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

第1篇: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主办公楼及附属办公楼群以方形为母题,以院落的形式为组织一字形排开[1],这种直线展开的布局体现了办公环境的权威、有效、系统和单一。建筑的围合形成了内院,限定了室外活动空间的领域,同时还将人的活动方式相对固定下来。在每个庭院内,种植不同的乔灌木,形成优雅、简洁的办公环境,加强办公区的领域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办公区的凝聚力。办公区道路两侧列植了行道树,显得整齐气派。主办公楼北面原有的山丘被保留下来,但因道路修建在山体南面形成一条长而宽的陡坡,坡上种植紫薇、含笑、杜鹃、红桎木等花灌木,构建一道衔接自然林的绿化屏障。整个办公环境呈依山面水的格局,使之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景观,开创了政府形象的新纪元,树立了长沙市的新地标,加强了城市的印象性,对周围所在区域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和聚集效应。

1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

从当代景观设计理念和政府机关的工作属性出发,坚持人本主义思想,融入浓郁的湖湘文化要素,致力于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体现鲜明个性的地域特色,强调现代办公环境的严谨和秩序,创造独树一帜的政府机关形象(图1)。

1.1凸显城市文脉,体现地域特色

湖南省山水胜景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新机关大院的山水文园延续了湖湘文化的特色,体现了微缩的湘地山水景观,反映湖南人民“携手并进,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形成了长沙市的政治核心区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1.2尊重城市所在的地段环境

湖南省政府新机关院和天心区政府并列而置,周边还包括省科技馆、省群众艺术馆、省地质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文化公园等配套项目,在整体布局上强调了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由省政府正大门前的湘府西路展开的省府生态景观轴,全长大约1200m,宽为80m,新机关院是整个轴线的标志性和主体性的景观,统领全局。与省政府主楼隔水相望的芙蓉广场,是整个湘府文化公园的核心区,也是新机关院景观的延续和映衬。新机关院现代办公园区的辐射效应,办公建筑群组的规模效应将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对城市印象的整体性产生关键性影响[2]。

1.3绿色生态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

绿色设计是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3]。生态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显露自然[4]。办公环境通过“山水”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基地内的水面、山体、植被等自然生态资源,彰显了长沙市的地脉和文脉。办公区建筑采用“院落”的组织方式,由两层的连廊形成统一的界面,追求生态景观的渗透和“山”与“水”的对话。植物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植物的四季变化营造出生态型的办公环境。运用交错、渗透、联系的空间布局手法,使各绿化景观空间得以延伸,形成植物的多维空间,营造绿色生态办公环境[5]。大量运用长沙市的乡土树种,比如香樟、山茶等,它们固有的生态功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是很优化的选择,可以提高工程质量,显著降低更大的景观生态风险,贡献更广泛的景观生态功能[6]。

1.4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

人性化办公设计强调工作成员与组团人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沟通方便,宜于创造感情和谐的人际和工作关系[7]。作为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场所的意义和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它的存在满足了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智的精神需求[8]。强调以办公人员的行为生活规律和现代工作生活方式为依据,满足办公人员的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符合办公人员的行为规律,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使之具有良好的愉悦感和归属感,产生凝聚力。通过景观设计改善居住区的光环境,通风环境,声环境,温湿度环境,嗅觉环境,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办公环境满足人们的舒适感。

1.5功能设置立足现代高效的办公需求

从现代政府办公工作的属性出发,功能组织合理高效,办公建筑威严时尚,道路交通通达便捷,景观格局严谨秩序。尊重办公区中的办公人员,为其提供多层次的办公、休憩、交流空间环境,保障现代办公工作的节奏和高效。办公区在塑造园林景观时,提倡将建筑融于园林之中,倡导办公场所休闲化的“现代都市休闲”理念,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拥有就近的放松休闲场所,劳逸结合以提高工作效率[9]。

1.6多元文化融合,充分彰显时代精神

21世纪,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并存,最有前途和价值的交往范式是“和合”,也就是多元文化的共生和共荣,充分彰显时代精神[10]。立足于当代多元化的景观设计理念,融和东西方文化,运用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造独具特色的新颖时尚的现代办公建筑环境,塑造湖南省政府新世纪的形象。充分运用环境景观艺术构图手法,借鉴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构图,强调几何和秩序,体现办公环境艺术氛围,景观做到时尚、新颖、美观,具有视觉冲击力。

