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薏米的作用范文

薏米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薏米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薏米的作用

第1篇:薏米的作用范文

1、利湿消肿功效:红豆薏米茯苓粉可入脾经,具有健脾作用,还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从而可用于治疗因湿气在体内淤积导致的水肿、肥胖、湿疹等症状。

2、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红豆薏米茯苓粉中富含卵磷脂以及蛋白酶成分,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使人放松,缓解疲劳,睡前服用,有利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症状。

3、美容养颜功效:红豆薏米茯苓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清除自由基,加速细胞代谢废作用,可减少色斑和痘痘的生成,而且还具有减少皱纹的作用,可使皮肤光滑细腻有弹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薏米的作用范文

生地味甘苦,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能,配以蜂蜜,有较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做法:

每天用生地1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药液放置稍凉时加蜂蜜两勺搅拌均匀,分为两份。

用法: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服用一次。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薏米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医院;文秘工作;时间管理;应用分析

医院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医院机制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性,而我国的医疗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医患之间的矛盾也时有发生,因此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设置了文秘这一岗位,其主要提供辅的服务工作,协助专家教授和医护人员处理日常琐事是其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例如工作流程、章程和各项文稿的拟定和修改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医院向形象的维护工作。为了更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医院文秘工作人员应用了时间管理这一工作理念,有效的提高了文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医护人员的价值。

1 医院文秘工作的内容

秘书工作十分繁杂, 常常让人无所适从。在《女秘书工作――经典的一日》中, 秘书苏珊完整地揭示了秘书工作的繁琐性、综合性、突发性与时间性。秘书工作的有序性直接影响着单位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其中以医院文秘工作表现的最为突出,其工作范围可谓是包含了各个方面,主要包含了事务工作、医疗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这些繁琐、复杂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出错,一旦出错影响之大毋庸置疑。

1.1 事务工作

医院临床科室、辅科室及行政部门的工作均包含文件信件收发、人力资源档案及其他档案管理、资材管理等纯粹的事务性工作。在引入文秘系统之后,这些事务通常都由专职秘书处理。

1.2 医疗工作

患者数据收录、患者随访、医疗质量控制等工作,均为辅助医疗工作的角色。

1.3 教学工作

包括教学工作中的管理、各种资料的收集准备、学生档案管理、技能考核及其他教学辅助等。

1.4 科研工作

主要体现在资料及数据的搜集、整理,协助开展各种实验及临床试验,协助各类基金、课题的申报及论文的撰写等方面。

2 医院文秘工作中时间管理的应用

将有效的时间放在必要的人和想做的事情上就是时间管理,只有这样,时间才不会被浪费,并且能够真正的实现时间的价值。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文秘工作人员的主要是提供辅助和服务性质的工作,通常情况下,科室室事务性工作是医院文秘人员主要工作内容,帮助医护人员处理日常琐碎事务,做好后勤保证工作,为医护人员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促使医护人员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服务患者身上。实际上,医院文秘工作职责比较重大,并且日常管理事务也比较冗杂,因此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应用时间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进行文秘管理工作流程,同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会有保证,工作任务也会得到高效的完成。

2.1 计划管理

在文秘工作中所谈到的计划管理也就是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是有计划的,遵循一定的流程,有计划的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代办单是医院文秘处理日常事务过程中一个常用的计划工具,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工具,通过这一工具的应用,能够将某一天规定需要完成的任务清晰的排列出来。能够事先将工作事物以清单的形式展现出来是其的主要作用,同时其还能够将代办事物的优先次序排列出来,事物完成所需的时间也能够得到确认,这样一来,文秘工作的重点就能够突出,也不会出现遗忘或漏办情况。每一天的工作需要代办单除外,在计划管理工具当中,周计划、月计划和年计划都是比较关键的应用工具。

2.2 ABC分法

ABC分类法又称为帕累托分析法或重点管理法,其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再将较为重点的A类事件进行重点管理。ABC分类法在时间管理层面将工作按轻重程度分为:A(重要)、B(次要)、C(一般)三类,重要任务通常又分为紧急和不紧急两类。在医院文秘工作中,三类工作大致分类:既紧急又重要(临时的各种重大检查、患者投诉等)、重要但不紧急(建立人际关系、制订防范措施等)、次要(电话、行政检查等)。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应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一个好的方法是在待办单及计划上注明轻重缓急,按ABC类依次处理,从而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2.3 有效时间管理

为了能够促使时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就需要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具体的文秘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争取更多的时间,那么就需要文秘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之前对各项工作办理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大致的估计,将时间的运用效率进行全面的分析,集中比较零星的工作时间,从而实现时间的连续性。

2.3.1 保持环境整洁。良好的办公环境是高效工作的前提,要养成随时收拾办公环境的习惯,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有序,将各类物品分类放置,从而有利节约时间。

