,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 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准确定位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有助于把握基地建设的正确方向。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功能定位应该是同时具有实训、实验、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技术研发、技能比赛、成果展示等功能,实现技能培训、评价与职业能力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把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发挥学校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1.1 实训基地的实训、实验功能
实训、实验教学功能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也是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校内实训基地为此应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必要的教学条件,跟踪行业高新技术,完成其生产与实训融合的教学功能。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其教学功能可以细分为承担生产性实训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参与实训教材开发以及训练学生职业素质等具体的子功能。
实训功能是指实训基地与实训装置具有通过实际训练培养职业技能,通过反复的技术实践学会“怎么做”的功能,训练动手能力,实现生产装置与设备的开车与停车、故障处理、维护保养技能的训练。在故障处理能力训练中理解“为什么这么做”,通过反思式实践,培养学员能终身受用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员发展的能力需要。实验功能是指实现理论验证、实现技能操作中工艺参数设计准确性的验证与评价,实现实验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
1.2 实训基地的技能考核、考证功能
技能考核、考证功能是基地教学功能的延伸。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应具有分级培训、分级考核鉴定取证功能。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用于评价和考核实训教学的效果,按照职业资格鉴定的具体要求,建立与实训项目相对应的试题库和考核办法,按要求进行训练,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考证服务。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人考核,扩大实训装置的适用人群,满足用人单位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1.3 实训基地的培训和技术研发功能
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是对基地开放资源、增强辐射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基地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通过开放基地资源、创新社会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完全能够承担起面向其他院校学生、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员工、下岗转岗人员的以职业能力培训为主的各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功能是促进产学研相互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实训场地、先进的设备以及多学科、跨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平台。
1.4 实训基地的技能比赛和成果展示功能
技能比赛、成果展示功能是提升基地文化内涵、促进校企文化互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利用校内基地的建筑空间进行软环境的精心设计,并为学生作品、教师科研成果以及企业产品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同时通过举办技能比赛、学术讲座、企业与技术论坛开展学术、文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互动,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性。
2 满足全方位、整体性技能训练的实训室方案设计
关键词:工程环 专业建设 实训基地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38-02
模具专业脱胎于本科院校的锻造冲压工艺及设备专业(即现在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又在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当然,也有部分院校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就目前而言,全国大多数工科类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但高职院校的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即不是本科专业的浓缩,更不同于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形成一个独立的受社会欢迎的专业是由其特点及专业体系而决定的。就模具成形的材料对象而言,该专业既要求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形方法(如:冷挤压成形、冲压成形、压铸成型等),又要求学生掌握非金属材料的成型方法(塑料的成型方法);就制造工艺而言,既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机械零件的加工,又要求学生掌握模具零件的加工(包括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和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就应用软件而言,即要求学生掌握通用机械绘图软件(如AUTOCAD等),又要求学生掌握专用的模具设计软件(如冲压模设计软件、塑料模设计软件等),Pre及UG软件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普遍。因此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实践性强综合性强成为其特点。模具专业的课程模块及实践教学体系应围绕这个特点而进行。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训练的重要载体,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1]。
1 模具专业的毕业生需求状况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总理在2014年2月26号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2]。这为职业教育各专业(当然也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顺利实现校外实训基地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为高职生就业指明了方向。由于塑料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计算机工业的迅猛发展,由于早已确立的中国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我国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模具工业可谓遍地开花,如长三角的苏州地区、浙江的黄岩地区,甚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机械、电子工业无不与模具成型与制造有关。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看,在高职工科专业里每年就业率名列前茅。模具专业即属于机械制造行业又属于材料成型工业,即应用于重工业又应用于轻工业。因此,模具专业的毕业生适用范围比较宽泛,用户需求量非常大。要培养受市场欢迎的模具专业复合型人才,在模具专业培养体系中建立必要且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建立多的已有十几年,各院校都程度不同的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和差,实训基地利用率的高和低,决定了高职生的市场受欢迎程度。
2 实训室建设的目的及要求
最早建立的高职模具专业几乎没有什么实训基地(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几乎仅有教室、教师、学生。教学质量可想而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市场需求;企业型实训基地的建立,拓宽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内容、方式及课程建设上能够及时地作出修正和完善,客观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3]。校外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同企业职工一样完全顶岗实习。由于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运行的实际需要,对实训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模具专业实训室建设有两大目的:其一是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其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工程意识。由于模具专业的特点,各院校根据自己的条件,都于校内建立了自己的模具专业实训室。