2总体结构布局

结合湖南省政府新机关大院的整体规划,办公环境景观布局上采取中轴对称的规则方式组织空间,符合现代政府办公环境的独特气质,局部地区辅以自然式设计,在威严中不失灵动,活跃了整个园区。入口景观构成了办公环境的核心区域,控制全园格局,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和秩序感,使人产生鲜明的印象。水广场铺垫了一个视野开阔的场所,主办公楼及附属办公楼群镶嵌在水边,醒目突出,形成了威严、庄重、严谨、秩序的景观形象。办公建筑的庭院模块式布局以可生长、可组合的形式适应了入驻职能部门的不确定性,庭院景观以植物为主题,营造休闲的绿化空间形态,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增添了办公环境的生机活力。新机关院北面靠山,南面临水,东西两面地形起伏,乔灌草复层群落形成树林结构,实现了风水理念的“依山而筑,临水而居”“左右翼山环抱”(图2)。整个景观结构形成了:“一主轴”、“一心”、“六区”(图3)。2.1“一主轴”沿着水广场和办公建筑群体的中央建立一条中轴线,呈左右对称的格局,使办公环境的景观成为一个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协调统一的整体。这条中轴线往南延伸1200m成为了省府景观轴,这条中轴线串起了长沙市的古老文化与现代丰韵,将有可能成为长沙市乃至整个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纽带。

2.2“一心”——入口景观(核心区域)

办公环境的景观核心主要包括水广场和办公主楼以及周围景观,强调开阔、恢弘,体现省政府的威严和壮观。水广场以超尺度概念强调园区的震撼效果,形成了办公区占统治地位的区域,集中体现“面向未来”的人文主题。主办公楼和附楼以对称的形式共同形成沿“水广场”一字排开的颇具个性的宏大气势,主楼是整个核心区域的主景,统领着全园。四周堤岸均为硬质材料砌筑,在水岸水幕喷泉沿建筑形式对称布置,突出威严、庄重、大气的政府形象,同时水体又对建筑起到柔化的效果。围绕水广场由红继木、金叶女贞、杜鹃等布置成几何形,形成色彩聚合、形式引导的空间关系,正对主办公楼的堤岸,布置高大树木,形成开阔的视野。水广场的南北两面种植香樟和荷花玉兰,形成严谨、秩序的空间形象,强化了水广场;水广场的东西两面以模纹图案为主,零星种植柳树等乔木,体现了景观的多元化,在严谨中不失活泼和生机(图3)。穿过水广场迎面可见的是办公主楼,强调庄重、大方、简洁、洗练,厚重、朴实,3m的基座抬高整幢办公楼,八根高20m、直径2m巨柱托起主体门架,在“额枋”中设计与湖南的历史人文相结合的浅浮雕[1],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形成强烈的公众印象。主楼南面的前庭入口在纵向模纹图案的基础上,设计苏铁,球形灌木和桩景,映衬出办公主楼的庄重和典雅。主楼北面的由乔木、灌木和草皮共同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使主楼的刚硬感得到了一定的柔化,使其具有亲和力。

2.3“六区”

布置在景观核心区域周围的是六个区域,分别为:疏林草地区域,办公主楼的中庭和平台花园,办公楼庭院区域,办公楼北面植物群落区域,北面山体斜坡绿化区域及保卫区。

3主要景观区域的设计

3.1疏林草地

疏林草地紧紧围绕在办公环境核心区域的东西两面,使用乔木、灌木和地被相结合的复层群落形式,使办公环境掩映在一片城市森林中,体现出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东面疏林草地区域和城市的芙蓉路相连通,体现了与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有机衔接。西面疏林草地区域以微微起伏的地形为基础,种植樟树,红枫和雀舌黄杨,让行政办公区掩映其中,规则的平面布局中结合曲线布置自由的点植和丛植绿化,使整个景观在规整中不失灵动和活跃。

3.2办公主楼的中庭和平台花园

办公主楼是整个办公环境的焦点和重中之重,运用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生态绿色的设计理念,打造了一栋典雅庄重的办公建筑,反映出办公环境特征与使用者的需求,由内而外的体现出一种健康、和谐、充满生机的存在状况[11]。不再把树木、山石、水等自然元素,单纯列为外部空间的组成部分,而以“中庭”,“平台花园”形式引入自然生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办公空间,为办公人员提供富有生机的绿色空间,引入清新的自然气息,办公感觉仿佛置身园林之中。中庭以12株10m高左右的华棕打造中庭的上层空间;中层以约2m的铁树、散尾葵和棕竹等营造一片盎然生机的自然环境;下层主要为地被、花卉和草皮为主,衬托出办公环境的绿色和生机。平台花园以耐荫植物为主,主要为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麦冬和常春藤等,构筑了办公环境的绿色和温馨,提供一个生机勃勃的良好景观与休息活动的空间(图4)。

3.3办公楼庭院

办公区的附楼以连廊进行连接,围合形成庭院空间。办公楼庭院使用自然式设计手法,均以植物为主要景观,和办公建筑的硬质景观相得益彰,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和意味深长的意境,把生态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让办公人员在闲遐时享受花香草馨,体验美好氛围和情趣。庭院内的植物形神俱备,不单纯具有很好的姿态和色彩,而且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省级领导办公楼的庭院以桂花树为主要树种,桂花品性高洁不凡,枝叶常绿,花朵缤纷雅致,芬芳宜人,不仅显得端庄大方,而且体现出省级领导的德馨满园。同时分别还设计了紫薇园和海棠园,它们花色艳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操和希望,使办公人员心情轻松和愉悦(图5)。