2.3.2 改掉拖沓习惯。克服“办事拖延”的鄙习,有事即办,推行“限时办事制”,规定在限定时间内(如4小时、8小时、当天)完成任务或形成报告处理结果。

2.3.3 信息资源共享。医院的临床科室与行政楼、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部门之间通常都会有一段距离,在未实现无纸化办公的条件下许多工作需要往返于各部门之间,这就需要考虑待办事宜的顺序及外出办事的路线,尽可能的将工作集中办理或联办,节约外出办事的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文秘工作人员需随身携带U盘、记事本等工具,以便随时记录或储存需要的资料。另外,某些相近或性质相同的临床科室事务性工作也会有相同的地方,可资源共享,节约共同的工作时间。

2.4 考虑不确定性

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应付意外的不确定性事件,这就需要文秘工作人员在计划工作时考虑到事件的不确定性,预留时间以便处理临时发生的事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文秘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引入时间管理这一理念,有效的提文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医疗体制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从古至今,时间的重要性是一直都被重视的,只用能够实现时间的有效利用,就能够产生较大的财富,所以医院文秘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发挥时间管理理念和时间管理工具的关键作用,并积极探索适用高效的时间管理方式方法,从而发挥医院文秘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辅助和分担医护人员的日常琐事,保证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和避免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舒泽蓉,陈小蓉.大型综合医院流程管理思路探析[J].西部医学,2009(01).

[2]赵巍.医院专职秘书的困境及其对策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9(05).

[3]谢瑶.临床科室引进专职秘书新模式[J].医院管理杂志,2009(02).

第4篇:薏米的作用范文

阿图洛•瓦尔曼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着迷于玉米背后的故事,它的起源就像是一个谜团,向世界的蔓延也多少有些传奇性,从受人歧视的穷人的口粮到现代西方农产品中的王者,玉米征服世界的历史过程令人叹为观止。在《玉米与资本主义》这本书中,正如阿图洛•瓦尔曼所说,玉米的集团化生产也也意味着资本的增值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着农业上的动力,生产和生长在这里获得了统一。描述玉米在社会进程和世界历史大潮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探究资本主义发展的轨迹,得出资本主义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发展模式的结论,并想象未来的乌托邦。在玉米这部悲喜剧里,我们探寻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关键词:

瓦尔曼;玉米;资本主义

从繁华商业街的路边摊到到浪漫电影院里面的专属柜台,从作为农村饭桌上馒头旁边的陪衬到豪华酒楼里精致的窝头,此外还有玉米糖、玉米饼等令人喜爱的甜食。这一切说明玉米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从而我们记忆的最初时刻起,它就以百变的形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但是,它从以往粗糙的玉米粥到如今奶香的爆米花完成了一种转变。正如西敏司《甜与权力》里面所描述的甘蔗的生命过程,物所具有的这种生命的活力是社会所赋予的。玉米的经历与蔗糖不同,玉米是作为一个味道不好、为人不齿的“杂种”起家,与此相比,甘蔗倒是光鲜亮丽许多,它从一开始就是“贵族”,是欧洲那些皇室大臣的珍宝,甚至一度被作为赏赐给予那些有功之人。玉米是一种由下而上的过程,甘蔗则是相反。但无论如何,二者都是在资本主义体系下经历了起伏的过程,物本身也在发生变化,以往我们是否只捕捉到那种定格点而忽视其变化性,这种定格点和变化性应当如何把握?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玉米本身作为给人提供基本营养食物的身份也早已发生改变,从偏僻贫穷的农村进入繁华的都市,并能够成为都市文化的一部分。玉米所代表贫穷文化的符号,这种耻辱的名声也正在消失。这一切都不是自发的,而是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追求物的多样性,玉米的原初状态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我们对于物的把握应当和物的生命本身一样,也是一种动态的追求,而不是静止的放在放大镜下的观察。

一、玉米在资本主义中的历史演变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捕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美洲植物是世界的宝藏,这些植物在当今世界秩序的确立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因为这些宝藏的发现而既得的利益并不属于它的拥有者——美洲土著人,相反,这些土著人却沦为这些宝藏的奴隶,而那些强盗或者入侵者也通过资本对他们进行剥削和压迫。当欧洲的“异己”第一次踏上美洲这块神秘的土地时,是玉米使这些殖民者摆脱了死亡的威胁。这些欧洲殖民者开始大肆地扩张自己的领土,这些土地的每一寸都浸润着美洲土著的鲜血。土地的增加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多,于是,罪恶的黑奴贸易成为弥补这一缺陷的方式。玉米则成为种植园里奴隶的主食,也成为他们反抗种植园主的一种武器。南北战争爆发后,南方陷入经济沼泽而一蹶不振,北方的工业化却如火如荼,玉米及其他作物的种植代替极需劳动力的棉花生产,导致南方乡村的许多劳动力进入工场,美国的工业化迅速发展。如今玉米生产是美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也是美国实现霸权的一种手段。美国的农业是追求资本最大化的商业,在很大程度上它输出的是含有更多政治意味的商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食物,印第安人不明白成本、价格、相对优势都依赖于权力和垄断,所以他们只能残喘在保护区里。但是,美国现如今的这种农业模式是真正值得被模仿,被学习的完美的农业模式吗?中国的农业和土地政策是不是应该向往这种自由化商业耕作模式,资本主义的历史会告诉我们答案,毕竟在考虑完政治和权利之后,还要考虑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15世纪中期以后,给非洲留下深刻印记的奴隶贸易逐渐盛行,玉米也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生长到非洲大陆的土地上,在这种大环境下开始自己的表演。玉米是奴隶贸易中的主要食物,它保证了为资本主义输出大量劳动力,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不能说没有玉米黑奴贸易就不会发生,其实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法则但不是正常的法则,若没有玉米也还会出现其他的食物来代替玉米,这就好像说没有华盛顿、富兰克林等人美国就不会独立一样。在殖民非洲过程中,玉米成为劳苦大众的救命稻草,黑人和玉米一样成为“歧视下的可怜虫”,背负着穷困的耻辱。由于玉米既是非洲劳动人民的一日三餐,又是商品,因此它成为反抗殖民管理巨大压力的力量源泉。“玉米在这里意味着正义:也许它本来意欲满足欧洲人利益的工具,最终却成为了农民反抗殖民统治的秘密武器。”非洲独立后,各国开始实现自己的复兴梦,开始引进欧美的农业技术和模式,但大部分都成为了泡影,为这些失败最终买单的还是非洲最贫苦的农民,玉米也只能勉强维持他们的生命。表面上看起来非洲独立了,赢得了自由,而实际上还是生活在西方的另一种殖民中,只是一种升级版的殖民手段,它更加高明、隐蔽。所以,非洲真正的独立道路在于改善本国的小生产者和政府的关系,以及在现今国际环境中的地位。