实训包括校内实训及校外实训;校内实训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产物,某种意义上讲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是为提高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及切实掌握专业能力而设置的;校外实训是一个大综合,是为学生迅速适应就业岗位即胜岗而设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因此,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即要建立自己的校内工程环境又要建立自己的校外工程环境。改革实训内容与结构,形成具有机电类专业特色的系列项目,拓宽实训基地功能,开发培训,技术服务项目,发展目标用户。根据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积极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面向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及企业政府开发培训,技术服务项目,提高实训基地的开发共享程度,使之成为教学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3 高职学生的现状及特点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4]”是适应高职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就目前而言,多数高职生来源于普招里的第三批或第四批。这批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生占大多数。入学时对工厂、工程的认识几乎是零。和同期考上本科的学生比,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对自己的要求较低。但他们的智商并不比本科生差,他们的感性认识强。习惯于理解看得见的东西(实物或实物模型),对于理论的抽象的东西理解力较差。这就是为什么高职院校更应把校内工程环境建设及校外工程环境建设放在首位的重要原因。
4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个方面,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项目即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实训基地各种资源的结合,谁成功的开发出更多适用的实训项目,也就意味着谁拥有更多的相关资源。
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2007年16号文件有个基本精神那就是实践教学环节应占总学时的50%以上,这个多年的教改成果是有其独特意义的。并把办学条件的优劣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基本方针。把办学特色作为申报示范院校的基本要求。特色者,别人无而我有,别人有而我优之。就理论课程体系而言,全国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差不多。而要办出特色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及应用软件使用上下工夫。就该文研究者所见广东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起点比较晚,基本上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无专业课实验开设(比如广东工贸、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仅有校内实训是不够的。但是软件课程开设的比较多。该文研究者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而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做为实训之一部分。因此,模具专业实训室建设分两步走:第一步,当条件不允许时,在保证师资的前提下,能进行所有课程的教学,强化课程设计,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这些都属于验证性实践教学环节。几乎所有初办模具专业的院校仅限于此种状况。第二步,当条件允许时,校内实训应包括以下方面。
4.1.1 金工实习
包括冷切削加工的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磨床和钳工操作以及热加工的铸、锻、焊工艺。
4.1.2 模具拆装及其他机械零件拆装实训室
包括冲压、注射、压铸、典型模具、机床变速箱、主轴箱、减速器、测量工具、拆装工作台等。对学生的要求是弄清拆装件的结构,熟练使用拆装工具及测量工具,绘制零件草图。
4.1.3 模具制造实训室建设
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要求学生完成数控编程及机床操作。
4.1.4 模具成形实训室建设
包括注塑机若干台、曲柄压力机若干台、通用液压机一台、本实训室可完成如下实训内容。第一使学生掌握各成形设备的原理、结构、基本操作方法,第二使学生在成形设备上完成装模、试模、成形加工等操作,第三使学生熟练掌握成型设备参数调试方法。)
4.1.5 CAD/CAM/CAE实训室建设
包括具有较高配置的计算机及应用软件Pre、UG等,通过上机操作,提高学生进行成型工艺分析及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的能力。
4.1.6 激光快速成型实训室
包括激光快速成型机一台,高配置工作站,树脂材料若干。本实训室相对超前,要求学生掌握设备的原理、结构、操作,了解快速制模方法及产品快速成型方法。
以上校内实训室仅提出了实训室的基本设备配置和基本应用及功能,校内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未做阐述。
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本实训基地也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即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只能看和记,而不能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具有参观性质。第二步,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机制,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学徒甚至是编外职工,一般在工厂实习3~6个月,学生应带着课题下到工厂车间。课题可以有学校教师提出,也可以来源于工厂的真实项目。学生应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完成模具设计(包括模具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模具主要零件的工艺制定以及上机床加工,参与模具装配全过程;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还应完成对成型材料的认识和分析,对成型工艺过程的分析和控制,参与模具安装调试的全过程。由于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所以和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相比具有更真实的意义。学生在工厂还应该了解工厂的安全事项、工厂的管理及运作机制,这样学生就业即胜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校内实训基地要根据办学条件逐步实现,而不是一下子全部同时建成。如能全部完成以上实训室建设,对于提高模具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将产生重要影响。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5 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优质实训资源不足。由于各院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办学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另外也由于各院校隶属关系的不同,导致各院校的模具实训基地建设参差不齐。一般初创的模具专业实训条件相对较差,国家级示范模具专业实训条件就比较完善。由于评估及晋级的需要,更由于市场的硬性要求,各院校模具实训基地建设变得越来越好。否则,可能被市场所淘汰。由于东西方办学理念的不同(我国往往先上专业再改善条件),也由于高职教育大众化(扩招)的原因,确实发现一些院校模具专业无论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几乎都是空白,即使有部分实训基地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生培养质量大打折扣,如不改善,必然被市场所淘汰,需要大力加强。其二,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充分发挥现有实训资源的利用率,把实训中心真正变成教学实践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以及社会服务中心。但现状是,实训基地可能设备齐全,就是没有什么实训项目或开发的项目很少。比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的成型实训室,由于模具数量及质量问题,几乎没有开发出什么实训项目,两台注塑机及两台冲床几乎闲置。估计全国此类情况不少。
6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的优缺是检验一个高职工科专业能否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关键要素。笔者从事模具专业教学二十多年,深知实训基地建设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该文从模具专业的特点、高职生的现状、等几方面出发得出了模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较为全面的方案。该方案是符合模具专业培养目标的。该方案如能全面实现并充分开发,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提升专业基础能力建设;支撑模具专业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技术开发的能力和水平;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必将得到社会及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戴勇,周桂瑾,陈玉平.高职实训基地关键资源地(KR-POOL)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22-26.
[2] 罗海林.强化产教融合机制建设 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J].中国培训,2015(6):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