3.4办公楼北面植物群落区域

办公楼北面植物群落区域位于办公附楼的北面,采用自由的布置方式,既与生活、生态区自然形态景观相协调,又使办公人员在心理和视觉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绿化植物辅以乔、灌、草等的群落形式,乔木主要为雪松,象征着办公环境的庄重和严谨,红枫在雪松的衬托下,愈显风姿。一条游步道蜿蜒穿插其中,办公人员在闲遐之余可以畅游其中,充分享受自然的情趣和轻松。

3.5北面山体斜坡绿化

北面山体是保留的自然山体,因道路修建而形成的陡坡,采用了绿色生态的设计手法,对自然的破坏程度最小,又让自然做功。由于坡陡,面大而长,在设计中为了加固陡坡而不形成索然无味的水泥结构,采用档土板插入土中,板在土下深约30cm,土部分为10cm,然后在露土部分又覆盖10cm的土层,再在上面种草皮、地被和灌木,这样既可以防止雨水冲刷,又让绿色覆盖了整个坡面。植物设计了由金叶女贞,红继木和杜鹃组成的模纹图案,点缀在茵茵的绿草之中,苏铁、剑麻、含笑和红继木球零星地散落在坡丛中,顶部陡坡边缘与自然山体的切口种植含笑、月季、紫薇等灌木,在土坡上种植的草皮为天泉二号的混合型草皮,由于冷季型草皮和暖季型草皮的混合种植,草皮一年四季保持绿色,形成了一条色彩丰富、变化多样的绿色景观带(图6)。

第2篇: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影响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应成为建构幼儿园的班级教育环境努力追求的境界和尽力实现的目标。这样即意味着幼儿有经历高质量学习过程的可能,幼儿在此环境中能深深地感觉到这是为他们准备的地方,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他们想做的事情,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并展现自己的才能。

(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反映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

要创设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就要教师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与发挥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限制与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其班级环境创设的质量。[2]一项调查表明: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群体在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中专学历的教师更可能采用秧田式创设的班级环境,更关注幼儿的纪律而非个体的发展需要,并更可能以简单粗暴或忽略的态度对待幼儿。而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则会朝着适宜幼儿发展的方向做出努力。因此要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和素质。

(三)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体现幼儿园教育理念

作为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主体,幼儿教师对于班级环境创设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班级物质环境创设方面,更体现其教育理念对班级精神环境营造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同的班级环境创设体现不同的创设理念。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逐步引起了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的教育理念体现在不同的环境创设方案中,如创设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班级环境,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中心。

二、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亲身到几所幼儿园见习,发现幼儿园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活动区布置流于形式,实际用途少且存在安全隐患

活动区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最喜欢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做游戏,玩各种各样的玩具。然而调查发现,现在幼儿园班级的活动区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活动区布置流于形式,实际用途少。玩具器械成了装饰品,而不是供幼儿玩耍,这从本质上背离了玩具对于幼儿的意义。有的活动区域的安排不合理,如阅读区和娃娃家、幼儿超市安排在一起。调查发现有些幼儿园只是随便安排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区域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幼儿超市与画室相邻,这会对幼儿的活动产生干扰。有的活动区甚至存在安全问题,幼儿从家里带来废旧物品,经过教师和幼儿改造后供幼儿玩耍,但未经消毒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有的活动区玩具已经多年供幼儿玩耍,不免会存在一些损坏,对幼儿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二)玩具柜的材料单一,数量不足

玩具柜是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玩具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通过与玩具材料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各种知识,使其身心获得发展。但有许多幼儿园在玩具柜投入玩具材料太简单,没有层次。如小、中、大班创设的角色游戏区娃娃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放上几把椅子、小床及其他小家具。“三年一贯制”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没任何变化。玩具的数量也是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通常是分组玩玩具或以交换玩具的形式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玩具的可操作性较差,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墙面设计单调,更新次数少

“要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墙面”是现在提倡的新理念。但调查显示,部分幼儿园的班级墙面设计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幼儿园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才进行墙面设计,墙面内容缺少童趣,并非让幼儿从中获取知识,而是为了让幼儿家长参观。有的幼儿园墙面更新周期较长,由于墙面设计需要大量的经费,因此有些幼儿园的墙面设计几乎整学期一成不变。在墙面设计中更是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的现象,这远远背离了创设班级墙面的目的,使墙面设计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三、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对策

(一)让幼儿做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

在新《纲要》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幼儿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讨论,从而促进幼儿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在以往的实践中,班级环境创设往往只是教师的任务,每当新学期来临时,教师总是不停地设计、布置,冥思苦想出各种主题和内容来布置环境,希望给孩子一个惊喜。这些常常以教师的意愿为中心,过多地考虑环境的美化和新颖,幼儿则被动接受,往往未形成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因此,应放手让幼儿做环境创设的主人,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确定环境创设方案,并让幼儿动手做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在环境创设中让幼儿获得相应的知识,体验劳动的快乐。