二、对玉米历史的分析

笔者认为我们心中的乌托邦就是对自由的终极追求,摆脱外界政治和经济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资本主义体制表面上吹嘘自由主义,而背后却是坚实的政治铁腕,如果缺少政治的支持,西方资本主义所鼓吹的那些相对优势、尖端科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效率就不会出现。政治与经济总是密不可分,只不过是孰轻孰重罢了。然而,关于摆脱束缚,创造自由的议题,伟大的卡尔•波兰尼早有论述。“于是认识社会便是自由的终结,抑或自由的重生……只要人们仍忠于其为全人类创造更多自由的任务,他就无需担心权力或计划会变成自由的障碍,并因其工具性而摧毁他所建构的自由。这就是在复杂社会中自由的意义,它赋予我们渴望的安定感。”所以,资本主义是第一世界的遗产,它的那一套东西是“有钱人”才能够玩得转的东西,对于第三世界的人民来说,我们要建造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即使它不能够实现,我们对它的追求也能让我们离这种美好更进一步。作者所描绘的乌托邦的图景是这样的:“把未来握在手中,用多元化与和睦,用应该被保留的、优化的和我们更了解的东西建设未来。”我们中国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当前社会发展中也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学者提议我们要学习西方的自由、民主等,但是这些东西我们熟悉么?适合于我们么?盲目地模仿带来的只有底层人民的灾难。或许,会批评笔者论断比较保守,但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深厚,这种熟悉的历史是我们制定政策或者改革时所必须要考虑进去的,否则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参考文献:

[1]阿图洛•瓦尔曼,《玉米与资本主义———一个实现了全球霸权的植物杂种的故事》,谷晓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卡尔•马克思:《资本论》,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第5篇:薏米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5-氟脲嘧啶;纳米纤维膜;抗肿瘤;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0年全球因肝癌死亡者高达54.86万人,5-氟脲嘧啶(5-FU)是在化疗中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的化疗药物。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静电纺丝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基于电纺纳米纤维作为给药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用电纺纳米聚合物纤维作为给药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以抗癌化疗药物5-FU作为模型药物,以聚乳酸(PLLA)作为药物的载体高分子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抗癌药物/PLLA载药纳米纤维膜,对此类药物临床新剂型的开发应用做出初步探索。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材料和仪器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量分别为1%,3%和5%的5-FU/PLLA纳米纤维膜,5-FU由本实验室自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购买自上海中科院生物细胞库;氯仿(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酮(中国上海试剂总厂);乙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乳酸(PLLA)(济南岱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MTT(Sigma公司);RPMI1640培养液(吉诺生物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上海光学仪器厂);酶标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1.2 实验方法

1.2.1 溶液的配制

称量好一定量的聚乳酸PLLA溶于氯仿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恒温(室温)磁力搅拌约2-3小时,以得到均匀的溶液。同时称取一定量的化疗药物5-FU倒入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与PLLA溶液充分混合以制备均匀的溶液。最后在电纺前加入一定量的丙酮溶剂,继续搅拌大约20-30分钟。

1.2.2 静电纺丝

将注有纺丝液的5ml注射器固定在微量注射泵上,调节枕头(针头口径为0.7mm)与接收铝箔的距离为13cm,阳极与针头相连,阴极连接铝箔,并将微量注射泵的流量设定为0,8ml/h,电压设置为16kV,纺丝液在高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符合纳米纤维,电纺纤维以无纺膜的形式收集在接收铝箔上。

1.3 纳米纤维微观形貌的观察

将制成的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微观形貌。

1.4 5-FU/PLLA纳米纤维膜的细胞抑制实验

1.4.1 细胞培养

肝癌细胞SMMC-7721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在含5%CO2,37℃培养箱中孵育。隔天换液,细胞铁壁密度达80%左右传代。