(二)明确班级环境创设目的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并不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装饰环境而创设,更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创设。因此,班级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进行创设。要明确环境创设的目的,让幼儿通过环境获得相应的知识。如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可以根据季节的变换进行环境创设,让幼儿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大中小班可以是同一个主题,但主题环境创设的内容应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可以根据地域文化进行班级环境创设,让幼儿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

(三)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各个环节贯穿安全理念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几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对幼儿教师来说是一份艰巨的责任。安全应贯穿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当然在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时也不例外,在设计环境创设方案、在执行环境创设方案时,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要考虑幼儿的安全。如在废旧物品再利用时,要对废旧物品进行消毒。在活动区的游戏材料要及时检查,看玩具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四)提升幼儿教师的班级环境创设能力

幼儿教师环境创设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会对本班班级环境创设成果产生直接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丰富相关理论知识,强化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幼儿教师定期接受职后培训,提升自身的环境创设理念和水平,为促进和推动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做出贡献。另外,教师要注意激发家长参与环境创设的热情,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创设;作用

在我国,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并将其作为教育资源,对幼儿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不仅是在幼儿教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心智的开发、个性的培养上同样意义重大。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幼儿园中,幼儿所在班级的环境是整个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是极大的,在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需要掌握环境的有效性,以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学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将创设环境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 要提高幼儿在一个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幼儿良好地发展,首先要了解幼儿的特点,掌握其身心的发展、兴趣和需求等,以提供更加符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在幼儿对环境创设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班级墙饰、挂件等布置,并提供足够的材料给幼儿,以满足幼儿的需求,使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之中,将其作为学习的过程。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能够有效的增强其动手能力,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成长。

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很多幼儿在刚刚进入到幼儿园的时候,可能会不适应,尤其是性格较为孤僻的幼儿,对于陌生的环境可能会产生逃避心理,也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在初入幼儿园的时候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好奇,感到什么都是新鲜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给幼儿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利,这不仅是对幼儿的信任和尊重,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从以前的经验可以看出,幼儿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会更具积极性,也会主动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活动之中。因此,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利,对于幼儿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导幼儿改正错误 在幼儿阶段,由于年龄较小的缘故,自身对事物的认识还不足,思维还不成熟,可能会出现一味的模仿他人的现象,在这其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加强对幼儿的引导,通过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来进行探究,找出幼儿错误的地方,并进行引导,帮助幼儿正确的认识自身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作用

对智慧的启迪 幼儿的性格特点、心理健康和思维形成等都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的生命活动一般是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发展而成的。幼儿的成长受环境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所处的环境有关;二是幼儿应变和思考的能力是通过在环境中探索而得的,这就使得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环境。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习惯来进行。例如,将自己所喜爱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瓜果蔬菜等作为布置的主体,将其设计到环境创设之中,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反映出幼儿的内心世界,同时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更好成长。

对情感的渲染 幼儿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极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幼儿教育环境能够影响到幼儿发现生活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并在环境中慢慢培养其情感。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过多的干涉幼儿的审美能力,而是要保持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上,应当以丰富多彩的主题为创设的前提,并使环境具有艺术美感,让幼儿在环境中陶冶性情,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对幼儿行为的激励 在幼儿园的班级中,环境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幼儿心理的成长,好的环境能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积极态度面对学习,并且喜欢幼儿园。因此,它对幼儿的行为具有很大激励作用。在平常活动中,可以通过带领孩子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等活动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激励,鼓励孩子参与到活动与竞争中,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发挥。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在其作品中展现出自己的性格和特点,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也会不同。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幼儿完成更多的作品,教师的鼓励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董晶.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中幼儿参与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

[2]黄耀莹.幼儿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魏玮.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探微[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

第4篇: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一、良好的师生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

师生的情绪氛围是指师生之间的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形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尤其对儿童个性品格的形成特别有意义。如有的班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处于和谐、融洽、团结一致、互相合作的关系,使儿童学会了互助、互爱、合作等良好的态度,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而且从中获得了安全感,有利于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相反,如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如同陌路人,教师高高在上,不尊重学生,批评不讲究艺术;学生处事自私,互相折磨、拆台,班级犹如精神监狱,这样班级的儿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把一种偏激的精神折磨迁移到别人身上发泄以求心理平衡。这样的孩子容易犯罪、闹事,难于受教。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儿童成长和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倡导个人美德,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师良好的修养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教师要达成有效的教育,就要实现师生之间的真实、良好的心灵沟通。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是教育的一个平台,是取得教育效果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教育才算真正地开始。教师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修养、态度和教育方法会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教师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有部分是教师教育时不注重方法所造成的。由此可见,教师的修养在教育行为中极为重要,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人格上。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健全的人格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石。

三、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健全儿童的心理素质

第5篇: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一、班级环境创建与幼儿的有效互动

在以往实践中,班级环境创建往往只作为教师的任务,由教师设计、布置,幼儿则处于被动接受影响的地位。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创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又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如此形成人和环境之间不断作用的关系。所以班级环境创建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建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产生互动效应。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建的途径与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参与设计。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创建班级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更具有意义。如大班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准备创建《我爱祖国》为主题的环境。经过讨论,他们决定用画和剪贴的方式以分工合作的方法完成,图片是孩子们跟家人到祖国各地旅游的照片。于是,这幅大型的主题剪贴画上,就有了天安门、长城、东方明珠、南浦大桥……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时,孩子们兴奋极了,不但被这种特有的艺术美所深深吸引,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祖国妈妈更了解、更热爱了。

2.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

幼儿提供材料与作品,是他们参与班级环境创建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每个班级内都有一个柜子,里面装的是幼儿在生活中收集的各式各样的废旧物品。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做成漂亮的图案装扮教室。面对漂亮的教室,孩子们非常开心,不仅收集废旧物品更积极,对动手操作也更感兴趣。

3.利用环境进行主动教育。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形成的,所以班级环境的创建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和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班级环境的再创建提供了依据。在我们所创建的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的环境中,幼儿主动活动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材料,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获取知识经验,幼儿选择、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建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这样的环境创建发挥着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环境与幼儿情感的交融性

我们依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探究方式、交往能力和情绪水平创建环境,使幼儿能够动手操作或与之互动,帮助幼儿释放消极情绪。

1.“心情角”:宣泄情绪、表达情感的空间。

为了创设轻松、自然的情感表达空间,鼓励幼儿通过大胆表达宣泄消极情绪,我们在班级里创设了“心情角”。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心情角”的用法,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表达。教师可以从脸谱的变换中及时捕捉幼儿的情绪变化,了解原因并给予关心。教师还可以据此引导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安慰。

2.“和平区”:解决同伴争执的场所。

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同伴之间常常会争吵。为此,我们创设了“和平区”,帮助幼儿学习解决同伴争执的策略。进入“和平区”时,我们可以先教幼儿一些平复心情的具体策略。如先坐下来,闭上眼,默数到20,再睁开眼睛,说话要轻,语速要慢,等等。接下来引导幼儿慢慢讲述争执的原因,说出自己的不满,同时要了解对方的想法。最后引导幼儿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思考解决的办法。

3.“握手桥”:用宽容的心接纳别人。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认知等各方面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有些幼儿对于自己的情绪波动无法控制,也看不懂别人的情绪波动,走不进团体活动中。因此,我们在班里创设了“握手桥”,让幼儿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包容、接纳别人,交上更多的朋友。“握手桥”是平面的,贴在地上,桥的中间贴有握手的图片,即“握手点”,两端是一一对应的脚印。两名幼儿面对面站在桥的两端,轮流说一说对方的优点,每说出一处就往前走一步,直到双双到达“握手点”,小手握小手,表示互相接纳。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班里不受欢迎的幼儿,适时借助“握手桥”改善他们与同伴的关系,并持续关注他们与同伴的相处情况,不断给予强化和巩固。

4.“悄悄话屋”:幼儿与同伴单独相处的空间。

第6篇: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混龄游戏 思考

一、 幼儿园游戏现状分析

当前,教师十分关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因为他们发现游戏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最普通最基础的游戏活动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教师带领的孩子是一个固定的年龄差异很小的群体,那么教师设计的游戏或者选择的游戏就会具有明显的年龄要求,一般与孩子的能力水平相符,同时幼儿的交往对象或游戏伙伴—老师和孩子—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认真研究如今幼儿园的那些游戏活动,还是发现了以下这些问题:当我们绞尽脑汁设想或者组织游戏活动时,往往忽视了孩子与伙伴在游戏过程中需要的交流,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自身的教育价值中。“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有利于完善个体的全面发展,他们能在交往中得到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孩子与年长者交往,可以增加其学习技能、知识和经验的机会;与年幼者交往,可以帮助其培养社会责任心、自主感以及组织能力;与同龄者交往,可以使孩子在事物的共同体验中得到相互比较、协商、合作的可能和机会。”如果要施展游戏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价值,那么我们的游戏不仅要为孩子创设一个使其与同龄伙伴交流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设一个与异龄伙伴交流的机会。

二、幼儿园混龄游戏的优势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孩子本身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现在老师们都意识到开放式的环境、混龄游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孩子在混龄游戏中,可以得到的活动对象更多,可以得到的活动环境更宽广,可以得到的活动内容更丰富,因此孩子的自主性也可以在其中得到更好的释放和发展。