1.4.2 实验分组

共分为4组,纯膜组为不含5-FU的PLLA纳米纤维膜,实验组分别为载药量为1%,3%和5%的5-FU/PLLA载药纳米纤维膜。

1.4.3 MTT测定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

将纳米纤维膜制成直径为1cm的圆形薄片,放入24孔板中。加入高浓度双抗浸泡后再用RPMI1640培养液浸泡漂洗,干燥后以备细胞培养。取SMMC-7721细胞悬液加入24孔板(3×104/孔),5%CO2,37℃培养箱中孵育过夜后弃去原液,每孔加入10%MTT溶液的培养液,继续于37℃,5%CO2孵箱中培养4h。终止培养,小心吸取孔内培养的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行MTT检测(检测波长为490nm),并计算细胞存活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纤维形貌观察

图1是同一纺丝工艺下,静电纺PLLA和载药PLLA纳米纤维膜的扫描电镜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浓度为5%PLLA体系中,当药物的浓度为1%,3%时纤维的产量较高,纳米纤维没有珠节存在,成形较好,且分布比较均匀。当5-氟脲嘧啶的浓度为5%时,这时的静电纺丝效果不佳,在纤维的表面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珠串现象以及纤维之间出现了黏连和分支现象。

图1 SEM观察结果。(a)纯PLLA;(b)1% 5-FU;(c)3% 5-FU;(d)5% 5-FU。

2.4 载5-FU纳米纤维膜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随着纳米纤维膜中5-FU的含量增加,纳米纤维膜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当载药量为1%时,对细胞的抑制率为32.41%;当载药量增加到3%时,对细胞的抑制率增加到61.4%;当载药量为5%时,此时对细胞的抑制率高达89.90%。说明随着药物的含量增加,该纳米纤维膜对SMMC-7721的杀伤作用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而不含5-FU的纯PLLA纳米纤维膜则基本没有细胞抑制作用,其细胞抑制率仅为4.62%。

3 结论

(1)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载5-氟脲嘧啶的纳米纤维膜,以几乎不溶于水的化疗药物为药物模型,制备了一种抗癌药物新剂型,改善了由于传统给药方式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等。

第6篇:薏米的作用范文

【摘要】 目的 观察拉米呋啶对携带乙肝病毒(HBV)癌症患者化疗导致病毒重激活的预防以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携带HBV癌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化疗组(n=45)和拉米呋啶组(n=44),检测两组化疗前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白蛋白(ALB)、血清淀粉酶、HBV标记物和HBV DNA水平,同时进行肿瘤化疗及疗效的常规指标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AST、ALT、总胆红素、ALB和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拉米呋啶组4.5%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化疗组为86.7%,同时化疗组的AST、ALT和HBV DNA水平明显增高,而总胆红素和ALB无明显变化;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呋啶可预防HBV感染的癌症患者化疗后病毒的重新激活,且毒副作用较小。

【关键词】 HBV;癌症;化疗;拉米呋啶

Abstract:Objective HBV reactivation is common in hepatitis patients who receive tumor chemotherapy. The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lamivudine as the primary prophylaxis for HBV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umor chemotherapy.Methods Eighty nine HBV type hepatitis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Zhuhai City Hospital received tumor chemo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rom January, 2003 to January, 2008. Of 89 cases, 44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plus lamivudine (groupⅠ), the left 45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alone (group Ⅱ). The liver function indexes including AST, ALT, total bilirubin, ALB, HBV DNA were check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s. The short term curative effect for chemotherapy was evaluated. Results Before the treat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4.5% group I patients and 86.7% group II patients had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indexes (4.5% vs 86.7%, P=0.002); group I had lower level of AST, ALT and HBV DNA than that of group II (P

Key words: HBV; cancer; Lamivudine; chemotherapy

全世界近20亿的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WHO估计约有350~400百万人为慢性HBV表面抗原携带者。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携带HBV的肿瘤患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对于慢性HBV感染者,一旦使用细胞毒性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1],约20%~50%的个体会出现体内HBV的重新激活[2],导致肝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而引起死亡。在临床肿瘤治疗过程中,为预防严重肝功能损害,均会提前中止当前的抗肿瘤治疗或推迟下一阶段的抗肿瘤治疗[3],以致化疗时机延误,出现肿瘤进展,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有研究发现拉米呋啶(Lamivudine)可有效抑制HBV的激活,降低肝炎的发生率[4]。本文旨在观察拉米呋啶对HBV感染的癌症患者化疗后病毒重激活的预防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珠海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进行化疗的HBV携带者89例(入选标准:①年龄≥16岁,无HCV感染、酒精性、血吸虫性肝病;②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癌症;③进行化疗周期大于2周期;④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肝癌的患者;②慢性肝 功能衰竭的患者;③曾患急性重型肝炎的患者;④前6月内曾使用干扰素、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或阿达福韦等已知的抗HBV药物;⑤妊娠、哺乳期及曾患胰腺炎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化疗组[n=45,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3.0±15.1)岁,肺癌24例、消化道癌5例、乳腺癌4例、头颈癌6例、其他癌症6例]和拉米呋啶组[n=44,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50.1±15.9)岁,肺癌26例、消化道癌5例、乳腺癌3例、头颈癌7例、其他癌症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化疗组进行单独化疗;拉米呋啶组除化疗外(方法与化疗组相同)还于化疗开始前1周使用拉米呋啶(100 mg/d)进行治疗,直至整个化疗结束后6周。所有患者均进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白蛋白(ALB)、血清淀粉酶、HBV标记物和HBV DNA水平检测。同时进行肿瘤化疗及疗效的常规指标检测,如血常规、CT等。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SSPS Inc)。