混龄游戏在材料提供、环境创设、游戏设计以及老师指导等众多方面与班级游戏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比如混龄游戏能高效利用更多的资源,能为孩子们创设的活动环境与内容更加丰富,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完善个性,能对于孩子社会化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混龄游戏的价值和功能是同龄游戏不能替换的。

现在针对我园的一些实际情况做以下的分析: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我园需要开展全园性混龄游戏。由于我园提倡小班化的教育模式,即每个班级有20个左右的孩子。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幼儿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范围受到了限制。但是很多研究发现,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儿童的情感、智慧等)的发展与孩子之间的交往,特别是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之间交往有密切的联系。个体个性化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矛盾似乎在现代教育观念和小班化教育之间产生。如果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可以借助混龄游戏。综合上述原因,“幼儿园开展全园性混龄游戏的研究” 成为我的研究课题。因为全园性混龄游戏是一种自主化的活动,它有很强的自由性、开放性和操作性,所以它对孩子个体的自我学习、调控和运动的能力以及社会交际关系的发展等有众多的帮助。这个课题的主旨是研究幼儿园的扩展游戏内容、游戏形式,从而发现游戏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使教师在混龄游戏中的组织策略能够得到优化、丰富,最后达到使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

三、幼儿园开展混龄游戏的几个具体方案

首先,在开展混龄游戏的过程中要合理投放材料。在混龄拓展游戏中,教师创设一个能够使孩子在互动中成长的环境是有难度的,因为教师通过环境的建立和材料的投放要使环境包含多种元素。因为孩子的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也不同,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依据个体行为水平的差异,设置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在年龄混合的拓展游戏中,教师的能力集中体现在他是否能为孩子的成长建设一个弹性化的教育环境。

其次,开展混龄游戏的过程中要有开放的空间。大自然和天然的户外场所是孩子们玩耍游戏和自由选择交往同伴的主要空间。在幼儿园里,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在一起交往的环境是它的院落。在那里,孩子们可以玩玩泥沙、观察小动物、种种花草或是自由地奔跑。因此幼儿园应当关注和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创设游戏场地,比如利用草地、大树、小山坡、小溪等作为游戏场地。为孩子提供一个保留原始特点的自然环境来作为游戏场地有利于促进异龄儿童之间的交往。

最后,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游戏时间。为保证孩子与交往对象有足够的交往时间,真正发挥混龄游戏对孩子成才的重要价值,其室内的游戏时间至少要30分钟。

参考文献:

[1]黄俏乐.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华章,2009(4)

第7篇: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出具有科学的思维头脑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有个性、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而班级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班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与质量,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素质水平。因而,探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班级管理的规律,对于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本镇大部分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管理都是根据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级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控制。这一过程从处在高位的校领导的要求到班主任对上级指令的遵行。对“下级”学生的指导,再到学生班干部的执行,最后到学生群体的服从,层层控制,级级落实。这种“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方法,根据调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从根本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2)从源头上人为地造成班级地位的差异;(3)从理性上埋没了学生的个性。显然,如此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已不符合多元、多变、多彩的当代社会对新人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必须对班级管理进行改革,构建一种开放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使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实现统一,让每个学生个体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同时,集体也获得超越性发展,并形成群体的个性。因此,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二、理论和目的

1.理论基础。人学理论表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班级管理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变领导为指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形成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班级管理有效地进行,从而发挥班级管理的发展性价值和教育功能。

2.班级管理的研究原则:(1)整体性原则。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发展和呈现,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具有整体的性质,德育的系统并不限于班级,我们应该树立大德育的观念。(2)差异性原则。教育应有的放矢,充分了解个性差异。(3)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指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4)养成性原则。良好品德的形成,有赖于长期习惯的养成。

3.实验的目的。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构建和谐平等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级还给学生”,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增设岗位,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建立小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还给学生;改变班级活动模式,把发展才能的天地还给学生;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群体个性的任务还给学生,促使班级管理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促进学生发展。

三、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操作框架

1.动态变化的班级角色分配制度。班级管理角色应多样化,多增设班级岗位、减少兼职;岗位定期轮换,让人人都做班级的主人。

2.改变班级活动模式,把发展才能的天地还给学生。活动主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活动类型应丰富多样,指导学生寻找和选择适应并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料,为学生发展潜能提供舞台,培养学生主持活动的能力。

3.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还给学生。加强“一事一评”,阶段推出班内多种明星,同时加强对班级岗位和干部的工作评价。

四、营造和谐、健康、活跃的班级文化

1.重视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主要是指微观物质环境,这类物质环境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经常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创设既需考虑时代气息,又需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通过设立“小小图书馆”“知识角”“生物角”等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了解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提供了“窗口”;设立展示栏。展出学生的摄影、书画作品,反映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设立“竞赛榜”来展示学生的风采、特长;设立“规章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规范。这些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所起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滋润着他们的心田,熏陶着他们的心灵。同时,它还是学生成长的产物和外显表现。随着班级和个人的成长、变化,逐渐地它会被学生视为自己学校生活的组成部分,产生认同感受,成为师生团结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

2.重视社会化的创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增加知识,还需要增长社会知识和交往经验。这就需要教育注重创设社会化环境,尤其是注重班级的社会化功能。班级社会化环境的核心,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往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让学生有机会获得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感受,从而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我们在实践中让学生参加具有文化传统的中秋节、元旦、元宵节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创设具有社会仿真特征的“班级岗位轮换制”,使学生对社会与社会角色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让学生参与具有劳动服务特性的“打扫教室”,帮助妈妈、制作小点心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各种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多种社会性情感的体验,等等。

3.重视心理环境的创设。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具有积极健康的目标导向、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的环境,对于这方面的环境,我们主要采用的做法是设立特色小组。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英勇顽强、奋勇搏击的“雏鹰小组”,辛勤耕耘的“蜜蜂小组”,探索知识、热爱学习的“智慧小组”,守纪律、讲文明的“大雁小组”等,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同时,也学会了自我负责;同时,它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导向的作用,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地受到自我激励和同辈群体激励,最终实现对现有发展水平的超越。

五、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成效

1.学生形成了健康的人格和社会交往能力。试验班所开展的多种形式的一系列活动,如“岗位责任制”“班干部轮换制”

“爱的教育”等,都以积极健康的内容与思想教育着学生,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对他人、社会和国家充满了关爱之情。同时,活动中的各种交往、各种矛盾冲突的协调与解决,以及每次活动后的评价总结,都为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场所。

2.多元化评价制度的运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使学生不仅能积极投入到班级的各种评价活动中去,而且能对自己的行为和班级的行为经常反思,促进自我和班集体的发展。特别对后进生来说,多元化的评价使得他们的才干在班集体的管理和文体活动中易于显露,从而有更多机会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同伴的认可。教师和同伴的正确评价和赞誉,能使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内部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动态变化的班级角色分配制度,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班级全员管理、“轮流执政”,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了参与班集体管理的机会和条件;实行民主,平等待人,倡导学生“当家作主”,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献计献策,并在行动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六、问题讨论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班级管理中须处理好以下问题:

1.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管在任何情况下,班主任都是班级的指导者、教育者以及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切不可让班级管理放任自流。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指导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很难达到科学、理想化的境界,教师指导作用重在“导”。但不是“包办”。这种“导”是全方位的,包括班级班风、学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这种“导”既有群众整体施导,又有个体个别“疏导”;这种“导”贯穿于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始终。

第8篇: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一、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中

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1.环境创设的内容缺乏教育性、系统性

环境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然而部分幼儿园管理人员因缺乏科学理念指导,片面地理解教育目标,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到位,致使环境创设的内容缺乏教育性、系统性。在某种程度上,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对人际环境、信息环境、舆论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等精神环境的关注不足,使得幼涸拔镏驶肪秤刖神环境不能协调统一。在对物质环境进行布置时,环境内容与呈现形式缺乏系统的内在联系,每个单元与主体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整个环境创设的教育理念不突出,明显地表现出“责任田式”的特征[2]。因为对环境创设理解的不够深入,部分教师片面地把追求新异的效果作为环境创设的目标,不停地更换环境,只注重形式,忽视了内容本身的教育目的。

2.环境创设的形式缺少变化性、创新性

环境创设的形式展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从生态学视角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性不明确,忽视了环境的美育功能及教育功能。这导致在环境创设时缺乏总体规划,从户外环境创设到室内布置,从班级设定到环境布置,不同楼层、班级、区域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彼此独立。如有的过于着眼于细节,只求局部的完美,缺乏与整个空间环境的整体呼应,不具有多样性、系统性、生态性;有的形式上追求美观,把环境布置得五彩缤纷,但没有与幼儿的实际、班级的实际、幼儿园的实际相结合,缺乏发展的眼光以及创造性,忽略了儿童的适应性。

3.环境创设的主体缺乏互动性、交流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如果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观、课程观与发展观,就会忽视环境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功能,不能让幼儿与所处环境之间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一种情况是教师缺乏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操作实践,仅从成人感知的完美角度单方面创设环境,很少参考幼儿的建议,不仅创设的环境对幼儿没有吸引力,还不具有实用价值。另一种情况是教师从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并且实施环境创设,功利性地追求领导的肯定及同行的赞赏,偏离了教育目标。这样创设的环境不仅不能和幼儿形成互动交流,也无法起到育人的作用。

二、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

的建议与对策

1.合理配置,创设教育性、系统性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教育应致力于合理配置幼儿园内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学习与生活的环境,使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环境创设的目标整体上应具有教育性和系统性。通过丰富立体的环境去引导幼儿发现、思考、求知、探索与创造,在广泛的资源中获得更多成长。总之,幼儿园所创设的环境应该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系统规划,与幼儿园课程实现巧妙融合,并且最终实现教育目标[3]。