2 结果

2.1 拉米呋啶对HBV癌症患者的影响

治疗前两组的AST、ALT、总胆红素、ALB和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拉米呋啶组4.5%(2/44)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化疗组为86.7%(39/45),同时化疗组的AST、ALT和HBV DN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总胆红素和ALB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1。

表1 拉米呋啶对HBV癌症患者的影响(略)

治疗前两组比较均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2.2 化疗联合拉米呋啶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化疗组和拉米呋啶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呋啶常见的血清淀粉酶上升仅发生1例,而且为轻度升高,无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停药1个月后恢复正常,详见表2。

表2 化疗联合拉米呋啶毒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略)

两组比较均P>0.05。

3 讨论

在接受化疗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肿瘤患者中,14%~50%的患者体内HBV被重新激活[5],从而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或死亡。此现象最早出现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但近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实体瘤患者也可发生,但发生率相对较低。研究发现拉米呋啶(100 mg/d)对HBV肿瘤患者的安全性较高,同时可有效抑制HBV的激活,明显降低肝炎的发生率,且对化疗药物无明显干扰,因此被作为抗HBV重激活的首选[4]。

本研究发现,对携带HBV的肿瘤患者进行化疗,高达86.7%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在化疗中同时使用拉米呋啶则明显降低了HBV的复发率(4.5%)。治疗后化疗组与拉米呋啶组比较总胆红素和ALB的变化不大,提示可能因化疗导致的肝损害不是很严重,也可能是因为监测时间较短,变化未充分表现出来。在拉米呋啶组患者中,使用拉米呋啶可以明显抑制HBV DNA的重新激活(HBV重新激活的标准:血清HBV DNA水平增加至基线值的10倍以上或其绝对值大于1000×106 gel/mL)[6]。本实验于化疗开始前1周进行拉米呋啶治疗,化疗结束后再服药6周,但是否继续用药尚无明确结论。有研究认为至少应该治疗1年,同时应对HBV DNA水平进行非常严密的监测,但这样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在我国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对于生存时间有限的晚期癌症患者来说,长期服用拉米呋啶既无临床意义,又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同时拉米呋啶治疗后HBV聚合酶YMDD的变异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7]。对于出现HBV DNA持续上升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8],如adefovir或entecavir等,以克服拉米呋啶的耐药,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7[J]. CA Cancer J Clin, 2007,57(1):4366.

[2] Lau G K, Yiu H H, Fong D Y, et al. Early is superior to deferred preemptive lamivudine therapy for hepatitis B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J]. Gastroenterology, 2003,125(6):17421749.

[3] Zhong S, Yeo W, Schroder C,et al. High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viral load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HBV reactiva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J]. J Viral Hepat, 2004,11(1):5559.

[4] Kohrt H E, Ouyang D L, Keeffe E B. Systematic review: lamivudine prophylaxis for chemotherapyinduced reactiv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4(7):10031016.

[5] Cil T, Altintas A, Pasa S, et al. Lamivud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 in hepatitisB surface antigen (HBSAG) seropositive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J]. Leuk Lymphoma, 2008, 49(5): 939947.

[6] Cheng J C, Liu M C, Tsai S Y, et al. Unexpectedly frequent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by chemoradiation in post gastrectomy patients[J]. Cancer, 2004,101(9):21262133.

第7篇:薏米的作用范文

【摘要】 目的 观察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株,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细胞24~96h,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米非司酮对HHUA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HHUA细胞Ki67和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米非司酮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地抑制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P

【关键词】 米非司酮;子宫内膜癌;增殖活性;基因

近年有关抗雌激素三苯氧胺和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及其衍生物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的研究已见报道,但对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癌细胞作用的分子学基础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拟通过观测抗孕激素米非司酮 (mifepristone)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体外抗增殖作用,在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从细胞增殖活性、基因表达方面探讨米非司酮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应用抗孕激素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实验依据。表1 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HHUA细胞24~96h生长抑制率(以5μmol/L组为例)vs 0.1μmol/L组和1μmol/L组,*P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为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含有17β雌二醇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以及野生型p53、p21等基因,由山东大学荣凤年博士惠赠。

1.2 实验试剂与药物

米非司酮(RU486)纯品由北京第三制药厂提供。甲基偶氮唑蓝(MTT)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鼠抗人Ki67和cmyc单克隆抗体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 HistostainPlus Kits)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在含有RPMI1640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的96孔培养板中37℃、饱和湿度、5%CO2、恒温培养24h,加入不同浓度米非司酮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0.1、1、5、10、50和100μmol/L。每孔中总体积为200μl,每种药物每种浓度设置5个复孔,继续培养24~96h后,每孔加入配制好的MTT(5mg/ml)20μl,培养箱内继续培养4h,酶标仪测定每孔的吸光度A值(波长分别为560nm和630nm),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