2.丰富形式,创设变化性、创新性的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以及材料、玩具的选择等都应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及意愿,创设幼儿喜爱的环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遵循实用、安全、充分利用资源等基本原则,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具有广度和深度,体现一定的创新性[4]。教师要拓宽材料选择的空间,选用开放性活动材料,从幼儿园的小环境中走出去,亲密接触大自然,走进社会大环境去收集丰富多彩的材料。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实现了多种感官协同发展,积累了经验,收获了知识,提升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升了自我认知能力。

3.师生共建,创设互动性、交流性的环境

教育环境是教育品位、教育目标的外在体现。从教育目标的生态性来看,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是在复杂环境系统中成长的主体,具有吸引力且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必然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从而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应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营造有利于幼儿与环境之间互动的氛围,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同时应精心策划创设过程,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不仅用眼去欣赏环境的美,还要用脑去思考如何去创造环境的美,用手去描绘生活的美,用心去感知生活的美。教师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让幼儿一同参与,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在与幼儿合作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即环境与创设环境的过程共同对幼儿起着教育作用[5]。

三、小结

生态学的观点为我们探索幼儿园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运用生态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解读、思考、创设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育目标以及作为主体的幼儿的需求,营造适宜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使幼儿学会用心感知周围的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交流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7):64-66.

[3]陈慧菁,陆娴敏.塑造融合文化内涵的幼儿园教育环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104-105.

第9篇: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一、提高对道德反思的认识,让学生愿意道德反思

坚持主动寻找并克服自己的不足,是一件需要勇气和意志的事情。要先让学生明白人为什么需要道德反思,道德反思究竟有哪些好处。我们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和社会学知识,结合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鲜活事例,通过讲座、读书、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和思考,让学生认识并感受到道德反思的积极意义,认识到道德反思是一件追求高尚和完美、充满智慧和快乐的事,让学生在心理上设立一道“警戒线”,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保持警觉,一旦出现需要道德反思的情境,就自然进入状态并采取正确行动。

二、合理确定道德反思内容,让学生在道德反思中受益

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学生犯错误的情况下,班主任才让学生作自我反思,且反思内容简单,缺乏系统和科学,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重复性地犯错误。

我们认为,有必要确定合理的内容,让学生做日常性道德反思。内容围绕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利于实现育人目标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服务于学生当前的发展任务和今后的人生成长需要。在确定道德反思内容时,要遵循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讨论的原则。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和维护,道德反思教育的效果也会比较显著。

我们认为,学生的日常道德反思内容,应涉及到方方面面,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心态是否积极乐观;是否文明守纪、尊老爱幼;是否诚实守信、知错就改;是否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是否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通过这些反思,从而让学生养成文明的、受用终身的行为规范。

三、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乐于道德反思

努力使班级的每项活动都充满教育意义,成为学生道德反思的激发点和生长点。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创设民主和谐、尊重信任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学生有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动机。

建设有助于道德反思的班级文化环境。在班级里,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如我班坚持让学生写道德格言。具体做法是:每天写一条道德格言,在班里,抄录道德格言是学生们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而且全班同学轮流做,每个人都有机会。每天早晨,由值日班长在教室黑板的一角,摘录一则道德格言并写明格言的出处,由哪个学生摘录的。值日班长选择道德格言时,要先检查自己的言行,哪些地方有缺点或弱点需要改正或弥补,那么道德格言就要切中要害。这样的认真找寻和选择过程,是对学生们言行的清晰梳理。还可用读报栏展示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和创业事迹,开展读书活动等。让学生生活在富有激励性、提示性、警示性的环境中,不断反思、完善和提高。

建设和谐民主的班级人际环境。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一种自我道德反思、严己宽人的氛围。班主任首先要勤于道德反思,还要勇于向学生征求意见,并认真加以改正。其次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班主任要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认识自我、成长向上的机会,爱护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创设有助于学生道德反思的家庭环境。

对于班主任,要经常走访学生家长,和家长取得联系,并保持友好往来。在家庭里,家长要严于律己、勤于自责,给孩子作出表率;创设和孩子之间平等、宽松的亲子关系;配合班级监督并指导孩子进行道德反思。

教授道德反思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善于道德反思

为避免道德反思的低效,就要重视教给学生有效的道德反思方法和技能。我们总结了几种常见的道德反思方法。

自我反思法。即宋学家朱熹教育弟子的方法,“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养成每天定时反省的习惯。学生要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静静反思一天的得失,用思想的镜子照自己,保持心灵的洁净和事务的清晰。

读书反思法。书中人物的经历以及富有启发性的道德格言警句,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道德反思。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做到善于用书中的有关内容审视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合作反思法。建立道德反思伙伴关系,时时监督彼此的得失,督促及时进行有效道德反思,就某一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开展合作反思,共同分析、探讨得失优劣,得出正确结论,改进日后的言行。

以人为鉴反思法。通过分析他人的表现、态度和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反思得失优劣。教育学生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善于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内在顿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