在每孔底面铺有洁净小玻片的12孔培养板中用上述方法培养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24h,每孔换入含有米非司酮5μmol/L,10μmol/L的培养液,同时设立阴性对照孔,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取出小玻片用纯丙酮固定20min,严格按免疫组化操作程序进行SABC法染色。

1.4 染色结果判断

参照AnsariLari等[1]的判断标准,按AB值法进行光镜分析表达强度。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AS 6.12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

2 结果

2.1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MTT法检测发现,在米非司酮≥5μmol/L时,HHUA细胞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生长抑制作用呈现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Ki67和cmyc基因表达的作用

米非司酮5μmol/L作用HHUA细胞24小时后,免疫组化检测细胞Ki67和cmyc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转贴于

3 讨论

3.1 米非司酮的抗肿瘤作用

米非司酮是法国Roussel Uclaf药厂于1981年研制成功,最初用于抗早孕和紧急避孕,近年来应用范围已扩大到治疗多种妇科疾病和抗肿瘤,目前米非司酮抗肿瘤研究已涉及到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脑膜瘤,神经胶质瘤及子宫肌瘤[2,3]。米非司酮属II型孕激素受体拮抗剂(Type II antiprogestins),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后促进孕激素受体二聚化并与DNA结合,而发挥其作用。本研究揭示了II型抗孕激素米非司酮能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体外增殖活性,这一研究结果与Li等[4]的研究报道相近,表明米非司酮具有抗子宫内膜癌增殖的潜能,这将为临床抗子宫内膜癌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为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3.2 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对细胞增殖基因Ki67、cmyc的作用

Ki67是一种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分子量为345KD和395KD,其抗体的表达范围覆盖除G0期以外的各增殖周期,Ki67的功能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5],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可缺少的,Ki67在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并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肿瘤细胞倍增时间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在许多肿瘤研究中均将Ki67表达水平作为衡量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cmyc基因编码一种具有环螺旋亮氨酸链的蛋白质,蛋白质以二聚体的形式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激活转录作用[6]。cmyc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均有表达,并在增生期的表达高于分泌期,在人类许多肿瘤中,cmyc基因蛋白基于癌基因的增幅(拷贝数增加)而呈现过度表达,从而刺激肿瘤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甚至发生转移。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中存在有cmyc基因增幅(扩增),并与癌细胞分化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发现,米非司酮≥5μmol/L体外作用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24h,可使细胞Ki67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导致HHUA细胞有丝分裂受阻,癌细胞增殖活性被降低。同样,米非司酮也使子宫内膜癌细胞cmyc表达水平明显降调,引起子宫内膜癌细胞cmyc蛋白的促转录作用减弱,使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受阻,肿瘤生长势头减缓。因此,调控癌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是米非司酮抗子宫内膜癌作用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抗孕激素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降调HHUA细胞cmyc、Ki67的表达水平,抑制癌细胞分裂、增殖,并且其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本研究还发现,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cmyc和Ki67表达水平的降调与米非司酮剂量无正相关性,故推测子宫内膜癌细胞在高浓度(>5μmol/L)米非司酮作用下,可通过其他机制抑制癌细胞生长,如直接细胞毒作用以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7]。

【参考文献】

[1] AnsariLari MA,Staebler A,Zaino RJ,et al.Distinction of endocervical and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s: immunohistochemical p16 expression correlated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DNA detection[J].Am J Surg Pathol,2004,28(2):160167.

[2] Gaddy VT,Barrett JT,Delk JN,et al.Mifepristone induces growth arrest,caspase activation,and apoptosis of estrogen receptorexpressing,antiestrogenresistant breast cancer cells[J].Clin Cancer Res,2004,10 (15):52155225.

[3] Sridhar S,Ali AA,Liang Y,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members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v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pathway in prostate cancer cell[J].Cancer Res,2001,61(10): 71797183.

[4] Li A,Felix JC,Minoo P,et al.Effect of mifepristone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Ishikawa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cells[J].Fertil Steril,2005,84(1):202211.

[5] Cao QJ,Einstein MH,Anderson PS,et al.Expression of COX2,Ki67,Cyclin D1,and P21 in 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Carcinomas[J].Int J Gynecol Pathol,2002,21(2):147154.

第8篇:薏米的作用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分泌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检测40例GDM患者(GDM组)和40例正常孕妇(NGT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血糖(FPG),计算胰岛分泌功能指数(IFI)和HOM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比较两组孕妇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差异,并分析IFI与IRI之间的关系。结果: 反映胰岛素分泌功能的IFI和FINS,GDM组明显高于NGT组(P

【关键词】 糖尿病,妊娠;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bnormal insulin secre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on the invasion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Methods: The levels of fasting insulin (FINS)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of 40 GDM patients (group GDM) and 40 normal pregnant women (group NGT) were detected, and islet secretive function index (IFI)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 in homeostasis model HOMA were calculated. The islet secretive func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degree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FI and IRI was analyzed. Results: (1) IFI, IRI and FINS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oup GDM than those in group NGT (P

[Key words]diabetes, gestational; insulin; insulin resistance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性疾病,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可以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使孕产妇和围产儿病率、死亡率增加,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受到国内外围产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GDM的发病机理仍未阐明,可能与遗传基因缺陷、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障碍等有关。本研究通过观察GDM和糖代谢正常孕妇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F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探讨二者在GDM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1月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80例,其中GDM患者40例为GDM组,按匹配原则(以年龄、孕周、家庭经济状况、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等为匹配因素)选择正常孕妇40例(NGT组)。所有孕妇孕前均无糖尿病、高血压,无心、肝、肾疾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它内分泌疾病史。

1.2 研究方法

所有孕妇均常规进行GDM 的筛查(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有GDM高危因素者[1]首诊时即行GCT,无高危因素者于孕24~28周作GCT,筛查阳性者(服糖后l h,血糖≥7.8 mmol/L)再作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NDDG的诊断标准诊断GDM,GCT或OGTT正常者为NGT。

1.3 IFIT和IRI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用IFI评价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IFI=FINS/FPG(FINS为空腹胰岛素,FPG为空腹血糖),IFI越大说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越强。采用HOMA稳态模型计算IRI,IRI=FPG×FINS/22.5,IRI数值越大表明胰岛素抵抗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所有统计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在年龄、孕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GDM组的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GDM组和NGT组基础临床指标比较(略)

2.2 FPG和FINS GDM组明显高于NG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IFI和IRI GDM组均明显高于NGT组,P

2.4 相关分析

GDM组和NGT组的IFI与IRI均呈显著正相关(P

3 讨论

GDM的病因之一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正常妊娠时,为保证胎儿的营养供应,母体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胰岛细胞结构和功能也发生改变,胰岛β细胞显著增生、肥大,细胞之间的缝隙连结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呈进行性增加,有利于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正常妊娠晚期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可达非孕时的2倍[2]。Yamada等[3]研究发现,GDM孕妇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受损,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且在75 g OGTT试验,30 min和60 min的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值下降。丹麦的一项研究表明,GDM妇女中胰岛素原指数下降[4],提示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国内尹玉竹等[5]研究发现,GDM孕妇的FINS、IFI较NGT孕妇增高,而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GDM孕妇存在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本次研究结果也与该结论相符。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研究显示,有GDM病史的妊娠妇女,其静脉葡萄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分泌受损,也有报道胰岛素对静脉葡萄糖的反应在GDM和NGT妇女中均是正常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GDM患者的遗传异质性有关。总之,从NGT到糖耐量受损(IGT),再到GDM,是一个渐进的胰岛素分泌受损的过程。

GDM的病因之二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是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生物效应低于正常,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和抑制肝糖输出作用减弱[6]。妊娠时,胎盘分泌一系列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孕酮、胎盘生乳素和雌激素等,这些激素随孕周增加而增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此外,胎盘还分泌一种加速胰岛素水解失活的胎盘胰岛素酶,加速体内胰岛素的降解,从而出现生理性胰岛素抵抗。但为何仅有少数妇女患GDM,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Bartha等[7]对GDM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胰岛素作用的研究显示,GDM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需要胰岛素治疗的GDM患者胰岛素抵抗异常发生率(72.5%)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16.6%)。Catalano等[8]应用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IVGTT)及葡萄糖钳夹技术对两组GDM患者,按BMI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及正常组(BMI

本研究发现,GDM患者的IFI和IRI均较NGT孕妇升高,且两组反映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指标(IFI、FINS)和衡量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指标(IR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如前所述,正常妊娠即存在生理性胰岛素抵抗状态。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增强,以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来代偿胰岛素抵抗的增加。如果胰岛素增加的程度能够克服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则表现为糖代谢正常;反之,如果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缺陷,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代偿功能不足以克服孕期胰岛素抵抗的状态,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直至发生GDM。目前对GDM孕妇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是否确有增加、增加的程度,以及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受损的程度,仍然存在争议,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复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也正在研究中,如何正确评价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在GDM发病中的作用,仍是探讨GDM发病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乐杰,谢幸,丰有吉,等.妊娠合并糖尿病.妇产科学 [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0.

[2]KautzkyWiller A,Thomaseth K,Ludvik B.et a1.Elevated islet amyloid pancreatic polypeptide and proinsulin in lean gestational diabetes[J].Diabetes,1997(4):607-614.

[3]Yamada H,Hirayama Kato E,Tsuruga R,et a1.Insulin response patterns contribute to different perinatal risks in gestational diabetes[J].Gynecol Obstet,2001(2):103-109.

[4]Damm P,KⅡhl C.Hornnes P.et a1.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lasma insulin and glucagon in women with previous gestational diabetes[J].Diabetes Care,1995(5):654-665.

[5]尹玉竹,李小毛,侯红瑛,等.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胰岛素抵抗与分泌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6(B03):173-176.

[6]曹东红,谭卫强.胰岛素抵抗与妊娠期糖尿病[J].内科,2007(1):109-111.

[7]Bartha JL,Comino Delgador,Maainez Del Fresno P,et a1.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and carbohydrate and lopid metabolism[J].J Reprod Med,2000(3):185-189.

第9篇:薏米的作用范文

【摘要】 目的观察灯盏乙素对地塞米松(DEX)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肌肉注射DEX诱导大鼠IR,同时ig 灯盏乙素进行治疗,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灯盏乙素能显著降低DEX诱导的IR大鼠FBG,FINS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降低TC含量,对TG的升高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升高血清NO含量。结论灯盏乙素能改善DEX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血清NO含量有关。

【关键词】 灯盏乙素;胰岛素抵抗;地塞米松;治疗作用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人类疾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常与2型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并存。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又名野黄芩苷,化学名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酸苷,是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制剂灯盏花素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在90%以上)。药理研究表明它能较强地抑制蛋白激酶C[1]。实验研究表明,灯盏乙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肝脏、肾脏、胸主动脉、视网膜病变有保护作用[2~5]。临床研究表明,灯盏乙素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脂质代谢[6]。笔者前期的研究表明,灯盏乙素对肾上腺素所致的高血糖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但是,灯盏乙素对实验性IR的作用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灯盏乙素对地塞米松诱导的IR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为扩展灯盏乙素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

SD大鼠,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0±20)g,购自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桂2003-0001。

1.2 药物

灯盏乙素(含量98.81%),云南玉溪万方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出品,批号:051202;盐酸二甲双胍片,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批号:20070311;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出品,批号:060304。

1.3 试剂

血糖检测试剂盒,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批号:1106111;INS(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天津协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批号:T30083; TC检测试剂盒,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批号:0707021;TG检测试剂盒,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批号:0707031;NO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出品,批号:20070406。

1.4 仪器与设备

TU-1901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SN-695B型智能放免γ测量仪,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生产;放免专用冷冻离心机,上 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生产。

2 方法

2.1 实验分组和给药

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250 mg/kg)组和灯盏乙素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kg),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各给药组大鼠im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7],剂量为1 mg/kg,隔日注射1次,共7次;空白对照组大鼠于相应时间im等体积生理盐水。在造模的同时,各给药组ig 相应的药物治疗,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ig等体积蒸馏水,给药容量为10 ml/kg体重,连续14 d。

2.2 观测指标

在第15天,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后,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一氧化氮(NO)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Ln[1/(FBG×FINS)]。

2.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

3.1 灯盏乙素对DEX诱导的IR大鼠FBG和FINS水平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FBG水平和FINS水平均显著升高, ISI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3.2 灯盏乙素对DEX诱导的IR大鼠血清TC和TG水平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G ,T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3 灯盏乙素对DEX诱导的IR大鼠血清NO水平的影响

大鼠经过造模之后血清NO水平下降,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灯盏乙素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能升高IR大鼠血清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 讨论

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亭飞蓬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广西。其味辛微苦,性温,有活血祛淤 、舒筋通络、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消积之功用。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出来的,其有效成分为灯盏乙素,属于黄酮苷类,含量在90%以上,具有增加脑血流量、心脏冠脉流量、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地塞米松诱导的IR模型是基于糖皮质激素的抗胰岛素作用,它可降低肌肉与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以致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导致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① 拮抗胰岛素对肝糖的产生及输出的下调作用,促进糖异生。② 抑制骨骼肌胰岛素介导的Glut-4向细胞表面的位移而抑制胰岛素介导的肌葡萄糖摄取和处置。③ 促进脂解、增加FFA。④ 抑制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的合成及其作用而抑制胰岛素介导的肌葡萄糖的摄取和处置等。糖皮质激素诱导的IR大鼠模型具有成本低、复制周期短、动物一般状态好的特点,是常用的筛选胰岛素增敏剂的模型。

在现实生活中,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诱导和加重胰岛素抵抗:① 现代社会的压力会引起人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最明显的是情绪应激状态,特别是负性情绪应激状态,如心情沉重、压抑、烦躁、易激惹,长期的应激会引起神经内分泌轴的变化,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长期轻度升高,最终会引发胰岛素抵抗[9]。② 如果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多,可使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诱发药物性胰岛素抵抗。

灯盏乙素作用于DEX诱导的IR大鼠模型,能明显降低IR大鼠的FBG及FINS,使ISI升高,对血清TG,TC的升高有抑制作用,能升高血清NO含量。实验表明,灯盏乙素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血清NO水平,从而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胰岛素抵抗。其深层次的机制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英,吴文清,张益民,等.野黄芩甙元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作用的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2):89.

[2]夏玲玲,魏伟,林辉,等.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6):664.

[3]王强,吴永贵,吴国仲.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ICAM-1、MCP-1表达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41(1):54.

[4]Zhu BH, Guan YY, He H, et al. Erigeron breviscapus prevents defective endothelium dependent relaxation in diabetic rat aorta[J].Life Sci. 1999, 65(15): 1553.

[5]马丽,朱邦豪,周家国,等.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5,26(3):35.

[6]王惠.灯盏花素对冠心病患者血糖、胰岛素和血脂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6,33(3):13.

[7]张春华,李中平,祝红利.降糖灵浓缩散剂药效学研究[J].中成药,2002,24(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